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雪》课外阅读及答案(共9篇)
《盼雪》课外阅读及答案 篇1
又是冬天了。这是我南下广州的第一个冬天。虽然明白大雪难以过秦岭,但我还是同往年一样,盼望着一场大雪的降临。
雪就是芙,雪就是诗。有关雪的诗句,人人都能信口诵来。“燕山雪花大如席”“梅花欢喜漫天雪”“一片一片又一片……飞入梅花都不见”,说不尽的是对雪的那份钟情,那种喜恋;而“瑞雪兆丰年”则寄托了以农为本的中国人对来年的祝福和期望。
雪几乎是北方的专利,在南国是难得一见的。大约是前年,粤北的一场短暂的小雪,曾经让岭南人欣喜若狂。从报上看到这条消息时,我真为自己生在中原,能经常欣赏到雪而得意、满足。“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东坡先生大概是在享受荔枝时写下这些诗句的。如果他在赏雪时来了诗兴,大概又会说“年赏瑞雪一两场,更愿长作北国人”了。说到这里,我又不免为自己南下谋生,失去了经常赏雪的机会而遗憾不已。
小时候,地处大别山区的家乡每个冬天都要下几场雪。有雪的时候,我总是兴奋异常。跟小伙伴们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板,我乐此不疲。小手冻得通红,也浑然不觉。虽然大雪使我到三里之外的学校上学麻烦许多,但我毫不在乎,学着大人的样子,用稻草绳绑着腿,深一脚浅一脚,寒风刺骨全不顾,积雪没膝趣最多……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雪下得正欢的时候。或是伸出小手迎接碎玉般的雪花,或是在漫天飞雪中跑着、跳着,任雪花打在脸上、落在瓜皮帽上。然而,雪却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悄悄地开始降落,到天亮时,留给千家万户一个开门的惊喜。“哇,好大的雪呀!”一听到爷爷、奶奶开门时的惊叹,平时最爱赖床、不烘热棉裤不起来的我,就会抬起头,先看看窗外,然后一骨碌爬起来……
如今,雪越来越稀罕了。大雪变成小雪,多雪变成了少雪,少雪变成了无雪。
奶奶说,她曾见过三尺深的大雪。而我所见过的最大的雪只有一尺多深,那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原以为,到了家乡以北的郑州,会见到更大的雪,但在郑州八年,却只见过一两次半尺以上的雪。近两年,更是连半尺雪也见不到了。每个冬天,我都盼雪,数着一九、二九、三九,盘算着冬天还剩下多少时间,及至到了春天,还常常盼望来一次“倒春雪”,下一场“桃花雪”,然而,冬去春又来,等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科学家说,这是气候变暖的原因,气候变暖是因为“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是因为工业化带来的大气污染。我越来越感到,我们失去的已不仅仅是雪,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所企盼的也不仅仅是雪,还包括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虽然身在南国,不敢奢望在这里见到大雪,但我盼望着家乡再一次出现“大雪封门”,盼望着北国重现“万里雪飘”的壮景。前不久,有气象学家说,持续十多年的“暖冬”,可能在今年告一段落,出现一个寒冷的冬季,但愿这个预言能变成现实。
我,天天关注着天气预报,我一年更比一年盼雪。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我又不免为自己南下谋生,失去了经常赏雪的机会而遗憾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手冻得通红,也浑然不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以怎样的.顺序记叙?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引用了不少关于雪的诗句,下面是一些关于雪的诗句,你能写出它们的作者与出处吗?
(1)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
)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
4.文中引用了苏东坡的诗句,请你把此诗的前两句补出来。“____”,“____”
5.画线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你模仿此手法仿写两个描写雪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并说明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专项题 答案 1.(1)不停地感到惋惜。(2一点也感觉不到。
2.以时空交错的顺序记叙,文中出现了不少时间词语,如“现在”“小时候”“十多年前”;也有不少词语表示空间转移,如“广州”“大别山区的家乡”“郑州”等,凭此可判断本文的记叙顺序。
3.(1)《卖炭翁》白居易(2)《绝句》杜甫(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4.“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5.“略”。
6.将“南方”与“北方”比,“南方”与“大别山区的家乡”比,将“十多年前”与“近两年”比,通过对比突出“气候的变暖”“温室效应”越演越烈,从而说明大气的污染越来越厉害。
《盼雪》课外阅读及答案 篇2
一、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为了了解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情况,我对全校七到九年级的100名学生采用书面回答的形式,展开了调查。
1.你课余进行以下活动吗?(1)阅读课外书(2)看报(3)看电视
2.你课余阅读课外书(看报)大约多少时间?
3.你课余看电视大约花多少时间?
4.你课余花在完成课外作业上的时间大约有多少?
