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会计岗位职责(共10篇)
固定资产会计岗位职责 篇1
1. 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开始涉及持有待售固定资产问题, 但对于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等方面的规定内容较少, 缺乏可操作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对该问题予以补充规定:比如具体规定了三个确认标准;明确了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范围;要求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划归为持有待售固定资产时按照其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孰低进行计量;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等。新的规定引起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变化如下:
(1) 在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确认方面, 由于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了严格的确认标准, 即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的划分不仅要考虑管理层拟出售的意图, 还要有真实出售的证据和出售时间的限定, 从而降低了固定资产与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之间划分的随意性。
(2) 当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划归为持有待售固定资产时, 如果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 应当将其账面价值减记至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从而减少当期利润。
(3) 由于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使企业计提折旧的资产范围变小, 折旧数额减少, 由此对固定资产或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价值和当期损益产生影响。
2. 高危行业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及类似费用的处理。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未涉及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及类似费用的处理问题, 会计实务中企业则继续沿用旧的做法。
化, 计入当期损益。
上述关于大修理费用有条件的资本化的规定, 对企业当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直接影响, 当期发生的大修理费用资本化部分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会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值, 降低当期的期间费用, 增加当期利润。
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尚需进一步明确的几个问题
1. 大修理费用资本化的核算问题。
财会函[2008]60号文件规定, 大修理费用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部分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但没有明确大修理费用资本化部分是直接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值, 还是通过其他科目核算。如果大修理费用资本化部分直接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值, 就会使该固定资产的原值不断变动, 折旧率、折旧数额也要不断调整。
2. 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要求符合条件的非流动资产划归为持有待售固定资产时按照其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孰低进行计量, 解决的是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问题, 对于后续计量, 仅规定了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没有明确持有待售固定资产存续期间如何计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5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规定, 应确认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后续增加的利得和减少的损失, 并且所确认的后续增加利得, 不得超过该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已确认的累计资产减值损失。我国会计准则在该问题上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 还是根据我国国情作出其他处理, 应予以明确。
3. 高危行业企业提取的安全费用的性质及列报问题。
固定资产会计岗位职责 篇2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发生了变化
2001年11月21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旧准则)对固定资产所下的定义是: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需要而持有的;(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3)单位价值较高。而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则改为: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不定期一个会计年度。新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有以下两点变化:
(一)不再强调单位价值较高
这一修改变更了原制度中关于生产企业非生产经营主要设备需达到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行政事业单位设备单位价值需达到500元以上的价值量判断的硬性标准,将更多的判断自主权交给企业。更有利于发挥企业管理资产的能动性。
(二)使用时间要求发生了变化
新旧准则的“使用寿命”均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但两个文件的区别在于:新准则将固定资产的使用壽命由原来的“超过一年”变更为“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这也就意味着,有些设备虽然使用寿命未到一年整,但跨过了一个会计年度的,也可以纳入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例如,某企业某年八月一日购入一台设备,按旧准则规定,它的使用寿命需达到或超过一年,即至少到下一年的八月一日止才能将这台设备列入固定资产核算,但按新准则规定,这台设备的使用寿命只需超过当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即可列入固定资产核算。
二、固定资产核算范围发生了变化
在新准则里面,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变小了。新准则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则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也就是说,在旧准则里面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范畴的这两类资产在新准则里面不再纳入固定资产的核算范畴。所以我们认为,较之旧准则,新准则在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上是缩小了的。
三、固定资产价值的确认发生了变化
固定资产价值的确认,可分为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个方面。初始确认是指取得固定资产时入账价值的确认;而再确认则是固定资产取得后对后续支出、重估价等的确认问题。这里所说的固定资产计价,只是指对固定资产初始价值的确认。固定资产原则上应以原值计价,即以取得固定资产并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依据。我们说固定资产价值确认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取得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在旧准则中,对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的原值,要求按照评估确认或者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计算。但新准则对此的规定则是,如果有公允价的,按公允价值入账,只有在没有公允价的情况下,才能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入账。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和方法发生了变化
