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诗歌的语言

2024-10-08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语言(通用8篇)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语言 篇1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

2、能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通过解题和拟题训练,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过程

鉴赏诗歌的语言即品味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常见的考查类型有两种。一是把握诗歌语言的风格特点。二是炼字,即领会诗歌字词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隽永。

一)了解常见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1、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

清新、朴素、平实、华丽、绚丽、幽默、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

2、常见语言特色风格例析

1)清新。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5)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料得闺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沉郁顿挫。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宫廷诗:缠绵宛转等。

4、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王勃:劲健婉畅;韩愈:古朴奇险;陈子昂:古朴雄浑;柳宗元:明净幽峭;高适:苍凉高壮;白居易:通俗易懂;岑参:雄奇瑰丽;元稹:精警浅切;王昌龄:自然雄浑;刘禹锡:清新豪丽;王之涣:清朗雄健;李贺:奇诡璀灿:孟浩然:

闲静淡远;杜牧:俊爽明丽;王维:恬淡优美;李商隐:幽婉典丽;李白:飘逸豪放;温庭筠:精巧艳丽;杜甫:沉郁顿挫;李煜:凄婉柔丽;梅尧臣:朴素平淡;欧阳修:清新疏畅;王安石:遒劲峭拔;晏殊:闲雅婉丽;柳永:伤感缠绵;苏轼:豪放旷达;秦观:清丽典雅;黄庭坚:瘦硬新奇;陆游:雄放流畅;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辛弃疾:沉郁豪放。二)高考真题示例 1、2009【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 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问题:②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答案: ② 苏轼、辛弃疾。豪放派。2、2008【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3、2008【北京卷】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问题: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4、2007【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

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问题:(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答案】(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三)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鉴赏语言风格的题型有何特点?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此题有时要结合炼字或句式等特点来回答。)

2、解答策略是怎样的?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实战演练

1、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请翻译这一首诗

2)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 的特色。答:平淡质朴。

2、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请翻译这一首诗 2)问题:李商隐的诗风一向是朦胧隐晦的,你对这首绝句的风格是如何理解的。答案:此诗含蓄隽永,余韵无穷。全诗先写客中实景,后以“何当”化实为虚,引出一片....新境界,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将增添相聚的乐,从而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的孤愁。

3、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请翻译这一首诗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朴素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从而自然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宫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1)请翻译这一首诗 2):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语言风格含蓄深沉。诗中宫女含情不吐,欲说还羞。她们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的痛苦,诗人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面前不敢说话,从而表达了宫女们幽怨暗恨和如履薄冰的恐惧心理。五)我来拟题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请翻译这一首诗:

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答:清淡朴素。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更加耐人寻味。....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语言 篇2

一、大胆推想,小心求证,前后勾连,准确理解

要鉴赏一首诗歌的语言,首先得能理解诗歌的语言,要能准确理解诗歌的语言,首先得把握整首诗歌的思想和情感。笔者认为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就是一个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推测,不断印证的过程。诗歌按照内容来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怀人思乡诗、赠友送别诗、边塞征战诗、田园山水诗、咏史怀古诗等类别。每一种类别的诗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也有一个大致可以把握的范围。如“咏史怀古”诗主要表现三个方面的内容,借古伤怀、借古明理和借古讽今,表达的感情主要是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等。我们在阅读一首诗歌的时候,首先要确定诗歌所属的类型,根据诗歌的作者、标题、背景大胆推测诗歌可能写作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后面的逐字逐句的鉴赏中去印证自己的推想。

下面我们以2014年高考四川卷诗歌鉴赏题为例来分析鉴赏诗歌语言的思维过程。诗歌内容和考题如下:

阅读下面 的宋诗 , 回答问题 。(8分)

秋暮吟望/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

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

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

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

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释]“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1) 简要赏析 颔联中“ 常”““偏”两字的妙处。 (3分)

根据诗歌标题我们可以得知此诗内容时令是秋季,时间是暮色夕阳,诗人在秋季傍晚夕阳中赏观自然景象发人生感慨。此诗可能属于即景抒情类诗歌。在秋季傍晚夕阳中易感时伤怀,抒发低沉感伤的情感,根据注释我们了解到诗中包含有终老山林之意,我们可以猜想诗人可能借所见秋景抒发人生失意、官场不顺、希望退隐山林或退隐山林的无奈等情感。这是由标题和注释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想,当然对诗意的准确把握还需进一步研读诗句作具体印证。

本诗首联写到高高地在小阁居住,自甘终老山林,闲时吟诗作赋也丝毫不为秋天到来而悲怆。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与我们在鉴赏开始阶段推想的人生失意之感基本吻合。颔联写诗人远眺寒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黯淡的颜色,而昏黄的上弦月偏偏照临在疏林之上,颈联写到湖上月夜景色浩渺无边笼罩着一层烟雾有孤鸿掠空投影水中,菊花都被卷地而来的霜风所凋残全无姿态。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都透露着悲苦的冷色调,和我们开始推想的感情基调也是吻合的。从尾联抒情主人公深夜还无法入睡,喝闷酒,对北斗七星也懒得看可以明确诗人想表达的是对退隐山林的无奈惆怅甚至有些苦闷。

