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物理论文

2024-10-11

高能物理论文(共13篇)

高能物理论文 篇1

物理:幽默碰上物理

物理:幽默碰上物理

当我伏在桌上,用手摆出高难度动作运用“左手定则”时,我看到老师的头上仰54度,然后垂直向下打了一个喷嚏,我连忙在草稿纸上用公式计算出唾沫在空气中做了多少功。这是一次期中考,我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再次确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是个物理白痴。

认识的人都说我幽默,相当幽默,可我自已不这么认为。可能已经达到了与幽默合为一体的高度了。虽然我为人低调,但仍是有一票子人拜倒在我的冷幽默之下。

因为幽默,使我在语数外等领域混得风生水起,不亦乐乎,唯独,物理!

某R,同桌遭遇一起小型车祸,缺课,我便负责地向各科老师讲解当时情况。想好了,如果物理老师来,就说:××以某一加速度骑自行做直线运动,与某一小车发生相对碰撞,便先做竖直向上的平抛运动,继而做自由落体运动,最后身体内某个骨头发生相对位移,被送进医院。同学们对我的.回答喝彩连连,老师说:“你有这功夫,怎么不在物理成绩上来两下?”一听,我就蔫了。

我看着满满的板书,脑壳就发疼。为什么这些符号我都认识,可连在~起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花了半个小时从牛顿骂到法拉第,从佛主祈祷到上帝,再在15分钟的自我反省后,下课了。再幽默再有才的我也学不好物理。

试卷发下后,我将那薄溥的一张纸小心翼翼地压在一摞试卷的最下面。桌上留下了一滩液体,还好,那不是我的悲伤。友人走来抱怨:“只考了84。”我很想回一句,那你试试把分数倒过来的滋味,不过我没说,不然她一定又会认为我在幽默。

难道真的没人发现我越是幽默越是内心沉重,急切的渴望比表面来得多?

我觉得我就像马戏团里的小丑,人人都表演得花样翻飞,我还在慢悠悠地踩钢丝。结果观众说,你快一点呀。于是随口拈来几个笑话。他们笑得人仰马翻,却没看我在表演走钢丝。

物理老师不知道,我也曾借着昏黄的灯光,研究动能定理。

物理天才不知道,我也做了厚厚的一本习题集,但还是屡做屡错,一败再败。

上帝不知道,有一个幽默的小丑流着泪向他请求,请求人生的一线光明.这次,不是我在幽默,我想说,我能学好物理。

高能物理论文 篇2

在物理教学中, 学生们在分析物理现象或处理物理问题时, 时常会对一些物理现象作出错误的判断, 或者在处理一些物理问题时感到束手无策, 究其原因, 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没能正确理解物理概念, 由此可见, 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物理概念既然如此重要, 那么, 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基本物理概念, 就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首先, 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学好物理概念离不开观察和实验, 物理概念就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思维的产物。例如, 我们经常会观察到这样一些现象:天体在运行, 汽车在前进, 人在路上行走等等。尽管这些现象所表现的具体形式不同, 但是如果我们撇开它的具体形式, 从它们的共性去考虑, 就会发现它们拥有共同的特征, 即一个物体相当于另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于是, 我们把这个从一系列具体现象中提炼出来, 又反映着这一系列具体现象本质特征的抽象, 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就是一个物理概念, 它就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产生的。

其次, 对于一些定量的物理概念, 可以用数学和测量的方法来取得。

众所周知, 许多物理概念, 如力的概念、质量的概念、速度的概念、温度的概念等等, 都具有定量的表示。例如我们可以说某个力是100牛顿, 某个物体的质量是100千克,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 今天的最高气温是60℃等等。然而, 也有许多物理概念, 表面看来, 是不定量的, 实际上, 它们也具有定量的含义。如“平衡”的概念, 其定量含义是:如果研究对象是质点, 则意味着质点的加速度等于零, 故其平衡条件为合外力等于零, 即F合=0。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涉及的物理概念很多, 细数起来大概有四百多个。要使学生能够掌握物理概念, 首先要在理解上下工夫, 帮助学生理解每个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每个物理教师必须深入探讨的课题。其实, 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并不难,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 只要使学生能够理解物理概念的各自特征, 能够对物理概念进行分类, 就能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中学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物理概念虽然很多, 但总的说来,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反映物质属性的。如:质量、惯性、能量、电、磁、波粒二象性等。这类概念的特点是:含义深刻, 很难从其表面定义上获得深入理解, 只有随着知识学习的不断积累和发展, 才能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地加深对它们的理解。第二类是反映物质及其性质的。如:速度、加速度、密度、功率、比热、电场强度、电势、电动势、电阻、电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用两个或几个物理量的比值来表示它们的定义。第三类是反映物质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如:力、力矩、压强、冲量、功、热量等。这些概念的特点是:与物质间相互作用密切关联, 但是对于单个物质毫无意义。第四类是一些描述物理现象的名称的。如:匀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形变、熔解、反射、折射、干涉、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反射性、核反应、质量亏损等。这类概念的特点是:就其概念本身而言, 并不难理解, 难理解的是这些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及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创造条件, 使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进行物理实验的基础上, 对物理概念的特点及分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认识。此外, 教师还要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 排除次要因素, 抓住主要因素, 找出所观察到的一系列物理现象的共性和本质属性,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概念。用准确的、简洁的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给出准确的表述或定义, 找出所定义的概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通过与有关相近概念的对比, 进行适当的练习应用, 以此来达到巩固、深化概念的目的。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应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谢家麟:为高能物理“加速” 篇3

作为我国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可爱老人。在自家温暖的客厅里,穿着半旧的毛衣坐在有些年头的沙发上,微笑着给孙儿辈的记者,讲述他的故事。

