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文化论文(精选8篇)
政治经济文化论文 篇1
婚嫁习俗春分时节,走访再次喜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的浦北。这个既不沿海也不沿边的山区县,连年保持“文化先进”,动力从何而来?
“同步发展”,是记者在这片客家文化浓郁的古越州大地采访时反复听到的一个词汇——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优化经济结构与壮大文化产业同步实施……
文化助力经济 经济给力文化婚嫁习俗,特色经济与文化结缘
驱车奔驰在有“中国香蕉之乡”美誉的浦北大地上,从六万大山到南流江畔,从越州天湖到五皇山脚……村前屋后,田垌之间,满目都是香蕉、香蕉。
3月,并不是香蕉成熟的季节。记者却“闻”到了浓浓的“蕉香”——不是在农家的香蕉地里,而是在浦北县文化馆的展示厅。
刚荣获“国家一级馆”称号的浦北县文化馆,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因积极推行“文化与经济结合”模式得到文化部肯定,在全国推广其先进经验。这个不甘为“小文联”、乐于搞“大文化”的县级文化馆,如今“经济味”更浓。诱人的“蕉香”,便是从馆里“香蕉节文化成就”摄影、美术、书法展厅里传出来的——
浦北“蕉王”,立在自己种出的一弓重达69.55公斤的香蕉旁,骄傲地微笑着;
争夺“香蕉小姐”桂冠的一群浦北姑娘,正以充满美感的才艺表演,尽情展示家乡香蕉文化的魅力;
以大型油画《三姐戏秀才》在法国卢浮宫画展中获银奖的油画家黎均桓,带领馆里美术培训班学员深入蕉林,绘出一幅幅油画、国画、水彩画、素描作品……
浦北香蕉节,不请演艺明星。香蕉,便是最耀眼的明星——评选“蕉王”,竞选“香蕉小姐”,推介优质品种,展示最佳包装,征集诗歌、散文,举办美术、摄影大赛……一项项活动,把每个浦北人的才艺,每个浦北人关注的目光,都引向香蕉。
饱含文化味的香蕉节庆活动,引得各地客户、广告商、投资者接踵而至。有17年购销经验的大成镇老牌香蕉经纪人朱鸿辉感慨道:过去,推销香蕉靠的是经纪人的人际关系;如今,香蕉节成了最大的购销平台。
据统计,浦北每年平均有30多万吨香蕉销往区内外市场。而去年单在香蕉节上签署的购销量,便达18.5万吨。
从六万大山腹地跃向市场的“官垌鱼”,同样吸收了文化的力量。
深藏于六万大山中的官垌镇,是个植被丰茂、山涧溪流终年不断的山区小镇。早在清代,当地农民就有引山泉水筑窝养鱼的习惯。由于水质好,草料丰富,水窝里养出的鱼肉质鲜美,两三年就能长到10多公斤。然而,由于信息闭塞,商品意识不强,“官垌鱼”曾长年窝在山中,默默无闻。
记者一行来到官垌镇时,正碰上镇水产畜牧兽医站负责人李贤明领着人在一个水泥垒筑的大水窝里拉网捕鱼。
李贤明对记者说,从2004年镇里成立“官垌鱼协会”至今,如何打响“官垌鱼”品牌,便成了山区群众和县里科技、文化工作者热议的话题。为提升鱼的产量和品质,官垌人对古老的养鱼方式进行了革新,改小窝为大窝,变浅水为深水,换小鱼种为大鱼种。县里宣传文化口的“秀才”们,一次次进山挖掘“官垌鱼”的古老传说,采写“小窝养大鱼”的趣闻轶事,引得一拨拨媒体记者进山探秘。中央电视台专程前来拍摄“官垌鱼”专题片。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财政厅也分别从科技带头人、农业综合开发角度,拍摄了有关“官垌鱼”养殖的电视教育片。“官垌鱼”,终于名声在外。
如今,“官垌鱼”已成为钦州市首个获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县“官垌鱼”养殖户达1.78万多户,开辟大小鱼窝4001亩,年产量9500吨,产值1.7亿元,约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40%。
李贤明感慨:“过去我们官垌人只知道埋头掏窝养鱼,如今有了商品意识,懂得品牌效应的重要性,大家正在从赏鱼、玩鱼、吃鱼几方面动脑筋,增添„官垌鱼‟的文化魅力!”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非遗传承与企业携手
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是浦北文化的精髓。如何保护独具特色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浦北人走的是一条企业参与传承的新路子。
在浦北客家文化村生活用品展区里,一顶顶竹笠、一只只竹篮,默默述说着浦北“龙门编织”曾经的辉煌——
早在明朝,心灵手巧的浦北客家人便利用得天独厚的竹、芒、藤、木、草等山岭自然资源,编织斗笠、竹篮等生活用品。“龙门编织”在浦北及合浦、北海乃至广东、福建一带颇有名气。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龙门编织”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现代商品意识激发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编织品经销商陆续来到龙门办厂。他们看中的,是龙门人的那双巧手。数万名分散在各村屯的农家妇女,在县妇联和科技部门“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口号感召下,分期分批进入县里编织工艺培训班,重拾早已生疏的手艺。
如今的龙门镇,一家家编织厂比肩而立。记者走进海龙编织工艺厂生产车间,只见一片片光洁的竹片、木片、藤条在巧妇们手中飞舞。样品展示厅里,数百种集实用性、艺术性、收藏性于一体的竹篮、木筐、竹扇、竹帘、竹盆、花架、书箱、藤椅样品,琳琅满目,式样新奇。连堆满田间地头的香蕉叶鞘也变废为宝,被用来编织坐凳、箱筐等,既美观又实用。
以龙门为中心,浦北的编织企业如今已达22家。富于现代美感的编织品,成为日、韩、欧美等地市场的“明星”。2011年,全县工艺编织品出口总额达1378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35.69%。
在浦北县文化馆“非遗”传承人名册里,“龙门编织传承人”只登记有一个名字。然而,在浦北全县,如今却有近10万“巧妇”,正在用灵巧的双手编织着自己美丽的人生。她们,都是“龙门编织”的传承人!
与“龙门编织”同时兴起于明代的浦北“小江瓷”,也走过了一条“兴盛-衰落-振兴”的传承之路。
明崇祯年间诞生于浦北马路坡一带的“小江瓷”,因以小江等地瓷土为原料而得名。据当地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小江瓷”开始崛起。从这里产出的滑肚碗、金边碗、婚嫁瓶、赏瓶畅销大江南北。“北有景德瓷,南有小江碗”,曾经是浦北人的自豪。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小江瓷器厂陷入困境。“小江瓷”消失了,人们只能从钦州市“非遗”名录里看到它的光彩。
2006年9月,一条“百年品牌小江瓷重燃光彩”的消息,让浦北人精神为之一振——被列为钦州市百项重点工程之一的一瓷业公司,引进全套先进设备,在浦北重新点火烧瓷。古老的青花、粉彩、五彩、釉里红工艺,与现代化技术手段融合。传统的制瓷工艺,和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接轨。2011年,在企业传承中获得新生的“小江瓷”,产值4000多万元。90%的小江日用瓷器,远销欧洲、东南亚。
美如凤凰的“小江瓷”,在现代化企业传承的“烈火”中涅槃!
客家文化与旅游联姻
古书院、客家民居,当这些蕴含着丰富文化信息的古建筑正在我们视线中逐渐消失时,在浦北县小江镇平马村,已经有110多年历史的大朗书院、客家公祠,却较为完好地被保护下来,成为具有博物馆性质的“客家文化村”。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大朗书院,以其高大气派的讲堂,富于文采的门、廊对联,形象地反映了近代先贤启蒙民众、修身立德的文化教育思想。与大朗书院并列而立的客家“伯玉公祠”,屋檐、屏风雕龙画凤,厅堂、回廊古朴典雅,堪称客家民居典范。
富于想象力的浦北人,利用大朗书院、客家公祠的建筑格局,进行客家民俗文化展示。穿行于古朴雅致的厅堂之间,客家书院文化、迁移历史、民风习俗……一一在眼前呈现。据介绍,浦北县正规划投巨资进一步修复大朗书院、客家文化村,浓缩展示国内有名的书院景观,打造以“书院文化”为亮点的浦北旅游热点。
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济,就是这样水乳交融,互为动力!
