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2024-08-27

车险成本控制策略分析(精选7篇)

车险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篇1

车险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摘 要]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增长迅猛,为财产险保险公司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日益激烈市场竞争使车险经营面临亏损风险考验。因此,如何合理降低车险成本成为车险经营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本文从车险经营的各环节深入分析高成本支出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提升车险业务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 车险;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doi : 10.3969 / j.issn.16730194(2014)11-0011-02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增长迅猛,为财产险保险公司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日益激烈市场竞争使车险经营面临亏损风险的考验,车险高成本的支出是造成车险经营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因此,保险公司如何合理降低车险成本成为车险经营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所以要从车险经营的各环节深入分析高成本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成本支出,以提升车险业务的盈利能力。车险高成本的主要原因分析

车险保费规模占财产险保费规模的80%左右,是保险公司的龙头险种,车险的经营好坏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车险的经营管理一般包括销售、承保和理赔三大环节,公司的效益应体现每个环节的管理之中。

1.1 销售环节成本高

(1)市场竞争导致保单获取成本攀高。2010年,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中代理人、经纪人用金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中介[2010])507号),文件规定中介机构保险代理佣金由当事人依法协商确定,不再强制限制佣金上限。此文件出台后,部分地区行业自律公约逐步瓦解,市场开始出现恶性竞争的苗头,争相抬高佣金获取保费。到目前,市场恶性竞争的态势没有明显转变,保单获取成本逐年攀升。

(2)价格竞争导致承保费率降低。价格竞争目前仍然是各保险公司发展业务的主要手段。部分保险公司通过费率浮动因子变相打折收费,或降低重置价承保减少保费。有的公司还暗中赠送险种或礼品来争取客户。近几年,车险单均保费呈逐渐下滑趋势,保费充足性不足,已严重影响车险的经营成果。

(3)销售人员追求销售业绩,效益观念差,缺乏风险意识。目前多数保险公司都将保费规模作为销售人员的主要业绩指标,且保费规模与薪酬调整及职位晋升挂钩。所以,销售人员只关心保费指标,对客户的赔付风险、道德风险并不关心,他们普遍认为业务质量及赔付情况是公司承保和理赔人员的责任,与自己无关。甚至有的业务人员协助客户弄虚作假,对车型、使用年限、车辆使用性质等信息进行修改后承保,致使公司利益受损。

1.2 承保环节成本高

(1)业务结构不尽合理,高风险业务占比加大。随着私家车快速发展,私家车保险需求越来越大,私家车业务占比达50%~60%。而私家车由于出险率高,赔付率一直居高不下。这样的业务结构,导致车险经营很难实现盈利。

(2)风险分析管控能力薄弱,管理手段不到位。有的保险公司业务数据综合分析能力薄弱,数据挖掘能力不足,不能为车险管理提供较为科学的决策依据。此外,车险承保流程也存在一定风险。如验车承保不能落实到位,承保材料基础信息不真实,特别是代理业务操作存在很大道德风险,存在骗保行为。

1.3 理赔成本高

(1)受损车辆选择专修厂维修,推高车险案均赔款。一是由于4S店为保险公司代理车险业务,要求保险公司送修车辆达到一定比例来资源互换。二是由于被保险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普遍要求去4S店修理受损车辆。据保险公司内部统计,在4S店修理损失金额占比80% 以上,而在4S店修理费用比在一类修理厂高30%左右,大大增加了车险赔付成本。

(2)法律环境不理想。近年来,车险的人伤案件受害方或车主将保险公司作为被告或承担连带责任的第二被告的诉讼案件日益增多,在诉讼中,原告、被告双方的诉讼地位不对等,保险公司处于劣势,应诉主张很难得到法院的支持,判决往往偏向原告方,一些不合理的赔付得到法院的支持。

(3)保险公司反欺诈能力薄弱,骗赔案件较多。保险公司理赔人员识别欺诈行为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在打击的力度上也不够,对查出的欺诈案件大多采取拒赔或追回被骗赔款,很少诉诸法律,追究保险欺诈的法律责任,无形中助长了保险欺诈行为。

(4)车险查勘定损中人为因素影响定损质量。车险查勘定损人员独立工作,增加了保险公司理赔外勤人员的道德风险和技术风险的控制难度,定损人员的道德风险和技术风险都增加了定损的“水分”。特别是为保险公司内部机构代查勘定损的案件理赔质量更存在严重问题,加大了理赔成本。车险成本控制措施

提升车险经营管理能力,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经营理念,将增效益和防风险紧密结合,真正将效益观念融入车险经营发展的各个方面;必须坚持夯实基础,从数据真实抓起,从流程有效控制抓起,很抓薄弱环节,防范承保风险,挤压理赔“水分”。

2.1 依法合规经营,共建良好市场环境

提高车险经营效益,必须改善经营环境,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建议选择违法违规现象较为集中的条款费率执行、保险中介等业务领域和经营环节开展专项检查;加大查处力度,治理不正当交易行为。为更有效控制高佣金行为,各保险公司应联合起来,建立行业自律公约,严格控制高佣金行为,杜绝变相降费现象,确保车险市场走向有序、理性,共同维护行业利益。

2.2 树立效益观念,构建科学考核体系

公司自上而下,每个人都要贯彻落实效益观念,正确处理好效益与规模的关系。在制定制度和考核方面要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结合,让每个人都自觉地将自身工作和公司的效益相联系。

首先,公司应将赔付率指标纳入销售人员考核体系,其绩效奖金与赔付率挂钩,有奖有罚,督促销售人员在展业过程中既考虑完成保费指标,又要重视业务质量。引导销售人员应主动配合“两核”部门,尽可能提高业务品质,主动放弃一些赔付较高的不良客户或业务渠道,主动为公司创造承保效益。

其次,下辖机构车险费用政策应与满期赔付率挂钩,费用政策向优质业务倾斜,严格控制高风险业务,有效引导下辖机构多做优质业务,这样才能提高优质客户的竞争力。

最后,公司“两核”部门是业务入口关和出口关,是公司的利润的责任部门,公司应将赔付率指标作为“两核”人员的核心指标进行考核。为实现赔付率指标全年达成,应缩短考核周期,实行月度跟踪考核,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奖金挂钩,并作为评优和职位晋升的依据。

2.3 强化承保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

制定每月车险业务分析制度。按车型、车龄、使用性质及从人因素等多维度进行赔付率分析,分析费率折扣、单均保费、出险率及案均赔款的走势,总结赔付率高的原因,及时调整核保政策。鼓励做优质业务,坚决剔除连续亏损业务,对高赔付的业务限制条件承保。优化业务结构,提高优质业务占比,提高目标客户续保率。同时确保各渠道的承保政策和费用政策一致性,防止劣质业务在辖内机构来回“搬家”。加强承保流程风险管控,确保验车承保制度落实到位,对新保车、脱保车必须验车之后承保。严格审核投保材料,严控变相降低费率的行为,提高单均保费,确保保费充足性得到改善。

2.4 加强理赔管理,减少不合理赔付

理赔管理是控制赔付成本的关键环节,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查勘定损管理。一是加强查勘定损的操作规范,提高现场查勘质量。加强出险原因的真实性调查,准确界定保险责任;二是严格执行定损规则,执行配件更换制度,对能更换单件的,绝不更换总成;对可修复的配件尽量按修复价格定损;对现场定损后需要更换配件的,必须在修理厂解体时对该配件进行核实;对待查项目要使用易碎贴锁定配件。目前部分保险公司现场查勘工作委托公估公司处理,公估公司内部管理不够完善,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所以要加强对公估人员实行考核和监督,对案件处理质量进行检查。公估人员实行准入准出制,坚决清除技术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员。

(2)报价核损管理。一是建立完善的报价核价体系,将理赔报价系统与当地报价有机结合,适时调整,使报价更贴近市场。二是要加强对核价核损的考核,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核减率、被核减率和核损偏差率是判断岗位技能和素质的主要指标,也是本环节充分挤压水分,降低赔付率的有效衡量标准。应重点跟踪3个指标的变化情况,组织核价核损人展开讨论学习,不断改进。

(3)修理企业的管理。为保证车险理赔服务质量,合理降低赔付,保险公司应与一类修理厂结盟,推出“推荐一类汽修厂技术服务保障”服务承诺,为履行服务承诺,选择一批综合实力强、修理价格合理的汽修厂(可含专修厂)结成长期合作伙伴,达到控制车辆修理成本的目的。

