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岗位责任书及行为规范

2024-09-14

司机岗位责任书及行为规范(精选6篇)

司机岗位责任书及行为规范 篇1

司机岗位责任书

第一条公司司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及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规章规则,遵守公司员工管理手册,安全驾车。同时遵守本公司其他相关的规章制度。

第二条司机驾车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禁违章驾车(包括超速、追尾、争道、酒后驾车、疲劳驾车、不系安全带等)。因违章发生的交通罚款,由司机本人承担,不予报销;若因驾驶行为不当发生交通事故或人为造成车辆损坏、丢失等,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和责任均由司机本人承担,公司概不负责(保险公司的赔偿除外)。(违章造成的后果由当事人负责)

第三条司机应爱护车辆设备,勤检查,勤维修,勤保养,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并处理,不得带故障行车。出车前例行常规检查,包括油料、车况、轮胎等是否正常。司机要对车辆本身和车内的所有设备设施安全负责。建立《车辆日常检查记录》制度,每周对车辆进行一次安全检查,认真填写并于每月30日将当月《车辆日常检查记录》交办公室审核。

第四条提高成本意识,严格按公里数控制油耗,加强用油管理,节约用油,降低车辆维修保养成本。加油时,由司机如实上报行车里程,由财务人员对用油数量和行车里程进行审核,并按照行车规定的用油标准核批后,到定点加油站加油。一般情况下不得擅自在外购油。

第五条费用报销:车辆所有因公费用(停车费、过路费、加油、修理等 等)必须以正式有效凭证作为报销凭证,由司机整理粘贴报销凭证后交管理人员审核签字,再交总经理签字,方可报销。司机每月30日以书面形式向公司汇报当月车辆使用情况和费用报销情况(包括停车费、过路费、罚款等)。

第六条服从调配,不擅离职守,做到随叫随到。为了随时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司机的手机应保持畅通。出车返回后,应立即向总经理报到。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的,应及时设法通知管理人员,并说明原因。

第七条没有出车任务时,要服从并认真做好公司主要领导安排的其他事务工作。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出,包括驾车外出。

第八条司机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将车辆交给其他人驾驶,不准私自用车。私自用车和擅自驾车外出所发生的一切事故和费用由司机承担。

第九条司机应抽适当时间作好车辆卫生清洁工作,保持车内外整洁美观,原则上每周擦洗一次。

第十条及时办理有关车辆的技术检测、年检、年审、养路费、保险费、缴纳罚款等相关手续。对车辆的各种证件的有效性应经常检查,出车时要保证证件齐全。

第十条工资待遇:试用期工资,按双方商定的工资标准执行。正式录用后,按照公司薪资管理制度,司机每年实行岗位等级聘任制度,基本工资加岗位工资在1200-1500元/月之间,初始岗位等级由公司管理人员确定,以后按考核的成绩,决定薪资等级的升降。加班以小时计,累计8小时为一天,按公司加班规定计入当月加班费中。因特殊情况,当天工作时间延迟1小时以内的,不计入加班。每月末统计当月加班情况并注明加班乘坐人。

第十一条 出车在外或出车回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取停放地点和位 置,不能在不准停车的路段或危险地段停车,司机离开车辆时,要锁好保险锁,防止车辆被盗。

第十二条司机全年安全行车,未出交通事故的,给予奖励元,工作满一年时兑现。

第十三条本责任书一式三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负责人:司机签字:

日期:

驾驶员日常检查维护登记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日期

油防冻液助力泵油刹车油

光公里数

调 音

响发动机外表清洁车体外观

发现问题

处理措施

备注

司 机 行 为 规 范

一、加强车辆驾驶、保养及交通法规知识的学习,熟悉并掌握交通,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岗位技能。

二、要具备过硬的技能,保持良好车状,在行驶途中能够准确判断车状车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消除事故隐患。

三、遵章驾驶,严禁酒后驾车、疲劳驾车。工作期间,司机一律不准饮酒,确保行车安全。

四、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不擅自离岗、脱岗,保证公司用车。

五、爱护车辆,注意节约,及时保养,保持车辆整洁。

六、与领导出行,要有上下级意识,司机是领导的随身秘书,出行时,司机要负责领导的饮食、休息等。要灵活勤快,不能推推动动,甚至推而不动。

七、守时守纪,遵守工作纪律,做到随叫随到,不得在未得到领导授意的情况下自行其事。

八、遵守驾驶员职业道德和公司保密规定,不将车上领导谈话私下散布,做到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讲的不讲。

九、语言谦虚得体,衣着干净整洁,举止文明庄重,精神饱满充沛。

十、不论用车者是否公司领导或者公司人员,司机都要热情接待,小心驾驶。乘车人上下车时,司机要主动打招呼,乘车人下车办事时,司机一般不得离车,乘车人带大件物品时,司机应主动帮助,司机离开车辆时必须锁好车门。