婚嫁习俗春分时节,走访再次喜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的浦北。这个既不沿海也不沿边的山区县,连年保持“文化先进”,动力从何而来?
“同步发展”,是记者在这片客家文化浓郁的古越州大地采访时反复听到的一个词汇——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优化经济结构与壮大文化产业同步实施……
文化助力经济 经济给力文化婚嫁习俗,特色经济与文化结缘
驱车奔驰在有“中国香蕉之乡”美誉的浦北大地上,从六万大山到南流江畔,从越州天湖到五皇山脚……村前屋后,田垌之间,满目都是香蕉、香蕉。
3月,并不是香蕉成熟的季节。记者却“闻”到了浓浓的“蕉香”——不是在农家的香蕉地里,而是在浦北县文化馆的展示厅。
刚荣获“国家一级馆”称号的浦北县文化馆,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因积极推行“文化与经济结合”模式得到文化部肯定,在全国推广其先进经验。这个不甘为“小文联”、乐于搞“大文化”的县级文化馆,如今“经济味”更浓。诱人的“蕉香”,便是从馆里“香蕉节文化成就”摄影、美术、书法展厅里传出来的——
浦北“蕉王”,立在自己种出的一弓重达69.55公斤的香蕉旁,骄傲地微笑着;
争夺“香蕉小姐”桂冠的一群浦北姑娘,正以充满美感的才艺表演,尽情展示家乡香蕉文化的魅力;
以大型油画《三姐戏秀才》在法国卢浮宫画展中获银奖的油画家黎均桓,带领馆里美术培训班学员深入蕉林,绘出一幅幅油画、国画、水彩画、素描作品……
浦北香蕉节,不请演艺明星。香蕉,便是最耀眼的明星——评选“蕉王”,竞选“香蕉小姐”,推介优质品种,展示最佳包装,征集诗歌、散文,举办美术、摄影大赛……一项项活动,把每个浦北人的才艺,每个浦北人关注的目光,都引向香蕉。
饱含文化味的香蕉节庆活动,引得各地客户、广告商、投资者接踵而至。有17年购销经验的大成镇老牌香蕉经纪人朱鸿辉感慨道:过去,推销香蕉靠的是经纪人的人际关系;如今,香蕉节成了最大的购销平台。
据统计,浦北每年平均有30多万吨香蕉销往区内外市场。而去年单在香蕉节上签署的购销量,便达18.5万吨。
从六万大山腹地跃向市场的“官垌鱼”,同样吸收了文化的力量。
深藏于六万大山中的官垌镇,是个植被丰茂、山涧溪流终年不断的山区小镇。早在清代,当地农民就有引山泉水筑窝养鱼的习惯。由于水质好,草料丰富,水窝里养出的鱼肉质鲜美,两三年就能长到10多公斤。然而,由于信息闭塞,商品意识不强,“官垌鱼”曾长年窝在山中,默默无闻。
记者一行来到官垌镇时,正碰上镇水产畜牧兽医站负责人李贤明领着人在一个水泥垒筑的大水窝里拉网捕鱼。
李贤明对记者说,从2004年镇里成立“官垌鱼协会”至今,如何打响“官垌鱼”品牌,便成了山区群众和县里科技、文化工作者热议的话题。为提升鱼的产量和品质,官垌人对古老的养鱼方式进行了革新,改小窝为大窝,变浅水为深水,换小鱼种为大鱼种。县里宣传文化口的“秀才”们,一次次进山挖掘“官垌鱼”的古老传说,采写“小窝养大鱼”的趣闻轶事,引得一拨拨媒体记者进山探秘。中央电视台专程前来拍摄“官垌鱼”专题片。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财政厅也分别从科技带头人、农业综合开发角度,拍摄了有关“官垌鱼”养殖的电视教育片。“官垌鱼”,终于名声在外。
如今,“官垌鱼”已成为钦州市首个获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县“官垌鱼”养殖户达1.78万多户,开辟大小鱼窝4001亩,年产量9500吨,产值1.7亿元,约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40%。
李贤明感慨:“过去我们官垌人只知道埋头掏窝养鱼,如今有了商品意识,懂得品牌效应的重要性,大家正在从赏鱼、玩鱼、吃鱼几方面动脑筋,增添„官垌鱼‟的文化魅力!”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非遗传承与企业携手
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是浦北文化的精髓。如何保护独具特色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浦北人走的是一条企业参与传承的新路子。
在浦北客家文化村生活用品展区里,一顶顶竹笠、一只只竹篮,默默述说着浦北“龙门编织”曾经的辉煌——
早在明朝,心灵手巧的浦北客家人便利用得天独厚的竹、芒、藤、木、草等山岭自然资源,编织斗笠、竹篮等生活用品。“龙门编织”在浦北及合浦、北海乃至广东、福建一带颇有名气。
文章来源:好婚礼婚庆网
http://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龙门编织”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现代商品意识激发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编织品经销商陆续来到龙门办厂。他们看中的,是龙门人的那双巧手。数万名分散在各村屯的农家妇女,在县妇联和科技部门“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口号感召下,分期分批进入县里编织工艺培训班,重拾早已生疏的手艺。
如今的龙门镇,一家家编织厂比肩而立。记者走进海龙编织工艺厂生产车间,只见一片片光洁的竹片、木片、藤条在巧妇们手中飞舞。样品展示厅里,数百种集实用性、艺术性、收藏性于一体的竹篮、木筐、竹扇、竹帘、竹盆、花架、书箱、藤椅样品,琳琅满目,式样新奇。连堆满田间地头的香蕉叶鞘也变废为宝,被用来编织坐凳、箱筐等,既美观又实用。
以龙门为中心,浦北的编织企业如今已达22家。富于现代美感的编织品,成为日、韩、欧美等地市场的“明星”。2011年,全县工艺编织品出口总额达1378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35.69%。
在浦北县文化馆“非遗”传承人名册里,“龙门编织传承人”只登记有一个名字。然而,在浦北全县,如今却有近10万“巧妇”,正在用灵巧的双手编织着自己美丽的人生。她们,都是“龙门编织”的传承人!
与“龙门编织”同时兴起于明代的浦北“小江瓷”,也走过了一条“兴盛-衰落-振兴”的传承之路。
明崇祯年间诞生于浦北马路坡一带的“小江瓷”,因以小江等地瓷土为原料而得名。据当地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小江瓷”开始崛起。从这里产出的滑肚碗、金边碗、婚嫁瓶、赏瓶畅销大江南北。“北有景德瓷,南有小江碗”,曾经是浦北人的自豪。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小江瓷器厂陷入困境。“小江瓷”消失了,人们只能从钦州市“非遗”名录里看到它的光彩。
2006年9月,一条“百年品牌小江瓷重燃光彩”的消息,让浦北人精神为之一振——被列为钦州市百项重点工程之一的一瓷业公司,引进全套先进设备,在浦北重新点火烧瓷。古老的青花、粉彩、五彩、釉里红工艺,与现代化技术手段融合。传统的制瓷工艺,和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接轨。2011年,在企业传承中获得新生的“小江瓷”,产值4000多万元。90%的小江日用瓷器,远销欧洲、东南亚。
美如凤凰的“小江瓷”,在现代化企业传承的“烈火”中涅槃!
