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分数应用题

2024-10-08

相遇分数应用题(共14篇)

相遇分数应用题 篇1

相遇分数应用题

1、小牛乘汽车从县城到省城需2天,他第一天走了全程的1/2又72千米,第二天走的路程等于第一天的1/2,求县城到省城的距离。

2、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汽车超过全程中点10千米时,还剩下全程的几分之几?

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几小时后在距中点40千米处相遇。已知甲车行完全程要8小时,乙车行完全程要10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在距离中点40米处相遇,已知甲行了全程的55%。甲行了多少千米?

5、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当甲车行完全程的一半时,乙车离B地还有54千米,当甲车到达B地时,乙车行了全程的80%。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在距离中点40米处相遇,已知甲行了全程的55%。甲行了多少千米?

相遇分数应用题 篇2

一、确立单位“1”

单位“1”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若干个同类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总率或总倍, 数学上规定其值为1。它是倍数关系比较问题中, 率即倍的标准, 也是分数应用题分析、判断、推理、列式的标准。率的标准不确定, 无法对分数应用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列式, 所以解分数应用题第一步要确立单位“1”。确立单位“1”的方法是:从含有率的关系句中确立 (含有率的关系句, 有时在已知条件中, 有时在问题中;有时完整、有时不完整) 。“谁”的几分之几, 把“谁”看做单位“1”, 或是“谁”、占“谁”、相当于“谁”的几分之几, 把“谁”看做单位“1”;比“谁”多或少几分之几, 一般把谁看做单位“1”;多的量、少的量是 (或占、相当于) “谁”的几分之几, 把“谁”看做单位“1”。

确立单位“1”须知晓的几个问题:1.单位“1”不一定是总数或较大数, 有时是部分数或较小数。2.单位“1”是动态的, 可变的, 不是固定不变的, 所以表述时, 只能说把“谁”看做单位“1”, 而不可以说“谁”是单位“1”。3.有的分数应用题中, 单位“1”不止一个, 须将它们转化成与己知数量或不变量有数量关系的统一的单位“1”。4.把不同的“事物”看做单位“1”, 单位“1”对应的量就不同, 关于单位“1”的数量关系也不同。5.整数关于倍的数量关系, 对于率也适用。6.单位“1”与单位“1”的量不是一回事, 单位“1”, 即1倍;单位“1”的量, 即1倍对应的量;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表述;单位“1”是事物, 单位“1”的量是事物的多少;单位“1”是率或倍的标准, 单位“1”的量是率或倍的标准对应的量。7.含有率的关系句是分数应用题的“纲”, 纲举才能目张。只有从含有率的关系句中弄清率 (直接、间接) 的含义, 才能正确地确立单位“1”。单位“1”确立了, 解分数应用题时, 分析、判断、推理、列式就有了标准, 同一单位“1”的“比字句”就可准确地转化成“是字句”, 从而多方位、多角度发现关于单位“1”的直接数量关系和间接数量关系, 为策略性、技巧性的列式或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 创造出充分必要的条件和有内在联系的数量关系式。

二、判定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 还是未知的

根据单位“1”的量已知、未知, 分析题的结构特点, 从而确定解题的思路。已知单位“1”的量, 求比较量, 即问题, 有两种题型。第一种题型是:比较量和已知分率对应, 直乘求比较量。如:修一条2000米的路, 已修的是这条路的2/5, 已修了多少米?算式是:2000×2/5。第二种题型是:比较量和已知分率不对应, 不能直乘求比较量。要求比较量的关键是求比较量对应的率。如:修一条2000米的路, 已修的是这条路的2/5, 还剩多少米没有修?比较量对应的率可用 (1-2/5) 求得。算式是:2000× (1-2/5) 。未知单位“1”的量, 求单位“1”的量, 有两种题型。第一种题型是:已知数量 (或量之和、量之差) 与已知分率对应, 直除求单位“1”的量。

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是:量和率是一一对应的, 量对应的率是唯一的, 率对应的量也是唯一的。因此解分数应用题, 从找量对应的率, 或找率对应的量切入后, 处理好量与率的对应关系, 对于正确地解分数应用题至关重要, 是正确地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所在。

已知单位“1”的量, 求比较量 (问题) 的分数应用题, 解题的关键是:找比较量 (问题) 对应的率, 并处理好比较量和比较量对应的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未知单位“1”的量, 求单位“1”的量, 或通过单位“1”的量求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解题的关键是:1.一般题, 找已知数量 (或量之和、量之差) 对应的率 (约占分数应用题的95%以上) 。2.特殊题, 找已知率 (或率之和、率之差) 对应的量 (约占分数应用题的1%) 。3.找出量之和对应的率, 却是率之差, 量之差对应的率, 却是率之和 (约占分数应用题的0.5%) 。无论是找量对应的率, 还是找率对应的量, 一定要处理好量与率 (或量之和与率之和、量之差与率之差) 的对应关系, 根据量与率的对应关系解分数应用题。

根据量与率的对应关系解分数应用题, 应注意的几个要点:1.解题方法主要用数量关系法, 但数学规律法、分数乘除意义法, 也是可选择的方法。2.未知单位“1”的量, 求单位“1”的量的分数应用题, 列方程解是顺向思维。3.未知单位“1”的量, 不是求单位“1”的量, 而是求其他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必须先求出单位“1”的量, 即率的标准对应的量, 才能求出其他问题。4.紧抓不变量, 先求不变量对应的率, 再求单位“1”的量, 或通过单位“1”的量, 求其他问题。

