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品德教学计划

2024-07-13

三年级上品德教学计划(通用8篇)

三年级上品德教学计划 篇1

三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黄朝儒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本学期我承担了三年(1)班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任务,现在对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都比较勤学,上进心强,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纪律都较松散,学习能力较弱。

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道德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3.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课件,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4.关注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5.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5.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6.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7.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8.教学中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9.大胆试行开放式教学,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10.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还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仍不够自觉,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使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担负的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教育。

2015.01.30

三年级上品德教学计划 篇2

课前准备:图片、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危险在哪里

1. 谈话: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2. 请看第一幅图, 我们在游泳时应注意什么?有什么危险?

(游泳是儿童喜欢的运动, 它有助儿童健身作用, 由于儿童岁小, 私自下水危险, 特别在“禁止游泳”的地方, 危险更大。)

3. 请看第二幅图, 在电线杆底下放风筝有什么危险?

(风筝很容易缠在高压线, 不仅会对儿童人身造成危险, 而且会引起短路, 造成大面积停电, 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4. 请看第三幅图, 用湿手拿插头往电源上插有什么危险? (由于人和水是导体, 这样做容易导电, 会危及生命。)

5. 草堆旁放鞭炮有什么危险?

(引起火灾, 烧毁房屋, 危及生命, 甚至殃及四邻;如周围有粮库、工厂, 还会引起重大损失。)

6. 讨论: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引发危险的行为和事件? (学生讨论、交流)

二、小小辩论会

1. 辩题:有人说淹死的多是会游泳的,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 小资料:多发的意外事故种类。 (投影)

三、意外事故有原因

1.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些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事故?

2.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做事马虎、粗心大意, 注意力不集中, 意外事故就可能随时发生。

四、危急时刻

1.“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遇到危险怎么办?看图说一说。

(危险时刻我不慌, 拔号要正确, 地点讲清楚, 危险时刻需用的电话:110、119、120)

2. 讲解图二的故事, 他能救活30多人, 为什么?

五、真实的故事

1. 讲述故事 (多媒体课件) 。

2. 设问:如孩子的爸爸不及时赶来会怎么样?11岁的孙子如果也像第一个孩子一样, 会怎样?

六、消防练兵

1. 看第一组图, 设问:你知道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2. 让学生自主选择消防队员或居民角色, 并启发居民扮演者想一想遇到火精用什么方法自救。

七、总结

珍爱生命, 远离危险。

强化意识, 养成习惯。

板书: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一、危险在哪里

二、意外事故有原因

三、危急时候 (110、120、119)

教学反思: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本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实案。在设计第一课时时, 我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整合, 把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了解学习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常识, 树立安全意识, 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 珍爱生命, 健康安全地成长。

在教学中, 我设计了“三次思考、两次活动”的教学模式, 即“危险在哪里—意外事故有原因—危急时刻”和“小小辩论会———真实的故事”, 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南, 以现实生活为背景, 以学生实际状况为依据, 借助文本, 使学生通过对学校、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不安全因素的了解, 以及自身生活的感受, 感受不规范操作、麻痹大意给自己、家人带来的不幸。场景模拟使学生知道了“险”并非不可避免, 只要处处小心, 规范行事, 就可远离危险。万一发生险情, 千万得镇定, 切不可慌乱, 通过报警等及时寻求帮助, 尽快消灾, 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整个教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既紧扣文本又不为所困, 综合利用多方资源, 在层层探讨中深化认识, 强化安全意识。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让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 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生活, 用儿童的心灵感受社会, 用儿童的方式研究问题, 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师要本着这一理念, 借助文本与各自生活实际组织教学,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故事永远是最好的教材, 更乐于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年级上品德教学计划 篇3

表演《草原上》。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四四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歌曲的第2~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草原上》,通过听、唱、舞、奏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2.能认真学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掌握好一字四拍处的拖音,并能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3.能即興编舞、编配伴奏,培养良好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草原上》。

【教学难点】

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教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能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做律动)。

2.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音乐导入,进入情境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看一看、走一走。请大家看后说出这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1)播放课件《草原风光》(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

(2)师生展开关于蒙古族风情的讨论。

(3)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以能歌善舞著称。骑马、射箭、摔跤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播放歌曲《草原上》。

(1)聆听歌曲,说说歌曲唱出了草原的哪些特点。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轻声地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3)听辨音的长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首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哪些字唱的是长音?

一起跟着琴声练习长音,尤其是一字四拍的拖音,教师范唱,提醒学生一定要唱够拍数,声音要稳。

讲解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

(4)集体跟伴奏演唱,说说怎样才能唱出草原辽阔的感觉。

(5)再次演唱,用响亮的声音唱好长音,唱出草原的辽阔和草原人的豪迈。

三、表现与创造

1.为乐曲伴奏

(出示: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手铃)

(1)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2)如果用碰铃和三角铁为乐曲伴奏,在哪儿开始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用三角铁和碰铃在长音处敲击,为乐曲伴奏。

(3)如果用双响筒和手铃呢?

学生自己创编。

(4)用四种乐器为乐曲伴奏。

2.激发兴趣,创编舞蹈

加上伴奏的乐曲真好听,你们看草原上的小朋友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都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1)师点击多媒体,播放蒙古舞蹈。

(2)师示范蒙古舞基本动作,学生跟着学。

(3)请学生用刚学习的动作为歌曲《草原上》编排舞蹈,分小组进行。

(4)集体在歌曲的音乐中载歌载舞。

四、拓展:体验民俗

蒙古族地区每年七、八月间都举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随豪放的蒙古人疯狂一下吧。

1.播放课件《那达慕大会》(背景音乐:《草原上》)

2.出示四幅画面(摔跤、射箭、骑马、挤马奶)。师选择不同的画面,全体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演。

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做客,学会了蒙古族歌曲和舞蹈,并且在此基础上敢于大胆创编,你们表现得都很棒,老师真为你们骄傲。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热爱,再次唱响《草原上》。

三年级上品德教学计划 篇4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我的家”。第一课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家,第二课是我爱我的家。第二单元是“我学习和生活的地方”,第一课是熟悉的学校,第二课我生活的社区。第三单元是我在生活中长大。第一课是我成长我快乐,第二课做生活的小主人。第四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共三课,第一课规则在哪里,第二课规则有什么用,第三课我们给自己定规则。本册教材的基本理念是:让道德教育存在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选取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儿童生活;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本册教材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本册教材通过使验和经验并初步运用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社儿童获得丰富的、连续的、不断深入和扩展的社会生活的体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有关社会生活的基础知识和继续深入探究社会生活的基本方法和技法。

第一单元我的家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目的:

1、了解家庭的构成,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

2、了解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体会父母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

3、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幸福的家”

1、活动准备:课前准备好全家福的照片,收集一些家庭趣事等。

2、活动安排:教师布置活动安排:(1)、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介绍西下。(3)、说一件家庭趣事或体现家庭温暖的事。

3、学生活动。

二、智力回答

1、刚才介绍的同学中,三口之家的都是谁的家庭?(五口、六口„„)

2、在刚才的介绍中,只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的有„„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的有„„

3、你还知道一些特殊的家庭吗 ?

