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贸易论文

2024-10-25

中韩贸易论文(共8篇)

中韩贸易论文 篇1

关于网络贸易与传统贸易比较分析

作者:钟子建 徐高欢时间:2011-3-8 10:18: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以及Inter11et(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发展,国际贸易领域正在发生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网络贸易(Tradeonlnternet)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分析网络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指出国际贸易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最终指出将来的国际贸易形态将是国际网络贸易形态。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 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音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

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问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代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二、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

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三、结论

综上所述,网上市场将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同时也说明在网络贸易出现的今天,国际贸易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不仅从贸易场所,主客体及运行发生变化,而且由网络所带来的信息贸易的比重也飞速增长。此外,随着国际网络制度创新速度的加陕,国际贸易以网络贸易形态进行将取得更快的发展。

中韩贸易论文 篇2

1.1 中韩经贸关系稳定增长

中韩两国地理相邻, 交通方便, 又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 这为中韩贸易提供了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在经济方面, 韩国发展水平比中国高, 在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有些优势。而中国市场潜力比较大, 而且有着丰富的劳动力, 这使得两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为两国开展贸易往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中韩贸易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 当时是以间接贸易方式通过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的小规模的商品贸易。在两国正式建交之前的1991年, 中韩贸易额已达44亿美元。1992年8月两国正式建交后, 双方经济合作关系经历了快速启动和高速发展两个阶段 (见表1) 。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整理得出。

由表1可以看出, 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贸易额由建交之初的50.3亿美元发展为2012年的2151亿美元, 年贸易额实现了42倍的增长。尤其是建交后的第二个十年, 两国的经贸发展则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在这十年中, 除了因金融危机导致的2009年贸易额及因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低迷导致的2012年贸易额有所下降外, 其他年份中韩贸易额都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尤其是2003年和2004年中韩进出口总额增长率都超过40%。自2007年韩国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伙伴国、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 (含欧盟和东盟) 。而截止2011年, 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连续9年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 连续5年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进口国。据韩国统计, 中国在韩国进口市场中所占分额由2005年14.8%上升到2010年的16.8%, 在2011年下降为16.5%。仅仅十几年, 双边经济关系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在国际上都是罕见的。但两国建交前后, 双向贸易状况有天壤之别。建交前, 双方没有官方直接贸易, 仅有民间来往的间接贸易, 贸易量很小。1992年两国建交后, 双方贸易有如春潮奔涌, 突飞猛进, 贸易量迅速增加。现在中韩已互为本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 中国已取代美国和日本, 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 韩国成为中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1.2 中韩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中韩建交以来, 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一直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虽然中韩两国对转口贸易的统计上存在差异, 但是两国统计数据却都表明了中韩两国贸易失衡的现象。

从表1可以看出, 自两国建交起, 中国就处于逆差状态, 近在2001、2008和2012年逆差幅度有所下降。其中2001和2008年是受美国两次经济危机影响导致的, 而2012年是受欧债危机影响导致的。而在其他年份, 逆差则年年扩大。如2002-2007年逆差总额年年扩大的同时, 逆差增长率则是逐年下降。即使2008年有所下降, 但之后又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

2 中韩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

2.1 东亚服务外部市场的生产型增长模式是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东亚经济始于日本。战后美国为日本打开了庞大的国内市场, 日本采用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加大了对美国的出口。在与美国不断升级的贸易战中, 日本开始增加对东亚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投资以供应美国市场。在韩日建交后, 韩国从日本进口大量的设备和零部件, 而对日本的出口却由于日本的贸易壁垒, 及韩国产品的低附加值, 使得韩国出口苍白无力, 这就导致了韩日间贸易始终是韩国逆差。

与此相同的是, 韩国对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进行直接投资, 中国从韩国进口大量的机器设备、零部件和半成品, 将其装配成最终产品并出口到欧美等地。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 再到中国, 在东亚国家服务外部市场的生产型增长模式下, 中国对韩国逆差则是必然。

2.2 中韩两国产业结构存在差异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差异, 韩国的产业结构要比中国先进。韩国对华出口的是技术资本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品, 而中国对韩国出口的是资本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及资源类产品 (见表2) 。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商务部网站《国别贸易报告》数据整理而得。

