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我见

2024-09-14

创业我见(共11篇)

创业我见 篇1

创业我见

创业?在我大学之前这个词从来没有出现过在我的人生字典里,一方面怕是由于自己见识过于短浅,第二恐怕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定的人生目标起的作用。而现在,似乎走学术性的道路已经逐渐在我眼前远去,消匿,虽然还有一丝心有不甘,虽然可能和自己的性格有大的冲突,但为了一个人生大的目标,也只能努力改变自己的想法尝试去走走其他的新路了,而创业便是其中一条我已经在思想上打通并认同的道路。

大概基于此,就产生了后来你我所见的故事了吧。

为什么要创业?我不住的反问我自己,除了以上的原因,“青春能量”一次大概可以很好地诠释了——因为我们还年轻,因为我们不想被现实束缚得太紧,只因为我们心中还有各自未能实现的愿望(实质上这愿望我觉得我们两互相都很透明的,你了解我,我也了解你)所以我们选择了创业的道路。对于你我这都是一段新的生活,一次新鲜的挑战。我会用尽心力去迎接,我相信你也会!

在看过这么多的创业故事之后,可能由于自身资历尚浅,惊觉创业不过是我们心中的一块看似磐石实质轻似泡沫假山,只是我们多数人都只缘身在此山中,深山雾里不知处罢了。我们又何必如此害怕的以至于举步维艰呢。

看创业。不过要有这么几个前期准备,点子,市场调查,赢利模式分析,计划书,组织团队,专业知识(包括网络,人力,),拉拢资金等,流程实施之后便是广告营销,后勤管理,服务保障,人员聘用,模式改进等。如此整理起来,名目便一目了然了,至于困不困难分解出来不过是一道道墙罢了,有些厚实些,有些薄点。

但果真如此么?即使这些程序走起来对一般人来说是比较轻松加愉快就可以努力攻克的了,但是对我,那一道心墙,究竟要不要推倒,要怎么推倒,推向哪个地方,一个个问题在我选择这条路的时候就横摆在了眼前,怕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啊。

我最近总觉得有些问题不太对劲,我们是不是太把我们要做的事情当作教育了,一步步循序渐进,就像教育小孩儿一样,先是教他说话,再是爬然后是走路是跑,但是有时候我们既然有能力直接走直接跑的话又何必太过在于这个过程呢?自由意志在我们身上,要改变随时都可以改变。同样的创业就是要注意抓准商机,找准时候做好准备就扑上去,既然你我想创业何必非要等到毕业季才能忙手忙脚呢,在学业之余做好准备才是正道啊。

其次,从那么多的创业故事中,我觉得目前在硬性基础方面最缺的莫过于见识面,不仅在于商机的政策的经济的见识面,更在于人际的。至少在此之前,对于加盟店,经销商,产销等名词都是只知一二的。在人际方面,人脉便是商机,虽然不赞成以此为目的交友,但值得提醒的是,我们的交际面除了在学校,最好还能扩展到外部天地去。并要善于。

以上,估计就是我要说的了,老王,如何?

创业我见 篇2

一、创业环境的内涵

创业环境是指社会环境中与创业行为有关的所有主客观条件的总和。创业环境是创业者面临的自然环境、行业状况、人力资源、政府行为、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等各种因素的综合,是政府和社会为创业者创办新企业所搭建的一个公共平台,其外延包括一切影响创办新企业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

创业环境本质上反映社会对创业者和创业活动的重视程度,以及给创业者提供的创业技能和可能的创业机会。良好的创业环境可以吸引投资者和创业者,并激励他们进行投资创业活动。在以信息资源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创业已不仅仅是靠创业者的素质、胆量、勤劳和知识就可以轻易取得成功,它对创业环境有着越来越高的依赖。创业环境的功能在于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保护创业,形成一个创业型社会。

创业环境的优劣是客观存在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业环境进行评价,并有效地促进其改善,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巴森学院共同构建的“全球创业观察”为此提供了一个为全世界普遍公认的模型。此模型将创业环境条件视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环境条件,主张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氛围下,创业条件影响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从而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活跃程度。模型为评价创业环境提供了9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即: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培训、研究开发、商务环境、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文化及社会规范等。

二、目前我国创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创业在我国上下已成共识。近年来,中央及各地为促进创业,纷纷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使创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批自主创业者在良好环境中脱颖而出。但在对创业者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一方面是政府鼓励创业,一方面是创业者感叹:创业咋就这么难?如何看待我国的创业环境,我认为,创业者之所以感叹“难”,是因为当前创业环境中有些本应改善的问题而没有从根本上予以改善。

一是创业氛围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创业被认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渠道,是一个公民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即使基督教徒也认为创造财富是应尽的天职。在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一经典著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成功的企业家,尤其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往往受到社会的尊重,很多甚至被公认为国家的骄傲、民族的英雄。在美国,亨利·福特、爱德温·兰德博士、比尔·盖茨、弗里德里克·史密斯、雷·克罗克、山姆·沃顿等创业者卓越的远见和创造性的开拓经营赢得了美国人民的极大推崇,成为美国青年争相效仿的楷模。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农抑商的传统,工商业长期受到压制。文革期间,大讲“财富是罪恶之源”,宣传“越穷越光荣”的论调,儒家的安贫乐道、清心寡欲等思想至今还在束缚着很多人的头脑。党的十七大提出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后,虽然各级党委、政府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推崇创业的社会氛围并不浓厚,全民创业的气候形成缓慢。一方面是社会缺乏对创业者认同和理解,特别对创业中遭受挫折者缺少同情和援助;另一方面劳动者本身也缺乏创业的观念和勇气,许多待业人员怕担风险,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在我国适龄劳动人口中,希望创业、愿意创业、敢于创业的人数比例偏低,城镇居民创业意愿不到5%。大学生毕业创业比例不到1%,而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已达到20%左右。在发达国家每千人有企业50个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是20到30个,而我国每千人却不到10个;发达国家大学生毕业后三年创业率为20%,而我们还不到1.5%。许多劳动者尤其是大中专高校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等,总想找一份收入稳定、体面轻松的工作。

二是企业准入制度问题。在发达国家,企业准入很多是采用注册制和备案制度,准入的门槛较低,常常一元钱就可以注册一个企业,企业的设立程序也比较简单。在美国注册一个网络公司,通过网上注册只用几分钟。在我国,企业准入是审批制度,甚至摆个小摊、当个小贩也要由各个部门来审批和制约,公民创业的权利受到政府部门的严重约束,注册一个小企业也有高额的资本金限制,有所有制的划分,有行业领域的限制,有繁杂的程序,有各个审批环节的限制,创办一个企业需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还经常受到有关部门的刁难,比经营企业还难。审批制使得创业初期的交易成本十分高昂,一方面降低了人们的创业热情,制约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带来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情况就越严重。

