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毕业论文(通用12篇)
政治经济学毕业论文 篇1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本文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以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系2007届毕业生163名同学为调查对象, 笔者于2012年5月以来, 通过多种形式对该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分别向100份, 收回有效问卷82份, 有效回收率达82%。
本次毕业生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毕业生目前的工作情况
1. 毕业生工作岗位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 因经济学所含内容比较广泛, 就业面覆盖较广, 涉及到经济行业的各领域, 就业岗位对口率比较高, 82人中有68人从事经济学及其相关工作, 岗位对口率为82.9%, 其中绝大多数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岗位比较满意, 只有8个同学对自己目前岗位表示不满意, 仅占9.76%。由此可以看出, 无论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 大多数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都能安心本职工作, 对所从事的岗位有较客观的认识。
2. 毕业生工作单位地点分布情况
在回收的有效调查样本中, 在四川地区就业的有38名毕业生, 占调查总人数的46.3%;重庆地区7名, 占调查总人数的8.53%;6.1%的毕业生去了北上广, 还有39.07%的毕业生选择在其他地区就业 (如山东、河南、甘肃、新疆等地) 。在调查样本中, 大部分被调查者选择了四川、重庆地区就业, 主要因为学校在四川, 学校就业在川渝地区具有一定的优势, 另外工作单位地点和我校生源地有一定的重合趋势。
3. 用人单位性质
从图3中得知, 经济学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以私营企业为主, 人数比例高达73.9%, 而仅有4.3%的毕业生在外资企业就业, 相对来说去外资企业的概率较小, 而民营企业在吸纳毕业生的行业中占据相当大的主体, 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也是进入民营企业工作的生力军。
(二) 毕业生对学院的评价
1. 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评价
根据网络交流和电话访谈得知, 毕业生根据就业经历认为虽然经济专业开设了大量专业课, 但总体来说, 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精简, 缺乏深度, 专业内容更新不快, 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速度;同时, 实践课与职业相关联过少, 比如金融教研室没有综合实验室, 没有开设金融管理实际操作的课程,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弱, 专业实习流于形式, 毕业实习名存实亡, 这给他们的就业之路增加了阻碍。
2. 毕业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如表2所示, 在这5项指标中, 毕业生相对最满意的是教学手段, 这说明绝大多数老师能熟练运用电化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上课。最不满意的是教学效果这一指标, 不满意的毕业生高达20.7%, 结合前面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指标的数据, 可以看出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毕业生对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不是很满意, 无法更好地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因此更谈不上创新了。
3. 毕业生对考试管理的评价
从表3可以看出, 毕业生对考试管理不满意程度相对较高, 毕业生对教师的考试分数论颇有微词, 多数毕业生认为考试内容过于呆板, 过于注重简单记忆, 没有达到考核的真正目的, 还容易导致学生抱有作弊的思想倾向。
4. 毕业生对初入职具备基本能力的评价
经过统计, 不难看出, 大部分毕业生初入职时对专业的理论知识把握还可以, 具备开展工作、适应环境的条件, 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觉得自身的实践能力不足, 未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导致工作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 面对的是全新的知识, 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适应具体工作。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分析本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结果, 笔者发现我校经济学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 整体上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值得我们重视:如毕业生普遍反映学校的实践教学欠缺, 致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进入角色较慢, 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影响毕业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根据这次结果, 对今后经济学专业学生培养和教学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 坚持不懈地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一方面建议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人文方面的课程, 比如管理学、法律、人际关系学以及心理学等课程,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自主学习与强化学识, 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岗位技能。
(二)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投入, 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对于一般本科院校而言, 经济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 就业面较广, 人才培养要区别于重点大学研究型培养模式。在今后的学生培养中,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加大实践教学配套设施的建设, 真正在硬件和软件上实现深层次综合教学, 着重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处理实际案例的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 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弥补教学的不足。在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继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 开拓校外资源, 与企业一起联合开发设计学生的培养方案, 加强同行业更加先进的管理与理论的交流, 积极为学生开拓实习和就业场所, 加强校内外资源的整合。
(三) 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
应紧密结合学校教学资源优势, 依托行业背景, 面向市场和需求, 以实践、应用能力为基础, 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从重实践、重创新能力培养出发, 注重创新课程模块建设, 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即着重培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提倡启发式教学, 注重因材施教。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课外创新行动, 强化学生的实践, 倡导创新文化, 包括参与科学研究项目、课外创新实践活动, 参加建模、设计大赛等。
摘要:为了更好地为我国的建设事业输送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经济学人才, 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 对西南科技大学经济学2010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追踪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构建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与高校教学改革的互动机制, 为建立科学的毕业生评价指标体系及完善经济学专业的教学实践、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经济学毕业生,工作状况,跟踪调查
参考文献
[1]蔡中兴.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状况跟踪调查分析研究——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2011届毕业生为例[J].科技信息, 2012 (12)
[2]崔家新, 马建新.商科学生就业力培养探究——基于对淮海工学院商学院2011届1290名毕业生的调查[J].黑龙江教育, 2011 (9)
政治经济学毕业论文 篇2
(2009年1月—2009年10月)
一、国内部分1、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获得2008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1月22日,国家统计局负责人介绍200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9%。
3、1月27日,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成。4、2月1日正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5、2月10日至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对沙特阿拉伯、马里、塞内加尔、坦桑尼亚、毛里求斯等亚非5国进行国事访问。
6、2月18日,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幕。
7、2月25日至28日,在京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刑法修正案
(七)和修订后的保险法。
8、北京时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宣布完美落幕。
9、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10、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11、3月8日,曾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大放异彩的道具“缶”在北京成功完成首场拍卖,创造了国内产权市场上拍卖持续时间最长、竞买人数最多、竞价轮次最多、溢价率最高的4个纪录。
12、今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3月28日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13、3月19日,教育部下发的《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首次以公告形式公布了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14、中国证监会3月31日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5月1日实施。
15、4月2日,中国海军第二批护航编队从广东湛江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接替护航任务。16、4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
17、4月17日至19日,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题为《增强信心 深化合作 实现共赢》的主旨演讲。
18、4月22日10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遥感卫星六号送入太空。
19、4月23日下午,我国在青岛附近的黄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活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60周年。20、4月26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南京举行会谈。这是两会恢复协商后领导人第三次会谈。当天,双方签署了《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
21、5月4日,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22、5月12日民政部网站公告了全国接收汶川地震救灾捐赠款物及使用情况。公告指出,截止2009年4
月30日,全国共接收境内外抗震救灾捐款659.96亿元,捐赠物资折价107.16亿元,合计767.12亿元。
23、5月16日,首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厦门会展中心开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并宣布开幕。
24、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国民党大陆
访问团全体成员,并同其举行会谈。胡锦涛就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发表了六点意见。25、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6月11日宣布把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升至最高级别6级,这意味着世卫组织认为疫情已经发展为全球性“流感大流行”。
26、6月16日,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这是“金砖
四国”领导人首次举行正式会晤。
27、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
点。
28、7月5日20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29、7月11日,当代中国两位学术泰斗季羡林、任继愈辞世。
30、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31、7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举行党主席和党代表选举,马英九当选党主席。
32、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10+1)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铬与
东盟10国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
33、据台湾灾害应变中心最新统计,截至8月20日中午12时,台风“莫拉克”已造成全台141人遇难、440人失踪、45人受伤。
34、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阿克苏、昌吉、克拉玛依、石河子、乌鲁木齐等地考察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35、新华社9月5日报道,经中央同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决定,免去栗智同志乌鲁木齐市委书记
职务,朱海仑同志任乌鲁木齐市委书记。
36、9月14日中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场—海南航天发射场在海南省文昌市开始动工建设。
37、9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
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8、9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这是继1999
年《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2005年《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两个白皮书之后,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三个关于中华民族政策的白皮书。
39、10月1日上午,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万
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40、10月12日,备受关注的重庆打黑系列案件在重庆市的五个中级法院陆续开庭审理。
41、10月16日是第29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定为“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
42、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在山东省济南市隆重开幕。