学生个个都能成为弄潮的好手,胜利抵达彼岸。因而教者既要有意识地把每个学生放到风口浪尖去摔打,又要有目的地让他们切切实实地学会应有的本领。要力求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每个环节上参与率都是100%,以求取得语文教学每个目标的达成率都是100%。实现这两个100%,关键是学生要主动,而学生主动的关键在于教者的调动和保护。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无意识注意中无忧无虑地学习。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或消极情绪的生成往往在一念之间,在课堂提问时注意肯定学生答案中的哪怕是很小的正确部分,就能帮助他们赢得自信,保护自尊,拓展思路,使解答趋于圆满:在朗读复述等训练中注意褒扬学生哪怕是很不起眼的优点,就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添勇气,使有关能力不断增强;在批阅评讲学生作文时注意发掘其立意组材,语言表达哪怕是书写方面的一点长处,多给点赏识性的眉批或总批,在有关句子下面做一点类似“~~”的嘉许性记号,就能使学生深受感动甚至震撼,使他们不至于视写作为畏途,还可能与写作结下不解之缘。
要深刻认识到,给学生语文学习的安全感,学生就能获得语文学习的心理自由。心理自由是思维发展的
现将学生回答的有关数据统计如下:
针对问题1,看电视的占了80%,读课外书的占10%,看报的只占2%。
针对问题2、3,其平均时间分别为25分钟和1.10小时(其中有好几位学生的回答是每天几乎不看课外书和报纸)。
针对问题4,其平均时间是1.30小时(其中九年级学生占用的时间明显高于七八年级,已经超过2个小时)。
从以上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三个普遍现象:一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普遍不够;二是学生阅读兴趣普遍低下;三是学生阅读面普遍狭窄。
二、现象形成的原因
深究以上现象形成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家长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书本上的知识都未吃透,还谈这些“不务正业”之事,
前提。中学阶段,学生的知识、经验不断扩大加深,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加强发展,自由的心理状态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复杂关系和联系。在没有心理束缚的状态下,他们会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会不满足于教师的说教和书本的现成知识,而喜欢索取隐藏的内容,追根到底,这正是他们独立思考,增长知识,发挥才干的可贵表现。实施新课改,需要的正是学生的这种学习精神和学习状态。
安全感是学生本应拥有的生存、发展权利,传统的语文教学一定程度上剥夺了这种权利,今天我们提出给学生语文学习的安全感说到底是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打造生态型课堂,更好地创设提升学生语文素质和全面素养的新天地。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放弃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放弃教学应有的调控手段,对学生一概信马由缰听之任之,甚至牺牲教学的严肃性,内容的确定性和答案的唯一性去迎合学生的不当意见和不良表现。给学生语文学习的安全感是为了让学生心情松弛,而不能让学习松懈,课堂松散。
(责任编辑韦淑红)实属多余。据调查结果表明: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学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有的农村初中学校因为基础设施的配备相对简陋,没有设置图书馆、阅览室,也就不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而且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也很少鼓励学生去看一些有益的书籍,甚至连学生早自修看课外书都是违反纪律,导致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学习方法无用武之地。
(二)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
在调查的100人中,平时阅读内容是科普类的有10人,占10%,故事类30人,占30%,历史类的有5人,占5%,作文选的有60人,占60%。其他的5人,占5%,数据表明,在农村的初中学生思想里,形成了优秀作文等同于课外书籍的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古今中外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三、加强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的对策
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入手:
(一)更新理念
为了更有效地加强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广阔而自由的天地,语文教师必须进行理念上的转变。教师要确立“大语文教育”的理念,要提高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要以实际行动,真正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要研究课外阅读的理想方式,逐渐形成学生重视课外阅读、喜欢课外阅读的良好风气。
要坚持“以生为本”课外阅读理念。在推荐和引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能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与学生交流中,了解和把握他们阅读的动向,找到既是学生喜爱又有阅读价值的读物,真正达到让学生想读书,能读书,读有价值的书的理想境界。
(二)指导阅读方法
1. 以读促读
学生在课内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后,进而引导他们读与之相关的一组文章。如读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春》之后,再引导学生去阅读其他作家描写春的文章,也可以引导他们读一组关于其他三个季节的文章。此外,还可以由这位作家的某一篇文章延伸到他的其他文章,或由所选作品延伸到背景材料、评论性文章等。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拓宽视野,在广阔的课外阅读中涵泳、品味,就能真正做到“得道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 以说促读
教师定期组织阅读积极分子介绍文坛新动态,推介新作品,谈谈自己的阅读心得,讲讲课外阅读的收益。有了榜样示范,有了积极分子带动,整个班级的阅读氛围自然要好许多。
3. 以看促读
现在,有许多名著名篇都拍摄成了影视作品,如四大古典名著,现代名著《阿Q正传》、《骆驼祥子》、《子夜》、《茶馆》、《边城》,外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等。这些影视作品大多已制成了光盘在市场上出售,假期中,各大电视台也纷纷播映。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作品的同时,收看这些影视作品,他们对原著的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
(三)挖掘书源
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
(1)家长要配合。
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选择读物要做到:(1)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2)符合少年儿童年龄特点。(3)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学校要完善。
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中学应着力建起图书馆或图书室。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检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四)加强引导
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我自己则常常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读书:
(1)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
(2)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3)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
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会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无与伦比的精彩。语文课外阅读将让农村孩子走出乡村,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盼雪》课外阅读及答案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类型 指导方法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类型
1.积累性阅读。积累性阅读在小学语文阶段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要阅读任务是积累,这里的积累主要包括积累词语、词汇和句式,或者是文章中的一些常用修辞、写作方法等。积累性阅读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如果小学生把积累阅读做到位,那么他们以后的阅读或写作能力都会提高一个层次。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积累性阅读。
2.理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的主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小学生的年纪小,接触的新事物少,因此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就必须让他们多阅读。在小学阶段虽然有自然科学等科目,但是离我们的教学目标还很远,为了让学生提升自己,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一些理解性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充实自己。