三是激励创业的政策问题。发达国家为了鼓励人们创业在激励政策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健全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措施:在法国,中小企业每新增一个就业机会,政府给予2-4万法郎的财政补贴,对三年内新增6名职工以上的中小企业,每名新增加职工由地方土地部门补贴1.2-1.5万法郎,对三年内增加30人以上的服务行业,每增加一个员工补贴1-2万法郎,对每个雇佣学徒提供1.6万法郎的补贴津费;英国政府为了鼓励失业人员开业,对小企业实行补贴政策。为了帮助失业者自谋职业,鼓励他们开办小企业以减少失业,英国政府制定了企业补贴计划,对自主开业的失业者,每周补贴40英镑;在德国,1984年联邦德国政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开始实行特别优税条款。政府对50%~60%的手工业企业免征营业税。在落后地区的新建企业,可以5年免交营业税;在我国,国家针对创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财政紧张而难以落实,特别是贫困地区更为突出。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缺乏有效监督等原因,使创业过程中的“三乱”现象还较为突出。

另外,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出台了各项鼓励创业的政策,但大多是临时性优惠政策,或者说是特殊范围内的优惠政策,而不是长期和普遍地鼓励创业和就业的政策。比如,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各级政府出台了创业园、创业街优惠政策;对招商引资,出台了工业区优惠政策;对农民工,出台了农民工创业园优惠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有大学生创业园和经济上的优惠政策,但有些地方限制在应届毕业生,对创业群体的关注不全面,对其他无业者特别是社会青年的创业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四是创业服务体系问题。创业服务体系是指连接社会上各中介机构建立起来的专业化、系列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专门为创业者服务的机构体系。主要目的是共同为创业者提供相关服务,促进创业成功和创业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创业服务还只是一种初步的政府行为,创业活动的公共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化服务体系,如咨询、辅导、创意、策划、援助等服务机构,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需求。尽管劳动保障、人事、科技、中小企业管理等部门以及工会、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都在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创业扶持工作,但缺乏有效的整合和统筹规划,并导致促进创业的政策不连贯。创业宣传尚未形成氛围,人对创业意识比较淡薄,对创业的政策了解甚少;创业培训许多地方才开始刚刚起步,创业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没有真正体现;创业项目推荐处于起步阶段,乳化功能不强;创业服务指导队伍、专家队伍尚未建立,咨询服务、跟踪服务等许多地方都还未开展。

三、对优化我国创业环境的几点思考

创业环境的优化是系统性工程。有人认为在我国优化创业环境的重点应放在资金支持和市场环境等方面,但我认为,目前我国民间资本潜力巨大,市场环境也有很大改善,其优化创业环境的重点应该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是优化创业环境的根本

创业氛围属创业文化环境范畴。创业需要创业文化环境的支撑。创业文化是指人们在创业过程中所形成的创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规范准则等,是创业所需要的人文环境、文明环境、软环境。创业文化因素是创业环境根本。民众对创业创新创富的渴求程度和对创业失败的宽容程度对于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鼓励广大民众踊跃创业至关重要。从全国来看,正是“晚上睡地板,白天当老板”,“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的创业精神成就了浙江等地民营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而反观许多经济落后地区,创业的氛围并不浓厚,正是由于缺乏浓烈的创业文化,才看不到明显的创业热情。要改变这种状态,当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需加大力度。

首先,要舆论引导。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加大舆论宣传工作,宣传国家鼓励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创业致富典型。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要象招商引资那样重视创业工作。通过主题宣传,理论灌输、精神指引,典型示范、利益驱动等方式,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形成创业光荣,创业快富,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推崇创业、民众投身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其次,要广泛教育。创业教育不仅针对社会上的待业人员,更重要的是超前到各类高校和职业院校。各类高校都应根据市场需要,加快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并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中,把创业教育融合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体系之中,职业院校的教育,目前主要问题是要提高学生创业所必须的基本素质。

再次,要致力培育。不仅从思想观念上,也从制度建设上实现突破和创新,变安贫为求富,变守土为拓疆,变疏懒为拼搏,变依赖为自强,旗帜鲜明地鼓励探索,善待挫折,宽容失败,激励成功,使创业成为人们普通认同的生存方式和人生理念。

2. 优化支持创业的政策体系,是优化创业环境的核心

政府政策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政策能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而不好的政策则会对创业活动形成严重制约。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利于创业,关键看政策是否优惠宽松、承诺是否坚决兑现。要积极推进政策创新,建立完善鼓励劳动者创业的政策支撑体系。坚决改变一切束缚人们创业手脚、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抛弃一切阻碍创业、阻碍发展的老框框、旧条条,坚决清除一切不利于公平竞争和歧视排斥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更大的创业空间。具体而言,一是要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二是要根据政府的财政税收状况,按照有利创业和可以承受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创业奖励、经营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以经济的手段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具有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检查权的单位和个人的监督制约,以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努力减少和杜绝权力寻租、以权谋私等现象的产生,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四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将优化创业环境评价指标做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是优化创业环境的基础

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创业初期肯定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不仅需要得到政策的优惠和法律法规的保护,更期盼得到政府的鼎力扶持和帮助。政府通过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具有滚动孵化功能的创业基地,着力解决土地、资金、技术、经营等难题,大大拓展了创业平台,有利于激发人们谋事干事的激情,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创业实践。当前,有这样几项工作须引起重视。

1. 建立部门服务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全民创业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任务、目标。各部门要联动协调作战,防止单打一。要将就业培训,新增就业岗位,资金供应及其它服务等一系列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目标纳入考核指标,作为年终考核有关职能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形成政府牵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全民主动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破除制约劳动者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的障碍,转变政府职能,对创业者和创业企业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净化创业环境,为促进自主创业开辟一条快捷有效的“绿色通道”。

2. 强化创业服务中心建设。

要依托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起覆盖市、县、区、街办(乡镇)、社区四级联动的创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创业提供一切便利。加强市、县、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建设是重点。目前,各地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基本上是在各地劳动就业局门口挂了一块牌子,实际上是个空架子。要明确其职责、核定其编制、增加其投入,以便成立专门机构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跟踪服务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3. 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

要采取社会招标、政府购买等方式,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广泛征集创业项目,并在充分论政、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定期发布项目信息。同时通过开辟创业项目展示室,举办创业项目、产品推介展示会,为创业者提供具有实用性、开发性,投资风险小,成功率高的创业项目。

4. 搭建创业孵化平台。

要通过政府投资,鼓励多方投资等方式,充分利用城乡各类园区、规模较大的闲置场房、场所、专业化市场等办法,加快小企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建设。一方面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所的创业者提供一段时期的孵化和政策扶持,帮助他们在基地完成创业见习,丰富创业体验、提供实际操作能力,以提高创业成功率。另一方面,为待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场所。