由表2 可以看出, 由于中韩两国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导致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存在差异。但是自2004年起中韩贸易表现出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特征, 特别是机电产品贸易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由此可见, 中韩贸易已经由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逐步朝着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发展。但是即使如此, 中国出口的电子产品与从韩国进口的同类产品之间仍存在差距, 主要表现为价格上的巨大差异, 这也是中韩贸易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韩国层出不穷的贸易保护措施

韩国的各类贸易保护手段形式多样而且变化多端。例如关税措施方面, 2010年韩国农产品的最惠国关税适用税率高达18.6%, 高出工业品关税水平12个百分点, 最高税率达到了887%; 2012年韩国贸易委员会终裁决定, 对中国产乙酸乙酯继续征收三年反倾销税, 税率为3.14-14.17%。韩国决定继续对自中国、日本、新加坡进口的醋酸乙酯征收反倾销关税。其反倾销措施有效期将延长至2015年3月26日, 并继续征收3.14%至14.17%的进口关税。在非关税壁垒方面, 韩国贸易保护的手段也是不断翻新, 韩国对来自中国的农产品一律实施最严格的全检, 带有明显的歧视性;韩国自2010年2月23日起, 韩国国家植物检疫局以中国属于香蕉穿孔线虫疫区为名, 对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出口的生姜、马铃薯等各类植物实行禁运。从2010年7月开始, 韩国的烧酒、啤酒和马格利等酒类制品须标明原材料的原产地。如不执行, 生产商将被惩罚在三个月内禁止造酒或出库。此前, 韩国酒税法仅规定, 生产和进口酒类制品的企业须在盛酒容器或商标上标明酒的种类、原材料名称和含量、制造日期、是否免税、流通期限或质量有效期等内容。韩国2010年10月拟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对有机食品监管。一方面整合目前的有机食品认证制度, 将引起国际通行的“ISO65标准”。另一方面引进发达国家的有机体系规划 (OSP) , 以加强对有机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管。韩国这些贸易保护措施加大了中国对韩出口的阻力, 也成为了中国贸易逆差的重要成因。

3 中韩贸易逆差的应对措施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韩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存在是难免的, 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任由这种不平衡持续存在并一味扩大, 则最终将会影响两国双边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两国贸易, 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1 加速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自由贸易区通常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同意消除关税、贸易配额和优先级别的一些国家的组合。中韩自有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由于目前韩国对部分商品实施较高的关税, 尤其是农产品。贸易区建立后, 随着关税壁垒的取消, 中韩两国的出口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就会增加, 这就是贸易创造效应。同时, 中国产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其他国家对韩的出口, 即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这两种效应都会改善中国对韩的逆差状况。

此外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后, 区域内无论是韩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都会面临更大的市场, 也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企业在广阔的市场下, 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和贸易规模, 随着贸易规模的增加, 将产生生产和流通的规模效益, 并带来产业集聚效果。

3.2 调整对韩出口商品的结构

中国对韩国出口的是资本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及资源类产品, 这是我国逆差产生的一个原因。因此要想改善逆差现状, 需要调整我国对韩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利用自身资源、劳动力优势, 对韩国市场进行调研和细分, 一方面对传统的出口产品进行包装、外形上的改进;另一方面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此外, 应进一步加快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的转变, 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 加大机电、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只有尽快转变出口商品结构, 增加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 我国的对韩逆差状况才有可能改善。

3.3 加快产业升级,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造成我方对韩逆差的根源在于东亚的服务外部型的生产增长模式, 在该模式下, 我国不断从韩国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及零部件, 进行加工后再转销欧美等发达国家。长此以往, 我们就会陷入“引进——逆差扩大——再引进——逆差再扩大”的恶性循环, 简答的利用他过技术就会永远处于落后局面。因此要想改善逆差, 一方面在引进韩国硬件设备的同时, 注重引进其“软件”以提高我国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 加快国内的产业升级, 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 以改善我国对韩的出口商品结构。

摘要: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 至今已有20余年。在这20年里, 双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和最大的投资对象国, 而韩国则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国。但与此同时, 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也不断扩大。如何看待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 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对中韩双边关系的发展尤为重要, 这也成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中韩,贸易逆差,贸易结构

参考文献

[1]魏一豪, 吴国蔚.中韩FTA贸易效应研究[J].价格月刊, 2010, (06) .

