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难题

2024-09-10

五大难题(共6篇)

五大难题 篇1

自郭树清履新中国证监会主席以来, A股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报以正面反应。这一方面反映出股价指数近10年“锚”在原地后人心思涨的心态;另一方面, 也折射出市场各方对长期困扰股市发展的问题予以全梳理总清算的预期。当然, 简单的人事变动无法改变股市低迷的现状, 目前摆在新主席面前的仍是一个资金面紧张、交投不活跃、投资者投资意愿不强烈的A股市场, 是一个稀缺的社会资本经常在错误的预期下被错配到并不具有短期盈利性和长期成长性的企业的市场, 也是一个亿万股民难以在经济高速增长中获得实质性财富增长的市场。A股市场发展屡遭不顺, 沪深指数频受打压, 究其原因, 是存在五个难以治理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五大难题正考验着新主席一班人的治市智慧。

信用不够格

信用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资本市场的秩序和信心建立在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等参与者的诚信表现之上, 而失序失信的资本市场不仅无法吸引海外投资者, 也终将被本国投资者抛弃。纵观目前的A股市场, “欺诈门”、“变脸门”屡见不鲜, 不断挑战着投资者的信心和耐心。重建A股市场信用体系、重树投资者的信心, 亟待新主席的徙木为信。

股市失信行为存在于股票发行、流通的各个环节。在股票发行过程中, 有些企业为达到证监会规定的上市条件, 粉饰报表、虚增收入, 在招股说明书这份靓丽的“答卷”背后隐藏着诸多贴着财务造假标签的“炸弹”。譬如, 不久前审理的股票欺诈发行的上市公司“绿大地”, 利用监管体系的漏洞, 以操作手法的隐蔽性, 在2007年成功上市, 募集资金3.29亿元。该公司初尝甜头后在侥幸心理驱使下, 上市后继续在股市“以身试法”, 在2007~2009年, 通过伪造的合同和会计资料, 虚增资产和收入共计5.38亿元。在股市“步步惊心”的“绿大地”, 终因季报、年报多次“变脸”而在2010年3月引起证券监管当局的注意, 牵出亿元差错达12项的惊天大案。

股市失信的主体不仅包括上市公司, 也涉及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在保荐收入与IPO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成功与否息息相关的发行框架下, 作为中介的保荐人为了推动公司上市, 对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知情不报, 甚至瞒天过海、协助造假。如“绿大地”IPO, 其保荐人华泰联合在保荐过程中就未履行保荐责任和义务。只“荐”不“保”的保荐行为, 进一步加剧了IPO的乱象。而作为监管机构的证监会也多次出现政策“变脸”———朝令夕改, 既缺乏连续性, 又缺乏透明度, 致使本应是投资者利益保护者的监管机构最终有失信于民之嫌。

接二连三的股市失信在拷问着上市公司的良心的同时, 也在考验着投资者的耐心。诚信缺失, 势必制约投资者形成长期投资理念, 这在股票市场上表现为A股换手率远高于成熟市场。如果诚信缺失现象继续蔓延, 那么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就会消褪殆尽, 他们最终会选择用脚投票, 股市资金配置的功能将因此被严重弱化。

估值不算低

在某些时候, 持续的“熊市”往往是估值回归的过程, 因此在当前股市低迷的情况下,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审视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 研判其真实投资价值。

随着股市持续低迷, A股的估值水平也不断下探。截至2011年10月底, A股市盈率已接近于2005年998点和2008年1664点的底部, 银行、公路、铁路、航空等板块都处于历史底部区域, 但A股另一估值指标———市净率仍高于2008年。据南方基金的策略报告, 倘若市净率回归到2008年, 上证指数还要经历20%左右的下跌。市盈率的倒数就是股息收益率。我们在评判A股市场总体估值水平时, 还需比较股息收益率与我国当前经济市场资本回报率的高低。目前, 排除风险因素的民间利率约为20%~30%, 对应市盈率为3~5倍, IPO前的PE入股市盈率约为5倍。但是在股市低迷的环境下, 2011年8月IPO平均发行市盈率仍达41.04倍。面对巨大的利益落差, 上市公司高管们在限售期解禁后仍会迫不及待地减持。截至2011年9月8日, 共有450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减持, 套现总额达115.8亿元。惊人的减持数量使得大盘持续受到重压, 造成阴跌连连的局面。

供求不平衡

在股市上, 股票的需求、供给状况反映了投资的意愿和融资的力度, 两者力量的此消彼长将影响股市的走势。在当前A股市场上, 严重的供求失衡主要源于长期的制度缺陷。

在股票需求一方:一是政府掌控了包括机构入市的范围和规模在内的话语权, 并通过各种制度和政策, 影响、改变着市场的需求状况, 致使A股市场呈现出“政策市”的基本特征;二是因上市标准存在行政垄断行为, 一些成功上市、顺利融资的企业未必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而许多优质企业却被拒之门外, 这种现象在压制投资者选择权的同时, 也降低了他们的投资意愿。

在股票供给一方:一是股票发行核准制赋予了主承销商根据市场需要推荐企业上市的资格, 如此一来, 各大券商在利益的驱使下, 势必加快承销业务的行动速度, 甚至会急功近利地通过粉饰业绩等途径, 达到证监会规定的上市要求, IPO速度也由此陡然加快, 于是2010年的A股市场在“熊冠三甲”的同时竟也实现了“融冠全球”;二是立于投资者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大小非”解禁长期存在, 解禁后可能出现的减持行为会给二级市场带来数量惊人的证券供给, 投资者由此产生的担忧心理也对股市造成了严重打击。

供求不平衡已成为A股市场的基本表象, 证券数量的供给无限与需求有限之间的巨大矛盾, 使得本来就羸弱的股市更加低迷, 迟迟难以回暖。

成长不可续

成长性是股市的第一生产力,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A股市场在具备一般证券市场基本特征的同时, 又因其新兴加转轨的属性而更具发展潜力, 因此对其进行准确的成长性研判尤为必要。