43、10月23日至25日,第十五届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峰会及东盟与对话国系列峰会在泰国华欣举
行,中国总理温家宝出席了第十二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
44、10月29日,第一台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在湖南长沙亮相。这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
后世界上第二个能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45、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上市仪式在深圳举行。这标志着经过10年的酝酿和准备,创业板
正式进入实质交易阶段。
二、国际部分1、1月20日,奥巴马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
2、1月28日至2月1日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达沃斯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并发表了题为《坚定信心 加强合作 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特别致辞。
3、2月11日,美国宇航局官员说美国铱卫星公司的一颗商用通信卫星与一颗已经报废的俄罗斯军用通信卫星10日在西伯利亚北部上空相撞,这是人类太空史上首次发生两颗大型卫星相撞事件。
4、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西部城市签署了总额为78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标志着奥巴马“新政”正式付诸实施。
5、2月27日至3月1日东盟10国领导人聚会泰国中部城市清迈,出席第14届东盟首脑会议。
6、3月5日至14日,“和平-09”多国海上军演在巴基斯坦卡拉奇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来西亚、科威特、尼日利亚、土耳其共12个国家的海军参演。
7、3月17日,法国国民议会经过辨论和投票,通过了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法国是北约的创始国之一,但长期“孤立”于北约核心军事决策体系之外。1966年7月,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将军担心美国对北约的控制有损法国军事独立性,宣布退出军事一体化机构,但保留北约政治成员身份。
8、4月1日,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正式加入北约,从而使该组织成员国总数升至28个。
9、4月2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与会领导人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全球携手应对金融危机议题达成多项共识。
10、5月23日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在登山时跳崖身亡。
11、6月16日,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这是“金砖四国”领导人首次举行正式会晤。
12、6月24日,伊拉克政府通过政府网站和官方媒体宣布6月30日为全国法定假日,以庆祝驻伊美军战斗部队在此之前从伊拉克城镇全部撤出。
13、7月8日至10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意大利拉奎拉举行。其间八国集团同中国、巴西、印度、墨西哥和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以及埃及举行领导人对话会,并首次发表共同宣言,决定将旨在建立伙伴关系的“海利根达姆进程”延续2年并更名为“海利根达姆-拉奎拉进程”。
14、7月15日,第15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
15、第三届世界气候大会8月31日至9月4日在日内瓦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气候预测和信息为决策者服务”,旨在推动建立一个“全球气候服务框架”,以便帮助各国更好的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16、第45届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结果于8月31日凌晨揭晓,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取得众议院大选胜利。17、9月16日,日本召开特别国会,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正式当选日本首相,他也成为日本第93任、第60位首相。
18、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闭幕,这是联合国历史上就气候变化问题举行的最大规模的国际会议,联合国192个会员国均派代表出席。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
19、9月25日二十国集团第三次金融峰会在美国匹兹堡闭幕,与会领导人就金融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发表《领导人声明》。领导人决定,下两次领导人峰会将于2010年6月和平共处11月分别在加拿大和韩国举行。
20、9月30日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省发生里氏7.6级地震。
21、10月2日,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先后击败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西班牙马德里,赢得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
22、10月4日,应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和朝鲜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
朝鲜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访问期间,温家宝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会谈,双方就中朝关系和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达成重要共识。
23、10月7日至21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比利时、德国、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进行正式
政治经济学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 民族地区;农科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2
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书育人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民族地区的毕业生思想政治状况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农科毕业生因所设专业带有“农”的特殊性[1]。针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实际,切实帮助农科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和成才观,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安全文明有序离校,切实维护学生和校园的安全稳定,使农科毕业生能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步入社会,对于我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服务三农、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民族地区农科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1 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增加
受民族地区自身的区域位置、经济发展和生源结构等影响,高素质人才相对较少。民族地区大部分都处在边疆及偏远地区,教育基础相对发达地区滞后,虽然国家对民族地区给予了大量财力物力的支持,但还是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由于地域的限制,引进师资相对困难,高素质的人才数量相对较少;同时,高素质人才也在不断的流失,制约了高校的快速发展。在生源结构中,民族地区生源占较大的比重。如宁夏,受政策扶持,农科类专业录取分数较其他专业低20分左右。区内生源一般占在校生的90%以上,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40%以上,生源中70%以上来自农村,这些学生多数家庭经济困难,贫困学生面对经济压力,容易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再加上教育基础薄弱,传统思想严重,很大一部分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是要跳出农门,不愿从事农业,因此,在稳固专业思想和就业引导上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同时,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等的不同,伴随着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价值观的渗透,思想认识上也参差不齐。自高校扩招后,大量的高中毕业生得到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为国家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但是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扩招后生源质量有所滑坡,从客观上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和挑战。
1.2 思想政治课教育断层,导致政治信仰淡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贯穿于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全过程中。以宁夏大学为例,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都在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开设,四年级时的思想教育就要全靠辅导员日常进行教育引导。由于毕业生即将要找工作,辅导员一般都在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指导上花费精力,但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也比较薄弱,没有更大的精力和能力从事思想理论教育,从而发生了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中断,导致毕业生出现政治信仰淡薄,理想信念缺失。伴随着进入社会前,受社会存在的不良风气所影响,部分农科毕业生的功利心越来越强,对金钱和地位的追求愈演愈烈,早把国家鼓励农科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锻炼、学习和成长的就业导向抛之脑后。
1.3 道德观缺失,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个人品格是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的素养,特别是从事农业的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敢于担当和团队协作精神较强品质的专业人才。但当前部分毕业生此方面表现欠佳,特别是诚信意识令人担忧,部分毕业生在农科实习中不愿意吃苦,找各种理由推脱,不愿意从事实习教学活动,有的毕业生责任感、诚信意识淡薄,与几家单位签约,随意违约,降低了诚信度,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内心比较脆弱,在就业竞争中受搓,思想和心理波动较大,出现心理失衡的状态,又缺乏自我平衡能力,会产生浮躁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此外,部分毕业生好高骛远,对职业的期望值过高,过分追求高工资,大城市生活,不愿到农村、到基层工作,自我管理能力也较差,承压能力脆弱,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前途渺茫,低估自己能力,表现的悲观失望,产生思想疙瘩。如果不及时疏导,易产生对立情绪,做出过激行为[1]。
2 做好民族地区农科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负责学生工作辅导员的工作,更是高校教师全员、全程教育的工作,高校要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加强思想教育水平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对学生心灵深处思想启迪的启蒙教师,理论水平高是塑造学生较高思想素质和理想信念的重要保证;专业课教师是大学生接触较为频繁和施教最为重要的群体,其行为客观上起着示范和教化作用,在教学中应结合专业进行思想教育,更容易与学生沟通,消除学生对专业抵触和逆反心理,培养和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取向;辅导员是大学生最亲密的知心朋友,在解决生活问题、情感倾诉、心理疏导、安全稳定等工作中进行思想导向;就业指导教师是对国家就业政策解读、就业能力提升等工作进行指导。从事不同工作的教师侧重点不同,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因此,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强大教师队伍,是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最基本的保证。
2.2 加强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自西部大开发以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人才需求旺盛。农业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强化政府的就业功能,调整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一是国家应加大对民族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政策优惠,鼓励大型企业到民族地区投资,加大稳才引才的力度,拓展农科人才在当地建功立业,施展才华。二是国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科毕业生下乡支农、扶贫,到农业一线、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加大国家政策对农科大学生倾斜,发挥农科专业优势,提升社会对农科专业的认可度,引导更多的毕业生投身新农村建设中去。
2.3 加强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新时期,大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一是理想信念教育。以科学发展观规划未来,使毕业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把远大理想与扎根基层的观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勤奋中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二是信心教育。树立就业自信心,帮助学生消除踏入社会的恐惧感、迷茫感和失落感,克服浮躁情绪,缓解学生即将走出校园踏入社会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三是诚信教育[2]。引导毕业生诚信做人,诚实做事的理念,正确对待考试不作弊,简历不造假,签约不违约等为主题的诚信活动,以良好诚信形象走向社会。四是心理教育[2]。密切掌握毕业生的心理状况,正确对待就业中遇到的暂时困难,培养积极健康心态,消除在环境适应、求职择业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五是安全教育。组织学生学习法律法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防火防盗安全等,提高对非法传销、邪教渗透、网络诈骗等的甄别能力。七是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地区的稳定关乎国家的稳定,大学生应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不可被不法分子所蛊惑;八是就业教育。积极宣传当前就业形势,主动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意识,并提供项目咨询服务、创业政策咨询等,为创业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和指导。
3 结语
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地区高校农科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乐农、爱农、从农的专业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农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当前,民族地区农业发展迅猛,农业高素质人才需求势必会紧缺,积极探索做好农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为推进全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涛.农科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345.
