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论文

2024-08-09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论文(共12篇)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论文 篇1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皖颍上县六十铺中心学校王田祥

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这个共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导进行德育教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黄继光》、《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

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全校的厕所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教育工作的整体阶段,即根据学生中带普遍的、倾向性的问题,有侧重点地突出一个重点,解决某一个问题;另一层是教育内容的分段进行,即: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就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在教低年级爱莫能助教育时,我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而学生守则的落实必须靠广大学生自己,这样就是说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在这方面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语文教材《邱少云》、《张海迪》等教材的教学,我都让学生写心得、写体会、联系实际对自己拟定奋斗目标和要求,学习要求,纪律要求、卫生要求、艰苦朴素要求等。结合单元教材写作文重点。记人就记本班学生、写事就写本班事情。这样班级里模范同学生先进事迹就得到了彰扬,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班级的样样工作都走在了前面。学生个人的集体荣誉感、自尊、自强感也增强了。个别学生的讲吃、讲穿、随便花零钱,逃学、进游戏厅等不良行为得到了彻底改变。

四、德育教育要体现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说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间说教,不但激起其兴趣,而且会使小学生厌倦,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八十年代的新雷锋》一课时,我在引导了学生学习朱伯儒和雷锋的事迹后,就组织学生寻找班级小雷锋的足迹,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列举了许多雷锋做好事的例子。大家纷纷表示要向朱伯儒、雷锋叔叔学习,争当活雷锋,课后同学们自觉地组织了学雷锋小组,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助人为乐,例如:我班同学赵杰得了病住进医院,她在家是和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就有两个学雷锋小组到家里帮助干家务和到医院帮助她学习,同学们把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凑起来共48元,送给了赵杰。社会上有一种说法:“雷锋三月来,四月走”。而我所教的班中,雷锋小组的同学不论刮风下雨都定时去敬老院、车站等处整理环境卫生、送茶水。

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在小学主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组织活动的实际性,长期坚持,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论文 篇2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 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设要求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

国家教育部对小学生的德育要求为:在情感上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在习惯上要团结同学、文明礼貌、讲究卫生、遵守纪律、勤俭节约;在思想上要有法律意识、是非观念和集体主义。这与小学语文的很多教学内容是相一致的。因此, 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思想教育有助于实现小学生的德育目标, 为小学生道德水平的逐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现今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小学教育中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 导致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不能得以很好的发展。

3. 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 是全面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水平的需要。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把德育思想系统全面的传达给学生, 例如树立民族自豪感、在生活中的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道德思想的传播。因此, 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主要场所应放在课堂教育上。 (1) 充分讲究情感调动。小学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加入知识背景的情感资料, 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叙述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从而使小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热爱祖国的课程中, 可先在班内插上小红旗, 同时播放歌颂祖国的相关乐曲, 在这种教学氛围下, 小学生更能深刻的了解热爱祖国的教育意义。 (2) 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这个先进人物既可以是课文中的伟大人物, 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先进表现者, 在日常小事中的德育教育更加便于小学生理解学习, 例如有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了1元钱, 并把它交给老师, 教师可通过这件事号召学生要像这个同学学习拾金不昧的精神。 (3) 小学教师在讲解课文中要讲究细致、全面、多方位。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 对一些事件的看法还没有成型, 因此不能较容易的了解掌握课文,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课中正确传达所授课文的中心思想, 讲解每一个词、句所表达的含义, 并在此过程中把德育思想渗透其中, 达到基本文化教育和德育思想的完美结合。

2. 把语文课外活动作为小学生德育思想教育的第二场所。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开展课外活动, 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巩固课堂知识, 还便于其在实际活动中的品德熏陶。做好小学生语文课外活动, 老师要把握好活动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课外活动针对性的表现举例: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自我思想不成熟, 善于模仿别人的特点, 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找一些正面人物作为榜样, 鼓励小学生去学习。课外活动的层次性的表现举例:老师在课堂上讲完关于助人为乐的课文体裁之后, 在接下来的语文课外活动中, 可组织小学生去养老院陪孤寡老人聊天, 讲笑话。这样教师在实际行动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帮助其懂得做人的意义。

