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论文

2025-01-05

行政事业论文(通用8篇)

行政事业论文 篇1

行政部助理(行政)工作职责

一、会议的管理工作:

1.负责公司各类会议的前期准备工作。

2.负责通知公司各与会人员。

3.在需要的时候负责记录、整理会议内容。

二、公文资料的管理

1.起草各项行政通知以及公告。

2.保管各类行政制度和行政通知(公告)

3.保管街道等上级部门下发的各类文件

4.保管好各类培训资料和设备资料。

三、宿舍管理

1.每月负责统计各房间的水电费。

2.负责活动室的监督管理沟通工作。

3.负责监督宿舍管理员的工作。

四、公务车、油卡管理

1.负责公务车油卡的充值、统计工作。

2.负责公务车浙DX4242的派用情况。

3.负责统计上报各辆公务车月度数据报表(公里数、用油量、加油金额等)。

五、后勤行政工作

1.负责统计各部门办公用品的采购计划。

2.负责办公用品的出入库、办公用品的领用以及各部门月度统计。3.负责员工劳保用品的发放登记。

4.负责工作服的发放与回收的登记工作。

六、咖啡机的管理

1.负责咖啡机各种饮料粉的添加工作。2.3.负责督导咖啡机清洗、加水、咖啡杯的消毒工作。负责与咖啡机厂家联络维修保养等工作。

行政事业论文 篇2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杂志是由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主管, 面向全国的, 政策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大型资产管理和财务类杂志。本刊以全国各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财务人员为读者对象, 及时传递与宣传中央、国务院及各省市领导对资产管理与财务的指导性意见及精神, 解读相关法规制度研究探索公共财政和资产管理、财务运作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推广和介绍全国各地在资产管理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的新经验、新特点、新模式, 为全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和财务人员搭建一个政策导航、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的平台。杂志现设置栏目:财经视野:深入经济商业领域进行研究与探讨。资产管理:集中刊发有关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产权管理等方面业务的研究性、经验型文章与学术报告。政府采购:宣传政府采购理论实际前沿, 提高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效益。绩效管理:追踪与评价各省市相关部门资产绩效管理与评价的最新方式方法。公共管理:各省市公共理论研究学者、从事公共管理实际工作的专家, 从不同视角对公共理论与资产管理的成果。财政税收:交流财经理论研究成果, 介绍财税改革动态。内部控制:探讨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和对策。经管园地:为管理者提供务实的管理知识与案例, 宣传前沿的管理理念。财会研究:集中刊发有关资产财务、统计等方面业务的技术性、专业性的研究文章与报告。财务审计:积极探索审计理论, 大力倡导审计应用理论研究。资产评估:介绍有关资产评估的最新方法和案例。信息化建设:关于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实践。经济与法:评点经济案例, 关注市场经济中的矛盾与纠纷。交流探讨:以交流促进发展, 以探讨推动创新。热忱欢迎广大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从事经济管理和财务工作的专家学者不吝赐稿!请将电子文档发至编辑部邮箱:xzsyzcycw@163.como编辑部QQ:664238563《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杂志社Assfits nnd Finnnnfis in Administration and Institution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重点 篇3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是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审计的重点。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审计应重点核实以下四方面的情况。一是审核其收费项目是否有国务院、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或者省级以上财政、物价部门下发的收费文件,是否办理了收费许可证;二是将收费票据上的收费项目、收费范围及收费标准与收费许可证所载的内容进行核对,看是否一致,有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今年4月我们对某省属执法单位进行财政收支审计时,通过延伸调查有关乡镇场(街道办),成功查出该单位利用职权,在无收费许可证的情况下,使用自制收款收据收取全县各乡镇场(街道办)“某某费”(自行设立的收费名目)50多万元的违纪问题;三是从财政部门取得行政事业单位领用票据信息,并核对其收、发、存数量和号码是否相互吻合、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包括领用和注销情况,重点审阅领票未登记、用票未注销、过期作废票仍然使用等违纪违规现象;审核同一事项票据不同联之间金额是否一致,有无大头小尾现象,审阅票据所记载内容是否完整、清晰,是否合乎逻辑;核对票据收、发、存票据号码是否一致,复算票据金额及合计是否与持有现金、缴存银行数额相符,有无执收个人和单位只领票据不缴款、少缴款、长期占压、挪用挤占行政事业性收费。四是对部分既有收费项目又有执法权的单位,要重点关注其是否存在将罚没款转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由于目前县级财政对罚没收入全部实行预算管理,而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多仍然实行预算外专户管理,个别单位为了部门利益,采用变通手法将罚没款转作行政事业性收费,如去年我们在对某涉农部门2010年财政收支审计时,通过查阅其执法案卷,并延伸调查有关当事人,查出该单位弄虚作假将29万元罚没款转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违纪问题。