“我就是个普通人,不聪明,也不能干,我能得奖,证明即使资质一般的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這就是谢家麟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奖感言。

他的成功其实无需这一奖项来证明。院士、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包括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等11项奖励,这些外界给予他的荣誉和头衔,他说均是“过誉之词”。

他最看重的,是为祖国的发展发挥“一砖一瓦”的作用。

“我努力做到了。”他说,自己是个幸福的人。

跳上高能加速器的“列车”

从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央就曾几度筹划、酝酿建造高能加速器,发展高能物理实验一事。高能物理属于基础研究的范畴,表面看来,无关眼前的国计民生。实际上它们的研究结果直接奠定了人类今天的文明、文化和高生活质量的基础,而作为高能物理、核物理基础研究的手段,加速器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高能物理及加速器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1972年,由著名物理学家张文裕牵头,谢家麟等18位科学家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建议建造一台高能加速器,开展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当时身患重病的周总理批示:这件事不能再延迟了。

那一年,谢家麟52岁。

1973年初,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此后,加速器的建设进展得并不顺利。时至1980年,由于基建收缩,中央决定下马这一工程。

一时间,高能事业如何继续发展这一严峻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决策成为关键。谢家麟与朱洪元等多次组织国内外科学家展开论证和调研,反复对比权衡各种路线的优缺点,最终,一个建造2.2GeV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方案浮出水面。该方案有明确的物理目标,虽然能量不是很大,但规模适中,可做国际上前沿的物理工作,而且有兼顾同步辐射应用的特点,这是我国在当时高能经费收缩的条件下,仍能在高能物理方面迎头赶上世界先进科研行列的极好方案。谢家麟又进行了非常详细慎重的研究,参考美国相近装置的造价以及银行资料,估算出了造价。

但是,对撞机技术难度很大,需要冒较大风险,“以至于当时有人说,我们好比站在铁路月台上,要想跳上一辆飞驰而来的特快列车。如果跳上了就飞驰向前,如果没有抓住,就会摔下来粉身碎骨。”叶铭汉院士回忆说。

而谢家麟等人坚信2.2GeV对撞机虽难度大,但造价适合我国国情,可以使我国在粲能区的研究居于国际前沿水平。在这一关键性的选择中,谢家麟参与组织数十次研讨,反复权衡这两种装置的优缺点,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说服了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在研究所取得了一致认同,并向领导和有关方面汇报,解释疑问,争取支持。1981年5月初,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与“八七工程”联合召开了有多数国内知名物理学家参加的“香山会议”。会议结果基本肯定了对撞机方案。

他还领导确定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高能物理和同步辐射“一机两用”的方案,既为高能物理研究提供实验装置,又开创了我国同步辐射的应用研究,同时填补两项国内空白。

“功夫不负有心人”,谢家麟带领团队跳上了飞驰的特快列车。1988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实现对撞,中国进入了能够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研究的科技先进国家之列。我国几代物理学家的梦想终于实现。

在科技水平大幅落后的年代,这一装置的成功,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使我们树立了有进行国际尖端大科学工程建设能力的信心。”谢家麟在回忆录中写道。

“雪中送炭”的成就感

1920年8月,谢家麟出生于哈尔滨,并在河北武清县度过童年。占领东三省的日本人强横跋扈、欺压百姓,军阀混战给农民带来的痛苦,都深深烙在他年幼的心里。

“那时候想的,一个是抗日,一个是要复兴国家。”他说。1942年,因日军开进燕京大学,学生被迫离校,谢家麟和部分同学来到成都这个大后方。本来在物理系只需半年就可毕业,但在“航空救国”的思想下,选择在乐山复校的武汉大学航空系就读。

“这个行动很明显地说明了我们那一代青年强烈的救国心情。”他日后回忆。1947年,在天津中央无线电器材厂工作的谢家麟通过教育部举办的留美考试,赴美留学。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大都摩拳擦掌,要回国贡献所学,谢家麟也是其中一员。“青春作伴好还乡”,1951年,他搭上克利夫兰总统号游轮,踏上几年来日夜盼望的归国之旅。不料,船到中途檀香山时,美国移民局和联邦调查局官员根据美国1918年的一项立法,禁止学习科技专业的留学生离境,包括他在内的8人只能重返美国。

气愤之余,他下船后给白宫打了一个电话抗议,尽管他知道这种幼稚的行为只是浪费电话费而已。

意料之外的是,正是这次禁止离境,让他走上加速器研制道路。1955年,他在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研制成功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治疗肿瘤的加速器,并将加速器的稳定度提高到医用水平。

不久,“我接到美国移民局来信,要我在做永久居民和限期离境之间做出抉择,我当然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尽早回国的决定。”谢家麟说,他终于踏上祖国的土地。那一年,美国做出允许中国留学生离境的规定,钱学森等一批之前同样被禁回国的科技领军人物,加入到建设新中国的行列中。

回国后,他带领不到十个人的小组,开始研制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除谢家麟外,小组里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很多人甚至都没听过加速器。当时所面临的情况可以用两句话形容,即“一无所知”和“一无所有”。除了要研制加速管外,还需要使用当时世界上功率最大的速调管和调制器。这两个系统的技术难度不亚于加速管本身。

于是,从自行研制各种微波元器件开始,谢家麟带着一批学生从零开始建造微波实验室、调制器实验室,开始了“要吃馒头,先种麦子”的耕耘。经过八年奋斗,我国首台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于1964年建成。

该仪器进行的第一个实验就是模拟核爆产生的辐射,以进行仪表的校正和电子学硬化的研究,在我国两弹的研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经常有人问谢家麟,你后悔回国吗?