5. 加强对创业者的行政和司法保护。

自主创业之我见 篇3

创业热,说得更准确一点是“倡导创业热”的出现也就是近几年的事。从哈佛退学的比尔盖茨创造的创业神话让每一个年轻人都会热血沸腾,网络经济的兴起,使百万富翁出现的速度几乎赶上了细胞裂变,一夜暴富不再是奇迹,从盖茨到李彦宏,资本积累的常规已被打破,“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我的事情我做主”,已成为最具影响力和诱惑力的语汇,加以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许多大学生带着一腔豪情毅然决然的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我高度赞赏自主创业的精神,但我需要提醒一句的是:自主创业是需要条件的。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自主创业,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意志力不同,有的人擅长研究,有的人擅长管理等等,而且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学生来说,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可能是较为欠缺的,而这又是自主创业者所必需的,所以我说,只有少数人适合自主创业。

不是每个学科、每个专业都适合自主创业。我们看到,自主创业的成功者,更多的集中于新兴的IT行业和其他的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和专业领域。我并不是绝对反对跳出自己的专业领域去创业,但我不提倡这样做,因为,如果每个人都去做与专业无关的事业,那将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我说,只有部分学科和部分专业的学生适合自主创业。

每个人都有做梦和圆梦的权利,打破别人的美梦是残忍的,但我还是想提醒那些想创业的学子,不要只看到成功者的喜悦和风光,而忽略了创业过程的艰辛。我相信更多的人还是要通过就业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为自己的人生做积累,为将来可能的自主创业做积累。

李彦宏创业史之我见 篇4

专业:课程论文指导老师:王慰祖 学院:工程学院 0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6班

姓名:陈晓鑫

学号:200930510604

日期:2011/11/26

李彦宏创业史之我见

提起李彦宏,相信很多人都不感到陌生,我们每天只要上网,那么很多人都离不开百度,而百度就是他创立的。几乎每个中国人上网搜索资料(包括写论文),第一反应就是百度。当然,我也不例外,写这篇论文时我也用百度搜索过李彦宏,结果百度百科弹出的是满满数千字的介绍与链接来给你讲述李彦宏的创业史!

先从99年底,李彦宏海外归来谈起,那时的他几乎默默无闻。此时,上一轮互联网泡沫狂热到了极点。而怀揣120万美金风险投资的李彦宏,被朋友调侃为像小老板一样神色慌张地在北大校园里张贴招聘广告。招到6名员工后,李彦宏在北大一间不起眼的办公室里开张营业。他穿梭在北大校园里,仿佛一位邻家大学生。

李彦宏一直寻求将美国的硅谷创业模式和自由IT精神移植到中国。在百度,员工穿着随便,没有上班打卡的限制,上班时网上聊天和打游戏被视为正常。李彦宏对员工只有两条禁令:不许带宠物上班,不可以在办公室抽烟。

李彦宏嗓音醇和磁性好听,讲话既不高亢也不低沉。他为人温和内敛、思维缜密,也正因为李对一些事情交代得过于琐碎,员工们私下则戏称之唐僧。李彦宏确与唐僧有几分相似。投资商曾要求李在半年内烧光120万美元,李彦宏却保守地做了一年的预算。当然,这也换来了员工对李彦宏的又一个绰号:抠门老板。但唐僧式的保守让李彦宏和百度抵御了互联网寒流的袭击。

正如唐僧坎坷跋涉西天取经的专注一样,即使不被人理解,李彦宏始终对中文搜索技术情有独钟,梦想做属于中国的全世界最好的搜索引擎。为了这份痴迷,他甚至砍掉了利润丰厚的彩信业务。我们只做一件事情,这就是中文搜索。李彦宏说。

李彦宏喜欢古诗词,取名百度的灵感就取自辛弃疾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在百度上市前的路演中,李彦宏对美国听众把这一中国名句做了一个幽默、浪漫且形象的解释:一个痴情的男人千百次地搜寻他的爱人。(a man searched his lover for hundred of times)这位唐僧有敏锐的嗅觉,他注意到:Google公司开始凭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迅速成长,其盈利秘笈是:凭借技术领先而以点击量收钱,以域名登记为例,排名在前面,一个点击可以收费5到10美元,注册一个就收100美元。

百度的盈利模式很简单,主要向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服务,按照网站的访问量分成,向门户网站收取费用。李彦宏意识到原有模式只能是为人做嫁衣裳,他欲让百度转身,做成类似Google的搜索门户。但此想法却遭到董事会抵制,2001年在深圳举行的关键会议上,董事们态度坚决地反对李彦宏他们认为李的想法是疯狂、不理智的冒险。外表温和的李彦宏被激怒了。面对众口一词,李毫不怯场,大吵大嚷,指责董事会保守和懦弱,甚至当场怒摔手机。最后,被震惊的董事们勉强同意李的冒险。

2001年10月,百度推出全新商业模式搜索引擎竞价排名。

此时,百度一天的点击量寥寥可数。李彦宏深知:百度必须在Google的阴影下学会成长。终于,百度认真研究中国文化,推出了更符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的中文搜索。李的竞价排名战略也立竿见影,竞价排名带来的销售收入直线上升,百度2003年销售额是2002年的5倍,并在2003年实现盈利。就这样,百度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对于李彦宏的成功创业,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下来我就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李彦宏创业的社会背景:99年前后,正是互联网泡沫肆虐欧美与亚洲之时。当时,不少年轻的人才,他们认为这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将会兴起,并期望成为首批以新模式赚到钱的人。然而,绝大多数却失败了。有着如此多前车之鉴,李彦宏却毅然带着120万美金风险投资投入这一浪潮当中。这里先不说他的魄力(当时不乏这样的人),而是他敏锐对中国中文搜索市场潜力的商业嗅觉,同时又能游说到风险投资商德丰杰的投资。在我看来,一个能走别人没想到的幽径,并一直坚信着走下去,就是他创业的成功之处,也是创新之处。

其次,我在百度百科上看到一份他创业前的履历:

一、1996年,他首先解决了如何将基于网页质量的排序与基于相关性排序完美结合的问题,并因此获得了美国专利。

二、1998年,根据在硅谷工作以及生活的经验,在大陆出版了《硅谷商战》一书。

从这里,我们看到他不仅具备专业知识上的储备,同时又有国外丰富的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这也是他创新创业成功的因素之一。众所周知,李彦宏的大学本科是在北大读完的,同时所修的又是信息管理这一专业。同时,远渡重洋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主攻计算机。正是北大的信息管理专业让他深谙搜索内涵,正是美国的计算机学业让他掌握计算机工具。

而在美国的工作经历,则已为他亲身感受了硅谷的腾起,积累了足够的声望与人脉关系。这一切都为我们展示了创业前的必备经验与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另外,李彦宏曾经说过,人生是可以走直线的,这条“直线”在自己心中。但我们的妥协、分心和屈从让我们往往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浪费了很多时间。信念是强大的,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做的事,不要跟风。从这个建议与上面李彦宏深圳董事会摔机事件都可看出李彦宏决策与他人的大相径庭,即听大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

最后,李彦宏创业成功也在于他的创新,在2000年前后,面对百度原有盈利模式只能是为人做嫁衣裳,他积极引进Google的搜索盈利模式。同时,为摆脱Google的阴影,学会成长。又领导百度认真研究中国文化,推出了更符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的中文搜索。

