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研究生初试

2024-07-24

特殊教育研究生初试(通用6篇)

特殊教育研究生初试 篇1

第一段考什么?目前的初试考试内容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在广泛调研全国各类高校研究生导师对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深入分析国外一般能力测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中设置一般能力测试的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并据此编制了多套试题,在全国选取近4000份样本进行了测试,对测试数据运用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进行了分析,得到关于测试难度、信度、效度等方面的数据。在此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出在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设置一般能力测试是否可行的结论。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考试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其中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为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必考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根据学科专业设置不同的考试科目,目前全国统一命题科目有23种,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约有2万多种。

在这一基本框架下,报考不同种类(学术学位型、专业学位型)、不同形式(全国统考、联考、单独考试、免试)的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都不尽相同,有的考2科(如报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有的考3科(如报考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专业的考生),有的考4科(如报考理学、工学、农学门类等专业的考生)。在这些考试科目中,有些是全国统一命题,有些是招生单位自命题;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每年约有200万份试卷在考前由招生单位寄往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考后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将考生答卷寄往考生报考的招生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考试安全管理的风险无疑在这种复杂的考试内容设置下增大了。

此外,初试考试内容的定位尚停留在本科教学课程检测的层面,如思想政治理论定位为统考公共课,其考查目标为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升学考试应测查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更高一级学位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存在一定偏差,更与研究生导师对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存在偏差。本研究所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改革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264份)结果显示,研究生导师对攻读硕士学位学生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按照选择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基础知识(95.80%)、创新能力(80.57%)、语言表达能力(72.79%)、外语运用能力(70.78%)、动手操作能力(66.34%)、阅读理解能力(65.95%)、推理能力(56.85%)、数学运算能力(42.31%)、思想政治素质(38.52%),其中除专业基础知识、外语运用能力在初试中有一定程度的考查外,其他几乎都没有考查到,特别是选择率较高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等考查很弱甚至几乎没有,而这些能力也是研究生导师认为目前在读硕士生普遍存在不足的几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加大能力考查的力度,选拔具有攻读硕士学位潜能的学生;同时通过考试的反拨作用,使学生有意识地、自觉地加以提高和加强。大量的心理学和管理学研究实践发现,一般能力倾向测验能有效预测人的某种潜能,能较好地预测个体以后成功的可能性[1]。

何谓“一般能力”?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一般能力(general ability)是指不受特定领域知识的影响、范围广泛的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具有稳定性、预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从事任何活动所必须的基本能力[2]。美国的三大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一般能力测验(GRE General Test)[3]、工商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4]、法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LSAT)[5]均是一般能力测验,考试内容均是按照研究生学习必备的能力设置的,而且通过测验效度的研究证明这些能力与未来研究生学习取得成功是有关的。

前述问卷调查结果中选择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符合一般能力的概念,与美国三大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基本吻合,且通过笔试可以测查,因此,可以作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能力测试的考查内容。

二、一般能力测试的设计、实施、结果与分析

前述“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改革问卷调查”的另一个重要结果是,不同学科门类的研究生导师在选择初试笔试应考查的知识和技能时存在一定差异,如哲学门类的导师选择推理能力的比例、工学门类的导师选择数学运算能力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学科。据此,在设计一般能力测试卷时,应考虑这种差异。

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对硕士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存在的差异,本研究设计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第一种适用于哲学、法学门类,因为哲学、法学对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一般能力测试对阅读理解和逻辑推理的考查要求高于其他类别;第二种一般能力测试卷适用于理学、工学、经济学门类,因为这三个学科门类对数学的要求较高,所以数学能力的考查以大学数学内容为基础;第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适用于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农学、医学、艺术学、管理学类别。第一种和第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针对的多数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的考生,这些考生在大学本科阶段几乎不学数学,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几乎也不需要高等数学的内容,因此,对这两类考生考查初等数学的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只有那些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是更稳定的心理特性。一般能力测试测量的是考生进入更高阶段学习应具备的一般能力和潜在能力,因此考查内容的选取应是那些广泛应用的、可迁移的知识和技能,初等数学是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得到广泛应用,并可迁移内化为考生自身的能力,所以把初等数学作为一般能力测试的考查内容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在上述设计思想下,编制相应的测试卷,各测试卷的考查内容均包括数学基础、言语理解与推理、写作三部分,三种测试卷的题型和题量完全一致,其中数学基础、言语理解与推理两部分为客观题。

一般能力测试的实验主要选取了一所部属高校和一所地方高校进入201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的考生作为样本,样本量为3583人。样本施测后,运用经典测量理论(SPSS12.0和EXCEL2003软件)和项目反应理论(BILOG-MG 3.0软件)对考生成绩、试题反应信息等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1.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见表1),基本适合预先设计的学科门类。再通过分学科类别统计各部分试题难度,得到测试(三)的数学、言语理解与推理两部分试题对农学、管理学考生略显容易的结果。经调研,这两个门类各一级学科本科课程及对攻读研究生学位的要求可考虑将农学门类、管理学门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调整为使用测试(二)。

2.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的α信度系数均在0.8左右(见表1),表明三种测试卷均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考试结果的可靠性较高。

3.本研究对测试效度进行了多方检验。通过分别计算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三个部分(数学、言语理解与推理、写作)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后,得到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的三个部分测量了考生能力的不同方面,没有重复测量问题;通过分别计算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与统考初试成绩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后,得到一般能力测试成绩与统考初试成绩具有一致性;通过以某高校某专业硕士一年级学生为样本,计算一般能力测试成绩与第一学期期末成绩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后,得到一般能力测试对于预测考生未来学习成功的可能性是有帮助的。此外,测试样本对试题的主观感知及其与实际测试结果的比较也是测试效度检验的证据之一。为此,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要求测试者在作答完试题后,回答对试题难度的感知,答题时间的长短,对本人阅读理解、逻辑推理、数学、书面表达能力的自评及试题是否测查出相应能力的评价。结果显示,作答三种测试卷的考生约有80%-90%认为试卷难度合适,70%左右考生认为答题时间足够,考生对个人能力的自评与实际测试结果的吻合度较高。上述效度证据说明,本研究设计的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的效度较高。

