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办学思想

2024-05-20

2办学思想(共10篇)

2办学思想 篇1

教育思想

办学思想:以人为本育人至上求实创新着眼未来

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教学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教师队伍优秀、教学质量上乘、教育科研领先、教育特色鲜明的研究型、服务型、精品型、创新型的具有国内视野和国内交流能力的现代小学。

教师成长目标:会学习、会研究、会合作、会管理,有思想、有追求、有智慧、有作为。

校风:文明进步求实创新

教风:严谨耐心博学精思

学风:负责自信主动善思

明德精神:励精图治 改革创新 和谐奋进 永不言败

2办学思想 篇2

关键词:督导,办学思想

伴随着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也颁布了《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改变》,提出了共建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和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的要求。在大家对此纷纷称赞叫好的同时,如何发挥教育督导功能,让《意见》有效落地?值得我们思考。

一、办学思想的界定

“办学思想”到底是什么?按照新华字典的解释,办学为新办学校;思想的解释可谓多种,有思想意识,或思维的调理脉络,或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念等等。当然,也有校长在日常交流中所普遍认为的,办学思想必须是成熟的东西,自身还不够成熟所以就没有办学思想。

专家、学者包括校长对办学思想内涵的探索一直在进行。其中,校长专业发展践行者代表季苹指出,校长办学思想是校长结合所在学校实际而确立的办学指导思想,主要包括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主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学校等办学根本问题对应的价值主张。办学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校长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结合外界的思想、理论和实践进行动态调整。这迫切需要督学发挥督导功能,予以适时适度的帮助和指导。

二、督导办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育部出台的《意见》指出,教育“管办评”是指教育由政府管、学校办、社会评,其内涵是“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同时,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颁布的《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改变》,其实现形式是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前者是教育督导工作指引,后者是前者的推动保障。我们当务工作就是通过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意见》当中,对“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提出了多个重要措施,其中一点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笔者认为,办学思想决定着“学校自主办学”的方向。校长只有拥有个性化办学思想和教育主张,才能改变不假思索,挤牙膏式依赖政府管理要求办学的现状,突出学校办学的主体性,用办学思想这一顶层设计来统领和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行自主办学。否则,自主办学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教育督导有“监督”和“指导”的功能。我们意识到,通过教育督导推进“管办评”分离的方法和切入点有很多。其中,运用办学思想督导措施,实施办学思想专项督导,将有助于引导校长办学思想凝炼,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最终使教育“管办评”分离有效落地,而且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三、督导办学思想的具体措施

对于思想生成的过程,杜威的“思维五步说”或者说“思想的五步说”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本文将结合广州市各区“新一轮百千万名校长”培养对象所在学校的真实案例,按“引导校长盘点疑难、引导校长诊断疑难、引导校长提出假设、引导校长选取假设和引导校长观察试验”这“五步”来论述督学实施办学思想专项督导,引导校长凝炼办学思想的具体措施。

(一)引导校长盘点疑难。

盘点办学疑难是提炼办学思想的第一步。科研课题的产生,源于解决所遇问题的需要。办学思想的提炼也一样,必须根植于校长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面对这些疑难问题我们不是宛然回避,而是勇于把问题逐一亮出来。督学应该引导校长正视桎梏学校发展的问题,多角度罗列出办学疑难,包括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师生情况、软硬件设施、学校的特点是否考虑到位等等。

案例一:越秀区瑶台小学发展前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在品牌学校林立的大越秀,优势不在。特别是教育教学,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与越秀存在距离。在督学的引导下,该校的黄校长对办学疑难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盘点。如学校临近白云区边缘,生源和市区比有差距。学校用地严重不足,生均面积不达标。学校地处典型的城郊结合部,家庭教育滞后造成学校教育很无奈。学校教育需要谋求家庭以致社区的有效支撑。该学校遇到的办学疑难既有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又有来自师生、办学条件等。

由于每所学校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办学条件存在差异,每所学校的校长在治校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同的挑战和困难,即使是同一所学校在不同时期,也会遇到不同的发展瓶颈。当督学引导校长正确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时,它们恰好又反过来成为了学校发展的契机和突破口。因此,督学引导校长盘点办学疑难,将引发校长产生提炼办学思想的需要。

(二)引导校长诊断疑难。

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当校长摆出各类办学疑难后,就需要找出造成这些疑难背后的真正原因,并加以正确的理解。我们发现,造成办学疑难的成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例如有的学校很难在某一教育问题上取得家长的共识,其主要原因并非家长主观意识上不支持学校工作,而是家长的教育观念未能更新,对学校工作不理解。这就需要督学协同校长一起对影响学校发展的客观因素进行逐一排查。

案例二:督学引导越秀区登峰小学张校长盘点学校发展疑难后,深入剖析出各类造成学校发展疑难的诸多原因:学校结构性缺编严重、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偏少,中年教师居多且安于现状,缺乏内驱力。学校大部分生源来自登峰村,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教育理念陈旧。在张校长凝炼出“在登峰中向上发展”办学思想,构建“向上教育”办学理念之前,整所学校缺乏“登峰、向上”的精神。遇到同样情况的还有上文提到的瑶台小学黄校长,来自城郊结合部的家长素质低,流动儿童家庭成为了影响学校教育管理和办学质量的主要原因。

案例告诉我们,校长办学思想提炼不是一时兴起的凭空所想,而是因应解决具体办学问题而产生。校长对办学疑难作出全方位的诊断,有助于学校发展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的孕育,为下阶段确立学校发展定位、制定育人目标等做好充分的准备。督学在此阶段的作用就像医生一样,通过观察或访谈,为学校把脉,找出病根,方能对症下药。

(三)引导校长提出假设。

校长在全面盘点和诊断办学疑难后,就得开始提出解决办学疑难的假设,也就是思考做什么和怎么做。此阶段,校长的办学思想已经从过去的“初步提炼”,逐步进入“再提炼”阶段。此阶段,督学应重点引导校长紧扣“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出什么人?怎样培养?”三个问题展开深入的思考和研讨,围绕前期梳理的各种疑难作出以下假设:如果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