在这里,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绝大多人没有创业这个想法,包括我。同时,也不是每个人具备这个能力与资本,又能承担失败的责任。作为理工科的学生,正如李彦宏所说,一个理工科的学生,首先要分清楚做技术

和做科学是两码事,比如学物理和搞互联网,两者的方向是不一样的,物理可能主要是发论文,互联网要真正做很多东西,能够进入实用阶段,能够被很多很多人所使用,为了做到这一点,这里头最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你要知道你应该去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创业我见 篇5

一直以来,有这样一个观念在我心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德育工作的过程。班级工作一切的出发点、措施和落脚点都是激发孩子心中责任感、上进心、凝聚力等品德因素,从而使班级团结有序,协作上进。所以,我的班级管理过程就是这样的一个德育过程。

从来到这所学校接手这个班级开始,我就和孩子一起开始了一段旅程。了解、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践行;鼓励、参与各种活动;引导、鼓励他们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指引、点拨他们学会爱家人、爱老师、爱同伴,爱家庭、爱学校、爱世界。我觉得这便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意义所在。下面就是我的几个回忆片段:

一、关于了解、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践行。

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不同,这方面的要求和做法也就不同。一年级的时候,我面面俱到,事必亲躬。手把手的教他们打扫卫生;寸步不离他们的路队,时时刻刻用手势、眼神、口令提醒纪律。慢慢地,三年级了,我渐渐放手,让五个班长轮流代替我指挥一天中所有的事务。墙上的班级常规清楚的标注着一天中所有环节该做的事情。班长手下分别有学习委员、卫生委员、体育委员负责这一天的早午读、作业分发布置,卫生打扫,课间操、升旗和路队。而这些“中层干部”就会指挥者各小组进行活动。到了什么时间就会有相关的声音响起。如:“没打扫卫生的打扫卫生,打扫完卫生的开始早读。”——这是班长开始一天的生活开启语。“把垃圾擦出来,扫地的开始扫地。”——这是卫生委员在下命令清理地面。“把东西收拾好,眼保健操开始。”——这是铃声响起了,体育委员在要求同学们做眼保健操。开始集合,20秒钟集合开始。1,2,3……诸如此类的吆喝声在不同的时间内此起彼伏。

这种状态的形成源于班干部责任感的存在和同学们的守规则意识。而形成这两种品德因素的方法就是对于班干部的分工和执行情况进行口头和加星表扬,对小组的听指挥和做事效率进行个别加星和小组加星。这些激励措施就是用荣誉感激发责任感和守规则意识。所以说,规章制度管理和德育不分家。

二、关于鼓励、参与各种活动。

这方面的一切基石就是自信和敢于表现的能力,这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我特别注重学生的这方面培养。我们班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开展了许许多多的班级活动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和敢于表现。如开学第一讲、班级个人作品展、调查采访、这节课我来讲等等活动。

每个学期快开学的时候,我都会提前发校讯通提醒他们整理假期的收获,并且布置让他们说说自己新的学期的计划。还给他们制造悬念:老师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迎接你回到学校,期待吧!让他们对新学期,对开学充满向往和期待。开学第一天我都会早早来到教室迎接他们,或者一一拥抱的方式迎接,或者逐个握手,并恭喜他成为二年级小学生。在开学的头一天就会有喜报下发:将假期中所有的作业、读书、练字、外出旅行记录、画画作品、考级证书等等收获展示之后根据收获的多少进行评价发喜报。之后就是每个学生郑重其事的上讲台宣布自己的的新学期计划。习惯了之后,他们的上台宣讲真的是一板一眼,让你大跌眼镜……

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问孩子你想过举办自己的个人画展吗?孩子们都笑着摇头。我说你们可以!他们很惊讶。从那时起,我就坚定的告诉他们,你们人人都可以做到在咱们班举行自己的个人才艺展,可以是画展,可以是演唱会,可以是书法作品展,可以是作文展,也可以是手工作品展,只要是你想展示给别人看的都可以。从那时起到现在我们班的走廊里就没断过作品展,每一到两周举办一人的,到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同学办过了,而且每次都是自己做。从海报的制作到作品的张贴,到拍照留念都是孩子们自己做的,我做的就是发到我的博客里,给孩子们留下永久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要会安排格式,要会自己协调分工,要去交际寻求帮助,这都是一种锻炼。所以每次展览,不仅一个人收获了成功的体验,更多人一起收获了协作的快乐。他们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布置好一个墙面,这不都是成功吗?同时他们也会很自然的觉得:无论是什么,只要大胆去做,没什么做不到,只有敢不敢去做的问题。

学生采访全学校的老师和领导,包括校长。——前两周的品德课,有一单元是“我爱我们的学校”,有《给学校画张“地图”》也有《了解我们学校的人们》。我和孩子一起细数了我们学校的优秀,让他们对能在这样的学校读书而幸福和荣幸。和孩子们一起绘制了我们学校的平面图。在了解我们学校的每一位老师这里,我大可以像常规那样的给孩子们介绍一下就行了,可是我想再让孩子们多一些体验。于是我问孩子们:你们想自己去了解老师们的工作吗?孩子们没明白?我就说:你们敢不敢自己去采访一下老师,亲自去了解一下他们的工作任务和生活情况?孩子们一下明白过来,瞬间激动了。我问:校长也是我们学校的一员,你们也敢去采访吗?没想到一下举起了二十多只手。我果断的下了决心:今天晚上回去准备采访计划,定出你要采访的问题。看看你们的准备情况,下节品德课实施。孩子们的热情啊真是高涨,那种挑战的激动让他们跃跃欲试。第二天就交上了很多采访计划,计划采访校长的最多,我就选了一个准备最充分的班长。其中三个准备的很好,一个采访传达室的老师,一个采访图书室的老师。我就直接批准了那三个的稿子,另外的一些问题很千奇百怪有的也很可笑。我就在第三天的第二节品德课上集体帮着梳理了几个问题,然后孩子们再自己加上自己的问题。现场指导了如何开场白等等礼仪问题之后就让那些想去的孩子去了。结果大获全胜,共有26个同学采访成功,那25个要么没准备好,要么缺乏勇气,遗憾的失去了这次体验。

我又找了专门的时间让采访成功的同学挨个汇报自己的采访过程。每个孩子都滔滔不绝,讲自己的紧张,讲自己成功之后的快乐,那份体验真让他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感受。当班长讲到校长对我的表扬时,孩子们给我了长久而热烈的掌声。之后,面对孩子们了解到的校长及老师们的工作情况,我及时的引导他们理解老师的辛苦,理解老师们对孩子的关心和期待。孩子们很动情,亲自了解了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比什么说教都有用。

我将所有的事情发校讯通给了家长,让他们及时与孩子沟通和分享他们的喜悦,并肯定他们的挑战能力。很多孩子告诉我说:我妈妈说我太棒了!那个班长告诉我说:我妈妈都没想到我竟然敢去采访校长,她一定要跟同事们炫耀一下。呵呵!我跟孩子们说:你们确实了不起,一千个人中不一定有一个能像你们一样有机会,也有勇气能够做到这件事情。更幸运的是你们遇到了这样一位好校长,在一所这么好的学校里,碰到一群好老师。是他们的配合和成全才让你实现了你原来不敢想象的事情。很多事情不是那么难的,只要你敢做!你准备好!

