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指导思想

2024-06-21

办学指导思想(精选9篇)

办学指导思想 篇1

阳光小学办学宗旨、培养目标

一、办学宗旨

办学宗旨: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给少年儿童的成长提供服务,让每一位学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学校的培养目标

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集体意识和文明行为的习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活泼的性格;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定的生活常识。

三、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校训:勤学多思乐学向上

勤学多思: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不想那么就多疑问,只想不学是空

想家,永远都掌握不了知识。所以我们在学习中要勤学,同时

还要多思考。

乐学向上:是我们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感兴趣,并有一股进取的心,才能在繁重的学习中真正学到知识。

校风:净:环境整洁静:秩序安定

敬:文明礼貌竞:力争上游

净:环境整洁保持环境整洁,是讲卫生的表现,体现学生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静:秩序安定在校园里,言谈举止,井然有序。是守纪律的表现,体现出学生要养成收纪律的习惯。

敬:文明礼貌尊敬老师,尊敬长辈,守文明,讲礼貌。是

学生应有的习惯。

竞:力争上游天天向上,永不服输。无论在现在的学习上,还是将来的生活中,要保持一颗不服输的进取心。

教风:博学严谨爱生敬业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没有渊博的知识,是教不了学

生,学富五车是老师永远的追求。严谨是治学的态度,是对学生负责人的体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爱学生的最好体现,爱学生就是才能教学生去“爱”,才能将“爱’延续下去。敬业是我们职业操守所在,老师是份吃良心饭的职业,唯有敬业才可以肩负起教育祖国花朵,民族未来希望的重担。

学风:勤奋自主合作善思

学风是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良好的学风能在教学

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在学习中,勤奋是第一要素,成功等于1%的天才加上99%的汗水充分说明勤奋的重要性。自主是对学生的自己学,主动学,好学的要求,“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己约束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唯有合作,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善思,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最多的事,是人类的极致追求。所以在学习中,在生活中,我们要总结经验,思考方法。善于思考,用大脑指挥身体去做事,而不是只用身体做事。

阳 光 小 学

2007年9月

阳光小学

办 学 理 念

(办学宗旨,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办学指导思想 篇2

1 办学指导思想必须符合高职高专教育规律

办学指导思想包括学校的定位与发展目标的确立、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突出教学中心地位、走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等。办学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发展目标定位,其次是办学层次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形式定位等。在确定学校办学定位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研究相关的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义》、《教育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设置标准(暂行)》等,使我们的办学行为符合政策法规要求,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2)广泛地开展社会人才市场调研。根据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科学地确定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办学形式及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

(3)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基础和潜力,包括学校已具备的办学基础条件、师资队伍状况、教学与管理水平已达到的办学实力等来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既不能把目标定的偏低,也不能盲目追大求强,要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建设、发展与投入、规模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学校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2 学校各项工作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服务

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具有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要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思想和行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告诉我们,我们培养的人才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必须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合理设置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和岗位技能培养,尽可能实现学校教育与实际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为社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2)教学行为体现终身教育与多智能理论的教学观,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3)坚持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是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要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学校教育与实际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就必须走产学结合的道路。一是充分发挥和利用社会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的作用,通过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紧密合作,将社会和行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大量吸收进学校教育过程,充分发挥行业兼职教师队伍的作用,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二是实施“双证书”教育,即学生毕业时,拥有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职业资格教育推进学历教育的改革。三是通过产学结合,拓展高职高专院校的职能,使其既重视以培养新生劳动力为主要任务的全日制教育,又重视以在岗人员继续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在职教育,形成全日制教育、非全日制教育和培训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办学格局。四是利用产学结合开发行业市场,通过为行业提供优质的定向服务,增强学校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确立学校教育在行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相互协调发展。

3 落实办学指导思想必须处理好3种关系

办学指导思想是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基础与潜力制订的。办学指导思想最终落实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与社会、学生需要和国家相关规定的高度统一,真正为社会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上。高职高专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3种关系。

(1)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的关系。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历来是高职高专院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一对矛盾。一些学校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较快的发展,盲目地扩大招生规模,不经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论证、不权衡自身办学条件(如师资队伍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就开设新专业,虽然短时间内有一定的办学效益,但当招生规模扩大至与自身的发展基础不相匹配,尤其是师资严重不足时,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影响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的关系,不但要适当控制办学规模,而且要狠抓内部管理和教学改革,实施质量强校战略。

