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2024-10-02

企业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共8篇)

企业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篇1

********水泥有限公司环境保护标准化建

设工作及审核实施方案

公司各单位: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甘肃省环保厅《关于开展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工业企业开展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定西市环保局转发《关于开展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和精神,结合甘肃省地方标准《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DB62/T2309-2013),决定在全公司范围内全面开展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及审核定级工作,改善公司生产环境,规范和改进公司环保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环保管理水平。现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公司环境保护标准化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三废排放达标,节能减排工作突出有成效,同时不断提升公司整体形象,夯实环境保护基础管理,逐步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环保体系工作,按照环境保护标准化A级标准进行建设推进。

二、工作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工作目标

本着“化整为零、分步实施、逐渐推进、整体提高”的原则,全面开展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工作,依照《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A级要求,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环保绩效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定于2014年6月底前,争取达到环境保护标准化A级标准。

(二)主要内容

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基础性工作,不能一僦而就,必须按照按照甘肃省地方标准,不断实施、检查、总结与提高。

1.明确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按照工作目标与指导思想,制定符合公司特点的措施和工作计划;

2.分解落实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责任,将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目标逐级分解,一级抓一级,切实将工作任务、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班组和各个岗位。

3.完善公司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及审核工作网络。组织成立公司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及审核领导机构,各部门及班组都必须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形成完善的建设机构与审核工作网络体系。

4.建立公司环境保护标准化考核机制。将开展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日常管理责任考核体系中,根据计划进度,奖优罚劣,提高环保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6.认真开展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自查自评。公司对照甘

肃省地方标准《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进行达标评级,确定按照标准要求,准确有序的推进,根据《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相关规定,逐条开展环境保护标准化自查工作,按照“边查边改”原则整治自查发现的缺陷和不足,并及时给与改进或整改。

三、工作步骤

公司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及审核工作分以下六个阶段进行推进与实施:

(一)宣传培训阶段(2013年6月)

环保标准化建设重在按标准执行,公司将组织在五楼会议室召开环保标准化建设宣讲及动员大会,各部门、班组务必高度重视,组织开展好宣传动员工作,教育全体员工正确认识环保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强化环保意识,使环保的概念深入人心,得到切实有效的开展。负责环保标准化建设的专业人员,要熟悉《甘肃省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和《甘肃省工业企业环保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熟悉相应的建设内容、环保标准化及相关的生产工艺流程,具备开展环保标准化建设及审核的能力要求,为开展建设打好基础。

(二)准备阶段(2013年6月)

进一步完善公司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对要建设的内容分析,整理出评价要素大纲,确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有关条款,根据环境保护标准化相关规定,逐条对照公司应

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环保管理基础台帐,组织成立公司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管理办公室,完善公司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网络体系,完成达标创建初步准备工作。

(三)自评与整改阶段(2013年9月)

2013年9月10日前开展自我评审工作,根据评审情况,落实整改、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于2013年10月底,完成标准化建设整改工作。

(四)评审阶段(2013年11月—12月)

2013年12月10日前编制完成《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评估报告》,并向县、市环保局申请核定标准化建设等级验收,争取在12月底前完成现场、基础资料的评定工作任务。

(五)持续再提高阶段

在2013年通过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验收后,还要持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设。按照省、市整体工作实施计划,持续加强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要求,推进标准化升级,促进公司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水平。

四、实施措施

环保标准化就是按照甘肃省地方标准《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的要求,各项制度要规范化、环保工作要按照标准来执行,要自觉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并将这些内容细化,依据这些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制定本公司环保方面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并贯彻实施,使公司的环保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并持续改进,使公司的本质环保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使公司的整体形象得到提高。

1.不断完善各项环保管理制度,从管理创新入手,努力提高环保规范化管理水平;

2.从基础工作抓起,既抓硬件也抓软件,不断强化现场环境,努力完善基础资料建设;

3.建立环保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奖励和约束机制,激发广大员工的创建工作热情,全面提高公司环保标准化整体达标水平;

4.强化环保标准化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环保标准化工作的组织机构,公司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环保的副总经理具体抓,专业人员现场抓的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实行“责任制”相统一,认真落实环保标准化责任制。

五、工作要求

开展环保标准化建设工作,各部门领导要重视,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落实责任、周密计划、分级管理、全员参与、分析梳理、反复普查、落实整改、持续改进,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明确主管领导、落实具体部门和专人负责的工作机构。公司成立环保标准化建设领导机构与网络体系,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公司环保标准化

建设工作。各部门要指定负责本部门环保标准化建设的具体责任人。

2.统一思想,全力推进。环保标准化建设是我公司按照省市的严格要求去做的,各部门、班组必须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开展环保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

3.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各部门、班组要按照“化整为零、分步实施、逐渐推进、整体提高”的原则,确保环保标准化达标工作有序推进;把环保标准化融入日常监管工作中。通过环保标准化建设,全面树立公司整体形象,创造职工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实现公司科学发展。