我还布置孩子们把这件事情写到了日记里,王畅说:我听到老师说最大的幸福就是孩子们能进步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没想到老师们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老师们太伟大了!寇英洁说:当校长说我很累,每天我都忙到很晚的时候,我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校长还说我们老师是位很优秀的老师呢!

这次活动结束后我安排一个展览,把孩子们画的学校地图、采访稿和采访成功的日记以及没采访成功的想法等都展览了出来。这样孩子们有的感受到了成功从而更加踊跃积极,有的深知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他们对学校对老师们的了解就不言而喻了。

我在安全环境课上还试过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拿手的一方面知识当老师主持课堂。他们都有板有眼,引导、提问、总结,一招一式很显风采。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表现自己。

班级内各类活动多,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就增强了。所以在学校活动和其他各类活动中都有很好的表现。我们班曾经无数次接待过检查和接受过听课任务,都完成的顺利而出彩。孩子们做事有秩序,发言有逻辑,参与度广,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这是我非常欣慰的地方。与此同时,孩子们的独立能力、协作能力也同时得到了发展。我们的课本剧比赛完全自编自制道具自己排演。我们的采访自己准备。自己找老师,自己进行采访。所以,源于自信这个品德因素而成就的班级管理也是与德育一体化的。

三、关于指引、点拨他们学会爱家人、爱老师、爱同伴,学会爱家庭、爱班级、爱学校、爱世界。

孩子能爱人是一种能力,但有时候这种能力在有的孩子身上看似缺失了。其实他们只是不会爱。每个班中出现问题多、不好管的那批孩子都是不会爱的一批。有时候我们感觉他们跟没有感情一样,让人头疼,甚至感觉无药可救。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难度所在就在这里。我们要做的就是点拨他们会爱人。

我们班也是借各种节日、生日、活动来传递心意,传递爱意,让孩子们会爱。如在孩子们学完所有拼音的第一天,我就让孩子们用拼音写下了他们人生中第一封信,送给爸爸妈妈,感谢父母并和父母一起分享他们成长的进步。三八妇女节,鼓励孩子们比赛,看谁用自己最独特的方式让妈妈感受到孩子对她的爱。有的孩子给妈妈洗脚,有的刷碗,有的做一顿饭等等。我们还将每次考试作为送给父母礼物的机会,激励他们认真书写,认真答题,用好的成绩回报父母。设立悄悄话本,师生谈心,及时掌握孩子的信息,在回信留言中给与他们引导。

更多是在平时捕捉身边的无数感动瞬间,并大力表扬。如帮助生病的同学,关心老师的身体、为家人健康担心、借给同学们物品、捡起别人掉下的物品,甚至同学们自发给予其他孩子的掌声,我都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们表示佩服。我们还不止一次在西路队的上坡路上,和孩子一起帮收废品的老爷爷推车。

就这样一点点,一天天,关注身边的人,爱身边的人,孩子们会爱人了,自然也知道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

恋爱之我见 篇6

有了恋爱的意识是在初中的那一段青涩的豆蔻年华,校园里开始弥漫着暗恋、暧昧的气息。所谓“哪个少女不怀春”,我也曾盼望过自己可以与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谈一场或是平平淡淡或是轰轰烈烈的恋爱。

恋爱分为很多种,有激励、积极型的,也有堕落、颓废型的。有些情侣可以彼此支撑,彼此守护,在繁杂的学习生活里,恋爱无疑是枯燥中的一丝慰藉,这样的恋爱观是积极的;但是,同时,我也看到了恋爱中的极端,他们的恋爱并不是寻求精神上的支撑,心灵上的慰藉,而是在寻找精神之外一些腐朽的东西——肉体上的快活感。

而我真正接触到恋爱,正式进入恋爱时代是在高中阶段。在高中这个敏感的时候谈恋爱在大家眼里就是所谓的“早恋”了。即使瞒着老师瞒着父母,冒着可能会导致成绩下滑的危险,我还是凭着自己的感觉走,走到了恋爱这一条道路。

我的恋爱很简单,那时候正处于热恋期的我们,无论去哪里,做些什么无聊的小事,只要是两个人在一起就会觉得很开心,很甜蜜,感觉每天的阳光都是温暖的,空气都是新鲜的。但是甜蜜期过后,就会不可避免地转入了平淡期,这也算是恋爱过程中最致命的困扰吧,热恋期的我们曾经可以对着电话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而且聊的劲是无聊的玩意,甚至一天可以重复几次这样的话题。可是到了平淡期,不知道是不是以前说的话太多了,现在很长的时候就会没什么话题可以让大家聊上几个小时。现在啊,一提起电话,除了几句简单的问候之外,就没有什么可以让大家提起浓厚的兴趣来继续一个话题了,除了找到一个新鲜的话题吧。争吵对于情侣来说是不可以避免的,我们也会时常争吵过,为了一下琐碎的小事,直到双方都不肯认输,然后就会进入一段时间的“冷战”时期。

恋爱是一把双刃剑,在其中得到快乐的同时也会使人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怀疑、猜测、争吵、冷战„„在我看来无论出现什么状况,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心态,自己处理感情的方式。所以我们应该运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方式来面对感情上的漏洞,这样既不会让自己感情用事,让爱情冲昏自己的头脑,也不会扼杀掉自己的理性,辩证地看待感情这一类事物。

依我的恋爱看来,我也深有感触,如果你将这份感情收放得好,恋爱也是有很多好处的。从这一段感情中,在他面前我可以更好的做回我自己,从他对我的看法和评价中,我可以更好的认清楚自己的个性,不时塑造了一个更完美的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在不断的交往和交流中,我们彼此在大家的鼓励中前进,偶尔开一下玩笑,愉悦自己。这一份感情在走走停停中,一直坚持了下去,我们就像是亲人的感觉一样,已经熟悉了彼此的存在,习惯了有彼此的生活。有一句经典的话:“我喜欢你,不是因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因为喜欢与你在一起时的感觉。”

说道我自己的恋爱观呢,我也是站在积极正面的一方。恋爱是美好的,遇到有缘人,我们应该要勇敢去爱。面对感情,我们不可以做一个肤浅的人,不能只追求表面的东西,我们应该用心去交往,用精神去激励。两个人恋爱不需要太多虚无缥缈的承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能给彼此安全感和精神支撑,能做对方一个坚实的避风港,等你累了,让你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为彼此打造的避风港。爱情要经受得住磨练,偶尔也需要甜言蜜语,最重要的是两个人要坦诚相见。细水流长的爱情有时也需要浪花击石般的激情。

