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职业规划误区

2024-09-10

五大职业规划误区(通用11篇)

五大职业规划误区 篇1

误区之一 高档服装随意穿有些女性着装一味追求高档消费,既不注意着装地点、场合,又不注意衣服的搭配,比如:穿着高档服装手提大包小包的水果等东西,在搭配上也不协调,如鞋子不合适,手提包过时,或者长统丝袜有破洞等,所以高档时装要讲整体美,细微之处也不得马虎。花上上千元的高级女装只有在特定的场合穿着才能显出美观.误区之二 模仿他人,东施效颦看见别人穿着好看,认为自己穿也好看,喜欢跟在别人后面模仿。须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同样的衣服穿在别人身上好看,自己穿就可能有点不伦不类,所以着装首先要认识到自己自身特点,穿出自己的喜好与个性。误区之三 衣服的装饰越多越好看各种琳琅满目的装饰品常令女士爱不释手,因此在着装时尽可能进行装饰,认为装饰物越多越豪华就越美观,如将衣服上缀满珠子亮片,丝带花饰等,同时戴上许多金银首饰,这样过多的装饰显得媚俗,所以衣服的装饰应建立在简捷明快的基础上,并非越多越好,只有适当的点缀才能起到良好的衬托。误区之四:流行什么服装就跟着穿什么服装喜欢赶时髦的女士时时关注时装的最新流行动态,凡流行时装都爱买。结果衣服好但不符合自己,穿着显得怪异而被人误解。误区之五:年老穿少衣时光不解催人老,想通过服饰来弥补岁月的流失,再现青春风范可以理解,但是在装扮时如不顾自己实际年龄,一昧追求年轻的装束,就显得不协调,有如戏装显得滑稽,所以中老年人要用适当的款式和色彩来显出自己的优雅与风度,给人以成熟而祥和之感。来源:[搜狐女人社区]

五大职业规划误区 篇2

对分红险的收益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否则一定会让投保人失望。购买分红险一定要慎重,如果踏入了误区,投保人不仅不能得到保障,甚至还会让其成为自己的负担。购买分红险,一般投保者容易陷入五个误区。

误区一:忽视保险公司经营能力

购买分红险时,选择购买哪一家保险公司的都一样吗?当然不一样。如果保险公司经营能力强,分红险购买者购买的同样金额、同等期限的类似分红险得到的收益就会更高;反之,收益会较低,甚至会没有任何分红收益。因此,购买分红险,经营能力强、业内口碑好的保险公司无疑是首选。

我国保险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分红险基金管理中的信息公开和披露。人们在选择保险公司时,大可根据保险公司以往的披露信息衡量保险公司的资质。

误区二:错拿分红险当储蓄

不少人把分红险当成了银行的储蓄存款来看待,希望在相同期限、相同金额的前提下,获得比银行储蓄更多的收益。其实,这种认识不完全正确。分红险的本质应注重保障,而不是收益。一般来说,相同期限、相同金额的分红险,收益往往是低于银行储蓄存款的。

从这几年保险公司陆续到期的5年期分红险的最终收益和银行5年期定期储蓄存款的到期利息相比较,就可以看出,多数分红险的收益低于银行储蓄存款利息。因此,购买分红险,不是单纯地考虑收益,而是要和保障一起进行考虑。

误区三:只看重短期的分红利润

很多人喜欢购买期限较短的分红险,认为短时间内就能得到“利”。其实,这样的做法有失偏颇。如果选择购买分红险,一般来说,如果购买的是短期分红险,往往很难反映出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和运作能力,而期限较长的分红险则不然。特别是新《保险法》实施后,对保险公司在保险资金运作渠道上略有放宽,如果期限较长,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可能就会大有起色。因此,购买分红险,应该看重时间性,期限越长越能体现分红险的投资价值。

误区四:老年人照买不误

很多老年人认为,分红险既然适合年轻人买,也就适合老年人买。而且分红险既有分红,又有保障,一举两得。所以,很多老人将分红险当做资产配置中的主体。其实,这些想法并不完全正确。老年人适度购买分红险是可以的,但不能太多。毕竟分红险是分红加保障,有了分红,保障相对其他保障型保险自然会相对弱一些。

分红险虽然多数对投保人年龄没有限制,但对受益人却往往会在年龄上有限制。一般而言,70 岁以上的老年人是不能作为受益人的。如此一来,老年人购买了分红险,只能让子女来受益,这样不符合老年人购买分红险想获“益”的需求。

误区五:想退保就退保

很多人忽略了分红险退保有损失这一特点,觉得退保没什么大不了,想退就退,损失不了多少钱。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分红险的退保不同于银行的定期储蓄存款提前支取。银行定存提前支取,仍有活期储蓄存款利息,不损失本金;而分红险则不同,退保后,不但分红险购买者得不到任何收益,反而本金也将遭受严重损失。

就笔者了解的几款分红险,如果投保者购买了一万元分红险,在两年内退保,最少会损失本金600 元,相当于本金的6%。因此,投保者在购买分红险时,一定要把分红险退保的损失考虑在其中。如果自己的钱在短期内会有急用,就最好不要去购买分红险。

走出养老规划五大误区 篇3

对未来收支估计太乐观

典型案例:今年33岁的朱先生大学毕业后已经工作了10多年,如今在一家IT公司工作,由于勤奋好学,业绩突出,去年他被公司提拔为市场部总监,收入一下子翻了个跟头,并且已经被公司内定为重点培养对象。在他看来,将来收入继续上涨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只要自己收入继续上涨,养老的费用就不成问题,因此又是买房又是买车,却没有注意为养老进行投资。

专家分析:我们的社会中,总有一些人对自己未来的收入充满信心,因此尽管他们对退休后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却对自己退休后的经济状况盲目乐观。因此在退休计划上常常过于吝啬,不愿意动用太多的财务资源。

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两个问题。首先,自己眼下的高收入以及对未来能够持续这种高收入的预期都是不确定的,充满风险的,毕竟如今社会经济的变化非常迅速,两年前IT业的工作还是人人竞相追逐的香饽饽,但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IT业却最先受到冲击,减薪和裁员的新闻不绝于耳。因此眼下的高收入并不能成为不需要进行退休规划的理由。第二,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未来我们的退休生活将可能成为我们一生中最漫长的时间,这段时间可能是20年,也有可能是30年甚至更长。如果不尽早开始积极储备,以后拿什么应对高龄风险?