三、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考试内容改革的建议

通过对一般能力测试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考虑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中推广一般能力测试,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一般能力,以解决目前初试重知识轻能力考查的弊病。

前述问卷调查结果还显示,研究生导师对初试笔试应考查的知识和技能认同率最高的是专业基础知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如果考生没有对所欲攻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很难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测查的重点应是大学本科阶段前三年专业基础课的内容,与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专业测验的考查内容性向完全相同。

根据上述测试和调查结果,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考试内容可以考虑设置外语、一般能力测试和专业基础综合,为全国统一命题。按照《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探索对有的科目“实行社会化考试”[6]的要求,外语可以目前全国公共英语等级相应级别考试的成绩为依据,这样初试考试内容可以缩减为一般能力测试和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在改革初试考试内容的同时,要改革题型、评卷、计分和分数报告方式。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除个别科目外,多数统一命题科目都是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评卷,在各科试卷(除外语)主观题都占50%以上分数的状况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评阅主观题时,对评分标准的把握存在一定差距,甚至个别省份有意放松评分要求,在两个省份分别评阅均是80分的试卷,其意义很可能差别很大。本研究所做另一项关于写作评分误差的研究显示,主观题的评分误差始终存在,且主观题的分值越大,评分误差越大,测试的信度和公平性降低。因此,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考试宜以客观题为主,高质量的客观题不会降低测试的有效性,前述以某高校某专业硕士一年级学生为样本所做的效度研究中,计算得到测试样本一般能力测试中的数学成绩(全部为客观题)与统考初试数学成绩(客观题只占20%分数)的相关系数为0.82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客观题的效率高,既可提高测试的信度和公平性,还为统一评卷创造了条件。

试题的分数设计也是考试内容改革的一部分。一般能力测试中除写作外,全部为客观题,因此写作分值如何设置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比较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招生考试或语言类考试中的写作评分量表发现,国外写作考试的评分量表基本都是采用小评分量表(有4分、5分、6分或9分)的综合评分法,且不与测试其他部分的成绩直接加总;而我国采用大评分量表(有15分、20分、25分等)的综合评分法或分项评分法,且与测试其他部分的成绩加总。为研究这两种评分量表对评分准确性的影响,选取113份测试样本的写作答卷请6位评分员分别按照大、小两种评分量表进行了评分。评分后,运用多面Rasch模型(FACETS软件)对比分析了大、小两种评分量表下评分员的评分效应。结果显示,评分员在使用大评分量表评分时,更易给出趋中分数,且评分员间评分的一致性较差。相比小评分量表,大评分量表并没有起到对考生写作能力进行有效区分的作用,反而带来了更大的误差,考试的公平性受到了威胁。因此,在设计主观题(包括写作、论述题)这种题型时,应考虑评分误差对测试的影响,尽量使用小评分量表。

随着考试评价技术的发展,仅提供单一的考试分数已不符合社会和高等教育对人才选拔多元化的要求,教育考试机构应充分挖掘考试数据,为考生和招生单位提供尽可能多的关于考生知识、技能和发展潜能的评价报告[7]。一般能力测试考查考生多方面的能力,专业基础综合考查考生多门专业基础课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在我国目前考试评价技术尚未发展成熟的状况下,如果尚不能提供关于考生特质的评价报告,至少应提供测试的总分及所测各项知识或能力的分项分。同时在实行全国统一评卷后,就具备了报告考生成绩百分位等级(percentile rank)的条件,有了百分位等级,考生和招生单位就能知晓其在全国考生中的位置,便于招生单位择优录取考生,同时也为考生和社会对录取进行监督提供了条件。

综上,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考试科目改革的方向应是以尽可能简单、科学、有效的考试内容保障人才选拔的基本标准和社会公平性,可设一般能力测试、专业基础综合两科,全国统一命题,由专业考试机构主办,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摘要:在问卷调查、文献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中设置一般能力测试,考查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一般能力,以弥补目前初试重知识轻能力考查的现状,提高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改革,一般能力测试

参考文献

[1]郑日昌.心理测量与测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04-408.

[3]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About the GRE General Test[EB/OL].[2012-03-15].http://www.ets.org/gre/general/about.

[4]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Council.GMAT Basics[EB/OL].[2012-03-15].http://www.gmac.com/gmac/thegmat/gmatbasics/.

[5]Law School Admission Council,Inc.About the LSAT[EB/OL].[2012-03-15].http://www.lsat.org/JD/LSAT/about-the-LSAT.asp.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0.

特殊教育研究生初试 篇2

关键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教育改革

作者简介:赵欣(1987-),女,吉林辽源人,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江苏 南京 210096)

以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为指导,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把好研究生教育质量关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话题,所以在授予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时候要做好甄选工作。

一、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的变革

近年来,教育部在努力完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尤其是2006年出台的教学[2006] 第9 号文件《教育部关于2007年改革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部分学科门类初试科目的通知》,指出调整教育学、历史学、医学等三个学科门类的初试科目和内容;对三个学科门类的大部分学科专业初试的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实行统一命题;统考科目命题范围的确定和命题的组织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阅卷工作由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组织。毋庸置疑,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政策的出台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逐渐臻于完善。

二、出台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政策的成效

1.促进教育公平:公平的录取措施——考生的 “定心丸”

改革前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专业课是由各招生单位自己命题、阅卷,同一专业不同招生单位考生的考试内容、试题难易程度、阅卷标准都不同,采取国家统一划定的录取分数线,明显有失公平,也难以避免出现泄露题目的问题。而出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制度后,所有的考生全部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无须考前联系导师,增加了竞争的公平性,也减轻了考生的心理负担,促进了教育的公平,给考生吃了一颗“定心丸”。

