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信息化建设

2024-08-24

税收信息化建设(精选8篇)

税收信息化建设 篇1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我国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建立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计算机网络,国家税务总局和省一级税务局集中处理信息,覆盖所有税种、税收工作重要环节、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包括征收管理、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保障有力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上述建设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创新税收管理方式,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税收工作水平,并对我国电子政务工程的整体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显著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税收征收率不断提高,使税款实征数不断接近法定应征数,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进一步降低,税收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各类涉税活动的监控强化,打击税收违法犯罪更加及时有力,有效遏制税收流失。

二是大幅度提升纳税服务的质量与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丰富纳税服务的内容,拓展纳税服务渠道,简化纳税人办税手续,减轻纳税人额外负担,使纳税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办理涉税事宜,得到优质、便捷的多元化、全方位的纳税服务,形成尊重纳税人、服务纳税人的工作机制和社会氛围。

三是进一步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建成,将实现由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程序管人的跨越,有效地避免人工作业条件下税收征管的随意性,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加强税收执法监督,推进依法治税,进一步促进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树立税务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是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CTAIS)将成为我国“电子政务”的核心系统之一。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建成,将为国家其他电子政务项目提供丰富的共享数据源,有利于政府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和协作关系,为加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提高宏观经济决策水平贡献力量。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一)一个平台

是指建立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主要任务是逐步建立覆盖总局、国地税各级机关以及与其他政府部门联通的网络,形成基于因特网的纳税人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硬件设备平台,构建电子税务应用组件平台,建立安全管理和运行维护体系,以保证税收工作在统一、安全、稳定的网络化平台支撑下平稳运行。其中:

统一的标准是实现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包括总体标准、基础设施标准、技术支撑标准、应用标准、数据标准、管理标准、安全标准等。

安全保障体系,就是按照现代信息安全理论,遵循国家标准,采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通过建设税务CA、加强密钥管理和权限管理以及采取防火墙过滤、入侵检测、系统加固、安全性分析等防护措施,建设涵盖税务系统网络、应用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统一、稳定、高效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运行维护体系,就是通过建立以总局为核心、省级为基础,集中管理的运行维护体系,加强监控管理,及时解决运行中发生的各类问题,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技术和业务支持。

(二)两级处理

是指依托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逐步实现税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税务局集中处理。主要任务是在“一个平台”的支撑下,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总局、省税务局两级数据处理中心和以省税务局为主、总局为辅的数据处理机制,实现涉税电子数据在总局、省税务局两级的集中存储、集中处理和集中管理,以使业务流程更加简化,机构趋于扁平化,管理和监控更加严密,纳税服务更加简便,系统维护更加便捷,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并使得数据的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全局分析与局部透视相结合,全面提升数据利用的价值。

(三)三个覆盖

是指应用内容逐步覆盖所有税种、税收工作重要环节、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主要任务是通过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全国税务系统得到广泛应用,逐步实现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对国税、地税局管理的所有税种,税收工作运行的重要环节进行全面、有效的电子化监控,并实现与有关部门的联网,以保证税收工作便捷、规范、高效运行。

(四)四个系统

是指通过业务的重组、优化和规范,逐步形成一个包括征收管理、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在内的四个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主要任务是建立以税收征管业务为主要处理对象的税收征收管理应用系统,以外部信息交换和为纳税人服务为主要处理对象的外部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以税务系统内部行政管理事务为处理对象的税务行政管理应用系统以及面向各级税务机关税收经济分析、监控和预测的税务决策支持管理应用系统,以满足税务工作多层面、全方位的应用需求。其中:

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征收、管理、稽查、处罚、执行、救济等子系统,是税收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应用系统。利用该系统,有利于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比如,进一步完善增值税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规范增值税网上申报纳税工作,完善对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及相关票证的稽核比对,堵塞增值税管理漏洞。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的试点、推广工作,可以进一步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在现有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基础上拓展功能,搭建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完善各税种的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深化企业纳税评估工作,促进纳税人真实申报纳税,不断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税务行政管理系统包括综合办公、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监察监督等子系统,应用范围覆盖税务机关内部管理的各方面,对于促进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外部信息系统包括为纳税人服务、外部门信息交换、国际税收情报交换等子系统。为纳税人服务子系统由纳税人多渠道接入和纳税人受理平台两部分构成,提供针对纳税人的各类咨询辅导,受理纳税申报等方面事项,包括税务门户网站、多元化申报系统、呼叫中心、12366热线服务等模块,有利于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水平。外部信息交换子系统,包括与工商、银行、海关、财政、外管、技监、公安、统计等部门信息的采集和交换等功能,对于全面掌握各方面信息,加强税源控管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子系统,具有对各税收协定缔约国提供的税收情报的加密处理、核查回复,以及对外情报采集、发送等功能,有利于发现和查处跨国偷避税行为,提高国际税收管理水平。

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是用于实现税务系统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的集成与共享,满足统计、查询、分析、预测、监督等需要,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就是对已采集的数据进行加工,为领导层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以全面了解税务管理状况,拓宽管理者的视野,为工作制度的建设提供真实的现状和优化的策略,使各项税收管理决策更具前瞻性。

完成上述建设任务,税务部门将建成拥有1个全国性行业网络,2个国家级税务处理中心,7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级税务处理中心,超过60万个内部工作站,年事务处理量超过72亿笔,总数据量超过700TB,内部用户超过60万人、外部用户上亿人(户)的全国性信息系统。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已取得的初步成效

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求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原则,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为金税三期工程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初步形成了一套网络系统和设备配置

根据系统运行需要,建成了税务总局至各省、市、县国税局的四级网络,并开通了税务视频会议系统。目前,国税系统四级广域网运行顺畅,各省地税局全部实现与税务总局联网,部分省地税局建设完成了省内广域网。

