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有害固体废物管理暂行办法

2024-09-20

杭州市有害固体废物管理暂行办法(精选9篇)

杭州市有害固体废物管理暂行办法 篇1

杭州市有害固体废物管理暂行办法

市政府令第148号

(1999年12月28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条 为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杭州市市区范围内有害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固体废物)以及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以下简称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第三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包括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以及跨市区转移的污染防治活动。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五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纳入本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资金可通过多种渠道筹集,鼓励单位、个人投资兴建。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实行有偿使用。

建设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六条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措施,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承担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的责任,不得擅自向环境倾倒、排放固体废物。

第七条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目录和规定的要求,进行固体废物申报登记。

申报登记后,原申报登记的废物产生量、流向、储存、利用、处置、排放等事项发生改变的,必须提前15日向原负责申报登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申报登记手续;属于突发性改变的,必须在改变发生后3日内办理变更申报登记手续。

第八条 需要将固体废物跨市区转移进行储存、利用、处置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进行。

第九条 鼓励、支持固体废物交换利用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自行利用有余或没有能力利用的固体废物,应提供给他人利用。

固体废物交换利用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条 产品包装物应当采用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者在环境中易消纳的材料。产品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应按规定对可回收利用的产品包装物、容器等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应当按规定进行处置。对可以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应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的,应当交由具有相应技术、设备条件的单位回收,不得随意弃置和倾倒。对不易处置或者在环境中不易消纳的包装物、容器或其他固体废物,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强制回收、限制使用、限期淘汰使用、禁止使用等措施。具体目录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回收、处置的费用,由生产者或销售者承担,消费者或使用者应当按规定协助回收。

第十一条 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固体废物的成份和特性,选择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的方式和设施,并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防恶臭、防疾病传播、防自燃、防自爆或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固体废物储存、处置设施和场所的选址,必须符合环境保护选址的要求。

第十二条 收集、储存、运输、处置固体废物的设施和场所,必须建立管理和维护制度,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十三条 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从事该项工作。

直接从事固体废物收集、储存、运输、处理、处置的人员,必须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从事该项工作。

第十四条 本市实行危险废物集中代处置制度。产生的危险废物,应当交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的单位承担。

禁止擅自处置危险废物。

第十五条 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事故防范和应急方案,并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收集、储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

禁止混合收集、储存、运输、处置属于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储存、处置。

第十七条 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向危险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 运输危险废物必须根据废物特性,采用符合相应标准的包装物、容器和运输工具。

运输废碱、废酸、废有机溶剂等腐蚀性危险废物,必须使用防腐蚀容器。

对相互碰撞接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者造成其他危险的危险废物,必须采取防爆、防燃、防碰撞和其他隔离措施。

遇热、遇水、遇潮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废物必须采取隔热、防水、防潮、防泄漏等措施。

第十九条 危险废物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活动中产生的残余物、渗出液体、沥滤液体、气体等,不得直接倾倒、堆放、排放,必须按规定妥善处置。对属性不明的,必须进行危险物鉴别。

第二十条 收集、储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施、设备、容器、包装物及其他物品转作他用时,必须经过消除污染处理,并进行监测。

第二十一条 造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单位和个人,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被责令限期治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定期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治理进度和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应当及时进行验收。

因发生事故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有关单位或个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减轻或消除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同时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接受处理。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以下规定处以罚款:

(一)生产、销售或使用已淘汰或限制、禁止使用的产品包装物、容器的,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对按规定应当回收利用的产品包装物、容器以及其他固体废物不承担回收责任的,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将可以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交由不具有相应技术、设备条件的单位回收的,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未取得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的,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五)未经批准,擅自跨市区转移固体废物的,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六)未按规定将危险废物实行集中处置或将危险废物交由不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的单位处置的,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涉及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五条 各县(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杭州市有害固体废物管理暂行办法 篇2

通过分析国内外固体废物管理经验和江苏省实际情况, 提出了加快建立江苏省有害废物管理体系的建议, 以期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1 国外固体废物管理