令人担忧的是, 目前A股市场存在成长性口号被滥用的现象。一些上市公司凭借高成长的“桃符”挺进市场, 而投资者却被它们“描绘”出的高成长所吸引, 继而根据它们短期业绩的提升产生了长期增长的预期, 随后它们便开始频现业绩“变脸”, 股价也立即对业绩的修正报以负面反应, 投资者的未来预期土崩瓦解, 损失惨重。

上述现象反映了A股市场的业绩预期不可续, 即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不可延续。这些现象尤以贴成长性标签的创业板为甚。譬如2011年三季度, 在271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 有105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减少, 有53家公司同比降幅超过了30%。创业板成长性的变化可从其上市前的报表不实、上市后的竞争力不强两方面得到解释:一是为了满足上市的盈利要求, 有的公司虚报业绩、修改报表, 摇身一变而成为创富的神话、行业的新宠;二是近年来货币政策持续收紧, 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持续上升, 中小企业较弱的竞争力在强大的市场冲击下无招架之力, 只能接受业绩大幅度下降的结果, 之前因货币泛滥得到的业绩提升之福, 最终化为股价暴跌之祸。

创业板市场成长性不可续的个案反映出A股市场成长性虚化的通病, 众多假成长的上市公司充斥于A股市场, 它们无法通过业绩的内生性增长和创新能力的实质性提高来保持和延续虚化的成长能力, 而广大投资者在被所谓“高成长”公司一次次蒙蔽、欺骗后, 一旦对A股市场整体成长性失去信心, 市场很可能出现对高成长公司的逆向选择, 真正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的处境将更加困难。

制度不靠谱

当前, 在A股市场制度体系中, 有关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上市公司退市的制度, 仍不完备, 这种制度“短板”将长期制约股市的发展。

在A股市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价值观和监管原则尚未形成之际, 我们经常看到对机构违规予以处罚, 却鲜闻涉及中小投资者的索赔、获赔, 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在面对不公平交易时可进行的法律维权缺少实质性内容, 高诉讼成本、长诉讼周期往往让许多中小投资者望而却步, 最终选择放弃维权。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在被“显性”非法损害的同时, 当前的竞争规则和交易制度也对他们的利益造成了“隐性”损害。例如, “大小非”减持对二级市场产生了持续的打压, 中小投资者只能被迫承受阴跌连连的股价;又如, 一、二级市场之间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现象, 使得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本应享有的价值增长, 被一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长期强行剥夺, 难以分享财富增长。

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也适用于证券市场。但在A股市场, 我们经常看到亏损公司的股票因“重组”而被爆炒, 却极少看到它们退市, 原因是监管机构设置的退市资格“高”。A股市场近10年退市的公司总计不到20家, 与美国8年退市公司7000家形成了鲜明对比。退市机制形同虚设, 使得“壳”资源成了稀缺商品, 各种“ST” (特别处理) 股票由此被借机炒作, “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越来越明显。

股市监管体系的缺陷, 不仅包括上述重要制度缺失, 而且现有制度在实施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证券监管机构随意变动政策, 甚至出尔反尔、朝令夕改的行为屡见不鲜, 发布政策“不靠谱”, 投资者在看到政策变动的同时, 却看不到监管层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意图, 股市经常随突如其来的政策变更而暴涨暴跌, 最终造成投资者的巨大损失。

监管手段软化也对股市的公正、透明提出了挑战。与上市公司违法违规所获取的巨大利益相比, 证监会对其给予的惩处微不足道, 监管之剑迟钝锈蚀, 起不到威慑作用, 也无法规范各市场主体的行为。违法收益与违法成本之间的落差, 使得一些上市公司铤而走险, 无视监管法规, 肆意侵害投资者的利益。

股市的五大难题虽非积重难返, 但也属沉苛顽症。这些难题能否有效治理, 既考验着新主席的治市智慧, 也考验着投资者的后续耐心。

五大难题 篇2

第一是筹资难。

2011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约需资金1.3万亿—1.4万亿,中央财政安排约1300亿元,各级政府通过预算内安排、土地出让收益以及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大约5000亿元,还需通过市场筹集资金约8000亿元。为弥补资金缺口,各地探索了发行企业债、信托基金等多种融资渠道,但总体规模不大,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一些银行认为保障房项目关联方多,情况复杂,特别是公租房和廉租房项目还款来源不确定,风险较大,贷款投放较为谨慎。总体而言,由于保障房建设资金回收周期长,利润空间小等因素,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仍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金参与融资的积极性不高。

为此,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持机制,加快完善政策环境,出台针对保障性住房尤其是公租房的中长期低息贷款政策。要保证保障房开发的合理盈利空间,探索可持续的开发建设模式,创新投融资机制,有效利用保险、信托、社保等长期资金,积极吸引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丰富金融产品设计,推行权益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等。

第二是用地难。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地方政府新增建设用地数量受到用地总量控制指标的严格限制。为了确保经济增长和增加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倾向于优先安排大型经营性项目建设用地。在住宅用地上,不少地方为了获得更高的土地出让收入,把商品房用地作为主要供给对象,保障房用地在计划指标中占比不足。根据国土资源部2010年用地供应计划执行情况公告,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和新疆建设兵团)住房供地计划实际完成12.54万公顷,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2.47万公顷,仅占住房用地总量的19.7%。此外,存量土地供给受拆迁难、征地和用地手续复杂等因素限制,获取土地时间长、成本高。