在新准则里面,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变大了。 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固定资产磨损和损耗包括固定资产的实物损耗、自然损耗和无形损耗。旧准则规定需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具体范围包括: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根据旧准则的这一规定,不用的机器设备是不提折旧的。但新准则规定,机器设备不管用或不用,均提折旧。此外,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寿命及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但新准则强调会计期末对固定资产的预期寿命、净残值和折旧方法重新估价,必要时可予以调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固定资产材料会计岗位职责 篇3
资产类会计岗位职责掌握资产管理制度和核算办法,负责对有关财产使用部门进行财产管理和核算。负责编制财产的领用分配表,进行会计核算,按“资产使用责任制”实行分口归类管理。参与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和物料的月末(或季末)盘点工作,公司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盘亏的物料,固定资产,要分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4 分析财产和物料的使用效果,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登记账薄,月末结出资产净值余额,编制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表,做到账表相符,账账相符。对于会计材料账与物料库账物不符的,要与仓管员共同查明原因,查明原因后作账务平衡处理。对于取得的领料单、验收单(入库单)要逐日登记材料的收、发、存明细账。正确划分固定资产和低值勿耗品的界限,编制固定资金产目录,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核算,按照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负责固定资产的明细核算,督促有关部门或管理人员对公司购置、调入、内部转移、租赁、封存、调出、闲置的固定资产办理会计手续,如实反映其全部会计核算内容,包括正确计算固定资产的记账价值,正确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年底进行资产清查盘点,对报废处理和出售不使用的资产,按会计规定办理手续,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户。负责低值勿耗品和物料用品的出库分配,对物料用品中的清洁用品、印刷和文具用品、棉织品、玻璃器皿、瓷器、办公用品等,分别按领用日期和科目分类,并按领用部门分别编制分配表,以及编制会计凭证。对物品的领用,做到事先有控制,事后有监督,月底对领用物品的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分别与预算和去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并定期组织分析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固定资产会计岗位职责 篇4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总体比较简单, 因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无法反映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无法客观真实反映事业单位所耗成本、不利于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考核等。基于此, 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一、原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相关规定
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 对于外购、自行建造、接受捐赠增加取得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根据各实际支出资金的列支渠道, 分别借记“事业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专款支出”、“结转自筹基建”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 在列支时必须进行增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即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对于因报废、毁损、转让等原因减少固定资产的情况, 先做注销账务处理, 借记“固定基金”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收到残值变价收入时, 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发生清理费用时, 则进行相反处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同时规定: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相对应,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随其使用而改变。
二、新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相关规定
(一) 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
就单位价值而言, 一般设备由原来的500元增加为1 000元;专用设备由原来的800元增加为1 500元。对于以往旧账中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标准的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的“存货”科目, 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转入新账中的“事业基金”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情况, 应同时一次性摊销其成本, 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 贷记“存货”科目, 同时做好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
(二) 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 增加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
1.购入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调试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 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 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 按照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 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 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安装完工交付使用时,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 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购入固定资产扣留质量保证金的情况, 应在取得固定资产时, 按照确定的成本, 按是否需要安装分别借记“在建工程”科目或“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时取得固定资产全款发票的情况, 应按照构成资产成本的全部支出金额, 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 按照实际支付金额, 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按照扣留的质量保证金, 根据扣留期在1年以内 (含1年) 或扣留期超过1年分别贷记“其他应付款”或“长期应付款”科目;取得的发票金额不包括质量保证金的情况, 应同时按照不包括质量保证金的支出金额, 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 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质保期满支付质量保证金时, 借记“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科目, 或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 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建造该项资产至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全部必要支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 按自行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支出,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 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 按照估计价值入账, 待确定实际成本后再进行调整。
