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述职报告

2024-07-23

养老院述职报告(精选8篇)

养老院述职报告 篇1

关于养老院的调查报告

前言: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此种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青春力量。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让我们学会爱老敬老。今年三月份的实践活动我们选择了去学校附近的田馨养老院看望住在那里的老人。

去老院慰问主要原因是关心老人应该从身边做起。养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截至2012年底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1.9亿,占总人口的14%,而这一数据正以每年1000万的数量激增。根据国际规定,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群占总人口比例的10%,即说明该国进入了“老龄时代”,中国现已进入了“老龄时代”,中国养老问题迫在眉睫。为了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开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到一起进行专业的护理这样的方法不断得到人们的认可。近些年来全国注册的养老机构已经从零星几家公办的养老院,福利院到了现如今的约为4万所的规模。那到底老人在养老院是什么情况?养老院都对老人有着怎样的服务项目?这就是本次调查报告所要阐述的课题。调查时间和地点:2016年3月12年;田馨养老院

调查对象和方法:地区的老人;实地考察

实践目的:通过到养老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村养老院老人的生活状况,了解老人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老人需要什么,养老院给予老人怎样的服务。

田馨养老院是经民政局、卫生局批准设立的集公寓、养老、托老、居家养老、康复护理、医疗及家政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老年服务机构。是一家提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单位,也是一家由政府选定的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提 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专业机构。她夏有空调,冬有暖气,院内有花草、树木及卫生室,是老人休闲养生,托老养老,娱乐康复的理想家园。

准备:我们通养老院院长取得了联系,在征得院长的同意后,我们开始讨论活动的细节。在活动前一晚,我们小组讨论集合时间并说明需要注意的事项。

探究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这样的命题能够帮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现阶段养老院运行的具体情况以及住院之后老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在此中我们能够发现现 如今中国养老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设想和建设性的意见,已帮助中国的养老院能够更快的走向正规。

调查方法

在进入养老院之后,先通过帮助院方整理一年来的老人入院档案对养老院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征得院方的同意,对各个老人选择性的进行结构式访谈以及无结构访谈的对话收集老人的个人情况和对养老院的看法。此后进行相应的资料整理,对于一些没有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询问护理员或是院方领导进行再次的补充和完善。

调查的内容

为了能达到本次的调查目的,收集到较为完整的关于养老院老人生活情况的信息,我们将调查内容分不同对象进行系统的调查,其中对于老人进行的调查中,设计的访谈问题包括了老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养老费用由谁支付,选择养老院养老的原因,对养老院的要求等。对于院方,我们则通过询问或是访谈的形式调查养老院在哪些方面为老人提供突出的服务以及在建立养老院以来院方都为老人做了哪些活动,以此来获得院方的信息。

调查的结果

根据以上所提到的调查内容,我们将所收集的资料以资料收集来源的不同进行分类展示。

(一)老人

1,入住养老院的性别上比较平均,年龄上多为70岁以上的老人。在对田馨养老院现存在案的27名个案进行调查中,只有四名老人年龄只有60岁,而且他们到养老院都是有一定特殊的原因,他们其中有两人是一对是夫妻,家中只有一个女儿,女儿成家后老人为了给孩子减轻负担自愿来到养老院。另外的两个,一个是得脑溢血后两腿无法长期直立行走,需要全护理的照顾,一个是进行过多次脑出血,意识一直处在一片模糊的状态,无法进行正常的独立生活。2,养老院老人一般都是多子多孙的。在调查的有效的23个案例中,有12个老人都拥有极多的儿女,而且其中儿子的数量远超女儿的数量。对于没有生育子女的2个个案中,她们通过过继的方式向自己的多儿女的亲戚姐妹中要一个女孩来进行抚养。而就我在其中的了解发现其中一个过继老人家中母女存在着极大 2 地家庭问题,这里就不予多说。

3,老人来养老院的费用大部分是由老人自己的退休工资来进行支付的,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老人由自己的子女支付。在有效的24个个案中,13个老人在养老院的花费是由自己的退休金支付的,10个是由自己的子女支付的,还有1个关系特殊,是因为自家的房子因为天主教堂征地拆了后,神父在征求他子女的同意后把他放到这个养老院,然后全权支付费用。

4,老人选择养老院的原因多是因为家里无人照顾,出于无奈来到养老院。在有效的24个个案中,有14个是处于无奈。而选“其他”是两个老人,他们是一对夫妻,进养老院则是因为大娘身体不好,在家大爷要买菜,做饭,照顾老伴生活的太累,而到医院去又不划算,所以就到养老院来,这样就免去了许多生活问题,可以专心照顾老伴。

5.家属来探视老人的次数和时间多维持在每半个月来一次的频率上。在有效的24个个案中,其中一个因为入院时间还不超过2个月,他的数据我们就没有统计上去。还有一个个案的家就位于养老院所在的村子,所以不存在子女来探视这一情况,有时间老人就会自己回家。在其中还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当老人刚刚住院时家人来探访的次数会明显多一些。当老人入住时间达到两个月的时候,来探望的次数直线下降。这有可能是因为养老院地理位置太过偏僻的缘故,也有可能是别的缘故,在此我们就不在深究。

(二)院方

1,在照护老人的一些服务中,该院最在乎的是饮食方面的内容。为了符合老人的口味,院方开设了灶委会,每一星期集合6个老人进行集中开会,讨论关于一周饮食的意见反馈以及对于新的一周食谱制定的建议。除此之外,每两天院方会派人到县城采购新鲜的蔬菜,水果回来以保证伙食的新鲜和卫生。2,其次是健康方面。老年人一般都或多或少有些疾病。就为了更加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院方组织了一次义诊活动,邀请了医生到养老院对老人的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在检查完之后,为有需要的老人购买药物。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院方有要求护理员每日记载老人的吃药情况,身体情况以及精神状态,如有异常就会有人进行询问老人的情况,以保证老人的身体处以良好的状态。3,日常娱乐消遣方面。为了让老人在养老院能更好的生活,院方针对老人 3 的需求配置了许多适合老人娱乐,比如说麻将桌,图书阅览室,菜园子,祷告室(因为很多老人是天主教徒)等娱乐事物。老人在大部分时间可以自由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作息,就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该院里活动。

结束语

这个活动虽然短暂,但我过得很充实。经院长的介绍,我有幸和在院的老人接触,并向他们了解了一些生活情况,还带给他们一些生活用品,最重要的是丰富了他们的精神家园。这次活动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生活”为宗旨,利用空余时间参加有意义的社会调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活动中检验自我。

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获益匪浅。我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深入生活的每个角落里,真正体会到老人们的心灵上的孤独。同时也认识到养老院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世林:《直面·沟通·融入应对老人孤独心理问题的个人策略》,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2006年第4期。

2.吴捷:《老年人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社会关系》,《心理科学》,第984-986页。

3.崔光辉、吴振强、张秀军、孙业桓《老年人孤独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第36卷第11期,第2067页。