因此,为解决用地难问题,有必要将保障房用地指标单列,以避免一些地方政府为获得高额土地出让收入而将土地主要用于商品房,挤压保障房用地的现象发生。同时,引导和鼓励地方进一步拓宽保障房用地规模,如规定有关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商品房用地时需配建一定面积的保障房。目前,北京、兰州等地方政府已探索实行了“限地价、竞租赁房面积”方式,从原商品房面积中“抠”出一部分面积,“贴补”给公租房,北京市部分公租房项目开发建设还试点实行土地年租制。此外,可考虑推进在集体土地和单位土地上建设公租房,同时明确规定单位自建公租房的供给对象必须符合统一的公租房申请条件且坚持只租不售原则,避免其转化为传统体制的单位福利分房。

第三是监管难。

保障房建设是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的一项重要工程,建设规模大、时间要求紧,若相关的监管配套措施不到位,会严重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目前,一些地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屡被媒体曝光存在质量问题,“楼脆脆”、“瘦身钢筋”等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一些地区的保障房配套设施和服务还不到位,群众安居难,在部分保障房和商品房社区混建的大型小区里,公共配套“肥瘦”不均的现象也较为严重。

为此,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完善考核指标和办法,尽快改变和纠正一些地区在保障房建设中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重速度轻质量、重主体轻配套等错误做法。加快出台保障性住房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各方在保障房建设中的责任,严格执行项目审批、土地使用、规划选址、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各项建设程序,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建设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公众和媒体等多方力量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对保障房建设中出现质量问题的责任主体,要加大惩戒力度,载入诚信系统“黑名单”。

在对地方政府的目标考核上,不仅要考核保障房建设的速度和套数,还要重点考核保障房建设的质量、配套和效益。在规划布局上,要根据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分布状况,将保障性住房重点布局在铁路沿线、城市主干道、地铁出入口等区域。在户型设计上,要做到“面积不大、功能齐全”。在装修标准上,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要统一进行装修。在配套设施上,要确保水、电、气、暖、电话、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到位,让低收入家庭与其他群体同样共享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坚决避免保障房享受“次级配套”、保障房造就“贫民区”现象的发生。

第四是运营难。

当前,保障性住房尚处在大规模建设中,问题主要集中在建设层面,下一步,要重点解决好分配和运营管理中的问题。各地建设的保障房,除一部分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可以出售以外,大部分将由政府或相关机构持有,允许多长时间退出、如何退出等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如保障房退出渠道不畅,将导致一些不符合政策的居住者持续占用社会资源,使本该享受保障房政策的群众失去保障权利。

为此,应尽快明确保障房的分配程序、办法和退出机制,做到透明、公开、公正和公平。要建立和完善居民收入核查制度,及时监测被保障对象经济状况变化情况,确保保障性住房真正发挥面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托底房”的作用。要完善制度设计,实现保障房在严格审核条件下的有序转化,引导形成先租后买、梯度消费的住房模式,既可以满足群众在不同经济状况和阶段的住房需求,同时政府也可以减轻管护压力和收回部分资金,周转建设保障性住房,覆盖更多的困难群众。目前,一些地方已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如江苏省探索保障房多元化产权模式,政府按出资比例与廉租房或公租房住户实行共有产权,这些家庭经济状况改善后,可以按市场价格或稍低于市场的价格,购买政府拥有的部分产权。厦门市探索根据保障对象收入提高状况,相应提高其租金水平,在一定条件下将廉租房转化为公共租赁住房和出售性保障住房,着力使各类保障方式互通互换、进退有序。

第五是显效难。

尽管目前政府加大了保障房建设力度,但相对于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和快速发展的商品房市场,保障性住房建设仍明显滞后,覆盖面有限,供给严重不足,政策效果显现尚需一个过程,甚至较长时间。特别是在当前房价的增长幅度超过大多数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背景下,要进一步加强保障房建设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加快保障房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继续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供给,有效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合理确定政府责任与行为边界,注重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尽快形成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住房保障体制和机制。

吉利变革,必破五大难题 篇3

变革,意味着“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面对的困难可想而知。摆脱固有发展路径,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种种顽疾,选准适应市场变化的节奏与步伐,绝不是一句口号可以概括。对吉利而言,要实现李书福董事长“让中国汽车开遍世界,而不是让世界汽车占领中国”的梦想,必然面临企业战略、品牌战略、产品战略等多层面的系统变革。变革成,则企业兴!

吉利的变革,首先要从人说起。2013年李书福请来了前上海通用副总经理孙晓东。孙拥有在上海大众、上海通用、PSA亚太工作的经历,对国际汽车品牌、合资企业操作流程了如指掌。如何把“高大上”的国际营销基因植入吉利,如何引导吉利体系的全面变革,如何获得市场的认可,是孙上任伊始就面临的巨大挑战。而如今作为吉利销售公司总经理,孙晓东至少还要破解五大变革难题。

第一:面对吉利旗下三大品牌帝豪、全球鹰、英伦,如何取舍?是直接回归母品牌吉利汽车;是将三大子品牌中某一个做大;还是由吉利总领,三个品牌作为子品牌出现?需要孙及其团队细嚼慢咽。

第二:如果三大品牌三合一,那面对吉利全国几百家各自为阵(分品牌代理)的经销商该如何整合?要知道,这些经销商多是与吉利一起成长起来的铁杆粉丝,甚至是生死相随的战略合作伙伴,如果要整合他们,面临的阻力可想而知。

第三:在奇瑞汽车研发体系调整再显曙光,长城、比亚迪研发投入占比不断提高的今天,吉利如何在研发能力上下功夫?能否对现有产品结构重新整合、调整、优化,开发出创新车型满足市场需求,迎合渠道盈利的期望?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四: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从方方面面信息表示,沃尔沃将从技术、车型、平台上反哺吉利自主品牌,但技术如何消化,产品如何转化,平台如何共享,孙晓东是否能主导沃尔沃资源对吉利自主品牌的反哺,这也是个未知数。