2. 减轻各招生单位教师,尤其是招生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从每年的6月份编制招生专业目录开始,到次年的8月份新生入学为止,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周期长达14个月。在一个招生周期中,招生工作人员要制定招生计划,组织本单位非统考科目的命题及试卷的印刷和寄送,回收试卷,组织阅卷、安排复试等。可见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环节繁琐、工作量大。部分阶段的招生工作还存在跨年度交叉,这就造成了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在某些阶段过于繁忙。所以,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可以大大减轻各招生单位招生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3. 提高命题质量,提高了考试选拨的效度

教育部组织各高校有经验的权威教师进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统一命题,集中更优秀的人力和更充足的物力于一套或两套统考试卷的命题,更有利于提高试题质量,增加试题覆盖面,提高区分度和灵活性,更有效地考查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对考生选拔的效度。

4. 促进学生扎实灵活地掌握基础知识

经过改革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把以前只考两门专业课变为五门课程合并在一张卷子上的专业综合考试。这就要求学生更灵活地掌握教育学专业知识,具有更厚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而不是停留在记忆背诵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达到一种对教育的融通与深层次的理解,产生对教育学内化的感悟。

5. 有利于相关专业在校际间的调剂

统一的命题,统一的考试内容与模式,为横向衡量考生的成绩提供了标杆,为评估调剂考生的成绩提供了尺度,可以考查调剂考生是否达到国家或学校的相应录取标准,可以促进招考工作更灵活地进行,在更大范围内网罗优秀的合格人才,而不至于出现人才浪费的现象。我们要正视对调剂的态度,不能把更多的情感取向夹杂在客观的个人才能或学术潜能之上,录取优秀考生的标准不应是他的第一志愿填报的是什么,他更喜欢在哪里做研究,而是要看他是否有这样的研究潜质,是否能达到学校对本校所要录取的研究生的质量标准。以上提到的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策带来的有利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改革前就能评估与论证的,改革实施后不仅会证明其有利之处,同时也会显露其带来的弊端。

三、存在的弊端

1. 不利于扩大高校自主权

高校到底是一个政府组织还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享有学术自由和自治?近年来,关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对此政府也作出了积极回应,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深化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的若干意见》,但是回观教学[2006]第9号文件《教育部关于2007年改革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部分学科门类初试科目的通知》,却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通知有所背离,实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按照本校的标准衡量考生的权利,难以录取那些有特长却没有达到教育部统一标准的优秀考生。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偏才、怪才,但只要是人才,我们就应该允许其自由发展。

高校,作为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机构,应该有自主决定其所要录取的考生的标准。对于教育学而言,有的学校更倾向于理论的思辨,而有的学校更鼓励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做实证研究,他们有着这样不同的目标,也应当有着按自己的标准选择录取学生的权利。而如今提出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统考的政策恰恰是把本不应该整齐划一的学生,按照现代化社会的标准进行了“强迫”的规格化。

2. 不利于保证本科教学质量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每年举办一次,很多在校本科生从大三就开始准备研究生的入学考试,花大量的时间记忆背诵考试内容,甚至逃课来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而荒废了自己的在校学业,有的同学也放弃了大四实习的机会,甚至连毕业论文也是应付了事,不利于本科教育质量的提升。

本科阶段不仅是学知识的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人格和涉世技能的阶段,而大部分准备考研的学生又一头跌进书山题海,失去了很多培养个性、发展技能的机会。

3. 不利于按能力选拔学生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考生备战研究生入学考试,注重死记硬背而缺乏实践能力。经过多年的改革尝试,部分高校在高考中已开始实行自主招生,按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招生标准选拔优秀的有专长的考生,但是现行的研究生招考方式却又逆向而行与其相悖,采取教育部统一命题的方式,这样的做法不利于选拔有专业特长的优秀生源,同样也不利于不同层次类型学校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4. 压抑学生的多样性发展

现代化社会的典型特征就是统一、效率和制度。教育科学统一招考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都是以国家和高校统一划定的分数线为基准,选拔的考生拥有更多的共性,而缺乏应有的个性,不利于学校培养学生的多样性,培养的学生都是统一的规格,统一的模式,甚至是统一的思维方式,更多的统一,不利于促进学术、思想的繁荣。压抑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必然会导致学生整齐划一但没有特长。

民国时期北大能树立自由自治的学术风格,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蔡元培校长所提倡的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使北大成为“五四运动”的始发阵营,“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壁垒和中国文化振兴的缘起之地。

四、有关建议

1.以GRE 为鉴,把好命题关

可以以美国GRE 世界统考模式为参考,注重知识与能力并重,选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考试内容和题型上下功夫,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内容上可以对学生综合知识进行测试,题型上可以设置多项选择题、逻辑分析题、写作题等。这些考题要求学生只有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身能力的发挥才能取得高分。另外,还要联系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实践选拔所需人才,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感素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和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所以,进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时就应着力关注学生的相应的基本能力和特长,并且在试卷命题的时候有所表现,提高笔试选拔人才的效度。

2.调整初试与复试的权重系数比例

复试的时候更多地注重学生个人能力、个性、情感、品质、实践能力的考查,增强考核的灵活性,注重对学生的多方面素养及其综合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会更贴切地反映学生的个人品质与素养,以及相关的能力,与笔试相比更能反映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所以应适当提高复试成绩的权重系数,注重对学生情感能力的考核。

3. 扩大差额复试的比例

增加允许进入复试的考生的比例,提高高校选拔研究生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为导师留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不拘泥于仅有的、少数的备选考生,从而保证选拔人才的质量。

4. 增强院校之间的联系,方便学生的调剂工作

各录取院校应减少院校的保护主义,减少对调剂生的歧视,增强院校之间的沟通,为优秀的调剂考生提供更多的录取通道,实现择优录取,招收更多的优秀人才。

五、结论

实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统考制度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趋势,只有不断减少并完善改革进程中的不合理之处,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果视其为教育改革的倒退,那么试观,美国从1937年开始实施的世界范围内的GRE 统考,至今已有72年的历史,为何改来改去还是停留在统考的境地,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这样实施的。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优点,减少我们自主探索的时间,但是这种借鉴必须以我国的实际背景为前提,并不是每一种好的政策措施在任何地方都具有普适性,只有适合我国教育实际的措施才有可能进入我们的教育决策之中。

参考文献:

[1]邢晓辉,王华峰,满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弊端及改革思路[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9):139-141.