解决方案:不管眼下收入多高,不管对未来保有多么乐观的态度。都应该在每月的收入中分出一部分用于养老投资,哪怕只是月收入的10%也好。毕竟,在养老问题上,我们是经不起一点闪失的。

存在侥幸与依赖心理

典型案例:今年51岁的乔先生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现在在开出租车,虽然眼下开出租的收入不算多,但维持一家的正常生活暂时还没有什么问题。不过用上海话说,张先生是个喜欢吃光用光的“脱底棺材”(不会当家理财过日子的人),赚多少花多少,几乎没有多少储蓄。对于未来自己如何养老,乔先生相信共产党会照顾他老年生活的,会给拥有30年党龄的他一份不错的退休金,加上还有城市居民的医保,更让乔先生坚信,养老问题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专家分析:尽管计划经济的体制早已不复存在,但许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业已形成的习惯和观念却常常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心理。因此许多上了年纪的人还抱着他们过去几十年人生经历中所形成的“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心理,认为自己老了以后,国家到时候不可能不管。但事实上,等到他们退休后才发现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只有他们原来工作时收入的30%,根本不足以满足日常生活支出。等到他们得了重病后才发现,即使自己有医保,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医疗费用(有时甚至超过医疗费用的一半)是需要自己承担的,到时再追悔莫及已经为时太晚了。

解决方案:放弃幻想,面对现实。自己的老年生活不能靠政府,只能靠自己现在的点滴积累来保障。

起步太晚难现复利效应

典型案例:小王走上工作岗位已经3年了,但在他看来养老似乎是个非常遥远的问题,并且觉得现在就开始为老无所依而感到担心,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的感觉了。与其关心养老难题,不如先关心关心眼下的工作、结婚、买房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事情。

专家分析:许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认为,在他们这样的年龄就开始为退休生活做准备似乎为时尚早。的确,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的财务负担往往比较重,例如结婚、生育子女、购房、偿还教育贷款等都需要花费大笔资金,因而通常无暇顾及自己看似遥远的退休生活。但如果把养老问题推迟到40岁以后再考虑的话,虽然负担相对较轻,但投资的复利效应也将大打折扣。

解决方案:尽早开始定期定投储蓄养老基金。哪怕每月拿出1000元的收入放入养老金账户进行复利投资(如下表所示),到了退休时,也将是一笔不得了的财富。

养老资金管理太保守

典型案例:张女士今年49岁,由于从小就养成了储蓄和节约的好习惯,因此现在已经存下了一笔数额不菲的资金。用张女士的话说,这钱就是自己老了以后的“养命钱”,“千万不能有任何闪失”。正是因为张女士认为这笔钱对自己实在太过重要,哪怕是任何轻微的投资损失对她来说都是“养老不能承受之重”,因此尽管前两年股市红火,身边的人纷纷把银行存款搬家到股市中,但张女士却因为看过身边的朋友因为炒股而最终弄得家破人亡,因此对股票看得很“透”,不管股票涨了多少,也还是坚持守着银行存款利率那“一亩三分地”。

专家分析:许多人对投资渠道和产品不熟悉,怀有一种恐惧感,或者对投资产品有偏见,而宁愿进行储蓄。由于银行存款的回报通常赶不上通货膨胀,把钱仅仅存在银行实际上会使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不断被侵蚀。虽然养老退休计划的安全性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完全排斥风险。由于养老金投资期限相当漫长,因此完全可以承受适当的风险,以获取相对较高的长期投资回报。

解决方案:适当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因为养老金规划是一项长期安排,一般都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如果将股票市场在比较长的时间段里考虑,其风险其实并不是很大,而且时间越长,系统性风险越低,尤其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依然值得期待,股市长期看好。

投资安排缺乏综合考虑

典型案例:30岁的胡先生的理财意识觉醒较早,开始工作以后每个月都进行记账,严控支出,至少将40%的收入用于基金定投。由于在熊市中长期坚持定投,因此在上一轮大牛市中,胡先生的基金上涨超过400%。尽管今年股市走熊,但胡先生的基金账户上依然有150%的净收益。在胡先生看来,只要坚持投资,让复利效应充分发挥,到自己老了,这将是一笔不得了的大数目,自己绝对退休无忧了。然而千算万算,胡先生当初却没有算到,自己在30岁时将面对成家置业的大额支出。如今迫于现实压力,胡先生只得将大部分原本准备用于养老的基金赎回以支付婚房的首付,尽管在他看来,现在赎回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但也实在无可奈何。

专家分析:尽管我们强调长期投资的重要性,但在理财规划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将近期、中期和长期的理财目标综合考虑,以求眼前和长远的平衡,而退休养老规划则是其中最重要的长期理财目标。在这个案例中,胡先生虽然很早就有了理财和养老规划的意识,但却只考虑到了理财的长期目标,而忽视了近期和中期目标。事实上,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在为养老做准备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自己逃不过去的中期理财目标:结婚、买房、养育儿女。这些人生大事一般都会在进入社会后的10年内完成。

解决方案:在进行理财规划时,年轻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一定的比例将投资分为三份,一份是眼下一、两年内可能随时需要提取使用的,如旅游支出或再教育支出等,这部分资金应该较为保守并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一份是3~6年后将会提取使用的,如结婚支出、买房支出等,这部分投资需要同时考虑收益性和安全性,切不可一味贪图收益。还有一部分是可以用于10年以上的长期投资的资金,主要是养老支出,这部分投资可以为了适当提高收益性而降低流动性。

岗位说明描述五大误区 篇4

什么是岗位说明书?它实际上就是整理岗位分析结果的工作描述的书面文件,包括:工作基本信息、岗位设置目的、主要职责、工作环境等,以及任职资格要求(如技能、学历、训练、经验、体能等)。总的说来,岗位说明书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岗位本身的研究,即研究每个工作岗位的目的,该岗位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以及它与其它岗位之间的关系等。

二是上岗资格的研究,即研究能胜任该岗位工作并完成目标的任职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与资格,比如工作经验、学历、能力特征等。因此岗位说明书的规范化编写在企业里发展着重要的作用,但是HR部门在编制或描述岗位说明书时常常存在以下的误区:

误区

1、岗位说明书只是为岗位评估服务的。

岗位说明书是岗位评估的重要根据,但它同时为其他的HR管理做铺垫,实际上企业招聘(如在人才网看到的企业招聘岗位信息),晋升(岗位的要求及上岗的标准),培训(岗位的技能针对岗位员工是否欠缺——等等各个环节都建立在完整的岗位信息基础之上。

误区

2、岗位说明书描述的是“现在做的”,不是“应该做的”。

在编制说明书的时候,HR人员或岗位编写者往往参照自己或岗位人员目前做的工作进行编写,很容易犯下编写“现在做的”,而不是“应该做的”。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往往要“对事不对人”。

