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

2024-07-17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共12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 篇1

摘要: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生本教育体系希望实现这样一种理想。

关键词:生本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各专业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知识教育由传统的“知识型”向“应用型”“技能型”转变。郭思乐教授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生本教育所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有三个:(1)人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本能,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激扬生命自身去发展自己;(2)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3)教师高度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生本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预习”(前置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里预习应该是由教师提供一个最根本、最简单的问题,如,在讲解进制时,可以设置前置作业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逢几进一?让学生得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并提出问题,这才是我们生本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 生本教学时,留出大部分时间,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能有见解地讨论。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再由老师讲解难点、重点,最后布置下一节课的前置作业。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才能更主动地把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生本教育体系希望实现这样一种理想。

二、引导学生学会总结与归纳

从课程整体上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内容繁多,涉及的问题从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到后面的Office综合应用。为了让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好,应该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把整体的各个部分有机联系起来。这对于学生来说,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这不仅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很有用处,在今后所有学习活动中,学生也会惯性地总结与归纳,对于学习知识能力的提高是事半功倍的。 通过仔细讲解、比较、归纳和总结来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讲授完Word、Excel和Power Point后,可以进行一次比较,比较它们的操作界面、操作方法等,这时可以发现它们其实是有很多共性的。

三、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首先要得到共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创新意识,学生要深刻认识到综合应用能力对自己将来就业及创业的重要性,并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方面,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一)理论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好的方法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而不是千篇一律,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不枯燥、不乏味,从而有兴趣去思考。

(二)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寻找创新的灵感

引导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如:Office高级应用兴趣小组、 计算机硬件维修兴趣小组等,让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的潜能是永远开发不完的宝藏。生本教育教学要求学生自己要做,主动发现,主动解决,老师的作用只是指导而已。

四、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与实训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重视理论知识,而轻实践、忽略应用。在现代社会需求创新人才的情况下,在实施生本教学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加强实践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而现今中职生缺乏综合的动手能力,尽管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可以尽可能安排一些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知识。但是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这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极大地提升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以学生为本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每个实践都是学生自己提升思考和动手能力的一次机会。

五、巧妙设计课后作业

要真正学好一门课程,仅仅凭课堂45分钟是不够的。对计算机应用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只有一本教材是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的。因此,在选择一些典型习题作为课后练习的同时,巧妙地安排一些课后思考题也是必要的。学生通过对思考题的思考,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或询问相关技术人员,这些题目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是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生本教育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学中逐步形成学生“愿学、想学、乐学、爱学、会学、能学”的氛围。探索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本教育理念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弊端,实现教学质量的飞跃。

参考文献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6.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 篇2

1、[单选题]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是微型化、巨型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____C___。

(A)、模块化

(B)、功能化

(C)、网络化

(D)、系列化

2、[单选题]在Windows中,“复制”操作的组合键是__C_______。

(A)、【Ctrl】+X

(B)、【Ctrl】+V

(C)、【Ctrl】+C

(D)、【Ctrl】+【Back space】

3、[单选题]光盘驱动器是一种利用___A____技术存储信息的设备。

(A)、激光

(B)、电子

(C)、半导体

(D)、磁效应

4、[单选题]在Windows中,新建文件夹错误的操作是___C_____。

(A)、右击资源管理器的“文件夹内容”窗口的任意空白处,选择快捷菜单中的“新建”子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

(B)、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子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

(C)、在Word程序窗口中,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

(D)、在“我的电脑”的某驱动器或用户文件夹窗口中,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子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

5、[单选题]就计算机网络按规模分类而言,下列说法中规范的是___C____。

(A)、网络可分为数字网、模拟网、通用网

(B)、网络可分为公用网、专用网、远程网

(C)、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D)、网络可分为光缆网、无线网、局域网

6、[单选题]匿名FTP服务的含义是___B ____。

(A)、只能上传,不能下载

(B)、允许没有账户的用户登录服务器,并下载文件

(C)、有账户的用户才能登录服务器

(D)、免费提供Internet服务

7、[单选题]文件夹中不可存放__C_____。

(A)、多个文件

(B)、文件夹

(C)、字符

(D)、一个文件

8、[单选题]人们根据特定的需要,预先为计算机编制的指令序列称为____B___。

(A)、文件

(B)、程序

(C)、软件

(D)、集合

9、[单选题]关于电子邮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 C

(A)、发送电子邮件需要E-mail软件支持

(B)、必须知道收件人的E-mail地址

(C)、收件人必须有自己的邮政编码

(D)、发件人必须有自己的E-mail 账号

10、[单选题]把硬盘上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内存中去,称为______C__。

(A)、打印

(B)、写盘

(C)、读盘

(D)、输出1、[单选题]在Word中,__D______的`作用是能在屏幕上显示所有文本内容。

(A)、标尺

(B)、控制框

(C)、最大化按钮

(D)、滚动条

11、[单选题]在Word中,如果当前光标在表格中某行的最后一个单元格的外框线上,按Enter键后,_C_____。

(A)、光标所在行加高

(B)、光标所在列加宽

(C)、在光标所在行下增加一行

(D)、对表格不起作用

12、[单选题]微型计算机中常提及的Pentium II或Pentium III是指其____A___。

(A)、CPU类型

(B)、主板型号

(C)、时钟频率

(D)、运算速度

13、[单选题]打开窗口的控制菜单的操作可以单击控制菜单框或者__D_______。

(A)、按【Ctrl】+【Space】

(B)、双击标题栏

(C)、按【Shift】+【Space】

(D)、按【Alt】+【Space】

14、[单选题]一个磁盘格式化后,盘上的目录情况是___C____。

(A)、多级树形目录

(B)、一级子目录

(C)、只有根目录

(D)、没有目录,需要用户建立

15、[单选题]下列操作中,不能在Excel工作表的选定单元格中输入公式的是_C _____。

(A)、单击工具栏中的“粘贴函数”按钮

(B)、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函数”命令

(C)、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对象...”命令

(D)、单击“编辑公式”按钮,在从左端的函数列表中选择所需函数

16、[单选题]PowerPoint中,在浏览视图下,按住【CTRL】键并拖动某幻灯片,可以完成___B_____操作。

(A)、移动幻灯片

(B)、复制幻灯片

(C)、删除幻灯片

(D)、选定幻灯片

17、[单选题]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___C____。

(A)、体系结构为TCP/IP参考模型

(B)、需要使用调制解调器连接

(C)、地理范围在几公里的有限范围

(D)、需要使用网关

18、[单选题]在IE浏览器中,如果要浏览刚刚看过的那一个Web页面,应该单击一下___A___按钮。

(A)、后退

(B)、历史

(C)、前进

(D)、刷新

19、[单选题]作为数据的一种表示形式,图表是动态的,当改变了其中___B_____之后,Excel会自动更新图表。

(A)、Y轴上的数据

(B)、所依赖的数据

(C)、标题的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任务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Computer Application-basic Teaching

Wu Yalin

(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Nanjing21117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network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have expanded,community to higher requirement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as to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o provide practical,operational personnel colleges,explore how to strengthen the"Computer Application-Basic"teaching to make it more adapt to social demand for talent,the ability to have a very important requirement.