3.鉴赏性阅读。鉴赏性阅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欣赏,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和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美文的篇章是比较少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美的散文、诗词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评价性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甄别是非的能力,让学生阅读一些评价性阅读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像课外阅读《三个小金人》就是评价性阅读,它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因此,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5.消遣性阅读。消遣性阅读主要是一种休息方式,它能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讲,阅读这类文章的时间和机会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更不会阅读这些,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是比较弱的。所以,这类阅读比较适合成年,他们工作和生活压力比较大,在阅读这类文章时可以缓解压力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1.以身示范法。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以身示范,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课下教师一般没有陪伴学生读书的时间,但是可以选择一些课上时间完成,比如可以和学生一起看书,就是静静地看书,彼此不打扰。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就可以现场给予指导,如果学生的阅读比较顺畅就应该指导学生记录一些关键性的内容。只有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阅读、爱上课外阅读。
2.读书笔记法。读书笔记法主要是让学生积累。在读书笔记法中学生有三方面的内容要积累:一是积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主要指向理解性阅读材料,对于这类文章学生们记住主要的内容即可;二是积累优美的篇章、词句。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都比较弱,但是我们不能揠苗助长,而应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内容开始,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地阅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厚积薄发;三是要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常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确实是这样的,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如果看过一些文章而不写一写自己的心得,那么文章就白读了。
其实,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读书,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制作读书卡,从而规范学生的读书行为。我们举个例子看看读书卡的制作和应用。
有了这样一张读书卡,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方便多了,可以有目的地阅读、记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尝试。
3.阅读指导法。学习内容都是有法可循的,同样,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也是这样的。到了六年级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逐渐增加了一些议论性文章,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阅读起来感觉很吃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议论性文章时,首先要追根寻“理”。因为议论文的阅读着重点在于透过这个表面现象,探寻作者的真正意图,即作者从这个内容中引发出怎样的思考,因此在阅读中我们要找到这个“理”,其次要延展悟“理”。要找寻到文章的“理”,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将思绪从文本中延展开去,延伸到生活实际中,并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积极思考汇总,加深对“理”的认识和感悟,并由此产生独特的感受,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样才能抓住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
4.读书活动法。为了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巩固课外阅读的成果,教师应该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活动。这样的活动有很多,比如读书演讲、朗诵比赛、读书心得交流、板报展示、读书竞赛等。在课堂上,我常用的方法是故事法和朗读比赛,因为这两种方式容易控制,学生也容易完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外阅读的成果,还拓宽了视野,真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刘志超.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1.
[2]李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重视实验精神课外阅读及答案 篇4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时至今天,王wang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①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②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③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④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⑤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⑥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⑦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⑧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分最后一段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
参考答案:
1.从科学发展的历史、实验的过程、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弱点这几个方面来论述说明的。
2.举自己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这一观点。.
3.第一层是第①句,第二层是②③句,第三层是④—⑦句,第四层是第⑧句 第一层承上启下,点明格物致知精神的意义;第二层从研究学术和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两方面来具体论述其意义;第三层揭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含义;第四层得出结论,提出希望。
4.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篇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⑤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⑥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④官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⑤德:恩德。⑥取:攻占。
1. 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道于虞而伐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晋已取虢,还反灭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晋献公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2)晋国攻下虢国之后,军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
2.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示例意思接近亦可。
示例一:唇亡齿寒。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
示例二: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
郭沫若诗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6
郭沫若诗两首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选录了银河相会、郭沫若·骆驼、余光中·乡愁三首诗歌以及现代文带上三句话上路阅读。并附有相应的阅读答案可供参考。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银河相会
(日)岛倚腾村
晚云在暮天泛起波澜,
欸乃歌声在夜空萦绕不断。
牵牛星急急荡起双浆,
一叶扁舟穿梭在云汉。
晚风送来阵阵芬芳,
也把叶绿花红的彼岸吹遍。
潸潸清泪濡湿了面颊,
宛如一个青春永恒的梦幻。
呵,在那远远的天边,
欸乃棹歌悠悠不断。
星星窥见了人间的欢愉,
今宵幽会情最缱绻?
