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

2024-07-23

信息化建设(共9篇)

信息化建设 篇1

信息化建设总结-信息化建设总结

2018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摘要:金融财税公安教育卫生农业统计等行业性内部网络功能日趋完善,二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收效明显,进行了网络校园及校校通建设工作的示范和试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3篇最新2016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范文,欢迎参阅!

2016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2017-01-17 17:03:52 | #1楼

XXX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2016年8月1日

随着XXX区开展全区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工作以来,区XXX局结合

相关责任单位积极推进全区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领域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2016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设现状

XXXX区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xx年就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结合今年机构改革和人事变动情况,对领导小组成员及时进行了调整,并成立了XXX区信息化办公室,隶属XXX区XXX局管辖,确保了信息化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职责,使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在我区已建成以光缆通信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信息网络,城市宽带骨干网络基本覆盖整个区。截止至2016年上半年,各大电信运营商铺设的本地中继光缆和接入网缆基本覆

盖全区100%的街道和社区。全区固定电话有20000部,普及率达到94%,电视综合覆盖率95%,有线电视的全区接入12000户,每百户城市居民家用电脑拥有量达到30台。全区拥有移动电话105410个,全区拥有因特网用户16600个,其中企业用户2500个,居民用户11700个,机关用户2400个。大部分居民能享受到网上浏览、电子邮件、网上交易、远程教育等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推进。政府门户网站逐步完善,以 1

《XXXX区党政信息网》为代表的政府门户网站相继建立并运行;投资200余万元的大型户外led彩色电子显示屏系统今年开始兴建,将有力地改变我区室外广告形象,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成了具备了宽带交换和高速接入能力的电子政务核心机房,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一批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已投入建设。

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体系基本做到了与市同步。“金财”、“金卡”、“金税”等一批重大信息工程在我区全面实施并初步形成了政务、商用、公众三大信息资源体系。金融、财税、公安、教育、卫生、农业、统计等行业性内部网络功能日趋完善。

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基本具备。企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初步建立,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中,均设有自己的电子邮箱,限额以上企业有65%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页,有50%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网络信息应用正逐步成为企业沟通联系和产品推介的重要渠道。

二、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电子党政内网顺利接入。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设立了区委机要机房,并顺利与市党政内网进行了对接;成立了区委信息处理中心,专门负责《XXXX区党政信息网》日常管理和政务信息处理,指导区直党政部门门户网站建设。

目前电子政务核心机房和全区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已形成基本框架。

积极推动信息渠道沟通建设。区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均设立了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并向社会进行了公布,服务范围覆盖到政府公共服务的全部领域,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24小时不间断服务,社会公众向各机关单位的咨询、投诉、2

批评、建议、求助等得到有效处理。

三、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收效明显。配合国家“金财工程”建设,加强财政信息资源规划和整合,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得到全面应用。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财政资金的全过程规范管理,科学掌握宏观经济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为政府财政预算编制、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政策调整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提高了政府

宏观调控水平。

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逐步完善。进行了网络校园及”校校通”建设工作的示范和试点。33所中小学全部兴建了多媒体电脑教室和多媒体网络教育,33所小学全部完成”校校通”工程建设,普及率100%。

信息化建设 篇2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 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 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 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 已被广泛应用和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在建设工程领域, 回顾这些年造价审计工作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发现其信息化的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的艰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工程造价人员认识到, 只有走造价审计信息化之路, 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 其必将成为建设工程审计创新发展的新领域和新亮点。

1 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 我国建设工程造价审计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审计组织、审计手段和审计管理在变革中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造价审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 尤其是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中, 还存在许多困难, 这进一步制约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1.1 传统工程造价审计观念和方法的影响

尽管建设工程造价审计的信息化已经推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 信息化工作对于很多造价审计单位来说仍然是一项新生事物, 大家对它的认知还很有限。在过去的一二十年, 很多造价审计人员一直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开展工作, 惯性思维让人们对于新兴的信息化方式有所疑虑, 认为信息技术是高科技, 难学、难懂、难掌握, 再加上对审计信息化缺乏清晰的概念、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 所以很多人员不敢轻易组织和实施审计信息化项目, 这种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直接影响了审计信息化的推进。

1.2 建设项目审计的信息化准则和标准建设滞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建设工程领域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工程造价的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方法等各方面都随之发生着变化, 现行的准则和标准往往适应不了快速的发展, 造价审计工作需要新的标准和准则进行指引。计算机工程造价审计准则和标准制度建设的不完善, 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 这些风险主要包括:

1) 工程造价审计软件的技术不成熟带来的风险。目前市场上工程领域造价审计类的软件数量不多, 开发技术不成熟, 造成部分人员直接使用工程类软件进行替代, 这些软件种类繁多, 其中部分软件并没有经过科学全面的测试, 本身就可能具有设计缺陷, 使国家机密和商业机密存在被泄露的风险。

2) 造价审计程序规范性的风险。采用计算机进行造价审计的方法、程序与传统纸质造价审计存在一定的不同, 比如工程数据可以随时修改和更新, 如此简单高效的操作的确带来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但是重心的偏移又往往使得工作底稿的完整性和过程痕迹的保留难以得到重视, 使得造价审计程序的规范性缺乏相应的保障。

3) 审计数据可靠性的风险。造价审计软件本身的计算模式和工作人员对软件的操作决定了计算机辅助造价审计结果的稳定性。由于目前部分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依赖于软件的直接计算, 如果软件设计计算公式存在误差, 或者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缺乏可靠性, 则势必对审计结果带来系统风险。

1.3 计算机造价审计软件功能单一, 应用不成熟

目前相对成熟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审计软件, 主要还是涉及到金融审计领域。建设工程造价审计方面, 由于本身起步相对较晚以及审计业务的特殊性, 审计软件开发的市场化程度很低, 自行开发的审计应用软件还比较少, 功能也不够完善。已经开发的一些审计软件产品要么仅仅将审计功能象征性地作为整个软件的一个模块, 要么操作界面繁杂、不容易上手, 给审计人员的学习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加强信息化审计在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建设工程造价审计是审计机构对建设工程实施过程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 其发展的路径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模式, 而需要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工作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坚持先进实用、安全高效, 强化应用、创新发展的思路。