例谈相遇问题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相遇;时间;速度;路程

有关相遇问题的题目从七年级上的一元一次方程中首次出现,一直到九年级中的函数也有相关问题,在中考中也是常见的一种题型,因此,本文就通过几个例题,由浅入深,来谈谈相遇问题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例1】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相距270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甲车的速度为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行50千米,问出发后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解析:此题中关键是抓住相遇问题中甲、乙两辆汽车行驶时间相等,甲乙两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等于A、B之间的路程即可,如果能画出线段图(如下图),那么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设出发后x小时相遇,可得方程40x+50x=270,解之得x=3,即出发后3小时两车相遇。

这是最基础的相遇问题,解决这类应用题,关键是能画出线段示意图,特别是一些稍复杂的题目,分析出整段行驶的过程,理清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这一类相遇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例2】小明和爸爸同时从距离2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爸爸每小时走6千米,小明每小时走4千米,小明带着只狗,狗每小时跑10千米,这只狗和小明同时出发,碰到爸爸的时候,马上掉头朝小明这边跑,碰到小明的时候又掉头朝爸爸方向跑去,直到小明和爸爸相遇,问这只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解析:此题是多次相遇的问题,但本题中并不需要知道相遇了几次,求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因为狗的速度已知了,所以只要知道狗跑的时间就可以了,而狗跑的时间和小明、爸爸跑的时间是相同的,而这个时间就是小明和爸爸相遇所需的时间,从而又转化到例题1中的相遇问题了。

解:设小明和爸爸相遇的时间为x小时。

由题意得:6x+4x=20

x=2

即狗跑了2小时,所以狗一共跑了2×10=20千米

但有些题目中并不是同时出发,或者说他们行驶的时间是不相等的,那这一类相遇的行程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那我们就通过下面的例题来看看。

【例3】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相距270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甲车的速度为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行50千米,甲车刚出发就因汽车抛锚而耽搁了半小时,问乙车出发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20千米?

此题中甲车中途停留了半小时,所以这半小时,甲车没前进,所以在计算路程时应当注意,但不管是停留还是有些题目中谁先出发,我们都应该抓住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等于整段路程这一等量关系,本题还应注意两车相距20千米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下图1):两车还没相遇之前相距20千米,根据“甲车行驶的路程+乙车行驶的路程=A、B之间的距离-20千米”这一等量关系,设出发x小时之后,两车在相遇前相距20千米,得方程:50x+40(x-0.5)=270-20,解得x=3,第二种情况(如下图2):两车相遇之后继续往前走,相距20千米,根据“甲车行驶的路程+乙车行驶的路程=AB之间的距离+20千米”这一等量关系,设出发后y小时两车相遇后相距20千米,得方程:50y+40(y-0.5)=270+20,解得y=31/9,因此乙车出发后3小时或31/9小时后两车相距20千米。

对于这种不管是中间停留还是谁先出发的题型,同样我们应该通过画线段图,找出他们路程之间的关系,只不过行驶的时间现在不相等了,这些都是相遇问题在方程中的应用,在其他章节中同样也出现过相遇问题,下面我们就继续来看看。

【例4】A、B两地相距270千米,两地之间有个C站,甲车由A地驶往C站,乙车由B地驶往C站,两车同时出发,本来约定3个小时能同时到达C站,但因甲车刚出发半小时,因汽车抛锚而花了半小时修车,已知甲车原来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问甲车为了能赶在B车到达C站之前到达C站,甲车修好车之后的速度应不低于多少?

此题中乙车的路程不变,速度不变,到达C站的时间也不变,所以关键是甲车修好车之后行驶的那一段路程,甲车出发半小时,修车半小时,也就是说修好车之后赶去C站的时间最多2小时,路程不变,由此才会有问题中甲车速度应不低于多少,此题可由“约定3小时同时到达C站”,求出AC之间的距离为40×3=120千米,则修好车之后甲车距C站还有120-40×0.5=100千米,设甲车的速度应不低于x千米/小时,可得不等式x/100≤2,解得x≥50,即甲车的速度应不低于50千米/小时。

这个是相遇问题在不等式中的应用,我们现在应该重点抓住他们在行驶过程中路程、速度或者时间之间的不等关系来列出不等式,从而解决问题。下面我们通过最后一个例题来看一看相遇问题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例5】如下图1所示,在A,B两地之间有汽车站C站,客车由A地驶往C站,货车由B地驶往A地.两车同时出发,匀速行驶.图2是客车、货车离C站的路程y1,y2(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

(1)填空:A,B两地相距_____千米;

(2)求两小時后,货车离C站的路程y2与行驶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客、货两车何时相遇?

解析:(1)由题意可知:B、C之间的距离为60千米,A、C之间的距离为360千米,A,B两地相距360+60=420千米;

(2)根据货车两小时到达C站,求得货车的速度,进一步求得到达A站的时间,进一步设y2与行驶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设x小时到达C站,列出关系式,代入点求得函数解析式为y2=30x-60即可;

(3)两辆车相遇在函数图象中就是两函数的图象相交,求得y1的函数解析式,与(2)中的函数解析式联立方程,解决问题。

关键我们来看看第(3)小题,这就是相遇问题在函数中的应用,两车相遇在函数图象中就是两直线相交,从而我们可以通过列方程组来求两直线的交点,从而求得相遇的时间。

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中的一个热点考题之一,综合性比较强,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结合图象说出其图象表示的实际意义,这样便于理解题意及正确解题。

以上就是我通过几个例题来看看相遇问题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我们应该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初三复习中要加强训练,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加强联系,做到一题多变。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如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和同仁指教。

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应用题 篇4

教学内容:课本第54页例3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向运动求路程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①.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30千米,5小时到达。可以求什么?怎样求?为什么这样求?

