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精选12篇)
《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篇1
在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我是这样设计本节课教学过程的:
1、复习时我设计了找单位“1”和写数量相等关系式的练习,是为了学习新课做准备。
2、出示新课,让学生找单位“1”,画线段图分析。
引到学生想:画图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怎样画?
3、根据线段图,写关系式。
4、根据关系式列算式,并解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了两种不同的数量关系式,根据不同的关系式,列出了两种不同的算式。但是,在讲解算式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时,有一部分人对第二种算法中括号部分算的是什么,有点模糊,不能清楚地表述出来。在教学后,我真正感觉到,要让学生理解一个分率表示什么量的重要性,虽然在教学中也注意到了这点,但因为单位1加几分之几这样的分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因此要更为重视与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本课通过教学设计与实践操作,并反思教学过程,颇有收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深入地研究理解教材,把握其重难点,更深入地研究理解学生,考虑他们的学习方式,理解不同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成长的利弊,力求使教学设计得更有利于他们去体验、去理解,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情感的培养,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与思维品质。
《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篇2
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样,教材采用“部分 + 部分 = 整体”的设计思路,将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分解成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和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逐个教学。这种分割开的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单独教“我”还会,放在一起“我”就糊涂;也使学生丧失了用分数乘除法意义来思考解决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并进行有效对比的机会。加之苏教版没有单独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例题,而是与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相结合,这又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系统论强调,“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把事物分割开研究,然后综合,即使综合得再好,也只是一种拼凑”。出于上述的思考,我决定用“整体教学”的思想,对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教学进行尝试。
一、分析教材,设计整体思路
分析教材,不难发现“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部分数与总数”问题(部总关系),另一类是“多(或少)几分之几”问题(比多比少关系),共有6种例题。分别是:
第一类,部总关系,共有2种。
(1)六年级有500名同学,男生占2 /5。女生有多少人?
(2)六年级有女生300人,女生占六年级总人数的3 /5。六年级共多少人?
第二类,比多比少关系有4种。
(1)杨树有60棵,柳树比杨树多2/ 3。柳树有多少棵?
(2)杨树有60棵,比柳树多2 /3。柳树有多少棵?
(3)杨树有60棵,柳树比杨树少2/ 3。柳树有多少棵?
(4)杨树有60棵,比柳树少2 /3。柳树有多少棵?
在实际教学时,分成2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部总关系”的2道例题;第二课时教学“比多比少关系”中的前面2道,学生自主尝试后2道题。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教材中对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教学是离散的,而集中起来教学可以优化知识的结构。事实上由于这样的6道例题属于同一范畴的思维方式,解题的依据都是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同时将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放在一起教学,又便于学生比较、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二、比较研究,形成数学模型
以教学“部总关系”为例,首先运用线段图分析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让学生明白这两道题的形式是相同的,只不过已知条件与要求的问题不同。
其次抓住关系句,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发现两道题的联系:本质上看这两道题是一样的,只不过第一题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第二题单位“1”的量是要求的,可以用除法或方程计算,但无论哪一道题,都是用“总人数 - 总人数×2/ 5 = 女生人数”这样的一个相等关系来思考的。
其三是跟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计算,什么情况用除法或方程计算,帮助学生厘清乘除法实际问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建立有效的解题模型。
三、调整练习,促进思维发展
在尝试实践时,笔者将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练习重组,使两者之间的练习交叉分布。每次练习的过程中,既有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又有分数除法实际问题,这样的练习设计,题目还是原来的题目,并没有增加数量,只是调整了顺序,因此没有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但经过重组后的练习设计,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去分析数量关系,并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或所掌握的解题模型来判别是用乘法计算,还是除法或方程计算,而不是简单的模仿或记忆。
这样的处理,明显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几次测试中,笔者所任教的班级解答这类实际问题的正确率比同轨班级高出许多,甚至第二类(比多比少关系)实际问题的正确率达到100%,也很少有学生将乘法与除法相混淆。这也说明,用整体思想来设计“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教学是可行的。
虽然这仅仅是一个个例,但也足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整体解读教材。教材的编排一般是由浅入深的,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但也会存在一些教学隐患,比如:一年级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实际问题,就容易使学生形成“多加少减”的规律,而一旦形成这样的“规律”,对以后的学习就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而作为教师,应从整体出发研读教材,不仅仅是自己所任教的年级,还要了解以后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这样才能抓住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或主要矛盾,这样教学才能高瞻远瞩。
《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篇3
【教学过程】
一、现场调研
设计意图:因为这堂单元复习课是借班上课,对学生原有基础一无所知,故上课一开始就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为针对性地复习作好准备。
1.根据信息说出数量关系式。
师:前段时间作家黄蓓佳阿姨来到我们的校园,掀起了一阵读书热,老师搜集到了两条信息。(课件出示)
(1)小明已经看了《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的4/5。
(2)《亲亲我的妈妈》的价格比《我要做好孩子》贵1/4。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生1:把《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看作单位“1”。
生2:《我要做好孩子》的页数×4/5/=已经看的页数。
生3:《我要做好孩子》的页数×(1-4/5/)=没有看的页数。
生4:《我要做好孩子》的价格看作单位“1”。
生5:《亲亲我的妈妈》的价格=《我要做好孩子》的价格×(1+1/4)
2.只列式不计算。
师:同学们联想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不错。下面一组题目请同学们只列式不计算。
(1)《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共250页,小明已经看了这本书的4/5,还剩多少页没看?