误区

3、岗位说明书的描述应以“优秀员工的岗位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为基准。

在企业里,有优秀/合格/不合格的员工,管理制度《岗位说明描述五大误区》。岗位说明书不能以“优秀员工的岗位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为基准,应力求客观,在确保上岗资格都能胜任的情况下,进行岗位分析。有个典型的例子,某公司发现某一个部门经理A升迁了以后,其部门经理的职位始终招聘不到合适的人选,虽然后来有招聘一个部门经理B,但后来B主动提出调离岗位,说压力太大。有人说B领导素质不能胜任;又有人说B领导管理水平太差;又有人说B领导沟通水平欠缺,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A升迁后,有参与部门经理的岗位说明书的描述,由于个人能力完全胜任本岗位,因此A在描述其岗位时,由于A的工作经历过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内控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或历练,岗位标准按照最优的标准进行编写,导致岗位说明书的上岗资格要求过高。在这家公司里,实际上都没有人能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内控管理等方面都得到培训,因此岗位标准成了空中楼阁,大部分人都无法胜任。

误区

4、有了岗位说明书,就能按照岗位要求顺利工作了。

岗位说明书只是提供了员工的一个工作范围或工作任务,对于一些规范的企业来说,有了岗位说明书并不能保证新接手的员工顺利工作。岗位说明书中的很多职责、工作任务,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它只告诉了我们一个W(WHAT,做什么),至于具体怎么操作(HOW),什么时候做(WHEN),在哪里做(WHERE),谁做(WHO),并没有通过岗位说明书进行明确。因此,作为员工,要履行岗位说明书的职责,首先要了解该岗位在企业中的地位,其次了解岗位的管理制度、岗位在企业中的流程节点,以及本岗位的作业指导书。最后,要认真履行这些制度、流程、规范、作业指导书,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

误区

5、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应该由上一级主管填写。

时尚健身之五大误区 篇5

各种运动项目刚柔相济,不但能强身健体,改善心肺功能,而县城具有良好的塑体、保健作用。

但是,时尚健身人们是利用了,可是却很多方面是错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解答:

误区:运动停止会有“反弹”现象

事实:“反弹”的罪魁祸首是不科学的饮食

运动锻炼所消耗的脂肪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以前囤积的多余脂肪和训练同期摄入多余热量所囤积的脂肪。所谓的反弹是停止训练后,仍然不注意自身饮食的科学调配,摄入过量的食物,造成多余热量重新转化为脂肪,囤积在体内的结果,使得体重再度增加。因此反弹现象是不科学的饮食造成的!

误区:举重训练会让女孩子变得很强壮

事实:举重训练让漂亮女孩和松弛的脂肪说再见

举重训练可以定向性地改善体形体态,如让身体变得紧实、防止胸部下垂、改善办公一族的“驼背”现象、增加肌肉等。对于成年女性来说,内分泌腺体以分泌雌性激素为主,而雌性激素是不能支持很强健的肌肉的,加之同重量的脂肪所占空间是肌肉的五倍。因此,女孩子只要训练方法得当,就可以减去松弛的脂肪、收紧身体,而不必担心自己变得强壮了!

误区:做做有氧锻炼就可以改变体形了

事实:综合训练才能塑造“魔鬼身材”

如果只是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自行车等持续性的运动,加之吃得少,可能会使体重降低,但结果是只能使体形从一个较大的梨子变成一个较小的梨子。举重训练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代谢率,而且可以改变体形,把肩膀练得宽阔些,于是腰就看起来更细。你可以练得腰腹部轮廓分明,双腿紧实,让自己变的有力量、有自信。

那么,改变形体的最佳选择就是要将有氧运动和举重运动二者相结合,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误区:吃得少,减得快

事实:过度节食既伤身体又会将“S”形体形变成“搓衣板”

节食的人每天摄入的物质不足以供给自体的消耗,不得不榨取身体里的营养物质,久而久之,就会感到疲惫、虚弱和易怒。同时免疫系统也会遭殃,会因营养不良而造成各种代谢和腺体分泌都不再旺盛,对女性来说雌性激素分泌不足就代表毛发干枯,皮肤缺乏弹性、没有光泽,胸部干瘪下垂,身体缺乏曲线——变成“搓衣板”喽!

误区:不渴不喝水

事实:身体随时都需要水分

年轻人创业五大误区 篇6

总的来说,曾经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做起生意来会容易一些这是不用怀疑的。但这也只是就“总的”情形来说。社会上受过良好教育而做生意失败的人有的是,没有接受过完整教育的成功企业家也不在少数。良好的教育背景带给人信心,帮助人站上较高的起点,但是投入工作以后,社会大学有价值的成绩还要看工作的“结果”。能不能创造工作成果的关键在于创业者是否继续保持学习的心态,而过去学历所造成的差别将会日渐泯没。日本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台湾塑料胶巨子王永庆的正式学历都不超过小学程度,但他们都凭个人的努力创造了超级的事业,他们旗下都任用了大量博士、硕士,您能说学位一定与成就成正比吗?

误区二:创业者必须比别人来得聪明

某一项以许多大老板为对象的调查告诉我们:没这回事!聪明人固然反应快些,但追求成功的旺盛企图心,却未必比另一位智力中等,竭尽所能的创业者强。另外,商场上大量的决策工作,往往不是靠聪明脑袋想出来的好点子来决定,而是依靠深通人性、老于世故的判断力来确定的。

误区三:创业者得有充足的资本

商业圈里“资金缺乏”是普遍现象,银行家少的是几十亿头寸,企业家缺的几百、几千万项目基金,巷子口的小店也需要借个几千元周转。资金不足并不是创业的绝对障碍,您可以从不需要大量资金的小生意做起,或是把您的创业计划缩小,再不然您还可以把它拆作几个分块。总之,您总找得出办法,先把生意做起来。等最初的生意做成功赚了钱,才设法扩大生意范围。只要您掌握做生意的原则和足够的运气,最后您还是能够发达起来的。

误区四:创业者先有好的构思

真正好的构想,常常是在不够好的构想上全力以赴奋斗一番以后才会出现的。难道我们就因为只是一些普通的构想,就停步不前,放弃我们创业的心愿吗?所谓好的构想还须经过市场验证才算得上好,既然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天天都在增加,我们的创业构想当然也经常需要调整、修正、补充、创新。所以,当其他条件都有眉目的时候,即使我们的创业构想并不显得那么突出,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在相同水平下和人公平竞争”的方式,开始我们的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实践。将中等的生意构想,彻头彻尾的执行、实践出来,我们至少得到一个中等的成果。徒然拥有上好的主意,却不用心执行,结果什么也得不到。

误区五:创业必须不择手段我们不敢说商场上没有诡诈,但愈是做正经生意、长生意或是大生意,诡诈的作风愈是没有作用。我们经常发现的偷斤减两、假冒伪劣现象,不是上不了台面的小商小贩,就是见不得天日的歹徒所为。我们创业的目的是安家立业,贡献社会。我们的目标是自我实现和做一个“令人尊敬的企业家”。我们没有理由降低我们的做人标准来向不肖的商人看齐。创业的理由

如果您已经动了创业的念头,不妨参考一下多数人创业原因,如果您和别人相同的理由愈多,表示您创业的决心也愈大。

1、我的欲望多,所以我爱赚钱,我要追求经济独立,不能光看别人赚大钱。

2、我的人生志愿,就是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这样我才有成功的机会,我的看法、想法和经营管理目标才能付诸实现。

3、我年轻,没学历,没关系,除了创业之外,我没有其它的选择。

4、我发现一种市场需要,我掌握了某种最新科技手段,我发现了一个赚钱的好点子,不亲自下手干太可惜了。

5、我再也不愿过上下班、朝九晚五,看领导眼色的日子。

6、我的亲朋好友提供了一个包赚钱的机会

谨防求解排列组合问题之五大误区 篇7

误区1:分类不妥、“有序”“无序”理不清致错

例1 某校从8名教师中选派4名教师去4个边远地区支教 (每地1人) , 其中甲和乙不同去, 甲和丙只能同去或同不去, 则不同的选派方案共有多少种?

