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能力与知识

2024-09-05

保教能力与知识(共8篇)

保教能力与知识 篇1

儿童四大基本原则 教育的一般原则 学前教育基本原则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心理环境营造的原则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①②③④⑤

(一)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①遗传素质②生理成熟

2、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

(二)主观因素:自身的心理和活动

幼儿认识发展

(一)幼儿感知觉与注意发展:1.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包括视、听、嗅、味、触 2.知觉指人脑对各个器官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3-6岁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发展)。

4、运动觉:头部-躯干-四肢。

5、幼儿知觉①空间知觉-形状、方位(3岁上下4岁辩前后5岁以自我中辨上下左右)、深度与距离(视觉悬崖)②时间知觉

(二)观察能力的发展(观察力一个人有目的、计划、系统的感知能力)①观察的目的性加强②细致性增加③持续性延长④概括性提高⑤观察方法逐渐形成(三)记忆的发展

1、特点①无意识记为主导,有意注意逐渐发展②机械识记为主导,意义识记逐步发展③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④记忆的恢复现象(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保持量高)⑤回忆的发展-杰出的再生能力、回忆水平的提高、长时记忆发展(最初长时记忆系统的表现形式为自传体记忆)

2、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①激发兴趣与主动性②丰富生活经验③培养有意记忆(2岁半以后有意记忆开始萌芽)④教授记忆策略

(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1、特点①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②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③想象的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④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

2、培养①丰富幼儿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蔬菜②保护幼儿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③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④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⑤鼓励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⑥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

(五)幼儿思维(2岁左右形成)的发展

1、趋势①直觉行动思维(最低水平的思维)②具体形象思维(表象思维3-

6、7岁主要思维,即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储存的具体形象和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思维活动)③抽象逻辑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是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2、一般特点以表现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的表性思维具有象征性、经验型、拟人性、表面性、固定性、近视性

3、幼儿对数概念发展第一阶段(2-3岁对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第二阶段(建立数词和物体数量间联系的阶段)三阶段(数运算的初期阶段)

4、思维能力的培养①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②教学活动中突出具体性、形象性③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④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⑤重视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幼儿情感发展

(一)特点

1、从幼儿情绪和情感进行过程看①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②情感比较外露③情绪极易冲动

2、从幼儿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①情感所指向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②情感所指向事物的兴致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

3、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幼儿的高级情感开始形成①道德感::使幼儿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他是在掌握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产生的②美感:是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内心体验,它是一种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环境美的爱好和欣赏③理智感:是与幼儿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解决问题、探求真理等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二)情感的培养

1、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2、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情感

3、成人的情绪自控

4、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

幼儿个性发展1.个性的结构①个性倾向性系统(需要是推动个性发展最积极因素)②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③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性格是个性的核心特征,反映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④

2、个性特征①整体性②稳定性③个别性④社会性

(二)幼儿的个性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①概念:个体对自己所有的身心状况以及与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意识②发展的阶段和特点:⑴自我感觉发展⑵自我认识发展⑶自我意识萌芽⑷自我意识各方面发展③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核心成分。基本规律:

3、4岁时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

4、5岁幼儿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自我体验相对平稳

2、个性倾向性发展①含义: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②幼儿需要的发展:使机体对由于缺乏某种刺激而导致的不平衡状态,以及想要重新恢复平衡的体验与心理倾向③兴趣的发展:兴趣是需要的情感体验

3、能力的发展①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心理条件

4、气质的发展①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方面比较稳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方面②气质类型胆汁、多血、黏液、抑郁质

5、性格的发展①性格概念: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话的行为方式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实验法)

1、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优点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最直接的手段,简便易行,收集的资料较客观、可靠。局限性不适宜对内部核心问题、事物内部联系及较为隐蔽的事物进行研究①个体观察有称为个案法,是对某一个体作专门观察的方法,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心理研究方法②实施:观察前准备工作、进行预备观察、进行正式观察、观察反思

2、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寻访被调查对象,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对某个人、某件事情、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①优点灵活性强,局限性一比较费时,不适合大范围调查二极易产生偏差②程序及技巧:谈话前准备工作-进入谈话现场-进行正式谈话-结束谈话

3、作品分析法: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有效经验,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4、实验法: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或模拟的特定条件下,排除各种干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最常用)①优点可以认为创设条件,对某些在自然观察中不以观察都或不易集中观察到的情境现象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②操作步骤提出实验课题(遵循有价值、有创造性、可行性原则)-建立实验假说(实验者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推测与判断)-实验设计(对研究的程序作出合理的安排)-实验的实施-资料的统计处理(对在实验中积累起来的资料,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报告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目的: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任务

1、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2、为幼儿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3、为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打好基础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教师不仅是儿童的教育者,也应当是儿童权益的实际维护者)

2、发展适宜性原则

3、目标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科学性、思想性原则

6、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

7、整合性原则。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原则

1、保教合一的原则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

4、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1、启蒙性

2、生活化

3、游戏性

4、活动性

5、潜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部分解读:从结构来看,《纲要》有四个部分组成,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根本任务: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纲要》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解读: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

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意义

1、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2、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是全面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的保证

一日活动主要环节

一、晨间接待1,保健老师在入园处对幼儿进行晨检(一问、二摸、三看、四查)

2、在幼儿入园前做好室内清洁工作及开创透气

3、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

4、有求幼儿衣着整洁,愉快入园

二、晨间锻炼

1、早操

2、晨间锻炼

三、如厕

四、盥洗(学习掌握洗手的方法)

五、进餐(学前儿童进餐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六、午睡

七、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户外活动每天不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

八、游戏

九、教学活动

十、离园

疾病预防与保健传染病发生流行三环节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饮食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虫媒传播、医源性传播)3易感者

传染病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1)预防措施(物理消毒法--机械法是指对房间的通风放气、煮沸法、日晒法。化学消毒-煤酚皂溶液、石灰、含氯石灰,过氧乙酸、苯扎溴铵)(2)发现后采取措施(立即隔离病人、进行终末消毒)

3、保护易感者(疫苗、计划免疫-基础免疫、加强免疫)

幼儿常见传染病

1、水痘(呼吸道、冬春季节)

2、猩红热(呼吸道,杨梅舌)

3、流行性腮腺炎(呼吸道)

4、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引起、春夏、春秋高峰期)

5、流行性感冒

6、传染性肝炎

7、细菌性痢疾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症状类似感冒)

9、流行性乙型脑炎(蚊虫传播,夏秋季流行)

幼儿常见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咽炎,扁桃体炎)

2、肺炎

3、腹泻

4、缺铁性贫血

5、佝偻病(缺vd)

6、龋齿

7、肥胖症

8、痱子

幼儿园保健常规

一、保健工作具体任务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2、重视营养管理

3、建立健康检查制度

4、做好预防接种,消毒隔离工作

5、开展体格锻炼

6、开展安全教育

7、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8、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健康的适应性行为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保健常规

1、建立常规制度

2、卫生消毒常规

3、健康检查常规

4、生活管理制度

5、疾病防治常规

6、安全工作常规

幼儿营养素要求

一、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一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体液的主要成分。组氨酸是幼儿比成人多一种的必需氨基酸)

二、脂质(是构成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的重要物质,脑组织是含脂质最多的物质,脂质是产热量最多的物质)

三、碳水化合物(是热能的主要来源)

四、无机盐(钙、铁、碘、锌)

五、维生素(AB2CD)