[2]教育部关于2007年改革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部分学科门类初试科目的通知[Z].教育部公报高等教育,教学[2006]9号:21.

[3]饶小霞,唐安国.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后的特点与启示[J].湖北招生考试,2006,(16):60-62.

[4]陈睿.美国新版GRE考试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改革的启示[J].中国考试,2006,(6):8-11.

[5][美]伯顿·克拉克.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特殊教育研究生初试 篇3

距离初试结束已经45天,成绩也出来几天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百天的早出晚归没有白费,我终于过了初试第一关,希望接下来的复试有好运气。在此分享一点小小的经验,有问题可以随时问我,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时间安排

学弟学妹们首先是第一个问题肯定是时间安排,综合了多个学姐经验以及自己的适应力,我有了自己的一套时间规划:

1.寒假到开学(预备期):

这段时期可千万不能小看,毕竟考研同时也是一场信息战和时间战,提前做准备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名校大神们除外,像我这种大学三年都是学渣还想逆袭的人来说就不得不这么做了,所以,还是得看你的具体情况。

英语:英语这段时间是大头,多花点时间在英语上是为了以后留更多时间给专业课(300分啊)和政治。每天3小时。一个半小时单词,一小时长难句,加半个小时阅读。

专业课:心仪院校的参考书,我考的是南师大教育学620,书是这六本我当时是只看了中教史和外教史

政治:一直都暑假都还不需要推荐书目:

单词:朱伟的《恋恋有词》加视频,朱老师真的很搞笑,最重要的是搞笑的同时单词还记住了。需要视频的找我要。何凯文的《长难句解密》,顺便推荐他的微信里的每日一句。阅读可以找张剑黄皮书,这时候不管正确率,找到阅读的习惯和感觉。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一件事!!找信息,找信息,找信息。到各种论坛和贴吧里面找学姐学长了解信息,主要是一些院校信息啊,备考经验啊,真题,参考资料等等。大多数学长学姐们还是很善良的,当时有许多学姐都解答了我的疑问,让我有了方向。

2.3月到6月(准备期)

这段时间还要上课,但是没办法,谁叫咱们要考研呢!课能逃就逃吧。专业课:抓紧看啊,起码看个两遍书,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就是知道整本书讲了什么,有些书比较难懂(教育心理学),需要自己仔细琢磨,这个时候最重要是做一下框架,让整本书有条理的顺下来。有条件的可以看视频帮助理解,考311的可以看凯程的视频,考自主命题的还是找对应的院校吧!知识框架和脉络决定了你以后背书的难度和质量。教原每一个章节就是一个部分。中国教育史按考研咨询、更多南京师范大学考研信息请关注新浪微博: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百事通 时间脉络,外教史按时间和人物脉络,教育心理学最重要的是各大理论,需要认真看懂,教研整本书就是做一个研究的过程。看书的顺序是中教史-外教史-教原-教心-教研

英语:单词不能停啊!每天《恋恋有词》一个单元!长难句继续看,每日一句记得坚持,会有大收获!英语可以看真题(98年-08年)了,真题解析建议买张剑的黄皮书系列,每天两篇阅读,不认识的单词抄下来记在一个笔记本上,到后面形成了自己的单词本!这段时间真题阅读不讲正确率,要求是每一个单词都认识,每一个句子都懂。

3.7月到9月(强化期)

得暑假者得天下,这句话给考研党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段时间可以全身心投入啦!我选择留在了学校每天早出晚归的日子想想还挺想念的。记得暑假完了后,明显感觉自己提升了一大截。

专业课:首先,没报班的宝宝们要去找靠谱的考上了的本校学姐学长的笔记,或者去找别的靠谱的背诵参考书!(毕竟你总不可能拿着中教史那几本书背是吧),报了班的宝宝们可能就方便一点,考研机构都有视频和参考书。其次,把买的学姐的或者机构的背诵参考书看两遍,同时需要看视频理解重点,不懂的地方可以翻教材。最后,你可能需要做一份自己的笔记,有自己的理解才能记得住。我的笔记是综合了几本参考书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以后做成的。主要是《凯程应试宝典》。觉得自己掌握得还行的宝宝们可以开始在8月份的时候试着开始背书,我当时就是8月份开始背的,因为9月份需要做一个月的教育实习,只能提前做准备。总之,这三个月你的任务就是做一份自己的笔记。

英语:继续做真题(09-14年做起码两遍,15-16年的做起码三遍)这里的要求和上面一样,不过多了一项:读选项,一定要知道为什么这个答案对,那个答案错,初步了解出题人的”套路”。单词一直不要停

政治:我当时是买了一本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在加上做《1000题》,顺便找了一些强化班免费视频,网上有找,要看你自己的信息搜索能力。

4.10月到11月(背诵期)

我管它叫背诵期,因为啥都要背!!

