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室诊疗收费标准(精选10篇)
卫生室诊疗收费标准 篇1
村卫生室收取一般诊疗费标准
结合我省实际,现对我省村卫生室设立一般诊疗费项目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设立一般诊疗费项目。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的村卫生室,由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可收取一般诊疗费。一般诊疗费项目包括挂号费,诊查费,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皮下输液,小儿头皮输液费,病历手册工本费费用。不包括药品费和原注射费规定以外国家规定允许收取费用的医用耗材。二、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为5元/人次。对已合并到一般诊疗费里的原收费项目,不得再另外收费或变相收费。对于一个疗程内需要提供多次间断性诊疗服务的情况,只收取首次一般诊疗费。
三、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由就诊新农合参保患者和新农合基金共同负担。其中,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统一支付4元,个人自付1元。新农合基金支付一般诊疗费要参考村卫生室服务人口、参合人员就医频次等因素实行总额控制的支付办法,并计入参合人员门诊费用补偿封顶线。未参合人员的一般诊疗费由个人自付。各地原已出台的村卫生室挂号费、诊查费和注射费等减免规定可继续执行,直接冲抵就诊患者个人支付部分。
四、本文自2011年12月20日起执行。(鄂价农医规[2011]160号)
卫生室诊疗收费标准 篇2
2000年以来,吉林省共调整了两次医院服务价格。 2001年4月,吉林省财政厅、卫生厅、物价局出台[2001]4号文件,对医疗服务收费进行了一次调整。 相隔五年之后2006年12月吉林省财政厅、卫生厅、发改委又联合出台文件,于2007年1月1日重新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 这次调整价格是根据国家计委、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的药物要求,经过几年的调研、论证才付诸实施的。
近年来医疗服务价格虽然在进行不断地调整,但仍然不够合理,尤其是中医诊疗项目太少、技术劳务价格偏低;但另一方面,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也成了近几年新闻媒体调查的焦点,医务人员劳务价值与百姓支付能力这个矛盾一直无法解决。 医疗服务价格不能反映出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长此下去,不仅会影响广大医务人员的劳动积极性,助长卫生行业的不正之风,而且会影响整个医疗卫生技术的开展。
尽管规范后的医疗服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护人员劳动的价值,但由于非营利医院执行的是政府指导价,而不是成本价,(比如: 刮痧疗法每部位收费15元,每次治疗时间20分钟,材料成本5元,人工成本约15元,合计成本20元;雷火灸疗法每部位50元,材料25元、 人工20元、再加煤水电合计成本基本高于收费价格;1—2人间床位费每天只收25元,而同类宾馆的双人标准间则至少要收100元;再如本次价格调整虽考虑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 却大幅度降低了大型医技检查项目价格,但这些医技设备的价值都在百万元以上,更新换代又相当快)因此本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仍是低于成本收费,这样医院要发展就离不开政府的补助。
一、政府加大对公立医院投入的途径
(一)完善公立中医院经济补偿政策
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 公立中医院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政府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 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加强绩效考核,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投入,在“中西医并重”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将其所需要的专项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 并且逐年增加。
建立对公立中医医院实行中医特色服务年度绩效考核制度, 并于财政补偿挂钩,考核合格的中医医疗机构人员年终加发一个月工资(基本工资、国家规定范围内津贴)由财政全额拨款,保证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中医药服务。
(二)鼓励各类医院广泛吸收社会资本
客观的讲,我国政府的财政是有限的,因此在逐步加大财政补助投入的基础上,政府还应在政策上鼓励和允许各种社会资本进入医院,创造条件为医院寻求其他方面的资金支持,如国际组织、红十字会、慈善机构的资助,以及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投入,公立医院的发展是一种社会责任,有必要呼吁全社会的支持。
对部分公立医院进行股份制改革,是公立医院面临的必然选择。
(三)完善中医诊疗项目的收费政策
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并提高收费标准,增加处方调剂费,根据医生资历提高中医诊查费、治疗费,体现中医医疗服务的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鼓励发挥中医药服务的特色优势,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四)完善中医药服务医疗保障政策
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农合)中的服务功能和作用,鼓励应用中医药服务于广大群众。 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中逐步增加中医诊疗项目和中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提高中医医院医保统筹结算定额标准,提高应用中医药服务的报销补偿比例,将门诊煎药费、辨证论治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让参保居民(参合居民)真正受益于中医药及民族医药发展的成果。
(五)支持中药制剂的研发和使用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是优质中医药特色服务的有效载体。 鼓励将名老中医验方开发为使用方便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验方在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药事委员会的备案记录、调剂记录和临床病例,均可以作为使用历史的证明资料,依法简化制剂申报程序、加快审批。
支持医疗机构重要制剂进社区、进农村,让更多患者受益。 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可以在技术协作、对口支援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同使用。
二、鼓励开发中医诊疗设备,创建现代化中医院
中医诊疗设备研发推广应以需求为导向, 进一步强化中医药理论指导,同时应用物理学、信息学等现代科技理论给予技术支撑,从而建立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良性运作机制。
根据2009年对全国129家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进行的抽查显示,各医疗机构平均配备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19.74种, 占推荐设备数量的56.4%;对全国53家医疗设备相关单位的调查表明,中医诊疗设备销售量从2007年的20410台增加至2009年的63472台, 总销售量提高了211%。