2.1 拓宽思路, 探寻方向

要更好地发挥建设工程造价审计的作用, 需要不断拓宽工作思路, 实现转型发展,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 丰富工作手段和方法, 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建设工程造价审计应围绕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信息化建设, 以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为基础、平台, 开发适合工程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造价审计的计算机软件, 实现与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网络对接、资源共享,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2 创新制度, 构建工程造价审计信息化新模式

单纯思想上重视, 不能保证工程造价审计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要在制度上落实, 审计机构都应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 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 建章立制, 将信息化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考评之中。

可以考虑从建设项目前期开始, 实行网络信息审核程序, 在送审建设项目前, 建设项目主管部门须自行审核送审项目资料的完整性及数据的真实性, 之后进行网上申报 (送审包含建设项目预算、合同、变更签证、拨款、结算内容) , 申报时须填建设项目相关信息及组成材料是否完整及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 申报通过后, 再送交纸质材料给审计机构, 之后的记录由其建设项目主审人负责录入进度及结果。这样的造价审计信息化流程, 使建设项目从事前、事中直至事后形成“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查阅建设项目相关审计事项时, 通过信息搜索即可查到完整的建设项目信息, 从而构建了新的审计模式。

2.3 加强造价审计方法多元化, 以信息技术推动审计效益

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审计方法主要体现在造价审计软件的有效应用, 通过将原始建设项目文件与相应审计文件比对、分析、标注出不同之处, 让审计人员很容易就看出送审与审计之间的差异, 生成多种造价审计报表, 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以广龙软件为例:第一步, 由审计人员导入原始建设工程造价文件, 此时审核软件出现两个对比界面, 一个界面是送审数据, 一个界面是审计数据。第二步, 进行审计数据的计算和对比。此时, 当审计数据与送审数据有差别时, 界面将会用紫色标注, 建设工程项目缺项时, 用绿色标注, 当工程量或价格小于送审数据时用蓝色标注, 当工程量或价格大于送审数据时用红色标注, 并在界面最底下会出现送审数据与审计数据的差异分析表, 这样非常清晰的显示出送审数据与审计数据的差别, 帮助审计人员清晰、明了的看出建设项目中哪几项是需要重点核实、计算的。最后, 软件将实时对照送审数据和审计数据的差异, 生成多种审计报表, 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具体流程见图1, 详细内容可通过图1~3看出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审计的优势。

3 未来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

依托计算机的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审计可极大地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促进审计工作转型, 改变审计工作原有的思路和理念, 促进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转型。同时, 联网审计模式可有效地提升审计工作中对审计资源的利用程度, 减少审计资源的浪费。审计信息化使全面审计进一步成为可能, 增强了审计的说服力、降低了审计风险。一是加速全面审计工作的进程, 二是提升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增强审计结果的说服力, 使得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大大增强, 有效地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

[ID:001103]

参考文献

[1]陈昊文.工程建设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四川建筑, 2011, 31 (2) :241-242.

[2]胡玲玲.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J].商业会计, 2012, 33 (10) :128-129.

[3]王天雪.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工程造价审计管理[J].中国经贸, 2009, 14 (18) .

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探析 篇3

【关键词】建设施工 企业 信息化

鉴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类基础设施的不断趋向完善,建筑工程規模也变得愈来愈大,技术要求也变得更高,而且建设施工企业的规模也在拓展,跨区域性的建设施工项目变得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建设施工企业对各个具体工程项目进行协调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建设施工企业提升对工程项目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迫切要求建设施工企业开展信息化管理,并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建设施工企业以往的传统管理方式加以更新,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成效的最大化和集约化。

一、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特点

一是巨大的工作量。因为工程项目建设均属于系统化极强的工作,要求有大量人员共同参与其中,这样一来自然就会消耗非常多的人、财、物力,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就应当全面发挥出现有资源的重要作用,让各类信息化设备的作用均能得到全面发挥。同时,还需保障建筑工程各环节、各流程的科学衔接,这也正好证明了该工程项目具有十分大的工作量。

二是较广的涉及面。对于信息化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来说,往往会牵涉到对各内设部门的管理和控制。笔者觉得,对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得到财务、策划、物资等诸多部门的共同配合。对参与者而言,则需要与技术、施工等人员进行密切交流。

三是庞大的信息流量。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业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资源。无论是什么领域,做管理工作均无法脱离信息的支持而单独存在。运用信息化方式,可以更好地精简原本十分繁琐的工作。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来说,因为自身的信息流量非常大,唯有依托于现代信息化方式,才能够有效推动各类管理工作得到顺利地实施,从而也增加了这一领域管理工作的所包含的信息量。

二、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能够提升企业总部管理控制的成效。运用健全的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对整个项目的全面跟踪管理,让企业总部的控制平台作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很好地解决空间距离较大、项目过于分散等限制,建设施工企业总部管理人员可全面而统一地部署建筑项目的生产、经营等工作,通过举办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实施科学、合理的指挥。

二是能够较好地解决企业施工中出现的难题。各工程项目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各类事先意想不到的难题。信息化系统能够快速而及时地联系到本公司内部以及外部的大量技术人才,可在第一时间向专家咨询请教,快速作出反应。在有必要时,还可采取远程视频会议等形式,和工程项目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探讨,从而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难题。

三是能够更多地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因为建设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部通常都是十分分散的,企业总部要想实现对诸多工程项目部的总体管理和控制,以往就需要经常性地下派人员前往工程项目开展实地考察,解决技术上或者管理上的难题。但是,对于高层次、稀缺性人才来说,如果长时间驻留于某一项目部,就是一种对人才的极大浪费,而且也增加了管理成本和费用支出。在引入信息化系统之后,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该问题。相当多的技术问题或者管理问题可运用远程监控、视频会议等形式来进行沟通协调,这对那些拥有众多建设项目的建筑企业而言,能够极大地节约企业的成本,而且还能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