二00一一年四月 实业车队

司机岗位责任书及行为规范 篇2

众所周知, 借冒名贷款的基本特征是:借款人与实际用款人不一致。基于借款人或实际用款人行为可以划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款人以自己身份证件办理贷款后直接交给实际用款人使用或转贷第三人 (实际用款人) ;二是实际用款人基于合法或非法的原因占有借款人身份证件, 并以借款人身份证件办理贷款。

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从事贷款申请审核、审批、发放贷款岗位的人员包括:信贷员、信贷外勤主任、身份二次核查人员 (俗称贷款记账员) 、信用社主任以及为放款办理存折或借记卡的人员, 我们称其为“从事信贷管理工作的人员”;被借用或冒用身份证件或身份信息的人因为在表征上与信用社之间是债权债务关系, 因此我们称其为“借款人”或“名义借款人”;实际用款人往往是除借款人以外的人, 我们称其为“实际用款人”或“第三人”, 在实践中大量的实际用款人为信贷管理人员。

二、借款人与实际用款人主观和客观行为及责任

第一种情形中:借款人以自己身份证件办理贷款后, 直接交给实际用款人使用或转贷第三人 (实际用款人) 。根据借款人主观与客观行为, 有三种情况: (1) 如果借款人借款时属于正常使用贷款目的, 获取贷款后交给他人使用, 借款人擅自改变贷款用途显然是民事上的违约行为, 银行应提前解除合同要求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 属于民事纠纷。 (2) 如果借款人获取贷款后转贷给他人使用, 并约定利息, 所得数额达到一定追诉标准, 则涉嫌非法转贷牟利犯罪。 (3) 如果借款人办理贷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实际用款人获取信贷资金, 即借款人事前与实际用款人共谋, 以自己的身份获取贷款再给实际用款人使用, 则借款人与实际用款人涉嫌骗取贷款的犯罪。

第二种情形中:实际用款人基于合法或非法的原因占有借款人身份证件, 并以借款人身份证件办理贷款的情形中, 根据借款人主观与客观行为, 有三种情况: (1) 实际用款人基于合法原因 (如委托其办理某些事项等) 占有他人身份证件, 借款人未对证件用途做约定, 实际用款人以此身份证件办理贷款, 属于典型的冒用身份, 但是借款人由于未约定身份证件用途而存在一定过错, 或者放任了对方滥用其身份证件的行为, 因此民事责任分担不同, 而实际用款人依然涉嫌骗取贷款犯罪。 (2) 实际用款人以借用、租用、购买手段获取身份证件, 办理贷款, 借用、租用、购买身份证件均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的行为, 名义借款人与实际用款人应该负行政责任;如果名义借款人知道其借用、租用、购买身份证件是办理贷款, 则为提供帮助行为, 应依据情节确定与实际用款人相同的刑事责任。 (3) 实际用款人以盗用、骗用、胁迫手段获取身份证件办理贷款, 显然借款人不知情, 则实际用款人负刑事责任。 (4) 实际用款人事先告知名义借款人利用其身份信息获取信贷资金, 名义借款人知情并提供帮助。

三、信贷管理工作人员主观和客观行为及责任

我们知道在借冒名贷款产生过程中除了借款人与实际用款人之外, 还有从事信贷管理工作人员, 包括:信贷员、负有审核职责的人员、负有审批职责的人员。其责任应该在上述情形中根据其主观故意或过失并结合其行为确定其责任。

第一种情形中:借款人以自己身份证件办理贷款后直接交给实际用款人使用或转贷第三人 (实际用款人) 。 (1) 如果从事信贷管理工作人员完全不知情, 且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完全符合规定, 则属于被蒙蔽, 而无法律责任。 (2) 有证据证明, 从事信贷管理工作人员依据贷前审查职责, 根据日常经验判断应当知道, 借款人以自己身份证件或身份信息办理贷款是为帮助第三人获取资金或日后转贷第三人, 但由于疏忽大意未准确辨识, 信贷管理工作人员未尽到贷款审查职责应负行政责任, 并涉嫌违法发放贷款罪。 (3) 从事信贷管理工作人员, 违反信贷管理操作规程, 致使防控环节失效, 而未能辨认则承担加重的行政责任, 并涉嫌违法发放贷款罪。 (4) 从事信贷管理工作人员, 在贷款申请、审查、发放环节不知情, 但是有证据证明其在贷款发放后的贷后检查过程中知情而没有及时报告, 应当视同知情, 如果从事信贷管理工作人员知情后进行了报告, 但是相关人员未做适当处理, 则相关人员承担相应责任。 (5) 从事信贷管理工作人员, 在贷款申请、审查、发放环节明知借款人以自己身份证件或身份信息办理贷款是为帮助第三人 (第三人包括从事信贷管理工作人员本人) 获取资金, 而违规为其办理贷款, 则涉嫌违法发放贷款、挪用资金等犯罪。