三、知识介绍

(一)、单亲家庭:

1、教师用一则关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的小故事提出话题。

2、提出问题: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这个孩子很可怜,他缺少爸爸妈妈的爱„„)

3、引导: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呢?(多和他一起玩;多帮助他,关心他„„)

4、教师小结:这样的家庭叫做“单亲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不象正常家庭中的孩子那样,可以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所以他们心理很难过。但是,只要我们把他们当成正常的小伙伴,不提另他们难过的事,在他们生活和学习上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他们也象我们一样幸福。

(二)、福利院:

教师可以利用教科书的资料介绍,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播放一段有关福利院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特殊家庭”的温暖及其与平常家庭的区别。

2、说一说,你想为这些“特殊家庭”中的孩子做些什么?(看望他们:捐款„„)

四、思考辨析:

1、教师借助刚刚讲到的“福利院”提问,为声么要给孤儿、弃儿建立福利院?

2、学生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每个人的家庭各不相同,但是每个认得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家是我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构成社会的细胞。

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仿照教科书的样子画出自己的“家庭树”。

五、布置下一节的任务:调查爸爸妈妈的工作和月收入,并了解他们工作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资料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上节课后的调查结果。

2、讨论以下爸爸妈妈的工作时间、收入、他们的体会,看看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二、全体展示:

1、简单介绍自己的父母的工作、收入。

2、通过调查和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

3、教师引导

小结:爸爸妈妈为了家庭的幸福生活卜辞辛劳的工作,他们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爸爸妈妈正伟大。

三、说说: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你想对爸爸妈妈上说写什么。

2、简单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谢卡、留言条、自制一份小礼物„„)板书设计: 我的家庭

爸爸

家庭成员组成:妈妈

我 课题:我爱我的家

课时安排:3课时 活动目的:

1、知道家庭和睦的重要,体会家庭中的亲情。

2、知道家庭成员之间要讲究民主,能够正确处理家庭中的矛盾。

3、了解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4、知道自己在家庭和邻里之间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因的义务。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活动:“我的一家”

1、教师先作示范:出示自己全家的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讲一件家种有趣的事或难忘的事(教师将家庭照片贴在黑板上布置的大房子中)

2、(在黑板上贴“家”字)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休息的港湾。你愿意把你的家庭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3、请几个学生分别介绍他们各自的家庭并讲一件有趣的或高兴的或令人感动的事,把家庭照片贴在大房子的窗口中。

4、没有被倾倒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把照片贴在房子中。

二、讨论交流

1、什么样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

2、学生讨论,在小组内商量一种形式体现出来(说说,表演一件体现家庭幸福的故事„„)

3、学生展示。

三、情感提升

1、教师引导:刚才,小朋友们分别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家庭,你感到你自己还有同学们在家里生活得怎么样(幸福、高兴、快乐„„)

2、小结:父母、长辈以及他们对我们无微不致的关爱来表达他们非常爱我们,非常爱我们的家,而我们也非常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其他长辈,大家和睦相处、幸福快乐。

第二课时

一、活动:“一次家庭会议”

1、教师提问:你参加过你的“家庭会议”吗,长辈们尊重你的意见吗?家中的事情最后是怎样决定的?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发展言论。

3、讨论交流:参加家庭会议时自己的体会。

4、引导性提问:全家一起讨论决定事情有什么好处?

5、学生根据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那些事情我帮忙”

1、教师设置情境:(1)、家里要换新家具

(2)、爸爸的朋友向他借很多钱(3)、爸爸妈妈吵架了 „

2、讨论:

从中选择自己应该参与的事情和不该干涉的事情,说明理由。

3、汇报结论。

4、教师总结:家庭中会遇到许多意外或大事情,每当这时,我们一定要做个懂事的孩子,应该我们帮忙的我们就帮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不应该参与的我们就不要给父母添乱。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是我们的家庭更加和睦、幸福。

第三课时

一、情景分析

1、教师:爸爸妈妈不在家,小明自己在家,有陌生人敲凯小明的门,邻旧居张爷爷马上出来,了解情况后把陌生人赶走了并且给小明送来好吃的午饭„„二小红呢,平时邻旧不相往来,现在爸爸妈妈不在家,也没有人问他、管他、结果小红又闷又饿,难过的哭起来„„、2、讨论分析:为什么小明和小红的情况会不同?

二、活动:介绍我的好朋友

1、教师解释活动的内容:除了学校中的好朋友,你还有哪些好朋友?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2、学生介绍自己的邻居好友,说一说和他们交往的趣事。

3、教师总结:“远亲不如近邻”好的邻里关系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和欢乐,避免不少的麻烦。

三、辨析交流:

1、教师出示几则有关邻里间的小矛盾的情境,让学生分析,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当怎么做。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说说:学生说说自己家与邻居相处的一些小事情,体会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板书设计:

2、我爱我的家

和睦的 民主的 快乐的 邻里一家亲

第二单元:我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第一课时我们的学校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以及主人翁意识。

2、熟悉校园环境,认识校园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设施,能利用这些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及表达能力。活动准备:学校介绍的课件、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

老师这几天遇到了几位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向老师请教了许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出示)

1、老师要我去大办公室拿粉笔,可我不知道大办公室在哪里?

2、下午,去舞蹈室上音乐课,该怎么走呢?

3、器材室在哪里呢?

如果你遇到这种事,你会怎么做?你会怎么帮助她?

二、活动体验

1、同学们每天都生活在这所学校里,你留心观察过我们的校园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做导游,领你们来参观我们的学校,重新认识一下我们的学校。出示参观要求:安静,用心 组织学生参观

2、回到教室,谁可以帮一年级的小朋友解决问题?

3、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学校。学生交流汇报

4、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学校。(大屏幕出示材料)

5、学生说一说学校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师简介学校的发展变化。(大屏幕出示)

6、通过参观、了解,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喜欢哪里为什么?

7、画一画我们的学校

8、了解各种各样的学校。

9、教师总结

三、拓展

1、写一写美丽的学校

2、了解在学校中工作的人。

第二课时《学校里工作的人们》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学校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人的职业虽然有差异,但都是为大家服务的。每个人的劳动都应得到大家的尊重。

3、行为与习惯:使学生学会关注并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4、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学校里工作人员的工作,能用实际行动表示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关注并尊重学校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且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教学难点:体会学校工作人的辛苦,学会尊重他们的劳动。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采访的课件及组织工作。

2、(学生准备):?课前了解各部门的作用,做好记录。?彩色笔、卡纸。

设计理念:《学校里工作的人们》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喜欢我们的学校》中的第二个主题。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采访,了解学校工作人员的工作,知道他们工作的辛苦,并懂得尊重他们的劳动,对他们的劳动表示感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声像导入

1、课件展示:我们的学校

师述:同学们,在学校有很多工作人员在为我们服务,他们在不同部门工作。上课之前,同学们自己去调查了解了各部门的作用,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回忆一下我们了解的内容。

2、小组交流汇报。

生(1):教导处是组织开展教学工作的地方。

生(2):图书室是为同学们提供读书的场所。

生(3):总务处是为教学提供服务的部门。......3、师:在学校里,除了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外,还有很多的人在为大家服务。你知道他们在哪儿工作?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

二、选择采访对象

1、你想采访谁?把你最感兴趣的或还没弄明白的问题来问问他。

2、课件展示。

猫咪咪:小朋友你知道采访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吗?让我来告诉你吧!①采访之前要约好时间、地点;②要准备采访提纲;③采访时要注意礼貌;④提问要清楚明白;⑤要做记录。

三、采访活动。

1、课件展示教材第67页采访过程。

2、分组活动,体验采访,学会当小记者。

小记者1:喻校长,您负责什么工作? 小记者2:您喜欢您的工作吗?您的工作很忙吧,打扰您了!校长:我主要负责学校日常工作管理。平时我很忙,但非常乐意接受你们的采访。