“不后悔。在国外可能我会有一席之地,但只有在我们自己国家,我才有机会负责BEPC这样的大工程。我留在美国只是‘锦上添花’,而回到祖国则是‘雪中送炭’。”他总这样回答。

“捣鼓”国际前沿的研究

“科研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碰到什么困难解决什么,这是研究人员的本职工作。解决问题就是乐趣。”老人说,他胆子大,从来不害怕。

除了勇气,采访中老人提到最多的,就是“兴趣”,他幸运地从事了一份与自己志趣紧密结合的工作。

“我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捣鼓些东西。”他说。他曾偷偷用家里电灯中磁砣的铅砂、爆竹店买来的黑色火药、剥下来的火柴头和旧弹壳成功自制子弹,“射程可能不如进口的原装子弹,效果却没有什么区别。”

nlc202309040128

这样的“小聪明”总能给生活带来惊喜。冼鼎昌院士曾与谢家麟同住一个单元房。“那时候中午只有一个钟头的吃饭时间,但是点燃蜂窝煤就需要半个多钟头,有一天我发现厨房出现了新事物,谢先生用闹钟和电机做了个小装置,到时间炉门自动打开,提前点燃蜂窝煤。”

中学毕业后,他回到父母身边。不错的家境使谢家麟得以进入当时北平有名的汇文中学。他回忆说,汇文中学设于地下室的物理课实验室教学设备齐全。物理教师张佩瑚用英文讲课,调理分明,深入浅出,很能引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那时候他自觉成绩时好时坏,是个中等生,除喜欢物理课外,业余时间都沉溺在摆弄无线电,从矿石机到单管机、双管机,从低频到高频,在提高收音机性能的过程中获得极大满足。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自制的收音机成为全家了解战事的惟一渠道。高三时,他“临时抱佛脚”, 1938年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被保送到燕京大学物理系。

正是浓厚的兴趣,和扎实的学习经历,让他成为同事眼中的“工程师”。也才得以让他在当时工艺难以保证制造需要的情况下,敢于拍板决定国际前沿的研究,并一切“因陋就简”,创造奇迹。

时至今日,谈到对年青科技工作者的期许,他也一再强调应“手脑并用”。

没有终点

谢家麟居住的是一套建于六七十年代的三居室。不大的客厅陈设朴素却又不失情趣,墙上挂的条幅是谢老本人做的一首律诗。最打眼的,则是阳台上各色茂盛的花草。

“他这个人不懂浪漫,节奏感差,老年人喜欢去公园跳操,但他跟不上节奏,也不爱运动。他比较喜欢看侦探和探险小说,孩子们小的时候,饭桌上是他們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他总给他们讲侦探故事。”谢先生的老伴范绪篯打趣道。她是谢家麟燕京大学物理系的同班同学。号称胆子大的谢家麟,在校时却不敢和这位他心仪的女生说句话。直到去成都后,两人才相熟并走到一起。

尽管都已不再貌美挺拔,但他们的幸福依然让人嫉妒。因为同样拥有“脱离现实主义的人生观”,岁月并未夺走他们最初保有的简单的快乐。

他所指的“脱离现实主义的人生观”,即“淡泊名利,对世俗纷争淡然处之”,“做有趣的研究对国家有所贡献,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因为这样的人生观,兵荒马乱的年月,他们一起随厂辗转于桂林、贵阳、昆明等地,但是对工作的投入仍然“到了痴心的程度”,旅行结婚时随身带的行李中半箱是研制高温真空电炉用的滑石。

同样因为这样的价值观,在BEPC工程即将完成的1986年,谢家麟主动提出辞去工程经理的报告。随后,他一头扎进实验室。研发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创新提出“前馈控制”方法。2000年,已80高龄的谢家麟带领一名博士生,研制出世界首台新型电子直线加速器。

2011年,谢家麟指导的最后一个博士生毕业。至今,他仍然坚持每周一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上班。“看看报,了解一些科技前沿的动态。我老了,干不了什么大事,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他的学生高杰还记得,那是2005年3月的某个星期一。“谢先生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看了Nature杂志上的关于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实验的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所展示的实验结果显示了这一领域的里程碑式的进步和重要机遇。在之后的5年里,高杰的博士生当中有两位从事激光等离子体加速物理与技术研究,开展了与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单位的合作研究。

“别人有的先进技术,我们慢慢都有了,而且现在的年轻人一代比一代强。”之于谢家麟,这或是最大的安慰。

物理学科节物理魔术策划 篇4

一、活动主题:用物理魔术展现物理的奇妙

二、物理魔术主要是利用物理原理来进行的一些趣味实验,对此,可提高学生

对物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让学生认识到一些现象中的物理原理,增加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活动对象和时间:

活动对象:高

一、高二所有学生

活动时间:理化生学科节时间

四、活动计划和方案:

1、2月24日—3月9日:前期宣传,主要针对分校高一二学生,争取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此期间呢,负责老师可先搜集一些物理魔术的资料,对有兴趣的同学进行前期指导,另负责老师利用星期天时间去科技馆参观学习,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2、3月11日---3月31日:让学生准备物理魔术所需道具和材料,并熟悉操作,同时挑选具有表演性和观赏性的物理魔术,作为开幕式上的部分表演;对于大部分的魔术可在学科节活动期间在课下向学生展示,如果学生的表演不能够通过的话,将主要在活动期间展示。

3、4月1日----4月21日:组织学生和老师进一步优化魔术4、4月22日---5月1日:挑选最终的物理魔术

5、参与理化生学科节

高能物理论文 篇5

我所2013年入学推免生面试工作已经开始,具体面试安排如下:

1.第一批面试安排:7月18日下午报到,地点:高能所主楼A521

7月19日上午体检、面试。

2.第二批面试时间:9月中下旬(另行通知)。

3.第三批面试时间:10月中旬(另行通知)。

注意事项:

1.参加面试的食宿费、交通费自理。

2.报到时请携带身份证、学生证,提交1张1寸照片,体检费80元。

3.第一批面试材料递交截止时间为7月16日。

4.三次面试除时间不同外,其他均相同。

5.其他情况参见高能物理研究所2013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公告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初中物理课堂中物理小实验 篇6

物理小实验是指穿插在物理课中,或者习题中一些内容简单、操作简便的实验。

很多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这部分内容,本文就物理课堂中的小实验,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物理课堂;小实验;教学

《新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小实验也是物理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物理小实验,可以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好处。

这些实验内容简单、材料易得、操作容易,在教学中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安排。

重视物理实验,优化物理教学 篇7

一、注意演示实验的精确性和可观性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演示实验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一些物理现象、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可以说,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化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生动的有效手段。不仅如此,在演示实验中,教师通过实验操作的演示,还能够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规范和技巧,为学生自己参与物理实验活动打下基础。为了保证演示实验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演示实验时需要把握两个问题,一是操作的精确性,二是实验的可观性。物理实验是一门极其严谨的科学活动,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实验结果的失真,因此,精确严谨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因此,教师在进行演示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力图做到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都精确严谨,这样既能够有效保障实验的成功,又能够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除了精确性之外,演示实验对于可观性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演示实验中,观察活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能否清楚地观察到要想的实验现象会直接影响演示实验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实验的可观性。一方面,要注意实验仪器的摆放位置,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演示实验要进行适当的改进或者放大处理,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二、努力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

无论是平时的考试还是中考,学生实验都是重点考察对象,然而,大多数的考察结果都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在物理实验中,学生实验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与演示实验相比,学生实验往往对教学时间、实验条件及教师的组织调控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很少开展学生实验。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践操作机会,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往往非常差。因此,努力提高学生实验的比例,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是物理实验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保证学生实验的有效性,教师要在组织学生实验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做好充分的实验前准备。教师要在开展学生实验之前对实验仪器进行检测,制订详细的实验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够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有序性。第二,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适当指导。一些教师在开展学生实验的时候,往往把实验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然而,由于初中生在知识、经验、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的不足,缺少了教师的指导,很容易使实验过程变得流于形式或者偏离主题。因此,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从旁进行适当指导也是非常必要的。第三,要注意实验结束后的总结工作。一些教师在开展学生实验的时候,往往以是否得到实验结果作为实验成功与否的标志,而不会对实验的过程进行总结。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实验评价方式,使得一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甚至一些学生为了完成实验任务,而采取了凑实验结果的方式,这样就使得学生实验大打折扣。因此,当学生的实验操作结束以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之前的实验活动进行总结,总结成功实验的经验,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通过实验后的总结工作,对之前的实验活动效果进行有效巩固。

三、充分重视小实验

新教材中穿插了很多小实验,这些小实验往往较为简单,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正是因为这些小实验比较简单,一些教师对这些小实验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都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小实验学生一看就懂,不需要花时间来做。长此以往,这些重要的小实验就会逐渐为学生所忽视,而这些看似简单的小实验学生也无法完全掌握,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这些小实验,无论实验多简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都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这样,学生才会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应有的收获。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凝华”的现象时,就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制霜。经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不但有效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了霜的成因,深刻理解了“凝华”的概念,从而顺利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无论实验大小,其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一定要在实验教学中充分重视小实验的大作用。

与理论课相比,实验课对教师的要求往往更高,因为在理论教学中,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固定,教师比较容易把控,而在实验教学中,影响实验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因素非常多,尤其是在学生实验中,实验中出现的变数会更多,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在平时注意提升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素养,另一方面,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要做足功课,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够做到有备无患,保证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桂容,孟桂菊.新课标下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2]卢旭东.关于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7(03).

跳出物理圈子教物理 篇8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11-01

众所周知,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一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它从音乐中汲取物理研究的灵感,从物理研究中,发现小提琴演奏的丰富想象力。因此,一个有思想的物理教师应该跳出物理学的圈子,把物理教学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中去教授,即在教学过程中,把物理教学与神奇的大自然、与丰富多彩的生活,与异彩纷呈的现代社会,与思想教育等有机结合,真正实现物理学和其它学科的整合、渗透。

1. 把思想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思想教育是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的发展尤其重要,对教学成绩的提高也大有裨益。唐代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这里,韩愈把教师的“传道”作用,即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放在首位。由此可见,他对思想教育的重视程度。作为一个现代教师,怎么能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呢?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也应不失时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思想教育。

今年,我教初三3个班。在一次模块检测中,9.1班的物理成绩虽然比较理想,但比其他两个班级竟有3分的差距,有不少同学为此意志消沉。为了鼓舞士气,我把汉朝文学家、史学家班固在《汉学》里的几句名言写在黑板上,这几句名言是:“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我重点讲了“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的道理,那些善于研究战争规律的人,在战争中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同样地,那些善于钻研学习方法、寻找知识规律的同学也必定是出类拔萃的同学。失败了不要紧,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会让我们把最薄弱的地方尽早暴露出来以寻求解决的方法。一个人如果能直面失败,正视挫折,尽快地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认真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他就已经站在了通向成功的阳关大道上。为了论证这句话的正确性,我又列举了美国著名生物学索尔克博士的故事,他为了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连续经历了200次失败,在第201次实验中终于大获成功。当时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整个教室非常安静,从学生的眼神中,我感觉到我的思想教育已经引起了他们心灵的共鸣。在不久后的期中考试中,刚考完语文,有几个同学就跑过来,兴奋地对我说,在古文阅读欣赏中考到了班固的那几句话。从他们兴奋的神情中,虽然当时物理科还未考,但我觉得,这次9.1班的物理成绩一定错不了。果然,在那次期中考试中,一班的物理成绩一跃成为级部第一名。