发达国家大多是结合来源和危害特性对固体废物实施分类管理。美国《资源保护与再生法》 (RCRA) 中, 固体废物的定义指出了废物的产生来源, 即“工业、商业、采矿业和农业生产以及社会活动”[1]。RCRA将固体废物先按危害程度分为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 再将危险废物结合行业来源和危害特性分为名录废物、特性废物、普遍性废物和混合废物;将非危险废物分为城市固体废物和产业废物。每类废物都有更详细的分类和管理要求, 并规定了各州针对非危险废物制定行政许可的程序。

欧盟《欧洲废物名录》分类先按行业来源或工艺和物质属性分为20类, 列20章, 每章再按更详细的产生来源或工艺和物质属性分为数目不等的节, 每节中的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分别标示或以镜像条目加以判断[2,3], 对不同类别的废物实施不同的管理要求。

日本固体废物的定义是指拥有者无法自行利用或不能有偿出售给他人的被抛弃的固态或液态物品、物质。其分类是先按来源分为产业固体废物和一般废物, 将其中“具有爆炸性、毒性、感染性以及其他有可能损害人类健康或生活环境的性状”, 定为危险废物, 再按危害特性分为特别管理的一般废物和特别管理的产业废物, 并对处理方法分别做了规定[4]。

2 国内固体废物管理

2.1 固体废物分类管理体系

我国固体废物分类管理工作的依据是200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境防治法》 (以下简称《固体法》) 。《固体法》根据产生源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3类, 并对危险废物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和转移联单制度[5]。

相比国外的分类体系, 我国固体废物分类体系还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一是分类混乱, 种与类不分。我国排污申报登记统计的工业固体废物分为粉煤灰、锅炉渣、尾矿、皮革废物等28种, 环境统计则汇总为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脱硫石膏、其他废物、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9类。粉煤灰、煤矸石等是指具体的某种废物;冶炼废渣、其他废物等则是表示某类废物。种与类不分模糊了废物的产生及流向信息, 不利于发现问题。

二是分类不全, 标准不统一。我国《固体废物污染法》将固体废物按来源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两大类, 没有提及农业、建筑业、商业等其他来源。一些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如城镇生活污水厂污泥、废轮胎等, 则没有包括在内, 造成了法律和管理上的真空。

三是分类体系未完全体现重点防范的管理原则。根据我国现行的固体废物分类体系,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已包含49个类别的危险废物。但由于国内行业众多, 企业生产工艺复杂, 产生废物类别多样, 49个类别仍不能涵盖所有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目前在按照一般固体废物进行管理的废物当中, 存在大量的含有有毒有害的物质, 或者在利用和处置过程中必然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固体废物, 导致一些环境污染隐患不能及时得到发现和应对。

我国固体废物分类及其定义见图1。

2.2 有害废物管理

浙江省环保厅为防治有害废物污染环境, 根据《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第四十四条的有关规定, 制定了《浙江省有害废物名录表》, 并于2009年7月1日开始施行。名录包括制革边角料等5种废物类别, 并规定采用名录内处理方式处置和利用有害废物的单位应当符合《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的有关要求, 并经设区市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报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备案。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根据有害废物环境管理的需要,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将适时对目录进行调整并公布。

2004年广东省人大批准颁布了《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 《条例》中提出了严控废物的概念, 对“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但含有毒有害物质, 或者在利用和处置过程中容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废物”, 采用名录制加以严格管理。随后, 广东省发布并实施了《广东省严控废物名录》 (粤环[2004]106号) 和《广东省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申请程序》。随后, 广东省根据实际情况对名录进行了简化, 最终名录调整为包括污泥和覆铜板边角料在内的6类严控废物。《广东省严控废物名录》的制订与实施, 有助于防治环境污染, 是我国固体废物分类管理的有益探索。