二0一三年五月三十日

企业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篇2

在这样一个基本背景之下, 会计界当然不能无动于衷, 环境会计应运而生。环境会计是将会计学、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互结合, 运用一定的方法, 以货币单位计量、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述等形式, 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和分析, 旨在指导对经济资源做最有效运用及最佳调配, 从而形成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 鉴于我国化工行业的财务运作现状, 将环境会计引入会计核算体系, 可有效地将环境因素与企业经营联系起来, 促使企业在制定发展决策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一、环境会计的含义

环境会计是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导, 运用会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 对企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 它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环境会计的目的在于协调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改善社会环境资源状况, 提高社会总体效益。具体来讲, 就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以有关资源、生态环境以及会计、税务、审计等法律、法规为依据, 研究社会、经济、科学的发展同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核算对资源、生态环境的建设、防治、开发利用的投入资金以及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 分析对资源、生态环境投入资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和宏观社会经济活动对资源、生态环境发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以期达到合理的配置资源、改善环境的目标。

国外学者根据环境会计的目的和功能, 把环境会计分为外部环境会计和内部环境会计两个基本领域。把涉及企业外部信息披露的环境会计称为外部环境会计, 把涉及内部经营管理的环境会计称为内部环境会计。外部环境会计是为了向企业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的环境保护活动有关的信息而建立的会计系统。内部环境会计是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进行环境保护决策建立的, 对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进行确认、计量和评估的会计系统。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涉及许多环境保护决策问题, 如环保资金筹集、环保投资决策、环保成本控制等。内部环境会计就是对企业内部的环境信息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 帮助企业经营者制订长期的环境保护发展战略和目标, 使企业能够在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前提下, 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

二、化工企业的主要污染情况

1. 对大气的污染

比如, 在石油企业的钻井过程中, 由于井下地层压力较大会形成高压油气层, 经常会出现井喷现象。井下喷出的硫化氢中含有毒性气体, 人吸入70-150毫升/立方米硫化氢, l至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入760-1000毫升/立方米硫化氢, 数秒钟后出现急性中毒, 呼吸加快, 之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这种气体散发到空气中, 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同时, 在一些特殊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 会产生很多废气, 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从而形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可以使地表气温升高, 会使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淹没地势低的沿海地区, 还会加快土地沙漠化。

2. 对水源的污染

比如, 在石油化工开采过程中, 为了防止地面塌陷, 需要不断往地下注入清水, 这就造成了对水源的污染。在石油开采过程中, 会排出很多废水, 这种废水是高矿化度水体, 会对周围的河、湖和饮用水造成严重的污染。

3. 噪声污染

比如, 在硝酸铵的合成生产中, 机器设备的噪声非常大, 相当于100辆汽车同时按喇叭, 人们如果长期在这种高分贝的环境中生活, 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还可能导致耳聋, 严重者会形成精神分裂症。

4. 破坏绿色植被

在化工企业周围, 由于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污染, 附近地区的植被会遭到严重破坏, 有的甚至寸草不生。这样, 会使绿色植被减少, 沙漠化加剧, 还会使农田减少, 影响农业生产, 从而带来严重的生态后果。

三、化工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措施

1. 优化企业内部环境费用的分配与控制

环境成本的核算可以分为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和内部环境成本的分配。就企业内部环境成本而言, 如何合理地将各种环境成本归集、分配到生产的各个环节, 对于企业环境业绩的优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 一般费用中, 制造费用是以产量或人工费用为基础进行分配的, 而期间费用则直接计入损益。针对化工企业的具体工艺, 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对该化工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计算。在划分作业成本和确定成本动因时, 应注意将产生环境影响的作业专门设立, 这就形成了专门的环境作业成本库。作业成本作为一种战略性的管理决策工具, 可以为作业链分析奠定必要的基础。而通过作业链分析进行作业管理, 可以在确保产品对于消费者的价值不遭到削弱的基础上, 减少不必要的作业环节, 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要求。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化工行业环境成本的计算, 不仅可以准确地将其分配给引起环境成本发生的产品线, 而且可以通过作业分析, 消除或降低具有环境影响的作业的影响程度, 从而降低环境成本, 并进一步节约产品生产的总成本, 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笔者认为, 要通过各工艺中工作人员的介绍及他们对污染物的估计来分配环境费用。环境成本的降低, 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成本, 并可使企业的利润增加。比如, 石油化工企业钻井环节应占整个环保费用的20%;开采环节占环保费用的70%, 其中废气占20%, 废水占50%, 废油占30%;运输环节占环保费用的10%。

2. 建立环境成本责任中心

为了实现上述的环境成本控制, 化工企业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环境成本责任中心, 对环境成本进行单独控制。通常企业根据效益目标做出成本费用总预算, 然后向各责任中心下达预算目标, 各责任中心再向所属的各个部门下达指标, 然后由各部门分别采取管理措施。设置成本责任中心的目的, 一是协调企业内部各生产部门的关系, 对环境成本做出科学的规划, 综合处理各个生产环节的环境信息, 并予以披露;二是使某些不可控的环境成本变为可控, 从整体上对环境成本实施控制。当环境成本责任分散到各个生产环节的时候, 各生产环节只对已经发生的支出负责, 而该环节的某些环境行为可能导致其他生产环节未来的或有支出, 这些或有支出既不能对生产环节负责, 也不能对发生环节预防, 因而是不可控的, 这显然不利于环境成本的整体控制。统一的环境成本责任中心可以对各个生产环节的环境行为实施监控, 将不可控成本也纳入可控的范围内, 对环境成本做整体控制。