养老院述职报告 篇2

关键词:农村养老,最低保障,农村社会经济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刻不容缓, 农村养老正在逐步进入公众视线, 成为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关注度越来越高的热点话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实现老有所养。这是党中央针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做出的重大部署。因此, 政府应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摆上重要议程, 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努力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要结合本地区实际, 全盘考虑, 制定出既稳妥又具有前瞻性的政策, 建立健全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据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 》指出, 截至到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 占总人口的14.3%, 预计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 达到2.02亿, 占总人口的14.8%。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来说, 65岁以上人口在全体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超过7%以上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的, 就属于老年型国家或地区。

一、铜川市农村老龄化现状

全市总人口84万, 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 占全市总人口的47.62%。全市60周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数为5.73万人, 占农村总人口的14.32%, 高于全省2012年老龄人口13.5%的0.82个百分点。

(一) 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在全市农村5.73万名60岁以上老人中, 身体健康和基本健康的占比60%, 有慢性病但可自理的占33%, 失去自理能力的占7%;残疾老人6 017人, 占10.5%。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随着国家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 农村养老保险、高龄老人补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惠民政策, 不但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而且随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覆盖的实施, 农民的身体健康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障和提升。同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可自愿参加大病保险和慢性病保险, 确认20项病种为大病报销范围, 最高报销比例70%, 住院病人每年最高报销金额13万;慢性病分两类, 一类慢性病年补助最高2万元, 二类慢性病年补助2-5千不等, 报销比例可达50%-70%。

(二)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来源

自主收入。在随机调查的660名农村老年人口中, 除政府各项补贴外, 年收入1 000元以下的244人, 占37%;年收入1 000-2 000元的217人, 占33%;年收入2 000-5 000元的137人, 占21%;年收入5 000元以上的62人, 占9%。

各项政府政策性补助收入。2012年年底, 全市符合五保供养农村居民1 616人, 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2.8%, 按照集中供养年人均标准5 200元, 分散供养年人均标准4 700元全部兑现了待遇。目前, 60岁以上约有5.6万人享受每月100-140元不等的养老金, 占农村老年人5.73万人的97.7%;70岁以上的老年人, 每人每月领取50-300元的老龄补贴, 发放率100%。农村低保35 368人, 其中60岁以上老人为10 256人, 占农村低保总人数29%;占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18%。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中可以看出, 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农村老人几乎100%享受国家提供的养老金、高龄补贴等政策。同时, 农村老人的养老金、高龄补贴等政府养老补贴在老人生活收入来源中占很大比例, 这充分说明在当前阶段, 政府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老人的生活水平, 改善了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

从老年人的生活来源可以看出:在随机调查的660名农村老年人口中, 约有44%的老年人感觉生活富裕, 35%的农村老年人感觉生活小康, 21%的农村老人因严重疾病和失能问题生活贫困。

(三)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支出

在随机调查的660名农村老年人口中, 年人均花费2 000元以下的老人205人, 占31%;2 000-5 000元的260人, 占39%, 年人均花费在5 000元以上的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30%, 花费主要用于医疗和饮食, 医疗费用占支出的56%, 用于生活的为29%。

(四) 农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 老年人由于年龄原因, 身体健康表现为最大的需要, 在建议加大医疗保障的同时, 对和谐家庭的建设、生活环境的改善、文化生活的提高表现出一定的愿望。

二、铜川市农村养老现状

(一) 社会机构养老

目前全市有8家养老机构, 可提供床位916张, 但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老人只有132人;入住率只有14.41%, 由于历史观念以及对托养费用问题的排斥, 农村老人接受政府集中养老的人数不到23%, 造成国家对养老机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上作用不大。

(二) 家庭养老

一是在受访的988名乡镇干部和青壮年农民中, 有798名受访者与老年人同住, 占受访对象的80%;有160名受访对象与老年人分开居住, 占受访对象的16%;还有36人的父母为鳏寡独居, 占受访人数的4%;二是在调查的660名农村老年人口中, 其中有243人靠子女赡养, 占37%;另有240人仍自己务农自养, 占36%。497人表示子女的照顾很周到, 对子女赡养满意率为75%, 146人认为子女照顾有限, 占对象的22%, 有24人对子女照顾的确实表示不满, 占问卷对象的3%;三是在调查的660名农村老年人口中, 有492人对目前的生活状态表示满意, 占受访对象的74%, 认为生活一般的172人, 占26%。

从受访老人的角度看:660人中, 336人愿意在家养老, 占50.91%, 其中216人经常参加集体活动, 占32.7%。大部分老年人在替晚辈带孩子, 约有66%的老年人无集体活动, 生活单调。但是, 调查显示, 老年人对“日间照料”、“居家养老”、“互助幸福院”等规划达到88%的支持率, 充分说明了开展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养老试点是符合老年人需求的。

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来看:目前农村家庭体系还是维系以父母为中心的大家庭生活状态。但共同的问题是:在受访的988名乡镇干部和青壮年农民中, 73%的人员认为, 由于没钱、没时间、加上代沟因素的存在、赡养意识缺失等因素, 对老年人的赡养能力十分有限。

三、农村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铜川市目前的农村养老绝大部分是生存型养老, 即在衣、食、住、医等方面能获得基本生存所需要的最低保障的养老。如果这种养老被看做老年人获得社会保障权利的实现, 那么, 这种权利不能实现或不能很好地实现, 即形成养老问题。据对调查结果分析, 农村养老问题存在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 也有主观因素影响, 还有养老机构的跟进制约。

(一) 客观制约因素

资金问题。在社会养老保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 资金问题成为部分农村老人涉及生活甚至生存的现实问题。据调查的情况统计, 目前, 农村养老金水平一般养老金月收入在100-140元。加上其他相关政策, 总体水平平均在月300元左右。农村老年人养老受自我养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经济状况等影响很大, 加上一些晚辈养老意识淡薄等因素影响, 目前, 仍有一部分农村老人养老感到经济困难, 或者经济上缺乏保障, 得到政府和集体救助的达99.7%。但是, 由于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尖锐, 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工作经费以及设施建设费用筹措较困难, 日益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最大难题。

服务人员问题。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基本上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就业相对困难的人员, 这些人员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化、正规化的培训, 服务内容局限于日常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 素质有待提高。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社会化养老助老服务工作除了专业工作人员之外, 还应有相应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作为支撑, 组成诸如“老年服务小组”、“送温暖小组”、“孤老残疾保护网络”等志愿者组织。

优惠政策落实问题。国家、省上对养老服务在土地、税收、用电、用水等方面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 但由于一些政策措施刚性不够和一些地方利益关系很难落实。铜川在2010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意见》, 但是由于政策规定不尽完善, 各部门在推进养老服务工作、贯彻落实《意见》方面没有形成合力,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迟缓。