3 江苏省害废物管理探讨

3.1 有害废物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 江苏省在环境管理中主要将固体废物按照其危害程度分为危险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进行监管。随着经济发展, 固体废物的种类日益增多, 产生了一些本身具有一定有害因素, 但未列入危险废物名录或鉴定为一般固体废物的废物。以污泥为例, 据统计, 全省2012年接管工业废水比例在80%以上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有118万t左右, 若加上化工、印染、造纸、酸洗等企业污水处理设施, 仅水处理污泥的年产生量就在240万t以上。由于此类废物本身含有一定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在处置及综合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将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在实际管理中作为一般固体废物管理极易导致环境二次污染。因此, 亟待构建有效的管理体系, 制定并公布江苏省有害废物分类管理名录, 规范这类废物的鉴定、管理和后续处置,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环境安全。

3.2 加强有害废物管理的建议

有害废物除具有一般固体废物所共有的环境污染影响外, 在污染形成途径、污染控制技术、环境风险防控等多方面均有别于一般废弃物。因此, 有害废物管理就是要在充分认识其特殊性的基础上, 发展技术性和非技术性的方法措施, 以控制有害废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同时有效节约管理成本。首先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 尽快出台江苏省有害废物管理办法, 并探索建立有害废物名录和相关鉴别标准、排放标准及贮存设施的污染防止标准, 完善有害废物管理链条, 真正做到全过程管理。二是尽快建立和完善环境监管平台。通过建立有害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和有害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为有害废物开辟独立的管理渠道, 避免有害废物的不规范贮存和处置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三是加快推动有害废物处置能力建设。通过规划建设有害废物集中处理设施、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建设速度等措施提高有害废物的规范化处置能力, 从根本上避免有害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4 结语

(1) 按照一定的分级分类标准、采取颁布名录的方式实施差别化管理, 是发达国家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经验。此举可以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管理资金以及人力和物力的投人。

(2) 我国浙江、广东等地在实行有害废物名录管理, 创新有害废物监管方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对列入名录的有害废物处置方式实施许可经营制度, 可以有效防范有害废物带来的一些潜在的环境隐患。

(3) 建议江苏省加快制定有害废物管理办法, 并综合采取技术、经济等手段建立符合本省实际情况的有害废物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 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RCR Aorientationmanual, 2008 edition, 530-R-02-016[R].Washington, DC: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ffice of Solid Waste, 2008.

[2] Sander, K., Schilling, S., Luskow, H.Review of the European List of Waste[R].2008 (2) .

[3] 罗庆明, 温雪峰, 许冠英, 等.欧盟废物名录及固体废物分类管理研究[J].环境可持续发展, 2009, (15) :32-34.

[4] 陈燕平, 胡华龙, 李治现.日本固体废物管理与资源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杭州市有害固体废物管理暂行办法 篇3

3月3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市政府规章《广州市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管理暂行办法》,旨在对广州市的商品过度包装问题进行全面地限制和管理。《暂行办法》主要有三大创新点:一是将容易出现过度包装,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茶叶、酒类等日常消费品和月饼、粽子等节日商品列为重点监管领域,并对其包装标准进行了细化;二是明确规定了“分开销售,自主选择”的机制,要求在广州市范围内销售的商品,实行商品与包装物分开销售,消费者对是否购买商品包装有自主选择权;三是建立包装物的强制回收制度,明确赋予了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回收包装物的义务,增加其处理包装物的成本,从而促使其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包装物。

编辑点评:商品过度包装危害极大,不仅浪费资源,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有可能造成垃圾围城,加剧环境污染。在当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舆论环境下,公众对遏制过度包装的呼声日益高涨。而且,事实上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很多商品不需要销售包装就能达到使用和流通的功能,消费者在购买此类商品后,其销售包装立即变为了废弃物,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暂行办法》明确提出了“分开销售,自主选择”的机制,可以称得上是一项非常具有创新性的举措。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改变营销策略,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设计不同档次、数量的包装物;另一方面也能起到鼓励公众自觉抵制不必要销售包装的作用,通过消费者的倒逼机制来促进理性市场需求的形成。