[2]张立.新形势下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11-14
政治经济学毕业论文 篇4
1 高校准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1.1 思想涣散学习动力不足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实践改革,高校教学安排逐步紧凑化。一般大一、大二主要是安排公共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而大部分高校把最后一年课程安排较少,为学生顶岗实习或就业提供空间,这就造成高校准毕业生后期课程安排相对较少或者基本无课的状态。高校准毕业生自由安排和掌握的时间明显增多,但是缺乏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学习规划,学生容易产生迷茫、不知所措的心理,思想涣散,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学生认为进入毕业期就意味着从繁忙的学业中挣脱出来,应该利用大学最后的时光享受青春,把以前没玩过的,统统补回来;没谈过恋爱的,抓紧时间来段“黄昏恋”;调查表明,大一学生曾谈过、想要谈、正在谈的比例为54%,大二学生的比例为62%,大三后学生的比例为69%[2]。可见,高校准毕业生谈恋爱是一种普遍现象。加上一些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一些学生把练酒量、拉关系作为必修课,无心学习。进入毕业前期,教师为保证其正常毕业,在课堂管理、考试改卷等方面相对放宽对学生的要求,这也从另一方面减小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1.2 行为失范难以管理
每年的6~7月份,是高校学生毕业离校的日子,同时也是学生打架、酗酒、闹事最频繁的时期。此时的学生常常会寻找另外的一些新的刺激,诸如赌博、破坏公共财物和设施、顶撞老师或管理人员、违反作息制度、自命“老大”,在低年级同学面前摆老资格,发生冲突用武力解决,借口毕业在即打架斗殴等,因种种原因没有拿到学位证或毕业证,而心有怨恨和不满,以各种方式宣泄自己的不满,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等一些违纪现象和失范行为就涌现出来了。如此种种,都会给学生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而进一步造成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和管理员之间的矛盾激化,给学校和学生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
1.3 各方面压力增大心理问题增多
高校准毕业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低年级学生,其面临的最大压力是来自就业方面。面对就业与择业的困惑,“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带来一些心理问题,如求取过程中迷茫困惑,情绪急躁、焦虑、易冲动,急于求成,应聘时紧张慌乱,不冷静,求取受挫后心灰意冷,一蹶不振”[3]。这些心理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在高校准毕业生中存在。由于缺乏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有的学生在面对挫折与困难的时候,不是积极正确面对,而是误入歧途走向极端,严重的甚至是放弃自我,放弃生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高校准毕业生已成为心理最脆弱、最易受伤的一个群体。因此,开展高校准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正确把握这类特色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妥善解决因心理问题而造成的各种困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高校准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 高校准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内因一一自我观念、思想的转变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高校准毕业生自身素质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高校作为专门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4],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校准毕业生通过公共课、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职业技能,可以说是具备了进入社会的基本要求。但是步入毕业期之后,他们整个人闲置下来,从思想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本应该用来强化、巩固的时期却被用来打发时间、虚度光阴。一些学生热衷于社会上的灰色技巧,把练酒量、拉关系作为自己的必修课。“毕业求职,不仅仅是要展示你的能力,还要展示你的人际关系。”“找关系是一种腐而不败的求职方式。”“有钱有权,办事不难,找工作也是如此。”[5]这些求职观念正逐步得到高校准毕业生的认同,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千方百计找关系,学习“灰色技能”。这些不良现象都深深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发生改变,当这些现象与学生某种相似的经历联系起来,个人就会从心理上增加认同感,进而接受这些思想、观念在自己的头脑中的存在。不良现象的影响,个人观念的转变,从根本上增加了高校准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2.2 外因——外部环境的诸多矛盾相互作用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2.1 学校管理
针对高校准毕业生这类特殊群体,学校在管理上也适当放松了对学生的各项要求。高校准毕业生群体实情复杂多样,很难再以大一、大二的管理模式来约束、要求高校准毕业生,为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学校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对学生进行宽松式管理。高校准毕业生有的是要跑单位、找工作,经常奔波在外,有的已经在毕业前就签好了单位就等着毕业走人,有的被保送更高一级学历,高枕无忧。各个不同特殊群体的存在,客观上要求学校宽松管理,但是这样的管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校外来看,一些学生长期不在学校,缺乏与学校有效的沟通,学校不知道学生在干什么,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同时在外花销大,无形中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校内分析,宿舍管理日渐放松,学生终日以电脑为伴,上网时间过长,沉迷网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2.2 教学管理
俗话说“毕业招聘一提前,学生大学少读年”。高校课时的压缩和削减,教学的放松,直接导致了高校教育质量的下滑。高校准毕业生管理难,这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任课教师的态度也是影响教学课程的一个关键因素,有的任课教师抓得严一点,学生的出勤率、到课率就好一些,若是教师也是应付着来给学生上课的话,那么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教师为了能让学生修够一定的学分,顺利毕业,对考试、考勤放松要求,若是学生没有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么这种放松就会处于一种失控状态。课堂管理、课程设置与实际情况相冲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毕业年已经没有专门的课程安排、课时要求,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及时、有效的管理。
2.2.3 社会影响
社会上用人单位的招聘时间提前,就业成为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各项工作都为就业鸣锣开道,高校准毕业生无心学习,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做简历、找工作上。接二连三的专场招聘会,人才市场招聘会,隔三差五的校园招聘会,学生已无法安心留校接受课堂教育。加之,学校并非一方净土,不良社会现象近年来开始在学校中蔓延。“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消作用越来越大,大学生中一些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学生受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弄虚作假、吃喝送礼等各种不健康思想”[6]。
3 加强高校准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3.1 区别教育分类对待
3.1.1 就业族
针对就业族,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的大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做好就业服务跟踪,为高校准毕业生解决就业中的实际存在难题。高校准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没解决或者是解决结果并非令人满意。解决好这些问题,这不仅是班级辅导员、学院个别领导的职责,而是需要整个学校各个部门通力配合、齐心协力,包括教务处、学工部、后勤处、招生就业办等,各个部门齐抓共管,要发挥好招生就业办在高校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地位,为高校准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3.1.2 考试族
在高校毕业生中有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既不投简历,也不跑单位,而是在专心致志的当考试族,例如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地方公务员的考试、企业单位的考试等等,这些学生都努力备考,积极应战。那么这一部分的学生,就要做好考前的各项辅导工作。针对考试,就业指导办、各个学院,可以邀请这方面的专家、教授进行讲学,讲解答题技巧,面试技能等,以满足这部分学生在考前的需求。
3.1.3 升学族
升学学生可以说是压力最小,思想包袱最轻的群体。这类学生往往成绩都很优秀,一旦“保升”成功,可能会自我松绑,觉得大学努力学习的日子结束,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要好好对其进行管理与教育。可以针对这部分学生做好升学对接培训,使之对升学后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新学期的学习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以更好适应升学后的学习生活。
3.2 改变方式丰富内容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信息网络化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大脑。面对新局面、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再也不能用传统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必须改变以往的传统方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3.2.1 主动占领、积极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7]。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高校准毕业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网上投简历、视频面试、网上报名考试等等,这些都需要以网络作为载体来实现。可以完全针对性开设一个网页,不断完善网上的招生就业网站的建设,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不断丰富校园BBS内容,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进入大学最后一学期,毕业生离校在即,结束教学实习后回校停留的时间不会太长,且有各种各样的离校手续需要办理,因此,高校准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像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那样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选取重点内容。
3.2.2 不断丰富高校准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角色理论转变的教育。高校准毕业生经过大学教育,即将步入社会,这是青年大学生迈入社会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得如何将会影响以后的人生道路。加强学生的社会角色转变的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及早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思想准备。
基层就业观念的教育。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政府出台一系列的就业政策,鼓励毕业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一线就业。需要加强高校准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观念,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把解决就业问题与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廉洁意识思想的教育。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高校准毕业生,面对社会的形形色色,要保持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同贪污腐败划清界限。现在毕业的大学生,将来很可能有部分从事公务员或领导行业,这部分人的廉洁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手中的权利运用是否正确。加强廉洁意识的教育,无论这些学生将来从事任何职业,廉洁意识都会根植于心中,有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4 结语
高校准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充分利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高校准毕业生中存在的难题,引导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这不仅能够帮助大学毕业生走好人生之路,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高校准毕业生是指即将毕业又未离校的毕业班学生,高校准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当前高校准毕业生思想主要存在思想涣散、行为失范、综合压力大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内因、外因两个方面。结合现状与原因,该文从区别教育、分类对待、改变方式、丰富内容等方面做了对策分析,从而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以便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校准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肖全民.本科教育“大四”“虚化”现象及其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6):31-32.
[2]李星贵.大四学生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2):140-141.