(4)提升反欺诈能力。欺诈行为主要来自于专业的代理公司、修理厂及个别私家车主。保险欺诈活动涉及业务流程各个环节,打击欺诈是全体员工的职责。首先制定一套反欺诈调查制度,并强调制度的执行力。其次是建立车险理赔反欺诈工作流程,完善岗位规范与理赔监督机制。建立对应理赔各环节欺诈案件特征表,理赔人员人手一份,一旦发现赔案出现所列特征,立即展开调查。对于损失金额较大、较难调查的案件应委托调查公司进行调查。加强与经侦、交警部门合作,使调查手段有所突破。

(5)人伤案件的管理。为保护受害者的利益,避免由于发生不合理治疗或费用支出得不到赔付而遭受损失,人伤案件要提前介入,实行核赔前置。一是要加强对人伤案件的医疗跟踪调查,随时了解伤者的情况及治疗方案,避免不合理医药费支出。二是提前了解误工人员和护理人员收入情况,严格按标准赔偿误工费和护理费。三是对需要评残的要提前介入,或建议到保险公司合作机构鉴定,避免虚评伤残等级扩大赔付。四是加强对伤亡人员户籍调查,合理赔付伤亡经济补偿。

(6)组建高素质的理赔队伍。一是要加强理赔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持证上岗,减少理赔过程中的“跑、冒、滴、漏”风险。二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欺诈案例,警钟长鸣。杜绝串通修理厂或代理人员采取不法手段谋取个人利益。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切实提高理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

车险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篇2

1 车险高成本的主要原因分析

车险保费规模占财产险保费规模的80%左右,是保险公司的龙头险种,车险的经营好坏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车险的经营管理一般包括销售、承保和理赔三大环节,公司的效益应体现每个环节的管理之中。

1.1 销售环节成本高

(1)市场竞争导致保单获取成本攀高。2010年,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中代理人、经纪人用金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中介[2010])507号),文件规定中介机构保险代理佣金由当事人依法协商确定,不再强制限制佣金上限。此文件出台后,部分地区行业自律公约逐步瓦解,市场开始出现恶性竞争的苗头,争相抬高佣金获取保费。到目前,市场恶性竞争的态势没有明显转变,保单获取成本逐年攀升。

(2)价格竞争导致承保费率降低。价格竞争目前仍然是各保险公司发展业务的主要手段。部分保险公司通过费率浮动因子变相打折收费,或降低重置价承保减少保费。有的公司还暗中赠送险种或礼品来争取客户。近几年,车险单均保费呈逐渐下滑趋势,保费充足性不足,已严重影响车险的经营成果。

(3)销售人员追求销售业绩,效益观念差,缺乏风险意识。目前多数保险公司都将保费规模作为销售人员的主要业绩指标,且保费规模与薪酬调整及职位晋升挂钩。所以,销售人员只关心保费指标,对客户的赔付风险、道德风险并不关心,他们普遍认为业务质量及赔付情况是公司承保和理赔人员的责任,与自己无关。甚至有的业务人员协助客户弄虚作假,对车型、使用年限、车辆使用性质等信息进行修改后承保,致使公司利益受损。

1.2 承保环节成本高

(1)业务结构不尽合理,高风险业务占比加大。随着私家车快速发展,私家车保险需求越来越大,私家车业务占比达50%~60%。而私家车由于出险率高,赔付率一直居高不下。这样的业务结构,导致车险经营很难实现盈利。

(2)风险分析管控能力薄弱,管理手段不到位。有的保险公司业务数据综合分析能力薄弱,数据挖掘能力不足,不能为车险管理提供较为科学的决策依据。此外,车险承保流程也存在一定风险。如验车承保不能落实到位,承保材料基础信息不真实,特别是代理业务操作存在很大道德风险,存在骗保行为。

1.3 理赔成本高

(1)受损车辆选择专修厂维修,推高车险案均赔款。一是由于4S店为保险公司代理车险业务,要求保险公司送修车辆达到一定比例来资源互换。二是由于被保险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普遍要求去4S店修理受损车辆。据保险公司内部统计,在4S店修理损失金额占比80%以上,而在4S店修理费用比在一类修理厂高30%左右,大大增加了车险赔付成本。

(2)法律环境不理想。近年来,车险的人伤案件受害方或车主将保险公司作为被告或承担连带责任的第二被告的诉讼案件日益增多,在诉讼中,原告、被告双方的诉讼地位不对等,保险公司处于劣势,应诉主张很难得到法院的支持,判决往往偏向原告方,一些不合理的赔付得到法院的支持。

(3)保险公司反欺诈能力薄弱,骗赔案件较多。保险公司理赔人员识别欺诈行为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在打击的力度上也不够,对查出的欺诈案件大多采取拒赔或追回被骗赔款,很少诉诸法律,追究保险欺诈的法律责任,无形中助长了保险欺诈行为。

(4)车险查勘定损中人为因素影响定损质量。车险查勘定损人员独立工作,增加了保险公司理赔外勤人员的道德风险和技术风险的控制难度,定损人员的道德风险和技术风险都增加了定损的“水分”。特别是为保险公司内部机构代查勘定损的案件理赔质量更存在严重问题,加大了理赔成本。

2 车险成本控制措施

提升车险经营管理能力,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经营理念,将增效益和防风险紧密结合,真正将效益观念融入车险经营发展的各个方面;必须坚持夯实基础,从数据真实抓起,从流程有效控制抓起,很抓薄弱环节,防范承保风险,挤压理赔“水分”。

2.1 依法合规经营,共建良好市场环境

提高车险经营效益,必须改善经营环境,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建议选择违法违规现象较为集中的条款费率执行、保险中介等业务领域和经营环节开展专项检查;加大查处力度,治理不正当交易行为。为更有效控制高佣金行为,各保险公司应联合起来,建立行业自律公约,严格控制高佣金行为,杜绝变相降费现象,确保车险市场走向有序、理性,共同维护行业利益。

2.2 树立效益观念,构建科学考核体系

公司自上而下,每个人都要贯彻落实效益观念,正确处理好效益与规模的关系。在制定制度和考核方面要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结合,让每个人都自觉地将自身工作和公司的效益相联系。

首先,公司应将赔付率指标纳入销售人员考核体系,其绩效奖金与赔付率挂钩,有奖有罚,督促销售人员在展业过程中既考虑完成保费指标,又要重视业务质量。引导销售人员应主动配合“两核”部门,尽可能提高业务品质,主动放弃一些赔付较高的不良客户或业务渠道,主动为公司创造承保效益。

其次,下辖机构车险费用政策应与满期赔付率挂钩,费用政策向优质业务倾斜,严格控制高风险业务,有效引导下辖机构多做优质业务,这样才能提高优质客户的竞争力。

最后,公司“两核”部门是业务入口关和出口关,是公司的利润的责任部门,公司应将赔付率指标作为“两核”人员的核心指标进行考核。为实现赔付率指标全年达成,应缩短考核周期,实行月度跟踪考核,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奖金挂钩,并作为评优和职位晋升的依据。

2.3 强化承保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

制定每月车险业务分析制度。按车型、车龄、使用性质及从人因素等多维度进行赔付率分析,分析费率折扣、单均保费、出险率及案均赔款的走势,总结赔付率高的原因,及时调整核保政策。鼓励做优质业务,坚决剔除连续亏损业务,对高赔付的业务限制条件承保。优化业务结构,提高优质业务占比,提高目标客户续保率。同时确保各渠道的承保政策和费用政策一致性,防止劣质业务在辖内机构来回“搬家”。加强承保流程风险管控,确保验车承保制度落实到位,对新保车、脱保车必须验车之后承保。严格审核投保材料,严控变相降低费率的行为,提高单均保费,确保保费充足性得到改善。

2.4 加强理赔管理,减少不合理赔付

理赔管理是控制赔付成本的关键环节,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查勘定损管理。一是加强查勘定损的操作规范,提高现场查勘质量。加强出险原因的真实性调查,准确界定保险责任;二是严格执行定损规则,执行配件更换制度,对能更换单件的,绝不更换总成;对可修复的配件尽量按修复价格定损;对现场定损后需要更换配件的,必须在修理厂解体时对该配件进行核实;对待查项目要使用易碎贴锁定配件。目前部分保险公司现场查勘工作委托公估公司处理,公估公司内部管理不够完善,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所以要加强对公估人员实行考核和监督,对案件处理质量进行检查。公估人员实行准入准出制,坚决清除技术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员。