二、专项资金。国家每年安排大量的专项资金促进和扶持地方社会事业的发展。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也就成为了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要加强专项资金跟踪调查审计,由于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检查监督较严,因此项目单位一般不敢明目张胆挤占挪用,而是想方设法通过变通方式套取国家专项资金。如:我们2011年在对某镇党委书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对中央财政2009、2010年下拨给某镇的某专项资金120万元进行了跟踪调查,某镇将上述专项资金分别拨付到其所辖的两个行政村,审计人员顺着资金的流向,对两个行政村进行了延伸审计,发现该镇以往来资金的名义将下拨的专项资金收回20多万元到镇机关,用于弥补行政经费不足。二是要加强对专项资金支出中管理性费用,尤其是招待费、会议费、培训费的审计,防止项目单位虚列支出、套取资金发放干部职工福利的行为。如我们2010年在对某办2009年财政收支审计时,发现该办行政账上非常干净,除了发放干部职工工资、津贴及差旅费和零星办公费外,几乎没有其他开支,招待费也只有五千多元。但是,根据平时了解该办来往客人很多,招待费应该远远不止这么多,我们认为这很不正常,接着我们又对其项目资金专账进行了审计,结果发现招待费、会议费和培训费特别多,全年达30多万元,而且在两个月时间内分别召开了三次全县有关乡村干部会议和四次培训班,每次会议和培训都有三天以上,我们觉得这里面一定有情况,于是通过外围调查有关乡镇分管领导和相关参加会议和培训的人员,最终查出该办通过编造虚假的会议、培训通知文件,在其定点的酒店开具虚假的餐费、住宿费发票(发票是真的,内容是假的),套取资金8万元用于发放干部职工节日福利和将行政招待费16万元放在项目资金账上报销的违纪问题。

三、房租收入。一些单位为了逃避监督,达到偷漏税收的目的,通过各种变通方式隐瞒房租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被审计单位的账、证、表就账查账,而应跳出账本拓宽审计视野,通过内查外调掌握被审计单位国有资产和运营的真实状况。如我们今年在对某单位2011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时,通过审前调查发现该单位2010年将办公大楼的部分楼层改造成小宾馆,并对外出租营业。但在单位账上并没有发现有房屋出租收入,于是,审计人员通过内查外调了解到真实租赁情况。在事实面前该单位领导不得不承认,酒店确实对外承包了,签订了5年合同,合同规定,承包人负责购置所有客房内的空调、液晶电视和电脑,设备购置款抵顶5年承包费30万元。这样,通过上述变通手法使设备购置费和房租收入均不在账上反映,造成单位财政收支情况严重账实不符,并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其次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已入账房租收入税金缴交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发现,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不会自觉按照相关规定足额申报缴纳房屋租赁收入的有关税金;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收取房屋租金时,出具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收据、普通收据等非租赁专用票据,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流失。

四、赞助费收入。赞助费审计的重点是核实其真实性、合理性,要揭开其面纱,还其本来面目。一是要防止部分手中握有行政、司法大权的单位以“赞助费”的名义变相进行乱收费和乱摊派。去年我们对某执法单位2010年财政收支审计时,查出该单位以“赞助费”的名义收取各乡镇场(街道办)和县直有关单位20多万元;二是要防止个别单位为了部门利益将罚没收入以“赞助费”的名义收取,达到截留国家预算收入的目的;三是防止部分单位为了达到偷漏税收入的目的将租赁收入变通为“赞助费”入账,我们在对某局2010年财政收支审计时,发现“其他收入”科目中有一笔12万元的个人赞助费有些可疑:个人怎么会无缘无故给单位赞助这么大的一笔钱,而且没有指明什么特定用途,这有些不合情理。于是我们找到会计详细询问该笔赞助费的具体情况,会计支支吾吾说不是很清楚,要我们去问分管财务的纪检书记。据此,我们更加怀疑该笔赞助款有情况,为了彻底查清该笔赞助款的真实来源,我们通过内查外调,多方打听,最终找到了捐款人,并查明上述所谓的“赞助费”,实际上是单位将老办公楼租给某私人用于开办幼儿园收取的一年房租费。