客家文化与旅游联姻
古书院、客家民居,当这些蕴含着丰富文化信息的古建筑正在我们视线中逐渐消失时,在浦北县小江镇平马村,已经有110多年历史的大朗书院、客家公祠,却较为完好地被保护下来,成为具有博物馆性质的“客家文化村”。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大朗书院,以其高大气派的讲堂,富于文采的门、廊对联,形象地反映了近代先贤启蒙民众、修身立德的文化教育思想。与大朗书院并列而立的客家“伯玉公祠”,屋檐、屏风雕龙画凤,厅堂、回廊古朴典雅,堪称客家民居典范。
富于想象力的浦北人,利用大朗书院、客家公祠的建筑格局,进行客家民俗文化展示。穿行于古朴雅致的厅堂之间,客家书院文化、迁移历史、民风习俗……一一在眼前呈现。据介绍,浦北县正规划投巨资进一步修复大朗书院、客家文化村,浓缩展示国内有名的书院景观,打造以“书院文化”为亮点的浦北旅游热点。
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济,就是这样水乳交融,互为动力!
政治经济文化论文 篇2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文化产业
我国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也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所以, 我国党和政府对于文化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并且对文化建设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把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也是我国文化建设发展未来的目标之一。
1 何为文化:直面文化的功能和效果
文化具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 我们日常生活中文化主要指的是人与自然等一些与人有关系的事物, 并且没种具体的事物都可以作为文化来进行表现。而在狭义的概念中, 文化又可以指宗教、艺术、教育以及法律等内容, 这些也是一种无形的文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所进行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等, 文化也可以体现出个人的价值、个人的尊严, 并且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而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 文化也是区别于其他个人与国家的唯一标准, 这也说明了文化不仅是一项重要的事物评判标准, 也具有着较强的传播力。同时, 文化与经济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经济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在注重生活质量的同时, 也需要有文化来相辅相成。文化可以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来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做基本条件, 并且在国际事物中, 文化也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是文化的竞争, 优势的文化往往更能够决定一切。
2 文化软实力:正视文化的核心性
文化的软实力不仅体现在社会生活中, 同时对于政治、经济、军事等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国际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文化的软实力也能够更好的提高人们对于国家的认可度, 通过文化能够更好的获得别人的支持, 这也是一种文化产生的情感, 我国针对文化建设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总书记习近平在讲话里也经常说道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同时, 文化软实力也间接的反应出了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和位置, 如果没有文化软实力, 那么我们国家也将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获得别人的认可, 自身的价值也不能够更好的反应出来, 这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文化软实力, 最重要体现在有没有话语权, 有没有规则制订权, 有没有一些人人都必须要表态的事情的权威评判权。为什么讲中国现在还是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国际社会里, 我们已经成了一个数量规模型的巨人了, 但还是文化价值、文化实力的矮子, 几乎没有什么规则和标准是中国主导的。任何国家都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 另一条腿则是文化软实力。物质硬实力不行, 这个国家可能一打就败;而文化软实力不行, 这个国家可能不打自败。
大家知道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的发起者是德国人马丁·路德。那会儿他关于国家文化力有这么一段言论:一个国家的前途, 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 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 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 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及人们所接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 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已经把文化软实力纳入到两个100年的目标。我们要想一想怎么来提高我们个人的、团队的和我们行业的软实力。
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提出了“一条道路”、“一项改革”、“四个自信”、“四种形象”、“树立四观”的稳固“根基”的大思路。我们从党的十七大开始正式把文化软实力引到了我们的国家战略。
3 文化产业与经济:一个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
文化产业在国际上被称为“经济黑马”, 因为它不仅可以赚取利润、创造财富, 还可以起到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的作用, 而且低成本、高收益、无污染, 所以被称作为朝阳产业。在2005年底的时候, 专家们在不同场合下不断使用了文化创意产业概念。作为它的主流骨干支撑的就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出现带来一个实质性的东西, 就是文化内容和文化价值对各种各样的经济 (只要不是基本生活用品的) 起主宰作用。在发展文化产业的时候我们注意到一个痛苦:看起来琳琅满目、非常繁荣的市场基本上都是尾随式、跟进式、模仿式的雷同。属于我们自己的, 属于本地方的、有特色的、人见人爱的太少了。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一个产业链的缺陷, 简单说起来叫做两头弱, 中间大而不强。高端原创研发环节资源汇集度非常低, 下游的营销推广环节很弱, 中间的制作生产环节大而不强。在原创研发环节, 属于我们的品牌的东西真是很稀缺。有人说, 我们现在的状态是一流的设施, 二流的产品, 三流的服务。
4 文化建设:一个自豪而任重道远的时代主题
文化作为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系到我们中国的未来。在十八大报告当中, 在文化部分的标题就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当前, 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转型, 思想文化层面经历巨大改革, 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一个风向标。
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我们当前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的问题。当年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倒台?说到底其实是由于当时整个苏联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丧失, 苏共失去了文化上的领导权, 最终导致了亡党亡国。如果说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道德基础, 没有共同的价值观, 就谈不上任何的凝聚力, 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 我们也是在这个方面做很多的努力。我们在十八大报告当中分国家 (天下情怀) 、社会 (君子文化) 、个人 (塑造的是正直品德) 三个层次提出了24个字、12个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的提法, 当中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 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 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新时期, 加强文化建设, 就要凝魂聚气培育核心价值观, 固本培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多措并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清醒坚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文化创造、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强国, 要成为国人的伟大责任和永恒担当。
参考文献
[1]贾磊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构成[N].光明日报, 2007 (010) .
[2]洪晓楠, 邱金英, 林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战略[J].江海学刊, 2013 (01) .
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 篇3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的这一精神作用在国人中已形成共识。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优势构筑起一个民族独立自主的物质堡垒;哲学、道德、法律、文学、艺术构筑起一个民族自立自信的精神堤坝。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文化思想相互激荡,民族的精神堤坝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发展的民族,必须有一种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一个前进的时代,必须有一种积极健康,开拓奋进的推动力。历史上犹太民族从人数上讲,称不上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但这个民族无论遇到怎样的灭顶之灾仍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从犹太裔人中还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海涅等一批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这不能不归功于犹太民族悠久的、具有特殊魅力和影响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和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无不证明了文化关系到国魂、国脉、国运和国力。