1、诗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
2、诗的第一节由银河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诗人想象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节诗用_____________,烘托美好的彼岸,把__________________比喻成“梦幻”。
4、诗中两次写到“欵乃歌声”,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概括本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
骆驼(节选)
郭沫若
骆驼,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
引导着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1、如何理解“你沙漠的船”和“有生命的山”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昂头天外”和“走向黎明的地平线”分别写出了骆驼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虚实结合是这节诗的突出特点,请分别找出实写和虚写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的“骆驼”象征了什么?诗人借骆驼歌颂了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不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属于_______(散文诗抒情诗叙事诗寓言诗),朗读这首诗时应该把握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亲切爱怜激越豪放情深意长缠绵悱恻)。
2、乡愁本来是一种难以表现的情绪,但是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练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意象,借助他们把乡愁表现得深入人心。
3、诗中表现时间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在内容和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诗来看,诗的前三节抒发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节抒发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
5、“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浅浅”是不深的意思,其深层的含义是()(多项选择)
A、说明台湾与大陆相距并不遥远。
B、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而造成的状况应及早结束。
C、台湾与大陆不能密切往来,这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D、诗人伫立台湾远望大陆,面对“浅浅”而无可奈何。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带上三句话上路
李小刀
你将要远行,孩子,将有一生的岁月等你去走,我送你三句话带在身边。
快乐是一种美德
要保持快乐,孩子,这是我们穷人最后的奢侈。不要轻易丢掉快乐的习惯,否则我们将更加一无所有。
你要快乐,在每一个清晨或傍晚。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在你经过的每一个村庄,你要留下你的笑声作为纪念。这样当多年以后人们再谈起你时,他们会记得当年曾有一个多么快乐的小伙子从这里经过。
快乐是一种美德。无论你背着多少行李,你也不要把它扔到路边的沟里。即使你的鞋子掉了,脚上磨出了血,你也要紧紧地攥着快乐,不和它离开半天。
快乐是一种美德,孩子,这是因为快乐能够传染。你要把你的快乐传染给你身边的每个人,无论他是劳累的农夫还是生病的旅人,无论他是赤脚的孩子还是为米发愁的母亲,你都要把快乐传染给他们,让他们像鲜花一样绽开笑脸。
孩子,在你经过的每个村庄人们都像亲人一样待你,他们给你甘甜的泉水,给你的行囊里塞满干粮,你就给他们快乐吧!记住,快乐是一种美德,它能让你在人们的心中活上好多年。
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
在你的旅途上,孩子,会有许多你没有见过的鲜花开在路边。它们守在溪流的旁边,在风中唱歌跳舞。
不要忽略它们,孩子,我们的眼睛永远不要忽略掉美。你要欣赏它们的身姿和歌声,你要因为它们而感到生活的美好。不管你的旅途多么遥远,不管你的道路如何艰险,你都要和鲜花交谈,哪怕只用你喝点水、洗把脸的时间。
不要看不见满径的鲜花。但我要告诉你,当你沉浸在花香中的时候,不要忘记赶路,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的时间。
你只是一个路过的人,孩子,你要去的地方是前方,你的旅途依旧漫长。你的鞋子依然完整,你的双眼依然有神,你属于远方,而不是这里。
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相信这条路的前头还有千朵万朵花在等你。你要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哪里,在你没到之前,孩子,不要为一朵花停住脚步。
你去的地方是远方,孩子,你要知道,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为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
你会在某一天踩着满地阳光到达。孩子,只要你的身体里流着奔腾的热血,只要你举着火把吓退野兽,你就早晚会抵达那个你想要去的地方。那是远方,那是幸福之乡。就在你打点行装,准备返回的时候,我要对你说,孩子,别忘了为那些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
你要记得在你的旅途上你喝过别人给你舀来的泉水,你吃过别人给你送上的食物,你听过一位姑娘的歌声,你向一个孩子问过路,你在一间猎人的小屋中度过一个漫漫黑夜。要记住他们,孩子,你要记往这些人的声音、容颜。在你返回的前一天晚上,你要为他们准备好礼物。
你要把几块丝绸、几块好看的石头细心地包好。你要给姑娘准备好鲜花,你要给老人准备好烟丝,你要想着那些调皮的孩子,他们的礼物最好找也最难找。
这些就足够足够了。再带上你在路上看过的风景、听过的故事,再带上你的经历和感触,在燃着火的炉边,讲给他们听。
告诉缺水的人们前头哪里有水,告诉生病的人们哪种草药可以治病,把你这一路的经验告诉他们,把前方哪里有弯路告诉他们。
这些是最好的礼物。
不要忘了给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孩子,只有这样你的这次远行才算没有白走。
1、“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中的“花”可以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有没有为帮过自己的人准备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要保持快乐,孩子,这是我们穷人最后的奢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一组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怎样理解“那是远方,那是幸福之乡。”中的“远方”、“幸福之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给帮过自己的人准备礼物,“这次的远行才没有白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一开始提到“我们穷人”。你认为拥有这三句话的人能被称为“穷人”吗?这两个“穷人”的概念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除了文中提到的三句话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话应该被记得?你能再写几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1、牵牛星和织女星
2、驾舟牵牛星唱着歌,驾舟飞渡
3、晚风、叶绿花红男女青年相会
4、用歌声传达急盼相会的幸福、愉快的心情
5、歌颂青春爱情的美好永恒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
1、写出了骆驼的特点:是沙漠中的运输工具,有高大的、蕴藏生命所需能量的驼峰。
2、“昂头天外”写出了骆驼的自信心;“走向黎明的地平线”写出了骆驼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3、实写的诗句有“你,有生命的山”“引导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虚写的诗句有“骆驼,你沙漠的船”“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
4、“骆驼”象征着坚韧不拔、引领人们前进的无畏战士。歌颂了一种不断追求、不断进取,最终引导到“天外还有乐园”这样一种境地的一往无前的精神。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1、抒情诗;情深意长
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内容上:诗人在不同时期对乡愁的领悟和感受;结构:使全诗井然有序。
4、思念母亲和妻子的儿女之情;思念祖国大陆的爱国之情。