此外,《暂行办法》还加大了对过度包装的惩罚力度,规定了最高10万元的处罚上限,据悉,这是政府规章所能开出的最高处罚额度。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广州市政府治理过度包装的决心。相信随着《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广州市的过度包装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同时也将对其他城市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当然,新机制的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效果究竟如何,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江苏省危险废物管理暂行办法 篇4

(1994年7月1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49号公布 根据1997年12月2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第107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修改决定进行修正)第一条 为加强危险废物管理,有效防治危险废物的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危险废物,包括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本省危险废物补充名录中所列的固体废物以及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鉴别方法鉴别认定的各种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易反应性等有害特性之一的,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的固体废物。

本省危险废物补充名录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产生、弃置、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理、处置、进口、出口危险废物的活动。

放射性废物的污染防治,另由法律、法规规定,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省行政区域内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公安、交通运输、建设等部门,依照本办法规定对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省危险废物管理机构,以及有条件的市经有权部门批准设立的危险废物管理机构,应当按照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职责开展危险废物管理工作。

第六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标准部门对国家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拟定地方标准,对国家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拟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本省危险废物监测技术规范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

环境保护监测机构必须按照国家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危险废物监测技术规范,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环境监测。

第七条 产生、贮存、利用、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和本省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第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回收利用并承担其产品使用后所产生废弃物造成的污染防治责任。

不具备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产生危险废物的生产经营活动。禁止将产生危险废物的技术、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和个人。第九条 凡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依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登记。

第十条 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第十一条 专门从事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理、处置等活动的,必须按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获得许可证。

禁止无许可证或不按许可证规定从事前款所列活动。

第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对直接从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人员,应当进行专业培训,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该项工作。第十三条 弃置危险废物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缴纳排污费不免除其治理污染、消除污染危害及赔偿污染损失的责任。

第十四条 对危险废物从产生地转移到最后目的地的过程应当进行追踪管理。转移危险废物时必须按规定填写转移报告单,报送危险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一般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危险废物要分类收集,凡不相容以及相互反应的危险废物,未经安全处理,不得混合收集、运输、贮存。

第十五条 转移、运输危险废物,应当遵守国家和本省制定的有关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选择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包装材料和方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运输中不泄漏、散逸、破损。公安、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规定职权对危险废物的运输实施监督管理。第十六条 鼓励建设集中式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并为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偿服务。

第十七条 采取焚烧方式处置危险废物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气污染;焚烧后的残渣,应当采用安全填埋等方式妥善处理处置,不得使其成为新污染源。

采用安全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防流失、防扬散、防渗漏措施。使用化学方式或者生物降解方法处理危险废物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

使用其他方式贮存、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防止污染。

第十八条 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设施,在停止使用时,必须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运行期满后,应进行封场处理,并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将受危险废物污染的包装物品和其他装置转作他用时,必须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凡未经处理的,严禁转作其他用途。

第十九条 禁止将列入国家控制名录中的危险废物从国外转移到本省处理、处置。对于因特殊需要须进口废物作为原料、能源进行再利用的,必须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请、评价、审批、报验。

第二十条 对因危险废物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单位,应按国家和本省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限期治理。被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治理进度,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第二十一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行使监督管理职权的有关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产生、弃置、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理、处置、进口、出口危险废物的单位、场所和设施,依法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资料。第二十二条 因发生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危险废物污染的,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或减轻污染危害,及时通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报告市、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并接受调查处理。

第二十三条 根据《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建立的环境污染治理基金,应当按一定比例用于区域性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职权的部门,可以责令改正并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3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造成污染危害后果的,可以处以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第七条规定,不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

(二)违反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将产生危险废物的技术、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和个人的;

(三)违反第九条规定,不依法申报登记或在申报登记中弄虚作假的;

(四)违反第十条,不按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

(五)违反第十四条第一款,不填报或不按规定填报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单的;

(六)违反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进行收集、运输、贮存危险废物活动的;