备课之我见 篇7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适应教育教学改革, 整合各方面教学资源, 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劳动, 把写教案的时间用在备课上, 根据我26年来的教学经验, 结合我的实际, 我认为备课应该这样进行, 我也是这样在做的:

实行同年级同学科集体备课为主, 个性备课为辅, 可以参考专家名师的备课, 实行电子备课。同年级同学科指定一名组长, 负责本年级本学科的备课事宜, 并做好相关记录。集体备课是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也是加快师资培养的重要措施。在开学初, 备课组长根据本年级学科特点和本学校的实际, 以教学单元为单位给每个组员分配任务, 让他们明确备课任务, 拟订备课计划, 写好教学计划, 在集体备课时主讲。每个单元集体备课一次, 主要是听主备教师讲以下内容:本单元编者意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重难点、课时内容分配、设计理念、施教策略以及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业设计、注意事项等环节, 每课时留一定空格供教师作眉写课后反思。每次活动由主备教师主讲, 全体教学人员听, 听后发表自己的建议, 主备课教师再进行修改后, 打印成册分发给每个组员去上课。

“不当教法”之我见 篇8

批评不当,惩罚过严

学生犯了错误,适度的批评,惩罚是必要的,但如果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还会导致学生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教师有三忌:一忌时机不当;二忌不顾场合;三忌不问缘由。

不顾实际,负担过重

一是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由厌学而产生焦虑和情感障碍;二是心理负担过重使学生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会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痛苦,影响学生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

言行不一,难为师表

教师品行有问题,会失去学生的信任,使教育教学无力,还会造成学生品行障碍。

过分关心或漠不关心

教师对学生过分的关心会造成低龄学生的怯懦心理和退缩行为,会使青春期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会影响班级的风气,在沉闷而缺少交流的氛围里,学生会产生猜疑、胆怯心理,影响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严重的会导致学生的社交障碍。

评价随意、武断,以偏概全

教师是学生眼中的“权威人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随意、绝对化或以偏概全,不仅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还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

宠优轻劣,标准不一

宠优会使学生自我认识偏差,不能抵御挫折,心理承受力差。对一些有问题学生的轻视,会使这些学生产生自卑、敌视、对抗、逆反及偏执等心理。教师对学生褒贬不一,亲疏失调,可以引起并强化学生之间的嫉妒心理。

网络之我见 篇9

为了保障和促进电子商务的科学发展,引导和规范电子商务活动,防范和减少交易风险,中国迫切需要制定统一系统的电子商务法,如果不及时出台《电子商务法》,容易导致电子商务市场处于无序混乱状态,严重制约中国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电子商务法》的内容应包括立法宗旨、电子商务概念、基本原则、交易主体、电子合同、电子签名及认证、电子支付、信用保障、交易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税收、行业自律电子商务虽然在近年来快速发展,但也在发展中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网上交易的安全与诚信问题,以及电子合同的法律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积极出台了很多关于电子商务的政策规定,不过却一直没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出台。放眼国际不难看出,在美国、韩国、加拿大等电子商务比较成熟的国家,都已经制订了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2001年3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通过了《电子签字示范法》,2005年11月通过了《电子合同公约》,为各国及地区电子商务立法提供了一整套国际通行的电子商务规则。

而在中国,关于电子商务的立法,却很难跟上电子商务井喷式发展的速度,已经出台的政策法规由于内容不全,体系不清,无法对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合理的规范和约束,近年来出现

了网店产品与实际发货产品不符合,电子商务网站泄露用户隐私,交易支付平台诚信度下降等问题,致使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隐忧,人大代表徐龙的提案在此刻提出,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0802309

问题之我见 篇10

学习王宝城、张洪堂同志在全市农村信用社2011工作总结会议上讲话之感想

——杨庄铺信用社 程宪敏 我社在县联社传达二位主任讲话的当晚(即2月2日)立刻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学习和贯彻,特别是对张洪堂主任所讲的“七个为什么?”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讨论。作为一名基层信用社主任,深刻理解和明白,张洪堂主任对不良贷款压降工作的迫切心情和倍加关注,张主任的“七个为什么?”涵盖了今年来我市不良贷款处置的艰辛历程和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的问题。通过深入学习、反思、套乱,对“七个为什么?”我有以下感想和体会。

一、我认为新增不良贷款持续反弹(2011年全市7.92亿)既有国家经济环境影响因素,又有我们自身因素的影响。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紧缩及信贷利率的三次上调,个人贷款和公司贷款的成本在不断增加,这是其一;其二,今年的经济环境不是很好,好多农产品企业的产品,不同程度受到市场波动较大影响,如蔬菜,特别是大蒜,开始看高,后来一路下滑,再如:帅潮公司主要生产汽车配件,去年整个汽车销售市场是不看好的。当然这仅仅是宏观客观原因,但是最主要的是我们自身的内在因素,主要集中体现在信贷管理、业务发展、队伍建设、客户经理的管理、考核机制落后等问题。

二、问题都要一分为二去看待。我们强调的加强信贷管理,从源头上抓起,从贷款流程抓起,从每个业务线条抓起,必须严格执行每个环节都是对的,可以说对我我们农信来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的观点:狠抓落实才是核心。如果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的话,是不起作用的,贵在坚持,坚持和落实需要强有力的权力机构在支撑,必须“狠”字当头。如果不落实执行,就坚决解除合同,“杀一儆百”,方能有成效。如此这般,这就延伸出一个人的管理问题,一个企业的兴衰优劣,其核心管理工作就是人的管理,但人的管理又是多方面的,应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是各项制度的执行者,只有加强人的管理,才能解决其根本问题。以人为本,人是第一生产力,不是随便说说的问题,必须加强人的管理,特别是信贷人员的管理。

三、解决不良贷款的前清后增的问题,不光是加强期限贷款的催收,以及对欠息户预警,更为重要的是加强落实债务贷款、借新还旧贷款、利随本清贷款的管理。首先,落实债务贷款,属多户贷一户用贷款(经信贷人员多次催要落实的贷款),实属被迫无奈之举措,这样的贷款如果说市场(大蒜)好的话,能够压缩部分本金,能够把利息归还上,这是好的,假如市场不好,也没有流动资金搞加工的,还本息就绝对是问题,还不了怎么办?我们力度再大又能如何,到期后,无所谓,依法起诉,XXXX包括担保人,到头来,申请到执行局,又能怎样?我认为这是落实债务,形成不良的主要原因。其次,借新还旧贷款。随着岗位轮换制度的贯彻和落实,信贷人员每三年交流一次,说实话,新接的贷款,他从思想上到期后,谁也不愿把第一责任人承担过来,谁都想为自己打算。也可以这样说,人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不自愿承担第一责任人。结果怎么样?办理借新还旧的好,起码不是第一责任人,只不过是管理责任人,其最终处罚结果,“不是我的责任人,我只是个管理责任人”,“谁重谁轻”的问题就显而易见。到头来,贷款只能形成不良。说到底还是管理机制的问题。假如说“你有对策,我更有对策的话呢?”可能会出现另外的不同局面。再次,利随本清贷款、应该同借新还旧贷款一起说,但两者存在更深的矛盾共同体,二者XX关系比较明显,后者是因为结息方式的不同而决定着非应计贷款的变化情况。这个问题不仅是从表面数字看,在执行起来非常有难度,这些借新还旧贷款,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确实因为(大蒜)市场因素较多,人为因素较少,纯属行业风险的范畴;一方面却是因为经营不善造成。很大部分的“借新还旧”贷款属于历年结转而来,今年到期而形成的。这部分贷款额度都偏高,没有十万元以内的。执行按月结息难度大,一旦收息失败,三个月后很快形成非应计贷款,处理起来特别有难度,更谈不上改变结息方式了。