(2)报价核损管理。一是建立完善的报价核价体系,将理赔报价系统与当地报价有机结合,适时调整,使报价更贴近市场。二是要加强对核价核损的考核,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核减率、被核减率和核损偏差率是判断岗位技能和素质的主要指标,也是本环节充分挤压水分,降低赔付率的有效衡量标准。应重点跟踪3个指标的变化情况,组织核价核损人展开讨论学习,不断改进。

(3)修理企业的管理。为保证车险理赔服务质量,合理降低赔付,保险公司应与一类修理厂结盟,推出“推荐一类汽修厂技术服务保障”服务承诺,为履行服务承诺,选择一批综合实力强、修理价格合理的汽修厂(可含专修厂)结成长期合作伙伴,达到控制车辆修理成本的目的。

(4)提升反欺诈能力。欺诈行为主要来自于专业的代理公司、修理厂及个别私家车主。保险欺诈活动涉及业务流程各个环节,打击欺诈是全体员工的职责。首先制定一套反欺诈调查制度,并强调制度的执行力。其次是建立车险理赔反欺诈工作流程,完善岗位规范与理赔监督机制。建立对应理赔各环节欺诈案件特征表,理赔人员人手一份,一旦发现赔案出现所列特征,立即展开调查。对于损失金额较大、较难调查的案件应委托调查公司进行调查。加强与经侦、交警部门合作,使调查手段有所突破。

(5)人伤案件的管理。为保护受害者的利益,避免由于发生不合理治疗或费用支出得不到赔付而遭受损失,人伤案件要提前介入,实行核赔前置。一是要加强对人伤案件的医疗跟踪调查,随时了解伤者的情况及治疗方案,避免不合理医药费支出。二是提前了解误工人员和护理人员收入情况,严格按标准赔偿误工费和护理费。三是对需要评残的要提前介入,或建议到保险公司合作机构鉴定,避免虚评伤残等级扩大赔付。四是加强对伤亡人员户籍调查,合理赔付伤亡经济补偿。

车险差异化营销策略及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车险;差异化营销;策略

1013939/jcnkizgsc20152027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购置汽车,这势必涉及汽车保险的购买。但车险相比于其险种存在许多差异,同时不同的车辆其理赔的具体工作内容也是不同的,但在这些方面我国的车险行业整体的营销模式显得过于单一化,本文就针对如何实现车险的差异化营销进行论述。

1 我国车险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1 险种过于单一

现如今,我国制定的机动车保险条款中,普遍是两个基本险种和其他九个附加险种,虽然这种情况是由于我国的保险市场相对不是十分发达造成的,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统一制定的条款和费率额很好地保证了投保人的自身利益,对于维护我国的保险市场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制度下所产生的弊端同样是非常明显的。

具体来说,这种制度限制了保险行业本应具备的经营灵活性,不能够方便各大保险公司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开发新的险种,同时也不能针对一些保险产品进行有效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也使得许多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模式过于单一化,不能够使这些公司建立具有独立特色的市场竞争优势,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大型保险公司的市场垄断,在保险公司提供服务不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投保人往往会选择那些大型的、信得过的保险公司。这体现在实际的情况中就是,虽然我国的保险公司数量十分可观,但是被人们所熟知的保险公司仍旧是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公司等几家,这样车主在为自己的汽车进行投保时往往就会选择那些听过名字的保险公司,对于一些小型的保险公司由于不是十分了解,本能地就会产生一定的不信任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小型保险公司的发展和经营。

12 费率标准统一

我国现如今所执行的车险费率主要是根据机动车的来源和用途进行区分的:①按照汽车是否用于营业用途进行区分,每种情况的保险费率是统一的;②按照汽车是否是进口车进行区分,日后再按照汽车的座位数、荷载量、专用车辆和特种车辆等不同的因素划分成多种档次,同时每一种档次的保险费率也是统一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保险公司营销工作不是十分灵活。

举一个简单的案例,新闻上经常报道某地的豪车被刮蹭,像是宾利等车,出了一道划痕就得上万元的维修费用,一个车门就得十万元的更换费用,记者采访车主,为什么不走保险,车主回答的是保险公司不提供保险服务,拒绝上保险。从这里可以看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还是我国在针对一些高端车的险种制定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仅仅依靠统一保险费率来制定,而对于豪车来讲,仅仅一次简单的维修费用就不是投保金额所能抵消的,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拒绝为豪车提供保险业务的原因。在这点上,我国还需要针对一些具体的车型进行保险费率的进一步完善。

13 理赔的服务质量相对低下

从一些对投保车险的用户反馈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仍有一部分的车险用户对理赔服务的满意程度仍然不高,这主要集中在索赔的处理时效比较差、索赔的手续过于烦琐、定损的核价与实际的维修费用存在一定的出入等,这主要是由于保险行业经营服务的手段过于落后导致的。和保险行业相比,其他的服务行业,如银行已经开辟了24小时全天候的自动柜员机以及电话银行这种自助性的服务,用户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服务,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方便了绝大多数的用户,使服务的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客户的满意程度自然而然就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相比之下,车险行业的经营服务手段普遍存在科技含量较低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险相关业务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进行理赔服务时。

现如今,国内的大多数保险公司在进行信息化的理赔时仅仅局限于统计功能和业务的记录,而对于风险的分析以及客户的分析仍然存在信息资料不全的问题,这使得信息的准确性大大地降低。此外,车险的延伸服务主要还是停留在一个初级的阶段,只有在一些中等规模以上的城市才会为用户提供延伸服务,这主要体现在没有建立一个协作性较强的服务网络体系方面,具体表现为修理网络和车辆救援等配套服务远远达不到用户的实际需求。

2 实现差异化营销的主要对策

21 提高车险的服务水平

现如今国内的保险公司在进行汽车保险理赔时往往采用权限报批这种制度,虽然该制度的实施对于降低车险的赔付和道德风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保险用户的需求不断提升,加之全民的保险意识也越来越高,现有的车险理赔流程就显得过于烦琐,需要对其进行简化和修改,以此来实现车险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对此,保险公司可以有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这能够很好地实现车险管理水平进一步的提升,促进理赔服务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这些方面:

(1)成立呼叫中心。

保险公司的服务电话应该是一些简单容易记住的电话号码,虽然国内的一些大型保险公司服务电话比较好记,但是绝大多数的保险公司的服务电话仍然比较难记。成立呼叫中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实现理赔工作的开展,但这项工作同样仅仅局限于一些大型的保险公司,在整个保险行业仍没有有效地得到普及和推广。

(2)建立详细的零件报价系统。

现如今的汽车保险理赔行业内的零件报价标准过于单一,保险工作人员通常仅仅根据车型和受损的零件名称来进行定损,同时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这一方面忽视了不同车型零件价格存在的差异,另一方面也不能够满足快速变化的汽车零件行业的快速价格变化。

(3)配套服务。

车险的差异化营销还体现在和其他险种的有效区分上。不同于其他的保险领域,汽车保险在进行出险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严重的车辆事故,这时汽车已经不能够再进行正常行驶,需要救援抢险车和一些维修人员,对此,汽车保险公司应该能够提供一些拖车业务和现场的简单维修服务,如:轮胎的更换、燃油的添加等。

22 建立完善的客户管理系统

对于车辆保险来说,出险的几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保的车辆自身的实际状况,对此,保险公司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客户管理系统,对于客户的适量信息进行有效的记录,对于那些出险率较高以及车况较差的用户,一方面采取提升保金,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拒保,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保险公司的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能够保证公司的正常发展。同时,相比于其他的险种,车险属于一个短期的险种,需要每年进行续保,从一些报道中看到,有的用户不知道自己已经过保,等到理赔的时候才发现不能够继续享受保险服务,这时用户就会责问保险公司没有向其进行温馨提示。对此,保险公司应该准确掌握用户的续保时间,为客户提供温馨的提示,这样一方面有效帮助公司进行续保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

3 结 论

综上所述,车险的差异化营销一方面体现在和其他险种之间的差异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面对不同车型、车况等所制定的营销策略上。对此,保险公司应该进行营销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制定详细的营销标准,以此来实现机动车保险的有效差异性营销。

参考文献:

[1]张连增,段白鸽行驶里程数对车险净保费的影响研究——基于公路里程对交通事故损失的影响视角[J].保险研究,2012(6).

