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B大调玛祖卡舞曲》

2024-10-13

《降B大调玛祖卡舞曲》(共2篇)

《降B大调玛祖卡舞曲》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降B大调玛卡舞曲》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2、能够掌握回旋曲式及相关知识

教学理念: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在整个欧洲音乐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个时期出现大量优秀的作曲家,如肖邦、李斯特、舒伯特等,他们的作品深深地影响着几代音乐人,正因为如此,让学生尽可能的掌握这一时期的作品,对学生理解整个欧洲的音乐有很大的帮助。

★ 青春励志宣传语

★ 中学励志俗语

★ 部队床头卡座右铭励志

★ 火影忍者励志句子卡卡西

★ 订餐年度宣传语

★ 三八妇女节宣传语

★ 活动宣传语

★ 中学惜时励志名言

★ 中学关于励志的名言

★ 中学励志中考的话

《降B大调玛祖卡舞曲》 篇2

马祖卡 (M a z u r k a) 是1 8世纪波兰的一种三拍子的民间舞曲, 它发源于波兰中部风光明媚的玛祖维亚地区。肖邦创作的马祖卡与作曲家自身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而音乐中高度辉煌技巧的旋律风格则源自意大利歌剧。肖邦的5 8首玛祖卡中每一首都具有独立的风格特色, 但是它们均蕴含了三种波兰乡村舞曲, 这三种舞曲分别是玛祖尔 (M a z u r) 、库亚维亚克 (Kujaviak) 和奥别列克 (Oberek) , 它们大多与波兰民间的舞蹈有着密切联系。

肖邦对于马祖卡的青睐是一种最原始的感触, 它像血液一般在肖邦的身体中循环升华, 直到作曲家生命的最后一刻, 而这种交融也造就了马祖卡体裁的辉煌。肖邦对于马祖卡舞曲的创作, 从来不曾生搬硬套, 他总是把握住马祖卡的精髓, 进行重新加工创造, 这样既发扬了民族精神, 同时又令其耳目一新。

一、曲式结构

马祖卡舞曲 (O p u r 7.N r.1) , 降B大调, 创作于1 8 3 0—1 8 3 1年, 出版于1 8 3 2年, 题献给约翰斯先生。这首作品诞生于肖邦创作生涯的早期, 乐曲中洋溢着浓厚的乡土音乐情趣, 因此可将其归类于田园风格的马祖卡。全曲共6 5小节, 运用回旋曲式写作而成:A (b B大调) —B (F大调) —A 1 (b B大调) —C (f和声小调) —A 2 (b B大调) 。

主部A (1-2 4) :降B大调, 乐段结构。可划分为两部分:乐段 (1-1 2) 和乐段重复 (1 3-2 4) 。

主题动机的歌唱性较为明显, 曲调活泼流畅。作曲家在第一小节处将主调的属和弦作为引入和弦, 随即在下一小节进入降B大调的主和弦, 明确调式调性。之后, 乐曲来到了降B大调的下属和弦上, 这一手法简洁巧妙, 带有小调色彩的下属和弦与之前的主和弦构成了变格进行的倾向。其后, 乐曲一直在主属和弦的反复交替中进行, 简洁的和声布局反衬出旋律声部精妙的舞曲节奏, 恰当地映射出了当时作曲家的创作心态以及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下面谱例为此作品的4-1 2小节, 乐思在主属之间反复交替, 和声的功能性得以强调。

第一插部B (2 5-3 2) :F大调, 乐段结构。这部分乐音的情感基调延续了主部的素材, 但是较主部而言, 曲调更为明朗、情绪更为激烈, 从而使得两个乐段的对比性得以彰显。谱例

第一插部由两个乐句组成, 均在降B大调的属调F大调上呈示, 两乐句结构平衡, 均为四小节。此乐段的和声连接在主和弦与下属和弦的交替中进行, 而作曲家在伴奏声部标注“l e g a t o” (连奏) 来强调T—S的变格进行的细腻, 使得这样传统意义上的功能进行平添了一份浪漫的情愫。

主部A 1 (3 3-4 4) :降B大调, 乐段结构, 再现乐段A的全部 (完全再现) 。虽说是完全再现, 但是力度的变化会略有不同, 这也充分显示出了肖邦的玛祖卡舞曲中伸缩性的特点。

第二插部C (4 5-5 2) :f和声小调, 乐段结构。此乐段在音乐情绪上与主部形成了对比, 并且较此前的第一插部的对比度更为强烈。第二插部由两个乐句组成, 第一乐句 (4 5-4 8) , 旋律上有向f和声小调和弦半终止的停顿。第二乐句 (4 9-5 2) , 最后一小节和声进行到f小调同主音大调式和弦上, 结束第二插部。所以这部分乐段开放性较强。虽然在旋律的组织上和前面没有很大对比, 但由于色彩的变化, 使之对比度稍大。此乐段的别具匠心之处在于伴奏声部, f和声小调的降二级音和六级音叠置成的空五度音程持续, 如下图所示:

降Ⅱ级音属于调内降号变音的引用范畴, 属下属方向领域, 它作为主和弦的小七度音倾向于Ⅵ级音, 具有细腻的和声表情。随后, 和声进行至f和声小调的下属和弦, 并最终结束在同主音大调式主和弦上。在这样的变格进行中结束, 使人感到有一种双重调性的复合感, 使得乐曲色彩带有暗淡而抑郁的表情。

再现部分A 2 (5 3-6 5) :降B大调, 乐段结构。完全再现乐段A, 再现后再次与C段一起反复。

二、节奏特征

节奏是马祖卡舞曲的灵魂, 肖邦对于这一点的把握相当地精准。这首作品的节奏强烈多变, 旋律活泼跳跃, 和声丰富多彩, 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钢琴小品。作品节奏自由浪漫, 自由速度 (rubato) 屡见不鲜, 朝气蓬勃的乡村氛围在这样的自由速度中弥漫开来。值得一提的是, 肖邦的“自由速度” (r u b a t o) 是其音乐风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rubato”【意】, 自由速度, 字面意义为“被劫持”, 指有控制的灵活速度, 有些音符的长度因速度略为减慢或略为加快而有所增减。对于肖邦而言, 玛祖卡舞曲是可以充分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并可以彻底激发自己的表达灵感的一种艺术手段, 自由速度的运用使得乐曲旋律的变化更加丰富, 节奏的律动更富生机。

主部A部分中, 乐曲风格灵活多变, 非常适合马祖卡特质的发挥。节奏音型采用马祖尔舞曲的附点音型节奏, 强拍基本上落在小节的第二拍上, 将马祖尔舞曲的欢畅奔放的特征表露无疑。2 0岁的肖邦带着一种诚挚的民族情怀与稚嫩的艺术激情将这首作品的清新风格演绎的十分到位。

而音乐转入第一插部B部分时, 2 5—2 8小节中三连音与附点节奏的融合, 夹杂着波兰民族古老的库亚维亚克舞曲的舒缓与忧郁, 彰显了田园风格的马祖卡的纯朴而清新的色彩。

作品中, 节奏的对比来自于音乐自身风格的转换, 但是活泼轻快的基调始终贯穿全曲, 肖邦的民族元素支撑起了整首乐曲, “自由速度”自然地融入, 既体现了肖邦式的创作风格, 又恰到好处地迎合了马祖卡舞曲体裁本身的意境。

三、调式调性

波兰民间旋律中, 除一般常见的大小调式之外, 里第亚、弗利几亚等中古调式也很常见。肖邦在他的马祖卡舞曲中便常常巧妙地运用这些中古调式, 赋予音乐以民间音乐所特有的古朴、清新的气质。

主部A部分中, 肖邦在第一小节处将主调的属和弦作为引入和弦, 随即在下一小节进入降B大调的主和弦, 明确调式调性。之后进入下属和弦这一手法的运用十分巧妙, 带有小调色彩的下属和弦与之前的主和弦构成了变格进行的倾向, 而主和弦在属和弦与下属和弦的中间出现不仅起到了明确调式调性的作用而且造成了功能进行的断层, 使作品活泼灵动的韵律感得以充分释放。

乐曲进入第一插部B时, 作品引入了F大调, 即主调的属调。肖邦在这里很典型的展现了五度循环的传统规律。正统的调性布局使得这首马祖卡舞曲在展现自身风格的同时, 又在同一的循环中彰显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规矩”的一面。

结语

尽管肖邦并未一直生活在祖国波兰, 但他多年来在国外的创作同样弘扬了波兰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他将自己的爱国情感通过钢琴作品渗透给每一位听众。正如舒曼给予肖邦的评价所言:“如果北方的专制君主知道在肖邦的作品中, 在他的玛祖卡的朴素的旋律中, 有一个多么危险的敌人在威胁着沙皇, 他会禁止肖邦的音乐。肖邦的作品是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玛祖卡对音乐学习者的益处不仅表现在音乐本身, 更表现在对我们的爱国之情的培养上。

肖邦的这首作品顺应着历史时间将其早期玛祖卡舞曲的创作风格较为合理地展现了出来, 简洁流畅的和声语汇、充满乡土情趣的旋律织体, 无不将这一时期肖邦音乐的清新感与幽默感展现的淋漓尽致。肖邦的音乐不受高高在上的形式法则所支配, 迷人的旋律以及丰富多彩的和声织成了幻想般的形式, 而这种形式恰恰迎合了这种音乐的本质, 这种艺术是独创的、自由的。肖邦通过这些波兰民间音乐家们而积蓄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富于创造性地将波兰民间音乐优美的曲调和珍贵的表演艺术都融入了自己的创作, 并赋予了它们更永久的生命力, 也正因如此, 肖邦的音乐才能真正获得不仅本民族而是全人类的永恒价值。

摘要:肖邦的马祖卡舞曲极具波兰乡土气息, 这种来源自波兰民间的舞曲体裁被肖邦在钢琴上再现出了其独有的神韵。本文论述了肖邦《降B大调马祖卡舞曲》的曲式结构、节奏特征、调式调性三方面特点, 力求探析出肖邦早期马祖卡舞曲的创作特征。

关键词:肖邦,《降B大调马祖卡舞曲》,音乐特点

参考文献

[1][美]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杨燕迪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

上一篇:楼书设计合同下一篇:教育督导条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