3. 积极进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在实务操作中, 化工企业的环保责任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没有公认的计量基础, 环境信息收集与计量存在问题, 这些都影响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 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 国家、企业以及个人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 通过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一方面可以使企业了解自己的环境行为及其影响, 从而科学、客观地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 加强对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视, 积极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 提升企业的环保形象, 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佳结合, 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 企业的利益关系人需要了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了解企业对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 所以他们要求对环境会计信息做出详尽的披露。通过环境成本责任中心的控制, 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成本, 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如果把这种环境信息进行披露, 则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环境 篇3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7月1日起国家正式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企业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1.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内容及特征

內部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内部对建立、加强或削弱某项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反映了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及职责权限配置、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职业道德修养与专业胜任能力、企业文化、以及法制观念①等。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具有社会性和可塑性

2.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存在的困难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为中国企业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了详细的规范要求与执行标准,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建立契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的内部控制环境.操作起来却存在一定困难。

2.1企业内部对内部控制存在认识偏差

2.1.1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偏差:由于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出,而以生产管理为中心,以利润为管理者业绩考核主要依据的传统理念尚未彻底改变,较多的企业管理层对于不能产生直接经济价值的内部控制工作一般不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之企业的管理层经营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导致企业管理层未能在建立一个有利的控制环境中起到关键作用,其在企业内部的垂范作用也未尽显现。

2.1.2企业内部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意识淡薄: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需要根据企业内部流程,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不相容职责的分离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多设置人员岗位,为控制相关流程中作业活动的风险,需要增加流程环节和审批程序,相对于将主要精力放在生产和营销上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而言,引起了一定的认识偏差。有的企业工作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控制自己的行为规范,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影响办事效率,不利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的则简单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防止企业职工舞弊所采取的内部牵制措施,容易导致员工信任危机,造成企业内部矛盾;甚至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财务制度,只与财务等少数部门、人员有关。

存在认识偏差的企业管理层与内部人员未意识到内部控制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涉及董事会、经理层、乃至全体员工在内的整个企业系统。

2.2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协调与制约能力差

组织结构是企业计划、协调和控制经营活动的整体框架,这些职能具体体现在企业各机构之间及各机构内部职能设置、权限划分、责任的界定。组织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制约良好控制环境的建立。现实中,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时,普遍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横向的协调关系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了各自为政、机构重叠、多头管理、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协调性差、办事效率低等问题,同时对于企业内部的重要部门和岗位的监督缺乏、缺位、不力,特别是在重大决策上不进行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存在以权谋私,独断专行,导致决策失误的现象。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企业内部环境的现状,是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需要直接面对的难题。

2.3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服务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内部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机制保障,企业内部监督主要通过内部审计来实现。内部审计监督、评价、服务职能的发挥好坏,是控制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但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审计内容、业务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是内部审计职能归属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部分管并向其汇报工作,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二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忽视了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等领域,并未完全履行内部涉及监督、评价、服务的职能;三是内部审计人员多由财务会计人员担任,专业胜任能力的不足,导致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4企业文化建设重视力度不足

企业文化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一种无形力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企业文化以企业的精神与价值观为核心和基础, 因此,企业文化始终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方式、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不可避免地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但是目前企业以利润为单一导向,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与投入不足,未能形成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内部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主动性降低。

3.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很多优秀企业已慢慢接受风险防范理念,从目前情况来看,企业要发展,必须先树立风险意识,而风险意识是内部控制实施坏境的基础的基础,企业各职能部门必须克服困难,在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3.1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构,建立合理的权利制衡机制

企业需要按照相互牵制、相互协调的原则,使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体现相互控制、制约的要求,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各方面职责权限,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立企业管理、企业发展、安全生产、预算、审计、采购等专业委员会,形成有效的职责分工与权利制衡。

3.2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3.2.1细分业务流程,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

根据企业运营业务划分为营运支出业务流程、收入和计费业务流程、货币资金管理流程等各控制节点,按照业务分类进行流程控制。将内部控制职能融入到企业岗位职责中,从制度上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全员参与。此外,引入并实施“控制自我评估”(CSA)的理念与方法,在企业控制矩阵的基础上,形成业务人员与管理层直接参与考察和评估內部控制效果的机制,从而实现业务的自闭环监督机制。

3.2.2以“3E”原则为导向,逐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

按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即“3E”原则为导向,从优化内审机构、扩大审计范围、主动履行审计职能、强化团队建设着手,逐步建立起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

(1)优化内部审计机构:为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成立“审计委员会”,加强对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经营安全、经营绩效的监督,并建立审计委员会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发现、内部控制缺陷、风险揭示等汇报,针对重大审计发现与风险问题,由审计委员会提交企业总经理办公室督促问题跟踪落实整改。

(2)扩大审计范围,主动履行审计职能:改变原有单一的财务监督,结合企业运营方向与重点,将审计关注点扩大到市场运营、综合管理、工程建设三大重要风险领域;主动开展内部控制遵循审计、定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审计、建设项目审计、风险评价、审计调查等7大类项目,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评价、服务职能。