六、水(儿童体内水占体重70-75)幼儿膳食

一、原则:平衡膳食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3、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

4、每天喝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5、膳食清淡少盐

6、食量要与体力活动平衡

7、不挑食不偏食

8、吃清洁卫生的食物。

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

二、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

1、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丰富安全知识

2、融于一日生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演习训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强化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常见意外事故原因及处理

一、常见外伤

1、擦伤(①原因和症状:摔倒等原因导致皮肤被蹭破②处理:观察伤口的深浅,若仅蹭破表皮,只需将伤口处的泥沙清理干净即可,若伤口较深要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处理后无需包扎。若伤势严重,去医院治疗)

2、扎刺(①原因和症状:带刺的花草、木刺、竹刺扎入皮肤,有刺痛感②处理:将伤口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然后把刺挑出来,拔出来,不应有残留,挤出淤血再用酒精消毒伤口。)

3、划伤(①原因和症状:使用剪刀、小刀等文具,或触摸纸边、草叶和打破的玻璃器皿②处理: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后用75%的酒精有里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纱布,用绷带包扎,如果是玻璃器皿扎伤,应用清水清理伤口,用镊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后包扎)4挤伤

5、跌伤

二、骨折

三、脱臼

四、烫伤

五、鼻出血

六、晕厥

七、惊厥(抽风)

八、异物入体

1、眼内异物

2、口腔异物

九、中暑

十、冻伤

十一、触电

十二、食物中毒

十三、误服药物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

一、火灾

1、预防措施

2、应急措施

二、地震

1、防范措施

2、应急措施

三、走失

1、防范措施

2、应急措施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1,提供发展保障

2、促进身心健康

3、激发创造潜能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指教师创设幼儿园环境时遵循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任务、和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

1、目标导向性原则(1,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2,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对环境设置作系统规划)

2、发展适宜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①②③④⑤要相适宜)

3、幼儿参与性原则(教育者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4开放性原则(不仅要考虑幼儿园内环境要素,也要重视幼儿园外环境各要素,两者有机结合)

5、经济性原则(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

1、讨论法(教师引导全班幼儿通过讨论的方法,选择或确定环境创设的主题和内容以及环境材料互动的方法)

2、探索法(让幼儿自己在环境中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同时获得知识)

3、操作法(教师指导幼儿动手操作,让幼儿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和习惯的基本方法)

4、评价法(幼儿园环境的评价是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包括对幼儿适应环境的评价,对幼儿的环境创设和互动行为评价,对教师的环境创设效果的评价等)幼儿园活动区的创设

一、活动区布局策略

1、干湿与动静分区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意义(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和谐发展”)

1、有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2、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个性,适应社会生活

3、有利于幼儿园员工的成长与发展

幼儿园心里环境创设的要求

1、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2、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

3、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形成良好的幼儿园风气

幼儿园的家长工作

1、原则1尊重家长原则(尊重家长事做好家长工作的前提,对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职业、不同经济的请家长要一视同仁)2要求适度的原则(由于家长的文化教养、职业状况、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各有差异,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家长与幼儿园教育保持协调一致,是家长更好的履行父母职责)3双向反馈的原则(幼儿园在开展家长工作时,既要想家长输出科学育儿的信息,也要努力收集家长反映的信息)

2、幼儿园家长工作方式方法1入园之前的家访工作2上午入园,下午离园3各类活动4家园之窗5家长委员会6家园联系手册7家长学校

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一,满足幼儿身体发展需要

1、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

2、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和技能

3、增强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4、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满足幼儿智力发展的需要

1、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知识

2、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3、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4、促进儿童思维能力发展

5、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的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三、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1、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机会,发展了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

2、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3、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增强社会角色扮演能力

4、有助于儿童行为规范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5、有助于儿童自制力的增强,锻炼儿童意志

四、满足儿童情感发展的需要

1、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丰富了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2、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发展了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3、游戏中的审美活动发展了儿童的美感

4、游戏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1、直到以观察为依据

2、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1以自身为媒介-游戏者、旁观者2以材料为媒介3以儿童伙伴为媒介)

3、确定指导的时机

4、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

5、把握好互动的节奏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

1、介入的角色定位(1非支持性角色-不参与者、导演者2支持性角色-旁观者、舞台管理者、共同游戏者、游戏带头人)

2、介入的时机(当游戏出现困难时,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当儿童对游戏失去兴趣或放弃时,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能方面发生困难时)

3、介入的方式(以一个外在的角色引导、说明;一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引导幼儿)

4、介入的注意事项(1封层次指导2扮演现实代言人角色3及时退出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

1、科学性、思想性原则:促使幼儿正确的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帮之幼儿形成正确的观念,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并结合各科教学内容有机的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2、活动性原则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幼儿是在活动中建构他们的认知结构,发展智力和社会性行为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在他们原有发展水平上,通过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操作活动,与教师和同伴的交互活动,建构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其智力,体验和理解自我与他人间的相互关系和情感。为此,活动对幼儿的学习、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3、发展性原则指通过活动使所有幼儿得到个性的全面发展,即智力、情感、道德、体力、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教学不仅要适应幼儿当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向幼儿提出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要求

4、直观性原则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片以及表情、动作各种只管手段,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

5、个别对待原则各个幼儿由于遗传、环境、生活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影响,生活经验、知识技能、兴趣爱好、智力的发展水平各有差异,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同。为了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中国要从每个幼儿的实际出发,个别对待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法

1、观察2实验3游戏4操作5参观6谈话、讨论7讲解、讲述 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是一种高效性的组织活动)

2、小组活动(有利于因材施教,提供更多的交流与操作机会)

3、个别活动(满足幼儿的个人需要和兴趣)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种类

1、根据计划的指导范围-全园性计划和班级计划

2、根据计划的基本内容-领域教育计划、游戏活动计划、日常生活计划、家长工作计划

3、根据计划的时间-学年、学期、月、周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教案)

具体活动计划的一般结构

1、活动名称、设计意图

2、活动目标

3、活动重点、难点

4、活动准备

5、活动形式与方法

6、活动过程

7、活动延伸

8、活动评价

幼儿身体锻炼活动实施与指导的一般要求

1、确定幼儿在身体锻炼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重视幼儿自身的身体练习来实现身体锻炼的目标

2、灵活的调控运动负荷

3、树立随机教育意识,灵活机智的指导幼儿的活动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方法

1、幼儿发展评价的方法①观察法②作品分析法③谈话法④问卷调查法⑤档案评估法

2、教师发展评价方法幼儿园教育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院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采纳与评价的制度。①自我评价(主要方法)②观察记录③家长评价

教师评价发展内容

保教能力与知识 篇2

关键词:知识,能力,学习力,创新能力

一、引言

一个只注重对已知知识的学习, 从根本上忽视对未知知识的探索, 只能生活在已知识和标准答案环境中的教育, 其前景必然堪忧。简析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 直面当今教育的人才困局, 试图从另一角度寻求一条探索之路。

二、知识、能力模型

(一) 知识、能力模型简介

知识、能力模型即:知识与能力如同两个永不相交的平行面, 它们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人的综合素质 (见图1) 。知识面由已知知识 (有限圆形面) 、未知知识 (无限) 组成, 其中选择性知识 (同心圆环面) 、新知识、新技术、新发明 (最外同心圆环面) 掌握之前均属未知知识、之后均属已知知识 (见图1) 。能力面由已知能力 (有限圆形面) 、未知能力 (无限) 组成, 能力瓶颈即已知能力与未知能力的分界线, 其中创新能力 (同心圆环面) 在突破能力瓶颈前属未知能力, 之后属已知能力 (见图1) 。