二、初步建设起比较健全的安全体系以及技术和业务支持体系

根据征管数据集中处理所面临的信息安全管理风险和安全保障需求,逐步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大力开展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开展风险评估,加强安全管理。配备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防病毒软件等安全产品,安全防护能力不断增强。建立税务总局呼叫中心,在全国建立11个技术支持分中心和4个业务支持分中心,以支持电话、支持门户网站和运行维护知识库为主,开展应用系统支持体系建设。

三、较好地实施了各项应用系统

目前,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已经覆盖全国约160万户一般纳税人,结束了一般纳税人使用手写版专用发票的历史,认证系统、交叉稽核系统、协查系统有效运行,提高了增值税征管水平,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案件呈明显下降趋势。

除上海外,全国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税局全部应用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并实现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该系统涵盖管理服务、征收监控、税务稽查、税收法制、税务执行及其他税收日常工作处理等业务功能,并通过工作流程将各项业务贯穿一起,形成了对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有效监控体系,规范了征纳双方的行为。许多省地税局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应用自行开发的综合征管信息系统或使用税务总局推荐的地税版征管信息系统。

出口退税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税务机关和海关、外汇管理、外贸管理等部门的信息,对企业申报的退税数据进行审核比对,有效防止了骗取出口退税,方便了出口企业报关出口。

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从综合征管信息系统中抽取相关数据,对税务人员的执法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实时、自动地提取执法活动记录,通过预先设定的过错判定标准对执法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并追踪到具体岗位人员。目前,该系统已推广应用到全国国税系统,并逐步在地税系统推开。

公文处理系统已基本覆盖了国、地税系统各级单位,在规范公文管理、提高办公效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还根据征管业务需要开发推广了一些应用系统,比如成品油以进控销系统、车辆购置税征管系统等,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实践证明,信息化是加强税收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化建设,税收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稳定较快增长。

税收信息化建设 篇2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税务征管,税务部门信息化

1 税收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征管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观念落后

观念是行为的向导,现阶段,税收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一是认识片面化,把工作寄托于几件信息设备更新和一些软件的应用上,忽视了人的内因主导和征管改革对税收信息化的推进作用;二是思维表层化,对信息化发展规律了解不够,对其特殊性认识不足,习惯于用传统的思维模式指导知识经济,难以适应“以人为本”的信息化内在发展要求;三是没有实在地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1.2 资源投入结构失衡

因为税务部门信息化启动比较晚,还是在摸索中前进的,所以投入结构难免失衡。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在投资结构及发展趋向上过分强调专业化,缺乏整体系统观,存在着重视信息化建设而轻运行时的管理、重视硬件资源的建设而没有抓紧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重视网络建设而轻资源的投入等结构投入误区,使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难以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具有社会系统功能的税收信息化建设,也会受其它业务部门协调联动及发展水平制约,往往工作推进时每项工作的牵头部门轰轰烈烈地推进,而协调部门没有很好地配合,难以形成部门互动,使信息化推广工作受到一定的阻力。

1.3 其它部门的信息化制约

从内部看,大量、有效的涉税信息因税务局外部其它部门信息的缺失,将难以导入地税系统的数据仓库中,信息运行阻断,而短缺的融法律、税收、信息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又淡化了科技的推进作用;就外部言,税收信息化是在税务部门积极倡导和社会各部门自觉跟进的互动中一步一步实现的。而目前,除金融、电信外,企业及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这种信息占有和运用的不对称以及参差不齐的网络办税客体对税收信息化的推进产生了负面冲击。

1.4 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

尽管近年来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但利用状况仍不乐观:一是应用范围较窄。现行税收征管的各业务模块的分工还难以实现科学的职责界定,纯粹由计算机管理还难以替代税收管理员的管理;二是水平较低。现阶段,无论是个人所得税申报系统、征管系统模块的运作,还是办公自动化工作,都还存在着“两条腿”走路,“两只手”运行的状况;三是层面较浅。受人员观念、素质和技能等因素影响,税收信息化利用多停留于前台征管层次,后台监督整体利用水平偏低,效果也不够理想。

1.5 税收信息化的保障手段不足

制度建设是税收信息化的保障手段。一方面税收信息化建设单靠鼓动性宣传和部门强制性推动,后续保证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制度约束不力,新出台的税收“征管法”虽然对信息化作了原则性规定,但应当性条款多,约束性惩戒条款少。目前税收与社会各部门的信息协作办法和制度尚处于酝酿阶段,形成制度空缺。

1.6 与其它部门沟通协调不畅

首先是信息源不完整,表现在与税收监管密切关联的工商登记信息、企业编码、银行帐号、个人身份证明等技术标准受现行行业体制和部门法规的制约,既不规范也不统一,既难获取又无法得到利用;其次是信息系统不配套,表现为税收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建设滞后于应用系统开发,内部各业务操作层面与技术应用层面结合不够,造成信息缺乏沟通、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

2 税收信息化与具体征管工作的协调

2.1 从税收信息化的角度思考税收征管的问题

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决策(管理)项目和决策(管理)层次3个方面。以此来对照税收征管工作,可以将税收信息化系统分为包含了纳税人和地税机关两方面信息的数据库、根据税法要求确定的管理项目(管理要求)和为实现管理活动而确定的管理层次、管理机构和工作流程3个部分。对这一结构加以分析,应当得出两个明确的结论:一是信息化管理并没有给税收的管理目的和管理依据带来变化,它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由国家税法决定的。这一点要求在信息化管理的环境下要坚决破除“唯信息论”的管理思想,防止将税收管理由执法行为异化为纯粹的信息处理工作;二是税收管理工作的直接对象发生了变化,它由过去的信息存在方式(主要是各种纸质信息载体)变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表现形式的数据库,因此必须以计算机网络的运行要求来规划、设计、运作税收征管的管理层次、管理机构和工作流程。这一点要求破除“业务与技术分开”的管理思想,明确业务处理与技术操作是实际管理工作中两个不可分开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应将具体管理岗位人为分成“业务岗位”和“技术岗位”两类。

