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培养好习惯

2024-08-04

家校合作培养好习惯(精选8篇)

家校合作培养好习惯 篇1

家校合作,有效培养良好习惯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借助家长的力量,发挥家长的作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优化家长教育行为,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我校在“十二五”家庭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中,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载体,以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初步搭建起了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平台。近一年多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校的做法和体会。

一、调查分析家庭教育现状,确定研究思路和重点。为了摸索出构建学习型家庭、促进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教育途径,增强引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家访了解、来校咨询、学生座谈等多种形式,对每个学生家庭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表明家庭中许多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子女方式大多停留在简单责备和粗暴打骂上,家庭教育问题严重,我们分析家长有以下几个误区:(1)望子成龙心切,凭家长意愿定目标。(2)重视智力开发,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3)方法简单粗暴,缺乏细致的说服教育。(4)过分宠爱袒护子女,缺少从严管教的家风。(5)家长不能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影响子女。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基本把握了我校家庭教育现状,了解到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和主要问题,掌握了影响孩子好习惯养成的第一手材料,为科学家庭教育找准了切入点,确定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重点。

二、建立健全家教机制,深化家校合作教育。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家庭教育中,由于多数家长不懂得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经常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了孩子,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此,我们充分挖掘家教资源,构建学习型家庭目标体系,指导科学家庭教育,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沟通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管道与桥梁,是家长充分发挥正向作用的展现平台。我校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议事会议,在会上家长明白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听取家长对家 校合作中的意见和建议,改进研究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2)切实办好家长学校。我校的家长学校创办于2002年,于2010年被评为冷水江市“示范性家长学校”,在今年5月被评为“娄底市示范性家长学校”。为了办好家长学校,首先我们做到了“三个落实”。一是组织机构落实。由学校校长王长明担任家长学校的校长,由教导主任组织实施家长学校的全部工作,要求班主任老师不但要接待好每一位家长,而且还要求和家长学员一道参加听课,课后还要求做好课后的信息反馈工作,写出走访记录。每逢家长学校开课时,班主任都在各自班级教室等候家长的到来,清点家长来校学习人数,交换家校教育管理信息,上课时陪同家长一道听课,课后又叮嘱家长写好学习体会,交孩子带回学校,这种井然有序的组织工作,确保了家长学员的稳定心态和愉悦的学习心情。二是授课时间落实,三是经费及时落实。其次是指导家长订阅《家庭教育周报》、《科学教子的艺术》等书报,开展问卷调查,请优秀家长传授教子经验,剖析身边的个案,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教育责任感和自觉性。

(3)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信息沟通。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家校通平台”等形式,加强了信息沟通。学校、教师利用这些信息平台,向家长介绍学生近期思想、品德、学习、纪律等各方面情况,以便家长掌握子女多方面情况,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孩子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家庭教育。家长也通过网络或电话,向学校和老师反映自己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孩子在家庭和社区中的表现。这样,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会更加紧密,沟通更加灵活,教育方式也更容易协同一致,从而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合力。

(4)交流先进经验,树立家教榜样。每期期中召开一次家庭教育成功经验交流会,让孩子在成功中,在父母的肯定中形成良好习惯。近一年多来,我们通过架设家校教育立交桥,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评选表彰了一大批优秀学习型家庭、优秀家长、优秀学员,达到了提高家庭成员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社会新风的效果。

三、创建学习型家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学习型家庭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家庭教育模式,是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的教育模式,它既能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又能营造适宜孩子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更能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1)开展亲子读书活动。指导每个家庭订阅一至两份关于家庭教育的书报,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我们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好习惯助你成功》,要求家长每天选择一个小故事和孩子交流,每天十分钟的亲子阅读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了父母的陪伴和参与,阅读成了家庭生活的内容,孩子的学习兴趣会更浓。(2)让每个孩子在“家庭乐园”中展示自己。家长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的管理活动,成为“小管家”。通过家庭开支计算、蔬菜种植、家务劳动等途径,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3)开展了“好习惯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家庭手抄报比赛。课题组制订了详细“假期读书计划”分发给实验班家长,并积极动员每一个家庭创办一份“好习惯伴我行”的手抄报,许多家长和孩子精心策划,共同设计,创办了一份份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注重言传身教,发挥父母、老师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父母的“示范性”和孩子的“向师性”,使老师和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每个孩子都可以从他周围的成人身上找到“影子”,父母热情随和的,孩子也会礼貌待人;母爱发牢骚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容易发火,好争辩,好起冲突。所以父母一定要在行为习惯养成中发挥楷模的作用。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进行家教讲座,提醒家长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到我们的学生。因此,我们也要求老师注重自身言谈、举止的修养,在教育教学、生活细节方面都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事先垂范。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学生,做到按时到校,提前侯课;认真准备教案,作业批改规范;上课专心授课,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样,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打造校园文化,创设教育的良好氛围