通过大胆的推想假设,结合诗句的具体印证,我们整体把握了诗歌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为后面具体炼字炼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鉴赏一个词语的妙用,我们先要理解这个词语在诗词具体情境中的含义,然后理解这个词语对具体情境的形成或特殊效果的表达的作用,最后鉴赏这个词语对全诗内容情感表达上的作用。鉴赏句子的妙用先要明确这个句子用了什么特殊手法创设了怎样的情境,表达了什么含义,然后鉴赏这个句子对全诗内容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我们还是以2014年四川卷诗歌鉴赏真题为例来具体分析炼字炼句题的解题思维过程。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 篇3

一、炼字题

1.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意。如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数量词产生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2.名词。考生可以通过一些意象名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意象名词连用时,会营造出一定的意境。特别是表达送别相思之情的诗歌常常会出现柳、酒、月、雁、楼等意象。

3.动词。鉴赏诗歌时,考生要重点关注动词,尤其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同时诗歌中也会出现动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结合文言文中动词的用法,考生可以快速分析出诗歌中动词的“潜台词”。如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这两个动词在这里都是使动用法。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作者溅泪惊心罢了。

4.形容词。形容词具有形象性、富有表现力的特性,所以诗歌中的形容词往往在摹写情态的同时,增强意象的气氛感,很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反映思想感情。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字展现出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甚为壮观。

5.“诗眼”。“眼”就是诗句的关键处。在诗词的关键之处,一个妙煞的字眼,可以有声有色,极致入微,状难状之景,表难表之情,甚至可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鉴赏诗歌的“诗眼”,既要从字眼的表层含义上去理解,更要结合诗歌的上下文从深层的内涵上去揣摩;既要从字眼所用的技巧手法上去分析,更要从该字眼所在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上去探究。

常见题型: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炼句题

在古代诗句中,有一些特殊结构形式的句子,在运用时能表现出特殊的表达效果。

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组叠音词,形象地勾画出作者晚境凄凉、内心悲凉的特点。

2.倒装。一般起突出强调作用。如辛弃疾的《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正常表述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通过倒装突出了星之稀少,雨之小。

3.意象名词罗列。使描写更像特写镜头,能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作者将六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名词巧妙地拼合联结起来,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一小桥一流水一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作者对家的思念。

常见题型:诗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一句诗为人们赞颂传诵的原因。“……”一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读诗句的内涵。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具体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第二步,抓住其中的一点(写法或内容)简析。第三步,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同步突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

□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代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旋涡。

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能真切表现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 珙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進行赏析。

答:

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宿甘露僧舍[注]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僧舍: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唐文宗大和年间,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诗评家说,本诗中“放入”二字显得很有气魄,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2.怎样理解“开窗放入大江来”一句诗?

答:

3.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点,请选择其中的一点作出评论。

答: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阳关曲 中秋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①无声转玉盘②。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银汉:银河。由无数星星组成,夜间像银白色的光带,故称银河。②玉盘:指月亮。中秋的月亮最圆。

1.本诗题目是“中秋月”,但作者却从“暮云”提笔,有什么好处?

答:

2.“银汉”原本是无声的,作者说“银汉无声”是不是多此一笔?谈谈你的理由。

答: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长安晚秋

□赵 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楚国攻打郑国,战败,楚人钟仪沦为战俘并被送往晋国关押,虽然做了阶下囚,他依然戴着南方楚国的帽子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1.这首诗歌的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称赵嘏为“赵倚楼”。请你就颔联某一方面的艺术特点做简要分析。

答:

2.请赏析颈联“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答:

3.请结合全诗分析“凄清”二字的作用。

答: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 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注]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鹿车:佛家所谓“三车”之一,小乘如羊车,中乘如鹿车,大乘如牛车。此处借指归隐山林。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居位时边境受侵,朝内统治严酷。

1.赏析颔联“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答:

2.名家云:“欧阳公文字好者,实而有条理。即章法严谨,丝成茧成。”请你就本诗的“章法结构”上的特点作一具體分析。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语言 篇4

1、【18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9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11分)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B.“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自己归隐态度坚决,暗示对现实政治失望厌倦的归隐原因。C.“闭关”既指关门的动作,也含闭门谢客之意,以此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要与俗世隔绝。D.读完全诗,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淸悲苦,再到恬静澹泊。E.对于写景与抒情,本诗更注重后者,意境幽美清新自然,写景中寄寓深情,情感真切动人。【答案】 BE

(2)苏拭在《东坡题跋·书摩诘》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颈联分析这一特征。(6分)

【答案】 ①这两句描写了傍晚野外的秋景图: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

②这幅图以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意象,体现了黯淡、凄凉的色彩之美。画面感突出,层次鲜明。

【解析】答出“诗中有画”的画面的内容“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概括画面的内容和意境特征。

点睛: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

2、【18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11分)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

杜甫

大家东征逐子回①,风生洲诸锦帆开。青青竹笋②迎船出,白白江鱼入③馔来。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