2.2 改进税收征管工作的具体流程

(1)从受理岗开始的各个岗位人员,应该按照税法规定的工作流程,以计算机中数据流程的观念完成征管中的每个步骤。“数据流程”是软件工程学中的一个概念,其内容是用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流转的方向、步骤等属性来描述实际的业务活动,它的核心是对实际业务活动进行抽象描述。将其借鉴到征管流程的设计上,在规划征管流程总体架构时应当做到:一是对征管活动进行抽象总结,确定其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实质性内容;二是从数据库管理的角度对信息的采集渠道、项目内容、流转过程等进行规划;三是根据数据处理“节点”的要求确定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

(2)开展对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现有的部分应用系统彼此之间是割裂的,但随着征管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征管模式的变革,整合现有的各个应用系统已成为共识。对于这种整合,不能仅仅以实现数据共享为目标,而要以构造全新的管理信息系统为目标。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二是可以大幅度提升管理的严密性;三是有利于规划新的征管组织结构。

(3)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提高数据应用水平。针对目前强化“首问责任制”和强调管理“精细化”的新要求,在数据应用上应以“一户式”为主要改革方向。以构建一户纳税人“横向”和“纵向”两个信息库为主要手段,对纳税人的信息实行集中管理。在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方面,在继续满足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应把对个别纳税人实施精细化监督管理作为数据应用的新目标。这样一来,既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数据存储方面的优势,也能使“首问责任制”得到真正落实。

3 在信息化与税收征管协调中应重视的几个关系

目前征管信息化工作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要进一步切实提高信息化水平,使信息化最大限度为税收征管工作服务,还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抓好信息化理论建设与规范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在这方面,一是要提升理论建设的系统性。当前上级机关对信息化日常工作的理论指导主要是一些技术性的建设原则、指导思想、实施方案等。根据目前新的征管要求,要进一步提升理论建设的前瞻性和系统性。二是要增强制度建设的规范性。要在不断理顺税务系统内部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把目前根据单项工作制定的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处理办法及规定等清理修改成一套从硬件建设、维护、管理到应用方面、从各项业务管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从数据采集到计算机操作规程等各环节各层次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

(2)抓好业务培训与操作培训的协调发展。一是要以规范税收业务为基础推进培训工作。注意防止税收业务与软硬件建设出现“两张皮”的问题,在机构调整的基础上整合业务需求,以优化组织机构为前提,优化业务设置,使各项税收征管业务和行政管理业务的工作流程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各方面的业务操作;要做好软硬件的计划配置,提高软硬件建设的针对性,注重各环节各岗位的业务衔接,协调配合,高效运行;要加快软硬件更新升级的建设,软件的设计开发必须不断适应税收发展的需要。二是提高每个职工操作水平。以完善的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为基础,以严格的项目管理体制为保证,按照平台统一、一次录入、数据一致、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原则,分步实施,实现软件平台的标准化;按照统一组织管理的原则,统一数据采集的口径,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数据信息共享度和有效使用率,实现数据的标准化。

(3)抓好信息安全与系统建设的协调发展。税收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外部的侵袭、内部人员的攻击以及数据的丢失和病毒的泛滥。为了确保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安全,必须切实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规划、设计、建立系统信息安全体系,从设备、网络、系统软件、数据库、应用系统等层次充分考虑,建立系统自主版权的信息安全平台和可靠性保障体系;二是加强系统自身的安全建设,建立系统数字认证中心和外部人员上网或内部人员远程访问数据的身份认证机制,做到内部关键数据与公共网络的物理隔离,按照税收信息的重要程度,认真划分电子信息的安全等级;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行政管理方面要抓好安全管理机构、制度、人员、责任和监督机制等,技术管理方面要抓好工程建设和网络运行的各个环节;四是形成安全管理的动态监控机制,充分利用社会技术力量,密切注视针对税收信息化的犯罪活动的新动向。

(4)内部信息化与外部协调发展。在重视部门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做好与外部的交流与沟通,提高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社会化程度,逐步缩小各类涉税主体在管理模式、工作方法、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距,避免单兵作战、形成“信息孤岛”。一是把建立内部良性机制作为内外协调的结合点,注重人与机结合,注重科技与管理相结合,依法加强监督管理,真正做到机器管人和人管机器的有机结合,认真落实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执法责任制;二是提高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社会化程度,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对纳税人的宣传和引导力度,采用纳税辅导、推行税控器具等方式,提高纳税人财务会计和信息应用水平,建立民众广泛参与、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满足政府信息网要求、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信息系统;三是不断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税务部门要在加强自身征管建设的基础上,与公安、工商、海关、银行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简便、安全、稳定、流畅的信息共享体制,提高数据信息的质量。

(5)由于税收信息化建设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审批处于税收信息化建设决策、指导和实施的主动方,窗口受理由于受工作特点和环境的限制处于相对被动地位,因此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各岗位的相互协调尤其重要。要做到机构设置和职权配备必须协调一致,业务处理和工作流程必须协调一致,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设计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电子政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陈佳.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梁再添,梁益彰.2001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速成指导书—税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姚国章,王秀明.电子税务:互联网提升税收征管[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2).

[5]陈晓桦,刘心松.需求分析与获取的方法学与技术[J].计算机应用,1995(2).

[6]王文铭.电子税务:互联网提升税收征管[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4(3).