②. 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5小时。可以求什么?怎样求?为什么这样求?

③. 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0千米。可以求什么?怎样求?为什么这样求?

问:从以上三道题中可看出什么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应用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应用题。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应用题比较复杂,比如出发地点、行车方向、出发时间是相同还是不相同,运动的结果又怎样呢?这些都是我们研究的内容。

出示准备题:

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

390米

60米

60米

70米

70米

张华

李诚

问:题目中“同时”是什么意思?(出发时间一样)

出示下表,学生独立完成。

走的时间

张华走的路程

李诚走的路程

两人所走的路程和

现在两人的距离

1分

60米

70米

130米

260米

2分

120米

140米

260米

130米

3分

180米

210米

390米

0米

问:出发3分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又是多少?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利用教具演示)

教师指出:像上面这样,运动方向是相向的、出发地点为两地的,出发时间的同时的,运动结果是相遇的,我们就把它称为相遇问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板书课题:相向运动求路程的应用题)

2、教学例5: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学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①.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说出已知什么,要求是什么?

教师利用教具演示,画出意图让学生观察、思考:

小强走的是哪一段?

小丽走的是哪一段?

他们到校所走的路程与两家相距的米数有什么关系?

要求两家相距多少米,先要求什么?(先求出两人到校时各走了多少米?)

怎样分步解答?(让学生口述每一步算的是什么,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65×4=260(米)

70×4=280(米)

260+280=540(米)

怎样列综合式?(学生口述,并算出结果,教师板书。)

65×4+70×4

=260+280

=540(米)

答:(略)

②. 再引导观察示意图,启发另一种解法。

问:他们两人每走1分,他们之间的距离靠近了多少米?[ 65+70=135(米)]到校时经过了几分?(4分)要求两家相距多少米,还可以怎样算?怎样分步解答?(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65+70=135(米)

135×4=540(米)

综合式:

(65+70)×4

=135×4

=540(米)

③.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

65×4+70×4 (65+70)×4

想一想:第一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后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议一议:这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不同,为什么得数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

④. 小结相向运动求路程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三、巩固练习。

1.指导看书第58、59页,后练习第59页的做一做。

2.看算式把条件或问题补充完整。

①. 小明和小华同时从大桥的两端相向走来,小明每分走50米,小华每分走60米,经过5分两人相遇。 ?算式:(50+60)×5

②. 甲乙两位同学骑自行车从东西两站

甲同学每小时行20千米,乙同学每小时行25千米, ,东西两站相距多少千米?算式:(20+25)×3

分数及百分数应用题类型 篇5

(一)11、甲队有60人,乙队人数是甲队人数的3 ,乙队有多少人?

12、甲队有60人,是乙队人数的3 ,乙队有多少人?

13、甲队有60人,乙队人数比甲队人数多3 ,乙队有多少人?

14、甲队有60人,乙队人数比甲队人数少3 ,乙队有多少人?

15、甲队有60人,比乙队人数多3 ,乙队有多少人?

16、甲队有60人,比乙队人数少3 ,乙队有多少人?

7、甲队有60人,乙队有40人

(1)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几分之几?

(2)甲队人数比乙队人数多几分之几?

(3)乙队人数比甲队人数少几分之几?

分数及百分数应用题

(二)1、甲队有60人,乙队人数是甲队人数的20%,乙队有多少人?

2、甲队有60人,是乙队人数的20%,乙队有多少人?

3、甲队有60人,乙队人数比甲队人数多20%,乙队有多少人?

4、甲队有60人,乙队人数比甲队人数少20%,乙队有多少人?

5、甲队有60人,比乙队人数多20%,乙队有多少人?

6、甲队有60人,比乙队人数少20%,乙队有多少人?

7、甲队有60人,乙队有40人

(1)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百分之几?

(2)甲队人数比乙队人数多百分之几?

(4)乙队人数比甲队人数少百分之几?

分数及百分数应用题

(三)1、某化肥厂今年产值比去年增加了 20%,比去年增加了500万元,今年产值是多少万元?

2、某工厂四月份下半月用水5400吨,比上半月节约20%,上半月用水多少吨?

3、要挖一条长200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12.5%,第一天挖了多少米?

4、要挖一条的水渠,第一天挖了250米,占它的12.5%,这条水渠多少米?

5、要挖一条长200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12.5%,还剩多少米没挖?

6、要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12.5%,还剩1750米没挖,这条水渠多少米?

7、要挖一条长200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5%,第二天挖了全长的27.5%,两天一共挖了多少米?

8、要挖一条水渠, 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5%,第二天挖了全长的27.5%,两天一共挖了800米, 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9、要挖一条200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5%,第二天挖了全长的27.5%,还剩多少米没挖?

10、要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5%,第二天挖了全长的27.5%,还剩1200米没挖,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11、要挖一条200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5%,第二天挖了全长的550米,还剩多少米没挖?