校园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取向等都有着及其重要的熏陶作用。近几年来我校努力建设文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对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围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这个主题,对校园、走廊文化进行了整体规划: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综合教学楼上彰显学校特色的校训:“诚信、爱校、勤奋、健康”八个大字;根据办学理念提炼归纳的校风、教风、学风都彰显在校园醒目位置;宣传橱窗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宣传专栏。班级教室设计个性化,既有统一安排的名言和图饰,又有体现班级特点的布置。

我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墙报、黑板报、宣传窗的内容定期更换,公示表彰学生名单、张贴学生优秀书法、美术作品;教室的走廊、楼梯间设置安全、文明警示短语,花坛草坪上“我也有生命,请爱护我!”“别碰我,我会痛的!”、“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等文明用语在时时唤醒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校园内到处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处处能听到“老师您好”、“同学你早”等清脆悦耳的问候声;每天中午的红领巾广播站播送的校内外新闻、励志故事、学生佳作、经典美文欣赏等栏目在不经意间让孩子们得到了熏陶„„我校这浓厚的文化氛围,对学生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六、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习惯

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它是在人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近几年来,我校组织开展了生动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传承好习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圣贤教育,是维系社会安定的强大力量。我校把经典诵读定为“打造书香校园”的传统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经典诵读大赛。我们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秉性淳良的孩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们走向成功人生的基础。通过经典诵读的引领,让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好习惯,已逐渐成为全校师生和广大家长的共识。

2)组织各种演讲比赛和手抄报比赛。这一年来,我校先后组织开展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好习惯好人生”、“祖国在我心中”等演讲比赛及“学雷锋精神,做文明孩子”手抄报比赛,激励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开展各种评比活动。“文明班级”、“我是环保小卫士”、“学雷锋积极分子”等活动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了每个学生,告别不文明现象,好习惯正在一天天滋养。

4)组织参观教育活动。近两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和家长参观了韶山、长沙等红色教育基地,今年“六一”,我校又组织了去雷锋故乡“访雷锋足迹,学雷锋精神”的亲子观摩活动。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受到教育和影响。

一份耕耘,必有一份收获。前一段的课题研究,给我校的家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老师、家长、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1、家长学校的开办,使广大家长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对孩子习惯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科学教子的水平。很多家长对孩子由不管到管,由不会教到会教,对学校布置的工作由消极回避到积极参与,认识和行动有了一个飞跃。同时,融洽了学校和家庭关系,沟通了老师和家长的育人情感,创造了学校的育人教育在学生家庭中延伸的教育新格局,促进了孩子的和谐发展。

2、通过深化家校合作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家校合作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要给学生和家长一杯水,老师必须有长流水。这样的压力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提升。教师在研究中阅读更多的书籍,学习传统教育文献,阅读教育专著,与同行交流探讨,在班级开展实验,思考更多的问题,应对了学生和家长不断提升的期望,反思总结再实践。家校合作的过程,使教师实现了自我提升。特别是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科研能力与工作效率有了一个飞跃,赢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可。

3、开展家校合作教育以来,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精心培养下,好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地扼制。实验中,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方式,在参与研究的实验班的孩子中:想成为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占100%;有了良好习惯能在各方面帮助自己占93%;过去67%学生处于说得到,做不到的状态,变为可喜的90%的学生有很强的自控力,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通过实践,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善于读书、善于思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书写等好习惯。还有,孩子们的语言文明、互助互爱、关心集体、爱护环境等良好习惯随处可见,精神面貌有了很多的改观。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家庭与教师紧密合作,持之以恒,反复训练,习惯定能成自然。在后段的研究活动中,我们要进一步搭建好家校合作平台,让孩子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我校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2012、6

家校合作培养好习惯 篇2

关键词:阅读兴趣,家庭影响,老师引导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课外阅读, 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量, 让他们拥有“千里眼”“顺风耳”, 开阔自己的眼界, 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然而, 大多数小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 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 也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 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才能从阅读中获得信息, 得到阅读满足, 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那么,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氛围, 亲子共读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后天的练习和培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这一过程中, 父母要为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 孩子善于模仿, 家长读书时, 孩子也会拿起书来。 我们还可以通过亲子阅读, 由浅入深, 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真正地喜欢上阅读。

现在父母每天的工作都非常忙碌, 很少有时间能陪孩子。 有的一些父母, 本身就没有读书的习惯, 也认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 不但不会鼓励孩子博览群书, 甚至会认为读课外书就是浪费时间, 还不如多做几道练习题呢, 这种观念一定要改变。 大量的阅读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拓展孩子的思维, 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如果每天抽出一点儿时间, 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 不光可以使孩子获得丰富的知识, 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和孩子的交流,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孩子会很享受这个过程, 会不知不觉中爱上读书。 长期坚持下去, 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提高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为上学后的听课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身为父母, 一定要把心里的爱化之为行动、化之为语言, 使孩子们尽早地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让书成为他们终生的良师益友。