[2]李贤珠.中韩贸易及其结构变化[J].国际问题研究, 2010, (06) .

[3]景宇.论中韩贸易关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02) .

浅析中韩贸易摩擦 篇3

【关键词】:中韩;贸易摩擦;对策

1金融危机是造成目前困境的罪魁祸首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垒球经济,金融危机也席卷了整个韩国,使韩国国内经济一片混乱,许多大企业集团相继倒闭或陷入困境;资金周转困难,失业人口激增;银行拒开进口信用证。在此形势下,韩国企业当然无法进行正常时日的进口。而我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相对增加了出口成本。韩国企业给中国的订单明显减少,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的局面。另一方面,韩国政府为了增加外汇储备,借韩元贬值之机,加大力度增加出口,贸易盈余由负变零,越来越大。中国作为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必然受到韩国进口产品的冲击,这样就使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理论上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应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由于担负双边贸易的相当多企业是在华从事进出口加工贸易的韩资企业,所以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其进日积极性也有所降低,进口增幅还小于出口降幅;再加上我国国内需求萎糜,导致进口需求减弱,使韩国的对华出口并未出现大幅攀升,故双边贸易额总体上出现下滑局势。

2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是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中韩传统贸易在宏观层面上确实符合这一理论的要旨,即中国向韩国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原材料、农矿产品、纺织服装、皮革等,而韩国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化工产品,电子通讯设备,机电产品等,即使中国向韩国出口一些电子产品,也多以零部件为主。正是这种较单纯建立在技术层次差异基础上的商品结构,使中韩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再者,从总体上看,中国向韩国出口的商品与从韩国出口的商品相比,其价格弹性相对要高。在国际市场发生波动时。前者更易受到冲击或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大量廉价商品充斥国际市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提高必然会丧失较大份额的市场。换言之,即使在韩国不是危机当事国之一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的差异也会使贸易差额更加扩大,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总之,这种以垂直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造成双边贸易不平衡并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3韩国在华投资的特征因素也是双边贸易下滑的原因之一

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70、80年代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工资成本也快速上升,某些一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削弱。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及部分重化工业(如水泥)也逐渐归人了夕阳产业之列。韩国政府为了鼓励新兴产业如电子、生物工程、航空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而中国与韩国地域相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又低,农矿资源丰富,自然成为韩国进行该类产业投资的首选对象。据统计,韩国对华投资中有60%以上集中于纺织服装业、电器组装业、木家具及鞋类、皮革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是韩国在华投资的产业特点。

为进一步发展中韩贸易合作,我们还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中韩两国经贸合作的宏观调控

为推动中韩经贸合作上新台阶,当前应采取下列措施:1中韩两国官方应积极探讨长期经贸合作的战略,以适应未来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2中韩双方应尽快确立长期的经贸合作模式,以确保其经贸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3中韩双方应尽快确立对应的投资和贸易促进机构,开展扎扎实实的促进工作,使双边经贸合作向更广阔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规模和更好的经济效益方向发展。4中韩双方要更好地总结经贸合作中的经验教训,联合调查研究和解决双方企业在投资或贸易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5中韩双方应尽快完善有关的法律和制度,从而为双边经贸合作提供方便条件。

(二)要扩大中国对韩国的出口,以减少贸易逆差

在中韩贸易中,中国几乎—直处于逆差地位,这种不平衡的状况严重阻碍了中韩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障碍需要双方努力加以排除。

首先,我国应加强对韩国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韩国的消费水平很高,市场竞争极为激烈,而我国输韩商品在质量、设计、包装、标准化、交货期、销售方式、售后服务等方面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国应加强对韩出口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改善包装装潢。

其次,要大力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价值。目前,中方对韩出口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深加工制成品数量减少,中国的机电产品近几年发展很快,出口量也在增加,但1993年对韩国的机电产品出口仅占韩国机电产品进口量的2‰,在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中也只占3.8%,所以从供求方面来看都有很大潜力。

(三)要扩大双向投资的规模和领域,要改变韩国对华投资规模小、技术层次偏低的状况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利弊分析 篇4

