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信息化建设(共12篇)
财政信息化建设 篇1
一、破解“模式”难题, 实现高标准规划
2007年, 全省财政系统大平台建设技术培训会后, 建设大平台的想法得到了英山县财政局领导的重视和肯定, 为把大平台建设成为“高水准、高可用”的信息网络, 英山县坚持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建设理念。建设大平台, 首先是要破解“模式”难题, 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高标准规划。为解决这一难题, 一是形成了加快财政大平台建设、实行财政业务系统整合是推进财政改革的迫切需要, 是实现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根本途径, 是达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的有效手段的思想认识;二是走出了等待观望、求稳怕乱的思想误区, 结合英山实际, 就建设模式问题展开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和比对;三是明确了财政系统大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瞄准发展趋势, 借鉴先进经验, 统筹规划设计, 保证建设标准, 分段分步实施”。通过广泛调查和反复论证, 确定了与原北京方正春元公司合作, 建设生长式财政综合业务平台。
二、破解“投入”难题, 实现高质量建设
2008年以来, 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部门的支持下, 为财政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00多万元, 对于英山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而言, 是全县财政系统一年多的财政预算。建成了面积120多平方米, 功能齐备的标准化机房。包括不间断供电、防雷接地、恒温恒湿空气调节、新风、漏水检测、门禁及电视监控、消防报警及自动灭火、运行参数监控、KVM、综合布线、存储备份等十一个功能子系统, 成为湖北省财政厅颁发验收标准后, 全省首家通过验收的标准化机房。英山在非税系统建成的基础上, 启动了大平台系统建设工作。整个大平台由1个基础支撑平台, 外加业务子系统组成, 包括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编制、指标管理、账务管理、工资统发、政府采购、非税管理系统、查询监控、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业务子系统, 以及软件公司后续开发并有成功实施案例的其它管理子系统。
三、破解“运管”难题, 联单实现高质效运行
财政综合业务大平台建成后, 如何加强管理、提高运行质效, 如何更好的为财政工作服务是信息中心急待解决的问题。 (1) 加强平台运维制度建设。一是对接入平台内使用的信息化设备实行入网审批登记制度, 做到自购置审批到报废处置的一条龙的有轨迹管理。各单位购置信息设备时, 需按照规定报批, 并根据信息中心出具的设备购置建议书实施采购。同时, 设备需处置或报废时, 对硬盘、移动硬盘、U盘、软盘等存储设备, 交由信息中心统一处置。二是实行平台内软件准入登记制度, 严格实行专机专用管理原则。三是平台操作人员实行准入登记, 权限及密码变更审批管理。四是平台禁止使用USB移动存储设备, 防止U盘型蠕虫病毒和恶意代码在网络上传播。 (2) 加强安全建设。为确保财政信息网络和财政资金的绝对安全, 以系统的思维和严密的举措, 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工作。一是严格实行财政工作专网与互联网的物理隔离。二是精心设置硬件防火墙和路由器设置, 防止非授权访问。三是严格密码及权限设置管理。四是切实执行信息化设备及人员入网审批登记制度。五是禁止USB存储设备的使用。六是及时进行杀毒软件及安全管理软件的更新。
综合业务大平台自正式上线运行以来, 实现了财政业务管理流程的顺畅和系统的有效整合, 满足了国库支付“内外协调有序、流程统一规范、县乡单位同步、点网即查即收”的业务需求, 实现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精细化管理, 实现了非税收入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实现了财政资金的实时监控, 为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初步构建了一体化的财政信息化大框架。其中:非税收缴管理系统将全县129家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八个大类两千多个细项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了非税网络系统管理, 2010年实现网络征缴收入9860万元, 专户入户率达到100%, 收缴、罚缴分离率达到100%;国资管理系统建立了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网络化平台。加大了联网运行力度, 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和网上运行, 全县有183户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动态管理。2010年审批处置资产807万元, 处置收入18.86万元全额缴入财政专户, 切实维护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乡镇财务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乡镇财政核算电算化。全县309个村, 11个乡镇财政总预算和单位预算, 均实行电算化核算, 极大了提高了核算质量和效率, 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
财政信息化建设 篇2
------------------
财政部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发布于:2009-03-11 16:04:19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加强财政部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与规范管理,确保建设工作协调有序开展,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财政部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息化建设是指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而进行的财政信息化项目建设。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财政应用系统建设项目,网络、安全、数据库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运行维护建设项目及其他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部机关及各司局单位开展的财政信息化建设。金财工程一期建设项目还应遵循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建设项目管理规定。
第四条财政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统一领导,一体化推进,实现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技术一体化。具体把握以下原则: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求效益;加强管理、确保安全。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财政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信息化领导小组)是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审定财政信息化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标准;
(二)审议财政信息化建设规划;
(三)审批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
(四)决策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问题;
(五)审议财政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报告。
第六条财政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办)是财政信息化建设的管
理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财政信息化工作进行一体化管理;
(二)组织编制财政信息化建设规划;
(三)组织制定财政信息化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标准;
(四)审核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计划;
(五)组织重大财政信息化项目建设和重大课题研究;
(六)协调解决财政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七)承办信息化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信息办下设秘书处,秘书处设在信息网络中心,具体承办日常事务的组织协调,人员以信息网络中心为主,部内有关单位选派熟悉业务的同志参加。
第七条信息办应建立健全工作会议制度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制度,建立业务和技术部门密切合作的工作机制。
第八条信息网络中心负责财政信息化建设技术协调和运行维护工作,拟订财政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技术标准,审核项目建议书技术需求,督导项目实施和组织项目验收等。
第九条办公厅、预算司、国库司为业务需求牵头研究及审核单位。其中,办公厅负责财政业务管理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业务需求的总体协调及审核,预算司负责预算管理的需求研究及审核工作,国库司负责预算执行的需求研究及审核工作。
第十条办公厅是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政府采购和安全保密的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经费管理,组织政府采购,按照安全保密有关规定,会同信息网络中心研究确定网络安全措施和应用系统网络部署。
第十一条部内其他单位负责项目详尽业务需求建议书编制、应用系统试点推广、参与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等工作。
第三章规划与计划
第十二条信息办组织信息网络中心和部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有关方针、政策和财政改革与事业发展要求,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包括总体发展规划,应用系统、网络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等信息化要素规划等。
第十三条信息办组织信息网络中心和业务需求牵头研究单位,按照规划要求和财政改革发展需要,根据部内单位提出的项目申请,研究制定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计划。
第十四条部内各单位应严格执行财政信息化建设规划和项目计划。如确需调整项目计划,由部内相关单位提出变更申请,送信息办秘书处,按规定履行审核程序。
第四章项目的申报和审批
第十五条部内各单位按照财政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本部门业务管理需要,研究提出财政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项目申请,会同信息网络中心,编制项目建议书,报业务需求牵头研究单位和信息网络中心审核。
涉及国家秘密的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应当同步制定安全保密方案,报部保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申报。
第十六条信息网络中心根据部内各单位申报的应用系统项目需求,结合网络发展和保障体系建设需要,会同部内有关单位提出网络设备配置方案,编制项目建议书。
第十七条业务需求牵头研究单位负责审核应用系统项目建议书的业务需求,信息网络中心负责审核项目建议书的技术内容和初步预算。
第十八条业务需求牵头研究单位、信息网络中心将审核情况报信息办。
第十九条信息办秘书处负责将审核项目进行汇总,对重大项目组织专家论证,编制项目计划,经信息办审核,报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批。
第二十条办公厅根据信息化领导小组审定的项目计划,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要求,汇总编制建设项目经费预算,报上级财务主管部门审批,并将批复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部内相关单位。
第二十一条未经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的建设项目,不得自行筹集经费建设。
第五章项目实施管理
第二十二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责任制,明确项目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等制度。
第二十三条部内相关单位会同信息网络中心,按照批准的项目计划和经费预算,编制建设项目需求方案,信息网络中心会同相关单位组织项目实施。
第二十四条项目采购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机关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项目实施应当严格按照需求方案执行,切实履行合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监理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监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第二十六条信息安全保密系统应由具有国家保密局认可的具有相应涉密资质的软件开发机构设计开发,建设必须选用国家保密、密码管理部门认可的产品,建成后由国家保密局认可的测评机构进行测评。
第二十七条应用系统的开发、测评工作,由信息网络中心按照标准统一、平台共建、信息共享的要求统一组织管理。
第六章验收与绩效评价
第二十八条信息网络中心负责组织项目验收。
第二十九条项目验收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方法及程序进行。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第三十条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信息网络中心会同部内有关单位,根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管理的有关规定,采用科学方法,对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预期目标实现情况、建设过程、项目投资效益、作用和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估和评价。
第三十一条项目评价工作遵循公正、客观、科学原则,确保分析合理、评价公正。
第七章运行管理
第三十二条信息网络中心负责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制定运行维护规范,细化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运行维护工作考评机制,制定应急预警方案,确保应用系统和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十三条信息网络中心按照风险评估的相关规定,检验网络和信息系统对安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及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保障财政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目标的实现。
第八章资金与资产管理
第三十四条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实行计划管理,建设经费列入部门当年预算。
第三十五条建设项目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第三十六条建设项目经费要严格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建立制约机制,强化资金安全。
第三十七条项目建设形成的国有资产,要及时办理资产登记相关手续,纳入财政部国有资产统一管理。
第三十八条项目完成后形成的全部工作成果及相关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专利申请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和转让权、著作权或版权以及其他成果权),除有特殊约定外,归财政部所有。
第九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
第四十条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应当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开展日常监督、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强化项目的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财政部根据本办法有关规定,配套制定应用系统需求、合同管理、组织实施、项目验收、网络建设、资金管理、监督检查等单项管理办法。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附:1.财政部信息化应用系统需求管理办法
2.财政部信息化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办法
3.财政部信息化应用系统组织实施管理办法
4.财政部信息化建设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5.财政部信息化网络建设管理办法
6.财政部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信息化建设 篇3
【关键词】基层财政;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基层财政部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是基层财政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是档案管理事业发展路程的必然要求。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基层财政部门必须通过优化档案管理结构,整合档案管理资源,建设档案管理一体化系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网络发展的力量,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满足单位和人民对档案管理服务的需求,从而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目前基层财政所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合理的分析,从根本的角度上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二、基层财政部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与变动频繁
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娴熟的档案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应用的能力。而从现在档案管理人员现状看,绝大部分基层财政部门单位没有专门的档案人员,而是由从未系统地学习档案管理的财务人员兼职担任,再加上基层单位人员流动频繁,档案管理员任职时间都较短,前后衔接次数多和断层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前后的一致性,所以不能达到专业档案管理现代化要求的水平。
2.硬件设施条件普遍落后
基层财政部门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简陋问题,电脑多数为已经淘汰的老旧机型,性能不高。再加上缺乏配套设备,刻录机、扫描仪等更是无从谈起。有些基层财政单位没有固定的档案室和专门的档案柜,无法分门别类地将档案资料杂乱无章地堆放一个柜子里。这些硬件设备的滞后原因,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3.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体系不健全
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不能仅仅依靠信息化技术,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档案的管理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我国财政部门内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通常是由上级部门制定的,各级财政部门大都结合自己实际开发了专用财务软件,比如常用的财务软件按品牌分有用友U8、金蝶等,按品种分有办公自动化、债务管理软件、预算管理软件等等。而档案管理系统大多是根据当地档案局的规定购买投入使用的。品目繁多的财务办公软件使得财政业务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通用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相对于一些省市财政部门,基层财政部门档案信息化发展较慢。同时,档案信息规范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些都制约着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前进的步伐。
三、对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人员素质
基层财政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财政档案人员进行学习业务培训,向档案管理先进工作者取经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将优秀的档案档案管理经验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培养出属于基层财政部门自己的优秀档案管理人才。同时,鼓励基层财政档案人员加强自身素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成为基层财政部门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高素质人才。
2.加大设施投入提高办公效率
在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的背景下,基层财政部门要想提高工作效率,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积极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而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就是资金投入。基层财政部门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对资金进行整合,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增加财政投入,并根据自己办公所需购买必备的现代化设备,如计算机、数码相机、刻录机、扫描仪、缩微设备、复印、打印机等的配备,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打下硬件基础,大大提高档案信息化的工作效率。
3.完善体系建设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一是要财政部门在开发财务应用软件时就要将财政信息化系统与档案信息系统进行对接,这有利于基层财政部门加快构建档案信息化的步伐;二是构建并完善基层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基层财政档案管理部门应向先进档案信息化工作部门学习借鉴成熟的经验和标准,结合基层实际,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方案,使之成为基层财政部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依据。
财政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基层财政部门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为促进基层档案信息化事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和为基层政府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优质服务。通过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迅速完成档案查询、借阅等日常工作,大大地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促进了基层财政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打下了良好的财政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健军.浅析基层财政档案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风,2015,(04):275.