小记者3:„„„„

四、汇报交流采访感受。

1、猫咪咪:你们小组采访了谁?他们的工作是什么?来,赶快把你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2、小记者上台交流。

生1:我采访了门房的杨师傅。她主要负责接待来校探亲访友,联系工作的人员,还负责学校的绿化工作。她对工作非常负责,每天都可看到她为全校的花草浇水、除草、施肥。

生2:我采访了阅览室管理员许老师。她主要负责做报刊登记、收藏工作及报刊合订工作。生3:我采访了医务室的张老师。了解到张老师主要负责处理我们生病或意外受伤的事情,同时还负责我们学生体格检查和身体测量工作。

师:同学们,这些默默无闻为我们工作的老师们,他们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任劳任怨地为我们服务,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我们安心学习,那么,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谢谢”的语言,感人之处鼓掌。)

五、引导并制作感谢卡

1、过渡:这些学校工作人员同样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老师,没有他们辛勤的工作,就没有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我们要感谢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

2、鼓励学生用行动表示对学校工作人员的尊重——制作感谢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同学们,新年快到了,让我们给这些辛勤工作的老师们一个惊喜,来,拿出我们的实际行动,都来做一张热情的感谢卡表明心意吧!(1)、小组内交流:你想把感谢卡送给谁?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自己或与他人合作设计并制作感谢卡。

3、师巡视指导,生制作。

六、活动汇报,交流体会。

1、小组内交流汇报。

2、教师随机抽取几张感谢卡,读给同学们听,然后让学生课后亲手交给想感谢的学校工作人员。

3、各组选派代表全班交流。

4、其它同学做补充。

5、小结:(学生畅所欲言)

七、活动总结 拓展延伸

1、师总结:孩子们,为了感谢和支持学校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除了用感谢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我们还能用其他的方式向他们表示感谢吗?

2、学生同桌相互交流:(1)可以画一幅画。(2)可以唱一支歌。(3)可以朗诵一首诗。(4)可以跳舞。(5)可以写感谢信。

(6)可以为他们做一件好事。

师: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学会感谢。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动作,无处不闪现着爱的火花。让我们将这份爱不断传递,我相信,只要有你有我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中将处处充满亲切的问候和感激,让我们每人人都在这样充满爱的和谐家园中生活、学习!

2、我生活的社区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认识邮政设施,了解邮政的主要业务及寄信的一般常识,明白邮政工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在邮局工作的人从事的工作及他们是如何工作的,体验邮政人员工作的辛苦,懂得尊重邮政人员的劳动,并在生活中注意规范自己的相关行为,养成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习惯。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活动内容有关的幻灯片,用过的旧信封等。

学生知识及生活经验分析:

由于近几年通讯设备的不断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打电话、发短信、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等。写信对于学生已比较陌生。至于邮局有哪些业务、怎样写信封等学生更加不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做好调查,让学生在课前对邮局有一个较新的认识。教学过程:

活动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一个忙,老师有一个亲戚在外地,我想和她联系一下,把一件事情详细地告诉她,你们说我该怎么和她联系呢?请同学们给想想办法。

师生共同交流。(可能出现打电话、寄贺卡、写信、发电子邮件、发短信、网上视频对话等,教师根据情况和学生交流,最后决定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和亲戚联系)如果老师选择写信的方式和亲戚联系,那么老师把信写好以后,要到哪里去寄呢?(邮局)那你去知道邮局是干什么的地方吗?

活动

二、交流生活、经验

1、小组同学讨论:

邮局是干什么的地方吗? 师生交流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邮局的主要业务:

订阅报刊:我们可以到邮局里去订阅报纸和各种刊物,订好后,报纸和刊物来了,邮递员就会给我们送到家,邮寄信件:我们如果想给外地的亲人或朋友写信联系,信写好后送到邮局,哪里的工作人员就会帮我们把把信送到亲人或朋友的手里。邮政储蓄:我们可以把钱存在邮局里。

此外,邮局里还有办理特快专递、包裹寄存、邮政集邮等等很多的业务。

2、你知道邮递员的衣服、邮筒和邮车为什么是绿色的吗?老师告诉你,因为绿色象征和平、青春、茂盛和繁荣,所以中国的邮局、邮筒、邮递员的衣服以及邮包、邮政车都采用绿色的。

活动

三、了解信得旅游过程,体会工作人员的辛苦。

1、同学们想知道一封信是怎么被送到收信人手里的? 请同学们看屏幕,观察一下图上画的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师:他们正把一封信投进邮筒里呢?(贴投邮筒纸条)

师:再接着往下看,图上的叔叔和阿姨在邮筒前干什么呢?(小结后贴取信件纸条)师:再观察这是干什么呢?这是给信封盖邮戳,这里盖得邮戳上面标明的是时间和这里邮局的名称。(小结后贴盖邮戳纸条)

师:往下看,左边的一幅画是一位叔叔正在用信件分拣机分拣信件,只要咱们把信上的邮政编码写清楚,机器就能帮我们把寄望不同省份的信分开。后面这幅图呢?是一位阿姨在分拣信件,她前面的橱子分成很多格,每个个都代表不同的地方。(小结后贴对信件进行分拣纸条)师: 继续观察,画面上有什么?

这是邮局的工作人员,分拣完信件后,把信件捆成捆,撞击大袋子,捆结实,他们想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小结后贴邮件装袋纸条)师:看图这是什么?

小结后(小结后贴运送邮件的纸条)师:又在干什么?

这是给信封盖邮戳,这里盖得邮戳上面标明的是信件到达的时间和到达的邮局的名称。(小结后贴盖邮戳纸条)

师: 这么多信,原来是工作人员又在分拣信件了。(小结后贴对信件进行分拣纸条)师:最后看看怎么了,这封信终于到达收信人手中了。(小结后贴邮递员把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的纸条)

和学生一起回顾信的传递过程。感受一封信要经过很多的环节,很多人付出劳动。

2、看其他邮政工作人员工作的图片(学生一边观察,教师一边介绍,重点是强调邮政人员工

作的辛苦。)

3、和同位说说邮局工作人员工作一天会有什么感觉?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4、工作人员这么辛苦,可这封信还给他们添了麻烦,(幻灯展示不规范信封)

怎么才能不能邮政人员添麻烦呢?

引导学生总结:字要写工整,在适当的位置贴上邮票,一定要写上邮政编码。活动

四、学写信封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的调查和交流,我们对邮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邮局我们可以与相隔遥远的人们进行沟通和交往。现在咱们就试着写一写信封。

黑板演示信封的写法。

在信封的左上角方格内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在信封中间的第一条横线上写清收信人的地址,地址要写清省、市、镇、村等;再下一行要写清收信人的姓名;而信封的右下角要写清寄信人的地址和邮政编码;最后要贴邮票了。

下面请各小组同学帮老师把信封填好,看那个小组同学填得最准确,老师就用那个小组的。(教师给学生提供好各种信息,事先放在信封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信封,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信封填写情况和学生同时进行评价。对填写正确的同学表示感谢。活动

五、梳理所得,收获新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下课后请同学们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或者是自己写一封信,一定要注意信封的正确写法。同时你也可以把你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讲给低年级的小同学听,或者是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大家的劳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习惯。

3、尊重并感谢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重点难点:

1、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大家的劳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习惯。活动方法: 调查、讨论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分组调查访问某一行业的工作者。

2、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过家家的游戏吗?(玩过)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玩得?