【注】①大家,典出《后汉书》:“帝召(班昭)入宫,号曰大家。”东征,班昭随儿子到陈留赴任时作《东征赋》。逐子,跟随着儿子。②竹笋,典出《楚国先贤传》:“孟宗母好食笋,冬月无之,宗入林中号,笋为之生。”③江鱼,典出《后汉书》:“姜母好饮江水,嗜鱼脍,姜夫妇尽孝,力作鱼脍以奉,舍侧忽有泉涌,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以供母膳。”(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暗写王十五判官奉母归养之事,呼应标题中“扶待还”三字,领起下文。

B.“风生洲渚锦帆开”实写归舟之景,景中融情;“离别不堪无限意”则是直接抒情。C.颔联用叠词“青青”“白白”写竹笋、江鱼之美,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D.尾联写诗人为友频举酒杯,表达了对友人还黔后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热忱祝福。E.全诗层次分明,多处用典,增强了内容的厚重性。语言有的含蓄隽永,有的通俗。【答案】 CD 【解析】C项,“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错误,这一联用典,借以赞美友人王十五对母亲的孝养之情。D项,“表达了对友人还黔后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热忱祝福”在诗中缺乏依据。(2)本诗的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诗人自言承受不了无限的离别之意,表达了送别友人王十五判官时的惜别、留恋;②诗人称王十五有济世救时的才干,表达了对堪为济时之才的朋友的赞赏和钦敬;③诗人希望有人能力

挽艰危的时局,表达了对艰危时局的忧虑。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歌颈联中的中“离别”“不堪”“艰危”“济时才”分析。

3、【18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11分)

送狄宗亨 王昌龄

【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鸣皋:山名,在河南嵩县东北。

(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王诗前两句写景,融情于景,既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同时也为三、四句的抒情作铺垫。B.王诗第二句虚实结合,送别之地洛阳的树色在暮色中苍茫一片,作者由此想象朋友要去的地方鸣皋也是烟雾朦胧。

C.王诗第四句中的“惜”是全诗的诗眼,全诗语言虽朴实,却含意隽永深沉,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

D.骆诗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别离之景,却可以让读者联想起一个激昂壮别的场景。

E.骆宾王精于遣词,“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一语双关,不仅写出江水之寒,更写出自己对友人的万般不舍之情。

【答案】CE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C项,“愁”是全诗的诗眼。E项,“万般不舍”错,骆诗的情感更多是借古抒怀。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2)两诗在抒情方面各有什么特色?请具体分析。(6分)

【答案】 王诗:借景抒情,一、二句用深秋苍茫之景,烘托作者的离愁别绪,表达自己因朋友离去的无限忧愁和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骆诗:借古伤己,作者歌咏燕太子丹及其宾客送荆轲时怒发冲冠的情景,表达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和自己人生失意的无限感慨之情。

4、【18届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11分)

渼陂 [宋] 李騊

望极空濛清满怀,更寻遗迹步高台。日斜林杪增光去,风静山尖倒影来。万顷层澜春涨碧,一川秀色暝阴开。坐中自有江湖兴,未放陂南画舸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春日里游览胜地,独步高台,极目远望,一时心旷神怡。B.“清满怀”的“清”既指空濛水气,又总说渼陂美景特点。C.颔联以细致笔墨,从虚实角度描写渼陂在暮色中山水静谧景致。D.颈联写的是动景,生动地描绘波澜重重、阴云滚滚的壮观画面。E.天色将晚,陂南仍停着画船,表明渼陂风景让作者流连忘返。【答案】CD 【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从虚实角度”错误;颔联“日斜林杪增光去,风静山尖倒影来”是从光影角度描写,而非虚实角度,故错。D项,“万顷层澜春涨碧,一川秀色暝阴开”,颈联后一句写的是暝阴昏暗遮蔽不了一川秀色,故错。

(2)“昔事东流共不回,春深独向渼陂来。乱前别业依稀在,雨里繁花寂寞开。却展渔丝无野艇,旧题诗句没苍苔。潸然四顾难消遣,只有佯狂泥酒杯。”这是唐人郑谷写的《渼陂》,两首诗的尾联在抒情上有何不同。(6分)

【答案】李诗是间接抒情,抒发的是作者对渼陂美景的喜爱之情;郑诗是直接抒情,抒发作者重访渼陂,伤感往事流逝,唯有借酒浇愁,排遣心中孤独寂寞之情.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本题中,从题干来看,是比较题,比较的点是“抒情的方式”,考生需要回顾抒情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回答即可。

5、【18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11分)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岑参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不曾台[注]上种,留向碛中栽。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台:御史台,汉代御史府中多植柏树,后因称御史台为柏台或柏府。(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青青色”描绘柏树的特征,“移”字是作者的行为,其原因是十分喜爱柏树青葱的秀色,也点名标题中的“新裁”。