错解分两类:有甲 (一定有丙) 、无甲 (一定无丙) .第1类共有C52A44种, 第2类共有C53A44种, 所以共有C52A44+C53A44=480 (种) .

辨析分类有误, 应分成3类:第1类有甲无乙有丙, 第2类无甲有乙无丙, 第3类无甲、乙、丙.

正解共有C52A44+C53A44+ A54=600 (种) .

例2 用黄、绿、白3种颜色粉刷6间办公室, 其中一种颜色粉刷3间, 一种颜色粉刷2间, 一种颜色粉刷1间, 问粉刷这6间办公室有多少种安排方法?

错解该题容易错解为有C63·C32·C11=60 (种) .

辨析出错原因在于对题目中的事件分解步骤有错, 丢掉了一步, 即颜色可以相互轮换这一步, 而题目中黄、绿、白3种颜色粉刷办公室的间数未定, 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粉刷3间或2间或1间办公室, 因此, 需要将3种颜色做排列.

正解先固定一种粉刷方法, 如黄色粉刷3间, 绿色粉刷2间, 白色粉刷1间, 则有C63C32C11种方法.3种颜色互换有A33种方法, 由乘法原理, 不同的方案数共有A33C63C32C11=360 (种) .

例3 一条连椅有6 个空座位, 3 人去坐, 3个空位中恰好有2 个相邻的排法有多少种?

错解先将3人排成一排, 有A33种, 从产生的4个空中选2个空分别插入2个空位和1个空位, 有C42种插法, 共有坐法A33C42=36 (种) .

辨析上述错解在于分别插入2个空位和1个空位时, 不是C42种插法, 而应是A42种插法, 这是因为选出2个空后, 必须考虑在哪个空插入2个, 哪个空插1个, 它们是不同的坐法.

正解A33A42=72 (种) .

误区2:考虑问题不全, 有遗漏致错

例4 用0, 1, 2, 3, 4这5个数字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 其中恰有一个偶数数字夹在2个奇数数字之间的五位数有多少个?

错解将2 个奇数数字排好, 有A22种方法, 有3个空, 由于0不能在首位, 所以偶数数字的排法有2A22种, 不同的五位数有2A22A22=8 (个) .

辨析对相邻问题的一般解法不熟悉, 错解中的8个符合题意, 但是遗漏了很多情况.

正解分两种情况:

(1) 若0夹在两个奇数之间, 将这3个数字看成一个整体与剩下的两个偶数一起排列有A33种, 考虑到1与3可以互换位置, 所以这种情况有A33A22=12 (个) ;

(2) 若2, 4中的一个夹在2个奇数数字之间, 同上面的想法, 共有C21C21A22A22=16 (个) .

所以满足条件的五位数的个数是12+16=28.

例5 过三棱柱任意2个顶点的直线共有15条, 其中异面直线有多少对?

错解上底面3条棱任取一棱, 侧面上每条侧棱和对角线与其有3对异面直线, 下底面与其有2对异面直线, 所以共有 (3+2) ×6=30 (对) .

辨析上述错解漏掉了侧面上对角线有6对异面直线.

正解三棱柱共有6个顶点, 任取4点, 不共面的情形共有C64-3=12 (种) , 不共面的4点可构成一个四面体, 而每一个四面体有3对异面直线, 故共有3×12=36 (对) 异面直线.

例6 四面体的一个顶点为A, 从其余顶点及棱的中点选取3个点, 使它们和点A在同一平面上, 不同的取法有多少种?

错解四面体有4 个顶点, 6 条棱有6个中点, 每个面上6个点是共面的;点A所在的每个面由含A的4个点组合, 有C53种, 点A在3个面内, 所以共有3C53=30 (种) .

辨析本题旨在考查组合知识和空间想象能力, 错解产生的原因在于没有将各条棱的3点与它的对棱上的中点共面的情况考虑进去, 从而出现遗漏的情况.

正解在错解的基础上, 还有一种满足题意要求的情况, 即点A所在棱上的3个点与对棱的中点共面, 这样的情况共有3种, 所以符合条件的结果共有3C53+3=33 (种) .

误区3:类与类之间不相互独立, 即2类或n类之间有重复部分

例7 从6 双不同颜色的鞋中任取4只, 其中恰好有一双同色的取法有多少种?

错解从6 双中选一双有C61种, 再在10只中选一只有C110种, 再只能在8 只中选一只有C81种, 即有C61C110C81=480 (种) .

辨析上述解法, 问题出在取一只有C110种, 再取一只有C81种, 这里出现了重复, 如“先取红色的左只, 后取蓝色的右只”与“先取蓝色的右只, 后取红色的左只”是同一事件.

例8 将5名实习教师分配到高一年级的3个班实习, 每班至少1名, 最多2名, 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多少种?

错解先分堆, 再排列:分3 堆, 有C51C42C22种分法, 然后看作3 个元素的全排列, 有A33, 所以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C51C42C22A33=180 (种) .

辨析在分堆中, 后两堆具有同样多的元素, 故要减半.

例9 在3000 至8000 之间, 有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奇数?

错解分3步完成, 首先排首位, 有5种方法;后排个位, 也有1, 3, 5, 7, 9 共5 种方法;最后排中间两位数, 有A82种方法, 所以共有5×5×A82=1400 (个) 奇数.

辨析在排个位1, 3, 5, 7, 9时, 可能与首位数字重复, 考虑欠全面, 应先分类, 后分步处理.

正解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3, 5, 7为首位的三位奇数, 可以分3步完成, 先排首位, 有A31种, 后排末位有A41种, 再排中间, 有A82种, 共有A31A41A82=672 (个) ;另一类是以4, 6为首位的四位奇数, 也可以分3步完成, 有A21A51A82=560 (个) , 所以符合条件的四位奇数共有672+560=1232 (个) .