对于已推荐的中医诊疗项目, 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确保设备安全、有效,并加强临床追踪及再评价,建立退出机制;将中医诊疗设备的配备和使用情况作为中医医院考核评价内容, 推动各级医疗机构中医诊疗设备的配备。 相关部门应加强研究,制定适合中医诊疗设备的注册审批标准,逐步建立管理标准体系。 应制定中医诊疗设备的收费标准, 并将符合条件的服务项目纳入医保范围。
据介绍,中医诊疗设备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及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软件)。 目前,已有34种中医诊疗设备向临床推荐并推广应用。
三、增加中医诊疗项目、合理确定中医诊疗项目收费标准,充分体现中医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
中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中医的经验、辨证和药方上。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其疾病的根源需要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发现,再实施个性化的治疗。 有经验的老中医开出的药方,凝聚了他几十年行医的经验, 良方、验方更是集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 但是按照我国的收费办法,药方恰恰是最廉价的。
一名老中医以其多年的丰厚积淀, 体现在收费上可能只是挂号费1元、诊察费最高50元、中药费几十元, 如果有治疗费用, 可能就是很便宜的针灸、按摩、小夹板等。 在我国各级医院近4000项收费目录里, 中医仅占97项。 如果医生单纯使用中医看病,医院根本就无法生存。
由于中医收费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 中医医院为了生存, 被迫姓 “西”不姓 “中”,以至于很多人将 “看病贵”的板子也打到中医身上。 近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提出将逐步提高中医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等项目价格,适当放宽中药饮片加价率标准。 另外, 《中医医院评价标准 》也正在制定中。 这些政策都有助于让中医价格体现其价值,从而让老百姓受益。
据悉,目前中医收费标准基本上是套用西医诊疗收费价格,但中医诊疗过程几乎没有仪器设备、耗材成本,而是依靠智力因素和技术劳务付出,其定价未能体现中医诊疗的特点和价值。 以推拿为例,医生要在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同时,依靠体能完成各种手法,是脑力与体力的结合,而一次手法治疗收费仅为40元左右。
在考虑患者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适当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 可以从针灸、推拿按摩、中医正骨及中医肛肠治疗等能够充分体现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和劳务价值的诊疗项目入手, 尽快完善中医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建议增加中药饮片处方调剂、中医辨证施治及确有疗效的中医非药物疗法等收费项目;增加中医诊疗项目医保报销项目及报销比例,减轻患者负担;必要时政府可对中医药医疗服务给予适当补贴。
摘要: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直在探索中前进,特别是中医药卫生事业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本文提出在政府加大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的前提下,通过扩大中医诊疗项目范围,合理确定现有部分中医诊疗项目收费标准,使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得以创新,开设特色诊疗技术,运用中医新技术新疗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充分合理地体现中医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
关键词:中医诊疗项目,收费标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0]16号
[2]周学荣.中国医疗价格的政府管制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
卫生部:微博诊疗不可靠等 篇3
卫生部:微博诊疗不可靠
2011年时兴微博,许多卫生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都开了微博。就此,卫生部不久前指出,通过微博传播医学科普知识是好事,但是不能通过微博进行诊疗活动,看病必须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有关人士解释说,疾病很复杂,患者很多时候的描述并不确切。仅依据其“一面之词”,医生很难得出正确判断。正式诊疗中,医生不仅要询问病人的症状,观察其体态、外观、气味、精神状态等,还要触摸出现症状的部位,必要时需借助医疗仪器和设备等进行检测、检验,会诊分析。通过微博诊疗,很难做到这些。需要提醒的是,有些人借助微博推销药品、器械和保健品,以牟利骗财为目的,患者要提高防范意识。
钟南山: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世界第二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最近指出,我国结核病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情况仍然不够乐观。去年相比于 2010年,结核病患病率略有下降,?但我国的患病人数仍高居世界第二,处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结核病最严重的22个国家之列。 钟南山建议,应该给予结核病防治更多关注,从财力和物力上加以支持,比如,尽可能多地给予结核病患者免费的医疗服务等。
数据
睡眠不足5小时,患糖尿病风险高达5倍
日本两家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对3570人的睡眠时间和睡眠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这些人患糖尿病的情况进行了跟踪。结果发现,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的人与超过7小时的人相比,其糖尿病风险约相当于后者的5.4倍;感到睡眠不足的人与没有这种感觉的人相比,其发病风险是后者的约6.8倍;半夜醒来后常常无法再睡着者,发病风险是没有这种情况者的约5倍。这表明,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高的人,患糖尿病风险很高。 研究认为,充分的睡眠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乘自动扶梯仅有1/5人 握扶手
乘坐自动扶梯不慎发生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人们搭乘电梯时的自我保护意识普遍较弱。有调查统计发现,乘自动扶梯时,仅有1/5人按照安全规范 握住扶手。不少人或是双手插在口袋中,或是翻看手机,更有为了交谈方便,背对扶梯行驶的方向站立,还有的小孩子在电梯上快速来回穿梭跑动。上述情况下,一旦电梯运行发生异常,非常容易发生伤害事件。专家指出,乘自动扶梯时,应握住扶手,同时要避免衣服、鞋、包等卷入扶梯及其周边的缝隙或被挂住。在每部自动扶梯的上部、下部都各有一个红色的紧急停止按钮。一旦发生意外,靠近按钮的乘客可第一时间按下按钮,扶梯就会在2秒内缓冲30~40厘米后自动停下。