三、加强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健全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化机制。要高度注重建设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的极端重要性,如此一来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本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标准机制得到完善。该认识并不只是对信息化重要意义之认识,而且还有对信息化技术自身所产生的认识。唯有当建设施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士将信息化建设提升至企业发展战略的新高度上,才能够找到切实可能的实施办法,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信息化。

二是强化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信息化建设可谓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体系,建设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能够让员工以及信息化系统开发人员有更加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实施创新、创造性的工作。建设施工企业员工一定要全面加强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持续和西方国家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开展交流,从而真正把信息化建设渗透到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切实遵循现代化发展客观规律,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化专业素质。

三是落实建设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总体规划。我国有许多建设施工企业没有制定出适合于自身的总体工作规划,而对本企业自身所进行的科学规划可以说是对企业管理系统实施优化的重要前提条件。要紧紧抓住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这一核心环节,千方百计地运用各类先进技术手段,切切实实地对自身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加以巩固,在充分明确本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基础之上全面而合理地规划整个工作流程,有效避免因为信息化系统的具体落实过程太过复杂而阻碍到本公司总体规划实施的问题发生,推动企业走上良性健康运行的新轨道。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状态之下,建设施工企业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必须通过着力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借助于信息化建设手段,能够规范建设施工企业的的业务流程,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施工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必须要贯彻落实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原则,运用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式来创建出一整套真正适合于建设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能信息化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毅.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2(4).

[2]车春鹂,王红兵.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 基建优化,2013(6).

[3]曾争.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信息化管理[J]. 江西建材,2015(24).

[4]张涛.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建设[J]. 低碳世界,2016(13).

信息化建设 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建设事业信息化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建设事业应用领域大大拓展和深化。近几年来,又出现了以“数字城市”为目标,全面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建设事业信息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设事业信息化工作得到了加强

为进一步加强对建设事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建设部成立了以部长为组长的建设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建设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建设事业信息化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和管理。地方各级领导对建设事业信息化工作也给予充分重视,并相应成立了信息化工作机构或明确专人负责信息化工作。

2、全国建设事业的信息网初具规模

“建设部互联网站”、“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已全面开通。网上开设了政策法规、企业信息、行业动态、招投标信息、市场分析等二十几个栏目,每天点击率已达七、八万人次,为沟通全国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规范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3、行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取得成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应用成果在行业中得到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CIMS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IC卡技术、自动监测控制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已逐步在建设事业各行业广泛应用。

勘察设计行业是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效益也比较高的行业。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推广采用CAD、三维动画、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开发建设设计与管理集成化、智能化应用系统,目前甲乙级设计单位计算机出图率已达到100%,彻底把工程设计人员从传统的绘图中解放出来,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使方案的比选、优化更为直观,提高了设计质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在建筑业,已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施工系统(CAC)、计算机辅助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一些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已经建立了覆盖管理业务职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促进建筑业科学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目前,全国建立的300多个有形建筑市场,将收集、发布工程信息、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信息、建筑材料价格及工程建设法规政策信息和业务流程计算机管理融为一体,有的还实现了区域性联网。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已与全国100多个城市招投标办联网。

在城市规划行业,以卫星定位、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许多城市已经建立起包括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和各种专题图在内的城市空间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已经或正在建立各自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地下管网管理信息系统等。

在房地产行业,不少地区建立了房地产交易管理信息系统、产籍产权管理信息系统、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房地产项目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并逐步探索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这些系统的应用,对改变房地产行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中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城市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全国所有大城市、大多数中等城市都建立了计算机辅助供水监测调度系统。计算机辅助燃气、供热监测调度系统也在一些城市得到应用。一些城市建立起以IC卡为主要载体的公共交通智能卡收费系统。许多城市的公用事业呼叫中心和服务热线的开通,在及时满足用户服务需求和处理紧急事件方面作用显著,提高了公用事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4、初步形成一支信息化工作骨干队伍

近年来,部、省、市三级建设信息中心积极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各类技术培训,初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建设信息化工作专业骨干队伍。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建设行业信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长期合作,逐步形成了一批贴近建设行业需要的、专业性强的信息技术支撑力量,成为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建设事业信息化建设的一支宝贵力量。

几年来,建设事业的信息化工作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设事业信息化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部分地方和企业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行业信息化意识不强,重视不够。信息资源作为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发展的战略资源的重要性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信息和信息服务的价值还没有得到社会普遍承认,信息市场化水平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资金投入不足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资金缺乏,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建设管理部门设备条件较差,信息收集、处理、加工能力较低,甚至有些地方连基本的设备也没有,还处在手工操作阶段。

(3)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也是制约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总体上讲,建设事业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也不甚合理,素质更亟待提高。高层次的智力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建设事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制度还没有建立,许多在岗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较低。

(4)建设事业各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技术政策、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订工作滞后于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信息化具有系统性强、集成度高和技术更新周期短的特点,在信息化过程中,对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有着严格要求,否则,将无法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大规模集成。但由于过去对规范化、标准化重视不够,工作滞后,导致低水平重复、浪费资源、通用性差等问题,影响资源共享和整个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医院信息化建设 篇5

年初,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三甲复审工作顺利完成。回首这一年的历程,尝尽酸甜苦辣、历经艰难险阻,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颇多,也受益匪浅。经过本次复审,我院在很多方面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工作都在运用PDCA这样的模式在持续改进,但是扪心自问:大家“质量与安全”的这根弦有没有放松?职能处室的督查与监管有没有继续跟进到位?院领导班子就“医院管理”的这项课题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深入?我想大家都会有自己的体会,所以说,这只是我们更高要求、更快发展、更强实力征程的新起点,我们的医院管理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新时期、新形势下,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关键所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医院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点,不断完善医院的各项流程再造工作,逐步实现医院各项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真正完成医院管理模式的转变。