五、大额食品费用发票。从近几年审计情况表明,行政事业单位一年购买食品的费用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此类发票有如下特点:一是单张发票金额大,少则二、三千元,多则上万元,甚至几万元;二是发票上均不注明品名、数量及单价,只是笼统写上“食品”二字;三是往往几张发票连号开具,而且开票时间多集中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前后;实际上经过审计人员调查核实,这些大额“食品”发票真正用于购买食品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是被审计单位以购买食品为名开具虚假内容发票,套取财政资金用于发放干部职工奖金福利、请客送礼和处理一些不能报销的费用。如我们在对某单位2010年财政收支情况审计时发现该单位12月份集中报销了食品费用发票23张,每张金额3 000元,合计69 000元,发票全部为某烟酒专卖店开具。而且发票张数与该局在职干部职工人数相同,我们初步判断上述食品费用发票是虚假的。审计人员经过内查外调和对该局领导和财务人员政策攻心,最后该单位领导承认上述食品费用发票全部是虚开的,实际上是该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西藏拉萨旅游了一次,每人费用3 000元。

六、大额办公用品发票。对一些单张发票金额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而且未标明品名、数量及单价,只是笼统写上“办公用品”字样的办公用品发票应特别关注,这类发票往往不是真正用于购买办公用品,而是以购买办公用品的名义,套取现金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请客送礼等。如我们前年在对某局下属二级单位2009年财务收支审计时,发现该单位只有5名工作人员,但是全年购买办公用品的大额发票较多,而且发票均是同一家个体商店开具的,经统计共有19张发票,合计金额11万元。审计人员通过调查核实,上述办公用品发票都是虚假的,套取的现金全部用于发放职工节日福利和请客送礼。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 篇4

(一)将单位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储

目前基层各单位实行的是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核算单位有时为逃避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以报账员等私人名义在银行开设私人账户,通常采用以下五种方式把公款存入私人账户:一是把本应缴人法定账簿或上交财政的收入存入私人账户;二是通过转账或提现的方式从会计核算中心报出应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资金存入私人账户;三是报账员以借用备用金的方式从会计核算中心借出资金后存入私人账户;四是采用虚开发票,通过转账或提现的方式从会计核算中心套出资金存入私人账户;五是有的单位为照顾关系户,将公款以私人名义存入银行,抵顶揽储任务。从而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小金库,为核算单位列支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法支出,甚至侵占挪用贪污等违法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频繁采用现金结算方式超范围超限额支付现金

目前基层单位出于掩盖违规违纪问题,逃避纪检、审计等部门监督而大量使用现金结算。对其经济往来业务不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采用转账方式进行结算,而是直接由报账员从会计核算中心借用的备用金频繁超范围超限额使用现金列支。

(三)库存现金过大且长期挂账不予核报

目前,开户银行为了保住客户,不对大额提现进行审查和控制,核算单位借此管理监督漏洞,编造虚假资金用途,从会计核算中心借用大额备用金,会计核算中心并予以挂账,核算单位用借来的备用金进行白条顶库、白条列支或列支违规违纪违法等方面的支出,而且不及时到会计核算中心报账结算,造成有的单位因领导更换,出现了“新官不理旧账、备用金长期挂账”的现象,致使备用金越累越多,清理起来非常困难,为不法行为提供方便,给国家的资金安全带来隐患。

(四)现金收支业务不记账核算

实行会计集中支付核算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现金收入直接缴入会计核算中心所设的单位银行账户之中,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支出业务通过现金支票和转账的方式列支,单位所借的备用金给报账员挂其他应收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因此核算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帐务中不设现金科目,而核算单位则认为,单位的经济业务由会计核算中心代理记账核算,对实际发生的现金收支业务也不记现金日记账,造成单位借用的备用金和报账员从会计核算中心报出的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资金实际使用和支付情况失去控制监督。

(五)利用银行账户为非预算单位套取现金

部分基层单位是上一级预算单位的派出机构或分设机构,不属本级预算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只能在其派出单位报账,不能设立银行账户,但这些单位从不同渠道争取来的资金,不想让派出单位知道,便借用其他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套出资金,列支不合理、不合法、不合规支出。

二、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现金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学习培训,提高对现金管理重要性认识

