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音乐的学习方法(通用9篇)
浅谈幼儿音乐的学习方法 篇1
浅谈幼儿音乐教学的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5
《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要让幼儿用心、用情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在歌唱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与丰富.幼儿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它内容丰富。由于幼儿在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方面较差,具有好动,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我在进行唱歌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各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通过多种感观参与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唱歌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最大程度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以下是我多年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说:幼儿园应该是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技能。需引导幼儿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的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的能力。这对我触动很大,启发更大。是的,每个孩子都热爱音乐,在教学中我发现注重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每天都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使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的发挥。我会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曲目,让孩子们倾听这些歌曲的美妙,和孩子们一起根据音乐的内容布置教室的环境,投放一些音乐材料。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欢音乐、激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做好音乐课的常规训练
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师应建立课堂教学常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作为一位幼儿园音乐教师,能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对上好以后的音乐课,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它学科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音乐常规训练既要对幼儿进行站、立、坐以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幼儿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相关练习。课堂上的每―个动作、眼神,每一个坐姿、站姿都要求是美的。上课时我要求幼儿头要正、肩要平、背要直、两眼平视、面带微笑、双手自然地放在腿上。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幼儿做起来却总不是很好。于是,我让幼儿随音乐进教室,坐下后听音乐拍手安定情绪,听音乐起立、坐下,用歌声进行师生相互问好等。这样的训练,把幼儿进入音乐室的所有活动都放在了音乐中进行,体现了语言的音乐性,动作的音乐性以及课堂活动的音乐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音乐课的常规就自然建立了。
三、运用多种形式训练节奏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从节奏人手对幼儿进行唱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把这一环节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骤:运用儿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儿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歌曲。在每次新授歌曲、出现新的节奏之前,我就为歌曲节奏难点配上一个琅琅上口的儿歌,对幼儿进行有目的地节奏训练。幼儿生动活泼、饶有兴趣地朗读,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发展音乐节奏感。第二步骤:运用身体动作,训练歌曲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在无音乐、无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示出来,在教师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解释节奏,表达对节奏的认识。比如,在幼儿熟练掌握用手拍打的动作以后,教师要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幼儿用跺脚、拍腿、拍肩等动作代替拍手,训练几次后,再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创编其它能力和迁移能力。第三步骤:运用歌词,训练歌曲节奏。一首歌曲中的歌词,实际上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幼儿在掌握歌曲节奏后,教师出示歌词,要求幼儿自己将歌词填人节奏。这是节奏与歌词的同步训练,幼儿运用已掌握的节奏,成功地将歌词填人,他们会满足于自己的劳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将情景表演融入教学之中
情景表演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常用到的方法,也是幼儿最乐意接受的形式,同样在歌唱活动中也可以将表演渗入其中。教师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情景表演,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风格、形象等,然后,教师有目的地让幼儿脱离表演进行演唱。能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如中班歌曲《拉拉钩》,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幼儿先两个一组交朋友,扮演朋友之间生气的情景,从熟悉歌词到表演唱,看似简单的过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旋律,记住了歌词。不仅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也让孩子们学的更主动更轻松。
在改革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我始终从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入手,将音乐活动与其它活动融为一体,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和音色,获得音乐知识,激发审美情趣。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浅谈幼儿音乐的学习方法 篇2
一、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 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较为单纯, 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 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一种可让幼儿视、听、感、触、动的环境氛围, 师幼共同分享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世界。例如在欣赏乐曲《大森林的故事》时, 可以创设包括土堆、猎人的房子、草地等在内的游戏环境。教师可以让幼儿先布置环境, 然后再进行游戏。对自己布置的环境和制作的道具, 幼儿不仅使用起来较为熟练, 而且通常会十分感兴趣。又如在欣赏《玩具进行曲》时, 可以让孩子们自制帽子、手枪、红旗等道具。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如果他们的想法被同伴采纳, 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创造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 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 所以可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如在教唱音乐活动《走路》时, 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 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学唱《拔萝卜》的时候, 就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 按照不同的角色分别表演拔萝卜的情态。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了儿歌, 而且兴趣盎然。
三、音乐欣赏, 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现代儿童学习观认为, 幼儿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建构式学习, 而不是被动的机械学习。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使幼儿身心获得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 教师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既要考虑到游戏性、活动性, 更应该注重活动的有效性。这需要老师在活动的指导策略上下功夫, 多方创造条件, 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幼儿创作出作品, 而是让幼儿通过音乐作品能把握形式所蕴含的意味, 让幼儿能用整个心灵去感受音乐的美。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让幼儿在倾听音乐的同时有大胆想像、主动创造的自由, 让幼儿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而不应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幼儿, 更不应要求他们必须按教师的观点理解音乐。孩子对音乐作品往往有他们独特的理解。