B.第二联“台上”与“碛中”相对比,“碛中”指沙漠,表面说无由栽种在华堂大厦,只能栖身于荒漠,实际是表达愤恨不平。

C.第三联用字精妙,“欺”字前面冠以“脆”就写出了叶片脆弱易折,“笑”字前面冠以“狂”就写出了花的媚俗。

D.第四联意思是不用发愁岁月已近冬日,那些寒冷哪里能令柏树摧损呢?实际言近旨远,作者自明心志。

E.全诗表达技巧独特、借柏树来托物言志,又将柏树与柳树、梅花进行对比,还运用夸张的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答案】BE 【解析】B项,“表达愤恨不平”分析不正确,应该是“引以为自喻”。E项,“夸张”应为“拟人”,如“脆叶欺门柳”。

(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①礼赞了柏树枝叶青葱,扎根沙漠、不畏霜露、坚忍不拔的品格。②勉励朋友和自己追求为人正直、志行高洁的品质。③抒发自己百折不挠、建功立业于沙漠边塞,隐蔽后人的雄心壮志。④对“门柳”“狂花”及像它们这类人的嘲讽。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和主要的环境分析情感。

6、【18届辽宁省大连育明高级中学、本溪市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5分)

杜鹃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出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首联对句紧承上句继续在写杜鹃鸟,仍然未写到杜鹃花,它传达出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能留下遗恨的悲情,缠绵感人。

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

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答案】 BD 【解析】B项,“仍然未写到杜鹃花”错误,“寄芳丛”写到杜鹃花;D项,“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相生”。

(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5分)

【答案】 ①本诗借“望帝啼血”的典故,写杜鹃鸟千古归心不改,声声悲啼,口角溅血,把满山的杜鹃花染红。托物言志,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②《琵琶行》中,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或“借景抒情”)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每点3分,句意、手法、情感各1分)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的托物言志和衬托。

7、【18届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11分)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的“画图”二字可谓诗眼,其后五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写画图中景象,尾联以不舍之情作结。

B.中间四句精当传神的描写,是首句中的“画图”的抽象概括,是末两句的“勾留”之情的基础。C.颔联和颈联中,诗人以华美新奇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山水的旖旎风光。D.诗人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出新。

E.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不仅结构上曲折委婉,而且借景深化了诗旨。

【答案】AB 【解析】A项,没有“虚写”的内容;B项,不是“抽象概括”是进一步的具体描绘。

(2)此诗作于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时,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钱塘湖春行》一诗,同为描写西湖春光,两首诗在意象选择和画面营造上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答案】 钱塘湖春行》选择了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乱花、浅草等意象,动植物结合,富有生机,别有意趣,移步换景,画面具体、微观;《春题湖上》选择了乱峰、翠松、湖中月影、早稻、新蒲等意象,画面开阔,从宏观到微观,从湖山风光到农田景象,画面涵盖丰富。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意象和意境的不同,注意分析。

8、【18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语文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11分)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①

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的首句描写月亮,“明镜”写出月光的明亮皎洁,“飞”字富有动态美。B.“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典故,吴刚砍树的大刀竟被折断,可见其归心之切。C.颔联用“转蓬”比喻自己飘泊的生活,借“仰天高”表达回归朝廷的愿望。D.“水路疑霜雪”把路上的霜露比喻成洁白的雪,营造出了清冷孤寂的氛围。E.本诗即景抒怀,诗人看到象征团圆的中秋之月,抒发郁结于心的苦闷愁情。【答案】 CD 【解析】C项,没有表达回归朝廷的愿望;D项,不是把“霜露”比喻成“雪”,而是把“月光”比喻成“霜雪”。

(2)请结合全诗,简析“林栖见羽毛”和“直欲数秋毫”两句的妙处。(6分)

【答案】“林栖见羽毛”,走在林间路上能看清栖息的鸟儿的羽毛;“直欲数秋毫”,简直想要数清兔子身上的细毛。烘托出了月光的皎洁,反衬自己内心愁情,月光越明,愁情越重,极言流离之苦和归心之重。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此题主要从反衬的手法上分析。

9、【18届全国省级联考山东省、安徽省名校高三10月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11分)

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

常建

五度溪上花,生根依两崖。二月寻片云,愿宿秦人家。上见悬崖崩,下见白水湍。仙人弹棋处,石上青萝盘。无处求玉童,翳翳唯林峦。前溪遇新月,聊取玉琴弹。

【注】常建:唐代诗人,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联写溪花生根依附于崖壁,借此渲染了此处清幽秀丽的环境。B.第四句借《桃花源记》“秦人”之典,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C.第三联有李白“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惊险。D.得道石上攀附的只是青萝,这既是写此处的幽僻,又是写作者的失落。E.叠词“翳翳”,写出诗人满眼的茂林和重山,又再次表现此处的清幽。【答案】CD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C项“惊险”错,本诗第三联只表现“幽僻”,并没有表现“惊险”。D项“失落”错,虽然诗人并未寻到仙人,但得此美景,诗人并不“失落”。

(2)作者在另一首《西山》诗中写道:“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试分析本诗的尾联与此联的异同。(6分)

