论文的理论意义是什么(通用13篇)
论文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篇1
试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以及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自主地对中国革命实际问题做出的分析和研究;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经过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于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与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力量。
论文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篇2
我认为笼统的提“公共关系也是生产力”、“公共关系就是生产力”是不妥当的,或者说是错误的,这样就会把公共关系这门独立的学科等同于经济学或哲学学科的一个概念——生产力,也贬低了这门学科。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生产力?生产力是经济学、哲学的一个概念,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只有劳动者使用劳动资料(主要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才能产生现实的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也是指当劳动者掌握了科学技术,作用于劳动对象,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在这个意义上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现实中的生产力。科学技术作为知识形态的东西,如果不物化到生产力各个要素中去,不在实际生产过程应用也就无所谓生产力不生产力了。
其次,我们再探讨一下公共关系,就公共关系这个概念本身无所谓生产力。公共关系也是各种关系中的一种关系,从静态上考察,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无论你认识不认识,承认不承认,公共关系都是客观存在的;从动态上考察,公共关系又是人的能动的社会活动。当一个组织或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一定的传播、沟通手段,改善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的活动。公共关系活动又可分为日常的公共关系活动和专门性的公共关系活动两类。日常的公关活动指为改善公共关系状态而做的那些日常活动,如处理公关的日常工作,沟通协调组织内外部方方面面关系,为组织生存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外部环境,体现了公共关系的管理功能,管理也能出效益,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专门性的公共关系活动主要指公共关系的宣传活动、咨询服务活动、公关策划活动等活动。策划是公共活动的先导,公关活动的核心,公关策划如何关系到公关活动的成败。一个经过精心策划,付诸实施取得成功的公关案例,就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关系才是生产力。公共关系是否是生产力,必须从动态的公共关系活动去理解。公共关系活动又是客观状态和主观活动的统一,是高层次公关人员智力(知识)物化的结晶。(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理解,供讨论。)
论文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篇3
3D技术(更不用说4D技术)正在引发新一轮的技术与财富热浪。
人类正经历一场被W.J.T. 米歇尔称之为“图像转向”的潮流变化。这一潮流单从技术层面看,意味着一系列图像技术的骤然暴发,米歇尔列举的有“电脑辅助设计、合成全息照相、飞行模拟器、电脑动画、机器人图像识别、射线跟踪、文本图绘、运动控制、虚拟环境防护、磁共振成像、以及多谱感应器等”。今天,3D技术、视频技术正在移动互联网推动下,变得无处不在。接下来,就会是各种商业茁壮乃至野蛮生长。技术和商业都会呈现一种表面无序的繁荣。
这一初起阶段最值得警惕。历史告诉我们,技术最终总是受到人的隐秘需求指引在转来转去。但是最初,第一批冒险者,并不总能明白背后牵引他们的指挥棒所在,而成为盲目牺牲的历史试验工具。许多人会成为繁荣事业的先烈,而错失繁荣本身。
京都之谜:图像的背后的意义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迷恋图像与视觉。我在日本京都街头发现这种奇怪现象:大小指路牌上,除了日文,总有漫画辅助。
我曾疑惑:日本人难道连看指路牌都不愿费脑子,非要“看图识字”吗?
这是一种误解。这种误解会导致今后中国3D和视觉革命第一代扑火者成为先烈。这种误解是:图像比文字更加浅溥,因此视觉技术的一切努力,就是让人们更加不动脑筋。这种技术在商业上,将导向“一切变浅”的方向。技术从一开始,也错误地瞄向这一点。
表面看起来,视觉技术转化为商业就是这样,人们从此不再费尽脑子,去读长篇大论,人们都象看小儿书那样,在视频、3D构成的声、光、电、影的世界中,被偶然地吸引,又被另一个新奇对象分散注意。周而复始。
实际不是这样。
我首先把话题扯远一点,谈谈人类图像转向的初衷和动因是什么。你会看到变化的真正驱动力是否与你想象得一样。
哲学家理查·罗蒂曾概括过人类有过三次浪潮的转向,他说,“古代与中世纪哲学的图景关注物,十七到十九世纪的哲学关注观念,而启蒙的当代哲学场景则关注词语”。媒体思想家斯图尔特.霍尔则将三者的重点分别概括为质料、概念和意指。
图像古已有之,但在新技术支持下的图像转向,却不是在说对于物的经验式反映,或者对于概念的意识形态图解,而是以符号的方式表征意义。
其中的区别正如学者周宪指出的:“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而且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
这种思维范式的转换,按我的理解,就是从价值转向了意义。
价值是抽象、普遍和同质的,可以在作用意识的词语层面得到感知;而意义是具体、个别和异质的,更适合在作用潜意识的图像的层面得到感知。这种关系好比有钱与快乐的不同,有钱是说有价值,快乐是说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有意义的。
沿着这样的想法再审视当今文化,我发现京都的现象有了新的解释:不是人们不愿动脑筋,而是人们更加愿意绕过理性的迂回概念,直接进入意义的世界。不是变得更浅,而是更深了。
图像的定位,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不知不觉的变化。以往的图像,或者是物的附属,或者是价值的附属,都无法仅仅根据意义的要求,按照意指的规则,进行排列组合。
当我走到京都的现实世界时,金山阁“就在那里”,人们搬不走它。图像只能复制金山阁的影像,但金山阁本身的存在不是图像“创造”出来的。我来到花径小巷,人们告诉我,看不到艺伎了,因为艺伎下班了。艺伎只是根据工资或者说价值,来决定出现或不出现。
艺伎下班了,这在数码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她即使下班了,我一按播放键,随时可以让她“上班”。阿童木是现实中没有的人物,但在京都车站,到处有他的形象。阿童木成了京都文化的新象征。阿童木与艺伎的不同,在于他没有下班时间,可以根据人的意愿,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阿童木又是什么呢?日本人告诉我,他们为阿童木感到自豪,是因为漫画家手冢治虫在世界上第一次扭转了人们对机器人——这是日本当时制造业的象征——的情感态度。机器过去给人的感觉是冷冰冰的,而阿童木是有情感的机器人,这个形象使世人把它同每个人身上都认同的有意义的事物——情感——联系在一起。这是图像转向的一个转折点,人们把意义寄托于机器人这个符号,赋予机器人这个符号以人的情感,使他就象真的一样。
意义的世界有什么不同
接下来,更加实质的问题就发生了:什么才是“真”的?