3.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修缮后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即“固定资产”科目账面余额减去“累计折旧”科目账面余额后的净值, 加上改建、扩建、修缮发生的支出, 再扣除固定资产拆除部分的账面价值后的金额确定。新制度中的账面价值, 指某会计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科目, 例如“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账面余额后的净值。账面余额, 指某会计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将固定资产转入改建、扩建、修缮时, 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借记“在建工程”科目, 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时, 按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按固定资产已计提折旧, 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 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 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4.以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租赁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确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按照确定的成本, 根据是否需要安装借记“在建工程”科目或“固定资产”科目, 按照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租赁价款, 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 按照其差额, 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科目。同时, 按照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 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 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定期支付租金时, 按照支付的租金金额, 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 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 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 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5.接受捐赠、无偿调入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的情况, 其成本比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情况, 该固定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 按照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 根据是否需要安装借记“在建工程”科目或“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运输费等, 借记“其他支出”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 创新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
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制度规定确定是否计提折旧, 并规定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 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 而非计入支出。折旧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 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折旧金额进行系统分摊。
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 按照应计提折旧金额, 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固定资产处置时, 按照所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 按照已计提折旧, 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 贷记“固定资产”科目。“累计折旧”期末贷方余额, 反映事业单位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
(四) 明确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
为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年限而发生的改建、扩建或修缮等后续支出, 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完工交付使用时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为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日常修理等后续支出, 应计入当期支出但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 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五) 盘盈固定资产计价发生变化
盘盈的固定资产, 按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入账价值;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无法可靠取得的, 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盘盈的固定资产, 按照确定的入账价值, 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总之,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核算的变革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要, 既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 又有利于反映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 促进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 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高岚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辽宁经济, 2007, (1) .
[2] .吴延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变化——对《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解析[J].商业会计, 2012, (14) .
小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会计核算 篇5
摘要:固定资产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头戏,基于当前固定资产管理的种种问题,企业应在正确执行运用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固定和规范资产管理的会计核算。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