但文化的重要作用不止于此,不只是为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文化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它的产业化已是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已成为一个总的趋势。文化的经济化表现在文化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文化产品的生产可以是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文化产业是新兴的产业;经济的文化化表现在相同的经济事物因文化含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
文化的经济化即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其经济意义和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个别发达国家文化产品的输出额已经超过工农业产品的输出额。在许多情况下,文化的发展不仅直接创造雄厚的经济效益,而且成为带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一个活生生的实例,便是韩国经济的崛起。
1997年,韩国遭遇了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然而,不到5年时间,韩国经济再度强劲。1999年,其经济增长反弹至10%左右,后虽有下降,但在疲软的世界经济中,依然不失为一个亮点.现在韩国的外汇储备达11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五。
在韩国整个经济的崛起中,因为文化产业的活跃和成长速度,使之成为公认的文化出口大国。数字游戏被确定为韩国的战略产业,自1998年以来,其产值翻了一翻,与微软和索尼的游戏产品在国际上形成三角之势。不仅如此,韩国文化还犹如一条鲶鱼,将其整个经济的“鱼盆”都搅得活跃起来。
韩国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绝不是偶然的,它是基于从政府到产业对其战略意义的共识:文化不再是简单的消遣娱乐,也不再仅仅是与世界交流沟通的工具,文化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正因有如此的认知,当韩国碰到金融危机后,政府很多部门都在裁员,只有文化部门不减反增。金大中竞选总统时,提出要把文化经费提升到国家总预算的1%,现在该目标已经达到。在经过了否极泰来的5年后,韩国文化观光部部长南官镇说: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世纪;21世纪是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
我国对文化地位乃至文化产业的认识有个渐进的过程。改革开放前,是毋庸置疑的政治挂帅;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的地位得以提升,政治、经济与文化三者成为“一仆二主”的关系,“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就是当时盛极一时的口号。十五大报告,明确文化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进一步把文化与政治、经济视为社会结构的“三极”,充分肯定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地位,并首次把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列入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这表明我们党对文化产业有了更充分、更科学的认识,相信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始及逐步展开,文化产业必将迎来自己耀眼的未来。
经济的文化化即劳动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能提高其在市场实现价值的可能性,提高商品的经济含量,加快其发展步伐。也就是说,具有相同使用价值和技术含量的商品,由于附加的文化含量不同其经济含量亦有异。越是具有高品质文化附加值的商品,越有可能拥有较高的经济含量,其实现的经济价值也就越大。在更多的情况下,文化已经升华为一种“符号”。是否拥有文化符号,拥有什么品质的文化符号,不再仅仅是一个文化问题,而且是一个生产问题,或者说经济问题。比如,在对外国际贸易中,我国的日用轻工产品普遍存在“一等商品,二等造型包装,三等价格”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产品缺少文化内涵,缺少品味。一些国外企业的名牌产品之所以价格不菲,就是因为名牌本身所拥有的高品质的文化附加值。“更高的竞争在文化”,可谓一语中的。
一种产品或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亦如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基本建设投资中,规定了1%的“文化比”。来自欧洲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文化已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轴,只有学会如何应对文化挑战的城市才能得到最佳的发展,城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判断城市文明化、开放化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对一个城市向心力的形成和市民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巴黎之所以成为巴黎,离不开她那博大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高贵典雅的浪漫艺术气质,标新立异的创造活力以及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我国,很多城市也扛起了文化大旗,加大城市的文化含量,提升文化品位。大连为纪念建市100周年,在星海广场建了百年城雕,印了100位对大连建设有贡献或有代表性的人的脚印,一年选一人,象征100年的足迹,很有文化品位,成为游客必看的一个景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已成大势。因此,文化组织和文化单位应乘势而上,推进文化的经济化、产业化,并由此开创文化建设的新局面;经济组织和经济单位也应顺势而为,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文化之魂的强大力量,使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篇4
学
院
国贸学院
班
级
14国商研究生
学
号
20143202351
姓
名
王洁
指导老师
沙文兵老师
2015年6月
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概况
一、对韩国的简介
韩国(Korea),全称大韩民国,简称韩国,又称南韩、南朝鲜。成立于1948年8月15日,是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的共和国,国名来源于古代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辰韩、马韩、弁韩),英文名Korea,源于古名“高丽”。首都为首尔,人口超过5000万,以韩民族(朝鲜族)为主体民族。
韩国位于东北亚朝鲜半岛南部,三面环海,西濒临黄海,与胶东半岛隔海相望,东南是朝鲜海峡,东边是日本海,北面隔着三八线非军事区与朝鲜相邻,领土面积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4/9。
韩国是20国集团和经合组织(OECD)成员之一,也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东亚峰会的创始国,是亚洲四小龙之一。
中文名称:大韩民国 所属洲:亚洲 首 都:首尔
国庆日:1948年8月15日 官方语言:韩国语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主要民族:韩民族(朝鲜族)
主要宗教:基督新教、天主教、佛教 国土面积:100210平方公里 水域率:0.3% GDP总计:1兆271亿美元(2014年,国际汇率)人均GDP:28739美元(2014年,国际汇率)国 旗:太极旗 国 花:木槿花 国 鸟:喜鹊
人类发展指数:0.891(极高,2014年)大型企业:三星、LG、现代、起亚
二、韩国的政治概况
(一)国家象征
1.韩国国旗又称太极旗,是以儒家及道教的思想为基础而绘制的。中央的太极象征宇宙,蓝色为阴,红色为阳,万物是由阴阳所构成的;太极则是由阴阳组成,以表示宇宙调和与统一之意。4个角落的卦在左上方的是乾,右下为坤,右上为坎,左下为离,则代表天地水火、父母男女之意,也正象征民族的融合与国家的发展。国旗底色为白色,象征韩国人民的纯洁和对和平的热爱。自1883年(朝鲜王朝后期)开始,韩国就开始使用太极旗。大韩民国建国后继续延用。
2.国徽中央为一朵盛开的木槿花。木槿花的底色白色象征着和平与纯洁,黄色象征着繁荣与昌盛。花朵的中央被一幅红蓝阴阳图代替,它不仅是韩国文化的一个传统象征,而且在此代表着国家行政与大自然规律的和谐。一条白色饰带环绕着木槿花,饰带上缝着国名“大韩民国”四字。
(二)政要
总统朴槿惠。1952年2月生于韩国大邱,前总统朴正熙之女。1974年毕业于韩国西江大学电子工学系。第15届至第19届国会议员。1998年至2002年任大国家党副总裁,2004年至2006年任大国家党代表(党首)。2013年2月25日,就任韩国第18届总统。
国务总理郑烘原。1944年10月生。毕业于成均馆大学法学系。历任光州和釜山地方监察厅厅长、法务研修院院长、中央选举委员会常任委员、法律救助公团理事长、新国家党公职候补推荐委员会委员长等职。2013年2月26日任国务总理。
(三)总统府邸
韩国总统官邸青瓦台位于首尔钟路区世宗路一号。这里原来是高丽王朝的离宫,1426年朝鲜王朝建都汉城后,把它做为景福宫后园,修建了隆武堂、庆农斋和练武场等一些建筑物,并开了一块国王的亲耕地。1927年日本入侵后毁掉五云阁以外的所有建筑,建立了朝鲜总督官邸。1945年日本投降后变为军政长官官邸。1948年8月大韩民国成立的同时,它成为总统官邸并改名为景武台。1960年4月19日推翻李承晚政权后,尹谱善当选总统并入主景武台。不久,因为尹谱善忌“武”字并为了同美国白宫相对应,给白墙蓝瓦的这群建筑起名为青瓦台,所以也有人称其为“蓝宫”(Blue House)。青瓦台主楼为总统官邸,有总统办公室、接见厅、会议室、居室,配楼有秘书室、警护室和迎宾楼等。
二、韩国的经济概况
韩国是20国集团成员之一的世界主要经济体,是拥有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经合组织发达国家。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未来11国中唯一一个发达国家,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自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实行了“出口主导型”开发经济战略,推动了本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短短几十年里,由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一跃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缔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汉江奇迹”。
2008年9月发生金融风暴后,韩国一度被认为,可能步上冰岛后尘,成为第二个破产的国家。但不到一年,局势就翻转,韩国竟成为OECD30个会员国中,复苏最快的:代表先进国家俱乐部的OECD,第二季平均成长率正好是0%,而韩国2009年首季经济成长率0.1%,第二季达到2.6%,第三季更达2.9%。2010年,韩国人均国民所得突破21640块美金(汇率法)。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纺织等是韩国的支柱产业,其中造船和汽车制造等行业较好。大企业集团在韩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星、现代汽车股份有限公司、SK、LG和KT(韩国电信公司)等大企业集团创造的产值在其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60%。