四、学习先进理念和做法固然重要,但要看它是不是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学习别人的东西,不能照搬硬套,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要取长补短,灵活运用。说白了,必须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拿来主义要不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为重要。况且只是讲一讲、喊一喊、催一催。关键是借鉴和落实,否则,学而废之,学而无用之。我之观点,创新,借鉴,推行之。

五、违规操作屡禁不止的问题。从发展角度说是一种不应发生却又应该发生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它是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有些违规问题、屡禁不止的问题,有可能不是自愿的,或者说不是从内心的。例如:日常工作中,为了某种目标任务,或者一时疏忽。可归纳为善意类别。但明知道违规为了私利,这样的情况应该另当别论,应该从严、从重处置。我认为,合规建设不拘于形式的常抓不懈,抓出实效抓出成果,可以多设“雷区”,狠抓防预。

六、顶冒名贷款的问题一再暴露却不见底,应该说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清理日趋减少,冒名贷款从目前看来已经不见了,但顶名贷款确实存在。一方面是贷户出借贷款证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自己贷了,但通过实际贷后检查和催收到期逾期贷款发现,出借问题确实存在。另一方面,个别信贷人员贷前调查不到位,存有个别人钻空子的现象。前者不好控制,后者通过加强贷前调查,严格操作流程,完全可以避免。

七、吃拿卡要报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信用工程建设的不断推广,以及阳光信贷的不断实施,吃拿卡要报的现象基本得到好转,大多数信贷员是好的,基本上杜绝了这种不良现象。但有个别人员,由于思想上不健康,或多或少的存在这种现象,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这样的问题不难解决。

2012年2月5日

疾病“自诊”之我见 篇11

编辑李军

张伟杰:讳疾忌医是因“怕”字当头

在现实生活中,有病而不愿去医院者大有人在。原因在哪儿?我认为主要是“怕”字当头。

一怕花冤枉钱。如今的医院,虽然“专家”较多,但也有些人“望闻问切”的水平很差,诊病基本上靠仪器和试剂,如果仪器和试剂帮不上忙,便束手无策了。对患者来说,花了钱而看不了病,还不如不花。我有一位邻居,因右腹剧痛曾到某医院就诊,先后挂了普外科、泌尿科、肾内科、消化科、皮肤科、脊柱科的专家号,用X光机和B超机把五脏六腑查了个遍,谁也说不清是啥病。直到几天后腰间长出疱疹,才被诊断为“带状疱疹”。然而他已花去各种费用上千元。他追悔莫及。

二怕增加心理压力。去医院看病,医生对患者的病情通常夸大其辞,说患者的病怎么怎么厉害,得采取什么什么办法,否则将产生如何如何的后果。即便是医生照实说,有的患者仍感到承受不了,精神上变得紧张起来,心理上增加很大压力。更怕的是医生诊断失误,把“炎”说成“癌”,必将使患者及家人心理压力大增。我友余某几年前因鼻塞在某医院“专家”会诊,确诊为鼻窦癌晚期,当时患者及家人十分焦急,连续多日寝食难安。后到某权威医院复查,确认为一般炎症,才知道是虚惊一场,白添了许多华发。

三怕费用高。医院里的药费比外面药店的通常要高出许多,如几元钱的感冒药,一些医院竟卖到几十元。有一些处方药价格高得简直离谱。再一个就是检查费高。你只要进医院,医生通常会让你做检查,凡能沾上边的仪器和试剂都要用一遍。第三个就是住院费高。只要住院,就少不了护理费、诊治费、床位费、卫生费、输液费,等等。有些医护人员还特别热衷输液,输液总是“就高不就低”,首选高价位药物治疗,这样可获得更多奖金或回扣。我曾因病住院20余天,每天费用少则四五百元,多则近二千元。

面对以上“三怕”,人们常常望“诊”莫及,敬而远之,干脆就讳疾忌医了。

杜小强:自我安慰的诊疗不可取

我曾在杂志上看过这样一则笑话:三人比阔,甲:我天天山珍海味!乙:那算啥,我隔三岔五逛欧美!丙大笑:二位尚未脱贫,我有病敢上医院!甲、乙闻后自叹不如。这虽是一则笑话,但我看后却笑不起来,我有一种悲哀感。昂贵的医疗费就像是一座大山,让众多病人只能驻足在医院的大门外。不可否认,这是导致“自诊”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我认为“讳疾忌医”主要是我们的心理作用在作祟。

中国人大都是爱面子的,有时面子比命还重要,所以身体不舒服就硬撑着,实在顶不住了,就去药店随便买点药吃吃,让自己心里踏实一些,安慰安慰自己。如果为了这点小病就去医院,大家会认为你不够坚强,太柔弱了。这就是典型的自欺欺人。还有就是中国人比较含蓄,不喜欢把个人隐私轻易的告诉别人,所以经常隐瞒自己的病情,宁愿自己受罪也不愿暴露阴暗面在别人面前。最可怕的就是当一个人不相信医生,对医生的医德产生怀疑时,这就很难改变了。有些人经常会说,进了医院没病也会把你看出病来,小病也会把你看出大病来,所以宁愿相信自己没什么大碍,也不进医院。说实话,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不过并不普遍,大多数的医务人员还是有着良好的医德的。人是有区别的,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受得位考验。但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人低劣的素质而拿自己的身体去赌气,对于缺乏基本医学知识的我们,这样做无疑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自诊”的流行不仅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更是对自己健康的不负责任。不管你是年富力强也好,老当益壮也罢,当疾病真正来临时,你那些所谓的资本都不堪一击,一旦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只会让你抱憾终生。在此,我呼吁大家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有病治病,没病防病,千万不可“讳疾忌医”。

张成富:“自诊”或就医,应据具体情况而定

有病不去医院,这是不是“讳疾忌医”?对此,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自诊”还是去医院就诊。