吃柑橘,防中风
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新近公布了一项名为“护士健康研究”的调查结果。该研究持续长达14年,访问了近7万名女性,它公布的结果表明增加“黄烷酮”的摄入,可使缺血性中风风险降低19%;增加柑橘类水果或果汁的摄入,可使缺血性中风风险降低10%。黄烷酮是柑橘类水果所富含的类黄酮,它有别于花青素、黄酮等人们熟知的类黄酮。这项研究是科学家们首次发现黄烷酮对中风防御的益处。研究人员认为包括黄烷酮在内的柑橘类黄酮,因可改善血管功能,并具有抗炎功效,所以对防御中风有益处。常见的柑橘类水果包括橘、柑、柚、甜橙、金橘、柠檬等。
膳食纤维助排毒
膳食纤维是蔬菜水果中富含的一大类营养物质,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及木质素等。糙米、燕麦等全谷类以及竹笋、芹菜等粗纤维蔬菜和水果等,都是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摄入膳食纤维较充足时,人们因心血管疾病、感染或呼吸系统疾病而导致死亡的风险降低。比如:每增加10克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乳腺癌风险达26%;意大利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胰腺癌的风险可以降低50%~60%。
膳食纤维可通过多个途径对胰脏进行保护。它可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减少胰腺肿瘤发生发展。膳食纤维摄入较多往往也体现了人们吃了不少蔬菜水果,这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延长食物通过胃肠道的时间,让蔬菜水果中的活性物质充分与肠道中的潜在致癌物质结合,并使它们排出。
医务人员诊疗护理操作手卫生规范 篇4
目的:为了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中对手的清洗、消毒,杜绝因医务人员手导致的交叉感染发生,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手清洗、消毒的重视,特制定本规范。
一、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前后应认真清洗、消毒双手,接触不同病人前后应洗手。
二、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操作:
第一步:掌心对掌心,双手互搓;
第二步:掌心对掌心、十指交叉、双手互搓;
第三步:手掌擦手背,双手互换;
第四步;双手互握,手掌擦指背;
第五步:一手指尖在另手掌心中心磨擦,双手互换;
第六步:拇指在掌心中转动,双手互换。
每步清洗不得少于15秒。
三、医务人员手接触病人污染物后应及时清洗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0.5%碘伏液浸泡3分钟以上方可再次进行诊疗护理操作。
四、外科手术前,医护人员应进行认真刷手后用消毒液浸泡双手及前臂3分钟以上。
五、各科室每月应对医护人员清洗消毒后的手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监测手清洗消毒效果并有记录。
六、科室医院感染小组应不定期组织有关手清洗消毒知识、技能培训、考核。
七、每个医护人员应掌握不同工作环境对手的要求标准。一类环境:针对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要求工作人员手的细菌总数≤5cfu/cm2,不得检出致病菌。二类环境:针对普通手术室、产房、早产儿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要求工作人员手的细菌≤5cfu/cm2,不得检出致病菌。三类环境:针对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科、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要求工作人员的手细菌总数≤10cfu/cm2,不得检出致病菌。四类环境:针对传染科及病房,要求工作人员的手细菌≤15 为cfu/cm2,不得检出致病菌。
通江县人民医院院感科
住院诊疗管理标准学习与文件准备 篇5
《医疗护理服务规定》---医务处、护理部
《住院患者评估管理》---医务处、护理部
《对住院患者评估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整合流程》---统计室 《卫生部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医务处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办法》---医务处
《医师告知、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医务处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药剂科
医院临床诊疗指南---各临床科室
医院疾病诊疗规范---各临床科室
医院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药剂科
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的定期分析和评价---设备科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制度---医务处
医院信息系统支持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科
激索类药物使用指南与分级管理---药剂科
血液制剂的使用指南与分级管理---药剂科
肿瘤化学治疗使用指南与分级管理制度---药剂科 《主诊医师负责制度》---医务处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医务处
《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医务处
《出院规定》---医务处
《围术期管理规定》---医务处
《病历书写管理规定》---医务处
《单病种过程质量等质控指标统计分析》---医务处 《会诊制度》---医务处
《病例讨论制度》---医务处
《医师外出会诊和邀请院外医师会诊管理规定》---医务处 院内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医务处
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医务处
《评估管理规定》---医务处
《出院患者随访制度》---护理部
患者的出院指导与随访制度---护理部
随访有效性总结分析与评估制度---医务处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务处
住院病历质量临控管理规定---医务处
住院病历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信息化系统---医务处
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费用、住院日指标标准---医务处 《诊疗过程等待、延迟主要项目处理程序》---医务处
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进行管理与评价制度---医务处 《急性心肌梗死规范诊治手册》(心内科已编写)《心力衰竭规范诊治手册》(心内科已编写)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规范诊治手册》(心外科已编写)新生儿科:
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规范
新生儿病室护人员配备及人员梯队结构表
感染办:
卫生室诊疗收费标准 篇6