Key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reform;Task of teaching;Computer Application-basic;Independent study

一、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授课,但是还是仅仅满足于将一系列操作简单的在学生面前的展示。但是在学生就业时,就凸显出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及设备,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在于现在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方法与培养对象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偏差。我们现在只是把“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评价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成绩的方法,这就导致多数学生机械地学习,死记硬背操作步骤,不会综合运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偏离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的。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因材施教”,没有考虑到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基础知识的参差不齐。

二、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深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在高职教育中,应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针对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教学环节与内容的编排,建立较为完整、 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教学必须在以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三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下,走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模式,彻底改变原有的“考证促学”的教学观念,只有按照这种培养模式进行教与学,才能够使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适应多元、多变的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适应社会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人才的需要,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学质量,明确教学方向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认识

我们在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学核心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到做学习的主人上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搞“题海战术”,而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很好地运用计算机来工作和学习,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的过程中遇到与后期学习相关的内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铺垫和点拨,引导、发挥辅助和主导作用。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学生学习本课程是为了培养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和能力。以适应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教师要能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以及能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因此教学应更多地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讲授有关的原理、概念和基本知识。使学生能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

四、注重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为了使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实施的实训环节中,除加强每个模块的课堂实践环节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置大量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课后练习和课后实训课题,使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交替进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以及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五、教师团队素质的提高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教好学生的前提。随着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和新思想的发展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站在学科领域的前沿,以探索的精神对待自己将要教授的知识,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际出发,找准问题,转变教育观念,这样才可展示给学生一片新天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术素养,为国家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我们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要深化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并且适时地对原有的培养过程作相应的调整与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明海,山颖.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課程学习情境的设计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6

[3]龙怡.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 篇4

(1) 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以教师为主导, 在课堂教学上掌握绝对的主动权, 而在开放教育中实施自主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局面, 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学习的方法, 能够学以致用, 有利于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养成。

(2) 增强了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处理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追求高效高速地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应当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问题的最优解的想法, 这就不得不依靠对计算机的使用。在开放教育环境下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 使得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熟悉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完成信息的综合处理, 增强自己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因为开放教育所具有的资源共享的特点, 因此在可以自由使用的教育资源中也可以挂上学生们自己完成的任务, 学生可以通过将自己的作品上传来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验, 也可以从别人的作品中取长补短、相互交流, 这样便在无形中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来拓宽学生的眼界和丰富知识。

(4) 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代社会多青睐于复合型人才, 不仅要求人才能熟练掌握现代技术, 对跨学科、跨专业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 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软实力, 沟通表达能力较强, 具有团队精神。以上都非常贴合开放教学环境下自主学习策略的目的, 因为通过自主学习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在开放教育的环境下进行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 不仅是要求知识、信息上的综合, 也是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的综合。

2. 开放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策略

(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遵循实用性原则。开放教育和一般的普通高等院校教育不同, 因此开放教育计算机的教学更应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中心来合理设置课程以及教学内容。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把握该课程是以计算机基本原理和计算机基础应用为主的课程设置特点, 设置合适的课时以保证讲述的完整性, 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习时应当集中注意力等。

还有, 在开放教育环境下实施自主学习策略应当注意要坚持实用性原则。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极其不合理, 有的甚至还是以讲授传统的OFFICE的3大软件为主, 忽略了网络基础知识, 忽略了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没有将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应用到课程的教学当中去。因此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当对专业口径进行适当拓宽, 结合学生的实际条件来对课程和实验进行合理设置, 注重实用课程的开设和实验实践, 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其计算机的应用水平。

(2) 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在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中, 教师应当将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使信息资源得以全面调动, 进而调动起学生的信息意识, 使学生在对较为混乱无序的信息进行处理时能明确其性质、范围, 进而实现对其的分析、管理分类, 之后再对信息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对新问题提出疑问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然后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使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3)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由于开放教育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处于分离状态, 因此, 一方面, 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开放教育中具有充分的自主权, 能够自由地进行思维的创新和发散。另一方面, 要重视在开放教育中同伴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可以组成小组, 使得各组员之间开展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等, 也便于教师对教学任务的分配, 随着组员之间交流沟通能力的加强, 学生自学实践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4) 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便捷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有机结合, 使得学生更容易通过网络来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上的探索性学习, 然后让学生对每一章节的个人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由教师进行学习评价, 将形成性练习和论坛相结合, 不仅增加了知识容量, 提高课程效率, 还梳理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3. 总结

综上所述, 通过在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自主学习策略, 将会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促进现代化计算机开放教育的发展。

摘要:开放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 以教师利用现代教育导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利用多种资源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本文将从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合理应用的意义出发, 对如何在开放教育的环境下,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合理应用自主学习策略进行讨论。

计算机基础应用 篇5

3.扇区是磁盘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对)4.温度是影响计算机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对)

论述:1.详述计算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含义。

答:1.主频:主频即时钟频率,指CPU在单位时间发出的脉冲数。表示CPU的运行速度,是以赫兹为单位,如CPU主频3.0GHz:G是10的9次方。3.0GHz就是3.0*109赫兹。2.字长:字长是CPU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位数,它直(B)。(A)选择工具栏按钮(B)选择编辑对象(C)选择“幻灯片浏览视图”(D)选择“编辑”菜单

1.一个演示文稿,可包含(D)张幻灯片。(A)1(B)2(C)3(D)多 2.下列不能新建演示文稿的方法是(C)。(A)使用“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B)单击工具栏“新建”工具按钮(C)使用“插入”菜单的“新幻灯片”命令(D)按Ctrl+N键

简答题:1.如何播放演示文稿?

答:利用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观看放映或幻灯片放映按钮完成。

1.在幻灯(武汉自考)片的“动作设置”对话框中设置的超连接对象可以是(D)。(A)一个学生都成才”等个人信息。

7、为每张幻

灯片设置不同的动画效果。点“幻灯片放映”菜单→幻灯片切换→随机→全部应用。

8、保存文件。打开“文件”菜单,点“保存”,为幻灯片起名为“我的简历”,再点“保存”.1、如果要将幻灯片的方向改为纵向,可通过(A)命令实现。(A)页面设置(B)打印(C)幻灯片版式(D)应用设计模板

1、在PowerPoint 2000的幻灯片浏览视图下,不能完成的操作是(C)。(A)调整个别幻灯片位置(B)删除个别幻灯片(C)编辑个别幻灯片内容(D)复制个别幻灯片

2、在PowerPoint编辑状态下,可以进行幻灯片移动和复制操作的视图方式为(A)。(A)幻灯片(B)幻灯片放映(C)幻灯片浏览(D)单击“文件”菜单的“新建”命令,建立一新的工作簿文件。

3、制作表格主题。单击A1单元格,输入“学生考试成绩”,字体设为隶书、加下划线,字号设为24号。然后选定A1-I1单元格区域,单击工具栏“合并及居中”按钮,合并单元格并居中显示。

4、输入表头。从A2-I2单元格依次输入序号、学号、姓名、性别、语文、数学、外语、文理综合、总分。

5、输入序号。点A3、A4,依次输入1、2,选中A3、A4,用鼠标左键按住A4右下角的节点向下拖动到A22,松开鼠标,即建立自动填充序号1-20号,同样方法在在B3-B22单元格建立20031-200320号的学号。

6、输入姓名。接关系到计算机的计算精度、功能和速度。字长越长处理能力就越强。常见的微机字长有8位、16位和32位等。3.内存容量:内存储器中能存储信息的总字节数为内存容量;一般以KB、MB为单位,如128MB、256MB等。4.外存容量:指存储容量的大小,如硬盘40GB.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字节)5.存取周期:存储器连续启动两次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最短时间。一般在几十到几百毫微秒(ns)。6.运算速度:是一种综合性的性能指标。单位:MIPS(百万条指令/秒)7.软件配置: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语言、数据库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软件、汉字支持软件及其他各种应用软件。1.冯。诺依曼的计算机模型主要是指计算机(D)。(A)提供了人机交互的界面(B)具有输入输出的设备(C)能进行算术逻辑运算(D)可运行预先存储的程序

2.计算机能够直接执行的计算机语言是(B)。(A)汇编语言(B)机器语言(C)高级语言(D)自然语言

3.用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B)。(A)用户程序(B)源程序(C)系统程序(D)汇编程序 简答题:1.现代计算机一般具有那几个重要特点?