为了更好的开展我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我们尚需努力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推行“一把手工程”。

(一)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思想的革命,要克服畏难情绪:信息化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工模式,它给全院干部职工带来 的是思想意识的改变,进而推进业务流程的完善、管理模式的改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危急值”的管理,原来的状态可能是“危急值”可报可不报、不报不处理、报了也未必处理,可是随着信息化的介入,你不报也得报、不想处理也得处理,不再以个人的思想意志为转移。所以说,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转变思想观念,进行一场思想的革命,摈弃传统守旧的观念和做法,不断的进行流程的再造与完善,不断充实医院管理的内涵与手段。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做,一是让别人把钱放到自己的口袋,另一件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放到别人的脑袋,前者我们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做,后者我们正在不断尝试着做,事实证明我们做的并不差,大家不必有所畏惧。

(二)信息化建设是一次权力与利益的再分配,要化解抵触情绪: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管理模式带来冲击,某些处室或个人的工作职能会随之而改变,会产生权力与利益的再分配,并且随着信息化应用程度的深入,像私自检查、私下换药、私自手术等偷费漏费行为逐渐被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所禁止,会有许多人不适应这样的改变。表现最为突出的可能是管钱、管帐或管物等个别关键岗位的一些工作人员,有可能就会有人以工作为借口对信息化建设加以阻挠。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面临的困难,认真的分析

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要随时了解并把握这些人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他们的抵触情绪。

(三)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民建设工程,要提高员工的参与热情: 医院信息化建设涉及医院管理和业务流程的方方面面,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专业、每一个岗位都有不同的使用要求,这就要求大家积极的参与进来,把自己的想法与要求诉之于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真正做到我院信息化的可用、能用和实用,最终实现信息化的真正应用。如果每一个人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势必会大大影响此项工作的进程,继而影响到各部门甚至个人的使用。

(四)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多学科综合项目,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如果把信息化建设理解为信管处的职务行为是大错而特错,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多学科综合项目,涉及医院的全方位工作。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部门,从科室负责人到工作人员都非常重视和支持信息化建设,积极参加岗前培训,加班加点学习软件使用,认真准备初始化数据,所以信息系统的上线比较顺利,使用过程中也很少存在问题;而有的科室正好相反,就会导致应用软件在自己科室出现很多问题,同时还会影响相关联科室的使用。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等等,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特有的工作程序,都需要自己特有的软件设计,正是因为这种不同层面的、多样化需求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与综合性,所

以说,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全院各部门的积极努力与配合,尤其是部门的负责人,一定要和信管处沟通好、交流好、把自己的应用的难点、使用的诉求、专业的要求交代好,要把结点性的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消化了,这是做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也是信息化将来良性和高效运行的基础。

周期长、投入高、矛盾多、难度大,正因为如此,院党委才决定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有谁挡了信息化建设的路,就让他无路可走;有谁拆了信息化建设的台,就让他下不来台。

二、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抓住“主要矛盾”。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我们耐心仔细的进行研究论证,找准突破点、把握关键点。就我们医院而言,主要问题是:

(一)职能处室等管理部门参与度不够: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因为我院HIS系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的上管理模块。但就我院HIS系统的现状而言,有很多方面也是需要部分职能处室积极参与的。究其原因所在,主要是职能处室缺少信息化管理意识,参与度不够。往往认为HIS系统解决的只是临床一线的问题,跟管理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导致了职能处室想要提取管理数据时没有办法从HIS系统中得到,想要利用HIS系统施行管理时又无法实现。正是由于这种参与度不够,才导致了其无法判断HIS系统能否提供

或承载管理上的需求,使得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医院管理产生了隔离,使得大量的信息化数据资源得不到充分共享和有效利用,信息化在有意或无意中变成了“技术和信息”的孤岛。

(二)临床科室等使用部门配合度不够: 前面讲过,信息化建设是需要多部门协同参与的一个多学科综合项目,其成功与否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一线的使用人员,而不在于硬件有多么先进、工程技术人员水平有多高。在医院原有HIS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实事求是的讲,临床一线使用科室的配合度很不够,绝大部分科室都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更有甚者还存在着抵触情绪。你教给他十分,他记住了八分、会用六分、日常只使用三分,致使我们的HIS系统沦落为一个简单的操作工具,大部分的功能完全没有得到开发利用,私下还在抱怨系统的应用性不强,甚至还影响了他们的日常工作。其本质就是一个配合度不够的问题,思想上没有重视,视其为一个包袱,一味地被动接受,行为上没有执行,视其为一个累赘,一味地敷衍了事。从来就没有发自内心的认识到这就是自己的事,积极主动的去配合,往往认为医院是在多事,是没事找事。正是因为一线使用科室的这种不配合,才使得我们的信息化建设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越不配合建设进程就越慢、应用及操作性就越差,长此以往就会停滞不前。所以说,有问题你就提出来、有困难你就摆出来、有缺陷你就找出来、有要求你就喊出来,积极主动的配合相

关部门做好整改和建设工作,毕竟临床一线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三)医学领域与信息化建设的融合度不够:医学的复杂性、特殊性以及种种的客观因素使得其有效融合于信息化建设非常困难,信息管理人员很难把专业的医学知识、信息化技术、管理知识集于一身,所以就需要我们去寻求医学、管理工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只有三方面在这个点的高度融合,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才会发生质的飞跃。这里的实质其实就是软件公司的选择问题,我们必须找到一个专业性强、配合度高、善于研发的团队,再结合我们自己的医疗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直接参与,在各方面知识高度融合的前提下来完成我们的信息化建设。

(四)信息化应用过程中的监管度不够:信息化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流程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原有HIS系统逐渐沦落为一个简单的操作工具并不是其系统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有让他承载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没有人来监管HIS的行政管理功能。听起来有点绕,简单来讲,药房的HIS系统可以管理到药房的每一片药,那么谁来监管他们是否行使了此项管理功能?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没有赋予信管处必要的行政管理职能和业务管理职能,从而使得医院信息化的运行缺少了有效的行政监管。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可