财政信息化建设 篇4
一、明确指导思想, 加强领导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 全面实施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以和谐财政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财政信息建设的重要性, 切实加强领导, 齐抓共管, 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 将财政信息化建设摆到重要议系统, 通过网络化管理, 门户式操作, 适应不同数据格式的相互转换, 做到跨地域、跨平台应用的协同和合作, 解决应用软件、数据库升级引起的接口程序问题, 实现与外部的资源共享和业务数据无缝对接;二是完善财政数据中心, 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利用。集中保存财政业务历史数据, 执行统一的编码管理, 建立数据交换中枢与平台, 形成数据报表与综合查询功能, 保证财政数据的全面性、综合性, 通过财政部门内部以及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之间的多种沟通和工作交流方式, 实现对财务资金信息科学化的有效管理和科学监督, 为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三是继续扩大改革覆盖范围。逐步把非税资金纳入部门预算, 实现“横向到边”, 把县直单位和基层预算单位全部纳入财政管理, 实现“纵向到底”, 为综合预算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制定统一的管理、业务和技术标准,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推进标准化建设
通过深入研究和统筹规划, 对财政信息系统建设要整体规划, 确定实施原则, 形成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建用并重”的原则, 从制度上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安全, 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电子政务管理制度, 逐步建设财政监管与预警、财政分析与比对等智能化管理系统, 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授权、统一数据接口、统一安全控制, 从而将被动式服务转换为主动式服务, 使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
四、建立查询系统, 增强财政的监督和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满足特定财政管理需求是财政信息化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体现, 通过建立方便、灵活的检索和查询系统, 可以随时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资料, 做到时事监控, 增强数据分析处理功能。主要领导能够随时了解所属科室及各项资金的运行动态, 及时掌握资金库存数量和资金的管理情况, 解决财政管理资金数量大、性质复杂、涉及科室多、难以实时掌握调度资金的困难, 便于合理调度资金、安排支出, 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功能, 为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五、逐步建立财政内部OA系统, 实现了无纸化、无声化办公
要以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为突破口, 推进财政信息建设, 搭建电子办公平台, 把收文、传阅、发文、请示、请假审批传送等工作流程纳入了网络化管理, 实现各类文件信息只要通过该系统传输上网, 就可以按照权限同时阅读和查询, 扩大信息的覆盖面, 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信息质量, 实现公文的网上流转、查询、督办, 提高办文的水平, 减少人工重复劳动。
六、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防范, 维护系统正常运行
一是各单位必须建立网络安全和数据备份体系, 重点加强对财政数据安全的管理, 以确保财政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核查性;二是建议专机上互联网, 内外网完全隔开;三是增强安全意识, 慎用可移动磁盘, 不随便接收可疑邮件, 预防病毒传播;四是要统一安装杀毒软件, 统一升级杀毒软件, 统一的时间、统一的步伐进行杀毒, 增强系统免疫力;五是制定网络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强化监督, 落实责任, 加大惩处力度, 使全体人员都能够从思想上重视系统安全问题, 从行动上自觉维护整个网络高效运行。
七、加大业务培训力度, 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进一步明确财政信息化工作在财政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使每个财政干部充分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全系统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形成干部职工重视和支持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重点就网络技术、信息管理、数据库开发应用、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等知识进行专题培训, 提高网管员的维护水平和业务技能, 培养出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懂得财政业务的专业技术人才, 使其成为财政系统技术工作的中坚力量。第三, 制定切实可靠的人才教育规划, 结合实际, 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专业人员, 组织开展全员计算计应用培训和考核, 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不断提高财政为社会服务的水平, 培养和造就一支工作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专业化信息队伍, 为财政信息工作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 是建立规范有序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 是深化财政改革, 加强财政管理, 实现科学理财的重要技术保证。应把财政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按照“统一组织领导, 统一规划实施, 统一网络平台, 统一标准规范, 统一安全管理”的原则, 以加强网络基础建设、拓展财政信息化业务应用范围为重点, 将信息化建设与工作流程相结合, 积极促进信息技术逐步融入财政收支业务, 构建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 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信息化、规范化, 为财政改革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接270页
计算机准确处理;第二, 经济业务没有丢失或不恰当地增加、改动;第二, 计算机处理的错误被及时地鉴别并改正。
(3) 输出控制。所谓输出控制, 是为了保证处理的结果 (如总账、明细账、会计报表等) 的正确性, 以及保证这些处理结果由指定的人员, 按照正确的路线, 传递到合法的使用者手中而进行的控制。
通常, 针对输出可能发生的错误而采用的控制方法卞要包括:按照用户的要求设置输出的格式、方式、内容、时间等, 对输入的总数与输出的总数加以核对;审核输出结果, 检查输出结果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将本期输出的结果与上期输出的结果进行对比, 检查输出结果的合理性;指定专门的报表传递人员, 保证将报表及时送达有权接受者;建立输出报告登记簿, 记录报告发送的份数、时间、传递人、接受者等事项, 以防错发、漏发和多发等。
2、网络会计控制
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 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一方面, 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中, 大量的会计信息在网上传递, 存在着数据传输丢包、被截取、篡改、泄漏机密等安全隐患。同时,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 给一些非善意访问者以可乘之机, 他们利用网络技术手段, 掠取他人信息, 尤其是网络黑客。此外, 计算机病毒也使网络会计系统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 网络会计同时集成了许多企业竹理、财务管理的相关功能, 诸如网上记结账、网上结算、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网上法规及财务信息查询、网上询价、网上报价、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网上理财、网上保险、网上证券投资和网上外汇买卖、网络会计在线办公等等, 从而实现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 原来由几个部门按预定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可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 直接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和方法较原来系统将更加广泛和复杂。
(1) 网络会计组织控制。职责分离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会计系统中, 由于计算机具有自动高效的特点, 许多不相容的工作都合并到一起由计算机统一执行, 这样很容易形成内部隐患。为了强化系统的内部控制, 应该在网络会计系统中分别设置系统设计、’系统操作、数据录入、数据审核、系统监控、系统维护、档案管理等岗位, 各个岗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监督、相互牵制。
(2) 网络会计安全控制。网络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 促进了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但网络安全问题若不能有效地得到解决, 则网络会计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将受到巨大影响。
(3) 网络会计系统的应用控制。应用控制是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应用控制可划分为输入控制、计算机处理与数据文件控制和输出控制。
四、结束语
在信息化已经全面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今天, 传统会计控制理论和方法不可能“独善其身”, 不受信息革命的影响和冲击。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的目标、内容、模式及实施的分析, 从几个方面论证了实行会计实时控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实践性, 从而回应了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书云.试论WTO及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吴旺盛.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研究, 2000 (6) .
3、李翔.信息化背景下中国企业会计职能拓展[J].会计研究, 2005 (6) .
4、Merle Martin, Monica Lam.会计信息系统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5、Anita S.