[3]李期.论高校大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3):68-70.
经济学教授毕业赠言 篇5
应届毕业生为大家推荐的是经济学教授写的毕业赠言,请欣赏
又是一年毕业季,6月的威海,海水散漫,沙滩很懒,又一届学生仓皇离去。请原谅我总爱用“仓皇”这两个字,因为久居大学校园,看多了,每年夏天的流水落花,潮起潮落,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许多同学就是给我这感觉!哈哈,完全没有民国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的从容潇洒。
有弟子让我给写几句话,就算是毕业赠言吧,其实我还是那几句老话,简称“五个一工程”:一个执着的理想(有理想才会坚持),一腔仁爱之心(有爱心就有希望),一份稳定的职业(有收入才能养家糊口),一种敬业精神(你敬业别人才会敬重你),一辈子平庸的爱情(真爱总是相濡以沫,平淡无奇的,你已经离开校园,青春将逝,不要总看青春偶像剧)。
政治经济学毕业论文 篇6
关键词:学员;毕业阶段;思想政治工作
学员进入毕业阶段,面临着实习、毕业、就业等多方面的挑战,面对“继续深造与就业的矛盾,角色转换与角色冲突的矛盾,社会、家庭期望与实际能力的矛盾等” [1] (P.135)。易出现心理波动,易发生过激行为。要使处在这一阶段的学员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做好毕业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用思想政治感染人、塑造人、鼓舞人,促进高校毕业学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因此,结合实际,研究对策,做好与之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每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及时对毕业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帮助学员解决成长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包括处在毕业阶段的学员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矛盾。此时,学员的就业心态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比如,就业定位不准确,期望值与现实情况比相对偏高等。面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除了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应加强三个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毕业学员要真正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为此,院校要加强学员毕业阶段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毕业学员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积极引导毕业学员树立报效国家、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的理想信念,自觉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联系在一起,增强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就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在服务祖国和人民的过程中,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灿烂的人生。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处在毕业阶段的学员即将告别校园,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更会直接影响到其从事的职业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评价。所以,院校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已发生在学员身边的具体事例来开展职业道德评价,邀请优秀毕业学员回校作报告,让他们结合自身的经历来谈职业道德的问题。这些教育形式感染力强,具体、生动,容易为毕业生所接受,有利于提高毕业学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三)加强择业观教育
择业观是对择业的目标和意义抱有比较稳定的看法和态度。正确的择业观是要将职业理想建立在充分了解自己和社会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社会需要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把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然而,部分毕业学员在择业时对个人的定位不准确,择业的期望值偏高,择业时只看眼前利益忽视个人的长远发展。面对这些问题,院校要通过优秀毕业学员座谈会、职业规划讲座等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对毕业学员进行择业观教育,引导毕业学员全面了解其专业前景,客观评价,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就业目标,明确发展方向,避免好高骛远。
二、适时做好毕业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已成为目前思想政
治工作的基础内容之一。进入毕业期,大多数学员能正确认识和接受自我,对未来的发展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然而“面对就业的不易、对学业不精的不满、对学校生活的留恋、对人情世故的茫然等等,”[2](P.116)造成部分毕业学员产生紧张、焦虑、自卑、失落和冷漠等不良思想情绪和心理障碍,这种复杂的心理必然会产生反叛的情绪和反常的行为,这些情绪、行为不仅对毕业学员自身产生消极作用,还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基于此,解心理之困也成为学员毕业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针对毕业学员在择业求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焦虑和自卑心理及时地开展择业求职专题心理辅导,使毕业
(上接第66页)
学员从心理上做好参与激烈竞争的准备,并且能够在不同情况下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要让他们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解脱,有效地排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迎接挑战。要引导毕业学员主动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变压力成动力,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参与到竞争中去。
在择业过程中毕业学员常常会遇到一些个人不能单独解决的实际问题,应及时引导他们充分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向家人、老师或朋友的寻求帮助,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增强信心,以一种自信、坚强、乐观的精神面貌面对困难。还可以引导毕业学员通过自我暗示来增强信心,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在毕业学员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应辅导他们冷静分析失败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控制心境,冷静对待,切忌冲动和急躁。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还应根据毕业学员的实际需求采用个别心理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开展团体或个体心理测验,建立心理档案,分析他们主要心理问题并结合共性的问题以开设心理辅导讲座或团体咨询等方式,培养毕业学员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坚持将经常性思想工作与经常性管理工作有机结合
毕业临近期也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就业、情感等各类问题交织出现,加之毕业阶段人员相对不易集中、比较分散,个别学员可能产生自由散漫、违反纪律等问题。因此,要注重发挥两个经常性工作统一性.互补性的特点,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学员离校前,要相應地集中编组,指定负责人,确定政治思想骨干,建立定时汇报思想、工作等制度。管理干部应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学员中,了解掌握学员的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纪律等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
毕业临近期也是学员思想最易产生波动的时期,考虑问题多,思想波动大,日常的制度管理和教育往往不易奏效。因此,除应对学员提出严格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发挥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优势。经常找学员谈心,特别是对思想问题多、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的重点学员要做好重点工作,以解决思想上的问题,促进管理工作。同时,要认真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使毕业学员从思想深处认识问题并能解决好问题,这对做好毕业阶段的管理工作是极为有利的。
总之,毕业阶段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才能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曾碧元.加强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3).
[2]欧嘉烟,林腾辉. 高校准毕业生离校心理剖析[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3]戎向东. 把两个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的基本要求[J].科学时代,2011,(7).
[4]杨斌. 对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的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政治经济学毕业论文 篇7
1.1 保障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 做好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疏导毕业生在毕业学年的复杂情绪, 等等。在日常工作中, 无论毕业生在校内学习还是在校外实习, 都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关注毕业生思想情绪的变化, 从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保证就业工作顺利地开展。
1.2 纠正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思想和行为的偏差。
新时期,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时期, 高校扩招带来的影响已经显现。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 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 毕业生就业压力空前巨大。在这种环境下, 一些高校毕业生必然会出现思想上的困惑, 进而导致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面对新形势、新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专业知识, 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 及时纠正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 使他们对就业问题有一个正确完善的了解。
1.3 帮助大学生建立适应就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心理素质。
自信心是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必备心理素质。只有具备自信心才能使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坚定的态度, 这种良好的态度能够赢得招聘单位的认可和欣赏。对毕业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可培养他们用科学的方法正确认识自己, 继而正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充分认识就业压力和困难, 从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分析自己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看到自己潜力的同时形成积极的主动适应观念, 既不骄傲, 又不气馁, 满怀信心地迎接社会的挑战。
2. 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2.1 加强国情教育, 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现实社会与教科书的内容是有很多差异的, 这是不争的事实。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对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估计,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面对, 才有利于正确世界观的形成。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举办形势报告与座谈, 让学生更多了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 以便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各国的国情、民情, 避免看问题的表面化和极端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然来临, 大学生就业也步入了“大众化”时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从一而终的职业意识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了。随着经济的发展, 公司、企业越来越多, 毕业生要学会在流动中、在变化中谋得生存和发展, 正确处理好“忠诚”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高校应通过思想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 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1]。并且要加强就业观教育, 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 从而调整好就业期望值, 同时鼓励他们到农村、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
2.2 加强毕业生道德法制教育。
当代大学生在学校中虽然能够接受到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 但没有专门的公民道德教育。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的, 才能在步入社会后发挥自己的能力, 作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在高校毕业生中加强道德教育十分必要。目前, 在高校教育中, 很少有专门的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 这对于大多数即将走向社会的高校毕业生是十分不利的。高校有关部门应重视毕业生职业道德教育, 在毕业生离校之前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以防止由于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而造成毕业生求职缺乏诚信、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敬业精神不足、协作精神不够等情况的发生。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 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后,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 都会遇到很多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 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高校虽然开设了法律基础这样的平台课, 但是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依旧狭窄, 主动性差, 意识淡薄, 导致自身法律知识匮乏。在毕业生教育中, 可以邀请法律专家、相关教师从求职到就业、从工作到日常生活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从而逐步提高大学毕业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2.3 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稳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积极地适应环境, 使生命具有活力, 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保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就业、尽快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2]。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社会、家长及学生本身的重视。因此要根据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采取集体辅导和单独辅导相结合的方式,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客观评价自己和社会中的各种现象, 帮助学生增强求职的信心和勇气, 教育学生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参与竞争。让毕业生们不管就业与否, 都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不为就业难而退缩, 不为就业容易而沾沾自喜。在毕业生群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有效地解决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为面对就业压力与就业竞争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质保障[3], 从而以良好的心态参与竞争, 在竞争中充分展示自我, 顺利实现就业。
3. 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3.1 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确立科学的择业期望值。帮助高校毕业生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间的利益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遵循人的认识的发展规律, 将理论教育转化为毕业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 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把个人前途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 把实现个人价值同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 使大学生确立适当的择业期望值, 到祖国最需要、最能发挥个人才智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将榜样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一方面, 组织毕业生学习到西部、到基层和艰苦的边远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典型事迹。利用寒暑假和实习期间, 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农村等基层单位参加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现实的过程中, 加深对基层单位、基层群众的感情, 并及时端正就业态度, 纠正不合理的就业行为[4]。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确立职业理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3.2 坚持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毕业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过去我们常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一味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毕业生在思想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5]。实践证明, 这种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毕业生本身的要求。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并且被广泛认可的情况下, 毕业生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不断提高, 他们渴望能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下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 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 必须充分发挥和认可毕业生的自我教育作用,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充分信任学生, 通过多种方式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帮助和引导毕业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充分发挥毕业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主导教育内化为毕业生的自觉行动, 实现由“他律”走向“自律”[6]
3.3 社会、家庭、学校、网络四位一体的教育。
毕业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能够深入社会, 了解国情, 体察民情。学校方面应该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从而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率, 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增强社会责任感。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择业观, 家长应增强与孩子的沟通, 通过自己的阅历, 给予孩子最好的最直接的指导, 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在校内应该通过各类庆典、仪式、讲座、报告等, 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思政课专业教师、辅导员及其他专业课教师应充分发挥能动性, 提供优质服务, 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当今社会,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应占领网络阵地, 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 同时有针对性地引导校园网络舆情, 不断拓展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及时解答和解决毕业生提出的问题, 让毕业生真正畅所欲言, 使学校、院系的工作更加全面、深入, 使思想政治工作完全互动起来[7]。
社会、家庭、学校、网络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可以增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从而达到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毕业生成长成才服务。
摘要: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环境和高校大学生自身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给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 分析毕业生的思想特点, 从内容和方法两方面对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探索。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内容,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刘静.大学生就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 2010.
