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学与爱国教育(共9篇)
论音乐教学与爱国教育 篇1
论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陶行知曾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如何使学生树立“我是中国人”这个坚定的信念?作为教师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抓住思想教育的契机,激发爱国之志。《新课标》说:“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应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美术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一、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利用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的简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优秀的中外历史名作是进行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美术介绍外国侵略者火烧圆明圆,掠夺祖国艺术瑰宝,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进而增强热祖国的情感。在美术教学中,可以看到徐悲鸿的《群马》,华君武的《磨好刀再杀》、《在反革命后台》,周思聪的《人民与总理》,任伯年的《苏武牧羊》,许荣初的《白求恩在中国》,刘开渠的《胜利渡长江》,滑田友的《五四运动》及大型泥塑《农奴愤》等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通过这些讲解,不仅使学生重温了过去学过的历史知识,加深了理解,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而且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各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如彩陶、青铜器、秦长城、秦陵兵马俑、汉画像石、壁画、帛画、版画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等。在这些课本中,又有大量的内容蕴含着爱国思想情感因素,可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在教学中,应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作品中有关的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美术,培养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2、利用著名画家的爱国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做为教师,应该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美术教学中,发掘教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从而激发学生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发奋学习,积极进取。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介绍任伯年、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关山月、傅抱石、叶浅予等著名画家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不惜重金、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民族精神,扎根生活、反映工农火热斗争的革命热情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人民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渗透德育内容外,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如野外踏青、写生等形式来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科学地、有计划地安排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内容,注意思想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力求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启发性。
3、通过介绍文物史迹和美术发展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物史迹,我们可以介绍或参观万里长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兵马俑、十三陵、故宫博物院等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史迹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力,体现了我国美术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它的每一发展历程都闪耀着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光辉。中国美术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工艺美术,都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青睐,受到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与评价。在欣赏中,应以史迹中的艺术成就和在世界上的声誉与地位为中心,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辅以挂图、录相、幻灯等手段,概要地介绍产生的年代与世界名家对我国传统艺术的高度评价等。这些文物史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在美术课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美术发展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产生学好美术的强烈动机,树立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理想。结合美术史介绍外国侵略者火烧圆明园,掠夺祖国艺术瑰宝,至今仍有许多稀世珍品为他国所占有的历史史实,可以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进而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在实际教学中,除了以上角度而外还可以分别从以下角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每件作品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太平盛世,画面气势磅礴,国破家亡,画面多表现残山剩水。而许多作品创作背景则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如《风雨鸡鸣图》、《万山红遍》等作品,教师应加以分析利用,可以达到较好效果。
2、利用作品反映的内容:许多作品的内容反映的是历史上和当代的爱国人物、民族英雄和无私奉献的普通劳动者,如《父亲》、《老照片》等,这些人物个性鲜明,画面所反映的情节动人。还有许多作品刻画的是祖国辽阔壮丽的河山和各民族的风采,如《清明上河图》、《步辇图》等。有的则是描写历史上发生种种重大事件,以及当今祖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体育上的巨大成就,如《艰苦岁月》、《开国大典》,这些作品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当然,还有更多更广泛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挖掘。
3、利用作品的影响:在五千年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族人民都创造出的许多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作品,无论是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雕塑《陶俑》、还是在工艺美术和建筑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如秦始皇兵马俑陵墓、万里长城、故宫等,这些作品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4、利用作品反映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民族屈辱史、抗争史,摄影《我送亲人过大江》反映的是1949年4月22日,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一位身材瘦弱的大辫子小姑娘正在拼命全力划桨,和其他支前的船工一起,用最快的速度把解放军送往江南岸,去消灭蒋匪帮。表明了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毕生余力的动人情景。告诉学生“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让他们明白“落后就会挨打,就会任人宰割”。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树立报效祖国的信心,增强为了祖国繁荣昌盛,国力强大而努力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如国画《山石小鸟图》等,它们的命运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素材。