[2]赵慧卿,王汉章我国车险费率厘定的实证研究——基于广义线性模型的分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5).

非车险案例分析[最终版] 篇4

一、案情简介:

李华是一家具厂的私营企业主,办厂之初就为厂子投保数十万元的火灾险。1997年夏天,因为电线短路,厂里发生了一起火灾,幸亏报警及时,没有酿成大的损失,只是烧毁了价值1万余元的半成品家具。李华让厂里员工整理好了保险索赔的全部资料,但由于事务繁忙,并且1万余元对当时的他来说,又有点微不足道,李华便顺手把索赔资料搁在了一旁。时间一长,便把这事给忘了。

到了2000年,因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厂子已濒临破产,接到订单却苦于没有生产资金。这时候,李华才想起了1997年的那场火灾以及那笔保险赔偿金,就立即把那些资料找了出来。第二天一早,他就到保险公司要求赔偿。

二、赔付结论:拒赔

三、案件处理依据

我国《保险法》第27条规定:“人寿保险以外的其它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保险人请求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权利,自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两年不行使而消灭。”;“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的权利,自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五年不行使而消灭。” 案例2

一、案情简介

某企业投保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保险金额80万元,保险有效期间从199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若:

(1)该企业于2月12日发生火灾,损失金额为40万元,保险事故发生时的实际价值为100万元,则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为什么?(2)5月18日因发生地震而造成财产损失60万元,保险事故发生时的实际价值为100万元,则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为什么?(3)12月18日因下暴雨,仓库进水而造成存货损失70万元,保险事故发生时的企业财产实际价值为70万元,则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为什么?

二、赔付依据:

(1)保险公司赔偿金额=损失金额×保险保障程度=40×80/100=32万元。因为该保险为不足额保险,所以采用比例赔偿方式。(2)由于地震属于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的责任免除,所以保险公司可以拒赔。

(3)保险公司赔偿金额=保险价值=损失金额=70万元。因为该保险为超额保险,保险金额超过保险价值的部分,无效,所以按保险价值赔偿。案例3

一、案情简介:

某企业财产在投保时按市价确定保险金额64万元,后因发生保险事故,损失20万元,被保险人支出施救费用5万元。这批财产在发生保险事故时的市价为80万元,问保险公司如何赔偿?(写出赔偿方法和计算公式)

二、赔付金额:

由于该保险为不足额保险,所以采用比例赔偿方式。赔偿金额=(损失金额+施救费用)×保险金额/保险价值(或保险保障程度)

=(20+5)×64/80=20万元

三、施救费赔付依据:  施救费用

它是指保险财产在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时,被保险人为了减少保险财产的损失而进行抢救、保护、整理工作所支出的合理费用。如被救出的物资的搬运、堆存、摊晒、烘焙、复制、整理等各种合理费用,以及为了使受损保险财产增加经济价值而支出费用,如整理分档、包装费用等。

《保险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为防止或者减少保险标的的损失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由保险人承担;保险人所承担的数额在保险标的损失赔偿金额以外另行计算,最高不超过保险金额的数额 ”。因此,保险人在保险财产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损失时,除负责赔偿保险财产本身的损失外,对保险财产的施救费用也负赔偿责任。施救费用的赔付与保险财产损失赔偿金额两者分别计算,不包括在保险财产赔偿金额范围内,各均以不超过保险金额为限。

 施救费用以“必要”和“合理”为原则

首先要区分施救费与预防费的界限。施救费用是指灾害、事故

发生当时或发生后,而不是在灾害、事故发生之前,这是区分施救与预防两项费用的界限。

凡在灾害、事故发生之前支出的费用即属预防性质,保险人不予负责,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灾害、事故虽未发生,但已接近发生而施救刻不容缓,为了避免保险财产遭受更大的损失,采取保护保险财产的紧急必要措施而支出的费用,事后证明是及时有效的,视同施救费负责予以赔偿。

其次,应区分保险财产与未保险财产。保险人只对保险财产的施救费用负赔偿责任,如果施救的财产中,包括未保险的财产,且保险财产与未保险财产施救费用无法分清时,保险人应根据施救的保险财产价值占全部施救财产价值的比例负责施救费用。

然后,按不同的投保方式计算施救费的赔偿金额,即保险财产若是按比例计算赔偿金额的,其施救费也应按相同比例计算赔偿金额。足额投保,全部损失或部分损失都可得到相应的赔偿,不存在按比例赔偿的问题。

不足额投保,财产损失连同施救、保护、整理费用都要比例分摊而得不到足额赔偿。案例4

一、案情简介:

1999年12月10日,张某将自己已购的二居室公有房屋及屋内财产投保了家庭财产保险,房屋的保险金额为30万元,家用电器的保险金额为8万元,其他财产的保险金额为8万元,保单中载明:“在保险期限内,保险标的被转卖、转让或赠与他人,或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增加时,应在七日之内通知保险公司,并办理批改手续。”张某一直认为自己的居住条件不够好,长时间以来非常注意楼市的动态,终于于2000年4月如愿以偿搬进了一栋三居室新居。在得知已购公有住房可以上市出售的情况后,张某立即向当地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准予其上市出售的书面意见。经朋友介绍,张某将原来的二居室房屋卖给了赵某。5月5日,赵某将全部房款付清并入住,双方商定一星期后去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办理交易过户手续。不料,5月10日,因赵某家的煤气阀门未关紧而引发火灾,致使房屋遭受严重损失。事发后,赵某找到张某,于是张某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二、本案争论的焦点有两个:一是张某是否具有保险利益,是否有权索赔;二是“房屋转卖”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1、房屋所有权的转移须以登记为前提条件。

根据《保险法》:“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利益是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这里强调了投保人、被保险人与标的物的利益必须为法律所承认,只有适法的利益才能成为保险利益。房屋买卖是一种特定物的交易,它除了要求当事人之间合意外,还要求具备特定的法律形式。

本例中张某已购公房的出售虽已获得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但是买卖双方既未向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过户手续,缴纳契税,也未向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因而可以认定房屋的所有权并未移转,买卖合同无效。根据《经济合同法》第16条:“经济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返还给对方。”即张某对该房屋仍具有保险利益,有权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2、条款中的“房屋转卖”一词应指房屋所有权已转移。有人认为条款中的“房屋转卖”是指房屋转卖的实际行为开始,而不是以转卖手续全部完成为条件。根据保单词义的解释原则:当保险条款中的词语一词多义时,应按照其在所属专业的本来意义进行解释。房屋转卖在法律中的解释是房屋的所有权转移给他人,即指所有权归属于他人。对于处于转卖过程中、手续尚未全部完成的房屋不能视作“房屋转卖”。

因此,条款中的“在保险期限内,保险标的被转卖、转让或赠与他人,或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增加时,应在七日之内通知保险公司,并办理批改手续。”的规定,也只能认为是当房屋转卖手续完成,所有权已转移他人时,被保险人才负有在七日内通知保险公司并办理批改手续的义务。

二、案件结论:由以上分析表明,张某既具有对房屋的保险利益,又不违背保险单中规定的保险事故通知时间限制,因此,张某具有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的权利。保险公司也应该对房屋的毁损做出相应的赔偿。案例5

一、案情简介:

谷某,在我公司投保家庭财产综合保险1份,总保险金额202000元。保险期限为2003年5月19日至2004年5月18日。其中附加管道破裂及水渍险保额20000元。2003年7月9日,因楼上居民家中自来水管道破裂跑水,致使被保险人室内顶棚、墙壁、地板、衣服及床上用品、家具等诸多物品受损。接到报案后,公司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查勘,认定该事故属于保险水渍险责任。经查,因水渍造成财产损失如下:地板水渍面积65平方米,顶棚及墙壁水渍43平方米,衣服及床上用品、家具等遭受不同程度水渍。被保险人报损9480元。经市场调查,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及家庭财产折旧标准,公司核定如何赔付?