(一)人口
根据韩国的中央行政机关‘安全行政部’统计以2014年4月为基准,南韩的总人口数约51,202,130名。以密度来看,大约每1km²有513名人口居住。其中约10,137,313名人口居住于首尔,占韩国总人口数的20%。此外釜山(约3,523,386名)、仁川(约28,889,258名)、大邱(2,499,880名)、大田(1,535,367名)、光州(约1,471,850名)、蔚山(约1,159,234名)等,人口大多集中在经济发展的大都市。
韩国女性人口数量将从2015年起首次超过男性,此后差距将逐渐拉大。分析认为,这是因为韩国重男轻女观念淡化,男孩的出生率减少,且女性寿命也长于男性。
(二)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韩国银行于2015年3月份发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韩国2014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3%,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增至2.8180万美元。
韩国单季度GDP环比增长率2014年第一季度为1.1%,第二季度达0.5%,第三季度为0.8%,第四季度降至0.3%。从各个行业来看,建筑业增长0.6%,增幅较前一年(3.0%)大幅缩小;制造业增长4.0%;服务业增长3.1%;民生消费同比增长1.8%;货物和服务出口增长2.8%,增幅低于2013年;设备投资增长5.8%。
韩国近年来GDP走势情况
韩国近年来人均GDP走势情况
(三)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均会遇到并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试图妥善处理经济成长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寻求一条低通货膨胀的高速发展经济的道路。韩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高通货膨胀向相对稳定方向转变的过程。
(四)失业率
2015年2月11日,韩国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韩国1月份失业人口为98.8万人,同比增长10.9%;失业率为3.8%,同比增长0.3%。韩国1月份经济活动人口为2609.4万人,同比增长1.7%;劳动力参与率为61.0%,同比增长0.4%。
(五)利息率
韩国央行周四(6月11日)“意外”进一步降息至历史地位水平,原因在于此前在该国爆发的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疫情已经令其本已疲弱的经济再度受到冲击,迫使央行再度强化宽松政策新政来扶助经济。
在进一步被下调了25个基点之后,韩国的基准利率目前已仅有1.5%,为历史最低。此前,自2014年8月以来,韩国央行已先后四次累计降息达100个基点。之前,18位受调查的专家中有11位认为韩国央行本周会降息,其他7位则认为该国央行会维稳。
三、韩国文化概况
朝鲜文明兴起与发展。在早期朝鲜文明兴起与发展的新罗时代,韩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受到了中国很大的影响,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特色。
韩国文化由韩国传统文化衍生而来,1948年朝鲜半岛南北对峙以来,南北韩的现代文化出现不同的发展。韩国现代文化是韩国现代化的产物。随着韩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韩国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而构筑了现代韩国文化。韩国文化在亚洲和世界的流行被称为韩流。
(一)韩国服饰文化
韩服是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韩民族的传统服装。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女式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大部分国民是以习惯穿着洋装西服,但是在春节秋夕(中秋节)等节庆日,或行婚礼时,仍有许多人喜爱穿传统的民族服装。女性的韩服是短上衣(jeogori)搭配优雅的长裙(chima);男性则是短褂搭配长裤,而以细飘带(daenim)缚住宽大的裤脚。上衣,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甚至加刺明艳华丽的锦绣。
(二)韩国礼仪文化
韩国人见面时的传统礼节是鞠躬,晚辈、下级走路时遇到长辈或上级,应鞠躬、问候,站在一旁,让其先行,以示敬意。男人之间见面打招呼互相鞠躬并握手,握手时或用双手,或用左手,并只限于点一次头。鞠躬礼节一般在生意人中不使用。和韩国官员打交道一般可以握手或是轻轻点一下头。女人一般不与人握手。
在社会集体和宴会中,男女分开进行社交活动,甚至在家里或在餐馆里都是如此。
在韩国,如有人邀请你到家吃饭或赴宴,你应带小礼品,最好挑选包装好的食品。席间敬酒时,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后鞠躬致祝辞,最后再倒酒,且要一连三杯。敬酒人应把自己的酒杯举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对方的杯身。敬完酒后再鞠个躬才能离开。做客时,主人不会让你参观房子的全貌,不要自己到处逛。你要离去时,主人送你到门口,甚至送到门外,然后说再见。
韩国人用双手接礼物,但不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不宜送外国香烟给韩国友人。酒是送韩国男人最好的礼品,但不能送酒给妇女,除非你说清楚这酒是送给她丈夫的。在赠送韩国人礼品时应注意,韩国男性多喜欢名牌纺织品、领带、打火机、电动剃须刀等。女性喜欢化妆品、提包、手套、围巾类物品和厨房里用的调料。孩子则喜欢食品。如果送钱,应放在信封内。
若有拜访必须预先约定。韩国人很重视交往中的接待,宴请一般在饭店或酒吧举行,夫人很少在场。
(三)韩国饮食
都知道韩国的泡菜很有名,这泡菜就是韩国的第一美食,营养好味道好还美容,是韩国人顿顿离不了的菜。除了泡菜,韩国人还离不开辣酱,泡菜里有,烤肉上有,面条里有,海鲜上有,生菜黄瓜蘸辣酱就是一道菜。可以说,韩国菜的特点之一就是辣。这种辣和中国的辣不一样,中国的辣是香香的咸辣,而韩国是甜甜的干辣,吃时不觉得,咽下去辣得人直喘粗气。
韩国人请客吃饭一般都是吃烤肉,就是将牛肉或牛排用佐料卤腌好,放在铁板上烤熟。蒜、辣酱、生菜叶、泡菜自然少不了,高级一些的就多几样海鲜,用菜叶包着肉吃,味道很不错。还有一种火锅,类似日本火锅,其实就是煎锅。在平底锅里放上肉片、洋葱、金针菇等,加入酱油,煎熟蘸调料吃,就是味道有点甜,吃多了有些腻。韩国人不喜欢油腻,当锅里的肉渗出油时就用纸巾吸去。
据说韩国餐饮受古代皇宫生活方式的影响,比较注重形式,讲究餐具。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不锈钢筷子和带盖的小碗。筷子比中国的木筷短一点,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上面刻着精美的各色花纹图案,吃饭时不小心掉下来砸在脚上很疼呢。
可能是泡菜多的缘故,盛泡菜的器皿也就丰富多样,方的、圆的、多层的、单层的、塑料的、陶瓷的„„最叫人惊奇的是,他们吃饭时常常要用一把大剪刀。这把剪刀,吃冷面时剪断长长的面条,吃泡菜时剪泡菜,吃烤肉时剪烤肉,总之,是用餐时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韩国的饭馆吃饭,一般都是脱鞋上炕盘腿就餐。房间小小的,桌子矮矮的,要是人多如宴请时,这些小房间的墙壁就像百叶窗似的可以拉上去,要多大空间随时可以变化调整,十分方便。
泡菜是韩国文化的象征:味道强烈,独特且有些目中无人、挑衅的感觉。一些外国游客无法忍受泡菜的味道,但是如果你可以吃泡菜的话,你会赢得当地人真心诚意的尊重。
可能是泡菜多的缘故,盛泡菜的器皿也就丰富多样,方的、圆的、多层的、单层的、塑料的、陶瓷的„„最叫人惊奇的是,他们吃饭时常常要用一把大剪刀。这把剪刀,吃冷面时剪断长长的面条,吃泡菜时剪泡菜,吃烤肉时剪烤肉,总之,是用餐时非常重要的角色。
(四)韩国文化禁忌
1.韩国人用自己喝水的杯子或买的水自己先喝一口然后再叫你喝,这个很多人不能接受,但实际上这是他们的一种喝水文化,他们喝酒时也是交换酒杯喝,其实这些举动都是表示关系亲密。
2.韩国人送礼物,一般喜欢送一些洗衣粉、袜子、卫生纸等等一些实惠的东西,表示他们很关心你,他认为这些是你家里是必需品。
3.在韩国,如有人邀请你到家吃饭或赴宴,你应带小礼品,最好挑选包装好的食品。席间敬酒时,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后鞠躬致祝辞,最后再倒酒,且要一连三杯。敬完酒后再鞠个躬才能离开。作客时,主人不会让你参观房子的全貌,让你坐在客厅就最好不要自己到处逛。
4.社交礼仪方面,韩国人崇尚儒教,尊重长老,长者进房时大家都要起立。跟年长的人谈话时要摘去墨镜。韩国小学生回来以后,首先要说“爸爸妈妈好”。教授进了教室,或者学习的地方,不管学生年龄大小都要站起来,说老师好,教授走的时候,他们又要站起来,说老师好。
5.政府规定,韩国公民对国旗、国歌、国花必须敬重。不但电台定时播出国歌,而且影剧院放映演出前也放国歌,观众须起立。外国人在上述场所如表现过分怠慢,会被认为是对韩国和韩族的不敬。
6.逢年过节相互见面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生气、吵架。农历正月头三天不能倒垃圾、扫地,更不能杀鸡宰猪。寒食节忌生火。生肖相克思婚姻,婚期忌单日。渔民吃鱼不许翻面,因忌翻船。忌到别人家里剪指甲,否则两家死后结冤。吃饭时忌带帽子,否则终身受穷。睡觉时忌枕书,否则读无成。忌杀正月里生的狗,否则三年内必死无疑。
7.与年长者同坐时,坐姿要端正。由于韩国人的餐桌是矮腿小桌,放在地炕上,用餐时,宾主都应席地盘腿而坐。若是在长辈面前应跪坐在自己的脚底板上,无论是谁,绝对不能把双腿伸直或叉开,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貌或侮辱人。
8.照相在韩国受到严格限制,军事设施、机场、水库、地铁、国立博物馆以及娱乐场所都是禁照对象,在空中和高层建筑拍照也都在被禁之列。
9.当你去韩国人家里做客时,你必须要脱鞋。不脱鞋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表现。
韩国人的生活离不开地板,他们坐在地板上,还经常在地板上睡觉。韩国人无法容忍家里的地板变脏。如果外国游客穿着鞋进入他们的客厅,他们会认为这些西方人是一群未开化的野蛮人。
10.韩国有自己的酒文化。全民都会豪饮的一种酒就是烧酒了。韩国烧酒是一种颜色透明、味道类似伏特加的酒。
韩国人用小玻璃杯喝烧酒,而且通常是就着食物一起喝。他们喝酒非常热闹,频繁碰杯并大声说着各种祝酒词,然后一饮而尽。在晚上,你还会常常会看到一群人唱完卡拉OK后,步履蹒跚地走在大街上,笑着、唱着并争论着什么。
韩国人喝酒的规矩也很多,例如你绝不能只给自己倒酒喝,按照韩国的说法:如果给自己倒酒,坐在对面的人会倒霉三年。在韩国不能当着年长者喝酒,在年长者面前喝酒时要转身、背脸喝掉。或者当你给比你年长的人倒酒时,你必须将一只手放在心脏部位或者倒酒的那只胳膊上以示尊敬。
11.和日本人一样,韩国人几乎每顿饭都要吃大米。大米也是他们文化中的一部分。在韩国,常见的问候方式之一就是“你今天吃大米了吗”。
但和日本人不一样的地方是韩国人用勺子吃米饭,而且他们也从来不端起碗吃饭。同样,你也不能将筷子插在米饭上,因为只有给去世的人供奉时,才会这么做。
12.韩国有男尊女卑的考究,进入房间时,女人不行以走在男子的后面,女人须协助男子脱下外衣,坐下时,女人要自动坐在女子的前面。不行以在女子眼前大声议论。
13.韩国人很爱面子。所以,要尊重韩国人,不能当面出言指责他们。不能使用“不”字来拒绝韩国人,可以委婉地表示你的不同意见。
14.韩国人忌讳的数字是“4”,“4”在朝鲜语中的发音、拼音与“死”字完全相同,是不吉利的数字。所以,韩国楼房没有四号楼、旅馆不称第四层、宴会中没有第四桌、喝酒绝不肯喝四杯,点烟不能连点四人等等。
15.敬烟向客人敬烟也是韩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习惯。但是,一般情况下身份地位低的人不能在身份高的人面前抽烟。子女绝不能在父母面前抽烟,更不能向其借火或接火。
16.注意穿袜子进韩国人家里要脱鞋,到韩国式食堂进餐也要脱鞋,因此一定要注意穿干净的袜子。袜子不干净或有破洞是失礼行为,被人看作没有教养。
17.韩国国花是木槿花,在韩国是禁止采摘的,不要在韩国朋友面前做这些。
18.韩国清明节忌举火生灶,要吃寒食。所以不要请韩国朋友吃熟食。