案例三:天河区陶育路小学由于学校发展面临挑战,如学校内涵式发展尚需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还需优质打造,各项课程项目有待全体做强,学校优质化程度尚待走进前列。该校曾校长抓住校名,提出办学思想“陶冶性情,培养智慧”,构建出“陶养教育”办学理念。该校发展目标为“办一所陶养生命的学校”。人人享受生命陶养,个个乐于陶养生命。换言之,曾校长提出的办学思想假设是:假如把陶育路小学办成一所陶养生命的学校,就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品行端正、学习优秀、特长初露”的现代智慧小公民(育人目标)。

我们不难发现案例中的假设是比较规范和科学的。督学引导该校长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办学思想,鲜明地确立了学校发展定位,使学校发展目标与育人目标对应起来。办学思想的思路很明晰。这一假设,让我们预想到该校接下来一系列的办学思想体系将一脉相承。假设是否正确,需要进一步验证。此时,督学引导校长思考上述三个关键问题的意义就能充分体现出来。

(四)引导校长选取假设。

为了使办学思想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校长制定的假设往往不止一个。这需要督学引导校长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判断和选择的标准当然要从前期盘点的办学疑难出发,为解决疑难服务。倘若在选择假设的过程中发现假设不科学,督学应温馨提示校长有推倒重来的心理准备。此外,督学还需要支持校长邀请教育专家成立研讨小组,进行反复的多方的论证,尽可能选取出较合理较完善的办学思想假设。

案例四:笔者所在单位海珠区瑞宝小学在办学思想提炼过程中先后提出了两个假设,并进行了筛选。起初提炼的办学思想是“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其核心内容是“共同成长”、“校园是乐园”,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经过与督学、专家组的商榷,陈校长感到该办学思想的假设较空泛。继而陈校长进一步理正办学思想,使之概括为一句话: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在“灵动教育”特色引领下,办一所“有活力的学校”、塑“有思想的教师”,育“有灵气的学生”。

校长对前期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的选择,排除不适当的,选出适当的。第二个假设更能体现校长的教育追求,更具可操作性。可见,办学思想需要在不断的提炼中走向成熟。由于办学思想体系牵涉面比较广,牵一发动全身,定下来就不容易改,所以办学理念的提炼需要督学引导校长进行辩证的分析,经历科学的论证,让校长和学校少走弯路。

(五)引导校长观察试验。

办学思想有效与否,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此阶段督学引导校长把办学思想贯彻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如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建设等,通过观察与试验来检测和完善前期假设,最终验证办学思想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促使校长把个性化的办学思想确定下来,凝炼下来。

案例五:番禺区前锋小学的吴校长让学校每一个人都铸有一种“不为劣势找理由”的前锋精神,并以此作为办学思想,提出了“诗意教育”办学理念,打造“诗意校园”,重点构建四大工程,包括营造“诗意环境”、构建“诗意管理”、构建“诗意课堂”、建构“诗意德育”。吴校长在五个年头内,把办学思想贯彻到各项学校工作中,去观察,去试验,最终形成鲜明的学校办学特色。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坚持用“不为劣势找理由”的教育思想去管理学校,培育出了不起的老师和学生,让学校从草根走向优秀,成为区农村小学的标杆。

该案例让我们看到校长在办学思想的引领下,有章法地实施学校个性化的自主管理,促使学校获得长足发展。在此阶段里,督学与校长携手共进,边试验,边观察,检验办学思想的有效性,并及时记录、整理试验材料,提炼出自主办学的经验做法,给予校长更多切实的指导。

综上所述,上述的“五步”正是督导和生成校长办学思想体系的思维逻辑。对学校进行办学思想专项督导,有效实施办学思想凝炼督导措施,既充分体现督导功能和价值,又推动了校长职业化,助力于学校自主办学,最终促使教育“管办评”分离有效落地。

参考文献

[1]陈孝彬,程凤春.新课改校长办学思想与课程领导——新课改下的校长办学思想[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

[2]胡松林.校长办学思想研究综述[J].中小学管理,2006(10)

[3]刘光棋.论办学思想[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

[4]胡松林.校长办学思想的内涵、心态及更新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5(07)

[5]熊跃政.以教育督导为抓手,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J].湖南教育,2014(11)

2办学思想 篇3

【摘 要】我国医学类高职高专教育的快速发展与教育资源有限的矛盾,促使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变革。利用社会医疗资源办学,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已成为大多医学类高职高专办学模式变革的方向。本文对目前医学类高职高专普遍采用的“2+1”与“1+2”办学模式从各自的优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高专 “2+1”与“1+2”合作办学 优势 问题 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医学类高职高专(下称医专)教育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致使原本办学条件就受限的医学类高职高专教学资源更为严重不足。在目前国家对医专教育投入依然不足的情况下,只能“走出去”利用全社会医疗卫生资源共同培养医学人才。选择与一些办学条件较好,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完善,管理水平较高,并且在当地有一定声望的地方医院或药企进行“2+1”与“1+2”合作办学,成为大多医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

一、“2+1”与“1+2”合作办学优势

(一)“2+1”合作办学优势

1.“2+1”合作办学缩短了教学与就业的距离,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就业

医专学生在前两年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与医学专业理论,培养实践技能,第三年进入医疗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间,企业对学生进行的管理与对企业员工进行的管理相同,这就促使学生可以提前迅速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而且通过一年的准职业生活体验,学生在生产第一线得到了锻炼,学到了丰富的操作技能;同时,学生对企业有了深入了解,能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期望值也会更切合实际。

2.“2+1”合作办学有助于企业完成对岗位所需人才的选择

医专学生在医疗企业一年的顶岗实习期间,医疗企业通过对参加顶岗实习学生的观察、了解、考核,使得优秀的实习学生能够受到企业的关注而被录用。这些优秀的实习生能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同时也省去了企业重新招聘新员工的培训时间,保证了实习生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独立工作。