例10 已知集合A={5}, B={1, 2}, C={1, 3, 4}, 从这3个集合中各取1个元素, 构成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则可以确定多少个不同点?

错解相当于从A, B, C3个集合中先各取1个元素, 再进行全排列, 所以共有1×C21×C31×A33=36 (个) .

辨析重复3个, 因为从B, C两个集合中都取1时, 只有3种情况而不是6种情况.

正解只需用总个数36减去3个重复的, 所以不同点共有36-3=33 (个) .

误区4:考虑问题时既有重复又有遗漏致错

例11 4名男生和4名女生排成一排, 任意两名女生不相邻且任意两名男生也不相邻, 一共有多少种排法?

错解本题常常容易错解为A44A44=576 (种) , 或A54A44=2880 (种) , 或2A54A44=5760 (种) .

辨析第1种错解产生的原因是考虑不周, 以偏概全, 遗漏了另一种情况而产生的;第2种错解与第3种错解产生的原因是忽视了任意两名女生不相邻且任意两名男生也不相邻这个条件.对5个空位选4个进行排列, 而实际上这4个空位必须相邻, 第3种错解在这一错误的基础上把已含的男女对调情况, 又再次计入一遍.

正解4男4女人数相等, 4男分开有5个空位, 由于任意两名女生不相邻且任意两名男生也不相邻, 4 名女生插入的4 个空位必须相邻, 因此, 完成这个排列分3个步骤:

第1步, 将4名男生一字排开, 有5个空位, 选出4个相邻的空位, 共有2种选法;

第2步, 将4名女生放入选出的4个相邻空位进行排列, 共有A44种排法;

第3步, 将4名男生进行换位, 共有A44种排法.

由乘法原理可得, 不同排法的种数共有2A44A44=1152.

例12 将4 个不同的小球放入编号为1, 2, 3, 4的4 个盒子中, 求恰有1 个空盒的放法种数.

错解先从4个球中任选3个球放入3个盒子中, 有A43种放法, 再将余下的1个球放入有球的3个盒子中的任意1个, 有3种放法, 从而共有3A43=72 (种) 放法.

辨析这种解法既有重复, 又有遗漏.一方面, 从4个球中任选3个球放入3个盒子中, 没有确定放入4个盒子中的哪3个盒子中, 步骤不完整, A43只是其中部分放法;另一方面, 将余下的1个球放入有球的盒子中, 由于先后顺序的不同, 使得有2个球的盒子中的2个球进行了隐蔽排列.

正解1 第1 步, 确定1 个空盒, 有C41种方法;

第2步, 确定放2个球的盒子, 有C31种方法;

第3步, 从4个球中选2个球放入已确定放2个球的盒子中, 有C42种方法;

第4步, 将余下的2个球放入已确定放入1个球的2个盒子中, 有A22种方法.

从而共有C41C31C42A22=144 (种) 放法.

正解2 4个盒子中的的球数分别为2, 1, 1, 0, 因而在4个不同小球中选出2个, 则有C42种选法;然后把2个球、1个球, 1个球, 0个球全排列, 有A44种排法.故符合条件的放法共有C42A44=144 (种) .

误区五:题意理解不清致错

例13 8人进行乒乓球单打比赛, 水平高的总能胜过水平低的, 欲选出水平最高的两人, 至少需要比赛多少场?

错解1 每两人之间比赛一场, 需要比赛C82=28 (场) .

错解2 第1 轮分成4 对进行比赛, 负者被淘汰, 胜者进入第2轮, 需4场比赛;第2轮分成2 对进行比赛, 胜者为水平最高的两人, 需2场比赛.至少需要比赛6场.

辨析错解1的错误是没有看清题意, “至少”没有理解好;错解2的错误是没有选出水平最高的两人, 错误地认为这种淘汰比赛最后的两人就是水平最高的两人, 实际上, 第2名有可能在第1轮或第2轮就被第1名淘汰了.

澄清五大误区 篇8

从去年至今,经济学界围绕政策“紧缩与否”争论不休。当全球放松货币救市之际,那些主张从紧的人真该为自己的短见羞愧:他们以日本泡沫为前车,对中国经济主张不适当的严厉紧缩,导致中国经济陷入全球经济风暴与国内紧缩的双重陷阱。

以下问题不澄清,中国经济将继续被书斋里的学者牵着鼻子引到歪路上去。

第一,全球经济处于可控状态。

最近金融危机的恶化,增大了经济成长的下行风险,同时也减小了通货膨胀的上行风险。全球央行的联合声明称:为了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各国央行已进行长期紧密磋商,并已采取了提供流动性支持、减缓金融市场紧张状况等前所未有的联合行动。

但是,在前所未有的全球央行大救市行动面前,投资者并没有领情,欧美股市续跌,大宗商品价格更跌至一年多来低位,这说明实体经济深陷金融危机之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美国经济可能已经陷入衰退。该报告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6%,明年仅为0.1%。美国经济很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出现负增长,这种消极趋势将持续到2009年。

第二,中国可以独善其身。

一个拥有近2万亿外汇存款的国家,一个拥有5000亿美国国债的央行,美国救市的近万亿国债等着中国外汇储备购买,国内GDP一半靠出口拉动……在这些状况面前,居然说中国可以在金融风暴中独善其身,我没有听到过比这更大的笑话。

这句话从去年次贷危机开始时被抛出,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还在说。是否只有薪水减少或者失去工作,才能说服这部分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与全球早已融为一体。一年来中国股市基本随着国际市场的节拍进退,再加上延续到今年上半年的人为打压,差点儿一蹶不振,全国和中国财富流动性冻结与缩水并存,中国沿海制造业面临不景气,出口订单下降——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居然还有人说中国经济、中国股市有向好的基本面。请问,这个基本面在哪里?

第三,庞大的内需可以替代出口下降。

请告诉我,内需市场在哪里?在中国农村吗。没错,那里人口很多,但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达到了历史高位。请问靠种田、打工为生的农民兄弟凭什么消费中国原计划销往世界的十几亿双鞋和全球第一的打火机、家电?虽然,举世瞩目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农村土地制度破冰,使农民以土地作为原始积累资金,融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这是了不起的转变。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仅能维持温饱的现实。因此,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农村市场是个无效市场。

第四,关闭一些制造企业可以提升产业。

这种论调似乎认为制造业是中国经济落后的原因。其实,这种论调全然不考虑中国制造业正在受到的各种约束,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现在制造业如被狂风摧折,那些提升产业的结果,却只是在梦想之中。可见,主导产业是所有经济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也是正确的激励机制刺激下的产物,但绝对不是人为摧毁低级产业的结果。