二、损失认定及赔款计算:

1、地板:水渍面积65平方米,每平方米材料费、工时费为120元,损失程度为20%。

2、顶棚、墙壁:水渍后,顶棚、墙壁需大白处理。每平方米材料费和工时费2元。恢复时考虑扩延余地和材料损耗,按受损面积1.5倍的系数计算。

3、衣服及床上用品、家具等:按市场价格逐件给付一次性清洗费140元

请计算我司赔款金额:

地板赔款金额=受损面积×单价×损失程度 =65平方米×120元/平方米×20%=1560元

顶棚、墙壁:水渍后,顶棚、墙壁赔付金额=受损面积×系数×单价 =43平方米×1.5×2=129元 服及床上用品、家具等140元 本案赔款金额合计:1829元 案例6

一、案情简介

1999年5月,刘某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家庭财产保险,保险金额4万元。同年10月,刘某的母亲从乡下看望儿子,第一次用高压锅煮绿豆。由于高压锅的排气孔被绿豆堵塞,致使国内气压急剧上升造成爆炸,高压锅及煤气灶被炸毁,损失900元,刘母右手被炸伤,花去医疗费300元。案发后,刘某向某保险公司索赔,要求赔偿其财产损失及其母医疗费。

二、案情分析

高压锅爆炸属于物理性爆炸,属于保险责任。

其次,刘母居住在乡下,第一次使用高压锅,未按安全操作规定使用高压锅,并非故意行为,属过失行为,某保险公司应赔付。

再次,高压锅不能自动冲开排气阀,表明其含有一定缺陷,但该缺陷却不是爆炸的直接原因,因此本案的损失不能归为除外责任。

最后,家庭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是被保险人的家庭财产,其目的是为了使广大居民的家庭财产在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后得到经济补偿。但刘母的手伤医疗费不属于本案中保险公司承保的范围。

案例7

一、案情简介:

2001年6月13日下午,我司某支公司接到张智钦(投保人)报案,称其女儿张夏芳(被保险人)于2001年6月1日上午在泉港区涂岭镇“幸福”水库玩耍时不慎溺水死亡,并申请其身故保险金5万元。

二、现场调查及走访亡者家庭周围进行调查

调查人员到事故地点及事故者的家里例行性调查,经过周密细致地调查,发现重大疑点:

疑点一:张智钦向三家保险公司所报事故过程大不一致

疑点二:经调查张智钦为一屠夫,平时游手好闲,经济情况差,女儿在岳父家长大,感情不深。

疑点三:张智钦5天时间内主动在平安、中保、太保三家分别投保。疑点四: 保单生效时间与出事时间只差5天。

疑点五:事故地点可疑,水库周边方圆300米内无人居住。在水库边的房子里有两条狗,6岁的女孩一个人在那里玩的可能性很小 疑点六:张智钦近来因赌博输了许多钱,且二年前因出国劳务被人骗一笔巨额,目前欠款很多。

三、保险公司报案,公安机关介入

接到保险公司报案后,公安机关同意协同我公司进行调查核实一下。6月15日公安局与我公司配合以隐蔽身份调查,发觉案情如我司调查人员所述,经汇报公安局领导,决成立专案组侦破此案。并要求保险公司进行协助。当天下午5点迅速拘留张智钦,并连夜进行审讯。6月19日凌晨4时,犯罪嫌疑人张智钦终于招供。为使犯罪嫌疑人迅速得到惩处,在张智钦审讯同时,我司提议检察院提前介入本案审讯和对现场勘查及尸检等工作,并得到响应,使该案破获及证据搜集进程大大加快,并最终破获。案例8

一、案情简介:

许某,女,46岁上海人。2002.1.31投保752(平安鸿盛)10万。03.12.21被人发现在家中死亡,04.2.3有报案人来我公司提出理赔申请。

三、警方结论:

接警人林琳警官了解出警经过,林述:被保险人系房东,西陵家宅137弄4号404室为其出租房,平时很少来此地,周围邻居与其不熟悉。前两天房客刚退房。事发当天被保险人来此地,当晚8时许,周围邻居闻到煤气味,后报案,110到场后人已亡,排除他杀可能

四、案件特点: 报案离案发时间久; 一女性煤气中毒;公安只排除他杀

五、调查取证:

调查煤气公司,煤气公司人员说,当时到场后,刑警与法医已在场,煤气已由警方人员关闭。经查勘,炉灶上无其它灶具,无明火,现场燃具开关开启造成煤气泄漏,非意外煤气泄漏

调查居委会,夫妻关系不合(丈夫在外有女人)。经常吵架。调查医保发现其曾在精神卫生中心有就诊记录 : 03.12.12 病史:.....情绪低落明显,经常出现想死念头。想以各种方法结束生命,想到没有痛苦的死亡,曾有一次冲动已拿绳子 03.12.19病史:调整一周,症状好转,情绪也好转,想死的念头无明显减少。

六、案件结论:家属默认其自杀,同意拒赔处理。案例9

一、案情简介:2003年10月10日,周艳芬向保险公司投保个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被保险人为其丈夫黎伟英。保险金额为10万元。2004年8月13日,黎伟英在骑自行车时摔倒后死亡。

二、周延芳提供证据如下:

• 死亡证明书三份,均由公安机关出具,记载了如下内容:2004年8月13日,黎伟英被发现死亡。经调查,黎伟英是骑自行车摔倒后死亡。其左颧部有一处2×3厘米皮挫伤,左膝部有一处2×2厘米皮挫伤。黎伟英死亡的原因,三份死亡证明书先后分别表述为“符合猝死死亡”、“符合摔伤后猝死”、“符合摔倒后死亡”。三份死亡证明书均没有认定黎伟英是因意外伤害而死亡。

• 结论:拒赔。保险公司认为,死亡证明书表明,黎伟英的死亡原因为猝死,不属保险合同所约定的保险事故范围。拒绝给付保险金。

三、拒赔理由:(1)依据保险合同条款,可以认定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为:对黎伟英因遭受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发生之日起180日内,以该伤害为直接原因而身故时,按照约定的保险金额给付身故保险金。

在意外伤害虽有发生但该意外伤害事件非为黎伟英死亡之直接原因时,保险公司也不承担给付身故保险金的责任。

(2)黎伟英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摔倒,属于意外事件。因该意外事件的发生而给黎伟英造成的伤害(左颧部有一处2×3厘米皮挫伤,左膝部有一处2×2厘米皮挫伤),属于意外伤害。但是,生活常识与生活经验使法院相信,上述皮挫伤本身不足以导致黎伟英死亡的后果发生。

(3)周艳芬不同意对黎伟英尸体进行解剖。

五、保险原理分析:近因原则

(1)本案中被保险人死亡原因的可能性分析。

可能1:以体表伤情轻微为由排除其死亡是由于摔倒所致,这一观点同样是错误的。理由在于:从自行车上摔下并导致黎伟英颅内损伤,进而导致其死亡的可能性并不能被排除。如果事实是这种情况,那么黎伟英的死亡就是由于摔倒这一意外伤害事件所导致,保险公司应当承担保险责任。

可能2:黎伟英自身存在某种潜在的疾病,在其骑自行车的过程中,该疾病发作导致黎伟英从自行车上摔下随后死亡。例如,黎伟英患有心脏病,某日在骑自行车时,心脏病发作,导致其从自行车上摔下并死亡。同时,从自行车上摔下还导致其体表发生皮挫伤。在这种情况下,黎伟英的死亡就是由于心脏病所致,与意外伤害事故无关,保险公司不应当承担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3)遗体解剖在诉讼活动中的意义以及不进行遗体解剖所导致的后果。

意外伤害保险合同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的前提是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并给被保险人造成人身伤亡。因此,向法院提交充分证据证明被保险人的死亡是由于意外伤害事件所致,是周艳芬作为原告、受益人要求被告保险公司给付保险金时的证明义务。证明被保险人身故属于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范围,是要求保险公司给付保险金一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由于未对黎伟英遗体进行解剖而导致的黎伟英确切死亡原因不明这样一个不利于诉讼的后果,应当由周艳芬承担。“猝死”的概念,在医学上存在两种含义:

• 一是指因死者身体本身存在潜在性疾病所导致之死亡; • 二是指死者在某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死亡。

