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总结

2024-1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总结(精选11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总结 篇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校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我每学期必上课程之一。虽然这门课上过数次,但我从来不敢马虎怠慢,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编写教学计划、备课,到课堂教学、答疑、批改作业、成绩考核、操作实验,我都能踏踏实实地做好。而这学期主要担任的是11广告制作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同时兼任该班班主任。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下面我把这学期的工作做简要的总结。

1、潜心钻研,认真备课。

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学习指南参考书,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认真写好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以生为本,微笑上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如集体讲授法、小组协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微笑行动,也是我对自己的教学的新的要求,学生喜欢老师的笑脸,这样能给学生自信.3、虚心学习,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同时,认真总结经验,取长补短.经过听课,评课,本学年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我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4、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上机时间达80%以上,保证了同学们有充分的上机时间。学生成绩的取得,首先取决于学校机房的建设,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足够的上机训练时间是教学考证的根本保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握一个大方向,就是以操作为中心。经过一年的积累,我基本上能做到,只要学生想考证,就有把握让他考得到。

5、采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班的整体素质。差生往往学习成绩差,自信也差。提高差生成绩,重点在于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抓差生要双管齐下,首先,要有给差生表现的机会,凡是差生有了一点小进步,就一定要宣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对差生,要有耐心。差生之所以差,或者不爱学习,时间用来干别的事,或者是脑子不好用,反应慢,总之,是学习时间不够,我就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陪着他一起练习。另外,还充分发挥学生中“小老师”的作用,组成学习小组,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理论考试题加复习。

理论题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的高考成绩,只要理论基础好,成绩就一定会提高。因此我们主要利用学习指南的习题册对学生提出要求,做相应的习题。

6、多做模拟试题,经常测试评讲,对重点难点多做分析和点评等。

当然,我也看到了本学期的不足,比如说,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掌握还不深,以后还需多花时间去加强自身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在教学方面,还应多向老教师、优秀教师学习,以提高自已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新期的技工教育和学校发展的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总结 篇2

关键词:学习兴趣,问题情境,资源利用

0 引言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应该走出传统的方法, 而展现出一种艺术的表达。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而作为教师, 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过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 我从以下几点着手提高课堂效率。

1 强化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 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 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指法练习、用计算机编排word校报墙报、投影片设计等操作竞赛, 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课程。在课堂上, 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连续讲解专业理论知识, 但是也不能让学生自由操作。一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讲练结合, 比如在讲文字处理应用软件课时, 一般都要简单讲解之后以上机实验为主, 比如对Word图文混排课进行重点演示分析, 教师以电子报的设计为例, 先介绍设计制作报头, 报头大小, 报头的形式, 选取版面设计, 色彩搭配, 导读栏。然后组织学生设计报花布置版面, 给多个同学分组, 布置制作电子报刊作业, 加上一些艺术效果, 得到自己满意的作品。最后组织学生探讨选材是否得当, 编排是否得体, 风格是否一致等。通过展示部分设计制作优秀的样稿, 让各小组组员自动合作训练, 做出更好的作品。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 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技能, 为学校的电子报刊技能大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 教师在制定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讲课与操作的合理分配, 如在讲Power Point演示文稿时, 由于该软件是office家族中的一员, 理论知识相对word和excel比较简单, 故要精讲多练, 重点强调编辑和修饰演示文稿, 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获取素材, 组织加工, 并且学会综合应用超级链接技术、演示文稿的不同视图和幻灯片版面设计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些简单演示, 并提供一些有视频和音乐的小动画, 让学生联系实际, 自由发挥, 在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一套内容完整、形式活泼并且具有音画动态效果的幻灯片演讲文稿, 使学生学习的知识适应他们今后的需要。

2 问题教学是教师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手段。

以学生思维活动为前提, 精心选择教学素材, 为创设情境教学奠定基础。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问题引领下自主操作, 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的方式,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问题的设置上, 为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 教师应当准备内容丰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素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积极查阅教学参考资料, 关注学生兴趣, 精心筛选教学素材, 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 设计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学后反馈信息, 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新授课可以较多采用问题教学法, 设置悬念, 让学生紧跟教师讲课步骤, 集中注意力, 轻松地参与课堂活动, 积极思考, 最后不仅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这样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导向, 通过创设问题, 渲染了教学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想像能力, 提高了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把计算机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另外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的把生活中的智慧带入课堂, 巧妙安排教学结构, 将新知识与学生的学习需要相联系, 鼓励学生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学习环境, 驱动学生使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达到在做中学, 在应用中提高和创新,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强化资源利用, 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自身的起点水平差异和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差异都给教学带来不便, 在教学设计时, 教师应针对教学对象和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视频等教学资源, 将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设计和组织。设立多样并附有一定层次难度不同的操作练习题, 查找并制作易于自学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并放在教室文件服务器上, 作为共享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应用共享资源。将学生按操作能力的强弱合理搭配, 在教师的引导下, 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强的学生独立自主地选择有深度的资源和课件进行探究, 把他的所学所得演示给大家, 其他学生可在课堂中反复练习, 加以巩固。这样通过同组学生的互相帮助和共同探究就实现了教学目标, 而且使学生有了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 例如讲淘宝网上购物, 本来我想利用网络资源直接演示, 但是很快话题就被学生抢去了。很多学生头头是道地介绍他们网购的经历, 并给大家介绍了许多网购网, 没有网购过的同学听了他们的讲解也异常兴奋, 跃跃欲试。这样在同伴的带动下轻易地就达到了教学目标。所以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让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安排教学结构, 使教学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 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既要积累、筛选大量的教学素材, 又要根据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才能;既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使计算机基础成为学生真正探究计算机奥秘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晓燕.中职计算机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2]谈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讲授策略.无忧论文网.