(二) 主观制约因素

谁来养的问题。随着全国人口逐步老龄化步伐的加快,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养老, “谁来养”即是养老的首要问题。比如从对我市农村60岁以上老人调查来看, 子女供养的占47%、老夫妻互相照顾的占35%、鳏寡独居占18%。目前农村传统养老观念难以打破, 还停留在“养儿防老”阶段, 不仅老人这种观念根深蒂固, 子女对此也是颇有顾虑。一是有的老人宁愿成为空巢老人或类空巢老人, 也不去养老机构, 认为在机构养老好像是一件丢人的事;二是有的即使有在机构养老的条件, 子女也不愿意送老人到养老机构养老, 认为这是一种不孝道的行为, 害怕落下“不孝”的名声;三是对老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依然存在, 据调查, 农村因赡养问题而诉诸法律的涉老案件逐年提高。四是多年来的低生育率水平, 农村也出现城市里所说的“421”家庭结构, 对老人的赡养客观难以实现。

怎么养的问题。调查显示, 一是农村老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大多数低于农村人均收入。有的分居子女每年只给父母一些口粮, 逢年过节送一点钱物;有的外出打工子女寄钱回家标准低且缺乏持续性;有些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 不仅没有钱寄回家, 而且留在农村的子女学习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付。由于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意识不强, 许多农村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足够保障, 生活普遍比较艰苦。二是农村老人的精神没有寄托。农村老年人几乎没有文化娱乐活动, 在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老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孤独感。“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体弱多病的老人,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 有事无人帮, 有话无处说。有的不仅要为外出打工的子女担心, 还要为了生活辛勤劳动, 活动空间十分狭小, 孤独、压抑的情感有增无减;有的除了负责全家的农事劳动, 还要负责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学习, 如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等, 本来应该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老人们, 又重新挑起了家务生活的重担, 他们倍感心力交瘁, 十分无奈。三是农村老人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农村老人中, 常年患病的比较普遍, 许多人是多病缠身。尤其是老人得重病大病之后沉重的医疗费用, 使不少家庭陷入贫困境地,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村较普遍。不少老人由于治疗不方便和怕给子女添负担, 往往是小病忍, 大病拖, 舍不得及时到医院治疗。四是农村老人缺乏爱好, 对生活信心不足。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的农村老人生活随意性强, 孤僻自私, 生活单调, 精神空虚, 没有形成互相帮助的习惯和意愿。

(三) 养老机构的跟进面临双重的矛盾问题

养老机构少、床位少不能满足需要。如果把农村现有的老人全部集中起来供养, 现有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要扩大规模, 存在投入不足的资金缺口问题短时期内难以有效解决。

现有养老机构集中供养率低。一方面经济收入低的农村老人无力入住养老机构。农村一般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没有条件, 在农村老年人中除了家庭有产业、个人有技术、子女有固定职业的极少数人有条件入住养老机构, 这类人群能占到老年人口的3-4%。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申请入住敬老院, 95.5%的其他农村老人几乎没有条件入住养老机构。另一方面农村由于养老机构少、规模小、管理人员不固定、经费没有保障、运转不正常、生活水平低下、服务设施差、服务水平不高, 对有意愿入住机构的供养人员缺乏吸引力。

农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养老。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养老既没有劳动能力, 也没有经济收入, 仅靠政府福利政策维持生活, 往往疾病缠身不仅医疗费用大, 而且需要他人为之服务的项目多、周期长、频率高, 需要他人照顾费用无法承担, 养老机构由于条件制约也无法保障此类人员的正常养老需求, 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困苦。

综上调查分析, 目前在中西部农村全面推进社会养老时机尚不成熟。这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农民的需要与否。就目前农村养老的现状来看, 由于人口、观念、经济、社区发展等方面原因, 依靠老人自养或者子女供养等传统家庭养老方式还将持续很长时间;二是国家和集体的养老投入有限。在现有的养老社会化探索中, 除五保供养外, 农民用于养老的钱很少, 主要依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新农保) 缴纳的养老补助, 国家政策的补贴很少, 中西部农村地区的集体更是无力投入 (集体投入在铜川为零) ;三是养老推进机制尚未形成。针对农村养老中存在和即将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 政府、市场、社会的力量尚未形成资金筹集的有效跟进机制。

四、农村养老问题解决的建议

从长远来角度考虑, 经济是养老的基础。“十二五”时期乃至更远的将来, 铜川农村养老服务要走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主要着力点, 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老年协会配合、老人之间互助”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为补充、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最终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 老有所居, 老有所医,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的生活型养老 (满足基本养老需求) 和发展型养老 (满足基本养老需求同时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新格局。

(一) 完善制度, 科学定位政府职能, 有效解决养老资金来源问题

各级政府要坚持以民为本, 明确政府在农村养老服务中的角色和定位, 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 加强对现有养老的监管, 政府职能要由养老服务操办者转变为管理者。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纳入部门工作安排,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管理方面的责任。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二是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加快研究推进, 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 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 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三是在农村基层, 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 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 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积极调解涉老纠纷, 维护老年人权益, 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四是制定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 包括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 逐步将农村养老服务管理机构设施发展规划和相关经费逐步纳入财政预算;五是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 提高补助标准;六是可逐步免除70岁以上老年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费用, 并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及报销比例等方面予以优惠, 适当扩大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门诊报销的病种;七是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八是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 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 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

(二) 完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逐步解决谁来养的问题

一方面, 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工作, 巩固家庭赡养, 督促外出务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产。加强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传, 把敬老孝亲纳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镇的评选表彰内容, 转变不良习俗, 和谐家庭关系。同时, 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 帮助老年人加强生活安全的自我保护, 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 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 民政部门应牵头建立农村养老专业场所。在每个乡镇建立农村养老专业场所, 加强综合性养老服务。在服务好“三无”老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 把服务对象扩展到高龄、病残、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农村老年人以及有意愿参与集中供养的老年人。建立专为老年人服务的队伍, 对老年人就地就近提供生活照料和基本医疗服务, 困难地区由政府购买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有条件的地区, 政府和村集体可积极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 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养老专业场所的住养与定点定时上门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养老服务制度。同时, 在农村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志愿帮扶和老年人互助行动, 以独居户、隔代户、两代老人户, 特别是高龄、贫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重点, 建立就近联系和帮扶制度, 制定紧急事件的有效应对办法, 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再一方面,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开展养老服务。各级政府应科学规划,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 探索建立社会化、规范化、市场化的养老服务的路子, 逐步推动养老服务由补缺性向普惠性转变, 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老年人多层次, 多样性需求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 不断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与水平, 使养老服务尽快发展成为惠及民生的新兴产业。