[2][3]胡长伟.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措施[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4]夏金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5) .
[5][6]周平远.论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 2004.
政治经济学毕业论文 篇8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由计划分配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择业转变, 初步形成了“市场导向, 政府调控, 学校推荐,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新的就业机制。特别是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快速增加, 使高校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
据2001年资料显示, 全国高校本科平均初次就业率为82%, 2002年为80%, 2003年为70%, 2004年为73%。从数字上看, 除2004年就业率统计方法调整外, 2001-2003年初次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如果按2004年以前的方法统计初次就业率, 2004年全国本科平均初次就业率应在65%左右。实际上, 初次就业率连续四年呈下降趋势。
2、毕业生的期望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收入存在较大差距, 实际收入不高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对上海地区高校毕业生的收入期望值进行调查, 上海地区本科毕业生预期月收入为2000-4000元, 研究生为5000元以上, 大部分用人单位实际提供给本科毕业生的月工资为2000元左右, 研究生为3000-4000元。而实际来校招聘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 的用人单位绝大多数提供给毕业生的月工资在1000元左右, 甚至几百元。
3、毕业生期望的工作岗位与用人单位实际提供的岗位存在错位现象, 实际就业岗位层次不高
大多数毕业生都希望到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高薪部门或福利待遇较高的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工作、管理工作或教学科研工作, 而这些岗位只是社会提供给毕业生的有限的岗位, 绝大多数的岗位都是层次相对较低, 在传统观念中不是大学毕业生应该从事的岗位。比如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社会提供的绝大多数岗位是旅行社中的导游、星级酒店工作人员 (必须从服务员干起) , 直接的管理岗位很少;法律专业的毕业生, 社会提供的绝大多数岗位是律师事务所的助理律师。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1、总体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 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供求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其基本内涵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果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 供求均衡;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 商品紧俏, 是卖方市场, 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供给方, 需求方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商品滞销, 是买方市场, 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需求方, 没有供给方选择的余地。
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力是商品, 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商品的一种。高等院校是大学毕业生的供给方, 用人单位是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果大学毕业生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 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达到供求均衡状态;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 大学毕业生是紧俏商品, 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作为供给方的高校, 用人单位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大学毕业生不再是紧俏商品, 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作为需求方的用人单位, 高校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市场上出现前两种情况, 不存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如果出现后一种情况, 必将出现就业难。
从就业岗位供给看,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 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 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应为900万个左右。尽管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GDP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 但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增长优先发展战略, 新建项目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对劳动力需求增速慢于经济发展速度, 出现了“高增长、高投入、低就业”现象, 因此, 经济发展实际向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每年不足900万个。从就业岗位需求看, 全国高校毕业生2001年117万人, 2002年145万人, 2003年212万人, 2004年280万人, 2005年338万人, 近五年高校毕业生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同时, 除了大学毕业生就业所产生的工作岗位需求外, 还有来自其它类型和层次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需求。据劳动部提供的数据, 2004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 除此之外, 还有大量的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 加上高校毕业生, 2004年各类新增劳动力超过1300万。2005年全社会各类新增劳动力约2400万, 劳动力市场总体上需求大于供给, 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的就业失衡现象。由于总体性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在短期内无法改变, 供求失衡的严峻状况构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基本态势。
2、供求结构失衡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结构性矛盾
从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 在劳动力市场总体失衡的同时还存在着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 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毕业生就业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毕业生供求结构的失衡。由于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教学理念上未能有效围绕市场来进行调试, 没有找好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 产生了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一是社会的有效需求与高校的无效供给之间的失衡。这种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技能结构的失衡、文化结构的失衡、区域结构的失衡、年龄结构的失衡等。”就大学生的就业市场而言, 主要表现为技能 (专业) 结构的失衡和区域结构失衡。一方面,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 由于高等教育本身具有滞后性和周期长的特点, 而社会需求却瞬息万变, 加之近年来人才预测工作比较薄弱,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往往不相吻合, 所学专业往往滞后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毕业时难免出现一定程度的专业结构失衡。据南京人事局2003年统计, 南京市对工科毕业生需求约为1.3万人, 但只有5900人签约, 尚缺口7000人;另一方面,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造成不同地域对劳动力素质和对劳动力需求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两个层面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造成了就业难的问题。一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机会要比内地欠发达地区多, 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相对而言要比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就业难;第二, 大学生固有的“孔雀东南飞”的就业理念, 使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所急需的专业人才又得不到充分的满足, 因而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区域结构失衡。[1]二是社会的有限需求与高校的过多供给之间的矛盾。未就业的毕业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与其专业类似的人才一般已趋近或达到饱和的程度。教育部有关数据表明, 近年在高校招生增长最快的十个专业, 其毕业生就业率已全面下降, 艺术类专业就是其中之一。
3、高校毕业生的广泛同质性、无差异性削弱了其在就业市场竞争力
如果一类产品具有广泛同质性、无差异性, 在短缺经济下, 出于整个市场供不应求, 市场对这类产品没有选择余地, 不存在销售难的问题。在供过于求的过剩经济下, 服务好、营销手段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而更多的同类产品则出现滞销, 最终这些企业被兼并或重组。目前来看, 高校毕业生是具有广泛同质性、无差异性的产品, 许多高校相同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非常相近, 培养环节没有太大差异, 不同高校同一专业的毕业生从表面上看无太大差别, 特别是文科类专业。这样, 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就表现出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地方高校、知名度不高的高校毕业生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出现就业难。
4、预期工资刚性引起的就业难
根据凯恩斯等人的观点, 劳动力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 工会垄断和非工会劳工的对比效应会使货币工资具有易升不易降的特点, 这样随着货币工资只升不降和劳动力供过于求, 就会存在劳工的非自愿性失业。这种工资刚性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同样存在于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市场, 只是这种刚性表现为大学生的预期工资刚性。