Hollander, Eric L.Denna, J.Owen Cherrington.Accoun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Solutions.Boston, MA:
摘要:随着“金财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 公共财政体制日趋完善, 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方向对财政管理思想和模式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把各个工作领域纳入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加强领导, 制定统一的管理、业务和技术标准, 以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为突破口, 推进财政信息建设, 将科学理财, 依法理财和精细化管理融入到服务之中, 构建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 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信息化、规范化, 为财政改革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财政信息化建设 篇5
“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简称GFMIS,是以覆盖各级财政管理部门和资金使用部门的大型信息网络为支撑,以细化的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所有财 政收支全部进入国库单一帐户(即财政直管)为基本模式,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采购定单以及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和实现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跟踪分析为预算执 行主要控制机制,以出纳环节高度集中并实现现金有效调度为特征,体现公共财政改革要求的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化建设既是财政 改革的重要基础,又是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汝城县已初步形成了财政改革和信息化建设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方面,财政改革对财政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财政信息化建设又为财政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条件,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了财政改革。
一、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汝城县财政局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建立了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财政系统业务信息化枢纽框架,即覆盖财政部门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县财 政局与其他各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联接的以财政业务处理为核心的业务资源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财政部分);县乡财政共建共享的财政 信息资源库。基本达到了“一个底层数据库、一个操作平台”的目标。在金财工程建设中,主要坚持了以下原则:
(一)统一性原则。对“金财工 程”的建设,财政部要求“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系统平台和统一组织实施”。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县坚持集中统一管理,防止各自为政,以 形成全县互容互通的管理系统,防止各节点产生梗阻,影响整体工作的开展。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全县财政系统统一的综合业务网络建设模式,因为部 门预算、会计集中核算、非税收入管理及乡财县管等主要财政改革所处理的基础数据是一致的,如果分开建设,势必造成各系统之间数据库编码不一致,使数据不能 共享,操作人员重复劳动,造成资源浪费。
(二)渐进性原则。我们在“金财工程”建设中,本着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适当超前、急用 先上,有重点地逐渐推进,分步建设。前期着重于系统计算机、局域网等基础性硬件添置和建设,后期则着重于软件的整合以及对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同时紧跟时 代改革步伐,紧贴财政改革要求,不断拓展领域、扩大规模:先是会计电算化到农税征管自动化,再到工资统发、会计集中核算,然后到日常办公、政府采购、部门 预算等,最后是非税收入管理、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等,步步为营,体现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三)实效性原则。“金财工程”建设,只有反映财 政改革要求,服务财政管理工作,才有生命力。我们在网络建设、业务软件选择上,结合我县的管理基础、业务基础、技术基础,从财政信息化促进财政管理创新的 角度进行考虑,牢牢把握财政改革和业务工作的实际需求,真正贴近改革,服务实践。在规划层面,从财政信息化的最高阶段,即成熟阶段进行规划,在执行层面,先进行关键财政业务的信息化建设,使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比最优,财政应用软件是财政信息化建设的灵魂,如果没有符合财政工作需要、技术先进、质量可 靠的应用软件,即使有再先进的硬件设备,也不能发挥财政信息化对财政管理的促进作用。
(四)安全性原则。“金财工程”是一个数据生产系 统,必须保证系统的可靠、可用、可控。我们实施过程中,一手抓系统建设,一手抓网络与信息安全。每个阶段的建设,都坚持管理制度和控制机制同步跟上,如我 们建立了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软件使用安装、防火墙及查杀病毒、信息资料加密及上网管理、电源管理、网络维护等都有专门的规定,形成完善的网 络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网络安全畅通。
二、财政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阶段
汝城县财政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简单到完善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具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999年以前)。这个阶段的计算机数量比较少,且仅仅相当于打字机的功能,比较普遍的应用方式就是用计算机完成一些打字办公、报表统计等工作,还没有网络、共享等概念,财政信息化应用停留在一个低水平上。
(二)增长阶段(2000-2002年)。这阶段主要是计算机及软件数量上的增加,表现为比较盲目地购买硬件、开发软件,很多业务软件的应用就象搭积木一样,需 要一个就加一个,对财政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整体性考虑较少,因而财政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仍旧不高。2001年,我县整个财政系统电脑达到100多台,并建 立了局域网,计算机应用软件虽逐步用于财政业务的各个领域,但业务股室之间均有不同的应用软件,如办公室使用海信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农税局使用自主 开发的农税系统,非税局使用长沙远见公司的非税系统,会计核算中心使用安易公司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系统,预算管理、工资统发均用全市统一配发的软件系统。彼此独立的各个业务软件,没有共同的数据库底层,好象一个个独立的“数据孤岛”,同一个业务指标,在不同的“数据孤岛”中产生冲突,形成不同的数据信息,导致共享不畅,信息失真,监控失灵。这种状况迫切要求有一种科学的信息传递方式来实现股室之间数据资料的共享。
(三)集成阶段(2002-2003年)。这一阶段,逐步提出了“一个数据库,一个操作平台”的建设理念,主要是对各项财政业务计算机处理进行统一建设,开始把不同的财政业务信息 系统统一在一个系统当中。2002年,我局以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为契机,以财政局域网为载体,加速了安易软件(后被“北京用友”兼并)的二次开发,试者 将财务核算集中监管、部门预算编审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工资统发管理等逐步统一到一个软件中,各模块使用相同的基本数据信息源,采用相同的数据接口,统一的数据平台,方便了数据共享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各股室信息处理各自为政的弊端。
(四)成熟阶段(2003年至今)。在这一阶 段,建立了先进的财政管理信息化应用平台,建立了财政基础数据库,强化财政的资源管理,全面实现“一个数据库,一个操作平台”的建设目标,推进了财政管理 制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局所有财政业务全部统一到一个软件中,即“北京用友政务财务管理软件”,所有财政业务数据全面实现“无缝链接”,均可在一个软件界面中处理,不同的业务可以在同一个界面互相穿插、进出,非常方便、快捷,真正把计算机信息系统同整个财政管理过程比较好地结合起来。二是 有效将财政部门内部和外部(如银行、单位)的数据资源很好地规划利用,为财政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服务,实现财政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如非税收入管理软件,与代 收银行、执收单位建立了由财政主管的共享的信息数据库,实现了收费信息的即时传递和权限共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财政信息管理进一步延伸到日常管 理,如增加行政办公、考勤管理、政务公开等服务软件,并注重由信息管理向信息服务方向转变,建立了综合信息网站(http: //rcczj.cz.hn.cn),增加了办事指南、报表查询、工资查询、低保查询、义务助学查询、政府采购等便民服务功能,提高了财政服务社会公众的 能力。
三、财政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我县财政系统已形成了“财政管 理网络化、财政监管全程化、会计核算电算化、税收征管自动化、日常办公无纸化、政务公开互动化”的财政管理新模式,实现了财政工作的“提质加速”,适应了 新时期财政工作高强度、高速度、高难度和高精确度的要求。如发放农民的“两补”资金,基础数据较复杂,且资金数额大,工作时间短、要求高,我县23个乡 镇,无论农户有多少,均只需农税会计1人就可轻松完成。今年我县的粮种补助发放依托财政信息化,比省厅要求提前20日完成任务。
(二)加 强了内部控制。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在使用权限上按功能权限、数据权限、审批权限进行设计,在资金流转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设计了很合理的“节点”,形成了比 较科学的控制机制,使财政内部监督到实处。比如预算没有指标,国库就不能拨款;股室长没有审核,会计人员就不能登帐;已开票据的款项没进银行,票据就无法 缴销等等。同时,根据系统授权,实施内部财务监督时,检查者可以利用强大的报表查询功能,随时随刻查阅报表、帐簿、记帐凭证等,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 了检查人与被检查人之间的尴尬和误会,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三)规范了业务行为。财政信息化广泛应用,使财政业务的办理日趋规范。如会计 核算方面,由于全面使用财务软件,财务处理中无论是会计科目的设置,还是原始凭证的生成和审核,都必须严格按照电脑生成的规范程式进行,从根本上减少了人 为因素的干扰,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又如非税收入管理,征收过程实行固定的流程管理控制,收费项目、标准固定,可以在源头上杜绝乱收费现象。在公文 处理方面,通过计算机定义发文流程,对文件格式进行“固化”,自动生成文件文本,文件格式的规范化可以达到绝对的理想效果。
(四)降低了行政成本。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从工作环节上缩短了工作流程,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诸如县乡之间的报表和资料传递,因局域网的开通,极大的减少了交通费和差旅费支出,有效地降低了行政成本。
(五)打造了“便民财政”。一是实现了资金直达。通过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实现财政资金的直达目标:直达部门(单位),直达职工,直达农民,直达供应商。二是 增强了服务功能。通过开发便民软件,有效解决了机关中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问题,方便了单位和群众随时查询有关事项,受到了全县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提高了工作透明度。通过网上公开财政事项,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拓宽了社会监督和群体监督的渠道,增强了财政工作的透明度。如矿产品税费统征,将电子监 视系统与因特网联接,实现了财政工作的全方位监督。
四、财政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体会
(一)资金投入是搞好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软、硬件设施大都属于高精密度和高科技材料,因此造价较高,要实现财政信息化,资金投入是必要条件。近几年来,我局的局域网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逐年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
(二)领导重视是搞好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我局的局域网建设过程中得到了省市财政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领导认识高,我县财政信息 化建设之所以能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整个局领导班子思想较为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前瞻性眼光,对于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认识高、着手早。二是领导行动先。一个新生事物被认可,都有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其中必然有阻力和障碍,信息化建设同样如此。因此,只有领导率先垂范,带 头学习,带头使用,才能减少阻力,形成合力,加快整个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比如说办公自动化中的“公文管理”,有些功能必须要领导参与才能实现,如 果领导操作这个环节不能顺利完成,整个系统就无法运转。从而形成“夹生饭”,影响网络效益的发挥,影响办公自动化的进程。
(三)高位规划 是搞好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步骤。高位规划就是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低投入、优质量、高效益的有机统一。如城市建设,必须有统一的 规划,前瞻性地把主要道路和功能布局规划好,才不会出现重复建设,城市才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拓展空间,不至于眨眼就落伍。财政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必须 高起点规划,即要从信息化建设的成熟阶段来谋划,然后根据工作需要,重点建设,逐步完善,就不会有重复建设,可以降低成本;之所以要高标准建设,是因为信 息化的软、硬件材料更新换代非常快,如果起点低,设备更换频率高,不仅增加运行成本,还影响和制约财政工作发展。
(四)全员参与是搞好财 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局域网是由计算机群构成的网络体系,必须要全员积极参与,方能发挥其规模效益和辐射效应。自局域网开通以来,我局干部职工的计算 机操作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这种整体操作能力的提升,为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我们主要经验是:一要强化培训。我县历次电脑 培训班都是由本局计算机业务骨干授课,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培训什么,做到有的放矢。采取封闭教学、强化训练、奖优罚劣的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 局每年都开办两期以上培训班。二是严格考试。对于开办的计算机培训班,采取什么手段来评估其效果,是检验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采取的严格考试的方式来实 现。如将计算机操作列入一年一度的业务考试的内容。要求全系统45岁以下的干部职工每分钟正确录入汉字30字为合格,还有全县的几次公开选调工作人员选拔 开始都融入了计算机考试,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职工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了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紧迫感。三要寓学于乐。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一些与 计算机知识有关的娱乐竞赛活动,也可以有效的促进干部职工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这两年我们举行了电脑打字、电脑制表比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干 部职工都能熟练使用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和财政软件,有些年轻职工深入到网络建设、软件开发等更高层次的应用。