(2)小明已经看了《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的4/5,还剩50页没看,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的价格是12元,《亲亲我的妈妈》比《我要做好孩子》贵1/4。《亲亲我的妈妈》的价格是多少元?
(4)《亲亲我的妈妈》的价格是15元,比《我要做好孩子》贵1/4。《我要做好孩子》的价格是多少元?
(5)学校准备了一笔钱购买这两种书作为奖品。如果单独买《亲亲我的妈妈》可以买36本,单独买《我要做好孩子》可以买45本,如果把这两本书作为一套来奖励,可以买多少套?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②投影仪显示错题。
【评析】调研的指向明确,主要是围绕较复杂应用题中的找单位“1”、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通过学生的回答,独立解题,教师发现了“缺”、“漏”,可以在课前的教案预设与学生的错误中寻找平衡点,为整堂课的复习确定落脚点。
二、矫正错误
师:第5题“1÷1/36+1÷1/45”错在哪里呢?
生:“1÷1/36求到的是单买《亲亲我的妈妈》的本数,同样“1÷1/45”求到的是单买《我要做好孩子》的本数,所以求到的不是两种书的套数。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清楚。谁能把第5题的解答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一笔钱看作单位“1”,买一本《亲亲我的妈妈》的价钱占这笔钱的1/36,买一本《我要做好孩子》的价钱占这笔钱的1/45。解答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
买《亲亲我的妈妈》的钱+买《我要做好孩子》的钱=1,所以
解:设可以买x套,1/36x+1/45x=l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总钱数看作单位“1”,因为总价÷本数=单价。1/36看作《亲亲我的妈妈》的单价,1/45看作《我要做好孩子》的单价,(1/36+1/45)的和是一套书的价钱,再乘以套数等于钱的总数。
解:设可以买x套,所以(1/36+1/45)x=1
生3:解答这道题还可以列式为:1÷(1/36+1/45)。
师:很好,三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
【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对错题进行评析,其作用有两个:一个是让学生充分展示原有的知识结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情况,在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中完善思维过程,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另一个是可以顺着原任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去点拨、引导。
2.归纳小结。
师: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一般分哪几步进行思考的?
师:检验的方法有多种,课后你们交流研究。
【评析】“检验”是解答应用题的最后一个过程,往往容易被忽视。为此,针对学生的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检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沟通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有根据的判断推理能力。
三、训练强化
1.展示题组(略)。
2.学生独立完成。
3.小老师讲解。
【评析】在强化训练时要注意两个结合:一是教师预设与学生现实相结合;二是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教师在评讲环节中,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正确解法,而是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一方面给会的同学一次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引导他们自己把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比较,强化解题规律,提升数学思维水平。(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东洲小学江苏海门市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孙恭伟
《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篇4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是在教学简单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的。回顾本节教学,我感到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在以前应用题的教学中,对说的训练重视的不够,表现为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说,这个片断,我不仅关心学生是否会解答问题,更关注解决问题是采用了什么方法,以及方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引导学生把思考过程有条理的说出来,为了深化学生的思维,避免死记硬背、机械是模仿,解题后要求说出算式的依据,要说中及时得到反馈,进行矫正、补充,这种说的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协调发展。二是很好地解决了大部分学生会,怎么教的问题。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本节内容并不难,为此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死记数量关系,找出谁是单位1,谁是分率,知道要求是分率对应的题用乘法计算等,学生只会用一种方法,长此以往,对灵活解题是不利的,在这个片断中,问题开放,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说中学到知识,增长本领。
《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篇5
一、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是因为大多数时间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自己省心、学生省力,往往避重就轻,草草带过,舍不得把时间用在过程中,总是急不可待,直奔知识的技能目标,究其根由,在于教师的课堂行为,我缺乏必要的耐心。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因此在今年整体的教学中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尤其在本节课上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标,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发展。
二、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尽量找出其它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在充分的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水到渠成的完成求“1”的量用方程做或算术法做,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揭示新知识的本质属性。
《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篇6
关于练习四的第4题,由于我没有作出统一的作业要求,所以有学生用算式方法解来解决。我要求他们再用方程来解。这道比较题还没来得及比较——依据的数量关系式相同,但设未知数的方法不同——就已经下课了。
课前,还想到让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一题多解,这个念头被自己否决了。如果那样做,就冲淡列方程的主体了。
教学效果:一般。
稍复杂分数应用题教学片断设计 篇7
仪征市香沟中心学校
蒋春骏
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生读题。
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4。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2、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读一读,体会关键句表示的意思。
3、学生尝试画出线段图。
问:关键句中把谁看做单位 “1”?我们画图时先画什么?