四、图画融合, 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言简意赅地说出了音乐和绘画的关系:“音乐和绘画有较密切的亲族关系, 两门艺术里内心生活的表现都占较大比重, 绘画可以越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这充分说明了绘画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图画。适当地运用图画、图谱等视觉的参与对帮助幼儿欣赏音乐大有裨益。例如, 在欣赏音乐作品《喜洋洋》时, 我们可以鼓励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结果, 有些孩子画出了烟花, 有的孩子画出了对联, 有的孩子画出了灯笼, 充分展现出一幅喜气洋洋过新年的热闹景象。通过这种图画手段进一步增强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五、自我实现, 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 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 老师往往忽视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 过分地注重技巧训练。如在学律动时, 老师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动作, 幼儿机械地重复学, 使本来很好的音乐活动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动作训练, 幼儿的兴趣随着一遍一遍的“不对”声递减。其实, 在教学中, 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 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 产生动力和自信感, 有了学习的兴趣, 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浅谈幼儿音乐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3
《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要让幼儿用心、用情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在歌唱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与丰富.幼儿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它内容丰富。由于幼儿在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方面较差,具有好动,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我在进行唱歌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各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通过多种感观参与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唱歌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最大程度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以下是我多年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说:幼儿园应该是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技能。需引导幼儿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的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的能力。这对我触动很大,启发更大。是的,每个孩子都热爱音乐,在教学中我发现注重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每天都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使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的发挥。我会播放一些悦耳动聽的曲目,让孩子们倾听这些歌曲的美妙,和孩子们一起根据音乐的内容布置教室的环境,投放一些音乐材料。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欢音乐、激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做好音乐课的常规训练
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师应建立课堂教学常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作为一位幼儿园音乐教师,能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对上好以后的音乐课,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它学科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音乐常规训练既要对幼儿进行站、立、坐以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幼儿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相关练习。课堂上的每—个动作、眼神,每一个坐姿、站姿都要求是美的。上课时我要求幼儿头要正、肩要平、背要直、两眼平视、面带微笑、双手自然地放在腿上。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幼儿做起来却总不是很好。于是,我让幼儿随音乐进教室,坐下后听音乐拍手安定情绪,听音乐起立、坐下,用歌声进行师生相互问好等。这样的训练,把幼儿进入音乐室的所有活动都放在了音乐中进行,体现了语言的音乐性,动作的音乐性以及课堂活动的音乐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音乐课的常规就自然建立了。
三、运用多种形式训练节奏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从节奏人手对幼儿进行唱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把这一环节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骤:运用儿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儿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歌曲。在每次新授歌曲、出现新的节奏之前,我就为歌曲节奏难点配上一个琅琅上口的儿歌,对幼儿进行有目的地节奏训练。幼儿生动活泼、饶有兴趣地朗读,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发展音乐节奏感。第二步骤:运用身体动作,训练歌曲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在无音乐、无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示出来,在教师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解释节奏,表达对节奏的认识。比如,在幼儿熟练掌握用手拍打的动作以后,教师要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幼儿用跺脚、拍腿、拍肩等动作代替拍手,训练几次后,再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创编其它能力和迁移能力。第三步骤:运用歌词,训练歌曲节奏。一首歌曲中的歌词,实际上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幼儿在掌握歌曲节奏后,教师出示歌词,要求幼儿自己将歌词填人节奏。这是节奏与歌词的同步训练,幼儿运用已掌握的节奏,成功地将歌词填人,他们会满足于自己的劳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将情景表演融入教学之中
情景表演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常用到的方法,也是幼儿最乐意接受的形式,同样在歌唱活动中也可以将表演渗入其中。教师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情景表演,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风格、形象等,然后,教师有目的地让幼儿脱离表演进行演唱。能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如中班歌曲《拉拉钩》,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幼儿先两个一组交朋友,扮演朋友之间生气的情景,从熟悉歌词到表演唱,看似简单的过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旋律,记住了歌词。不仅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也让孩子们学的更主动更轻松。
浅谈影响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因素 篇4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朗诵的感染要胜过阅读;配乐朗诵则更能激起情感的交流;而纯音乐的交流却有着更深广的空间,那是心灵的交流。所以音乐是高雅的艺术、音乐是高智慧的结晶。人类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必须要在音乐艺术建立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发展培养起来的。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况且,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将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所有的教育先驱者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创办初期的幼稚园都已经有了音乐教学。
但是幼儿的音乐能力总是会出现强弱高低之分,我觉得之所以会出现这方面现象,主要的影响因素来自于教师、幼儿、音乐作品和方法使用等诸多方面。
首先是教师因素。
教师在幼儿音乐能力培养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而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在这方面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句老话不是说出了精髓吗——你有一桶水,才能给予他人一杯水。我们教师队伍中的绝大数都有着较好的音乐素养和较扎实的音乐教学基本功,她们无论是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把握、还是对音乐的教学都具有娴熟的驾御能力,甚至有些教师还有自创音乐作品的才能。但是我们同样也看到,有些幼儿教师自弹自唱能力差、清唱歌曲出现跑调、同一首歌曲的节奏时有起伏等等。试想,在这样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素质能力培养吗?我们能指望这群孩子长大后会出现贝多芬、巴尔扎特吗?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我们不要忘记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各幼儿园和各幼教基层也要经常加强这方面的检查督导。