师:其实,过家家就是小朋友们扮演不同角色的一种游戏。同学们想玩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告诉你们吧,咱们三年级二班的全体同学就是这座城市中的市民,由你们来组成一座城市好不好?

好了,市民们,咱们这座城市要想正常运转起来,你觉着哪些行业的工作者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说,老师帖)生:环卫工人、理发师、医务工作者、教师、超市售货员、厨师、民警、交警、出租车司机、电视、电台工作人员、纺织工人、服装设计加工人员、建筑设计施工人员、水、电安装设计维修人员„„

二、体验交流

1、这么多的行业都是我们生活所需要的,离开哪个行业的工作者我们这座城市都无法正常运转。那在这些职业中,市民们你来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职业吧。选好之后可以与你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选择这个职业的原因。最后,把写有你名字的卡片帖到你选择的工作那一栏当中。下面咱们就来看看我们这座城市的分工情况吧。指名说这样选择的原因。

老师发现一个问题,选择做清洁工的同学为什么这么少呢?既然同学们都不愿做这项工作,那

咱把这个行业去掉吧,行不行?为什么? 那你有没有好的办法吸引大家去做清洁工呢?

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都明白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离不开这些普通劳动者的。正是有了这些普通劳动者的艰辛劳动,才有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享受着那么多普通劳动者给我们的服务,将来我们也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为他人服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和他们平凡的工作呢?

(学生纷纷表示要尊敬劳动者,要尊重劳动。)

第三单元我在生活中长大 第一课时我成长 我快乐

第一课时

1.以“我学会了”为主题,举办一次自我展示活动。

2.在展示自己本领的过程中,每个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学会这个本领的,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自己是怎么坚持学会的,成功后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教师也可以参加交流,谈一谈自己学习时的感受。

主题二“向„谁‟学”,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就能学到很多东西,从而愿意学习别人的好经验。

1.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学到的东西是从哪学来的,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出多样的学习途径,并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能够借助多种途径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而不是展示学会了什么。2.创设情境,让学生辨一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主题三“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知道学习要善于动脑筋,不怕困难,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掌握克服学习中困难的部分方法,知道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1.让学生自己谈谈学习中遇到过的困难和烦恼,然后大家一起将问题分类。

2.针对学生的问题,列出几个专题,让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材的提示,探究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可通过做小实验,分析珍惜时间与否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从而找到改变学习、做事效率低的好方法。

4.开展辩论活动,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引导学生说明各自的理由,从碰撞中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主题四“大家都在学”,通过观察自己周边人们学习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是每一个人一生都要进行的事,感受社会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不学习就会落伍,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调查自己家里人或亲戚朋友这两年来新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本领,现在还在学什么,为什么要

学,以及还想学什么。

2.与家长一起探讨,哪些知识和技能自己已经会了,而大人们还不会,哪些知识和技能是大人会的,自己可以学一学。

3.与大人制定一份互帮互学计划,看看谁学得好,进步大。第二课 做生活的小主人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着集体的温暖,从集体和公益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愿意热心于集体和公益活动。

能力:自己承担的事情能认真负责地完成。

知识:知道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在集体中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教学难点

在集体和公益活动中,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并从中感受到快乐。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教学素材。

学生准备:了解父母要承担哪些家务劳动,调查家庭周围的环境现状。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家务事怎样做”“学校的事情怎样做”的教材内容。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活动一 家务事怎样做 1.[播放动画:小玲当家] [播放动画:小强当家]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认为谁当家当得好?如果是你,会怎样做?(板书:我能做好 认真负责)

2.布置填写家务劳动记录卡。[播放课件:记录卡] 【设计意图:思考应该怎样对待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在家尽到子女的责任。】 活动二 探讨游戏“秘诀” [播放视频:拔河比赛] 学生开展拔河比赛。

引导学生结合比赛思考:在拔河比赛中怎样才能取得胜利?如果有一个同学不好好拔行不行?如果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劲不往一处使行不行?

小结: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是游戏取胜的关键。游戏如此,在我们的班级生活中更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板书:齐心协力)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力量,引发学生思考在班级生活中也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活动三 说说我们班

[播放动画:学校的事情怎样做]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我们班开展过哪些集体活动?取得过哪些集体荣誉?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在活动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些荣誉是怎样取得的?参加集体活动时、取得集体荣誉时是怎样的心情等。使学生知道个人是在集体合作学习中进步的;个人的成绩是与集体的鼓励帮助分不开的;集体的活动大家都应积极参加;集体的荣誉靠大家争取和维护。

小结:参与集体活动是快乐的,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集体合作学习中取得进步,而集体的成功与每个人的努力又是分不开的。

【设计意图: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个人在集体中应起的作用。】 板书设计 我能做好 认真负责

第四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

1、规则在哪里

教材分析:

《规则在哪里》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这一主题的第一课,这一课是一个开放性的主题,教材内容只以几幅图片和几句简单文字的形式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创生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多种资源充分激活我们的课堂 教学目标:

1.通过做游戏,体验了解规则。

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3.了解与小学生有关的规则,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难点:感受规则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自觉遵守规则。设计思路:

生活处处有规则,我让学生通过“动一动,查一查,说一说,找一找,试一试”等活动方式,感受生活中规则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活动一:动一动,了解规则 1.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做“吹气球”的游戏吧。(请六位同学分成两组按不一样的时间吹气球,其他同学当裁判,评判胜负)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游戏为什么没完成好(学生讨论原因后,①引出游戏规则;②阐述规则的概念强调规则的重要性)3.明确规则,再做游戏

学生说规则后,让同学们再按一定的规则做游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切入点,有意设置游戏不按规则做,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讨论和探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游戏无规则无法完成,从中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形成规则的初步感知,为寻找身边的规则作铺垫。)活动二:查一查,感悟规则

过渡:没有规则,我们连一个小小的游戏都无法进行,看来规则真的很重要。刚才咱们通过游戏,知道了只有按一定规则活动我们的游戏才能很好地进行,可见规则在我们的游戏中,那么规则还在哪儿呢?这节课,我们活动的主题就是一起来找找规则在哪里(板书:规则在哪里)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46—47页,找找规则都在哪里?

1.学生看图寻找规则,学生自由看图后,教师指名说,相机出示相应的规则内容。(例如:用完东西放回原处;按时到校上课;红灯停,绿灯行„„)(学生说哪个相机讲明如果不按规则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并重点提取“红灯停,绿灯行”补充资料展开。)

2.过渡:除了这些规则,生活中还有很多规则,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去收集我们身边的规则了,谁愿意把自己收集的规则在小组中交流。(用课件出示)

(1)认真倾听小组同学调查结果,可以相互补充。(2)讨论时声音不要太大。

(3)组长整理资料,汇报时内容尽量不重复。3.汇报、展示交流结果。

过渡:生活处处有规则,那么与我们小学生紧密联系的规则有哪些呢?(《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等。)

小结:同学们有一颗明亮的眼睛,发现了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规则在家庭生活中,规则在学校

生活中,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真是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板书: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生活处处有规则)

活动三:说一说,遵守规则

过渡:刚才通过游戏和交流,我们了解了很多规则,现在我们要考考你们,有信心吗?请同学们判断正误,并说原因(出示课件让学生辨析,针对平时学生出操时上下楼梯的情况,送学生一首儿歌)