[7]邵淑珍.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J].北方经贸,2004(1).

[8]曹殿江,黄歌劲.电子商务对税收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4(5).

[9]胡浩.电子商务课税的共识和争议[J].财金贸易,1999(5).

[10]汪先进.电子商务涉税的经济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9(1).

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篇3

关键词:税收信息化 综合征管软件 税制结构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启了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专项管理、“金税工程”与综合征管软件的研发应用为向标的税收征管信息化改革。税收信息化改革提高了我国税收征管的效率,助推了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但在征管实践中,仍然暴露出诸多问题与不足,如何推进和完善税收信息化依然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

1、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

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即:建立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平台;逐步实现税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局集中处理;将应用内容逐步覆盖所有税种、税收工作重要环节、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通过业务的重组、优化和规范,逐步形成一个包括征收管理、纳税服务、管理决策和行政管理系统在内的四个信息管理应用系统。税收信息化建设完成后,税务部门将建成拥有1个全国性行业网络,2个国家级税务处理中心,71个省级税务处理中心,超过60万个内部工作站,年事務处理量超过100亿笔的全国性税务信息系统。

2、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994 年分税制改革后,以“金税工程”的实施为契机,我国开启了税收控管的信息化时代,税收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就,但仍存有如下不足:

(1)在理念层面,对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战略定位认知不足。

我国对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地位的认识仍然不足,既未认识到税收信息化对税制结构优化的基础作用,也未认识到信息化对技术的改观和制度的创新。即使在税务机关内部,也存在两种错误观念。一是“信息技术无用论”,认为信息技术仅仅是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存储程序,流程更为烦琐,降低了效率,提高了成本。二是“信息技术万能论”,对税收信息化建设期望过高,片面强调计算机及网络的技术性使用,淡化了对涉税信息的切实控管,背离了信息化建设的初衷。

(2)在技术层面,片面重视硬件设备投入,忽视综合管理软件研发。

税收信息化建设不仅意味着形式上配备一些硬件设施,更需要综合软件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实践中,一些税务机关由于欠缺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认为只要配备先进的网络和计算机设施就可以轻松实现信息化建设,在硬件方面投入过多,在软件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计算机的主要任务仅是存储纳税人的基本情况,网络也只是用于发票开具的初级阶段,忽视了信息技术能够深度挖掘相关涉税信息、全面监督纳税人的功能。

(3)缺乏统一的信息系统筹划与组织协调机制。

首先是税务机关内部“征、管、查”分离的征管模式,使得税务机关内部不能实现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即使在同一地区,国、地税机关也缺少有效的信息协调、沟通机制。其次是税务机关与工商、海关等其他部门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各部门各自为政,使用自己开发的信息系统,形成了信息割据格局,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3、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税收信息化建设是强化税收征管、保障税收增长的基础性因素。根据我国国情,应从以下方面切实推进我国的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1)在理念层面,明确税收信息化在税制实践中的基础战略定位。

首先要形成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深层理念,明确税收信息化对整体税收管理体制、税制结构优化的战略意义。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通过技术革新、组织协调与制度创新而破解涉税信息不对称的“瓶颈”,最终实现涉税信息的对称平衡。其次,加强信息教育、培育信息观念,使广大税务工作者明晰,税收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硬件投入与软件开发,更是深层次的组织管理机制协调与基本法律制度创新,彻底走出信息技术“无用论”与“万能论”的两端误区。

(2)在技术层面,统一规划、科学开发税收综合管理软件。

税收征管软件的统一规划与开发是税收信息化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支点。首先,打造全国统一的税收信息交互平台。由国家税务总局和各级税务机关共同构建,委托第三方统一开发,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减少后期的运行、管理和升级成本,减少重复投资带来的资源浪费。其次,涉税信息的准确性是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各级税务机关应该加大信息审核力度,尽可能地在源头上保证信息采集质量,定期对存储信息进行相关的清理与深度开发,确保信息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实现信息化税收的控管绩效。

(3)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税务机关的涉税信息控管需要工商、海关、银行、财政、统计等部门的信息支持,所以,在部门之间开展深度合作,搭建涉税信息共享的第三方数据库,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其中,在税务机关内部,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纳税人税务号码与电子信息档案,整合异源、异构的纳税信息资源,建立省级以上的数据处理中心,国地税共享纳税人的相关报表信息和征管质量信息,真正走税收信息化控管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秀莲.基于税收信息化条件下我国纳税服务体系的构建[J].税务研究,2009(08).

当下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调研思考 篇4

1994年税制改革和国税机构组建以来,**省国税系统步入大规模信息化建设时期,推动了税收管理的改革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优势日益显现,取得了五个方面成效。一是带来了税收管理全方位变革。全省国税系统建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

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实现了由保姆式管理向专业化管理的转变、由人管人向机器管人和机制管人的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二是促进了税收执法不断规范。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管理系统、综合征管系统、税务稽查系统等的推广应用,规范了各项业务流程和录入操作,防止了执法标准不

一、执法随意性问题的发生,促进了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三是促进了税收征收率的提高。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加强税源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促进了纳税服务不断优化。建立统一电子办税服务平台,全省有11.8万户增值税纳税人通过该平台申报缴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开通运行,**国税网站发挥了宣传税法、政策咨询、纳税辅导等功能。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办税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纳税人普遍感到满意,纳税遵从度相应提高。五是促进了部门形象整体提升。信息化促进了税收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提高了国税机关内部行政管理效率。同时,提高了“两权”监督能力,优化了部门形象。

二、当前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网络运行效率不高。由于现有的一些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是多年来分开设计、分步建设的,软件各自开发、功能各自为主、应用各自为政,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系统分散的问题,各系统相互分割,信息资源分散,形成相对独立的信息孤岛,降低了网络运行效率,与一体化总体目标不相适应。