2. 把体育精神融入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大都喜欢运动,喜欢观赏体育节目,有的教师对此比较排斥,认为这是一种不务正业的做法而严加禁止,但在学生方面往往是屡禁不止,教师方面是徒唤奈何、无能为力。笔者认为,堵其流不如导其向,对学生的这种爱好如果因势利导,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为,体育精神的核心就是拼搏和坚持,这种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很有帮助。学习品质即学习习惯,好的习惯可以使一个人受益终生,好的学习品质也可以使一个学生的学习如鱼得水。在诸多的学习品质中,“不轻言放弃”是一种最重要的学习品质,这种学习品质与体育运动的精神内涵是相通的。

3. 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有许多物理知识都包含着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是物理教学的一个更高层次,也是新课标的最高要求。同时,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物理教学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习惯性思维形式制约着他们学习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了引导学生走出习惯性思维的固定模式,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为进入高中阶段甚至走上社会奠定基础,我常常把辩证唯物主义的某些观点引入物理教学。

4. 把握时代脉搏,站在物理前沿教物理

当今,物理学的发展突飞猛进,我们物理老师应该与时俱进,密切追踪物理发展前沿,并把这些尖端知识和物理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近几年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从“神舟”到“嫦娥”,现在又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无一不是物理学发展的巨大成就。物理老师不仅要及时追踪这些尖端科技,还要及时地把这些尖端科技介绍给学生,这是物理老师的责任,也是科技教育的最好素材,我们物理老师还要把这些尖端科技融入到物理教学中。例如在讲授《温度》一节时,我向学生介绍了宇宙中温度的下限,那就是0K.为了让学生感受温度没有上限,我列举了原子弹、氢弹爆炸中心的温度。我又向学生适时地介绍了欧洲研制成功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强子对撞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模拟宇宙大爆炸时的情景,那时的温度将高达几千亿度。学生听得如痴如醉,他们在一种无限憧憬中达成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对科学的追求。学生也许对我们讲的物理概念不感兴趣,但他们不能不对航天科技感兴趣。这些经典事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还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这就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

在物理教学中建构物理模型 篇9

学校:溧阳市平桥初级中学 姓名:谭成峰 电话:*** 在物理教学中建构物理模型

摘要: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不易理解和接受,并会因此而失去学习的信心。但如果借助“物理建模思想构建”教学,采用模型构建思想的方法,突出物理情景问题的主要部分,疏通思路,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情景,使物理问题简单化,这样不仅起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的作用,同时还潜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建构 物理模型 理想化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物理要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理念。所以在教学中能否将实际问题与头脑中已有物理模型建立联系,将实际问题转换为物理问题是关键。物理模型在实际问题与物理问题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本文将从物理模型的概念、重要作用,以及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建构物理模型等方面谈下自己的看法。

一、认识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模型法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的自然科学。而所有的自然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这种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一方面反映了必然联系的规律性,同时又存在着许多偶然性,使我们的研究产生了复杂性。因此,许多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引入能够描述其要点的辅助量或建立理想化模型,帮助研究与解决问题,这就是模型法。建构理想化模型是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物理模型是理论知识的一种初级形式,就是将我们研究的物理对象或物理过程、情境通过抽象、理想化、简化、和类比等方法,进行“去次取主”、“化繁为简”的处理,把反应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构成一个概念或实物的体系,就形成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既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在我们的生活、生产、科技领域中带有普遍的共性特征,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性。物理模型的构建是一种重要的 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对物理现象或过程,从而寻找出反映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内在本质及内在规律达到认识问题的目的。

二、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在物理学习中,有的学生经常拿到物理题目无从下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部分学生基础不牢,没有掌握好一些基本的物理模型。物理是一门培养思维的学科,它特别强调一个“悟”字,思考的越多,感悟的越多,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就越多。因此,我们在平时解题中千万不能贪多求快,要能概括出题目所属的物理模型,这样做不仅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久而久之,物理建摸的本领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一旦具有了自主建模的本领很多看似复杂的题目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在物理学习中建立合理的模型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有些物理问题、现象或过程非常抽象,难以理解,运用模型思维建立起模型,将使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如在研究光现象时,用光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而实际上我们在观察太阳、电灯„„光源所发出的光时,是看不见带箭头的直线的。引入“光线”这一模型,只是为了研究光现象方便,如果不用光路图就很难学习光现象的知识。同样,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了更好地研究物体受力,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研究磁场时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等等。这些模型的建立,使很多物理现象变得很直观,更易于我们接受。

同样,在物理教学中,很多问题也是很复杂的,很难研究的。如能将其转化成物理模型将使问题变得简单化。如: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把物体看成一个质点,物体受到的力都作用在一点上。同样,生活中很少有一个物体真正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我们研究运动问题的时候,在某种条件下,我们就可以认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三、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构建及应用物理模型 纵观物理学发展史,许多重大的发现与结论,都是由于科学家们经过大胆的猜想构思,创建出科学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通过实验检验或实践验证,模型与事实基础很好吻合前提下获得的。如: 伽里略让小球从弯曲的斜槽上自由下落,当斜槽充分光滑时,小球可沿另端斜槽上升到初始高度,如果另端斜槽末端越接近水平,小球为达到初始高度,将运动很远。如果末端完全水平,小球将一直运动下去,永不停止。正因为伽里略构建了光滑这一理想化的模型,才有惯性定律的重大发现。

同样,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心的同学熟练掌握了这些物理模型,就可将一些看似复杂的物理情景化解为简单模型的组合,灵活简便地解出难题,可谓熟能生巧。而没留心的同学只会根据最基本的概念规律去推证,结果费时费力,即使得出了结果,心中对那些物理情景仍不是很清楚,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触类旁通,温故知新。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会运用物理模型分析和解答实际的物理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物理模型,其基本步骤为:

(1)通过审题,摄取题目有效信息.如: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情景、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等.(2)在寻找与已有信息(某种知识、方法、模型)的相似、相近或联系,通过类比联想或抽象概括,或逻辑推理等,建立起新的物理模型,将新情景问题“难题”转化为常规命题.(3)选择相关的物理规律求解.我们平常碰到的一些物理习题,就是依据一定的物理规律、物理模型精心构思设计而成的。只要找到事物间的联系,就可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题:(2009年荆州市中考试题)电路中有一个滑动变阻器,现测得其两端电压为9V,移动滑片后,测得其两端电压变化了6V,如果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化了1.5A,则()A.移动滑片前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阻值是4Ω B.移动滑片后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阻值是4Ω C.移动滑片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一定为3V D.移动滑片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可能为15V 分析:本题没有给出电路图,电路中的元件和连接方式都不清楚,不知从何下手,下面我们就从模型建构的角度入手:

建构模型的指导思想——为了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我们需要提出种种假说或假设。我们在解释本题电压电流变化时,不妨也提出一些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去判断假设是否正确,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假设法。

本题模型建构的详细过程:

1定性。即确定电路各元件及其连接关系。电路中一般有电源,导线和开关,由题目知道该电路中还有一个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后,测得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发生变化,说明该电路中还有一个电阻与其串联(假设是并联,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将保持不变)。此时形成电路初步模型如右图1,这个电路的原型是用变阻器控制灯泡亮度的电路图。由此可见,学生分析解答的过程,就是识别和还原,开发和利用原有物理模型的过程。在分析物理问题时,需要有根据的抽象,剔粗取精、去伪存真。

2定量。即运用电路公式和规律确定各物理量的大小。这里有两种移动滑片的情况:

一是向左移动滑片,电阻变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将减小6V,为3V。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增大了1.5A,所以此时电流应大于1.5A,由欧姆定律,移动滑片后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阻值R应小于2Ω。可以假设R=1Ω,由欧姆定律求出I=3A,进一步可知移动滑片前的电流为1.5A,再结合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可以得到下列两个式子,由上两式可以求出R0=4Ω,U(电源)=15V。移动滑片前后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电阻以及通过的电流大小如图2所示。

二是向右移动滑片,电阻变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将增大6V,为15V。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减小了1.5A,所以此前电流应大于1.5A,由欧姆定律,移动滑片前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阻值R应小于6Ω。可以假设R=3Ω,由欧姆定律求出I=3A,进一步可知移动滑片后的电流为1.5A,再结合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可以得到下列两个式子,由上两式可以求出R0=4Ω,U(电源)=21V。移动滑片前后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电阻以及通过的电流大小如图3所示。

由上可知,移动滑片前后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阻值都不是4Ω,故A、B错;移动滑片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可能为15V,也可能为3V,故选D。

总之,由于客观事物具有多样性,人们不可能一下把它们认识清楚,而采用理想化的客体,即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来代替实在的客体,就可以使事物的规律具有比较简单的形式,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去认识和掌握它们,使学生对物理本质的理解更加细致深入,对解决物理问 题的分析更加清晰明了,所以,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禹双青,物理模型方法学习策略探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2005年

2、乔际平等著.《物理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3、吕明德:学习建构主义理论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探讨2001/5

以物理观念统领物理教学有感 篇10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而物理观念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相关的基本认识,形成的基本观念。物理观念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且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把物理观念放在物理核心素养之首,可见它的教育价值及强大的教育功能。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阵地”用物理观念来统领物理教学,让物理观念真正“润物细无声”进入学生的心田。通过这次学习,结合自己的想法认为以物理观念来统领物理教学对学生有以下现实意义。

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观念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

物理知识以具体事实、概念和原理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它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方式获得。物理基本观念是物理知识背后的思想和观点,是对物理知识深层次的挖掘,具有体验性和内隐性,不可能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来获得。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渗透物理观念,将使学生“站得高看得远”从更深层次的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同时使教学发生变化首先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亲自经历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对具体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并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和具体应用,才能获得逐渐清晰的认识。

因此,物理基本观念的形成需要学习者展开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和付出持续的心志努力,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被动地记忆知识、贮存知识向主动地理解知识、建构观念转变,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以背诵记忆为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用物理观念统领物理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和创造性的科学,是推动文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物理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学科的重要基础,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自然和社会问题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物理科学能够增进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对丰富人类的文化有着实质性的贡献。倡导利用物理知识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是物理科学的价值追求。物理观念是学科观念体系中最基础的,深入认识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以及形成更高层次物理学科观念(如量子观,统计观,对称观„„等等)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学习者知识经验的丰富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物理科学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因此形成的物理学科观念也是在不断丰富发展的。同时,物理基本观念从学科的角度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世界存在、发展、变化的哲学判断,丰富并加深了中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观念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物理实验喜欢上物理 篇11

关键词:物理实验;实验能力;喜欢;培养

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可见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为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新修订的课标中增加了对物理实验的要求,如:增加了“测量物质的密度”“测量速度”“探究液体压强”“观察静电现象”等等,同时,增加了实验条目,而且在附录中补充了学生必做实验,共20个。这些实验,不仅注重了内容结构的合理,而且注重了能力结构的协调。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同时还强调了进行探究式实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不仅让学生完成列出的必做实验,而且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这样不仅消除了教师的疑虑,也明确了实验要求,同时有利于我们物理教师开展实验教学。