1、充分利用国内廉价而又丰富的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根据自由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一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往往出口需求大,以这种产品所需要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就得以发展,以前闲置的资源能够被利用,可以使国内一些资源的价值提高。

2、补充稀缺资源,带动国民经济和谐发展

除了固有的资源分布所导致的部分资源短缺外,各国在发展经济,尤其是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生产最终消费品所需的资本品、机器设备,中间投入品、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等资源也存在大量缺口。通过贸易可使国家获得这些必备的短缺资源,并由此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3、带动其他产业行业的发展

出口的增长,会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较大拉动作用,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降低贸易领域的交易成本,增加了整个社会福利。

5、加强竞争,减少垄断.,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要与外国同行进行竞争,这样就消弱或消除垄断势力,从长远来看,能促进一国经济增张

6、有利于提高利润,提高资本积累

对外贸易可组织国内利润率下降的趋势,通过商品进出口的调节,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收入水平,增加资本积累,是经济得以不断发展。

不利方面

1:贸易自由化使富国越富,穷国越穷,全球化带给各国的并非都是“甜果”,许多小国和穷国还必须接受全球化带来的“苦果

2:全球贸易失衡,破坏本国劣势产业,3:对当地政府来说自由贸易情况下是免关税的,政府收入要减少。

4:对于当地的企业来说,尤其是刚刚起步的民族企业来说是一种灾难

不利方面

1、贸易保护不利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不利于一国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会降低世界的福利

2、使贸易壁垒林立,各国大打贸易之战,从而破坏国际贸易环境和贸易秩序的恶化

3、贸易保护会造成出口国贸易及经济急剧下降

4、危机下一国或多国集团的贸易保护会引发全球性的报复性措施,使世界经济更加恶化。贸易保护政策不仅阻碍了其他国家向该国的出口,使其他国家的产业处于不利地位,同样也会影响该国向其他国家的出口,使本国产业陷入困境,因为一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经常会引发其他国家类似的报复政策。

5、为抵制自由贸易必须进行大量的设备与人力投入,改善劳工待遇和经营管理环境,加速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在跨越这些新贸易壁垒的同时,也势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削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6、坚持保护主义的做法则阻碍可持续性经济增长,损害亿万人民的利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利益。

中韩贸易论文 篇5

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根据自身国情、发展水平、承受能力,对服务贸易作出了不同程度市场准入承诺,有条件、有步骤地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并进行管理和审批,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在加入后l至6年内逐步实施。开放的服务贸易领域包括商务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和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旅游和与旅游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等9个部门及其70多个分部门和子部门。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和社会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视听服务除外)以及其他未包括的服务没有承诺。

我国可以维持与《服务贸易总协定》第2条第l款规定不一致的措施,只要这些措施列入议定书所附的《第2条豁免清单》中,并符合《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关于第2条豁免的附件》的条件。

服务贸易承诺分为水平承诺与具体承诺两个方面,水平承诺主要是:

1.商业存在股权式合资企业中的外资比例不得少于该合资企业注册资本的20%。对于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不作承诺,除非在具体分部门中另有规定。允许在中国设立外国企业的代表处,但代表处不得从事任何营利活动,除非在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和簿记、管理咨询等特定部门的具体承诺中另有规定。.

有关土地使用权,中国的土地归国家所有,企业和个人使用土地需遵守下列最长期限限制:(1)居住目的为70年;(2)工业目的为50年;(3)教育、科学、文化、公共卫生和体育目的为50年;(4)商业、旅游、娱乐目的为40年;(5)综合利用或其他目的为50年。

2.自然人流动

除与属下列类别的自然人的入境和临时居住有关的措施外,不作承诺:

(1)对于在中国领土内已设立代表处、分公司或子公司的世贸组织成员的公司的经理、高级管理人员和专家等高级雇员,作为公司内部的调任人员临时调动,允许其入境首期停留3年。

(2)对于被在中国领土内的外商投资企业雇佣从事商业活动的世贸组织成员的公司的经理、高级管理人员和专家等高级雇员,按有关合同条款规定给予其长期居留许可,或首期居留3年,以时间短者为准。

(3)服务销售人员——不在中国领土内常驻、不从在中国境内的来源获得报酬、从事与代表处——服务提供者有关的活动、以就销售该提供者的服务进行谈判的人员,如:a.此类销售不向公众直接进行;且b.该销售人员不从事该项服务的供应,则该销售人员的入境期限为90天。