1999年高校扩招后, 高等学校普遍实行成本分担制度。现在一个本科生, 每年人力资本投入, 包括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和其他相关费用约为1.3万元, 四年的人力资本投入至少要达到5万元左右。这是直接投资。按高中毕业生就业的年收入1万元计, 大学生上学的机会成本为4万元。因此大学生上学的总成本约为8万元。以大学生就业时年龄24岁, 工作到60岁计算, 与未上大学的同龄人相比较, 如果大学生的月工资收入不比同龄人多200元以上, 他就无法收回人力资本投资, 加上人力资本的投资增值。目前, 大学生的预期工资为月薪1500-1800元左右。然而, 很多单位很难保证这一预期工资, 导致了许多大学生非自愿性失业。
5、制度缺失引起的就业难
原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 使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运行初步规范化、制度化。但与“市场对人才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要求相比, 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 尤其是与毕业生就业市场相配套的政策与制度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实行自主择业制度要具备相应的社会宏观环境和条件, 具体来说, 就是要建立一系列与就业市场相配套的制度。一是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劳动人事制度;三是户籍制度;四是缴费上学制度;五是社会保障制度;六是就业服务制度;七是就业保险制度等。但现实是我们在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干部管理制度、就业保险制度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我国人事制度改革滞后, 大学生就业指标的限制, 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等。民营企业、外企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 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区、出系统要交费的地方性或行业性阻碍。[2]另外,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市场还不够健全, 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 市场信息还不够畅通, 市场交易还不够规范, 人力资本价格机制还没有形成等等, 造成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较高, 交易成功率较低, 最终导致毕业生就业难。
用经济学思维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1、促进经济发展, 扩大经济总量增加就业岗位总量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措施
“各国发展的实践证明,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上是受经济发展周期变化的影响。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核心保障因素, ”[3]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从政府的角度讲, 应立足于加强宏观调控,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据测算:如果GDP增长率保持在7%-8%左右, 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将达到700-800万个, 这就为大学生提供了基本的就业空间。二是调整经济结构,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 既是优化经济结构, 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需要, 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需要。一般来说, 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 市场增加就业岗位达85万个。因此, 要充分挖掘第三产业拉动就业、吸纳毕业生的巨大潜力, 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三是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我国较有活力的一种经济形态, 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现有600万民营企业, 一方面, 它们急需高素质的劳动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 它们机制活、负担轻、重能力、看实绩, 有利于大学生干出成绩、成就事业。因此, 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过程, 应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
2、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引导高校理性应对市场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 政府对宏观经济的驾驭能力越来越强, 越来越成熟, 根据经济的周期变化适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调节经济, 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 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发挥得略显迟钝、滞后。近十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在看到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应该看到其存在的问题, 如盲目追求规模, 千人大学变成万人大学, 百亩校园变成千亩校园, 出现了继经济开发区建设之后的新一轮“圈地运动”, 最终出现重“产品生产”轻“产品销售”的“产品积压现象”;盲目上专业, 追求大而全, 专科类学校变成了综合性大学, 工科院校开设了新闻学专业, 农科院校开设了金融学专业, 文科类院校开设了机械制造专业, 低水平重复建设。针对这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 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通过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引导高等教育, 防止出现高等教育的“通货膨胀”, 使高等教育布局合理, 专业设置结构合理, 健康发展。
3、优化教育费用的分担机制, 弱化大学生“预期工资”刚性
大学生就业难, 从劳动力市场 (就业市场) 的角度讲, 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价格”弹性不够。如前分析,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 大部分家庭教育费支出已成为家庭的一项重要支出, 有些甚至耗尽父母的全部积蓄。因此, 大学生的“预期工资”刚性较强, 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针对我国这样一个“穷国办大教育”的实际, 对高等教育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度, 应该说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但目前来看, 由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尚不完善, 大部分家庭的教育费用负担过重。为此, 从政府的角度讲, 一是要规范教育成本构成;二是建立合理完善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把家庭分担的费用限制在一个合理的、绝大多数家庭能够接受和负担得起的范围内。这样即可在某种程度上从投资收益回报预期方面降低大学生“预期工资”的刚性, 促进就业难问题的解决。
4、高校要遵循市场规律, 创“名牌产品”
一是树立质量意识,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抓好教学环节。质量是产品的生命, 海尔集团的质量意识在企业界传为佳话, 产品质量好坏, 生产阶段是关键。如果把高校毕业生看作一种产品, 其质量同样决定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 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学生的竞争, 学生质量的竞争。如果高校培养的学生被社会广泛认可, 用人单位满意, 就业状况很好, 这样的产品就是优质产品, 否则就是伪劣产品。因此, 高等学校要树立质量意识。在当前的招生体制下, 原材料的选择是相对被动的, 教学环节和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等院校一定要加强教学环节的监控, 在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同时,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吸引一批优秀的师资。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尤其应注重学生人文精神、沟通能力、对手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是树立营销理念, 重视“产品”营销和品牌营销。作为高校, 要树立营销意识, 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对外宣传的层面, 要按照市场规律组织营销, 一方面要重视“产品”营销, 即对学生 (毕业生) 的营销, 创名牌产品。像企业一样, 老产品有老产品的营销策略, 新产品有新产品的营销策略。企业每推出一种产品, 都有一套符合市场规律的营销策略, 让市场尽快认知, 并让消费者选择它。高校必须树立产品营销意识, 创名牌产品。
5、树立科学的就业指导机制, 提高毕业生对市场的认知度
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产品, 只要有订单就一定有销售额, 而高校毕业生却不同。高校毕业生与一般意义上的产品的区别是具有自主决定性。尽管用人单位有需求, 但由于种种原因毕业生不愿意到该用人单位就业, 造成“有业不就”。因此, 要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机制, 提高毕业生对市场的认知度, 做到“有业则就”。
要重视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 保证经费、人员、场地的投入, 加强就业指导课建设, 通过就业指导使毕业生充分了解社会, 调整就业心态, 合理定位。使毕业生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 社会精英岗位与高校毕业生数量相比显得不足甚至短缺。就高校毕业生就业整体情况而言, 进入了“大众化就业时代”, 一部分高校毕业生通过竞争进入了社会精英岗位, 同时必然要有一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灰领、蓝领工作, 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刘大为在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今天毕业生就业的空间就是明天高校发展的空间”。高等院校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 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办学, 在二十一世纪高等院校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
6、加快人事、户籍等制度改革的步伐, 取消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各种壁垒
从2002年开始, 毕业生在就业时未落实单位的, 可以将本人档案、户口存放在学校1年、2年, 找到工作单位后即可办理就业手续。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在人事制度、户籍管理等方面要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变化, 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便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 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打破选人、用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积极营造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章桦.理想与现实间的一道门槛[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3, (5) :33-35.
[2]劳白.深化改革,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N].光明日报, 2003-04-23, (C3) .