(二) 知识、能力模型对创新能力的解析

创新能力的产生过程: (1) 以已知知识为基础, 首先在已知能力中培育兴趣点, 发现兴趣点, 浓缩兴趣点 (见图1) , 对研究对象逐步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 播下孕育创新能力的种子。 (2) 要将浓缩的兴趣点即问题意识凝聚为专注点 (见图1) , 集中力量聚焦核心问题, 激活思想, 锤炼思维细胞, 不断筛选思维的方向, 促使创新思维的不断叠加, 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 创新思想的不断积淀。 (3) 在知识面上要在兴趣点、专注点、创新意识的牵引下加强对知识的选择性学习与积累 (见图1) , 既要从已知知识中选择, 更要从对已是未知知识、对人类属已知知识中选择学习和积累, 而选择性知识则在已知知识的圆形面外以同心圆环面的增量形式呈现。通过对选择性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 反过来不断为已知能力面上突破点的选择提供强力支撑。 (4) 当兴趣点、专注点、突破点在选择性知识 (见图1) 的支撑下量的积累一旦突破能力瓶颈时 (见图1) , 不断叠加的创新思维触角一旦触及创造点形成创新能力时, 智慧之门的开启、灵感的闪现、顿悟的涌动将如期而至, 新知识、新技术、新发明将呼之而出, 创新能力将在已知能力的圆形面外以同心圆环面增量形式呈现 (见图1) 。如此循环、将拉开人生丰富的创造周期。

(三) 知识、能力的基本动态分析

知识是死的, 而能力是活的。知识继承了前人的积累和后人对未知世界的认知, 能力反映了后天的智慧与思想。知识学习具有基础性和选择性、后天性和间断性, 可随时进行阶段性和补充性学习。而创新能力培养必须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 从出身到基础教育阶段是黄金期, 一经错过后天弥补的可能很小, 一旦中断将动摇创新能力的培养根基, 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其价值体系崩塌, 中止其活跃期, 而这种过程的发生是隐性的, 潜在的, 不易发现, 而它的影响则是空前的、毁灭性的, 直接导致你一生一事无成。

创新能力积淀赿深厚, 对相关知识选择、渴求学习的动因就赿强烈, 强烈的求知欲必将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 当生命基因中学习、创造欲望的本能被激活时, 所爆发出来的强大动力势不可挡, 当创新思维的触角一旦达到临界点时, 刹那灵感的闪现、顿悟的涌动将如期而至, 所以思维必须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叠加, 思维的触角才可能达到触动智慧的临界点, 才可能开启创造之门。创新有时与其说是一种直觉、一种心灵感应、一种来自内心的神秘召唤、一种刹那间的灵感, 还不如说是一次思维方向的正确选择。如果说思维的长期叠加是创新的动力, 那么选择性知识的积累与支撑则是创新的基础, 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有方向性、选择性 (见图1) , 要紧跟天赋、潜能、强势方向, 所以基础教育要基础, 深度要看对象。学生天生的表现欲正是创造力本能的反映。美国学者创造力之父保罗·托伦斯 (torrance.P.E) 1974年推行的“未来问题解决计划”的特点就是通过将创造性的问题解决与未来意识的问题解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未来创新意识, 值得重视。“法国哲学家蒙田早就提出, 教育的第一个目标是:一个构造得宜的头脑胜过一个充满知识的头脑。而构造得宜的大脑则意味着, 与其积累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人学会提出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一般能力”, 这也是我国错过了将巨大的人口优势转移成智力优势的直接原因之一, 十三亿人连产生天才的概率都没有, 这是何等的悲哀和不堪回首。“2009年重庆上万应届高中生放弃高考, 读书无用论蔓延”, 救救孩子!

(四) 模型与知识的发展性分析

而知识学习积累后仍然是知识, 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深入了解知识的基础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 是获得进一歩发展的途径手段。”知识的积累, 将产生一个新的分层的知识群体: (1) 纯知识性群体。注重知识学习考试, 因纯知识积累多, 创新创造能力积淀先天缺陷, 而沦为当今社会创造力很小的高学历 (本硕博) 弱势群体。从高考改革30年来高考状元、中学奥赛金牌得主全军覆没, 无一成家, 到歌德说“单学知识仍然是蠢才”的一针见血, 再到“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古训, 无不彰显了知识的局限性。 (2) 一般学者群体。知识渊博、创新能力培养积淀先天不足, 在学术领域有一定见解, 但思想高度不够、缺乏突破力, 无法跳出自身的思维圈子, 对人类社会发展作用有限。 (3) 创新型学者群体。当不断积淀的厚重的创新能力作用在方向明确、长期专注的学术 (知识) 领域上, 创造出新的学术知识, 并引领该领域跃上一个新的学术台阶。而当这种质变性的灵感和革命性的重大创新创造积淀突破临界点时, 在产生巨大的社会前进动力的同时, 又产生了一位学术型科学家。

(五) 模型与能力的发展性分析

能力比知识重要, “贾佛埃, 挪威人, 在学生时代物理、数学几乎考不及格, 一个玩台球桥牌的能手的三流学生, 但却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 (电子隧道发现) ”, 这恰恰是创新能力先天形成、知识后天在能力牵引下努力学习补充的结果。在创新思想的引领下, 通过对个体创造潜质进行针对性极强的深度激发、培养和积淀, 一个新的、分层的创新群体将应运而生: (1) 一般发明、创造群体。当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社会性时, 那么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由不同的知识个体将产生不同层次的发明创造, 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这恰恰是国之崛起的基础。 (2) 一般专家群体。当创新能力积淀与特定领域的知识积累相互作用时, 个体将在特定领域比较有研究、有权威, 但无质的突破。 (3) 创新型专家群体。当创新能力积淀与相关知识积累不断作用、叠加时, 厚重的知识在厚重创新能力积淀的引领下产生思维共振, 促使饱和思维产生突破性灵感质变, 引发技术和发明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而当这种质变性的灵感和革命性的重大创新创造积淀突破临界点时, 必将产生强大的动力而推动社会前进, 必将产生一位技术发明型科学家。

三、知识、能力与学习力

而学习力的产生, “是在苏格兰格拉斯大学教授B.J.Mc Gettrick参照DNA的结构模型, 提出学习是两条学习链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见图2) 。在此基础上, 英国ELLI项目研究员认为促进学习意愿与学习结果相互作用的能量就是学习力, 它处于DNA链的核心, 也就是生命。双螺旋结构有两条平行永不相交的链, 一条是个人发展, 另一条是我们学习的知识、技能和理解 (见图2) 。两条链虽永不相交但却相互调控相互影响”。

而笔者的知识能力模型与学习力模型有类似之处, 笔者认为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是两个永不相交的平行面, 而ELLI项目研究员认为个人发展与知识技能学习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链, 所不同的是, 笔者的能力培养是融入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的, 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的综合素质。而ELLI认为, 个人发展与知识技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学习力来完成的。

笔者认为英国学者此观点成功的地方是将生物模型与理论模型融合通过理论回归自然方式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巩固。但是我认为此理论值得探讨的恰恰是过分倚重生物模型与理论模型的统一, 实际上个人发展、知识技能学习能分别在两条平行链上积累吗?理论模型设计的缺陷可能导致研究的失范。