阿童木只是在“意义”这个意义上的存在,是真实的。它的影像虽然看起来象金山阁一样真实,象艺伎那样有价值,但它归根结底,只是意义的表征,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意义的形象。
中国第一位网络小姐陈帆红在十多年前,曾提出过一个让我至今仍时时思考的命题:虚拟有可能比真实更加真实。在图像转向中,我们看到了这种意义上的真实。这种真实,只能存在于物的世界与概念的世界之外的第三个世界——意义的世界。
说这些,是为了辨析我们今日盛行的视象技术,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王啸飞在《图像转向的悖论—一种非精英主义的解释》,关于视像的擅长,有一个非常到位的描述:“视觉图像符号是一个感性的符号系统,主要通过图像和画面来表达一些感性的或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图像契合了弗洛伊德理论的首要层面,即本我依据快乐原则来行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正是我所说的只属于潜意识层面的意义。它的反面,就是用视像表现有价值的东西,即把意义还原回价值。
有意义的事情与有价值的事情,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意义是个性化的价值,价值是普遍化了的意义。有意义的事情不一定转化为价值,比如快乐不一定非得转化为钱;但有意义的事情只要想转化为钱,一定比有价值的事情更加值钱,比如使人达到快乐,会让人更加乐意地付钱。我认为,要想发挥图像技术的真正优势,在商业上意味着从仅仅做有价值的事,要升级为做有意义的事。而意义,不同于价值,就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霍尔这样描述什么是意义,“意义就是赋予我们对我们的自我认同,即对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归属于’谁的一种认知的东西”。米歇尔曾用大写主体与小写主体来区分价值认同与意义价值认同,“那个绝对大写主体占据着唯一的大写中心位置,按双重镜映联系的方式向其四周把无穷的个体唤询为小写主体,以至于使这些小写主体臣属于大写主体,而同时将这些小写主体交给大写主体,使各小写主体能够在大写主体中注视审思自身的图像”。而意义认同的图像特性则在于,小写主体可以在确认大写主体的同时,在大写主体之外的空间(语言之外的空间),分别地、个性化地确认自己的存在。
我们再进一步看,图像比语言更擅长表达意义的原因何在。
据说,人类学家阿尔伯特·麦洛宾认为,传递一项信息的总效果等于7%的言语+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有许多细微到可以进入潜意识,直接作用于快乐或痛苦的元素,它是语言所难以逻辑地解析的。我听说过,同等面积(比如同样一张纸)上的信息,图像所传达的信息量,是语言所传达的信息量的九倍。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南京市江宁区房管局局长周久耕在台上做报告的信息量,没有他抽高档烟的图像所传达的信息量大。他倒在了图像的力量上。
图像转向的意义就在于,它为人类开启了进入意义这个新大陆的空间。图像尽量可以被用来“向幼稚的摹仿论、表征的复制或对应理论的回归”,但那只是图像,不是图像转向。
米歇尔认为视觉文化可谓是“从最为高深精致的哲学思考到大众媒介最为粗俗浅薄的生产制作无一幸免。” 粗俗浅薄的生产制作与意义的生产制作,同样具有感性化的特征。如果我们失去了对意义的把握,图像转向就可能真的成为粗俗浅薄的生产制作,成为过眼烟云或水中浮萍。
意指的规则
如果你有幸区分开了“有价值的事情”与“有意义的事情”之间的不同,那么恭喜你,开始从图像转向的外行,进入到内行的区间。
作为内行,我建议你在做具体的事情——无论是技术工作,还是商业工作——之前,再做最后一个准备:了解意指的规则。
1、解决意义生产的主要矛盾
意指的规则,就是意义的生产规则。“意义的产生必然受制于意指规则”,不了解生产规则就去生产,或者你是天才,或者你是乱来,还可能你从事的将一直是小生产。
图像转型的意义生产将来遇到的主要的矛盾,一方面是商业与非商业的矛盾。从意义追求本身来讲,它是非商业性的。人们获得意义的自由,本身也是为了摆脱商业化对人的异化的束缚。另一方面是解决技术性的矛盾,即“可言说”(能指)与“可知”(所指)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符号与意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难以解决是因为意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这一点说,它更象是艺术,而不是商业。
但是,这不等于说,图像转向与商业化是完全对立的。从商业和技术角度看,有两点理由,使人们看好它们的结合。
第一,价值与意义,本来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业存在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本来,服务业创造价值,而体验业创造意义。在服务中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提升用户价值,这一点无须证明,人人皆知。