第二种情形中:实际用款人基于合法或非法的原因占有借款人身份证件, 并以借款人身份证件办理贷款。因为提供身份信息的借款人或称名义借款人没有参与贷款办理全过程。所以贷款办理违反信贷管理面谈面签的规定, 从事信贷管理工作人员属于明知违反规定而为之, 主观上是明知的、故意的, 客观行为上是帮助的或直接操作的。因此其涉嫌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等犯罪。在此基础上又有如下情形: (1) 从事信贷管理工作人员, 以名义借款人的信息获取信贷资金并给他人使用, 并约定高额利息涉嫌违法发放贷款、挪用资金犯罪, 数罪并罚。 (2) 从事信贷管理工作人员, 以名义借款人的信息获取信贷资金并给自己使用, 涉嫌职务侵占罪、违法发放贷款罪, 数罪并罚。

通过上面的法律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借冒名贷款中从事信贷管理工作人员主观方面是否知情, 客观方面是否履职判断其责任;借款人和实际用款人主观方面是否共谋, 客观方面是否有帮助或转贷行为是分析处理借冒名贷款过程中判断各方责任的重要因素。借冒名贷款的传统概念, 仅仅从实际用款人借用与冒用身份证件行为出发, 而未考虑借款人、从事信贷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观及行为, 在发生案件时难以区分三者之间法律关系, 难以对三者过错与责任准确定性。因此在处理借冒名贷款问题中准确判明相关人员主观情况与客观行为是界定相关人员的“过”与“罪”, “责”与“罚”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损失、依法维权的关键因素。

收费站司机岗位责任 篇3

一、熟悉车辆的性能,努力钻研业务技术,保证车辆随时处于良好的状态,并注意保持车辆的清洁。

二、监守岗位,遵守时间,安全行车,节约用油.严格控制私人用车,在班期间认真工作,没有领导派车不得随便出车,车辆出现故障尽量自己动手修理。

三、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做好汽车的保养工作,发现不良安全因素要及时排除,严禁病车运行。

四、当开站务车有了违章时需自己及时处理。

司机及装卸人员岗位责任制范文 篇4

1.负责车辆正常运行,安全为本、效益为主,遵守交通规则,服从管理,不得违章,罚款自负。

2.每口进行出、收车的检查,根据任务性质,备齐所需物品,如大绳,紧绳器、撬棍,防雨苫布等,及时排除各种故障隐患,定期对车辆检修保养(油、水量,机械运转情况等),出车前必须做到:检查发动机、润滑油、电瓶、水、汽油、冷却水有无漏水、漏电、漏气现象,各种仪表是否正常,近光、示宽、倒车、刹车、雾、转向灯是否齐全有效,转向机构及制动手制动是否灵敏有效,全车螺栓、钢圈螺栓、轮胎气压是否正常,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出车。

3.按照任务量的安排,负责将所运送的物资,保质保量运送到指定地点,不得因运输不到位影响施工,造成后果的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处罚。

4.行使中注意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做到眼看有无漏水、漏电、漏气、漏油,货物捆扎是否牢固,螺栓是否紧固,轮胎气压是否正常,耳听有无异常声音,鼻子闻异味能判断是何原因,及时排除,确保车辆正常行使。

5.如发生事故要及时上报(人员、车辆、地点、原因等)。车辆设备完好率应达到100%,车辆受损应写出事故原因报告,责任分清、落实到人,出现事故经济损失当月兑现,山现甲方交通事故每一起1000元以上按20%;500元按30%;l()()元按50%,半时出车发生责任事故与其它单位车辆,本单位车辆,其它公共设施运输物资造成损坏时应照价赔偿。