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单位负责人和基层会计人员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让他们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权利与义务,用违反现金管理的案例为教材,让单位负责人和基层会计人员充分认识到不遵守现金管理规定的危害性,使其重视贯彻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结算制度。

(二)强化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现金管理

一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备用金管理制度、支付结算制度和支出报销制度,加强现金收支记账核算,定期不定期对报账员的库存现金进行盘点,确保资金安全,防止挪用、出借、白条列支、白条抵库,超范围超限额支付现金和超库存现金等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现象发生。二是财政部门要制定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备用金管理使用办法,对未经批准、超额提取现金的用款申请,财政国库支付中心不得受理,并通知代理银行不予支付。三是金融机构要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往来办理转账结算业务提供便捷服务,严禁给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办理用途不明确、手续不合规的大额现金提取业务,严禁开户银行为了争存款,揽业务、拉客户,放松现金管理。

(三)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现金的监督检查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 篇5

(1)有价证券。行政单位的对外投资,是指行政单位用结余资金购买的国债。有价证券的利息在实际收到时确认为其他收入。

(2)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800元以上。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与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相等。

例题1:某行政单位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购买设备,价值是10 000元,货到付款,采购发生运费1 000元,差旅费8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设备已安装正常使用,验收合格,财务部门收到发票以后,开出转账支票支付货款。『分析提示』

借:经费支出

800 贷:银行存款

800 借:固定资产

000 贷:固定基金

000 例题2:某行政单位经批准,报废旧的汽车一辆,账面价值180 000元,残料的收入是9 000元,支付清理费300元。分析提示:

借:固定基金

180 000 贷:固定资产

180 000 借:银行存款000 贷:其他收入000 借:经费支出

300 贷:银行存款

300 2.事业单位的资产

事业单位的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力。事业单位的资产与企业单位的资产比较类似,通常包括四大类: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在1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及财政授权用款额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1)存货

事业单位的存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记账。

事业单位购入自用材料,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即购买价、运杂费和相关税费,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作为材料的入账价值。购入非自用材料并已验收入库的,分两种情况进行核算:属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含增值税)作为材料的入账价格;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按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实际应计入采购成本的金额(不含增值税)作为材料的入账价格。(2)对外投资

事业单位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首先应进行可行性论证,对投资项目所需资金、预期现金流量、投资收益以及投资的安全性等进行测算和分析,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实行集体审议。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经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批准或备案。以实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

第三条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

行政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政单位自身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

第四条 行政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五条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六条 行政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和月度。会计、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七条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八条 行政单位会计应当按照业务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第九条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第十条 行政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十一条 行政单位的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第二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 行政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 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行政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监督和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行政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 行政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全部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等。

第十五条 行政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十六条 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行政单位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对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不同行政单位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确保不同行政单位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七条 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三章 资产

第十八条 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前款所称占有,是指行政单位对经济资源拥有法律上的占有权。由行政单位直接支配,供社会公众使用的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也属于行政单位核算的资产。

第十九条 行政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以内(含1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是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行政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和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财政应返还额度是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行政单位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额度。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行政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存货是指行政单位在工作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在建工程是指行政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设工程。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非货币性资产。

第二十条 行政单位对符合本制度第十八条资产定义的经济资源,应当在取得对其相关的权利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货币计量时确认。

符合资产定义并确认的资产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二十一条 行政单位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行政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计量。

以支付对价方式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以及所付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等金额计量。

取得资产时没有支付对价的,其计量金额应当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但依法经过资产评估的,其计量金额应当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也未经评估的,其计量金额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也未经评估,其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无法可靠取得,所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名义金额(即人民币1元,下同)入账。

第二十二条 行政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的金额,应当根据无形资产原价和摊销年限确定。

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是否计提折旧由财政部另行规定;按照规定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计提折旧的,折旧金额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原价和折旧年限确定。

第四章 负债

第二十三条 负债是指行政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等偿还的债务。

第二十四条 行政单位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偿还的负债。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第二十五条 行政单位的流动负债包括应缴财政款、应缴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及暂存款项、应付政府补贴款等。

应缴财政款是指行政单位按照规定取得的应当上缴财政的款项。

应缴税费是指行政单位按照国家税法等有关规定应当缴纳的各种税费。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行政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应付的职工工资、津贴补贴等。

应付及暂存款项是指行政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债务,包括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

应付政府补贴款是指负责发放政府补贴的行政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应付给政府补贴接受者的各种政府补贴款。