按照陕价行发【2011】118号文件《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项目价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县卫生局要求我院对本院及一体化卫生室一般诊疗费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是一所集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为一体的非营利性公立医疗机构,创立近50年来,通过几代新老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具规模。辖区16个村,人口1.1万,每村都设有村卫生室,服务覆盖毗邻乡镇。现有医务人员8名。院内设有内儿科、外科、中医科、急诊科、康复理疗等临床科室,以及中西医药房、放射科、检验科、B超室、心电图室、防保科等医技辅助科室。几年来,卫生院不断加快卫生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原则;推行“人才兴院”的办院方针。规范管理,加快人才培养,开展新的医疗服务项目,不断提高卫生院的服务水平和技术,基本满足全镇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二、一般诊疗费执行情况
通过对本院及一体化卫生室调查,在实行一般诊疗费后,门诊病人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本院收取每门诊人次10元,村卫生室每门诊人次5元。对已合并到一般诊疗费里的原收费项目,不得再另行收费或变相收费。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在接到通知后严格按上述标准执行。根据本院自查及村卫生室处方、收费抽查,目前辖区内卫生机构已全面执行一般诊疗费项目收费标准。同时按照石政办【2012】3号《石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要求在本院执行一般诊疗费,门诊就诊,新农合支付9元/人〃次;在定点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就诊,新农合支付4.5元/人〃次,新农合一般门诊统筹在家庭以户封顶线内支付。门诊病人增加,切实减轻了患者“看病贵”的现状。
三、存在问题
目前,本院及一体化卫生室执行一般诊疗费项目收费标准后,对于需要输液的病人,费用明显减少,但是对于不需要输液的患者收取一般治疗费,产生的费用相对增加,表示不理解。同时按照县合疗办的报销要求,虽然门诊病人增加,但新农合个人统筹以每年80元为限,对报销完毕及不报销的患者收取一般治疗费,产生的医疗费用偏高,导致患者不理解,相关工作人员解释工作较困难。
四、建议
将新农合个人统筹限额提高,不增加个人负担。有利于引导个人形成“小病不出镇”的习惯,有助于缓解现在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扎堆的现象。
卫生室诊疗收费标准 篇7
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规范基层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的机制,江西省卫生厅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制定了《江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诊疗路径试点工作方案》和《江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诊疗路径》。
基本诊疗路径是不同于二级以上医院正在开展的临床路径,主要是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疾病常用的基本检查、基本用药(包括国家基本药物和各省增补药物)为内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对江西省试点基本诊疗路径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为全面、更好地开展基本诊疗路径提供意见和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江西省卫生厅2010.6~2012.6开展的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诊疗路径试点数据库,按照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江西省11个设区市、68个县(市、区)的22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2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剔除填写不完整及不合逻辑的数据,利用SPSS17.0进行统计描述。结果显示:江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基本诊疗路径病例共9257例,变异数为665例,完成路径病例数8592例,完成路径病例数占进入路径病例总数的92.82%。利用SPSS17.0进行配对t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结果试点前、后江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病种的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1470.85元和1234.35元(t=14.52,P=0.00)。试点前、后试点病种的平均治疗天数分别为7.39天和5.84天(t=14.23,P=0.00)。
2.2 11个设区市基本诊疗路径试点情况
在江西省11个设区市中,除景德镇市和宜春市完成基本诊疗路径病例比例低于90%外,其它9个设区市完成基本诊疗路径病例比例均在90%以上,路径完成率之高,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基本诊疗路径在基层卫生机构具有可行性。结果详见表1、表2、表3。
在11个设区市基本诊疗路径试点过程中,均有出现变异的病例。所谓变异指的是与原定路径不一致的偏差,出现变异的原因很多,如路径制定的不合理、疾病诊断、患者意愿以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等都可能导致变异。变异出现后要及时分析其原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便能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2]。
每个设区市平均治疗费用均有降低,可能是由于基本诊疗路径规范了医疗行为、大处方减少等因素所致。说明基本诊疗路径可能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按α=0.05的检验水准,经配对t检验,江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诊疗路径试点前、后平均治疗费用与平均治疗天数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11个设区市试点后平均治疗费用比试点前降低了16.08%,试点后平均治疗天数比试点前缩短了20.97%。说明基本诊疗路径能规范医院、医生的诊疗行为,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2.3 江西省24种主要病种基本诊疗路径试点情况
根据江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07~2009年住院病人常见病种调查结果,结合该省编写基本诊疗路径的常见病种,遴选出以下24种常见病种进行基本诊疗路径试点情况分析。见表4、表5和表6。
在江西省基本诊疗路径试点的24种疾病中,上消化道出血和带状疱疹两种疾病基本诊疗路径、病例完成路径比例分别为78.95%和50.00%,其它病种基本诊疗路径病例完成比例均在80%以上,湿疹、急性盆腔炎、支气管哮喘与轮状病毒肠炎完成基本诊疗路径的病例数占进入路径病例数的100%(可能是与该4种病种进入路径病例数较少有关)。大多数病种在基本诊疗路径试点过程中出现了变异,变异病例数占的比例远低于完成路径病例数,说明基本诊疗路径具有可行性。
基本诊疗路径试点的24种常见病种,按α=0.05的检验水准,经配对t检验,有13种病种试点前、后平均治疗费用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试点后平均治疗费用低于试点前。10种病种试点前、后平均治疗费用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湿疹因其只有1对所以无法得出统计结论。统计结果表明基本诊疗路径能降低多数病种的治疗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多数病种的基本诊疗路径具有可行性,为单病种诊疗费用趋于一致提供依据。10种病种试点前后平均治疗费用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这有可能与其进入路径的对子数和病例数过少有关。