19.韩国人一般不用红色的笔写自己的名字,也不要当他的面用红笔写东西,因为韩国写死人的名字时用红色记载的。
20.和韩国人交谈,最好是谈韩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少谈政治问题,特别是当地政治。切记不要提起朝鲜。不要把首尔称作京城。
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篇5
1.秦朝:①建立皇帝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③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文化统治(限制了文化思想的发展,使得大量文化典籍失传);④统一文字,最初使用小篆,后推广隶书。
2.西汉:①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大一统。②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造成知识分子的思想被毒害)。
4.元朝:①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②设立宣政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西藏和琉球、澎湖列岛。
5.明朝:①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②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③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 ④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6.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注意】中国古代地方三大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2)秦朝的郡县制;(3)元朝的行省制度,这些制度对以后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代重大经济决策与调整
1.秦国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兴修水利工程灵渠等。
3.西汉时,汉武帝规定货币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
4.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5.唐朝:①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出现“贞观之治”。②武则天鼓励百姓植桑养蚕、开垦荒地。多次下令减免赋税和徭役等。③唐玄宗下令整顿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让逃亡者重新登记户口,纳税服役,出现“开元盛世”。
6.宋朝: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居粮食产量首位。陶瓷生产进入新阶段,出口海外,被誉为“瓷之国”。四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7.元朝:忽必烈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开凿新运河(会通河和通惠河);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8.明朝:棉纺织业发达,苏州是丝织业中心;业发达瓷,景德镇市全国的中心
9.清朝初年: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抗作用,但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三、思想科技文化成就
1.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孔子创办私学(中国最早),“因材施教”,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著《道德经》。
2.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制,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发明司南(最早的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的活动创造了条件)。
3.秦汉时期: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西汉前期发明造纸术(麻纸,世界上最早
的纸),东汉蔡伦改进(蔡侯纸);东汉《九章算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张仲景(医圣)作《伤寒杂病论》;西汉末年佛教传入;
4.魏晋时期: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
赋图》;南朝祖冲之推断出“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一千年);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步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5.隋朝:李春设计并建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6.唐朝:《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书法名家颜真卿、柳公权;吴道
子(画圣)《送子天王图》和阎立本《步辇图》;与海外文化交往密切,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敦煌“莫高窟”;火药用于军事。
7.宋朝:毕N发明‘活字印刷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展现北宋市民生活的风俗);火药传入阿拉
伯和欧洲。
8.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
科全书);徐光启《农政全书》。
开卷猜想:
1.儒家思想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任何思想都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儒家思想中仍有适用于现代生活的内容,有利于社会稳
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借鉴作用。
2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唐朝盛世局面的形成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那些借鉴?
答: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历史事实使我们认识到要保证社会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持
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努力促进我国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处理好民族关系,开展对外交往有利于经济繁荣,社会主义建设。
3.对中国古代历史上辉煌的科技成就,你有何感想?
答: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这些成就中感受到了无
比的自豪。我们青少年应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锐意创新,树立民族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学习。
4.你能用中国古代历史的史实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这一论断吗?
答:科学技术是随着生产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科学技术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春秋时
期铁器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一系列先进工具的应用以及先进的天文历法、古代农书的编撰对农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造纸术、火药、造船等技术促进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
专题感悟
1.强化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发展,但君主专制下极易形成暴政,
《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理解不同的文化对不同民族的经济政治的影响,以及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化对经济、政治产生影响的案例,以及教师对知识的讲述完成本课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文化对经济政治影响的分析,使学生树立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意识;
2、通过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贡献的国家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教学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重难点突破:引用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文话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述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前一节课我给大家展示的文字载体的变化吗?从甲骨文到简牍到纸质版的文字再到今天被普遍使用的电子书,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那种形式的文化载体,它们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的载体。可见文化与经济之间是有密切的联系的,那文化与政治呢?它们之间的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揭示他们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讲授新知 :
请同学们看第九页的这几项活动,然后把它们按照经济、政治、分化分类。(学生阅读课本材料进行分类并作出回答)
请大家看第三个: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若我是一个古字画收藏家,我听说某地有个画展,我去了,并在画展上买了好几幅我中意的字画,我的这种购买行为除了经济活动之外还可以把它归纳为什么活动?还有,请看最后一个,若这个听证会是一场价格听证会,那么这只是一种单一的政治活动吗?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活动我们难以简单地把其归结为经济或者政治或者文化活动,这都是因为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关系!而且,经济、政治、文化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板书]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
今年是建党90周年,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不论是学校、还是政府都举行了一系列的文艺表演等节目是吧?甚至还出了一部电影《建党伟业》。这些文艺节目和电影无疑都是文化活动。那我们同学想想若是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能为我们表演文艺节目来庆祝建党90周年这一政治活动提供表演的场地吗?能拍出那样效果的电影吗?