讨论:表示今年的线段怎么画?1/4标在哪一段?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示范画出线段图)
4、结合线段图分析解题思路 思路一:
问:从图上看,去年的1/4指的是哪一段?
用去年的班级数乘1/4可以求出什么?
求出今年比去年多的部分后怎样求今年的班级数? 板书:去年×1/4=增加的 24×1/4=6(个)
去年+增加的=今年 24+6=30(个)
综合式:24+24×1/4 =24(个)
思路二:
问:从线段图上你能清楚地看出表示今年和去年班级数的线段各有几份吗?你会用份数方法来解答吗?
学生尝试解答后交流思路。今年的班级数为什么是5份?
板书:24÷4×5=30(个)
思路三:
问:从线段图上看,1/4指的是哪一段?你能想出表示今年的线段是去年的几分之几吗?能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吗?
知道了“今年的班级数是去年的(1+1/4),”你能求出今年的班级数吗?
板书:24×(1+1/4)
5、巩固这几种解题思路,把每种方法的想法和同桌说说。
《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
2.正确理解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能正确列方程解答。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
难点:理解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今天我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板书: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练习课)
(二)出示训练目标
过渡语:首先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我能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
2我能正确理解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能正确列方程解答。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自己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过渡语: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的要求进行自学。
二、训练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训练指导
1.内容:完成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第7、9、12题的第(2)题。时间15分钟。2.在自主练习过程中,将疑惑问题做好标记,以备交流。
(二)自主练习
要求:认真读题,书写规范,坐姿端正,做完之后认真检查。
独立完成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第7、9、12题的第(2)题。教师巡视课堂,全面了解学情。
三、后教环节(10分钟)
(一)纠错更正
小组内两两交换,互相检查,发现错误的用红笔标出来,然后改错。会的学生教不会的。让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一下错的原因?如果说不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
(二)展示交流
1.通过口头展示、展台展示等方式进行交流。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补充,使结果更加完善。
(三)质疑问难
(1)根据同学的质疑、反馈,全班交流汇报,讨论解决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2)收集疑难点和易错点进行点拨教学,解疑答难,强调易错点,总结做题规律,拓展延伸。
四、提升环节(10分钟)
(一)提升训练
1.完成课本第9页第11题。2.完成课本第9页第14题。3.完成课本第9页第15题。
(二)评价反馈
小组内互相检查、纠错、更正、交流。根据学生展示交流情况,教师收集疑难点和易错点进行点拨教学,解疑答难。
五、课堂总结(3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能正确理解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能正确列方程解答。同学们都学的不错,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是()组。
附: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练习课(1)先审题,画出线段图。
(2)找单位“1”确定乘除法应用题。(3)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4)列式解答。
《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篇9
一﹑扎实抓好应用题基础训练的教学,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应用题基础训练是学习应用题的基础,只有认真扎实抓好应用题的基础训练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王老师的这节课就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教学,从复习题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训练,再到例2让学生动手画线段图,说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再到巩固练习时第一题找标准题,比较量,并说出求比较题的数量关系式,第二题的看图列式题,都是应用题的基础训练,教师整一节课都在围绕着应用题的基础训练进行。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到,只有像王老师那样,扎实抓好应用题基础训练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强化学生对应用题说的能力的训练,促其内化,收到良好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发展思维是应用题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而思维又与语言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学生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表述解题思路,是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应用题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应用题教学应着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探求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王老师的这节应用题的教学就非常重视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因为学生会1说了,就自然会解题了。王老师在例题学习中把关键句“噪音降低”让学生理81解为“现在是原来的(1-)”减轻了例题的难度。在例题的教学中,教者更注8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讲座题分组讨论,同位互说,个人发表意见等
《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篇10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等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
步学习用方程解决一些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应用分析方法、抓住题中关键字、句正确理解
题意并以此为切入口建立等量关系、解答此类应用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估算的能力培养认真审题、有序思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2.有序地分析题中关键信息并根据关键字、句找出题中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课本第88页的复习题: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1.教学例6。
(1)出示例6: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问;这道题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引导学生说出:吃了买来大米重量的,要把买来大米重量看作单位“1”。)
引导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问;还有什么已知条件图中没有表示出出来?(引导学生说出“还剩15千克”没有表示出来,应在线段右边三格的上面写出“剩15千克”)
问: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在图中怎样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中注明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问:根据题意,单位“1”的数量是已知还是未知的?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说出设要求的问题为X,用方程来解这道应用题。)
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3)指名列出方程。教师板书:
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x=15
问:这里吃了的重量为什么用x表示?