12、要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5%,第二天挖了全长的550米,还剩1200米没挖,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13、有一桶油400千克,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3%,第二次取出总数的27%,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取油多少千克?

14、有一桶油,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3%,第二次取出总数的27%,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取油16千克,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相遇分数应用题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找准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能够画出较复杂应用题的线段图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基础知识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三类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

投影出示如下习题:

1.读题列式并按要求改编题:

①一本书100页,读了60页,读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学生读题:

如果把问题改成读了百分之几应如何解答?

样列式计算?

③如果把一本书的页数当成问题,如何编题?怎样列式计算?(板

2.补充问题。

(1)六一班有男生30人,女生20人,_______________?

可以求什么?从最基本的想起。

学生读题后补充问题并列式:

①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②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③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④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可以求什么?从最基本的想起,学生读题后补充问题并列式:

①女生有多少人?

②全班共有多少人?

③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④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3.回答问题。

师述:大家做一个比赛,看谁想得多?(学生自己在本上独立完成。)

③甲是甲乙差的4倍。

⑤乙是单位1。

4.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复习了分数、百分数的哪些类型应用题?它们各自的解法是什么?

(二)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投影出示如下练习:

1.录音机每台降价30%后,售价350元,这种录音机原来售价多少元?

①学生读题;

②学生自己画图列式;

③订正画图;

④指名列式。为什么不是350(1-30%)?

⑤那为什么也不是35030%?

2.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0%,第二天修了200m,第三天修的是前两天的总和,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3.一根绳子截去20%后,再接上6m,结果比原来的绳子长了30%。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图。

4.一根绳子截去20%后,再接上6m,结果比原来的绳子长了1.5m,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三)综合练习

1.题组训练(只列式不计算)

共多少吨?

箱重量正好相等,原来两箱桔子各有多少千克?

老师用投影出示下图帮助学生理理解题意。

学生课后完成。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一类应用题。通过补充问题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把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进行复习,并且打开解应用题的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部分是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这部分的应用题具有典型性,要求学生能够画图进行分析,通过线段图找准量和率的对应关系,能够顺利地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第三部分是深入理解三种应用题的解题思想,综合应用知识。这部分应用题比较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发散思维的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提高“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篇7

一、抓住“两种意义”的难点

1. 强化“分数意义”

所谓“分数”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个概念中有3个知识点:单位“1”———把要平均分的任何事物看做一个整体, 用单位“1”表示, 又称整体“1”;平均分———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表示平均分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教师要强化“分数意义”的教学, 重点训练学生说清“分数意义”这个概念中的3个重点。以“说”促“思”, 为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打下坚实的第一步。

如训练学生说出下面每句话中分数表示的意义:

(1) 五 (1) 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3/5表示把全班人数看做单位“1”, 把它平均分成5份, 其中的3份是男生。

(2) 实际产量比计划超出1/4———1/4表示把计划产量看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 超产的是这样的1份。

(3) 一台电视机降价1/5———1/5表示把电视机原价看做单位“1”, 把它平均分成5份, 降低的价钱占其中的1份。

2. 强化“分数乘法意义”

(1) 沟通整数乘法意义与分数乘法意义的联系。

训练:一桶油重100千克, 2桶油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2=200 (千克) 。 (就是求100的2倍是多少?)

训练:一桶油重100千克, 1.5桶油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5=150 (千克) 。 (就是求100的1.5倍是多少?)

训练:一桶油重100千克, 1/2桶油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2=50 (千克) 。 (就是求100的1/2是多少?当倍数不满1时, “倍”字略去, 即把100千克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这样的1份。)

训练:一桶油重100千克, 3/4桶油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3/4=75 (千克) 。 (就是求100的3/4是多少?即把100千克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这样的3份。)

这样训练, 就沟通了求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感到新知不新, 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也完成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向分数乘法意义的过渡。

(2) 加强分数乘法意义的训练。

训练:说出下面算式表示的意义。

30×1/4 (表示30的1/4是多少?)

6米×3/5 (表示6米的3/5是多少米?)

A×5/6 (表示A的5/6是多少?)

让学生说分数乘法的意义, 以“说”促“思”, 为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打下坚实的第一步。

二、抓住“找等量关系”的训练

1. 细审分率句, 明确单位“1”。根据分数的意义, 学生能够清楚地对所给的分率句作出分析, 确定单位“1”。

2. 画批。

把分率句中的单位“1”用“———”标出, 对应的数量用“笪笪”标出, 重点字词用符号“△”标出。学生画批的过程是深入审题的过程, 是分析思考的过程, 是思维外化的过程, 是形成能力的过程。

3. 画线段图。会先画单位“1”的量, 再画比较量;会准确地标出各数量在线段中对应分率。

4. 找、写等量关系。

寻找等量关系要紧紧地联系学生的实际, 首先让学生明确是“部、总”关系还是“比较”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 往往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或少) 百分之几”的分率句, 学生理解很困难, 找等量关系也存在困难。那么, 训练学生找、写等量关系就非常重要了。

(1) 寻找单位“1”的训练。

训练:在下面的句子中, 用横线画出单位“1”的量。

(1) 看了一本书的1/3;

(2) 一批蔬菜, 其中1/4是白菜;

(3) 四月份比三月份节约用电1/5;

(4) 水结冰后体积膨胀1/11。

(2) 寻找分率对应量的训练。

训练:看了一本书的1/3。

全书的1/3和“已看的页数”相对应;