(学生回答)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板书] 一方面经济是基础,为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条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离开了经济这个基础,物质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就因失去基础而成为一句空话。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经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在这里,我们同学要注意:那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石中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两则材料:
材料一:世博会不仅是一场展示各国、各地区科技、文化特色的盛会,其背后给是一场“暗潮涌动”的经济盛宴。据专家估算,上海世博产出影响794.77亿元,增量消费468.64亿元。其经济产出效益抵得上3个北京奥运会。
材料二:世博会还是一个外交盛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平台,“和谐世界,从邻开始”,我们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大力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并作出回答)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有位哲学家曾说过: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除了相互影响之外,还相互交融。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首先请同学们看材料:
材料一: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年前还居于第12位,现已上升到第4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在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业。
材料二:有材料显示,美国好莱坞生产的电影产品,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它们不经为美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而且到处推销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消解着别国的民族文化和文化精神。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这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并陈述观点,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根据同学们所陈述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材料一反应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板书](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3)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根据同学们对材料二所反应问题的陈述,我们看以看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板书](1)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一方面,政治文明的发展受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文化素质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水平提高了,人们受到的教育、接受的信息就越多,活动的领域就越广,民主法制和权利意识就越强,这些都会影响人们的民主素质和民主水平,使人们更好地进行政治参与,行使民主权利。
举例:代表的提案权、审议权需要代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政治文明建设本身也有文化的内容,如听证会的民主参与、执政为民的人本主义文化思想等。(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电影《阿凡达》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浓重的美国政治色彩:如崇尚暴力“美学”,武力解决问题,个人英雄主义、承担拯救文明的重任等,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美国所推行的文化霸权主义。
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国都在重视发挥文化的力量,文化也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文化的作用更加突出地表现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 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1页的内容,找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源于民族共同的生活条件和生产过程源于民族董彤的语言、风俗、只是、思想道德等文化内容。文化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是统一思想、规范行东、保持团结稳定的强打精神力量。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现代的两弹一星、神舟飞船、嫦娥号等等一系列的发明,都深深地有着我们中华文化的印记,展现着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文化上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我们国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国家,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应该怎样做呢?
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功夫熊猫》是美国导演马克导演的一部以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为原型,利用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为主题的动画片,该影片在中国内地上映三周就得到1.35亿的票房。同样,还有根据我们的历史传说制作的大片《花木兰》,让我们在看着影片的时候五味杂陈。
面对如此情景,我们应该如何让应对类似情况的发生?(学生思考并回答)
我们归纳一下同学们所说的,那就是要充分地开发我们国家的文化资源、提高民族文化竞争力,我们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知识要点)【板书设计】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除了相互影响之外,还相互交融。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板书](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3)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政治经济文化论文 篇7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很多次地提出, 要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 也要建设好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如果想要做好生态文明的建设, 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生态文明的基本意义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这些方面。生态文明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而且生态文明有着很基本的含义。而其中的含义大概包括了生态制度方面的文明、生态意识方面的文明与生态行为方面的文明三个阶段内容。
文明对于生态制度而言, 就是一种能让人们主观准确地对待生态方面问题的一种十分先进的制度, 这项制度包括了生态的制度和法规。生态意识的文明就是一种非常进步的观念形态, 而这种形态就是要告诉人们应当妥善面对生态方面的问题, 这种形态包含了进步的生态方面意识与进步的生态方面道德以及能完全地体现人与自然相互平等的生态准则。其中, 需要稍加强调的是完善并不断健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相关联的法律环境, 较为着重地显示了法律中生态技术是怎样实现作用的。在一定生态文明意识以及生态文明观念的指导和人类在生产生活不断实践活动中推动生态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的活动就叫做生态文明的行为。这其中包括了生产清洁、环保产业、经济循环、建设绿化和所有含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活动以及对应的管理活动, 这些同时也包括了人们的生态意识方面和行为能力的培养。
在多个层次上建设生态文明才是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 和大家认为的控制污染和恢复生态是有所不同的。这主要是克服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端, 寻找节约型资源、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的一个过程。生态文明方面的建立不仅仅包括了人们在生态方面的问题上的那些对于之前来说进步的、积极的思想理念, 并且还包括了对生态的认识在我们当代的经济社会中的每一个范畴内的开拓。
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多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 在经济的方面上。
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层面的意思有一个前提就是指所有的由经济带动的活动都是密切需要和人类与自然互相和谐的。它主要有第一、第二与第三产业和一些其他的经济活动相对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产业化。所以我们要大力开展循环型经济体系是一种要求。资源是有限的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知道, 但是如果要满足我们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在全社会倡导资源节约, 努力形成资源节约、减少污染的这种消费方式、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要大力度开发和推广替代以及整治污染和循环再利用相关的先进技术方法, 去开展清洁的能源与可再生利用的能源, 如果能树立起较为科学化合理化的生态能源可循环使用的相关理念, 就可以非常有效地提升生态能源在使用中的有用功效。我们应该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家庭, 努力做好节约资源、努力向友好型环境社会发展。过于老旧的生产方法就是一种过于物质化的生产进而忽略了要尽可能保护我们生态环境的生产生活方法。我们应该全力去变更这种不合适的生产生活方法, 那就需要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方面的深入教育, 教导人们来变换老旧的生产生活理念, 让这种生产生活方法被我们所铭记, 让人们使用清洁能源, 尽量去减少生产污染成为每个人、每个企业、甚至是整个社会自觉的思想和发自内心的行动。
(二) 在政治方面上。