第二十六条 行政单位的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应付款。

长期应付款是指行政单位发生的偿还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应付款项。

第二十七条 行政单位对符合本制度第二十三条负债定义的债务,应当在确定承担偿债责任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货币计量时确认。

符合负债定义并确认的负债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行政单位承担或有责任(偿债责任需要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的负债,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第二十八条 行政单位的负债,应当按照承担的相关合同金额或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第五章 净资产

第二十九条 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

第三十条 行政单位的净资产包括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金结转结余、资产基金、待偿债净资产等。

财政拨款结转是指行政单位当年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一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滚存资金。

财政拨款结余是指行政单位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因故终止,剩余的财政拨款滚存资金。

其他资金结转结余是指行政单位除财政拨款收支以外的各项收支相抵后剩余的滚存资金。

资产基金是指行政单位的非货币性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

待偿债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因发生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而相应需在净资产中冲减的金额。

第六章 收入

第三十一条 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三十二条 行政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

财政拨款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

其他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除财政拨款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

第三十三条 行政单位的收入一般应当在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进行计量。

第七章 支出

第三十四条 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和完成工作任务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三十五条 行政单位的支出包括经费支出和拨出经费。

经费支出是指行政单位自身开展业务活动使用各项资金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拨出经费是指行政单位纳入单位预算管理、拨付给所属单位的非同级财政拨款资金。

第三十六条 行政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在支付款项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进行计量。

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支出,应当在其发生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第八章 会计科目

第三十七条 行政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

一、行政单位应当对有关法律、法规允许进行的经济活动,按照本制度的规定使用会计科目进行核算;行政单位不得以本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作为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经济活动的依据。

二、行政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三、行政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因没有相关业务不需要使用的总账科目可以不设;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行政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本制度规定以外的明细科目,或者自行减少、合并本制度规定的明细科目。

四、按照财政部规定对固定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计提折旧的,相关折旧的账务处理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执行;按照财政部规定不对固定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计提折旧的,不设置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科目。

五、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行政单位不得随意打乱重编本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编号。

第三十八条行政单位适用的会计科目

一、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

二、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收支现金,并按照本制度规定核算现金的各项收支业务。

三、库存现金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取现金,按照实际提取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将现金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本科目;将现金退回单位零余额账户,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因支付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借的现金,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时,按照应报销的金额,借记有关科目,按照实际借出的现金金额,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照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

(三)因开展业务或其他事项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因购买服务、商品或者其他事项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收到受托代理的现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受托代理负债”科目;支付受托代理的现金时,借记“受托代理负债”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行政单位应当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当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每日终了结算现金收支,核对库存现金时发现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属于现金短缺,应当按照实际短缺的金额,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现金溢余,应当按照实际溢余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待查明原因后作如下处理:

(一)如为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或向有关人员追回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二)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五、行政单位有外币现金的,应当分别按照人民币、外币种类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有关外币现金业务的账务处理参见“银行存款”科目的相关规定。

六、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实际持有的库存现金。

具体科目说明(略)

第九章 财务报表

第四十条 财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等的书面文件,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等。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分类、分项列示。

收入支出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全部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报表。收入支出表应当按照收入、支出的构成和结转结余情况分类、分项列示。

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财政拨款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的报表。

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第四十一条 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格式如下: 第四十二条行政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一、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和附注应当至少按照编制,收入支出表应当按照月度和编制。

二、行政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编制并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行政单位不得违反规定,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格式、编制依据和方法,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三、行政单位的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要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四、行政单位财务报表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第四十二条 行政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一、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和附注应当至少按照编制,收入支出表应当按照月度和编制。

二、行政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编制并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行政单位不得违反规定,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格式、编制依据和方法,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三、行政单位的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要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四、行政单位财务报表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第四十三条 行政单位财务报表编制说明如下:

一、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说明

(一)本表“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当根据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数字填列。如果本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余额”栏内。

(二)本表“期末余额”栏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资产类项目。

(1)“库存现金”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库存现金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库存现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期末库存现金中有属于受托代理现金的,本项目应当根据“库存现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其中属于受托代理的现金金额后的余额填列。

(2)“银行存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银行存款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银行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期末银行存款中有属于受托代理存款的,本项目应当根据“银行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其中属于受托代理的存款金额后的余额填列。