黎伟英死亡问题的准确表述应当是,现场勘查表明,发生了黎伟英摔倒与死亡两个事实。摔倒在先,死亡在后。摔倒造成了黎伟英左颧部有一处2×3厘米皮挫伤、左膝部有一处2×2厘米皮挫伤的后果。通常情况下,上述伤情不会直接造成当事人死亡的后果。死亡证明书中将死亡原因确定为“猝死”,是由于摔倒后24小时内死亡。未进行尸检,故不能确定导致死亡的准确原因。案例10

一、案情简介:

李某与杨某系某中学同班同学。2009年4月10日下午第一节课后,杨某拖着本已受伤的身体在楼道中行走时,恰遇李某在楼道中与其他同学聊天,双方见面后,杨某对李某面露不屑,李某随即谩骂侮辱杨某,杨某用塑料水瓶砸向李某,李某的鼻子被砸伤,经医院诊断为“双侧鼻骨、双侧上颌骨额突部骨折”,并于同年4月22日进行鼻骨复位术,医疗等费用合计6956元(其中医疗费用5392元,护理费用1430元,交通费用143元)。

二、理赔结果:

经法院审理,判定杨某负主要责任(占比75%),赔偿李某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5223.75元;学校负部分责任(占比10%),赔偿李某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696.5元;李某负次要责任(占比15%),剩余各项费用1011.75由李某自行负担。

三、理赔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对未成年人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策略分析论文 篇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和对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取我院1月-12月的实验室微生物检验报告展开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微生物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率,主要受人为因素、标本因素、操作规范及其他因素等的影响。结论采取必要措施来提高检验人员技术水平,规范操作流程,可以使得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显著提高。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结果;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是医学临床常用的诊断方式之一,可以用于感染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3]。但是由于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操作时,由于受检验人员水平差异、操作不规范、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提高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可以针对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减少检验误差[4-5]。本文笔者特选取我院201月-月期间的微生物检验报告进行分析,以求找到影响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改进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年1月-年12月微生物实验检验报告中随机抽取1600份,其中血常规检验报告400份,生化检验报告400份,脑脊液试验报告200份,蛋白定量200份,细菌和霉菌培养试验200份,其他检验报告200份。其中和出现检验报告误差的有292份,2014年误差的有144份,2015年误差的有148份。

1.2调查内容。主要对选取的微生物检验报告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并研究讨论对生物检验质量产生影响的人员、标本等有关因素。

1.3统计学处理。将本次入选的生物检验报告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来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以χ2检验法对本次研究资料进行分析,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微生物检验报告准确性分析。对本次抽取的检验报告进行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差强人意,其中检验准确性最高的为86.25%,而检验准确性最低的为76.00%,说明生物检验准确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如表1:2.2影响检验质量因素分析。对2014-20生物检验报告误差报告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是由4个方面因素所导致的,包括人为因素、标本因素和操作规范、其他因素等,如表2:

3讨论

对本文选取的微生物检验报告回顾性分析可知,检验的准确性没有达到90%以上,所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并且准确性的高低还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只有消除这些影响因素,才有可能使我院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显著提高:

(1)首先,应提高我院生物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因为个别基层医院存在检验人员素质水平偏低的情况,并且部分医院还实行检验人员在其他部门轮岗,导致检验员专业性不强、责任心欠缺的情况,所以在进行检验操作时,常常出现操作失误、或检验水准低的情况,导致检验结果准确性大打折扣。

(2)其次,要规范医院的.送检程序,对检验标本的质量要严格要求。因为如果检验标本不达标,就可能造成较大的检测误差。所以在进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要掌握相应的技巧,知道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的技巧。标本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送检,避免出现标本污染。要明确血液采集的环境,了解是否受到了时间、温度和患者是否服用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检验科工作人员还应和临床医生多沟通交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采集高质量样本进行化验,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疾病治疗。

(3)监控减压环境,规范检验操作流程。为了确保生物检验实验室的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24小时监控,避免不相关人员进入而对样本造成影响。并且,检验人员在进行生物检验时,要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操作。在进入到实验室前就要按规定穿着消毒隔离服,戴手套等,操作的每一步骤都要按规范流程操作,操作要合理,要杜绝因操作错误而导致检验结果出错的情况。定期对实验室的废弃样品和药品进行妥善处理,无菌实验室要定期进行消毒,从而最大可能地确保检验环境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医学临床上进行微生物检验中,其检验结果准确性和诸多因素有关,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准,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物检验的质量水平,从而确保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吕建春.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1(19):76-77.

[2]王进富.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及控制策略[J].心理医生,2015,21(20):227-228.

[3]杨金艳,甄志强.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J].医学信息,2016,29(16):181-182.

[4]张敏.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J].医药前沿,2016,06(20):319-320.

车险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篇6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涵义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指对建筑施工企业发生的实际成本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活动,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条件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降低成本,以达到成本控制的预期目标。它贯穿在工程建设招投标阶段直到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包括:项目前期市场调查预测和投标费用,工程直接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施工间接费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能集中体现企业全部工作的经济成果,如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材料消耗的浪费和节约,施工机械的利用程度,工程质量的优劣,工程进度的快慢,管理费用的节约或超支,以及施工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水平等。施工企业不同于其他生产企业,其单项工程工期长、流动性强、分布广,每个工程项目单独核算。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应该是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的管理,它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密切联系和结合。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

工程项目施工是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施工项目的利润日益降低,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施工企业众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在房屋建筑招标过程中压低标价、降低各项费用和缩短建设周期等,到了不合理的地步,给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降低项目施工成本,缩短工期、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项目。能否有效的控制好项目的施工成本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抛开市场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立足,从企业内部挖潜,从成本入手,狠抓成本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下面笔者就当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加以分析和探讨。

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投资决策阶段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成本管理意识

面对市场竞争的沉重压力,不少施工企业对市场风险认识不足,盲目承揽任务,不计成本盲目铺展,以贷款或集资的方式垫资施工,结果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些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及高层管理人员,缺乏市场风险防范意识和现代成本管理意识,一味地追求完成产值,扩大投资来谋求盈利,忽视企业是以追求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的经济组织。

(二)投标阶段忽视投标费用对成本的影响

我国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管理尚不规范,到处存在拉关系、找门路的情况,投入的财物难以控制,投标费用占管理费用的比率偏大,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投标单位为提高中标率,在报价时恶性竞争,相互压低报价,使造价降低幅度达到预算成本难以接受的程度,使得一些项目在投标准备阶段就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项目还未开工其经济效益就受到了直接的影响。

(三)组织施工阶段目标成本的确定不合理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首先要确定成本目标的问题,有些企业在没有认真分析影响成本的主客观因素及企业的内外部条件情况下,确定的成本目标缺乏合理性。目标偏高使目标主体失去信心,目标偏低对目标主体没有激励作用,失去了目标管理的意义。施工项目中标后,企业应制定多种施工方案,择优选用。目前,我国的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不少工程项目都不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或只根据经验在局部方案上进行比较,所以未能从源头上真正做到与目标成本管理挂钩。

(四)生产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不力

虽然,随着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的不断加强,项目经理部在人工费、材料费及机械费等各成本要素的管理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整体来说仍停留在粗放的管理思路上,成本控制没有落到实处。例如对各项成本要素管理松散,计划不明确,人员素质偏低等。有些施工企业没有制订材料物资的采购验收制度及用料领料制度,或有制度却未严格按制度执行。致使材料进场无数,出库无数,余料无回收等,失窃及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也有一些项目成本水平失控,有些项目已预期可以完成公司下达的利润指标,就随意扩大成本开支范围,不实发票以假当真,甚至在项目中以材料费、人工费等名义报销各种支出。甚至有的项目已完工结算多年,仍还有材料供应商向公司索要材料款。导致不能真实反映项目的利润情况,也不利于成本的考核和借鉴工作。

(五)工程竣工阶段竣工资料及工程价款结算不及时

工程完工后的价款结算不够及时,工程预算滞后,有些项目开工无概算、竣工无决算,工程已竣工多年也未进行决算,影响了工程款的结算。不能正确反映和核算项目的收入和成本情况。

四、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和成本管理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珍惜自身的品牌价值和企业信誉。不轻易承诺垫资施工,注重垫资施工的财务风险性和可行性,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垫资施工方案和资金筹措措施。重视合同管理,搞好标前评审工作,不能大包大揽一切不可抗力或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事前对每个施工项目的成本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测,把可能发生的风险事项的风险程度降到最低。组织培训,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进行风险的防范教育和经济教育,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增强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任翁精神,使各项成本管理工作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得到贯彻、落实。