四、知识、能力模型与因材施教

笔者认为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育人, 还必须发现人的强势发展方向 (潜能) , 在这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 “全面发展”、“木桶原理”、“知识改变命运”, 在当代社会已成为悖论, 因根本无法解释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 “苹果”的乔布斯, “学生时代数学物理考不及格的台球高手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贾佛埃”, 莫斯科理工学院学生时代数学物理成绩二流、英语三流的2010年物理诺奖得主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及以倒数第一名进入东京大学后获2002年物理诺奖得主小柴昌俊, 电影《阿凡达》导演卡梅隆等人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功而凸显不合时宜。我特别能理解“耶鲁改变了我一生的”留学生张磊2010年1月28日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万美元的行为。教育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而不只是对学生的当前负责。“美国高中比较放任学生, 基本过得去就行, 只要有潜能, 学校、老师一定会想办法提供最大的支持和滋养, 基本合格+特长优势形成了美国高中学生个个是人才的办学特色。”“美国洛杉矶爱德沃德中学每周三都安排一种特殊小课程, 小到了只有一个教师、一个学生, 可这门课的代价又极大, 大到仅仅为了一个有小提琴专长的学生上一节课 (全美最高水平老师的课) , 就要跑出学校, 一次往返六百里路。”美国人认为“对特定领域有相当了解的学生才具有最强的思维能力”。“芬兰埃肯纳斯中学的自由选修课例如数学, 如果你的学习程度高, 一进校就可选深层次的课程;反之你的数学程度低, 你就可从低层次课程学起。你的学习积极性高, 可以多选几门课程学习, 每一天排的课都非常满, 这样你就可以提前半年或一年从中学毕业。”在强势方向上的强势发展充分体现了西方教育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一个没有强势方向和特长的人很容易成为平庸之人。一个没有选择、人生错位的人更容易成为平庸之人, 而当今教育既缺乏选择却又在加大和制造学生的人生错位。“方向比努力重要”, 作家毕淑敏说:“就是做一条狗都要有目标, 何况是人。”教育的力量在于发现, 优秀需要积累, 更需要在正确方向上的积累。教育必须要点亮每一个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灯, 而这个希望之灯就是要找出引领学生发展的强势方向, 所以, 理想的牵引赿早赿好, 教育要对永恒负责, 学生现在要为未来埋下发展的种子, 学生是自己的命运的建筑师。教育不应成为埋葬学生理想的工具, 而捕捉兴趣点、紧跟专注点、发现突破点、抓住创造点 (见图1) 的方法、意识、渴求、欲望通过不断积淀形成能力引而不发, 在人生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寻找突破点是关键, 也许要用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 一旦发现将势如破竹, 不可阻挡。2011年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2008级本科生刘路, 在大学三年级时独立解决了英国数理逻辑学者西塔潘提出的一个猜想, 在国内引起关注。而这种神奇不正在现实世界中不断被复制吗?

五、结语

知识无能力牵引不能修成正果, 能力无知识支撑发展高度受限。

参考文献

[1]藏玲玲, 唐俭欣.美国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理论与实践[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2, (2) .

[2]陈建华.现代脑科学与基础教育的“桥接”:西方学者的观点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9, (5) .

[3]百度空间.怀念辉煌的90年代Bai空间[DB/OL].http://hi.baidu.com/cuiyoni1003/item/6a4d99ebe9f2c92087d9de1e

[5]杨欢, 沈书生, 赵慧臣.英国ELLI项目学习力理论解读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9, (9) .

[6]李俊, 王清.阿凡达究竟有多牛[N].文摘周报, 2010-01-05 (16) .

[7]张鲁生, 张磊.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DB/OL].中国作家网.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0-01-26/41685.html

[8]曾本友.中美高中质量极性追求与教育模式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9, (9) .

[9]靳忠良.国外名校新课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12, 74.

知识与能力 篇3

一、知识概念考级

在国内众多琴童(甚至家长)当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音乐是快乐的,‘音基是痛苦的。”毋庸讳言,此言道出了国内为数不少的乐器教师和声乐教师长期以来的教学理念——只注重对学生单一技能的训练,忽视(甚至轻视)对学生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补充与培养。结果导致很多学生演奏(唱)技能虽然不低,但音乐理论知识却十分欠缺的现象。为此,2009年中央音乐学院借鉴国外乐理考级与演奏考级相对应的成功经验,废除了原来建立在“题库”基础上的“老音基”,推出了由“乐理·视唱练耳”和“音乐常识”两个科目(初、中、高三级)组成的“新音基”。并制定了乐器演奏与声乐演唱技能考级需与乐理考级配套的新规定。亦即“初级”与1、2、3、4级的乐器演奏技能与声乐演唱技能考试对应;“中级”与5、6、7级考试对应;“高级”与8、9级以及演奏级对应。无疑,这样的修正是正确的。至少在形式上填补了应试型考级的种种弊端,并具有了考级测评相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尽管实际上新增设的“乐理·视唱练耳”和“音乐常识”两个科目无形中又再次加重了考生的学习负担。而在英皇考级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科目,乐理已包含音乐常识,而“听辩”(甚至包括“视奏”)都只是融入在演奏(唱)技能考级中的一个内容。

从现行“乐理·视唱练耳”科目的内涵与外延层面看,该科目主要是测评考生对乐理和视唱练耳的理解和掌握。前者即对乐谱上出现的符号、术语及一些相应的概念性名词以及体现作为音乐的音与音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阐释。换言之,亦即记录乐谱所必要的和国际通用的规范。后者则是一种将所见的乐谱转化为演奏(唱)的一种技能训练。但尽管如此,国内乐理和英皇乐理在考级试卷中的呈现方式却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以“调”、“调号”、“调式”为例,尽管该部分内容出现在国内乐理的中级阶段,初级中并不涉及。但其呈现方式和测评标准只需要考生在“背记升号类调号顺序”和“背记降号类调号顺序”基础上,在规定的谱号后面按要求写出调号和“默写升号类调号和降号类调号的顺序”即可。②然而,在英皇第1级的乐理里,C、G、D、F大调的音阶和调号就已出现(包括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直至第5级中所包括的六升六降大小调、调号,以及调式。在呈现方式方面,不仅有各种大小调的调号书写、音阶构成(上行、下行),以及按照规定节奏构成的音阶(上行、下行),甚至还有要求考生把用临时升降号记写的谱例改用调号记写的内容。③

又如“移调”。“移调”在国内乐理现有的初级、中级教材及其模拟试题中均未正式出现。在初级乐理考级的模拟考试中,仅见用高音谱号记写的三小节旋律要求考生改用低音谱号将其重抄一遍。④但从英皇乐理第3级起至后续各级,“移调”(Transposition)却是一个占有不小篇幅的内容。第3级首次出现时,虽然“移调”的题型仅要求考生把指定谱例用低音谱号或高音谱号移低或移高一个八度,长度也仅限于4—8小节。但从第5册开始,移调的难度明显提高。即按指定的大二度、小三度、纯五度音程要求将指定乐谱移高或移低(而且涉及到了次中音谱号)。与国内乐理相比,或许有人会说英皇乐理太难。但实际上,对于已经在1—3级中对上加线、下加线和高低音谱号知识以及八度移调等举一反三的训练基础上,考生并不认为非八度移调和对次中音谱号的学习高不可攀。相反,这样的训练和强化在帮助考生对音程概念的理解和巩固方面和帮助考生正确熟练阅读乐谱等方面都大有裨益。不可否认,在中外众多的业余爱好者当中(尤其是初学者),能否正确熟练地阅读乐谱始终是一个长期困扰着师生的问题。相比之下,钢琴学生可能会对用高低音谱号记写的钢琴乐谱较为熟练,但弦乐类和管乐类的学生(甚至教师)除了平时接触最多的乐谱样式外,对于用其他谱号记写的乐谱并不熟悉。显然,这样的训练与测评,对于考生综合理解力和音乐素质的综合性考级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综合理解力和运用力考级