基本诊疗路径试点的24种常见病种,按α=0.05的检验水准,经配对t检验有15种病种试点前、后平均治疗天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试点后平均治疗天数短于试点前。8种病种试点前、后平均治疗天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湿疹因其只有1对所以无法得出统计结论。带状疱疹、轮状病毒肠炎及脑出血等病种试点前、后平均治疗天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也与其进入路径对子数和病例数过少、规范难度大、标准太高有关。
3讨论
3.1 基层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诊疗路径的意义[3]
3.1.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地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城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任务,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实施后,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基本诊疗路径研究工作,对于推广《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的使用,规范基层医务人员诊疗行为,改进服务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2 改善“看病难、看病贵”
实施诊疗路径管理,通过控制医疗行为来避免“过度医疗”,进而改善“看病贵”问题。
3.1.3 有利于控制和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由于基本诊疗路径提供了标准化的诊疗过程并对其实行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价,能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不合理费用,缩短平均住院天数,控制医疗成本,有利于医院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控制和持续改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竞争力。
3.1.4 促进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基本诊疗路径的建立前提是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有利于促进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3.1.5 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
通过使用病人版的诊疗路径,能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医护详细诊疗过程和时间安排,使患方能积极配合和监督医院工作,促进医患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减少医疗纠纷。
3.1.6 为支付方式的改革做好准备
通过基本诊疗路径及其路径管理,能够使单病种诊疗费用趋于一致,从而促进基层医疗保障支付方式改革,为实现按病种付费,以诊断相关分组为基础的定额预付制提供依据,最终建立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4]。
3.2 存在的问题[5,6]
3.2.1 基层医务工作者对基本诊疗路径认识不足
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观念尚未完全转变,不习惯按照规范走流程,并且基层卫生机构技术水平和诊疗设备参差不齐,导致在路径实施过程中很难达成统一。
3.2.2 对各种变异情况的认识处理不一致
临床路径制定的不合理、疾病诊断、患者意愿以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等都有可能导致变异。导致变异的原因不同,不同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及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不同,都有可能导致对同一病种的变异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3.3 对策建议
3.3.1 转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观念
通过基本诊疗路径试点区的数据统计分析,进行总结,对基层医疗机构成员进行宣讲、培训、进修,促使基层医务人员逐步转变观念。
3.3.2 实施诊疗路径与激励相结合的制度保障
制定常见病种诊疗路径,规定基层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路径进行诊疗,定期上报实施数据,根据基本诊疗路径完成的质量与医务人员的考核直接挂钩[7,8]。
3.3.3 合理处理各种变异[9]
在基本诊疗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变异是正常的。如果出现变异,医务人员需分析变异的原因,对相同或相似原因导致的变异,要尽量采取相同或类似的最佳干预措施,达到对变异处理的一致,以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
3.3.4 提高统计评价的管理水平
基本诊疗路径的实施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实施效果必须动态进行评价,所以有必要不断学习积累统计评价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不断调整、完善基本诊疗路径,使其更加科学、规范、可行。
参考文献
[1]彭明强.临床路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6:626-630.
[2]谭晶,刘沫.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变异的分析和管理[J].医学与哲学杂志,2012,5:75-77.
[3]邓玉宏,王忠,马利,等.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及其应用现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2010,9:1756-1759.
[4]彭蓉,高建民,吕毅,等.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定价方法研究.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2010,2:39-42.
[5]吴燕子,曹祝萍,马集云,等.对临床路径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8,5:23-24.
[6]贾立明,刘富林.推行基本诊疗路径管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J].卫生经济研究杂志,2012,7:11-13.
[7]张兆国,陈联忠,范可方.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临床路径应用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杂志,2010,10:15-17.
[8]陈凤国,刘明盛.临床路径在电子病历系统中的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杂志,2010,10:12-14.