答:

1、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

2、采用“存储程序”工作方式;

3、体积小;

4、价格低;

5、运算速度快;

6、功能强等等。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武汉自考)理结果也是信息。因为人的大脑和五官也是信息采集,识别,转换,存储,处理的器官,所以也把计算机称为电脑。主要特点: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通用性强,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现代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现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以下五条:a、由基本电子器件构成,采用二进制计算方式。b、除了数值计算和逻辑运算之外,计算机还能够处理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象以及声音在内的所有可能转换成数字信号的信息。c、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进行工作。d、具有超强的信息存储能力和高速的运算与信息处理能力。e、与通信网络互联,构成跨地区、跨国界乃至全球的计算机通信网,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1.如果要将幻灯片的方向改为纵向,可通过(A)命令实现。(A)页面设置(B)打印(C)幻灯片版式(D)应用设计模板

1.在PowerPoint 2000的幻灯片浏览视图下,不能完成的操作是(C)。(A)调整个别幻灯片位置(B)删除个别幻灯片(C)编辑个别幻灯片内容(D)复制个别幻灯片

2.在PowerPoint编辑状态下,可以进行幻灯片移动和复制操作的视图方式为(A)。(A)幻灯片(B)幻灯片放映(C)幻灯片浏览(D)备注页 3.编辑幻灯片内容时,应首先进行该幻灯片中的影片对象(B)该幻灯片中的声音对象(C)该幻灯片中的图形对象(D)其他幻灯片

2.通过“自定义动画”对话框的(B)选项卡,可以为幻灯片对象设置动画和声音。(A)时间(B)效果(C)图表效果(D)播放设置

简答题:1.如何改变幻灯片的播放顺序? 答:可以设置超链接改变、设置动作按钮改变、还可以修改幻灯片的顺序。2.4.2自定义开始菜单简答题:

1、如何使用“开始”按钮? 答:左键打开程序、运行、查找、控制面板等菜单,右键打开资源管理器、用户等菜单进行下一步操作。

简答题:

1、在Windows 2000中如何创建快捷方式? 答:用鼠标右键单击要创建快捷方式的文件或文件夹,在右键菜单中点“发送到”,再点“桌面快捷方式” 即可。

1、幻灯片中的对象可以不进行动画设置。(对)

2、幻灯片状态下的表格编辑于Word下不同。(错)

3、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放映时能呈现多种效果,这些效果与演示文稿本身无关。(错)

4、设置动画时不可改变对象出现的先后顺序。(错)

5、可利用“表格”幻灯片版式实现表格的插入。(错)

6、PowerPoint的打包工具可以将演示文稿和播放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文。(错)论述:

1、用PowerPoint 2000制作一组介绍自己简历的演示文稿,并将制作步骤写出来。要求:选取适当的设计模板,通过幻灯片母版为每张幻灯片加上编号和适当的个人标志。在演示幻灯片时对标题幻灯片和其他幻灯片分别加上不同的动画效果。答:

1、启动Powerpoint 2000。

2、建立新文件。单击“文件”菜单的“新建”命令,按要求建立一新的幻灯片文件:文件→新建→常用→内容提示向导→确定→开始→下一步→演示文稿类型→销售/市场→商品介绍→下一步→演示文稿样式→屏幕演示文稿→下一步→演示文稿选项→“演示文稿标题”栏输入“我的简历” →“每张幻灯片都包含的对象”栏输入“本人姓名” →把“上次更新日期”、“幻灯片编号”打上对钩→下一步→完成3、应用设计摸版。点“格式”菜单→应用设计模版→Azure→应用。

4、调整幻灯片版面。分别选幻灯片1、2、3、4→按由上到下的顺序排列“标题”及“文本框”、删除无用的圆形图标。

5、设定文字颜色。分别选幻灯片1、2、3、4→把文字颜色都设成白色。

6、文字替换。选幻灯片1→删除副标题中文字并输入“一个人民教师的成长” →选幻灯片2→删除“标题”及“文本”栏的文字,在“标题”栏输入“一个充满朝气的人民教师”,在“文本”栏输入“生日、姓名、性别、任职单位”等个人信息→选幻灯片3→删除“标题”及“文本”栏的文字,在“标题”栏输入“我的特点”,在“文本”栏输入“爱好、特长等个人信息” → 选幻灯片4→删除“标题”及“文本”栏的文字,在“标题”栏输入“我的心愿”,在“文本”栏输入“让每备注页 在C3-C22单元格依次输入学生姓名:

3、编辑幻灯片内容时,应首先进行(B)。(A)于光伟、刘亚男、王道

一、林鹏飞、尚选择工具栏按钮(B)选择编辑对象(C)选择敏志、张莹、徐冉生、李亮、李海、陈“幻灯片浏览视图”(D)选择“编辑”菜单 小明、佟正、李志刚、王华、高敏、王简答题:

1、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平、胡小霞、赵婷、宋燕、鲍英杰、黄哪些?

大为。

7、输入性别。在“性别”列依次答: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字长(8位、16输入上面学生的性别:男、女、男、男、位和32位等)、运算速度(单位:MIPS)、男、女、男、男、男、男、男、男、女、主频(GHz)、内存储器容量和外存储器容量。女、女、女、女、女、男。

8、输入分(单位:MB、如128MB内存、40GB硬盘等)。数。在语文、数学、外语、文理综合列1.2.4硬件系统

输入自编分数。

9、求总分数。用鼠标

1、下列有关外存储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选中E3-I22区域,点“自动求和”按钮,(D)。(A)外存储器不能为CPU直接访问,求出各位学生总分。

10、排序。用鼠标必须通过内存才能为CPU所使用(B)外存储选中总分列B3-I22单元格区域,点“数器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C)外存储据”菜单,单击“排序”命令,选“总分”器中所存储的信息,断电后信息也会随之丢为主要关键字,按“递减”方式排序。

11、失(D)扇区是磁盘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

保存。点“文件”菜单,点“保存”命令,2、鼠标是微型计算机的一种(B)。(A)输出文件命名为“学生考试成绩”,再点“保设备(B)输入设备(C)存储设备(D)运算设存”即可。

4.1Excel基本操作

论述题:

1、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对存储器进

1、在Excel 2000下完成各种操作不可行详细的分类,并说明它们的特点及作用。使用(C)。(A)命令菜单(B)快捷菜单 答: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C)编辑栏(D)命令快捷键

储器简称内存:内存:内存分为静态内存

1、在Excel 2000中,以下属于单元格(SRAM)和动态内存(DRAM)两种,静态内存相对引用的是(A)。(A)A1(B)$A$1 的读写速度比动态要快。内存为暂时存储设(C)$A1(D)A$1

备,存储CPU立即处理的数据,断电后数

2、若在工作表中选取一组单元格,则据丢失,以“MB”为单位,容量越大,价格其中活动单元格的数目是(D)。(A)一行越高。外存储器有:软盘:容量小,可读可单元格(B)一个单元格(C)一列单元格 写,易损坏,现在基本淘汰;硬盘:存储设(D)被选中的单元格个数 备,容量大,可读可写,无法携带,存储计

1、在输入数据时键入前导符(C)表示要算机中的数据;光盘:容量大,可读不可写输入公式。(A)“(B)+(C)=(D)%

和可读可写两种,携带方便,存储数据;移

2、在Excel 2000工作表的某单元格内动硬盘:移动存储设备,容量大,可读可写,输入数字字符串“567”,正确的输入方携带方便,存储计算机中的数据;U盘:容式是(A)。(A)567(B)„567(C)=567 量介于硬盘和软盘之间,不易损坏,携带方(D)“567”

便,可读可写。

1、在Excel 2000中,设置页眉和页脚计算题

1、存储400个24×24点阵汉字字形的内容可以通过(B)进行。(A)“编辑”所需的存储容量是多少?400*3*24字节菜单(B)“视图”菜单(C)“格式”菜单 =28800字节

(D)“工具”菜单

2、若要表示0~99999的十进制数目,使用简答题

1、在Excel中,如何输入公式? 二进制数最少需要多少位?17位

答:选中答案放置单元格,然后点击编

3、将十六进制数1ABH转换为十进制数是辑栏上的等于号,然后在编辑栏输入公多少?1ABF=6847(没有1ABH这个数)

式。

4、已知数字字符2的ASCII码为十进制数

1、在excel 2000的数据操作中,计算求50,试计算数字字符5的ASCII码为十进制和的函数是(A)。(A)SUM(B)COUNT 数的多少?53

(C)AVERAGE(D)TOTAL

简答题

1、数制的概念及常用数制有哪些? 简答题:

1、在Excel中,如何用菜单命答:数制是指按每个数位安排几个数字为标令对数据进行排序?