其次是幼儿自身的因素。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对学习的态度、热情和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眼下,许多的家长都不惜代价,购置高档乐器,聘请专家级教师对孩子进行音乐基础的训练。但是,我们除了看到极少数的孩子在重压下取得了家长的预期成果,大多数的孩子在如此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反而失去了对音乐的神往,甚至还有的患上了音乐恐惧症。悲剧啊!家长的希望、教师的努力付之一炬。我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清,孩子有孩子的理想,每个孩子有各自的喜好和发展的潜能天赋。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于在音乐领域的发展,也并不是所以的孩子都有可能在音乐领域获得成功。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在达平常的心看待孩子对音乐的学习。我们可以将此视为对孩子的综合素质的一种补充完善、或把此看成是对孩子今后人生的一种娱乐兴趣造就,至于成名成家,则看成是补充完善、兴趣造就后的再提升,那不就挺好?孩子的兴趣要保护、孩子的潜能要挖掘、孩子的天赋要展示、孩子的灵气要发扬,只有这样,我们对孩子学习的投入才是有效、高效的,我们的回报才是有点有面的。
第三个影响的因素是音乐作品本身。
我们经常能听到或看到我们祖国的花朵,在模仿歌星、歌手忸怩作态地演唱一些成人歌曲。起初我们也会觉得好玩、新奇,但是看多了,隐忧就会随之加剧。成人歌曲确实不适合3—6岁的孩子演唱。先不说歌词内容的健康程度,单说歌曲的节奏吧,时快时慢,有时,好端端的一个词组硬生生地给阻隔;有时,几句好长的歌词需要一口气才能唱完,没有几年训练功底的歌手都难以完成,呼吸频率快于成人的幼童又如何能抵挡?结果还不是落了个上气不接下气,慌慌张张,哪有什么美感?再说音域吧,更是大有问题,3—6岁孩子的音域只有1—,至多到,可是我们成人歌曲的音域远远不止,幼儿在尽力模仿时,声带处于明显的紧张状态,在长时间的超负荷状态下,久而久之,孩子的声带必将受到损伤,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也必将受到挫折,没有兴趣又哪有发展可谈呢?这就是由歌曲作品使用不当引起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由音乐作品而引起的,那就是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引入得太少。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幼儿唱成人歌曲现象?原因之一就是时下动听的幼儿歌曲实在太少。我们都是唱着“一分钱”、“我有一双勤劳的手”长大的。回想起童年,就会想起童年的歌谣。但是现在的孩子仍在翻唱那个时代的歌,那些在妈妈怀里就耳熟能详的歌,已经打动不了现代孩子的心,他们渴望有新的时代元素融入的歌,象“歌声与微笑”、“我有一个小秘密”等等属于他们的“流行歌曲”产生。有时当我们问及孩子:“你喜欢唱歌吗?”他们会诚实地相告:“我最不喜欢唱歌了。”当我们追问:“为什么”时,孩子们说的话令我们伤心:“没有好听的歌,老师教我们的歌都不好听。”只有好的音乐作品才能打动喜欢音乐的人,失去了前提,就没有了发展的可能。所以缺乏令幼儿“心动”的歌曲也是导致幼儿缺乏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的可能,也就直接导致失去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可能。
最后一个因素就是方法使用的影响。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心理学上有两个完全相反名词概念——“内在动机减少原理”和“内在动机增加原理”。它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后者把人的行为产生主要归因于由本人内在特性的信息处理方法。譬如,我们在看到一个孩子放弃休息练琴时,持“内在动机减少原理”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孩子是听从家长的吩咐,放弃休息,在苦苦地练琴;而持“内在动机增加原理”的人就会这样推测:肯定是这个孩子很喜欢弹琴,所以别人在玩耍,他却在练琴。在了解了这样两个不同的心理概念时,我们在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时,就要有目的地帮助孩子去实现努力归因从而形成努力的惯性。
我们首先要确认孩子对音乐的学习是有潜能的,然后,我们在教学的过程重应该不断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将所有的成绩都归在幼儿名下。我们可以在幼儿面前直白地赞许他:“你唱得真好,老师小的时候,没有你那么出色。”然后,再寻找机会,在有第三者存在的情况下,当众表扬他:“他很喜欢音乐,很喜欢唱歌(弹琴„„),而且十分努力,自己要学习。我觉得他长大了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音乐家„„”这是一份美好的希望,在这份希望的背后,却是一份更强大的学习动力,归根结底,孩子的学习动力还是来自教师或家长。但是,我们要注意方法的使用,我们中有些家长、教师正好和上述的做法相反,中国的早期教育曾经以过谦来掩饰成绩。当他人在孩子面前表露赞许时,家长或教师会迭声地说:“那里哪里,学得不好,还需努力。”孩子明明努力了,却永远达不到家长心中的定位标准,那他就会在家长和教师的“爱”中泯灭希望的火花,继而丧失学习的兴趣,更有甚者会采取封闭、仇恨等过激的心理。
幼儿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综述论文 篇5
一、合理选择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参照。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尽可能地选择那些生动、形象、具体的且图片信息较多的图书,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书中内容要简单易懂,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在选择歌曲时要注意选择那些节奏感鲜明、旋律优美的音乐。另外对幼儿进行舞蹈创编的时候要注意动作要尽可能的简单,同时在上课时可以让幼儿自己改编和创作歌词,运用简单的乐器,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
二、创设良好的.倾听环境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倾听是幼儿基本的学习方式,因此倾听不容忽视。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喜欢倾听、专注倾听),因为清晰的“听觉表象”是孩子们“胸有成竹”地正确再现歌曲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倾听环境。首先,教师要让孩子静下来听音乐的旋律、听歌曲(或老师)的范唱,包括速度、音准、吐字等。教师要给予幼儿以充足的倾听机会,坚持先听后唱、听清再唱的原则,提供的音乐要清晰优美,杜绝嘈杂的录音。教师的范唱要清晰、有吸引力,伴奏应尽量简单,以便让孩子听清楚歌曲的旋律,引导孩子听着音乐、琴声演唱,为幼儿营造一个安静、有序、优美的倾听环境。久而久之,孩子的倾听意识和倾听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其次,要借助多种形式,让幼儿有兴趣地倾听。有人做过专门的实验,一般情况下,六遍倾听才能保证即时的最好反应。但让幼小的孩子在集体在集体中多次集中注意力地倾听,很容易导致他们的倾听疲劳。这时,就需要老师设法利用各种有趣的活动或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通过各种游戏进行听觉输入,往往会对幼儿听觉表象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比如情境渲染,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开展韵律活动,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创设一个游戏情境,就要选择恰当的音乐,并根据音乐的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让幼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韵律活动的角色中,自由地用身体动作表达音乐、创编动作。如《欢乐满山谷》这首乐曲欢快、有趣,里面有动物的叫声和人们的欢笑声,这些特质都有利于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故事情境。活动中,我分别设计了不同要求的倾听,听歌词、完整倾听、倾听不同力度的音乐等,不同层次的要求让幼儿在每一次倾听中都能集中注意力,感到新鲜刺激。
三、加大社会的支持力度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篇6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一】
【摘要】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也是人们抒发情感的方式。“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幼儿 音乐 氛围 方法
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体验、表现“美”的内涵,从而使幼儿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之美”。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和体会音乐之“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所以,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就幼儿音乐教育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幼儿的音乐情趣
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情趣。如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教材,带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动手、动脚、动口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小班可采用活泼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如《走路》。中大班可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记忆音乐的旋律,使他们真正随着音乐的内容,情绪变化做游戏,如《谁的尾巴灵》。幼儿在听听、动动、说说中,培养和发展了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另外,在选取音乐教材时,必须注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幼儿。