政治经济学毕业论文 篇9
一、目前大学毕业生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1、竞争意识增强, 但诚信意识减弱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与日剧增, 大学毕业生的竞争意识也逐渐增强, 比如说越来越善于包装自己、越来越会推销自己等等, 这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但是当中不少毕业生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获得胜出, 却逐渐的丧失了诚信, 不惜造假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比如说伪造荣誉证书、修改考试成绩等等;在投入工作之后, 又投机取巧、害怕承担责任、好大喜功等等。
2、思想情绪容易波动, 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 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也出现了问题, 比如说自卑, 怯与竞争;自负, 对自己的期望过高;焦虑等等, 而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 大学毕业生往往难以发挥出正常的水平。在面对自身心理问题的同时, 大学毕业生却又难以控制好自身情绪上的波动, 所以时常采取过激的方法来发泄, 比如说酗酒、破坏公物等等。
3、价值观、择业观有功利趋向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的影响到了大学毕业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而他们在面临就业的时候, 明显表现出功利的趋向, 比如说认为自己很有能力, 不需要从低做起, 不愿意去更需要人才的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等等, 而这种缺乏艰苦奋斗、奉献的心理, 又导致了大学毕业生责任感的淡化, 既不利于大学毕业生的健康成长, 又不利于社会、国家的和谐发展。
二、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说不仅仅要求了人才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更需要人才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不仅仅要求人才对自身专业的熟络, 更需要人才的全面发展。而通过实施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能够帮助大学毕业生更加全面的了解社会、市场的发展动向, 从而更加客观的审核自己, 进而根据自身的不足及时的做出弥补, 而这样就能够在不自觉间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使之注重全面性的提高以及发展。
2、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诚信意识
如果每一个社会人对待工作都是敷衍了事, 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 那么社会的发展必定就会扭曲, 从而阻碍社会、国家的进步以及发展。但是, 如果高校能够及时的为大学毕业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就可以有效的引导大学毕业生健康成长, 从而确保其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 而这一点则是社会、国家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为这不仅仅是对岗位、自我的交代, 更是对社会、国家以及人民的负责。
3、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面对就压的压力和激烈的竞争, 大学毕业生往往会比较急躁、焦虑, 从而难以客观的、全面的认识自己, 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等等, 而通过实施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能够有效的调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缓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绪, 使大学毕业生能够准确的认识自己, 从而找到自身的社会定位, 并且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就业竞争, 比如说自愿到需要自己的偏远地区从低做起、自愿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决条件等等。
三、新形势下加强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1、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随着社会的改革以及经济的腾飞,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都普遍认可就业不如创业, 因为创业不仅仅是对社会、国家发展的肯定, 更是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实现, 可以说, 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有着自身的创业梦想。正是因为这样, 高校在开展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 必须着重培养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 因为这既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推动社会、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 引导大学毕业生正确的认识到自身能力, 比如说认识自身的优、缺点, 认识自身能力上的差异, 从而引导大学毕业生形成适合的、合理的、切实的创业梦想;第二, 鼓励大学生拓展自身的能力, 因为创业不仅仅是一个梦想, 更需要能力来推动实践, 而在这个过程中, 大学毕业生只有不断的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经验结构, 才能够形成对创业有利的条件, 进而也才能够逐步的实现自身的创业梦想;第三, 鼓励大学毕业生从低做起, 因为任何的创业都需要相关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 而大学毕业生在高校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毕竟只是理论上的, 所以在进入社会之初, 必须鼓励大学生踊跃的参与到社会职业当中,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接触社会, 从而获得创业所需要的实践知识、实践经验, 而这也是保证创业成功的基础前提。
2、培养和提高就业心理素质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既要面对完成学业后走向社会的心理变化, 又要切实的参与到择业过程中的自荐、笔试、面试等等一系列的考验, 更何况如今的就业压力如此之大, 更是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由此可以看出, 要想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就必须积极的、及时的培养、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素质, 使其能够以健康的、正确的心态应对就业活动。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 认真观察、了解每一个大学毕业生, 这样才能够全面的掌握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变化, 从而及时的开展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措施, 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这些心理上的问题;第二, 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信心, 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社会上总有一个岗位是适合自身发展的, 从而激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使其能够端正对就业的看法, 消除消极情绪;第三, 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岗位观念, 从而不断的完善大学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因为就业毕竟是一个从高校走向社会的过程, 而作为从零开始的社会初入者, 大学生必须不怕艰苦、不怕奋斗, 将这些最初的磨砺当成是后续成功的奠定, 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3、帮助调整就业期望值
期望值可以说是大学毕业生为自身设置的一个牢笼, 而在这个牢笼里,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绪、心态就不断的遭到影响, 既不利于就业活动的顺利完成, 又不利于大学毕业生的健康发展, 特别是在当下, 几乎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 而这种从小的宠爱以及优越感, 使得大学毕业生盲目的看高自己, 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是非常优秀的, 甚至觉得自己岗位就不错了, 根本轮不到岗位了选择自己。而基于这样的背景, 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值往往就会过高, 一旦在就业的过程中受到挫折, 就会产生很大的打击, 最终严重的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正是因为这样, 在新形势下, 高校在为大学毕业生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 必须及时的帮助大学毕业生调整对就业的期望值, 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推动大学毕业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 注重就业观念的引导, 积极引导大学生抛弃不理性的就业态度, 认清当前形势, 调整心态, 合理定位, 降低门槛, 积极就业;第二, 让大学生理解,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 大学生就业也要呈现大众化的发展趋势;第三, 让大学生们知道机遇很重要, 要学会去捕捉和把握, 尤其在就业问题上不可马虎, 必须认真对待;第四, 认清形势, 调整期望值,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施展自己的抱负, 成就自己的事业。
4、强化理想和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不仅仅是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更是一个社会人存在的必然因素, 如果没有了理想、没有了信念, 那么人生的发展也就没有了意义, 那么就业也就显得毫无必要。正是因为这样, 高校在开展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还必须积极的强化理想和信念教育, 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推动大学毕业生的健康发展。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 教育大学毕业生在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与自己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二, 摒弃单纯把学好知识和本领当作谋生的资本和手段的思想, 树立积极努力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本领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观念,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第三, 引导毕业生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结合起来, 自觉地、无条件地让个人利益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利益及集体利益。
总结
总而言之, 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重要内容, 只有做好了这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才能够帮助大学毕业生调整好就业的目标、心态以及情绪, 最终推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
摘要:如今, 社会的就业压力是日益剧增, 在这样的背景下, 高校更应该做好自身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这样才能够帮助大学毕业生调整好就业的心态, 从而促进毕业生的健康发展。本文以目前大学毕业生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 简单的探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参考文献
[1]章冬斌:《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探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0) 。
政治经济学毕业论文 篇10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问题,改进措施
毕业论文(设计)是检验学生文化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普遍呈现下降趋势,人才培养质量不容乐观[1]。经济学专业是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建设人才的需要而在大多数高校开设的一个应用型专业,一般以培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和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结合专业特点及近年来笔者的论文指导实践,本文就改进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作一探讨,以期能够为提高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经验参考。
一、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
1. 选题不合理,研究不深入。
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应该紧密围绕经济学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特长、资料可得性和当前社会实践需要进行选题。目前,许多论文选题陈旧,标题过大,且研究不够深入[2]。比如,在期刊数据库中已有数千至万篇与“劳动力转移问题”相关的文献,但历年均有许多学生以此作为论文选题。即便劳动力转移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事实上也是这样),但许多高校本科学生的理论知识达不到更高研究层次的要求,其结果往往是重复别人的研究内容,或者因缺乏地域针对性而题目过大、研究泛泛而无价值。此外,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对论文选题和写作疏于深思熟虑,以应付毕业为主,甚至所选题目与专业无关。
2. 数据资料欠缺,论据不够充分。
一篇较好的经济学研究论文,必须以详实的数据资料为支撑。现实情况是,不少学生的论文缺乏作为论据的数据资料,或者数据资料已经过时,这样必然会导致论文结论失去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者在参加毕业生的论文答辩时还发现,有的学生尽管在其论文中列举了很多数据,但与所研究问题无关或关系不大,数据堆砌现象比较严重。此外,缺乏必要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进展评述和理论基础,使得部分论文逻辑空洞而无意义。
3. 用语不专业,逻辑不严密。
本科毕业论文也称为专业学位论文,作为大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一种检验,姑且不谈学术,它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性,主要体现为论文用语及写作逻辑的专业性。在许多毕业论文中,专业术语缺乏,分析逻辑不严密甚至混乱。比如,在用语上,有的学生在论文中经常将“发展极”的建立描述为“火车头”的创建,还有“重头戏”这样的大白话也不乏存在。毕业论文不同于一般的通俗议论文,这种非专业性的语言必然会降低论文的质量。在行文逻辑上,有的提出问题后,直接给出结论或政策建议,缺乏必要的分析与逻辑推理;有的即使有一定的分析,但论证却不够全面或前言不搭后语。
4. 抄袭现象严重,写作态度不端正。
这是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一个最普遍也是最严重的现象。有的学生把别人的文章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毕业论文,有的学生通过“复制+粘贴”整段抄袭别人的观点。为了应付,甚至还有学生将上一届学生的论文直接用于毕业答辩。此外,论文中的标点符号、图表、字体等格式使用也不够规范。
二、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成因
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除了与高校近年来连年扩招、学生素质整体水平不高有关以外,学生本人、教育教学环节和论文管理三个方面均应负担一定责任。
1. 从学生角度来讲。
许多学生理论功底差、缺乏论文写作训练。加上经济学专业近年来就业前景不景气,就业压力大,毕业论文写作与学生找工作和考研复习之间的时间冲突使得学生无法静心研究[1]。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学生因为懒惰、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风,而对毕业论文采取应付的态度。
2. 从教育教学环节来讲。
现有教育体制仍然带有强烈的应试教育色彩,很多老师的课堂讲授只是一种纯粹的理论灌输,以及格率、通过率等指标为主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得教学环节缺乏对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另外,因学校的社会资源有限,学生缺少到生产一线和深入社会的实践机会,因而在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时无法与社会实际问题充分联系起来。
3. 从论文管理环节来讲。
多数高校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和评价仅停留在论文的格式、字数、阅读文献等基础性环节,由于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指标,论文选题、中期检查、定稿、毕业答辩等多数管理环节只是流于形式。毕业论文监控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3],过程管理不到位进一步强化了论文的低质量。
三、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改进措施
1. 改革以往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必然之势,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也由理论型向应用型转变,为此,必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安排。比如,将富有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国家经济部门工作人员请进课堂,将学生带进企业参观访问或实习,安排一些经济研究课题的社会调研并资助、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以此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结合实践教学改革,建立一个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体系。
2. 重视对学生论文选题和研究方法的能力培训[4]。
一是结合课程教学,将一些经典的或前沿的经济学研究论文和报告作为理论教学的案例;二是经常性的举办并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学术讲座,在听取讲座的过程中学习论文的选题与研究方法;三是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课程,重点向学生介绍选题方法与技巧、研究综述、文献检索、数据加工处理等基础性知识。此外,教师授课同时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将研究的整个过程与学生互动或让学生参与进来,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接受程度和研究、分析能力。
3. 规范论文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3]。
首先,将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与开题答辩、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环节纳入毕业生论文管理过程和评价体系;其次,健全毕业论文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度,尤其要加强对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力度的检查;再次,规范毕业论文的格式和评审标准,根据经济学专业特点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4. 加大论文质量管理的经费投入。
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参加实践实习、教师结合研究项目进行理论与实践授课、论文过程管理改革等,无不需要投入支持。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诸如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当缩减不必要的文娱性活动投入并将之用于学生研究项目的设立上,以缓解论文质量管理经费的不足。
提高经济学专业本科论文的质量是一个渐进和探索的过程,应在规范论文写作逻辑与专业性、加强学生选题方法与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逐步将研究的创新性纳入毕业生论文考核体系,而不要一味地强调本科生的论文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安余.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J].社会科学报,2007,(9).