(3)组建虚拟审计团队: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从业务部门部门抽调业务骨干或专家,充实到审计团队中,组成虚拟审计大团队,为现场审计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重视对审计团队的培训:一是通过组织内审人员后续教育.不断提高效益审计的能力和理论水平;二是不定期邀请业务部门给审计人员讲授新业务或相关业务系统的操作;三是重视审前培训工作,确保每个审计人员了解审计的目标。

通过上述4方面锻造企业内部审计实力, 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3.3结合行业特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大力提倡和营“内部控制文化”氛围,向成员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使成员都能理解自身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可发挥的作用和应有的责任。

3.3.1企业管理层引导,全员参与:企业管理层是企业的领头羊,管理层带头加强内部控制知识学习,能够有效引导内部员工的参与。

3.3.2组织各类以“内部控制”为主题的活动,传播“控制文化”。一是在企业新员工入职前,统一进行入职培训,将企业文化及内部控制理念传授给每一位员工;二是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认证活动,通过对内部控制知识及内控工作行为表现两个维度进行考核,授予相应级别的资格,同时培养和塑造企业内部控制团队。

结语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防火墙”,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强化内部控制,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对于企业而言,只有进一步夯实内部控制环境这一基础因素,内部控制才有可能得以建立和实施,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注释:

企业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篇4

关于集中整企业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

实施方案

为切实维护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形成企业周边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按照万源市国资办关于印发《万源市集中整治企业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行动方案》的通知(万国资办[2011]190号)的要求,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贯彻“以防为主,调防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健全公司安全防范机制,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和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安全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治理重点

1、治理区域:公司行政办公区、生产厂区、加压泵站、取水点、供水管线等周边区域。

2、治理事项:影响重点取、供水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和公司生产经营秩序以及破坏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行为;企业及周边治安环境问题集中的治安乱点;寄生在公司生产厂区、取水泵站、供水管线周围,从事非法开采、冶炼、加工等活动的各类场点。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和调查摸底阶段(2011年10月底)结合公司实际,对企业周边环境进行认真排查,深入调查摸底。切实摸清周边治安混乱的区域、部位、场所,摸清有现实危害的重点人群,摸清可能引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安全隐患,摸清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确立整治重点和整治内容,制定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查找根源,细化工作措施,层层分解责任并开展动员部署,启动专项行动。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1月31日)针对调查摸底阶段所收集到的有关情况,及时进行调查核实,逐一梳理、分清重点。对情况复杂、经反复整治得不到解决、效果仍不明显的地方,要查明原因,予以重点整治。对治安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和区域,报由上一级治理部门或商请司法机关共同整治。同时,继续加大自身排查力度,做到一个一个的排查,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制定措施,落实到位。

(三)总结巩固阶段(2012年2月1日至3月31日)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复查,及时总结在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教训,巩固整治成果。同时建立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

四、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公司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治理工,是切实维护公司及周边治安秩序,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环境的有效措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公司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展好集中整治专项工作,使各项整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成立万源市民生供排水公司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文川;副组长李开国、陈益明、胡兵;成员:吴明坤、熊朝兵、赵相茂、屈小东、李刚、王文润。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组织开展排查工作,把影响公司及周边治安的各种矛盾问题和苗头隐患全部纳入集中整治范围,规范排查方法,落实化解措施,切实解决有可能影响公司及周边治安的矛盾和问题。对整治后反弹的问题,要坚决组织再整治,并落实有关措施,防止再反弹;对新出现的问题,要列入整治范围,明确责任责任人,限期整治到位。

企业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篇5

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力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创新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赣字〔2016〕22号),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的决定》(九发〔2016〕6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政策聚焦发力降低企业成本

1.公示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清单以外的行政事业性事项一律不收费。

对初创企业免收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行政事业性收费。事业单位服务性收费,以及依法开展的各类行政审批前置性、强制性评估、检测、论证等专业服务性收费,对初创企业可按不高于物价主管部门核定标准的50%收取。

引入中介服务竞争机制,规范安评、环评、水保、能评、交评以及检验检测等中介服务收费行为。能区域性做的评估项目,不再进行单独评估。在安全年限内,结构功能未改变、价值未明显降低的建筑物不需重新评估。落实国家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政策,自2016年7月1日起,对《资源税税目税率幅度表》中列举的21种矿产资源实行从价计征,全部资源品目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降为零,停止征收市场价格调节基金。(责任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发改委、市物价局及相关部门)

2.规范金融服务收费。对商业银行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目录管理,严禁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附加不合理条件和违规收取费用。(责任单位:九江银监分局)

3.减轻创业者负担。鼓励对众创空间等孵化机构的办公用房、用水、用能、网络等软硬件设施给予适当优惠。(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

4.降低企业改制上市成本。对企业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涉及的产权、土地、税费等问题要依法依规简化手续、减免费用。(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5.实现工商业用电用气同价。努力降低重点引进项目用电用气成本,对列入重点引进项目且符合条件的,向省里争取直购电、直供气政策。力争2016年直接交易电量规模超过10亿千瓦时。(责任单位:市物价局、市能源局)