二、选择适当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因此,在选择教材时,首先考虑的是教材的趣味性,如《大马告诉我》、《郊游》、《加油干》这些有趣的教材,幼儿特别喜欢;其次考虑的是教材的多样性,有民族风味的《北京的金山上》、《小牧民》、《送你一朵玫瑰花》、《瑶族舞曲》,有地方风味的《小看戏》、《喜洋洋》、《拔根芦柴花》,有外国风味的《土耳其进行曲》、《水仙花圆舞曲》,最后考虑的是教材的难易度,也就是说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选择教材,如果教材太难,幼儿学习困难,必然会失去参与活动的信心和兴趣;反之,幼儿一学就会,就感到没劲。所以,每次制定教学计划我们都遵循这几个原则,让幼儿由易到难逐步增强对打击乐的兴趣。
三、创设音乐的氛围
幼儿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是与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引人“入境”的氛围,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来指导幼儿感知、理解活动节奏的音乐;让幼儿通过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的联系,以体验音乐所表现的风格和情绪。在倾听《小牧民》的音乐时,我画了一幅辽阔大草原,远处有隐约可见的蒙古包,由远而近突出牧民骑马的雄姿,幼儿看着图,随着乐曲中的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的展开,仿佛来到了宽广的内蒙古大草原,很快从乐曲中听辨出由远而近的骏马在奔驰,强烈感受到乐曲热烈、欢乐气氛,随即产生“动”的欲望,这种“动”是对音乐感受的深化。因此,幼儿随音乐旋律的节奏、节拍做出了相应的动作,有的随着音乐哼唱、有的做骑马动作、有的做抖肩、仰看天空的动作……幼儿的种种表现,正是他们感受到音乐形象的表现。
四、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教师在进行音乐活动课时,应以幼儿为主,采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在让幼儿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对其产生兴趣的培养及知识的传授。这样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同时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例如,在小班开设音乐课时应以音乐欣赏为主,通过音乐的快慢来做动作,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到了中班就可以教他们简单的节奏,“妈妈”就可以拍两下手,“你很棒”拍三下手。到了大班就可以要求幼儿对所学的歌曲进行打节奏,并教一些简单的节奏型。这样循序渐进的教授可以让幼儿对节奏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五、音乐教育贯穿生活之中
幼儿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幼儿园的音乐课中,应当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音乐的感染力和震慑力是强大的,唱歌、跳舞、节奏、儿歌几乎被所有孩子所喜欢,而且玩起来乐此不彼,成人眼中的协调与美观在快乐的心中是那么渺小,我们所做的就是用音乐打开孩子的心门。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以高高在上的“长者”身份和“指令、要求”的口吻来组织孩子们的活动,而是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进出活动室我们用音乐来指挥,就餐、入寝我们用音乐来安抚。在幼儿园中,教师创造多样化得环境,使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休息、游戏都有优美的音乐相伴。将幼儿的歌曲活动与幼儿园其他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幼儿园分科教学中的缺陷,有助于将各种教育因素全面整合地利用起来,促进幼儿在音乐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二】
【摘 要】幼儿音乐教育由于教育的对象还处于不太成熟的发育初期,对事物的认识和学习方式还显得很稚嫩,因此必须采取更多有趣、有效、有新意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幼儿的基础音乐素养,为今后的一生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欣赏
一、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有一次我让幼儿听一首钢琴曲,幼儿不感兴趣,因此只顾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可见,音乐的选材必须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如在学律动时,老师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动作,幼儿机械地重复学,使本来很好的音乐活动变成枯燥无味的动作训练,幼儿的兴趣随着一遍一遍的“不对”声递减,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二、寓音乐教育于情景之中
为音乐作品创设一定的情景,将抽象的音乐形式以可听的、可视的、可说的、可演的形式展示给幼儿,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而接受它。如教幼儿学习歌曲《猪小弟》,老师若只是按传统的方法教幼儿打打节奏、按节奏套歌词,老师教唱、幼儿学唱,势必提不起幼儿的兴趣,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困难。但如果换一种方式,老师先不急于让幼儿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而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了解“猪小弟”这个形象,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而模仿角色。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将不仅仅是在学习唱歌,而且还在享受唱歌,因为他们不再是被动群体,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孩子高兴,老师也轻松。
三、音乐欣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像力。我们认为,音乐欣赏具有以下作用:
(1)音乐欣赏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即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而音乐欣赏则能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如《进行曲》(选自《胡桃夹子》组曲)是一首很美的作品,乐曲中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风格截然不同的三个乐段的鲜明对比,描述了小丑进场、小丑变魔术、观众欢笑的欢乐而幽默的场面。幼儿欣赏这些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体现音乐的真、善、美。
(2)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幼儿音乐听觉能力。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歌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幼儿年龄小,声带短而窄,音色单
一、稚嫩,发声器官尚未成熟,难以表现各种体裁、风格的歌曲,教师在选曲上受到局限。音乐欣赏往往可以弥补其它音乐活动所选曲目在风格、体裁及艺术手法上的不足,让幼儿充分欣赏、接触大量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中外音乐作品,能提高幼儿的音乐品味,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但音乐活动中音乐欣赏的这一部分一直是我们老师们困惑最多的环节,不是渗透的不够没有让孩子们尽兴,就是渗透的太多让孩子们没有放开思想与手脚。所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往往过于肤浅,仿佛“蜻蜓点水,一触即飞”,流于表面和形式,没有实质的内涵。有时甚至就是一种无动于衷,看起来活动过程热热闹闹,而其实孩子们的情绪体验都处于浮躁状态。
音乐欣赏的对象是音乐,而音乐是抽象的、流动的、非直观性的,必须通过聆听来完成欣赏的活动,而儿童认知却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和可视性的特点。因此,音乐欣赏过程对于幼儿来说是较为困难的,孩子的认识特点与音乐的特质所产生的矛盾也给教学带来了许多的问题,这是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必须解决的教学矛盾。因此,欣赏活动进行前首先要让幼儿学习倾听声音,分辨声音。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充满了各种声音,应该充分利用日常的点滴时间与机会,让幼儿去听一听各种不同类型的声音,例如:关门窗的呼呼声、风吹的呼呼声、下雨的……在快乐中接受音乐的熏陶。
总之,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老师们把音乐中感悟到体验到的情绪、想象、感动用语言有的放矢地表达出来,在老师的活动上孩子们作到了领悟音乐的轻快缓急、张弛有序,在音乐和肌肉运动的和谐契合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享受。音乐或是轻柔浪漫的,或是铿锵激昂的,孩子们的动作和音乐相融相合更好地表达了音乐,音乐便能分享,成为了儿童的依托。教师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处于合理的进退,语言优美而不平白,使音乐变得美和神秘,使孩子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三】
心灵天然的好奇心。音乐教育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饱满,、获得发展,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1多方位创造演奏乐器,让幼儿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乐器是幼儿表达节奏的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演奏乐器也是令孩子感到快乐的活动。在各种乐器中,打击乐器是孩子最容易掌握的乐器之一,因此,幼儿园也为幼儿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打击乐器,有碰铃、大鼓、三角铁、沙球等等。这些乐器演奏方法简单,音响效果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选择几种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打击乐器进行教学。