第二,从技术角度看,在图像转向中,突破可知与不可知的屏障,得到两个大的方面的技术支持,一方面是图像技术本身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好的形象体验支持,未来人们可以象阿凡达一样进入真假莫辩的虚拟空间;另一方面是意义感知技术的不断进展,会提供更好的人工智能(包括搜索技术、知识挖掘技术),使区分此个性与彼个性变得在成本上可以接受,从而有力支撑的体验服务者或生活方式设计师的一对一服务。
2、图像转向需要模式突破
意义的生产,同时是意义的循环。这意味着作者与观众之间的区分变得模糊。一个作品的意义,更多要取决于每一位读者、观众、听众的再阐释,才能得以完成。在SNS的条件下,它甚至可能是一种全球协同下的“孤独的狂欢”。这对于过去以精英为中心的价值生产方式,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
从图像技术的发展来看,我们不光要注意图像本身的技术,还要以同样的重视程度,注意互联式分布式、双向互动的传播技术的发展。因为意义的生产与意义的传播,最终将统一在一起。其中,P2P技术的发展,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的发展,都会与图像转向实现深度融合。
我们看到,早期视频的发展,显然没有重视这样的规律,仍然按照以精英为中心的生产方式组织商业行为,把版权作为发展的核心,这些都是不适应潮流的表现。在图像转向时代,开放的云计算的模式,将最终取代生产者为中心的版权模式。创造意义,将不再意味着进行意义的生产,而变为提供意义的服务(生产免费而服务收费,如SaaS)。
意义的创造,不同于制造业,也不同于服务业,正是它的主流化,将最终驱使产消合一成为主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现象。
3、低成本实现意义创造是新赢家的特征
图像转向带来的商业问题也有其特殊性。新的赢家将具有何处特征?
霍尔在“作为一种意指实践的定型化”中,曾借用戴尔的话,指出赋予事物以意义的定型化方法:“一种类型就是任何一种简单的、生动的、记得住的、易于捕获的和广为认可的个性化,在其中少数特征被预设,而且变化或‘发展’被减少到最小程度。”
意义是一种极特殊、个别的东西,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意义。满足一个人的意义不难,但满足全社会每个人的意义,为人人服务,就会成为商业难题。以创造意义为中心的商业,难点在于低成本个性化。
这是与服务经济不同的地方。服务经济可以通过统一的服务标准,提供无差异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如果统一标准失灵了,成本如何控制,就成为图像转向后面临的非常实际的问题。
规模化定制固然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它只是过渡性的。个性化定制才是终极性的挑战。在个性化定制中,成本不再取决于规模扩大,甚至可能是规模不经济的。
本文已没有篇幅再长篇大论地展开这个话题,我只是把结论摆在这里。我认为,图像转向后的经济,将迥然不同于现代经济,它将属于后现代经济(参见本人《后现代经济——网络时代的个性化与多元化》一书)。在后现代经济中,一个经济学前提假设级的改变在于,第一,从报酬递减型的经济(新古典主义经济)转向报酬递增型的经济(新经济增长型的经济),为此,图像及意义的生产,将普遍调大初始固定资产投入,而缩小边际投入的比重。这在商业上将意味着平台与增值业务的分工与合作将普遍出现。第二,从规模报酬递增型的经济(新经济增长型的规模经济),向范围报酬递增型的经济(新经济增长型的范围经济)转型。为此,图像及意义的生产,将普遍将固定投入转向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这些规律同样适合整个创意产业的发展。当前创意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是,只顾创造价值,而忽略创造意义,因此脱离了真正有意义的日常生活,而退化为商品异化的消费文化。图像转向应摆脱这种传统模式,为社会提供更高附加价值的文化产品。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篇4
从人类总体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宇宙、对于自然界,人类整体的存在和发展只是其中可有可无的一个过程插曲,所谓的 文明,所谓的进化,对世界本身并不会带来什么真正的影响。人类的影响只局限于人类自身所包含的部分的世界。人的生命在逻辑推理上并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人 类的存在、繁衍、发展只对人类自身具有意义。所谓的正义、真理、公德、所谓的高尚的事业,也只是人类世界自身的定义和概念,人的意义不能突破其自身。
对于人类无数群体中的个体,个人的生命也同样受限于这样的限制:我们无法追求具有永恒价值的、绝对的生命意义。生命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人类的存在本身就不具备有价值的使命,所以追寻生命的最终意义只是空洞的目标,永远不会有结果和答案的徒劳。
那么,在没有真正目的性的价值的前提下,我们又是为什么活着,我们该怎样活着?