(三) 加强有关组织和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分步解决怎么养的问题

在条件成熟的地区, 国家可鼓励其先行先试, 然后逐步推开。一是组建农村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政府牵头分片区组建具有组织、指导、培训、服务功能的养老指导中心, 并配备工作人员。职能主要是对专职养老服务场所的工作人员和居家养老服务护理员办理持证上岗、定期培训制度, 加强养老服务人员、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 将其纳入城乡就业培训体系, 实施标准化、规范化指导与管理, 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二是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大力发展各类志愿者服务组织, 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 开展志愿者与被服务老人的结对服务和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 为居家的高龄、病残老人提供志愿服务;三是逐步加强农村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老年协会护老维权的作用。同时以老年协会为平台, 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自娱自乐、互助互爱等多种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四是建立党员、干部义务服务制度。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结合开展基层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 对辖区内的高龄空巢老人或类空巢老人做好登记造册, 实行“一帮一”的义务监护和帮扶制度, 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助, 而且要给予精神安慰, 切实解决老人的孤独寂寞, 让农村老人精神愉快地生活。

(四) 部门协作, 整合养老资源, 加大政策合力, 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档次和水平

应尽快协调相关部门根据上级有关政策文件, 协调推进, 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将政策细化量化。一是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建立适应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村经济生产关系, 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 促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土地有序集中, 开展土地托管, 加快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确保农村老年人不再从事农业生产, 减轻负担, 安享晚年;二是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政策设计的科学性。政府主导在农村探索建立托教中心, 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留守子女要有妥善的服务与照顾、管理与教育的具体举措和专职教师, 切实减轻农村老年人负担, 安度晚年;三是大力发展新型农村中心社区建设, 加快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建立健全新型农村中心社区综合服务功能, 使农村居民在社区就能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留住更多的年轻人在农村发展农业经济, 同时也担负起家庭养老的责任;四是部门通力协作, 落实好重点优惠政策。今后很长时期内, 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 民政、规划部门配合, 合理确定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土地利用规划, 明确土地规划方式、划拨条件和划拨标准。对在农村建设养老机构的建设用地, 给予优先保障和优惠待遇。按照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土地的, 如果企业购买土地用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 在购地价格上给予优惠, 并将养老设施建设项目审批纳入绿色审批通道, 优先保障;五是进一步优化完善税费减免细则。由建设、财政、民政、国土、地税、国税、物价等部门联合制定并出台税费减免实施细则, 对建设养老服务设施项目, 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异地建设费、渣土处置费等相关费用;对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建设养老服务机构的, 免收土地管理费和土地登记费;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管道燃气等价格, 按居民使用标准执行;六是加大财政与信贷扶持力度。对养老机构建设养老服务项目采取信贷财政贴息政策予以扶持。并鼓励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为农村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促使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七是监督检查政策执行效果。由政府牵头研究制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优惠政策执行情况考核意见, 对拒不执行政策规定的, 应明确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等具体奖罚措施, 并加强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 确保有关政策及标准落实到位, 进一步部门协作力度, 整合养老资源, 加大政策合力, 有效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五、结束语

梳理政府工作报告“养老”关键词 篇3

启动科技资金管理、考试招生、户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

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又提高10%。

群众对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

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部分

推出巨灾保险、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继续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养老保险、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等领域改革。

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

要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落实财税、土地、价格等支持政策以及带薪休假等制度,大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创意设计等生活和生产服务业。

加强社会保障和增加居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推进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缴费率。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资制度,对基层工作人员给予政策倾斜。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让遇到急难特困的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对困境儿童、高龄和失能老人、重度和贫困残疾人等特困群体,健全福利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提升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工资和保障标准等政策受益面广,各级政府一定要落实到位。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设施,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

养老院调查报告 篇4

10月29日,我小组一行三人来到位于大兴区南郊团河路16号的北京市福寿园养老院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北京市福寿园养老院位于北京南郊团河路金星庄16号,南郊团河行宫及黄村卫星城,北靠丰台的南苑镇,距城区10公里,该院是经民政部门注册批准的老年人福利事业单位,养老院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养老院整个建筑系庭院式平房结构,院内有老人居室60间,共100个床位,设有健身,娱乐,琪牌室,医务室,洗衣房,浴室,餐厅与回民餐厅,回民福寿园等设施,养老院全部建筑由无障碍走廊连接,花园式庭院绿树成荫,花草错落有序,喷泉滔滔,假山花架构思新颖.老人可徒步或坐轮椅休养于无障碍长廊的花园通道之间,观赏花鸟,吸收新鲜空气,陶冶心境,强身健体,福寿园养老院坚持老人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为老人营造一个幸福长寿之家为着眼点,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经过业务培训,了解老年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和老年人常发病,配备了医生和护理人员,他们对老人热心,精 心护理,免费为患病老人打针,输液,按摩等护理服务工作,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健身康复活动,增进老人的健康长寿。

在养老院内,老人们正在参加趣味运动会,我们的到来让老人们更加高兴,活动起来劲头十足。我们亲切的询问了老人们的起居、饮食等生活情况,老人们表示,在养老院生活得非常幸福,这里的服务人员对待他们就像子女对待父母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

后来我们还帮助这里打扫卫生,和老人们谈心。老人们表示,同学们的举动给他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一位70岁的老人告诉我们:他是个无子女、无家庭的人,自打住进养老院,已有8名志愿者跟他认了“亲”。一到节假日,就有“亲人”拎着水果和点心来看他,有的陪他聊天,有的给他按摩。这些志愿者使他重新燃起生活热情,去年,他还幸福地与院内一位老太结了婚。

养老院的副院长介绍说,养老院第一年的入住率只有四分之一,100张床位竟有75张无人入住。她对市场的美好想象被证明是一厢情愿。而所谓“喂饱穿暖”的想法,更是“幼稚”。“吃饱穿暖”当然还是重要的。一般人住养老院,除了收费,最担心的就是饮食、护理和感情问题。绝大多数离开的人都是因为不能适应这里的饮食。如今养老机构花了很多时间研究食谱,希望“吃出一点花头”,挽留住老人。

老人们对养老院最常见的要求是“搞活动”。他们希望有演出,能出行,有人来陪他们聊聊天。副院长说,较好的游园、联欢和演出活动,或者大学生到访,是非常受欢迎的。此时养老院的心情是复杂的。“搞活动”就意味着潜在的不安全,是一种不确定的风险。很多养老院都因为安全问题和老人家属发生过争吵、诉讼甚至更激烈的冲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习惯是一种依赖。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说:“ 我很喜欢这里。大家都住熟了。都适应了。你刚来的时候看到的那个打电话的老太,家里想接她回家过节,她不愿意回去。现在要我回去反而不适应了,也很麻烦,不说别的,至少他们要多支一张床。”

对老年人来说,更重要的是保持一种安乐、宁静的生活状态。没有精力照顾父母的子女在选择养老院时,最重要的还是尽量给老人找一个能让老人找到玩伴和话伴,能受到细心照料的环境,以便让他们颐养天年,安享人生的后一段旅程。

养老院可行性报告 篇5

第一章 总 论

1.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县回族福利服务中心

建设单位:*县人民政府 项目负责人:**** 拟建地点:*县城,占地40亩。建设年限:2008—2009年 1.2 编制依据及主要资料

1.2.1*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县回族福利服务中心立项的报告》。1.2.2*县敬老院现状及改造规划资料。1.3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1.3.1 项目背景