服务贸易的具体承诺主要有:

(一)商务服务

1.专业服务:

(1)法律服务(不含中国法律业务)。

(2)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

(3)管理咨询服务。

(4)税收服务。

(5)建筑设计服务。

(6)工程服务。

(7)集中工程服务。

(8)城市规划服务(城市总体规划服务除外)。

(9)医疗和牙医服务。

2.计算机及相关服务:

(1)与计算机硬件安装相关的咨询服务。

(2)软件实施服务。

(3)数据处理服务(输入准备服务、数据处理和制表服务、分时服务)。

3.房地产服务:

(1)以自有或者租赁财产开展的房地产服务。

(2)在收费或者合同基础上开展的房地产服务。

4.租赁服务(不包括音像制品的租赁)。

5.其他商务服务:

(1)广告服务。

(2)技术测试和分析服务、货物检验(不包括法定检验)服务。

(3)农业、林业、畜牧业的附属服务。

(4)渔业的附属服务。

(5)相关科学和技术咨询服务(海洋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和其他科学勘探服务、地下勘测服务、陆上石油服务)。

(6)维修服务和保养服务(包括计算机在内的办公机械和设备的维修服务)。

(7)摄影服务。

(8)包装服务。

(9)会议服务。

(10)翻译服务。

(二)通讯服务

1.速递服务(不包括现由中国邮政部门专营的服务)。

2.电信服务。

3.视听服务:

(1)录像的分销服务,包括娱乐软件、录音的分销服务以及音像制品的租赁服务。

(2)电影院服务。

(三)建筑和相关工程服务

(四)分销服务

1.佣金代理服务(盐和烟草除外)。

2.批发服务(盐和烟草除外)。

3.零售服务(不包括烟草)。

4.特许经营。

5.无固定地点的批发和零售。

(五)教育服务

1.初等教育服务。

2.中等教育服务。

3.高等教育服务。

4.成人教育服务。

5.其他教育服务(包括外语语言培训)。

(六)环境服务(不包括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检验)

环境服务,包括排污服务、废物处理服务(固体废物处理服务、废气清理服务、降低噪音服务)、卫生和类似服务、自然和风景保护服务、其他环境保护服务。

(七)金融服务

1.银行服务。

2.证券服务。

3.保险服务。

(八)旅游和与旅游相关的服务

1.饭店(包括公寓楼)和餐馆。

2.旅行社。

(九)运输服务

1.海运服务:

(1)国际运输(客运和货运,不包括沿海运输和内河运输)。

(2)海运附属服务(海运装卸货服务、报关服务、集装箱堆场服务)。

2.内河运输服务(国际货运服务)。

3.航空运输服务:

(1)航空器的维修和保养。

(2)计算机订座系统服务。

4.铁路运输服务(货运服务)。

5.公路运输服务(卡车和汽车的货运服务)。

6.运输辅助服务:

(1)仓储服务。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实习报告 篇6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二、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六、服务贸易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五、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 Trade)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七、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 Trade)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八、有形货物贸易有形货物贸易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为便于统计和国与国之间进行协调,1974年联合国秘书处修订了1950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现行实施的是1974年修订本。在该版本中,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

九、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xport)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知识产权贸易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一、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

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二、世界市场的概念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三、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四)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五)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六)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中韩贸易论文 篇7

中韩贸易的开展可以追溯到1991年, 在1991年的中韩外长会议上, 中韩两国正式开启了贸易进程, 并在第二年中韩两国也开始正常化的邦交。到了2003年, 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迅速增长, 致使我国成为了韩国对外贸易的第三大贸易对象。到了2006年, 经过统计显示, 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额高达1340亿美元, 到了2015年, 最新统计, 中韩贸易额达到了3000亿美元。这就标志着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已经开启了新的进程。随着我国与韩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逐步发展, 对韩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中韩贸易的合作进程

早在1992年, 我国与韩国正式开始建立邦交, 建交之后, 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愈发的频繁, 针对这一大好现象, 中韩两国政府都积极的准备构建中韩两国之间的FTA, 以此来推进两国之间的贸易进程, 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创造有利环境。笔者对自从1992年两国建交以来中韩两国对外贸易政策进行研究, 来达到研究的目的。