卫生室诊疗收费标准 篇8
北京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通知
各区县卫生局,各三级医院:
现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83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具体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医疗机构应当于2010年1月10日前按照《通知》要求向准予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申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于2010年1月30日前完成所属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审核和准入工作。
二、医疗机构申请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应当于2010年1月15日前向北京医学会提出审核申请,内容包括:
(一)北京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书;
(二)在区县卫生局登记注册的医疗机构还应提供区县卫生局的初审意见。
三、北京市医学会在接到医疗机构申请后,应按《通知》等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并及时将审核结论送达北京市卫生局。
四、北京市卫生局对审核结论进行审定并及时将审定结果反馈至准予该医疗机构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由准予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在该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注明。
请各区县卫生局将此文转发至辖区二级及以下相关医疗机构。
二○○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 卫生 妇科内镜Δ 规范Δ 通知 抄送:北京医学会,北京市卫生监督所
北京市卫生局办公室
2009年12月31日印发
共印70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妇科内镜诊疗技术
管理规范》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09〕1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加强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部组织制定了《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规范》要求,组织开展对本辖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审核和准入工作,于2009年12月30日前将准予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名单向社会公告,并报我部备案。同时,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准予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控制和动态管理,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要取消其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资质,并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告。
我部将于近期组织开展卫生部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评审工作,有关通知另行下发。其他专业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评审工作暂不开展。
附件: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doc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五日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为加强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妇科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妇科腹腔镜和妇科宫腔镜等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妇产科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设备、设施基本要求:
1.能够满足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工作要求,内镜工作室应包括内镜检查室、手术室以及门诊手术室等。内镜工作室要有各种相应的手术以及应急救治设备。
2.具备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内镜设备和手术器械。
3.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和医院感染管理系统。
(四)有至少2名具备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有经过妇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如: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盆底重建术、先天性生殖道畸形矫治术、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分期手术等;宫腔镜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Ⅱ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三级医院,开展妇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妇科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不少于40张,5年内累计完成妇科内镜手术病例3000例以上,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累计300例以上,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病人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3.开展妇科恶性肿瘤相关的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诊疗科目。
4.具备满足实施四级妇科内镜手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妇科内镜诊疗医师。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妇产科专业。2.有5年以上妇科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4.拟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妇科内镜诊疗医师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经卫生部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应当经过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妇科疾病的诊疗规范、妇科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实施内镜手术必须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的内镜专业设备、耗材及药品,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三)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由具有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医师担任;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由具有四级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四级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医师担任。术前应当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术后制订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四)实施内镜手术前,应当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五)加强妇科内镜诊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妇科内镜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六)医疗机构和医师应当按照规定接受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妇科内镜诊疗情况进行的技术检查,包括病例选择、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病人管理、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等。
(七)医师实施妇科内镜诊疗,必须亲自诊查患者,并按规定及时填写、签署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八)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九)其他管理要求:
1.建立妇科内镜诊疗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器材来源可追溯。2.不得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妇科内镜诊疗器材。3.严格执行国家物价、财务政策,按照规定收费。
四、培训
拟从事妇科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系统培训。
(一)培训基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指定本辖区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并组织开展妇科内镜诊疗医师培训工作。
卫生部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负责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培训,且具备下列条件:
1.三级医院。
2.具备四级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应用能力,每年完成各类妇科腹腔镜手术1000例以上和宫腔镜手术500例以上。其中,完成四级妇科内镜手术不少于100例。
3.有至少4名具备四级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指导医师,其中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指导医师不少于2名。
4.有与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5.举办过全国性的与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专业学术会议或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二)培训工作基本要求。1.培训教材和培训大纲经卫生部认可。