准的记数的方法。通常有:二进制、八进制、答:先选中要排序的区域,点“数据”菜十进制、十六进制。单中“排序”,再单击“以当前选定区域排

1、专门为学习目的而设计的软件是(B)。(A)序”,然后按要求设定主要关键字和递工具软件(B)应用软件(C)系统软件(D)目增或递减即可。

标程序

1、Excel 2000图标(应为“表”)是动态论述题:

1、在Excel 2000中制作一个电子的,当在图表中修改了数据系列的值表格并写出制作步骤。要求:1)新建一个工时,与图标相关的工作表中的数据作簿,并命名为“学生考试成绩”。2)字段名(A)。(A)自动修改(B)不变(C)出现分别为:序号、学号、姓名、性别、语文、错误(D)用特殊颜色显示

数学、外语、文理综合、总分、排名。3)记

录数至少20项。序号采用自动填充方式,学号、姓名、性别、分数自编,总分使用公式自动生成,“排名”使用排序功能按“总分”排序。4)标题内容自定,字体为“隶书”加下划线,字号为24号,表格内单元格格式自定。

答:

1、启动Excel2000。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 篇6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迁移教学策略 应用

当前,计算机行业飞速发展,快速发展的社会对掌握较高信息技术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迁移教学策略将会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方法。学生们可以通过迁移教学策略,来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力。因此,中职教育应改革现在的传统教育,加强迁移教学策略的应用,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

1.学生水平高低不一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每位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差异。这就给老师的教授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例如,老师讲到一个新知识点的时候,对于那些了解计算机和对计算机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来说非常简单易懂,然而,对于那些不了解计算机知识和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就感到非常困难。如果老师继续讲新知识,会让不懂的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困难,如果老师将知识再讲授一次,必然会浪费大量时间,使得老师左右为难。

2.教学设施不完善

在这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硬件的配备将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虽然,计算机在我国已经普及,但是有些中职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仍然使用过时的计算机。例如,在学习word的时候,老式的计算机安装的可能是早期的word文档,功能不完善,同教材知识有些脱节,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3.教学内容与实践要求不一致

每个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知识不同,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侧重点也不同。老师没有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来进行授课,不去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只让学生按图索骥。学生们即使掌握了课本知识,在实践中也无从下手。并且学生在课后缺乏实践操作,没有把在课本上学习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当中,造成了教学内容与实践要求脱节。

二、加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迁移教学策略的应用

1.提高学生迁移能力

学生的迁移能力将直接影响知识与实践结合的结果。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还需要老师合理的教导。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法实现。

(1)老师灵活教学。面对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老师和学生一起制订学习计划,领导学生自觉培养迁移能力。例如,在学习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电子市场进行参观和学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迁移到实践中去。

(2)组织计算机技能比赛。让学生以个人或团体为单位设计项目,进行计算机技能比赛,把学习的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根据年级来设定比赛内容,也可以根据比赛项目来设定比赛,例如网页制作、程序开发、计算机硬件组装和计算机常识比赛等等。

2.开设实践操作课程

为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采用边学边实践的教学方法组织课程学习,开设实践操作课程。如今,大部分中职学校开设了实践操作课程,并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操作,充分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识的快速提取和应用。

3.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实习,顾名思义,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学生要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将知识迁移到实际工作当中。中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实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为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未来就业的时候选择恰当的职业,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发挥所学知识。现在的中职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实习的作用,促进了学生迁移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游刃有余的解决计算机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 篇7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应用性都较强的课程, 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学习基础和能力强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无法满足学习需求, 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又认为教师讲得太快, 无法消化。而现有的教学过程, 教师很难同时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的教学效果比较低下。因此, 如何在兼顾学习者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也是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诸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以课前微视频学习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提高教学效果。然而, 从分析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问卷调研结果得知, 被调查的学生对翻转课堂要求的课前微视频学习的接受度很低, 而对于在课堂上使用微视频教学的接受度明显高于前者。参与调查的200名新生中, 80%的学生表示愿意在课堂上利用微视频进行学习, 11%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只有9%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受此启发, 笔者在借鉴翻转课堂教学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尝试将微视频教学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 以该课程的重难点模块“Excel电子表格”作为突破点, 开发该模块的教学微视频和微练习, 并设计微视频应用于课堂的教学流程, 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其应用于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应注意的问题, 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其他模块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同时也为软件操作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2 研究基础

微视频是指播放时长在10分钟以内, 适合于所有终端浏览和展示的视频片段, 其内容通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主要特点是时间短、内容精、目标明确、可反复学习[1]。最早利用微视频进行教学的是可汗学院, 可汗学院在线收藏了3 500多段可汗学院老师的教学视频, 向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 受到广大学生的高度喜爱。国内高校领域对微视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视频的研发、应用模型及应用效果的分析, 如东北师大的郑军等设计了微型学习视频的模型及内容, 为有效展开微视频学习提出了可操作的方法[2], 华中师范大学的张屹设计研发了“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微视频, 并应用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中, 取得良好效果[3]。

认知负荷理论 (Cognitive Load Theory, CLT) 认为, 影响认知负荷的基本因素是学习材料的组织呈现方式、学习材料的复杂性和个体的专长水平 (即先前知识经验) , 由此导致外在的、内在的和相关认知负荷地产生。教学活动中学生内在认知负荷与教学材料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关, 外在认知负荷与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和教学设计水平有关, 相关认知负荷与学生的认知努力 (Mental Effort) 有关[4]。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的观点, 微视频的教学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专长水平的差异和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 才不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学习时认知负荷过重, 而另一部分学生却被迫加工冗余信息。因此, 针对不同基础和需求的学习者, 从微视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相应的练习上都进行了分层设计, 开发了两种类型的微视频:基础微视频和拓展微视频。基础微视频主要满足学生等级考试的需求, 拓展微视频作为选学内容, 是基础微视频的扩充和延伸, 在内容和练习题的设计上与学生的专业需求相关, 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 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需求。练习题的设计以微视频中的知识点和操作点为依托, 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 基础练习题要保证大多数学习者能够完成, 拓展练习题应更具挑战性, 以满足更高水平学习者的需求。

3 微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流程设计

在分析各类教学模式的特征和总结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笔者设计了微视频应用于课堂的教学流程[5], 如图1所示。

(1) 课堂引入:教师阐述本次课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 展示与微视频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和任务, 将学生置于问题和任务情境中, 引导学生学习。

(2) 微视频学习:根据每次课的教学目标, 为学习者准备3~4个基础微视频和1~2个拓展微视频, 并提供相应的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每一个微视频以一个问题或任务的提出作为开始, 以案例为依托介绍1~2个知识点。这一环节, 学生的学习分为两个渐进阶段: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看基础微视频, 学习完毕后操练基础练习题, 顺利完成的学生直接进入拓展微视频的学习, 未能完成练习的学生可重复学习微视频或请教老师、与同学互助讨论。教师在此环节主要监督学生对微视频学习的投入, 杜绝传统课堂中出现的玩手机、打瞌睡、说话等现象的发生。

(3) 实践操作:这一环节主要检验学生的知识内化程度, 学生根据自身对学习内容的把握程度完成基础练习或拓展练习题, 练习中遇到困难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重复学习相应知识点的微视频, 也可以求助同伴, 或者请教师“一对一”辅导。教师在此环节主要调控学生的练习时间、把握学生练习的总体情况、对遇到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或引导其再次学习相应知识点的微视频。

(4) 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操作过程的薄弱环节进行统一讲解和操作演示, 和学生一起回顾和巩固学习的重难点, 学生提交课堂练习作业。

4 微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4.1 研究目的

探讨微视频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在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

4.2 研究方法

(1) 实验研究法:随机选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Excel电子表格”模块的知识内容为例, 实施微视频支持下的课堂教学, 并采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2) 视频分析法:在学生机安装录屏软件, 在学生未知的情况下对其练习过程录屏, 作为后续分析的材料来源。

(3)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评价。

4.3 研究对象及过程

本研究从笔者任教的6个班级中选取相同专业的2个班级作为研究样本, 分别为A班 (对照班) 和B班 (实验班) , 这两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差不多, 之前的单元考成绩和课堂练习水平也相近, 可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起点相同。教学内容为“Excel电子表格”模块, 采用每周2课时连堂教学的方式, A班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即“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B班采用将微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方式 (如图1所示) , 在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实践后, 我们对该模块的学习进行测试, 同时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4.4 教学效果分析