[2]齐晓辉.对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2):18-19.
[3]彭芳春,陈李宏.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对策——基于地方多科性大学分析[J].当代经济,2012,(7):144-146.
政治经济学毕业论文 篇11
关键词:医学院校 毕业生 就业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171-01
1 开展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总体来说导致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各方面的原因,其具有复杂性,不仅有现实中大环境的影响,还有医学院校自身没有目的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双面标准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最大的影响是医学院校毕业生中就业思想的观念比较落后。
针对这种情况,各个医学院校都开始高度重视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工作,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一些院校的就业指导功能和内容的理解上有差距,没有真正认识到医学院校毕业生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它的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就业指导工作比较重视就业创业教育,通常只是以之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而教育,医学院校所理解的就业指导是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找工作,学校主要是追求高的就业率,对毕业生开展思政教育、端正毕业生就业观、加强学生到医药领域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光荣感方面做的比较欠缺。
(2)以前的就业指导行为不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手段老、范围窄、方法单一。对于解决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只是解燃眉之急,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在之前的就业指导上引进新的思政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进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措施改变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坚定毕业生去医疗缺少的西北地区、农村等基层地方的决心,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理念。
2 开展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医学院校和其他的综合性院校相比较,由于特殊的医学院校文化教育背景和毕业生之后所从事行业的特点及现在就业难的情况,医学院校毕业生的思政教育具有特殊性和不同,因此所采用的思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应该随时改变。
(1)将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将就业指导和德育教育相结合,这意味着在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之上,将德育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重点来指引就业工作。要想把德育教育工作贯穿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来,就需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步骤。首先就是就业之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可以利用各种不同形式的就业指导思想,促使学生改变就业理念,走出就业思想误区,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实现观、人生观和“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其次就是在求职应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应聘实力、端正应聘和从业的态度,帮助学生正确的衡量得与失,促使他们在应聘中准确定位。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在应聘时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面试礼仪等方面給予帮助指导。最后就是就业后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精神、遵守行业道德准则、敬业精神和团队的精神。
(2)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加强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将名医先贤作为榜样,提高毕业生的荣辱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学院应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名医先贤的事迹和精神作为增强学生荣辱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学习资料,并且提高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学院的校广播台、学报、校报、宣传橱窗、阅报栏为中心,形成校园先进议论园地,引导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促使他们主动的投身到国家最需要医学人员的地方去就业,到西北地区、社区等基层的地方工作。
(3)结合医学院校中专业的特点,以易学文化校园为教育园地,因人、因地适宜的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可以将传统的医学文化教育和现代毕业生思政教育文化整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引领他们逐渐的成为为群众着想、办实事的好医生,这样做有利于培养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一代医学人才。
(4)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其中,宣传医学事业的发展成效,坚定医学毕业生的职业理想。在临床教学中,鼓励和支持毕业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给学生们讲授在临床中面临的各种危机和挑战,宣传本院的成绩和建树,宣扬在医学领域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利用一线工作的医生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指引学生在医学道路上勇敢前行,恪守职业道德,激发他们热爱自己的职业,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5)利用毕业班优秀毕业生和党团组织的示范效应,发挥榜样的示范影响并以此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医学学校可在学院的网站上、就业大会上以及就业专题讲座中建立专栏,发掘和宣扬在医学领域有突出成绩的毕业生典型,邀请他们回校为师弟师妹讲授经验,利用讲座和论坛等活动形式,让他们用自己的成功经验激励毕业生。让学生们明白外面广阔的职业天地,都可有一番成就,不要受到自己专业的限制。
总而言之,在医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学校要做好全面的指导工作,而就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就业指导中两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学校的就业教育通常看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关注学校的就业率的高低,缺失对毕业生的人文情怀的教育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人格得以完美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了毕业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了学生们的医学医术,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吕振波,张晋.教育大众化时期医学生就业问题透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3).
[2]陈晨,朱俊勇,许斌.浅析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0(1).
[3]周英.医学毕业生产生择业焦虑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1(16).
[4]张玮.主体性德育对医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1).
[5]张美俊.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6]罗佳.加强大学生就业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
政治经济学毕业论文 篇12
一、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对毕业生就业造成的影响
(一) 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社会认知方面的影响
现阶段, 我国还处在社会发展和变革期间, 因此很容易在社会中形成一些诸如法律规则失效、走关系等不良的现象, 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心态, 从而使毕业生对就业出现了负面和消极的情绪。加强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正确地开导学生, 使其能够拥有正确的社会认知, 让他们了解到就业形势严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 但是这些都只是个别和暂时现象, 能力和奋斗才是生存的必然要素。毕业生只要自己够努力必然能够寻找到满意的工作。
(二) 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方面的影响
很多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不仅注重学生自身的工作能力, 而且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毕业生只有具备友爱、责任、诚信等优秀的品质, 才可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所以, 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作为工作的重点, 使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正确的眼光看待未来、职业、权利和金钱, 从而确保毕业生拥有光明顺畅的职业生涯, 最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 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就业观念方面的影响
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毕业生难就业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出现了偏差和错误。有的毕业生未能对目前的就业现状和环境有清楚的认识, 从而也就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这方面的问题。学生如果在学校没有做好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准备就业的时候就会没有方向, 也未能有针对性地、准备充足的能力和素质, 从而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相应岗位的需求。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从而有利于毕业生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加强辅导员思政工作、缓解就业形势的有效对策
(一) 提升毕业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认知水平
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 促进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大学生刚入学时, 辅导员就应该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使其能够意识到职业规划对就业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在大学学习阶段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方向和目标, 同时针对相应的职业目标不断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二) 引导毕业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高校辅导员应该认识到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就业中的重要性, 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 辅导员通过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辅导员必须发挥自身榜样的作用, 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 使其逐渐形成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另外, 辅导员还可以通过采用演讲比赛、讲座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认识思想道德水平对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并且让学生互相学习, 逐渐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 对学生的就业心态予以适当的疏导
为了使思想工作能够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高校辅导员首先应该就社会认知和就业指导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从而使学生可以用正确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社会认知问题和就业问题。高校辅导员要向学生传授就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同时尽量为其提供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了解我国社会目前的就业形势, 然后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就业目标和就业方向。与此同时, 辅导员还应该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贯彻社会主义发展观, 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我国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 辅导员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对其就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各高校应该对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高校辅导员自己必须要对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有明确的认识, 然后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将其与就业有机结合,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同时引导学生逐渐提升自己的道德观念、社会认知和就业观念, 从而有效降低就业难度,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摘要:在高校的教育系统中, 辅导员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们不仅要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而且还有一个工作重点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众所周知,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 缓解就业形势仅仅依靠社会和国家的力量必然是不够的, 各高校必须意识到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对就业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贾文涛.关于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分析和工作思考[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0 (7) :43-45.
【政治经济学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政治类学硕士毕业答辩05-31
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06-06
政治建军思想政治建设论文08-27
缺乏政治生活的政治论文10-24
地理政治经济学论文06-22
政治经济学发展论文07-09
政治论文05-12
政治小论文05-11
政治因素论文08-08
政治社会论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