(2)正确处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基础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均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但并不是房子建得越多、设施越先进、现代化程度越高,办学水平就越高。如果缺乏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制度,高效运转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思想素质过硬、业务技术精湛的教师、干部、职工队伍,没有科学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和质量监控体系,即使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得再好,也只能是一个空壳。因此学校办学必须坚持硬件要硬,软件也要硬的原则,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加快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优化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正确处理好一般与特色、常规与创新的关系。特色是在学校的长期办学中积淀形成的,其可体现在总体的治学方略、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上,或体现在教育和教学上,还可体现在教学管理上,如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创新主要是指在办学过程中,针对人才培养中各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所做的前瞻性研究和实践,并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得到应用,产生明显效果。特色和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我们只有按照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常规教学和管理工作,不断深化改革,积极培育特色点和创新点,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4 管理体制改革是落实办学指导思想的重要保障

要贯彻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就必须依靠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我们必须从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改革和创新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

(1)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凸显改革意识。当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是在原有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升格发展起来的,其教育教学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手段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专教育的管理模式,也不适应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特征的要求,这严重制约着高职高专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深入研究国家相关教育政策法规、高等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高职高专院校成功发展的办学经验,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大力进行学校管理制度改革。通过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科学系统、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只有坚持改革,学校才能生存,才有生机,才能发展。

(2)管理制度的改革必须体现教学的中心地位。《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一是学校要特别处理好数量与质量、改革与发展、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从制度上保证重视和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学校制订的各项政策、规定如人事分配制度、各种奖励政策等要向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倾斜;三是各级党政领导应把教学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学校党委和校行政要定期召开专题教学工作会议,讨论研究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党政一把手要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开展调研,解决、处理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四是从制度上保证非教学部门发挥为教学部门服务的职能,增强其为教学、为学生的服务意识;五是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要确保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只有从制度上保证全校上下均重视教学工作,教学的中心地位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3)管理制度的改革应充满激励作用和体现竞争意识。要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实现学校制订的整体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使学校实际工作状态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因此,管理制度的创新应充满激励作用和体现竞争意识。首先要在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前提下,建立全员竞争聘任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要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激励机制,实现多劳多得、优质优得,达到各级、各类人员责任与权利的真正统一。再次,建立各种单项激励制度,激发不同岗位教职工的积极性。如优质教学工作激励制度,优秀辅导员奖励制度,优质教研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激励制度,拔尖人才津贴制度等。最后,进一步完善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使其成才、成人的学生奖励制度,如奖学金制度、助学金制度、优秀大学生评选制度、学生创业就业基金制度、学生科研论文及成果奖励制度等。通过一系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竞争氛围,增强全体师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从而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围绕既定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办学思想形成的基础 篇3

正确的办学思想是校长办学成功、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后才是教育行政的领导。”一名成熟的校长,一所有发展前途的学校,必须有不苟同于其他的、独立完整的办学思想。

校长的办学思想与其他思想的形成一样,也要经历酝酿、形成、发展和成熟四个阶段。所不同的是办学思想的形成与教育实践相伴而行,与学校的发展是同步的。校长在确立自己的正确办学思想时,既要丰富自己的理论底蕴,不断提升自己,又必须躬身教育实践,切实了解办学思想的基础状况。办学思想只有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才能既立足现实又前瞻发展,发挥其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乃至校长发展中的作用。

努力学习,

增加理论积淀是办学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校长要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必须了解相关的理论、方针政策和他人为此走过的道路。所以,主动地、广泛地学习是校长办学思想形成的前提,校长的理论功底越深厚,他的办学思想就会越明确,工作就越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校长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为办学思想形成奠定理论基础的学习至少包括:

1.哲学、思维科学等方法论方面的学习

从哲学的层面来认识学校教育的规律,用良好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学校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对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是一名校长在形成办学思想之前不可逾越的思想基础。它包括校长对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对教育与人发展关系的认识,对教育目的、方法、过程与结果关系的认识,以及处理问题思维方法的掌握等等。当校长要制定一个计划、做出一个决策或实施某种管理措施时,不论懂不懂哲学,不论决定的依据是经验还是详尽的论证,都有意或无意地与其哲学观发生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思维科学等方法论的学习是校长的必学科目。

2.教育法律、方针政策方面的学习

作为一名校长,无论他有什么样的办学思想,他的思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都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自觉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这是对校长最基本的要求。

在统一教育方针指导下,只要校长肯钻研,动脑筋,确立自己与众不同的办学思想,完全有可能使我们的学校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教育特色。

3.教育、心理、管理理论方面的学习

学校开展的是教育活动,办学也离不开人的参与,校长要做好这些事情,就必须懂得教育规律,必须了解人在参与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就必须对管理有理性的认识。教育实践表明不论校长是否系统学习过这些理论,工作实践中,总是要遵循一定的理念来开展各项工作。试想一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理性思考,与靠零散的经验形成的理念,哪个对实践的指导更有效呢?