2.保证接受培训的医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
3.培训结束后,对接受培训的医师进行考试、考核,并出具是否合格的结论。
4.为每位接受培训的医师建立培训及考试、考核档案。
(三)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医师培训要求。
1.拟从事四级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参与四级妇科腹腔镜手术不少于15例,并经考核合格。
2.拟从事四级妇科宫腔镜手术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30例妇科宫腔镜手术,参与四级妇科宫腔镜手术不少于10例,并经考核合格。
3.在指导医师的指导下,学员应参与对患者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妇科内镜诊疗操作、妇科内镜诊疗操作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护治疗和手术后随访等。
4.在境外接受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6个月以上,完成规定病例数的医师,有境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证明,并经卫生部指定培训基地考试,考核合格后,可以认定为达到规定的培训要求。
五、其他管理要求 本规范实施前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需经过培训和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工作。
(一)职业道德高尚,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2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二)拟从事四级妇科腹腔镜手术工作的医师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三级医院从事妇科腹腔镜手术工作10年以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近5年累计完成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1000例以上,其中每年独立完成四级妇科腹腔镜手术不少于100例。
(三)拟从事四级妇科宫腔镜手术工作的医师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三级医院从事妇科宫腔镜诊疗工作10年以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近5年累计完成妇科宫腔镜诊疗病例500例以上,其中每年独立完成四级妇科宫腔镜手术不少于50例。
卫生室诊疗收费标准 篇9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更好的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好的为群众提供优质、安全、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经医患双方同意签订如下协议:
一、先诊疗付费服务范围:
1、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按规定及时缴纳相关费用的聊城籍贯公民。
2、加入城市医疗保险并按规定及时缴纳相关费用的聊城籍贯公民。
3、打架斗殴、交通事故、自杀自残、各种外伤、中毒、计划外生育、酗酒、吸毒、性病 等区医保、区合管办规定不予报销的疾病均不在先诊疗后付费的治疗范围之内。
4、区医保、区合管办规定的不予的报销医疗科目或药物品种不在先诊疗后付费的范围之内。
二、患者办理住院时需向医院(24 小时)提交当年有效的农村合作医疗证或城市医疗保险、户口本、身份 证原件。有关证件在患者出院时缴纳完自己负担的费用后即可返回本人。拒不缴纳费用的患者医院有权暂时扣留其有关证件,直至结算完 结。
三、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每天向患者提供住院费用“一日清单”。患者对相关费用产生疑问 时可随时向医护人员咨询,医护人员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出现差错及时纠正。医护人员 应在患者出院前 1—2 天将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总费用大概数额告知患者。
四、患者出院结算时,只需缴纳合作医疗报销后自己应该承担的部分。
五、医患双方要严格遵守本协议有关内容,如有违反,自愿承担法律责任。患者恶意逃费者,医院将起诉至法院,追究责任人法律责任。
六、对因病情需要转诊的,在转诊后 2 日内到医院办理结算手续。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医患双方各持一份。
医疗单位:
患者签字:
卫生室诊疗收费标准 篇10
1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医疗市场的现状
自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作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以来,一种无论在功能定位、服务模式与以往的基层医疗机构有很多不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患者、残疾人、低收入居民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机构应运而生[2],重新建立起基层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社区卫生机构坚持公益性,建设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双重网底,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的问题是:许多社区卫生机构规模偏小,在人力、设备、技术等方面比较落后,基本药物制度在目录遴选、招标、采购、配送机制方面存在缺陷导致药品偏少,诊疗受限。基本医疗功能不足,服务能力偏低,不能有效地建立居民的信任[3]。双向转诊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向上级医院转诊为主,下转极少。
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型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机构有着明显不同的价值取向,除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并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的社区卫生机构外,几乎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在努力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公立医院虽然强调公益性,对社会利益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在筹资渠道狭窄的条件下更趋向于从消费者获取经济利益。统计现行治理结构下,公立医院在不断扩张的同时,绩效水平并没有很大的提高[4]。从卫生资源分配来看,城市大中型公立医院卫生资源过度配置的情况十分普遍。目前的“看病难、看病贵”更多地表现为接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难,高科技药品、稀缺药品和高精尖设备检查费用高,许多费用是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配置效率不高、浪费和不合理使用带来的[5]。由于资源的过度配置,又引发了供给者诱导需求或消费者的过度消费行为,甚者个别医务人员利用信息不对称而产生创造消费。由此除造成卫生资源极大的损失和浪费,也造成消费者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和浪费。其结果前者必然导致宏观效率低下,后者形成不应有的医患矛盾,这与医疗市场的主导者对公立医院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不明确不无关系。
统计当下我国公立医院承担的服务量占全国医院服务量的80%以上,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每天接诊患者中,近70%是可以到社区医院或一、二级医院接受治疗[6]。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与社区医院相比,大医院仍是居民就医的首选,近六成的居民存在“只信任大医院而不信任诊所和社区医院的心理”这一现象[7],公立医院门庭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可罗雀,医疗资源稀缺与医疗资源浪费同时并存,医疗市场呈极不合理倒三角就诊需求分布,也是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未能协同发展的结局。
2当下医疗市场现状的应对策略
2.1分级医疗体系的内涵重建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我国自建国以来逐渐建立了层次分明,规模清晰的初级、二级、三级3个不同层次的分级医疗卫生体系[8],但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医疗卫生改革前三者之间有着明确的医疗职能规划和功能定位,且初级医疗卫生保健单位以各企事业所属卫生处室为主,城镇职工及家属常见病、多发病就诊于基层卫生机构,疑难、急、重病症或需要手术者转往二、三级医院,转院发生费用回所属单位卫生处室签字后由单位公费医疗项目报销,特需患者自费就诊于上级医疗机构。分级医疗体系呈现科学的正三角就诊需求分布结构,我国卫生事业公平性处于世界前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企事业改制,大批基层卫生处室关闭,城镇职工及家属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无奈涌向社会医院就医。各级医疗机构受经济利益驱使,被动或主动地承担了所有的医疗和预防保健等卫生工作任务,在各级医疗机构收费价格差距并不大的前提下,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对患者信任度的影响不言而喻,医疗市场倒三角就诊需求分布迅速形成。这种不合理的就诊需求分布造成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不断更新的高精尖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永远是稀缺的资源,“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热点现象相伴而生。近20年来,国家通过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重要的医改举措之一即以一、二级医院为骨干积极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等,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改变就医需求分布,优化卫生资源,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热点问题。但效果并不显著,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这一重建新模式基层卫生机构的愿景形式多于内容。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是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我国新医改在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中,分级医疗体系的内涵建设和重新功能定位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尽快呈现科学的正三角就诊需求分布是医药体制改革成功的标志,它应在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同发展的前提下完成。