在开展物理实验的教学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同学们在实验室按照要求有秩序地做实验,我边巡视边辅导,发现有一个组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时,居然把光屏拿掉,直接用眼睛去观察,当时我立刻制止了他的行为,我问:“你在干什么?”“我想去掉光屏,看看能不能看到实像。”他说。“实像只能用光屏承接,你认为能看到吗?时间这么紧!赶紧做!别胡来!”我说。当时我还暗自高兴……直到2012年6月25日下午(河南中考统一时间)中考物理结束之前,我还认为我是对的!可是2012年的中考物理题填空题第7题(如下),让我懊悔不已:

7.(2012河南)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光汇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能看到。

后来,我亲自跑到实验室做了这个实验,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我才意识到我错了,我当时真不该为赶时间,把“探究实验”变成“验证性实验”,在此我向我的学生道歉。

我保证,今后我绝不会犯同样和类似的错误!对于物理实验教学,任何一方面的忽视都有可能会造成学生发展的偏颇,因此,我今后定会注重物理实验教学。为提高教学教果,我们还应尽量创造条件做一些其他力所能及的物理实验。并根据实验内容、教学目标、实验条件等,设计成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设一些学生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尽量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放开让学生去做。做演示实验时,由于实验的操作者是教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和思考,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所说明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和交流。

总之,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让物理课更像物理,让我的学生因物理实验喜欢上物理。

浅谈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 篇12

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学科, 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 学习起来还不会很吃力, 所以很多初中物理学得好的学生还是比较多, 也不会觉得物理学科特别难, 考试分数也比较高。但是有的学生一到了高中就发现物理学科难度增加, 考高分也比较难, 这也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对学好高中物理丧失信心, 导致恶性循环。所以我们要多方面的了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注意这些问题, 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案。

从初中教材来看, 初中教材强调了学生的探究活动, 把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方便出发, 设计教材的结构, 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课比较多。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 一般都按照, 现象—规律—本质的思路, 所以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在升入初二之前学生已经累积了不少的生活经验, 建立了许多关于自然界知识的图示, 头脑中已形成了许多前科学概念, 为初中物理学习提供了心理准备。在学习心理方面, 初中生的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他们能够在观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细微处, 能够较长时间地专注干一件事物, 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抽象地表达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但是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水平仍然较低, 处于直觉经验型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 逻辑思维处于较低层次, 因此初中生对概念的理解、判断、推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离不开直观形象。但是进入高中物理学习后, 要求学生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 所以在这点上初中与高中物理的学习需要思维的转化,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物理好学到高中感觉很困难的原因。

初中生还有一个重要特征, 就是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发散性, 具有强烈的求知和探索精神, 所以在初中的教材中也是探究实验课程较多,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细心引导, 也不能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进入高中后会感觉比较难的原因之一是, 初中教材对许多物理问题只作定性分析, 即使有定量计算也非常简单;而高中物理教材绝大部分问题不但要定性分析, 而且要进行大量的甚至是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初中到高中是从定性到定量的跳变。比如在天体运动复杂的数据运算, 完全弹性碰撞问题中结合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的求解也是很需要耐心的。初中学习速度, 高中已对速度有更精确的划分, 速度有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

初中绝大多数的物理知识的掌握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的, 而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绝大多数上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 阶梯很高。比如高中学习的加速度, 动能定理, 从能量角度来认识物体的运动、位置, 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等, 是将对物理的学习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所以也存在难度。

高中物理中较复杂的受力分析, 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运算也要大量的使用到数学工具, 如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直角坐标系, 物理量的方向性也无处不在, 然而有的学生并不善于使用, 这些让学生一下适应确实不轻松。

还有就是初中生掌握物理知识习惯于死记硬背, 而把物理情景抽象成物理模型, 物理过程的分析考虑得极少, 高中物理要求在熟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灵活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学习方法的飞跃。

明白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异之后, 要成功的完成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 不止学生要注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转换等问题, 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根据初高中物理的特点来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要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 形成知识的可持续发展。初高中的知识体系是逐渐上升式的, 所以我们要明白在初中的许多物理概念是不严密的甚至是有些错误的, 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教学, 弄明白知识来龙去脉, 避免讲解不当的情况, 为高中的学习打好基础。例如, 在初中学习速度时, 速度的概念是路程比上时间, 这时候我们明白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匀速直线运动的前提下的, 这样的运动的速度时刻等于平均速度, 路程等于位移, 所以在匀速直线运动的前提下, 这时候初中给出的速度概念才能和高中提出的速度相一致, 不然到了高中学生会感觉到迷惑。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还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 高中物理对抽象思维要求比较高。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 可以把实验作为基础, 经过分析、概括等过程, 实两者的过渡。所以要重视实验教学。

高中教学中, 教师要多对比, 多归纳, 多总结, 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掌握问题的共性。还有要加强物理方法的传授, 如等效替代法, 图像法, 控制变量法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思想和物理学的方法。

具体问题中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一定要清楚, 不然就会留下隐患,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创设物理情景, 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才能从脑子里提取出来运用。在刚开始进入高中物理学习中时, 学生还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适应, 所以教师要耐心讲解, 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转化思维,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玉.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新课程学习 (社会综合) , 2009 (04) .

[2]叶金福.物理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2) .

[3]马万山.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青海教育, 2007 (12) .

[4]徐明华.提高高中物理合格率的做法[J].上海教育科研, 1989 (03) .

[5]左瑞华.浅谈初中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山西教育 (教师教学) , 2009 (03) .

[6]佐燕.浅析高中物理教学[J].技术物理教学, 2011 (01) .

[7]王石黄.论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07 (22) .

[8]蔡丽珍, 戴和平.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8 (05) .

[9]黄玉坤.如何实现初中物理教学向高中物理教学的过渡[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 2009 (06) .