生态文明的建设也是党和政府需要重视的一个生态问题。要把解决建设生态文明以及生态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理念。所以这就需要每个人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以及发展观。我们需要把生态文明的良好发展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来看待, 对于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们也要建立十分强大的发展观以及生态观。作为主体和主导作用的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发挥好自己的作用, 打好设施基础和政治保障的措施, 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基础和社会保障。加强建设生态法治, 因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强大与全力建立法治化国家行程的提速, 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则已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起了非常大的效果了。我们要发动群众积极的人, 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 确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应该学会使用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及时报告和指控。没有群众的积极参与和良好的主体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应该确保群众知情权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可以真正赋予权力监督权力的实施, 让人们可以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深刻体验和非常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的过程中, 鼓励人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三) 在文化方面上。
所谓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方面即是以帮助我们创新生态环境的所有思绪、想法、组织和筹备行为方法为代表的所有文化活动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树立良好且正确的生态文化意识。人和自然相互和谐共同发展的文化被称为生态文化, 同时会产生许多良性结果。例如:发展生态道德教育, 就可让人们自觉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与义务, 并且与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与人作坚决斗争。同时, 我们可以积极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生态道德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形成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美化绿色家园、防止环境污染、绿化美丽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的建设。所谓生态文化, 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它论述了一种抛弃了人类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通过遵从尊重自然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要求使得文化具有生态建设的意义。发展开来就是, 由生态伦理方面文化、生态哲学方面文化、生态科技方面文化、生态教育方面文化等多个方面构成了生态文化大体结构。
(四) 在社会层面上。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要求我们重视并加强社会事业的建设, 使得人们生活方式可以持续不断地革新。为达成目标, 我们需要做到:一是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二是树立起一种社会风气, 此风气应该以健康、文明、科学、和谐的生活学习方法为导向。并且, 需要我们改变“人居”生活环境, 因为人们的身与心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直接相关。想要改变我们“人居”的生活环境, 那就需要同时注重城市与农村, 二者兼顾。所谓城市建设即大致包含了在城市里面建设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生态社区”。尽全力去满足城市里的居民对于居住环境品质越来越高的要求是想要加强生态型社会的建设需要做的。如果是农村, 在实践“生态示范区”的同时, 着重发展“绿色居住区”, 从而实现人口循环良性发展。继而继续发扬及实现优生优育的理念, 不断提高人口的素质教育, 使原本的人口负担转换为人力资源上的长处。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渐渐变成了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有利的一种生活生产方法。提倡消费时勤俭节约, 放弃“一次性消费”。反对铺张浪费、摆阔, 拒绝自私享乐等消费行为。鼓励人们从小事做起, 尽可能杜绝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以及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摘要:生态文明就是我们人类在开展物质化文明的过程中所不断改善和全力保护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无论在其内涵上还是在如今的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拓展和建设上都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生态文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参考文献
[1]麻然花.关于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建设层面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2]陈江昊.生态文明建设内涵解析[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
[3]张国兴, 祝晓光.加强政府在建设生态文明中主导地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2009
文化经济视角下的“福文化” 篇8
关键词:文化经济思维;福文化
说起“福”,我想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个关丁福的吉祥话,每逢过年过节,人们会相互祝福道“福星高照”、“洪福齐天”;在长辈的寿宴上我们会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小朋友得到了一块好吃的糖果,也会对他的小伙伴们说“有福同享”。不光是这些,当你工作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你的家人也会安慰你说“因祸得福”。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福”早已深入人心,深入到我们牛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没有给福一个确切定义,但却能无时无刻地感受到福。与此同时,人们也运用文化经济思维把“福”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创意,转化成我们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福”。
l 文化经济思维
文化经济,从字面意思中可以看到是由文化和经济两部分组成,文化的概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广义文化指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衣食住行、行为规范等。贾克勤在所著的《创意文化经济论》一书中指出:创意文化经济从完整的意义上讲是一种“以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技术为主导要素并对文化主体资源优化配置,经过知识产权开发运用,使牛产和消费环节获得极高附加值的创意密集型的文化经济发展理念。而文化经济思维,就是在对文化资源进行创意转换时碰撞出的火花,是以一定文化为基础,通过与该文化相关的事物进行创意思维的发散,使两者相互结合、转换的过程。
2 福文化的渊源
在《中国福文化》一书中殷伟先牛提到,“福”字最先是会意字,描述了古人在祭祀祈福时两于捧着酒杯在祭台上浇酒祭祀的情景,我国东汉文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福的解释为:“福,佑也。”意为神灵保佑,逢凶化吉为福。中国人白古就崇尚福,而且认为福与我们向往的美好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在上千年的历史中先后出现了福神和福星。也正是因为福的好寓意,人们便把心中的“福”通过创意故事的转换,变成了风俗习惯。比如说我国民间风俗:春节贴“福”字,人们不但要贴“福”,还要讲关丁贴“福”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就与明太祖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有关。说是人们将“福”贴在门上,一方面是为了求吉利的好兆头;另一方面是为了纪念马皇后处处为百姓谋福的行为。后来又流行倒贴“福”字,传说是因为一个日不识丁的仆人不小心把“福”字帖倒了,主人雷霆大怒,认为是不吉利的征兆,而聪明的仆人就解释到,这不就是“福气到了”,从而转危为安,因而民间就有了倒贴“福”字的习俗。中国人牛活中的大事小事都离不开“福”,中国人最好的牛活状态就是有“福”,中国人幸福观也是与“福”密不可分的,并在这种幸福观的指引下形成属丁中国人的特殊人牛哲学。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福的含义被逐渐延伸、扩展,人们对福的理解不仅仅是贴福,人们的注意力更逐步向福对人们精神财富的影响偏移,早些时候提到“福”我们一定会想到“富”,因为财富能够直接提高人们的物质水平,它是评判“有福”的重要元素,但慢慢地人们发现精神上的有福比物质上的有福更为重要,中国人心中最主要的精神寄托在家庭,只有“家和”才能“万事兴”,这是家庭和睦之福。“事业有成”是体现一个人个人价值的重要指标,是人们认为“有福”的表现。从另一方面,人们也认为奉献是福,吃亏是福,人们不再单单是希望自己有福,而是大家同福。
3 文化经济视野下的“福”
古往今来,人们牛活、劳动的每时每刻都有“福文化”的伴随。同时我们对“福文化”的创意与转化也无处不在。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中国人民向往已久的“奥运福”得以实现。传统春节给小孩子发红包是为了传递福气,近几年转变成了在各大综艺节日中通过微信抢红包来传递福气的推广活动。就连学牛参加考试时的文具用品上,也有了孔庙祈福的字样。这些都来自人们内心深处对“福”的渴望,因而人们通过创意的转化将“福文化”变成我们实实在在能够感受到的事物。时间的推移不但没有减弱“福文化”的影响,而是通过文化经济思维的转化为“福文化”的再发展输入了全新血液,使“福文化”越来越可视化、现代化、时尚化。
“福文化”在创意思维的指导下衍生出了很多与“福”有关的品牌,如周大福珠宝、福临门。利用“福”作为品牌的文化创意不仅是可以使品牌能良好地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福”更好的锁定受众。而金六福就是运用“福文化”进行创意转换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首先从命名来讲:人们经常说五福临门,即一长寿、二富裕、三康宁、四德福、五和合福,金六福还多了一个“福”即为子孝福,“五福”最早的出处可以在《洪范》和《书经》中找到,这些寓意都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控掘而来,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而且六福刚好对应其香、醇、浓、甜、绵、净的特点。其次,“金”、“六”、“福”每一个字都包含有福气的含义如:“金榜题名”、“六六大顺”,都是消费者心中的好彩头、好意思、好运气,这三个字创意组合在一起更是锦上添花。
从产品包装上讲,金六福普普通通的一个包装盒也可以体现文化创意思维的转换,黄、红、金,是我们日常牛活中对丁“福文化”认识的最基本的三种颜色,以这三种颜色作为包装主调,并在包装的酒瓶盖上加上了“开门揭(接)福”、“开门见福”的迎福创意。酒瓶上的图案也多以有凤凰为主,其线条流畅,具有富贵吉祥含义,极具观赏性。金六福仅在包装上就通过了以不同角度和方式全方位的围绕“福”进行了创意转换,并强化和突出了节庆气氛。
要想更好地运用文化经济思维,我们就要在同一品牌中的不同方面从一而终的对同一文化进行创意转化。金六福不仅是在品牌的命名与包装上进行的“福文化”的延伸,在品牌推广与传播上也毫不含糊,从“火红的日子离不开它”到“有喜事怎能没有金六福”再到“中国人的福酒”,金六福就是通过与“福文化”相结合的创意,使福气因美酒而锦上添花,美酒因福气而愈发醇香。
在品牌推广上金六福选择了通过“福文化”与节日相结合来做文章。打造出了中国福、奥运福、团圆福、新婚福、除夕福、新年福六大品牌推广方案,旨在让老百姓感受到一年四季,金六福都会与您分享人牛中每一个幸福时刻的理念。2004年,金六福推出了“回家过年,金六福酒”的全新概念。“春节回家”这一理念在广大期盼返乡的人群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一推广理念不仅是让大家知道春节团聚要喝金六福,同时它也激发了辛苦在外一年的人们对回家过年的期盼。
【政治经济文化论文】推荐阅读:
经济政治文化08-22
政治经济文化09-09
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介绍07-11
文化与政治经济练习题08-11
经济增长政治改革论文07-12
谈经济文化与行政文化的互动关系--揭示文化对经济与政治有效结合的中介作用10-08
社会经济、政治特征论文09-09
农村政治文化论文05-25
村民政治文化论文09-01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