早在1991年的下半年, 中韩两国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届外长会议, 这次会议标志了中韩两国的邦交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在此条件下, 第二年的8月24日, 中国与韩国正式建交。

在1998年, 我国总理朱镕基与韩国总统金大中举行会谈, 在11月份, 我国与韩国正式发布了关于建立面向21世纪合作伙伴关系的公告, 并通过了五项协议, 协议包括CDMA商业化、银行保险业审批、核电站合作、整车生产合作、高速公路建设合作。在2001年10月, 我国与韩国成立了中韩官民钢铁协会商会, 对促进两国的钢铁工业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并且两国还签订了农产品进出口的卫生管理协定, 对检验标准进行了统一, 构建了有利的贸易环境。在2002年3月, 中韩两国举行了中韩纤维事业合作协议, 并在6月份签订了通货互换合作协议, 协议的价值高达20亿美元。

在2004年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额高达794亿美元, 这就标志着两国互为对方重要的经济贸易合作伙伴, 中国也成为了韩国的最大的贸易合作对象, 并且在促进两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中国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在同年的四月, 我国与韩国政府制定了流通领域的经济政策及相关交流合作标准及机制。

在2006年, 我国与韩国借着第六届第一期合作基金的机会签署了有关贷款修正的备忘录, 在7月份签订了有关关税的协定, 严格打击了双方贸易偷税漏税的行为。在2006年的1月17日, 我国与韩国政府在世贸经济商会首脑会议中达成协议, 从下一年开始, 两国的FTA产官学要共同研究学习, 促进经济贸易。在接下来的两年期间, FTA产官学研究交流活动长达五次, 先后在北京与首尔之间往返。到了2010年2月, 中韩两国的产官学联合研究首席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在会议中对五月份的产官学研究进行了协商, 并在5月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在2012年5月的北京举行的中韩两国的FTA协商会消息正式宣布, 并在11月, 我国时任总理温家宝与韩国总统李明博在金边会晤, 就FTA达成协议。

2015年6月1日, 在韩国首尔签订的《中韩自贸协定》是中国签署的最为全面、贸易额最大、领域范围最广的自贸协定, 标志着中韩贸易走向了高峰。

1.2 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对中韩贸易的意义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 两国在经济贸易的过程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以至于举世注目, 这除了两国千年来的友好关系之外, 也与两国为了推动贸易, 改善贸易环境制定的对外贸易政策有关, 尤其是韩国政府, 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对中韩贸易的影响尤为重大, 韩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其经济发展水平能够取得如此成就, 其中与对外贸易政策是分不开的,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要想早日实现民族复兴, 就得对韩国的对外贸易进行借鉴。

韩国贸易政策对中韩贸易的影响要从1992年谈起, 到目前为止, 已经建交20多年, 对于其影响意义可以分为3个时间段来进行阐述。

第一个阶段是从建立邦交的1992年到2001年的这十年的时间内, 1992年是我国与韩国正式建立邦交并且邦交正常化的时间, 而2001年则是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 我国与韩国的贸易总数额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 从1992年的32亿美元到2001年的359亿美元, 贸易增长率达到1000%, 直接翻了10倍。而且在这一段时间内, 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总额在1994年突破100亿美元, 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我国与韩国经济贸易的第二个阶段是2002年到2006年, 这段时间里中韩贸易合作取得开放化成效, 之所以取得这一成效与中国加入WTO之后韩国履行组织的承诺是分不开的。2006年, 我国与韩国都对FTA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段时间里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总额也有了质的提升, 从2002年的贸易额446亿美元直接飙到2006年的1342亿美元, 贸易额翻了一番, 增长幅度将近200%。这段时期是中韩贸易的第二个飞跃期。

第三个阶段是从2006年至今, 2006年我国与韩国都开始致力于对FTA的构建, 针对构建的活动中, 不断召开协商会议, 加强交流与学习, 因此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得到了迅速增加。2010年9月, 我国与韩国政府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次政府间的FTA事务协商会议, 一直到2012年的5月FTA协商的正式开启, 我国与韩国政府已经经过了长达7次的事务协商。另外, 通过对中韩贸易二十年的简明统计表的查询, 可以得知中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非常频繁, 立志对FTA的构建, 然而不难看出, 贸易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两国在互相贸易的过程中发展不平衡, 存在的逆差也不断扩大, 随着开展贸易时间的推进, 逆差也在呈逐渐上升状态。