二是信息应用水平不高。一方面,各系统间信息共享程度不够高,数据采集的渠道不同、标准各异,导致信息重复冗余,降低了数据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宏观统计、分析、比对的增值利用工作做得不够,造成了信息资源浪费,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是业务与技术的协调机制不畅。有的应用系统与业务需求不相适应,对一些必要的业务需求不能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影响了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一些税收业务管理办法、操作规程与相关系统的应用不匹配、不同步,直接影响到信息化效能的发挥。

四是外部信息利用程度不高。一方面,跨部门信息共享工作有待突破,税务系统的网络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与外部系统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够通畅,对外部信息的占有和利用程度较低,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纳税人涉税信息。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给推行网上报税、推广应用税控装置等增加了难度,影响了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五是队伍素质不高。队伍的科技素质以及专业技术素质尚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缺乏既会信息化技术、又懂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技术骨干力量不足、技术队伍的活力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

三、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要正确把握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趋势。当前,在一体化的总体目标下,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五种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应认真把握。一是高程度集中的趋势。随着金税工程三期全面启动,综合征管软件省级集中模式推广到位后,将实现相关数据向总局集中,实现数据两级处理。二是集成化发展的趋势。随着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对信息孤岛进行集成和整合,资源的共享度越来越高,数据管理将由分散存储、分别使用,向集中存储、集中共享、集中处理方向发展。三是互动式共享的趋势。随着跨部门信息共享工作加快推进,依托公共信息网络,税务系统将与相关部门实现信息资源的互动式交换和共享,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双向流动的信息流,更大程度地占有和利用外部涉税信息。四是高效率应用的趋势。如何有利于提高税收征收率、降低征税成本、更好地服务税收工作,如何有利于节省纳税人办税费用、降低纳税成本、更好地服务纳税人,如何有利于基层便捷地使用信息、减轻基层工作负荷、更好地服务基层,始终是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五是低风险运行的趋势。随着信息的高度集中,风险也高度集中,如何有效应对网络风险、信息安全、灾难预案等问题,以保证网络正常运行是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县的税收信息化建设职工工作总结 篇5

一、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坚持以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重要思想、党的xx大报告及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通过阅读有关书籍、与同事及相关业务部门人员交流等形式,结合我局的实际,撰写了《关于区县级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被中国税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收录在税务行业信息化优秀论文集里。同时,高度重视全局统一的机关作风整顿,认真组织学习,进行自查,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进行个人剖析,查找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有效地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切实做到了勤政廉洁、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带领全体同志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工作,开拓创新,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有力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尽职尽责,全力抓好本职工作。xx年,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面临人员少、任务重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具体有:ctais2.0顺利上线,网上认证、申报推广工作的进展顺利,完成ftp数据传输与数据共享的准备工作和培训工作,实现oa办公、ctais业务处理、资源共享等功能。完成新网页的更新工作,完善了信息化建设相关管理制度,积极配合人事教育部门搞好信息化方面的各类培训工作,规范了计算机机房,完善内部设备档案管理,完成机动车软件的推广与应用,积极配合综合部门做好一机多票和dos版开票系统的升级工作,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维修维护。注重业务和服务技能的提高,狠抓业务和服务技能的培训与学习,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三、加强人员管理,打造一流服务队伍。本人严格要求自己和所分管的工作人员,要求业务人员在工作中实事求是,廉政勤政,搞好团结,自觉做到严于律已、以诚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坚持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的信念。经常到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了解基层单位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困难和意见,帮助解决基层单位遇到的难题。同时,借全局开展机关作风整顿之机,加强了业务人员政治思想和工作作风的整顿,把职工思想统一到干实事和为征管服好务上来。通过学习整顿,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思想觉悟,科室人员无迟到、早退和工作拖拉散漫现象,形成了工作积极、纪律严明、人人争先的良好风气,使工作人员的思想面貌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税收信息化建设 篇6

乌拉特前旗地税局

信息中心

金税三期工程属国家级信息系统工程,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融合了税收征管变革和技术创新,统一了全国国地税征管应用系统版本,搭建了统一的纳税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国税收数据大集中,对于进一步规范全国税收执法、优化纳税服务、实现“降低税务机关征纳成本和执法风险,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和满意度”的“两提高、两降低”的税收征管改革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金税工程从1994年上半年到2001年上半年,先后经历了一期和二期建设阶段。其主要运用于国税部门,2005年9月7日,国务院审议通过金税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2007年4月9日,发改委批准金税三期工程可研报告;2008年9月24日,发改委正式批准初步设计方案和中央投资概算,标志金税三期工程正式启动。

历经数年的建设,今年金税三期工程在广东、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重庆6个省(市)级国地税局先行试点,然后在全国推广。这项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家级信息系统工程,融合了税收业务变革和技术创新,具有六大创新点:

1、运用先进税收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做好总体规划

2、统一全国征管数据标准、口径

3、实现全国征管数据应用大集中

4、统一国地税征管应用系统版本

5、统一规范纳税服务系统

6、建立统一的网络发票系统

金税三期对于基层税务工作者,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金税三期上线准备工作中如何借机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硬件资源与网络的合理配置

我们的税收信息化工作已经进行了十几年,这一方面为金税三期工程的建设打下了一定的硬件基础。但是现有的计算机终端配置与网络速度只能适应目前的税务征管系统。金税三期系统的运行给计算机终端与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数基层税务局现有计算机配置能够达到要求的不足20%。为保证金税三期系统的正常运行,升级计算机终端,提高网络速度是上线前期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建议将网络带宽由现有的2M提高到8M以上。并升级或者更新配置落后的计算机终端。至少要保证征管一线的计算机配置达到系统要求。以保证上线后税收各项工作顺利的展开,与旧的征管系统实现无缝链接。