二、教师引导, 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习惯是在人的生活、 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要有一个过程, 是循序渐进的, 要求由低到高, 逐步积累, 逐渐定型。

(一) 激发兴趣, 促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让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我对此也做了深刻的思考, 经常组织一些活动, 让孩子保持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逐步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 我要求孩子每天睡觉前利用二十分钟的时间, 读两篇文章, 并向家长介绍文章内容, 家长负责签字。 看似要求很简单, 可是要长期坚持下来, 也需要一定的毅力, 这当然不能缺少了家长的配合。 我会提前和家长沟通好, 孩子介绍时家长提出一两个问题, 或者一个赞赏的眼神都能成为孩子读书的动力, 这样一个学期孩子就可以读上两三本书。

每个学期我都会组织一次朗读比赛。学期初我就向孩子们提出这一学期的阅读要求, 以及朗读比赛的规则, 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一年级时, 就要求他们每天读一首儿歌, 简短易懂, 学生很快就能读熟, 并不会觉得是负担, 反而会因为自己会读书了而感到开心。 到学期末的时候, 我就组织朗读比赛, 并要求家长必须参加。 学生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会精心准备, 父母为了孩子在大家面前有好的表现也积极督促。整个学期坚持下来, 学生在比赛中都表现出色, 我奖励大家每人一个小文具, 他们都很自豪, 好像得到了金牌一样, 家长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养成了每天读书的好习惯。每学期我都会变换比赛的方式, 让学生永远有新鲜感, 也让家长参与其中, 起到对学生的监督作用。 每个星期我还会选出一个学生在班会时向全班推荐一本自己读过的好书, 要介绍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推荐理由, 学生都很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读过的书, 因此读书的时候也更仔细。 长时间坚持下去, 学生的阅读习惯也逐步形成了。 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教师是阅读的服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是导演。 教师只有导好了, 阅读才有“好戏”可唱。

(二) 建立图书角, 为学生阅读提供保障

学生阅读量增加, 对课外书的需求量也很大, 经常购买课外书, 一方面出现了书籍的累积, 也加大了家长的负担。针对每个学生都有很多课外书, 可很少有学生会反复阅读这一情况, 我在班级里建立了图书角。图书的来源就是班里的孩子, 每学期每人带两本自己读过的书放到班里的书柜里, 大家的书都集中在一起, 相当于每个人一下子拥有了几十本书, 让学生的阅读有了充足的保障, 而且学生还可以互相交流, 从中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图书。 另外, 选出两个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图书, 每星期每个学生可以借两本书, 图书管理员会做好记录。 还书时, 还要求同时上交一份读后感, 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阅读质量, 也提高了孩子的写作能力。

阅读是获得知识的最基本, 也是最重要的途径。 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阅读, 长时间课外阅读的累积, 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课上, 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自己知识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全面调动学生课内阅读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程度。 课上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可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阅读需要;还可以开阔视野, 增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说过:“每当我们翻开书页, 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 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 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 最能解放我们的心灵的, 莫过于学习阅读。 ”我们一定要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让他们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赵海霞.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 (S1) .

[2]金王凌.搞好课外阅读, 为学生“补补钙”[J].阅读与鉴赏 (下旬) , 2011 (4) .

[3]王锐.给学生一把阅读的钥匙——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1 (12) .

家校合作培养好习惯 篇3

关键词 家校联动;文明礼貌;问候;家校联动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3)35-0005-03

作者简介 黄小梅(1980—),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四川省成都市龙谭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多年,孩子在讲礼仪故事、寻礼仪格言、礼仪星级评比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慢慢开始形成自己良好的礼仪习惯。特别是问候礼仪,每天早上同学们进校门的第一句问候是“保安叔叔好!”“值周老师早上好!”,教室门口还有“礼仪小天使”在迎接每位同学,他们也会甜甜地互问一声“早上好!”下午放学,各班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领队同学的带领下,向值周老师、保安叔叔说“再见!”每每看到这个情景,教师总会欣慰地感到自己培养的孩子已经初步养成问候的礼仪习惯,小小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然而,笔者的几次小经历,却让我为同学们现在的“问候”习惯养成高兴不起来,仿佛还缺少了什么?