专业课:这个阶段你感觉自己好像对教育学理解多了,正式进入了第二轮背诵期,从自己的薄弱环节先背起,我当时因为南师大注重教原,不知道背了多少遍(可是今年真题反套路了)。同时要开始研究真题,你可以找目标学校的学长学姐,我当时是买了南师大的真题,再加上一本凯程的《真题汇编》,我每天都考研咨询、更多南京师范大学考研信息请关注新浪微博: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百事通 会研究,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学校的题,还需要了解其他院校的真题,这才是全面复习。必要的时候把真题也背下来,因为你会发现答案中有很多你没背过的。这时候各大机构的真题班也出来了,一定要听,有些东西不是你自己能领悟的,里面还会有许多的答题方法。还有,做了笔记的一定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笔记。

英语:17-18年的真题起码做4遍(能背下来更好),再做2遍14-16年的。单词每天复习20分钟。作文要开始背诵了推荐王江涛的《高分写作》,并练习自己写。

政治:1000题第二遍,11月后刷各种模拟题的选择题,错题写在笔记本上。《风中劲草》每天早上读一个小时。

5.12月(冲刺期)

专业课:沉淀自己,放松心态,继续背诵,查漏补缺!

政治:这个时期关键是背政治大题,主要是肖4,有精力的可以背一些其他的模拟卷大题

英语:模拟考试,完全按照考试时间

二、重要提醒

1、六级裸考550+的我,这次英语只打了60分,而且更恐怖的是自我感觉还挺好,想了几天都没想通,现在才发现可能就是我有点轻视它了,后期没有再去背单词,做的阅读也不够多,导致这样的结果,在此提醒学弟学妹们,单词一定不能停下来,要贯穿始终,阅读的习惯要一直保持,真题要琢磨透彻。

2、专业课

这次南师大专业课出题风格大变,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复习要广泛,不能一味地抓一些所谓重点难点,所有的都很重要,只有准备充分才能自如应对一切突发状况。

中南财大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 篇4

初试参考书目

241 二外法语

1、《大学法语简明教程》,薛建成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242 二外日语

1、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43 二外德语

1、《大学德语》(修订本)

1、2册,张书良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601 政治学原理

1、《政治学基础》,王浦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6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6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黄楠森、陈晏清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五版,李秀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04 社会学原理

1、《普通社会学理论新编》,庞树奇等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西方社会思想史》,于海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605 法学基础

1、《法学通论》(法学理论、宪法学部分),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或以后各版本)。606 基础英语

1、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综合教程》(1、2、3、4),何兆熊主编,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2005年版。

2、《高级英语》(修订本1、2),张汉熙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607 新闻学基础

1、《新闻学导论》,李良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08 公共管理基础综合

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四版。(或以后各版本)

2、《公共管理学》,徐双敏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80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80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803 西方哲学史(不含现当代)

1、《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美)梯利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2、《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804 社会学研究方法

1、《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805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占40%;微观经济学占60%)

1、《政治经济学》,朱巧玲、梅金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8月版;或《高级政治经济学》(第二版),张宇、王捷、卢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2、《微观经济学》,卢现祥、陈银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二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806 经济学(宏、微观)

1、《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宏观、微观)全两册,高鸿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经济学原理》中文第4版(宏观、微观)全两册,曼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807 管理学

1、《管理学通论》(第二版),张中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808 法理学

1、《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809 中外法制史

1、《中国法制史》,范忠信、陈景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次印刷。

2、《外国法制史》,郑祝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810 宪法与行政法

1、《中国宪法导论》,刘茂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国宪法》,胡锦光、韩大元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方世荣、石佑启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论行政相对人》,方世荣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石佑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2005年第二次印刷。811 民法学

1、《民法学》,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印刷。(或以后各版本)

2、《物权法》,梁慧星、陈华彬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参阅近三年来法学核心期刊上的民商法论文。812 诉讼法学

1、《民事诉讼法学》,常怡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民事诉讼法学》,蔡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刑事诉讼法学》,姚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刑事诉讼法》,陈光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参阅近三年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诉讼法学的论文。813 经济法学

1、《经济法学》,刘大洪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经济法学研究生教材,经济法方向导师组集体撰写)。

2、《法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法研究》(第二版),刘大洪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3、《商法学》,覃有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或以后各版本)

4、《商法学教程》(第二版),雷兴虎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814 环境资源法学

1、《环境资源法学》,吕忠梅、高利红、余耀军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环境法案例辨析》,吕忠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参阅近三年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的论文。

815 国际法

1、《国际法》,王献枢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816 刑法学

1、《刑法学》,齐文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刑法》,马克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刑法学》(第三版),张明楷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817 侦查学

1、《侦查学》,杨宗辉、王均平著,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

2、《侦查学总论》,杨宗辉主编,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818 治安学

1、《治安管理学概论》,熊一新、李健和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近三年来法学核心刊物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上刊载的治安学论文。819 语言学、文学与翻译

1、《语言学教程》(第三版),胡壮麟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新编英汉翻译教程》,孙致礼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吴伟仁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7月版。

5、《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吴伟仁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7月版。820 综合知识

1、《大学语文》,胡德才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2、《法学通论》,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或以后各版本)。

3、《经济学通论》,赵凌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21 管理学

1、《管理学》(第7版),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版(或以后各版本)。

822 农林经济管理综合

1、《现代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

2、《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学》,耿玉德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823 土地经济学

1、《土地经济学》,毕宝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五版。824 会计与财务

1、《会计学原理》(修订版),唐国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2、《中级财务会计》,夏成才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3、《财务管理》,张志宏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825 人口学

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杨云彦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826 公共行政学

1、《行政管理学》,徐双敏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丁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27 卫生经济学

1、《现代卫生经济学》,邱鸿钟、表杰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社,2005年8月版。828 教育经济学

1、《教育经济学》,范先佐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829 社会保障与财政

1、《社会保障》,赵曼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2、《财政学》,张馨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830 知识产权法学

1、《知识产权法》,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近三期《知识产权年刊》,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参阅近三年来法学核心刊物上刊载的知识产权论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复试参考书目