固定资产在企业资金中比重大很大,是企业管理重头戏。但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种种,如固定资产超期服役;资产账实不符;竣工资产不入账;投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擅自转移变卖资产;维护保管不当等等。这就需要企业从加强会计核算的角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的特点
1.会计科目和计算方式较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圈套,增减变化方式多,相应的科目多,会计核算相对较复杂。如固定资产的增加就有购置、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融资租赁、更新改造、以非货币交易换入、接受捐赠等多种方式。影响折旧的方式有:折旧基数(多数情况下为原值)、已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等方面。
2.固定资产分类为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已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然而有些企业却将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一些检验仪器、通信工具和文体设施等未做固定资产入账处理;还有的企业在固定资产分类核算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如有的单位将检测仪器仪表、通信工具和生活用具都放在机器设备类别中。
3.固定资产折旧所限确定不统一。主要表现在对机器设备、办法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通信工具(如移动电话)、生活用具(如电视机、空调、炊具)等资产计提折旧年限的确定,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4.固定资产盘点流于形式,账实不符现象突出。一些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企业必须进行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意义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盘点工作走过场等情况,账、物管理工作脱节,账面反映的资产规格型号多数填写不全或为空白,存放地点或使用部门很多与实际不符,甚至不能准确填报,造成账实不符问题和待报废资产长期得不到处理。
5.职能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由于存在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不能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固定资产管账和管物的部门主要应该有账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然而,许多企业的账务部门并没有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做好工作。如资产管理部门对无调拔手续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的做法,不能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和采取补救措施等。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中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1.认真落实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由财务和资产管理等有关部门参加,制定统一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的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将其编制成册,并按管理权限进行审准,报送有关部门备案,同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备查。上述经批准实施的有关内容,一经确定不且随意变更,如确需变更,应当按上述程序进行,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2.合理设置账卡,正确核算资产价值。企业应当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据此,各企业财务应当设置总账、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应当按固定资产类别分设,反映每项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民、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情况,每类账簿前面几页应当调置分类资产汇总账页;固定资产卡片除明细账反映的情况外,还可以比较详细的反映该项资产存放地点、使用部门、附属那些设备、资产调拔及增减变动情况。至少应当一式三份,财务、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办公室)资产使用部门各一份。
3.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及时处理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应当在主管领导的支持和参与下,由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和有关人员相互协调配合,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实地盘点一次。步骤为:
(1)由财务部门根据财务账簿记录,逐项填写“固定资历产盘点表”中的有关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账面数量、原值、净值、存放地点(使用部门)等项内容;
(2)各部门参加盘点人员依据上表反映的有关内容,对资产实际存在情况进行实地盘点。盘点过程中,凡是实物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与账面反映情况不符的,都应当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查实后予以纠正;凡是查无实物的,都作为盘亏处理,反之有实物存在,而且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账面未做反映的资产,都要做盘盈处理,同时对盘盈资产的新旧程度予以鉴定和确认,并在“备注”栏做简要标注,如有必要应做单独说明;
(3)财务部门负责协助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并根据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确认净值;负责对该盘点表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的原值和净值进行汇总。据此,编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四是上报主管部门“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和“固定资产盘点表”,同时对盘盈、盘亏和等报废资产分别做相应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清理”和“固定资产”会计科目的增加、减少账务处理。
4.建档立卡。对固定资产都应设立卡片,有条件的单位,应尽量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用电脑来管理固定资产数据。并及时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清理,查错防漏。同时,应在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应调整相关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在企业单位的总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大,固定资产管理不容忽视。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管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琳: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化工行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会计核算[J].会计之友(中),2007,01.
[2]徐俊菊: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商场现代化,2007,3(上).
新旧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核算 篇6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财政部,卫生部于2010年12月印发了《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并于2011年7月至2011年7月1日起分别开始实行,新的医院财会制度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以往医院会计制度的局限性,向更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会计制度靠拢,其中,以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最为突出。