早上的学校门口

每日早上7:40开校门后,络绎不绝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校门口,有的奶奶理理孩子的衣服恋恋不舍地叮嘱孩子到学校要听老师话,要认真上课等。有的孩子总是面无表情不耐烦地说着“知道了”,然后转身就向学校里走,而奶奶这时却还不放心似的远远喊着“要记住喝水哦”“不要和同学打架哦”之类的叮嘱,孩子已经快速进入队列跟着同学进了校园,只留下她观望的身影久久不愿离去……

我们也还能见到这样的温馨场面,父母把孩子送到校后,孩子自己从车上(无论是小汽车还是电瓶车)下来,背好书包,高兴地向父母道声“再见”,父母也回应孩子“再见”,大家再各自离开。我看到了孩子开心的笑容和家长幸福的回应。

还有一种情形,孩子高兴地向家长道“再见!”家长却置之不理,只是催促孩子快进学校别磨蹭了。我能看到孩子的脸上没有得到回应的失望。

随机访问

学校每年开始评选“礼仪星级”时,我们都会请孩子代表随机电话访问参选班级的家长,在访问中,我们了解到孩子在家的问候情况也不是很好。多数的孩子回家不会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回来了”,离家时也不会说“再见”。在社区里,我们也会调查部分居民,他们同样表示当孩子在社区里碰见熟识的大人不会主动招呼,一般都是大人先向孩子打招呼。

一次做客经历

一次,到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人多,特别热闹,好多大人也带来了自己孩子共度周末。遇上一个学校五年级的学生,他很自然大方地招呼我向我问好,却未向其他熟识的长辈招呼,妈妈开始一个一个教,快叫人,来“叫李阿姨好,叫秦叔叔好……”最后,孩子在妈妈的引导下向大家打了招呼。

通过这些小小的观察,笔者开始反省。在培养孩子“问候”习惯的过程中,教师明明已经看到他们在学校已经能够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候了,还挺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高兴,为什么在校外却有另一番不同的情景出现?于是,笔者特意去了解了部分家长的想法,得到以下的回答:

问1:为什么孩子刚才跟你说再见,你却不回答呢?

答1:哎呀!好笑人哦,我们都是一家人还说这么客套的话。他有礼貌就行了。

问2:平时在家有注意培养孩子问好的习惯吗?

答2:有,就是教他见到人要主动打招呼,每次都教。

问3:家人回家后,你们相互会问候吗?如“我回来了”“哟!下班了?”之类的话

答3:没有,很少说。

为此,笔者分析总结了学校开展问候礼仪教育遇到的瓶颈,并制订家校联动策略解决这些问题。

一、提高家长意识,主动参与习惯培养

学校开展礼仪教育不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行为,应该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方能做得更好,以上的案例也证明必须家校结合共同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况且,学校对孩子进行良好礼仪习惯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将这些礼仪行为转化为孩子的自觉行为,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能够得到体现和表达,希望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文明有礼,最后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提高。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绝大多数家长是失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自身的文明程度也不高。多数“80后”的家长虽然开始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但更重视学习方面的培养,对孩子文明礼仪方面的培养意识不够,或者说方法简单,涉及面也不广。学校在开展孩子礼仪习惯培养的同时,需要请家长一起,共同协作培养;提高家长对孩子良好礼仪习惯培养的意识,督促孩子在家庭中、社会中也能有礼仪习惯,比如问候的习惯。学校通过与家庭的共同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养成不能单靠学校的努力,家长一起参与会让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因此,一定要让家长理解,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教育。

二、学习习惯培养方法,家长学校来帮忙

“80后”的家长已经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因为我校所处地区居民文化素养不高,家长苦于没有好方法培养孩子,甚至盲目地培养,比如教孩子要有礼貌,就是单纯的见到熟人要问好,不会系统地甚至用好的办法来教育孩子。笔者认为学校可利用家长学校的途径多与家长沟通,教他们礼仪习惯培养的好方法。如:讲故事、共读一本书、探讨法、榜样示范、激励表扬等。以问好习惯养成问题为例,让家长们知道问候还包括:每日家庭中家人外出与到家都可以打招呼问候,节假日或纪念日可以电话问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在生活中见到熟识的人都可以主动微笑问好,上下楼或电梯里见到邻居可以相互问候等。家长们也需要以身作则,在家庭中营造问候的良好氛围,大家在实际生活中有礼貌地相互问候,让孩子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孩子就更容易不知不觉向家人学习并养成好的问候习惯。家长学校可以帮助家长拓宽视野,号召他们做有“现代的教子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谐的亲子关系”的新式父母。

三、家校联动,共同培养孩子好习惯

家校联动,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问候习惯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部分孩子在学校对老师文明有礼,回到家中对父母爷爷奶奶却骄横无礼。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礼仪习惯,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督促孩子,让孩子的礼仪行为在校在家保持一致,杜绝“功利性”的“做面子”。例如:学校开展“礼仪之星”和“礼仪星级班级”的评选,其中有一项是孩子能否主动问好。在校园里,同学们已经养成大胆主动向老师或到校客人问好的习惯了,评选暗访组的情况都很好。教师依然也要电话采访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两者情况结合,才能了解孩子真正的情况。

将以上策略用在一个实验班一个月以后,召开家长会听取父母们的意见。有的父母非常激动,说孩子变化很大,自己家庭变化也很大,家庭的氛围变得更加温馨了。有的说爷爷奶奶开始很不适应,每天临走时孩子向他们道再见,自己也要说再见觉得别扭,后来也习惯了。有的说在电梯里从不与邻居打招呼,现在遇见后能点头问候了。有的说带孩子到商场买衣服,离开时从不主动打招呼的孩子居然大胆地向营业员阿姨道再见,令自己吃惊不小……

我们只是迈开了礼仪习惯养成活动中家校联动的第一步,还有许多方法家校互动未尝试。只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家校联动的探索,孩子礼仪习惯培养就不止在“问候”教育这一块儿开花结果,还会走得更长更远。

参考文献:

1 刘斌.发挥家校联动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J .吉林教育,2013(12).