我们活着只是一种自然状况,是因为我们本身就处在生命的“存在”中,正常情况下,我们无法突破这个状态。答案是我们不为什么活着,我们活着就是因为我 们本来就活着。这是存在主义。生命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依靠惯性维持的状态,当自然力(生老病死)、外部因素(灾难、事故)以及内部意志导致的结果(自杀的 念头和行为)强大到足以打破这种惯性的时候,生命就结束了,然后感觉完灭,关于生命的意义的问题本身也就消失。
生命是没有结果的,或者也可以说生命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们活着的意义就只能存在于过程之中。直接的结论是我们应该关注Now and Here,现在这一时刻发生的事情、感受和物质。由于事物的内在空间、时间与逻辑的联系,“过去”对“现在”的状态有决定作用,如我们现在坐在公园里这个 状态是因为十分钟以前我想到公园走一走,然后就走到公园里来的结果,但是我们坐在公园里并不就决定了“现在”的全部状态,在公园里,我们可以唱歌,也可以 冥思、睡觉,“过去”决定的是一种初始状态,要加上“现在”的意志和行为才决定了“现在”的本质状态。而且,“未来”将在以后的某个时间点成为“现在”, “现在”的状态同样决定了“未来”的初始状态。但是,考虑“未来”就带有目的性的味道,而目的是没有意义的,这是一个矛盾吗?
刚才我们论证的是生命不具有客观和逻辑上的意义,生命只对我们自身具有意义(或者应该用影响这一词),而存在就是感知--被感知,作为主体,我们感 知,故生命就是感知。感知是不能脱离于客观和逻辑而存在的,但它们相互是各自分离而又密切联系的。对于我们,有意义的是感知,客观和逻辑对我们的影响是通 过我们自身的感知而产生的,它们的意义透过“感知”而间接存在。相同的客观事物和逻辑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激起不同的感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穷次遇到在相同 的事物面前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引发的无法解决的矛盾,也许,这些让人万分烦恼而无奈的矛盾争端的原因并不在于我们各执己见,各自用扭曲了的感知去 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而恰恰在于我们太信仰事物的客观性,坚持认为既然事物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对事物就只能有唯一的一种正确的反映;在此我们无意论证唯 物或其他,我们要指出的是正是我们先入为主的在潜意识中否认了对事物可能和可以存在不同的感知,从而形成不同的态度和看法这一事实造成了我们对自己的观点 寸步不让的固执,矛盾和悲剧的根源不是事物的客观唯一,也不是性格因素,而是出于对“客观事物”的不假思考的信仰和由此产生的对感知的误解。在所有的“感 知”里面,快乐是我们最希望得到的。所以,生命的意义在于快乐的感觉。这个结论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然而,主义是虚幻无聊的,感觉才是实在的。对于我们来 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快乐的感觉,那么,物质客观的存在:金钱、财富、豪华游艇,逻辑的意义:权力、地位、社会、正义和公理,还有和感觉的相关因素: 爱、恨等等都不是终极的目标,它们唯有能对我们产生快乐的感觉才值得我们去追求。它们是手段,而不是目标。
冬至时节的意义是什么 篇5
1、人们开始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大吉之日。所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冬至。冬至又被称做“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2、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3、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4、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北方中国人冬至的风俗。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冬至在节气中的特殊地位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人们还会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姜饭、冬至米团以及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在古代,民间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冬至节气在一月中的位置,来预测往后的天气。“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的意思则是说:冬至这天如果是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阴天,甚至下雪。
冬至节气的特点
北方地区
冬至节气时,北方地区的温度已经在0℃以下了,在某些地区还有雪冻灾难。
西北地区
冬至节气时,西北地区的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天气寒冷。
南方地区
冬至节气时,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只有6℃至8℃左右。
西南地区
圣诞节的意义是什么 篇6
圣诞节的意义