计算机应用基础总结 篇3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引言

目前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新时期,互联网已经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计算机也已经逐渐成为了当代最流行的智能工具。熟练的使用和计算机并且熟识一定的基础知识已经是现代新新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基础。随着目前多媒体、计算机、等各种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扩大范围,涉及到了各个领域。同时也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途径。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肩膀上担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高等院校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然而计算机的熟练应用已经是目前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可以看出,高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对培养21世纪新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一、计算机的基础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全国各所高等院校就基本上都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加入了关于计算机基础的相关课程。经过了近二十多年的不断探索与研究,也都相继取得了或大或小的科研成果,制定出了相应教学计划和教育模式。但是随着近年来科学不断发展,计算机逐渐开始普及起来,基本上再学生没有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对计算机有了很大的认识并且完全可以熟练操作,掌握程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相比较来说就不免落后了很多。这样就为高校对于计算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熟练的掌握好计算机知识,学校必须要对以往的教学计划进行重置或改革,建立定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体系。这些一系列的因素,使得目前高校在关于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上出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1.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试教育

我国当下应试教育盛行,计算机相关教学也未能逃脱此命运。现在很多学校都把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一些其他学科的成绩联系在一起,使得非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们不得不采取忽略学生操作能力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否合格。对于大学生们来说,为了顺应学校的要求成功拿到毕业证,只能把更多的精力都在考试上,常常做大量的练习题、背很多的考试技巧等,考试过了就什么也不顾了。就出现了好多学生都只会做题而忽略了实际操作的现象,使得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怎样去正确的使用计算机,严重者甚至连毕业制作个人求职简历都不会。可想而知,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是极其可怕的,

2.理论知识难以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要想学习好计算机,必须要让理论知识和和实际操作良好的结合到一起,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以及实际应用相互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运用好计算机完成更多的工作。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存在一个共同点: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都懂,可是一到了自己实际动手操作的时候就就不知道从哪下手了。这种情况的造成和老师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总的来说,主要就是因为双方都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好。从而导致了能力上的欠缺。

3.没有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由于现在不同地区经济水平的不同,使得每个地区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在进入大学前就产生了极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学校还是采取基本的常规教学,对所有的学生采取一样的教学方式,那么也就直接造成了不同学生之间能力差异将会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远。原先水平高的学不到新知识,水平稍微差差点的又听不懂,让学生们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急剧下降。一部分学生是厌烦,另一部分学生则是恐惧与排斥。这种情况严重的阻碍了高校大学生自身计算机能力的提高。

二、对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相关改革

1.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丰富课堂内容

学校要根据本校自身的教学情况和学生个人的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完善以往的教学模式,切合实际的进行改革。同时也要丰富课堂上的授课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安排不一样的内容。让同学们都能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学习的热情。

2.专业知识要与专业基础整合

学校要制定好对于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教育者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实际应用上,平时上课的时候多多讲些实际操作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案例。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相关知识,从而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应用的一些技巧。使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

3.提高相关培训的力度

学校要多倡导学生们积极参加课外实践,平时也要多开展些关于计算机技术的相关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经验。使学生们在实践中进步,在实践中成长。

三、结束语

眼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身为大学生就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是目前社会的必然需要。关于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目前学校只有顺应社会需求,强化计算机在学生们心中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对学校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技术手段,这样才能促进计算机教学的良好发展,从而培养跟多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困惑与对策.福建电脑,2006:4.205.

[2]尹志军,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思考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6)52-53.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总结 篇4

计算机部甄慕华

我从1993年担任教师以来,就一直从事计算机一线的教学工作,至今已有十三年,目睹了计算机在教学上的一系列变革:操作系统从DOS、CCDOS、WIN32、WIN95到WINDOWS2000/XP/2003,计算机处理器从286、386、486到现在的奔Ⅳ/奔Ⅴ,文字处理软件从CCED到WPS到OFFICE97/OFFICE2000/OFFICE2003,显示器从单显、彩显到液晶。

时代在进步,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带来计算机教学也日新月异,绚丽多彩,给计算机一线教学的老师带来无限的压力。这些年来,我担任的计算机课程主要有:BASIC语言、PASCAL语言、QBASIC语言、VB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DBASICⅢ数据库程序设计、FOXBASE数据库设计、FOXPLUE数据库设计、ACCESS数据库设计、AUTHWARE多媒体软件应用、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3DSMAX制作、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校的公共基础课,更是我每年的必上课程。