初中学习习惯早养成与家校合作 篇4

前言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所以,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一环。

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该如何培养呢?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家校结合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什么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包括了:“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复习习惯”三个方面。

(一)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通过与家长沟通教育思路,提高家长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关注,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重视,促进良好听讲习惯的形成。使得学生在校内学习习惯达到以下要求:

1.80%以上的学生可以做到课上听讲认真,不走神,能够对老师的讲授的知识有所反映,思维不处于停滞状态。

2.10%的学生养成习惯困难的学生初步具有学习意识,知道上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尽量做到上课不玩耍,不打扰别人。

3.能够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当中,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知道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看重老师对自己学习习惯上的各种评价。

(二)良好的作业习惯。

1.90%以上的学生能够有良好的作业意识,能够回到家中主动完成作业。

2.80%以上的学生能够有作业质量的观念,能够有把作业完成好的愿望,保证作业质量。

(三)良好的复习习惯。

1.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复习方法,明确复习步骤。

2.能够养成每天回家复习的意识,并能够争取到家长的指导。

二、家校联系的重要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一)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以及使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二)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

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是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条是要及时交流信息。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建立家校联系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

(四)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能够优化学校教育的环境

学校教育虽然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要求办学,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不断优化的一种动力,因此,家长在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下,不断的提出改善学校教育的要求,传授社会上的经验,调动家长及社会成员改善社会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三、家校合作的途径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改革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下面介绍几种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径和方法。

(一)家访。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初中三年内教师对每位学生要家访一次,班主任每年对学生要家访一次,家访过程中要作好家访记录,要求家长签字,面对面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不埋怨、不指责、不批评,切实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家访要了解家庭背景,人员结构,家访过程中要有礼有节,不能告状式家访,家访时,一定要让孩子在场,教师要有诚心和爱心要多表扬孩子的进步,真正起到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二)家长会。家长会是争取家长配合的有效途径,形式可以由家长进校举行家长会,家长会每学期举行两次,期初一次,期中一次,各年级组长主持,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介绍班级现状,沟通家长意见。学期结束时也可以利用社区由教导处、德育处、年级组长、班主任走出校门到社区召开家长会,主要是汇报成绩,向家长宣传假期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家长起一个监督作用,同时把行为规范极差的学生交给社区,形成一个三结合教育合力。

(三)家长参与教育。请家长进校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以了解学校,认识学校与学校保持一致。每个年级都要建立家长理事会,作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参与学校后勤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随时让家长进教室听课,家长与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学更透明。

(四)密切亲子关系,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安排学生做“三个一”即:帮家长洗一次脚、做一次饭、说一句悄悄话。家长安排子女为教师也做“三个一”即:帮教师做一张贺卡、打扫一次办公室、提一条意见,通过学生这个纽带把家长和学校联系起来。

(五)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及时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体育健康、获奖处分、重大活动、调整作息时间、临时加班或放假等信息反映给家长,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一个深刻、全面和真实的教育,必须是教师要了解家庭,作好与家长合作的心理准备,并且要积极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家长要承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事务,本着对教育的负责,用积极的态度成为学校的智囊,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家校合作中的几点误区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观念都在发生变革,三者在青少年儿童教育过程中 的关系也在调整。同时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导致出现大量的“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学生”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关爱,内心世界复杂多变,有的表现为焦虑、沮丧或自卑,有的表现为孤独、多疑、消极或冲动,有的表现为厌倦、畏难、无心向学„„这一系列“问题学生”的存在引起我的深思和极大的关注。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而当前学校德育教育中家校合作中存在缺失或不到位的情况,合作中容易陷入以下几点误区。

误区一:认为“学校在徳育中负全部责任”。

据调查研究,当前社会特别是山区农村,很多家长会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全部教育交由学校负责,与他人、父母无关。这种观点主要是缺乏对家校合作重要性认识。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校和家庭从中国古代起就是一体的。在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下,家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斯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途径,而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优缺点。只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使家校形成合力,才能最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误区二:交流中忽视了教师、家长地位的平等。