纪念道成肉身的耶稣:「耶稣」这名字在希伯来文中是「拯救者」或「神的帮助」之意。他的门徒称他为「弥赛亚」或「神的受膏者」。「基督」是「受膏的那一位」之意。早在耶稣降生之前七百多年,先知以赛亚已预言:「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赛七:14)「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之意,说明神临到人间。
由於耶稣的诞生是由圣灵降临在童贞女马利亚身上而怀胎,所以耶稣即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他的降生应验了旧约圣经中许多的预言。有关基督从童女而生,降生的时间地点,降生前的先锋预备和预取的名,降世后成人子所受的待遇,以及降生的目的,都不迟不早地按父神旨意成全,一一应验了众先知的预言。
一般以为「公元」是以耶稣降生那年为始计算的,公元本身是历史上记载耶稣降生的划时代标帜。「基督耶稣降世」应该是圣诞节的头条新闻,因为这是天使向惧怕的牧羊人所报的大喜消息,这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唯有耶稣基督才是唯一的「救主」,他是「神子」为把人类从罪恶里拯救出来,才降生成「人子」,这就是「道成肉身」的.耶稣。
纪念复活升天的基督:主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他甘心为罪人受死,并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复活之后曾先后十次显现给抹大拉的马利亚、十一个使徒和一些门徒看,甚至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复活后四十日之久,在使徒们众目睽睽之际,忽然有一朵云彩把他接去,他升天了,他在天上为众圣徒代祷和预备将来的住处。主耶稣的降生既是一个神迹,主基督复活又是另个神迹,因他不但有复活事实的铁证,也应验了旧约圣经的预言,「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二:9-11)复活的基督,是我们信仰的中心,只有相信从死里复活的救主,才能得救。当我们庆祝圣婴之降生,更重要是相信他是复活之主,他也把复活的生命赏赐给属他的儿女。
纪念为人舍命的救主:「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若没有主耶稣的降生,也就没有舍命赎罪这回事了。救恩的中心是主在十字架上的流血救赎,而十字架的中心是神的爱。关於十字架的救恩,在圣经中有很多预言和预表,从亚伯献祭起,直到主耶稣和门徒最后一次晚餐,都直接或间接地预言和预表,一致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各各他的十字架。主耶稣的舍命救人,「这一切的事成就了,为要应验先知书上的话。」(太廿六:56)。他虽是至高者,却为人类的罪,降生在最卑贱的马槽里,生长於平凡的木匠家,为传福音给心灵贫穷的人,谦卑顺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因他受的刑罚,使信他者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使凡接受者得医治,只有藉著神的羔羊——无罪的耶稣,才能除去世人罪孽,成全神的救恩,因此在纪念圣诞同时,切勿忘记他降世的目的,
纪念必定再来的君王:主耶稣再来是一个肯定的事实,这个真理是新约圣经的一个重要主题,平均新约圣经每二十五节就有一节论及主再来的事。主耶稣在他死前和复活后,曾超过二十次以上用预言、应许、比喻等不同方式宣告他还要再回来,这个真理可以说是他一切教训的骨和肉,也是所有基督徒有福的盼望。
圣经说:「看哪!我必快来,赏罚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启廿二:12)他第一次降生,是义者代替不义者,无罪者代替有罪者,也就是替死换生,救人灵魂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但是救主降生到今日已快两千年,主再来的日子确实近了,审判的时候已经快到了,这对全世界应当敲起警钟。升天的时候,他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麽样来,但这次降临的耶稣要做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他还要来接凡属於他的人到他现在预备的地方去。主耶稣亲自说:「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约十四:2-3)同时基督再来还要审判罪人,他现在还没有回来,这并非耽延,乃是宽容,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悔改。
耶稣基督降生在这个世界,并非一乐园,当你鸟瞰这人世时,你会发现它充满著罪恶、黑暗、和痛苦的人间,这都是因为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犯罪所致。但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赐给我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神差他的儿子第一次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叫人因他得救。所以耶稣降世的那夜晚,是神圣、至善、安详、喜乐、它蕴含著温暖和光明,为那些沉溺在黑暗、不幸中的人们带来了安适、慰藉及力量,也带来了永恒的祝福。未知你是否已经完全脱离了罪恶的捆绑?有否清扫你的心房迎接这位救主呢?只有耶稣基督的权力才能使人类的心灵得真正的自由,所以圣诞是一个自由的生日,也是奇妙伟大的诞生。
今天,只要你悔改自己的罪,相信他,接受他做你个人的救主,你的罪就被赦免了,你与上帝就恢复了那起初和睦的关系,你就得了永远的生命。今天你接受耶稣在你的心里,今天就是你的圣诞节,愿上帝今年赐给你一个特别的圣诞节!