《文明上下楼》

同学们,要注意,上下楼梯不拥挤。排好队,按秩序,规则要求记心里。上下楼,靠右走,通道顺畅又安全。会礼让,不拥挤,文明礼貌我做起。

(设计意图:以学校生活作为课程资源,用图片的形式充分挖掘隐藏在校园中的规则,对比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孩子。)活动四:找一找,深化规则

过渡:你们想让更多的人明白规则的重要性,想让他们和我们一起遵守规则吗?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将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和本节课所了解到的规则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待整理后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整理有关规则的资料,汇成表格,做到有“则”可循,同时也把规则的重要性印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活动五:试一试,实践规则

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交流了许多规则,那么下课时又有些什么规则呢?比比看,谁做得好。

2、规则有什么用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3.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二、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规则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教学关键点

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三、课程准备

a)教学课件

b)搜集有关规则作用的典型正面反面事例 c)课堂游戏所需的三个小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a)介绍一位新朋友扬扬,并和他一起唱《文明用语》这首儿歌。

b)这首歌告诉我们对待客人要怎么样呢?(有礼貌)对客人有礼也是规则,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规则有什么用?

c)同学们,我们知道,交通有规则,待人接物有规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比赛有比赛的规则,规则无处不在,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d)有些同学可能会想:“定这么多规则干什么?真烦人,玩要被管,吃要被管,买东西也要被管,一点自由也没有!”我们的新朋友扬扬现在心里头也正这么想呢!

(二)活动一(没有规则行不行)a)引导学生看图,说说没有规则行不行?

b)小结:古人说“无规则不成方圆”,可见规则由来已久,我们的工作、生活是离不开规则的,没有规则,这世界就乱套啦!

(三)活动二(给规则分分类)

a)规则多种多样,指导同学们看图,说说各种不同的规则 b)看图,参与讨论学校有哪些规则,完成表格,评讲。

(四)活动三(规则有什么用)

a)看图说说规则的作用,重点指导观察图的对比,体会遵守规则的好处。b)现场采访:

指名分角色读50页小同学的话,按要求进行现场的讨论采访,完成51页表格 c)各抒己见

提要求,让学生积极发言,向学校提意见。

小结:老师会把你们的意见收集起来向学校反映,学校也会把合理的建议作为参考,完善我们的校园规则,你们说好吗?

(五)游戏“击鼓传球” a)先说游戏规则,再开始游戏。

b)在游戏过程中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适时点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规则的作用。c)游戏结束,出示小扬扬语录2:以前我讨厌规则,现在我觉得规则是帮助我们的好朋友!

(六)小结延伸

a)讲故事《悲剧为什么会发生?》,教育学生不要小看规则,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越是

危急关头,越要遵守规则。

b)结合学校的一次防火演练加以举证自觉遵守规则的可贵。

总评:在设计这一课时,我从生活入手,选择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事例,组织学生各种活动、游戏,让学生亲自实践,感受规则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

3、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一、教学目标

1.试自己制定规则,体会规则是大家制定的,大家定的规则,需要大家来共同遵守。2.懂得遵守规则靠自觉。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尝试自己制定规则,从中知道大家定的规则,需要大家共同遵守。懂得假如不遵守规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教学难点

明白不能只想到自己,还要考虑别人的利益,进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遵守规则与大多数人利益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搜集有关违规造成的恶果的事例。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游戏导入,体验规则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你们想看吗?

2.师:(分发给每组两张)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孩子们,你们只有1分钟时间传看,赶快看吧!

3.师:孩子们,时间到。每个组请一个代表说说传看盒子的情况。(代表纷纷说出本组的情况。)

4.(组织探究)为什么有的组能在规定时间看到这份礼物,而有的组却吵吵闹闹,很多人还没有看到呢?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就会发现都观看到的小组,必定遵循了一定的规则。争吵、告状的组事前没有经过商量,没按规则办事。学生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在玩耍中自然而然地体验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人们为确保事情的顺利开展而制定的。这种真实的体验,远比教师反复的说教,有效得多。)

活动二:感知规则——出示课件:会说话的故事书

1.提问:看了这个故事,你们能帮他们制定规则吗?你们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吗?这时,你想到什么方法?板书课题: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2.学生讨论制定

3.出示课件(会说话的故事书,后部分)

3.结合教材上的事例,让学生总结规则是怎么制定出来的。思考以下问题(课件):(1)为什么要定规则?(出现矛盾,要协商解决矛盾,需要定规则。)

(2)在规则中要注意什么?(要考虑多数人的利益,要公平,还要易于操作等。)(3)规则需要得到谁的认可?(大多数人的同意。)活动三:学文明理

1.假如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班,我们会怎样定规则

2.出示教材插图(或两根跳绳、两个毽子),想:同学们怎样制定规则?制定了什么规则? 4.小结(课件):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当各方的愿望发生冲突时,就要互相协商,定一个大多数拥护的规则。规则是我们自己制定的,大检查都要遵守。活动四:制定规则

1.提出:什么是“我理想的班集体”?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果。

2.根据刚才的讨论,找找班里哪些地方还不够理想。(让学生从改进自己班集体的角度查找班里的问题)

3.针对班里出现的问题,大家共同定个班级公约。(1)学生自由提出班级公约。

(2)共同讨论提出的公约符合不符合班里的实际。

(3)选取符合班里实际,大多数人拥护的,作为班中的公约。(4)把公约抄写好,贴在墙报上,说一说自己是否能做到。4.教师小结: 活动五:深化导行

1.出示一些学生不遵守规则的幻灯片和图片,提问:为什么有些时候,明明知道规则要求,但没能自觉遵守,是什么原因?

2.引导学生讨论图中几个同学的想法和做法。

3.想一想生活周围有没有这种情况?当别人没有按规则做,影响到你,你是怎样想的? 4.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有没有因违反规则而影响别人的情况? 5.教师小结 活动六:教学延伸

1.看图片:违规造成的恶果。

2.说说生活中、学习中违规造成的恶果的事例。

(六)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品德教学反思 篇5

教 学 反 思

青阳镇醴泉小学

张公念 2010年9月

第一单元《说说我的家》教学反思

在学习本课时,本课时忽略了一个细节,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当在课堂上让同学介绍自己的父母的时候,班里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就哭了,说自己的妈妈非常的疼爱她,妈妈为了她每天都很劳累。当我问爸爸时,她哭的更加伤心了,他对我说前几年爸爸出车祸去世了。我只能够对这位同学说对不起。为什么我在备课时没有能够想到这种单亲家庭呢?提起孩子的伤心事。但是孩子的哭其实是告诉我孩子非常懂事,她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对自己的操劳。在班里我表扬了这个心理敏感的孩子,启示同学们也要向她一样懂得感受父母工作的辛劳。虽然孩子的哭成了我的教育资源,但是我的心里总是感觉到不是很舒服,我们不能够拿着一个孩子的伤心去作为筹码来教育更多的孩子。在以后的备课当中,作为我应该考虑周到些,多顾及一下孩子的想法。通过更加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才是我们的责任。

第一单元《画画家庭树》教学反思

在引导孩子学习家庭树一课时,我感觉自己成功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明白了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整个家庭就像是一只网,相互的联系着,自己这边,父亲一方这边的关系比较容易理清,而母亲、婶子、舅母之间如果再去分的话家庭这只网就越来越大了。让学生明白一棵一棵的家庭树组成了很庞大的亲情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在这个家庭网中所包含的“情”字。亲情无价,体会到了,感受到了,才能够去爱别人,为别人着想。