在1—5级的英皇乐理中,“综合练习”(General exercises)一直是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内容。考生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其综合运用能力(而非单纯的演奏、演唱技能)将得以较为全面的提高。然而,这样的测评(包括题型设计和呈现方式)在国内现有的初级乐理和中级乐理的相关教材、模拟试题和考试试题中并未见到。对此,让我们分别以第1级、第3级、第5级中的第一道试题为例,对它颇有新意的题型设计、呈现方式及其综合内涵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性、比较性研究。

第1级:⑤

仔细阅读以下旋律,并回答下列问题。

(a)Andante的意思是什么?(b)这段旋律的拍号表示什么?请解释它的含义。(c)为什么在第4和第8小节里,音符后面加了一个点?(d)p的全称是什么?它有什么含义?(e)这是一段G大调的旋律,它的第一个音是G大调音阶的第几度音?(f)在这段旋律中,最高音的音名是什么?最低音的音名是什么?(g)在这段旋律中,时值最短的音符的名称是什么?(h)在这段旋律中,︳?筮?筮.?筻︳这样的节奏出现了几次?(i)第7小节第三拍第一个音符上方的﹥是什么意思?(j)请把这段旋律的头4小节再在下面的空白五线谱上完整地抄写一遍,别忘了谱号、调号和拍号哦(注:空白五线谱从略,下同)。endprint

第3级:⑥

仔细阅读以下选自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开始时的大提琴旋律,并回答下列问题。

(a)这是一段用降A大调写成的旋律,请在低音谱号后面加上调号。(b)调号写完后,请再添加上相应的拍号。(c)这段旋律中力度最强的音在第几小节?它的音名是什么?(d)这段旋律中的最高音和最低音是什么音程关系?(e)旋律开始处的Andante con moto、?筻= 92,以及dolce分别表示什么意思?(f)第6小节中的最后两个音符是什么音程关系?(g)圈出构成降A大调主三和弦的三个音符。(h)把这段旋律的头四小节(直至带有“※”号的音符)移高八度,并用高音谱号完整地抄写一遍。

第5级:⑦

仔细阅读以下选自俄罗斯作曲家伊林斯基的《摇篮曲》片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a)这首乐曲原来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请在下列各乐器中圈出你的选择并解释原因:管风琴、竖琴、弦乐三重奏、古钢琴。(b)这首乐曲是用什么调写成的?(c)音阶中的第几度音并没有在高音谱表的旋律中出现?(d)圈出高音谱表旋律中的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纯四度、纯五度音程。(e)写出第3小节第一拍的和弦名称。(f)乐谱第2小节下方的“simile”表示什么意思?(g)你认为这首乐曲应该按每分钟多少拍的速度演奏比较恰当?(h)用六个升号的调号,重写高音谱表中第三和第四小节,但必须保持原来的音高。

显而易见,这是一套有关考生综合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测评体系。它既涉及考生在相关级别中所学过的知识、概念的综合运用,同时还涉及到了考生音乐理解能力和乐感范畴的问题(比如第5级中的g题)。就题型设计和呈现方式来看,它似乎的确比国内乐理考级的难度大。但实事求是地说,它所涉及到的知识以及在试题中出现的知识点却和国内乐理没有本质区别。比如音程、调与调号、高低音谱号、力度符号、移调、速度术语、表情术语等等。况且,在国内乐理中,除了如上所述缺少对移调的训练外,其余的每一种单一知识和概念都始终在通过各种方式对考生进行强化与训练。而且,与英皇乐理相比较,其训练强度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或许恰恰因为缺少涉及考生在相关级别中所学过的知识、概念的综合运用,以及对考生音乐理解能力和乐感的整体训练,致使很多考生仍未脱离应试型的死记硬背,而综合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仍然十分有限。

三、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考级

值得一提的是,英皇乐理从第5级开始,出现了国内初级乐理和中级乐理中都从未见过的内容——在指定的谱例上,要求考生创作长度不超过8个小节的旋律(Composing a melody),以及为指定歌词谱曲,并注明演奏乐器或人声,以及调号、拍号、速度和相关的表情术语及演奏(唱)提示。显而易见,这种带有作曲意义的内容与方式,与其说是对考生基本素质和乐感的测评,不如确切地说是对考生音乐创造力和音乐想象力(而非单纯的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考验。对此,或许有的家长会说“太难为孩子了”。可事实上,类似这样的创造性测评,早在第1级中就已经出现过了诸如“节奏答句创作”(Composing an answering rhythm)的题型。虽然这样的写作虽然不需要固定音高,因而可以不涉及到调、调号,以及调式的概念,而且创作写作的长度也仅为2小节。但根据此阶段考生已经学习过的音符、节奏、节拍、拍号,以及小节线等知识,通过短短2小节的写作,考生的创造性能力却能够得以相对充为的发挥。因而在第3级中,这样的题型扩展成了4小节。在第5级中才出现了“旋律写作”。以致整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即成为了测评考生能否最大限度地将所学过的概念性知识综合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事实上,考生通过自己创作所获得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远比其正确回答一个概念、解释一个名词更重要。何况,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在于我们的考级体系和考试模式除了对考生的知识、概念进行测评外,需不需要对考生学习音乐的基本素质,甚至音乐创造力和音乐想象力也予以必要的重视和关注。

如前所述,我国的社会音乐考级迄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史,二十多年来,随着音乐考级科目与范围的不断扩大,考级机构的迅猛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由国家级音乐院校和地方音乐院校、文艺院团、音乐家协会及其各专业分会在全国举办的考级机构已突破50家,考点也已超过二百个),以及考级体系的不断完善,特别是“新音基”的推出,应该说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成败得失的经验。但不可否认,迄今为止我国的社会音乐考级体系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型的旧模式。而对考生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力和运用能力,以及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测评仍还有很多欠缺。对此,笔者认为,对英皇考级体系的借鉴(甚至对其他国家社会音乐考级体系的借鉴)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认真思考。毕竟,科学、规范、合理地选拔和培养音乐人才,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和音乐美感既是我国建立社会音乐考级体系和制度的初衷,同时也是这项工作的关键所在!