3.“2+1”合作办学使学校多重受益

首先,深化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其次,在“2+1”合作办学中,教师的业务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为学校今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再次,“2+1”合作办学能够缓解学校教学资源及人力资源紧张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学校每年有一个年级的学生在医疗企业实习近一年,使得校内教学资源(如实验实训场地、寝室、食堂等)、人力资源(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的不足状况能够得到缓解[1]。

(二)“1+2”合作办学优势

1.校企双方参加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各自的办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1+2”合作办学能真正做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学生第一年在校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能充分发挥学校基础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基础教学设施完善的优势;第二年与第三年的专业课程教学及临床生产实习在医院进行,能够充分利用医院专业仪器设备先进、齐备,医疗技术人员实践经验丰富和临床病例充足的优势。

2.“1+2”合作办学促进了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有利于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1+2”合作办学使教学紧贴生产,理论联系实际,把传统的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为主的教学环境与获取直接经验和能力的生产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生产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改变了以往教学与生产分离,培养与使用脱节的局面,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真正解决了制约高等医学教育这一体制上的矛盾[2]。

3.“1+2”合作办学达成了多方共识,实现了多方共赢

“1+2”合作办学是学校、医院及学生在共同受益、互惠互利基础上的一种共识。医专利用社会医疗资源弥补了政府投入的不足,并解决了校内专业教学基础条件薄弱难题,缓解了教育投入少而人才培养要求高的矛盾,降低了办学成本,提高了办学效益;医院通过“1+2”联合办学获得了教学管理经费,提高了医疗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获得了所需人才;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而且提前了解了企业及岗位,有利于今后的就业。

二、“2+1”與“1+2”合作办学所存在的问题

“2+1”与“1+2”合作办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师资水平,提高管理效益,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合作办学基本上还是学校和企业的行为,没有在法律和体制层面得到认可,学校与企业各自的根本利益有分歧,学生的价值取向等多方原因,在合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不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环境等优势

“2+1”模式中,学生在校两年,由于医学教育课程量大,两年时间学生修完所有课程压力大,学习时间紧迫,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技能的训练不能完全到位。相对完成学习任务,一年的顶岗实习时间偏长。“1+2”模式中,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只有一年,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时间欠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享有大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及良好的环境氛围,缺乏完整的大学经历。

(二)管理机制欠完善,学校与企业缺乏及时有效的衔接

学校与企业在空间上有距离,教学管理上有分歧,合作办学缺乏一套双方都认可的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相互之间虽然有日常工作上的互访和交流,但未形成成熟的常态机制。在办学过程中,有很多细节问题的协商和衔接不够。尤其是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反馈的有效渠道不畅通,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

(三)合作企业自身的价值取向问题

企业与学校的办学目的不一样,不同的利益诉求使双方在许多方面存在认识偏差甚至产生矛盾。很多时候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大部分停留在低技术含量的简单重复劳动上,学生很少能从事专业技术较强的岗位,带教老师对学生也缺乏应有的指导,不管从理论上还是从技能上指导都不够深入,顶岗实习的功能被变相扭曲,无法达到目的[3]。

(四)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

目前,国家还缺少鼓励企业与医专开展“1+2”合作办学与“2+1”顶岗实习的政策及法规。因此,校企合作办学还属于“民间”行为,在很多方面缺乏有力的官方保障。

三、解决“2+1”与“1+2”合作办学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课程结构,保证学生的必要课程学习时间

首先,必须面向市场,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以此为据,删减一些无关紧要的、重复的课程,对同类课程进行整合。“2+1”模式要保证学生在校完成所有必要课程学习,“1+2”模式要保证学生在校充分完成基础文化课程并有相应的自主活动时间去享受大学生活。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课程设置也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以应对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再次,两种办学模式都要以医学生职业标准为依据,重视技能型课程。

(二)健全管理机构,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衔接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办学管理部门,合作企业也应建立与学校联系的相应机构,并指定专职人员来加强合作办学的日常联系。成员由相应分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等成员组成,负责对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监控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等事项进行及时商议,并负责制订相应的管理文件来理顺校企衔接过程中的具体事宜,做到学校与合作企业职责明确,运行有序,衔接紧密,从而提高合作办学工作效率与效益。

(三)做好合作專业学生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对“1+2”办学专业学生要进行正面引导,向学生讲清合作办学的目的及意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幸运的,能有多重受教育机会,并要求学生遵守合作单位的相应制度。对于“2+1”顶岗实习的学生更要加强远程监控,要让学生的顶岗实习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紧紧围绕服务学生的培养目标,始终处于学校的有效控制之下。同时,加强学生实习见面会管理,凡参加见面会的单位应是能真正接纳学生实习的单位,做好学生与实习单位的协调工作。

另外,我们还得加强与政府及行业企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他们对校企合作办学的支持,尤其是对“1+2”合作办学的扶持,使校企合作办学有强有力的行政保障及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夏晓峰,刘世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3):43-44.

[2]彭友明,黄明,张晶,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4(18):11-13.

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目录) 篇4

10、沙子小学校务委员会工作制度

11、沙子小学校务委员会工作细则

12、沙子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13、沙子小学领导班子组织机构

14、沙子小学远景规划图

2办学思想 篇5

2、学校发展规划(中长期、近期);

3、学校及各部门计划(学校工作计划、教务工作计划、后勤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团队或少先队工作计划、教学改革规划、教研工作计划、校本培训工作计划等)。

1、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的实施;

2、学校中长期及近期发展规划的实施;

3、学校及各部门工作总结(学校工作总结、教务工作总结、后勤工作总结、德育工作总结、团队或少先队工作总结、教学改革规划、教研工作总结、校本培训工作总结等);

4、学校规划实施的创新做法。

1校长负责制方案、制度、职责及领导班子分工情况;

2、校长负责制落实情况;

3、校长向党组织报告(每学期至少2次)体现民主科学管理,要有讲话稿、有关报告、图片、记录及其他佐证材料;

4、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简明登记表及各种证件复印件(学历证书、职称证书、培训证书、获奖证书等)