6.有效盘活企业用地。采取“租让结合、先租后让” 和分期供地模式,弹性确定工业项目土地出让年限;积极为企业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服务;经批准的工业地产项目,标准厂房可以按栋或自然层办理不动产权登记和土地分割登记,对建设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的工业园区,按建设面积实际使用率给予20~40万元的补助;原出让或划拨的存量工业用地,在符合城市规划和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经批准在原用地范围内进行技术改造、建设多层厂房、实施厂房改造加层或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而提高容积率和建筑容量的,不再收取土地出让金或土地价款。(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工信委)

7.适当下调土地出让保证金比例。将工业用地的土地出让竞买保证金比例下调至20%。(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8.保障物流企业用地需求。物流企业用地,按工业用地出让指导价通过招拍挂方式供应土地;物流园区内的物流项目用地享受工业用地政策。(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规划局、市发改委、市商管办)

二、加大奖励政策增强企业动力

9.支持企业兼并重组。资金交易额在1000~5000万元的,由受益财政给予兼并企业20万元的奖励;达到5000万元、1亿元、5亿元及以上的,分别由受益财政给予30万元、40万元和50万元奖励。对兼并重组期间新增设备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另由受益财政给予 30万元的技改补助奖励。(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委)

10.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对达成技术成果交易并在我市成功实现转化的,由受益财政每项给予3~5万元奖励,争取每年实现50项左右科技成果交易和转化。对被认定为市级以上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给予每家10万元的补助奖励。(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11.鼓励企业专利申请。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单位和个人,每件给予5000元奖励;企业首件授权发明专利再给予3000元奖励;企业累计拥有国内外有效发明专利20件、50件、100件以上的,由受益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上代理本市专利申请量在1000件以上的,且代理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300件以上的专利代理机构,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12.加大创新引智扶持。每年投入6150万元,用于提供创业资金和求职补贴、奖励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扶持孵化平台建设和落实促进就业优惠政策;每年投入270万元,用于实施“绿色通道”引才计划、高端人才企业集聚计划和海外引才引智,加大扶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端人才创办高新企业力度,加速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加强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每年安排300万元重点扶持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的项目延续、衔接和开发。(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13.鼓励物流企业发展升级。对新晋为国家4A、5A级的物流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首次被评为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企业的物流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管办)

14.完善企业上市激励机制。对拟上市企业进行分阶段奖励,重点培育和鼓励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成长性强的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积极推动和支持成长型、科技型、创新型的优质中小企业到“新三板”挂牌;引导和鼓励中小微企业到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等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将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纳入市对县域目标管理考评加分项目;对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首发上市和挂牌“新三板”的市内企业,由受益财政分别奖励500万元、100万元,市本级财政同时给予50%的奖励。(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工信委)

15.支持企业“两化融合”。市财政安排“两化融合”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建设。(市工信委、市财政局)

16.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受益财政每个给予5万元奖励。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3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且年增幅超过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增长水平的工业企业,由受益财政分别给予企业40万元、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每上一个台阶奖励一次。对年商品销售额超10亿元的商品批发大市场和年商品销售额超5亿元的排名前3名的商贸流通企业,由受益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商管办)

17.支持产业配套体系建设。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成等形式,带动市县内中小微企业进入产业链或配套体系。对龙头企业采购市县外转为市县内中小微企业配套产品年累计在1亿元以上的,按新增采购额的0.5%由中小微企业所在市县给予奖励,单个龙头企业不超过100万元。(责任单位:市、县政府)

三、用好财税政策激发企业活力

18.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加大整合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的各类财政扶持资金,支持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各类基金投资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等早期创新创业企业,增加创业投资资本供给,改善企业服务环境和融资环境,激发企业活力,有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19.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建立市、县两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市级设立规模2亿元以上的产业引导基金,重点对十大产业项目提供支持。积极引进股权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进驻九江,争取国家、省级各类产业引导基金对九江产业项目的投入。(责任单位: 市工信委、市财政局)

20.扩大融资担保资本规模。市国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规模年内增资至5亿元,力争5年内达10亿元;市工业企业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规模力争年内增资至1亿元,5年内达3亿元;2016年各县(市、区)至少设立1家政府出资、注册资本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共青城市要达到1亿元以上。国有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费用由2%降低至1.5%。(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国资委)

21.设立财政扶持企业倒贷基金。市本级财政安排倒贷资金3亿元,各县(市、区)倒贷基金年内达到3000万元;建立银行抽贷定期报告制度,银行抽离企业贷款额度超过1000万元(中小微企业500万元)以上或占企业未到期贷款50%以上,要及时向市政府金融办报告,市政府金融办组织人行九江中心支行、九江银监局及时与相关银行协调。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放贷支持,促进工业贷款增幅与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相匹配,确保年新增工业贷款增幅不低于10%。(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政府金融办)

22.创新企业融资渠道。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区域集优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对具有稳定资金来源的一些新兴产业积极开展收益债试点。对成功发行各类债券投放九江区域的企业,由受益财政按照融资额的2‰给予奖励; 对成功承销债券的金融机构,由受益财政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建设考评中设立单项奖励。(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

23.落实企业创新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在以后纳税结转抵扣。对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