4.他人的办学思想的学习

校长要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还要主动去了解中外历史上比较著名学校或校长的办学思想,不仅要了解其中的内容,更要了解这些办学思想形成的过程,以及其中的独特之处。同时,还要认真分析当前受到广泛认可的办学思想,了解这些办学思想的传承、地域、时代等特色。校长还要及时了解伴随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理论,使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使办学思想的内涵动态发展。

全面了解任职学校,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是办学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任何办学思想的存在价值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丰富和发展学校管理的理论,再一个就是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校的发展。所以办学思想一定要来源学校实际,又回到学校实际中,束之高阁的办学思想是毫无实用价值的。那么,校长在确立办学思想时应考虑学校的哪些因素呢?

1.学校的传统

学校传统保留下来的往往是学校的精华所在,是学校教育发展中的优势所在,校长在确立办学思想时,一定要考虑这些因素。如果一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总是因校长的更迭而大起大落地变化,那么这所学校的发展必然受到制约。

2.学校当前的实际状况

学校当前的实际状况是办学思想的立足点。校长在确立办学思想时,必须考虑学校现有的设施、生源、师资、经济状况、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这是学校未来发展的起点。忽视了这些因素,办学思想就可能脱离实际,无法对学校的工作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3.学校的发展前景

作为一名成功的校长,他必须善于依据学校的现实状况和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预测学校的发展前景,这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校长办学思想的目标定位中不能缺少学校整体发展的目标,当然学校的发展前景是在对学校发展优势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建立的。

分析和利用自我优势

是办学思想形成的个性基础

在学校管理中即使是对同一问题有同样认识的不同校长,也会采取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也是正常的、合乎规律的。所以正确的办学思想是多层面、多角度的,校长的领导也是有多种风格的。

其实,我们说的校长的办学思想,是指校长为代表的校长集体认识和观点的集合。但是作为每所学校领导集体——校长集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校长个体构成,每个校长集体都有独特的领导风格。这种领导风格的本身,尤其是全校师生认同的校长个人的思想与行为风格,也是校长的办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校长个人人格魅力在学校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是行政命令也无法达到的。

所以,校长在确立办学思想时,不要盲目迁移别人的东西,要充分利用自己人格的优势,在办学思想中保留自己良好的领导风格,发挥人格魅力在办学思想中的作用。

充分考虑社区环境是

办学思想形成的环境基础

教育是一个多维的、系统的工程,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任何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所在的社区环境的影响。不仅社区的秩序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社区的文化氛围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社区人口的结构也会影响学校的规模和发展速度。所以校长在确立自己的办学思想时,也要关注社区的环境因素。要对社区的人际环境、自然环境、人口环境,尤其是文化环境做调查,使办学思想能够关注和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使这些鲜活的课程资源发挥教育的作用。

当然,校长在考虑环境因素的时候,不能只从适应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更多地应该积极利用社区环境的积极因素,或者还可以考虑对社区因素做积极的改变。比如,通过对家长的指导、教育,改善家庭教育来从积极的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又会帮助办学思想的合理定位。

充分考虑我国和世界教育的发展及与教育发展

相关的因素是办学思想形成的基础

校长的办学思想既然和学校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办学思想就一定要定位于教育实践的前面,带动学校的发展。即办学思想要稍高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等诸多方面的实际状况,落后于实践或与实践同步的思想是没有指导意义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校长在确立办学思想时必须了解我国和世界社会发展的形势,能够考虑为明天的社会培养人才、考虑学校融进先进的技术与理念,这会使校长的办学思想具有时代特色。同时还要善于了解和学习我国和世界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教育实践中的新经验,这会使校长在确立办学思想和以办学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办学思想的形成,是校长成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因此,校长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足够关注上述问题,完善自我发展的每个阶段。

五市一中办学理念及办学思想 篇4

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办学目标: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办学宗旨: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

办学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切入点,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校训:坚毅笃学团结创新

校风:文明向上 勤奋求实

教风:敬业爱生 严谨治学

学风:文明朴实 博学勤思

1、成功教育的三个要素:

第一是期望。教师要相信学生,对学生有美好的期望,使学生也对自己产生期望,从心灵拥有梦想。

第二是机会。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反复成功的学生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学生越来越差。

第三是鼓励。教师既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信心越来越足,行为越来越自觉。

2、成功教育“三个相信”的教育信念: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多方面的成功”值得每位教育者借鉴

”“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教师的‘天职’

第一中学简介

五大连池市第一中学始建于

建筑面积10425平方米。具有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和语音室、微机室、图书室及音体美活动室,校园文化建设独具特色。学校现有

其中,高级教师34人,中级教师

校多年来坚持“科研兴校”

树立了“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在正确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获省级奖项30余人次。学校教师有

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地级刊物上发表。

动先进集体、省“三育人”先进集体、黑河市教科研实验基地、黑河市创先争优先进学校,连年荣获五大连池市级教育教学先进集体、集体等荣誉称号。

西池学校办学思想 篇5

办学策略:以科研作为动力用行动昭示能力

以才干体现魄力用成果展示魅力

办学主题: 建优美环境树优良校风创优异成绩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五位一体的和谐发展