5、利用业余写生课:写生课是同学们最喜欢上的一种课,积极性较高,配合性较好。我抓住他们这一心理倾向,带同学们溶入到社会这个大学校,去校外描绘家乡的田园风光,感受自己的城镇日新月异的变化,走乡村,进城市,踏高山,感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给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一种爱国之情定会油然而生。
6、利用中国画独特的发展史和工具材料:中国画是一种特殊的画种,在世界美术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当前,一种国画“废纸论”是对中国画的全盘否定,是继“中国画已走进穷途末路”的又一次大讨论,我们认为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画熔诗书画印为一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怡情功能和鲜明的艺术风格。笔、墨、纸、砚、色等绘画材料和装裱的特殊程序和方法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东方绘画的杰出代表。那些为了炒作自己而对中国画的否定,是别有用心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时,体会博大精深的笔墨情趣,理解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寓教于乐,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7、利用中国其它有影响的独特画种和工艺:除中国画外,课本中还涉及到一些世界上我国独树一帜的画种:如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水印木刻、杨柳青年画;工艺美术中的彩陶、瓷器、青铜器、玉雕、漆器、唐三彩、景泰蓝、刺绣、蜡染等制作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它们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对其它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这足以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8、利用绘画课业中的命题创作:命题创作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最好题材。以“我的美丽的家”、“城乡大巨变”、“我爱祖国”等命题,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不拘一格,这对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弘扬民族文化艺术,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只有立足于民族的根基,中华民族才能得到发展。所以,弘扬民族文化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悠久的发展史中五十六个民族在不同时代创造出了丰厚宽广的民族文化艺术,它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素材,完成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重任,应多从这一方面入手。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要喧宾夺主,美术课毕竟不是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爱国主义教育仅仅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方面,是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不能把美术课上成思想政治说教课,占用的时间太长,还可能完不成其它的教学任务。所以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应把握准教育的时机和时间的长短,不应喧宾夺主。
最后,要注意教师教育、在教师教育影响下的学生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三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教育仅是一个方面,而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以,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课本内容自己搜集相关的爱国主义素材,可以对学生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把爱国主义素材自己讲出来,又可以起到相互教育的作用。这种自我和相互教育的形式往往比教师的教育效果还大
周恩来总理说:“我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是我自信心的源泉。”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也是实现中华腾飞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强大动力。因此我们在美术课堂中要切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
论音乐教学与爱国教育 篇2
一、用爱国典范人物和历史成就激励学生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
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 涌现出了无数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和杰出人物。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为民族的振兴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为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绩感人肺腑, 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在历史教学中适时适度地用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教育学生, 是陶冶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极好教材。如众所周知的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东北抗日联军领袖杨靖宇、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眼的黄继光等, 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 经历和事迹也不同, 但他们都把民族利益、革命事业看得高于一切, 都是以毕生精力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奋斗的, 都是爱国主义的典范。
再如, 四大发明、地动仪、《天工开物》《本草纲目》、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众多发明创造都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些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成果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都是激励学生爱国之心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极好的教材。同时, 还要教育学生从平凡的小事做起, 勤奋实干, 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
二、进行“贫穷受欺, 落后挨打”的教育, 激发学生为振兴振兴中华而发奋学习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成长在幸福的社会里,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生活无忧无虑, 更谈不上忧国忧民。部分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认为“知识无用”, 厌烦学习, 学无动力, 得过且过, 也有的急功近利, 弃学经商。
针对学生这些思想和表现, 要向学生进行“贫穷腐败受欺, 愚昧落后挨打”的教育。比如从1840年《南京条约》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短短的几十年, 使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使中国人民受尽世界列强的欺凌压迫, 其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无能, 国力不强, 科技落后, 人民愚昧。新中国成立以后短短几十年, 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底子薄, 综合国力还较弱,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 还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作为历史教师,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作为当代中学生, 要抱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有爱国之心, 更要有报国之才。要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多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为迎接新的挑战而努力拼搏。
三、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
现在的中学生没有目睹过旧社会中国劳动人民经受的残酷压迫, 没有亲身体验过旧社会劳动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 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真理认识肤浅。