全书的1-1/3和“剩下的页数”相对应;

全书的1-1/3×2和“剩下的页数比已看的多的页数”相对应。

透彻理解分率句的意义, 找出相对应的“量”与“分率”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突破口。

(3) 写等量关系式的训练。

训练:实际用电比原计划节约了1/9。

等量关系式:原计划×1/9=节约的量;

原计划× (1-1/9) =实际用电量。

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 掌握等量关系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这样就可以正确列式计算, 还可以顺利地用方程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将分数乘除法的解题思路归结在一起, 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这种方法分析解题思路, 有利于学生思维从算术解法向代数解法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量关系式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真正学到一些终身受用的基本数学方法。与此同时, 学生完成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向除法应用题的过渡, 同时也完成了分数基本应用题向复合应用题的过渡。

三、抓住变换单位“1”的训练

在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 对单位“1”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是关键的一环。为了加强找准单位“1”的量的训练, 可以设计以下练习:

找出下面各句中, 哪个数量是单位“1”?哪个数量是它的几分之几?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

(1) 前年产量是去年产量的3/4;

(2) 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5;

(3) 长比宽长1/5。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弄清知识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多思的习惯和自觉选择最佳解法的能力。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是培养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 经常做一些上述的练习, 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抓住联想策略的训练

联想是以观察为基础, 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的特点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够揭示现象的本质及现象间的多种内在联系, 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 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 要使学生在对分率句的直接关系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联想得出对分率句的间接关系的理解, 并运用联想挖掘深层次的内容。

如见到“甲数是乙数的4/5”这句话时, 马上联想到乙数是单位“1”, 甲数是和4/5相对应的量;

可以联想到:如果已知乙数, 求甲数可以列出算式“乙数×4/5=甲数”;如果已知甲数, 求乙数可以列出算式“甲数÷4/5=乙数”;

还可以联想到:甲数比乙数少1/5, 如果已知乙数, 求甲数比乙数少多少?可以列出算式“乙数× (1-4/5) =甲数比乙数少的数”;

还可以联想到:甲、乙两个数的和是乙数的9/5, 如果已知乙数, 求甲、乙两个数的和, 可以列出算式“乙数× (1+4/5) =甲、乙两个数的和”。

可以看出, 联想在解答数学问题中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往往以联想为中介, 以已知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为基础, 用以因导果或执果导因的思考来解决问题。

相遇分数应用题 篇8

一、求一个数是一个数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例:六年级(3)班有女生25人,男生20人。

1、女生是男生的几(百)分之几?

2、男生是女生的几(百)分之几?

【方法】:比较量÷标准量=对应分率

【分析与解】: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应先找“1”即标准量,“是”后面的量是“1”。“是”可以看成÷。由此可以看出问题1中男生是“1”, 问题2中女生是“1”。

解:1、25÷20=5/4(125%)

2、20÷25=4/5(80%)

二、求一个数比另求一个数多或少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例:果园有桃树500棵,梨树400棵。

1、桃树比梨树多几(百)分之几?

2、梨树比桃树少几(百)分之几?

【方法】:差量÷“1”=对应分率

【分析与解】:第一步、找“1”,“比”后面的是“1”。

第二步、找差量,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或梨树比桃树少多少棵。

解:1、(500-400)÷400=1/4(25%)

2、(500-400)÷500=1/5(20%)

三、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例:农场有鸡8000只。

1、鸭比鸡多50%,鸭有多少只?

2、鹅比鸡少50%,鹅有多少只?

【方法】:“1”× 对应分率=对应量

【分析与解】:第一步、找“1”,“比”后面的是“1”。

第二步、找“对应分率”。

解:1、8000×(1+50%)=12000(只)

2、8000×(1-50%)=4000(只)

四、已知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例:甲数是1200.

1、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是多少?

2、甲数比乙数少20%,乙数是多少?

【方法】:对应量÷对应分率=“1”。

【分析与解】:第一步、找对应量,即比较量。

第二步、找对应分率,即比较量的对应分率。

解:1、1200÷(1+25%)=960

2、1200÷(1-25%)=1600

相遇分数应用题 篇9

1、通过复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三类应用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清解题思路,归纳解答方法,发现各自的特点。

2、通过复习训练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解题,进而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学会联系实际的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分数、百分数两类应用题分析、解答方面的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的特征,正确、快速的解答稍复杂分数、百分数的两类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音乐张老师为学生采购演出用的连衣裙,商家七折促销,一件衣服原价180元,实际多少钱?

师:同学们能不能用以学的知识帮助张老师解决问题呢?

生:180X70%=126元

师:感谢同学们的热情帮助,刚才大家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了问题,是哪部分知识?(分、百应用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分、百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观察比较进行分析。

师:我们解决分百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关键句,确定单位“1”)

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出示关键句找单位“1”)

1、一条路,已经修了60%

2、现价比原价减少了30%

3、苹果树的25%相当于梨树棵树

4、今年小麦增产了16.5%

师:确定好了单位“1”下面我们就该找准对应的“量”和“率”的关系了。下面我有几个问题大家来看(出示ppt)

一件连衣裙原价180元,现价126元,现价是原价的几分之几?

一件连衣裙原价180元,现在打七折出售,现价多少元?

一件连衣裙打七折出售是126元,请问原价多少元?