第五:与孙晓东之前供职的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的标准化企业运行体系不同,吉利自主品牌迫于销售压力,无论是营销人才的培养,还是体系的全面升级相对合资企业都慢了不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晓东如何把优良基因,先进体系,卓越营销理念植入吉利,需要费一番脑筋。

尽管有如此多的难题摆在面前,但对吉利来说,变革不再是一个挂在嘴边的口号,既迫在眉睫又意义重大。一个伟大企业的涅磐重生往往来自于变革,而变革本身需要的是高超的智慧,卓绝的能力,足够的耐心,充分的准备。对李书福、孙晓东这样的操盘高手来说,长袖善舞中必然蕴含着凌厉的攻势,绝对值得期待。

五大难题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装订,三大难题,五大策略

1 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装订的重要意义

期刊装订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 是提高馆藏信息保障能力的基础。期刊装订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馆藏资源的建设, 影响到学术研究的库存, 影响到读者阅读的快乐。湖南水电职院图书馆每年要装订三四千册图书, 如此繁重的体力活, 如此精湛的技术活, 不是随便哪一个图书管理员都能胜任的。期刊装订也是一门艺术活, 它是一门要求体力、脑力、手工、情绪、音乐、舞蹈、美术、文学、审美、数学、英语、天文、地理等各项能力的综合素质集中体现的技术活, 不懂操作不懂套路的外行, 是吃不了图书馆期刊装订这碗饭的。没有能力, 没有文化, 没有技术, 没有水准, 没有灵感的管理员, 想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混饭吃, 我个人认为是可笑的, 是不可理喻的。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员, 必须明确认识到期刊装订的重要作用:便于保管, 便于集中;便于美观, 便于整齐;便于排列, 便于归取;便于统计, 便于掌握;便于保护, 便于延长;保护书籍表面, 延长使用期限;并由此带来集中、保护、美化、直立、易于管理, 不易丢失等功能。期刊作为连续出版物, 具有稳定而统一的刊名, 装订后的期刊, 按照期刊分类体系进行有序排架, 各种同类型期刊以年度递增的方式排在一起, 更易凸现出学术专业的发展过程, 从而使期刊的学科性、系统性、连续性得到最好的体现。因此笔者认为, 期刊装订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学术研究领域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2 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装订的三大难题

2.1 管理素质偏低, 管理水平偏低

由于受“重藏轻用”思想的影响, 担心期刊借出被损坏或丢失, 因此期刊装订本一旦入库、上架后就有万事大吉的感觉, 一般多以收藏为主, 不轻易外借。这样使得期刊信息受到了许多限制, 在利用上大打折扣, 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很大不便。怎样从“重藏轻用”到“藏以致用”, 使读者更直接、更便利地借阅期刊呢?负责管理期刊装订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教师, 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第一, 要求教师自己具备良好的装订技巧, 能在学生管理员面前做标准的装订打孔和缝线包装的操作示范。一个从未使用过装订机打孔的教师, 一个从未使用过针线缝期刊的教师, 一个从未使用过粮食浆糊刷牛皮纸的教师, 是没有资格指导学生管理员装订打孔。

第二, 要求教师自己具备指挥学生管理员按时按量完成装订任务的能力, 同时要求学管员以身作则, 不迟到, 不早退, 不旷工。学生管理员按时到岗, 按时作业, 按时换岗, 必须每天登记。

第三, 要求教师自己具备渊博的专业文化知识, 具备优秀的档案管理能力, 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技能, 具备良好的教师仪表形象。湖南水电职院图书馆的办馆宗旨是“服务读者, 教书育人”。如何服务读者, 如何教书育人, 如何把湖南水电职院的莘莘学子培育成21世纪具备阅读纸质期刊和阅读电子期刊的双重能力的水电栋梁之才, 如何把湖南水电职院的图书馆老师和学生管理员训练成技艺精湛的期刊装订专家, 是笔者自2009年进入湖南水电职院图书馆以来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一个不重视修饰自己外表形象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老师, 会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产生不好的第一印象, 影响阅读。总之, 笔者认为, 产生阅读美感的第一要著, 就是要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教师的衣着品位。因此, 高职院校图书馆教师如何衣着得体, 如何打扮靓丽, 如何坐姿优雅, 如何站姿优美, 如何礼仪迎客, 如何轻声问候, 如何接待热情, 都是必修的一大课题。

2.2 装订设备落后, 装订环境太差

湖南水电职院用的三台装订机, 经常出现装订针头无力, 无法钻穿书本的情况。需要时刻有懂修理的师傅, 进行修理, 才能保证装订的进度。由于连续装订几十册, 装订机的机芯温度骤然升高至发烫, 以至于机芯容易烧坏, 因此必须提醒学管员在装订时, 密切注意机芯的温度, 可以用冷毛巾敷在机芯头部, 让它冷却降温。

2.3 刊名标识不清, 邮发代号不清

刊名标识变更, 邮发代号变更, 内容变更, 版本变更, 开本变更, 价格变更, 出版地变更, 订购号变更, 是常有的事, 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

3 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装订的五大策略

3.1 提高管理素质, 提高装订质量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管理素质, 提高期刊装订的质量, 是摆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桌面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已在湖南水电职院图书馆工作五年的我凭个人经验认为, 首要的就是期刊的下架整理,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期刊装订一定要先进行下架整理, 登记缺刊, 核实漏刊, 查明原因。期刊装订前要对需装订的期刊进行整理、统计、核查, 然后填写《期刊缺漏表》。根据实际统计情况, 发现有缺期的期刊, 要及时登记, 笔录在案, 询问邮局, 联系补缺, 查明原因。对没有签到的期刊, 要及时向邮局追补;对已经签到的期刊, 若是因为特殊情况借出的一定要追回, 没有借出的则说明该刊已经丢失, 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无法补缺的核心期刊应设法复制。实在无法补缺的期刊仍然装订。