微视频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效果分析, 具体包括学生的单元测试成绩, 学生对软件的操作及应用水平、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四个方面[6]。

4.4.1 学生测试成绩

学生的考试平台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系统, 为确保涵盖所有知识点, 该模块的测试内容由三次固定抽题生成, 考完由系统直接评分, 两个班级的测试内容均一致, 最后成绩以每个班级三次的总和为准, 满分45分, 及格27分, 笔者对两个班级的测验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37.19, 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31.73, 两个班级的成绩差为5.46, 设置显著性水平为0.05, 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为0.00, 概率P值小于0.05, 因此拒绝原假设, 即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 在平均成绩上, 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 说明微视频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4.4.2 学生的操作及应用水平

学生对Excel软件的操作过程反映了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及迁移水平, 操作中常犯的错误通常有两类, 即知识性错误和程序性错误, 知识性错误指的是找不到或者不知道软件的菜单工具, 程序性错误指的是找到了但不知如何使用菜单工具。在单元测试过程, 笔者在学生未知的情况下对其考试过程进行录屏, 并分别以两个班级座位号为10~30号学生的录屏记录进行操作错误的统计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实验班在知识性和程序性操作的错误的次数上都明显少于对照班。可见, 微视频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在对知识点及操作点的理解应用及迁移上明显优于传统课堂教学。

4.4.3 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能否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问卷调查得知 (如表3所示) , 实验班的学生在练习环节遇到问题时, 77.8%的学生会重复学习微视频内容, 35.6%的学生会请同学帮忙, 8.8%的学生选择放弃, 13.3%的学生会请老师辅导, 说明微视频学习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对照班的学生遇到问题时, 34.1%的学生会与同学讨论, 40.9%的学生会请老师辅导, 37.8%的学生会选择放弃, 放弃的原因主要因为得不到及时的帮助 (58.8%) 和担心老师批评 (29.4%) 。对比两个班级的数据可以看出, 由于微视频的支持, 实验班的学生碰到问题时可以通过重复学习微视频内容来解决问题, 对照班的学生因害怕老师的指责或无法得到及时帮助而选择放弃, 问题得不到解决, 学习效果就不会好。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学生遇到问题选择放弃的比例由37.8%降到8.8%, 请老师辅导的比率却有所上升, 由36.3%升到44.4%, 说明实验班的学生在碰到问题时能更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同时, 由于微视频的应用, 教师从知识的讲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因此更有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互动交流, 学生也更愿意求助于老师, 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4.4.4 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评价

在该模块课程结束后,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实验班学生在教学之后对课程学习的评价, 具体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兴趣、学习需求的满足、对微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态度等。

(1) 课程学习的兴趣。如图1所示, 认为微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对提高课程学习兴趣有帮助的学生占46.6%, 其中非常有帮助的占13.3%, 53.4%的学生认为并一般或没有帮助, 可见微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上的优势并不那么明显。已有的研究表明, 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复杂而多变的, 教学方式和策略的刺激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其作用是有限的, 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意识、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等内在因素和班级的班风、学风等外在环境都对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 学习需求的满足。从图2的数据结果得知, 71.1%的学生认为微视频中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其中非常能满足的占22.2%, 能满足的占48.9%, 一般和不能满足的占28.9%。可见, 学生对微视频内容安排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 基础微视频和拓展微视频较大程度的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也是该教学方式的最大优势所在。

(3) 微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态度。如表4所示, 对微视频应用于课堂的教学方式感兴趣的学生占88.9%, 认为非常有兴趣的占22.2%, 感兴趣的占66.7%, 一般和不感兴趣的占11.1%。可见, 在实验教学之后, 尽管多数学生认为微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对他们提高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帮助不明显, 但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还是较感兴趣的。不过仍然存在不感兴趣的学生, 这与不同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和认知特点有关, 在后续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持, 如提供PPT文字讲稿和教师的一对一辅导等。

5 研究结论

微视频学习过程的“自定步调”和“拓展学习”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基础弱的学生可以通过重复学习微视频来解决困难, 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通过拓展微视频的学习来满足个体需求, 总之, 学习者可以依据自身的水平和特点安排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 并且可以随时寻求老师的帮助, 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思想。教师也不再是知识技能点的讲解者和操作者, 而更多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者、学习质量的监督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本研究从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出发, 立足于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将微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研究发现:微视频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升软件操作及应用水平上, 起到较好的效果;微视频学习能较大程度的满足学生不同水平的差异需求, 学生对微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比较感兴趣, 在课堂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较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学生对该教学方式的兴趣并没有有效地提升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待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笔者也发现了一些其他问题, 包括:

(1) 由于学习者认知风格的不同, 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通过微视频进行学习, 因此在后续的教学实施中, 应提供各种形式的材料支撑, 如提供PPT讲稿等文字材料, 必要时可以考虑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进行分班教学;

(2) 在学生自主学习微视频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个体因素的影响, 部分学生未能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 因此, 教师要加强对课堂的监控和督导, 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学习目标, 学习能力特别弱的学生可鼓励其在课后通过微视频的复习来巩固技能点。

另外, 本次研究也存在着实验周期比较短、实验内容单一, 样本较小等问题, 微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否能有效的提高该课程其他模块的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微视频的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同时需进一步开展对微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深入研究。

摘要:笔者尝试将微视频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设计了微视频应用于课堂的教学流程, 并采用实验研究、视频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教学效果。结果显示, 微视频教学较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提升学生成绩和软件操作水平起到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学生对该教学方式比较感兴趣, 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但微视频教学对提高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帮助不明显。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视频,课堂教学,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苏岩.微视频发展历史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1 (11) :33.

[2]郑军, 王以宁.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4) :25.

[3]张屹.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 2013 (5) :49-51.

[4]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4) :35.

[5]钟琦, 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4 (2) :26-27.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体会 篇8

一、教材的定位选择

目前市面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参考教材有很多, 有入门的、提高的, 还有针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应试教材等等, 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弱、底子薄, 我们不能以大学生的能力要求他们, 因此在教材定位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特别要符合目前中职学生应用状况。

该课程本人选择中专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的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2003》2009年6月第1版,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实用性和操作性强, 图文并茂, 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俗易懂;每一章节后面都配有相关知识点的习题, 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 而且有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比较符合目前中职学生的知识现状。此外该教材还配有教师专用教学参考书及相关的配套关盘。教学参考书罗列了各个章节在本课程的地位、课程分析, 还提出了合理的教学建议, 方便教师授课。配套关盘中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供学生上机操作。

二、课时安排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将来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必备的知识的需要, 我们给每个专业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每个专业划分必修和选修的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每个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显然学好它, 对学生来说, 十分重要, 更何况随着网络的普及, 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已成为企业应聘的一种优势。这门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多, 内容覆盖面广, 操作能力要求更高。若只安排较少的学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吃力, 效果不好, 更谈不上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通过几年的实践结果, 这门课程按照以下安排比较合理:课程共安排108学时, 分为上、下两个学期, 每个学期排54个学时, 一般安排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 上课的地点统一安排在机房, 方便学生操作。课程的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到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内容安排在第一学期, 第五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到第七章演示文稿应用与操作安排在第二学期。

合理的课时安排既不会让学生感到排斥, 认为学习繁重, 又能让学生轻轻松松学到知识, 一举两得。

三、课程讲授心得:

1、提前备课

在上课之前, 应对本节课的内容了然于心, 准备好教学教案, PPT演示文稿, 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知识目标等。课堂上布置哪些任务给学生操作, 如何讲解更生动, 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这些种种因素, 我们应该合理规划考虑。例如在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当中讲解计算机的组成, 显然学生对显示器、鼠标、键盘等外部设备非常熟悉, 但是对于主机内部的主板、显卡、内存条等比较陌生, 平时接触比较少, 因此在上课前, 我会提前准备好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各部分图片或者实物如不同系列的主板、内存条等, 同时还下载计算机组装的相关视频给学生观看, 通过视频画面, 图文并茂, 学生理解深刻, 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充分提高了。