师:同学们能不能迅速的列出式子来,观察这三道题分别是哪三种类型的?(学生进行分析)教师汇总板书

分百三类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板书)

师:那他们每个问题都是求什么的呢?用的什么方法?

生:第一个求分率,用比较量除以单位“1”的量,第二个求比较量,用单位“1”X对应分率等于比较量,第三个求单位“1”用比较量÷对应分率等于单位“1”的量

师:同学们答得非常对,做分百应用题就是这三个类只要找好单位“1”确定“量”和“率”的关系就一定能把问题解决,下面再看几道题

出示PPt

观察比较,找规律

一件连衣裙原价180元,现价126元,便宜了百分之几?

一件连衣裙原价180元,打七折出售,便宜了多少钱?

一件连衣裙现价126元,便宜了30%,原价多少钱?

师:同学们列式看看这三道题与前面三道题有什么异同呢?

生:类型相同,不同的是给的条件都是间接的。

三、小结。

分析、解答这两类应用题时,都是从含有分率的句子入手分析――确定“1”,找到对应的“量”与“率”;在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判定属于哪一类型。如果求“数量”,就用单位“1”的量ד所求数量对应的分率”;如果求单位“1”的量,就用“数量”÷“数量所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还可以用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四、综合练习,巩固提高。

五、板书设计。

分百应用题

①确定单位“1” ②找准对应的“量”和“率”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相遇分数应用题 篇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教学重点:通过线段图理解分析分数一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选其中两题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2×325××3940×

×××××

2.根据意义,列出算式。

4个20个70个

4的20的70的二、新授

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乘法应用题

1.出示准备题。

20的 是多少?6的 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小结。

2.出示例1。

学校买来100千克的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教师边指导学生读题边画线段图。图略。

(2)提问: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问题是什么?(在线段图上指出来。)吃了谁的 ?

吃了100千克的,就是把100千克平均分成几份?吃了其中的几份?

(3)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解法一:100÷5×4=80(千克)

(4)教师小结,并引入第二种解法。

上面这个解法是根据已学过的整数乘除法来解答的。我们还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分数乘法来解答。板书:解法二:

(5)提问。

吃了,是吃了谁的 ?

应该把那个数量看作单位“1”?

要求吃了100千克的 是多少,该怎样计算?根据什么列出乘法算式?

(6)列式解答:解法二100× =80(千克)

答:吃了80千克。

3.教师小结。

上题“吃了 ”是指吃了100千克的,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要求100的 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来列式解答。以后我们遇到这类乘法应用题时就应该用解法二,即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来列式解答。

三、复习巩固

完成第6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题后再让学生试着讲一讲,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什么列式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要注意认真读题,弄清题意,看谁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然后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分数乘法应用题。

五、作业

练习十四第1~5题。

课时2:巩固练习

教学目的和重点:会根据题意作出线段图,正确解题

教学过程:

1.复习(作出线段图列式计算)

(1)320亩的 是多少亩?(2)40吨油的 是多少吨?

2.补充相关例题.(2~3应用题)

理解题意确定单位1,作出线段图。

列式计算。

3.小结

4.作业P71~72 / 6~10补充相关题目。

课时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带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第70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1~16题。

教学目的:能准确地确定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理顺思路,列式计算。教学重点:通过线段图理解分析分数一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1.复习.的 是多少?的 倍是多少?

五年级有学生1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占全年级学生数的1/3,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多少人?

2.新授例

2、小林身高1(3/5)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7/8,小强身高多少米?

1)让学生读题

2)利用线段图示帮助理解题意

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7/8,就要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要求1(3/5)的7/8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也用乘法计算。

1(3/5)×7/8=7/5=1(2/5)(米)

答:小强身高1(2/5)米。

想一想:如果把上题改成下面的题:

小强身高1(2/5)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1(1/7)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1)让学生读题

2)利用线段图示帮助理解题意

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1(1/7)倍,就要把小强的身高看作单位“1”。1(2/5)×1(1/7)=7/5×8/7=8/5=1(3/5)(米)

答:小林身高1(3/5)米。

3.练习P71做一做并补充相关练习。

4.小结

5.作业P72 / 11~16(分析15,16)

课时4:混合练习

教学目的:牢固确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解题思路,比较熟练地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1.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2.补充相关应用题(2~3道)。

读题讨论作图解题。

3.分析讲解 P73~74/ 18、20、21

4.小结

5.作业 P73~74/17~22.(17注意:单位“1”是去年种的花生数。

18注意:单位 “1”都是180千克。

19注意:单位“1”是排球的定价。

20第一小题的单位“1”是计划耕地。

第二小题是减法。

21注意:单位“1”是小汽车的1/10。

分数应用题教学初探 篇11

关键词:单位“1”;线段图;思路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应用题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内容。“分数应用题”更是应用题教学的难点、重点。如何解决“分数应用题”难教、难学这一难题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以旧引新

二、紧扣单位“1”

三、画线段图

画线段图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四、启发思路

掌握解题思路是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但解题思路因问题而异,如分数乘除法的学习,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算”“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算”。若是如此,岂不是把学生教“死”?碰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学生只能瞎猜。为了弄清用乘法还是除法,应从基础入手,重视概念教学。如,在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前应重视教给学生“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这就是基础,也是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依据,必须使学生明白分数乘法的意义同整数乘法比较,有何扩展,即一个数乘分数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而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必然用分数乘法计算。

对于除法应用题,要解决的也是概念问题。首先,学生应明白的是,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弄清楚什么叫除法。解答时,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列式的道理,再列出含有未知数的乘法关系式,用方程解,或者根据除法意义列出除法算式。这样,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学生自然明白。

因此,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重要的是把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互逆关系的基础知识学好。解题时思路正确,自然学好,否则,只重视解题方法,轻视概念和意义,学生肯定学不好。

参考文献:

魏云.分数应用题教学初探[J].小学数学设计,2005(32).