这么多年来,经我教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班级有十几个,虽然这门课上过无数次,但我从来不敢马虎怠慢,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编写教学计划、备课,到课堂教学、答疑、批改作业、成绩考核、实习实验,我都能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如集体讲授法、小组协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因此,每个班的通过率都能达到96%以上,如模具02班参加广东省计算机考级(中级),及格率100%;机电03(1)班参加广东省计算机考级(中级),及格率100%,每年都受到学校的奖励。

学生成绩的取得,首先取决于学校机房的建设,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足够的上机训练时间是教学考证的根本保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握一个大方向,就是以考证为中心。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我基本上能做到,只要学生想考证,就完全有把握让他考得到。第三,坚持教学改革和总结创新。

一、良好的电脑教学环境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时间多达80%以上,我们学校建有计算机机房十几个,计算机800多台,保证了同学们有充分的上机时间。学校建立了网络平台,使我们经常能上网寻找教学资料。另外,现在很多学生家里都有电脑,我就充分发挥家庭电脑的作用,布置一些家庭电脑作业,让同学们课外完成。

二、以考证为中心,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课程教学始终围绕一个中心:考级。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采用多媒体上课,制作课件,提高他们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动静结合,增加课堂气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使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适当地介绍一些课外电脑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

2、以练习主,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以大部分学生为主进行讲解,课外重点辅导优等生和差生。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发现一些尖子生,鼓励他们多看些课外书,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他们自学能力。

3、采用案例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所谓案例教学,是对于某一知识点,或多个知识点,以一个案例形式来描述,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也让学生找到不同的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活跃课堂气氛,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实践、理论一体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掌握独立的知识点,而且具备了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班的整体素质。考级通过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差生成绩的提高。差生往往学习成绩差,自信也差。提高差生成绩,重点在于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抓差生要双管齐下,首先,要有给差生表现的机会,凡是差生有了一点小进步,就一定要宣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对差生,要有耐心。差生之所以差,或者不爱学习,时间用来干别的事,或者是脑子不好用,反应慢,总之,是学习时间不够,我就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陪着他一起练习。另外,还充分发挥学生中“小老师”的作用,组成学习小组,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理论考试题勤加复习。

理论题考试成绩的好坏,影响到一个班的优秀率水平,只要理论题成绩好,考级的优秀率就会提高。因此,我特别编写了《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集》的小册子,便于学生携带,便便于随时复习。还把每章的理论考试题做成题库,用“卓航网络考试系统”经常性的进行反复练习。

6、多做模拟试题,经常测试评讲,对重点难点多做分析和点评等。

三、教改创新

十年基础教学,我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新知识、新技能,注意教学方

法的改革、创新和探索,尽力做到常教常新,教学相长,做了以下工作:

1、论文:《浅谈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拷屏软件——计算机课堂教学好帮手》、《如何提高英文打字速度》分别在《机械职业教育》、《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农业装备》等杂志上发表。

2、教材:编写《中英文录入与排版》、《计算机基础习题集》,在校内使用。

3、论文:《电子报刊的排版艺术》、《技能竞赛中的心理素质训练》、《中小学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在校内交流。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总结ok 篇5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开设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计算机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和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本人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已近多年,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1、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所用的教材,然后,精心地对它进行加工处理,并且有目的地收集有关资料,与所用教材有机结合,还必须关注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动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知识。因为计算机的发展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教材中难免出现“陈旧过时”、甚至错误的内容。如果教师对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和动态不闻不问,光知道照本讲解,就有可能把错误信息传授给学生.

例如,在许多版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往往只提到病毒对软件的破坏作用,而根本没提到对硬件也能起破坏作用。但C1H病毒却使计算机硬件遭到严重的破坏,如果教师照搬教材的内容,就可能造成一次错误的传授。

现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能动性的教学对象,他们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除了课堂的讲解和实践的指导,还应该鼓励学生多使用相关的计算机 1

辅助教学。

学生有较多自由安排的时间,他们的活动范围也不限于课堂和教室,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阅览室,开阔视野,多翻阅一些有关计算机的报刊杂志,增长知识,以弥补课堂知识的局限性。

2.以应用为目的,以兴趣为动力

对于大多数职业学生来说,将不会从事计算机的科研与开发,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解决或辅助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的实施,包括教师的讲授,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以及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应本着应用为目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的线索,靠这根线索把有关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

如学习Powerpoint2000应用知识时,在正式讲授前,教师就把任务提交给学生,要求在本章内容结束时,能利用本章知识把个人的简历制作成演示片,并要求对其中幻灯片的表现效果进行个性化设计,这样以应用为目的进行作业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就有方向性,任务完成了,他们也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果说由于应用的目的,学生会出于外在压力“要我学”,那么,由于兴趣的缘故,学生会出于内在动力变成“我要学”,在兴趣的作用下,学习不但更主动,而且也更有效,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推动下,深入学习。

首先,努力使课堂成为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所举的例子尽可能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或接近实际的事例:其次.要学生完成的作业,也尽量和学生所熟知的问题挂钩。这样,使学生感受学习计算机不是枯躁乏味的,也不是脱离现实的,而是和他们的世界紧密相关的。通过解决一些学生常见的问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培养兴趣.