(七)违反第十五条规定从事危险废物运输活动的;

(八)违反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造成环境污染的。

第二十五条 对无许可证或者不按许可证规定从事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理或处置危险废物活动的单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处以罚款,吊销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 不按规定缴纳排污费或者超标准排污费的,除追缴排污费或者超标准排污费及滞纳金外,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或者被授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生产,并可以根据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依法处以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或者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的,由海关责令进口单位将非法入境的危险废物退运出境,并依法处以罚款。第二十九条 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超过1万元的,须经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超过5万元的,须报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处以20万元以下的罚款,超过20万元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其他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的罚款权限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被处罚的当事人应当在接到处罚决定的10日内向指定的银行交纳罚款。本办法规定的罚没收入全部上缴同级地方财政。对单位的罚没款,一律从其自有资金中支付,不得列入成本。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凡造成环境污染的,应当承担排除危害,治理污染和赔偿损失的责任。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失的,免于承担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危险废物污染重大事故,导致财产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固体废物”是指各种固态废物、液固态混合废物、粘稠状液态废物和其他高浓度液态废物。

(二)“收集”是指为运输、贮存、利用、处理和处置而将分散的危险废物进行集中的活动。

(三)“贮存”是指为运输、利用、处理、处置,在固定场所暂时性保存、堆放危险废物的活动。

(四)“利用”是指把危险废物直接或通过加工,部分或全部转化为资源、能源和其他有用物质的活动。

(五)“处理”是指改变危险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减少其数量或者体积,降低或者消除其有害性的活动。

(六)“处置”是指将危险废物无害焚烧或者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并不再回取的活动。

(七)“弃置”是指将危险废物排入或者倾倒、堆放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以外环境中的活动。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苏省危险废物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

(1997年11月27日经省人民政府第10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23号公布)

杭州市有害固体废物管理暂行办法 篇5

环境管理工作会议的通知

各县(市、区)环保局,各相关单位:

为做好2011年固体废物与辐射环境管理工作,经研究决定于2011年4月13日至14日召开扬州市固体废物与辐射环境管理工作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2011年4月13日至14日,报道时间为2011年4月13日14:30。

二、出席人员:各县(市、区)环保局分管固体废物与辐射管理的负责人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相关固废处置企业负责人(名单附后)。

三、会议地点:高邮市华侨国际大酒店。地址:高邮市文游中路32-34号。

四、会议内容:

1、各县(市、区)环保局交流2010年工作情况及2011年工作打算;

2、布置2011年固体废物与辐射环境管理工作;

3、固体废物与辐射专项整治业务培训;

4、相关固废处置企业业务交流。

与会企业名单:

扬州港口污泥发电有限公司扬州宁达贵金属有限公司扬州恒星环保有限公司

扬州东晟固废环保处理有限公司

扬州明昌资源回收有限公司

杭州市有害固体废物管理暂行办法 篇6

近年来,广州市工业生产产生的固体废物急剧增加,组成成份日趋复杂。全市固体废物产生总量达2334万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就占有1400万吨,该市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总量虽接近1000万吨,但现有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废物处置需求,设施建设普遍简陋,达不到“无害化”的标准,二次污染严重。

1.2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目前广州市平均日产垃圾6300吨。生活垃圾,主要在位于黄埔区的大田山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生活垃圾在处理过程中又给当地的居民群众造成了较为突出的二次污染。尤为令人吃惊的是,已开场10多年、并计划将于年内关闭的大田山垃圾填埋场,其污水处理系统至今还处于调试阶段,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涌里。

1.3 广州市有毒化学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目前广州市每年的危险固体废物产量约为2万吨,废旧电子电器12万吨,废塑料包装物和农用薄膜32万吨。其中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理处置的只有广东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等3家,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达标率只有40%;大量的危险废物被不规范焚烧或倾入没有采取防渗措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甚至直接排入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4 广州市白色污染现状

杭州市有害固体废物管理暂行办法 篇7

杭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杭州市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杭府法审告[2007]34号