期刊的下架整理, 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装订工作的第一步。第一步必须走好, 否则会影响整个装订工作的质量。期刊下架时, 要求管理员耐心细致, 。要求如下:首先, 要看期刊的出版周期, 分清哪些是周刊, 哪些是旬刊, 哪些是半月刊, 哪些是月刊, 哪些是双月刊, 哪些是季刊。其次, 要看期刊封面的那一条隐形的装订暗线。每一本期刊的封面左侧约一厘米处, 都有一道隐约可见的装订线。沿着这条装订线, 用圆珠笔在封面上画好三个黑色的圆圈, 三点一线, 以备装订的时候, 正好打在一条线上, 不会打偏打歪。再次, 根据期刊的厚度, 确定哪些是适合用粗型装订针来打孔, 哪些是适合用细型装订针来打孔。根据期刊的厚度, 调整全年期刊装订的厚度, 使装订后的合订本外表美观, 便于读者使用, 便于期刊管理。

3.2 规范装订时间, 规范装订厚度

期刊装订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季节, 装订的最佳时机是在秋冬季节。南方的高职院院图书馆一定要避开梅雨季节, 因为装订需要在纸板上刷胶水浆糊, 干不透容易发霉, 刷过浆糊的纸板一定要放在通风处干透压平。期刊装订还要避开每年六月底毕业生写毕业论文的高峰期, 这段时间期刊的利用率最高。因此, 一般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当选择寒假和暑假进行期刊装订。利用暑假装订上半年的期刊, 利用寒假装订下半年的期刊, 这样就能保证期刊的充分合理利用。

期刊装订一定要规范打孔的距离。打孔的距离, 指的是孔离书脊距离的远近。孔的大小和孔的距离, 将影响到期刊装订的质量。打孔的距离一般应离书脊4—6mm以内, 离期刊的封面顶部和下部一般应是2公分。

期刊装订一定要规范装订的厚度。湖南水电职院图书馆期刊装订的规格要求是:厚度一般不得超过3CM。半月刊和月刊较薄的一般是6本订成一册。半月刊和月刊较厚的一般是三本订成一册。月刊:半年装订, 即1—6期, 7—12期, 年装订成2大册。半月刊:季度装订, 即1—6期, 7—12期, 13—18期, 19—24期, 年装订成4大册。双月刊, 年度装订, 即1—6期, 年装订成1大册。季刊:年度装订, 即1—4期, 年装订成1大册。旬刊:半季度装订, 即1—6期, 7—12期, 13—18期, 19—24期, 25—30期, 31—36期, 年装订成6大册。周刊:半季度装订, 即1—8期, 9—16期, 17—24期, 25—32期, 33—40期, 41—48期, 49—52期, 年装订成6大册。周刊年度总计48册的年装订成5大册。双周刊:半季度装订, 即1—6期, 7—12期, 13—18期, 19—26期, 年装订成4大册。具体情况视期刊的厚薄稍作调整, 装订成册的厚度一般不应超过3cm。如果装订太厚超过3cm, 就有可能影响到读者阅读期刊的完整性, 导致有些页面无法完全打开, 而且由于书本太厚, 会导致装订的针孔会越打越偏, 根本无法保证装订的质量。如果装订太厚超过3cm, 在复印时中间接缝处的文字就很难印清楚, 使读者常常望刊兴叹。因此装订时, 应当把厚的期刊和薄的期刊, 加以区分开来, 不要混在一堆。厚的期刊适合换成粗型针头, 薄的期刊适合换成细型针头。

2014年湖南水电职院图书馆现刊一室图206和现刊三室图503的装订工作间里的期刊, 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

第一种, 时尚类超厚期刊, 譬如《车王》、《装饰》、《家用汽车》、《中国摄影》、《游遍天下》、《时尚芭莎》、《时尚健康》、《时尚北京》、《时尚旅游》、《都市主妇》、《都市丽人》、《瑞丽服饰美容》、《瑞丽时尚先锋》、《瑞丽家居设计》, 这些期刊超厚, 而且纸张都是装订机针头很难打穿的那种超厚的彩印纸, 要求三本一订, 需要用特粗的针头, 否则针头容易打歪, 甚至断裂。

第二种, 学报类超厚期刊, 譬如《力学学报》、《计算机学报》、《计算机仿真》、《工程管理学报》、《土木工程学报》、《系统管理学报》、《工程管理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照明工程学报》、《水土保持学报》, 这些期刊超厚, 纸张没有时尚类期刊那么难订, 比较容易穿透, 要求三本一订, 需要用特粗的针头。

第三种, 文学类超厚期刊, 譬如《花城》、《当代》、《当代文坛》、《特区文学》、《黄河文学》、《人民文学》、《世界文学》、《文学评论》、《长篇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当代作家评论》, 这些期刊超厚, 要求三本一订, 需要用特粗的针头。

第四种, 杂志类超薄期刊。譬如《读者》、《纵横》、《诗刊》、《龙门阵》、《人之初》、《电影画刊》、《大众电影》、《大众电视》、《凤凰周刊》、《足球周刊》、《喜剧世界》、《秘书之友》、《漫画大王》、《湖南教育》、《家庭医生》、《家庭之友》、《健康文摘》、《环球人物》、《中国航天》、《兵器知识》、《现代军事》、《演讲与口才》、《世界知识画报》、《国际人才交流》、《股市动态分析》、《经济预测分析》, 这些期刊超薄, 需要用特细的针头。《环球人物》和《凤凰周刊》, 是旬刊, 6本一订, 全年装订成6大册。《股市动态分析》和《大众电视》, 是周刊, 全年52期, 8本一订, 年装订成7大册。49—52期, 装订成一册, 这是特例。《经济预测分析》, 每本只有四页纸, 而且纸张超薄, 容易损坏, 装订的时候, 需要特别注意。