以有效的堵住原来手工管理模式下的许多漏洞,但是电脑终归还是人来控制的,在其运行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监管,人还是会战胜电脑的。所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有一个部门来执行其运行的监管工作,赋予各级人员不同的权限,使得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手段有效利用,真正达到以管理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医疗水平和医院管理水平提高的效果。

关于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其他问题,信管处做了详细的调研,存在的不足、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都已经相当明了,在此不再赘述。现阶段,在不断提高认识、加强研究的前提下,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的因素,解决意识形态和管理方面的认识问题,让大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来迎接这次信息化的革命。

三、完善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贯彻“顶层设计”理念。简单回顾一下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历程:

一路走来,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一是起步早,起点低。13年过去了,虽然我们不间断的进行网络升级,但是我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起点低的问题,本来是打了盖平房的地基,要盖十层楼谈何容易。二是功率小,载重大。因为基础差,虽然我们的机房不断扩容,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新增业务的需求,尤其是PACS系统的上线,更是有一种小马拉大车的感觉。三是衣服旧、补丁多。对于信息化建设启动比较

早的医院,可能都存在系统旧的问题,但我们的问题是后加的系统没有真正融入到旧的系统中、是游离在外的,比如说 体检的系统,犹如一件破旧衣服贴上了一个个鲜亮的补丁。

总而言之,在我院既往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低估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缺少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规划设计,继而造成了后继被动的去缝缝补补,造成如今这个局面。现在这个系统虽然是在运行着,但他的功能与效用已经大打折扣,已经与真正的医院信息化相去甚远。

今天,既然下定决心要进行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我们就要贯彻“顶层设计”的理念,设计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规划蓝图,从头上宏观把控,从脚下稳步实施,真正把医院信息化变成为我所用的管理工具,建设成我院的一个亮点工程。

四、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实实在在的讲,信息化建设是一件“叫好不叫座”的事情,硬件投入、软件投入、运行成本、维护成本,这都是我们的真金白银,而且还很难从中看到直观的经济效益,大家难免就有所顾虑。其实在发达国家,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5%~10%;而在我国,即便是信息化建设搞的非常好的医院,也不过是年收入1%的投入,这距卫生部要求的5%的比例尚有很大的差距。资金投入不足,谈何建设与发展,看来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医院信息化建设本身虽然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能够能够简化病人的就医流程、能够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能够提高职能处室的管理水平、能够为院领导班子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从而促进我院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我们不能用直接的经济效益来衡量医院信息化建设,而是要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要去评价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工作效率”、“医院管理水平”、“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的间接效益,这是我们很难用数字来衡量的。

在加大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财力支持的前提下,同时还要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现有的人员配备大家应该很清楚,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不断充实专业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另一方面要在我院现有员工里面不断挖掘,培养我们自己具备医学背景、管理工程等综合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为我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美军信息化建设 篇6

海湾战争以来,美军新的作战理论层出不穷,并在之后的各次局部战争中予以应用和验证,尤其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更成为“快速主宰”、“快速决定性作战”、“基于效果作战”、“网络中心战”等新联合作战理论的实验场。美军新的作战理论和方法,给传统的作战理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通过对美军新的作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于我军军事斗争准备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美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提出了“震慑:达成快速主宰”“基于效果作战”“快速决定性作战”和“网络中心战”等多个全新的作战概念,并在近期的几场战争中予以实践。这些战争新思美军非常重视新的作战理论的实践,为了尽快实现由理论向实际能力的转变,美军基本上遵循“概念-实验-实战”模式,经过此过程的反复循环,验证和提高作战理论的科学性,提高其军队打赢战争的能力。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尤其是伊拉克战争,更成为美军新作战理论的实验场。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军事理论、作战样式和战争形态的根本性变化,催生了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新军事变革是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整体作战能力为目标的诸领域、诸要素互动发展、有机联系的大系统[1]。同时,新军事变革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看问题,必须加强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跟踪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没有科学借鉴便没有后发优势,也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深 入研究世界新军事变革及其在世界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反映,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建设规律和本质的认识,有利于借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探索出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化建设“ 技术决定战术”, 这是恩格斯的名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战争实践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印证了恩格斯这句名言的真理性。特别是海湾战争后, 走在信息技术发展前列的美军意识到信息技术必将对未来战争带来革命性影响,传统的战略思维与作战理论将不再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求。于是, 美军一批军事理论家深入研究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陆续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全新作战理论, 并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付诸实践。

信息化建设 篇7

一、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1.实效性: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只重视视觉效果,还要尽量避免直接从网上下载或照搬照套,应该多一些出自师生的作品。

2.传承性: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急功近利,应该学会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日积月累,才能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

3.方针性: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扣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思路和育人目标要与学校日常工作紧密联系,做到有思想,有内容。

4.教育性: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形成核心精神,传递正能量,为立德树人营造良好的环境。

5.整体性: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只有光鲜的外表,更应该追求深层次的内涵———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应该齐头并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有形式又有内容。

6.持续性: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注重整合资源,拓展资源。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为此必须充分挖掘潜力,广泛运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1.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品行教育(主题有:文明礼貌教育、做人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安全教育(主题有:饮食交通、防火防电、防山体滑坡、防溺水等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有:适应新环境、克服心理压力、做生活强者、正确面对失败等);习惯养成教育(主题有:做诚信的人、有责任的人、自信的人、成功的人等);感恩教育(主题有:感谢父母、老师、名人激励我成长)等。

2.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实现中国梦的理想教育,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是难得的机会。在庄严的国旗下,严肃的氛围中,让每位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熏陶,正能量的感染。让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这个平台锻炼自己的能力,升华自己的灵魂,升旗仪式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3.充分展示活动成果,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板报等设施,发挥其宣传作用,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成立红领巾广播站,除了宣传学校的好人好事、班级之星、校园之星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栏目。如新闻播报,了解校内外、国内外重大新闻,让学生从小学会关心家事、国家事、天下事;生活万花筒,让学生学会了很多生活的小常识;故事天地让学生从寓言故事、名人成长经历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成功人士必备的一些特质等。利用宣传栏大力宣传“教育教学”成果,营造你追我赶的教学竞赛和学习竞赛氛围,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让黑板报成为学校的宣传窗口,有力地配合学校工作,提高教育实效。