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据, 以史事为线索, 使学生了解在中国近代史中, 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等志士仁人历尽千辛万苦, 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但都身陷绝境, 都没有彻底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自从有了共产党, 中国革命就焕然一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人民经历了28年的浴血奋战, 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建国后,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 我国人民迅速摆脱了贫困, 解决了温饱, 并逐步奔向小康。实践证明,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从而使同学们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 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我国的正确选择, 使同学们懂得只有热爱中国共产党,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四、充分利用乡土教材, 让乡土教材作为历史教材的重要补充,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 通常是以政治史为中心和主线, 侧重描写中外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 以及与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而地方的英雄人物、风俗民情、乡土史及地方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 往往得不到或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爱国必先爱家, 只有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才能热爱它、建设它, 进而热爱我们的祖国。
教学实践证明, 乡土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益处。比如, 讲中国近代史时, 可给学生讲解河北省曾出现过很多英雄人物, 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青春甚至生命。如被军阀张作霖残酷杀害的革命先烈李大钊, 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他影响了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一大批进步青年, 使他们勇敢地投身于革命实践, 他就是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人;还有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是河北省献县人, 还有李双秋、罗军、苏生、霍进礼、张吉堂、罗凤仪等许许多多出生于河北省的英雄儿女, 在讲述他们的革命事迹时, 联系历史教材中的时事,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爱家爱国情感, 还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大大缩短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总之, 乡土历史教材的教学, 增进了学生对于家乡历史人物、英雄事迹、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了解, 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和建设家乡的积极情感, 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五、充分利用反面教材, 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反面教材, 增强教育效果。如秦桧的卖国求荣、清政府的崇洋媚外、袁世凯的丧权辱国、汪精卫的叛国叛党等。在进行这方面内容教学时, 我们都应有意识地分别与岳飞的“精忠报国”、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孙中山等领导的护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等内容相对比。卖国者受到人民的唾弃, 爱国者受到人民的拥戴,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 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还有很多。例如, 在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前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等内容时联系当今“一国两制, 香港回归”等内容, 加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教育, 配合历史教学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与专题讲座、爱国主义教育演讲会、爱国主义教育知识竞赛和参观历史文化遗址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论历史教学与爱国教育 篇3
一、用爱国典范人物和历史成就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和杰出人物。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为民族的振兴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为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绩感人肺腑,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在历史教学中适时适度地用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教育学生,是陶冶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极好教材。如众所周知的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东北抗日联军领袖杨靖宇、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眼的黄继光等,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和事迹也不同,但他们都把民族利益、革命事业看得高于一切,都是以毕生精力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奋斗的,都是爱国主义的典范。
再如,四大发明、地动仪、《天工开物》《本草纲目》、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众多发明创造都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些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成果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都是激励学生爱国之心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极好的教材。同时,还要教育学生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勤奋实干,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二、进行“贫穷受欺,落后挨打”的教育,激发学生为振兴振兴中华而发奋学习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成长在幸福的社会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无忧无虑,更谈不上忧国忧民。部分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知识无用”,厌烦学习,学无动力,得过且过,也有的急功近利,弃学经商。
针对学生这些思想和表现,要向学生进行“贫穷腐败受欺,愚昧落后挨打”的教育。比如从1840年《南京条约》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短短的几十年,使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使中国人民受尽世界列强的欺凌压迫,其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无能,国力不强,科技落后,人民愚昧。新中国成立以后短短几十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底子薄,综合国力还较弱,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还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作为当代中学生,要抱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有爱国之心,更要有报国之才。要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多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迎接新的挑战而努力拼搏。
三、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
现在的中学生没有目睹过旧社会中国劳动人民经受的残酷压迫,没有亲身体验过旧社会劳动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真理认识肤浅。