1、规范办学行为组织、制度、方案;

2、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

3、教师基本功训练及比赛材料;

4、教师参加培训情况;

5、教师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原始文件、记录、图片及心得。

6、教师业务档案建立要完善齐全。

1、学校考勤制度、管理细则、考勤记录(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

2、重要工作或突发事件制度、有关报告及记录;

3、贫困生资助制度、贫困生档案。

1、学校各种计划(见B1)、行事历及落实情况;2、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学校管理细则汇编及落实情况;

3、按照有关要求制定的课程表及考课记录;

4、学生评价体系及结果情况;

5、学习教学管理创新做法。

1、规范办学行为组织、制度及方案;2、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细则(备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3、学校备课、考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绩、后进生转化等落实材料;4、按照有关要求制定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5、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情况、教案(两周一次)、心理辅导记录及个案分析材料等;6、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实施方案及实施过程材料;

7、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情况;

8、按照有关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情况

9、学校常规管理创新做法

规范办学行为组织、制度、方案

1、教研工作有关组织、制度(听评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集体备课、一课多上、教研课题申报等有关制度);

2、校本教研计划、校本培训计划及教研组工作计划;

3、课题或微型课题立项、申报、研究情况。

1、听评课制度;

2、学校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集体备课、一课多上等活动情况(要有通知、教案、听评课记录、听课记录等)

3、建议开展观课、议课活动。

1、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及活动情况(见B11);2、集中学习制度、学习材料及教师业务学习记录;3、教学开放周活动情况(要有通知、时间安排表、教案、图片、听评课记录等)1、财务管理制度、申请报批制度等及落实情况;2、记账情况。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资产台账

1、安全卫生管理各种组织、制度、预案汇编;2、安全排查台账;3、安全教育活动材料(安全例会、节假日教育、各种演练、安全教育、安全活动等材料);

4、具体实施情况;

5、创新做法

1、教师聘任制度、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及考核办法或细则;2、实施情况;3、教师聘任有关证书;4、请销假制度、台账及教师考勤材料

1、教师培训各种制度、计划汇编;2、教师培训、校本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材料(简明登记表、培训证书、培训资料、培训效果等。

2办学思想 篇6

我以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该项目中外合作办学2+2模式课程体系,同时总结该课程特色下的学生管理对策,并积极探索和创新过渡型教学辅助———学生管理系统。

一、中外合作办学2+2模式课程实施概述

我校区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的2+2商务本科班、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合作的2+2商务本科班(以下简称澳洲项目),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合作的2+2商务本科班(以下简称英国项目),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合作的2+2商务本科班等(以下简称美国项目),等等。

2+2模式当中,根据合作规定,学生第一年主要完成相应的语言课程,第二年主要完成外方认可的专业课程。

(一)语言课程实施

我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根据学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参考高考英语成绩,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第一年的语言课程中分初级、中级、中高级三个层次进行教学。每一层次均有配套的中外方任课教师进行系统的英语讲授,语言课程还有专门的课程实施小组对教学进行相应的管理。

各层次学生定期进行听、说、读、写等综合考核,项目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相应层次的调整。进步明显的学生会往上调一个级别;在原来级别学习比较吃力、难以跟上的学生将往下调一个级别,参加不同进度的学习。

一年下来,学生除了完成各级别要求的教学内容外,还要积极参加雅思考试,达到目标的分数。

(二)专业课程实施

专业课程的实施相对要复杂一些,更多的是根据中外双方落实的具体要求。因此,在第二年,选择不同项目的学生就会分开不同的班级授课。学生在此阶段需完成外方学校认定的相关课程。各项目也有配套的中外方老师进行专业课程讲授,而该阶段的课程同样有专门的课程实施小组进行相应的教学监管。

每一科目学习结束,学生均需参加课程考核。根据合作规定,美国项目各科平均成绩不得低于75分;英国项目各科平均成绩不得低于70分;澳洲项目每科成绩不能低于60分。同时,各项目对学生出国前考取的雅思成绩也有一定的总分或者单科要求。

二、课程实施对学生的影响

(一)心理转变

普通的高中毕业生从生理来讲,心智发育相对是成熟的。然而,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关爱与呵护,离开父母,学生的成长将一路经受曲折与挑战。

1. 高中到国内两年学习阶段,面临着第一轮的角色考验。

学生对大学的一切感到新鲜,比如各类丰富的社团、陌生的住宿环境、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充实有趣的选修课。但是,在2+2项目参加学习的学生,除了和普通大一新生一样,需要对陌生的环境进行适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进行解决、对个人产生的莫名孤独感进行调整以外,还要参与不同课程体系的学习。

高中阶段,也有学校按照学生水平进行分班教学的。但在我校区2+2项目,学生有一整年需要与英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不管哪一级别,课程安排几乎都是语言,对于追求新鲜感的年轻人来讲,无疑很枯燥;第二年,在强化语言学习后,需接触与高中基础不甚相干的专业知识,学生一般会比较吃力。且这一年离出国时间不远,学生心理压力也会增大。

2. 国内两年到国外大学阶段,是第二轮的角色过渡。

虽然第一阶段的克服使学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国外整体人文环境、风俗民情都与国内大不同。从坐上飞机那一刻开始,学生面对的衣、食、住、行等问题,都必须靠自己去解决,完全独立。

课程学习方面,国内毕竟还有中方教师可咨询;请教外教,他们也会尽量迁就中国学生的思维习惯。国外则完全不一样,除了没有中方老师外,当地的教师授课语速快也快,讲课方式、深度等与国内大相径庭,需要留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

(二)学习习惯转变

在强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动力下,我校区2+2模式的课程体系设计也需要学生摆脱依赖,积极进行自主学习与追求自我进步。高中阶段,老师都是“推”着学生走,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大,在课程学习、课外知识获取方面相对被动。在专业课程中使用全英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讲更是甚少接触的课堂方式,难度比普通的中文教授要大。2+2模式下,学生传统的学习思维需要改变,并接受外教带来的全新教学模式。学生更加要肯学、敢问。