4.积极开展课内外活动,搭建个性发展平台。只有积极开展课内外活动,才能让学校生机勃勃。为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搭建形式多样的展示平台。如“法制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国防教育”、书画比赛、艺术节、欢乐课间、快乐星期五、田径运动会、游园活动等,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5.开展校园之星、班级之星评比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树立可学的师生楷模。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不但可以树立自信,形成健康的心理,还能挖掘学生无穷无尽的潜力。班级之星和校园之星的评比,不但能树立正面典型,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起到标杆立意的作用,还能营造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6.认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大力展示“国学经典文化”,浓厚读书氛围,熟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认真创建独具特色的物质环境、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加大经费投入,科学规划校园整体布局。使学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美丽幽雅、温馨和谐。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是创建和谐教育、温馨校园的关键,必须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制定有利于调动师生积极性的各项规章制度,让全体师生有章可循,自觉遵守,让每个人都有主人翁精神,每个人都有集体荣誉感。

重视精神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处处是教育之地。力求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特有的底蕴。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校风、学风、校训、办学愿景、核心精神等,既要让师生看得见,更要体现在行动上,形成浓厚的学风、端正的教风、良好的校风。最终实现全校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有学习力、有感召力、有决策力、有创造力的团队,有这样的团队做支撑,学校的各项工作必将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信息化建设 篇8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信息化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建设项目环境通常采取评价制度,在调查显示当中可以发现,我国的很多地区对于建设环境管理制度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为了提高我国建设项目环境的保护力度,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加大管理力度,增强对于环境工程的管理和监控。下面笔者将会对于我国现有的一些状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内容:

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现如今我国对于环境管理评价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法主要包含五个部分,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公众评价,由于不同的人对于环境的意识程度不同,所以这一点是现如今的最主要问题。所以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的稳定性,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对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管理和建设。

1.2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如今我国在工程当中监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无论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离不开监理工作的。从某些程度意义上来看,监理工作是任何一个工程当中的中心环节。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以及施工的工作总结阶段都是需要有项目环境监理工作人员的相关参与,由此可见项目监理工作的重要性。

1.3建设项目验收阶段

建设项目工程验收阶段的环境保护范围主要包括工程项目有关的子项目和公共设备,以及各项生态保护设施。环境影响工作的报告说明以及一些资料文献等。在项目验收阶段的主要工作流程是项目竣工并申请竣工验收,如果验收没有合格要再次进行重新改进,然后重新验收,工程的验收关系到后期对环境的影响,所以工程的验收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體系的建设原则

2.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现如今我国对于环境方面的工作已经采取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一些措施,我国在环境方面已经开始了可持续战略的运用。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已经采取了环境的预防制度,并不是一味的注重污染过后的处理,而是更加的注重环境的预防和保护,在传统的环境保护当中,我国很多时候都是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措施,而现如今我国在环境的保护方面则有着新的独特之处,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现如今的环境保护当中应用十分广泛。随着科学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仅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体系有着新的认识,也有着进一步的改进。

2.2坚持因地制宜,服务为先的原则

采取因地制宜,服务为先的原则是当代的一大发展目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体系并且让其与有关部门紧密的联合起来,坚持环境保护管理的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有关部门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时候一定要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政策。我国国土面积非常的广阔,所以我国就一定要注重环境方面的保护和管理以及加大自身的执法力度。现如今是个信息化的时代,我国所以的国有企业也已经在信息化的设备当中进行信息的交流,所以提高信息文化水平,形成各具特色的统一体系是当代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

2.3遵循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原则

业务需求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区分出事情的轻重缓急,然后根据其程度的不同进行具体的策划和分析。现如今我国的环境不是很乐观,所以笔者在此建议有关部门在进行环境保护方面一定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国人口众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目标。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体系架构框架

3.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决策支持体系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决策体系是现如今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决策支持体系整合地理遥感和移动互联网数据资源,在进行资源了解和掌控的同时如果能够对每一个污染源和污染点都通过图片的形式来进行展示和分析,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目前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数据处理方面如果能够将检测数据、总量指标以及排污数据等进行具体的比较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工作量。

3.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全过程管理体系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体系应该监理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多的是需要信息的输送和信息的管理,现如今我国的互联网机制发展的尤为壮大,很多地区在管理方面已经采用了互联网的管理体系。一个项目从最初的立项到施工阶段在到最后的竣工阶段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既要完成工程的审核,又要完成工程的项目集成和综合评价等多个环节,所以由此可见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全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进行项目管理以及环境保护当中需要改进的还有很多,在这个科技发展飞速的二十一世纪当中,信息化的出现使得更多的项目需要由互联网去完成,信息化的项目建设也为传统的项目建设增添了很多便捷之处,更大程度上实现了绿色以及低碳环保的节能机制。我国现如今所提倡的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是非常有必要发扬和传承的一项工作机制,所以为了达到和谐优美的未来环境,我们应该履行自身的责任去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曹晓红,李继文.建设项目工程环境监理中的问题和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02):14——15.

[2]张志强,焦德福等.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初探[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07):36——37.

[3]张传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伤害有色金属,2010,22(03):249——254.

[4]谢华生,朱丹.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体系的建设[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26(05):53——56.