圣诞节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圣诞节的传统习俗
2.中国春节与圣诞节的差异
3.圣诞节的来历
4.圣诞节送什么礼物给男朋友
5.圣诞节送男朋友什么礼物好
6.圣诞节吃什么好
7.圣诞节来源
8.圣诞节送什么礼物
9.圣诞节送给男朋友的礼物推荐
论文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篇7
中 文 名:《楚门的世界》
外 文 名:The Truman Show
其它译名:真人世界
出品时间:1998年
出品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
制片地区:美国
导 演:彼得·威尔
编 剧:安德鲁·尼科尔
制 片 人:安德鲁·尼科尔
主 演:金·凯瑞劳拉·琳妮诺亚·艾默里奇艾德·哈里斯娜塔莎·麦克艾霍恩
片 长:103分钟
上映时间:1998年6月1日
对白语言:英语
色 彩:彩色
类 型:剧情
主要奖项:
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71届奥斯卡金像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楚门的世界》是黑色喜剧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影片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样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制造成闻名的电视明星,却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
剧情简介
30年前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收养了一名婴儿,他们刻意培养他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一切却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该剧的唯一主角——楚门。
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城(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摄影棚),他是这座小城里的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楚门看上去似乎过着与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却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更不知道身边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电视节目《楚门的世界》里的演员。
虽然感觉到每个人似乎都很注意他,而且从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却都有着一些意想不到的戏剧性效果,
但这些都没有使这位天性淳朴的小伙子太过于在意。可节目的制作组由于一时的疏忽,竟让在楚门小时候因他而“死”的“父亲”再次露面,“父亲”立即被工作人员带走,直到楚门悲痛万分开始怀疑后,他们编织了一个完美的谎言让他们“父子”相见,从而达到了让他们满意的效果。
多年前一位既是《楚门的世界》的忠实观众又是该节目群众演员的年轻姑娘施维亚十分同情楚门,楚门对她一见钟情。她给了楚门一些善意的暗示,自己却被强行带离片场。回忆起施维亚的楚门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渐渐地楚门发现他工作的公司每一个人都在他出现后才开始真正的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车在反复来往,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自称是医生并每天都去医院工作的妻子竟不是医生。楚门开始怀疑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包括他妻子、朋友、父亲等所有的人都在骗他,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油然而生。
痛定思痛,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逃出这个令他噤若寒蝉的小城,去寻找属于自己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爱他的人。然而,楚门却低估了这个肥皂剧的制作人、导演和监制大权于一身的克里斯托弗的力量。克里斯托弗将一切都设计得近乎完美,近30年里牢牢地把楚门控制在自己打造的超现实世界之中。
几次逃脱都失败后,楚门决定从海上离开这座小城,然而他却绝望地发现他面前的大海和天空竟然也是这个巨大摄影棚的一部分,这时克里斯托弗在天上巨大的控制室里向楚门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告诉楚门他如今已经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明星,他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如果他愿意留下就可继续过着明星般的生活,但楚门不为所动,毅然走向远方的自由之路,开始了他新的人生旅途……
影片评价
《楚门的世界》是黑色喜剧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楚门的世界》因为有着离奇设计的剧情,因而让很多观众为之着迷。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跟奥斯卡擦肩而过的电影却被越来越多的影迷所津津乐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影片故事情节的商业化成功运作外,还跟导演彼得·威尔在电影中注入了很浓的象征成分有关。
导演把桃源镇比作了伊甸园,或者说,比作了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电影中的导演克里斯托弗则可看作是上帝之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十岁之前的楚门,几乎就是克里斯托弗一手创造出来的,这跟上帝造人如出一辙,后来楚门的反抗则可以看作是人类对上帝的反叛。
《楚门的世界》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样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制造成闻名的电视明星,却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影片反映了人类的希望和焦虑,同时也因触及到最敏感的社会问题而备受瞩目,它以现代派的艺术风格深刻揭露了西方商业活动中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丑恶行径,对美国的道德、人情及世态的消极一面进行了有力的讥讽。影片有力地批判了“媒体万能”的价值观,用类似“乌托邦”的虚拟的完美世界寓意着“笼中鸟”式的生存悲哀。
经典台词
1.你无法在我的脑内装摄影机。
2.我们向来接受呈现给我们的世界。
3.有时候世界虽然是假的,但并不缺少真心对待我们的人。
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篇8
定积分是积分的一种,是函数f(x)在区间[a,b]上积分和的极限。
定积分就是求函数f(X)在区间[a,b]中的图像包围的`面积。即由y=0,x=a,x=b,y=f(X)所围成图形的面积。这个图形称为曲边梯形,特例是曲边三角形。
中元节的意义是什么 篇9
中国的文化,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保持以拥有自己的特色而存在于世,不能全盘西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对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贡献,更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留后路,对子孙后代负责。自结束以来,中元节节日的习俗逐渐在民间复兴。固然,烧纸燃放鞭炮对环境卫生有些破坏,但是政府应该引导民众如何过适应现代化的中元节,如通过网上祭奠的形式传承民间习俗,并深入挖掘中元节的文化内涵,综合创新以弘扬优良传统。我们要大力弘扬自己的优秀文化。