办学核心:精心把握教材尽心改进教法

用心锤炼语言专心学习理论

细心积累资料耐心培养学生

热心学校管理倾心特色教育

备课要有穿透力执教要有冲击力

语言要有感染力行动要有感召力

待生要有亲和力交流要有向心力

课改要有生命力成果要有公信力

办学作风:

理念: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校训:至淳博爱敏学和谐

校风:兢兢业业办实事实实在在创特色

教风:扎扎实实打基础真真切切育特长

学风:事事处处求学问点点滴滴学做人

教师应做到:有健康的体魄有农夫的身手

有科学的头脑有艺术的兴味

有博爱的胸怀有求真的作风

有创新的精神有实践的能力

竺可桢教育思想与办学历程探源 篇6

竺可桢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对当前中国进行的教育改革都有着积极的影响。竺可桢非常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发展, 并强调学生的尊重实际、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成为各行业领军人物的通才教育思想。在浙江大学担任校长期间, 竺可桢真正把其教育思想贯穿于办学实践之中, 首先创建了文学院与理学院, 首创了导师负责制与学生的分类选修制度, 并广纳社会贤才, 兼容并蓄, 这些教育改革的成功说明了竺可桢教育思想的正确性与先进性。竺可桢当时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对中国当前的教育改革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与现实意义。

一、竺可桢的学习经历及其教育思想

竺可桢求学时期正处于中国近代新旧教育相互转换的阶段。自幼竺可桢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理念, 师从章镜尘先生, 从小耳濡目染,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竺可桢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西学内容的学习为竺可桢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使他有机会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并为以后的学习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1909年, 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在学习期间, 他更加热衷于自然科学事业, 并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的科学事业。1910年, 竺可桢赴美留学期间, 深感发达国家科技的强盛与中国科学事业的落后, 并希望自己回国后能够为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而美国高校的聘任制、选修制及导师制改革等教育改革都令其获益匪浅[1]265—275。虽然竺可桢学的不是教育专业, 但是其丰富的学习经历及渊博的知识, 都为其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办学实践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竺可桢在教育方面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与人的素质的提高, 他认为一所好的高校应该具备一流的教师、优秀的学生, 且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竺可桢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尤其是那些具有发展潜质的青年教师。竺可桢认为办好教育事业首先要对过去的历史要明白;其次要了解当前所处的环境。办中国的教育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及现状, 只有在本国文化的基础上, 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精髓, 以培养满足当前需要的有用人才。因此, 竺可桢的教育思想就是中西文化相结合, 既要立足本国办学实际, 又要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也是他取得良好的办学业绩的重要保证与前提。在日本加紧侵华时期, 竺可桢一直坚持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与保家卫国、拯救国民结合在一起。每当新生入学, 竺可桢都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教育, 并经常谈到国家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培养多少专门人才, 而是培养那些能救国民于危难之中的领导人才, 他还教育学生应当负起责任,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无不体现他为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办教育的思想, 特别强调社会责任的大学教育目标, 不但是当前社会的需要, 而且更是当代大学教育的主要责任与任务。竺可桢一生笃信求是精神, 并倡导自由、民主的校风。竺可桢还主张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并重, 大学教育要兼顾人文科学与应用科学, 并主张大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 并允许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在知识传授上, 竺可桢认为大学教育不应该只是传授现成的知识, 而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并培育学生研究与批判精神。

二、竺可桢的办学历程与实践

抗日战争爆发后竺可桢踏上了流亡的办学历程,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竺可桢率领浙江大学师生从东部辗转到祖国的中部与西南边陲, 总历程有五千多里地, 广大师生还为当地的百姓传授了科学知识。因为浙江大学师生所行进的路线与中央红军长征时的路线很相似, 而且重点都是遵义, 因此, 后来中国的史学家称浙大的流亡办学历程为中国的文军长征。在中日淞沪战争爆发后, 浙江大学迁校工作势在必行, 竺可桢为了广大师生能够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租借了西天目禅源寺的剩余屋舍作为师生学习与授课的场所[2]5—8。1937年9月份, 浙江大学一年级新生开始搬迁到天目山上课, 办学条件不高, 但浙江大学首创与实施的大学导师制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同时, 竺可桢果断作出决定将大学搬迁至安静的城镇及包含僻静的农村的建德县, 这里不但能够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而且还能够有力促进内地的发展。建德县位于杭州西南部约二百多公里, 从1937年11月份, 浙大师生开始从杭州撤离, 搬迁至建德县。同年11月底, 苏州沦陷, 日军开始向浙江南部入侵, 并逐步逼近了建德县, 浙大本部形势危急。竺可桢根据教育部电文立即奔赴江西联系迁校事宜, 最后又将浙大迁校到江西泰和县。