【答案】同:两者都写了诗人在月下弹琴,都借此寄托了诗人清静旷达的隐逸情怀。异:①内容上,本诗写的“月”是“新月”即弯月,突出溪中月的静态美。《西山》诗写的是“圆月”,“逗”字突出了水中月的动态美。②表达技巧上,本诗尾联是一般叙述:“圆月”句却巧妙运用拟人、通感的手法,达到了以形写声、以琴声的摇曳形象生动地抒写自己的情怀的效果。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

10、【18届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再小题。(11分)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青衫犹是鵷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

注:①鵷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

A.诗的首联写诗人早年被君王记住,足见其被君王赏识器重,而如今他已经成为一个客居边城,心神俱疲的人。

B.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对比之中流露出诗人离群索居的悲凉情调,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

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色,后泛指官职卑微,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

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

【答案】 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于诗歌内容和手法的把握。选项中,D项,“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错误,诗歌前四句主要通过记叙的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

(2)本诗“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历来被世人称道,请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加以赏析。(6分)

【答案】 ①内容:这一联描写了一幅旌旗飘荡、秋风惨淡、刁斗声声的边塞军营画面,唤起诗人对军中戎马生涯的怀念和向往。②情感:衬托诗人壮志难酬的凄凉形象,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功业难就的情感。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

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 篇5

一、意境美

意境是古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由内心产生了与环境共鸣的特殊基调。主要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而诗歌最典型的描写手法就是借物抒情,诗人通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氛围,能使欣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感悟。其实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例如: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此诗描绘出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天真无邪的姑娘,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诗通过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意境美的诗,都是有“韵味”的。一首诗要有回味无穷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而是要有“韵外之致”。例如八年级下册课后古诗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并没有很具体的形象,但因在其中表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无穷时空感,透露出“壮志难酬”和“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深沉复杂心情,它的韵外之致就非常丰富,令人回味无穷。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更是通过既鲜明又朦胧的意象,曲折地表现了一种深层错综的情思,可算是韵外之致的典型之作了。

古诗词的意境是繁复多样的。或雄奇阔大,或苍凉悲壮;或清新素雅,或浓艳瑰丽。但诸多类型不外乎可归入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大类。李白之诗,苏轼、辛弃疾之词属前类,其所描写的意境,往往以雄伟、粗犷、有力、奇异等感性形象给人以强烈刺激,从而使人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获得一种振奋的激荡和崇高的美感。王维之诗,柳永、李清照之词属于阴柔之美,其描写的意境,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清丽婉转。此类作品长于抒发精美的幽深之情,常以轻盈、柔和等感性形象为主,能直接引起人们精神的愉悦。从古至今,我国青年男女卿卿我我的恋情,文人淑女多愁善感之心理气质,“以艳为美”“以柔为美”的审美观念,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类作品的影响。只有把握作品的整体意境,才能真正认识和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也才能真正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二、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又是文学中最精粹的语言。要在短小的篇幅内表现丰富的内容,诗词的语言必须凝练生动;必须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古典诗词中的许多佳作名句流传千古,其艺术魅力久盛不衰固然有内容、技法乃至风格等因素的影响,但都必先得力于语言的表现。

诗词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表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感体验。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写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风韵,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对比色,使画面十分绚丽,作者的情感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特别是王维的诗,被后人称为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上面赏析的那首《山居秋暝》,就描绘出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的画面。

古人写诗填词,讲究锤炼字词,凡在关键之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弄’字而境界全出。”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了出来,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了出来。二句凭二字,情景交融,意境盎然。

如何鉴赏古诗词语言风格 篇6

一、梳理所学诗文,归纳语言风格大致类型。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晦涩等类型。

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动静结合,语言清新生动。

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如白居易的诗等。

凝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八句皆为工整对仗,全用实词,意象密集。

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华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还有李商隐、李贺的诗。

质朴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如李商隐的一些朦胧诗。“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二、古诗词语言风格鉴赏解题对策。

1.炼字型。答题对策:(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型。答题对策: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7

3.比较两诗不同的语言风格型。答题对策:①用一两个词概括各自的语言风格。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通过比

诗词赏析全接触

【中考考点】 1.划分节奏

节奏划分方法有两种:一种按音节划分,一种按意义划分。按音节划分的话,一般五言诗每句可以划分为三个节奏,七言诗每句可以划分为四个节奏。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而按意义划分则有所不同,同样以这两句为例,则可划分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同学们应该注意的是,不管是按音节还是按意义划分,最基本的原则是不允许将一个联系很紧的音节擅自读破。这类题一般在中考题中比较少出现,要出现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或者在给出的句子上直接划分。

2.诗词基本常识考查

诗词基本常识一般是一些识记性的内容,包括诗词的作者、朝代及代表作品;还包括诗词的一般知识,如诗一般分类(古体诗、律诗、绝句),律诗中四联(首联、颈联、颔联、尾联),词的知识(词牌名、豪放派与婉约派等)„„

【真题再现】

(2008南充中考题)赏析下面一首曲,完成后面题目。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曲中“山坡羊”是,“潼关怀古”是。