伊扎德情绪理论的现实意义研究 篇10
关键词:激活理论 特质情绪 情绪体验 习得性无助
伊扎德是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心理学家,被心理学家斯托曼称为至今为止最杰出、最伟大的情绪心理学家。心理学界也对伊扎德提出的动机—分化理论给与了高度评价,认为其理论以全面、立体和完整的体系为以往情绪理论做了一次历史性总结,其理论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伊扎德的情绪激活理论概述
伊扎德提出了情绪激活理论,是其动机—分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为四系统激活理论,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系统是神经内分泌系统,它是由遗传决定的、自发的激活系统,它不仅可以独立凭借自主的神经递质水平来激活改变情绪,而且可以影响其他三个情绪激活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神经内分泌系统是情绪的激活系统的决定者。第二系统是感觉反馈系统,它是靠运动信息使个体产生表达情绪的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引起感觉反馈,情绪达到意识水平,产生情绪体验。具体机制是首先产生对表情的自我感知,然后肌肉运动带来心血管系统的变化,最后系统从运动中获得感觉的反馈。第三激活系统是情感动机系统,根据伊扎德的分化理论,动机包括内驱力和情感,它们都属于激活因子,能激发一种天生的或通过学习而与之相联系的情绪,尤其是情感已成为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它具體包括面部表情、痛和情绪的再激活;第四系统是情绪激活的认知系统,伊扎德认同认知在情绪激活中的重要意义,但他认为认知只是情绪激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他认为这种激活系统中的认知包括认知评价、比较、分类、推测、判断或决定等。
伊扎德还强调了这四个激活系统具有由低至高的等级性。
▲▲二、伊扎德情绪激活理论的借鉴价值
激活理论为情绪调节体系提供方法论,伊扎德的情绪激活系统理论指明了情绪激活从低到高的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系统也为我们提供了在情绪调整中的策略。
(一)认清特质情绪,合理调控情绪
神经内分泌系统是伊扎德情绪激活系统中最基层的等级,来自于神经系统的自发性,根源于遗传性功能,它使个体在没有任何环境压力下也能自行激活情绪系统,使个体的行动带有本能的动机,这一系统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这就能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在无任何诱因情况下,也会出现情绪的波动,比如周期性抑郁等。伊扎德也明确指出这一系统是不可控的,是先天素质的差异,所以又可称其为个体的特质情绪。
虽然特质情绪不可控,但可以被个体感知,所以情绪学习与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使个体能为自己的情绪把脉,可以通过制作情绪日历表的方式,来把握自己的情绪周期曲线,当然可以通过情绪测量的方法,对自己情绪背景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并以此合理安排生活。
佛洛依德曾指出过,情绪是一种无意识状态的流露,这种无意识的情绪可以用来解释自发神经性系统发生的根源。人会莫名发火,无缘由地心烦意乱,都是潜意识在驱动。而潜意识往往都是人为压抑的结果,生活中过多的焦虑与烦恼都被自我压抑下去,这些被压抑了的负性情绪往往会积压在潜意识中,不知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爆发,所以为防患于潜意识这座火山的喷发,个体平时就需要有意识地合理释放与疏导负性情绪,减少负性情绪的累积。
(二)利用情绪体验,摆脱消极情绪
情绪激活的第二等级是感觉运动系统,又叫情绪体验。身与心交互作用,人们熟知某些情绪会引发相应的肢体语言,比如愤怒时拳头会握紧,呼吸会加快。但却较少体会到肢体语言同样也会导致情绪的变化。
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士早在十九世纪末就曾说过:“因为我们哭,所以才愁;因为动手打架,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怕——而并不是愁了才哭,生气了才打架,怕了才发抖。”这就揭示了行为同样会反作用于身体,身体的变化改变着人们的情绪。
身心互动理论提醒人们摆脱消极情绪的途径之一就从改变感觉运动系统开始,比如做“笑功”培训,即模仿大笑的肢体动作,先站直,然后身体前屈90度,再后仰10度,并发出“哈哈哈哈”的声音,动作和声音尽可能夸张,连做10次,消极情绪就会悄然远去。改变你的感觉经验,从改变感官(感元)开始,也可以通过认知刺激、味觉刺激或者运动刺激等来刺激感官,进而来促进情绪的改变。
积极情绪引起积极的情绪循环,而悲观情绪会引起负性的情绪循环,利用情绪激活系统这一特性,用积极情绪情感刺激感官,来激活正性情绪,使肌体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三)利用动机系统,更好地适应现实
情绪激活的第三级系统是动机系统,当内驱力具有足够的强度以致于打乱原有自发情绪系统平衡时,当需要一种情绪来改变现状时,动机系统会被唤醒,来替代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抢先占据激活通道,引发适应性的行为和情绪。因为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有限,所以把它排在第三等级。
伊扎德指出:情绪还具有放大内驱力的作用,例如,人的饥渴,并不立即导致机体的衰竭,但是在缺水时所产生的紧迫感,却使人无法忍耐,这就是情绪放大的内驱力,它会成为动机的力量。例如,大学生由于贫穷,引起自卑或无助的情绪,当这种情绪得不到释放而被压抑,就会形成歪曲的人格。可见情绪本身就是一种动机。所以人完全可以离开内驱力的信号而被各种情绪激活起来,欢乐、痛苦、恐惧、惊奇等任何情绪都足以激起人去行动。一种情绪会引起另一种情绪,情绪本身的动力性与它的放大性合并一起共同作用,无论在发生的时间上、发生的对象上和强度上,情绪都比内驱力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可变性,它可以扩大或缩小,加强或减弱生物需要的信息,使有机体更易于适应变化多端的生活环境。
(四)利用认知学习,改变负性思维方式
情绪激活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最高级阶段,是认知系统。人类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个体内部生命系统极为复杂,所以决定了人的认知系统也要用复杂的方式来应对,把复杂信息加工后来激活情绪,这是需要体验、情绪与认知共同作用下,激发一种新的情绪来适应环境变化的。
在某种程度上,精神症状的大部分特征,都体现在情绪的变态性,比如精神分裂就包含多种情绪变化,任何变态行为都可以被看做一种严重的情绪障碍,都包含着刺激和情绪反应之间的不平衡或不适宜的关系,那么调节刺激与情绪反应之间的关键变量就是认知学习,这是阿诺德情绪认知理论的精髓所在,归根结蒂,情绪障碍的根源之一在于认知。
社会因素对情绪障碍的影响,引起心理学家们的注意。美国积极情绪心理学家塞林格曼就是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理论,他认为,人类的很多负性情绪,比如抑郁都是因为学习的失助引起的焦虑状态持续日久,使人变得退避、消沉、冷漠,从而导致情绪障碍,情绪障碍的发生与认知呈正相关。对于失助体验的个体,如果能够通过语言或行为的调节,更多的认知学习,焦虑抑郁就会得到缓解与释放。
可见,认知能力是抵御悲观情绪,保持情绪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和人格整合的关键。
伊扎德理论的提出在上世纪70年代,历经40多年不断验证,越来越显示出他的巨大价值。四系统激活理论既解释了情绪产生的根源,又说明了情绪的功能,为情绪的培养提供了调节的策略,也为情绪心理现象学确立了相对独立的地位。他的诸多观点已被学术界广泛认可,对于今天焦虑忧郁流行的时代,更具有极为可贵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芳霞.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级在情绪调节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0(7).