这些乐器固然对孩子的节奏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我们也不能丢弃生活中的“乐器”。其实,孩子对所有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充满着强烈的兴趣,穆希德、桑德威克和威特所说:“当给幼儿一个简单的乐器时,他们使用它就像玩积木和画笔那样自然......孩子们听到的声音和他们用身边的东西创造出来的声响成为他们音乐经历的一部分。”这个“简单的乐器”,可以是铃鼓,当然也可以是锅、碗、瓢、盆,甚至是身体的一部分。教师和孩子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锅,并用它们拼搭组合来代替爵士鼓,把许多不同的盆子吊起来组成云锣,用大小不一的小瓶子做成编钟,旁边还有许多装满水的玻璃瓶等等,这样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音乐区域谁都会想要进去尽情地敲打一番。
尽管这些自制乐器的音色并不如专门乐器来的动听,但是这种来源与生活的创意一定能够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事实也证明了一点,每一次开展区域活动时,这个小小的音乐天地的人气也总是最旺的。生活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成人也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忽视掉,但是天真的孩子们一定能发现生活的秘密并热情地投入其中。那么我们就不该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乐器演奏了,和孩子一起共同寻找生活中美妙的声音,你会发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节奏天堂。
2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音乐创造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该去表现美,更应该去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幼儿音乐教育不同于成人音乐教育,这是由幼儿的个性特点所决定的。大家知道,幼儿的基本个性特点就是好奇,爱听、爱看、爱动是这一个性特点的基本特征。幼儿认识了解事物与成人不同,他们往往是在随意中通过听、看、触摸等动作认识了解新事物、增强兴趣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为一名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幼儿的这一个性特点,在幼儿音乐教育工作中,要坚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全方位、多层次、灵活多样地开展音乐教学。教育现代儿童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如出一辙的教育。现在的儿童思维灵敏度高,吸收知识的能力强,单一的老师教什么幼儿学什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是满足不了幼儿的欲望和要求的。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幼儿的个性特点出发,创造一种完全没有束缚、极为宽松的气氛,让幼儿参与其中,去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最大程度地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增长知识。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诚实的良好品德
通过音乐活动教育幼儿: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美国作家劳伦斯沙皮罗指出:“善良和体贴是孩子遗传基因中就具备的天性。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育,那么就会消失。”可见,培育幼儿关心、帮助他人等体贴善良品性是多么重要。在音乐活动《让座》中,就充分体现了小朋友和老婆婆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情感。这一首以小朋友为主人公的叙事歌曲,选择的环境是生活中常见的“乘客实在多”的公共汽车上。歌曲以上行又下行的旋律唱:表现了小朋友对叔叔让座的感激之情。第二段节奏平稳,感情真挚、纯朴,表现了小朋友和叔叔一样的心情,把座位让给老婆婆。最后,歌曲以小朋友第一次请婆婆坐的同样旋律来唱:表达了小朋友和老婆婆互相关心、互相体贴的共同心声。演唱时,要求幼儿用歌声的起伏变化来传情达意,另外,还采用了角色表演形式:让几名幼儿分别扮演老婆婆、叔叔、小朋友。这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亲身体验,激励了幼儿的情感,收到了以情育人的艺术教育效果。
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朋友,与幼儿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把幼儿的听觉、视觉、动觉充分调动起来,将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将每一个幼儿带进音乐美好的境界中,在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纯洁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四】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学中一项主要的教育课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幼儿情操,增强幼儿对美的意识和理解,还能够激发和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于孩子一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老师引导得好,孩子的音乐素质可能就大幅度提高了,而且从此对音乐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了,那么,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的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理解、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并获得音乐能力的发展,是使音乐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除了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还要将音乐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而且对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工作都有所帮助。所以,教师只有在音乐教学中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以发展幼儿的音乐技能、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为目标,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促进幼儿在音乐活动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尽管幼儿天性喜欢音乐,但对这种兴趣爱好仍要注意培养,并给予发展。这不仅仅是为了在幼儿园生活的短短几年中,使幼儿能对音乐抱积极态度,而且要使这种兴趣得以巩固、保留,并成为终生的一种需要。要想更好的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首先要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兴趣。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呢?
1、认识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大家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在散步时,只要一听到音乐就想扭动,正如我们为幼儿播放音乐时的现象,如放进行曲时,他们马上会甩起臂膀,雄赳赳气昂昂的学起解放军齐步走来;当我们为他们播放欢快、激烈的乐曲时,他们马上会手舞足蹈,随音乐欢快的摆动身体——————这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时刻观察,并进行保护并予以鼓励。
2、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
认识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后,就应该及时的激发和培养。首先要让幼儿更多的接触音乐,增强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力。为此,我将音乐贯穿渗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在游戏后休息时,为幼儿播放优美、抒情的轻音乐,让幼儿在安静、舒适的音乐中放松;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专门创设了一个“音乐台”,里边有各种乐器和演出用的道具,幼儿可以随自己喜欢的音乐自由的演奏和舞蹈;在幼儿午睡时,我为他们播放催眠曲,让他们更快的进入梦乡——————另外,我还经常组织幼儿玩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充分调动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二、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教学
幼儿园的音乐教材,无论是歌曲、舞蹈,还是音乐欣赏、律动,都韵含着一定的教育内容。每当我们拿过来一节课,分析教材内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分析透彻,才能更好的设计教学活动,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
1、情感教育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目的是为了抒发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所以,我们在演绎音乐作品时,就应该把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充分的表现出来。针对这一点,我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注意从情感入手,引导幼儿对音,乐作品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的表现力。
例如:庆元旦联欢会时,我们班集体表演的手语《感恩的心》,孩子们在音乐中用充满感情的手语动作表达出心中的感恩,在音乐中进行表演,孩子能非常的投入,能置身于整个音乐中而不受外界的干扰。如:幼儿歌曲《小兔乖乖》是一首欢快的歌曲,在学习之前,我们先给幼儿把这个故事讲述一遍,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小兔子的可爱,兔妈妈唱歌时的心情和轻快的声音,以及与后面大灰狼的沙哑的嗓音形成对比,幼儿在表演时就更能把握好歌曲的节奏和语气。唱兔妈妈的声音时轻快缓慢,模仿大灰狼时声音低沉沙哑。