3. 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其学习思想道德教育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的行列中来。老师通过为小学生挑选有意义的课外阅读读物, 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 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 以及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观念。同时, 教师在为小学生挑选读物时要具有针对性, 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帮其推荐适合的读物。在课外阅读中, 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引导教育的作用, 例如带领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帮助其学会赏析课文, 剥茧抽丝, 从而正确把握文章主旨内容。好的课外阅读是小朋友的好朋友, 它可以在日常社会中教育学生正确的是非观, 人生态度, 从而提高学生自己的知识修养, 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努力上进的精神。

4. 注重小学教师在小学生德育思想中的影响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不仅是传道者, 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对于小学教育来说, 教师的作用更像是一面镜子, 其行为习惯很容易被小朋友模仿学习,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的态度和观点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感官。因此, 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讲授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 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博大的胸怀, 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致, 例如, 整洁的仪表, 优雅的谈吐, 常用文明礼貌用语等, 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注重品德教育。

摘要:在中国教育体制下, 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培养人格修养, 他们的受教地点就是课堂。而小学时期, 正是学生教育的初级阶段, 同样也是基础阶段。所以, 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思想, 对学生以后的全面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天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201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篇3

一、课堂教学

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1.讲析理解法

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学习课文时,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例如,学习《爬天都峰》、《赵州桥》等课文,可以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的解析,在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后,再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行诵读,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情感熏陶法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情景是无法得到再现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的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有位教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创设的情景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的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录音机里,播放着《葬礼进行曲》,如泣如诉,低沉悲壮。教师身着灰色西装,深情悲哀而又庄重。这样,万年青、白花、哀乐、服饰、神情,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悲伤的情境。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这就是教学与德育的统一。

3.榜样学习法

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可以通过《我不能失信》等课文进行诚信的教育;通过《赵州桥》等课文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通过《爬天都峰》等课文进行意志性格的教育。

4.比较分析法

运用比较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应该谴责。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通过擦燃火柴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最后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这样一个故事。学完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穷人的生活。教师这时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篇课文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幸福的事。

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三、语文课外活动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小学生极具模仿性,所以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有位特级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另外编写板报、墙报等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四、教师的影响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篇4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努力、去研究,以便使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好,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

1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现的基本形式

1.1德育在体育教学理念中的体现:健康第一,既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头一条就说: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新课程指的健康是与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健康定义是相一致的,即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为贯彻健康第一理念,体育教学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健康卫生知识和科学的健身锻炼方法,提高学生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坚持经常锻炼,增强终身体育意识;要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让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要制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教育,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克服一个个困难,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社会的挑战。1.2德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体现: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随处可见,例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体操、武术等项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自控能力和协调能力。各种体育游戏,如“通过敌人封锁线”、“炸碉堡”等游戏可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怀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内容会时不时的对参加者的思想品德提出严峻的考验。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不断实现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培养。1.3德育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上的体现:体育教学一般都在体育场、馆内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比较广泛,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难以进行教学。因此在体育课堂上,课前整队集合,体育班委向老师报告人数、队列、队形的整合、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具有具体的要求,这些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因素。对培养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和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潜移默化地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1.4德育教育在体育竞赛活动中的体现: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取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够激励青少年学生力争上游,奋赛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到集体荣誉,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有成就感,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有能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直至取得成功为止。1.5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暗示法。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如在指出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终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体验法。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激励法。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时机捕捉法。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例如在排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

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情感感染法。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身体练习进行的。而学生的思想活动很多是产生和反映在各项身体练习中。因此,应很好地将思想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做到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李旭.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1):196.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5

奎屯市第九小

海丽娟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小学美术教学在德育中的渗透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美术教学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了美术课堂中如何让进行德育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技法,以及课堂评价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感受,深入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并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德高为范 自然渗透 创新