市人防办:

你办上报的规范性文件《杭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民防局)关于印发〈杭州市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杭人防[2007]159号),经审查,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办法》(市政府第194号令)和《关于印发杭州市政府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审查办法的通知》(杭政办函[2003]250号)的规定,准予公布。

杭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二00七年十月十六日

杭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文件

杭人防〔2007〕159号

杭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民防局)关于印发《杭州市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防办和有关单位:

《杭州市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通过市政府法律审查,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杭州市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单建掘开式人防工程,坑(地)道式人防工程,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防空地下室以及防护设备、人防专用建筑构配件的生产、安装等均应接受人防专项质量监督。

第三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实行分级管理。

(一)人防部门投资建设的大中型人防工程项目、法定义务外非人防部门投资建设的大型人防工程项目以及核五级(含)以上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项目由省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管理。

(二)人防部门投资建设的小型人防工程项目、核六级(含)以下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项目以及法定义务外非人防部门投资建设的中小型人防工程项目由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管理。

第四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必须取得合法的资格认定,方可从事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其资格认定条件按照国家《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五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法人代表应由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担任;

(二)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应占质量监督机构总人数的70%以上;

(三)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满足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检查需要的仪器、设备;

(四)有健全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第六条 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受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委托,负责全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省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制本地区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具体措施;

(二)对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人防工程实施质量监督;

(三)检查受监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人民防空构配件厂的资质等级和营业范围;

(四)开展人防工程质量检查,参与人防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五)掌握、总结本地区人防工程质量情况,定期向本级人民防空办公室和省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告;

(六)承担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赋予的其他任务。

第七条 人防工程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之前必须按规定到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办理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相关手续。

第八条 对建设单位提交的资料,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7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符合规定的发给《人防工程质量监督书》和《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方案》,确定监督人员,提出监督要求,并通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第九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在工程验收合格后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单位出具质量监督报告,防空地下室项目在取得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后方可申请防空地下室专项验收。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受监工程建筑、结构、防护、平站转换和其他涉及人防工程安全性、可靠性的重要部位及关键工序的质量检查结论;

(二)工程竣工验收的程序、内容和质量评定以及资料整理归档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三)历次抽查中发现质量问题和处理情况。

监督报告必须由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监督员签署。

第十条 对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行为的监督。

(一)对建设单位的监督

1.工程建设程序符合要求,工程项目审批手续齐全,按规定进行施工图审查;

2.实行总包的人防工程项目未肢解发包或违法分包;

3.无明示或暗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违反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和迫使承包方任意压缩合理工期的行为;

4.按合同规定,由建设单位采购的建材、防护设备和构配件等符合质量要求;

5.按规定提交人防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备案的有关资料。

(二)对勘察、设计单位的监督

1.依法承揽的工程勘察、设计任务与本单位资质相符;

2.主要项目负责人执行资格证书与承担的任务相符;

3.图纸及设计变更,勘察、设计人员签字出图手续齐全;

4.负责在施工前向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图纸技术交底,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并参加有关阶段的质量验收;

5.不得强行制定建筑材料、专用设备的生产和供应厂商;

6.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按规定提交质量检查报告。

(三)对监理单位的监督

1.所承担的监理业务与其资质和营业范围相符;

2.监理的工程项目有监理委托手续及合同,监理人员资格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

3.工程项目的监理机构专业人员配套齐全,责任制落实;

4.以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施工质量实施现场旁站监理,并分阶段提出监理结论;

5.制定监理规划,并按照监理规划进行监理;

6.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或操作工艺,对分项工程或工序及时进行验收签认;

7.对现场发现使用不合格材料、构配件、设备的现象和发生的质量事故,及时督促、配合责任单位调查处理,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8.监理日记、监理档案真实、完整。

(四)对施工单位的监督

1.所承担的施工业务与其资质等级相符,项目经理与中标书中相一致,并有施工承包合同;