5、ABC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1、沿途的各种诱惑。
2、略
3、穷人本来在物质上已是很匮乏了,如果再不保持精神上的快乐,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4、“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你要留下你的笑声作为纪念。”
5、因为自己的目标还在远方。如果为一朵花停留太久,可能会忘了自己远行的目的,也可能会延误了时间。
6、理想的彼岸。目标最终达成的时候。
7、学会感激才是最后的完美。
8、不能。前一个穷人是指物质上的;后一个是指精神上的。在精神上富足的就不是穷人。
《盼雪》课外阅读及答案 篇7
阅读理解一直是英语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英语成绩的高低。因此,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英语得分的关键。但从江苏省近几年的高考尤其是2013和2014年高考及平时的英语考试看,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的得分不高,而且由于对部分题材不熟悉导致阅读速度慢,又直接影响了其他项目的得分,从而导致学生整体分数不理想。此外,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讲解,对于课外阅读没有足够的重视。阅读训练主要以做题为主,缺乏整体规划、无系统性,对于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更少。这些都导致学生阅读量小、阅读面窄、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低下。而这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是相悖的。
二、新课程的要求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于阅读的八级要求是:能识别不同文体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多种媒体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除教材外,课文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同时,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些能力基本上都要通过大量和不断的阅读才能获得。但目前大部分高中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都远远没有达到标准。
而最近几年江苏高考的阅读试题越发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选题更趋于多样化、现代化、生活化;阅读量以及难度加大;文字材料改编幅度较小。所有这些因素都导致学生在高考中得分偏低。要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关键。而要提高阅读能力,仅仅依靠有限的课文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加强课外阅读及其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做法。
三、实施方法
1.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资料,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从目前的教学来看,学生的阅读训练更多的注重形式,忽视阅读方法。而大量的做题,使整个阅读教学淹没于题海中,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注重趣味性。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只有感兴趣的东西,学习者才能积极投入其中,认真思考。为学习而学习是一件最枯燥的事,他产生的是不愉悦的感觉,因此谈不上主动性和积极性,阅读行为就缺乏持久性,而且往往效果差。此外,选择的材料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语言学家Rod Ellis认为,“学习者需要专门适合他们的发展阶段的外语资料”。因此,在开始阶段,选择材料不要太难,以免学生丧失兴趣。可先选择贴近生活的材料,从学校、家庭生活等学生熟悉的题材,逐步扩大到社会、环保、科普、经济等领域。同时,要注意材料的科学性、全面性。21世纪报、读者文摘、新概念英语、心灵鸡汤以及一些经典名著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2.加强学生阅读方法及策略的指导,提高阅读能力。在选择好的材料后,教师还要加强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优秀的阅读策略对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技能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在外语教学方面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阅读策略主要有:略读、找读、猜测词义、提问、推理、概括。“略读”是指为了获取语篇大意而有选择地阅读。我们可以读题目、介绍、标题、副标题、插图、表格、每段的第一句话或语篇的结尾。如笔者在讲到“影像和声音设备的发展”这篇文章时,通过让学生看小标题来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及其展开的方式,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框架有个整体的了解。“找读”是指为了确定具体信息(事实、日期、名字、数据等)而快速浏览阅读材料的技巧。在讲到电视的发展这部分时,我通过让学生利用找读这个技能去找各个时间点电视的发展情况,总体效果较好。同时,在阅读碰到一些生词时,笔者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让学生利用语境或结合已有的知识来进行猜测。这不仅能锻炼学生词义猜测能力,而且不容易打断阅读的连贯性。“推理判断”是阅读理解的基石。在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根据文章的标题、插图、段落的主体句、过渡句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等因素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文章的隐含意思或发展方向等。要做到这些,教师要利用相关材料做好示范,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概括”是另一个重要的阅读策略。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所读材料是全面提高阅读技能的又一重要方面。这一能力要求读者筛选语篇,分清重点和非重点、提炼文章主题思想等。要培养学生这一能力,必须在平时的阅读中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如让学生读完文章后讲主题思想、归纳段落大意、对文章进行改写、用一个词代替一系列东西名称如“水果”代替苹果、香蕉、让学生作摘录等。研究表明,如果平时经常做摘要,有意识运用有关信息宏观处理的规则,培养把阅读的语意层次逐渐提高的习惯,概括的能力就会提高,无意识处理信息的质量也会增强。而提问这一策略的使用,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及深度思考能力。
当然,除了这些主要的阅读策略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其他的阅读策略,如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策略,预测下文的能力等。并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帮助其克服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出声阅读、手指点读、回读,或碰到单词就查字典等。
3.做好阅读教学规划,增强学生阅读效果。在课外阅读的指导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所以教师要有计划、有选择地给学生补充阅读材料。文章体裁应多样化,并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指导其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关注其谋篇布局。同时注重文章中长难句的分析。此外,教师还需开展一些教学活动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书评或读后感;指导学生进行美句的摘录;安排学生进行读书汇报、讨论交流等。同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提问或者对于所涉及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来逐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的能力。这样既可确保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和阅读量,又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锻炼学生的写作和归纳能力。