[2]段军平.伊扎德动机—分化情绪理论述评[J].宜春医专学报,2001(13).
[3]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
[4]李华平.情绪认知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作者简介】李春杰(1966.1-),女,汉族,辽宁辽阳人,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本科。现任吉林工商学院学工部心理咨询指导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与情绪心理学。
惊蛰象征意义是什么 篇11
节日习俗
吃梨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
蒙鼓皮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便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中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祭白虎化解是非
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绘制黄色黑斑纹的纸老虎。
惊蛰吃什么?
惊蛰吃梨
1、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2、惊蛰之际,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传染病、害虫。
3、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4、惊蛰时节,乍暖还寒,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惊蛰吃炒豆
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惊蛰吃炒玉米
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惊蛰喝醪酒
春天到来,人的全身汗毛孔也开了,西北有些地方在惊蛰节要家家户户喝醪酒、吃鸡蛋煎饼拌芥末汁,驱除身体积存的寒气。
惊蛰吃煎饼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惊蛰吃芋头
植树造林的好处与意义是什么 篇12
保持水土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
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
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抵挡风沙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
经济建设
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
清除空气污染
据统计,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一亩松柏林两昼夜能分泌2千克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
植树造林的意义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每年的这一天各地都积极开展植树活动。而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主动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植树节宣传口号
1、大力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
2、绿化环境,美化人生。
3、植树造林,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4、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5、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6、告别城市的喧嚣,投入绿色的怀抱。
7、生命在于绿色,希望在于绿色。
8、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从我做起,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9、植树节,给地球一点色彩,一起动起来哦!植树节,你也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地球长出美丽的头发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10、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11、爱我长沙山水洲城,维护优良生态环境。
12、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从我做起,爱护地球的一草一木。
13、水是生命之源,树是水的卫士。
14、爱林造林,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植树节快乐!
15、如果你在今天植了一棵树,两年后的今天它可实现你一个愿望还按什么按?难道用一只拇指也能植树?
守岁有两重的意义是什么 篇13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守岁的传说
“除夕”合起来就是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古人认为除夕这一天是一个人长一岁的界日(指虚岁),而这个晚上又是旧岁已过、新年到来的一夜。人们举家欢庆,彻夜不眠,围坐守岁,辞旧迎新,以求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这一习俗即谓除夕“守岁”。
关于守岁,有一个遥远的传说: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做“守祟”。
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即“春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守岁的意义
除夕守岁形成风俗,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的《风土记》中,书中说:“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当时过年很重视合家团圆,因此允许在押的犯人出狱与家人团聚。守岁时,合家欢聚一堂,饮花椒酒、屠苏酒,吃五辛盘等。守岁时还常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例如,掷骰子、藏钩、猜谜、下棋、打扑克、行酒令赋等。
藏钩就是一方将戒指、顶针之类的东西藏起来,让另一方猜,反复进行,以定胜负。守岁的重要特征是点灯度夜,一直到黎明。因此守岁不能没有火,屋内有炉火,屋外有篝火,火越旺越好,以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所以称之为“旺火”。
旧时守岁一般都是通宵达旦,据传说,如果除夕能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人的精力充沛。新中国成立以后,守岁一般都是象征性的,夜深以后各自安寝。近几年来,看电视成了大家守岁的主要活动,一般大家看完电视春节联欢晚会就睡了,没了古人守岁时的虔诚。
古时守岁有两种意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守岁的象征:
1、守岁的袭民俗主要表现为bai除夕夜灯火du通宵不灭,守岁谓zhi之“燃灯照岁”,dao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守岁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2、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3、“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论文的理论意义是什么】推荐阅读:
聋人视角下亚文化理论审视意义论文10-14
多元智力理论给你带来的最大启发是什么09-13
传统薪酬理论的困惑的论文10-11
母爱的议论文理论论据06-04
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07-08
耗散结构理论的生态意义05-21
踝关节的理论与训练论文10-14
框架理论下的隐喻翻译论文09-03
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思考论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