6.装卸工应帮助司机完成任务单上的装卸运输工作,保证将物资完好无损的运送到指定地点。

7.不能野蛮装卸,爱护公物,保护成品,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对易遗散物品要

进行遮盖,遵守社会公德保护环境。

8.听从装卸货地点管理人员的安排,将物品装卸到指定地点,并负责码放整齐,轻装轻卸,对危险、化学易碎易燃等物品,必须按规程规定办理。

司机职责及责任状[小编推荐] 篇5

1.聘用司机应身体健康,不得隐瞒病史。如应聘者因身体状况对工作造成影响或在工作中突发疾病,概由司机本人负责。

2.学校司机必须具备驾驶相应车型的驾驶证,须为公安交警部门认可的有效证件。

3.司机在工作过程中严禁饮酒、酒后驾车。如有此类现象,发现一次罚款二百元。如因酒后驾车造成一切后果自负,并要赔偿车辆损失。

4.司机对所开的车辆应爱护、管理好,严禁借车给任何人。如发现司机将车辆私借他人,每次罚款二百元,如因此造成一切后果由司机负责。

5.司机出车前应对掣动、水箱、机油等进行常规检查。

6.司机每次出车,要登记出车事由、公里数、始发地点和到达地点。每次出车必须登记,否则按10元/次罚款。

7.非公事一律不许用车(校长特别批准除外)。否则车辆在外出现任何事件由该车辆负责人负全责,并处以100元/次。

8.车辆回校后每天按指定地方停车。

9.车辆加油必须到指定地点加油,并向财务出具发票。如调查发现弄虚作假,多开金额,处以十倍罚款。

10.驾车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能违规驾驶。

司机岗位责任书及行为规范 篇6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构成

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内部控制这一管理工具的有效监督和融合,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维护资产完整安全、确保经营活动效率而在企业内部实施的一系列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我国现已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它主要由《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配套指引》共同构成。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由证监会、财政部、银监会于2008年6月联合发布,相比于传统的内部控制,首先,这一基本规范提出了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即以内部控制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和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其次,它拓宽了企业内控的范围和目标,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应贯穿于所有的管理活动中,相比传统的内部控制,新的基本规范着重强调了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配套指引》于2010年4月发布,包括21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这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独立的有机整体。

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决策层责任

从决策者责任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问题虽然是企业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但是目前尚未引起国内相关学者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五要素框架来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决策层责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决策层责任

我国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更多地关注于内部控制环境,而管理决策者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在内控环境的培养和完善中具有较大的责任,这是由于管理决策者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与监督于一身,一个合理有效的内控环境需要科学的内控制度的支撑。此外,尤其在推行企业领导个人负责制的情况下,管理决策者的领导风格、管理方式、知识水平、法制意识、道德观念都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执行的效果。

(二)风险评估与决策层责任

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的重要环节,企业决策层只有在做出科学的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风险决策。在许多企业中,风险评估者并不一定就是风险决策者,而风险决策者是依赖风险测量进行风险决策的,因此,风险评估与决策的分离会产生许多问题,这就意味着评估了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并未消除风险,从而也就并不能保证管理决策层就能依据精细化的风险评估结果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控制活动与决策层责任

控制是对企业各项活动的监控从而保证其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显著偏差的过程,它是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重要手段。企业中的控制系统越完善,管理决策者实现组织的目标就越容易。如果没有控制活动,管理决策者就不可能获得足够的信息来解决问题、进行决策并采取适当的行动,这是由于控制活动提供了回到管理职能的初端——计划的关键联系,它帮助了决策者知晓并了解正在采取的决策是否正对着目标和计划前进。

(四)信息和沟通与决策层责任

及时准确的信息和高效的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重要条件。首先,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使得企业决策层时常面临信息超载的困扰,决策层如何在保证信息完整的前提下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以做出有效的风险评估、控制反馈和内部监督是值得关注的;其次,仅有信息的保障还是不够的,低效的沟通只会使决策者陷入无穷的困境中,良好的沟通并非意味着沟通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决策层将决策信息传递出去的同时更应保证这一信息是被理解的。

(五)内部监督与决策层责任

内部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重要保证,与外部监督不同,其指向主要针对的是决策过程而非决策结果。内部监督管理直接规范了企业决策者和执行者的行为,它有利于杜绝决策中权力不受制约的现象,使管理决策层的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从而保证了内部控制规范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决策层责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对策

结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加强决策层责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监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控制规范建设

首先,企业应加快现代产权制度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制度化,使得内部控制真正成为管理决策层的内在需求;其次,企业决策层在选拔管理人员时应积极利用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人才竞争优势,选拔出符合要求的优秀人才;再次,管理决策层还应引进并掌握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作为企业决策层直接控制和监督员工的授权使用情况和整个公司活动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制定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编制各项计划、业绩与计划考评、调查与纠正偏离期望值的差异等。此外,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形成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充分做好风险评估,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在风险评估和决策不是由同一群体做出的情况下,各个群体都应设法了解其他群体的诉求和风险偏好。企业决策层应与风险分析评估者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挖掘风险评估者所用信息的不足和局限性,了解风险评估工具的适用性和特征,以便在决策制定中充分将其融合进去。

(三)执行严格的控制活动,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监管

在控制过程中,管理决策层必须首先根据计划阶段形成的目标制定行为标准,然后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实际工作的表现。倘若标准与实际表现之间存在偏差,那么管理决策层必须根据情况选择调整实际工作或调整标准。

(四)保证高效的信息沟通,加快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

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无线通信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沟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企业决策层可利用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等方式加强组织成员间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另外,电子邮件、即时信息、电话会议、内部互联网等方式也便利了决策层与组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从而为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五)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评审,推动内部控制规范建设

上一篇:我落选了但我会继续加油的优秀作文下一篇:安全生产年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