2.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配套,并具有相应资格及上岗证书;

3.有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能贯彻执行;

4.严格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及时整理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做到真实、完整;

5.按有关规定进行各种检测,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事故按有关文件要求及时如实上报和认真处理;

6.有严格的质量整改措施和事故处理程序;

7.无违法分包、转包工程项目的行为。

(五)对人防工程防护设备定点生产企业的监督:

1.依法取得防护设备生产许可证并按许可证批准的生产范围组织生产;

2.有健全的组织生产、质量检测、档案保密、施工安装、售后服务等管理制度;

3.无私改图纸、偷工减料、异地私设加工点及非定点厂安装主要防护设备的行为;

4.防护设备的产品质量和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产品质量与施工验收标准》的要求;

5.参加防护设备安装质量有关阶段的验收并按规定提交质量评定报告和有关资料。

(六)对检测单位的监督

1.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等级并在其资质等级范围从事人防工程质量检测活动;

2.有健全完备的质量检测体系和质量检测档案;

3.检测内容和方法符合规范要求;

4.检测报告的程序规范、数据准确、内容真实;

5.在检测中发现有涉及影响结构、防护功能和使用安全的,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人防主管部门、质量监督机构报告。

第十一条 对人防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

(一)地基及基础工程抽查的主要内容:

1.质量保证及见证取样送检检测资料;

2.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地基检测报告和地基验槽记录;

4.抽查基础砌体、砼和防水等施工质量。

(二)主体结构、孔口防护工程抽查的主要内容:

1.质量保证及见证取样送检检测资料;

2.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结构安全重点部位的砌体、钢筋砼施工情况和检测;

4.防护密闭门、活门及门框制作与安装质量。

(三)竣工工程抽查主要内容:

1.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及见证取样检测报告;

2.分部、分项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工程安全检测报告和抽查测试;

4.水、电、暖通等工程重要部位使用功能试验资料及使用功能抽查检测记录;

5.平站转换方案、竣工资料的整理情况;

6.工程观感质量;

7.人防专用设备的原件记录。

第十二条 质量监督站在对人防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时,发现涉及结构、防护功能和使用安全的质量隐患,可委托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由责任方承担检测费用。

第十三条 质量监督站在进行监督时发现有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和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时,有权采取责令改进、暂停施工等强制措施,直至问题得以改正。

对人防工程施工中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行为,由当地人防主管部门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

第十四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其监督员对其所监督的工程承担建设质量监督责任。

第十五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及其监督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不履行职责的,由人防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费按省物价局、省财政厅有关文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七条 质量监督费主要用于监督工程的正常开支,包括购置检测设备、交通工具等。

福州市城区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 篇8

(二)除恶性肿瘤放化疗和重症尿毒症透析以外的特殊病种门诊治疗,全年个人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累计超过1000元的,按其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的30%支付,每人全年支付额度累计不超过3000元。

(三)特殊病种以外的重大疾病门诊治疗,全年累计医疗费用超过2000元的,按其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的30%支付,每人全年支付额度累计不超过3000元。

(四)个人年度合计救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10000元。

(五)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的救治费用,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 下列情形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属于本项医疗救助范围

(一)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以外的费用。

(二)因自杀、自残、打架斗殴、酗酒、吸毒等发生的医疗费用。

(三)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以及其他赔付责任人应予支付的医疗费用。

(四)因镶牙、整容、矫形、配镜以及保健、康复等发生的费用。

杭州市有害固体废物管理暂行办法 篇9

苏财建字„2010‟47号

关于印发《苏州市建筑节能引导 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财政局、建设局,市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我市建筑节能工作,规划和加强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我们制定了《苏州市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苏州市建筑节能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苏 州 市 财 政 局

二○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抄报:苏州市人民政府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 二○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印发

共印:二○份 苏州市建筑节能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推进苏州市建筑节能工作,加强建筑节能管理,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培育和建立建筑节能市场服务体系,提高建筑能效,根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财建[2008]192号)和《苏州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苏州市建筑节能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建筑节能资金”)是指由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支持市区的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低能耗建筑示范以及建筑节能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的资金。建筑节能资金的管理由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实施。