(五)规范管理是搞好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为确保网络安全有序运行,我们在一开始就对网络进行了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定了局域网管理制度、对上网时间、内容 和电源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设置了系统管理员,强化了网络维护。并专门公选了一名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工作人员负责网络维护。
关于财政信息披露问题思考 篇6
摘要:本文从我国现有的财政透明度的制度入手,对我国政府信息披露必要性进行分析。基于政府信息披露的要求和我国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的对比,提出我国政府信息披露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财政信息披露;建议
在新时期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框架下,透明财政信息是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是公众行使知情权的基本条件,是强化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的重要途径。政府信息披露能促进政府决策效率,能强化政府和官员履行受托责任的义务,保障公众的基本权利。政府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即政府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一、财政信息披露的现实必要性
1、财政信息披露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要求
市场经济下,政府工作事务应被公众所知,否则人们只能通过政府行为来推测和判断政府行为。这样很容易导致公众将个别现象行为推断为政府的总体行为,从而造成舆论传播失真,政府失去公信力。财政是国家履行职能的基础,财政收入来源的变动、支出结构的调整,都是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公众不了解政府,不能通过预算报告、财务报告来获取政府运行状况,公众就不能很好知政、参与决策。
透明、公开和规范的政府财政披露机制,不仅帮助公众理解政府的执政意图,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体现。
2、信息化、网络化是对政府信息披露的挑战
政府财政信息披露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无论是国内外经济形势,还是财政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都时刻在发生着变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政府信息的传播速度,提升效率。政府管理中,公众、政府、代议机构构成多重委托代理关系。政府信息披露是政府作为受托人和代理人对委托人委托意愿实现情况的反映,政府信息应该反映代理人的活动过程。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信息的处理和传递范围、及时、准确处理各种信息提供了可能,也对政府披露信息的及时性创造条件。
3、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推动我国政府财政信息披露
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了政府财政信息披露的要求。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求政府由传统的统治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的治理模式,改变政府为尊的状况,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政府有义务向公众说明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工作效率高低,披露政府财政信息顺利成章。
受托责任政府必须是一个透明的政府。在传统的高度集权的政府经济体制下,政府发挥全方面、万能的功能。不仅要发挥传统的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利益的职责,还有发挥合理分配资源、资金,安排生产等的作用。社會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应该是有限责任政府,在政府和市场边界逐渐清晰的基础上,弥补市场失灵。建立一个透明政府,透明意味着良好治理状况。提升政府透明度,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降低交易成本,减少腐败,提供公众参与社会决策的机会,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合理性。完善政府信息披露,有助增强政府财政政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公众的知情权。
4、新公共管理改革强化政府信息披露的要求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OECD国家纷纷掀起新公共管理改革,这改革强调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模式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新公共管理所提倡的以结果和产出为导向、市场化导向、公众导向等理念对政府财政管理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政府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公共管理改革强调以结果、产出为导向,政府的受托责任和绩效评价,对政府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政府部门对结果和产出负责成为一种趋势,政府部门须提供项目支出的明细内容,建立与每个项目相关联的绩效指标和测量标准等。新公共管理改革中的市场化倾向和公众导向对信息的透明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透明度的要求政府信息应通过相关媒体对外公开披露,使得信息需求者能从不同渠道方便及时获取。政府提供的信息必须清晰明确,而且易于理解。新公共管理以公众为导向,强调公众知情权,对政府信息的可理解性提出高要求。推行政府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公共产品的供应方式,鼓励私人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对政府信息的可比性提出新的要求。
二、关于我国财政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1、规范和完善财政信息披露的基础内容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还比较欠缺对政府信息披露内容的要求规定,需要在《预算法》或者相关法律中予以明确。如果涉及关于国家安全或者商业机密类的信息,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不披露,但是要先对这类信息范围做出基本规定:(1)所有收支状况都应进入政府预算系统,对于暂时不能纳入预算的应该随政府预算附件向公众公布。只有将全部收支向社会报告,才能对政府行为实施有效约束。(2)关于政府绩效信息,各政府部门提供的绩效报告应该包括:年度绩效计划指标和设定的内容,本年度执行情况结果,说明未完成指标的情况,评估当年的绩效计划。(3)关于资产负债信息,各级政府都有义务和责任向公众披露。中央政府的举债情况应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审批。各级政府应编制详尽的资负表作为政府预算的附件向公众公开。(4)社保资金首要披露有助于评价计划现在将来支付到期资金的信息,所以预算文件和政府财务报告中都应该披露:参与者的基金收益、资产的管理责任清偿和社保资金的投资组合、回报率等投资信息。
2、建立信息化政府、数据化政府
近几年,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越来越被公众使用,政府也越来越顺应形势,通过网络与广大群众交流沟通。所以,国家的政治与行政管理模式也在悄悄发生转变。建设互联网政府对提升财政透明度的促进作用在于:首先是网络信息具有密集性和传播便利性,它不仅仅发挥了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而且还扩大了政府信息共享的范围。其次是政府信息网络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不仅能够节省社会办事成本,而且提升了社会整体收益。再次是信息网络的分散化使网络管理的权力得以分散、主题得以平等,该作用对削弱政府人员的权力能力、制止腐败现象具有举足轻重要的意义。
3、制定和完善《政府信息披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政府信息披露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部统一、全面的法律法规,披露对象也没有具体到特定财政部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相互之间缺少协调性和同一性,缺少对信息披露的全盘部署和规划,各种改革仍然处于缓慢前进的速度上。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40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律,来确认信息公开制度,增加财政透明度。他们不仅确立了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也公布了信息披露的具体做法,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并非空谈。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对我国具体国情的实际调查,两者相结合,尽快制定出适合我国的《政府信息披露法》。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才能使政府信息披露制度成为政府的法定义务,才能使公众关注和监督政府行为得以实现。而且这种做法不仅提高新闻媒体监督的法律效力,保证新闻媒体对政府信息的报道权,还能保证公众对政府信息披露的知情权和评论权,这是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途径。(作者单位: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物资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关绮鸿.财政透明度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2.
[2]申亮.我国财政透明度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2).
[3]赵倩.财政信息公开与财政透明度[J].财贸经济,2009(11):21-25.
[4]杨丹芳,曾军平,温娇秀.中国财政透明度评估(2012)[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4).
财政信息化建设 篇7
一、主要做法
(一) 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财政信息化和金财工程建设, 推进“乡财乡用县监管”财政管理改革, 领导重视是关键, 财政改革是核心。为此, 平利县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并充分利用省市加强财政信息化和金财工程建设的机遇, 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 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的县乡财政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建了财政局信息中心, 制定了《平利县财政网络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按照“高点起步、分步实施, 稳步推进”的建设要求, 确定由综改办、预算股、信息中心具体负责抓落实, 确保县乡联网和“乡财乡用县监管”财政管理改革顺利有序推进。
(二) 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基础建设
2006年, 按照金财工程建设目标总体要求, 积极筹集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0万元, 建设开通了局机关内部局域网, 高标准地完成了网络综合布线和中心机房建设, 通过接入骨干网络与市局实现对接。2007年, 为进一步加快金财工程建设力度, 按照“乡财乡用县监管”试点工作的要求, 积极推进县、乡财政信息网络化建设。筹措投入资金110万元, 组建各乡镇财政所小型局域网络, 并租用电信光纤通过电信VPN技术与县局全线连通, 建立了“乡财乡用县监管”、“村财村用乡代管”财政业务信息系统, 构建信息化理财平台, 实现了县乡数据信息共享。2010年, 进一步加大了财政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 先后筹措资金80万元, 专项用于购置和更换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施。目前, 全县财政干部基本实现每人有一台计算机等自动化办公设备, 确保了财政信息化建设和县乡联网的顺利实施。
(三) 启用专业软件, 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按照省市统一要求, 建立了上下贯通的县乡财政信息化网络, 统一启用省市配置的“乡财乡用县监管”和“工资发放”专业应用管理软件, 对乡镇财政预算编制、资金拨付、报账审核、会计核算实行了网络化管理, 有效提升了“乡财乡用县监管”、“村财村用乡代管”管理水平。二是依托“农民补贴网”和县乡财政信息网建设, 启动了涉农财政补贴资金“一折 (卡) 通”工作。将全县享受粮食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助等涉农补贴的农户开设个人结算账户, 实行网上申报审批, 确保了各项惠农补贴资金通过“一折通”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户手中, 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促进了制度建设。相继制定和完善了26项管理办法, 建立起了“产业建设扶持资金管理、农村财务管理和县乡会计核算”三大管理制度体系, 构建了县乡财政业务应用系统网络信息平台, 使县乡财政管理机制更加科学, 财政管理行为更加规范。
(四) 强化业务培训, 增强操作技能
平利县于2001年成立了县乡会计集中核算中心 (站) , 率先在全市应用新中大预算管理软件 (单机板) , 将全县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实行了集中核算;2003年8月在总结县乡会计集中核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全县12个乡镇成立了农村财务服务中心, 将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延伸到村, 县辖190个行政村的财务纳入农村服务中心统一集中核算, 进一步提升了县乡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2006年按照省市要求, 开通了县乡财政信息网络联接, 配备了“乡财乡用县监管”专用服务器和县乡联网交换机, 启用了“乡财乡用县监管”财政管理软件。同时, 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实际, 按照省市“乡财乡用县监管”工作要求, 及时调整了乡镇财政岗位 (财政所长、预算专管员、专项资金专理员、国有资产及“两税”专管员、乡村会计集中核算会计五个岗位) 设置, 并结合乡镇各财政业务管理岗位的实际, 县局先后举办了三期较大规模的业务软件操作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 并从县局各业务股室抽调业务技能强的工作人员加强指导。通过培训和指导, 确保了乡镇财政从会计集中核算向“乡财乡用县监管”的平稳过渡。
(五) 完善管理制度, 强化监督考核
为做好县乡联网工作, 确保县乡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有序推进, 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制定了《平利县财政局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平利县财政局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试行) 》、《平利县财政局会计电算化监督检查制度 (试行) 》和《平利县财政局乡财乡用县监管软件操作管理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同时, 按照“乡财乡用县监管”软件操作要求, 分别设置了系统管理员、专业会计、审核人员等相关管理岗位, 明确了岗位职责和软件操作权限。并将此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督查督办事项, 年终纳入干部履职考核。
(六) 规范操作行为, 确保安全运行
业务数据安全保密和信息系统运行稳定, 是县乡联网和推行“乡财乡用县监管”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首先考虑的问题。由于乡镇财政所远程用户登录访问网络信息服务器是通过VPN传输链路, 开放的互联网链路带来的不安全隐患是建立县乡网络信息系统平台需要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为此, 在县乡财政网络信息化安全上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服务器配置防火墙;二是建立服务器用户访问两层密约机制;三是远程用户电脑采用物理硬盘隔离措施;四是采用相关超级终端网络技术;五是建立异地数据备份机制。
二、取得的成效
(一) 进一步规范了财政监管行为