第一单元《幸福的家庭生活》教学反思

现在的孩子生活无忧,自私心比较重,做事情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有同学心里会挂念着家人。在他们的意识中父母做的很多事情,特别是对他们的关心和爱,在他们看来就是理所当然的,好东西就应该我吃,因为我小。应该的和爱他本身就是两回事。但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本身就存在问题,你可以去关心他,照顾他,体谅他,因为这是你应该的,你自愿的。而作为孩子却没有责任去关心你,体谅你,为你着想。为什么,因为我们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就出现了问题,所以现在的孩子自私,不体谅父母,更难说疼爱父母了,究其原因,其实都是作为父母的一手造成的。当课堂上问班里同学有谁知道父母的生日时,没有一位同学举起手。同学是喜欢给父母过生日,原因不是孝敬父母,而是能够吃到好吃的东西。可是如果你要问父母是否知道孩子的生日是,相信每一位做父母的都会张嘴就来。当看到孩子们不知道父母生日时的茫然表情时,我心里不是在怪罪我们的孩子,孩子有什么错误呢?是我们从小教育孩子的方式就不对,我们家长就是这样培养孩子的。你有什么羊的教育方式,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来。我在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讲上半天怎样去爱父母,体谅父母,会到家庭当中。在家庭大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下,孩子可能当时头脑发热,过几天照样是我行我素。我感觉教育孩子,需要的是家庭,过程在家庭,执行在家庭。我们不应该给孩子讲那么多,更重要的让家长懂得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如何在执行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他的爱,而不是溺爱。

教育孩子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够办到到,更不是三节课两节课就能够办到到,但是我认为培养孩子爱父母、尊重长辈、知书达礼比让孩子单纯考上一百分要重要的多。将来参加工作谁愿意跟一个自私的、不知道体谅别人的人共事呢?

第一单元《邻里一家亲》教学反思

教学《邻里一家亲》一课重点是让学生体会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邻里之间的相互体谅。作为农村的孩子更能够感受得到这种浓浓的乡情。大家住的都是平房,街坊邻居经常串门,拉家常。所以孩子们对于邻里之间的关系都不是很陌生。但是孩子们却谈不出多少邻里之间相互帮忙的事情。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孩子平时在家的时候根本就不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作为农村的孩子家里的粮食熟了,现在的孩子不用去帮助大人们去干,大人也不用孩子去干,只要孩子把学习搞好了就可以了。所以在农忙时节邻里之间相互帮忙的事情孩子们看不到自然也就不知道了。如果我们让孩子们参加到劳动中去,去体验劳动的艰辛,去干自家的去帮助邻居家。孩子自然就能够知道的多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帮助别人,承担责任。一举数得的事情都被我们的父母代替了。孩子每天就是在电视、电脑、课桌前度过,他怎能够学会体谅别人,怎们能够体会到与人玫瑰手留余香呢。

第一单元《我成长的故事》教学反思

我感觉到让学生学习本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给孩子们补上了一课,补上了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从课前的交流中我感受到孩子们只知道自己在一年一年的长大,而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到活蹦乱跳,这其中的辛劳,父母长辈的辛勤付出孩子没有印象,自己不知道,父母很少对他们说起。当孩子们从父母那里,爷爷奶奶那里知道自己是怎样一步步长大的时候,当孩子知道一把屎一把尿把他们拉扯大的真正内容时,孩子们长大了,知道了从小到大,家人付出了多少努力,奶奶抱自己累的胳膊酸了,很小的时候每晚要换很多次尿布,哭了要抱在怀中,为了让自己长见识,抱着自己满大街跑,自己会走了,爷爷奶奶岁数大了也要跟着到处跑。点点滴滴,数不尽的是付出,是疼爱。爱需要的是懂得,是明白,是感受,是珍视。当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现的晶莹亮光时,我知道孩子们懂了,懂得了自己成长中点点滴滴。

第一单元《我会做的事情》教学反思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种时刻被父母精心“呵护”的时代,很多事情都是父母代劳,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很少。父母有远见卓识的,能够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谈话中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就是扫扫地、刷刷碗而已。至于叠被子、擦桌子、拿碗筷、洗衣服这些日常事务一般都是父母代劳。孩子吃完饭后便忙着写作业、看电视、玩游戏开了。所以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明白在家庭当中自己要主动承担,特别是男子汉,不能够存在大男子主义,家庭中的事物,只要是自己能够干的就要主动去干。作为家庭最好是分好工,每个人每天该干什么形成程序,既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又让孩子养成了好的习惯,懂得在家庭生活中,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课后听家长说孩子能够主动去洗自己的袜子了,我感到非常欣慰。但我们做事情往往容易半途而废,几天后又会恢复到原先的模式上来了,一个好的习惯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养成。因此我们要有耐心把这件看似简单却很重要的事情做好。把简单的事情做细、做好就是不简单。

第二单元《说说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

同学们每天生活在学校中,如果除去孩子晚上在家休息的时间,除去周六、周日,孩子几乎每天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对于这样一个地方,孩子们应该非常熟悉。但是在谈话中孩子谈的都很浅显,都是一两句话就把学校介绍完了。不知道学校的特色是什么,学校的几处景点是什么。但是仔细想一想,这又怎么能够怪孩子们呢?我们引导孩子们去发现了吗?我们平时给孩子讲过多少呢?你学校校园文化氛围多么有特色,你不去引导,不去带领同学们去发现,孩子们见惯不怪了,又有多少人去主动发现呢?学校的“三园四地”,又有多少老师去利用,引导孩子们去发现的呢?

记得几年前我让同学们到“蔬菜、农作物基地”去观察冬瓜种下地后其生长的情况,同学们每天都到地里去看,记录下来,有好几个同学写的观察日记都非常有特色,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这就是非常好的观察日记。因为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了,去看了,写出来的是你自己的东西,言为心声,从文字中可以读到你迫切希望看到种子早日萌发的希翼,你的情感在文字中流动。

所以我们老师应该充分的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学校,不仅是在教室里让孩子们听你夸夸其谈,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切身感受校园的一草一木,点点滴滴,让他感受的校园的景美,校园有很多需要自己探索的地方,有很多自己学习科学知识的地方。我感觉作为老师每学期至少要拿出3—5节课的时间带领同学们去感受校园,从而才能够让学生生发出热爱自己校园的情感。

第二单元《画画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本课后,通过观察孩子们的画作,我感觉孩子们最难掌握的就是地图上的方位问题。在检查同学的时候,发现有不少同学的方位顺序都搞错了。把学校的“爱湖”放在了学校西面,把“操场”放在了学校的东面,不知道原因是什么?应该是孩子们初次接触平面图,对于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顺序还不够熟悉,再者就是我在讲解的时候没有重点进行强调。所以当我把卫星地图给学生看得时候,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是学校的那个地方,那是学校的那个地方了。所以即使你讲了学生的精力不是在你讲的上面,自然就忽略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花点时间,你不是对卫星地图感兴趣吗,你先把学校的每个地方通过卫星地图看仔细了,加以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个规律。主动发现和被动接受的教育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样孩子们应该比较容易搞明白地图上的方位关系。