3.3 规范刊名标识, 规范邮发代号

譬如湖南水电职院图书馆现刊一室图206的期刊刊名更改情况:《网络新媒体技术》, 原刊名为《微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学报》, 原刊名为《系统工程理论》。《工程管理学报》, 原刊名为《建筑管理现代化》。《电子设计工程》, 原刊名为《国外电子元器件》。《审计月刊》, 原刊名为《湖北审计》。混凝土世界》, 原刊名为《建筑装饰材料世界》。《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原刊名为《继电器》。《网络运营与管理》, 原刊名为《网管员世界》。《建筑与艺术》, 原刊名为《建筑知识》。《球天下足球世界》, 原刊名为《足球世界》。《现代家庭生活》, 原刊名为《现代家庭》。《软件和信息服务》, 原刊名为《软件世界》。《软件世界》2010年从第3期更名为《软件和信息服务》, 这种期刊的装订就应该注意。期刊改名后对期刊装订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会影响到期刊合订立本著数据、馆藏、上架、查找等, 因此在装订此类期刊时, 首先要查询该期刊的原名, 然后再注明原名。密切关注期刊的题名、出版机构、周期以及停刊、复刊、改刊、合刊等变化情况,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签到和装订工作更加规范科学。

3.4 规范打印清单, 规范验收标准

湖南水电职院图书馆期刊装订的打印清单的要求是:写好刊名, 索书号, 期刊号, 邮发代号, 期刊价格, 登记缺刊的具体数据。登记缺刊, 即补缺, 是保证期刊完整性、提高利用价值的重要一环。做好期刊补缺工作, 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 充分认识到期刊补缺不是“浪费”和“可补可不补”, 而是必须要补, 保证有专人、足够的经费和充裕的时间进行补缺。二是要规范管理, 准确登记, 把补缺工作落实在从期刊订购到入馆的整个流通过程中。对那些损毁严重、影响使用的期刊坚决及时剔除;对印刷质量差、容易破损、经常缺页的期刊进行评优点, 并确定来年是否继续订购。

3.5 减少纸质装订, 多购电子期刊

近年来, 高职学院电子期刊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及, 如何减少纸质期刊的装订数量, 增加电子期刊的采购与使用。已成为当前高职学院图书馆现刊阅览室期刊装订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笔者建议, 高职学院图书馆应尽量减少纸质期刊的装订量, 直接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需求选择性采购相关学术的电子期刊。这样做的好处, 有如下几点:

第一, 节省纸质期刊装订所需要的大量时间和人力。湖南水电职院每年需要装订的期刊数量, 不下于五千册。如此庞大的装订工程, 需要一个五百多平方米的功能齐全的工作室, 需要24小时轮流换岗的图书馆勤工俭学学生队伍, 需要冬暖夏凉便于干燥便于打孔便于装裱便于搬运的装订工作间。

第二, 节约纸期期刊装订所需要的大量材质和物力。湖南水电职院图书馆每年需要订购期刊装订用的牛皮纸、防霉粮食浆糊、白线、装订机、装订针头、大号缝针、剪刀等办公用品, 不下于两万元。如此庞大的开支, 完全可以通过减少纸质期刊的装订这种途径大副度削减。

第三, 电子阅览室的开放可以很大程度解决纸质学术期刊的资料查阅问题。湖南水电职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配备有计算机专业的专职老师进行管理, 可保证同一学术期刊多人同时阅览, 高职院校的老师和学生也可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学术权威网站在图书馆的任何角落查到相关的论文资料。由此看来, 学术论文的专业期刊, 其实完全不必要非得按时按量进行纸质装订, 有些学术期刊完全可以不装订, 有些学术期刊完全可以推迟装订。有人可能会提出电子期刊的更新会滞后于纸质期刊的发行, 这个问题无需担忧。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工作人员会和出版社达成协议, 在刊物定稿不定期没有印刷时电子档已经进入数据库了。因此新形势下学术期刊的电子资源信息更新更及时现代、检索更方便快捷、利用更简单易学, 这些优势足以替代传统纸质模式成为读者更加喜爱的文献形式。

参考文献

[1]郑露.高校图书馆期刊装订的细节处理[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 .

[2]柴彦.浅析期刊装订工作存在的问题入对策[J].图书馆学刊, 2010 (3) .

王儒林主政吉林 五大难题待解 篇5

生于斯,长于斯,地方工作经验丰富

作者: 李慧敏 | 发表时间:2013.01.07

刊发于总1993期《中国经营报》[区域经济]版 0条评论 被21次查看 收藏

2012年12月19日,上任伊始的吉林省省委书记王儒林在他办公室听取了吉林大学国家潜在油气(油页岩资源勘探开发利用)产学研用合作创新项目的工作汇报。

本次汇报是王儒林担任吉林省省委书记后听取的第一个工作汇报,时间持续了两个半小时。

此前一天,吉林省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中组部副部长王京清同志在会上宣布中央决定,王儒林任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任吉林省委常委、副书记。

土生土长的吉林人王儒林成为吉林省最高主管。

然而,当前的吉林省,在主导产业、农业现代化、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创新驱动等方面还存在着若干难题亟须破题。而这些难题,也正是王儒林上任后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显然,王儒林也清晰地认识到了这点。而这或许也是王儒林在上任伊始便关注吉林大学创新项目进展的原因。

利于持续性

吉林省原省长接任省委书记,也说明中央对这个省工作的肯定。

“这次调整,是中央从大局出发,根据工作需要和吉林省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经过通盘考虑、反复酝酿、慎重研究决定的。”中组部如是表示。

那么,中央对于吉林省的干部调整是基于怎样的权衡和考虑?