县乡财政信息化建设联网后, 不仅建立了“乡财乡用县监管”财政信息化服务系统平台, 实现了县乡财政业务数据信息共享。更重要的是强化了财政监督力度, 进一步规范了财政监管行为。
(二) 县乡财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通过县乡财政联网和“乡财乡用县监管”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 加强了县乡财政预算指标管理与各项账务核算全部实现信息化理财管理。同时, 对县乡 (村) 各单位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财务数据实行网络化管理, 由计算机直接生成,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保证了财务资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合法性, 促进了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
(三) 阳光财政的透明度进一步增强
通过县乡财政联网和“乡财乡用县监管”网络信息系统的启用, 在局机关信息中心设立后台服务器, 各乡镇 (村) 所有业务操作通过网络信息系统生成, 数据最终都会保存在服务器上, 县局各业务管理职能股室根据权限, 通过后台服务器可以随时查询到财政系统内任何一个单位的账务核算情况和各乡镇财政所的相关资金的账务处理情况及用款状况、分析和汇总各乡镇预算管理、经费收支、专项资金使用结余等相关指标, 形成以信息网络中心为中枢, 多层次、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控, 促使阳光财政更加透明。
三、几点建议
(一) 加快县乡财政信息化网络人员的培训
目前县乡网络维护和管理人员十分匮乏, 建议省市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对县乡财政部门信息化网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确保财政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
(二) 进一步加大财政信息化建设投入
县乡财政联网建设仅是财政信息化建设的起点, 今后的网络维护、服务器、计算机等信息化办公设备的更新升级以及网络化办公系统的全面应用, 还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在县乡两级财政机构资金紧缺的情况下, 省市要进一步加大对县乡两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 确保县乡联网正常运行的前提下, 不断提升县乡财政信息化综合利用水平。
(三) 拓宽县乡财政网络信息应用覆盖领域
目前县乡财政网络信息应用于单一的县乡财政管理应用业务, 要真正实现全方位的财政管理网络化, 需要以金财工程建设为契机,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中、省、县乡财政信息平台建设步伐, 加快与财税金融等部门的横向联网, 提升县乡财政网络信息化应用和服务功能, 不断提升财政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摘要: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步伐是稳步推进各项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保证, 各级财政部门都十分重视财政信息网络化建设工作, 并列入各级财政工作的议事日程, 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县乡财政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仍需继续加大资金投入, 强化操作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信息网络化管理与应用水平, 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财政信息化建设 篇8
关键词:等级保护,财政信息系统,信息安全
在财政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过程中, 由于系统复杂、数据安全的属性要求存在着差异, 导致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在系统安全的规划和设计中由于对策略认识不够, 以致风险延续到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管理阶段。文章从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体系的规范和标准着眼, 对财政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模型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财政信息系统安全的措施。
1 信息安全的保护等级及其基本流程
目前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和发展, 人们逐渐意识到要想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 就要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体系, 构建完整的信息系统, 并且为了把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残留风险降低到最小级别, 就要提高信息安全应急处置的能力。由于当前不同的信息和信息系统, 对其安全级别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应将管理策略、技术、工程过程等多个方面相结合, 同时进行客观的综合考虑, 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分类需要充分运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思想和方式。
1.1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在《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划分为五个等级,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第一级是用户自主保护等级, 用户可根据自主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和数据的完整性这三个条款进行判断;第二级是系统审计保护级, 在第一级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条款, 分别是客体重用和审计;第三级是安全标记保护级, 在第二级的基础上增加了强制访问控制、标记等条款;第四级是结构化保护级, 在第三级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信路径和隐蔽信道分析;第五级是访问验证保护级, 在第四级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信恢复条款。这五个等级的基本内容以信息安全的属性为主, 即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物理安全以及管理安全等五个方面, 根据其不同要求, 对安全信息系统的构建、测评和运行过程进行管理和掌控, 进而实现对不同信息的类别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等级安全保护的目标, 尽管不同等级的条款中有些内容是相似的, 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差异, 安全保护能力的要求会随着保护等级的提升而逐渐增强。
1.2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的流程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的基本流程包括五个阶段, 分别是定级阶段、备案阶段、测评阶段、整改阶段、运行和维护阶段。其中等级保护工作的基本前提是系统划分和定级工作, 定级工作必须要首先确定, 否则后面的工作将会无从做起;备案阶段中, 当专家评审与自定级不同时, 要重新定级, 才能够进行备案工作;测评阶段中指定的第三方测评机构必须是权威机构, 需要公正公平地对系统进行测评;整改和复测阶段中对于整改的项目要通过等级保护测评和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分析。等级保护工作要随着信息系统建设的变化和发展而做出不断循环的工作。
2 财政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
2.1 财政信息系统安全的架构
在财政信息系统安全的架构模式中, 既包含计算机网络通信和环境平台、又有多种相关的业务平台, 并且这些应用的安全等级各不相同, 所以采取的安全保护策略也有所不同。财政信息系统规模大、系统复杂, 按照系统的功能可以分为核心数据中心、采购管理、预算管理、业务门户网站等多个子系统, 要按照业务应用数据的不同性质进行不同安全等级的保护。总之要根据财政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 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财政信息系统模型。
2.2 财政信息系统安全的等级区域的划分
财政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根据系统的特点和性质进行不同区域的安全划分, 以实现不同强度下的安全保护。针对财政信息系统中不同子系统的实际情况, 可以将财政信息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安全保密等级区域, 分别为业务核心区, 办公用户区域、专线用户区域、内部网与互联网信息交换的区域等。
3 财政信息系统的等级的保护措施
在财政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建设工作中, 目前采取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的方式, 从物理上把财政业务中各个子系统与对外服务区进行划分, 分别划分到不同的子网, 在财政业务的防火墙上可以设置权限为允许的策略, 源地址是内部桌面, 目的地址是业务服务器, 对于其他服务的子系统, 同样需要防火墙进行隔离, 使各子系统都有充分的隔离和清晰的界限, 同时可以配置漏洞扫描设备的检测设备, 不定期对各个服务器进行扫描。
数据备份能够进一步保障财政信息系统的安全, 在财政信息系统应用中需要配备存储备份设备以实现数据自动备份, 一旦系统出现故障, 通过数据备份即可恢复。为了进一步支持财政信息系统的稳步运行, 可建立一个异地财政信息数据备份中心, 以防财政信息系统发生灾难性故障时实现异地远程恢复的功能。
在财政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的过程中, 要严格依照等级保护下的安全管理制度、系统建设制度和相关财政系信息管理的法律及标准, 在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的同时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
4 结论
综上所述, 文章从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体系的规范和标准着眼, 对财政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模型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财政信息系统安全的有效措施。在财政信息建设的过程中, 设计出一个科学合理、全面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是一个关键的任务, 要从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体系的规范和标准着眼, 对财政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 以达到切实保护财政信息系统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龚雷.应用安全透明支撑平台体系结构与模型研究[D].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3.
[2]王会.基于等级保护的党校网络安全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广州:中山大学, 2012.
[3]刘莎莎.NN市委办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策略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2012.
财政信息化建设 篇9
一、基本原则
(一) 科学公正原则
本办法将财政信息化及金财工程建设内容细化为若干考核指标, 根据指标任务的轻重缓急分配分值, 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
(二) 突出应用原则
本办法将财政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及相关业务改革进展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突出了业务应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三) 注重实绩原则
本办法中的考核指标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各地财政信息化及金财工程建设的项目进度和取得的成效。
(四) 激励导向原则
本办法将当年财政信息化及金财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通过考核指标的分值权重体现, 考核结果与奖补资金挂钩, 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二、考核内容及办法
我省财政信息化考核评价实行百分制, 采取指标量化评分的方法。考核指标每年根据当年财政信息化及金财工程工作要点进行修订。
(一) 市级考核指标及分值
市级考核指标包括机构队伍、总体规划、资金到位、网络基础设施、应用项目建设、公共信息网站、规章制度、组织指导区县信息化建设等8个大项。
1、机构队伍建设, 分值为5分。
该指标下分四项分指标: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责 (1分) 、成立信息化专门机构任命负责人 (2分) 、岗位人员到位情况 (1分) 、人员培训 (1分) 。
2、总体规划, 分值为3分。
该指标下分三项分指标:总体规划方案 (1分) 、年度工作计划 (1分) 、技术方案及实施计划 (1分) 。
3、资金到位, 分值3分。
该指标下分三项分指标:纳入本级预算并足额下达情况 (1分) 、本级资金使用情况 (1分) 、省级奖补资金使用情况 (1分) 。
4、网络基础设施, 分值为18分。
该指标下分十三项分指标:本级局域网 (2分) 、标准化机房 (2分) 、预算单位连接 (1分) 、人行连接 (1分) 、代理银行连接 (1分) 、服务器到位 (2分) 、数据库到位 (2分) 、中间件到位 (2分) 、视频会议系统 (1分) 、IP网络电话 (1分) 、防火墙 (1分) 、杀毒软件 (1分) 、安全策略 (1分) 。
5、应用项目, 分值为45分。
包括预算管理系统 (包括预算编制和指标管理两个子系统) 、国库集中支付系统 (包括集中支付、综合查询动态监控、公务卡、账务系统等4个子系统) 、工资发放系统、非税收入收缴系统、财税库银联网等5个系统。
(1) 预算管理系统——预算编制, 分值为5分。该指标下分两项分指标:安装实施 (2分) 、覆盖所有预算单位 (3分) 。
预算管理系统——指标管理, 分值为3分。该指标下分一项分指标:安装实施 (3分) 。
(2) 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集中支付, 分值为12分。该指标下分三项分指标:推开试点 (2分) 、直接和授权业务 (4分) 、单位全面覆盖 (6分) 。
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综合查询动态监控, 分值为5分。该指标下分三项分指标:安装实施 (1分) 、覆盖试点单位 (2分) 、覆盖所有预算单位 (2分) 。
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公务卡, 分值为5分。该指标下分三项分指标:推开试点 (1分) 、所有市级部门 (2分) 、覆盖所有预算单位 (2分) 。
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账务系统, 分值为2分。该指标下分一项分指标:上线运行 (2分) 。
(3) 工资发放系统, 分值为5分。该指标下分三项分指标:安装实施 (1分) 、系统符合要求 (2分) 、覆盖本级工资统发人员 (2分) 。
(4) 非税收入收缴系统, 分值为5分。该指标下分三项分指标:系统符合要求 (1分) 、推开试点 (2分) 、覆盖所有部门 (2分) 。
(5) 财税库银联网系统, 分值为3分。该指标下分一项分指标:开展业务 (3分) 。
6、公共信息网站, 分值为2分。
该指标下分两项分指标:网站建设 (1分) 、政务公开 (1分) 。
7、规章制度建设, 分值为6分。
该指标下分六项分指标:网络管理制度 (1分) 、安全保密制度 (1分) 、机房管理制度 (1分) 、项目管理制度 (1分) 、数据管理制度 (1分) 、网站管理制度 (1分) 。
8、市级财政组织指导区县财政信息化建设, 分值为18分。
该指标下分十项分指标:区县财政信息机构 (1分) 、区县信息化培训 (2分) 、所属区县财政信息化规划 (1分) 、县级财政局域网 (2分) 、县乡联网 (2分) 、县级预算执行系统 (2分) 、工资发放系统 (2分) 、乡财乡用县监管系统 (2分) 、农民粮食直补系统 (2分) 、专项资金监控系统 (2分) 。
(二) 省管县考核指标及分值
省管县考核指标包括机构队伍、总体规划、资金到位、网络基础设施、应用项目建设、公共信息网站、规章制度等7个大项。
1、机构队伍建设, 分值为5分。
该指标下分四项分指标: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责 (1分) 、成立信息化专门机构或有专人负责 (2分) 、岗位人员到位情况 (1分) 、人员培训 (1分) 。
2、总体规划, 分值为3分。
该指标下分三项分指标:总体规划方案 (1分) 、年度工作计划 (1分) 、技术方案及实施计划 (1分) 。
3、资金到位, 分值3分。
该指标下分三项分指标:纳入本级预算并足额下达情况 (1) 、本级资金使用情况 (1分) 、省级奖补资金使用情况 (1分) 。
4、网络基础设施, 分值为21分。
该指标下分十二项分指标:本级局域网 (2分) 、标准化机房 (2分) 、预算单位连接 (1分) 、银行连接 (1分) 、县乡联网 (5分) 、服务器到位 (2分) 、数据库到位 (2分) 、中间件到位 (2分) 、IP网络电话 (1分) 、防火墙 (1分) 、杀毒软件 (1分) 、安全策略 (1分) 。