(二)重视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1.建立信息筛选跟踪机制。要求企业领导班子要有广泛的信息渠道和良好的社会关系,对建筑市场上的招标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分清项目的立项和审批证件的真伪,判断是否具有跟踪价值;杜绝盲目投标,系统策划好投标的每个阶段,提高中标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2.建立投标报价预警机制。以企业历史数据和同行业报价中标资料为依据,结合项目情况、投资主体情况、地区差异等因素分别制定造价的最大降低幅度。最大降低幅度应考虑项目直接成本和经严密测算的管理费指标,科学合理地确定投标报价。既要确定能中标,又不能因降低幅度大而造成先天性亏损。否则应考虑投标风险问题。

3.建立投标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依据企业历史资料和当年工作目标,编制投标费用年度预算,投标费用实行与项目总价相关联的总额控制,纳入投标工作考核目标。以投标结果和中标项目利润水平的高低,对投标人员进行奖励,中标项目的利润水平依照项目评估结果确定。任何项目的投标费用都不能超过该项目的利润预算,否则工程还没开始做就已经亏损。

(三)做好组织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1.确定先进合理的成本目标。成本目标的确定,既要分析主客观的因素,又要研究企业内外部的条件。主观因素主要是企业对利润的期望,客观因素是指制约项目成本的各种资源因素和组织因素,在确定成本目标时,要全面分析和研究这些因素和条件,对拟施工的项目成本作出准确的估计,确定合理的成本目标。围绕成本目标,从各阶段加强成本控制措施。

2.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工程项目中标后,施工单位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作出多种施工方案,进行经济比较,以确定有利于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案。严把质量关,节省开支,进行目标成本的分析和评估。组织开工前的图纸会审,对于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拿出修改意见,在取得业主和设计单位同意后,修改设计图纸,办理图纸会审纪要和增减帐。在竣工验收阶段,注意经济、技术的处理,缩短验收时间,提高交付使用率。

3.建立高素质的项目管理班子。组建项目部时,要选好的项目经理,配备好的项目班子。选懂技术、会管理、道德素质高的项目经理,是搞好项目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可靠保证。作为项目班子的其他成员,既要有专业知识,各负其责,还要具有专业知识,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要求项目经理、项目管理班子和作业层全体人员具有经济观念、效益观念和成本观念,对项目的盈亏负责。

(四)加强生产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1.人工费的管理。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在12%-18%左右。人工费随市场价格波动而不断变化。企业应通过对现场的有效管理、改进工艺流程等措施来降低单位工程量的人工投入,从而降低人工费用。并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劳动者的业务能力及素质培养,把劳动成果与其收入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劳动积极性,挖掘潜力,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企业应重点通过对在建工程的过程控制,积累各类结构形式下实际用工数量的原始资料,以便形成企业定额体系。

2.材料费用的管理。材料是产生利润、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其成本约占直接成本的70%左右。因此材料成本的控制成为生产成本控制的关键内容。一是材料价格的控制。企业采购部门事先应对材料供应商进行考察,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材料价格以工程清单报价中的价格为控制指标,确保材料采购过程中产生效益。二是材料的验收和领用控制。企业应依据施工预算制订出明确的用料计划和材料验收制度。采购部门按用料计划和工程进度随时进料,而不是大批购进材料堆放在施工现场,以免造成资金占用。材料验收制度中应规定:所有采购、供应到项目部、工地的建筑材料必须开具材料验收单;且材料验收单上必须有两个以上人员的验收签名;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并告知每个材料供应商必须在一个月内,将材料验收单送到主管该项目的财务部门盖章确认;未经财务部门盖章确认的材料验收单据一律无效。同时要求材料供应商在公司制订的材料验收制度的告知栏内签名认可。这样既保证了各项目部材料采购的真实性,又能及时了解公司因外购材料而增加的负债。三是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工地材料应设专职人员管理,做到堆放整齐有序,如遗失或实际与库存不符时有专人负责。材料的堆放尽量一次到位,避免重复搬运,出现增加运输费用和材料丢失的情况。材料出库应填制领料单,依据项目施工进度和月用料计划表,审批每日用料情况,有散落、遗弃的废料要及时整理回收。各个责任部门要相互协作,抓好每一个环节的控制工作。四是周转材料的管理。周转材料的特点是单个产品价值相对较低,所需批量大,多次参与生产而不改变实物形态,其价值通过成色的减少而逐步分摊到成本中去,如钢管、模板、脚手架等。企业应设置周转材料调度总站,负责所有施工项目周转材料的供应和调度,测算出周转材料最佳库存量,以利于各工程进度的顺利搭接,保证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减少存量资本。经常对周转材料进行翻修、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依据施工周期,制定采购计划,补充库存量。在使用过程中有丢失或返还时数量不够的,应向使用方追索赔偿责任。对租用的周转材料,精确计算使用天数,不需用时及时退回租赁单位,减少占用天数,加快周转,提高周转材料的利用率。

3.机械费用的管理。机械费的控制指标,主要是根据工程预算清单计算出使用的机械控制台班数。对机械费价格一般采取租赁协议,在租赁期内一般不会变动,所以,控制实际用量是关键。在签定租赁价格时,应充分考虑现场情况,做到设备的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加强租赁计划的管理,减少因安排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而增加的成本。对自有机械设备,更应做好日常台班记录,并注意日常维护,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保证每天满负荷运转。并做好上机操作人员与辅助生产人员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机械台班产量。

4.严格区分施工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开支范围。施工过程中还应严格区分施工项目的开支范围。凡不属于项目施工所发生的成本支出,一律不予从项目施工成本中列支,防止成本不实。从项目管理班子开始严格审核并控制,仅仅依靠财务部门并不能有效地解决成本控制问题。

(五)及时做好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和结算工作

只有完成了工程验收,竣工结算才是一个完整的结算,建设单位才会拨付工程款。工程完工后应尽快编制工程竣工文档及竣工结算,履行验收手续,与建设单位办理结算手续,尽早结回工程款。这样有利于偿还债务和资金的回笼,减低内部营运成本,从而避免经营风险,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这是项目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否则,工程完工了,收入却没有跟上,竣工资料及验收手续不齐全,建设单位有理由拒付剩余部分工程款,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加大成本亏损。

车险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篇7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车险调研,实证分析

对外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的偏爱日趋增强, 因此, 车辆保险业务也快速得到发展。我国车险的保障费用于1990年超过22亿元, 占据人身保险份额的40%, 并超出企业入保费用的4%, 为汽车保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 全国入保财产类费用达5000亿元左右, 同比上升80%, 同时占据财产业务比例的75%。因此, 我国车险的迅速递增为我国整个财务保险系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整个汽车保险行业的增长使市场主体的竞争日益趋于白热化。此现象也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Jaghish N.sheth (1988) 认为市场中供求均衡转变时, 消费观念应运而生, 此外, 行为科学体系的逐渐成熟使得一般性商业活动与市场营销活动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Raymolld Bauer (1960) 在sinom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风险论一说, 认为消费者在进行市场活动中并不像经济学中所说的理性人一样, 做出效用最大化的决策, 而是把风险降至最小。陆卫平 (2006) 对消费者行为理论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并对其理论的发展与演进进行了总结归纳。

一、调研样本描述

(一) 问卷设计

在设计关于购买车险的消费者行为时, 问卷依据的原则与依据是:以消费者购买行为在各阶段的表现为主, 问卷通俗易懂, 一气呵成, 避免了应为专业性的提问而导致的错误性选项, 避开某些敏感性话题, 使消费者能够如实回答。问卷总共设计43个问题, 涉及私人信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多个方面, 问题分为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

(二) 样本总体描述

本次问卷所发放对象为湖南省汽车保险消费者, 范围为湖南省省会与部分地级市, 由于发放时间有限, 2013年4月—2014年2月间共发放问卷300份, 收回问卷120份, 其中有效问卷为103份。

本次调研有关消费者性别、年龄、学历、个人收入分布图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 车险购买者以男性居多, 占据调研总人数的63%;从消费者购买车险的年龄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处于26—35岁人群, 将近40%, 在学历上, 大部分以本科为主, 硕士与博士人群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且月薪在3000—6000元间的人群居多, 占据本次调研人群的一大半。因此, 总体看来, 消费人群以男性居多, 且倾向于本科以上的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