关于逆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韩国在对外贸易的政策中制定采取了相关的关税措施;第二是韩国政府制定的政策形成了非关税壁垒, 对中国进入韩国的商品进行了限制, 尤其是韩国政府制定的关税配额制度, 让中国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大部分商品在进入韩国之后失去了市场。这种地方经济保护政策不利于两国的正常贸易, 对本国市场的过度保护使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得非常紧张, 增加了双方之间的摩擦。

2 韩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对中国外贸发展的借鉴意义

虽然中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贸易交往中, 韩国政府的地方经济过度保护政策刺激了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紧张程度。然而另一方面, 我国与韩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所以必须要有效地对这一市场进行利用来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 我国与韩国之间的经济发展的目的是相同的, 有了这一出发点, 将会促使两国双边贸易持续扩大, 同时提供渠道和有利环境为双方贸易提供发展机遇, 所以我国要善于借鉴中韩贸易中韩国的外贸政策, 来保证我国在经济贸易过程中的有利地位。

2.1 以政府为主要导向, 制定积极的出口贸易战略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韩国就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来恢复经济, 并针对国内的经济成分和现实情况, 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相关的经济发展计划。历届的韩国总统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都将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作为重点来抓, 可以说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韩国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 政府的各部门之间有效协调, 严格落实相关工作, 沿着共同的方向致力于经济发展, 在制定和执行相关的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各政府部门相互协作和联系, 共同落实以出口为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反观我国,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 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制度, 以出口为导向来实施对外发展贸易, 通过对外贸易将本国有竞争力的产品投入到国家市场以优化本国产业结构, 但是我国对外贸易显得粗放简单, 缺乏政府的引导和技术支持, 使得经济增长模式极为简单, 出口量小, 在国际的对外贸易环境中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难以取得国外市场的认可。所以针对于此, 我国需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制定相关的出口贸易战略, 只有这样, 才能逐步提高我国的产品竞争力度。

2.2 进一步优化外贸经济投资发展环境

韩国在制定经济贸易的政策之前, 对于本国经济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认为本国在资本输出和技术发展等方面难以在发达国家贸易中取得优势, 因此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有效的避免了这两个不利因素, 韩国不断的向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高端技术、管理策略。利用本国市场来吸引外资, 这样就解决了本国资金不足的难题。除此之外, 韩国还利用本国的文化现状, 推进本国自主品牌。反观我国, 我国在打造民族品牌和研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所以针对于此, 我国要鼓励技术创新, 开发新型产品, 提高产品竞争力, 这样才能寻求经济增长点,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保证生产效率的提高。

2.3 发展大型跨国公司, 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韩国在外贸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为了对经济贸易中的劣势进行弥补, 另外抢占市场份额, 增强竞争力, 韩国政府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本国民族企业进行扶持, 使这些民族企业逐渐发展成了跨国公司, 逐步走向国际化。另外, 针对于此, 韩国政府还针对本国的民族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提升这些企业的竞争力, 使它们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立足。而反观我国, 我国作为进出口世界经济贸易大国, 在资金和技术上都落后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因此必须要向韩国学习, 借鉴有利经验, 利用广阔市场吸引外资, 对国内的大型跨国企业进行扶持, 从而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

3 结语

我国与韩国自从1992年建交以来, 在经济贸易过程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2013年我国的贸易统计结果中显示, 韩国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2015年最新调查结果, 中韩贸易额达到了三千亿美元。随着双方贸易的不断发展, 韩国在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将会逐渐提升。所以本文将韩国的对外政策作为借鉴, 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佳.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对中韩贸易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4 (04) .

[2]郑燕, 张吉国.中韩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2) .

[3]孟繁华.中韩贸易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 2014 (07) .

[4]胡俊芳.中韩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国际论坛, 2007 (02) .

[5]曲姝雯.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韩贸易的影响[J].时代金融, 2011, 11 (62) .

[6]章传利, 何森.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原因探析[J].技术与市场, 2012 (04) .