001 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1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社会主义理论版本与实践模式的当代阐释》,何捷一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社会主义思潮与社会发展模式评述》,何捷一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030204 中共党史 1002 中共党史

1、《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简编》,盖军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2、《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胡绳著,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003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及导读》,王令金、李元峰、张祥云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3月版。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004 中共党史

1、《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历史简编》,盖军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1005 西方哲学(含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

1、《西方哲学的演进与理论问题》,王雨辰、刘斌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现代西方哲学与社会思想述评》,吴连连、王雨辰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1006 思想道德修养

1、《思想道德修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推荐教材或省级统编教材。060105 专门史、060107 中国近现代史 1007 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

1、《中国近代史》,李侃等著,中华书局,2004年版。

2、《中国现代史》,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02 哲学院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1008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安启念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010103 外国哲学

1009 西方哲学综合知识

1、《西方哲学史》,梯利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2、《西方哲学史》,罗素著,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010104 逻辑学 1010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三本任选一本)

1、《普通逻辑》编写组(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及以后各版本。

2、《逻辑学教程》,何向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及以后各版本。

3、《逻辑引论》,李永铭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可搜索公共网“超星图书馆”阅读)。

010105 伦理学 1011 伦理学原理

1、《伦理学原理》,刘可风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030201 政治学理论

1012 西方政治思想史

1、《西方政治思想史》,唐士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或者《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 1013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

1、《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也可以参考与复试科目类似或直接相关的书籍)030206 国际政治、030207 国际关系 1014 国际政治学及国际关系史

1、《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版),李少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2、《国际关系史》,袁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030301 社会学

1015 社会学学术发展史

1、《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乔纳森·特纳著,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2、《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卷),扬善华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社会学理论研究》,谭明方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003 经济学院

020101 政治经济学

1016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1、《政治经济学》,朱巧玲、梅金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8月版。020102 经济思想史

1017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相关著作(任意一版)。020103 经济史

1018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中国近代经济史》,赵德馨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020104 西方经济学 1019 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卢现祥、陈银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或《西方经济学(宏 6 观部分)》第二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020105 世界经济 1020 世界经济

1、《国别地区经济》,成协祥、佘群芝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7月版。020106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 1021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杨云彦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3次印刷),1999年版。

★020120 法经济学 1022 法和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朱巧玲、梅金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法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法研究》,刘大洪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020101 国民经济学(政府经济管理方向)1023 国民经济管理学

1、《国民经济管理学》,李华、刘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04 财政税务学院 020203 财政学 1024 财政学

1、《财政学原理》,陈志勇、刘京焕、李景友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年版。

2、《税收原理与中国税制》,庞凤喜等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年版。

3、《财政研究》,2007年以来各期。

4、《税务研究》,2007年以来各期。

005 新华金融保险学院

020201 国民经济学(投资经济方向)1025 投资经济

1、《投资学》,张中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版。020204 金融学 1026 金融学

1、《货币金融学》,朱新蓉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

2、《货币金融学》(第七版),(美)米什金著,郑艳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汇率与资本市场》,周骏、张中华、朱新蓉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020205 产业经济学(建设经济方向)1027 工程造价与项目评估

1、《工程造价》,许焕兴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项目评估》,吴大军、王立国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020220 投资学 1028 投资学

1、《投资学》,张中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2006年3月第1次印刷)。★020221 保险学 1029 保险学

1、《保险学》,魏华林、林宝清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2、《保险经济学》,王国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020222 金融工程 1030 金融工程

1、《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第3版),(美)约翰·赫尔著,张陶伟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2004年7月第3次印刷。

2、《货币金融学》,朱新蓉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020223 房地产经济学 1031 房地产经济

1、《房地产金融》,陈柏东、张东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出版(2003年第2次印刷)。

2、《土地经济学》(第五版),毕宝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项目管理方向)1032 项目评价与估价

1、《项目评估》,吴大军、王立国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工程估价》(第二版),郑君君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006 法学院

030101 法学理论

1033 法理学、西方法律思想史(近现代部分)

1、《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西方法律思想史》,严存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004年以后版均可)。030102 法律史

1034 中国法律史(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

1、《中国法制史》,范忠信、陈景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中国法律思想史》,俞荣根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或《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张国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35 外国法律史(外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

1、《外国法制史》,郑祝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西方法律思想史》,严存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004年以后版均可)。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1036 宪政综合(比较宪法学50分、外国行政法100分)

1、《比较宪法学》,王广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四国行政法》,应松年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030105 民商法学 1037 财产法

1、《合同法学》,陈小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030106 诉讼法学

1038 民事诉讼法学、1039 刑事诉讼法学

1、《民事诉讼法学》,常怡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民事诉讼法学》,蔡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刑事诉讼法学》,姚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刑事诉讼法》,陈光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参阅近三年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诉讼法学的论文。

030107 经济法

1040 经济法(含商法)

1、《经济法学》,刘大洪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经济法学研究生教材,经济法方向导师组集体撰写)。

2、《法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法研究》(第二版),刘大洪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3、《商法学》,覃有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商法学教程》(第二版),雷兴虎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5、近三年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经济法、商法、社会法的论文。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041 国际环境法

1、《国际环境法》,王曦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030109 国际法(国际公法方向)1042 国际公法

1、《国际法》,王献枢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030109 国际法(国际私法方向)1043 国际私法

1、《国际私法》,刘仁山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030109 国际法(国际经济法方向)1044 国际经济法

1、《国际经济法》,吴志忠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007 刑事司法学院 030104 刑法学

1045 外国刑法学

1、《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张明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030121侦查学 1046 侦查学

1、《侦查学》,杨宗辉、王均平著,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

2、《侦查方法论》,杨宗辉著,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3、《侦查学总论》,杨宗辉主编,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030122 治安学 1047 治安学

1、《治安管理基础教程》,谢川豫著,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年版(修订版)。

2、《治安管理学概论》,熊一新、李健和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008 外国语学院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048 外国语言学综合(含听力及专业基础理论)