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据,以史事为线索,使学生了解在中国近代史中,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等志士仁人历尽千辛万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但都身陷绝境,都没有彻底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就焕然一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历了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人民迅速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并逐步奔向小康。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使同学们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我国的正确选择,使同学们懂得只有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四、充分利用乡土教材,让乡土教材作为历史教材的重要补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通常是以政治史为中心和主线,侧重描写中外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与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而地方的英雄人物、风俗民情、乡土史及地方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往往得不到或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爱国必先爱家,只有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热爱它、建设它,进而热爱我们的祖国。
教学实践证明,乡土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益处。比如,讲中国近代史时,可给学生讲解河北省曾出现过很多英雄人物,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青春甚至生命。如被军阀张作霖残酷杀害的革命先烈李大钊,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他影响了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一大批进步青年,使他们勇敢地投身于革命实践,他就是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人;还有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是河北省献县人,还有李双秋、罗军、苏生、霍进礼、张吉堂、罗凤仪等许许多多出生于河北省的英雄儿女,在讲述他们的革命事迹时,联系历史教材中的时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爱家爱国情感,还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大大缩短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总之,乡土历史教材的教学,增进了学生对于家乡历史人物、英雄事迹、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和建设家乡的积极情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五、充分利用反面教材,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反面教材,增强教育效果。如秦桧的卖国求荣、清政府的崇洋媚外、袁世凯的丧权辱国、汪精卫的叛国叛党等。在进行这方面内容教学时,我们都应有意识地分别与岳飞的“精忠报国”、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孙中山等领导的护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等内容相对比。卖国者受到人民的唾弃,爱国者受到人民的拥戴,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在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前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等内容时联系当今“一国两制,香港回归”等内容,加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教育,配合历史教学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与专题讲座、爱国主义教育演讲会、爱国主义教育知识竞赛和参观历史文化遗址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我们相信,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会不断地推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让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学生心中,激励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进取。
作者简介:
王玉柱,男,河北威县王村中学一级教师,中学校长。
论音乐教学与爱国教育 篇4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江泽民同志曾经也说过:“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更要加强学校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今天,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培养的学生将面对世界、面对祖国,面对二十一世纪,我们只有让学生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长大后才能能以赤诚之心热爱祖国,为祖国作出奉献。在新形势下,我认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应当坚持以“德育教育”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为核心,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实施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无论是校级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搞好这项教育是学校工作取得进展的前提条件,通过政治文件及相关理论学习,可以让教师们进一步认识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头等大事,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想情操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新世纪实施人才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所以,我们的学校要提高认识,要加强相关的政治理论学习。
二、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利用有利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1、教学渗透,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堂永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同样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通常、最基本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信念。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课、晨会课、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科学、音乐、美术、国防与法制、道德常识等各学科都蕴含着奉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是教育工作者,都要既教书又育人,要求做到充分发掘教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用生动的文字、史实、图表、数据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
2、大力宣传典型、先进事迹,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应具有时代特征,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积极宣传中国近现代史上为国捐躯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同时,更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和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如孔繁森、徐洪刚、李素丽、杨立伟、天安门国旗班卫士、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等,指导学生学习他们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情操,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事例,让同学们倍感亲切,倍觉贴近,倍受鼓舞,让教育作用更为强烈。
三、重视环境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校园环境的布置,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环境熏陶的作用在于潜移默化。注重校园的精神环境的布置,是学校育人特点的真正体现。学校可以通过设立阅报栏、校风校训标语牌、板报、班级黑板报,教室、走廊等处挂贴名人名言等宣传布置突出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通过这些生动、直观的形式,绐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