3.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台阶

学习计算机,特别是以应用为目的学习,如果没有实践作为基础,如同在空中楼阁。我认为学习计算机,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先知其然,再循序渐进知其所以然,有机会动手组装一台当前流行的个人电脑是学习硬件基础知识的最好的辅垫,通过把一些电脑零部件组装成电脑,对主板、CPU、内存、硬盘、软驱,光驱、显示器、显示卡、键盘等硬件就有了感性认识,以这些感性认识作为基础,来学习相关的硬件知识就不会觉得过于抽象,接受起来也就不至于太困难。

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必须通过实践,亲自动手试一试,才能完全理解每一个界面,每一个菜单的真正含义,对于应用软件的学习同样如此。如学习WORD排版,教师不妨给学生布置一道作业,先让他们选出一张他们感兴趣的报纸,以这张报纸为参考,要求他们分别用WORD来重新排版(小组成员人数少用两人,多则五人),最后,都打印出来,再一起讨论哪组的打印效果最好。这样,通过自己输人,自己改错,自己排版,自己插图、自己打印,相信学生就会更清楚WORD有什么功能.并且如何使用这些功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总结 篇6

我校与3月25日、26日两天进行了全国网络学院统考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的考试。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教学处领导的亲自指导下,经过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考试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师生情况简介

1、参加考试的学生情况介绍

本次参加考试的是04秋本科八个专业(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法学、会计学、计算机、金融学汉语言、英语)的学生。校直属班有391人参加、分校299人参加。

2、配备教师情况介绍

由于是第一次参加统考,因此教师选的都是本校有经验、有责任心的、知识准确的教师担任授课。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4人。

二、上课情况分析

1、为了迎接网考、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4学分,上学期正常安排上课、但学生出勤情况很不好。出勤率只有20%左右。原因有多个方面,主要原因是学生不够重视,同时学生都是在职人员,工作与学习时间冲突,请假困难。

2、寒假补课、学生出勤率勉强能达到30%左右。基本上还是原来上课的学生。授课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比正常上课多加一些操作练习。

3、开学后在学校的重视下又一次组织网考冲刺班、在开放院的大力支持下,辅导员深入学生工作单位,为学生请假,学生出勤较好,基本能达到80%左右。但由于新来听课的学生没有基础,与原来经常来上课的学生知识掌握参差不齐,给老师教学带来极大困难。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我们分为快、慢班进行分层次教学。慢班主要是基础知识的教学,领学生做光盘上的练习题;快班先带领学生练习统考模拟考试题,然后进入中央电大统考模拟试题环境进行实战演习。

三、考试结果

06年3月份计算机网考成绩分析

哈电大报名总人数664人

其中:缺考52人

合格486人

不合格165人

合格率79.41%

直属班:报名总人数424人

其中:缺考13人

合格353人

不合格58人

合格率90.28%

分校:报名总人数260人

其中:缺考13人

合格153人

不合格68人

合格率69.13%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1、严把教学质量关,改变以往的传统授课方法,采用案例授课方式,强调“边做边学”,融理论于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做到授课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聘请有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授课。采取集体备课。不断切磋授课经验。精讲多练、有针对性练习考题。

2、与辅导员配合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抓出勤、由于是无纸化机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考试环境不好配置,不能保证学习质量,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到学校机房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

3、根据学生的程度采取分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4、保证一人一机及必要的软硬件运行环境(windows2000系统)。

5、辅导内容分为上机操作和基础知识两部分,先进行模拟考试,根据考

试成绩有针对性辅导,辅导结束后再进行模拟考试,成绩合格证方可参加网考。

通过本次考试看出,操作题是重点部分,占总成绩的60%,而操作题通过练习比较容易出成绩,所以要求学生必须保证出勤,重点多练习操作题才能大幅度提高全校学生合格率和平均成绩。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体会 篇7

一、教材的定位选择

目前市面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参考教材有很多, 有入门的、提高的, 还有针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应试教材等等, 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弱、底子薄, 我们不能以大学生的能力要求他们, 因此在教材定位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特别要符合目前中职学生应用状况。

该课程本人选择中专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的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2003》2009年6月第1版,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实用性和操作性强, 图文并茂, 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俗易懂;每一章节后面都配有相关知识点的习题, 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 而且有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比较符合目前中职学生的知识现状。此外该教材还配有教师专用教学参考书及相关的配套关盘。教学参考书罗列了各个章节在本课程的地位、课程分析, 还提出了合理的教学建议, 方便教师授课。配套关盘中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供学生上机操作。