为实现人文素养与科学知识兼备的人才标准, 竺可桢在浙江大学办学实践中, 始终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方针与办学路径, 着重从学科建设入手, 注重人才引进、校风、校园文化的协调发展。竺可桢深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与互通才能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氛围[3]74—77。竺可桢刚刚接手浙江大学时, 只有3个学院及13个系别, 这与其国立大学的名称极不相符。因此, 竺可桢潜心筹划, 专心于院系的扩容与学科的健全。竺可桢认为一个综合大学最重要的是要办好文学院与理学院, 因为文学与理学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为此, 竺可桢于1936年开始在浙江大学增设史地学系, 并于1938年开始恢复了文学系, 并为了解决浙大文理失衡的问题, 其又将文理学院分为文学院与理学院。在竺可桢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 他还专门为浙大新增了三个学院:一是在1938年成立的师范学院;二是在抗日战争胜利时设立的法学院;三是于1946年设立的医学院。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浙江大学已经发展成为拥有7个学院及30多个系别的综合大学, 学校中多学科的交流与互通使师生的思想获得了新的解放。竺可桢深刻认识到良好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辟第二课堂, 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竺可桢的倡导下, 学校坚持每周举办一次学术演讲。在1936年一年内, 全校共举办演讲论坛90多次, 内容涉及非常广泛。

竺可桢一生中有20多年的时间放在教育工作上, 在其中的前8年, 竺可桢在武昌高等师范、南京高等师范、第四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担任过教师一职;在其余的后13年一直在浙江大学担任校长。所以, 竺可桢将其一生最宝贵的时间与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竺可桢有着独特的办学思想, 并勇于采取革新措施来改革校风、学风, 其从国内外聘请了众多知名学者, 并善于从中西教育理念比较中获取新的启发与真知, 从而形成了兼具中西文化及时代特色的教育思想, 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竺可桢在其《大学教育之主要方针》中写道:“中国的大学教育就是要知晓中国的历史与现状, 并能凭借厚实的文化根基, 兼蓄世界先进教育理念, 以培养中国需要的专门人才。”[4]96—99

竺可桢独特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一是尊重人才与知识。竺可桢始终认为一所大学学风的好坏, 关键在于大学中有没有好的教授, 他还以英、美著名高校为例, 说明著名教授对高校知名度的重要性。因此, 他采用了任人唯才的教育方针, 从全国各地选拔人才。同时, 竺可桢也非常爱惜人才, 他在浙江大学担任校长期间, 采取了多种措施为教师服务, 如鼓励教师出国深造、自主选课等;二是主张自由、民主的办学模式。竺可桢一贯坚持用教授来治理学校, 并力荐教授担任领导职务。教授担任领导职务并不是主张教授治校, 而是将高校的学术权力真正交给教授来执行。竺可桢还非常重视民主治校, 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来组建社团、自治会等组织, 这为浙大以后的爱国运动与民主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竺可桢拥有独特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历程, 尤其是其为国为民办教育的热忱及卓越的办校成就, 为中国的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操南.竺可桢诞辰百周年纪念文集:竺学蠡测[M].杭州:浙大出版社, 1990.

[2]张彬, 林辉.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典范——竺可桢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2004 (8) .

[3]曹丽.竺可桢的大学教育思想与治校实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 (4) .

校长办学思想的三个问题研究 篇7

【关键词】校长;办学思想;问题

随着当前我国教育不断深化和改革,校长的工作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校长应该注重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创新办学思想,从而为学校进行自主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在办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位校长的办学思想都不同。在进一步确定校长独特办学思想的基础上,能否在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全面渗透校长先进的办学思想是衡量校长办学水平十分重要的标准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要进一步解决:“教育是什么?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些困惑和难题,也是在深入积极探讨教育的人文性。

一、教育是什么

一个国家能否兴旺发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水平的高低。当今世界,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对教育进行较为深入地探讨和分析。

1.教育是对四代人的责任

不可否认的是,孩子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是对社会尽到应尽的责任,对家长、孩子和下一代孩子负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相当一部分家长未接受过优质教育,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子女综合素质的发展。当今学生如果仍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那么下一代子女的素质教育也将造成一种困惑和疑难。进一步说,很难保证第四代人的素质教育水平能够达到预期的程度。实践表明,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素质教育应该始终放在第一位。

2.教育是事业

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师的内在潜能,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教师勇于接受挑战,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部分教师个性较强,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正因为如此,教师更应该具有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尽自己最大限度地努力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毫无疑问,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是广大教师的共同使命。教育是一项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的事业,需要我们具有十足的信心,迎接未来的一切挑战和机遇。