2、品德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材中的品德教育,使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让幼儿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理解其教育内涵,是达到音乐教育目标的根本问题。
例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讲述了小乌鸦长大以后不忘妈妈的养育之恩,叼来虫子为妈妈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班有好多孩子都缺乏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对自己的父母没有礼貌。稍有不顺心意的是就大喊大闹。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着重向幼儿进行了这方面的教育。“连小乌鸦都知道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爱护妈妈,照顾妈妈,拿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在幼儿之间展开了讨论,使幼儿充分认识到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情感体验中激发了幼儿尊重他人的行为。
3、音乐技能的培养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首要一点就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技能的培养。通过启发引导幼儿积极参加音乐艺术活动,在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美的感受中,培养幼儿对音乐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幼儿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通过教学,教给幼儿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欣赏、乐器演奏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训练幼儿的音高感、节奏感、音乐感、力度感和曲式感等基本的音乐素质。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表达力及创造力等方面的音乐能力,促进了幼儿音乐素质水平的提高。
通过启发引导幼儿参加音乐艺术活动,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身体、语言、认知、意志、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除了好的教学设计和幼儿的良好配合以外,教师的主导因素只关重要。一节课能否上好,能否达到教育目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表现是分不开的。
在教学中,模仿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手段。所以,教师的示范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也是幼儿能否正确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如:教唱歌时,教师准确、清楚的范唱对幼儿正确学习歌曲、掌握歌曲内容、了解歌曲节奏有很大帮助。特别是教授新课时的示范,会给幼儿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
浅谈音乐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篇7
关键词:音乐教育,幼儿,智力
1 音乐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
在我们周围许多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可以看到老师们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能力,引导幼儿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使得整个音乐活动的环节变的生动活泼。这些都是使音乐教育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当幼儿学会后,他们会很积极主动的做一些事……而让幼儿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发展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情感因素,因此,幼儿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也可以了解更多,并获得能力,受到教育,这样才能让他们得到发展。
音乐可以发展孩子的智力。人的智力的生理基础无疑是人的大脑。智力开发,就是尽可能充分地开发人脑的生理机能,使人脑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更为协调、更有效率。学音乐,正可以尽可能充分地开发人脑的生理机能。
(1)理解力。许多学了音乐的孩子,他们对学习上的许多问题都能比别的孩子理解得更快、更透。因为音乐所要表达的往往是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孩子长期接触音乐,可以从音乐中直接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而不需要他们多费精力了。当《梦幻曲》的乐声萦绕在孩子的指尖时,孩子体会着理解着音乐声中所包含的喜怒哀乐。虽然,这种理解也许达不到成人所想的那种深度和高度,但它却是儿童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成人理性灌输的结果。儿童就能通过音乐语言理解那些通过日常语言所不能理解的细节和微妙之处。这就使得孩子在“感性和理性中得以融洽、升华。”
(2)想象力。音乐所表达的一切都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它们存在于人的想象中,并且通过人的想象转化成为种种形象和情感。当孩子听到《大雁》这首儿歌,或许他们并未见过真正的大雁,但就凭他们自己的想象,他们就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因为他们对音乐的旋律也有一定的想象。对同一首乐曲可以有无数种不同的想象结果。因此,学音乐可以让儿童的想象力较少受经验干扰,而得以充分地活动、运作。长此以往,孩子的想象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增强和丰富。想象丰富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及身体协调能力。
感知觉、理解力、想象力,以及记忆力、情感能力等等有机地统一起来,共同构成了人的智力结构。学音乐可以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孩子智力结构趋于完善,使儿童更加聪明。
2 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音乐教育过程中让幼儿体验快乐,培养兴趣。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音乐在时间中流动、运动的形态,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其音响对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音乐的节奏,间接地影响到血液循环、呼吸甚至内分泌,和人的心理更有着密切关系。让幼儿体验快乐,应该是音乐带给幼儿的第一份珍贵礼物。
2.1 音乐可以培养幼儿的兴趣“培养兴趣”不仅是指对音乐的
兴趣,更是指由此引发的对世间一切的兴趣。这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美感,为其今后的健康生活及终生的艺术学习培植动力、奠定基础。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消除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如:《小小兵》、《摇篮曲》。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
2.2 音乐对幼儿的启发音乐适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
它对于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训练幼儿动作协调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音乐教育中开展游戏情景地表演、角色地塑造又能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发展。而音乐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探索、表演、动手实践,使他们有机会独创、试验自己的艺术想象。
2.2.1 我们可以由音乐来激发孩子们的创编能力。
先放一段音乐,让他们说出音乐的特点,如:音乐是缓慢的或是欢快的等,然后把他们感觉到的用符号表现出来。接着,分小组把音乐的内容编成故事并表演出来。这是完全无声的,是考验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游戏。
2.2.2 还可以完全利用声音表演故事。
利用各种打击乐器或嗓音编出一段故事。如轻快的声音可能是表现小动物的,粗笨的声音似乎大狗心倘。这是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学会听音乐,学会用音乐表现它的意思,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而且帮助他们了解音乐,了解作曲家的创作动机。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的:“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也使“儿童生活音乐化”。这种渗透性教学使幼儿身心得到了愉悦的发展。
2.3 音乐对幼儿精神的完善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的交流手段,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总之,音乐可以增进想象,音乐的想象一直伴随着音乐的出现,而闪烁着它那迷人的光彩,并在音乐教育中以其独特的奇异功能,发展着儿童的心智能力。音乐的旋律在儿童心上唤起鲜明的想象,这种旋律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不可比拟的手段。儿童音乐是儿童无比广阔的想象世界,音乐教师要在这个世界中,当好导游,让童心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有智慧更有创新精神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最新幼儿园艺术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8.
[2]李晋瑗.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郭声兼.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9.