1、《语言学教程》(第三版),胡壮麟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新编英汉翻译教程》,孙致礼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英国文学简史》(新修订本,第三版),刘炳善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美国文学简史》(第三版),常耀信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009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050301 新闻学

1049 新闻学综合(含新闻史论、新闻实务、影视文化)

1、《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陈力丹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3、《当代新闻写作》,周胜林、尹德刚、梅懿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新闻采访》,罗以澄、吴玉兰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6、《新闻编辑学》,吴飞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影像的传播》,贾磊磊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010 工商管理学院

020205 产业经济学(工业经济方向)1050 产业经济学

1、《产业经济学》,邬义钧、胡立君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020205 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方向)1051 贸易经济学

1、《贸易经济学》,柳思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版。020206 国际贸易学 1052 国际贸易学

1、《国际贸易学》,张相文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国际贸易实务》,张相文、曹亮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3、《中国对外贸易》,黄汉民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120202 企业管理(公司管理方向)1053 企业管理

1、《管理学通论》(第二版)(下篇),张中华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120202 企业管理(物流管理方向)1054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物流管理通论》,刘仁军等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20203 旅游管理

1055 旅游学基础(含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市场营销学)

1、《基础旅游学》,谢彦君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版。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1056 企业管理

1、《管理学通论》(第二版)(下篇),张中华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120220 市场营销 1057 营销管理

1、《营销管理》,菲利蒲·科特勒著,梅清豪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11版。★120225 电子商务 1058 电子商务综合

1、《电子商务》(原书第7版),加里 P.施奈德著,成栋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7月版。

2、《网络营销》(第二版),黄敏学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120226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1059 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于桂兰、魏海燕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人力资源管理》,冯忠铨、赵琛徽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 1060 农业经济与管理

1、《现代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

2、《农业政策学》,钟甫林等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20302 林业经济管理 1061 林业经济与管理

1、《林业经济学》,邱俊齐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2、《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学》,耿玉德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 1062 土地管理总论

1、《土地管理总论》,陆红生著,中国农业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7年版。

011 会计学院(会计硕士教育中心)120201 会计学、★120222 财务管理、★120224 审计学

1063 专业综合课(高级财务会计40%,成本会计30%,审计30%)

1、《高级财务会计》,罗飞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或《高级财务会计》,汤湘希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2、《成本会计》,罗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或《成本会计》,王雄元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审计》,2009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530100 会计硕士

1064 专业综合课(财务管理60%,成本会计40%)

1、《财务管理》,张志宏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

2、《成本会计》,王雄元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012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020201 国民经济学(宏观调控与社会发展方向)1065 国民经济学

1、《国民经济学》,钱伯海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020202 区域经济学 1066 区域经济学

1、《区域经济学》,杨云彦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区域经济理论》,陈秀云﹑张可云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020207 劳动经济学 1067 劳动经济学

1、《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杨河清、王守志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030302 人口学 1068 西方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高鸿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20226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向)

1069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赵曼、陈全明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120401 行政管理 1070 政治学

1、《政治学》,赵丽江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1071 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厉以宁主编,章铮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1072 教育学

1、《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20404 社会保障 1071 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厉以宁主编,章铮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490100 公共管理硕士 1073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赵曼主编,陈全明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013 信息学院 020208 统计学 1074 数理统计学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4版),盛骤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020209 数量经济学 1075 计量经济学

1、《计量经济学》(第1-6﹑8﹑11﹑12章),庞皓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1076 数据库原理

1、《数据库系统概论》,萨师暄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方向)1077 运筹学

1、《运筹学模型与方法教程》,程理民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运筹学》,刁在筠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经济与IT管理方向)1078 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李一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刘腾红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120202 企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方向)1078 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李一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刘腾红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或2008年版。★120227 信息安全管理 1079 计算机基础

1、《大学计算机基础》,刘腾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014 安全科学与管理学院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管理方向)1080 安全学原理

1、《安全学原理》,林柏泉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015 知识产权学院 ★030120 知识产权

1081 民法学及知识产权法学

1、《民法》(第二版),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

2、《知识产权法》,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20202 企业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方向)1082 知识产权法与管理学

1、《知识产权法》,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知识产权年刊》(近三期),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管理学通论》(第二版),张中华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

017 法律硕士教育中心 410100 法律硕士(非法学)1084 法律硕士综合知识

1、《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大纲及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410200 法律硕士(法学)1085 法律硕士综合知识

特殊教育研究生初试 篇5

各位考生:

我校2016年研究生初试入学成绩已于2016年2月16日下午14:00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五邑大学研究生处网站公布,请各位考生直接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apply/cjcx/或者五邑大学研究生处网站dept.wyu.edu.cn/graduate/StuSearch.asp直接查询,如对成绩有疑问请联系鲍老师qq:344852258.

五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职场”三步 初试牛刀 篇6

【关键词】 模拟;创新;职场情境;职场体验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研究认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育的终级目标是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角色游戏是学前期儿童最典型也是最具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一方面幼儿通过游戏场境模拟社会各种环境,了解社会多种层面;另一方面幼儿扮演社会角色,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模仿成人劳动,进行社会互动,建构自己对社会角色的理解,丰富幼儿对社会、职业的认识。

有关调查研究报告提出,在角色游戏中普遍存在①幼儿游戏兴趣不持久;②游戏情节单一;③游戏难以深入发展等问题。如何发挥幼儿游戏主动性?角色参与更加深入、持久?挖掘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基于此,本研究历经两年,对所任班级角色游戏活动进行实践研究,融入社会职场元素,丰富幼儿社会体验,接近真实感受职场生存、发展,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游戏进程大致分为三步:创设职位→模拟演练→拓展经验,实施如下:

第一步:创设职场

设置什么职场、职位,其蕴含的教育价值,职位间如何搭配……都是老师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幼儿以模仿学习为主,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职场职位设置要尊重幼儿的兴趣,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可以以观察为起点,幼儿观察父母、周围成人的工作场所、街道的设置,以及对生活的影响等。引导幼儿在观察中学习,是保障游戏有效进行的重要环节。

区角创设。幼儿自主交流区角的设想,需教师竭力满足幼儿的需要,并结合社会实际、综合搭配、可操作性等方面,对区角设置进行调配;个别区域也可以边尝试边调整。区角设置体现多元、开放、易于实践的特点;书吧可作为公益区,其他区角为消费区,既满足区角间互动,同时感受多元化社会。

职位设置。区角职位分工可细化,如医院分设门诊医生、护士、药剂师等;餐厅分设经理、迎宾、厨师、服务员;手工作坊分设经理、工人、营销人员等。这种分工符合社会实际,利于幼儿模仿和实践操作。

区角摆放。设置时要综合考虑区角采光,区域面积,流动人数,材料投置,桌、椅分配,区角的相对独立,互动等。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议决定。如图书吧适宜比较安静,光线好的位置;较热闹的美发店可以和游乐园在一起,合理有效利用现有的环境设施。

第二步:模拟演练

职场人士修炼的四项情商:包括职业兴趣、职业个性、职业技能和职业情绪。游戏中规范职场规则,模拟职场程序,感受职场经历,是游戏活动的基本环节。

1. 招聘上岗。幼儿自主选择职位,自愿参加职业竟聘。成人跟进引导幼儿重点观察竞聘职位工作情况,如应聘厨师,可学习报菜名、切菜、炒菜等专业技能;老师还可组织分组的职前培训,再开展招聘会,邀请家长、教师、幼儿参与考核,考核合格者上岗;不合格者通过再学习,直至胜任为止。活动中尊重幼儿意愿,不强迫幼儿参与;可兼报两至三项职位,让幼儿充分选择;招聘活动既轻松有趣,井然有序,又模拟实践,检验技能,现场体验通过努力实现职业愿望的成就感及失败后再接再厉的勇气。

教师对区角人员配置宏观调控,在尊重幼儿选择的前提下,同时结合幼儿能力发展、个性差异、性别等诸因素对人员设置微调。如能力强弱搭配、个性内外向搭配,保证各区角活动正常推动,同时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学习。

2. 职场实践。幼儿获取职位,开始模仿成人工作,进行职业实践。

(1)坚守岗位。坚守岗位,是作为一个职业人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教师要提供相应的材料,帮助幼儿明确岗位职责,确保每个岗位有事可做。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个别幼儿擅离职守的情况,老师要结合实际进行引导。

(2)分工合作。每个区角设有多个工作岗位,组内人员合作配合。如看病,通过挂号、门诊医生看诊、开处方、药剂师拿药、护士打针输水等,需要各岗位医生、护士间的配合。可设计符号,如红色圈表示补血药、蓝色圈表示感冒药,画个针头表示打针,画个瓶子表示输水等,这些幼儿都能读懂的标志,保证各岗位间配合默契,流程有序。

(3)分层管理。老师负责组级管理,各组分设管理者。管理者由组内幼儿推出,往往是一些工作积极,能力较强,进步较大的幼儿,这为幼儿树立了榜样,同时也锻炼管理者管理、组织、处理问题的能力,减轻了由于教师人手不够,无法面面俱到的局面。

(4)按劳分配。游戏中根据幼儿工作表现,获得一定劳动报酬,提高工作积极性。可以使用游戏币,面值结合幼儿能力,如中班幼儿使用一元币、大班幼儿可适当增加币值,在游戏中运用算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步:拓展经验

角色游戏作为重要的创造性游戏,角色扮演、过程推进,都为幼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在游戏过程中,要避免幼儿一味模仿和抄袭成人,鼓励幼儿大胆创新,为幼儿想象提供丰厚土壤。这里的创新是工作方式的创新、职场变换和职业更换等,是提高游戏品质的关键。

1. 方法创新。开展“销售冠军组”及“明星员工”等评选活动,鼓励组间、人员间良性竞争。为提升业绩,各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大胆实践。

2. 职位变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位交换。一个职位可让幼儿进行4~6次。时间过短,不利于深入角色;时间过长,易造成兴趣减退。二是职位增减。设置的职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结合幼儿兴趣、社会的热点,进行增减调整。每一次变换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循序上升。

3. 拓展交流平台。活动可跨班、跨级,或利用社区资源进行,扩大交流平台,学会交往、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等,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三个步骤顺沿而下,一般进行2月左右;老师要做好活动前、中、后三阶段的反思,提炼经验与不足,不断修缮活动方案,推动进程的螺旋上升;确保每个幼儿5~8次不同的职场经历,让幼儿在实践中拓展经验。

游戏面向全体幼儿,面向幼儿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让每个幼儿在游戏中充满自信。教师在游戏中担当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游戏伙伴者等角色,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从最初较为细致的引领,到启发引导幼儿讨论、商议,到最后阶段的观望、等待。逐层退位,留给幼儿自我思索、自我实践、自我调整的空间与时间;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及个性差异,尽量满足幼儿的个体兴趣及成长需求;同时,也要注意家园配合,共同引导幼儿,推进游戏进程,挖掘游戏内涵,扩展游戏内容。

职场三步历练,幼儿初试牛刀,丰富社会经验,体验职场生活,储备职场能力。在模拟的职场世界里,满足幼儿社会化需要,在游戏中学会责任、学会合作、学会理财,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学会成长。

【参考文献】

[1] 黄人颂. 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 赵素文,黄家骅. 基础教育发展研究[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3] 董旭花. 幼儿园游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张建波. 幼儿教师实践知识习得论[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上一篇:写人记叙文:个人小档案下一篇:2022新疆遴选公务员必备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