(3)“财政应返还额度”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财政应返还额度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应收账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应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预付账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预付给物资或者服务提供者款项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预付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6)“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余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7)“存货”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为开展业务活动耗用而储存的存货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当根据“存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8)“固定资产”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各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本项目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科目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9)“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各项固定资产的原价。本项目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0)“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各项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累计折旧”科目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1)“在建工程”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除公共基础设施在建工程以外的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在建工程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当根据“在建工程”科目中属于非公共基础设施在建工程的期末余额填列。

(12)“无形资产”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各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本项目应当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13)“无形资产原价”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各项无形资产的原价。本项目应当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4)“累计摊销”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各项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累计摊销”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5)“待处理财产损溢”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待处理财产的价值及处理损溢。本项目应当根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如“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期末为贷方余额,则以“-”号填列。

(16)“政府储备物资”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储存管理的各种政府储备物资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当根据“政府储备物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7)“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占有并直接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的账面价值。本项目应当根据“公共基础设施”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科目中“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18)“公共基础设施原价”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占有并直接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原价。本项目应当根据“公共基础设施”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9)“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占有并直接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的累计折旧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累计折旧”科目中“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0)“公共基础设施在建工程”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公共基础设施在建工程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当根据“在建工程”科目中属于公共基础设施在建工程的 期末余额填列。

(21)“受托代理资产”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受托代理资产的价值。本项目应当根据“受托代理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扣除其中受托储存管理物资的金额)加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中属于受托代理资产的现金余额和银行存款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2.负债类项目。

(1)“应缴财政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按规定应当上缴财政的款项(应缴税费除外)。本项目应当根据“应缴财政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应缴税费”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应缴未缴的各种税费。本项目应当根据“应缴税费”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应缴税费”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则以“-”号填列。

(3)“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尚未支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本项目应当根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应付账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尚未支付的偿还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应付账款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应付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应付政府补贴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尚未支付的应付政府补贴款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应付政府补贴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6)“其他应付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尚未支付的其他各项应付及暂收款项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7)“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承担的1年以内(含1年)到偿还期的非流动负债。本项目应当根据“长期应付款”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8)“长期应付款”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承担的偿还期限超过1年的应付款项。本项目应当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其中1年以内(含1年)到偿还期的长期应付款金额后的余额填列。

(9)“受托代理负债”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受托代理负债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受托代理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扣除其中受托储存管理物资对应的金额)填列。

3.净资产类项目。

(1)“财政拨款结转”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滚存的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结转”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财政拨款结余”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滚存的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其他资金结转结余”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滚存的除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项目结转”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滚存的非财政拨款未完成项目结转资金。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中“项目结转”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资产基金”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非货币性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资产基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6)“待偿债净资产”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因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等负债而相应需在净资产中冲减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待偿债净资产”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以“-”号填列。

(三)行政单位按月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应当遵照以下规定编制:

1.月度资产负债表应在资产部分“银行存款”项目下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项目。

2.“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期末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财政拨款结转”项目。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结转”科目的期末余额,加上“财政拨款收入”科目本年累计发生额,减去“经费支出——财政拨款支出”科目本年累计发生额后的余额填列。

4.“其他资金结转结余”项目。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加上“其他收入”科目本年累计发生额,减去“经费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科目本年累计发生额,再减去“拨出经费”科目本年累计发生额后的余额填列。

5.“项目结转”项目。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中“项目结转”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加上“其他收入”科目中项目收入的本年累计发生额,减去“经费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科目中项目支出本年累计发生额,再减去“拨出经费”科目中项目支出本年累计发生额后的余额填列。

6.月度资产负债表其他项目的填列方法与资产负债表的填列方法相同。

二、收入支出表的编制说明

(一)本表“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制收入支出表时,应当将本栏改为“上年数”栏,反映上各项目的实际发生数;如果本收入支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不一致,应对上收入支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收入支出表的“上年数”栏。

(二)本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编制收入支出表时,应当将本栏改为“本年数”。

(三)本表“本月数”栏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年初各项资金结转结余”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本年初所有资金结转结余的金额。各明细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金结转结余”及其明细科目的年初余额填列。本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的数额,应当与上收入支出表中“年末各项资金结转结余”中各明细项目的数额相等。

2.“各项资金结转结余调整及变动”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反映行政单位因发生需要调整以前各项资金结转结余的事项,以及本年因调入、上缴或交回等导致各项资金结转结余变动的金额。