培养品质 潜移默化 因势利导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美术教学中的教育渗透着整个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可以说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在学校、在课堂、,不仅在语文、数学课上。美术课同样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如果美术教学中只注重画面,而不管德育,呢么学校的德育就是残缺的,要贯彻“德育为首”应将德育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之中,对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一.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1.教师要德高为范。现在已是大行素质之时,美术课是审美素质的培养阵地,教师因从自身做起,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美术教师在课余的时间内要大量阅读中外美术历史,美术发展概况和作品的历史背景、意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美术课程的爱好。在上课之前美术教师重视课前的准备,根据教材的安排及当时的实际情况,安排上课要用的课件、范图、步骤图和实物作品,有计划系统的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2.教学内容的自然渗透。想要达到教育的自然渗透,就必须把德育与教学内容融合,那就是在进行美术教学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的进行德育的自然渗透。这也是美术教学中德育自然渗透的主要环节。在欣赏课中结合作品的内容及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最为简洁有效的渗透方法。每一件美德育的效果自然也就好起来!例如,在欣赏《笛声》这件雕塑作品时,从他们憧憬未来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多么渴望读书呀,但是革命还没有胜利,为了让大家都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和大人们一起并肩战斗。我想同学们一定对小红军产生敬佩之情,同时也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成为别人心目中的榜样。结合作品作者讲叙与之相关的故事,不但能改变欣赏课的枯燥乏味,提高学习兴趣,而且也很自然的对进行德育的教育。低年级有几课就做到了与故事相结合。美术作品,特别是绘画类都有所展示的内容和表现主题,抓住这一点就能够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二、通过技能练习渗透德育教育。

绘画技能在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诸多内容,如:国画、水粉画、素描等,绘画内容不同,渗透方式也不一样。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艺术画种,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通过学习中国画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色彩画出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培养坚定意志之外还能增强学生讲究卫生,互相关心,宽宏大量等思想品质、在技能练习中,素描也能培养学生朴实的品格,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等、三、通过评价渗透德育教育。

在现阶段各科教育学科中要求教师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评价主要是为了改善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不管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其宗旨是要充分肯定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要求克服的弱点和发展方向,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学生批评适度,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在教育中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必须要有耐心,以身作则的引导,教育学生。

在教第八册《巧用对称形》一课时,同学们兴高彩烈的用手中的剪刀和彩色纸剪出了具有很强创意性的对称形,让我很有感触,很多图形是我都想不到的,但是在同学们乐于动手、动脑的,同时将手中的彩色纸设计的丰富多彩,思路太广泛了,非常活跃。例如:对称形的苹果、衣服、裤子、“A”“B”等图形。我让同学们把自己剪好的对称形贴在黑板上展示时,每位同学都说出了自己喜欢黑板上那副作品,唯有一个褐色的蝙蝠没有同学举手说喜欢,那位同学一直低头不语。这时,我在黑板上指出了这幅在角落里由于黑色跟褐色对比不明显而不显眼的蝙蝠,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幅作品吗?” “不喜欢,因为颜色不好看”我又将这幅褐色的蝙蝠放在了黄色的卡纸上,“现在看看,有什么不同,你们喜欢他吗”。告诉 学生颜色没有最难看的,每一种颜色都很漂亮,至少要把它放在合适的环境中。就像同学们一样,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看到周围每个人的优点,友善的和同学相处,要养成关心他人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的渗透了德育内容。

四、节日中渗透德育

德育渗透要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及其对真、善、美的朴素的认识基础,并结合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将德育巧妙的融合。

在很多重大节日中,我抓住机会适时推进一些情感教育,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沟通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交融,一举两得。如:教师节,让学生制作贺卡;儿童节,让学生画一幅全世界小朋友共同庆祝自己节日的绘画表达自己的心情;母亲节让学生给妈妈画一幅像。还有中秋节、植树节、劳动节、学雷锋日等等一些节日,都能通过绘画、手工一些表现形式渗透教育。在这些主题的美术创作中,既能让学生的心灵在跟着画笔飞扬,也能使德育种子在学生的心灵中开出美丽的花朵。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育好人。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教师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教师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让德育工作渗透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论文 篇6

摘 要:近年来国内外一些耸人听闻的校园事件层出不穷,不断地警示我们思想道德教育不容忽视,小学教育工作者更要担负起这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培养出思想道德修养好的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几句说教就能解决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拼音;教学课本;素材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01-01

在全社会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成了语文改革的必经之路,而德育渗透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必须体现寓德于教,培养学生的友爱思想、进取精神、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教学实践及体会,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谈谈看法。

一、在拼音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二年级儿童情感不稳定,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直观具体的事物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良好情感,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德育渗透。巧编故事,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是拼音教学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如在学“a、o、e”这三个韵母时,我是以自编的故事《小燕子回家》引入的:“春天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了,她看到春天祖国像一个大花园。她又见到了自己的伙伴,小姑娘、白鹅、大公鸡。小姑娘正在为明天歌咏比赛作准备呢,看她长大嘴巴(aaa)练声练得多认真,因为她要演唱的歌曲就是《我们的祖国像花园》。大公鸡看到了自己的伙