*县位于*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县域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共辖3镇16乡306个行政村1912个村民小组。2008年底,全县总人口46.1万人,其中回族24.4万人,占52.92%;农业人口43.43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480元;是典型的农业县,是全区农业人口第一大县,也是全国有名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和自治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全县共有“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和瞻养人”的无依无靠五保对象4433名,其中,没有独立生活能力,需要入院集中供养的鳏寡孤独人员有1860人,目前集中供养126名,占“五保”总人数的2.9%。全县共有孤儿837人。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县社会福利事业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着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全县敬老院等福利事业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属国家级贫困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非常困难,福利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应保“五保”对象人数多,现有的18所农村敬老院大部分始建于六、七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房屋陈旧不堪,屋面渗漏严重,大部分已成为危房;辅助用房面积小,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加之由于当初设计标准低,面积小,床位少,入院率低。二是建筑功能落后,建筑结构不合理,设施陈旧,水、暖、电等外网老化严重,室内生活环境较差。三是按要求应配备的浴室、食堂、供热设施、污水排放处理设施、治疗康复中心、娱乐中心等项目,或缺失,或陈旧,部分早已超过使用年限,经常发生故障,已无维修使用的价值。四是敬老院占地面积较小,建设用地受限,狭小的占地已远远不能满足园林化院区建设发展的要求,制约了社会福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五是医疗、办公设备陈旧、落后,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年代购置的,因年久失修,急需更新购置。因此,*福利事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已远远不能满足“五保”老人的需要,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发展要求,已严重影响着社会福利事业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制约着*福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更好的改善“五保”对象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保证其健康快乐生活,县人民政府根据*福利事业现状和长远发展规划,计划在县城新建1所集收养、收治、康复、防治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回民福利服务中心,其主要工作职能是收养*城镇“无法定抚养人和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计划将其建设成为一所设施齐全、功能显著、环境优美的示范型社会福利事业窗口单位。使中心成为*县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称,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亿多,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到21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即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又预测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将从2000年的0.94亿(占总人口的7.3%)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的22.6%),我国已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2360多万老年人“独守空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问题,同样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县也和全国一样老龄化程度为10%以上。新建*回民福利服务中心,也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县委、政府也提出建设“和谐*”的要求。如果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建*回民福利服务中心,将为*县弱势老人、孤儿等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好场所,不仅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快乐幸福,也为孤儿等困难弱势群体提供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使其在这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成长。这必然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4 建设规模及内容

*县回族福利服务中心是*县人民政府委托县民政局管理的一所集收养、收治、康复、防治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综合性福利事业窗口单位。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服务中心公寓楼、门诊部、康复中心、洗衣房、浴室、锅炉房、医疗办公设施、污水处理系统及园林绿化等。设计床位900多张。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序号 工程名称 工程规模(平方米)备注 1 公寓楼 4800 六层带电梯 2 门诊部 600 3 食堂 450 4 洗衣房 100 5 锅炉房 288 6 浴室 150 7 治疗康复中心 600 8 变电所 160 9 污水处理池 300m3 10 泵房 60 11 绿化工程 10801 *县回族福利服务中心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1.5 主要设计标准及规范

GBJl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Jl3-8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1997年版)GBJl4—87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997年版)GBJl40-9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1997年版)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6.1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40亩)。1.6.2 床位900张。1.6.3 其它指标 总建筑面积: 7238 ㎡ 道路面积: 2160 ㎡ 容积率: 0.17 建筑密度: 12% 绿化率: 50% 用水量: 20m3/h 用电量: 300KW 耗热量: 1327.4KW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0 20:58 主要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1 总用地面积 M2 27000 2 建筑系数 % 12 3 道路及活动场面积 M2 2160

数量 备注 合4 0亩 4 总建筑面积 M2 7238 5 绿化面积 M2 10801 6 绿地率 % 50 7 容积率 % 0.17

第二章 总平面布置

2.1 选址

*县位于*南部山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5°20′-106°04′,北纬35°35′-36°14′,北距*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402公里。

*县回族福利服务中心应处于交通便利、离县城中心不远、环境静谧、距公用供(排)水、电等基础设施较近的位置,且周边征地方便,利于扩大规模。选址所在地土质良好,便于建设园林化的生活环境。目前该项目最为理想的拟建地址已选定。项目区有关气象资料: 年平均气温 5.3℃ 极端最高气温 31.7℃ 极端最低气温 -27.9℃ 年平均降雨量 434.7mm 日最大降雨量 68.1mm 全年主导风向 西风 年平均风速 2.3米/秒 冻土深度 115cm 地震烈度 8度

2.2 总平面布置 2.2.1 总平面布置原则 1)结合选址现状,合理布局;

2)根据福利服务中心的功能特点,按功能分区;

3)满足工作生活要求,尽量缩短电力、供(排)水管线,降低成本; 4)满足消防要求,严格执行有关设计规范,节约能源; 5)合理进行绿化建设,以达到减少污染、美化坏境的目的; 6)适当预留建设用地,确保福利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0 20:58 2.2.2 总平面布置

该项目区东西长230米,南北长117米,用地面积40亩;北部为附属区,布置有锅炉房、洗衣房、变电所、泵房等;南部为生活区,布置有公寓楼、康复中心、门诊部等。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便于管理。2.3 竖向规划 2.3.1 竖向布置原则

1)与总平面布置协调,为工程建设提供合理的高程用地; 2)满足道路及管线敷设对高程的要求;

3)合理确定工程的竖向标高,使土方工程量最小; 2.3.2 竖向布置

项目区的场地科学设计,确保汇集的雨水顺畅流入县城排水管网。场地地形控制标高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自然标高、土方工程量和外侧道路标高要求。注重加强项目区环境美化、绿化。

第三章 建筑结构

3.1 建筑

本工程设计项目主要有公寓楼、门诊部、康复中心、锅炉房、洗衣房、变配电室、门卫等。详见建筑物一览表,建筑平面功能分区合理,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立面造型美观大方。主要建筑物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耐火等级 层数 建筑面积(m2)结构 形式 备注 1 公寓楼 二 六 4800 砖混 带电梯 2 门诊部 二 二 600 砖混 3 食堂 二 一 450 砖混 4 变配电室 二 一 160 砖混 5 康复中心 二 二 600 砖混 6 锅炉房 二 一 288 砖混 7 泵房 二 一 60 砖混 8 门房 三 一 30 砖混 9 洗衣房 三 一 100 砖混 10 浴室 三 一 150 砖混 合计 7238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0 20:59 3.2 结构

1.自然条件:本地区基本风压0.35KN/m2,基本雪压0.2KN/m2,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最大冻土深度115厘米,场地类别为Ⅱ类。