(4)解方程。
问:这个方程的左边x-x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得出:(1-)x=15)
问:我们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
“1-”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继续把方程解答完毕。
(5)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6与复习题的两个线段图,问:
例6和复习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复习题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算;例6剩下大米的千克数是已知的,而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求单位“1”的量,要列方程解答。)
2.练习。
第88页“做一做”的题目。
3.教学例7。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例7:某工厂四月份烧煤12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四月份原计划烧煤多少吨?
问:“比原计划节约了”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原计划烧煤的吨数看作单位“1”,四月份节约煤的吨数占原计划的)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提示:这道题中哪两个量在比较,以谁为标准?先画哪条线段?(引导学生得出是实际烧煤量与原计划烧煤量比较,以原计划烧煤量为标准,即单位“1”。先画表示原计划的那条线段。)
问:接着应怎样画?根据哪个条件来画?(引导学生画出实际烧煤量)
问:这两条线段中哪条线段表示的数量是已知的?哪条是要求的?在图中怎样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中表示出。
(3)分析。
问:这道题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用什么方法解答好?(引导学生得出用方程解答)
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说出:
原计划烧煤吨数-节约的吨数=实际烧煤的吨数)
(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1-表示的是什么?
4.练习课本第89页“做一做”题目。
三、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的例6和例7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问:想一想,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分析过程,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及解方程的全过程。
2.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只要求列出方程。
稍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 篇11
“稍复杂的方程(三)”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0的内容。过去,解方程的教学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前者属于计算,后者属于应用。而现在,在学习“稍复杂的方程”时,是由实际问题引入方程,使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求解方程并检验。我知道教材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正是由于这节课担负着教学列方程和教学解方程的双重任务,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要掌握的知识量来说是非常大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列方程与解方程两者并重的这一内容在一节课里得到很好的解决呢?我也一直像其他许多老师一样被这一内容的教学所困扰。我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对其进行了挑战,希望借此机会,在各位领导和老师零距离的指导下,和大家一起受到启发,能在实实在在的课堂中收到实效。
为了教学好这一节课,我磨教材,磨教参,磨课标,磨学生,磨自己,还想磨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可是这个内容在公开课上展示的太少了,相关的供我去磨的教学资料根本就不够多,我只好自己去磨。曾多少次,我都想放弃这节课,换一节资料多的,可供自己选择的`课去讲,但是我觉得那不是我的教学风格,这样的课也许更能体现我个人的教学思路,我不管,我要试一试!就这样,一路走来,直至今天的课堂教学结束,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我觉得我的收获还是颇丰的吗!
稍复杂的方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12
1.引导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稍复杂的方程。
2.通过看书学习、主动交流、探究新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解稍复杂的方程。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利用题中的数学信息,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创设氛围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从大家的作业情况看你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些内容。这节课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学习稍复杂的方程。【板书:稍复杂的方程】
2.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需要复习一下与方程有关的知识吗?