1固定资产的取得
固定资产取得时对于固定资产成本的计价新旧制度并无太大差异,但是新会计制度下能更好地体现出购入固定资产资金的来源及组成部分:是属于自筹,还是财政性资金,或是科教项目形成的资金,或是兼而有之,这便更有利于我们清楚了解资产的形成情况,更方便固定资产的后续处理。
2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核算
以往的固定资产核算对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在购入时一次性计入成本,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核算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耗费,这些都不能很好地反映固定资产本身的新旧以及固定资产的净值。医院的固定资产从购入到报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使用期间,由于耗损带来的固定资产价值的降低,旧的会计制度却一直以固定资产原值的形式来反映,无法体现也其新旧程度,从而造成了资产的虚增,也不便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新的会计制度下增加了固定资产的折旧科目,用于衡量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并在报表中加以体现,使我们地很清楚地了解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新旧程度,以及固定资产的净值,这给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新制度取消了旧制度下的"固定基金"及"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有效地避免了医院固定资产的虚增及价值不符现象。
3固定资产的处置
旧制度下由于固定资产的新旧不明,所以固定资产的净值也不能客观地反映,所以对于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新制度下,由于固定资产从购入到使用过程中的核算思路清晰,所以固定资产的净值能够客观地反映,其残值的确定就有了依据,并且新会计制度新设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能够将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残料余值,处置费用和变价收入或是损失等,通过科目的核算很清晰地表现出来,从而全面反映出资产从购入到处置资产的利用率。
固定资产会计岗位职责 篇7
关键词:盘盈固定资产,新旧会计准则,会计处理
一、新旧会计准则下盘盈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差异
旧会计准则下, 盘盈的固定资产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新会计准则下, 作为前期会计差错处理, 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核算。具体差异如下:
旧会计准则下, 企业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 在向上级部门报经批准前, 应按上述确认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在报经批准后或期末结账前, 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新会计准则下, 企业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 应根据《企业会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规定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即把发生盘盈固定资产的会计事项作为前期重大差错来进行会计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 分析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 编制相应会计分录。在向上级部门报经批准前, 分析确定引起的前期重大差错影响数, 并编制三笔会计分录进行调整。第一笔:按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第二笔:按应交纳的所得税, 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第三笔: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的差额结转到留存收益, 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科目。第二步, 调整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第三步, 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的信息。
二、新旧会计准则下盘盈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差异的重新思考
由上述可知, 新旧会计准则的处理有本质的区别, 但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实务经验, 认为新旧会计准则下盘盈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各有千秋。
(一) 旧会计准则下, 将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营业外收入”, 违背了会计真实性原则
旧会计准则认为, 固定资产盘盈应计入当期损益。其会计处理较为简单, 便于操作及理解, 但容易被企业当作调增利润的手段, 造成企业利润波动较大, 会计信息失真, 违背了会计真实性原则。因为在会计实务中, 固定资产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点内容之一, 由于客观因素如自然升溢等造成固定资产盘盈发生的概率极小或甚至是不可能的, 一旦出现盘盈, 大多数是企业发生财务舞弊行为, 即出于人为虚增利润的目的而造成的。
例1:2012年12月28日, 东方晓旗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年底财产清查, 发现了2011年未入账的八成新的一台生产用的机床, 该机床的市场价格为100 000元, 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假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 发行股票数额100 000万股。旧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1. 盘盈固定资产, 报经批准前:
2. 盘盈固定资产期末结转 (报经批准后) , 转为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作为损益类账户到期末时要结转到“本年利润”中, 是企业总利润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企业实现利润时, 要在国家、企业的所有者和企业法人之间进行利润分配, 形成国家的所得税收入, 分给投资者的利润和企业的留成利润 (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等不同项目。最终将导致企业所有者的财产损失, 显然不符合资本运作规律。
(二) 新会计准则下, 将盘盈固定资产一律视为前期会计差错, 有点差强人意
新会计准则把盘盈固定资产视为前期差错, 认为应通过调整前期留存收益来处理, 其会计处理比较复杂。按前例, 新会计准则下, 盘盈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分3个步骤:
1. 固定资产盘盈时:
2. 计算调整应交纳的所得税时:
3. 调整留存收益时:
新会计准则下的上述做法, 笔者也心存困惑。
困惑一:
众所周知, 前期会计差错即前期差错, 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信息 (准则中有明确的规定) , 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
在设计财产清查的会计处理时应当遵循持续经营基本假设。当假设企业每年都能够进行严格的盘点清查时, 就意味着上年度也进行了严格的盘点清查, 上年所有的实物盘盈都被发现并且已经进行了适当的处理, 本年发现的实物盘盈与上年度没有关系, 全部是本年发生的, 该假设对固定资产盘点盘盈盘亏也应一样均适用, 如果从这一点来考虑的话, 固定资产的盘盈不应计入上年, 而应计入当期。
困惑二:
追溯重述法适用于重要性的前期差错更正, 对于非重要性的前期差错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更正, 前期差错是否具有重要性, 应根据差错的性质和金额加以具体判断。
如果企业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价值较小, 属于不重要的前期会计差错, 根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原则, 则不需进行追溯调整, 应当将盘盈固定资产的价值计入当期损益, 但究竟如何进行核算新准则和应用指南上都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 其账务处理可参照旧会计准则的规定, 以反映清查处理的过程。