2、讲授与操作相结合

课堂节奏要把握好, 讲授与操作相辅相成, 原则上课是两个课时的, 讲授一般不超过45分钟, 这样既不会让学生学得乏味, 厌倦, 又有充足的时间上机操作。

就本课程而言:第一章与第二章介绍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比较多, 大量的计算机相关知识点需要学生了解, 甚至记忆把握, 教师在授课时应提高讲授的时间比例, 以便帮学生加强和巩固知识;而第三章到第七章大部分是办公软件上机操作, 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 教师应把握好讲授与实践操作的时间比例, 尽量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当然, 具体的情况还要具体分析。例如在第一章讲解汉字输入时, 老师只需花15分钟左右教学生各个功能键作用, 输入法切换及指法应用, 保持一个良好的击键姿势, 剩下的时间最好由学生独立操作练习, 培养他们熟练使用键盘的能力。

3、教学规范, 目的明确

学生的知识很大一部分往往来源于老师的灌输, 老师是授业解惑者,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不仅内容要规范, 而且思路要清晰, 重难点突出。例如在讲解Word图文混合排版, 以班级板报为例, 教师可以通过机房软件控制学生端演示整个制作过程, 并教学生技巧, 如何排版才能更加突出主题, 引人入胜、美观, 这样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才能得心应手。

在机房上课, 老师更重要的是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 对于不恰当或错误的操作要适时指导, 对个别差生多加关注, 耐心指导, 充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调节课堂气氛

学生在课堂表现的主动性及兴趣是决定课堂讲授成效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时常发现同一门课不同的老师上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有的老师在台上讲课, 照本宣科, 下面的学生昏昏欲睡, 毫无兴趣;而有的老师讲课,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引人入胜;这样的反差结果经常存在, 我们不禁要问: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呢?

本人以为针对中专生的个体差异, 应因材施教, 上课思路要清晰, 引经据典, 内容更要深入浅出, 同时语言幽默风趣,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了解他们的心理, 平时上课多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讲解完第三章因特网应用, 本人就要求学生写一份自我介绍发到我的电子邮箱。这样做的目的, 不仅考察学生使用网络服务掌握情况, 而且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 了解他们的特点、爱好。当然我也强烈建议学生可以经常使用QQ、E-mail或者微博与老师沟通交流, 提出上课的意见等等, 不仅增进了我们师生的情谊, 而且让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轻松愉快。

5、对学生的肯定与表扬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应经常对他们给予肯定及表扬。对学生上机操作提交的每一份作业我都认真批改;学生每次上交的实训报告, 我也一一批阅, 并给予不同的评价;每次的单元小测, 都会挑出优秀的作品通过教师端展示给班级学生看。对于个别的差生或落后生, 我们应给予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 而不是去责备, 甚至置之不理, 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工作者, 应多给学生关爱与关怀。

四、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对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不仅是对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同时也是衡量教师的教学成果。学生的期末总评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个部分构成。在评价结果中, 平时成绩占百分之六十, 主要包括学生的日常出勤、课堂表现情况、上机操作、单元测试、课后实训报告填写等情况;期末成绩占百分之四十, 在期末考试中全部采用上机操作方式, 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这样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对学生比较公平, 不会因为个别学生期末考试失常, 而全盘否定一个学生平时的努力与付出, 同时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比较重, 更利于促进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力, 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反思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不太重视教科书式的理论学习, 独立性和个性都非常强。既不像中学生学习压力大, 面临升学考验, 也不像大学生理智, 主动性强, 考虑问题全面。如何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这些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寓教于乐是比较合适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 应充分重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充分自由发挥, 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七章演示文稿软件应用与操作教学中, 本章小测, 我没有给学生样本, 而是让学生自己提交一份独立完成的作品, 自由发挥, 结果学生表现都很激动, 非常积极, 提交的作品有介绍姹紫嫣红的各种花、绚丽多彩的动漫世界、令人垂涎欲滴的各种美食、享誉世界的名胜古迹等等, 选材新颖, 界面美观, 动画效果流畅, 许多作品都非常优秀, 出乎我的意料, 也让我深深的感动, 同时学生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作为一名中专的专职教师, 我想更多的是需要一份责任与耐心, 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一定的基础, 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定位选择、课时安排、讲授心得、考核与评价及对该课程的一些反思等等, 重点阐述了课程讲授的教学心得。

关键词:讲授心得,反思

参考文献

[1]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Office2003》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7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小结 篇9

1 计算机基本概念和操作

在计算机基本概念中同学们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计算机硬盘当做是计算机的内存,曾今在校园里面看到一张广告,上面写着“本人有一台电脑出售,内存80G”。而且也有同学问过我说“我的电脑怎么会出现说内存不足呢,我的内存有120G呢”。而实际上计算机硬盘是计算机的一个外部存储器,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存是指我们的内存条的容量。内存条的容量现在一般都是1~2G居多。

另外,就是有些同学在打字的时候,有些标点符号总是出不来,主要是标点符号没有切换到中文输入法的标点符号。只需要在输入法的工具栏上“标点符号”的地方单击一下就可以了。另外,全角和半角的问题,也需要注意一下,对于中文来说没有什么变化,对于英文、标点符号、数字来说,原来占一个字符的位置,全角时变成两个字符的位置,同时,计算机把这些全角状态下的作为字符来看待的。如果要做运算的话,一定要是半角状态下的数字。

有些同学在给文件重命名的时候把文件的后缀名给改掉了,这时候文件变成了一个不可识别的Windows文件。在有的电脑上面设置了隐藏文件的后缀名,我们有些同学在重命名的时候确没有注意,比如题目要求把aa.txt重命名为bb.txt,由于设置了隐藏文件的后缀名,我们看到的文件实际上只有文件的名字,没有后缀名,比如“aa”,我们有些同学依然重命名为“bb.txt”,而完后实际的文件名就变成了“bb.txt.txt”,主要是因为有些同学不知道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选项卡中有一个“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因此了解这个选项很重要。

另外,这个“工具→文件夹选项”中还有一些问题我们也需要注意,比如我们的电脑一般都是双击打开项目,但有些电脑被改掉了,如果我们要改回来,我们只需要打开一个文件夹,点上面的工具→文件夹选项→在“打开项目的方式”中点通过双击打开项目,确定,把它改回来就可以了。

还有就是有些文件被隐藏起来我们找不到了,这时我们也是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里面的隐藏文件和文件夹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夹”。如果是希望隐藏文件,除了把文件属性设为“隐藏”外,同样是在这个地方你需要选择另一个单选钮“不显示隐藏的文件和文件夹”。

2 Word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比如打开Word或是其它软件时,学生经常会碰到同样的问题,打开窗口一看好像自己的窗口跟别人是不一样的,工具栏不见了,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需要点击“视图→工具栏”,在Word,Excel,或是powerpoint中都是一样,常用的有一个“常用”工具栏,一个是“格式”工具栏,如果他们前面没有“√”,说明没有选中,只要分别点一下就可以了。

还有一些类似的问题,比如打开Word后发现显示方式跟别人不一样,其实这个也主要是因为,在视图中要“页面”显示方式,这是我们通常所用到的显示方式,而如果选择“普通”和“Web版式”这时候显示方式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有些同学在编辑Word文档的过程中,由于不小心碰到了键盘上的“Insert”键,这个时候在更改Word内容的时候总是把后面的内容删掉了,有些同学甚至以为是电脑坏了,其实这个问题只需要我们再按一下“Insert”键,或是在状态栏的的“改写”这两个字上双击一下,让它变成灰色就可以了。

Word中还有一些其它的小问题,比如,有些同学刚刚编辑Word文档的时候不知道Word是自动换行的,有些同学总是自己不断的敲“回车键”换行,但实际上“回车键”是段落标识,结果搞得文章杂乱无章。

还有就是有些同学不知道Word中有“首字下沉”的功能,他们自己把第一个字的字体弄得很大,结果看起来怪怪的。其实我们只需要把光标放在在当前段落中,然后点击“格式→首字下沉”,即可以实现“首字下沉”的功能了。