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

24.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贷款重组、信贷资产证券化方式盘活信贷资源,综合运用票据、信托、委托贷款、银团贷款、融资租赁、证券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产品,扩大业务规模;鼓励探索开展商标、专利、政府采购订单、应收账款等质(抵)押贷款;深入推进“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助保贷”等金融产品,其中:“财园信贷通”单户限额从500万元提升至1000万元,2016年新放目标任务力争超过100亿元。通过“财园信贷通”融资平台,帮助创业创新小微企业申请获得1年期以内、200万元以下流动资金贷款 支持。推广“银行+保险”、“股权+债权”、银税互通等模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基金等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委农工部、市政府金融办、市工信委、人行九江中心支行、九江银监分局)

25.建立金融激励机制。健全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考核激励机制并对其高管给予奖励,财政性存款资金给予适当倾斜。引导各银行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强对五大主导产业、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对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各银行要给予资金支持。各银行业机构当年在九江地区发放贷款每增加10亿元,按万分之一给予奖励;表外业务每增加10亿元给予5万元奖励;当年与九江市所辖融资性担保公司合作发放担保贷款达5亿元以上且排名前5的银行,按20万元、15万元、10万元、10万元、10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

26.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帮助企业改进并完善融资条件,提高授信额度。积极利用央行专项资金加大支农、支小力度,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央行再贷款资金发放低利率贷款,运用央行资金为小微和涉农企业办理再贴现。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的信贷资源向九江倾斜,不断提高全市存贷比水平,确保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2016年新增贷款260亿元。(责任 单位:市政府金融办、人行九江中心支行、九江银监分局)

五、优化行政服务帮助企业加速发展

27.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对工业和园区的服务力度,全面推行网上审批、限时办结,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和“一个口子收费”的园区服务模式,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精简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审改办、市工信委)

28.大力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深入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出口24小时通关率达98%以上。复制推广“保税展示交易”和“简化产品内销手续”两项自贸区创新制度。落实推进“三互”大通关建设,九江港“单一窗口”先行试点。落实集中汇总征税、高级企业论证等政策,提高诚信企业通关效率。(责任单位:九江海关、市口岸办)

29.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不得以注册资本金、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从业人员、利润等规模条件对中小企业实行差别待遇。对小微企业产品的价格给予6-10%的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鼓励大中型企业和其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小微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参加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活动。协议合同金额占到联合体协议总金额30%以上的,可给予联合体2%~3% 的价格扣除;鼓励采购人在与中小企业签订合同时,在资金支付环节给予更多支持,市直单位协议供货中除电梯等部分项目,基本一次性全额支付。(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委)

企业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篇6

第一篇 企业与环境——如何实现双赢

超越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环保成本与企业竞争力

新型环保商业模式

大幅提高自然资源的生产率

第二篇 企业环境管理——ISO14001与绿色认证

循环经济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

企业全面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第三篇 能源管理——企业发展的基石

能源管理组织网络建设

节能方针目标管理

能源监察

生产车间和动力系统的能源管理

余能和新型、替代型能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部分 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

第一篇 步入“清洁生产”殿堂——可持续发展的优先行动领域 清洁生产的产生与发展

清洁生产的目标与指标体系

清洁生产的实施

清洁生产审核范例

第二篇 废水处理与再利用——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与改进 废水处理技术

废水处理工程工程优化设计

废水再利用

废水处理改进技术

废水处理工程与改造实例

第三篇 烟气净化与工业除尘新技术——蓝天白云下的企业 净化装置与净化材料

减少烟气排放——改善燃烧方法

净化新工艺

除尘设备选型、改进与维护

除尘新技术

第四篇 工业噪声控制——创建宁静的生产环境

噪声来源分析

改善噪声源

噪声的量度评价技术

吸声、隔声、消声

第五篇 现代工业厂区绿化工程——绿化、美化、净化 绿化与保护环境

工业厂区绿化设计

防污绿化

防污绿化植物

第三部分 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

第一篇 生产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再循环技术

废料处理技术与应用

实例研究

第二篇 节约用电——融于生产中的每个环节 节约用电的措施与方法

电机、风机、水泵、变村器节电技术

电加热设备、照明节电技术

无功补偿与节电管理

电力网经济运行与改造

第三篇 工业锅炉节能实用技术

锅炉燃烧设备

节煤措施—设备改造新技术

节煤措施—工艺调整新技术

第四篇 烟气热能梯级利用——节能、环保之典范技术 高温烟气热能利用

中温烟气热能利用

低温烟气热能利用

烟气热能的深度利用

企业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篇7

关键词:环境会计,可行性,必要性,建议

一、环境会计的产生及其背景

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指导各国环境与发展实践的共同战略。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以不对后代人的满足构成危协的发展模式,其实质在于限制调整人类的各种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解决各种环境问题,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环境资源可以承受的基础上,并促使其充分持久地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环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环境问题产生于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环境问题解决与发展,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环境与经济的矛盾和可持续问题的提出,应如何解决好环境与经济的矛盾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呢?