(三) 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 有争议
旧会计准则规定, 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的市场价格, 减去该项资产的估计价值损耗后的所得, 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存在活跃市场的, 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新会计准则没有对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做出明确的规定, 但众多会计专家认为, 由于新会计准则更注重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在资产计价中的运用, 而旧会计准则规定的入账价值正体现了这一做法, 因此, 新会计准则下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可以参照原来的规定处理。
上例, 旧会计准则下, 固定资产盘盈时的会计处理:
争议:
笔者在教学过程发现相当一部分教材认为以上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是太合理, 认为“固定资产”科目反映的应是固定资产取得的原值, 应当用原值作为入账价值, 即按同类或类似固定的市场价格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如果有磨损, 应把该项资产的估计价值损耗记入“累计折旧”科目里进行反映。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方正生教授编著的由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的《会计学基础》的P240中例13-14的做法。
这样, 上例中的固定资产应是100 000元, 累计折旧应是20 000元。详细做法如下:
上例, 旧会计准则下, 固定资产盘盈时的会计处理:
上例, 新会计准则下, 固定资产盘盈时的会计处理:
三、总结及建议
总之, 笔者认为新会计准则盘盈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相对比较合理, 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关、可靠的信息。但需要说明的是, 企业在使用新会计准则处理盘盈的固定资产时需注意两点:
第一, 判断差错造成的所属期间。如果当期差错造成的, 应在当期改正, 既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处理, 也不计入营业外收入, 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错误的科目;如果确定属于前期差错的, 根据前期差错的处理办法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 即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处理。
第二, 判断是否属于重要的前期差错。如果盘盈的固定资产属于重要的前期差错, 必须按新会计准则下规定的追溯重述法进行调整, 即采用三步骤会计处理方法, 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核算;如果企业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价值较小, 属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 则不需追溯调整, 应当将盘盈的固定资产价值计入当期损益, 其账务处理应同旧会计准则的规定, 以反映清查处理的过程, 即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
参考文献
[1].王玉晓.现行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盘盈之会计处理[J].财会月刊 (上旬刊) , 2009, (10) .
[2].袁有斌.李听诺.固定资产盘盈会计处理异议[J].会计师, 2010, (8) .
固定资产财务人员岗位职责 篇8
1.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守职业道德,坚持廉洁奉公。
2.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强化责任意识,做到爱岗敬业。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正确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做好学区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的总务上报工作。根据情况内部调剂或制定采购计划。
4.负责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工作;详细记录固定资产名称、编号、规格、数量、金额、购建日期、使用年限及放置地点。
5.建立固定资产明细档案,定期与资产管理员对账、进行核查,做到帐面、档案、实物相符。
6.参与固定资产的验收、调拨、报废、报损及丢失资产的初审。7.每年进行一次固定资产清查核对工作,发现盘盈、盘亏和毁损等情况要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抽查,确保固定资产帐、物、卡相符。
8.对清理、报废的固定资产,按审批程序逐级办理报批手续,根据批准文件进行账务处理,并录入固定资产管理软件。
9.参与固定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负责固定资产数据报送、年审和决算工作。
固定资产会计岗位职责 篇9
【必考】2018年注册会计师《会计》金牌知识:固定资产确认
201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在10月开考,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在备考这几个月里,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注册会计考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备考生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应注意的是:
(1)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也应确认为固定资产。虽然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或者将减少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2)工业企业所持有的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等资产通常确认为存货,但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例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从而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企业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包括直接发生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包括间接发生的,如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
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
【提示】2009年1月1日增值税转型改革后,企业购建(包括购进、接受捐赠、实务投资、自行建造、改扩建等)生产用固定资产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外购固定资产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不含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外购固定资产分为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两类。
【提示】员工培训费不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相关支出直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3.外购固定资产的特殊考虑
(1)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2)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如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如有以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应当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等计量。