认为教师是长者,家长也是受教育者、配合着、次要者。我认为在双方配合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与家长平等沟通,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态度问题。如果教师与家长联系过程中态度生硬,神情高傲,每时每刻都是一副好为人师,长者气派,动辄教育、教训人的语气和态度;反映问题不如实,甚至添油加醋,歪曲事实,这样往往不能与家长平等交流,教师即使与家长联系再多,恐怕都得不偿失,甚至适得其反。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老师是平等的,只不过是不同场合的教育者而已。不能因为学生在学校表现不好,一味地批评家长,怪怨家长家庭教育不力,交给老师一个不争气、不聪明的孩子,给老师添麻烦,甚至把家长也当成挨批评的对象,或对家长大发怒气。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真正尊重每一位家长。教师应充分调动家长们的积极因素、多与家长沟通,如实反映存在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方法,虚心向家长学习、请教,充分利用学校中的校讯通、家访或见面商谈,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不断提高合作伙伴的整体素质,为真正提高合作效果打下基础。

误区三:不注意家校合作过程中的技巧、方法。

记得庄子的《庖丁解牛》讲,如果不掌握解牛的方法,用刀去砍骨头,即费力,又伤刀。但如果掌握了牛的结构,解牛就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了。家教合作同样如此,在合作中善于总结和积累经验,注意技巧、方法,定能达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言之有效的境界。首先,发现问题,应与家长及时沟通。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寻找每一位学生的“苗头”,并及时告知家长,是优点就让“优点”不断“闪光”,若是缺点立即防止扩大化,同时要求配合教育。其次,沟通过程中多报喜、巧批评。只要发现有“闪光点”,打个电话、发条短信让家长知道,对其进行表扬,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同时也能激励家长进一步配合学校的教育。因为老师一旦先表扬了,再提出批评或是建议,家长从心理上都比较愿意接受,教师联系的目的也最终可达到。如果一开头就是一顿批评,家长哪怕是嘴上服了,心里也许不服。就算教师讲真话,下次再与家长沟通时,家长首先担心的就是再挨一顿批评,你就别指望家长主动与你联系了。这样的双方沟通联系的意义就逐渐丧失,双方距离越来越远。

针对上述几种误区,若要搭建共同教育平台,必须做到:首先,家校在教育上达成共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直接相关。家庭观念、父母的期望值、家庭的人际关系、以及教养方式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积极密切配合,共同帮助学生进步。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论坛等形式与途径,指导并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一些教育技巧和方法,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一些不良现象,及时沟通教育,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再次,要构建家校沟通合作机制。要健全家校联系并探索有效的联系模式。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政教部门、班主任、家长委员会三方的协调机构,明确目标、措施和工作程序,保证家校共同教育落实到实处。

一分钟习惯培养好习惯 篇5

刘永生主编,辽海出版社

第一章:一分钟——高效做事好习惯

制定明确的目标(写下自己的目标、目标不要脱离现实、目标要具体);让自己马上行动(跨过优柔寡断的障碍、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改掉拖延的恶习);制定每日计划(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参考他人的意见、保证实施);一次只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预防干扰和诱惑);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在做事之前做充分的准备、告诉自己没有第二次,强迫自己在工作 中加倍小心,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善于利用零散的时间(克服浪费时间的欲望、检查时间的利用率、珍惜时间,不放弃每一分钟);日事日清,日清日高(每一天都要给自己一个目标,就是超越前一天的自己。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完不

成任务要实施惩罚、撑控好工作量和时间)。

第二章:一分钟——职场生存好习惯

开会一定坐前排;挺直腰杆快步走;主动和上司沟通;比别人多做一点;不要一个人吃饭;把自己融入团队;把简单的事做好(认真对待简单的事、注意细节、注意方法);带着热情工作;上班早到,下班

晚走。

第三章:一分钟——创新制胜好习惯

不要给自己设限;避免陷入思维定势(经常提醒自己、不断更新观念、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打破常规;学会逆向思维;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发主动全借力、掌握借力方式(借他人的名气、经验、资金)、借力是相互的);留意你的奇思妙想、随时记录灵感(随时记录法、间接记录法(尽量寻找可借用的方法)、卡片记录复述法)。

第四章:一分钟——完善口才好习惯

用赞美做开场白;永远不与对方争论;话要说到点子上;妙找比喻,转移大家注意力;尴尬时不妨自我解嘲;巧妙中断谈话,夺回发言权;站在对方的立场,表达出同理心;引导双方说“是”,极力防止他说

“不”。

第五章:一分钟——为人处事好习惯

与陌生人交谈;(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交往中保持一定的距离、多谈他人感兴趣的,或者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不要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事);主动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虽然需要付出,但同样能得到收获。你帮助了别人,在你遇到困难时,别人才会帮助对你伸出援手);对别人保持诚信(不随便许诺);要懂得尊重他人(从态度上尊重他人、对礼仪上尊重他人、不说脏话粗话);一定要保持谦虚(如果想学到更多的学问,就必须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目中无人、骄傲自满);远离是非的泥潭;韬光养晦列

能出彩;能屈能伸方能成大事。

第六章:一分钟——自我增值好习惯

不要满足于现状(找一个榜样);有追根寻究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向他人请教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好学精神产,还是一种高贵品格,“您的年纪比我大,本身就是一笔财富”);温故可以知新(通过定期温故,不仅原来的知识被自己一点一滴唤醒,而且也新知