【简析及备考】试题考查的是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针对词曲的标题,同学们要明确它一般包括两部分,即词(曲)牌名和题目。只要知道这一基本常识,就很容易答出来。另外大家也要积累一部分词(曲)牌名,如念奴娇、沁园春、水调歌头、菩萨蛮、浣溪沙、江城子、武陵春、望江南、卜算子、山坡羊、朝

/ 7

天子等。在中考试题中,这类题一般较少,且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只要大家积累和掌握了古诗词的基本常识,是很容易得分的。

3.分析诗词内容,包括诗词思想内容,作者思想感情及生活态度 诗词的内容是诗词鉴赏中不可或缺的一题,那么如何准确地把握诗词的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㈠看标题,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如《钱塘湖春行》就交代了诗人描写的对象和季节㈡看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明确诗歌的背景和写作缘由。这主要是一部分考课外古诗词的省市,为了减轻考生对诗词的理解难度,从而以注释的形式提供一部分信息,因而同学们不要认为注释是可有可无的,一定要加以重视,以助更快把握诗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㈢看意象,领悟意境。意象,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意境,指多个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鉴赏诗歌时,一定要仔细揣摩品味诗歌意象,这是迅速走进诗歌的关键。同时对常见的“月”、“柳”、“雨”“酒”等意象所包含的情感要有一定的掌握,从而能进行迁移联想。㈣看诗眼,把握情感。诗眼可以是一个传神精炼的字或词,还可以是一句画龙点睛的话。把握住诗眼,就能大致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望江南》中“肠断白蘋洲”一句就把青年女子等待丈夫归来的惆怅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真题再现】

(2008江苏泰州中考题)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完成下列三题。(6分)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 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 7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及备考】这一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一题是对写景句的理解,这一题相对较为简单;第二题是对思想感情的领悟,解题时就可以结合注释①提供的写作背景,联系前面的写景句和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所蕴含的情感,揣摩出诗歌的思想感情。对内容的理解一般以主观题为主,因此需要同学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多练习,多思考。

【参考答案】(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2)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本题2分,答“苦闷”、“愁闷”、“郁闷”或“寂寞”、“孤寂”、“寂寥”给1分,答“寄情山水,缅怀古人,复杂的情感无人理解”或“无人理解其思想情感”再给l分。)4.诗词语言理解,包括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语言的主题风格以及艺术魅力

诗歌的丰富情感和深刻主题的表现依靠的是精炼概括或生动形象语言的表达。揣摩语言之精妙,就是要把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准确的展现出来。请看下面一道中考题:

【真题再现】

(2008浙江宁波中考题)古诗文阅读

(一)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铁以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 注释】 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1.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事的严酷?(2 分)

/ 7

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出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3 分)

【简析及备考】宁波题主要从词语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对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虽然是个别词语,但考查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的高下。除此之外,中考题中一般是要求同学对名句进行合理的赏析,说出名句的内涵,品出语言的精彩,并常常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参考答案】1.“数重围”、“残兵千骑” “独(领)”

2.“碎”、“独” 两字刻画了-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骁勇无比的悲壮英雄形象。

5.艺术特色欣赏,包括修辞的运用及作用、效果,表达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诗词赏析时,同学们首先要辨识诗词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什么样的表达手法,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赏析。其格式为:修辞(表达手法)+抽象作用+结合诗词具体分析。

【真题再现】

(2008山东潍坊中考题)阅读下面诗歌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睡醒。

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简析及备考】考题主要是对“反衬”手法进行定点赏析,因为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考生只要抓住写景的特点,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氛围与意境就可以了。中考题很多时候都是没有直接指出采用的修辞或表现手法,在分析时,一

/ 7

定要先明确采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然后抽象地说出相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最后要结合诗词本身的内容和主旨赏析。

【参考答案】

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1分),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1分);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1分),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1分)。(4分)

6.诗词的意境的理解与感悟

意境和意象是相连的,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来说,我们把握好了意象,就对意境的理解、感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真题再现】

(2008浙江杭州萧山区中考题)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20—21题。(7分)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4分)我的描绘: 【简析及备考】

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不等同于简单的翻译,它需要考生对诗歌的意象、意境、作者思想感情的正确解读,还要加入合理的联想、想象,再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一类题在今年中考题中较受青睐。笔者在《诗词素描:古诗词的另一种表达》中有较为详细的解说。

【参考答案】

/ 7

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7.诗词的异同比较

诗词的异同比较一般从内容、语言、手法等方面着手,有的是整首诗之间的比较,有的是单句诗之间的比较。有时是找出相同之处,有时是辨别不同之处,有时是异同均要比较。

【真题再现】

(2008四川眉山中考题)试从含义及作用两方面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诗中“风雨”的异同点。(4分)

①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简析及备考】考题明确指出要求从含义和作用的角度进行比较,并且异同均比较,要求明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考生要明确“风雨”的双层含义,然后针对环境的烘托作用进行解答。在诗词的备考中,同学们遇到同样题材的诗歌,均要从不同的角度辨析异同,这样既能提高鉴赏能力,又能提高迁移拓展能力。