(1)“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调整及变动”项目,根据“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科目下的“年初余额调整”、“归集上缴”、“归集调入”明细科目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减去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的差额填列;如为负数,以“-”号填列。

(2)“其他资金结转结余调整及变动”项目,根据“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下的“年初余额调整”、“结余调剂”明细科目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减去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的差额填列;如为负数,以“-”号填列。

3.“收入合计”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本期取得的各项收入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收入”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加上“其他收入”科目的本期发生额的合计数填列。

(1)“财政拨款收入”项目及其所属明细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本期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收入”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2)“其他资金收入”项目及其所属明细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本期取得的各类非财政 拨款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其他收入”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4.“支出合计”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本期发生的各项资金支出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经费支出”和“拨出经费”科目的本期发生额的合计数填列。

(1)“财政拨款支出”项目及其所属明细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本期发生的财政拨款支出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经费支出—财政拨款支出”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2)“其他资金支出”项目及其所属明细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本期使用各类非财政拨款资金发生的支出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经费支出—其他资金支出”和“拨出经费”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期发生额的合计数填列。

5.“本期收支差额”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本期发生的各项资金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1)“财政拨款收支差额”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本期发生的财政拨款资金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本项目应当根据本表中“财政拨款收入”项目金额减去“财政拨款支出”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填列;如为负数,以“-”号填列。

(2)“其他资金收支差额”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本期发生的非财政拨款资金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本项目应当根据本表中“其他资金收入”项目金额减去“其他资金支出”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填列;如为负数,以“-”号填列。

6.“年末各项资金结转结余”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截至本年末的各项资金结转结余金额。各明细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上述“年初各项资金结转结余”、“年末各项资金结转结余”项目及其所属各明细项目,只在编制收入支出表时填列。

三、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的编制说明

(一)本表“项目”栏内各项目,应当根据行政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种类分项设置;其中“项目支出”下,根据每个项目设置;行政单位取得除公共财政预算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以外的其他财政拨款的,应当按照财政拨款种类增加相应的资金项目及其明细项目。

(二)本表各栏及其对应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年初财政拨款结转结余”栏中各项目,反映行政单位年初各项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及其明细科目的年初余额填列。本栏目中各项目的数额,应当与上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中“年末财政拨款结转结余”栏中各项目的数额相等。

2.“调整年初财政拨款结转结余”栏中各项目,反映行政单位对年初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的调整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科目中“年初余额调整”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填列。如调整减少年初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以“-”号填列。

3.“归集调入或上缴”栏中各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本年取得主管部门归集调入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和按规定实际上缴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科目中“归集上缴”和“归集调入”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填列。对归集上缴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以“-”号填列。

4.“单位内部调剂”栏中各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本年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在内部不同项目之间的调剂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科目中的“单位内部调剂”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填列。对单位内部调剂减少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项目,以“-”号填列。

5.“本年财政拨款收入”栏中各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本年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预算拨款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收入”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填列。

6.“本年财政拨款支出”栏中各项目,反映行政单位本年发生的财政拨款支出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经费支出”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填列。

7.“年末财政拨款结转结余”栏中各项目,反映行政单位年末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的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四、附注

行政单位的报表附注应当至少披露下列内容:

(一)遵循《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声明;

(二)单位整体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的说明;

(三)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包括其主要构成、增减变动情况等;

(四)重要资产处置、资产重大损失情况的说明;

(五)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名称、数量等情况,以及以名义金额计量理由的说明;

(六)或有负债情况的说明、1年以上到期负债预计偿还时间和数量的说明;

(七)以前结转结余调整情况的说明;

(八)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的其他需要说明事项。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行政单位有关基本建设投资会计并账的要求和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第四十五条 国家物资储备局及所属行政单位管理的储备物资的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物资储备资金会计制度》规定执行。

行政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规定执行。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行政单位,还应当按照财政部制定的相关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执行。

小议行政事业资产管理 篇7

一、构建公共资产管理体系的主要任务

(1)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按照财政预算、财务、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处置、收益纳入财政部门统一管理, 努力解决资产管理权限分散、权责不对称、管理粗放、资产配置效益较低等问题。

(2)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更新标准, 逐步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标准体系和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 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充分考虑部门占有的资产及其收益情况。切实加强新增资产配置专项审核, 逐步扩大新增资产配置审核范围, 未经审核不安排相关经费预算, 不得进行政府采购。推进现有公共设施整合集约配置和新建公共设施共建共用, 提高使用效率。