浅谈幼儿园教育中幼儿音乐的回归 篇8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音乐教育;发展历程;现状;回归
·【中图分类号】G613.5
随着社会逐渐发展,国民素质也在逐渐提高,国家一直致力于加强国民基础教育,而儿童作为社会的未来,更是应从小加强基础教育建设。幼儿园作为儿童发展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学家张宗麟说过,幼儿音乐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影响举足轻重。然而,在現代注重文化教育的环境氛围下,音乐教育将何去何从。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
为提高国民素质,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将研究重点投入到幼儿教育上。然而,在整个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历程上,也不乏出现过忽视音乐教育的现象。在早先素质化教育还没有提倡的时候,人们对于幼儿园教育的重心放在文化课程上,几乎没有音乐教育,即使存在也是一些外国歌曲,并没有开设专门的音乐课堂。这样的教学,是幼儿音乐教育与中国幼儿园儿童远离的最早表现。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眼界逐渐开阔,中国幼儿教学工作者也在不断努力。通过学习外国幼儿园教育,再结合国情,终于产生了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幼儿音乐,比如《堆雪人》、《摇啊摇》。虽然改革开放前期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幼儿园音乐教育并没有得到完善全面的发展,更缺乏有经验的幼儿园教师,种种问题使得幼儿园音乐教育停滞于此。
时代的发展总能推动教育的进步,改革开放后期,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又逐步走向正轨。国家鼓励幼儿教育,同时也培育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文化有抱负的幼儿教师。此时幼儿音乐又逐步走进了幼儿课堂,部分幼儿园在课间播放歌曲,有些幼儿园还专门开设音乐课程,有些甚至将音乐作为幼儿素质的评判标准之一。音乐对于幼儿园儿童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不仅能够从小陶冶儿童情操,更能在无形中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有不少音乐学家也为幼儿音乐教育做出贡献,越来越多的幼儿音乐出现在大众面前。在这一时期,幼儿音乐得到了质的发展,音乐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歌曲形式,更加入了舞蹈、乐器等形式,丰富了幼儿园音乐课堂。
目前幼儿音乐教育发展已经逐步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部分问题。由于教育发展的步伐加快,部分在之前受过专门幼儿音乐教育培训的教师出现与时代脱轨的现象。部分教师的思维不能紧跟潮流,仍然停滞于之前的简单幼儿音乐教学中,对于新时代丰富的音乐教学形式不能适应,使得教学工作出现问题。加上教师对于现代音乐的分析、儿童的能力分析以及对现代音乐教材的解读的偏差,使得教学工作难上加难。而新时代的幼儿教师缺乏幼儿管理能力,缺乏幼儿教育经验,在教授时也往往出现各种问题。虽然新时代的幼儿教育中存在各种问题,但并不能影响整个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对于素质提高的期盼,幼儿音乐教育将有美好的未来。
二、现代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幼儿音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
现代经济的发展是飞速的,然而还是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地理等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同时幼儿教育发展也同样陷入僵局。比如西藏地区,西藏位于我国的西边,属于边界地区,地广人稀,教育资源也相对贫乏。这些地区的幼儿园基础设施比较差,缺乏科技性设施,比如广播、多媒体、数字电视等教学形式,同时又缺乏优秀的教师,师资力量缺乏。幼儿园想要在幼儿教育上进行尝试,但是由于经济和师资的影响,始终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而有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幼儿园的教育设备充足,有些幼儿园还专门为每个班级配备了钢琴风琴等设施,吸收了优秀的有经验的音乐教师,为幼儿园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的音乐教学课堂。然而事实上,幼儿园的儿童很少能够听到音乐的旋律,幼儿园儿童每日的课程中包含太多文化数字课程,很少有时间挤出来给音乐教学。这些良好的设施也成为了摆设。
(二)我国儿童歌曲缺乏
以前我国的儿童歌曲还是相当丰富的,比如《一分钱》、《摇啊摇》等,曾经这些歌曲脍炙人口,成为小孩子课堂教学、玩耍嬉戏的必备歌谣,但是到了现在,很少有听到幼儿园孩子在歌唱这些歌曲,有些知道这些歌谣的孩子大部分也是外婆奶奶那一辈人所教的,但他们往往并不太会去唱。其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这些歌在现在来看已经过时了。幼儿园儿童在音乐的选择上,也逐渐抛弃原先传统的幼儿歌曲,逐步选择大众化、潮流化的歌曲,比如当红热门的TFBOY的《青春修炼手册》,喜洋洋主题曲等。这些歌曲正符合现代幼儿园儿童的音乐需求。然后,时代进步,幼儿园歌曲的发展相对缓慢,除了一些网络和电视热门歌曲,并没有很多健康优秀并适合幼儿的歌曲创作出来,使得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很大程度被流行歌曲所霸占。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们应当重视这个问题,并积极应对,通过流行艺术工作者的帮助,学习更多的幼儿音乐文化,希望在不久将来,将会有优秀的幼儿音乐作品出现在大众面前。
(三)幼儿音乐教育形式单一
关于幼儿音乐教育与生活脱离在上世纪末就已经有人提出意见:“由于地域的差异,幼儿生活与知识的差异,加上分科教学各科知识单列进行,缺乏乡土教材的渗入,使教学脱离幼儿生活、缺乏生机”。现代幼儿音乐教学中,部分地区的教学形式单一,只有简单的音乐歌曲课程,而全方位培养幼儿园儿童的全面发展,唱歌是并不够的,应当适应时代发展,加入新颖的课程内容,比如古筝、舞蹈、钢琴等内容。单一的唱歌形式往往会扼杀很多儿童的音乐天性,部分儿童对于唱歌并不是十分感兴趣,而对于器乐比较有兴趣,如果一味地传授歌曲而忽视其学习兴趣,必定适得其反。所以,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可以适当寻求幼儿园儿童的内心需求,针对其内心的想法去寻找适应他们的音乐形式,这样的音乐教学才会事半功倍。endprint
(四)幼儿音乐教育师资力量不充足
达尔克罗兹说过:“理想的教师必须是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和艺术家,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人。”而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也认为:“毕业于教师学院的幼儿园教师除要完成一半的必修课程外,都要接受严格的音乐教育,包括音乐知识和技能、合唱、指挥、音乐作品分析和教学方法论的学习。要求他们实际掌握的音乐技能和修养远远超出于幼儿园教学的实际应用。”
优秀的幼儿音乐教师才能保证良好的音乐教学。而现如今很多幼儿园并没有能力達到这样的师资力量,很多幼儿教师还是专科毕业,本科以上的数量还不是很多,学历上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音乐教学出现了影响。而幼儿园音乐教育对于教师音乐方面的素养要求较高,而拥有全方位较高音乐素养的教师大部分走向北上广等高度发展地区,且数量较少,这又导致了音乐教学的发展缓慢。
三、音乐回归幼儿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音乐教学逐渐要回归课堂,在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应当逐步解决。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建立正确的教学定位,了解自身的教学能力,对于社会来说,应当加大教育投入,为幼儿音乐教学提供基础设施。
(一)教师从自身出发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注重自身的教学素质与教学能力的培养。幼儿园的教育主要强调幼儿的全方面发展,音乐领域的全方位培养。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应当结合实际生活需求,选择应当理性符合幼儿主题,注重幼儿音乐乐感的培养,更要求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比如教师在教授音乐歌曲的时候,可以放弃原有的《一分钱》等传统歌谣,而选择受大众所喜爱,符合儿童内心需求的歌曲,比如喜洋洋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别看我是一只羊》,通过儿童对于动画片的喜爱,从而激发儿童对于音乐的兴趣。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一方面,另外教师应当注重自我素质的培养。教师应当学习先进的音乐课程设计能力,不能一味按照原有的课本教学,而要加入更多新颖的音乐元素到课堂上,使得幼儿能够全方面培养音乐素养。比如,在课堂上增加钢琴,教师自己弹唱简单的歌曲,并让小朋友们加入到认识钢琴的学习中,通过娱乐的方式,幼儿园孩子对于音乐的热爱很容易就培养起来了。当然,教师也同时要加强理论学习,在课余时间不忘经常翻阅音乐教育杂志和期刊,经常与不同的教师相互交流,力求获得更好地音乐教学效果。
(二)社会资源的帮助
想要获得更好地幼儿音乐培养效果,教师们的努力往往还不够。部分相关的机构和教学研究者应当利用社会媒体的力量,为幼儿音乐教学创造更多的儿童作品,促进幼儿园儿童与生活的紧密连接。同时,政府已经社会各阶层也要加强幼儿音乐基础设施的投入,一些基本的乐器、多媒体教学等设备应当逐渐进入课堂,使得音乐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家长应当对幼儿多加关注,时刻注重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鼓励幼儿对于音乐的追求,经常带幼儿观看音乐形式的节目,经常播放符合幼儿内心的音乐,比如《吉祥三宝》。
结束语:
幼儿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未来,是一个时代的希望与寄托。所以我们应当为了孩子的各方位全面发展做出努力。现代社会对于幼儿音乐教学的关注还需要加强,教师对于自身的教学能力也需要培养。希望通过各界的努力,幼儿音乐教学所出现的问题得以改善,音乐教学逐步走向成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敏.幼儿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趋势[J].教育导刊,1997,S3:4-7.