2、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精神环境的布置是一种静态的体现,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则是生动活泼的动态展现,校园环境需要动万言书与静万言书的结台。学校应该坚持一年举办一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大型校园艺术节。艺术节期间举行歌曲演唱比赛,包括爱国歌曲演唱比赛并且评选出校园十佳歌手;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以及以舞蹈、朗诵、相声、小品、等为主要形式的大型文娱会演。师生共同参与,同台演出,让同学们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和美的熏陶。
3、重视教者的垂范作用。良好育人环境的创设还表现为教者的垂范作用,教师应当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学校应发挥教师德育的表率作用,以身立教„如:每周的升旗仪式,全体教职工与全校学生同场列队,高唱国歌,聆听国旗下的讲话;每次的校园艺术节教师都与学生一同参加、同台演出,用歌声、用彩笔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教育。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活动中熏陶人,在活动中教育人,在活动中培养人。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坚定信念,而且,通过活动而激发他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发奋学习,积极进取。
(一)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开展活动。
在特殊的时间里,学生会有特殊的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抓住每一个有利时机,不失时机的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特殊的时间里感受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每周一早上组织全校师生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师生齐唱国歌,少先队队歌,并由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国旗下演讲”;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国旗、国徽、国歌的庄严,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以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举世瞩目、世人关注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纪念日,往往具有典型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以这些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纪念日为契机,以主题教育为载体,例如通过举办系列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演讲和演唱比赛、主题活动观摩等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
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我们在突出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主题班队会灌输、课堂教学渗透时,还应该广泛利用其他形式开展活动,如定期开展读书、看电影、歌咏比赛、社会实践等专题教育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括泼、形式多样、“立足课堂,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积极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学校可以专门制定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计划,积极向同学们介绍和推荐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书籍指导学生阅读。配合读书活动每学期举办1—2次读书辅导报告,每学年的寒暑假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竞赛,每位同学都有5—6篇读书心得在班级和学校交流评比,形成制度,从而增强学生读书活动的效果。同时注重运用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2、积极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教育影视片。优秀的影视片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形式。学校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选择地组织、指导学生观看。看前对所要看的每一部影视片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教育意义进行简要介绍,看后及时组织开展影评、征文、主题班会等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认真国情,提高认识水平与思想政治觉悟,而且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接受美育熏陶,增强了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德育基地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特殊节日、纪念日举行爱国歌曲演唱会、义务劳动等,使同学们在极富感染力的氛围中,受到生动、形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一种具体实在的崇高情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最终要落实到爱国爱乡之行上,促成知情意行的统一。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实践活动是加强爱国行为教育的主要措施。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不规范用字情况的调查活动,激发同学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利用节假日参加义务劳动,激发学生爱国爱乡之情。
2、深入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学校多次组织向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同学们用知识和爱心为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
3、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最终还应落实到培养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上。结合各学科的教学,我们还应特别注重激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发明创造实践活动,学以致用,为祖国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教育与爱国口号 篇5
2、创盐田高质量教育,铸育人新特色精品。
3、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没有孩子的未来。
4、用满腔热情,治半亩方塘。
5、爱是心灵的窗口,爱是推动世界前进的力量。
6、质学超群,教育引领未来。
7、让智慧点亮人生,用爱心播种未来。
8、教师的春风,日日沐我心。
9、创教育强区,建和谐盐田。
10、大鹏展翅,锦绣前程。
11、草的生长需要阳光雨露,人的成熟需要知识灌溉。
12、教育是树人育才的手段。
13、教书教人,作师作责。
14、只要有毅力和恒心,属于你的是精彩。
15、教育改变生活,走在时代前头。
16、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
17、耕耘越多的知识,就能收获越多的生命辉煌。
18、实施教育资源整合,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19、关爱童心,感受真爱,欣赏童趣。
20、教书育人,贵在平等,重在坚持,求真求善。
21、爱心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22、定位艺术,发扬特色,扬长避短,塑造为长。
23、优化教育,精致办学。
24、创建书香校园,打造生态教育。
25、社会尊师重教,教育回报社会。
26、鹰翔白沙凭君跃,海阔天空任子飞。
27、激励学生,完善自我,在教中学,在学中教。
28、智达天娇,宏极天子。
29、知识汇聚力量,汗水凝成辉煌。
爱国卫生运动与健康教育(推荐) 篇6
一、灾后爱国卫生运动
2008年“5.12”特大地震灾害,使成县18.3万人受灾,18人遇难,538人受伤,18873户房屋倒塌,31996户房屋受损,城乡居民住房、单位办公用房、基础设施和工农业生产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32.77亿元。
震灾发生后,在全县展开了以灭蚊、灭蟑、灭鼠为主的夏季爱国卫生运动,并收到良好效果。据统计,此次活动召开相关动员会议2次,共发放各类宣传单张1000多份;投放各类除“四害”药物约50公斤,约1200元;出动宣传车12人次;消毒面积20000平方米,环境水平再次得到提高。
1、广泛开展爱国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爱国卫生意识。
以各村(社区)工作站为主要宣传力量,在辖区广发宣传单张。充分利用宣传栏、简报、现场派发、现场咨询等形式,对如何预防震后疫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进行大力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普及,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卫生防病、自我保健意识和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共发放各类宣传单张5000多份。