第五,输入资金就能救市。

资金是市场的基础条件,不是提升投资者信心的必要条件。

当市场信心丧失时,基金发不过去,新股跌破发行价,资金和信心不是鸡和蛋的关系,有了资金不一定有信心,有了信心一定有资金源源而来。

此次全球输入资金救市,是因为不输入资金,企业无法存活,会酿成巨大灾难。如果不是经济大萧条,输入资金并不可取,实际上,罗斯福新政采用更多的是改造制度,割断垄断资本主义毒瘤,让中小企业有生存空间,进而培育出大批中产收入阶层。

金融风暴与经济现实,该让我们对以上问题得出结论,更加清醒一些了。

饭局上的五大误区 篇9

一来可以享受到美味各异的饮食,二来省去家人劳顿之苦。虽说各商家都推出了精心搭配的套餐,但从营养来说,大多不尽如人意。因此,学会一些点菜的小技巧,避开“陷阱”,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误区一:餐前先喝甜饮料

不知何时开始,各种甜饮料成了客人落座之后必不可少的选择。特别是儿童,不能饮酒,家长便会纵容他们喝可乐雪碧等饮料。

然而,碳酸饮料不仅营养价值极低,还会妨碍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相比之下,纯果汁、菜汁和鲜豆浆是不错的选择,纯酸奶则对饮酒者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一些餐馆自制水果汁、玉米汁、南瓜汁等,口味新鲜,风格时尚,非常值得品尝。

误区二:凉菜鱼肉唱主角

宴饮之时,难免会点几个冷菜开胃。

冷菜油脂较少,有荤有素,如果多点一些清爽素食,本来可以平衡主菜油脂过多和蛋白质过剩的问题。然而,多数食客习惯性地点酱牛肉等鱼肉类冷菜,使冷菜失去了调剂营养平衡的作用,加剧了蛋白质过剩。

比较好的选择是以生拌蔬菜、蘸酱蔬菜,加上含淀粉食品(如荞麦面、蕨根粉等)、根茎类食品(如藕片、山药等)和水果沙拉等素食为主,配上一两个少油脂的鱼肉类和豆制品。

用这些清爽的食物开胃,可以保证一餐中的膳食纤维和钾、镁元素的摄入,还能避免蛋白质作为能量被大半浪费。

误区三:烹调油多调味重

许多北方居民喜欢味道浓重的菜肴,认为这样才是过瘾。然而,菜肴中总要有咸有淡,有酸有辣,才不至于令味蕾过分疲惫。

此外,浓味烹调往往会遮盖食物原料的不新鲜气味和较为低劣的质感,因此餐馆往往会热情地鼓励食客点这类菜肴。

在点菜的时候,应适当点一些调味较为清爽的菜肴,如清蒸、白灼、清炖做法的。

有两三个浓味菜肴过瘾即可,再配一两个酸辣或酸鲜菜,用来提神醒胃。这样,有突出、有呼应、有回味,口味丰富,也不至于过分油腻。

误区四:海鲜满桌不嫌多

一些食客特别喜欢河鲜海鲜类产品,总觉得只有吃这些才显得宴席足够高档。

其实,水产品尽管营养丰富,口味鲜美,却也是污染的“重灾区”。水产品的特性就是富集重金属,如果一桌当中海鲜和鱼类菜肴比例过高,总摄入量必然较大,污染物质更有超标风险。

这不仅会加重身体的解毒负担,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中毒。

建议每餐的水产品控制在1―3个菜的水平,食用量也要适当控制,每餐不超过200克为好。

误区五:蔬菜菌藻不见面

宴饮的一大危害就是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严重不平衡。由于一餐中摄入大量蛋白质无法充分被人体利用,大量蛋白质会分解作为能量使用,同时产生含氮废物,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并妨碍酸碱平衡。

在节日期间,应当选择那些平日食用较少的高档素食,如菌类、高档新兴蔬菜、保健坚果,以及藻类、薯类等具有健康价值的蔬菜。

房地产策划的五大误区 篇10

随着房地产业的理性化发展与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房地产营销策划逐渐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与相当程度的认可。房地产营销策划虽然开始从注重表面转向追求内涵,从杂乱无章趋向规范有序,但纵观目前许多策划行为,很多地方仍值得深思。不少开发商对房地产营销策划的认识仍停留于肤浅的表层,甚至由于理解的偏颇,而在实际运作中使营销策划走向误区。

误区之一

目标客户定位不准

打开任何一份策划报告,其中对消费者的描述必然充斥“20—40岁之间”、“中高等收入的成功人士”、“注重生活品质”、“以男性为主”、“自住和投资兼有”这样千人一面的套话。售价超过30万元的房产对消费者的研究,居然还比不上售价不超过3元的饮料(如可口可乐)对消费者研究的态度和深度,岂非咄咄怪事!

事实上,由于高额的消费支出、购买结果的不确定性,房地产消费是一种高涉入度的购买行为,其购买决策的环节、影响因素和时间都复杂得多,变化的可能性也大得多,非采用专业消费者调研不可。然而,几乎所有的房地产策划者都认为,“市场是引导出来的”、“我们比消费者更专业”、“消费者只要能掏得出票子,我自有办法能让他上钩”。至于他是谁、他有什么想法都无足轻重。于是乎,房地产的“上帝”在短短的两三张A4纸的篇幅内被心不在焉地打发掉了,行业泡沫和风险随之而来。

误区之二

无视差异化竞争

与普遍忽视消费者研究相反,房地产策划者如同病态般地执著于对竞争者的研究,常常不惜花上半年的时间(值得留意的是,房地产开发的前置时间往往不超过9个月),动员全公司的力量,发动地毯式的搜索,从本区域到跨区域,甚至全国的假想敌都无不囊括,从环境、房型、配套到装修细节等竞争者优势都关心备至。任何一份策划报告有关竞争者的内容绝不会少于50张A4纸,任何一个竞争者的描述都不会少于10个条目。然而,这样“劳师动众”、“精益求精”有什么意义呢?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能指导我们干什么呢?

事实上,房地产与普通消费品不同,即便地段不同也不会有任何两个项目会同质化;既然不会有同质化,那就绝不会面临像普通消费品那样广泛的竞争。既然如此,这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做法,除了浪费精力、误导注意力又有何益处?

误区之三

空洞的品牌战略

眼下,房地产业最时髦的说法就是“打造强势品牌”、“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有了万科好榜样的巨大示范效应(据说同样条件,万科凭借品牌领先就能造就每平方米1000元的溢价),有了中体奥园快速切入品牌经营的成长轨迹(据说奥林匹克花园已经顺利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特许连锁),于是乎,便雄心勃勃地要成为“领导品牌”,豪情万丈地要做“白领品牌”,别出心裁地要做“时尚品牌”,你方唱罢我登场,却没有人去冷静地想想,等到曲终人散以后还会剩下什么。

事实上,房地产的一个项目总共不过几百上千套房子,卖完了也就完了,不像普通消费品几乎可以无限制、无限量地卖下去。特定项目的所有房子卖完之后如果没有持续的项目出现,弄个“强势品牌”难道就能画饼充饥吗?