5、应用项目, 分值为60分。
包括预算编制系统、财政供养人员管理系统、县级预算执行系统 (包括集中支付专项资金、集中支付、动态监控、账务系统等4个子系统) 、工资发放系统、乡财乡用县监管系统、农民粮食直补系统、专项资金监控等7个系统。
(1) 预算编制系统, 分值为5分。该指标下分两项分指标:安装实施 (2分) 、覆盖所有预算单位 (3分) 。
(2) 财政供养人员管理系统, 分值为3分。该指标下分两项分指标:安装实施 (1分) 、覆盖所有预算单位 (2分) 。
(3) 县级预算执行系统——集中支付专项资金, 分值为12分。该指标下分三项分指标:分解预算 (2分) 、资金拨付 (4分) 、账务处理 (6分) 。
县级预算执行系统——集中支付, 分值为12分。该指标下分三项分指标:推开试点 (2分) 、直接和授权业务 (4分) 、单位全面覆盖 (6分) 。
县级预算执行系统——动态监控, 分值为3分。该指标下分三项分指标:安装实施 (1分) 、覆盖试点单位 (1分) 、覆盖所有预算单位 (1分) 。
县级预算执行系统——账务系统, 分值为2分。该指标下分一项分指标:上线运行 (2分) 。
(4) 工资发放系统, 分值为5分。该指标下分三项分指标:安装实施 (1分) 、系统符合要求 (2分) 、覆盖本级工资统发人员 (2分) 。
(5) 乡财乡用县监管系统, 分值为6分。该指标下分两项分指标:推开试点 (2分) 、所有乡镇实施 (4分) 。
(6) 农民粮食直补系统, 分值为6分。该指标下分两项分指标:推开试点 (2分) 、所有乡镇实施 (4分) 。
(7) 专项资金监控系统, 分值为6分。该指标下分两项分指标:推开试点 (2分) 、所有乡镇实施 (4分) 。
6、公共信息网站, 分值为2分。
该指标下分两项分指标:网站建设 (1分) 、政务公开 (1分) 。
7、规章制度建设, 分值为6分。
该指标下分六项分指标:网络管理制度 (1分) 、安全保密制度 (1分) 、机房管理制度 (1分) 、项目管理制度 (1分) 、数据管理制度 (1分) 、网站管理制度 (1分) 。
(三) 考评结果应用及奖补资金管理
1、考评结果及应用
按照考核成绩将考评结果分为A、B、C、D、E五个等级, 90 (含) 分以上为A级, 80 (含) —90分为B级, 70 (含) —80分为C级, 60 (含) —70分为D级, 基本分60分以下为E级不合格。
考评结果与下一年度信息化项目补助资金挂钩, 实行“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对A、B、C、D等级进行奖励, 奖励资金按照A、B、C、D等级依次递减, 具体金额根据当年项目及经费预算决定。考评结果为E级的市县不予奖励。
2、奖补资金使用管理
(1) 省对市县的财政信息化及金财工程建设奖补资金必须用于财政信息化及金财工程建设, 各市县财政部门对此项资金要按照财政厅规定用途使用, 严格管理。
(2) 市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所属区县财政信息化及金财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 要求每年将省上奖补资金的85%-90%用于县区建设。
(3) 奖补资金不得用于购买与省财政厅指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无关的办公设备。
(4) 对不按照规定用途和要求使用或擅自挪用奖补资金的市县, 省财政厅将在年终决算中扣回当年奖补资金。
三、组织实施
(一) 组织领导
我省财政信息化及金财工程综合考评工作由省财政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 省财政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以下简称“财政厅信息办”) 统一组织实施。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下管一级”的原则建立财政信息化考核评价管理机制。财政厅信息办负责对各市 (区) 及15个省管县财政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市级财政信息办负责所属区县、乡镇的考核评价工作。
(二) 考核评价程序
1、考核指标下达。
财政厅信息办每年对本办法进行修订, 并于每年年初与财政信息化及金财工程年度工作要点一并下发;各市 (区) 及15个省管县财政部门每年在接到上述文件后的30个工作日内, 将本级财政信息化及金财工程年度工作要点报财政厅信息办审批。
2、市县自查。
被考核市县应于每年12月初, 对照当年考核指标逐项进行自查, 将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形成自查报告, 于12月15日前上报财政厅信息办。
3、综合考评。
财政厅考核工作组于每年年终对11个市 (区) 和15个省管县财政信息化及金财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考核。被考核市县应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考核工作组严格按照当年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 进行现场评分, 确定考核等级。
4、意见反馈。
考核工作组应及时向被考核市县反馈考核情况。各市县如有异议, 可当面向考核小组提出, 或以书面的形式向财政厅信息办反映情况。财政厅信息办和考核工作组应及时答复。
5、结果通报。
每年2月底前, 财政厅信息办通报上一年度考核结果及各等级奖补情况。
四、附则
本办法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附件:
1.2009年陕西省财政信息化及金财工程建设量化考核表 (市级) (略)
财政信息化建设 篇10
一、信息化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在信息时代, 单位要有效开展管理会计工作, 必然要打造利器, 这个“器”就是信息技术。信息化是支撑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量。
要加强管理会计应用, 帮助单位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基业长青, 一方面需要信息具有很强的及时性, 甚至要求做到实时性, 使决策者能够随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状况, 另一方面需要信息具有集中度, 能够有效整合和科学分析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这就必然需要通过信息化才能有效实现。
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 信息资源进一步开放和共享, 单位与外部环境之间、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广泛和快捷, 业务信息与会计信息之间融合加快, 为单位运用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 也意味着管理会计要想真正发挥作用, 必须在海量的数据中寻找和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 并予以整合分析, 这一过程不借助信息化很难实现。因此, 以坚实的大数据为基础, 推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是保障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更加高效、顺畅地运行和开展, 有效支撑管理会计应用的时代要求。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历史和现状
我国在管理会计信息化领域发展较晚。2000年起, 我国少数已经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单位开始认识到信息化在加强单位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开始建设, 主要领域为成本核算和预算管理。这期间, 一些国外管理会计软件厂商逐渐进驻中国,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谋求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益化管理转型, 多维度、精细化、全过程的管理数据成为企业提升管理能力的基础信息。在市场推动下, 理论界、企业界、咨询界以及学术团体中越来越多人士提高了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并投入资源加大推广力度, 尤其是在预算管理方面, 一些企业打造了多维度的全面预算信息系统, 获得了管理的较大提升。同时, 一部分单位开始实施作业成本 (ABC) 系统和管理会计报告与分析系统。但是, 在这一时期, 多数企业基本局限于对单个管理会计工具或单独一项管理会计系统的应用, 未能将管理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客户信息、财务信息披露等有效结合起来, 未能在战略决策、营销支持、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综合应用, 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较为缓慢。同时, 部分单位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尝试自主开发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 并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
2013年,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预算管理软件、作业成本软件、管理会计报告和分析软件来加强自身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的应用, 同时部分企业开始提出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概念, 将整合的信息有效运用于战略决策、经营分析、运营管理等方面, 以支持企业利用更加全面、更加可靠的基础信息, 做出更加及时、有效的决策。同时, 越来越多的单位意识到自主研发管理会计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截至目前, 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尽管已有一定发展, 但总体而言仍处于低水平状态,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亟待大力推进。国内单位采用的会计软件仅有部分管理功能, 而且大部分单位也只应用了会计软件中的核算功能。同时, 由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花费较大、人才培养难度较高等原因, 单位对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动性不强。
三、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单位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变革的技术手段和基础性工程。全面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 推动单位系统梳理并有效满足自身信息化需求, 是支撑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应用的现实需要, 是加强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必然要求, 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实践中, 自2009年4月出台《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会[2009]6号) 等系列文件以来, 财政部按照“标准先行”的思路, 多措并举, 着力推进会计信息化标准建设, 在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 与财务会计领域的信息化相比, 单位在管理会计领域的信息化还相对薄弱。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 在继续做好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同时, 也需要顺应会计改革与发展需要, 将管理会计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予以加快推进, 切实提高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效率效果。
由于管理会计贯穿于单位运营全过程, 根据《指导意见》,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应重在适合单位需要, 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单位整体信息化规划, 以免造成信息系统与单位财务、业务活动需要相脱节的现象。要在单位长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 在理解单位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 诊断、分析、评估单位管理会计和信息化工作现状, 优化单位业务流程, 结合所属行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 提出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远景、战略、具体目标、所需功能等具体需求, 系统指导单位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四、做好系统整合、改造或新建, 推动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
在当今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使得信息化不单纯是会计工作的工具, 更是会计工作的环境, 与组织架构、内部文化、业务领域等因素相互作用, 共同推进会计工作模式的发展变化。通过系统整合、改造或新建, 形成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 就是要利用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工具方法对企业活动进行规划、决策、控制、评价, 是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的集中体现。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包括预算系统、平衡计分卡系统、经济增加值系统、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工具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于各单位, 尤其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单位的实际管理之中。如, 我国一些单位已经在运用企业资源计划 (ERP) 系统进行资源管理, 运用作业成本系统进行成本管理, 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进行预算管理等。但是, 多数单位仍处于各个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单独信息化阶段, 信息平台之间彼此孤立, 未得到有效整合, 即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各信息平台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通, 在信息上不共享互换, 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 导致管理会计无法及时获得和整合相关信息, 决策支持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为此, 《指导意见》要求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 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 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信息孤岛”。鼓励单位做好组织和人力保障, 通过有效方式, 推动管理会计在本单位的有效应用。对于在管理会计不同领域均已经建立了子信息系统, 且这些子信息系统适应单位实际、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单位, 应当侧重于统一各子信息系统之间底层数据的标准, 为打破“信息孤岛”奠定基础, 同时加强各子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实现信息系统的整合应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单位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或者不适应企业业务发展新需求的, 应当侧重对原有系统进行改造, 使之切实符合企业管理需要。没有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 应当筹划着手新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加强管理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支撑。
五、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单位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共享是指企业 (集团) 将下属单位相同的财务职能予以集中, 由一个相对独立的财务机构来行使, 即各单位共享一个机构的财务服务。财务共享促进会计人员形成了更为明细的专业化分工, 让各类会计人员能够将更多时间集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 提升了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 财务共享将会计核算工作从企业财务部门中相对剥离, 使财务部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源以来, 财务共享的理念与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目前, 财富100强企业中, 已有超过80%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我国不少单位, 如中国移动、国家开发银行、中兴通讯等, 也都在应用财务共享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因此, 《指导意见》指出, 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加快会计职能转变和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 是否有必要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各单位应依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 同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不等同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六、鼓励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中介服务机构拓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服务领域