2. 企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企业从事经济活动时就要和资源环境及服务对象发生关系。企业行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的好,就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就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企业是可持续发展行为的对象。企业行为对国家的经济,社会活动影响很大,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的主要执行者,比如各项经济指标的发展、改善环境质量等多方面的任务均需企业来执行。

3. 环境会计的产生

鉴于企业在环境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解决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会计理论界也将此列入了研究的范畴,导致了环境会计的产生。环境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分析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二、我国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1. 建立环境会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现在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求人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首先以资源环境生态保护为前提,制定适当的发展步骤,以使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将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资源环境和生态,准确核算相应的投入与产出,要求人们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并融合到会计核算体系中。建立和推行环境会计管理,能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地注意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防止并积极治理污染。我国企业应通过提高生产效益,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来谋求经济发展,而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

2. 建立环境会计是我国目前环境资源现状的要求

空气、水、土地及原始森林等自然资源是我们及子孙后代所共有的“特定资产”。这些“特定资产”有的不可以更新,有的虽然可以更新,但要付出巨大代价,所以资源总是有限的希缺的。我国最近三十年来加快了发展的步伐,由于相关措施不到位,导致对自然资源过度开采,肆意排放污水废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何合理高效利用有限资源,认真治理污染已迫在眉睫。环境会计作为企业系统的组成部分,理应在环境开发、利用和平衡及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 建立环境会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企业不仅面临国内的竞争环境,而且必须接受世界经济环境的挑战。从当前国际社会的发展来看,人们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社会环境已成为企业健康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污染的日益严重,企业的环境成本、费用与日俱增,产品定价不能不考虑环境影响,投资决策中纳入环境因素已势在必行。从企业发展的长远来看,如果企业考虑了环境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对自身的发展行为已做了规范,那么在将来便不会因环境成本、费用大增而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明显的优势。

4. 建立环境会计可以树立企业新形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借助环境会计对所投入的环保成本及预计产生的环境效益、环境绩效进行披露,从而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社会公众通过了解企业对环境的表现,对企业的产品和形象会做出恰当的定位,并参与企业的管理。

5. 建立环境会计能给各方面提供环境会计信息

政府和法律部门可通过环境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情况,并通过制定环境政策和法律规范加强宏观管理和控制。企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衡量自己对社会和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实施正确的环境措施。投资者和债权人可利用这些信息评价环境措施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从而对企业的环境风险和盈利前景做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6. 建立环境会计是企业走向国际的需要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环境保护也需要国际合作和交流,因此环境会计也是国际化会计。许多发达国家对环保相当重视,但是我们重视的不够。传统会计核算的方法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核算,企业对“自然资本”忽视不计,造成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虚增利润。环境会计通过把企业利用的社会资源成本加入产品成本中,能较准确的核算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对外资企业加强环境会计核算更可以防止资本的外流。因此企业要适应国际形势,增强竞争力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环境会计,从而更充分地参与国际竞争。

三、我国建立环境会计的可行性

1.在我国建立环境会计虽然有许多困难但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在对企业家环境观念及环境管理做的问卷调查中, 可持续发展观念已基本上得到多数企业家的认同。对于是否认为环境问题很突出的回答中, 大多数企业并未充分认识到经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影响。关于公司是否具有环境管理目标或政策, 大多数企业回答是肯定的。关于环境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 多数企业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的。这说明环境管理工作在企业是有一定基础的, 而且受到高层管理人士的重视。

2.环境会计和诸多学科在内容与研究领域上是交叉渗透的

环境会计是环境学与会计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应用学科, 它主要运用会计学和环境学的理论和方法, 辅之以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 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进行协调。它的具体应用涉及到自然、经济、技术各方面, 不仅直接与会计学、环境学相关, 更与数学、经济学、生物学、技术科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在内容与研究领域上交叉渗透, 从而产生多元化的理论方法体系。而这些相关学科在我国发展得已比较成熟, 能够适应建立环境会计需要。

3.环境会计与传统会计相辅相成、相互联系

环境会计将承袭传统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遵循企业会计准则。近几年来我国会计的基础规范工作逐渐完善,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更能反映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特点, 这一切将为建立环境会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使得在建立环境会计的过程中, 可以减少一些工作量, 能够更好地构建环境会计体系。

4.环境会计的建立得到政府的支持

虽然我国对环境会计的认识和研究都比较晚, 但政府认识到这个问题后, 立即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为会计学家、经济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广阔平台。

四、促进我国建立及实施环境会计的建议

为适应世界经济格局和结构的变化,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们应组建绿色会计机构;进行绿色会计的试点工作;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应要求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同时, 实行环境税收制度, 加大环境征税力度;要做好推行环境会计的制度准备工作;实施对环境会计的审计;加强对环境会计宣传教育;实行绿色会计奖惩制度;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企业应建立环境财务管理的评价指标;企业应逐步提高环境会计信息的公布水平。此外, 政府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修改会计法, 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完善会计准则, 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 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健全会计制度, 将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环境要保护, 企业要发展。环境会计的实施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势在必行。环境会计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重视, 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优势, 成为当代会计学中最有潜力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王茜:关于建立环境会计的探讨.经济师, 2005.1

[2]刘思华:经济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出版社, 2002

[3]朱学义:我国环境会计初探.会计研究, 2005.6

企业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煤炭企业;环境会计

一、环境会计研究现状

20 世纪70 年代早期国际对绿色会计开始研究,以 1971 年比蒙斯(F·A·Beams)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