二、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教育

不可否认的是,校长办学思想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校长在对学校教育进行正确理解之后,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这能够通过校长办学思想较好反映出来。从某种程度上说,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校长带领教师开展相关方面的教学活动并非完全按照现有的政策和技术程序执行。正因为如此,校长必须有自己独到见解,作出十分英明的决策和选择。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校长办学思想所追求的教育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校长必须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保其办学思想具有一定的深刻性、现实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校长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不断思考和创新教育方式,进一步保证其办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在具备一定物质条件的前提之下,校长办学思想所追求的教育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是校长办学思想十分重要的核心之一。“教育家型校长”应该将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作为十分重要的教育使命,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教育家型校长”应该知道如何搭建起学校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资料显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教师的监督有着紧密联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自愿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教育家型校长”应该时刻提醒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可否认的是,“教育家型校长”对教育管理活动具备独到见解。教师只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不断钻研和探索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保证学生掌握过硬的知识和本领,从而实现长远的人生目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校长办学思想的三个问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目前,基于教育行业属性的考虑,校长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不容置疑,教书育人是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了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为了能够培养出有思想、有知识的创新型人才,校长应该不断鼓励教师创新工作方式,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努力提高教学专业技能素质。文章结合校长办学思想具体的实践状况,对引发人们广泛争议的热点问题进行较为细致地阐述,这些问题包括:教育是什么、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教育和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等等,希望能够加快推动校长办学思想的三个问题研究的进程,望能够对校长办学思想的三个问题研究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霍健康.理想的中小学校长与学校管理[J].贵州教育,2011

[2]季平.如何总结校长的办学思想?——回应“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怎么开才更有意义”[J].中小学管理,2010

[3]代蕊华,李敏.教育家型校长的角色定位及培养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13

[4]肖俊一,王宝龙.制约校长办学思想的因素分析及启示[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

江安小学办学思想(精选) 篇8

——江安小学办学思想及发展规化

江安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底蕴的农村小学,这里积淀了厚重的教育教学思想,更承载着育人树人的梦想。在一代代教育者的努力与追求下,江安小学不断丰富着自身的发展内涵,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被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授予“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苏省健康教育先进校”。

一、学校的办学思想 校训:恒实

恒:以准恒定目标 实:干实事

坚持恒久努力 讲实效 追求恒远发展 创实绩 校风: 恒远 务实 团结 进取 教风: 厚积 严实 博爱 赏识 学风: 乐学 笃实 善思 求新

办学理念:为成功人生奠基

健康为先(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言行健康)育人为魄(环境育人 师表为人 体验育人)质量为本(全程优化 全面发展 全体提高)特色为重(特色之校 特色育人 特色强师)

理念内涵:学生成功的人生,源于小学阶段扎实的基础,全体学生要做到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全面发展,个性优良,为成功人生作准备。每位老师把学生的成功人生看作自己成功的条件,爱岗敬业,理念超前,博学善教,和睦协作,引导学生生命成长,体现教师职业的崇高价值。以“为成功人生奠基”为引领,我们的办学,要努力促成学生生体健康、心理健康、言行健康。以环境育人、师长育人、体验育人。教育过程努力做到全程优化,全面发展,全体提高。同时,努力强化学校特色,做到特色学校,特色育人,特色教师。

办学目标:教育装备高起点 校园文化高品位 学校管理高层次

教师队伍高素质 课堂教学高效率 教改实验高境界

全面育人高质量

内 涵:学校硬件建设达到设施完善,设备精良。校园文化建设达到环境精美,韵味脱俗教育常规管理达到规范科学,和谐协调,干部教师队伍达到德才兼备、博学善导,课堂教学达到理念开放、优质、高效,教学实验研究达到积探索,大胆实践,办学实际水平达到形成品科,特色新显。

校 歌:红色的曙光

长江之畔,跃起一道七彩的虹,桃李之乡吹来一阵三月的风,彩虹引来漫天的书声,春风吹开遍地花丛,同学苦乐与共,师生水乳交融。校美人美心更美,花香浓情更浓。

红色沃土,挺起一排参天的松,红色校园,孕育一个园丁的梦。一起畅游知识海洋。携手建设江校园。播下一片爱心,长出万里葱茏,笑看桃李满园,喜庆江小繁荣。

七色的虹,孕育老区的希望,三月的风,吹来红色的曙光。做我江小人,铸我江小魂,奋斗不息,其乐无穷。

确定这样的办学思想,体现了我们立足今天关注学生明天发展的办学理念,再现了小学教育的核心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要使这一思想变为我校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我们还必须以邓小平“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根据我校现有资源优势,广泛吸纳国内外办学的经验,结合江安小学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和发展学校办学思想,让每一名教职员工都成为学校办学思想的发展者和实践者,使我校办学思想肌体更丰满,特色更鲜明。

二、对学校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设想

作为如皋市教科研名校,我们应该在教育科研上具有区域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立足学校,走科研兴校战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跨越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校发展一靠传承,二靠创新。我们必须努力做到厚积薄发,内涵发展,确立学校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使我校发展规划做到切实际、前瞻性、现代化、特色化,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宏伟蓝图。