①此处“国内乐理”特指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央音乐学院编、赵易山主编《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乐基础知识·乐理·视唱练耳分册》之“初级”卷与“中级”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版,以及“中国音基网”(http?押//www.chinayinji.com/)中的“初级”、“中级”乐理模拟考试卷。“英皇乐理”特指艾力·泰勒(Eric Taylor)编《音乐理论练习》1—8册(The AB Guide to Music Theory),ABRSM,24 portland Place London W1B 1LU United kingdom。但由于目前国内的《乐理·视唱练耳》仅有“初级”和“中级”。“高级”的相关教材、模拟试题和考级试题迄今为止还未见正式出版,因而本文所涉及的英皇乐理仅为第1—5级及其内容,待国内《乐理·视唱练耳》的“高级”卷及其相关教材、模拟试题和考级试题面世后,再另文与英皇乐理第6—8级进行比较研究。

②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央音乐学院编、赵易山主编《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乐基础知识·乐理·视唱练耳分册·中级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版,第27、31、80页。

③艾力·泰勒(Eric Taylor)编《音乐理论练习》(The AB Guide to Music Theory),ABRSM,24 portland Place London W1B 1LU United kingdom。《第1级》第16—18页;《第5级》第14—22页。

④同①,见“初级”,第86页。

⑤艾力·泰勒(Eric Taylor)编《音乐理论练习》(The AB Guide to Music Theory),ABRSM,24 portland Place London W1B 1LU United kingdom。《第1级》第29页。

⑥艾力·泰勒(Eric Taylor)编《音乐理论练习》(The AB Guide to Music Theory),ABRSM,24 portland Place London W1B 1LU United kingdom。《第3级》第37页。

⑦艾力·泰勒(Eric Taylor)编《音乐理论练习》(The AB Guide to Music Theory),ABRSM,24 portland Place London W1B 1LU United kingdom。《第5级》第53页。

王新力 山西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主任、副教授

保教能力与知识 篇4

A.怀抱反射

B.抓握反射

C.觅食反射

D.吸吮反射

7.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最好的活动形式是( )。

A.游戏

B.学习

C.劳动

D.交往

8.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 )。

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觉思维

D.直观行动思维

9.中国创办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 )。

A.湖南幼稚园

B.河北幼稚园

C.湖北省立幼稚园

D.鼓楼幼稚园

10.婴儿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11.儿童出现想象萌芽的时期是( )。

A.1.5~2岁

B.2~2.5岁

C.2.5~3岁

D.3~3.5岁

12.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被称为( )。

A.依恋

B.合作

C.移情

D.社会化13.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评价以( )为主。

A.管理人员评价

B.教师自评

C.家长评价

D.社会评价

14.“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 )的体现。

A.游戏化方法

B.生活化方法

C.移情法

D.直接法

15.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教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 )教育原则。

A.启蒙性

B.发展适宜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16.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 )。

A.《母育学校》

B.《爱弥儿 》

C.《社会契约论》

D.《学记》

17.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

A.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18.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

A.生理的需要

B.情绪表达性需要

C.自我调节性需要

D.社会性需要

19.“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独立性的

B.个别方面的

C.多方面的

保教能力与知识 篇5

儿童先学会爬,后学会走,这说明儿童的发展具有( )的特点。

A.方向性和顺序性

B.连续性和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A

考点归纳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指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阶段性是指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速度。

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保教能力与知识 篇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人是()。

A.陈鹤琴

B.张宗麟

C.张雪门

D.陶行知

2.儿童对会使用的实物,能根据形状来概括,如区别耙和刷;而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不能概括。这属于()。

A.动作的概括

B.生活情景的概括

C.情绪性的概括

D.功用性的概括

3.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4.所谓(),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系统地教授给儿童。

A.吸收的心智

B.“整个教学法”

C.全面教育

D.教、学、做合一

5.“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种片面的观点突出强调的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先天因素

6.对待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成人正确的处理方式为()。

A.发展为对话言语

B.发展为真正的外部言语

C.任其自然发展

D.发展为真正的内部言语

7.活动性原则源自于()的“从做中学”。

A.皮亚杰

B.夸美纽斯

C.福禄培尔

D.杜威

8.3、4岁的幼儿看见玩具小汽车或者小凳子,就开着“车”当司机,嘴里还“嘀嘀……嘟嘟……”“下车了”说个不停。这体现了无意想象()的特点。

A.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B.主题不稳定

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D.内容零散

9.问儿童“1加1等于几”,儿童可能无法回答,但若问他“1个苹果加1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他就比较容易做出回答,这是儿童()的体现。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10.儿童每天摄入脂肪应占总热能的()。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什么是依恋?依恋有哪几种类型?

12.简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星期一,陆老师埋怨说:“小孩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张老师接着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问题:结合实际谈谈目前家园合作中存在的误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幼儿园小班上计算课,作业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2”。老师讲完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老师问一个小朋友:“你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长了3只。”年轻老师一时生气,就说:“长了4只呢。”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

4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一跺脚说:“长了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对了,也咧开嘴天真地笑了。

问题:(1)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2)教师的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

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名实习生在幼儿园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幼儿水平测验”.他设计了两个题目:Ⅰ.若A>B,B>C,请小朋友说说A和C哪一个大?Ⅱ.小王同学比小李同学高,小李同学比小张同学高,请问小王和小张两位同学谁高?他使用“随机取样’’方式在大班选用了题目Ⅰ,在中班使用了题目Ⅱ。可出乎意料,他发现中班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高于大班。他满意地把这个新发现告诉老师,老师说他可能弄错了。

问题:(1)该实习生测验的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哪个方面?

(2)老师为什么说他可能弄错了,清你给他指出来。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16.以元宵节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专家解析】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陈鹤琴倡导“活教育”;张宗麟是我国第一位男性幼儿教师;张雪门也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他与陈鹤琴有“南陈北张”之称。

【专家点拨】在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批影响较大的教育家,包括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他们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考生应牢记以下知识点: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提出“整个教学法”。陶行知除了提倡“生活教育”,还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创立了用艺友制培养师资的方法。张雪门主张实施“幼稚园行为课程”。

2.B【专家解析】在生活中,幼儿能够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区分和总结,这是对生活情景的概括。

3.C【专家解析】新生儿的视听协调是新生儿听觉与目光固定以及眼球的协调能力。

4.B【专家解析】整个教学法是陈鹤琴先生提倡的,他反对分科教学,主张综合的单元教学。

5.C【专家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即儿童所处的环境。

6.D【专家解析】自言自语是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一种过渡,成人应正确面对。

7.D【专家解析】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强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强调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现代教育中的活动性原则就源自他的这一思想。

8.A【专家解析】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幼儿的想象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专家点拨】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有:(1)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内容零散;(3)以想象过程为满足。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是无意想象的特点,因此考生只有深入理解每一特点,才能选出正确答案。其中,“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主要表现是幼儿的想象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联系题干,便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9.B【专家解析】形象思维是凭借头脑中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学龄前儿童利用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

10.D【专家解析】儿童每天摄入脂肪应占总热能的25%~30%。

二、简答题

11.【答案要点】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

尽管所有的婴儿都存在着依恋行为,但由于儿童和依恋对象的交往程度、质量不同,儿童的依恋存在不同的类型。一般认为,儿童的依恋行为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回避型。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儿童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母亲回来了,儿童往往也不予理会,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到来,但只是暂时的,接近一下又走开了。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和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

(2)反抗型。这类儿童遇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

安全探究的基地。这类儿童见到母亲回来时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甚至还有点发怒的样子。

(3)安全型。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旁。但是母亲离开时,探索性行为会受影响,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苦恼和焦急。当母亲又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很快又平静下来,继续做游戏。三种类型中,安全型是较好的依恋类型。

【专家点拨】依恋的概念、类型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通常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12.【答案要点】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障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三、论述题

13.【答案要点】目前,家园合作存在着一些误区,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主要误区有:(1)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2)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3)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4)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