二、提高税务工作者操作水平

金税三期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税务信息化平台,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它整合了我们过去大多数的应用系统,节约了税务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提高了工作便利的同时,也对操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过去的各类软件属于模块化设计,根据不同的模块,不同用例实现对软件的操作。金税三期实现了全新的流程化操作,一改我们过去的操作与工作方式。操作人员必须重新适应新的系统,做到各司其职。在双轨环境下尽量多练习,多测试尽可能的快速适用新的系统。具体方法是采取边学习、边培训、边实践的方式,组织全局人员及时跟进,深入了解把握金税三期设计理念,突出加强岗责流程、功能差异、实际操作的培训学习。针对上线后征管流程方面发生的变化,及时组织相关人员针对办税业务流程尤其是核心征管等具体内容做好练习测试,使办税人员准确、合理操作。

这是一次税务系统重大的变革,每一位税务工作者都应当重视。对于信息化工作人员,要尽可能的多做培训,多创造大家练习测试的机会,使大家尽快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三、规范岗责流程,推进专业化管理

金税三期系统工程是否能够顺畅运行,规范岗责流程,推进专业化管理也是重要一环。

流程化定义是金税三期重要的特点,系统中设计了一千多条流程定义,设计理念是将征管法纳入到软件中,使我们工作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操作起来更加规范。

我们应当以金税三期工程推行为契机,认真分析总结之前在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方面的经验做法,及时推出规范化管理文件,规范统一金税三期岗责体系和工作流程,充分发挥金税三期工程在流程管理控制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并且针对各个流程对金税三期进行集中测试,从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到数据维护,涵盖功能模块的各个层面,真正形成各负其责、共同分析、统一调度的工作局面,从而理顺金税三期岗责流程。

四、加大税收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

随着金税三期系统的逐渐推行,信息化几乎涵盖了税收业务的所

有领域,信息化建设也成了各层税务机关实现税收现代化重要途径。纵观过去,税收信息化存在诸多的下列问题:

1、传统的思维观念,制约影响税收信息化建设进程。重设备配置,轻推广应用,忽视了改革和创新税收管理体制,没有把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作为加速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2、干部队伍的素质严重制约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纵观经济发达或信息化程度高的国家或地区,税收管理是以强大的信息化为依托的,而信息化归根到底又是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依托的。

3、系统林立、标准不一,数据共享程度不高。

4、安全问题有待解决。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整合过程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借金税三期系统全面推广应用的契机全面改革税收信息化建设。

首先,建立健全严格的税收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除了加大硬件资源的配备外,还应该重视信息化的推广应用。让税收信息化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基层税干心里。提倡人们用于创新的精神与理念。

其次,要强调人为因素对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信息化程度越高,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就越高。如果不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税收信息化将步履维艰。科技兴税,人才先行。建议逐步提高信息化建设及科技人才的待遇,从而有力的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除此之外还要加大信息人才的培养。应完善培训制度,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改善现有税务人员的知识结

构,促进税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培养大批既懂税收业务又既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金税三期系统整合了绝大多数的税收业务系统,实现了高度的数据共享,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税收运行成本,这是我国税务系统一次重大的变革。但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整合过程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在推行信息化过程中,许多人对于网络安全建设也非常困惑,安全建设要包括漏洞扫描、入侵检测、防火墙等等措施,要对业务进行评估,并确定网络安全等级,解决物理隔离与信息实时交互的矛盾。这些要通过技术手段得到解决,同时还应当要求上级相关部门出台一些相应的法规和标准给予支持。

税收信息化建设 篇7

1.1 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 经济环境不断变化, 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税收信息化的实现解决了纳税人业务范围和经营方式变化以及税源流动性加强给税收工作带来的挑战, 为更加高效地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利依据。因此, 继续深化税收信息化建设是国家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客观要求, 在更大范围内获取可靠的税收信息, 让税收数据得到增值运用。

1.2 是实现服务优化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纳税服务工作也需要从维护纳税人权益的角度出发, 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和满意度, 营造良好的征、纳税环境。

1.3 是全面实现电子政务的必要准备

税务部门是国家的重要职能部门, 深化税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进程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的依托下改变传统税务管理模式和稽查手段, 提高办事效率, 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奠定基础。

1.4 是节省税收管理成本的最佳选择

当今社会的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 税收工作信息化的实现让税务管理由原来的粗放型逐渐走向精细化, 不仅可以减少税务管理与征收人员, 还细化和拓宽了服务方式, 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基础上有效减少了税务的管理与征收成本。国家财政支出也就相应降低, 省下的资金可以投入到社会的建设中去或者用于纳税服务水平的建设。纳税人的负担减轻了, 满意度就会随之提升, 起到加强依法治水效果的作用。

2 当前税收信息化程度下存在的税务管理问题

2.1 税务人员的管理思想存在一定偏差

信息化税收系统同时包含纳税人以及税收机构的税务数据, 它改变的只是税务管理模式, 管理依据和管理目的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目前税收信息化建设水平下的税务工作存在着“唯信息论”思想, 这种管理思想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税务人员没有客观、全面地认识, 因此将信息化税收管理工作停留在了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手工进行数据的处理这一层面。

2.2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没有与实际相结合

我国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并且有着不错的运行效果。但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没有结合我国的实际税收情况, 因此没有与社会其它部门之间形成统一的规划与管理。虽然在不同时期国家曾经对税务管理水平提出一定的要求并制定税收发展规划, 但是由于缺乏实际基础, 致使税收信息化建设出现了局部性以及缺乏规范等问题。