也有一些同学不知道在文章的顶部还有一个“页眉”,底部有一个“页脚”,以为自己只要把那个页眉的内容写在最上面就可以了,页脚的内容就写在最下面。其实,要设置页眉与页脚,我们只需要点击“视图→页眉与页脚”,那么光标就会跳到“页眉”上了,如果需要设置“页脚”就切换到“页脚”即可。

另外,在Word中插入图片后,一定要设置要注意设置图片的版式,否则的话就会出现图片与文字排版不好看的情况。我们可以双击图片选中版式选项卡,或是右击图片,选择“设置图片格式”,然后再选择版式选项卡。这里有多种版式可供选择,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3 Excel中的一些问题

在Excel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有些同学在输入如“000001”这个数据的时候出现总是输完以后就变成了“1”,其实这个问题,主要是在Excel中,但我们输入的是数字的时候,默认是数值型的数据,这样的话,在“1”前面的“00000”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因此系统就自动去掉了。我们有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第一种方法是在输入数据的时候输入先输入“‘”,然后输入一个空格,然后再输入“000001”,这个时候这个输入框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文本框,而不是数值型数据了。另外一种方式是选中单元格后点击“格式→单元格”在“数字”选项卡的列表框中选择“文本”即可,这样,这个输入框的属性也变成了“文本”了。

另外,在Excel中需要输入从“000001”到“000020”,有些同学却不知道有填充的功能,填充柄是位于选定区域右下角的小黑方块。将用鼠标指向填充柄时,鼠标的指针更改为黑十字。我们只需要拖动黑色填充柄一直向下填充就可以了。

此外,还有Excel中的一些函数,有些同学不知道使用,比如要计算“A1+A2+…A8”,我们很多同学就一个一个用公式去加,却不知道采用函数“sum(A1:A8)”,还有比如说要计算“A1:A8”单元格的平均值,我们很多同学是通过“(A1+A2+…A8)/8”或者是通过“sum(A1:A8)/8”来实现的,却不知道使用函数“average(A1:A8)”来实现。

Excel还有一个“分类汇总”的功能往往被很多人忽视了。当我们碰到这样的题目的时候,比如,按性别分别求男女同学的各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我们有些同学碰到这样的题目的时候经常想到要用average()函数对男、女生分别来求平均,其实这样做就复杂了,如果我们用分类汇总的功能很快就能实现。首先我们按性别给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然后点击“数据→分类汇总”,然后再分类字段下拉框中选择“性别”,汇总方式下拉框中选择“求平均”,在汇总字段框中把“成绩”选中,然后单击确定就可以了。如果分类汇总需要取消,也同样是在这个对话框,只需要点击全部删除就可以了,数据即恢复到汇总之前的样子了。

4 powerpoint

在powerpoint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比如没有设置好幻灯片的版式,没有设置好动画出现的顺序,或者是没有使用好文本框。另外有一些问题跟在Word和Excel中有点类似,我们就不过多列举。

5 结束语

以上总结的这些只是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同时也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在这里做一个总结,提醒学计算机不久的学生们注意一下。

参考文献

[1]叶克江,杨晓安,何常胜.新编计算机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讨 篇10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 高职的现状。近年来,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规模扩展较快, 在师资、教学环境和硬件条件上还存在不足, 各学校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生源质量也随之下降, 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来讲, 由于学生的生源地不同, 计算机操作水平也参差不齐, 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 上课玩游戏, 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吃不了”, 上课好象听天书。2) 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a.内容有待更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硬件和软件也在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教材要不断更新, 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及时强化优化, 把新技术、新知识及时补充进去。譬如: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 软件和硬件的构成上, 要介绍最新的技术、最新的产品。办公软件的选用也要不断更新。b.知识有待拓展。我们在讲课过程中, 不能照本宣科, 必要的知识拓展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讲解操作系统时, 要拓展其应用及作用, 不能仅限于常见的操作层面。c.上机练习时间受限制。由于受学时的限制, 往往上机练习时间达少, 只好在课堂上学多少算多少, 这也是学习达不到效果的原因之一。d.上课条件和下课条件受限。教学形式不能采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 做到演示+讲解;课后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操作性内容讲求熟练, 若学习后不常使用, 很容易被遗忘。e.课程有待与专业相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不能与专业和后续课程很好的结合, 课程结构不合理, 导致这种课变得枯燥无味。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及对教师的要求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 具有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要求在教学中注重精讲细练, 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2) 对教师的要求。教育教学质量是靠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 教师进行教学时, 应当明确三大教学目标, 即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同时还必须确定三大教学内容模块, 即基础模块 (基本模块) 、选用模块 (提高模块) 和实践模块 (技能模块) 。并且, 要努力做好三大目标的融合和三大模块的协调。教师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准确定位,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恰当运用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中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不教而教”的教学最高境界。

三、深刻理解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定位, 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实施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规划、利用网络开放式教学等方法的尝试, 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学生上机时间不足、学习层次差异的基础上,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提供了实践依据。1) 在教学内容上。课程是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必要渠道, 抓好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根本保证, 课程建设要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教学内容讲求实用原则, 既要有广度, 又要有深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四结合”:一结合生活实际。比如:讲计算机基础知识, 介绍硬件和软件构成时, 加入最新的硬件和软件知识, 让学生有所感, 结合个人购机经验, 介绍市场上出现的新产品。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到确实离自己生活很近;二结合网络。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 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非常必要, 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三结合计算机知识的最新动态。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新动态。四结合后续课程和日后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公修课, 也是基础课, 对等级考试和后续课程的内容多讲、细讲, 为以后的工作和后续课程的学习铺好路, 搭好桥。2) 教学形式上。应该以“理论+演示+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授课,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提高教学直观性, 从而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 达到互动式教学。3) 教学规划上。要从学生的职业规划入手, 确定学生学习方向, 并对学生提出针对性要求。采用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相同, 教学侧重不同”的情景教学。例如在进行Word基本技巧的讲解时, 对所有专业的学生, 提出相同要求“如何通过Word制作个人工作简历”, 而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增加了“如何通过Word制作年度工作计划”、“如何通过Word制作企划方案”等方面的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对财务、会计专业学生, 增加了“如何通过Word制作公司企划方案”等方面的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4) 教学方法上。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比如在采用实例教学法时, 把每个章节的内容整合成一个实例, 在每章开始时, 把实例先抛给学生, 让学生根据实例的要求带着任务去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长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为一定的任务而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不致于一碰到不会的东西就紧张, 能轻松地解决一定的难题。5) 实践实训上。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 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百看不如一练”。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学科, 应该以上机课为主。为了提高学生上机课的学习效率, 要求学生交有自己特色的上机作业进行考核, 同时把做得好的实例加以展示, 从而激发学生上机的积极性。6) 考核方法上。把这门课的考核分成两部分:笔试和实操。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实操主要考核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实操考核成绩又分成两部分:一是平时每章的成绩, 二是期末上机实操考试。根据实例的难易情况制定所占分数, 给予相应的成绩。期末总成绩为百分制, 理论考试占30分, 平时上机成绩占40分, 期末上机成绩占30分。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敢懈怠, 考前也不敢放松。7) 利用网络构建教学体系。为了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我们专门申请了博客, 为学生提供了课外练习的空间。教师将电子课件、实例、课后题及学生的优秀实例作品等上传到博客中, 让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并提醒学生关注自己作品的被关注度,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小结

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法初探 篇11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 协作学习 因材施教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仅要使学生快速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學生运用计算机知识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传统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存在较大的差别,在我们这个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实施起来困难颇多。怎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呢?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历了困惑与希望并存,焦虑与喜悦同在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施课改,有“虎”拦路

(一)学科零起点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为了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首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上,我发调查表让学生评价自己对视窗操作系统、常用office软件、网络常用工具等的熟悉程度。我所教的4个教学班收集起来的结果大同小异,一个60多人的班,除了3、4个人会上网玩游戏,3、4个学生了解一两个应用软件,其余学生在计算机这门学科上的起点为零。