伴小燕子,高兴得欢呼起来“ooo”,腼腆的大白鹅不好意思地弯下了长长的脖子,样子就像“eee”。让我们也到这美丽的花园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吧。”在这个美丽的故事中,孩子们聆听、模仿、大胆展示不仅掌握了“a、o、e”的音和形,同时也受到了一次爱国教育。

二、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育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小学阶段,几乎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教师若不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这部分内容将很枯燥。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指出:“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打”字时,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组了“打架、打人、打骂”等词语。我听了,先是肯定了几个学生的发言,然后问:“同学们,我们能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吗?”学生一齐回答:“不能。”我又说:

“对了,我们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别人。那你们还能组其他有表示打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组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低年级学生是人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避免识字教学简单而又枯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精心挖掘课本中的素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语文教学应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广义的爱。现行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以丰富的题材、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德育素材,我们应该充分、精心地利用现有的素材。如借《爱如茉莉》一文,进行小家之爱的教育,让学生懂得报答父母,懂得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语文教材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而凡是写我们祖国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的篇章,都有发扬民族自尊心和启迪爱国主义思想的作用。我们的教学不要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对于爱的教育也不能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更不能为应付考试而教学,那样教出的学生充其量只能是一个头脑灵活、四肢灵巧、没有感情的机器人。

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每篇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花生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只有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而且对花生产生敬佩之情。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为品格的内化和健康道德的形成做了充分准备。

五、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验生活中渗透。作文是对生活的反映,所以我们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就应该视作德育的过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这样既能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锻炼写作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德育的目的。在写周记中渗透。写周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写周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周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周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周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在写周记中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因此,要真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摸透学生,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材中刻画的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讲述的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大林.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前沿.2000(01)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论文 篇7

一、目前小学德育现状

(一) 重视智育, 忽视德育

学校教育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 总是忽视了德育的影响, 一味地追求科学文化的教育, 教育追求的是成绩和分数,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 德育一直是流于形式上的内容, 并没有实质上的内容, 德育教育在实际的教育中并没有落实到实践中。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都有深刻的影响, 语文教育必须要在注重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的熏陶,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 形式呆板, 时效性和有效性都较低

当下小学语文教育中, 部分老师具有德育的思想意识, 也有这方面的实践, 但是往往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受到方式方法的限制导致不能很好地将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比如说, 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就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 德育并不重要, 他们不想在这方面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不能很好地结合教材的内容, 不愿意去挖掘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内容。也有的老师忽视了小学生的认知和年龄, 不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很生动的表达和讲解, 使得德育教育也不能起到有效的结果, 这种死板的学习环境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二、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 小学语文老师要对教材的德育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

小学语文中要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在上课前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 宏观的理解, 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简单的总结。在上课的过程中, 语文教师要在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适当地与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语文作为一种人文性非常强的学科, 其中包含着许多的德育教育素材。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认识体系很不完善, 不能正确地分辨是非, 所以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就对其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只讲授理论知识, 要突出这些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小学生的教育做出更好的规划。例如, 在讲到《八角楼上》这篇文章的时候, 语文教师除了帮助学生理解清楚文章的脉络和大意, 还要重点突出革命先烈们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断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要号召学生们向这些革命先烈们学习并且向他们学习。

(二) 充分利用习作课的教学时间, 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实感情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重要体现。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 既可以让他们形成简单的写作能力, 又可以让他们接收到思想道德教育, 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语文教师在上习作课的时候, 会对学生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在写叙事的文章的时候, 老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题为《我最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 不仅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尾, 尤其是要重点突出为什么这件事情最难忘, 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得出一些启示。

(三) 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

由于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小学生, 他们的心理和认知水平都不完善, 所以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 我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 以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采取适当的德育方法, 将德育内容与教材知识进行生硬的地结合, 会增加小学生的理解难度, 起不到很好地德育目的。例如, 刚才讲到的《八角楼上》这篇文章, 语文老师要在讲课的过程中根据教材中革命先烈们的具体事迹来提炼其中心思想。在学到《诚实的孩子》 这篇文章的时候, 语文教师要重点讲解“诚实”的内涵与意义, 并且可以结合当前社会上的一些热点事件进行讲解, 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又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三、结语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科学性和人文性极强的学科, 它的设立对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也将德育教育提上了日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为国家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有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德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学科是每一门学科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因而成了渗透德育思想的有效途径。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加大德育思想的渗透, 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对此, 本文从分析小学德育现状入手, 对如何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材,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少卿.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学周刊, 2015 (6) .