二、课时安排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将来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必备的知识的需要, 我们给每个专业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每个专业划分必修和选修的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每个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显然学好它, 对学生来说, 十分重要, 更何况随着网络的普及, 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已成为企业应聘的一种优势。这门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多, 内容覆盖面广, 操作能力要求更高。若只安排较少的学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吃力, 效果不好, 更谈不上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通过几年的实践结果, 这门课程按照以下安排比较合理:课程共安排108学时, 分为上、下两个学期, 每个学期排54个学时, 一般安排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 上课的地点统一安排在机房, 方便学生操作。课程的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到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内容安排在第一学期, 第五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到第七章演示文稿应用与操作安排在第二学期。

合理的课时安排既不会让学生感到排斥, 认为学习繁重, 又能让学生轻轻松松学到知识, 一举两得。

三、课程讲授心得:

1、提前备课

在上课之前, 应对本节课的内容了然于心, 准备好教学教案, PPT演示文稿, 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知识目标等。课堂上布置哪些任务给学生操作, 如何讲解更生动, 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这些种种因素, 我们应该合理规划考虑。例如在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当中讲解计算机的组成, 显然学生对显示器、鼠标、键盘等外部设备非常熟悉, 但是对于主机内部的主板、显卡、内存条等比较陌生, 平时接触比较少, 因此在上课前, 我会提前准备好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各部分图片或者实物如不同系列的主板、内存条等, 同时还下载计算机组装的相关视频给学生观看, 通过视频画面, 图文并茂, 学生理解深刻, 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充分提高了。

2、讲授与操作相结合

课堂节奏要把握好, 讲授与操作相辅相成, 原则上课是两个课时的, 讲授一般不超过45分钟, 这样既不会让学生学得乏味, 厌倦, 又有充足的时间上机操作。

就本课程而言:第一章与第二章介绍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比较多, 大量的计算机相关知识点需要学生了解, 甚至记忆把握, 教师在授课时应提高讲授的时间比例, 以便帮学生加强和巩固知识;而第三章到第七章大部分是办公软件上机操作, 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 教师应把握好讲授与实践操作的时间比例, 尽量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当然, 具体的情况还要具体分析。例如在第一章讲解汉字输入时, 老师只需花15分钟左右教学生各个功能键作用, 输入法切换及指法应用, 保持一个良好的击键姿势, 剩下的时间最好由学生独立操作练习, 培养他们熟练使用键盘的能力。

3、教学规范, 目的明确

学生的知识很大一部分往往来源于老师的灌输, 老师是授业解惑者,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不仅内容要规范, 而且思路要清晰, 重难点突出。例如在讲解Word图文混合排版, 以班级板报为例, 教师可以通过机房软件控制学生端演示整个制作过程, 并教学生技巧, 如何排版才能更加突出主题, 引人入胜、美观, 这样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才能得心应手。

在机房上课, 老师更重要的是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 对于不恰当或错误的操作要适时指导, 对个别差生多加关注, 耐心指导, 充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调节课堂气氛

学生在课堂表现的主动性及兴趣是决定课堂讲授成效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时常发现同一门课不同的老师上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有的老师在台上讲课, 照本宣科, 下面的学生昏昏欲睡, 毫无兴趣;而有的老师讲课,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引人入胜;这样的反差结果经常存在, 我们不禁要问: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呢?

本人以为针对中专生的个体差异, 应因材施教, 上课思路要清晰, 引经据典, 内容更要深入浅出, 同时语言幽默风趣,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了解他们的心理, 平时上课多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讲解完第三章因特网应用, 本人就要求学生写一份自我介绍发到我的电子邮箱。这样做的目的, 不仅考察学生使用网络服务掌握情况, 而且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 了解他们的特点、爱好。当然我也强烈建议学生可以经常使用QQ、E-mail或者微博与老师沟通交流, 提出上课的意见等等, 不仅增进了我们师生的情谊, 而且让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轻松愉快。

5、对学生的肯定与表扬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应经常对他们给予肯定及表扬。对学生上机操作提交的每一份作业我都认真批改;学生每次上交的实训报告, 我也一一批阅, 并给予不同的评价;每次的单元小测, 都会挑出优秀的作品通过教师端展示给班级学生看。对于个别的差生或落后生, 我们应给予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 而不是去责备, 甚至置之不理, 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工作者, 应多给学生关爱与关怀。