作者简介:张峰,男,出生于1973年8月,大学本科学历,就职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龙山镇中心小学,常年承担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关注及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策略浅析 篇12

首先来说, 小学生遇到的是对题意理解的障碍. 小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不是很强, 在加上他们很容易出现题目阅读不仔细的现象, 若对题目都不能很好的理解, 便不知道题目的解答该如何下手, 很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其次, 小学生还面临着分数概念理解的障碍和相关数学运算的障碍. 分数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分数的运算在小学生之间也属于较难的问题, 这也是解决分数应用题的一大障碍. 最后,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也对学生的解题有着一定的影响.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 认为自己熟知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也很简单, 在讲课过程中就容易忽略某些问题的存在, 或者对小学生提问的简单问题嗤之以鼻, 不好的态度会对学生的幼小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 同时也狠狠打击的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提高小学生分数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为了提高小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师首先应详细了解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障碍, 并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出发, 从对题目的理解入手, 让小学生逐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也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

1. 审题是关键

教师在进行分数应用题的讲解过程中, 首先要带领学生仔细的审题, 并告知学生审题的重要性. 只有真正读懂了题目的含义, 发现题目中蕴含的问题, 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数学能力强, 能自己发现应用题中数学问题的学生, 教师要告知其读题的重要性以及马虎所要付出的代价, 教会他们认真读题; 对于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 教师要带着他们发现应用题中的考点在哪, 要考的是什么数学问题, 并帮助学生讲问题分析出来解答. 经过不断的培养和锻炼, 争取每个学生都会读题、读懂题.

2. 分数概念的普及和训练

由于分数应用题是牵扯到分数概念的问题的处理和解答, 所以必须让学生明白分数是什么. 我觉得可以从简单的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入手, 比如1是3的1 /3, 2是5的2 /5等, 让学生先与分数见个面, 然后再进行详细的讲解. 分数有两种意义, 一种是把1分成若干份, 分数可表示其中的几份, 表达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还有就是两个整数相除 ( 除数不为0) 的商, 是一个具体的数据. 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可以从几个简单的问答题入手, 比如, 把一根2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 每段是 () 米?在这个问题中, 学生填入的数据可能有0. 4、2 /5两种答案. 教师先指出哪几个是正确的, 然后将2 /5圈出来, 向学生讲述分数到底是什么, 每一部分是什么含义, 让学生都认识分数, 读懂分数.

3. 解题思路的训练

当学生读懂问题并理解分数的概念后, 接下来就是问题的解答过程了. 在这一步,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将应用题中的数学问题分离出来处理. 学生拿到一个分数应用题后, 首先读题, 读懂题中问的数学问题是什么, 然后将问题列出来, 方便解答.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首先应知道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所在, 然后将已知条件化为具体的数学符号, 列在纸上, 一步步的进行运算, 得出问题的答案.

4. 分数运算的训练和提高

小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还容易出现因为运算的失误导致解题失败的现象, 这大多与学生的马虎与运算的不熟练有关. 教师在训练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时候, 一定要强调将每一步运算都体现在书面上, 心算很容易出错, 而且出错后不容易被发现. 其实只要小学生能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并在计算过程中认真仔细, 应用题的解答就不会出错.

5. 教师改变教学理念, 教会学生举一反三

教师能教会学生解一道题是一种能力, 能教会学生解一类题则是成功的教学方法. 在某一具体问题的解答中, 教师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教会学生解答和正确运算,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同时, 教师还应努力在解题过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解题的方法, 这才是成功的教学.

三、结束语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 教师应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 尽量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并习得知识. 相信经过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一定能很好的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让学生真正的学会数学、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祚超.巧用对比法提高分数应用题教学的效能[J].考试周刊, 2009 (8) .

[2]胡爱燕.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J].成才之路, 2008 (24) .

[3]段志君.分数应用题的解答障碍与转化对策[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2.

分数乘法应用题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列式计算。

(1)20的 是多少?

(2)6的 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8 【阅读与理解】

⑴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根据题意,完成以下填空。先让学生在教材上填空,再组织交流。

【分析与解答】

⑴用长方形纸表示大棚的面积,折出萝卜地的面积。

①学生折一折。

②计算萝卜地的面积:480× =240(平方米)

⑵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交流:怎样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红萝卜地占萝卜地的,也就是占大棚一半的,先折出整张纸的一半,再折出一半的。学生动手折一折。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240× =60(平方米)

⑶列综合算式解答。480× × =60(平方米)⑷讨论不同的解法。小组交流。组织汇报。先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 × = 再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480× =60(平方米)综合算式是:480×(×)=60(平方米)

【回顾与反思】

⑴大家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检验一下这个答案的合理性吗?