三、学生管理工作对策

(一)国内辅导员常规工作

在国内高校中,学生管理模块一般包括新生工作、班级建设、党团建设、活动组织、毕业生工作、个体辅导等主要内容。高校辅导员一般根据实际情况,把不同的模块融合到各阶段的学生管理当中。

(二)依据国外大学要求进行的基础性管理

2+2合作模式下,不管是教学管理还是学生管理,都必须依据外方学校的要求和指导进行。当然,学生管理最终也是为教学服务的。这里所述的基础性管理,可以理解成是一种教辅配合。

1. 课堂考勤。

在我校区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下,课堂考勤制度是中外方管理制度的一种融合,也是管理特色的一种体现。在语言课程中,初级、中级、中高级层次均有相应的考勤表。如学生有班级或层次的调整,考勤表上的名单也会随之变化。在专业课程中,澳、英、美项目分别有一份考勤表,同一项目的学生名单将安排在同一份考勤表上。

任课教师主要负责考勤记录工作,辅导员主要负责考勤统计工作,并定期汇总公布、及时对缺席的学生进行提醒。根据管理规定,课堂缺席时数占总课时量的10%或以上的学生,将不得参加课程考核。由于我校区联合培养项目主要进行小班教学,任课老师与教务员、辅导员间的沟通紧密,使课堂考勤工作可行、有效。

2. 阶段教学调查。

联合培养项目每学期认真组织不少于两次的教学调查,教务员以问卷形式全面组织,辅导员以代表会议形式个别组织。即语言课程各级别、专业课程各项目抽取一定比例学生代表,分班参加语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师生教学会议,教学主管和项目主管出席并负责主持,普通任课教师不列席。

这种会议形式在领导的重视下,既能让学生针对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畅所欲言,为改善教学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建言献策,又能加强各语言级别、专业项目之间的沟通与了解,还能在学生与管理高层之间产生直接互动,并在教学方面渗透育人功能。

以上依据合作大学要求所进行的基础性管理,是2+2模式下,项目课程高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过渡型管理。

(三)以适应为主要目的的共性引导

教学中,外教能够让学生在国内两年最大限度地改变学习思维并适应教学方法。在学生管理中,我们除了组织好新生军训、团体培训、干部培养、主题班会、宿舍交流等基本的工作以外,还需要组织不一样的活动对他们进行更深入的适应性指导。

1.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主要在第一年进行,形式包括早读、晚修、SAC学习。根据生物钟规律,早上学习学生学习效率相对较高。各语言级别的学生自由选择在教室、走廊或草地上参加四十分钟左右的早自习,也是很好的课前热身。

晚自修约两个小时,一般要求学生集中在各班教室里进行。学习氛围的营造也是班级建设的一部分,良好的学风能够在学生群体中产生积极影响,甚至感染其他班级。

SAC,学生自主学习中心,是Self-access Center的简写。各级别学生每周均有固定自习课程安排在SAC进行。自主学习中心有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料和图书资料,该课程由外教指导进行。自主学习中心大部课外时间也是开放的,方便对语言感兴趣的同学参加自主学习。SAC自习是我校区我项目特有的学习模式,它能够很好地填补学生的课余空档,提供丰富的课外素材,并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2. 新老生交流。

对于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必定充满着好奇和疑虑。适时组织新老生交流,让老生及时提醒,新生吸取经验,在学生适应性教育方面,十分有必要。

对于语言课程学生,专业班的师兄师姐是他们非常有利的资源。在语言课程的开始和结束阶段,辅导员均会组织专场交流会,让语言课程同学能够充分了解第一年的学习困难;而对专业班的学生来说,这也是对自己前一阶段作总结的良好机会。

即将出国的专业课程学生,国外的情况是他们了解的重点。一方面,国内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与国外的校友保持联系,随时咨询和获取国外动态,另一方面,每年临近寒暑假,国外均有校友休假回国,辅导员也会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为学生组织新老生交流。学生之间亲切良好的互动是他们出国后团结互助的重要基础。

3. 活动的自主策划。

活动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育人的有利契机。选择2+2模式的学生,更加需要在自我独立方面有较多的锻炼。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中外合作办学在学生活动方面,积极主张学生进行自主策划,即根据活动要求,包揽一系列活动过程,最终达到自我服务与自主管理的目的。

至今为止,我项目学生已成功举办过万圣节派对、圣诞节晚会、美食拼盘大赛、毕业典礼等活动。如圣诞节晚会,拉取赞助、准备节目、借用物资、阶段宣传等工作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又如项目的毕业典礼,不管是视频拍摄与制作、场地布置、主持人工作,还是嘉宾邀请、彩排通知、细节要求等方面,全部根据学生意愿自主安排。辅导员和相关老师只需在统筹策划与组织实施环节给予及时的指导。

自主策划的主题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付出、明白活动组织的艰辛,强化了与社会的交流,加深了对学生工作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完成每一个阶段、每一项活动的时候,学生都会有所思考、有所总结、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独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增强。

以上以适应为主要目的的共性引导工作,可以稳定学生的思想,使教学顺利而有序地进行。

(四)其他特殊的个性对策

共性教育解决的是一般问题,个别学生情况当然还需要有特殊的解决渠道。

1. 人性化的互动沟通机制。

师生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除了面谈外,还有手机、网络等媒体。当老师发现学生学习、心理等异样时,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对有效的沟通方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提醒、引导与教育。当学生面临着专业选择、班级转换、社交困惑、学习适应、心理自卑、家庭困难等问题,需要找老师谈心咨询或协调解决时,手机和网络是他们常用的工具。特别针对我项目有华南师范大学学籍的学生,其论文答辩、毕业等相关事宜,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有效的解决。

手机与网络在师生沟通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第一,沟通及时,不论时空距离;第二,避免面对面交流时的尴尬,学生更愿意把实际情况说出来,甚至说得更多;第三,有文字记录,学生能够在交流后一段时间翻出来深入消化。总之,这样的方式更加贴近现代人的交流习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师生间逐渐产生并加强信任,提高办事效率。