识也越来越容易领悟,直到有一天新旧知识相互融合);学习不忘思考(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不会思考的人就不会学习。思考为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诀窍,是推动学习进步的根本因素。)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黄昏哲学,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与人交往,贝弗里奇说:“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功人士丰富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每天读一会儿书(知识的种积累与进步和速度成正比,没有知识的积累也就不会有进步);每天都要有收获;

第七章:一分钟——简单理财好习惯

一定要定期存钱;记下每天的开支;花钱要有计划(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节约每一分钱;适当购买保险;进行长期投资;关注财富信

息。

第八章:一分钟——健康养生好习惯

解决慢性病的法宝——推腹法;简单的腿部养生法——下蹲运动;随时可行的护目法——转动眼球;一举数得的养生法——叩天钟(即叩齿);养护全身的好方法——捏搓耳朵;经久不衰的养生法——梳头

养生;自我保健的好方法——搓擦脚心。

第九章:一分钟——轻松减肥好习惯

制定减肥食谱;放弃饮料多喝茶(乌龙、普洱);爱上运动;迈开双脚爬楼梯;公交车上的运动;学习瑜伽瘦身经;不盲目追求速度。

第十章:一分钟——享受生活也习惯

学会分享(与人分享快乐,快乐就变成了双份;与人分享痛苦,痛苦则减少了一半。学会与人分享才能保持快乐健康的生活);过好当下

(活在当下是一种全心全意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亲近大自然;享受亲情和友谊(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家人吃顿饭,和朋友聚一

如何培养好习惯 篇6

习惯,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那好的习惯就能让自己走向好的一面!

实例

我们先一起来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学历、外语的要求都很高。

应聘的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这仅剩的几位大学生们都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

经理走了,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叠,信一叠,资料一叠。

都是些什么呢?他们你看这一叠,我看这一叠,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哎哟,那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全都没有被录用。

大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

很遗憾,本公司从来不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故事听完了,大家想一想,能够最后参加总经理面试的这几位学生,是从千军万马中挑选出来的,难道他们还不够优秀吗?这家公司为什么不录用他们呢?是的,真正优秀的学生是养成了良好习惯的学生,而这几位大学生没有养成尊重他人,未经允许不乱翻他人东西的好习惯。

科学证明当一个行为或动作每天都做,坚持21天,那么它就会变成一个习惯,如果持续了90天,那它就成为了一个不容易改变的习惯。

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个大学生到一个公司去面试,来面试的人有很多,经过一系列的考核后这位年轻人通过了,面试的人员说让他明天来报道。

本来故事到这儿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结局的,可坏就坏在这个年轻人由于太兴奋,所以习惯性的打了一个响指来发泄一下,结果被面试人员看到了,立马就让他明天不用来了,那个年轻人不服问为什么,那面试人员说:“就因为你打了个响指,所以我认为你太浮。

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一个人的习惯可以显示出他的性格,而一个人的性格好坏就决定了这个人的将来。

儿童、青少年应该养成的好习惯

(一)生活习惯

生活是人生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儿童综合素质的体现。

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

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我不小、我能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早晚自己穿衣、洗漱、铺床叠被

(2)用完的用具放回原位,桌面铺位干净整洁。

(3)自己整理书包、书桌、书柜、房间。

(4)自己的小件衣服自己洗

(5)帮助父母学做家务事

(二)文明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 “谢谢” “对不起” “请原谅”。

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三)道德习惯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儿童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责任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成熟可敬的`人。

它包括各种行为规则,尊敬关爱长辈,不随地大小便、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务,遵守交通规则,能换位思考、团结友爱等等。

(1)诚实、守信、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2)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打架、不骂人

(3)与客人主动打招呼,多用礼貌用语

(4)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不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5)讲究卫生、穿戴整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四)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与儿童的成材直接相关。

它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专心认真,经常进行广泛的阅读,知道珍惜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等。

1.提前预习的习惯

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及时复习的习惯

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时长时记忆.

3.主动识字的习惯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

4.经常阅读的习惯

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5.口语交际的习惯

家长或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

6.善于提问的习惯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予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7.规范书写的习惯

家校合作培养好习惯 篇7

一、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影响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对于孩子而言,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就在于他的创新能力如何,所以,家长无疑对他们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比如,美国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勃朗宁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枪械,他的父亲就时常鼓励他去创新设计制作各种武器,所以才有了后人熟知的勃朗宁枪械系列。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东西,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能等到孩子大了我们才想到该培养了,每个家庭教育都不能忽视它。

二、加强家校沟通,营造培养氛围

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国家的栋梁。现在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除了知识的学习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十分重视。 既然如此,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更应密切配合,及时交流信息并达成共识,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都会接收到创新的讯息。