四、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对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不仅是对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同时也是衡量教师的教学成果。学生的期末总评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个部分构成。在评价结果中, 平时成绩占百分之六十, 主要包括学生的日常出勤、课堂表现情况、上机操作、单元测试、课后实训报告填写等情况;期末成绩占百分之四十, 在期末考试中全部采用上机操作方式, 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这样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对学生比较公平, 不会因为个别学生期末考试失常, 而全盘否定一个学生平时的努力与付出, 同时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比较重, 更利于促进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力, 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反思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不太重视教科书式的理论学习, 独立性和个性都非常强。既不像中学生学习压力大, 面临升学考验, 也不像大学生理智, 主动性强, 考虑问题全面。如何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这些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寓教于乐是比较合适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 应充分重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充分自由发挥, 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七章演示文稿软件应用与操作教学中, 本章小测, 我没有给学生样本, 而是让学生自己提交一份独立完成的作品, 自由发挥, 结果学生表现都很激动, 非常积极, 提交的作品有介绍姹紫嫣红的各种花、绚丽多彩的动漫世界、令人垂涎欲滴的各种美食、享誉世界的名胜古迹等等, 选材新颖, 界面美观, 动画效果流畅, 许多作品都非常优秀, 出乎我的意料, 也让我深深的感动, 同时学生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作为一名中专的专职教师, 我想更多的是需要一份责任与耐心, 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一定的基础, 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定位选择、课时安排、讲授心得、考核与评价及对该课程的一些反思等等, 重点阐述了课程讲授的教学心得。

关键词:讲授心得,反思

参考文献

[1]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Office2003》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7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有感 篇8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 因人施教 因“课”制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信息技术能力的需求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社会衡量一个人全面素质的重要条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也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在目前的形势下,如何实施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的实践教学,既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又能培养出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1 分析学生的认知层次,合理选用教材,真正做到因人施教

首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随着计算机数量的增加,普通人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越来越多。但由于生源地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是第四次学习该课程的相关知识了,而有的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层次不同,就给教师制定授课内容提出新的要求。不同知识层面的人在同一环境中学习知識,必将导致“消化不了”和“吃不饱”两个极端,因此,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层次的前提下,进行分层次教学才是解决这两个极端的根本途径。

其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集知识性、技能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为特征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掌握有关计算机的关键性概念,熟悉计算机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Office办公软件;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并能安全高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而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所选教材必须广而全,既可以让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看得懂,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又得兼顾那些对这些知识已经基本了解的学生。对于教育者来说,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如今的教育需要的是个性化,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开发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潜能。而网络这个巨大的平台完全可以适当解决我们面临的这些问题。关键是教师如何应用好这个有效平台,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因人施教。

第三,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打破原有陈旧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在课程内容上强调知识够用、技能使用的原则,适当增加实践操作的比例,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熟记知识的要点,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切实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行为转化为主动行为,让学生从对教师的依赖和从属关系中解放出来。

2 深入钻研教材,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真正做到因“课”制宜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是决定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需要对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体系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在教学中高屋建瓴,结合学生实际,将其融会贯通,将清晰的思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而情景案例的选择则是一把双刃剑,那些为学生们所熟悉的生活资源无疑会更加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例如,对于单个专题的讲解,可以在系统学完理论知识后,让学生结合有效案例,深入研究,创设出自己的使用方法。以Word教学为例,可以在课程结束后,可以让学生以学生会的名义出版一份四版的报纸。学生会出版的报纸,其内容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是息息相关的,学生易于理清思路,而一份报纸的所需要素以及排版要求又可以真正考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包含的面也是比较广泛的,教师不能只是局限于单个板块的实践,更应注重多种知识的融合交汇。因此,在情景案例中,更多的应是综合多个知识点的案例,只有综合性强的案例,才能真正考查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就案例规模方面,案例大小要适中,最好是在一节课内能够完成的案例。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进行实时的讲评,让学生能够及时修正,看到效果。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总和。学习力的强弱,会对学生的终身学习、知识运用、创新能力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一个生命都有特殊的潜能,而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唤醒每一个孩子,开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发展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极致的自己”。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心设计一个生活情境、一段生活化的故事都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架起计算机知识与生活原型的桥梁,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用心的倾听学生的内心渴望,认真的研习教材内容,才能真正使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起跑线上越跑越远。

总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同,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中必须要向前看,向远看。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为特征的课程,在教材的改革中,仅仅是计算机文化基础、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文档处理、Exce1数据处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网络基础知识等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下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必须要在这个层次上进一步提高,在对这些内容做适当的删减和调整的前提下,增加一些专业性的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制作、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与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常用工具软件等。创造力是学习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是学习能力中的“生殖能力”,创造力与创新意识、知识积累密切相关。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操作,因此,要适当增加实践操作课程的学时比例,让学生在各种有针对性的综合案例的操作中消化吸收理论知识,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真正以学为兴趣,以练为探索,以网络为平台,施展自身魅力。

参考文献

[1] 鲁幸福.浅析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10):183.

[2] 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9).