“省长接任省委书记,首先有利于工作的延续性。”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分析,“省长接任省委书记显然对工作的持续性非常有利。”

易鹏认为,吉林省原省长接任省委书记,也说明中央对这个省工作的肯定。

数据显示,吉林省近年发展迅速,过去5年,吉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人均GDP达到5946美元,年均增长14.6%,实现历史性跨越。粮食产量达到6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3.4万亿元。

与此同时,根据我国干部调整的“一般惯例”,省长到省委书记的台阶大部分为3年左右的时间,“王儒林担任省长配合前任省委书记孙政才的工作思路已有3年,调整为省委书记顺理成章,符合这个格局。”易鹏表示。

易鹏表示,执政是一个团队的事情,不是某一个人来执政,巴音朝鲁接任吉林省省长(代理)的信息也已明确,这就说明执政团队的构建还基于一个“五湖四海”的原则,既有本地成长的干部,也有外来的干部,可以发挥团队更大的战斗力。

“巴音朝鲁同志既在基层工作过,又在中央机关工作过;既在民族地区工作过,又在发达地区工作过;既熟悉党委工作,又熟悉政府工作,领导经验非常丰富。”王儒林表示。

巴音朝鲁,蒙古族,1992年以前一直在内蒙古自治区工作,1993年调往团中央。2001年4月出任浙江省副省长,直至2007年5月,任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10年调至吉林省,历任吉林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吉林省政协主席,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

中国人民大学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彭真怀教授则认为,王儒林胜在长期在吉林省工作,地方工作经验极其丰富。

“从王儒林的简历来看,确实是一步一个脚印,根植于吉林省这片土地,扎扎实实走上来的。”彭真怀表示,这也反映出中共在用人方面重基层实干经验、重一点一滴的积累,对干部的任用也起到了导向性作用。

生在吉林,长在吉林

感觉到他对吉林充满了很深的感情,工作也充满激情,对吉林的发展有很多的期待。他希望让这块土地繁荣富裕起来,让这块土地上的人过上好日子。

“我生在吉林,长在吉林,熟悉吉林,热爱吉林,吉林的这方水土和吉林的父老乡亲养育了我……”王儒林在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充满了对吉林的热爱之情。

王儒林,1953年4月出生。“从最基层一直到省委书记,他从未离开过吉林省。”一位曾与王儒林共同工作过的同事表示。

“他对吉林省的情况如数家珍;对各项数据掌握极其充分,信手拈来。感觉到他对吉林省充满了很深的感情,工作也充满激情,对吉林省的发展有很多的期待。他希望让这块土地繁荣富裕起来,让这块土地上的人过上好日子,这一点在言谈举止中留下很强烈的印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对记者谈到在吉林省调研与王儒林交换意见时的感受。

“不打官腔,不说套话,不绕弯子,直奔主题。”这位学者表示,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干部。

“并非人家当上书记咱才说好话,王书记在通化、在延边时都在当地百姓当中留下相当好的口碑,这是有目共睹的。”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位机关干部表示,王儒林为人正直,没有私心,做事“实打实”,没有“歪的邪的”。

“雷厉风行”是吉林省政府机关的干部们对王儒林执政风格的集体评价。

“‘米袋子’工程、‘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对这些事关民生的工程,王儒林‘盯得最紧’。”一位干部如是表示。

五大难题

在主导产业、农业现代化、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创新驱动等方面还存在着五大难题亟须破题。

“最近几年,吉林省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必须肯定的。但吉林省在中国还是一个发展水平处于中等的省份,这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易鹏表示。

区域经济专家们直言不讳,当前的吉林省,在主导产业、农业现代化、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创新驱动等方面还存在着若干难题亟须破题。而这些难题,也正是王儒林上任后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首先,作为吉林省的支柱产业,2011年汽车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7.7%,吉林省的“十二五”规划当中,计划将汽车的产量提高一倍,产值由1000亿元增加到2000亿元。但从全国来看,汽车产能过剩、销售增幅趋缓是个不言而喻的事实。

彭真怀认为,对吉林省来说,汽车产业的转型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如何转型,吉林如何能够把汽车这个重中之重的龙头产业做好,“这需要依靠创新驱动,而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要生产出优质的高附加值的产品。”

易鹏表示,吉林省的汽车产业高新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怎样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对吉林省经济的推动力是个问题。

其次,如何保持农业平稳快速增长,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任务,也是摆在王儒林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保证粮食产能增加的前提下,关键还要有所创新。”彭真怀表示,吉林省在我国农产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比如梅河口、四平、通化的大米品质均不逊于黑龙江五常大米和辽宁盘锦大米;同时,吉林省森林覆盖面积广,发展林下作物等都可以做很好的探索,为全国的农业产业化做出表率。

第三,区域板块如何形成一个更大的经济体,吉林省大的经济龙头如何形成还存在一定困难。

“区域板块长吉图的重点是长春和吉林一体化融合的问题。”易鹏表示,吉林省北面有黑龙江沿边,南面有辽宁沿海,随着哈大高铁的通车,如果长春和吉林这两个市不能加速一体化,进一步构筑吉林省的经济龙头,就有可能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当中被哈尔滨和沈阳、大连吸附走。

第四,吉林省如何利用图们江的对外开放,如何协调与朝鲜和俄罗斯的关系,在东北亚战略上做进一步推进,也是对王儒林团队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

“我们很多国家战略都是在各个省的,或者是一两个省结合的,但都没有被冠以‘中国’字头,只有‘中国图们江’开发,被称为先导区,这个历史任务就落在了吉林省,并且亟须破题。”彭真怀认为这个考验十分重大。

彭真怀表示,图们江的开发牵涉到与俄罗斯、朝鲜的关系。东北亚的局势也处于不断变化当中,既有意识形态的冲突,也有经济发展差距的矛盾,还有些领土的纠纷,那么图们江开发就需要拿出具体的办法,先把国内的事情做好,使中国在东北亚的话语权得到加强。