备注: 请审核一下(反回件)中的红字内容,看是否有语病或者掉字、错字。

信息化建设总结 篇9

管理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特别是我们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序,管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靠什么进一步探测、发现并去除管理上的积弊,确保企业在经济浪潮中乘风破浪的前进,是我们长城集团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建筑市场正在形成整体开放格局,建设大型企业集团,发展集团企业规模经济、增强综合实力、争他一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已成为我们长城公司在新时期面对继西部大开发,国家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后的主要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股份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这一决策将推进并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加之国家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工程建设项目的无底价发包、合理低价发包,使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少,经营难度越来越大,如何通过高质量的管理来适合低价位的工程是我们要尽快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个先进的管理系统它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信息系统做支撑,否则理念再先进也是落实不到家的。

在2000年伊始,公司领导明确提出了全面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促进长城公司的调整改造,应对外部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创新的重大举措。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加“长城公司”再创辉煌的支点,并依托集团下属长城新奥智能网络工程公司的IT人才和施工专业人才的优势,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办了“新奥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集团的信息角。同时软件公司还利用自身的条件,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软件研究所建立长期的技术和产品互补合作伙伴关系。为长城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了一个坚实且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我们长城公司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除了在:

1、对办公地点进行网络综合布线及两个机房进行标准化装修;

2、计算机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

3、应用软件的采购与开发;

4、外部网站的开发与建设;

5、对员工开展信息管理的培训。等几个方面进行投资建设外,我们还实现了五个大突破:

一、实现了一个定位目标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了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提高了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打造了两个管理平台

通过对计算机、软件产品、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系统集成,打造了企业级智能办公管理信息平台和项目级管理信息平台。企业级管理信息平台主要由(通知公告、电子邮件、信息发布、收发管理、发文管理、会议室管理、工作计划管理、个人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考勤管理、车辆管理、用款管理、办公用品管理、资产管理、图书管理、档案管理)等若干模块组成。能够对办公和日常事务(行政、业务)的信息广泛集成和充分运用。能够按个人、部门、事项进行自动分类管理。对日常工作及各荐事务进行详细的记录、统计、提高管理水平,为公司决策提出信息支持。通过各种分类的查询,能够对每个部门、每个人以及每项工作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例如:对一位员工能够查询到个人资料、考勤情况、外出次数、一段时间内每项工作列表、支出费用情况等„„。而每一小项又能知道详细情况,如:外出去向、时间长度、办理的事情。又如用款也有详细的用途,对于部门希望能作对部门内各种信息的记录、统计、查询。项目级管理信息平台主要由(项目基本信息、文档管理、合同管理、技术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物资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项目月报、项目竣工报告)等模块组成。是对项目管理的每一个过程遵循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管理

信息平台,能够形成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闭路循环。使人们企业的资源能够合理的分布和有序的流动。为我们建设的工程项目进行一个从概念到实施的全方位的计划、控制与协调,以满足项目建设的计划要求。可实现在限定的时间内,在限定的资源(投入资金、劳动力、设备、材料等)条件下,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尽可能低的费用(成本或投资)圆满完成项目任务。

三、形成了三个信息化

1、数据的信息化,实现了日常办公信息、客户资料、合同文件、工程信息等以数据的形式进入到管理系统中,可以用来统计分析、查询管理;

2、流程的信息化,实现了各个管理环节用管理系统贯穿起来达到文件的流转和数据的交互;

3、决策的信息化,通过对信息化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运用一定的计算模型,达到辅助决策的目标,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

四、构架了四管、四控的项目管理模式

这个项目管理模式是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根据《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规范》并结合长城公司总承包管理的特点,完全实现了对项目管理的“四管(即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四控(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成本控制)”“一协调:为组织协调提供数据依据”。它的主要特征是对工程项目可进行动态管理,优化配置,目标控制,节点考核。它的运行机制是总部宏观调控,项目委托管理,专业施工保障,社会力量协调。它的组织机构形态是两层分离,三层关系,即: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项目层次与企业层次的关系,项目经理与企业法人代的关系,项目经理部与劳务作业层的关系。它的特点是可实现“两个建设,三个升级”即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升级,总承包管理能力升级,智力结构和资本运营升级。可实现项目管理体制中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持续改进。在此我仅对公司管项目,尤其是项目资金管理为例做简要介绍:公司管项目实际上就是要加强公司对项目经理部的控制力度和决策力度,尤其是项目资金管理一定要做到能管得住、管得好、管得活。项目资金的管理实际上涉及到如下几项权力的分配与使用问题:

(1)项目工程款所有权、管理权;

(2)投资决策权;

(3)分包模式、分包权;

(4)物资采购权;

(5)机械设备的租赁权;

(6)人力资源招聘、使用权;

(7)资金使用权;

(8)项目竣工时,按项目审计、考核项目经理。

只要以上几项权力分配好并使用好,公司就能管理控制好项目。要实现公司对项目部管控,那么权力要如何分配呢。我们认为:

(1)项目工程款所有权毫无疑问应属项目法人,公司为每一个项目建立一个账号,由公司财务部统一管理,项目所发生的工程款都记入本账号;

(2)公司是投资中心,对外投标都由公司统一决策、统一实施。中标后由公司选定(或竞选决定)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要与公司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公司据此检查、控制项目成本的执行情况;

(3)项目上的分包,项目经理部不得擅自处理,经授权或申报分包计划,要公司批准后,由公司或项目部组织招标,中标合同出公司统一审批、管理,分包工程款由公司财务统一支付;

(4)物资采购分为公司统一采购和项目经理部自行采购,凡公司在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或

公司文件中规定必须由公司统一采购的物资;凡由项目经理部组织采购的,也要先报计划到公司,公司审批后,项目经理部才能组织实施采购,采购合同公司审批后,才能正式签订,并在公司备案,发生的费用统一由公司财务执行;

(5)机械设备的租赁同物资采购;

(6)人力资源这里指的是用于项目管理、项目临时用工和计日工。项目管理人员的用人数、工资、岗位等,由项目经理申报计划,定人定编,纳入项目管理费,由公司审批;项目临时用工也须早报计划,公司审批后才能执行;计日工有合同的按合同执行,没有的按项目临时用工处理;

(7)项目经理部的资金使用权应在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中明确规定,项目经理部的财务会计应由公司委派或指定,受公司的委托在项目经理部执行财务工作,凡是超出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中规定的,会计有权制止;