管理会计信息化服务, 是指向客户提供支持其管理会计应用的信息化产品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解决方案。在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中, 通过重视发挥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中介服务的技术支持作用, 可以促进形成一个能够满足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 增加有效供给, 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
当前, 我国单位应用的管理会计软件仍以国外软件居多。这些国外管理会计信息软件不仅成本高, 而且多是根据国外企业实践经验总结设计而出的, 容易在设计理念和使用习惯上对我国实际考虑不足, 且我国单位难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因此, 单位在应用信息系统软件时往往面临一方面部分管理功能无法通过软件实现, 另一方面又只应用了购买软件中的部分功能的尴尬局面, 资源浪费严重。
为此, 《指导意见》鼓励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中介服务机构拓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服务领域。会计软件公司应当紧紧抓住当前管理会计发展的大好机遇, 深入挖掘单位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需求, 既要合理借鉴国外单位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经验, 更要充分考虑我国企业信息化实际特点;既要总结管理会计一般功能和流程, 研究开发通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软件, 也要为客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改造留好接口;既要符合当前单位管理会计工作需要, 也要随实践发展不断进行系统升级维护, 打造真正适用我国实际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品牌。有关中介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管理会计优势, 加强与单位的沟通, 详细了解各单位需求, 同时, 与会计软件公司密切合作, 共同为单位开发、设计出切合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七、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中要注意信息安全
管理会计不但分析过去, 还与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有机结合, 使用的大量数据都是“对内”的, 不但对单位加强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蕴含着企业战略投资、行政事业单位涉密信息等相关的大量数据, 一旦发生泄密, 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 信息安全是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要确保信息安全, 必须将相关信息按性质分类, 并根据信息安全的要求主要做到“五性”:一是保密性, 即严密控制各个可能泄密的环节, 使信息在产生、传输、处理和存储的各个环节中不泄露给非授权者。二是完整性, 即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 不被非法修改和破坏, 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三是可用性, 即授权者可以根据需要, 及时获得所需的信息。四是可控性, 即信息和信息系统时刻处于合法所有者或使用者的有效掌握与控制之下。五是不可否认性, 即保证所有信息行为人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
浅析基层财政加强内控机制建设 篇11
【关键词】基层财政;内部机制;建设
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在工作中掌握着大量财政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权,财政资金的规范运行将直接影响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改进财政部门内部业务流程,不断完善和实施一系列相应的内控方法、措施和制度,这不仅是当前各级财政部门规范公共财政行为的现实需要,也是财政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政府部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努力打造“大监督”格局,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阐述了当前基层财政内控机制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剖析了成因,并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当前基层财政内控机制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对内控机制建设认识不足
一是内控意识不强。近年来,一些基层财政所长不重视单位内控机制建设,加上个人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导致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观念和现实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财政干部未能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内部防控工作是领导的事,在依法行政方面放松要求,未能真正把内控工作做细做实,在缺乏内控机制或机制流于形式的状态下,极易被卷入违纪的旋涡。二是人员配备不够合理。重点内控岗位人员的综合实力急需提升,从县级财政部门内控具体执行机构的建设层面看,虽有财政稽查大队编制,但多数人员均占编不在岗,专业监管人员配备存在严重不足。一些在岗人员大多年龄偏大、实地参检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更难以把握现场监督检查的实际效果。三是缺乏创新活力。受体制、人员编制的限制,部分财政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业务能力不强,调任本职岗位工作后一般沿袭前任做法,对本职工作缺乏系统性学习,不易觉察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漏洞。
2.内控机制落实不到位
目前,基层财政普遍存在重机制构建、轻机制落实的现象。从一些市基层财政所财监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情况发现部分基层所内控制度建设工作还停留在图形式、走过场的阶段,仅根据上级和纪检部门要求,出台了一些文件,未能对本部门管理状况、风险程度进行深层次思考和风险评估。而从县(市)局级层面看,虽出台了系列文件,但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较侧重风险点查找,却缺少后续保障整改措施。始终难以理想地将监督嵌入整个业务流程,特别是预算管理中,财政监督检查始终为事后检查,未能发挥其最佳的监督效益。整体来看,一些制度没能发挥应有作用,内控制度的预防性、约束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制度执行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
3.内部监督工作开展存在诸多盲区
一是各环节业务衔接紧密性不够。财政工作专业性较强,无论是预算收入执收,还是预算支出拨付,各部门、各科室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相互连接与相对独立,就局级层面现状分析,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再到国库集中支付,各科室独立性相对较强,未能实现科室之间的无缝对接和有机统一。二是缺乏综合业务素质高的专业人员队伍。一些县级市财政人员轮岗频率不高,难以产生一些综合业务能手,而业务工作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发现其中风险盲点,也只有综合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才能系统、全面地真正了解和掌握全局业务的风险点。三是内部监督结果运用尚需加强。目前,虽然在重视检查结果运用上有新的突破,但监督结果与干部个人考核评优、任用等方面挂钩程度不密切,致使一些意见和建议落实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二、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财政部召开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实施内部控制工作会议上曾指出,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防控廉政风险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推动完成财税体制改革任务。但从近几年来各级同级审中暴露出的问题来看,在现行体制的刚性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制约下,财政单兵突进式的矛盾依然存在,笔者认为要完善内控机制建设,防范财政风险,应从如下方面努力:
1.坚持开展法治财政,强化刚性约束
2015年开始实行的新《预算法》,为财政人依法理财奠定了基石,更为内控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法律保障。要保证内部控制机制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是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内控环境。它是财政部门内部控制的氛围,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二是需提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各级领导干部更应带头遵守、执行内控机制,规范和约束财政管理工作行为,避免出现由于政府考核指标、地方利益驱动而导致的干预行为;同时,各部门之间应牢固树立“大监督”理念,建立财政内部各业务科室与内控监督科室同步监督机制,对各部门进行有效考核,强化部门执行内控机制的刚性约束。三是需建立完善岗责体系。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界定各科室及岗位职责,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权责清晰、职责明确、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机制。
2.坚持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夯牢基础
人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及效果发挥的决定因素。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是内控机制有效实施的关键,一是要制定科学的人事政策和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并按照“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业务培训,从而有效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加快财政系统内各岗位流动轮岗,针对不同岗位建立警示备忘提示。三是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把内部监督检查结果与干部考核任用结合起来,借鉴企业管理理念,通过考核激励先进,警示落后,从而推进内控机制有效实行。
3.坚持明确岗位职能,科学落实主体责任
根据财政部“财政监督需全面嵌入财政业务”的要求,积极探索转型发展,建立内部控制机制,要注意控制与效率的平衡。根据内控理论,对现有制度与程序进行梳理、整合,经过优化统筹,形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既要确保各项财政业务工作高效开展,又要确保内部权力规范运行。因此,一要认真排查梳理,抓住关键环节。围绕财政重点科室、重要岗位,对自由裁量权较大、重大资金专管、权力相对集中的环节入手,层层把关,认真剖析,从而采取措施,有效防范容易引发职务犯罪的风险因素。二是明晰岗责,以风险防控为导向,对主要业务流程细化到每个具体环节,加强业务资料建档管理,完善对岗位工作流程进行有效记录,做到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确保各项业务规范运行,财政资金安全,并充分提高资金效益。
4.坚持经常性督导,严格执纪监督
财政信息化网络体系分析 篇12
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财政管理的一项改革, 它是适应信息时代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需要的必然选择。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 建立透明、公开的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等重大财政改革措施, 都离不开强大的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支撑。下面就对铁岭市财政局的信息化网络体系进行如下分析。
1 处理中心
处理中心是整个信息中心的重要部分, 担负着“大脑”的作用。包含服务器、存储、备份。
1.1 服务器
服务器作为网络的节点, 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 因此也被称为网络的灵魂。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服务器就像是邮局的交换机, 而微机、笔记本、PDA、手机等固定或移动的网络终端, 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种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处的电话机。我们与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电话交流、沟通, 必须经过交换机, 才能到达目标电话;同样如此, 网络终端设备如家庭、企业中的微机上网, 获取资讯, 与外界沟通、娱乐等, 也必须经过服务器, 因此也可以说是服务器在“组织”和“领导”这些设备。全局的信息数据都由机房内的18 台服务器来进行交互处理的。该局信息中心主要有两种服务器一种是机架式服务器, 另一种是刀片式服务器。详细的还可以分为应用服务器, 数据服务器还有备份服务器。在这些服务上分别运行着各种应用软件和系统。
1.2 存储
存储就如一间大仓库, 将各种数据装在里面。虽然服务器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但是它不能存储大量的冗余数据和重要的备份。所以就需要磁盘阵列来帮助服务器存储数据。其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做磁盘组, 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 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主要针对硬盘, 在容量及速度上, 无法跟上CPU及内存的发展, 提出改善方法。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便宜、容量较小、稳定性较高、速度较慢磁盘, 组合成一个大型的磁盘组, 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的加成效果来提升整个磁盘系统的效能。同时, 在储存数据时, 利用这项技术, 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存储设备主要有IBM DS4700 和IBM EXP810, 其中4700 是主存储810 是对4700 做扩展存储, 保存服务器应用数据和备份数据。主要做RAID 5E (RAID 5Enhencement) , RAID 5E是在RAID 5 级别基础上的改进, 与RAID5 类似, 数据的校验信息均匀分布在各硬盘上, 但是, 在每个硬盘上都保留了一部分未使用的空间, 这部分空间没有进行条带化, 最多允许两块物理硬盘出现故障。看起来, RAID 5E和RAID 5 加一块热备盘好像差不多, 其实由于RAID 5E是把数据分布在所有的硬盘上, 性能会与RAID5 加一块热备盘要好。当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时, 有故障硬盘上的数据会被压缩到其他硬盘上未使用的空间, 逻辑盘保持RAID 5 级别。
1.3 备份
备份是容灾的基础, 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而将全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他的存储介质的过程。我们主要是应用2 台服务器, 备份软件和存储设备进行整个机房内重要服务器的全备份包含数据备份和系统备份。主要模式如图1。