《大学计算机基础》培训总结 篇9

在过去的两天里,我参加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班培训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是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受益匪浅。两天时间,分别由上海同济大学的龚教授、杨教授两位老师讲授了许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要领、教学方法、教学中碰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等。这些真正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和课程建设中所需要的掌握的,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龚老师工作态度细致、踏实,体现了真正的名师风范。

通过这两天的集中培训,我感觉很有收获很大,首先感谢老师们,感谢他们的辛勤工作,更感谢他们提供了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资源,同时感谢提供这次培训机会的所有部门和参与讨论的同事们,大家的互相交流使得我对网络课程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湖南,学生的生源来自全国,统计资料表明,有30%左右的学生具有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所以对课程内容不太满意。而起点低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偏远西部,中小学时上机的实践条件不足,结计算机知识一片空白。这个问题非常突出。学习计算机知识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只看演示记下步骤,不自己动手练习,是不能达到学习目的,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创意、动手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才能使自己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但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使我们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操作。《大学计算

机基础》是一门高实验负荷的课程,对机房的要求,实在是难以想象。也就是,除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师团队的付出,机房的实验指导老师也有难以想象的工作量。

这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十分难得,我所在湖南分中心班同学们均来自湖南各本、专科及高职院校,通过本次培训,使我有机会了解湖南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情况和面临的各种问题及解决办法。在与同班同学面对面的讨论中,收获颇多;在网络BBS上与其它分中心参会老师的交流中,体会甚深。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交流和讨论,加深了各院校老师在教学经验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设计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扩大了知识面,拓宽了视野,使我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对该课程建设有了更明确的思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积极接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开阔教学研究视野。

关于课堂上如何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讲好,我认为,要讲出一堂精彩、生动的课,必须做到“三备”,即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有这样的几个要点:课前精心准备,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即备学情;针对正在使用的教材,要广泛汲取其它同类教材的优点,准备好要给学生上课的内容,即备教材;在此基础上,还要认真准备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备好课,是上课成功的关键,是教师的必备技术和基本功。备课,就是在对讲授内容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考虑如何组织讲授这些内容,从而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备课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广博的收集、阅读和积累有关资料,最后还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充分的备课,还需要做好课堂讲述,才能成功 的把课上好。备课和课堂讲述的关系好比作曲家和指挥家的关系,有了优美的曲子,还需要好的指挥家。讲述,是一种教学技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讲述是介绍新的知识、概念、方法和原理的必要手段;讲述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养成评鉴能力;讲述是整理复习,形成系统知识和概念的途径。精彩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讲述。讲好课,就要做到讲述时清楚明白,系统严密,具体生动。清楚明白,是大学教师讲课的最基本要求。“以其昏昏,何能使人昭昭?”所谓“清楚”,就是应该把教材的基本内容、基本线索核实理顺,达到思路清、线索明的要求;所谓“明白”,就是应该把教材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论证真切,达到言之成理,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智能得到发展。系统严密,是课堂讲述的重要要求,讲课内容应当层次井然,条理有序,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概念。具体生动,这是课堂讲述的最高要求,这与教师的学识、经验、言词和教学内

容等诸多方面都紧密相关。

由于时间关系,本次培训内容中,部分内容广度有余、深度不足,对于学生入门基础的利用和出口的适应性讨论不足。希望有机会向龚老师和她的团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并有关本课程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再一次对龚、杨两位教授的辛勤劳动的无私奉献表示感谢,并感谢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为我们开办此次精品课程培训,希望以后能继续有机会参加培训交流,共同做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篇10

一、电脑基础课

1.复制、剪切与粘贴

选中对象后右键单击,出现复制/剪切,之后,粘贴。快捷键:复制(Ctrl+C)

剪切(Ctrl+X)

粘贴(Ctrl+V)

2、新建文件及文件夹的命名

新建文件夹:在桌面或者是一个文件夹内,右键单击空白的地方,出现“新建”,在新建右侧会出现“文件夹”字样。

文件夹的命名(重命名):新建文件夹后默认的名称为“新建文件夹”。选中要重命名的文件夹,右键单击,出现“重命名”字样,点击即可重命名。快捷键为F2

3、文件的选择(单选、跳选、全选、框选、连续性选择)单选:在要选中的对象上单击左键即为单选,即:只选中一个。跳选:按Ctrl选择不连续的对象

全选:在一个文件夹内点击“编辑”,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全部选定”。快捷键为Ctrl+A 框选:按住鼠标左键不动,拖动鼠标,会出现深颜色的框,框的范围就是被选择对象的范围。

连续性选择:单选第一个对象,按“Shift”键,再选择最后一个对象。

4、隐藏及显示文件

(1)隐藏文件:为了保证重要文件的安全性,有时候我们会设置文件的属性为“隐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文件的安全。方法:右键单击要设置为隐藏的文件,选择“属性”,选择“隐藏”。、(2)显示文件:有些时候设置为“隐藏”的文件仍然是可以看到的,这时候我们可以更改文件夹显示的属性,这样就彻底看不到文件了。方法:打开文件→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隐藏文件和文件夹

5、压缩、加密文件

压缩文件作用:大大缩小了所占电脑的空间,也可以通过密码设置增加安全性。压缩方法:选择需要压缩的文件,右键单击在出现菜单中选择“添加到压缩文件”。在高级选项中,可设置解压密码。

6、创建快捷方式

创建快捷方式的作用:比较常用的软件,可以采用快捷方式,一方面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占桌面空间的大小。

方法:(1)在电脑硬盘中选择软件,右键单击“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2)通过“开始”按扭,选择需要的软件,右键单击“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7、删除文件(1)不彻底删除