[7]胡艺, 沈铭辉.中韩贸易20年:回顾与展望[J].东北亚论坛, 2012 (05) .

中韩贸易发展战略对比研究 篇8

关键词:贸易战略;韩国;开放型经济

贸易发展战略是一国或地区政府通过国际分工方式和程度的选择来影响本国资源配置和竞争效率的一整套贸易政策或制度。它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同的贸易发展战略会对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中韩贸易发展战略对比研究

(一)韩国实行的贸易发展战略

1964年韩国正式提出“输出立国”方针,一方面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另一方面出台了大量政策对出口企业进行扶持。在政府贸易推动政策支持下,韩国首先实现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推动的经济增长,继而完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替代,并使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世纪70年代韩国为推动产业升级开始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并于1973年发布《重化工业宣言》,正式宣布集中力量发展跟轻工业相比附加值更高的造船、重型机械、电子、钢铁、石化和汽车等行业,把过去针对所有出口行业的优惠措施改为主要针对重化工业。1980年前后,韩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论是从生产总量还是从总附加值上来判断,其重化工业部门都超过了资本含量水平较低的轻工业部门,基本奠定了经济崛起的基础。

(二)中国实行的贸易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实行了开放条件下的进口替代战略。这一时期,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进口替代战略的重大举措:一是仍然保持较高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限制一般工业品和消费品进口,避免与国内产业产生竞争;二是进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控制用汇指标,适度贬值货币促进出口贸易发展;三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 发展进口替代型工业;四是外贸体制进行初步改革,激发外贸活力;五是引进外资,发展“三来一补” 工业,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型产业;六是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时期的进口替代战略为我国从完全封闭下的经济逐步探索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作了准备,是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渡。同时,这一时期的进口替代战略,不仅完善了我国工业体系, 增强了工业实力,为今后有选择性地进口替代奠定了基础。

80年代后期到加入WTO之前,我国实行了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战略。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后,我国于1988年提出了“沿海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即沿海地区不再与内地争抢出口资源,而是到国际市场“找饭吃”、发展“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产业。同时,对于国内没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重化工业,仍然采取开放式的进口替代战略。在客观上, 形成了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战略。

加入WTO以来,我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尤其是我国进一步降低了关税水平之后,原来进口替代产业的高关税壁垒无法维持,使得进口替代产业越来越少。人民币汇率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各种支持出口的财税、金融等措施进一步完善,贸易便利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国内产业配套、生产能力、物流体系基本以出口为目标,逐渐过渡到出口导向型战略。我国严格履行入世承诺,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开放格局,并在新的平台上更充分地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参与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韩国贸易发展战略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韩国政府实施了战略性的贸易政策,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本国市场和扩大出口的政策。以装备制造业为例,韩国政府主要以提高国产化水平的方式来保护本国市场和增强育本国的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1987年,韩国制定了“机械零件和材料国产化”第一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了包括汽车、造船、电子等产业的机械国产化产品目录,并制定了相应的国产化扶持政策。1992年,韩国制定了“机械零件及材料国产化”第二个五年计划,要求提高影响制造业竞争能力的机械零部件及材料的国产化程度,大大降低了机械产品的贸易逆差和对进口的依赖,明确提出必须限期实现国产化的4000种机械产品,并制定了相应的金融、税收扶持政策。

根据韩国的历史经验,政府实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促进本国科技创新和培育产业竞争优势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要想实现自主创新和竞争优势的培育,必须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即选择性引资策略和适度贸易保护策略,对外资进入进行适当限制并逐步提高技术含量的门槛,鼓励高技术产业的转移和研发中心的建设,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三、结语

韩国是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从韩国的经验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历了轻工业(劳动密集型)→重化工业(资本密集型)→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三个发展阶段。韩国遵循这一发展规律,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进行社会资源的科学配置,使现发展阶段亟需发展的重要产业得到集中配置,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压缩型发展,成功地实现了从低成本优势战略向技术创新战略转型。中国作为国际分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在开放体系下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发展转型,改变经济发展对传统比较优势过度依赖的被动格局。

参考文献:

[1]白雪寒.韩国出口导向战略分析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和政策借鉴[D].对外经贸大学,2014.

上一篇:樱桃石榴作文素材下一篇:关于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