2、全面整治辖区环境卫生。
重点以社区、结合部为整治对象,以以点带面的形式,对全辖区卫生死角、脏乱差部位进行清理。据统计,共清理疏通沟渠1000余米,清理各类垃圾4车约16吨。
三、以灭蚊、灭蟑、灭鼠为主导,全面展开除“四害”工作,消除病媒生物传染途径。
除“四害”工作一直是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以开展夏季爱国卫生运动为契机,在辖区范围广泛展开消杀行动,预防病媒生物疾病的发生流行。共投入除“四害”药物鼠药50公斤等。使辖区“四害”密度严格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
3、以开展夏季爱国卫生运动为契机,动员辖区居民大搞室内外卫生。
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动员全辖区各行各业、居民大搞室内外卫生,清除杂物,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消除蚊蝇孳生地等。以实际行动,做好震后防疫工作。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整治,辖区市容环境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灾后卫生防病知识宣传与健康教育
1、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讲座 为了深入开展好儿基会地震灾后健康教育项目,县健康教育技术人员深入各项目乡镇进行健康知识核心信息的传授。
首先,及时召开村社两级健康教育骨干培训会。明确每位健康教育骨干的目标人群,并掌握目标人群的健康干预内容。先后对10个项目村的近200名健康教育骨干进行工作步骤、内容等培训、为基层健康教育骨干更好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骨健康教育技术人员深入农户,有针对性的开展面对面知识宣传。这项活动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标本兼治、效果显著”。比如、针对0-5岁儿童监护人讲解母乳喂养好处、方法辅食添加原则;接受基础免疫好处、注意事项等。把知识转变为技能收到立干竿见影的效果。通过发放宣传品脸盆,引导大家勤洗手的好习惯。这种情境交融言传身教的宣传方式、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健康从我做起、健康从身边做起”的好处和容易。先后对78个项目自然村进行了这种“渗入式”知识大讲座的全面覆盖。
2、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
县健康教育机构以项目乡镇为单位,分别举行了1期健康知识竞赛活动。县健康教育机构克服资金短缺的困难、多方筹措资金为竞赛活动购买大量奖品、竞赛采取有奖竞答方式进行、答对了发给纪念奖品,没答上的及时讲解灌输正确知识及行为,对每位参与者都是又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在欢乐的气氛中两场寓教娱乐的竞赛活动结束了,两期活动共发毛巾,脸盆等纪念奖品300多份,大大提高了农村居民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
3、及时兑现同伴教育者报酬,调动一线工作者积极性。在开展知识竞赛的同时,县健康机构自筹紧缺部分资金,给每位同伴教育者发放了劳务费。这使一线的健康教育传播者工作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纷纷表示有信心和决心当好“健康使者”。健康教育活动由点向面的扩展形成了喜人局势。
4、项目学校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首先,各项目学校安排了每学期至少两课时的健康教育课。指派思想品德课教师任专职健康教育老师,每位健康教育课教师结合本校健康教育资源,认真备课,编写教案。其次,各学校分别开展了我是“健康小主人”,“小手拉大手,大家讲卫生”等主题宣传活动。借助校园这个知识的摇篮,培养我们的孩子养成从小讲卫生,崇尚科学,健康生活的好行为习惯。并通过这个平台把相关知识带回千家万户。这种“小苗与大树”的互动和转换活动方式,将会大大提高我们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第三、各学校克服健康教育活动经费短缺,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健康知识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演讲比赛之竞赛,知识竞赛等自创活动。奖给优胜者一条小小的毛巾,一只小小的牙膏,既调动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树立了“我卫生、我健康、我光荣”的正确思想。
5、结合实际,创新试点工作模式
项目启动后,两乡镇分别召开了培训动员大会,把项目工作与当地特色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地方健康教育资源,围绕项目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并将工作网络向基层延伸,建立了基层三级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店村镇和小川镇组织成立了由主管卫生工作的副镇长、包村干部、教育办主任、卫生院院长、村委会主任、妇女主任、乡村医生组成的农村健康教育工作小分队,负责辖区内的健康教育工作,为项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围绕核心内容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进行入户一对一宣讲、户外宣传、“健康手拉手”等形式丰富的系列宣传活动。利用“妇幼保健和疾病预防”宣传组织村民进行“健康知识竞赛”活动。设计制作宣传展架、折页、板报、橱窗等9类宣传材料发放给村民。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重视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加大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宣传力度,强化宣传氛围。把主要传染病、碘缺乏病防治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逐步纳入到各中小学校教学内容;各村委会在主要街道设置了永久性健康教育墙体标语和宣传板报,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共设置永久性墙体标语20条,宣传栏20块。在村委会活动室和村卫生室等群众活动场所张贴健康教育宣传图画、摆放宣教材料,组织专家讲座,受益人数达8000余人。将讲座内容制作成专题片在电视台热播时段反复播放。各村防保医生把针对慢性病、季节性多发病、食物中毒和预防接种知识等为内容制作的宣传单发到家家户户;根据不同的重点人群和特定对象进行面对面座谈;与当地群众性艺术团合作,充分发挥其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的优势,将防病知识编入文艺节目,利用夜晚、集日等进行演出,受益者近万人,大大提高了农村居民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
6、加强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县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业务技能
按照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2009年7月至8月,全县组织进行了1期县、乡级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培训,共培训县级健康教育专业人员44名,村级健康教育专业人员300名,全县乡、村级健康教育机构培训覆盖率达100%。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培训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编印了培训教材,采用参与式培训方法,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现状、趋势和防治对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工作技能及其效果评价为主要内容进行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论音乐教学与爱国教育 篇7
一、通过祖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的教学, 培养学生炽热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情感都是同祖国的地理风貌、文化传统等具体事实联系在一起的。人们把滔滔黄河、滚滚长江、蜿蜒雄伟的万里长城作为祖国的象征, 这种思想感情的寄托是很自然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大好河山任我游”“不同地区不同生活”“请到我的家乡来”等课文, 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试想一下, 当辽阔富饶的东北林海雪原、磅礴雄奇的泰山、“高峡出平湖”的长江三峡, 硕大威武的秦兵马俑、小巧精致的苏州园林等视频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 再加上耳际激荡着老师富有激情的解说词时, 哪个学生不为祖国有如此多娇的自然人文景观而动容?此时此刻, 在学生们的心田中, 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二、通过祖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
国防是一个独立自主国家的防务, 祖国的每一寸国土神圣不可侵犯。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从世界看中国”“隔海相望”“可爱的地球”等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 学生知道我国领土广大, 国界绵长, 地貌复杂多样, 这时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 应及时对教材进行适度拓展延伸, 可进一步告诉学生: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 绵长的国界使得我国的周边关系历来复杂, 但复杂多变的地貌条件也是我国国防的极大优势。教师可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国防知识, 待时机成熟时腾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国防知识我知多少”的擂台赛, 对国防知识了解得多的学生可自告奋勇当主持人, 这样学生就在自主活动中增强和巩固了自己的国防意识。