A,选中需要删除的文件,在选中的区域内右键单击出现“删除”。B,选中需要删除的文件,按“Delete”,即可删除。(2)彻底删除 A,删除后清除回收站

B,选中需要删除的文件,按“Shift+Delete”,即可

C,勾选回收站属性中的“删除时不将文件移入回收站,而是彻底删除”。

8、设置系统密码,更改图片。

打开“控制面板”,选择“用户账户”,选择“计算机管理员”,然后“创建密码”或“更改我的图片”。

9、文件共享 选择需要共享的文件,右键单击出现“共享和安全”。

10、电脑桌面属性

作用:可以更改桌面背景图片,也可以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方法:打开“控制面板”,选择“显示”

在电脑桌面空白处右键单击,选择“属性”。

11、调整时间

方法: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

12、声音的调试

方法:控制面板→声音频设备

13、鼠标的设置 方法:控制面板→鼠标

14、网络学习

搜索(百度)、QQ的使用

WORD(重点内容)

1、关于“文件”的内容 “新建”:新建一个空白的文档。

“打开”:打开在电脑或者是移动硬盘(U盘)中已经有的文档。“关闭”:关掉正在编辑的文档。

“保存”:将新录入或者是修改后的文档进行保存。“另存为”:可以更改名称或文档存放的地址。

“页面设置”:关于整个纸张的横纵向、四周边距及其它相关设置

2、关于“编辑”的内容

撤销、重复、剪切、复制、全选、查找、替换

3、关于“视图”的内容 最常用的视图模式为“页面” “段落标记”的用处

“缩略图”的好处:在内容较多的情况下,方便看到全局内容。“页眉和页脚”的设置和用处。

4、关于“插入”的内容

页码、特殊符号、图片(图片格式)、图示

5、关于“格式”的内容 字体 段落

项目符号和编号 边框和底纹

分栏(注意段落标记是否选中)背景(水印)

Excel

一、页面设置

1、页面方向(横向、纵向)纸张大小(A4)

页边距(四边的边距最小不要小于1cm,不然在打印时将看不到超过的内容)页眉和页脚

二、编辑 撤销、剪切、复制、粘贴、删除/移动/复制工作表、查找、替换

三、插入

插入行、列、单元格、图表、函数

四、单元格格式

数字、对齐、字体、边框、底纹

五、自动套用格式和工作表的隐藏及修改标签色

六、工作表的增加、重命名及移动

七、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八、分类汇总

九、冻结窗口

Excel技巧

1、输入连续性数字,例:从1到100。

在第一个单元格内输入1,把鼠标放在单元格右下角,变成小十字时,按鼠标左键不动拖动(向右或向下都可以),到100为止。

2、插入的图片制作立体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总结 篇11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迁移教学策略 应用

当前,计算机行业飞速发展,快速发展的社会对掌握较高信息技术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迁移教学策略将会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方法。学生们可以通过迁移教学策略,来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力。因此,中职教育应改革现在的传统教育,加强迁移教学策略的应用,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

1.学生水平高低不一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每位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差异。这就给老师的教授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例如,老师讲到一个新知识点的时候,对于那些了解计算机和对计算机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来说非常简单易懂,然而,对于那些不了解计算机知识和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就感到非常困难。如果老师继续讲新知识,会让不懂的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困难,如果老师将知识再讲授一次,必然会浪费大量时间,使得老师左右为难。

2.教学设施不完善

在这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硬件的配备将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虽然,计算机在我国已经普及,但是有些中职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仍然使用过时的计算机。例如,在学习word的时候,老式的计算机安装的可能是早期的word文档,功能不完善,同教材知识有些脱节,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3.教学内容与实践要求不一致

每个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知识不同,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侧重点也不同。老师没有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来进行授课,不去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只让学生按图索骥。学生们即使掌握了课本知识,在实践中也无从下手。并且学生在课后缺乏实践操作,没有把在课本上学习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当中,造成了教学内容与实践要求脱节。

二、加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迁移教学策略的应用

1.提高学生迁移能力

学生的迁移能力将直接影响知识与实践结合的结果。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还需要老师合理的教导。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法实现。

(1)老师灵活教学。面对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老师和学生一起制订学习计划,领导学生自觉培养迁移能力。例如,在学习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电子市场进行参观和学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迁移到实践中去。

(2)组织计算机技能比赛。让学生以个人或团体为单位设计项目,进行计算机技能比赛,把学习的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根据年级来设定比赛内容,也可以根据比赛项目来设定比赛,例如网页制作、程序开发、计算机硬件组装和计算机常识比赛等等。

2.开设实践操作课程

为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采用边学边实践的教学方法组织课程学习,开设实践操作课程。如今,大部分中职学校开设了实践操作课程,并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操作,充分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识的快速提取和应用。

3.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实习,顾名思义,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学生要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将知识迁移到实际工作当中。中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实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为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未来就业的时候选择恰当的职业,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发挥所学知识。现在的中职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实习的作用,促进了学生迁移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游刃有余的解决计算机问题。

上一篇:弟子规总叙讲解下一篇:春景作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