【参考答案】

(1)含义:都是指自然界的风雨(1分),陆游笔下的“风雨”不仅如此,还象征人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1分)。(意思接近即可)

(2)作用:都起到了烘云托月或反衬的作用(1分),但烘托的内容不同:陆游以“风吹雨打”的恶劣环境反衬梅花的高洁、坚贞的品格;杜甫以“秋风破屋”“屋漏偏逢连夜雨”烘托诗人推己及人

浅论古诗词鉴赏平时之积累 篇7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角度,术语,积累

自2002年开始,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这一试题有了较大的改革,从客观选择转型为主观表述。每年此部分的题目并未有质的改变,而大多数考生答题时却天马行空,抓不住答题重点,把握不了答题方向,深究其因,学生平时积累不够所致。学生只要平时多积累一些分析的角度和分析的术语等相关的鉴赏古诗词的经验,就不难做到“一矢中的”。现我把多年的古诗词鉴赏的实践经验粗略地梳理如下,以期与同仁研讨。

一、培养吟读古诗词的习惯,夯实鉴赏诗歌所需的语感基础

诗歌鉴赏除了依靠理性的分析,语言的直接感受更是鉴赏的第一步。“诗言志”,“志”即人的内心感受。而作为内在感受的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了解决表达情感的困难这一问题,古人想出的首一办法就是“咏歌”,即把诗歌要表达的感情唱出来,吟出来,叹出来。声音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快慢、停顿,甚至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充分表达了人的喜怒哀乐,捕捉了诗人的情,从而产生了更深层的互动,与诗人共鸣,诗歌才能“重生”。逢诗即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就能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获得语言之理趣。久而久之,学生便具备了一定的语感能力。一方面能从容地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领悟,另一方面能充分地体现或调动特定语言环境中各种语言运用的因素,发挥其潜在的语感势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见了“夜”不再解作昼的反面,见了“田园”不再解作种菜的地方,见了“春雨”不再解作春天的雨了;而是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感觉。所以,在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活动中,重视并加强吟读训练,培养语感,夯实鉴赏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会有效筛选,利用现有的信息

鉴赏古诗词时,千万不要小觑那一个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有时它就是鉴赏的依据、解题的钥匙。如《城东早春》,标题揭示了诗的内容;《伤田家》一诗的标题提示了诗人的情感;注释、生平经历能揭示诗的背景,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一诗:李白天宝元年受荐入长安,供奉翰林,后因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在李林甫等权奸谗害下,不得不离开长安,此诗为其离开长安后所作。有效地筛选注释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及“权奸”等信息,则能准确鉴赏诗尾联中“蔽日的浮云”的特定内涵及诗人的情感。

三、确定古诗词类别,把握诗歌旨趣

根据古诗词的取材范围,把古诗词分为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生活杂感等几大类,再把大类分成常见的小类,把握它们各自常见的诗歌旨趣,这样有助于学生得心应手地鉴赏各类古诗词。

1.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杜牧《泊秦淮》。

2.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7)蕴含人生的理趣。如陆游《游山西村》、苏轼《题西林壁》。

四、积极联想、想象,安排合理的鉴赏流程

诗歌的鉴赏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有序的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化形入境,入境得情。而要完成这一流程,则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脑海里浮现、加工,组合展现出一幅幅立体的图景,从而进入诗境,如览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沟通、情感交融的目的。鉴赏张继《枫桥夜泊》一诗时,首先梳理出诗中的一连串意象:落月、啼鸦、枫树、渔火、寺院、客船,加上诗题中点明的“枫桥”和不言而喻的江水。通过联想、想象,我们仿佛看见客船中那个因“愁”而不眠的旅人,遥望着月色、树色,谛听着鸦啼、钟鸣,时近半夜,还在辗转反侧,不能成眠。沉浸在这凄清幽僻的意境里,一种郁郁的羁旅愁思便油然而生于,我们感受到诗人那颗孤寂之心。

五、积累专用鉴赏术语,增强书面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

1. 诗歌的感情基调

大体可分为几大类:高昂激越与抑郁沉闷,轻快恬淡与沉重悲伤,豪放旷达与婉约凄楚等。

2. 语言特色

主要分为:简洁生动,平字见奇;准确传神,含蓄凝练;辞藻华丽,极尽铺陈;用语平易,含义隽永;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等。

3. 作品风格

主要有:李白诗:想象丰富,激情飞扬,豪迈直爽;杜甫诗:感情浑厚,稳健凝重,沉郁顿挫;白居易诗:语言质朴,明白如画,通俗易懂;李商隐诗:多用典故,词语丰富,耐人寻味,有时隐晦难懂;王维诗:色彩明丽,自然清新……

在赏析语言、风格时,要看清诗歌的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辛弃疾、王昌龄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词,王维的“画中有诗”等。但对于诗人个人而言,其风格只能说是以某一方面为主,而不能绝对化,如豪放派的苏轼也写过清丽徐舒的《蝶恋花(花褪残红)》,婉约派的李清照也写过具有豪放风格的《渔家傲(天接云涛)》等。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把握诗人的整体风格,在具体分析鉴赏作品时,又必须结合其作品实际,不能一概而论。