我今年76岁,是一位离休干部,生病了去医院治疗,治疗费是不成问题的,但我生病了一般还是“自诊”,必要时才去医院就诊。我离休10多年来,一直订阅《中国老年》、《祝您健康》等报刊杂志,从这些报刊杂志中,我学到了不少医疗知识,学到了不少养生保健的小窍门。我把这些文章分门别类的剪贴成册,编上目录,共有12本之多,平时,身体不舒服时,我就用这些知识来进行自治实践,效果还挺好的。比如,伤风感冒,我就吃两粒伤风胶囊或扑热息痛片,有时加两粒病毒灵:咽喉发炎吃两粒罗红霉素胶囊:又如,身上疖疮初起,我就及时擦些碘酒,第2天疖疮就消去了;遇上腹泻,我就用两粒氟哌酸胶囊或黄连素片,基本上是药到病除……时间久了,我也就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自我治疗的方法,平时的小毛小病基本上不需要到医院去就诊。我在家里设置了一个家庭小药箱,备了一些治疗常见病的药,这样既可及时治疗疾病,节省许多不必要的医疗开支,又可避免去医院治疗的各种麻烦和痛苦,这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不管怎样,“自诊”也是有范围的,因为自己不是专业的医生,对一些疾病的诊断不可能十分准确,即使是医生自己,也不能包治百病啊!遇上一些疑难杂症或“自诊”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还得到医院去检查、治疗。2005年4月,我出现了大便带血的情况,开始时我以为是痔疮又犯了,可用遍了治疗痔疮的中药、西药,都解决不了问题。我一琢磨,这病不可轻视,得赶快到医院去。经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直肠癌,幸好尚处于早期,于是立即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又做了几个疗程的化疗,现在我的身体已恢复健康。倘若那时我一味坚持“自诊”,那只会使病情恶化,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因此,我认为如果自己具有一定的医疗知识,对一些常见病可以自诊自治,对自己没有把握的或自我治疗效果不好的,要及时到医院去就诊,千万不可“讳疾忌医”。

龚国齐:“自诊”可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小医院的药价虚高的现象颇为严重,群众普遍感到“看病难、看病贵”;与此同时,平价药店也在全国范围迅速发展,许多人

生病时不再去医院就诊。而是选择“自诊自疗”,自己去药店购买药物治疗疾病。事实上。只要我们多掌握医疗知识,重视用药安全,认真慎重对待疾病,对一些常见病,特别是像感冒、腹泻、皮肤病、慢性病(需在医师的指导下),在药店购买OTC药物进行自我药疗,是既科学安全又经济实惠的治疗。

“自诊”包括自我诊断和自我用药,是自我治疗的主要手段,也是自我保健的重要形式。根据本人多年来自诊的体会,认为现在可以在附近的平价药店很容易购买得到急需的OTC药物,进行及时有效的自我治疗和预防,基本上免除了到医院排队挂号、检查、诊治等繁琐程序,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就医的经济负担。在2005年中国自我药疗发展国际论坛上,有关专家认为:自我药疗的发展与推行,可以及时治疗人们的轻微疾病或慢性病,促进群众的自我保健行为,增进公众健康,降低就医成本,节约社会医疗卫生资源,减轻对医疗卫生系统的压力,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此,我认为群众这种“自诊自疗”的现象,不能一概说成是“讳疾忌医”,更不能说是“熬病”了。

孙宇亮:居民“讳疾忌医”是一种社会病

“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这是广大百姓平日里常说的一句话。然而,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有个头痛脑热的。可去医院看病,那里经常是人满为患,往往要排几个小时的队,而且现在的医药费真是让人看不懂,一个感冒都要花费上百元。目前的科技水平如此发达,为啥这医药费就是降不下来呢,而且看病不比其他,连个还价的机会都没有,医院说多少就是多少,宰你没商量。老百姓看病一是耗不起时间,二是花不起高额的医疗费,这才导致了“讳疾忌医”现象的出现。

可见,过半居民“讳疾忌医”并非有意与自己的身体过不去,而是这看不懂的费用令他们望而却步了。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医疗服务费用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医疗消费支出已经成为继住房、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但是无论如何,过半居民“讳疾忌医”,不敢去医院.绝对不是正常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病。它警示我们,当今社会的医疗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实现国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还任重道远。医疗资源结构失衡、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医疗保险发展缓慢、药品流通秩序混乱、公立医院逐利明显、医疗市场监管不力已成为阻碍医疗体制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使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正是这种扭曲的医疗体制,才是当今居民“讳疾忌医”的罪魁祸首。在这中间广大百姓是弱势群体,是最大的受害者。

要解决广大弱势百姓的就医问题,当务之急,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彻底查处医疗体制中的腐败问题,突出医院救死扶伤的公益性质,建设一批平价医院、惠民医院,将医疗费用降到合理水平。

王玉宝:多学医学知识,方不“讳疾忌医”

我本人几乎没有去过医院,并不是身体好,小毛小病的不适、不舒服时常有,而是怕去医院。为什么?怕事情复杂化了——很简单的疾病,可能被医生的左一个检查右一个检查,弄得增加了心理负担,旧病未除又添心病。而且有不少检查的本身就是对身体的一种伤害,检查的结果又不是那么可靠,有时越不可靠的越要去做进一步检查去排除,或增强诊断的说服力,结果是检查、化验越多,越是“云里雾里”。

不过,本人清楚讳疾忌医的做法是错误的、不负责任的,所以我想我们应学会如何去看医生,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对疾病的诊治。在看病前,应明确要去看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去和医生沟通,交流,有哪些检查是要做的,哪些是可做可不做的,检查结果说明什么,要不要再复查一次排除不真实的结果,治疗此病需要哪些药……这样才胸有成竹,不至于盲目求医,不打无准备之仗。咱们自己对自己应负责,可以拒绝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责任心要有知识做保证,我们的知识哪里来?平常可多看医学科普报刊杂志,上上网查查相关知识。另外,和买东西时货比三家一样,看病时也多跑几家医院,多听听医生的说法,如果医生的意见趋于一致,则是真实的、可靠的。

方舟:医疗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当前,“自诊”现象的大量出现,决不能说是因为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极大地增强了,自我治疗达到了相当水平,常见病的诊治不再需要医生了,而是由于目前的医疗体制极其不合理,造成了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这不仅不利于全体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样也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当前,优质的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在大中城市,尤其是三级大医院,其医疗水平已基本与国际接轨;不过,社区医院、乡镇医院的医疗水平普遍偏低,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各家医院都在加大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但政府的资金投入并没有相应增加,相反,政府投入的比例还在不断下降,医院大多需要自收自支,沉重的经济压力迫使医院只能将社会效益暂时放到一边,转而注重经济效益。而且,由于目前的体制下医务人员的智力劳动没有得到合理的体现,以药养医的现象大量存在,并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尚难获得改变。这就让一些人有机可乘,出现了“红包”“回扣”“过度医疗”等有辱医务人员形象的丑陋行为,导致人们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医患纠纷不断发生,这也导致了“自诊”现象的出现。

今天的中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过窄,不享有任何医疗保险的人,在城市中占44.8%,在农村中占79.1%,两项相加,有约8亿人不享有任何医疗保险。不少比我们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公民是普遍享有低水平的医疗保险的,而我们这里却没有,因此,应加快建立全面的医疗保障体系,体现社会公平。

上一篇:宿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下一篇:《桥》公开课优秀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