4.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培养学生语感。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掌握策略和方法外,大量的阅读也非常重要。要学生坚持每天读。最好是读“原滋原味”的文章。正如叶圣陶所指出的,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积累。同时,教师也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一些与教学话题一致的文章。根据克拉申提出的“窄式阅读”理论,阅读关于同一话题的若干文章,可以帮助读者快速积累背景知识,巩固和扩大词汇,发展阅读技能。通过这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阅读速度、熟练阅读技巧,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5.进行科学阅读训练,提高阅读应试能力。在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和课外阅读指导的情况下,教师还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阅读训练,如限时训练等,做到阅读速度和阅读精确度的统一。对于高三学生,还有必要组织学生在35分钟内阅读与高考的难度、阅读量相当的阅读材料或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以培养其毅力。
四、实施效果
在所带班级进行了半个学期的坚持后,笔者所带班级的考试成绩尤其是阅读成绩有了较明显的进步。从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和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对比来看,笔者所带班级较同一层次的学生比,总成绩从原来的负2.1分到现在的超过0.11分,其中阅读理解这一项不仅在平行班居第一,还超过了部分上一层次的班级。
五、总结
总之,要想在英语考试中取得高分,必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夯实基础,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外,还需要大量、广泛的阅读。同时,教师要做好材料的选择并加强阅读技能、阅读策略的指导,尽可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高中英语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为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服务。
摘要:在高考英语试卷中,英语阅读理解及与阅读能力有关的题型如任务型和完形占据了英语试卷的大部分分值。阅读部分得分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学生考分的高低。但目前在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以及相关的指导还不够,导致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精确度低下。那么,怎样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呢?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加强课外阅读及指导是一个比较有效地方法。
高职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引导策略 篇8
【关键词】高职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读书使人得到一种风雅和风味。”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才情通达,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关乎着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升华、知识素养的提高。
那么目前高职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究竟如何?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针对学生课外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并提出解决方案,我们分别在四所高职院校不同年级十多个专业中组织了一次“高职学生阅读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一、高职学生阅读现状及思考
(一)缺乏阅读兴趣,投入时间偏少
在“你最喜欢的课余活动一项”中,27.7%的学生选择了看电视、电影、听音乐,13%的学生选择了玩游戏,12.8%的学生选择了聊天交友,只有12.4%的学生选择了看书。“节假日你是否阅读课外书籍”一项中,13.7%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读,厌烦读书,41.2%的学生选择了读不读都无所谓。“每天平均坚持多久的课外阅读”一项中,40.1%的学生每天阅读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38.5%的学生每天不足半小时。胡适有句名言,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只消考查三件事。第一,看他们如何对待小孩,第二,看他们如何对待女人,第三,看他们如何利用闲暇时间。透过国民对闲暇时间的安排可以窥见其国民的文明程度,同理,看一个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安排,可以判断其受教育的优劣。
毫无疑问,比起声色俱全、光影灵动的媒体和网络世界,黑白的文字世界是多么的单调和无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缺乏兴趣的阅读,不是享受而是煎熬,再加上时下大环境的影响,真正安然能坐于书桌前、一本好书、一盏香茗的学生愈发成为一种“珍稀动物”。但高职的学生,经历的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学习模式,阅历简单,中学教育又深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缺失系统、全面的知识教育。进入高职后,学业压力远没有初中时紧张,所以如何在课堂之外多读书,全面补充养分,扩大文化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促使身心全面发展,这才是高职学生应该直面的一个问题。
(二)偏重网络阅读,文字读物热衷度不够
我们所处的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快捷和多媒体等有声有色的吸引,给我们的视觉、听觉带来极大的感官冲击。部分学生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生活娱乐与网络密不可分,甚至于连阅读都必须在网上进行。调查问卷中,虽然有37%的学生选择自己购买书籍,但是还有29%的学生选择网上下载或在线阅读(手机电脑电子书等),17.1%的学生选择向图书馆或他人借阅。不可否认,网络阅读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阅读兴趣的泛化或情感的缺失。
国内外早有报告敲响了警钟:有了电脑,人类的记忆力正在逐渐减退和丧失;电视看多了,又会导致人的思维缺乏系统,语言表达困难,更为严重的是思想和人文精神的缺失。一位美国作家凯瑟林·诺尔在《国际先驱报》上曾发表题为《有限的世界,飘摇的心灵》一文中提到说:“因特网的发展也许会事与愿违:不是传播知识,而是堆砌无聊和混乱的信息,我们接触信息的机会越多,实际获得的知识即越少,越难以创造能激发崇高人性的艺术品,更多的仅是兜售和更改某种全球性的时髦言论。”[1]网络阅读最终培养的是平面化的阅读群体,这种阅读会导致学生阅读注意力、鉴赏力、思维力的弱化、退化。相反,文字读本可以让我们在阅读中思考,留给我们广阔的想象、创造、阐释空间,这是它独有的魅力。所以,任何渠道的阅读,都取代不了文字书籍。
(三)阅读不得法,成效堪忧
在问到“你通常属于哪种阅读审美类型”时,61.3%的学生选择了注重情节画面,27.2%的学生选择了快速浏览,11.5%的学生选择了仔细阅读,写读书心得摘记;在问到“你如何读文学名著时”,42.7%的学生找感兴趣的片段,29.9%的学生选择细细咀嚼,11.2%的学生选择做读书笔记摘要。走马观花或者单凭自己喜好选择式的阅读都会使阅读的效果大打折扣,作品的内涵、文本的精华、经典的语段都会与你擦身而过。
试以《红楼梦》为例,如果不是仔细阅读,很容易把它单纯地看作是一部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小说,抑或把贾宝玉理解成一个只喜欢在内帷厮混的轻浮男子,却忽略了作品背后透出的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腐朽,也看不到贾宝玉平等待人、尊重个性的核心性格。如果只是浮光掠影的阅读,更体会不到本书在语言上的诗情画意、丰富意蕴是古典小说语言艺术当之无愧的最高峰。阅读不得法,无怪乎48.8%的学生对读过的书籍当时记得,不久就忘了。所以,阅读绝不是随性的事情,要慎重对待,要仔细咀嚼、细细品味,遇到喜欢的片段可以摘抄。“不动笔墨不读书”,耳熟能详的名人尚且遵循此法,更何况我们这些平庸之辈呢?做好手抄笔录,是从阅读中受益的方法之一。不仅摘抄好句、好段,日后经常翻看,还可以记录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有些内容过段时间翻看,往往会有新的感悟和认识。这其实就是在不断积累、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自我的修养和内涵也会得到真正意义的提高。