[2]徐浩.学前幼儿音乐教学的发展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01:120.
[3]洪静.加强幼儿音乐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对策思考[J].成功(教育),2013,03:114.
[4]牛二平.幼儿音乐欣赏教育中情感体验培养探讨[J].艺术科技,2015,04:270.
浅谈幼儿音乐的学习方法 篇9
【摘要】
幼儿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不但使幼儿自身得到了愉悦,同时也有助于幼儿的智力开发、认知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以幼儿感兴趣的音乐游戏来进行音乐教育,这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游戏与音乐的融合,教育变得不在枯燥。在音乐游戏中,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不仅能获得快乐,萌发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培养幼儿乐感与美感,更大地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音乐游戏 小班幼儿 开展
快乐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的伴随和指引下进行的游戏活动,是把音乐与游戏融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幼儿时期是学习音乐的启蒙时期,也是关键时期。根据《纲要》要求,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对音乐的感受力是培养幼儿音乐素质的基础,采用游戏化的方法组织音乐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激发兴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班级幼儿的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以及音乐的性质、情感、节奏、结构等要求采取适当的策略进行游戏。小班幼儿正处于认知的关键期,通过音乐游戏活动,不但能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而且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然而音乐又是一门很特殊、很“难”的艺术。怎么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么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我认为,只有游戏才能做到这一点。
一、小班幼儿音乐游戏的组织设计
活动组织合理与否,不仅是有效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保持身心舒适愉快的决定因素之一。在游戏中如何围绕玩法、规则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的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式,并有一定的规则。以幼儿感兴趣的音乐游戏来进行音乐教育,这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幼儿园的音乐游戏是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一种,由于它将音乐活动内容溶于游戏的形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使幼儿在情感上获得美的陶冶,同时给幼儿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运用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选择简单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内容,利用音乐游戏帮助小班幼儿完成 游戏过程。《纲要》指出: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即无交往经验,理解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也有限,老师要想顺利的开展游戏活动,孩子们必须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才行。《头发肩膀膝盖脚》是孩子和家长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大部分孩子都会唱,对于歌词内容也是简单好记,孩子们在和老师一起演唱时能熟练的边唱边做动作,让孩子们跟随音乐节奏拍打自己的身体部位,从而获得良好的感知和行为规则。
二、音乐游戏对小班幼儿的情绪调节
在音乐游戏中,将幼儿群体的情绪保持在适度兴奋的水平,使他们始终围绕目标进行活动,而避免兴奋点转移或扩散,对教师是一个考验。如在音乐游戏《拔萝卜》中,教师和孩子们围坐一起,以“老公公”、“老婆婆”、“小狗”、““小花猫”等的身份一起商量、讨论、征求意见,教师与幼儿即是师生,也是朋友、合作伙伴,在这样充满爱意、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中,整个活动情绪的调节是较容易被教师把握的。
三、用故事情节帮助孩子理解音乐内容,让小班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习惯遵守游戏规则。
小班的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不足,尤其是一些纯音乐的曲子,孩子们在听了以后很难用语言或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老师可以将游戏内容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引导孩子边欣赏音乐边进入游戏情境。比如在音乐游戏《走路》中,老师随音乐节奏的快慢讲述各种小动物走路的特征,自编一个个小故事,并在故事中模仿小动物的走路动作,孩子们听了故事以后开始跃跃欲试,很快他们掌握了音乐的节奏。在游戏《捕鱼》中,老师讲述了一个捕鱼的人,在海上不畏风吹雨打,划动小船一次次地撒网,小鱼们为了不被网住,在水里四散的游来游去,老师边讲述边引导幼儿理解音乐的每个片段,如舒缓的音乐时,是捕鱼人在海上划着小船,当音乐节奏变得急促时,是捕鱼人发现了小鱼,当音乐节奏变得非常快的时候,是小鱼们惊慌的躲避,最后音乐停止时,是捕鱼人收获的时候,被网住的小鱼将乖乖的躺在“网里”。这种追逐和躲闪的游戏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易于进入游戏情境,而自然而然的扮演着游戏中的角色,此时小班幼儿对于游戏规则的理解和掌握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了。
四、在音乐游戏中,教师应注重语言形态、注重“过程”,莫重“结果”。
1、有声语言的应用
在相对动态的音乐游戏中,教师的有声语言要精练。注重讲解清晰与示范动作的规范、多讲解与勤练习并且积极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信息。
2、体态语言的应用
在音乐游戏中,教师的体态语言格外重要。:无论是在探索性、模仿性还是创造性的活动中,教师在讲解动作要求时都应配合体态语言。
3、在音乐游戏创造活动中,小班幼儿对“过程”比对“结果”更感兴趣。因为过程能给幼儿带来无比的满足,使精力得以释放,他们的许多创造活动就表现在探究事物的过程中,如在开展音乐游戏《猫捉老鼠》的过程中,幼儿对节奏变化、音色变化、以及情节的发展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而对结果却兴趣不大。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多关注、重视幼儿在音乐游戏的创造过程,而不要简单追求功利性的“完美结果”。
【浅谈幼儿音乐的学习方法】推荐阅读:
浅谈绘本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09-29
幼儿音乐学习10-09
浅谈电教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08-29
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10-19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05-12
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08-26
幼儿音乐教育的形成论文09-15
幼儿园有趣的音乐律动06-09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目标07-10
幼儿音乐教学中的伴奏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