[2]宋瑞瑞, 任美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 2015 (2) .

[3]刘晔.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4 (12) .

[4]顾黎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求知导刊, 2015 (17) .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尝试 篇8

关键词:课堂细节;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这门新兴的学科,其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探讨的一个课题,因为科学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无疑是对的,但我们不能忘了教育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学会做人。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行有馀力”,才能学习文化。因而一堂课的好坏除了要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还要看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所领会到的人文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关注每一个生命体。在科学课堂上,不少老师精心设计“花样”的课堂,目的只限于教会学生相关的科学知识,然而在科学中渗透德育这一环节却被忽视了。在科学课堂中,我们可以渗透德育,使学生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同时学会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关注生命,关注环境,关注社会。在科学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得到相关的德育教育,我就此浅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关注课堂细节,渗透德育

在小学科学中,很多知识都涉及了一些德育,而且这些都是比较细小,学生很难发现,很难感觉得到,这就需要老师从细节中去关注,在细节中给予学生指导和启发,指引他们了解其中的道理与内涵。这就是说,在进行科学教学时,不能简单地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随便一两句告诉学生这些科学有什么道理,跟我们的行为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样,蜻蜓点水式的教育,学生似懂非懂,一下课就忘了,不能把学会的道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中,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我们应该根据每一课科学教育的自身特点,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出,让学生明白学到科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比如我在教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中的《生命之水》时,通过让学生了解水对人类和生命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从而自觉地节约用水,要为保护水资源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同时,我让他们小组合作去调查我们家乡有哪些水资源、当前的使用情况、有没有受到污染等。经老师点拨,再去践行,他们更能体会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自己的亲身经历,这种人文教育才能深入学生的灵魂。

二、关注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在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还要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德育,让学生走出课堂,加强德育渗透。我们都知道科学教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每一节都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如在教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寻找生命》时,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生命。

三、关注小组合作成员,渗透德育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因此,科学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涉及人与人之关的交往和合作。这时,我们作为老师可以在讲授科学的同时,提及小组合作成功的关键。在教学科学中,有些小组能很好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而且完成得很出色,有些小组却没有完成任务,甚至成员之间闹翻了,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缺乏团队意识。针对这一点,当我每一次上科学让小组作汇报时,都要求他们先说自己小组是如何合作、分工,再汇报内容。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评分量化表格,让他们自己评、同学评、老师评,让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懂得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教育不仅要立足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还要适当地渗透相关的德育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综合素质的人才。俗话说,教育宁愿培养思想品德好能力一般的合格人才,也不愿培养出思想极差能力超强的危险人才。那就让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让小学科学教育的课堂上,处处开放着德育之花,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品德优良、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吧!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论文 篇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渗透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音乐教材中也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我们的办法是:第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我爱五星红旗》、《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第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是紧紧抓住旋律、节奏、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整体化的音乐教育中,以音乐为主体,智育为脉络,德育为灵魂,把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善良高尚,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音乐教师,尖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使其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让学生终身受益。

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哪些有效途径呢?和新课程一同走来,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做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1.纵情歌唱,自在娇莺恰恰啼

歌唱是人类本能的表现手段,这可以把孩子从音乐艺术始发点引向宏伟的艺术殿堂。歌唱是学生直接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表达情感的理想途径,是实践音乐教育目标的重要领域。然而,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认真备课,悉心对作品进行深刻地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总之,只有引发学生与歌曲的共鸣,才能尽情歌唱。我在日常音乐教学中有以下有效途径尝试:

(1)故事渲染,熏陶情感

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给学生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导叙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如教唱歌曲《顽皮的杜鹃》,边听音乐,教师边讲述孩童在美丽的山林中与顽皮的杜鹃相互欢乐嬉戏玩耍,充满童趣的情景。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让学生感受到杜鹃声声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感染那连绵不绝的快乐。

(2)配乐朗诵,激发情感

配乐朗诵激情法是一种创设意境,以想象为主的教学法,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发挥想象,使学生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例如,教唱歌曲《摇船调》时,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在一段优美、宁静的乐曲中,让一部分学生问“什么圆圆在呀在半天……”,一部分学生答“月亮圆圆在呀在半天呀……”学生的思维被优美的语言和乐声调动