1973 年第 2 期马林(J·T·Marlin)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为代表,揭开了绿色会计的研究序幕。1990 年 Gray 的《绿色会计: Peace后的会计职业界》,研究了环境问题对会计的启示和会计界对环境保护做的贡献,是有关绿色会计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必须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环境管理系统来解决环境问题,从而把绿色会计的研究推进到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阶段。国外主要研究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环境成本、环境报告书等方面。在美国,主要研究的是有关环境负债和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第一份国际《绿色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 于 1998 年第 15 次会议公开发布。

相对国外,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情况是比较落后的,但有关绿色会计问题已被中国会计学会列入“九五”科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2001年,在南京大学中国会计学会绿色会计专题研究会召开了全国第一次会议,揭开了绿色会计理论研究的序幕。1992 年葛家澍教授等在《会计研究》第5期上发表的《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一文后,一大批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先后投入到这一领域进行研究。我国基础理论研究已初具形态,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更少,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内同片面,没有细分到某一个地区,某一个行业进行研究。

二、云南省煤炭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难点

(一)煤炭企业环境责任意识薄弱。云南省大多数煤炭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非常薄弱,“先污染、后治理”以及“重经济轻环境”等非持续发展思想行为非常普遍,煤炭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重视环境问题,没有重视环境会计工作,导致污染重,能耗高。由于缺乏强制性的相关法律法规,大多数煤炭企业并不愿主动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或者即使披露了一些,也没有标准去衡量信息质量,不能取信于公众。

(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到位,法制建设尚未完善。由于缺少强制性的法律支持,云南省有些国有煤炭企业既不愿自觉核算环保支出,承担环境负债,也不愿向外界披露不利的环境信息,以免影响企业自身形象以及外界的声誉,影响社会对企业的投资,所以说必然会影响到环境会计的发展。

(三)环境会计计量的不完善。虽然环境会计的地位日益重要,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也日益完善,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可参考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要素信息严重缺乏操作性。因此,环境会计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不可能仅仅用货币形式来计量,必须结合其他计量方式,比如文字说明、指标等计量尺度,但同时也造成了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环境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等问题,均使得环境会计的发展无法迅速进行,这就必然影响到环境会计的发展。

(四)现有会计人员缺乏相关知识。现有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是能够熟练掌握会计和财务相关技能,掌握基本的经济管理知识。对于环境会计问题,无论是环境影响引起的财务问题还是环境问题,会计人员都需要更新现有的知识结构,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学习并掌握环境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企业生产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只有这样的学习过程和知识结构,会计人员才能适应环境会计工作,加速环境会计的推广和执行。

三、云南省煤炭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对策

(一)煤炭企业应采取的对策。(1)煤炭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煤炭企业环境信息情况的原始记录,并与日常核算内容的原始凭证剥离开来,单列出环境方面的项目明细,单独反映企业的环境信息及业绩,便于环境会计的核算。(2)加强培养、教育会计人员。环境会计是由会计学、生态经济学、环境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门学科交叉渗透而成的,学科搭界点比较多。复杂、多元化的环境会计要素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因此,煤炭企业应加强培训现有会计人员的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跨学科领域的综合知识。(3)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在环境會计研究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务操作目前都处于落后阶段,西方国家在这些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成果,我国与西方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应该坚持不断的加强有关环境会计的国际交流,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理论与经验,同时还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探索适合我国自身国情的环境会计的应用。

(二)政府应采取的对策。(1)加紧制定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没有环境法律、法规约束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不会考虑其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而核算环境成本。政府是促使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强有力的约束力量,因此,政府要确立环境会计的法律地位,不断的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建设和建立制约措施,强化环保机构的职能,从法律层面上保证环境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有效的控制其生产对环境的污染。(2)建立环境会计制度,完善会计法规。针对目前会计制度缺乏环境信息的缺陷,政府应当尽快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环境会计制度。通过成立“环境会计制度与准则研究组”吸收会计界、环保界、企业界等有关人士参加,共同商讨对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计量方法、信息披露形式、披露内容等制定统一的规范,由国家有关部门审查,通过后由专门部门组织实施。这是我国实施环境会计制度的关键。(3)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鉴于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在短时间内使环境会计达到很高的研究水平及应用范围是不现实的,因此建议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由简入繁,从易到难的方式。先选择一些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作为环境会计试点工作的单位。等到取得切实可行的经验后,获得成效后,再加以修正、完善,并且最终在全国各个国有煤炭企业中逐步推广出去,使环境会计的应用得以普及。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要求企业全面、真实的披露绿色成本核算信息。以便于政府全面评价企业的业绩和对环境所做的贡献,并对企业信息汇总制定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合理配置资源。国有煤炭企业在整个云南省煤炭企业中占八成以上,更是需要通过环境会计核算,对外披露环境信息,有助于企业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转移到重视环境效益上来,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地把环境放在重要地位,切实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在环境会计的大环境下完善对成本的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既是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提高公信力。

参考文献:

[1] 阿迈德.贝克奥伊著,杨进等译.会计理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110-116

上一篇:小学创模知识测试下一篇:年假申请表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