2. 与家长的深度对话。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当中,比学校教育占据更长的时间,如果运用得当,其优势作用就会更加凸显。我项目与家长的沟通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针对学生的一般情况,辅导员会利用项目的短信平台给家长发送信息进行提醒和告知;第二,针对学生的突出情况,辅导员主要通过电话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密切跟进与保持沟通;第三,新生入学报到第一天及每学年第二学期末,项目均会组织家长会,介绍项目发展、课程计划,总结汇报教学效果、提出问题。尽管大学里面召开家长会是很稀罕的事,但实践证明,大部分家长还是愿意亲自前往学校了解子女学习情况、向老师咨询出国方面的问题。

家长对项目的大力支持、对工作的积极配合无疑意义重大,然而学生习惯性地封闭自己、对父母谎报实情却让家长苦恼不已。在2+2模式中,辅导员会鼓励学生主动跟家长进行交流,争取在这两年学习中养成习惯,减轻甚至取消父母在孩子出国后的疑虑和担忧。

3. 个别学习帮扶。

除了以上对策外,项目还协助提供一对一的学习帮扶。不管是语言级别的听、说、读、写,还是专业课程的理科、经济学,只要学生有补习需求,我们就尽量利用各种渠道,为同学们寻觅和推荐补习老师。补习“老师”大部分为在校生,他们可能是项目内的学习尖子,也可能是项目外其他专业高年级的学生,贫困生将优先考虑。

校内学生为学生补习的模式,既省时可信,能够避免师生间的代沟,又能够拓宽项目学生的社交圈,增进校内学生的互相了解,还能够各取所需,甚至实现个人价值,令学生提高自信。在实践当中,此模式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家长的支持。

以上特殊的个性对策,为2+2项目教学创造了更稳定、更有利的微观条件。

四、结语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自办学以来,一直在实践中探索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此背景下开拓的中外合作办学,针对学生需求和办学特点,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如何提供,这是教学辅助———学生管理系统需要考虑和实施的重要问题。

(一)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片、块式管理,建立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过渡型学生管理模式。

普通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学生管理模块化、不成线条的特点。华南师范大学孕育并发展了“大学生核心能力构建”体系,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就有一种主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各类活动的开展均围绕核心能力进行,最终令学生实现自我服务和个人价值的最大体现。

在该体系的指导下,联合培养项目形成“一条主干、两条分支”的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即学生在适应能力这条主线中,加强独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锻炼,最终完成从国内到国外的顺利衔接与过渡。总之,2+2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出国前有一个基本的适应,我们的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更让学生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增强了学好的信心。

(二)学生管理是课程学习的有力保障。

学校管理基本是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的。我们可以把学生管理系统纳入教学辅助体系当中,并且努力探究融合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新模式,让学生管理为课程实施提供更有利的教学环境,成为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有力保障。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2+2模式下,辅导员工作有着不同于传统的学生管理内容及方式方法。而在2+2模式的课程体系下,建立兼容国内外教育特色的学生管理系统,既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辅助环节,又能让学生在出国前有一个平稳的过渡和适应阶段。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2+2模式,过渡型,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赵红妍,张磊.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表现特征及管理策略[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2).

[2]苏健.创新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1.01.

[3]李卫东.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傅作义将军办学思想初探 篇7

办学思想的起缘和发展

“夫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傅作义将军十分赞赏这句话。

“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与日军顽强作战中,将军深感抗日阵亡、伤残将士的子女生活、入学的问题急需解决。于是他在军中成立“共济会”组织,把节攒的军费和百灵庙抗战时全国捐赠的慰劳金集中起来,让他的经济专家王国英开办工厂,后来定名为“奋斗基金”,以此筹办学校。i940年初在宁夏黄渠桥开始创办奋斗小学,初虽条件艰苦,但也基本解决了前方将士的后顾之忧。1943年奋斗小学随直属团迁至绥西陕坝时,已初具规模。1942年在奋斗小学成立二周年后,又在陕坝成立私立奋斗中学,这就是现在内蒙杭锦后旗目前最好的学校———奋斗中学。

当然,傅先生创办奋斗学校缘起,远非上述,而是有更高的办学思想境界———建国育人。奋斗中学成立时,他亲任董事长、校长。他对全体师生讲道:“在抗日前线,人力、物力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要办学呢?将来又怎么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为国家育人才,代干部教子弟”成为傅作义发展教育的初步设想。基于此,他当时即热心办学,并以“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乐事。

2002年是杭锦后旗奋斗中学建校60周年大庆。据畅怀胜老先生介绍,这所学校几十年来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他们目前虽居住在世界各地,均十分关注母校的成长和发展。预计今年校庆时,仅此海外学生,就将有千余名归来为母校庆贺。其实,在1997年该校55周年校庆时,就有傅作义将军的友人,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费孝通、程思远、布赫、何鲁丽等一行为该校题词,并且国家教委也发了贺电。

除陕坝奋斗学校外,抗战胜利后,随着傅将军所部直属团的迁移,又先后在归绥、张垣、北平开设了奋斗小学,有的还增设幼儿园。目前北京奋斗小学依然是国家级统战示范小学,近几年国家投资几千万元建设配备了游泳馆、科技馆等基础设施。曾在抗战期间担任十二战区援华医疗队成员的美国友人哈默利克先生,1988年亲率美国某地教育代表团来华,在傅将军外孙子肖冬的陪同下,参观了如今的奋斗中、小学,并与他们结成姊妹学校,以期长期交流。这位美国友人感叹道:“军人办学是少见的事情,不仅在中国,即使在美国、在西方将领中也是很罕见的。傅将军是位有远见的将军,只有有远见的人才会看到教育兴国的重要性。”

将军家乡的后人们更是不忘将军爱国重教的精神,在临猗政协的组织协调下,先后于1999年在将军家乡集资重建了作义中学,2002年在将军出生地安昌村又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小学,也算了却将军一生的夙愿。

严谨独到的办学方略和措施

1942年陕坝奋斗中学成立时,傅作义征兵时提出以“德智体兼备”为目标,以“教学做合一”为方法,作为全体师生积极参加教学教育活动的指导方针。

为实施上述办学方针,学校制定了“校长八训”、“四反”、学生“九不”、“教学十箴”等一系列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其中“校长八训”是:(1)要有科学的头脑;(2)要有活泼的体态;(3)要有愉快的心情;(4)要有强健的身体;(5)要过朴素的生活;(6)要用明白而坚决的语言;(7)造成互相合作的团体;(8)养成说实话、做实事的风气。

“四反”是:(1)我坏了吗?(2)我病了吗?(3)我学会了吗?(4)我会用了吗?