起来了,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带着对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学生学会了歌曲,并感受到了歌曲中的内涵。

2.静心聆听,情到深处自然浓

音乐欣赏活动是进行音乐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瑰宝。故而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的自豪之情,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苗岭的早晨》是一首口笛独奏,其主旋律取自苗族“飞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乐曲开始由口笛奏出起伏舒展的旋律,富有苗族音乐特点的同意大、小三度交替的音调,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的青山翠谷之中,展现了美丽恬静的苗寨春色晨景。从而让学生聆听到了山林中布谷鸟在欢叫,百鸟在呼应,犹如看到了一幅秀丽动人的图画,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如,在欣赏贺绿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再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通过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牛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悠扬清丽的琴声,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无数事实证明,音乐欣赏活动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能发挥不

小的作用。有些学生在欣赏了中华民族音乐之后,深深为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多姿多彩的乐器门类、扣人心弦的乐声所打动。他们从音响中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感受到作为华夏子孙是值得自豪的。

3.课外觅味,采得百花成蜜甜

《大纲》指出:“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学生扩大音乐视野,增长音乐知识,发挥音乐的创造性,锻炼音乐的才干,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心目中有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乐于友好交往与人为善。

(1)课外练,人中人

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愿望。如鼓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感、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鼓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2)校外曲,情中情

进入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适当选择健康、有意义的歌曲用于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滋润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爱心。例如,学唱卡通片《西游记》中的主题歌《猴哥》时,让学生先自由说说对孙悟空的认

识。孙悟空,家喻户晓,孩子们对他的来龙去脉了解得十分透彻,“五行大山压不住你,蹦出个孙行者”,“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眨一眨眼皮,能把鬼识破……”教师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孙悟空不畏艰难险阻、心地善良、具有正义感的品质进行深入感知,用心歌唱,自然,这样的歌曲对孩子心灵的撞击和震撼是可想而知的。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论文 篇10

德育教育,重在渗透。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课堂、利用教材中丰富的教育资源,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我们的德育理念呢?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情感

1.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情感。课堂作为教学的前沿,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的教学环境、和谐的德育情境,所以,在课堂上首先要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使课堂充满自信与信任,使学生的情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如碰到学生时打招呼“How are you ?”,叫学生回答问题时常用“Please ”,请学生帮忙时用“Excuse me”等,学生回答正确时说“Good” “Great”,以此表扬,学生不会回答或答错时用“Don’t worry”来鼓励,并且利用教材中的情景教学让学生来演练等。在课堂的影响下,学生们会潜移默化地将这些语言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共同取得了智育与德育的进步。

2.挖掘课程,升华学生情感。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德育因素充分体现出来。新版小学英语教学课程中有很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囊括了人文、历史、地理、人际交往等多方面。教师应当努力挖掘出这些因素,以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熏陶。如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FUN TIME 1―Culture Link》一文介绍的是我国各地名胜古迹的内容,此时可结合课文的讲解,穿插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图片、视频,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祖国各地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在潜移默化之中,让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道德素养

1.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养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道德品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迈进,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却在日趋恶化,因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情感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合理利用课本上的环保教育素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Lesson 28时,笔者设计了植物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展开讨论:哪些植物和动物是常见的,在我们生活周围的,哪些不是,为什么他们变少了?通过大家的积极讨论,让学生明白要给予身边的动植物更多关爱,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在热身活动、新内容的呈现、教读、操练以及复习巩固等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创设恰当的德育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学生渗透德育。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文明的生活习惯。教学中涉及了大量有关日常生活的情景,我们要结合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文明的生活习惯。如见面时说“Nice to meet you,Glad to see you”,要求别人做某事时,可以说“Would you Please…? Would you like to… ?”,感谢时说“Thank you for your help”等。同时可以创设相应情景,让学生表演操练,使学生牢记于心。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良好的习惯,一举两得。

有效的德育教育不是由教师“说”出来的,在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会使学生产生反感。任何空洞、牵强的说教都是徒劳的,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论文 篇11

一、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实施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等,领略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将道德教育深入学生内心,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多收了三五斗》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利用了大篇幅的空间来描写农民们询问价格的情境,而劳动的具体情境却一笔带过,当学生与教师经过讨论之后,学生会明白当时农民的处境,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现状,学生会认识到当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会更加珍惜学习时光,报效祖国。