(1)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准备的各种物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用于建造生产设备的工程物资,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2)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减去残料价值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等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盘盈的工程物资或处置净收益,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完工后发生的工程物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计入当期损益。
(3)建造固定资产领用工程物资、原材料或库存商品,应按其实际成本转入所建工程成本。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应负担的职工薪酬、辅助生产部门为之提供的水、电、修理、运输等劳务,以及其他必要支出等也应计入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
(4)符合资本化条件,应计入所建造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一一借款费用》的有关规定处理。
(5)企业以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发生的工程成本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6)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有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提示】企业建造生产线等动产领用生产用材料,不需要将材料购入时的进项税额转出;但建造厂房等不动产领用材料时,则需要将材料购入时的进项税额转出。
(7)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应当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记入“专项储备”科目。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
“专项储备”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减:库存股”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反映。
2.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以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由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发生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以及需分摊计入各固定资产价值的待摊支出。
待摊支出是指在建设期间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某项固定资产价值、而应由所建造固定资产共同负担的相关费用,包括为建造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负担的税金、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以及负荷联合试车费等。
【提示】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如下图所示:
待摊支出分摊率=累计发生的待摊支出÷(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在安装设备支出)×100%
××工程应分配的待摊支出=(××工程的建筑工程支出+××工程的安装工程支出+××在安装设备支出)×待摊支出分摊率
(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1)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2)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3)盘盈固定资产的成本。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借:固定资产
贷:以前损益调整
(四)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对于这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当按照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现值计入相关油气资产成本。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
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思考 篇10
一、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的问题
(一) 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与现实脱节
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下, 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 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 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 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 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 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这一定义存在着以下的问题:首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增长, 一般设备单位价值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800元以上的计量标准明显偏低;其次, 以单位价值为基础定义固定资产并不科学;第三, 将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 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视为固定资产, 会造成一些带有低质易耗品色彩的物品, 如图书等, 也纳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二) 固定资产原值计提修购基金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记入支出, 即对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 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 并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进行核算。与旧制度相比, 该规定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 准确核算财务成果等方面, 有显著改进, 但这样计提修购基金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 计提的修购基金是作为权益类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下, 但修购基金实质是折旧基金, 应作为备抵项目反映在“固定资产”项下, 否则将虚增医院的总资产和净资产, 无法反映真实负债水平;其次, 将固定资产折旧直接计入专用基金中, 不设置“累计折旧”科目, 造成固定资产出现损耗, 但在账面价值上却看不出来, 甚至固定资产已经报废, 依然计提修购基金;此外, 修购基金的提取比率是一定的, 只要资产在用就一直提取修购基金, 并在当期列支支出, 从而造成重列多列费用, 导致经营成果失真, 甚至可能被医院管理层用以操纵利润。
(三) 固定资产购入时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完善
医院购入固定资产时, 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 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财政专项支出”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同时,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购入固定资产时, 一个净资产科目“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减少, 一个净资产科目“固定基金”增加, 一个资产类科目“固定资产”增加, 一个资产类科目“银行存款”减少, 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购入的固定资产由货币形态转为实物形态这一过程。但是, 根据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医院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一般来源于专用基金, 而专用基金来源于各种设备折旧的提取。当提取的修购基金不足以支付购置的固定资产时 (修购基金原则上是不允许出现负数) , 《医院会计制度》中就没有明确规定该如何做。如某医院修购基金的余额为1000万元, 银行存款为2000万元, 医院为了提高服务水平需要购置价值1500万元的大型设备, 尽管医院银行存款足以支付这笔费用, 但由于修购基金余额不足, 医院在会计实务上就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随着物价的飞涨, 医院可能会因为提取的修购基金不足而失去快速发展、扩大规模的机会。