二、消费者购买车险的决策过程

(一) 问题认知

对于消费者购买车险的问题认知是车险公司进行决策的首要条件, 它有助于车险公司对其预期分析与实际销售状况做对比, 因而从中采取其他销售策略。总体说来, 问题认知有可能是基于消费者自身、有可能受其所处环境所影响, 或者团体营销策略所影响;即汽车保险销售随消费者行为不断改变, 对消费者当下做出的消费行为有重大的影响。此外, 车辆的不同也使得消费者对于车险的购买有所不同。比如, 消费者购买了机动车辆, 车险也就成为了一种衍生品, 况且国家明文规定必须强制性购买车险。一方面, 消费者购买新车之后必须购买车险;另一方面, 车险即将过期时, 消费者必须进行下一期的车险购买。

(二) 信息搜集

在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后, 车险购买者就面临大量的车险抉择问题, 即对车险信息的搜集, 在其所处的环境与自身所了解的多种信息进行分析, 并运用合理适当的决策进行选择, 消费者首先会选择已有的资源进行信息搜索与决策, 再通过外部资源进行了解, 在调研问卷中一共涉及了如下几种情形:家人与朋友、互联网、报纸或杂志、电视、电台广播、保险公司推荐。通过实际调研后得出如下图形:

由图3可以看出, 车险消费者选择车险渠道有多种方式, 主要是从外部了解到一些车险信息进行购买, 家人或朋友推荐为主, 占据30%, 互联网查阅资料居于其次, 占据总比例的23%, 最后依次排列为保险公司推荐、电视、报纸或杂志、电台广播。因此, 家人或朋友的建议十分重要, 为高于互联网传播的非传播渠道, 其次, 由于互联网信息齐全, 更新速度较快, 消费者也易于通过查找相关信息进行车险的相关了解, 最后做出决策, 由于保险条款比较复杂, 且消费者易于忽视合同中详细赔偿措施, 因此, 在购买车险时, 由于车险品种繁多, 信息了解相对缺乏、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等使得口碑效应在消费者中比较适用。

(三) 购买因素与评价

消费者在购买车险时, 首先, 会充分考虑到保险公司的各项因素, 从中挑出一些作为备选, 对备选公司一一进行分析, 其次, 充分衡量自身标准, 最后从备选中做出最终抉择。其中, 车险购买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保险公司知名度、理赔的方便快捷性、服务态度、业务员职业素质、公司经营能力与状况、保单价格。此外, 消费者所关注的保险公司也占据着很大的因素。

从图4可以看出, 消费者所优先考虑的8家车保公司依次为中国人保公司、平安财险、太平财险、中国大地财险与中国人寿财险、太平洋财险、永城保险、华泰财险。而消费者依次所考虑的车保公司的重要因素为理赔方便快捷性、服务态度、保险公司知名度、保险公司经营能力与状况、保单价格、业务员职业素质等。通过对上述两种情形进行比较与分析, 消费者在购买车险时, 对索赔公司的运营状况与能力的关注度较高, 这也是中国人保公司、平安财险、太平财险稳居前三的重要原因。其余保单价格、业务员职业素质构成了车保公司的重要影响因素, 且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 消费者主要依靠家人朋友来判断车险的好坏与购买, 且大部分出于繁琐的角度考虑, 对车险的条款较少进行分析。综上所述, 消费者对车险的购买参与度较低, 拥有车辆的消费者仅需要具备一般的决策视角, 即具备理性消费观念, 使得自身实现利润最大化且用时最少,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即可积累车险的品牌评估。若消费者所购买车辆属于经济型, 且之前对车险的市场行情不熟悉, 可以选择现有市场低端的车险服务, 也即车险保单价格也纳入了问卷的基本选项。其次,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 消费者与车险公司初次达成协议, 消费者对车险公司的服务流程还不甚了解, 双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若消费者与车保公司在索赔方面存在争议, 抑或在车保途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状态, 易于使得购买高质量产品的消费者面临不利的局面。由于市场中大部分消费者只愿意支付车险产品的均衡价格, 因此, 高产品车险承保公司面临一定的风险, 若车险公司提高车险产品价格, 会因市场供求不均而退出车险销售行业, 所以高承保车险公司致力于迎合消费者行为, 使自身产品能得到消费者的有效需求。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 消费者即便按照均衡价格购买汽车保险也可能导致劣质产品的出现, 因此, 汽车保险公司应该公平竞争, 应用4S、4P原则合理定价, 找准自身的优劣, 寻求合理定位, 不断提高自身产品质量。

(四) 购买车险

消费者在购买汽车保险时, 需要对个人信息进行填写并支付一定金额, 以取得车保的各项权利, 因此, 在此进程中, 购买者与业务员相互产生利益关系。如今, 汽车保险业的激烈竞争导致车保业务员的激增, 消费者在咨询业务员时, 也获取了大量有关车保的基本信息与索赔条款。在调研中, 大部分车保消费者反馈, 在销售汽车保险时, 业务员故意隐瞒有关车辆赔偿的有效信息, 导致消费者对于车辆索赔的基本信息相对匮乏, 也导致了车辆索赔纠纷的案件频频发生。然而, 从各大保险公司了解到, 购买车险用户的基本资料不齐全, 导致公司无法预知客户存在的潜在风险与提供客户相应的优质服务。此处存在的问题在于业务员刻意隐瞒某些客户信息, 尤其是涉及客户的联络方式与客户存在的潜在风险, 业务员通常与客户签订优惠条款, 并拥有自身建立的客户体系, 以免个人业务落入车险公司手里, 此现象易于造成业务员把控源头, 车险公司发展规模与发展理念落后。

从图5可以看出, 消费者投保险种大小依次为:第三者责任险、交强险、车辆损失险、车上人员损失险与不计免赔特约险、玻璃单独破碎险。上述前三种车险说明在业务交流中, 车险业务员的专业素养与消费者购买行为密切相关, 车险购买者以基本险为主, 其他险种项目较少。

(五) 车险消费体验

一般说来, 消费者购买产品前期望值均大于或等于购买该产品之后的期望值, 然而, 汽车保险与一般产品不同, 它仅仅是一种合同承诺书, 所购买该产品客户在一般情况下与该公司保持正常联系。一旦合同项目生效, 客户最关注的是车保公司的服务质量与理赔度, 试图从合同中索取最大金额, 以保障自身损失降至最低。调研后发现, 车险消费者对于保险公司的理赔态度均给予了中等偏低的评价, 说明了消费者从中索取的理赔金额与预期值相差较大。因此, 由于保险业务员的素养普遍偏低、消费者对其信任度不高等是造成车险理赔不足的主要原因, 目前, 消费者对其采取的措施如下图所示:

从图6可以看出, 7.8%的人会选择默默忍受, 49%的人选择投诉, 37.3%的人会选择改投别的公司, 5.9%的人会向身边的人诉说, 上述几种情况说明消费者针对理赔措施不到位采取的措施均不利于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行。

三、启示

上述分析表明, 目前, 车险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车险公司应适应消费者行为适时进行改良方针对策, 车险公司应本着服务至上、专业化团队发展的理念, 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强化公司推出的产品质量、与扩展多元化发展渠道推动新型的车险营销理念。总体说来, 客服是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 业务员应注重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加强与客户的咨询服务, 与客户签订合同后注重高效优质的服务以合理避险。比如, 有针对性地划分出存在潜在性风险的客户, 在承保时运用科学方法精准的计算出赔偿损失, 并将信息反馈给客户;提供相关性的避险服务, 能提前告知并降低客户存在的风险, 加深与客户交流度, 增强客户的满意度。此外, 车险公司还应适时推出新产品策略, 推陈出新, 多元化方式进行组合, 进行调研, 了解客户的时时需求, 促进行业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JagdishN.Sheth, DavidM.Gardner, DennisE.Garrett.Marketing Theory:Evolution and Evaluation.New York:Wiley, 1988.

[2]RaymondBauer.consumer Behavior as Risk Taking, in Dynamie Marketingf or a Changing World, Robert S.Hancoek., ed., Chieago:Ameriean Marketing Associa tion, 1960.

上一篇:国企年终总结下一篇:2023年务虚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