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实施情感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跳出传统应试教育的限制,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会朗读教材中的文本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文本中渗透的思想感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实现读者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将漓江优美的自然风光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时再配上朗诵,学生不自觉地融入了优美的风光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祖国的美好,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被激发出来了,也给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德育课。

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意自身的语言知识,用语言知识进行德育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用自己高素质的品行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给学生上德育课,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树立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每年的母亲节到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父母倒茶、扫地、了解父母的辛苦程度、喜爱的事物、生日等等,这样一来,不知不觉地学生的道德品质受到了熏陶,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王家齐.学校德育新视角.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篇12

一、领悟教材隐含的德育资源,适时渗透德育

数学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同样离不开情感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数学知识中的内涵,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适时渗透德育。

如《比和比的应用》的教学。教材中用杨利伟在飞船里展示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引入。如果单单进行国旗的长和宽的比的关系教学,那就忽视了教材内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处理:

1.出示情景图,得出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96∶64。

2.比的概念教学。

3.练习,写出下列五种尺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长和宽的比。

(这些练习既巩固了比的意义,又引入德育元素,更为以后“比的应用”“比的性质”乃至“比例”埋下伏笔。)

4.你知道带上飞船的国旗为什么只有这么大?(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从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

二、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社会热点渗透德育

教材在一段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热点具有时效性,却又是德育的好材料,所以在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上合理组织教材,恰当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导入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如四年级的行程问题中,课本安排的是:根据特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计算路程。我们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以钓鱼岛保钓运动为内容进行引入:保钓人士乘渔船去钓鱼岛宣誓主权,渔船平均每小时行20千米,约行了18小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首先,让学生说说题中每小时行20千米,这“20千米”表示什么?怎么求路程?接着说说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思考保钓人士为什么去钓鱼岛。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懂得虽然钓鱼岛远离中国内陆,但也是祖国的领土,决不容忍任何势力侵犯,我们必须捍卫自己的领土。这样,在小结时就自然地渗透了德育。

2.在数学活动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可以让学生调查近几年来雾霾天气天数进行数据整理,或者通过对PM2.5的了解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对学生环保教育也就水到渠成。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光盘行动”中调查粮食浪费的具体情况以及家庭垃圾数量调查活动等等。

3.在练习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如教学“时间计算”后的练习时,我让学生计算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遇难同胞纪念日为每年的12月13日。到2013年12月13日是()周年的纪念日。

三、领悟评价的导向功能,渗透德育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是渗透德育最有利的方法,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甚至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把学生的良好意志品格、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作为评价目标。因此,评价中要采用激励评价,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质疑问难。不能用诸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一言带过。例如,在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后,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出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其中一位学生站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同学们笑了。而这位学生红着脸低下头,因为他剪的与其他同学不同。接着教师举起这名学生作品说:这有点像裤子,看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那被剪后剩下那长方形纸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呢?全班学生望着老师手中那名学生的作品,点头赞同。教师微笑着说:虽然衣服变模样了,但是这位同学让我们见识了另一种剪法,找到了另外一条对称轴。这样的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之前红着脸的学生现在拿着“佳作”开心地回到座位。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德育更加重要,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必须时刻考虑学生的感受,以免造成“德育伤害”。

四、领悟德育的基本规律,以教师人格魅力渗透德育

德育是一个“知”“情”“意”“行”循环往复的过程,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榜样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是其他方式方法无法取代的。而在当前,由于社会、家庭乃至学校的影响,造成了现在的小学生唯我独尊,遇到困难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意志薄弱,做事马虎,容易半途而废,再加上学业压力重,经受不了挫折,因而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因此,教师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巨大的。许多优秀教师在学生开始接触数学练习时,唯一的要求就是认真做作业,这是非常可取的。数学本身就是逻辑严密的自然科学,严谨认真是它最基本的要求。当然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作业批改等也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的主要途径。教师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也是其他德育手段无法比拟的,所以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数学教师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更有其独特的魅力,那就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严谨认真的态度。数学学科与解题练习密不可分,学生经常会碰到难题,教给学生技巧方法固然可以,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让学生感受到非解答出这些题不可的决心。这样,意志力于无形中培养起来了。总之,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不管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意志品质,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一篇:集团公司2021年组织落实巡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情况的报告下一篇:竣工验收报告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