三、通过相关国情教学, 对学生进行基本国策、法规教育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从一滴水说起”“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地球在发低烧”等课文明确告诉我们: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和人均资源较少的国家, 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最基本的国情, 实行计划生育和“珍惜每一寸土地,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根据我国国情, 国家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作为一名小学品德教师, 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国情知识, 宣传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 对学生进行忧国忧民教育和普法教育。同时, 教师应趁热打铁, 激励学生课外广泛搜集和了解各种法律知识, 特别是《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 把品德课和班队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融合在一起, 组织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 如开展“法律在我心中”的主题队会, 从而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的浓浓氛围。
四、在新旧对比中充分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在品德教学中, 只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才能保证德育渗透的顺利进行, 同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较法是其中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品德教学中有大量的事实材料, 对它们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产生的教育作用也就更为明显。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课前, 教师可布置学生通过调查、参观、采访、查阅等实践途径采集有关资料, 通过我国解放前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航天技术成果的比较, 人民生活水平的比较等, 让学生真正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是党和社会主义给我们带来了繁荣和富强, 从而有力地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论音乐教学与爱国教育 篇8
[关键词]中学历史 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97
在中学历史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非常丰富,历史教师要钻研教材,把这些素材充分地挖掘出来,在教学中加以有效利用,积极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体系。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历史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做法,供大家探讨与交流。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历史使命感,就是人在正确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社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的一种感知和认同。从具体表现来说,作为后来人,在先人的基础上,好的方面要继承、发扬、创新,坏的方面则要摒弃、警惕、批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常用的方法有:第一,以讲故事或播放插曲的形式体现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第二,播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题材的影片;第三,组织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圣地与烈士陵园;第四,组织与指导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阅读、朗诵、写作、演讲、辩论等竞赛活动;第五,以板报或广播的形式宣传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内容;第六,平时让学生观看或收听国际与国内新闻,随时了解时势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历史教师的责任,也是所有教师、家长与社会的共同责任。培养学生对事物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看法,了解祖国的历史和发展,感受中华民族历尽劫难而不亡,最后发展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历程,会让学生激起无限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感。
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古代伟大的科技、文化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人类历史进入了文明时期,我国的科技发展在很长的时期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我国在商朝时就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西汉时就掌握了造纸技术,东汉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方法,造出了质量更好的植物纤维纸;东汉张衡研制成世界第一台浑天仪和地动仪;南北朝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唐朝僧一行推测出了子午线长度,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至今仍坚实牢固;北宋中期,布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南宋时期发明的罗盘针,用以指示海船航行,为航海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火药在西汉时就已发现,南宋制造出火炮、火枪,为世界军事工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文学、艺术方面,也涌现出了大量杰出人物和作品。通过讲述这些史实,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商朝时我国人民掌握了青铜冶炼和制陶技术,为商业初步发展奠定基础;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吴国开凿的邗沟,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南北运河的起源;战国时期郑国修的郑国渠、李冰父子修的都江堰,秦朝时秦始皇所筑的长城,隋朝开凿的大运河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之一。手工业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的国家,通过丝绸之路把丝织品运往世界各地,此外,冶铜、纺织、制陶、煮盐、漆器、冶铁业也获得发展。商业方面,金属货币普遍使用,早期的商业城市开始兴起。古代城市的发展,标志着经济的繁荣。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几万、十几万以至几十万居民的大城市,到了唐朝,都城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以丰富的历史事实来激励学生,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新生力量。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决定他们是否能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和民族的重托,也将决定着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19世纪中期,英国挑起了侵华的鸦片战争,法国和美国也伙同英国对我国进行侵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割地赔款从中国人民身上吸吮了大量膏血,我国劳动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中华民族遭受着空前的灾难。给学生讲清这一部血淋淋的帝国主义侵华史,让学生认清帝国主义本质及阶级仇、民族恨。此外,着重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重大发展,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到伟大祖国母亲的可爱,增强爱国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 参 考 文 献 ]
容作凡.历史教学怎样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桂林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5(1).