2.2加强基层社区医疗机构整合及建设,增强社区卫生机构的活力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任务主要分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两大块,国家公共卫生标准已确定和实施,基本医疗标准应尽快确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两者并行不悖,在基层卫生工作检查中仅加强公共卫生监督,可导致社区卫生机构出现道德风险,忽视或弱化基本医疗的行为,将使公共卫生工作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下居民的需求仍以医疗为主的情况下,应以基本医疗为切入点,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培养造就消费者信得过的医护人员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当务之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9],在新医改过程中要扬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不切实际的理念和作风,本文建议:社区卫生机构调整,关停并转规模过小、医护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站点,重点建设至少达到一级医疗机构评审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单元,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基础,具备处置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取得居民信任,促使患者转变就诊需求观念,而不仅仅是管理几种慢性病。将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留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促使医疗市场形成科学的正三角就诊需求分布,可以有效缓解大医院的诊疗压力,方便和减轻大多数患者的经济负担,社区卫生机构也有利于完善辖区的公共卫生工作,是多方共赢的结果。
2.3以人为本疏导患者显然医疗改革以来,人们常常描述的就诊需求分布,是对消费者被诸多种复杂因素促成的就诊趋向的数学描述。内在动力是患者对大中型公立医院的信任,这与政府对大中型医院在基础规模建设、人力资源培养、高精尖设备等长期大量的投入密切相关,规模带来经济利益,资源配置决定患者就诊需求流向,卫生资源配置影响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可及性。面对医疗机构患者是弱势群体,他们没有技术权势,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必须依靠社会规则给予的权力,其可以自由选择某个医疗机构就诊,也可以选择另一家医院需求健康的修复和维持。患者的就诊需求权力必须得到尊重,对消费者的就诊偏好只能疏导。
2.4政府在医疗改革市场中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政府虽然仍履行着支配和控制社会利益的功能,但是直接分配利益的方式已经动摇,市场经济本质上要求社会利益的分配通过市场而不通过政府来实施。十几年来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医院财政收支两条线、药品器械统一招标采购、加大财政投入等干预医疗市场,取得了肯定的效果,但是并没有彻底消除“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集中,体现了各阶层和各方面的利益,在履行国家的基本经济职能,制定制度和政策、调控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同时,规范医疗市场的秩序,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资源,敦促大医院明确功能定位,通过委托社区卫生机构代理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促进社会公平的分配。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技术水平,保证财政补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拓展基本药品适用范围,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下限,制定基本药品目录,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居民社区就医。
市场经济中价格是衡量资源稀缺性的一种尺度,医疗领域高技术劳务越稀缺,它的价格就应该越高。政府通过监管初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收费价格标准的权力,科学制定各级医疗机构收费标准,拉大收费价格差距,对消费者不合理的需求能起到抑制作用,促使患者做出机会成本的选择,改变常见病、多发病去大医院的就诊习惯,以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当下医疗市场不合理的倒三角就诊需求分布。
2.5医保政策倾斜引导就医医保支付制度应符合新医改改革的目标模式,作为第三方代表着消费者(投保人)的利益,通过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对资金规划和绩效导向,落实在医保支付上,即将医保支付额度与分级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体系挂钩,进一步适度拉开不同级别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报销比例,用经济杠杆促使分级诊疗结构的形成。加快建立全国联网核算平台,在报销过程中实现医保人员信息对接和共享,降低成本,合理地利用资源。
3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全方位交流协同发展
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卫生事业中两大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体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转变利益观念,加强协调形成利益共同体。逐渐探索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医护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应该在市场经济中得到充分体现,从风险利益角度:大医院诊治的疑难、急、重症需要高技术、具有高风险,高风险就应高回报,诊疗高收费有其合理性。社区医疗机构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相对容易,医疗风险相对偏低,诊疗费用定价要低有其必然性。通过各级医疗机构诊疗劳务价格的较大差距合理分流患者,在日常分级诊疗流程中获得各自的利益。
公立医院突破既定模式,注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学科建设、技术创新、成本控制。提高医疗技术含金量,保持和扩大优势学科,研发并运用高精尖技术提高疑难杂症的诊疗水平,通过技术高附加值实现质量效益型发展。高技术人才脱离繁重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日常诊疗工作,集中精力教学和科研,在传承和创新事业中受益。
社区卫生机构充分利用新医改向基层医疗倾斜的有利时机,尽快调整规模,在上级医院的协助下优化人力结构,充实服务内容,提高诊疗水平,更好地承担起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任务,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分流患者,做名副其实城镇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建立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转诊,远程会诊和临床指导教学。坚持分级诊疗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原则,建立规范的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时将急、重、疑难患者及需要手术者及时转入二、三级医院,大医院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康复患者及时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就医新秩序,可以有效地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热点问题[10,11,12,13,14,15]。
当下我国利益主体和社会结构正发生重要变化,医疗市场中各要素单元协调一致、共同合作,找到一种机制使不合理的就医结构发生合理性的转变。尤其是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在协调各方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过程中,同心合力,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全面协调关系,向以人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政策转型是经济发展战略必由之路。从发展哲学来看:“这就意味着,发展并不一定是规模的扩大,而主要是一种结构性合理变革”[16,17,18,19,20]。
摘要: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看病难、看病贵”只是表面现象,它既有深层次的利益分配与博弈,又涉及消费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同发展是新医改过程必需深入探讨的课题。分级诊疗可以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有效分流疑难急重患者和常见病多发患者的就医需求,使不合理的患者就医需求纠正为科学的就医需求分布结构。分级诊疗在不同的历史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要真正达到分级诊疗的目的,需要医疗市场中各要素单元协调一致、共同努力,尤其是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在协调各方经济和社会利益的过程中,同心合力,相互配合,探索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分级医疗体系的内涵建设和重新功能定位应在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同发展的前提下完成。
【卫生室诊疗收费标准】推荐阅读:
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时间09-24
赵集镇卫生院乡村一体化诊疗服务制度07-11
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自查报告09-07
河南省标准化村卫生室08-27
职业卫生标准09-27
公司卫生检查标准05-14
国家卫生区标准07-06
内务卫生管理标准07-31
客房卫生工作标准08-18
饮水卫生标准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