2.3 基础税务信息的采集不够全面

在目前的税务信息化水平下, 我国税务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在税务管理过程中, 比较重视纳税人税务登记、税务申报表、专用发票以及税款的入库情况, 而纳税人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以及银行存款等相关基础输数据则普遍缺乏。

2.4 税收数据的储存以及传递技术不够完善

目前的税收信息化水平下, 我国只有少数地区是以地、市局为单位来集中税收信息, 更多地区都是以县局甚至是基层局为单位来建立税收数据库系统, 因此我国的税收信息比较分散。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想让全国的税收信息汇集起来, 就需要利用网络将储存的税收数据传递给高层税务管理部门。受到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 税收数据的储存和传递不仅可靠性和时效性较差, 而且精度也不够高。

3 深化税收信息化建设、提升税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3.1 贯彻税收信息化的管理理念

税务管理部门应该在“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统筹规划、讲究实效”等原则下实行税收的信息化建设, 并以“一体化”作为基本要求, 让税务管理人员理顺工作流程与机制, 充分认识税收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并将其全面融入到管理工作中, 在全新的信息化管理理念下开展税务管理工作, 摒弃纸介质条件下的税务信息管理思想。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 信息化税务管理的实现并不只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代替手工模式, 它所追求的是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以及更加和谐、自觉的纳税环境。只有在改变工作与管理模式的同时更新税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 信息化税收管理才能在不断的进步中得到深化。

3.2 针对不同地区税收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同进行深化

我国税收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主要是以县局甚至是基层局为单位, 因此不同地区信息水平与实际情况的不同,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想保证深化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需要以不同地区信息化程度的实际实现程度为基础来加强税收信息管理系统, 以提高税收管理水平为目标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3.3 拓宽税务信息的采集范围, 提高信息的精度

第一, 在采集税务信息的时候, 要拓宽范围, 既要采集与税收征管有直接关系的税务数据, 同时也需要采集纳税评估、税源监管方面的信息, 比如纳税人的商业往来情况、金融信用、财务报表以及银行存款等。第二, 把好质量关, 以确保数据准确性为原则, 在充分理解税务信息重要性的基础上建立基础税务数据审核机制, 提高税务信息采集工作的质量。

3.4 提高税收数据的储存与传递技术

(1) 建立高质量的信息平台, 让税务信息得到深度利用。

一则需要制定系统的数据管理方法, 让一线操作人员以及数据管理人员规范自己的操作, 减少直至杜绝垃圾数据的录入, 保证税收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二则需要在一级税务机关内部设立统一的数据管理中心, 让精英人员负责相关的数据规划工作, 监督数据的采集与加工过程。然后做好数据的维护工作, 并与业务部门配合, 共同研究税收信息的价值, 对数据进行深度利用。

(2) 实现不同税务部门间的数据共享。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一体化”, 因此, 在建设信息交流平台的过程中, 数据标准要保持一致, 此外网络以及硬件的规格也要保持相同, 只有让信息平台软、硬件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才能切实提高税收数据的传递速度, 实现资源共享。具体我们可以利用“逐级推进”的方式对我国的信息交换保障体系进行完善与加强, 它可以起到以下作用:第一, 在交换登记税务信息的前提下建立电子信息交流平台, 让国地税、技术监督部门、工商和税务和部门之间交换有用信息;第二, 实现纳税人银行存款实名制, 让税务部门共享纳税人的银行存款情况, 抽取有用信息, 然后借助金融部门的监控优势掌控纳税人的资金使用动向;第三, 坚持使用唯一性代码, 让公民以及企业代码实现统一化, 彻底强化税源监控, 降低税收征管的投入成本。

3.5 加强网络安全, 采取相应的网络安全措施

第一, 引入信息安全评估体系。税收信息是动态的, 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信息安全会同时受到外部攻击、内部破坏以及内外勾结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 为了维护信息安全, 相关税收信息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税务管理的要求和规范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 然后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来应对可能的网络风险。第二, 建立税收数据的安全储存体制。比如, 在操作权限的基础上对税收信息储存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备份, 如果条件允许, 还可以使用带自动备份功能的计算机设备, 加强系统的安全性。第三,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一般的税收信息系统主要包含以下三层网络体系:第一层, 税务系统内部建立的业务网;第二层, 税务部门与相关部门、政府之间用来沟通协作的信息专网;第三层, 同时贯穿专网与内网的服务外网, 它主要面向社会民众和纳税人。为了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建设, 提高网络安全, 三层网络之间应该利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以及反病毒监测技术进行隔离, 以免不法分子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侵入系统。第四,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信息系统并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 因此, 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必不可少。只有在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时尽快找到解决措施, 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恢复税收系统的正常运行。信息系统应急机制的建立应该根据数据库、机房、互联网、终端以及主机等不同对象制定应急预案, 具体包括负责人的确定、信息安全事故的传递方法、事故的定义以及解决流程等内容。另外, 为了确保应急机制的有效性, 日常工作过程中可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演练, 以锻炼他们的应急反应速度, 有效提高税务管理水平。

3.6 完备税务信息的稽查手段, 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税收信息化建设下的税务管理对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要求, 只有以良好的综合素质为依托, 税务管理部门才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并依托稽查手段来提高税收工作的科技含量, 实现稽查自动化, 切实推动税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以完备税务稽查手段来深化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下, 稽查手段的完备需要在掌握市场变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方面的信息、企业的变革与发展等相关信息的前提下进行, 建立税务稽查网络系统, 同时涵盖监察、审理、执行以及选案等环节的法律、规定、政策、税源大户、税率税目、国内外税收稽查情况以及企业经营状态等信息, 以此网络系统为基础推动稽查办案人员利用快捷电子邮件实现资源共享与沟通, 利用信息化建设来加快稽查信息交流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庞磊, 董静.信息化条件下深化税务管理的思考[J].经济师, 2011 (2) :180-181.