三、加大学校对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育的主要方面,学校的教育理念一定要与时俱进。作为直接的授业者,我们科教老师更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并重视和落实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法、带头参与创新活动

多年以来,农村科学教学由于受到实验条件不够的制约,多数教师一直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虽然学生被动获得了科学知识,但是学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很少。要想真正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中, 我们不妨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情景式教学法,利用实验让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一些创新。同时,教师也应该利用各种创新大赛活动,带头参与,改变以往指导者的角色,给学生做出表率。

2.利用科学科技教学播下创新的种子

每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对世间的每一样东西都会感到好奇,如何发掘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如何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熟练技能技巧,还要促进学生智力、意志、情感的发展。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每节科学、科技课中大胆思维,利用所学知识,尽情发挥想象, 在他们心里播下创新的种子。比如,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科教宣传,介绍各种创新方法,同时还要扎扎实实地上好平时的科学课。记得在“拱形的力量”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有拱形的世界著名建筑的图片,使学生对拱的承受力感到很惊讶。于是,引导学生去想:拱为什么具有较大承受力?拱有较大承受力这个特性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经过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学生在课上积极实验,课后,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和一些资料的帮助设计出许多巧用拱形力量的有创意的建筑。也许,他们今天大胆设计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片还很幼稚,可谁又知道在将来的某一天这些设想不会真正的成为现实?

3.辩证地学习,大胆地质疑

真理不是永恒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科学先驱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当时他们的研究是领先的,可他们思维的结果往往会受当时历史环境的束缚而不与今天科学高速发展的研究结果相符。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我认为这才是成功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基础。当然,这种质疑绝不是对前人思维结果简单的粗暴否认,而是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科学方法,更深更广地认识前人总结的知识。也许这样学生就更加容易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促进自己的创新性行为。例如:在本期教学《科学》“放大镜”一课后,学生从书里知道了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功能。当时我班有一个学生徐某,他就向我提问:“老师,您戴的眼镜是凸透镜吗?”我说:“是凹透镜。”他感到十分疑惑:为什么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功能,老师不戴凸透镜片呢?我没有给他答案,送给他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同时给他讲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并让他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进行比较。通过反复的实验观测,他终于自己揭开了其中的秘密。通过这件事鼓舞了班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因材施教,张扬学生个性

生活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往往会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很大不同。因此,每个人受不同生活环境的熏陶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包括感知、思维、想象、情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品质和风格。 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因材施教,张扬学生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某一方面的创新才能。有的学生动手能力不行,但是很有想法,这样的学生我们就可以让他们与同学合作,受条件限制不能够完成实物制作,就鼓励他们用科幻绘画的形式表达他们的创意想法。

家校合作培养好习惯 篇8

关键词:倾听与阅读;思考与合作;發现与应用;整理与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47-01

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

一、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

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为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的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组员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二、营造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创设独立思考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它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那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自己亲密的朋友。这样,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就处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气氛中,为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提供较好的环境。要创设这样的环境,我想,首先在学生座位编排上,不局限于两人一桌,全体学生面向讲台的单一坐法。可经常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甚至坐成半圆弧形式,便于展开同学之间讨论,发表各自意见,使他们养成不懂就问,有意见就发表的意识与习惯。

三、教师要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

要看到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不同程度上都会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用商量的口语与学生展开讨论。如学生在饶有兴趣地学习了不退位减法时,我故意在习题的最后一题设置障碍出现了一道退位减法,这时部分同学被难住了,他们处在既想解决,又难解决的状态中,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问:下节课你们最想学什么呢?这时他们就会被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所作用,说:“退位减法!”其实这正是下一节课的学习重点,可这样的引入,远比老师说明天我们要学退位减法,要求达到……要求的效果好得多。同样,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的语气、神态也要和蔼可亲。这样,他们就会喜欢你这个“大朋友”,从而相应地喜欢上你教的这门功课,这样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的与主动性也会被调动,学生能从自己的不同想法中自觉地进入知识的探索中。

四、提供“开放型”的材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开放型”材料的提供,首先要遵循的一条原则是能使学生投入多向思维,达到问题解决。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既要便学生感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要做到材料与内容相吻合,还要使学生展开积极思考,同时在多向参与的过程中寻求规律,掌握知识,养成思考习惯。那怎样提供“开放性”的材料,我认为首先要把握好“度”。如:教学100以内加法这一课中,我提供了以下材料:商店里有各种玩具,小熊猫每件25元,小汽车每个42元,飞机每个38元,小白兔每个17元,如果让你去买,你打算买什么玩具,应拿多少钱?列竖式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在参与购买物品的实践活动中自由度大,他们不知不觉地发挥了平常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探索(一次买完成可继续确定方案购买第二种商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购买方案,把典型的竖式抄到黑板上,再接着引发学生观察矫正,从中掌握百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在这种开放性的自列竖式探索计算方法中,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思考。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

上一篇: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制度下一篇:深圳将明确电梯安全“首负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