第五,“省管县”改革吉林省是东北最早的试点省份,始自2005年。因此,吉林省的“省管县”改革能否实现,意义重大。

“王儒林也是‘省管县’政策的制定者和实践的参与者,在这项改革上,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具备条件,希望能为全国做出榜样。”彭真怀表示,省对县的直接领导,有助于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县域经济占国土面积的91%,人口占73%,这个事情本身意义重大。

而对王儒林未来执政策略的预测,专家认为,吉林近几年推动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和“三动(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并举”战略,应该会得到延续。

“‘三动并举’战略是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部署的一个具体落实,导向是正确的,在吉林全省上下已取得共识,而且已经有实效显现,也与十八大精神相适应。王儒林主政之后,应该能够得到延续。”彭真怀表示。

威县破解现代农业发展五大难题 篇6

2013年以来,该县坚持用工业化思路抓农业,规划实施了“三带一园”(10万亩优质林果经济带、10万亩设施蔬菜带、畜牧养殖带和4.5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此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引爆点,破解农业发展的“五大”难题。

一体化流转,解决农业项目用地难问题

过去,企业多是先确定投资,后流转土地,经常出现“一户不答应、项目难落地”的问题。同时,由投资企业与村民直接签订土地租赁协议,容易发生矛盾纠纷。“三带一园”实行土地一体化流转,现代农业项目用地问题迎刃而解。统一规划布局,聘请中国农科院、省林科院等专家,实地调研,现场勘查,根据县域土壤水质、光照气候等条件,编制《威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及“三带一园”专项规划,明确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举措;统一流转价格,全县统一按照每亩每年800斤小麦市场价格折款标准,由“三带一园”管理机构或乡镇统一补偿划拨到户,避免了土地流转因价格差异产生的阻力;统一接收土地,根据项目需求,由带区管理机构牵头,落户乡镇及村具体负责,统一组织发动,集中从农户中接收土地,再转交企业租赁,不用企业和农民直接打交道,“三带一园”实现规模土地流转6.5万亩,加快了项目落地;统一就业帮扶,带区管理机构协调各乡镇,与县职教中心等培训机构合作,免费为土地流转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开通“就业服务110”,搭建企业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先后录用3200名群众到县内企业上岗就业,解决了企业用工、农民打工“两难”问题。

科学化管理,解决农业项目质量保证难问题

以往农业项目招商,都是由各单位自行开展,造成项目引进效率不高,摆放管理困难。通过对“三带一园”招商统筹安排,解决了项目质量不高、布局散乱问题,实现了现代农业发展高起点、快速度。统筹项目对接,对产业化项目的引进,从捕捉信息、对接洽谈到落地投产,带区管理机构全程参与,与引进单位一起做好项目的协调服务,并结合上级及县内各类优惠政策,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招商实效;统筹项目摆放,改变过去哪个乡镇引进的项目就放到哪个乡镇的做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由带区管理机构按照功能分区,对各个单位引进的项目进行统筹布局、合理摆放,方便了项目管理,促进了产业聚集;统筹项目评估,对引进入驻项目,严格实行产业政策、投资实力、科技含量、产品水平、市场前景、社会效益等“六项评估”,保证了项目质量,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益。

资本化运作,解决农业发展资金筹集难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资金需求量大、需求周期长,必须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统筹建设基础设施,编制带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制定建设方案,整合水电路等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放“三带一园”,两年完成投资5.8亿元,先后实施了路网、高效节水、井电配套、农业开发等基础设施21项,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衔接不紧”问题;放大财政资金效应,整合各类涉企扶持资金,集中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由受助企业按扶持资金0.5—1的配比扩大投资,已撬动企业投资6800万元;创新搭建融资平台,县财政与北京信托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各注资900万元,成立威州农业投资公司,对获得上级政策资金扶持的企业,给予有偿借款支持,既扶持了企业,又保证了资金使用风险可控。运行两个月来,已为2家企业提供项目启动资金260万元。

规模化种养,解决农民增收致富难问题

长久以来,该县70%以上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要经济来源。通过实施“三带一园”,发展高效农业,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依托“三带一园”,通过高标准规划、大力度推进,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种养新品种,新增优质梨2.2万亩、葡萄1万亩、设施蔬菜1.4万亩、标准化肉鸡养殖场52个,改变了“一棉独大”局面。通过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将农民与企业、市场捆绑连接,由企业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品收购,构建“现代农业带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既保障了农民收益,又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促进了规模种养、土地流转,解放2万青壮劳力打工创业。同时,把贫困村扶贫资金注入“三带一园”项目企业,变为群众股金,实现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参与入股挣红金“一份土地挣三份钱” 格局,带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9%,高于全县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

专业化服务,解决农业科技引进难问题

坚持以科技带动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通过与先进地区、科研机构、农业专家合作联姻,带区内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科技成果普及率达到90%。政府出资请专家,针对单个企业请不好、请不起、请不动问题,变“一家企业聘请一名专家”,为“带区管理机构聘请专家服务多家企业”。聘请河北省林业厅正高级工程师曲宪忠、山东寿光蔬菜专家刘鹏等为“首席专家”,为带区内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目前,正在与山东农大束怀瑞院士洽谈,在威县建立梨产业院士工作站。政府出面搞合作,与中国农科院等7家国内科研机构、加拿大太平洋遗传育种中心等5家国外科研机构、陕西省杨凌等3家农业示范区建立合作关系,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依靠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团队,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双环种业项目,甘蓝育种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成为全国知名的甘蓝育种基地。政府出地促创新,免费为科研机构和专家团队提供用地,支持成果转化试验,并在食宿、用工方面给予补贴。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免费为北京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研究员提供试验用地50亩,正在进行5400多种玉米新品种试验,成熟品种将优先在威县推广。

目前,威县“三带一园”实施总投资45亿元,建成宏博牧业、龙集梨业、红锁蔬菜育苗、君乐宝万头奶牛等39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19家。2014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被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并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2015年,该县被评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作者单位:河北省威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上一篇: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下一篇:联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