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篇9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学科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历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学历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通过对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的分析,探讨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弄清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希望能对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地位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61-01
历史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中学历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并且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奋发学习以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运用比较法
一是中外对比,即将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发明创造,放在整个世界历史范围内进行比较,进一步阐明其地位和贡献。例如,在中国古代史的讲述中,教师在讲到“造纸术”的发明时,除了介绍造纸术发明的经过及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外,还要拿出中国和外国最早出现的造纸厂造纸的时间进行对比。在中国,蔡伦于公元105年便造出了当时世界上“精美”的纸张,而在欧洲,直到公元1150年才在西班牙的沙提法出现了第一个造纸厂,比中国晚1045年。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我国造纸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二是正反历史人物的对比,即将不同阶级或阶层和社会势力的代表人物在爱国与卖国、革命与反动、进步与落后等重大问题上的思想言行进行比较,烘托出爱国者的高风亮节和卖国者及奸臣贼子的丑恶脸嘴。例如:在讲到“岳飞抗金”一目时,教师除了叙述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抗金的英雄业绩外,还必须揭露出赵构、秦桧投降卖国的丑恶灵魂和残害忠良的可耻罪行,以突出岳飞爱国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从而学习爱国者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爱憎分明的感情,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二、对史实的始末进行生动形象的介绍
具体而生动形象的介绍史实的始末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而播放历史影片又是最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之一,同时,观看历史影片也是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在多媒体教学中适当播放电影片段。例如,讲中国近代史中《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教师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讲到“黄海战役”时,教师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的片断,让邓世昌等爱国官兵为国家为民族英勇捐躯的壮烈场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而英勇斗争的崇高精神,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又如,在讲到一二九运动时,教师除了详尽的叙述运动的经过外,还必须得对爱国学生顶着大刀木棒和迎着皮鞭,振臂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等这些细节进行生动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到革命前辈们为反对外来侵略和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浴血奋斗的精神,进而学习他们的英雄行为和高尚品质,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图强。
三、充分利用乡土史料进行乡土史教学
乡土历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史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和认识上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培养。
乡土史教学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国与家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一个人在认识上是先熟悉家人及至家乡,再逐步扩大到了解国家,因此,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爱祖国是从爱家乡的情感中萌发并得以升华的。在我们祖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我们的祖先洒下的血汗和创建的劳动成果以及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乡土史料在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先辈在历史上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了解到家乡人民在历史上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的业绩,进一步体会到家乡的可爱和祖国的伟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历史课外活动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之一,是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推出的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开展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主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中的课外活动形式多样,有参观访问、专题报告会、历史知识竞赛、办小报或墙报、文艺活动等。例如,在学到遵义会议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遗址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访问老红军、老干部等,使学生直接接触到真人和实物,直接获得感性认识,这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如,在讲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办一次办小报或墙报的历史活动。其中重点开设“中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著名历史人物评析”等栏目,集全体学生的智慧,把历史小报或墙报办成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园地。
【论音乐教学与爱国教育】推荐阅读:
论美术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11-14
音乐教学中的爱国教育09-08
历史教学与爱国教育07-02
简论钢琴复调作品的音乐分析及其演奏与教学11-10
审美教育与音乐教学01-07
钢琴教学与音乐教育08-04
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06-20
音乐家爱国主义教育08-26
音乐教学论08-28
试论目标教学与生物学素质教育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