(四)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未计提使财务报表失真
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未引入风险机制, 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只是在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时, 列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处理。医院的固定资产以医疗设备为主, 医疗设备的损耗会导致服务水平的下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加快, 医院固定资产必然存在着资产减值的风险。但由于现行的医院会计核算方法并没有对这方面做出相关规定, 虽已知资产发生减值, 会计处理结果却反映不出来, 必然会造成医院资产账面价值的虚增, 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 从而导致财务报表的失真。
(五) 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方法不科学
一般来讲, 医院固定资产减少主要包括捐赠、报废、转让、损毁等情况, 这几种情况的会计核算应该是有所区别的。但在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下, 只要固定资产减少, 均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来进行核算。即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同时按固定资产原价借记“固定基金”, 贷记“固定资产”。由于专用基金科目是按基金类别设置明细账, 不能反映固定资产各个类别的损益情况。此外, 这种记账方法较为繁琐, 可能会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科目的现象。
二、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改进
(一) 重新确认固定资产的特征与标准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定义为:固定资产, 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 提供劳务, 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尽管医院与企业的运营有所差别, 但是其界限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了。因而医院可以参照新企业会计准则重新定义固定资产的特征和标准, 如可将固定资产定义为:为开展医疗活动, 提供服务而持有的, 使用期限超过一年, 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这样定义有如下优点:首先, 较为轻视资产的单位价值, 不会造成计量标准偏低的现象;其次, 避免了低值易耗品归为固定资产类, 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减少, 且更为准确。此外, 医院可以增设低值易耗品科目, 用以核算价值比较低、易于毁损、更换频繁和核算工作量大的资产项目。对该类资产, 既可以在购买时一次列为当期支出, 又可以在购买时和使用中五五分摊列支, 更为准确地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区分开来, 使得财务报表的信息更为准确, 也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负担。
(二) 取消“固定基金”科目
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时, 同样可以参照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从理论上来讲, 医院购置固定资产, 是医院的流动资产转化为非流动性资产, 并不引起实物资产的增减变化, 而固定基金的调整也只是净资产内部基金的一种调整, 它实际上只是在净资产中将固定资产单独反映。但医院的固定资产在购入、使用、处理中与企业固定资产相比并没有特殊性, 因此完全可以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在购入固定资产时, 借记“固定资产——二级科目”, 二级科目可以设置“房屋建筑物”、“一般设备”、“专业设备”、“信息设备”等子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在固定资产处置时, 可以增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用以准确核算固定资产清理时发生的费用以及残值收入的情况。这样进行会计核算, 既清晰明了, 又避免了漏记固定资产的现象, 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 取消“修购基金”科目, 增设“累计折旧”科目
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规定, 医院应按固定资产原值计提“修购基金”作为提取折旧的一种变通方法。修购基金实质上就是资产的折旧基金, 但计提修购基金却不能反映固定资产净值, 会引起医院资产和净资产虚增。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损耗, 医院应该参照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增设“累计折旧”科目, 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 以清楚的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在计提折旧时, 借记“支出科目 (管理费、药品支出等) ——折旧费”, 贷记“累计折旧”, 并且在资产负债表中将“累计折旧”作为备抵帐户列示, 两者相抵, 就是固定资产净值。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如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综合法等) 。增设“累计折旧”科目, 使资产负债表能够客观的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 有利于管理层做出固定资产购置以及处理的正确决策。此外, 修购基金还会限制医院扩大规模, 当修购基金余额不足时, 医院原则上是不允许固定资产更新和大型修缮的, 取消修购基金科目, 就不存在这一问题。
(四) 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和真实性原则。在现行的医院会计核算方法下, 医院固定资产反映的是其购置时的原值。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用过程中的损耗、资产的长期闲置等原因, 必然会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少于其账面价值。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有助于如实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 同时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因而, 医院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 对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价值大幅下跌的资产或损耗比较严重的资产等进行可回收金额的估计, 并于固定资产原值进行比较, 确认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确认发生减值的, 借记“其他支出——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确认的减值准备应当作为相关资产的备抵项目, 减少期末固定资产金额, 保证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2]周良贵:《对加强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 《卫生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
【固定资产会计岗位职责】推荐阅读:
高校固定资产会计制度01-10
固定资产管理员岗位职责09-11
会计法规固定资产折旧的税务处理12-02
也谈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01-08
中学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研究06-12
固定资产资产核算12-19
固定资产05-19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作业11-30
固定资产审计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