2.设计要求建筑物安全等级均为二级,根据国家地震局地震烈度区划图及有关文件确定为8度地震区,结构均按8度抗震设防。

新近堆积黄土状亚粘土,轻亚粘土为高压缩性土,本层厚度4.4米,具有非自重湿陷性(Ⅲ级),允许承载力取100kPa。黄土状亚粘土(厚度待定),具有非自重湿陷性(Ⅲ级),允许承载力取180kpa。黄土状轻亚粘土,厚度1.3—2.1米,具有非自重湿陷性,允许承载力取195kpa。基础处理及设计方案待地质勘察后再确定。场区内所有建筑物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3.3结构选型

各建筑物结构选型见下表 主要建构筑物结构选型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结构

形式 墙体 楼屋面 基础 公寓楼 砖混 采用承重粘土多孔砖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 门诊部 砖混 采用承重粘土多孔砖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3 康复中心 砖混 采用承重粘土多孔砖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震造成损失。

2)雷击项目区建筑物按规范采用避雷带防止雷击。

3)气温县地处西北内陆,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雨水稀少,干旱多风沙,日照充足,无霜期短,蒸发量大,气温较低,温差大。全年平均气温5.3℃,极端最低气温-27.9℃,极端最高气温31.7℃。

夏季采用的防暑措施为:门诊部、康复中心、部分公寓均设分体式空调;浴室、食堂采用相应的通风设施;为了防止冬季低温带来的危害,管道也采取必要的防冻保温措施。9.3 管理过程中主要危害因素及防治措施 1)主要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①火灾:电气设备的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摩擦等可能引起的火灾。②触电:公用工程的各类机电设备、控制屏电气设备均有触电的危险。2)防范及安全措施

①“安全生产,重在预防”首先体现认真贯彻“三同时”原则,即安全技术和“三废”治理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决不能让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设备运行。

②“安全生产,重在预防”还体现在狠抓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进行定期的安全技术考核,加强安全防范技术措施管理规定。

③所有的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均采用接地保护。

④照明配电箱采用漏电保护自动开关,检查照明事故采用36V安全电压。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0 21:09 第十章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10.1 投资估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

1)《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2)《工程建设其它费用编制规定》

3)各专业估算指标,参照类似工程,结合本项目实际调整 4)工程三类企业标准取费

5)投资估算执行工程造价信息2008年第四季度固原市材料价格 6)本估算“其它费用”执行自治区物价局发布的价格标准 7)本估算仅为现行市场价,未考虑材料涨价等动态因素 10.2 建设投资估算(具体详见投资估算表)项目概算总投资1486.62万元,其中: 工程费921.77万元 其它费521.55万元 预备费43.3万元 10.3 建设年限 2008-2009年 10.4 资金来源

申请国外慈善机构援助800万元,工程征地等所需费用由*县人民政府协调解决。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0 21:10 第十一章 项目管理及保障措施

为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并如期发挥投资效益,我县将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我县成立由主管民政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民政、发改、财政、审计局、监察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回民福利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项目的实施。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管理等工作。

2、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我县对*县回民福利服务中心建设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四制”管理,积极推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县民政、发改、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建设内容和要求组织实施,严禁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变更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严格项目计划管理。工程建设期间,各相关部门(单位)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施工现场督查项目实施情况,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督促项目建设单位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全力作好资料收集整理、工程施工质量内部自查等日常性具体工作,力促项目实施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严格项目资金使用管理,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挪作它用,按合同、按进度及时拨付,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建设资金进行跟踪检查和审计,确保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

3、严格验收,确保工程效益

养老院可行性报告 篇6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增长率逐步趋缓,我国已经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上海市早在19xx年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地区,社会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事业已经引起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民政部已将老年工程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资料,出台了许多扶持、鼓励政策,上海市人民政府也制定了上海市老年事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xx年远景目标,并颁布了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支持和鼓励社会企业、团体和个人兴办社区服务和社会福利事业。

目前,上海市的老年人已到达250万人左右,占上海市总人口的18%左右,老年人人口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6倍多,这对于独生子女型家庭赡养老人的困难逐渐增大,老年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籍等方面也遇到不少困难与问题,尽快增加老年人福利设施,扩大社会化养老服务范围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性课题,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能进入社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只占老年人总数的极小一部分,许多老年人异常是上海这样经济发达地区,老年人经济条件优越,但因受社会养老设施的限制,而无法进入专业机构颐养天年。所以,那里面蕴藏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经营理念与服务宗旨

上海擎威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上海一家服务型企业有意向规划和建立一所民营高起点、环境美、设施全、服务优、管理科学的老年居家乐园,我们遵循着服务至上,温馨健康的经营理念,使每一位入驻的老年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养老院的优质服务与人性化管理渗透到老年人的方方面面,使每位老年人在此养年胜过家里,让每位老年人过上心境舒畅、生活温馨、健康长寿的晚年生活,并为我国的老年人事业作出必须贡献。

按照国家民政部要求,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民营养老院将制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服务贵任制,制订各项严格服务质量标准和工作准则。

参照国外举办养老院的成功经验,我们结合上海老年人的特点与规律,对全休员工实行严格的岗位培训和业务技术学习。异常是关于老年人的饮食、起居、保健、心理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培训,同时引进国外养老院的先进管理经验,聘请一些国内外养老方面的专家到院内进行指导、交流,促进本项目到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与飞跃。

二、组织机构

养老院将组建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营管理班子,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各股东单位将推选出董事、监事、选聘总经理,下设办公室、财务部、人事部、外联部、设施运行部、后勤保障部、医疗部、康复中心、营养中心等职能部门,这些部门将根据养老院的特点,进行设置与分工。

各类管理、医务、护理及工程技术人员除了专业性很强的岗位人员实行引进外,其余员工全部实行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根据养老院入驻人员的变化,实行人员动态管理,同时研究引进高级专业人员。

三、建设规模及基本人员配置

主要成立养老院办法为郊区一些较小规模二等乙级医院及适合开设养老院场所进行租赁或入股改制后进行改扩建。

一期规模可研究拥有200-500个床位的建设规模,其中能够研究家庭式养老套间20间-50间,床位40-100个,占总床位的20%左右;特护套间10间-25间,床位10-25个,占总床位5%左右;标准房50间-100间,床位100-200个,占总床位45%左右;康复房15间-45间,每间房床位3个到4个,总计床位60个-170个左右,占总床位30%左右。

医疗及护理人员配置:基本床位数100个

临床人员:医师6人护士16人-24人

护工50人左右(外包或自我培养)

药房1人-2人,公务员2人外包

辅助科室:心电图2人B超外包,放射外包,检验外包,公务员2人外包

后勤部门:营养师2人,厨房人员5人(含厨师2人,勤杂工3人)

四、投资成本估算

目前根据拟建的建设规摸,我养老院规划研究第一期床位安排200人-500人不等,管理人员、护理员、营养师、医师及各种工种技工外,约200人左右,护工等人员需外聘约150人左右。

五、经济效益测算

按照养老院的床位与分类的情景,根据现行社会养老院收费标准做一个统计来测算收费标准:

注:按照标准养老院收费模式计算收入,另可适当收取特护治疗及特殊伙食费用等

其他效益:

(一)政策财政补贴:政策依据如下:

1、各区财政局、发改委、民政局参照20xx年11月14日《浦东新区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财政意见实施细则》,对于新建床位每个床位5,000~30,000元“建设费补贴”。2、参照20xx年11月14日《浦东新区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财政意见》,社会办养老机构新建和改扩建,床位数在150张以上的,给与3年的贴息。

3、根据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财政

局、上海市老和社会保障局下发沪民福发(20xx年)5号文件,规定给予“养老服务补贴”每位从200元/月的基础上调到300元/月。

4、根据《上海老年权益保护法》、《医疗保障法》,如遇大病,医保报销方面国家卫生局按上、下半年医保各可报销10,000元。

(二)项目的社会效益(产业附加值):

本院养老人员及其家属朋友,他们的需求将培育出衣、食、住、行以及生老病死这一个较大的社会生态链和产业链。

他们的众多的需求将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本院将采用科普教育,老年应用商品作为导向,开展老年产业相关的厂商、产地、供应商有机链接。

成立老年科技教育馆,到达科普宣传导医、导药、导物的目的;“三导商品”每家厂商每年交付展位费含广告刊物费。成立老年旅游服务社。

成立老年养老房产咨询服务社。

成立老年婚庆、寿庆、终极一条龙服务社。

成立招待所接待家属、亲朋好友。

开展老年专项义赠、义卖、赞助活动。

开展老人常见疾病的预防和老人健康保健活动、开展老人法律援助活动、修改政府关爱老年政策的信息刊物(含广告收入)。本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

本院将打造老年事业的爱心传播基地。

本院将有序发展志愿者联盟协会,让关爱老年人的热心人团结起来共同辅助公益事业的良性发展。

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促进上海老年产业的健康发展,并成立相关的关爱基金会。

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发展医护型的养老院事业。

常年组织老年产业行业论坛、让老年产业的发展得到社会的赞同,民众的认可。

综述

养老院述职报告 篇7

一、典型事例分析

在调查中, 笔者了解到以下几个典型的事例。

1.案例一。段百贵, 现年52岁, 生有一子一女。父亲现年80多岁, 提及儿子的情况时, 老人向我们回忆道:“多年以前, 老伴因病去世, 撇下了我一个人。那时小儿子出事也不在了, 留下了年幼的孙子。你说这一老一小怎么过啊。”事实证明老人的担心是多余的, 大儿子段百贵很快把老人连同年幼的侄子接到自己家中。一天三顿饭, 他总是端到父亲跟前;为了怕父亲寂寞, 他给老人买了一台自己一直没舍得买的彩电, 并且给父亲配备了老花镜等;不仅对父亲, 对待岳母, 段百贵也同样细心周到。怕老人一个人过生活困难, 段百贵把岳母接到了自己家里, 这一住就是十三年。十三年中, 他没和岳母红过一次脸, 吵过一次架。邻居夸奖道:“儿子也不一定做到这样。”受父亲的影响, 段百贵的儿子也是远近闻名的孝子, 也许是家庭文化的熏陶, 段百贵年仅3岁的孙子也知道在吃饭时, 先把好的让给老人。

2.案例二。老人段ХХ, 刚刚去世不久。老人一生生有二女三男, 在“多子多福”的农村, 老人本想着能够颐养天年。在给最小的一个儿子盖房结婚成家后, 不幸就降临到老人的身上。先是在家产的分割上, 三个儿子各不相让, 被迫无奈的老人只得和老伴在分完了家里的最后一粒粮食后“, 乔迁”到以前村里的一处破庙里。被“扫地出门”的老人做梦都没有想过, 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孩子再也没登过老人的门槛。在邻居的周济下, 加上老两口的“余热发挥”, 算是渡过了艰难的一年。但“屋漏偏逢连阴雨”, 第二年老伴又不幸患上了胃癌。段ХХ舍着老脸到三个儿子住处讨要医疗费, 均被打骂出门。钱一分钱没捞着, 老人的身上也落下了斑斑清淤。欲哭无泪的老人, 在回家的路上, 投坑自尽了;悲愤万分的老伴也上吊自杀了。老人去世后, 生前没尽过一点孝心的儿子们似乎“良心发现”, 把老人的丧事操持的既体面又隆重, 还自诩为村中孝的“模范”。

从以上的几个案例中,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通过调查发现, 段庄村的养老主要采取自我养老为主、子女供养为辅的方式, 但新的养老方式正逐渐兴起。决定这一具体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是老年人自身的劳动能力:只要老年人仍能从事农业生产、有独立经济收入, 都无一例外地是自己养老, 子女的转移支付只占很小的比例:11%。从调查的案例来看, 低龄老年人 (60至70岁) 一般偏重于自我养老, 而高龄老年人 (70岁以上) 一般偏重于子女供养。第二, 在子女供养中, 主要采取儿子养老的方式, 但女儿养老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并接受。调查中发现, 64%的人认为“女儿嫁出去的人, 泼出去的水”、女儿是人家的人, 不需要尽赡养义务;儿子继承了自己的家业, 理应照顾父母。甚至有的农民, 没有儿子宁可抱养一个, 也不靠女儿养老。36%的人认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 他们都付出了同样的心血, 女儿也要尽赡养义务。第三, 目前农村中的家庭养老, 经济供养水平偏低。75岁的万大娘有三个儿子, 一个女儿。老两口的土地平分给三个儿子, 每个儿子一年给他们300多斤粮食;至于钱, 则很少涉及, 最多一年能给50块钱。村中, 61%的老人仍居住在土房中, 89%的老人仍然烧地锅, 冬天只有24%的老人点煤球炉子。正像段连荣老人说的那样:“太浪费了, 俺们点不起”。第四, 在农村, 老年人是继续劳动还是脱离劳动养老, 不是由年龄决定的。在段庄西头的沟边, 人们时常能看到一位年近80的老人, 一手抱着小孩, 一边看放着10多条羊, 她就是继续发挥余热的王淑梅老人。第五, 孝不仅仅指能在物质上自觉奉养老人, 而且也是指在精神上能顺从、关心和尊重老年人。甚至比较而言, “精神慰藉”比“物质供养”更能体现“孝”的真谛。段庄村老人整天面对的就是配偶或儿孙, 精神生活极度贫困, 有的子女不愿意和老年人交往, 认为他们“絮叨”。甚至有的则辱骂、谩骂、指桑骂槐、无中生有、含沙射影, 老年人的精神慰籍更是无从谈起。

二、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问题

目前, 农村家庭养老主要面临着以下挑战。

1.核心家庭的出现, 给农村家庭养老带来了困难。核心家庭的出现, 意味着一对青年夫妇可能要同时照顾4至6位老人, 今后甚至要同时照顾8位老人。这样, 家庭中能够承担养老责任的人数必然减少。随着住房的分离、体力劳动的加重和事务的繁杂, 使得子女不可能随时随地的了解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情况、健康状况, 所以很难保证对老人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的及时性、连续性。