近期的主要任务是: 学校的建设:2012年5月实现学校新教学楼建设完毕,今年10月建成塑胶操场,学生课桌椅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初步实现“班班通”现代化网络教学,开展绿化美化校园工作,进一步打造“花园式学校”。

丰富学校文化:2011年4月份开始,进一步修订学校办学章程,管理制度。打造红色学校文化特色,讨论通过学校发展规划、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大课间、经典诵读等各种文体活动,构建艺术化、书香化、人文化校园。

实施科研兴校:立足校本,分析校情、学情,确立科研主导、特色办学的方向,完成 “十二五”科研立项工作,以科研作引领,以科研促学校发展。4月底为全市教育战线的专家领导展现教科研现场会。

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将教师的个体优势转化为团队优势,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骨干的带头作用,年青教师的成长辅助作用,让每一名专任教师都能成为教科研工作的行家里手,部分教师成为教科研方面的专家。

未来发展方向:

2012年继续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完成红色文化特色的验收。完成“江苏省平安校园”的创建。

到2013年学校完成自身的文化积淀,拥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形成独立的品牌。

2013年完成省级结题工作,在省内具有区域性的指导作用。2013年创建省级教科研名校。形成江小办学特色,2013年左右,基本实现校长办学思想和目标,使学校办学水平和品质处在如皋前列,在省内有一定影响。

形成品牌,引领示范:2013年实现引领和示范如皋农村小学教育的目标。

三、对学校工作切入点的选择

目前学校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工作千头万绪,要思考的问题多,要抓的工作多,如何正确的取舍,找准学校工作的切入点,事关学校长远发展,科学发展。

(一)创建学校管理机制,完善具有江小特色的管理文化。

1、优化管理思想,建好班子队伍。根据我校发展实际,班子成员年龄比较年轻化。学校的发展定位决定我们班子成员不但应该成为学科教学的行家里手,还要成为教科研工作的专家,成为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的管理者,更要成为身先士卒努力工作的教师榜样,班子成员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原则,诚实守信,秉公办事,始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工作的排头兵。

2、以科研促管理,以科研带队伍,努力打造科研型团队。根据我校特有的浓厚科研氛围,我们充分利用对科研课题的研究达到师生共同成长,学校的持续发展。在完成“十一五”3项省级科研课题的基础上,在“十二五”期间,我们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强调解决在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基础上如何实现课堂教学建构最大优化与创新。要求全体任课教师根据自己所任学科积极参与到课题的讨论中来,同时以学科为单位,成立本学科的课题小组,根据学科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他们又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品社、校本等五个学科领域提出自己的六个校本子课题,这样就实现了以科研统领教学,以科研指导教学的目地。学校每一个课题组成员以自己学科为依托,脚踏实地的投入到教科研当中,深入学习理论,逐步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实现理论支撑,用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活动,创造性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把教科研与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创作定期的科研性论文,完成理论建树。以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专业成长带动科研。最后,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育人的战略。

(二)以人为本,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

1、以师生成长为本。以教师成长为本,让教师体验职业快乐。“我工作,我幸福,我健康,我快乐”,积极的工作态度是奉献、是创造,是一种教育境界,更是一种快乐的自我实现和发展,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快乐,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不断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我乐学、我会学、我努力、我最好”,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2、让读书成为习惯,营造书香校园文化。领导应率先成为读书的模范,教师把读书视为常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喜欢读书,坚持读书,不但要会读课本,还要会读课外书,真正实现“乐读、乐学”,让校园书声朗朗,让书香飘满校园。

3、启动“双名”工程,实现师生共同成功。开展教学新秀、教学能手、教改能手、模范班主任、教科研先进个人、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为教师成长创造最佳成长环境,提供制度经费保障,“名校要有名师”努力培养属于我们江安小学的江安名师、如皋名师,打造名师团队。在我校评选“三好学生”的基础上,启动我校“名生工程”,变单一的评选“三好学生”为“争名星”:红色之星、进步之星、体育之星、卫生之星、纪律之星、„„从而激励师生追求自我不断发展。

4、强化学习型师生团队的管理。全体教职工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并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习型组织,与时俱进,保持优势,实现组织与个人关系的时代性变化,形成学生、教师学习的共同体,使每一个人胸怀大志、反省求真、勇于挑战自我,使自己的专业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并创出新成果。

(三)以德治校,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

1、确立治校德为先的思想,以德促德。一是要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和师德教育,班子中心学习组要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和辅导,带头撰写学习体会和理论文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用良好的品德影响他人,“校长应成为学校团队的精神领袖”,“管理者应成为教师的楷模”;二是以爱育爱,创建和谐校园。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工作的爱,育人的爱是多元化的,表现的形式不同,只要是真心的关怀,实实在在的爱,师生一定会受感动,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就一定能和睦相处,校园就会更加和谐。