(四)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受挑战,娱乐休闲阅读唱主角
朱自清在《经典常读》中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中,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2]他把经典放在了国民义务的高度,在教育里是看得很重的一项。经典作品阅读影响的是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而所有的经典作品里,文学经典在完善人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面有更生动、更形象的特点。它扩大了文学表现范围,发展了文学表现能力,提高了文学表现品味。一提到经典,脑海中自然会跳出《简爱》《羊脂球》《红楼梦》等文学名著。谁也不能否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影响了一代人,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理所当然地成为众多读者的偶像。由此可见,阅读文学经典作品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但在调查问卷中,有36%的学生经常阅读的课外书籍是娱乐、动漫、幽默、休闲、消遣类书,25%的学生经常阅读文学书籍,如散文、诗歌、小说、传记等,只有8.1%的学生选择阅读中外古典现代名著名篇等;在问到“你喜欢阅读什么类型的小说“时,26.2%的学生选择微型小说、短篇小说,23.8%的学生选择魔幻故事,18.6%的学生选择言情小说,选择长篇名著的只有15.6%,屈居第四。在主观性问题中,学生感兴趣的书往往集中于魔幻惊悚、青春小说、言情、网络小说等,青睐文学经典作品的只占少数。究其原因,其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了应付繁重的学业,几乎没有课外阅读时间,即使有,也会选择轻松、娱乐性强的读物来缓解精神压力,于是较为严肃的文学经典作品日益被边缘化。时下较为流行的娱乐休闲类书籍以其阅读的简易性愈发在舞台上唱起了主角,看书既不用动脑,又轻松快乐,何乐不为呢?其二,大部分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均持无所谓态度,再加上自身文化修养的限制,无法对学生进行文学的熏陶和引导。学生的阅读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和同伴的影响,于是,休闲娱乐类的流行读物很容易成为他们阅读的主流。endprint
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一)推荐优秀读物,发挥教师课堂引领作用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了一位良师益友。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形成时期,由于受到判断力和理解力的限制,并非所有的书籍都适合他们阅读,再加上现在学生的课外读物内容驳杂、良莠不齐,所以帮助学生有目的性地选择课外读物,成为语文老师当仁不让的职责。我们应该推荐积极向上、展示人类美好前景的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拥抱未来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自己喜欢或颇为收益的文章、书籍展开探讨,让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引导。例如组织课前的三分钟演讲,题为“我最喜欢(我最受益)的一篇文章(一本书)”,通过读书交流活动扩大书籍在学生中的影响,从而慢慢培养起阅读的氛围,提升阅读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读书的原动力,才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使读书成为一种需要。“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3]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摘抄文中的美词、佳句、语段,摘抄本身就是学习模仿的过程,但是如何把别人的精华转化为自我的东西,教师可以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试着把他人的优美词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并尝试融入自己的语言。通过阅读借鉴,学生既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引用改动,又使学生做到了学以致用,真正把阅读的功效落到了实处。学生看到阅读成果以后,自然会激发起阅读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二)正确对待娱乐休闲读物,大力倡导经典名著阅读
关于休闲娱乐读物的评价无法一概而论,它其实是把双刃剑。质量低劣的作品会造成学生心灵的扭曲,反之则可以成为学生休闲的港湾,获得积极进取的动力,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这类作品。首先肯定它的积极功能:在工作学习压力日趋增长的现代社会,利用这类休闲书籍为自己释压,的确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人暂时远离烦恼的困扰,获得心灵的慰藉,尤其是这些读物中也不乏优秀作品,教师要积极引领正面的因素。但是更应强调这种纯粹以娱乐为目的,很少调动心智和意志的休闲类阅读只能是学生课余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绝不能成为主流或是全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必须教会学生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浓缩,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文化精髓,是能够超越时空的恒久的精神存在。文学经典不仅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而仅通过有限的语文教材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未免有杯水车薪之感,所以语文应倡导经典文学阅读,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经典文学的精神哺育作用,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塑造学生的美好人格。[4]总之,学生课外的这块“自留地”应充分利用,通过不断耕耘相信必能开出最灿烂的成果。
(三)举办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创设浓厚的书香氛围,营造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从中吸取知识的养分,形成自觉主动阅读的习惯。
例如可以定期举行演讲、征文、朗诵等活动,使学生平时的阅读成果得到展示;利用校广播站向学生公开征稿,择优播出;在教室里开辟阅读园地,把学生的优秀佳作公开展示;对于涌现出来的阅读积极分子予以鼓励和表彰,使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博客,展示学生的优秀读书心得,并让学生互相推荐优秀书目,古语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间经常交流阅读的内容和心得,对于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率大有裨益;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修改阅读心得,争取发表。人生来就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基于此心理,教师运用种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的成绩展现在众人面前,既为学生搭建了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又极大满足了学生内心的成就感,同时又有助于阅读活动的继续开展,可谓一举多得。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培养青年学生的高尚人格,陶冶情操,丰富人文情怀,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5]国际阅读组织把阅读能力看成衡量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标志,然而,学生目前的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所以端正阅读态度,增强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现阶段及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张翼星.让经典的魅力吸引年轻人——听王余光教授的”中国名著导读”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0,(12).