本办法所称“机关办公建筑”是指本市党政机关、人大政协、司法等机关的办公建筑,及其他参照公务员管理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是指除机关办公建筑之外的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

第三条 建筑节能资金的使用安排遵循突出重点、择优扶持、公开透明的原则,重点支持示范效应显著、节能成效突出的建设节能项目。

第四条 建筑节能资金的支持范围:

(一)建立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以下简称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包括搭建建筑能耗监测平台、进行 建筑能耗统计、建筑能源审计和建筑能效公示等补助支出,其中,搭建建筑能耗监测平台补助支出,包括安装分项计量装置、数据联网等补助支出;

(二)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项目;

(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包括: 1.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供应生活热水、供热制冷; 2.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光电转换、照明; 3.利用土壤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

4.地表水丰富地区利用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 5.利用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 6.建筑节能65%及以上标准示范; 7.成熟适用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应用; 8.绿色建筑。

项目申请单位及其依托的技术支持单位应具有承担项目必要的能力及良好的资信。

(四)建筑节能应用共性关键技术集成、攻关、研发和推广示范;

(五)经批准的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相关的其它支出。

第五条 建筑节能资金申报材料:

申请建筑节能资金,项目申请单位应填报《苏州市建筑节能引导资金申请表》。

申请建立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引导资金项目,应参照《国家机 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编写提纲》编写工作方案。

申请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引导资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低能耗建筑示范示范项目引导资金的项目,应编制《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工程概况;2.建筑节能专项技术方案研究;3.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及详实的增量成本计算书;4.其他节约资源措施及后评估保障措施;5.工程立项审批文件的复印件;6.设计施工图审查意见。

第六条 建筑节能资金采取补助、以奖代补、贴息的方式对获得批准的项目进行支持。

第七条 市级建筑节能项目的申请单位经各主管部门同意,区属建筑节能项目的申请单位经各区政府建筑节能主管部门同意后,将《苏州市建筑节能引导资金申请表》及相关申报材料报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第八条 对建筑节能应用共性关键技术集成、攻关和研发和推广示范项目,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根据推进建筑节能工作需要,确定项目和项目承担单位。条件成熟的项目,采用政府采购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第九条 项目申报材料须统一按A4纸张制作,有封面和目录,并装订成册,附材料电子文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每年的申报项目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建立项目库,统一管理。

第十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负责制定建筑节能资金预算。

第十一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根据项目申报情 况,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核实的基础上,确定补助金额,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期十日。公示期间对补助项目提出异议的,经调查,该项目确实不符合申报补助项目条件的,取消补助资格。公示期满后,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联合发文予以确认。

申报项目中节能效应突出的优秀示范项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将优先推荐申报部、省建筑节能专项资金补助项目。

第十二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对获得建筑节能资金支持的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项目执行单位应根据项目进度,分阶段逐级上报项目进展情况。项目进展报告应包括项目实施情况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各区和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筑节能资金的监督管理,检查项目实施情况,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总结评价。

第十三条 获得建筑节能资金支持的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实施单位应根据要求完善项目资料,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评估验收申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评估。

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评估,达到示范效果的,市财政局将项目补助资金逐级下拨给项目执行单位。

第十四条 获得建筑节能资金支持的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应及时聘请中介机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审计,出具项目审计报告,并将审计报告报送市财政局备案。第十五条 建筑节能资金应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可以暂缓或停止拨付资金,并依法进行处理: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建筑节能资金的;

(二)转移、侵占或挪用建筑节能资金的;

(三)未按要求完成项目进度或未按规定建设实施的;

(四)未通过检测、验收评估的;

(五)不符合国家其他相关规定的。

第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对财政违法行为,由财政部门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理、处罚。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福横幅 歌颂祖国70周年华诞祝福语录下一篇:学年评语鉴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