高能物理论文 篇13

1、基本概念:

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

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

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

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

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3、基本运动类型:

运动类型受力特点备注

直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一般变速直线运动的受力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同上且所受合外力为恒力1.匀加速直线运动

2.匀减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合外力指向轨迹内侧

(类)平抛运动所受合外力为恒力且与物体初速度方向垂直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

(合外力充当向心力)一般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

向心力的受力分析

简谐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的受力分析

4、基本方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正交分解);

三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封闭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法);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体法、依据: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注意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设法);

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析法(解方程或方程组)、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v-t图像);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类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动量、能量(可处理变力作用的问题、不需考虑中间过程、注意运用守恒观点);

针对简谐运动的对称法、针对简谐波图像的描点法、平移法

5、常见题型: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六个量中已知其中四个量求另外两个量。

斜面类问题:(1)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2)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包括物体除受常规力之外多一个某方向的力的分析);(3)整体(斜面和物体)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整体法、个体法)。

动力学的两大类问题:(1)已知运动求受力;(2)已知受力求运动。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注意向心力的分析;绳拉物体、杆拉物体、轨道内侧外侧问题;最高点、最低点的特点)。

人造地球卫星问题:(几个近似;黄金变换;注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动量机械能的综合题:

(1)单个物体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的题型;

(2)系统应用动量定理的题型;

(3)系统综合运用动量、能量观点的题型:

①碰撞问题;

②爆炸(反冲)问题(包括静止原子核衰变问题);

③滑块长木板问题(注意不同的初始条件、滑离和不滑离两种情况、四个方程);

④子弹射木块问题;

⑤弹簧类问题(竖直方向弹簧、水平弹簧振子、系统内物体间通过弹簧相互作用等);

⑥单摆类问题:

⑦工件皮带问题(水平传送带,倾斜传送带);

⑧人车问题;人船问题;人气球问题(某方向动量守恒、平均动量守恒);

机械波的图像应用题:

(1)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互推;

(2)依据给定状态能够画出两点间的基本波形图;

(3)根据某时刻波形图及相关物理量推断下一时刻波形图或根据两时刻波形图求解相关物理量;

(4)机械波的干涉、衍射问题及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电磁学部分:

1、基本概念:

电场、电荷、点电荷、电荷量、电场力(静电力、库仑力)、电场强度、电场线、匀强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功、等势面、静电屏蔽、电容器、电容、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电阻率、电热、电功率、热功率、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电动势、内电压、路端电压、内电阻、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磁感线、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感应电动势、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感抗、容抗、电磁场、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

电量平分原理(电荷守恒)

库伦定律(注意条件、比较-两个近距离的带电球体间的电场力)

电场强度的三个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定义式、点电荷电场、匀强电场)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及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电容的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适用条件)

电阻定律

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总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及其分配关系)

焦耳定律、电功(电功率)三个表达式的适用范围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基本电路的动态分析(串反并同)

电场线(磁感线)的特点

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及中垂线上的场强和电势的分布特点

常见电场(磁场)的电场线(磁感线)形状(点电荷电场、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点电荷与带电金属板间的电场、匀强电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

电源的三个功率(总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效率)

电动机的三个功率(输入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

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图像及其应用;注意点、线、面、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

安培定则、左手定则、楞次定律(三条表述)、右手定则

电磁感应想象的判定条件

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线垂直切割磁感线

通电自感现象和断电自感现象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原理

电阻、感抗、容抗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变压器原理(变压比、变流比、功率关系、多股线圈问题、原线圈串、并联用电器问题)

3、常见仪器:

示波器、示波管、电流计、电流表(磁电式电流表的工作原理)、电压表、定值电阻、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电动机、电解槽、多用电表、速度选择器、质普仪、回旋加速器、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日光灯、变压器、自耦变压器。

4、实验部分:

(1)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各种静电场的模拟;各点电势高低的判定;

(2)电阻的测量:①分类:定值电阻的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量;电表内阻的测量;②方法:伏安法(电流表的内接、外接;接法的判定;误差分析);欧姆表测电阻(欧姆表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读数);半偏法(并联半偏、串联半偏、误差分析);替代法;*电桥法(桥为电阻、灵敏电流计、电容器的情况分析);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电流表外接、滑动变阻器限流式接法、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读数);

(4)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测定(电流表外接、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注意曲线的变化);

(5)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电流表内接、数据处理:解析法、图像法);

(6)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分流电阻、分压电阻阻值的计算、刻度的修改);

(7)用多用电表测电阻及黑箱问题;

(8)练习使用示波器;

(9)仪器及连接方式的选择:①电流表、电压表:主要看量程(电路中可能提供的最大电流和最大电压);②滑动变阻器:没特殊要求按限流式接法,如有下列情况则用分压式接法:要求测量范围大、多测几组数据、滑动变阻器总阻值太小、测伏安特性曲线;

(10)传感器的应用(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而减小、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常见题型:

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的功能关系;

一条直线上三个点电荷的平衡问题;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示波器问题);

全电路中一部分电路电阻发生变化时的电路分析(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或应用“串反并同”;若两部分电路阻值发生变化,可考虑用极值法);

电路中连接有电容器的问题(注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电路变化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通电导线在各种磁场中在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注意磁感线的分布及磁场力的变化);

通电导线在匀强磁场中的平衡问题;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周期;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的一段圆弧运动:找圆心-画轨迹-确定半径-作辅助线-应用几何知识求解;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时间);

闭合电路中的金属棒在水平导轨或斜面导轨上切割磁感线时的运动问题;

两根金属棒在导轨上垂直切割磁感线的情况(左右手定则及楞次定律的应用、动量观点的应用);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正交、平行两种情况):

①.重力场、匀强电场的复合场;

②.重力场、匀强磁场的复合场;

③.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的复合场;

④.三场合一;

复合场中的摆类问题(利用等效法处理:类单摆、类竖直面内圆周运动);

上一篇:2024年收集初中到高中课本作文素材下一篇:幼儿急转弯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