只有那些有能力、有意愿持续专注进行房地产经营的企业才需要定战略、建品牌。一般的今天做做明天就不一定想做了或不一定能做了的公司(这样的公司至少占八成以上),最

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产品上,而不要去搞什么品牌建设、战略规划,对他们而言,品牌运作一是用不上(规模太小),二是用不起(投入太高),三是用不动(管理太差)。误区之四产品理解浅薄

与普通消费品不同,不仅每一个项目是不同的,甚至连一个房地产项目中的每一套房子都是绝不相同的,无论是面积、楼层、景观,还是面对的消费群都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差异性。你可以说每一瓶可口可乐都是相同的,但你绝不能说任何两套房子对你而言价值一样。这本来是极好的策划切入点,然而,我们的房地产策划者却没有这种精度的视野,只是粗浅地按房型分分类,简单地根据一个总均价加点儿系数来定价,充其量不过是搞点儿“自立一房”、“温馨两房”、“雀巢三房”之类的噱头。

房地产策划者们真应该好好学学“琉璃工坊”。君不见人家“琉璃工坊”是如何珍视自己的每一个作品,如何刻意地使其绝不相同,定价也根本看不出是根据什么均价定的,而我们的房地产策划者却在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偏偏不做文章。

事实上,应该根据顾客的不同而不是房型的不同来细分定义我们的产品,对每一类产品而不是仅对整个项目进行周密的包装,定价也不能简单地用总均价加成,而应该用类别均价加成的方法。

误区之五

用大炮打蚊子

仗着财大气粗,房地产策划者经常强调猛烈的广告攻势,偏爱采用发行量大的大众媒体进行宣传。本着打“大决战”的动因,有人曾经把《解放日报》某一天的广告版面完全包了下来,如果不是有政策约束的话,连报纸的冠名权都恨不得拿下。

其实,一个项目充其量不过几百上千个顾客,用上百万份发行量的媒体还不是大海捞针、用大炮打蚊子?有效的每千人成本还不高得惊人?况且,随着媒体干扰的增大(这是广告主们不可避免的“感伤”),媒体的边际传播收益正在直线下滑,与其如此,为什么不采用“小众传播”的方式以求更为精准实效呢?一贯十分注重大众传播的P&G,其产品海飞丝在宣传推广时就拍了7个版本的广告,分别针对7个不同的目标群体。

战略定位的五大误区 篇11

实际上,近年中国企业掀起了一股“定位热”,企业家讲“定位”俨然成为一种时尚。然而在现实中,要想准确给企业战略定位就不简单了。战略定位上的失之毫厘,往往会导致企业经营上的谬以千里。为此,我们必须正本清源,列出企业在战略定位上的常见误区,予以警示。

误区之1:定位自我化

尽管对于新的营销概念,国内不少企业家耳熟能详,但能够灵活运用者却寥寥无几。其实,战略定位遵循的原理非常简单,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现实经营中,企业对于战略定位的理解往往会偏向于塑造核心能力或者竞争优势,也就是说,企业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核心专长来确定战略定位。但问题是,企业的核心专长未必符合市场需求。而不少管理者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制造商”阶段,在经营上坚持“自我导向”或“竞争导向”而非“消费导向”。而确立战略定位之时,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消费需求,其次才是竞争态势,只有坚持“消费导向”,才能使战略定位占领消费者心智。“竞争导向”是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差异化,同样,“自我导向”下的核心能力是不能作为制定战略定位时首要考虑要素的,它只能够作为对战略定位的匹配要素来考虑。

【案例3】某鞋服企业认为相对于服装,他们在鞋类上的竞争力更强、经验更丰富。所以他们希望能够在定位时能够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但问题是,对于这家企业而言,战略定位的核心在于如何挖掘消费者内心对于鞋服整体穿着风格的偏好,一旦整体风格确定,无论是鞋类还是服装都是一样的,如果一定要生硬地体现企业在鞋上的所谓优势,只会破坏整个战略定位。当然,这家企业在鞋类上具有优势,完全可以在产品上进行体现,比如款式更新颖、穿着更舒适等,这和战略定位并不矛盾,而且是战略定位的最好体现。

误区2:定位空泛化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做所有人的生意,战略定位就是要让企业想清楚到底做谁的生意。但问题在于,现实世界中有太多企业家想做所有人的生意,这就导致战略定位空泛化。那些战略定位空泛化的企业,实际上仍然处于做生意而非做品牌的阶段。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够赚钱,卖什么产品都可以,你要让他去取舍,几乎是不可能。

【案例4】某休闲食品连锁专卖店有两个子品牌,一个叫味优特,另一个叫闲悠坊。前者对于加盟商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有资金就可以,后者则要求店面开设在主流商业街、大卖场和SHOPPING MALL中,应该说这两个品牌专卖店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这家企业的老板为了节省包材费用,竟然在这两个子品牌的专卖店里卖完全相同的产品,甚至还想出一个“绝妙”的方法,把这两家专卖店用相同的品牌“闲悠坊。味优特”统一起来,甚至使用同样的产品包装。

在这位老板看来,他的战略定位就是做休闲食品连锁店,忽略了市场细分和战略取舍。如果用这样的思维来做企业,结果必然是失败。

误区3:定位空心化

一些企业将定位理解为概念炒作,这又是一个误区,其后果是定位空心化,空有几个概念飘来飘去,就是无法落地。

闽南某鞋服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在板鞋这一细分市场取得了领先优势,建立起“板鞋专家”的品牌形象。随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该企业希望能够突破竞争僵局,找到新的盈利区。于是,该企业开始对原有的战略定位进行思考。

反思从营销的本源——产品开始。板鞋源自西方,最初是滑板玩家的装备之一,被引入中国后则被当做运动休闲风格的鞋,为此,该企业提出了想确立“潮玩装备”的定位的想法。这样的定位实际上更加宽泛:该企业定位不仅限于板鞋,而是“潮玩装备”制造商。所谓“潮玩装备”,就是将西方的街头文化元素注入产品和品牌之中。在这个定位下,企业除了销售板鞋外,还要销售滑板、涂鸦衫、篮球、套头衫等产品,在风格上更加突出潮流感、前卫感、夸张感。

这样的定位看似顺理成章。然而,当我们进行严谨的市场调研后,却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潮玩装备”这个定位却意味着失败,原因如下:

首先,该企业的目标消费群以学生和中等教育程度的上班族,多为中、低收入人群,品牌认知主要局限于县级市场,其在地级市的知晓度(32.7%)低于县级市的41.6%;而潮玩装备的全新定位更符合省会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市的消费需求。在消费者心智中,潮玩的主要特征是新潮、流行、时尚、个性、活力和前卫。同时,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相比鞋子和服装,消费者对“潮玩装备”的联想更倾向于滑板、街头篮球、滑板车、帽子、头盔等典型的小众消费品。以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为例,潮玩涂鸦类产品(帆布鞋、板鞋及高帮休闲鞋)的市场规模尚不到1亿元,显然,仅仅定位于这样一个市场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发展。