2.养老资源大量外流, 给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提出了挑战。大批农村青年进入城镇就业, 土地往往留给老人耕种, 老年人则不得不承担起生产和家务两付担子, 加重了老人的负担。子女离家导致老人身边的子女减少, 因而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 动摇了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基础。曾突发脑溢血的段广华老人泪流满面地对笔者哭诉道:“不知现在是什么世道, 钱就是他们的爹, 为了钱他们连爹都不要。作孽啊!”近年来, 由于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二三产业尤其是服务行业发展迅速, 妇女就业机会迅速增加。十年前, 段庄村外出的女性是13人, 2003年增加到115人。由于妇女在传统上是老年人的照料者, 她们的大量外流, 必然带来传统照料者结构的再安排。

3.老年人口增多, 养老负担加重。目前,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人口高龄化加剧。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并不在于物质供养, 而在医疗方面, 老年人是一个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住院比例高的特殊群体;老年人又是一个死亡率高的群体, 死后均需要一大笔费用。在段庄, 平均安葬好每位老人约3 000元左右。对于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 要料理一位老人的后事还真是困难, 更不用说6位或8位老人了, 用村民的话就是“死人拖死活人”。

4.孝道观念淡化。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 广大农村普遍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孝道观遭受猛烈冲击,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盛行。因此, 有的人视老人是否有用, 是否有钱作为对待老人的“价值”尺码, 而不把赡养老人看成是自己应尽的义务。甚至有的年轻人讲到:“什么孝不孝的, 已经过时了,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金钱的社会, 有钱就有一切”。

5.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 婆媳矛盾直接影响赡养父母的质量。农村有句俗话说“有好儿子不如有好媳妇”, 作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媳妇, 她和公婆的感情不是一种亲子感情;同时, 儿媳又是繁琐的家务和照顾老人的主要承担者, 久而久之, 婆媳间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 直接影响对老人的赡养质量。王翠花老人说:“我们这一代人, 过去是我们看婆婆的脸, 现在我们是看媳妇的脸”。

三、农村家庭养老对策与展望

经过调查,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去应对新时期下的农村家庭养老。

1.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是农村新型的养老模式。根据生产方式决定论和经济交换论, 农村家庭养老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再加上传统文化的影响及现代法制法规的约束, 更使得家庭养老成为必然。在我国这个亲情家庭观念较重的文化氛围中, 通过家庭养老, 老年人在家中能得到家人的关怀照顾, 同时能享受天伦之乐, 免除寂寞、孤独感, 享有一个幸福安乐的晚年, 拥有社会保障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同时在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资源的供给有限的情况下, 家庭养老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政府社会保障的缺位, 部分减轻了当前现代化进程中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的难题。家庭养老在短期内不仅不会被取代, 而且还会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而显示出其优势。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必然将将养老纳入整个社会系统中, 伴随家庭的养老功能正不断弱化, 使得社会养老成为必然。在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都有其存在价值的时候, 最好的选择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以家庭养老为基础, 大力发展社会养老, 最终形成一个以家庭为结点, 以社会服务为联线的网状体系。

2.继承和发扬传统孝文化。孝道思想在中国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儒家认为:“孝为百行之冠、众善之始……”, 所以儒家立教以孝为起点。传统的孝道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孝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保持代际和谐、保障老年人颐享天年等发挥着积极作用。所以, 要大力弘扬传统的孝文化, 使它成为家庭养老健康发展的保证和催化剂。在发扬传统孝文化的同时, 要不断更新传统孝文化的内容。如“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传统思想事实上剥夺了女儿的养老责任, 而使儿子成为养老的主体。随着社会的发展, 女儿养老也成为一种趋势。在农村, 要大力宣扬男女平等思想, “女儿也是传后人”等, 提倡女儿养老。再比如“父母在, 不远游”是传统孝道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很明显已不适应时代潮流。所以, 父母要鼓励子女走出去, 不要眷恋在自己身边, 翅膀硬了就要飞出去。只有如此, 社会才能进步。说到底, 孝是一种代际关系, 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供养, 但比较而言, 与其说是物质的, 不如说是精神的。在这个意义上, 一般所说的“赡养”概念已不能涵盖上述的内容, 因而有必要提出新的“孝养观”。新型“孝养观”明确主张孝与养要充分结合, 并且以孝当头, 以养相托。很明显, 这种以孝德为基础的赡养关系才是人们需要努力倡导和努力建设的理想代际关系, 即父慈子孝、代际互助。只有如此, 老年人的养老质量才能得到切实保证。

3.采取各种措施, 积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离开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 一切都无从谈起。中国解决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经济发展迅速, 贫困人口大幅度锐减。尽管如此, 由于种种原因, 仍有不少的贫困人口存在。并且,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贫困的持续, 削弱了家庭对老年人口的经济支持。自身难保, 何言其他。生活非常拮据的段作连说:“我自家还吃不饱哩, 那有闲心养他们”,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

摘要:中国的养老问题, 主要在农村。如果农村的养老问题得不到改善, 中国的养老问题也就谈不上解决。受种种条件的限制, 目前我国农村主要采取家庭养老的方式。基于局部视野的实际调查, 分析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养老院不要成孤老院 篇8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13.26%。预计到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随着人口结构高龄化、少子化、空巢化的加剧,相当数量的老人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这次民政部着眼缓解老人养老困难,研究出台两个《办法》,大幅降低设立养老机构的门槛,积极的一面值得肯定。但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是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并存,而且结构性短缺的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一方面,老人们对收费适中、条件较好,由政府提供补贴的“福利型”养老院趋之若鹜,可提供的床位数远远求大于供;另一方面,那些虽然具备较好条件但收费颇高的“贵族型”养老院,或者收费低廉但设施落后难以提供良好服务的民办养老院,却少有人问津,床位空置率很高。

很显然,民政部降低设立门槛解决的仅仅是养老机构总量不足的问题,试图通过政策刺激,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养老机构数量,满足老人们的养老需求。但此举并不能解决养老机构结构性短缺的问题,相反,如果将养老机构的设立门槛降得太低,反而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矛盾,带来诸多社会问题。比如,如果设立养老院只要很少的投入,投资者就难免良莠不齐,不排除一些人捞完“第一桶金”后弃老人们不顾;小型民办养老机构遍地开花,如果相关设施不配套、服务跟不上,就会缺乏市场需求,造成闲置浪费,难免陷入经营上的恶性循环;入住老人总量偏少,客观上限制了老人们精神交流的范围,养老院就容易办成孤老院,等等。

设立养老机构的门槛不宜太低,更不能简单地以多少张床位数作为标准,而应以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和职业化为发展方向。当务之急是建立生命质量和生活品质并重的养老机构,下大力气破解养老机构结构性短缺矛盾。作为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公办养老院的投入,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更多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普惠性养老院;另一方面,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通过出钱兜底、政策引导和加强监管,促进民办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更加完善和人性化的服务,让他们在住得进的同时,更住得下、住得好。

上一篇:中班数学活动:比长短下一篇:英语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