2、吸纳个性优秀品质,锻造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目标追求、价值取向的体现和历史积淀的反映。用学校精神统领学校成员的意志和行为,培养和激励学校成员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倡导积极向上的锐意进取精神、严谨治学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以产生共同的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情操、工作态度、道德规范和行为取向,使“崇尚一流,追求卓越”成为学校精神风貌的主旋律,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平小精神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我们提出的“教为人、为能人、学做人、做真人”的学校精神还要靠我们努力研究,丰富其内涵,也要靠我们去努力践行、不断弘扬和发展。

(四)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打造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起奠基作用,我们要进一步修订我们已有的校本教材,让素质教育变为我校具体的教育实践。我们要本着全面发展打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最佳条件,发挥学科教学的教育优势,提高学生的基础素养,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调动学生的教育自主性和学习能动性。

2、强化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确立教育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全体教师要树立“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的思想,千方百计,努力实现我校教学质量的最优化。一是要狠抓教学过程管理,保证教学环节和过程的工作质量;二是要加强教育科研管理,以课改为抓手,尽早启动我校“生本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与创新”的基地项目,按照“基地项目引领、校本推进、子课题深入”的科研实施方略,扎实推动我校教育科研工作,让教育科研成为全体教师职业生命的组成部分,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小学办学思想及特色分析 篇9

城关镇东张营中心小学

东张营中心小学办学思想及特色分析

一、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东张营中心小学始创于清朝中期,几经迁址,于2011年9月迁入新址,座落于东张营村东北,毗邻廊良路。学校占地7447.5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服务于东张营、西张营、沙庄、田古屯、草茨5个村街。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192名学生,24名教职工。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18人,其中具有小学高级职称21人。

近年来,学校在围绕办学理念和学习特色不断改善管理队伍结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再不断缩短差距。干部队伍在管理中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并努力跟进学校发展目标。

(二)现状分析

现有办学优势

1、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一是有一支团结、民主、奋进、务实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敬业勤政,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协调能力,能自觉坚持“三带头”,做到“四个一”;二是有一支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几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采用多种形式,狠抓师德建设,加强师能锤炼,推进“名师工程”,积极为教师展示才华搭建舞台,着力培养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学校现有区级骨干教师1人,校级骨干教师7人。

2、规范管理持之以恒。学校立足科学管理、人文管理,注重创建三项特色(民主管理一体化、依法管理校本化、规范管理精细化),抓实三项管理(教育思想管理、校园管理、教学流程管理);坚持制度治校,以贯彻执行《武清区中小学管理规范》为契机,逐步制订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严格制度执行的刚性,把规章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用规章制度规范每一位教职工的行为,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德育实践追求高效。我校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突出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通过三个阵地(黑板报、主题队会、监督岗)和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坚持学校教育系列化和社会教育经常化,致力于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型的和谐德育体系。

4、有效教学稳步推进。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突出“高效教学”理念,积极开展“三确保三尝试”活动,明确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确保学有地位,确保学的主动,确保学有目标;尝试自主学习,尝试探究学习,尝试合作学习,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初步形成了“行动研究,分层落实”的高效教学推进策略。

5、教育科研初获成果。我校有立项区级课题2个,已结题1个,其中一个正在研究中。为确保课题的扎实有序推进,学校建立健全了《东张营中心小学教科研管理细则》,营造了“学习—实践—研究”的科研工作氛围,要求教师 “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教师队伍正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二、学校办学理念目标三风一训

1、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强化基础,办出特色,为师生的全面发展与终生发展奠基。

2、办学目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3、学校校风:崇德、尚学、开放、求实

4、学校教风:严谨、协作、开拓、奉献

5、学生学风:勤奋、乐学、善思、合作

6、学校校训:博爱诚信、知行合一

三、发展目标:

1、总目标:通过三至五年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把东张营中心小学建成“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科研有特效”的符合现代化教育理

念的现代化优秀农村小学。

2、办学目标: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以人为本,追求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办出学校的特色,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3、育人目标:全方位育人,让小学教育成为孩子良好人格的奠基,智慧的启蒙和品德的基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探索、学会超越,把学生培养成为健康、活泼、好学、善行的孩子。

4、教学目标:建立健全制度化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用制度来约束人管理人;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积极实践研究,使学生能更快、更易的适应不同阶段的学习生活。把提高教学质量转移到依靠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科研和教改实验的轨道上来。

5、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为管理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在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下,实施民主化管理。创造条件,让全体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到决策过程民主化,决策程序规范化,决策方法科学化,以确保素质教育有序推进,抓出成效。

6、后勤保障目标: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信息化教育进程。完善校园网络系统,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效能。严格学校财产管理制度,规范办事程序,树立后勤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后勤人员的主人翁意识,管好家、理好财,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加速学校的发展进程。

上一篇:关于综合整治违章占道经营行为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