其次,再看该企业实际运营状况:渠道布局以县级市场为主,现有产品以板鞋为主。无论从市场还是产品上都与“潮玩装备”的定位难以匹配,同时,目前终端形象是大众化的休闲风格,而潮玩产品要求前卫、新潮。因此,“潮玩装备”的定位与企业实际资源与经营状况并不匹配,无法“落地”,这样的战略定位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建议:该企业不应放弃板鞋这块快速崛起的市场阵地,而应充分利用自身在板鞋领域的核心能力,构建时尚休闲业务结构,打造板鞋品类集成店,为大众、年轻消费者提供系列化、时尚、休闲的板鞋产品,然后再进一步跳出运动领域,弱化板鞋产品特征,将该品牌提升至时尚、休闲品类的领导地位,这样才能占据更广泛的市场空间。

误区4:定位骑墙

战略的核心是选择,关键在于取舍,“取”相对容易,“舍”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却是极其困难的,这就是我们常见不少企业的战略定位左右摇摆的原因所在。

【案例5】尚玛可是中国家纺第一品牌罗莱旗下的子品牌,其战略定位曾面临“骑墙”的尴尬。最初尚玛可定位时尚家纺的领导者,其目标消费群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年龄在18~29岁,崇尚自由、追求时尚自我的生活方式的年轻人群;其二为年龄在30~45岁,心态积极、追求生活质量、注重产品品质的中年人群。

为了满足两大消费族群的需求,尚玛可推出了3种各具特色的产品风格,尽管这丰富了产品线,但也造成尚玛可在品牌上缺乏统一的调性,从而影响了品牌价值的提升。为什么不将品牌调性统一起来呢?尚玛可担心,在现有情况下,一旦风格统一,会导致品牌无法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从而影响尚玛可的销售业绩。实际上,这牵扯到战略的本源问题:战略究竟应针对目标消费群的某一类需求,还是不同人群的多种需求?尚玛可目前面临的状态,实际上处于定位“骑墙”的状态,这种“骑墙式”的定位使尚玛可的战略与需求形成了巨大的错位,即:核心消费群体的对立,其两类主要消费群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截然不同,一类购买力较强,消费行为较为理性,另一类则较为年轻、购买力不强,消费行为较为感性,年轻群体对品牌认同度高,但是购买力较弱,而成熟群体购买力较强,但是对品牌认同度不高。尚玛可陷入了众口难调的窘境。

尚玛可面临的这种“错位陷阱”,导致其战略始终在独特性与价值感之间纠结。实际上,尚玛可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创意摩登”产品系列上,外观炫丽,且价格不高,购买者主要是年轻的上班族;而其价值较高的产品则体现新古典时尚和简约时尚,产品风格偏中性,具有较高的价值感。为了突出品牌独特性,尚玛可选择了时尚类风格作为品牌的核心表现元素,但是真正好销的产品却并非这类产品,而是结合了时尚元素、较为中性化的产品;尚玛可想用独特的品牌形象来争取年轻的消费者,同时又想不断提高产品价值来针对成熟消费者,能否同时讨好两个不同的消费群体?这是不可能的,消费者、产品、品牌必须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这样的品牌才有价值。

归根结底,尚玛可对于核心消费群及其需求的界定发生了错位,由此造成产品风格、价格水平及品牌形象都处于模糊的状态,其在品牌形象上针对的是较为年轻和感性的消费群体,而在产品购买上则主要针对成熟和理性的消费群体,沟通的对象和销售的对象并不一致。如果尚玛可始终徘徊在这两类完全不同的消费群体之间,那么势必给消费群造成品牌形象模糊的感觉,最终将难以得到任何一方的认同,这就是“脚踩两只船”的必然结果。

尚玛可方面的另外一个担心是:聚焦其中一个消费群体,固然会使定位清晰,但这是否会导致销售业绩的下滑?

【案例6】深圳富安娜曾经是家纺行业的第一品牌,其战略定位为广泛的大众消费群体提供优雅风格的床上用品,但在罗莱的贴身紧逼之下,富安娜将战略定位调整为高收入群体提供具有艺术感的床上用品,反而将原来的定位让给了罗莱。结果,罗莱超越富安娜成为家纺行业第一品牌,原因就在于富安娜把战略定位搞清晰了,而罗莱更加适合大众的消费群。

其实,富安娜的失误并非源于战略定位变清晰了,而是其战略定位发生了错误,当主流消费群更偏好优雅风格的产品时,富安娜却仅仅为了要避开罗莱的追击,而放弃了原来正确的战略定位,富安娜的战略定位虽然清晰了,但却不够精准,精准一定是清晰的,但是清晰却未必精准,这才是根源所在。因此,对核心消费群及需求的准确界定,才是企业战略定位成功的关键所在。最终,尚玛可重新理清了核心消费群体和价值需求,确定了“格调时尚家纺”的战略定位,并从而将消费者、产品、品牌有机地整合起来,告别了“定位骑墙”的尴尬局面。

误区5:定位简单化

战略定位的另外一个误区是过于简单化,不少企业常常将战略定位理解为消费者提供什么档次或价格水平的产品。很多企业老总在被问及企业的战略定位是什么的时候,回答通常是:我们定位在XX档(高档、中档或者中低档,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定位在低档),这种定位看似精准,但对于企业的经营是远远不够的。消费档次或价格仅仅是战略定位的一个部分,一个完整的战略定位还应当包括对核心消费群体的界定、对核心价值需求的提炼、对品类业务的界定、对产品概念的界定、对品牌概念的提炼以及对渠道类型的界定,这样的定位才能对企业的各项运用活动提纲挈领。也就是说,战略定位必须完整,只有完整才能够使战略具备可行性,而不能够被有效执行的战略并不是一个好战略。

成功的品牌往往有一个共同特质:代表一个品类,并且与竞品形成差异化,以男装品牌为例,利郎成功占位商务休闲男装,柒牌成功占位中华立领,劲霸占位夹克,九牧王占位西裤专家,海澜之家占位男装自选专卖,这些品牌无一例外都获得了快速发展。

战略定位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准确,定位既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似是而非。2.聚焦,一个品牌只能通过精准的定位去满足消费者与品牌诉求最相匹配的核心需求。3.品类,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想有效占据消费者的心智资源,必须基于消费者心智去缔造一个新品类。4.提炼,在品类战略的基础上,提炼核心诉求,从而实现与消费者的心灵互动。

上一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课收复新疆说课稿下一篇:汉魏晋诗三首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