后来在朝会晨诵“八训”,夕会晚省“四反”,成了奋斗学校每天念念有词的“宗教”型仪式。并且还有奋小同仁“指导学生注意要点三十四条”,“奋小各年级教学常规十条”,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礼貌和课堂秩序作了详细的规定,把“教”和“导”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孩子从小打好基础,必须从日常集体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师则注意多说、多看、多指示、多检查,并要多鼓励,少打击,采用各种积极竞赛方式进行。

为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学校还制定了“家长意见征集表”,提出了“私立奋小恳亲会敬告家长———怎样教育你的孩子”的建议,从十个方面征求家长意见,又向家长提出25点希望,说明了怎样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也对教师规定了10条信条和10条自检的标准。

此外,学校还非常注意学生的课外活动。傅先生还将自己多年收藏的万有文库一集及许多工具书捐赠给学校。除了严肃认真的课堂教学外,课余课后的文娱活动也十分丰富多彩。

奋斗学校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原则、要求和措施,才在战时培养了那么多德才兼备、肯于为国献身的优秀学生。

弘扬尊师爱国重道的民族精神

傅将军认为“学生之命运,决于教师”。因此,对教师选聘十分注重,除要求业务专长、教学有方外的能力,还特别强调必须具备热爱学生、认真负责、作风正派、事业心强、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品行和精神。

对进入奋斗学校的每位教师,傅先生都赠送他们每人一方大铜墨盒,在墨盒上镌刻着(教师工作守则)几条,以示提醒和要求他们:1、恪守教育岗位,不思异,不转移;2、加深教学研究,不厌学、不倦教;3、倡行校长八训,不放松,不马虎;4、按时上课下课,不迟到,不早退;5、功课教完教会,不敷衍,不急赶;6、课卷切实批改,不间断,不粗疏;7、考试力求真实,不限课,不宽分;8、热忱耐心说教,不体罚,不偏爱;9、积极辅导自治,不专擅,不漠视;10、按时参加集会,不例外,不缺席;11、协作改进校务,不讳言,不惜力;12、发扬合作精神,不孤立,不意气。

在教师待遇上,所给予的俸薪比一般学校略高,并对任教三年以上实行“年功加俸”(每多教一年,月薪增加五块银元,逐月随工资发放),每年发给他们冬、夏制服各一套。同时要求教师食宿在校,学校备有教职员工单人宿舍和食堂,带家属的另有家属院,尽力解决他们后顾之忧。以精神奖励和物资奖励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傅先生公务之余,常与教师谈话,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每年还要犒请教职员工4次,并由夫人刘芸女士出面陪同招待,以示尊师慰劳之意。

为了鼓励学生刻苦学习,他还设立了“傅宜生(傅作义之字)先生奖学金”,每学期奖励30名。这一制度的实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很多家境窘迫的农家子弟圆了上学梦。

西池学校办学思想 篇8

办学策略:以科研作为动力用行动昭示能力

以才干体现魄力用成果展示魅力

办学主题: 建优美环境树优良校风创优异成绩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五位一体的和谐发展

办学核心:精心把握教材尽心改进教法

用心锤炼语言专心学习理论

细心积累资料耐心培养学生

热心学校管理倾心特色教育

备课要有穿透力执教要有冲击力

语言要有感染力行动要有感召力

待生要有亲和力交流要有向心力

课改要有生命力成果要有公信力

办学作风:

理念: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校训:至淳博爱敏学和谐

校风:兢兢业业办实事实实在在创特色

教风:扎扎实实打基础真真切切育特长

学风:事事处处求学问点点滴滴学做人

教师应做到:有健康的体魄有农夫的身手

有科学的头脑有艺术的兴味

有博爱的胸怀有求真的作风

有创新的精神有实践的能力

翁塘小学办学思想 篇9

1、追求目标:建有文化的校园,塑有理想的教师,育有特长的学生,办有特色的学校。

2、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即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念。具体而言,理念,即概念、观点、观念或思想及其价值追求的集合体,理念就是一整套概念体系或观念体系。办学理念,即学校发展中的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及其教育价值追求的集合体。

3、办学精神:舍小家,顾大家,以校为家;育学生,爱学生,视若己生。

4、管理模式:内强管理(规范化管理),外树形象。

5、管理措施:人人有岗位,岗位有职责,职责有考核,考核有奖惩。

6、办学策略:以人为本,以创新为核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即:立德树人,造就“敬业型、学习性、服务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1)、坚持以人为本,倡导敬业、奉献,以“师德水平最高,责任心最强”打出学校名气。

(2)、培养“学习型”教师。

“领导示范”、“榜样激励”、“制度规范”,形成学习氛围,开展“整体提高通识性学习”活动,坚持每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形成制度。

(3)、培养“服务型”教师。

开展以“铸师魂”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规范教师,激励教师,警示教师,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学习镇内师德典型。开展领导、教师、家长、学生评教师活动。鼓励教师真正

成为学生的“人格示范者、发展促进者、心理支持者”。将教师家访形成制度,保证家访次数,提高家访质量,开好家长会。

(4)、成就激发竞争力。

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鼓励、支持教师学习、培训、进修。为青年教师提供提高素质、展示才华的机会,让每位教师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激发教师创造性、进取心、竞争力。

为优秀教师获得相应荣誉和待遇创造最宽松环境。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确保那些师德高尚、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高,教育教学质量好的教师获得相应待遇和荣誉,将全体教职工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教育教学中来。