4. 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诗词中常用的有渲染、烘托、反衬、用典、比兴、象征、虚实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等。

(2)表达方式:诗词中常用的有描写、抒情、说理、议论,其中以抒情为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3)修辞手法:诗词中常用的有拟人、比喻、夸张、对比、对偶等。

六、确定分析角度,积累鉴赏经验,重视平时练习

1. 积累常见典故和特殊意象。

掌握“青衫司马”、“廉颇老矣”、“豆蔻词工”等耳熟能详的典故的内蕴,增加民族文化积淀。积累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的特定用法,如“柳”、“月”、“长亭”等意象常用来表送别,“流水”、“春雨”、“春草”常用于抒愁写恨,“岁寒三友”(松、竹、梅)常用于表志向气节。掌握典故含义,把握惯用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找准理解诗词的切入口。

2. 多读名作,并阅读相关的赏析性评价文章。

多读精短的诗词、曲等作品及其相关的名家的赏析评价的文章,以开拓思路,扩展知识,进而增加积累,了解门径,掌握方法,培养语感,提高文学修养。

3. 有计划地进行鉴赏训练。

先按古诗词的取材范围分门别类地进行专题训练,这样每一类的诗词就都有了相关常识,而后再进行综合训练。久而久之,鉴赏古诗词则能触一而通三,游刃有余。

古诗词鉴赏·明代诗歌 篇8

夜 归

钟 惺

落日下山径,草堂人未归。

砌虫泣凉露,篱犬吠残晖。

霜静月逾皎,烟生墟更微。

入秋知几日,邻杵数声稀。

雨 夜

何景明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注:①钟惺(1574~1624),明代文学家。字伯敬,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②笳:一种乐器。③万井:古制八家为井,后以井指乡里、家宅,此处指许多村庄。

1. 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夜,但侧重点不同,请作一分析。

2. 试赏析《雨夜》颔联“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句。

3. 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的佳作,试就这一艺术特点对两首诗作简要分析。

4. 两首诗都提到“未归”之人,二者形象有何不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8题。

孤 雁

高 启

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

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

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

不共凫鸑宿,蒹葭夜夜寒。

注:①凫鸑(yī):分别指野鸭和水鸥。②蒹葭:芦苇。

5. 本诗题为“孤雁”,请简要概括诗人是如何表现大雁之“孤”的。

6. 古人善炼字,请对颈联中的“急”和“残”字作简要赏析。

7. 诗人托孤雁而言志,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请作一简要分析。

8. 有人认为“不共凫鸑宿”与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怎么看?

三、阅读下面两首明代诗歌,回答9~12题。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送卫进士推武昌

何景明

少年佐郡楚城居,十郡风流尽不如。

此去且随彭蠡雁,何须不食武昌鱼。

仙人楼阁春云里,估客帆樯晚照馀。

大别山前汉江水,画帘终日对清虚。

9. 两首诗都写到了雁,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从雁的角度谈谈两首诗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有何不同。

10. 试对“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句作简要赏析。

11. 同写别情,两首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作一简要分析。

12. 两首诗所呈现的风格各有侧重,试对其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回答13~16题。

秋望

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輓,白日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①李梦阳: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②汉边墙:实际指明朝当时在大同府西北所修的长城,它是明王朝与鞑靼部族的边界。③“客子”指离家戌边的士兵;“过濠”指越过护城河;“野马”本意是游气或游尘,此处指人马荡起的烟尘。④弢(tāo):装箭的袋子;弢箭,将箭装入袋中,就是整装待发之意。天狼,指天狼星,古人以为此星出现预示有外敌入侵,“射天狼”即抗击入侵之敌。⑤飞輓(wǎn):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

13. 本诗首联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14. 理解全诗,结合相关诗句,试对诗中的将军形象作简要描绘。

15.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情语”的角度,对颈联中的“冷”字作一点赏析。

16. 尾联以问句作结,这一问之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阅读下面两首明诗,回答17~20题。

赤壁感怀

李承箕

一声歌动白云秋,何处官舟并钓舟。

老我不曾观世运, 离人真得与天游。

头无白发三千丈, 腹有黄精一两瓯。

终古兴亡谁记省, 聊将吟此乐悠悠。

古战场赤壁感怀

方逢时

危矶绝峭依清江,人道曹刘旧战场。

往事已随寒浪灭,遗踪惟有暮山长。

云霞尚带当年赤,芦荻空余落日黄。

欲吊英雄千古憾,渔歌声里又斜阳。

注:①李承箕(1452~1505),字世卿,号大崖居士,湖北嘉鱼人。②方逢时(?~1596),湖北嘉鱼人,字行之,明代将领。

17. 两诗均借赤壁抒怀,但对赤壁着笔有别,试就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18. 两诗颈联对仗甚为精妙,试选其一联作简要赏析。

19. 李诗尾联直抒胸臆,方诗末句转入景象,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请简述理由。

上一篇:记“和谐班级风采大赛”下一篇:医院实习各科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