在备份上, 不仅仅有数据的备份, 还有服务器的硬件备份。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 我们主要应用服务器的物理备份即双机冷备。如刀箱服务器上的资产管理服务器就是使用物理备份。当服务器A故障可以在几分钟内启用服务器B替代A进行记录如图2。这么做可以灵活备份并且降低备份成本, 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转换, 缺点是不能时时做冗余备份。
2 楼层交换
楼层交换具体指的就是双数楼层的弱电间内的交换机柜, 是网络的神经元, 汇集着各个楼层的数据接入, 起到各个节点和中心机房内的交换, 机房服务器处理信息的交互, 并可以在楼层交互上部署带宽限制的策略。如果某一楼层交换机柜出现故障就会导致该机柜下属的楼层终端不能接入中心机房的交换机和服务器。机柜内分别包括网络接点和电话接点。经统计内网接点全楼供剩余107个, 外网接点剩余66 个。楼层交换不对信息进行处理, 只是交换, 并且每个交换机对应在三层核心交换上相应的VLAN范围, 每个VLAN对象相应的网络接点。这样可以有效地管理网络, 并且提高安全级别, 在病毒爆发时, 可以控制在VLAN内, 不会进行全网络的传染。
3 网络
铁岭市财政局网络分为内网、外网和专网。局域网络是把分布在数公里范围内的不同物理位置的计算机设备连在一起, 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可以相互通讯和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局域网络内的计算机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局域网是封闭型的, 有全楼的所有具备内网资格的计算机互联而成。并且我们的内外网是隔离开的, 在同一计算机上使用内外网是用隔离卡分开的, 并采用双硬盘模式物理隔离。
计算机网络往往由许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联连接而成。如果几个计算机网络只是在物理上连接在一起, 它们之间并不能进行通信, 那么这种“互联”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通常在谈到“互联”时, 就已经暗示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是可以进行通信的, 也就是说, 从功能和逻辑上看, 这些计算机网络已经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 或称为互联网络, 也可简称为互联网、互连网。
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 (或中间系统) , ISO的术语称之为中继 (relay) 系统。根据中继系统所在的层次, 可以有以下五种中继系统:
①物理层 (即常说的第一层、层L1) 中继系统, 即转发器 (repeater) 。
②数据链路层 (即第二层, 层L2) , 即网桥或桥接器 (bridge) 。
③网络层 (第三层, 层L3) 中继系统, 即路由器 (router) 。
④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 (brouter) 兼有网桥和路由器的功能。
⑤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 即网关 (gateway) 。
3.1 内网
由于财政系统信息的保密特性, 我们绝大部分软件都是在内网和内网服务器上运行的, 保证了信息不外泄, 并且安装2 套防火墙做热备, 而保证了网络的稳定和安全。具体结构如图3。
从拓扑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内网是采用目录树形网, 它和星型拓扑结构类似, 其扩展性好, 可以延伸出许多分支, 单条支路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到整个网络, 但对中央节点的可靠性要求较高, 如果中央节点出现故障则整个网络就会瘫痪。整个内网的交换中心就是三层核心交换。
第三层交换机具有以下特征:
①转发基于第三层地址的业务流;
②完全交换功能;
③可以完成特殊服务, 如报文过滤或认证;
④执行或不执行路由处理。
第三层交换机与传统路由器相比有如下优点:
a子网间传输带宽可任意分配。
传统路由器每个接口连接一个子网, 子网通过路由器进行传输的速率被接口的带宽限制。而三层交换机则不同, 它可以把多个端口定义成一个虚拟网, 把多个端口组成的虚拟网作为虚拟网接口, 该虚拟网内信息可通过组成虚拟网的端口送给三层交换机, 由于端口数可任意指定, 子网间传输带宽没有限制。
b合理配置信息资源。
由于访问子网内资源速率和访问全局网中资源速率没有区别, 子网设置单独服务器的意义不大, 通过在全局网中设置服务器群不仅节省费用, 更可以合理配置信息资源。
c降低成本。
通常的网络设计用交换机构成子网, 用路由器进行子网间互联。目前采用三层交换机进行网络设计, 既可以进行任意虚拟子网划分, 又可以通过交换机三层路由功能完成子网间通信, 为此节省了价格昂贵的路由器。
d交换机之间连接灵活。
作为交换机, 它们之间不允许存在回路, 作为路由器, 又可有多条通路来提高可靠性、平衡负载。三层交换机用生成树算法阻塞造成回路的端口, 但进行路由选择时, 依然把阻塞掉的通路作为可选路径参与路由选择。
3.2 外网
对互联网的接入, 需要很高的安全防护, 所以在外网上我们有熊猫网关和防火墙对传出传入的数据信息进行过滤, 并对每个VLAN做限速规则, 防止单个或者几个终端霸占带宽。 (图4)
外网从结构上看和内网结构大致相同, 只是在防火墙中间和上层多了熊猫网关和广域网光钎接收器, 并且也是采用三层核心交换。
3.3 专网
专网指在局域内使用的专用网络通道, 该局有省厅专网和内网防病毒数据库自动升级专线。我们还有一条虚拟专网资产系统VPN, 可以使在同一系统内的不同地点的人员进入到一个相对的局域网内进行办公。依靠ISP和其他NSP (网络服务提供者) 在公用网络 (如Internet、Frame Relay、ATM) 建立专用的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在虚拟网中, 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没有传统专网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 (图5)
最后, 整个内外网的架构从2 张拓扑图可以看出, 均使用了目录树形网结构。有些时候需要内网服务器对外连接, 由此我们使用了网闸。使内网服务器可以映射到外网接口。如图6。
在内外网, 我们有众多的管理系统对整个大的局域网进行管理和监控, 并且定期抓包进行分析。我们的局域网的设备应用合理, 防止网络阻塞, 并强化了网络过滤和病毒防护。提高整体的安全, 使信息数据得到了保护。在物理层上更是加强了传输能力, 全楼设备间使用光纤铺设, 不但提高个使用寿命还提高了网络速度。
4 网络控制和应用程序
在内外网各有一台防病毒服务器, 为每台客户端提供趋势防病毒软件的更新服务, 并能降低整个网络病毒感染的概率。并且我们还有内外网的网管服务器, 可以更方便地控制网络, 基本上可以做到网络出现问题, 及时报警。同时还有伟思盾安、熊猫网关、天融信防火墙。软件上我们有科来网络分析软件、通软网络管理软件。
4.1 科来网络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
流量分析:多达42 种的流量分析数据, 能对整个网络、单个部门、单个VLAN、单个IP和单个MAC进行统计分析;
安全分析:查找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性能分析:查找网络性能瓶颈;
协议分析:深入分析网络中的所有应用;
网络连接和通讯监视:直观反映网络中机器的连接情况, 监视网络活动。
科来网络分析系统为网络管理工作提供了全面可靠的数据依据, 它可以帮助用户排查网络故障、规避网络风险、提升网络性能、提高故障处理能力、减少故障损失并降低管理成本。
4.2 通软网络管理软件
使用网络管理软件可以有效、方便、快捷地管理内外网络。通软网络管理软件使用的是B/S结构。我们在内网共实施节点120 个, 外网节点336 个。并对这些节点对应如下策略, 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
IP绑定, 可以将使用人、计算机IP、计算机资产情况一一对应, 并且对其流量使用情况、使用流量的进程组成、流量的使用人等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可视化展示。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地查找根源。
限制流量。通过流量报表、流量变化图以及流量行为图等能够有效准确地找出网络堵塞问题, 并可以对一些不当的下载行为进行禁止, 保障业务宽带, 限制非工作用带宽。
同一绑定杀毒软件, 可以有效地统计部署杀毒软件工作进度和病毒库更新情况, 自动将没有杀毒软件的客户机隔离在局域网之外。
4.3 OA系统
采用了Java技术, J2EE架构开发的先进的自主群件平台。落实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自动化, 并采用B/S结构, 保证系统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 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 实现高效率的协作。目前的企业和单位都存在着大量的工作流程, 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各种审批、请示、汇报, 等等, 都是一些流程化的工作。通过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 就可以规范各项工作, 提高单位协同工作的效率, 极大的减少中间环节的摩擦。 (图7)
4.4 预算指标
采用C/S结构, Sybase数据库。
预算指标系统的使用, 可以提高财政工作的流程速度和准确性。计划具体化, 业务计划数据化;配置资源:合理、高效地配置公司资源;协调部门:明确业务目标关系, 有利于各部门相互合作和沟通, 利于增强部门间合作;控制支出:预算编制过程就是对业务目标的可行性、项目支出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的严格论证, 在预算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实行对费用支出的合理控制;安排资金:合理预计现金流量, 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使用计划, 避免资金冗余、短缺, 降低资金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 财政信息体系建设
5.1网络整体建设
机房是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铁岭市各级财政部门在建设规划上,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计算机机房标准执行。机房建设做到有网络通信、不间断电源、恒温恒湿空调, 有防尘防雷防静电性能, 有安全供电保证, 机房面积在20 平方米以上。
二是网络环境建设。
网络环境建设是实现信息化办公的前提。目前, 铁岭市各级财政部门都建立了独立的财政内部网络系统、专线网络系统 (与财政网络化办公有横向业务联系) 和外部网络系统 (互联网) 。同时按照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工资统发、非税收入收缴等系统的应用需要, 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财政与同级预算单位、国库、银行、税收等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网。与同级预算单位 (下级预算部门) 连接采用了ADSL VPN专线或2M数字电路连接, 与国库、银行、税收等职能部门连接采用了2M数字电路专线或10M光纤连接。县级财政与市级财政要启用财政内网邮件系统 (传送财政内部数据) 。县级财政的外网 (互联网) 要统一为一个入口。
三是网络安全建设。
网络安全建设是财政信息化工作正常开展的保证, 铁岭市各县 (市) 、区财政部门切实把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放在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首位。财政内网在入口端加装防火墙、入侵检测、入侵防御等网络安全设备, 严禁内网外连 (连入外网的计算机直接连入财政内网) 。同时建成财政内部办公网络系统的县区财政, 要结合实际需要, 优化网络结构, 提高网络性能, 弥补一切网络安全漏洞, 严格实行内网准入控制, 确保财政数据信息的安全。完善各项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对县级财政涉及有内、外网办公业务的人员, 做到财政内网与互联网的物理隔离 (或安装隔离卡) 。
各县 (市) 、区财政, 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软硬件网络系统建设时加强了对网络边界、专线加密、安全网关设备的布控工作。办公网络软、硬件系统总体方案, 选择权威的网络公司根据本单位的具体业务需求和政府有关部门对网络安全的具体规定而制定, 并报市财政局信息科审批。同时,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职责明确, 责任到人, 定期不定期对财政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网络、数据安全和保密知识的教育与培训。计算机机房有专人负责安全体系建设和维护工作, 熟练掌握各种安全设备的应用和维护技术, 确保财政业务系统、信息数据系统、网络和计算机的安全。建立了应急保障机制, 确保遇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财政数据信息的安全。
一是机房建设。
5.2 应用软件建设
一是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应用支撑平台是对核心业务系统的公共数据进行公共控制的高度集中和有效集成, 由若干通用业务组件和技术组件构成, 是构建核心业务一体化管理大系统的基础, 是实现本级系统集成及上下级系统衔接和连动的保障。按照财政部和省厅应用支撑平台推广实施计划, 铁岭市财政局于2012 年年底对应用支撑平台进行了统一的开发、完善、升级及扩展。
二是统一基础标准。
统一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 是财政信息化建设能否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实现一体化的关键。铁岭市财政部门从财政改革与管理的大局出发,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 秉持创新理念, 优化业务规范, 制订技术标准, 确保财政信息化发挥重要作用。为下一步整合财政信息资源, 完成大平台系统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公共网站建设 (外网) 。
铁岭市财政部门于2013 年年底前建成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门户网站, 按照各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对“阳光财政”的要求, 将财政部门的数据信息、政策信息实时在网上给予公开。
6 总结
铁岭市财政局信息化建设对财政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财政系统各部门提供准确、及时、完整的各项数据和结果, 为财政局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
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形成了具有一定信息化知识水平的业务技术队伍, 为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和人才保障。
财政业务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稳步推进。为适应财政核心业务系统深入开展的要求, 该局在局域网上安装了隔离卡, 实行了机关内网和外网的隔离, 确保了涉密计算机与公共信息网络隔离。
一系列财政业务应用系统得到推广应用。近年来, 该局以财政核心业务应用系统为中心, 从技术手段上有力地配合和促进了各项财政改革。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 建立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网络, 实现了“网上申报, 网上审批, 网上查询。
办公自动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提高了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该局安装了财政办公自动化 (简称OA) 系统, 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水平, 降低了行政成本, 极大地推进了该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在网络建设上, 我们以保证工作带宽为主要目标, 切合实际的对每个VLAN做出合理的限制策略。同时为了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 还提高了网络安全等级, 物理隔离内外网、统一的杀毒软件、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等等。对我们的整条“神经系统”做出了安全稳定的保护。
经过以上的一系列分析, 笔者提出几点建议做参考, 来提高我们全局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
我们可以加入定期的病毒预警信息发布, 将最新的病毒信息特征进行发布, 提高全局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 可以有效防止和发现最新的病毒, 病毒信息可以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获得, 网址是http://www.antivirus-china.org.cn/。
在几个月的工作中, 我发现不少科室都需要进行科室内的文件传输, 通常都是以优盘为介质进行传送, 这样就可能加大在同一科室内传播病毒的概率,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在网络传输软件, 如飞鸽传书, 他是一款绿色软件, 只在同一网段使用TCP/IP协议的传输软件。使用简单, 并且不会干扰整个网络, 在计算机上即可传输, 方便快捷。
【财政信息化建设】推荐阅读:
对当前财政信息化建设现状的体会看法09-02
财政监督信息化07-19
财政信息系统06-23
公共财政信息披露09-29
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11-12
深化政务信息工作服务财政改革发展07-04
财政供养人员信息表09-29
巢湖市加强保费补贴资金管理(财政信息)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