7、办学宗旨:对学生终生幸福负责,为学生持续发展奠基。

8、办学原则:育人为根本,德育为首位,教学为中心,发展为主题。

9、办学方针: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10、教师追求 :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

11、发展规划:三年内使学校各项工作达到规范化要求,五年内基本形成办学特色,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进入全区农村先进学校行列。

12、三风一训

校训:诚信立身、自信成事。

校风:和谐有序、昂扬向上。

教风:学无止境、爱满天下。

学风:刻苦多思、踏实进取。

2办学思想 篇10

1.设计“坚守基础教育本真”的幼儿活动

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更应该做好奠基工程。为人的一生发展打基础,即人生奠基,包括学习的兴趣、态度和习惯,包括健康体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从幼儿园的发展需要出发开展相关活动。

重视阅读活动。为了孩子能够适应未来小学生活,培养孩子倾听、表达、阅读等能力,幼儿园教师有意识地多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并鼓励幼儿多读书,与书交朋友。幼儿园建立有班级图书角、公用阅读室、亲子阅读区,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目前,孩子们不仅喜欢阅读,还能尝试着将自己读过的故事创编成儿童剧。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利用废旧物自己制作道具、编台词……大家一起协商、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最后在幼儿园大舞台上分享。在图书阅读中孩子们不仅懂得了做人、做事、生活的道理,在儿童剧表演中更学会了创造,培养了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表现能力,这也正是未来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2.开发“凸显儿童生活价值”的主题课程

秉承总校凸显儿童生活价值的办学境界,幼儿园注重为幼儿开展丰富的课程活动:我们借助生活课程拓展丰富的教育内容;借助节日课程挖掘蕴含的教育价值;借助社会实践课程拓宽幼儿的视野,增长见识和能力,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针对即将走入小学的大班幼儿,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

认识了解小学,激发入学愿望。班级中通过开展“我要上学了”“做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了解的学校”等主题课程,强化幼儿即将上学的思想意识。把小学教师和学生请进幼儿园给孩子介绍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幼儿尽可能多地了解和认识小学。带领孩子们走进小学校园进行全方位的参观,感受幼儿园和学校在学习方式、作息制度、学习环境、师生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让幼儿先从心理上得到认可和接受,今后能快速地适应未来学校的环境。

我们突破了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幼儿园单方面向学校靠拢的现状,改为双向主动性。幼儿园作为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可与集团内多所小学校进行双向衔接。我们先后与广外分校、红山分校分别进行了幼小衔接实践探索活动,所有体验活动激发了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孩子们纷纷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一幅幅主题为“我眼中的小学校”“未来小学生活的畅想”绘画作品展现出来,表达了孩子对入小学的美好期盼。

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多种能力。培养主动性、独立性。教师鼓励幼儿主动去探索、尝试、发现,尽可能的给幼儿提供自主选择、自主计划、自主决定、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条件,以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让他们能充满自信地去面对未来小学的生活和学习。

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结合认识时钟,让幼儿将一日生活作息内容与时间相对应,即:让幼儿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并自觉去做;培养幼儿自理、自觉的能力,逐渐减少成人的直接提醒和照顾。其次,教师还通过“五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的体验活动,让幼儿领会抓紧时间做事的意义,还通过“课间十分钟”的讨论和体验活动,让幼儿学着自己分配和利用时间,以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我们让幼儿尝试做事、照顾自己。组织幼儿开展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活动。除了在园内让幼儿自己穿脱衣服、管理衣物、自己收拾图书、玩具、擦桌椅、积极参加值日生活动外,还要求家长配合在家庭中多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如:让幼儿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自己收拾玩具、学具,整理书包等,增加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

此外,我们还让幼儿改变以往用水杯接水的常规要求,每天使用自带水壶,随渴、随喝、随接,培养幼儿自主饮水、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帮助幼儿入小学后很快适应集体生活。

与集团成员校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幼小衔接工作

同为集团成员校的红山分校与幼儿园同在一个小区内,均属小区配套教育设施,有着共同的受教育群体。小区业主子女从幼儿园毕业后大多会进入红山分校就读,在幼小衔接方面不仅有研究价值,更有着得天独厚的研究条件,我们可以更密切、更深入、更直接的探讨幼小衔接问题,这也是集团化办学的一大优势。

幼儿园与学校会定期开展互访和研讨活动,学校的教师们多次走进幼儿园、走进班级感受幼儿园丰富多彩的室内外环境和富有童真童趣的园所氛围;红山分校和幼儿园的教师们一起就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专题交流,围绕幼儿园常规培养的主要内容及方法、小学课堂常规的具体要求、幼儿园如何开展思维训练活动、大班幼儿的生活状态、作息时间、身心发展规律、入小学所应具备的能力等话题进行充分的探讨……通过这样的交流,双方对相互的工作有了更具体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更加清晰自己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

幼儿园积极配合红山分校开展“以养成教育和思维训练为突破口有效对接幼小教育”的课题研究,教师有意识地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和思维训练活动。

首先,注重在生活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从爱看图书、注意力集中听讲、认真仔细做事有条不紊、正确的坐姿、握笔等习惯进行培养,坚持一贯性、一致性、规范性的要求,使幼儿形成动力定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

其次,在游戏中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教师尽可能多的让幼儿置身游戏之中多看、多想、多说、多做,并引导幼儿细致的观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的智力处于最佳状态。

如大班老师设计的“一站到底”纸牌游戏,以闯关的形式吸引孩子解决“纸牌王国”里每道关卡所遇到的困难,帮助孩子由易到难探究纸牌搭建的方法,在搭建纸牌的过程中,孩子需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勇敢实践、细心操作,遇到困难时还要分析原因、总结梳理,并通过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态度、专注、坚持、不气馁、勇敢、自信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也在此形成,拥有这些品质可以使幼儿能够充满信心、自如地去面对未来小学的学习任务。

上一篇:利润中心考核指标下一篇:公诉答辩(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