(3) 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处置管理。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办法, 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资产的调剂机制, 促进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开展资产清查, 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严格国有资产处置行为, 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不得自行处置, 依法规范对外投资、出租、出借事项审批,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实现对资产全过程动态监管。

(4)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收益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上缴同级财政, 纳入预算,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优先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新增资产配置等。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征管配套管理办法, 加强资产收益管理。

二、做好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1)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和预算互为前提和基础。预算资金是单位资产形成的主渠道;资产管理水平是预算安排合理与否的基础, 资产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资产预算, 间接决定了资金预算 (如资产配置和维护费用的安排等) 。解决部门、单位之间资产占有苦乐不均的问题, 必须促进资产的整合与共享共用, 积极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 一方面促进资源分配的合理化;另一方面, 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结合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单位特点, 探索建立各类资产配置标准。

(2) 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在会计要素中, 资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与财务管理是不可分割的。加强财务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就是加强资产管理。无论是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环节, 还是单位对外投资、出租、出借行为, 既是资产管理活动, 又涉及到国有资产权益、收益等, 也是财务管理活动。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既是加强资产管理、促进资产合理配置、有效使用的客观需要, 也是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的有效手段。

(3) 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企业, 可参照国有企业管理方式, 编制 (转59页) (接20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财政代表国家履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所有者, 适当收取国有资本收益。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统筹兼顾、适度集中。兼顾企业自身积累、发展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及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 合理确定国有资本收益分配比例。二是相对独立、相互衔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政府公共预算分别编制, 既保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 又要与政府公共预算相互衔接。三是分级编制、逐步实施。按照国有资产分级管理体制,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分级编制, 并根据条件逐步实施。

(4) 严格收益和对外投资管理, 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收益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收益规章制度不完备。在非税收入管理的文件中, 虽然规定了国有资产收入要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收缴办法。由于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情况各异, 事业单位又存在多种情况, 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所形成的收益千差万别, 加之历史原因形成的问题多种多样, 至今尚无系统收益管理办法出台。二是对外投资虽然规定了有偿使用的原则, 并规定征收一定比例的国有资产占用费, 但实际执行不理想。今后要出台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及使用办法, 加强处置收入、对外投资、出租出借、股利分红等收入监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 篇8

摘要:在新财政体制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对于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确保预算平衡,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念、目标、核心、特征出发,归纳总结了目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以保证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全面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单位的资产管理和财政预算执行质量。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是出现财务管理问题的源头。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着很多薄弱的地方。一是会计科目使用不合理。许多单位不按照规定的要求,自行设置和随意使用、混用、乱用会计科目,造成会计核算不准确、会计信息大量失真。二是原始凭证存在虚假现象。如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经济项目内容与发票使用范围、经营范围不符,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等。三是记账凭证不规范。主要是有的单位填制的会计记账凭证不能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填制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处理业务不及时。四是会计账薄使用不规范。如部分单位不按制度规定设置账簿,总账和明细账不分,无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固定资产明细账,不按规定报送会计报表及财务报告分析,会计报表缺乏应有的附注等。五是票据管理混乱。如在票据认购、票据领用、票据核销上存在监督的漏洞,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给国家资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2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确保财务管理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不全或完全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次,资金的管理不严,供应范围过宽。三是往来款项的管理不够严格按照要求。四是部分事业单位往来款项占据比例过大,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四是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不及时。

3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很多并未经过系统的财会培训和没有资格证书就上岗,甚至有些上岗财会人员根本不懂相应的财务制度,连基本的会计科目都不知道怎么运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长期缺乏必要的培训,他们将无法担当起财务管理的重仟,这必将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无法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阻碍单位的发展。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特点,制定符合《会计法》有关规定的工作流程,统一财务经办程序,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真实、完整;健全会计账簿记录,依法设置总账、明细账和往来账,做好会计基础数据的建档立制工作;加强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凡需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凭证都应该被严格审核,各单位要设立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执行对各种凭证的稽核工作;强化票据的管理。

2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制度

财务制度是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和行为规范,主要包括预算、决算、收支管理、开支标准、资金管理、财务物资管理、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制度等。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有利于各项财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制定制度要讲究系统和配套,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相互矛盾。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实行会计核算日清月结的同时,财务公开也要做到日清月结,接受群众的监督,进而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3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上一篇:2017百善街道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计划下一篇:争胜小学“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