⑵学生尝试检验。

⑶组织全班交流。

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检验:60÷240= 或240÷480= 只要学生检验方法合理,教师都有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14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解答。

⑵组织交流。指名学生按照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展开交流。

⒉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2、3题。这三道题都是和例8类似的连乘应用题,每道题都有两种不同解法。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讲评订正。

四、课堂小结

分数乘法应用题 篇14

1.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需6天完成,现在乙队先做了7天,然后甲队做了4天,共完成这项工程的十五分之十三。如果把其余工程单独交给乙队单独做还要几天才能完成?

2.一项工程,单独做,甲要12天,乙要9天。若甲先做若干天后乙接着做,共用10天完成,问:甲做了几天?

新华书店运来一批图书,第一天卖出总数的8多16本,第二天卖出总数的2少8本,还余下67本。这批图书一共多少本?

114小明看一本小说,第一天看了全书的8还多21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6少4页,还剩下102页。这本小说一共有多少页?某工厂第一车间原有工人120名,现在调出8给第二车间后,这是第一 6车间的人数比第二车间现有人数的7还多3名。求第二车间原来有多少人?

76某小学五年级有三个班,一班和二班的人数相等,三班的人数占五年级的20,并且比二班多3人,问五年级共有多少学生?

7学校图书室内有一架故事书,借出总数的3之后,又放上60本,这时架上的书是原41来总数的3。求现在书架上放着多少本书? 118有一堆砖,搬走4后又运来306块,这时这堆砖比原来还多了5,问原来这堆砖有多少块?

一块西红柿地,今年获得丰收。第一天收下全部的8,装了3筐还余12千克,第二天把剩下的全部收完,正好装了6筐。这块地共收了多少千克?

310菜地里黄瓜获得丰收,收下全部的8时,装满了4筐还多36千克,收完其余的部分时,又刚好装满8筐,求共收黄瓜多少千克?

611 库房有一批货物,第一天运走20吨,第二天运走得吨数比第一天多17,还剩下这9批货物的17,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112车间共有工人152名,选派男工的11和5名女工参加培训班后,剩下的男女工的人数正好一样多。问车间的男、女工各有多少人?

13一本书,已看了130页,剩下的准备8天看完,如果每天看的页数相等,3天看的页5数恰好为全书的22,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有一块菜地和一块稻田,菜地的一半和稻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13公顷,稻田的一半和菜地的三分之一合在一起是12公顷。那么这块稻田有多少公顷?

115一瓶饮料,一次喝掉一半饮料后,连瓶共重700克;如果喝掉饮料的3后,连瓶共重800克,求瓶子的重量。

16食堂有一桶油,第一天吃掉一半多1千克,第二天吃掉剩下的油的一半多2千克,第三天又吃掉剩下的油的一半多3千克,最后桶里还剩下2千克油,问桶里原有油多少千克?

1117甲乙丙三人到银行存款,甲存入的款数比乙多5,乙存入的款数比丙多5,问甲存入的款数比丙多几分之几?

分数乘除法经典应用题

(一)分数乘法经典应用题

1﹑幼儿园有积木120块,黄色的占1/5,红色的占1/4,黄色的比红色的少多少块?

2﹑工厂有水泥120吨,第一天运出1/4,第二天运出2/5,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运出多少吨?

3﹑水果店有苹果640千克,梨是苹果的4/5,有梨和苹果共有多少千克?

4﹑小刚有玻璃弹子20粒,小强的玻璃弹子是小刚的1/5,两人共有玻璃弹子多少粒?

5﹑学校植树120棵,其中2/5是梧桐树,1/4是榆树,其余的是樟树,植樟树共多少棵?

6﹑书店有一批新书共4200本,第一周卖出1/4,第二周卖出2/5,还剩多少本没有卖出?

7﹑一桶油6千克,第一次用去全部的2/9,第二次用去全部的1/3,还剩多少千克?

8﹑一本书240页,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8,两天共看了多少页?

9﹑一本故事书320页,第一天看了3/8,第二天看了1/5,第三天应从第几页看起?

10、五年级有学生250人,其中45去参加植树劳动,余下的1/5去车站打扫卫生, 打扫卫生的有多少人?

11﹑一根铁丝长48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1/3,第二次用去余下的3/5,第二次用去多少米?

12﹑有25吨大米,第一天买出1/4吨,第一天买出余下的1/4,第二天买出大米多少吨?

13、粮店有4000千克大米,第一周卖出1/2吨,第二周卖出余下的3/5,第二天卖出大米多少千克?

14﹑有一堆煤60吨,用去它的1/4还多5吨,用去多少吨?

15﹑有苹果2600千克,梨比苹果的7/13还少100千克,有梨多少千克?

16、工厂有女工234人,男工比女工的2/3还少32人,工厂有男工多少人?

17、要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3/10千米,第二天修2/5千米,第三天修的恰好是前两天的5/6,三天一共修多少千米?

18、洗衣机厂上月计划生产洗衣机1500台,结果超产1/15,超产了多少台?

19、水果店有橘子2600千克,苹果比橘子少9/20,苹果比橘子少多少千克?

20、学校九月份用煤560千克,十月份计划用煤是九月份的9/10而十月份实际用煤比计划节约了1/12,十月份比计划节约用煤多少?

21﹑某校有学生680人,六年级占全校人数的1/4,其中男生人数占六年级的9/17,六年级女生多少人?

22、六年级有学生256人,有5/8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2/5是男生,求参加数学小组的女生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上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1至6年级各册古诗汇总下一篇:比选申请承诺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