四、材料分析题

14.【答案要点】(1)在该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了好模仿的性格特点。

(2)本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欠妥,理由如下:首先,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和他们的能力发展有密切的关系。②幼儿的模仿也和他们的受暗示性有关。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③幼儿的模仿还和他们的自信心不足有关。根据幼儿好模仿的特点,教师可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

通过本案例可以认识到,教师一定不能在幼儿面前做出错误的榜样,否则将会引起极其不良的后果。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要通过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幼儿形成善于学习正确榜样,以及不去模仿不良行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

15.【答案要点】(1)该实习生测验的是幼儿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水平的比较、判断的发展水平)。

(2)实习生没有考虑到幼儿思维发展的具体特点,如幼儿对概念的掌握、思维的直观形象性、生活经验等因素对测验题目设置的影响。中班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之所以比大班高,是因为实习生在对大班测试时使用了抽象符号,而对中班使用了具体的事物,而幼儿对抽象的符合A、B、C等比对具体的人和事生疏,理解能力差,从而影响了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的发挥。

在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的测试时,一定要保证测量工具的合理性。如果忽略测量工具的影响,直接看结论,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

【专家点拨】该题的第二个问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的是实验法、心理测验的相关知识。在运手实验法的过程中,经常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被称为无关变量。实验者应控制好无关变量,以免影响实验的效果。而在这则材料中,该实习生就忽略了“幼儿思维发展的具体特点”,造成了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五、活动设计题

16.【参考设计】

活动名称:大班音乐游戏《元宵灯会》

一、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游戏,体验“元宵灯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通过律动和打击乐器感应乐曲的拍子和重音。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欣赏各式各样花灯并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花灯的造型。

二、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有关元宵灯会的录像、图片。

2、打击乐器(大鼓、小鼓、吊镲、鼓棒)、呼啦圈、打棒、故事挂图等。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传统习俗。

难点:感应乐曲的重音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宝宝和爸爸妈妈吃完元宵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元宵灯会。哇!好多灯笼啊!有龙灯、金鱼灯笼、火箭灯笼等,宝宝看得眼花缭乱。”

(二)习俗活动:认识元宵节和花灯(观看VCD花灯造型)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灯笼呢?哦,原来是过元宵节啦!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它是整个春节节庆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都热闹庆祝。元宵节的夜晚,小朋友手提灯笼在外面游玩,全国各地也会组织各种活动……

(三)肢体花灯造型

你们今年元宵节看到花灯吗?你们在哪看到花灯呢?(万绿园)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花灯?能与你的朋友一起做出花灯造型吗?

1、老师敲鼓(可尝试放音乐),鼓励幼儿尝试随拍子的快慢以及各种步伐行进。

2、幼儿听音律动,创编单人、双人或多人一组,变化各种花灯的造型。

(1)单人游戏。

幼儿听音走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多声变多种造型。

(2)双人游戏。

幼儿双人听音走另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

(3)多人游戏。

幼儿多人组合听音变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

(四)感应拍子和重音

1、欣赏中国民间音乐(元宵灯会)

这么热闹的元宵灯会,还有一首好听音乐,我们一起听听《元宵灯会》。

(1)肢体乐器(坐地)

听音乐的拍子:拍腿(每次重音后换另一个地方感应拍子,拍头,肩,脸等)

重音时拍地板。(口唱:准备好)

(2)欣赏后提问: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认识重音:和前面的音不一样,声音中敲得响的那个音,叫重音。

(4)感应重音

2、律动游戏:跳呼啦圈摆造型

(1)老师示范游戏,并介绍规则。

(2)分组拿圈。

(3)听音乐,集体游戏。

拍子:走步/全曲快步走

重音:造型/跳入呼啦圈,肢体做大的造型。

3、大型打击乐器

(1)推出大鼓。

(2)教师示范。

(3)分组拿鼓棒

(4)练习互敲鼓棒

拍子:打棒互敲/持一对打棒,边走边以打棒互敲。

重音:齐奏乐器/停止脚步,于散放的四种大型打击乐器(软垫、大盆或吊镲、大鼓等等)上齐奏。

巧设情境,让能力与知识齐飞 篇7

1 巧设问题情境, 提高思维能力

所谓英语问题情境, 是指老师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排除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障碍和困难, 进而使学生获得学习上和心理上的成功的情境。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也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时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引导学生的思维, 丰富学生的想象, 从而启动他们的认识结构, 尽可能使学生全身心活动起来, 主动走入情境、理解情境、参与情境, 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在教牛津英语7B课本上的Reading:poems about pets时, 针对班级里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养宠物的孩子比较多的特点, 笔者准备了一些问题:①Do you like pets?②Do you keep pets at your home?③What kind of pet do you keep at your home?这三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回答问题的激情, 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之中, 争着回答问题。于是笔者又把他们喜欢的宠物进行了分类, 提出另外几个问题:①Is it interesting to look after it?②Why do you like keeping it?③what makes your pet so special?④Can you tell me some details about looking after your pet?The more the better.针对这些问题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喜欢同一类宠物的同组学生再加以补充, 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当同学们回答了所有问题后再来学习这篇课文就感觉很轻松了。

事实证明, 英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还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 从而达到让思维能力与学科知识齐飞的目的。

2 巧设游戏情境, 提高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 孩子们都具有爱玩、好玩、活泼好动的天性。根据他们的这一特性,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游戏情境,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笔者在给初三学生上一节单词复习课时, 对于形容词的复习采用了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的游戏方式。首先, 将学生分成6大组, 然后在黑板上写一个句子:I have got a beautiful cat.游戏规则是:6组学生围绕笔者站成一个圈, 按字母表的顺序在5秒钟内想出可以形容cat的形容词, 并且说出完整的句子, 如果哪一组想不出这个形容词, 这一组的同学则需要唱一首英文歌曲。这就相当于形容词按字母表顺序快速接龙, 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说出了很多形容词。例如:

I have got a beautiful crazy cat.

I have got a beautiful crazy dirty cat.

I have got a beautiful crazy dirty excellent cat.

I have got a beautiful crazy dirty excellent friendly cat.

I have got a beautiful crazy dirty excellent friendly greedy cat.

I have got a beautiful crazy dirty excellent friendly greedy happy cat.

通过这个游戏笔者和同学们一起复习了beautiful、crazy、dirty、excellent、friendly、greedy、happy、impolite、joyful、kind、lazy等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形容词, 也有个别学生给出了初中阶段没有学过的形容词, 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方式不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巩固了已学知识, 而且还扩大了词汇量, 同时也兼顾了基础较差的学生, 教学效果相当明显。

实际上, 在课堂上巧设游戏情境, 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达到学以致用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也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每节课都充满期盼。这样, 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掌握了新学的知识点, 同时还培养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感受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美, 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3 巧设表演情境, 提高表达能力

初中学生性别意识开始增强, 特别在意自己在同学尤其是异性同学心中的形象。因此, 笔者充分利用他们好表现的心理, 在教学中创设一些表演情境, 使他们在表演中思考, 在表演中学习, 在表演中提高, 在表演中创新。如笔者在讲授牛津英语7A课本上的Reading:Afashion show时, 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更加接近生活实践, 课前笔者和部分学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借了灯光、音响设备, 重新布置了教室, 将学生的课桌椅子放置在教室南北两侧, 中间露出T形台的空间, 并且发动学生和家长从家里准备了上世纪70~90年代以及本世纪流行的服装、鞋帽等。学生从一开始就表现出高度的热情, 一上课就显得特别兴奋和激动, 笔者让已穿好表演服装的第一批学生开始逐个走上T形台。这时笔者提出交要求:speak English when possible, speak Chinese when necessary.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S1:Look at me, can you guess when my clothes are from? (Students give different answers)

S1:Yes, I am having popular clothes from the 1990s.