第二单元《敬爱的老师》教学反思

今天学习《敬爱的老师》一课,我让同学们说说老师每天的工作时,同学们一共归纳了十多项工作。我问同学们老师还干那些工作时,这时有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还上QQ聊天”。我问:“你是到办公室看到的吗?”同学说老师是在班里上的,在早上上课前。我有些愕然,作为我们,为人师表,我们要以身示范。怎么可以在班里去聊天呢?我们学习本课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学生认识到老师工作的辛劳,让孩子们认识到这一点后能够激发他们能够好好的学习。作为这名聊天的老师你自己聊天,让全体同学看到,你让我们的孩子怎么认识自己的老师。你工作有多忙呢?能够忙得跑到班里去聊天吗?我怎样跟同学们讲呢?我只得跟同学们说:“作为教师工作时间是不允许上网聊天的,作为老师要遵守工作制度。你们老师可能是传送与教学有关的资料。”

第二单元《制定探秘计划》教学反思

学校周围和村庄的周围有很多地方孩子们都没有去过。但是让孩子自己到学校周围探秘,从安全角度考虑在我们学校周围又不是很现实。学校周围的车辆太多。所以在学习完本课后,我让学生几个人一个小组在周六和周日到自己村边的周围进行探秘活动。这样以学校为坐标,每个村里都有学生,这样学校周围的概况就差不多都知道了。至于镇上那几家大型的污染严重的工厂,只能够通过卫星地图让学生看看厂里那黑呼呼的样子了。再就是让学生在上学、放学的校车上进行观察这几家工厂排放的废气,从厂边走时看到的河水污染情况。

第三单元《可口的饭菜哪里来》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同学们对于劳动者,特别是农民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我们的心目中,特别是农村孩子的心目中。在父母的“谆谆教导”之下,孩子们最不愿意干的事情就是当农民。当农民被看作是没有出息的职业,是逼不得已的职业,凡是有点能耐的都不会去当农民。这样的思想在孩子的脑海中已经印上了比较深的烙印,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职业的卑微与高尚之分,只有职业的分工不同。学习中,同学们在理清粮食、蔬菜的种植过程,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艰辛劳动。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就吃不到粮食、蔬菜。所以当孩子们在谈对这些人的看法时,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学们谈出了一方面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改掉以往浪费粮食、蔬菜的毛病,再就是要尊重这些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人。

我们的学习,不仅仅是学到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想发生变化,有进步。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起到它的真正作用。

第三单元《清洁的环境谁打扫》教学反思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话,更应该深入到每个人的大脑。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讲,它不只是打扫卫生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整个国民的素质。东南亚的有些国家 “不准乱扔扔垃圾”的提示牌是用中文写的。原因是到这里来旅游的人只有中国人不注重保护环境,喜欢随地乱扔垃圾。很多欧洲国家对中国人是又喜又恨。喜的是中国人现在有钱了,到他们国家旅游可以进行消费,让他们的腰包也鼓起来,狠的是中国人太不自觉,地上的香蕉皮,塑料袋很多都是出国旅游的中国人制造的。是呀,在别的国家,你代表的就是中国人的形象,体现的就是国人的素质。可能你在扔垃圾的时候就是一种自然行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做的后果。因为你习惯了,习惯了随地乱扔。我们要珍惜清洁工人的劳动,怎样珍惜,就是从我们的身边做起,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从不乱扔垃圾,到捡起一片废纸。当你弯下腰捡起垃圾的时候,你没有变矮,相反你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第三单元《这些事情谁来做》教学反思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6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教材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起始年级,它前承《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开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内容。本册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和社区

本单元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家庭、学校、社区三个生活场景切入,以儿童所熟悉的生活为教学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理解中,学会做人和做事。在教材呈现方式上,力求达到让文本与学生对话,因此教材留出了一些空白,尽量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可以拓展的空间。

第二单元 我在学习中长大

本单元的教材编写贯彻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珍惜时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教学内容要求。第三单元 我和规则交朋友

本单元针对三年级儿童的特点,侧重从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人手,让学生在体验、观察和对比中认识规则的意义,从而提高他们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我和规则交朋友”为主题名称,意在拉近学生与规则的距离感。教育的立足点不是单纯强调必须遵守规则,更要让学生感受到规则与生活的关系,以使学生把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的需求。第四单元

我的角色和责任

本单元侧重于帮助学生增强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教材呈现上,注意体现体验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并注意针对学生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道德辨析,提高道德认识,同时适当地进行行为引导。注意道德教育的激励作用和榜样作用,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活动,愿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二、教法学法:

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让学生知道学习本门课程可采取调查、访问、参观、查阅、讨论、研究、制作、汇报、交流等多种方法来学习。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事例和物品作为课程资源,在教法上可采用谈话式、对话式、活动式等新的方法,以达到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转变。教师要注意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对教师的要求: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惧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2、注意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

四、课时安排

三年级上品德教学计划 篇7

一、根据课文的内容理解

课文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依凭,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和最基础的工作。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课文内容理解的度呢?就是使它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语句、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为品味文章表达方式等后继学习活动做好准备。具体的做法应该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整体感知。《花钟》写了几种花开放的不同时间及情形, 分析了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还讲了植物学家据此制造了“花钟”。文章的基本内容有点复杂, 但必须让学生读懂。根据三年级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的把握还处在由“直接”向“自觉”发展的初步阶段, 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 要注意做到:加强自读感悟, 重视教师引导, 促进从“偏”到“全”, 即让学生在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 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所“直觉”到的理解 (可能是片面的) , 再让他们阅读全文, 选择大家的回答串连起来, 体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全面把握。二是加深重点理解。把重点段落定位在能够突出文章中心的部分, 但要以学生言语能力的生成与提高为宗旨的教学, 则对课文的重点做出了新的定位, 那就是:它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语言形式品味等学习活动的话段, 它可能是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段落, 也可能不是。《花钟》的教学, 由于本文下面将要提及的原因, 我们把“重点”定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理解内容方面的教学是这样进行的:阅读本段, 找出文中写了哪几种花, 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全班交流时, 教师随之板书或用课件打出诸如这样的句子:“凌晨四点, 牵牛花开了;五点, 蔷薇花开了;……”这些内容的理解, 不但是要学生知道几种花的开放时间, 更重要的是为品味语言表达方式打下了基础。

二、根据语文的特征选择

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文本,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自足性的复杂的综合体, 它的内容可能要涉及天文地理、人间百态, 它的结构又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合理组合。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收获。作为一般的阅读, 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 从中确定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对象, 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情感满足。但是, 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 只能根据“语文”的需要, 作出“语文”的选择———为了完成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 做出有语文学科特征的取舍与凸显。而语文的特征, 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花钟》作为一般意义的文章,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 同样可以学到不同的知识, 如由课文中几种花的开放拓展出更多的自然知识。但是, 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学, 而且是小学三年级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 我们只能把“教学内容”定位为:“通过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 领会作者描写花的开放时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包括逻辑的准确和形象的准确) , 感悟作者连句成段的方法, 并积累语言, 适当地迁移运用语言, 从而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教学的主要步骤为:

1. 品味句子逻辑的准确:

看看表示花开放时间的词有什么不同, 从而品味“左右”这个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2. 品味句子形象的准确:

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每一种花的开放,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 想象这种花开放的情形, 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 连句成段的感悟与语言积累:

根据花开放的时间, 在黑板的“钟面”上贴出相关的花, 感悟作者连句成段的方式, 并看着“钟面”练习背诵。

三、根据训练的需要拓展

注重“拓展延伸”是当代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阅读类的拓展, 即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或训练学生阅读能力而引进必要的阅读材料;二是表达类的拓展, 即为了升华学生读文的情感或训练学生的言语能力所进行的表达训练 (含说话练习和课堂练笔) 。但是, 新课程改革的几年来, 前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重视, 后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我们在《花钟》的教学中, 安排了以下的“表达训练”的教学内容:

1. 学生、教师分别出示、交流自己课前观察的花及其开放的资料。

主要有:报莲花、蒲公英、丝瓜花、郁金香、茉莉花、蛇麻花、芍药等花的课件图片和开花时间。

2. 提出“表达训练”的要求:

仔细观察这些花, 结合自己课前观察的体会, 选择几种自己喜欢的, 像课文那样写出它们开放的时间和样子。

3. 学生写出来的语句例举:

(1) 中午十二点左右, 午时花在明媚的阳光下绽开笑脸。 (2) 傍晚五点左右, 茉莉花绽开淡雅的小花蕾, 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3) 郁金香在早上七点半咧开嘴, 甜甜地笑了。 (4) 凌晨三点左右, 蛇麻花撑开了白色的小伞。 (5) 清晨七点, 艳丽的芍药欣然怒放。 (6) 丝瓜花在晚上七点左右舒展开黄色的花瓣。 (7)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为人们送来了阵阵清香。

学生这时的书写, 是在他们充分感悟到课文语言的精妙, 对作者的描写产生了由衷的佩服之情, 又是在对所要描写的对象充分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 这样的“表达训练”做到了情境、物境、心境、语境的高度融合。

四、根据选文的类型处理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 根据自己对中外语文教材的比较和研究, 认为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四种类型, 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 并对每类选文的特点、功能和功能的发挥做了界定的论述。王教授的这些论述虽然是针对语文教材的编撰而言的, 但是, 在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还没有像他所说的“类型化”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运用他的“选文类型化”的观点, 根据现有语文教材中课文的特点, 确定其中的某一方面作为课文教学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避免语文教学中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又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达到的弊端, 实现崔峦所倡导的“简单语文”的教学理念———在简明的目标、简洁的结构、简要的内容和简便的方法中, 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从以上笔者对《花钟》一文教学内容的选择、确定及其相关的教学中, 大家不难看出, 我们把这篇课文处理成王教授所界定的“例文”, 其理由如下:

《花钟》描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但是统观全文可以发现, 对语文学习方面最有价值的是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而其他的自然段, 则可以作为一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大致理解。在这个自然段中, 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九种花开放的时间和情形, 并以花的开放时间为序连句成段。形象生动的描写是作者“造句”的特点, 以花开的时间为序连句是作者“组段”的特点, 而且整段文章中的每句话又同中有变化、语言节奏错落有致, 形成美妙的“语感”。这些语言特点都是这篇课文作为语文教材, 是学生、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所应该重点学习的。学生通过这一个自然段的重点学习, 能够达到“例文”的功能发挥:“不用整篇的文, 而是取其读写知识的某侧面的某一点, 让学生形成某一方面的读写知识。”将含有无限可能性的诗文, 限定在一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 这就是“例文”的实质。

三年级(上)期末学习能力自测 篇8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成绩:______

一、字词天地。(20分)

1.看拼音,写词语。(12分)

2.用“√”选择正确的答案。(4分)

(1)妇女(fùfū)降临(línnín)竞相开放(jìnɡjìn)

(2)(按安)排胡(作做)非为头(戴带)帽子

(3)“热闹非凡”中“凡”的意思是(①平凡②凡是③总共)。

(4)中国的实力正一天天(①巨大②强大③伟大)起来。

3.用“ ”画出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4分)

千岩竟秀迫不急待万般无耐人流如朝

()()()()

二、在括号里填写正确的序号。(14分)

1.“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息”的解释是( )。

A.消息B.呼吸时进出的气C.停止D.休息

2.他是个( )的人,从一上车就帮大家跑前跑后,忙个不停。

A.热烈B.热情C.热心D.热闹

3.( )不能与“珍惜”这个词语搭配。

A.时间B.生命C.动物D.幸福生活

4.山城是指( )。

A.重庆B.潍坊C.南京D.昆明

5.下列句子中把事物当成人来写的是( )

A.秋天的早上,树叶上的露珠像颗颗圆润的珍珠。

B.白杨树哗啦啦地响,像是人们在大声地谈天说地。

C.孩子们如一群快活的小鱼在水中追逐嬉戏。

D.牵牛花吹起了蓝色的小喇叭,奏响了黎明的第一曲。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A.秋游之前,同学们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B.下课了,争先恐后地走出了教室。

C.今天学校组织看电影,全班同学和我都去看了。

D.小明很爱护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是指重阳节。

B.“陋习”中“陋”应解释为“不文明、不合理、不好的”。

C.石头上有字、有画、有学问,所以叫它“石头书”。

D.雷奈克是英国著名医生,他发明了听诊器。

三、句子天地。(10分)

1.补充句子。(2分)

王叔叔是出名的服装设(shè)计师,李阿姨是远近闻名的养鸡能手,钱伯伯是出色的美发师,真是三百六十行,_____。

2.照样子,写句子。(8分)

(1)平静的湖面倒映着绿色的树木。

的小白兔长着 的尾巴。

(2)榛树叶子全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

_____像。

(3)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有绿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4)蓝天上的云朵呀,请告诉我,你站得那样高,看到了什么?

小河里的 呀,请告诉我,你?

四、课文长廊。(14分)

1.在《山行》这首诗中,作者拿枫叶和红花作比较,写出了_____,_____的美妙诗句。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则出自张继的《_____》。

2.拉萨的天空蓝得_____,它把你的_____紧紧吸引,让你_____

3.香港的海洋公园_____。那里的_____,经常聚集着_____海豚、海狮_____。

4.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许多中外名人,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我喜欢他是因为。

5.每当你学习取得进步时,你会吟诵“__________ ”来勉(miǎn)励自己不断进步。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苏珊的画

还有最后一笔,苏珊(shān)的楼梯(tī)就要画好了。她很(满意在意)自己的画儿,明天她还要用这张画儿去参加比赛呢!

可是就在这时,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苏珊着(zháozhuó)急了:“我的画儿脏了,我来不及画完了!”

爸爸走过来(详细仔细)看了看,对苏珊说:“孩子,别急了。我看这个色块很像咱家小花狗身上的花斑。利用它,再画一只小花狗卧在楼梯上,不是挺好吗?”

很快,楼梯上的小花狗就画出来了。苏珊说:“爸爸,你的主意真妙!”

“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当初想象得那么坏。你只要肯动脑,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第二天比赛中,苏珊的画儿得了第一名。同学们都使劲(jìnjìng)地为她鼓掌,苏珊也很高兴,但她最高兴的是,她懂得了爸爸讲的道理。

1.用“ ”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2分)

2.写近义词。(2分)

主意——() 使劲——()

3.在括号里填上反映苏珊心情变化的词。(2分)

( )→( )

4.苏珊最高兴的是()(2分)

A.她利用色块画了一只小花狗。

B.她的画在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C.她懂得了爸爸讲的道理。

5.爸爸讲的道理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来。(2分)

6.即将画好的画突然被弄脏,苏珊这样的经历你遇到过吗?如果你是她爸爸,你会叫她画什么呢?(2分)

六、作文:《离群的小鸡》。(30分)

老母鸡带着小鸡们到野外去找食吃,小黑鸡很贪玩,偷偷地离开了鸡群……小黑鸡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请发挥想象写一篇有趣的故事,注意要把字写漂亮哦!

(命题:李雪芹)

上一篇:务川检察院举行演讲比赛下一篇:向特殊儿童康复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