3.把书打开到65页,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页。大家看一看想想我们从这部分内容中能学到什么?(30秒思考)【板书:列方程、解方程、步骤】 4.谁能说一说这些知识中哪些需要我们用较长的时间进行研究。
5.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怎么办?(生答)那好,一会儿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就可以进行求助。你们认为学习这些知识要用多长时间?(定时)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用红笔指、批学生的自学情况)(记住批改的人数及正确率)
三、汇报交流、明确方法 时间到,你们完成学习任务了吗? 一直以来大家在一起交流得都很好也很有成效,希望同学们今天不要紧张积极交流。交流时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你如果有不同的见解、不懂的问题,或者是想要给他人补充,都可以主动提出来。
1.谁能先来把自己学会的内容介绍给同学们?(有层次的提问)
(1)我知道了列方程之前应先找出题中要求的数,也就是未知数然后用X表示【板书:用X表示未知数】。
(2)列等量关系式。【板书:黑色皮块数×2-白色皮块数=4】
(3)说列等量关系式的理由。【板书:黑色皮块数的2倍(多),白色皮块数(少)】
评价:你分析的真透彻。
(4)列其他不同的等量关系。【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关系式】
【归纳:本题的数量关系与以往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以前学的都是“一个数与另一个数比大小”,而例题则是“一个数的几倍与另一个数比大小”,并要把这个数的几倍看作一个整体。刚才这些同学在列等量关系式时都注意了这一点,很好。【板书:一个数的几倍与另一个数比大小、整体】(5)列出方程。【明确“2X”的含义】
评价:通过大家的分析列出了三个不同的方程,说明我们同学能习惯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做很好。(6)解方程
生1:我学会了如何解这样的方程。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怎样解这样的稍复杂方程吗?(找学生到展台前汇报。)【板书:解方程】
(生1:我先把2X看成一个整体,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左右两边各加上20,得到“2X=24”,最后根据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左右两边各除以一个2,就得到了“X=12”。)
师:他解的对吗?解这个方程的关键是什么?(7)检验,写出答案。
生2:我对书中的方程进行了检验。【板书:检验】 师:好,你说一说吧!生2:
检验:方程左边=2X-=2×12-4
=24-4
=20
=方程右边 所以,X=12是方程的解。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和他一样吗?
这就证明了“X=12”是方程的解,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答案【板书:写出答案】
2.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大家注意倾听他的问题,看谁能帮他解决? 3.谁能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板书:1、2、3、4】
三、自主练习、评价反馈
1.既然同学们没有不懂的问题了,老师就出一道题来考考大家(做66页第3题)。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批改,让有错误的学生求助于同桌。)3.选择有代表性的拿到展台上全班评价。
(谁能针对他的解题情况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4.互相说一说,共同改正错误:(1)教师红钢笔进行修改;
(2)评价要针对步骤及解题思路,先扬后评;(3)对差一些的学生给予鼓励。
四、抓住重点、强化提高
1.刚才我们同学的学习很有效果,评价也非常到位。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展台出示)
(1),小红储蓄的钱数比小丽储蓄钱数的3倍多5元。
?(2),小红储蓄钱数的2倍比小丽储蓄钱数的3倍多5元。
?
2.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这个条件分析数量关系。(给两分钟时间分析,可以动笔写一写。)3.交流等量关系。
4.同桌之间互相补充条件并提出问题考一考。
(如果学生做不完:没有考完的同学课下继续完成,请大家坐好。)
五、总结
教学反思:这节数学课非常真实、朴实,成功地展示了我们五年级研究主题的教学模式。纵观本节课,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过程的实施,还是教师的课堂调控与评价都透射出一种崭新的理念,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落实《课程标准》,突出主动学习。
教学中我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学习、自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使学生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想法并有机会分享他人的收获。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一定的技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2、创设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课始我用“掌握这部分知识需要老师的帮助吗?”,“你认为学习这部分知识要多长时间”这样的话语创设出一种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接着通过师生平等交流使学生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即“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解稍复杂方程的方法。”学生自学遇到困难时还允许学生求助 于老师、同学以及学过的旧知识,使较差的学生能及时得到帮助,并能与其他同学一样学会新知,对于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很有好处。这样一来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没有心理负担,整节课始终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学生学的轻松,老师过得愉快。3重点突出,训练到位。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学会解稍复杂的方程。我在学生总结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会解这类方程后,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如何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训练。出示的两道训练题有层次,既能使一般学生得到巩固,又能使中上等学生得到提高。最后请学生补充条件并提出问题,互相考一考,评一评,共同促进,全面发展。
【《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二)教案07-14
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06-04
解决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说课稿10-13
稍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10-17
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反思07-26
人教版六年级上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09-15
分数乘法的教学06-22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精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