(二)学习方式不适用

来自农村的学生,大部分长期习惯了“听课、阅读、作笔记,作练习”的学习方式,对于我在课堂上所提出的交流、探索等教学环节反映较为冷淡。

(三)教学硬件不足

要想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经常上机实践是关键,可我们学校只有一间机房,配备有60台电脑,其中小部分还常出现故障,而每班人数均超过60人,需要上机的班级又多,“僧多粥少”、人机比例失调,给教学的开展带来可诸多不便。

二、大胆尝试,赶走“拦路虎”

(一)互助除零

面对大部分学生的零起点问题,第一学期我采用小组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导生制协作学习模式。根据调查表反映出的学生水平,我让对计算机比较熟悉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让这些小组长在老师的指导和组织下,以小组为单位与其他学生互相协作学习以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这些小组长的优势,让零起点的同学在这些“小老师”的帮助下快速跟上教学进度,缓解了 学生原有计算机水平存在差距的矛盾,半学期后同学们基本都能跟上课堂的节奏。

(三)以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上理论课时,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改变“沉默是金”的现象,我在课堂上引入主动发言送奖分的机制,奖分的多少由发言的精彩程度决定。上操作课时,对于小组完成的任务,具有良好合作精神或合作成果有独创性的给予集体送分,不能如期完成或不能很好合作完成的实行集体扣分:如发现学生能很好掌握所学知识而进行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操作,则实施必要的扣分制度。

(三)轮流上机凸显公平

人机比例失调、上机次数较少是影响计算机教学的一个现实问题。在办学经费紧缺、设施设备欠缺的情况下,教师运用好公平这一尺度,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种方法。我在上操作课时,所采用的方法是“轮流上机法”,如这一周所有座位位号为1的同学与同桌共用一机,下周则座位尾数为2的…..如此,学生均能欣然接受教师的安排。

三、边学边用,激发学生兴趣,实现目标

计算机学科在即学既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计算机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等文字软件设计贺卡、办报,用Music作曲,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边学边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 ,又有利于开发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可以说是尽人皆知,而计算机学科恰好正具备了这种特点和优势。其魅力在于能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的不过表现形式通过视觉的刺激传递给学生,这些内容正符合具有对新事物无限好奇,喜欢探索的青年学生的心理,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起来,当然计算机所涉及的各个版块如Word、Excel等并不是都具备吸引人的颜色、动画和各种效果。

像Word的排版、Excel的数据计算等理论知识就具有枯燥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会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让不好学的好学起来,不直观的变的直观,比如讲解Word功能时,我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一份Word编辑的精致画报,既有文字又有图像,色彩效果非常棒,教室中马上一片惊叹声。然后引导学生在课上把知识内容逐步拆开,分解讲解勾画课本主要内容,让学生写笔记记要点,学生们都很认真,课堂效果极好。

四、教学反思

经过一学年的实践,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科“零”起点、学习方式不适用、教学硬件不足等问题基本得以解决。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学生不仅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还学会了在学习过程中与人合作,学会了评价作品及个人的表现,同时还实现了知识的拓展,在获得喜人教学效果的同时,本人也有了一些深刻的教学体会。

(1)经济欠发在达、教学基础薄弱的地方,也可以实施计算机教学,只要更新观念,强化责任、求真务实、积极主动,那么信息技术条件不足,学生学科基础薄弱,学习方式不适应等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2)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如让学生用Excel制作分析报告的选题,可以提倡学生自主选择与学生或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如“学生零用钱使用情况分析报告”“学生喜爱运动项目分析报告”“学生喜爱课外书目分析报告”等主题。

(3)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聆听学生的建议,以缩短教与学的距离。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 篇12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 体现“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每个“任务”知识点的驱动下, 教师通过搭建学习支架, 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展开小组学习或学生之间互助, 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设计实效的“任务”, 能让学生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 进而乐于学习, 主动学习, 创造性地学习。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学习, 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能,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任务”的设计上。

随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这种教学法更突出显示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任务”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 任务设计是否明确, 教师主导是否到位, 是否体现学生为主体等都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 探讨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

一、设计有趣味性的任务,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控制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因此, 教学任务的设计要有趣味性。设计的任务只有吸引学生的兴趣,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效果, 教学任务也才能保证能够顺利完成。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要求,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设计有趣味的任务。例如, 在指法训练课中, 利用金山打字通软件, 组织学生进行打字比赛, 而且比赛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个人或集体, 循环或淘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而且又能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任务的设计还可以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 例如, 在学习《画图》软件时, 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画一幅以某个节日为题材的主题图画;要求美术绘画专业的学生给学校的某一个主题活动做个平面广告;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给对某个旅游景点的相片进行编辑设计成旅游宣传画等等。实践证明, 这些设置有趣味性的任务, 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对教师完成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任务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 便于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评价

任务明确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探索或相互讨论等形式来完成任务, 而不是全部由教师来唱独角戏。教师带领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以后, 就要将任务交给学生。因此, 任务设计要有可操作性, 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要操作什么, 明确将要完成的任务, 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进行操作。

例如, 在学习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 教师在介绍了PowerPoint基本操作后, 如果马上布置一个没有明确统一的任务, 学生的作品就可能会各式各样, 很难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刚才所学的基本操作, 甚至可能有些操作在学生的作品中根本就没有使用过, 这样的任务就不具备可考核性。对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 可能要花更多时间才能找到一些主题和感觉, 不利于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 因此, 这样的任务也不具备可操作性。所以, 设计一个明确、统一、可考核的基本任务和一个可操作性的任务是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保证。

强调设计具有一定操作性的任务就是为了保证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检查, 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是否完成了基本任务, 教师要准确判断, 及时对学生操作中的失误进行归纳、点评, 保证教学效果。

三、任务选择应具有针对性

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型课堂教学, 就是改变教师课堂上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使之适应于不同水平学生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在各个专业使用, 教师在上课时完全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设计教学任务。比如对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教学专业) 的学生在讲解《Word字处理》时, 要求学生设计制作一份版面为A3双面有关幼儿卫生为题材的黑板报;对于财会电算专业的学生在掌握《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制作后, 要求学生为班主任设计一份成绩分析统计表;对于电脑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画图》软件后, 可要求制作一份以戒烟为题材的平面广告。这些教学任务与学生专业内容紧密结合,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任务设计要有技巧性

“教学是一门科学, 但更是一种艺术”。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是学生, 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演员, 任务的完成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任务型教学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导演角色,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完成任务中来, 通过教师对任务的分析、讲解, 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任务型教学是教师在选择了任务后, 当学生参与完成任务过程时, 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 教师是导演, 要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有序地参与完成任务。比如“设计成绩分析统计表”这一任务时, 教师指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解, 第一步建立关于学生名单与考试科目的二维表;第二步输入学生的各科成绩;第三步对每个学生成绩统计;第四步对各科成绩统计;使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目标, 避免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自由散漫无序。教师要充分扮演好导演的角色, 适时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演好自己的角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需要, 从课堂问题的设计, 到教学难点的启发, 从任务的设计, 到任务的完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教学舞台上的演员, 教师则是身后的导演, 是学生学习的“领路者”。

五、任务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延伸发展空间

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计算机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 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将计算机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学到。教师在教会学生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 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例如, 在对学习图片进行编辑时, 为达到规定的效果, 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使用画图、绘声绘影、ACD、Photoshop等不同的软件,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例如要进行特大字打印可以使用哪些办法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判断和讨论, 为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打下基础。

六、对任务成果进行客观评价

教师对学生任务成果要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例如, 指导学生制作毕业影集视频, 要求每个学生对素材相片进行艺术再加工, 然后选择体现主体的音乐, 配上动画效果, 制作成一段视频。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 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比较, 对每个作品中有个性的部分要进行充分肯定, 对作品中的不足之处要进行指点, 使学生通过教师的点评, 以及与其他同学的比较获得进步。教师对完成任务的学生的评价, 能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使课堂变得生动, 教师遵循教材,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精心设计任务, 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摘要:阐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通过教师对任务的精心设计, 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提高课堂效能。

关键词:计算机,任务驱动,趣味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9月.

[2]朱海霞.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案例分析.跨世纪, 2008年4月, 第16卷, 第4期.

上一篇: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下一篇:果蔬材料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