S2:OK, look at me, do you know when my clothes are from? (Discussion, different answers)

S2:My clothes are from the 1980s.My trousers are white.My shirt is purple.My tie is yellow and red.I look colorful.

S3:It’s my turn.Can you tell me when my clothes are from?

S3:My clothes are from…

这时跳出课文内容, 部分学生穿上当下最流行的时装走上台, 全体学生交流和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理想效果。

事实上, 笔者通过创设表演情境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通过表演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言的乐趣,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巧设实践情境, 提高理解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语言是生活的产物, 语言教学理所当然离不开实际生活。因此, 语言环境对学习外语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 要达到这一标准就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接近实际生活的实践情境, 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实践情境中掌握语言知识, 于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现在完成时中have been to和have gone to的区别, 很多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于是笔者就请一位长得比较帅、在学生中人气很高的学生到黑板前, 在他耳边耳语:“请你等一会儿告诉同学们‘I have been to the library.’”随即叫他离开教室暂时到门外, 当其他学生都在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时, 笔者在黑板上板书:Where has he gone?Can you guess?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趣, 纷纷答道“He has gone to the Lab.”“He has gone to the Reading-room.”“He has gone to the teachers’office.”等。当其中有一个同学说:“He has gone to the library.”时, 笔者立刻回答:“Yes, you are right, He has gone to the library.”并写在黑板上。然后请刚才离开教室的那个同学回来, 问他:“Where have you been?”那位同学回答:“I have been to the library.”表演结束。此时黑板上出现了两组句子:

Where has he gone?He has gone to the library.

Where have you been?I have been to the library.

这时再讲这两个知识点的区别就容易多了。通过这种练习, 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又加强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更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收到了能力和知识共同提高的良好教学效果。

保教能力与知识 篇8

(一)立足基础,考查“双基”,结构合理,稳中有变

数学试卷结构保持稳定,题型仍是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分值分别是:选择题60分、填空题20分、解答题70分。解答题依旧是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数列、概率与统计、圆锥曲线方程、函数导数等六大重点章节,只是解答题的顺序略有不同。总体来说,试题表述简洁严谨,语言平实,符合教学实际。此外,试题紧扣教材,没有偏题、怪题,在全面考查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考查函数、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重点知识。全卷对高中数学各章节内容所涉及的概念、定义、性质、公式、法则、定理等都作了较为全面的考查。例如,第1、2、3、15题涉及对集合、复数、向量、线性规划的考查;第4、5、9、22题侧重对函数与导数的考查;第6、17、22题涉及对数列知识的考查;第7、14题侧重对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的考查;第20题侧重对概率与统计知识的考查;第12、13、18题涉及对三角函数知识的考查;第10、16、19题侧重对立体几何的考查;第8、11、21题涉及对圆锥曲线的考查。数学基础知识覆盖较为全面,能有效地检测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同时还加大了对重点内容与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力度。

(二)客观题梯度明显,区分有度

选择题注重考查数学基础知识,与往年试题难度相当,既有考查基本概念、基本运算的试题,也有考查知识点交汇的题型。选择题第1题至第9题比较容易,第11、12题需要一定的解答技巧和综合运算能力才能做出。填空题表现平稳,其中第13、16题均源自教材,第16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一定的数学视野,以及学生继续学习的潜能,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才能完成。客观题在控制运算量的同时,加大了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第11题则从两个层面考查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较强的高考选拔功能。

(三)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为了更好地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试题在考查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体现出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能力的要求。比如,理科卷第5、6、17、18、21题考查了函数与方程思想,第8、10、15、16、19、21、22题体现了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第10、16、19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第8、11、17、21题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在历年的高考中,数学运算能力对考生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今年的试卷巧妙地将计算与思维做到了和谐统一。比如,文科卷第11题,理科卷第12题,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图形,就可以巧妙地避免相对复杂的计算;文科卷第22题,理科卷第21题第二问,如果考虑到双曲线的定义,利用焦半径公式和勾股定理,用几何的做法可以极大地减少计算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都是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常考常新,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渗透这些数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复习中高度重视,这样才能在考试时做到得心应手。

(四)重视知识网络的交汇,强化对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考查

试题强化了对考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综合考查,对各章节考点进行了综合设计,以考查考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为目的,知识点纵横交错,对知识和能力进行了网络式布题。例如,理科卷第17题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中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的运用进行了综合考查,文理卷第18题对三角函数的变换,解三角形中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点的综合考查;文理卷的圆锥曲线题则以双曲线为背景,考查了圆锥曲线的定义及a、b、c基本量的计算,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而要求证明三条线段的长是等比数列,则在考查基本知识、推理论证能力的同时,考查了“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性质”这一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理科卷第22题交汇性更强,综合考查了函数与导数、数列与不等式等知识,最能体现考生的数学能力,凸显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五)强调新课程改革的探究性、问题性

今年的试题与高中课改理念及与高中课改提出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问题性能力理念相吻合,以探究问题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潜能,要求考生通过解答问题,经历归纳、猜想、推理论证的过程,从中发现规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理科卷第12题研究函数的对称性、最值、奇偶性、周期性,考生只有充分理解抽象函数与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通过探究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文理卷的概率题,考生只要充分理解问题的本质,把甲、乙、丙三人比赛的情况分别列举出来,就能够解决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题目都体现了数学的发生、发现和发展过程,是考生必备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符合高中课改的理念。

二、教学启示

(一)重视课本、夯实基础、注重通性通法

在今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中,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和概率统计仍然是考查的主要内容,以考查基础知识为重点,注重对通性通法的考查,淡化特殊技巧,突出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考查。比如,理科卷第17题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列出方程组求解;文科卷第22题第二问的解题思路是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韦达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等列条件组,从而解决问题;理科卷第22题的第一问常规思维是通过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再通过单调性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常规思路训练好了,解题就不难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改变片面追求题目“新、奇、怪”的极端做法,而要以数学核心主干知识和思想方法为依托,立足课本,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

(二)改变习惯思维,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

在重视教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我们还要重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要想考高分,除了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比如,理科卷第11题,如果用解析几何的常规做法,则运算量大,耗时多,直接影响到其他问题的解答。如果我们发现直线AB是过M点的抛物线y2=8x的一条切点弦,就能马上得出k=2。理科卷第22题第二问,假如没有一定的数学能力,很难把题设和条件联系起来进行解答。若只看命题人给出的解题过程,虽然(2)的解答中利用了不等式>ln(1+x),但是我们首先不会想到利用这个不等式a2n-an+>ln2,况且,这个不等式与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也不容易产生联系,即使将a2n-an+表示为(+),而这又是怎样想出来的?最后回到不等式a2n-an+>ln2,即++…++>ln2。对于这几个问题,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估计学生不会做。事实上,这道题的数学本质就是证明函数y=的图像与直线x=n和直线x=2n及x轴围成的面积ln2小于n个直角梯形的面积之和,因此,在不等式>ln(1+x)中取x=,即对应一个小梯形与凹形的面积的大小关系,即>ln,当我们深刻理解这种关系之后,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因此,作为数学老师,应该有研究的精神和意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责编 欧孔群)

上一篇:开场致辞下一篇: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