(8)当项目竣工时,应按项目进行审计,对照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进行检查,考核项目经理和项目经理部。

我们的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就是按上述思路来分配管理项目的权利,并按上述思路进行管理。如果项目部当天所发生的上述资金问题的数据能及时上报,公司第二天就能获得这些数据或报表,当公司获得这些数据后,利用有关软件马上就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偏差,如属不正常的偏差,公司马上就采取纠正措施。那么,这样公司管项目的目的就能实现了。

五、赢得了五项管理效果

1、公司领导达到的总体效果

公司领导在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上可以完成以下工作:

(1)通过信息化,建立公司内部的标准业务流程,以支持将要运作的信息系统和系统标准功能,规范企业和所属各项目经理部、职能部门的运作,提高运营管理与决策的效率,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加强对各项目经理部、职能部门的控制;

(2)可以做到对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进行分析、控制,以及成本的计划管理、采购、生产和库存的控制,实现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统一,并及时获得可靠的决策信息;

(3)可以了解公司各个项目的具体情况,以便对各个项目部进行资源调配和优化管理,调阅各职能部门专为公司领导提供的统计报表、综合报表或直接查阅某职能部门的原始资料;

(4)根据提示审批签报和文稿,实现网上办公;

(5)可以在知识中心查询工程所在地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施工技术等;

(6)通过专用信箱可以收集、查阅工程利害相关者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7)可以书写便条指令直接发送到指定部门或员工,发布企业的各种公告或通知;

(8)收发电子邮件,查阅国际网络资料。

2、各项目经理部、职业部门负责人达到的总体效果

各项目经理部、职能部门负责人在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上可以完成以下工作:

(1)减少手工收集、处理及分类分析数据所需的工作量,提高工作、计划的效率与成效;

(2)对公司领导的指示做出快速的反映,提供及时和准确的分类、分析和汇总部门数据;

(3)根据公司的目标计划编制本部门应完成的控制和生产计划,并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协同工作;

(4)审核本部门专为企业领导提供的各种统计报表;

(5)按权限查阅企业领导、其他职能部门的有关文件、统计报表等;

(6)根据提示审批签报和文稿,实现网上办公;

(7)审批部门人员出差、经费报销、请假等事项;

(8)可以在知识中心查询、建立工程所在地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施工技术等;

(9)签发传真、部门报告或在网上通知;

(10)发出指令到员工,阅读员意见;

(11)查看会议、活动安排,查阅国际网络资料。

3、公司有关工作人员达到的目标、总体效果

公司有关工作人员在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上可以完成以下工作:

(1)使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分系统完成本职工作,并与其他部门协同工作;

(2)完成职责内的各种基本信息收集、整理、输入;

(3)为企业领导提供有关的统计报表;

(4)按权限查阅公司领导、其他职能部门的有关文件、统计报表等;

(5)可以知识中心查询、建立工程所在地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施工技术等;

(6)发传真、部门报告或在网上通知;

(7)查看会议、活动安排,查阅国际网络资料等。

4、项目管理者达到的目标、总体效果

(1)完成职责内的各种基本信息收集、整理、输入;

(2)为项目管理者(生产管理者)提供项目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和部分管理工具;

(3)项目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各个项目经理部的生产过程管理,从进度、成本、人员、质量、安全、环境、物资、文件等各个方面对项目的执行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

5、产生的综合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

(1)根据供应链管理下达采购计划,将实现采购全过程计算机化管理,初步估算费用降低20%,减少占用资金500万元。

(2)减少一半管理人员,初步估算减少支出40万元;

(3)通过强化控制系统,管理费用有大幅下降,初步估算降低20万元;

(4)通过吸纳下属单位的闲散资金,减少了资金占用,活化并加速了资金的周转速度。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得到了很大提高,为企业增加收入上百万元。

间接经济效益:

(1)实现知识管理,使优秀员工的思想、经验与技术获得积累,并转化成组织中的共享资源。

(2)通过工作流转的自动化,实现高效快捷的办公。

(3)有效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实现实时工作任务的监督与催办。

(4)明确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减少推托、扯皮等现象。

(5)方便领导同各级工作人员的有效沟通。

(6)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

(7)有效掌控客户关系,动态管理客户资源。

(8)多方位辅助办公,全面利用组织的存量资源。

社会效益:

(1)树立民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新形象。

(2)先进的管理手段促进企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造福于民。

我们长城公司把这样一个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充分的应用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大楼的建设,该工程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是一座集先进性、多功能、现代化于一体的国际性智能化大楼,先进的楼宇控制系统,采用德国SIEMENS产品,对空气中的温度、湿度、洁净度进行严格控制,实现综合优化控制、在线设备故障诊断、全局信息管理和总体运行状态协调的集中监控管理,是一座具有国际一流水平标志性建筑。该工程荣获了丁香杯、安康杯、“沈、长、哈”三市样板金牌、省优等奖项。在2003年10月由中国建设部质量处、中建协专家组成的复验小组对该工程进行“鲁班奖”复验。在现场上,专家对工程质量给予一致好评,对外业给予了肯定,同时认为内业资料制作非常细致、规范,得到了鲁班奖复查组领导的充分肯定。

下一步,我们长城公司在不断的完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准备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除了在施工管理中的标书制作、项目管理、平面图绘制、工程资料管理,施工技术中的深基坑支护、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冬期施工及混凝土配合比、结构计算、施工用图集以及成本预算中的工程量、钢筋自动统计、预算报表、审核、工程量清单计价等施工类软件的应用进一步集成化以外,还将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

1、通过无线上网等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实现移动办公环境对异地项目进行远程在线管理。

2、引工程项目的重大技术难题进行远程的异地专家会诊。

3、引入视频技术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可视化零距离管理。

4、通过万维网技术对工程项目的主体各方甲方、监理方、设计单位、尤其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网上的数据交换。

上一篇:中学商店食品卫生安全的责任书下一篇:服装生产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