刍议税收文化建设 篇8

【关键词】税收;税收文化;和谐税务关系;构建

1、税收文化的内涵

1.1内涵

税务文化是社会文化在税务工作领域内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它是由税务机关和公民共同构成的不同主体在长期的税收实践过程中累积形成的各种物质条件、行为方式、制度规范、价值观念等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总和,并以提升社会价值观念为导向,以税务价值内涵、监管机制、行为准则、物质基础四个方面为着眼点。它涉及的主体有:征收主体,如税务机构;征收对象,如纳税人;政策制定者,如政府部门;协税人,税收研究学者、税务中介结构等。这四个主体内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税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

1.2组成要素

税务文化由税务价值、税务制度、税务行为、税务物质等四个不同要素组成。

税务价值是税务文化的精神源泉,是其存在、发展、有竞争力的内在精神。在税收实践过程中,税务部门形成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人才素质、精神面貌等精神文明的有形表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不仅是税务机关组织使命的诠释,更是税务人员共同愿望与核心价值取向。

税务制度是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的具体反映,在税收实践中形成职业税收主体活动的各种行为规则,约束和规范整个税务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特定的模式和民族特点。它由税收法律法规、征收征管制度、税法立法层次、税务机构的规则和税务人员的考核体系构成。

税务行为是税务文化主体参与税收活动的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由纳税服务水平、纳税遵从度、政府用税行为、人际关系处理等组成。

税务物质是税收活动中形成的有形的物质实体,是税务文化的载体和外在标志。具体表现为税收主体、税收收入、税收组织、税收手段、科技保障等。

1.3税务文化的重要价值

第一,提升经济价值,降低征税成本。虽然说文化建设,无法彻底根除征收成本太高的问题,但是通过提升税务文化建设,转变征管观念,可以构建和谐税务关系;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行新型征管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业务经费;普及税务文化,减少政府的干预,有效地分配人员以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管”和“被管”间形成高效的组织结构。

第二,提升政治价值,构建和谐征收关系。税收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增强法律、维权意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职能转变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征、收管理中让双方得到平衡、和谐的过程。

第三,提升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软实力。税务文化建设具有引导、规范作用,也有凝聚作用,更有激励作用。通过文化建设,税务工作人员有了危机感、存在感以及成就感,并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意识、行为统一到税收工作的整体目标上来。

2、我国现阶段对税务文化建设的妨碍因素

一是,纳税意识淡薄。这是影响税务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人民骨子里就存在着权力可以免税的残余思想。

二是,我国税务法制化的程度较低。立法不全、税法级次较低,都存在着严重的人治的特征。

三是,纳税服务水平较低。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存在,很多征税人员常常以凌驾于纳税人之上的态势来从事征收工作;加上纳税服务运行机制不健全,造成效率低,成本高,严重影响了经济价值的提升。

四是,税收使用行文不规范关。税务使用过程的不合理、暗箱操作以及用税无度等不规范用税行为,不仅是对纳税人的不尊重,更有损税务文化建设。

3、提升税务价值,构建和谐税务关系的对策

价值是文化的核心,构建和谐税务关系必须改变现在税务体系的劣势,消除威胁,促进价值的提升。

3.1弘扬税务精神、树立正确的税务价值观

一方面,每个税务工作者都应该以维护国家税收尊严为宗旨,正确使用税收权力,处理好征、收之间的关系;要夯实敬業精神,增强责任感、提升税务形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促进税务形象迅速提升;税务工作人员要在履职的过程中,转变职能,从重“管理”转变为重“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

另一方面,纳税人要明白税收源于人民,用于人民的道理,依法纳税并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2建立、健全税收法律法规体系,提升政治价值

制度的关键在于根本性。只有具有根本性,才能使制度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一是完善税收法律、法规。要建立繁简适度的税制体系,改造复杂的税种,简化税收成本;提升税法立法层次;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增强裁决机关的独立性和中立性,以保证裁决结果的公正性。

二要健全征税监管机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监督以及税务机关内部的纪检、监察监督。建立独立的外部监管机构,加强监督效果,保证公平。优化纳税制约机制,通过建立信用评定制度与信用激励制度挂钩,树立依法纳税的典型与违法案例,增大其逃税的社会风险。

3.3规范税收行文准则,提升社会经济价值

第一,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每个税务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意识到,纳税人才是上帝,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要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提供配套的纳税服务,并将纳税人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绩效的标准。简化办税流程,提高纳税人防范风险的能力。加强征收双方的沟通与互动,促进和谐税务关系的建立。

第二,提高纳税人的意识。要让纳税人知道,纳税是一种基本义务,如果逃税,将付出大的成本价值。

第三,规范政府的用税行为。政府在使用税收的时候,要遵守合理、透明、有度的原则,切实做到税收来源于人民,用之于人民。

4、以科学为保证,夯实税务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第一,不断改进税收征管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强税收基础建设,消除地域税务文化不平衡的威胁。完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税务、工行、银行、海关、公安等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对纳税人进行有效地监管;增强科技力量,加快税收电子化的发展进程。

第二,丰富文化载体,大力宣传税务文化。税务文化是多样的,要通过积极的文化建设,如培训工作、文娱活动、讲座、体育运动等多种形式作为文化选择的载体,利用官方网站、电子设备、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选择工作,增强纳税人及公众的纳税意识,提高其的纳税遵从度。

参考文献

[1]陈琼.论税务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2]彭正国.让税务文化成为税收事业发展的新动力[J].税务研究,2010,(10):95

上一篇:婚礼策划方案范文下一篇: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