[2]白兴勇.让名著走进生活——读《名著的阅读》[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1).
[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肖敏.大学语文之于中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异同[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0).
[5]傅进军.大学素质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盼雪》课外阅读及答案 篇9
A.________________
达尔文是一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他从小就喜欢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虫鱼怎样生活。他有时爬到树上,看鸟怎么孵小鸟;有时到河边去钓鱼,把钓到的鱼养起来观察。蝴蝶啊,蜻蜓啊,他都要捕捉来研究一番。
达尔文每天工作结束以后,喜欢在树林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就是在休息的时候,他还要认真观察树林里的东西。一棵小草的变化,一条小虫的蠕动,也能使他产生极大的兴趣。
有一次,达尔文看见树上有几只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为了不惊动它们,他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好久。一只小松鼠以为他是一根木桩,竟然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
达尔文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观察过许多动物和植物,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他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填空。
一()科学家 一()木桩
一()资料 一()小虫
3.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文章具体描述了达尔文喜爱________。
4.文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达尔文观察树上的小鸟十分专注?用“——”画出来。
5.达尔文的观察,对他创立进化论有什么作用?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本文,你觉得达尔文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死神也怕咬紧牙关
那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是这样的:
罗伯特和妻子玛丽终于攀到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眺望,远处城市中白色的楼群在阳光下变成了一幅画,仰头,蓝天白云,柔风轻吹。两个人高兴得像孩子,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对于终日劳碌的他俩,这真是一次难得的旅行。
悲剧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的。罗伯特一脚踩空,高大的身躯打了个趔趄,随即向万丈深渊滑去,周围是陡峭的山石,没有手可以抓的地方。短短的一瞬,玛丽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下意识地,她一口咬住了丈夫的上衣,当时她正蹲在地上拍摄远处的风景。同时她也被惯性带向岩边,仓促之间,她抱住了一棵树。
罗伯特悬在空中,玛丽牙关紧咬,你能相信吗?两排洁白的牙齿承担了一个高大魁梧的躯体的全部重量。
他们像一幅画,定格在蓝天白云大山峭壁间。玛丽的长发像一面旗帜,在风中飘扬。
玛丽不能张口呼救,一小时后,过往的游客救了他们。
而这时的玛丽,美丽的牙齿和嘴唇早被血染得鲜红鲜红。
有人问玛丽,如何能挺那么长时间,玛丽回答:“当时,我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一松口,罗伯特肯定会死。”
几天之后,这个故事像长了翅膀般飞遍了世界各地。
人们发现,死神也怕咬紧牙关。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眺望()劳碌()
终日()仓促()
2.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1)两个人高兴得像孩子。()
(2)他们像一幅画,定格在蓝天白云大山峭壁间。()
(3)玛丽的长发像一面旗帜,在风中飘扬。()
3.请用“——”画出写罗伯特一脚踩空,向万丈深渊滑去的句子。
4.当罗伯特向万丈深渊滑去的时候,玛丽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用“——”画出有关句子。
5.人们在传颂这个故事时,是被什么深深打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南极日出
再也没有比极地的太阳脾气更加奇怪的国王了。夏季,他勤勉得几乎不睡觉,回到寝宫匆匆打一个瞌睡,就急急忙忙赶来上朝。冬季,他又懒惰得索性不起床,接连数月不理朝政,把文武百官撂在无尽的黑暗之中。
现在是南极的夏季,如果想看日出,你必须像这个季节的极地太阳一样勤勉,半夜就到海边一个合适的地点等候。所谓半夜,只是习惯的说法,其实天始终是亮的。你会发现,和你一起等候的往往还有最忠实的岛民
——企鹅,他们早已站在海边翘首盼望着了。
日出前那一刻的天空是最美的,仿佛一位美女预感到情郎的到来,脸颊上透出越来越鲜亮的红晕。可是,她的情郎——那极昼的太阳——精力实在是太旺盛了,刚刚从大海后或者冰盖后跃起,他的光亮已经强烈得使你不能直视了。那么,你就掉转头去看海面上的壮观景象吧:礁石和波浪的一侧边缘都被旭日照亮,大海点燃了千万支蜡烛,在向上早朝的国王致敬;而岸上的企鹅,这时都面向朝阳,胸脯的白羽毛镀上了一层金色,一个个仿佛都穿上了金围裙。
1.联系上下文解释短文中加点的词。
(1)翘首盼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写下来,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也没有比极地的太阳脾气更加奇怪的国王了”这一句中的“脾气”“奇怪”指的是什么?(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南极的夏季,如果想看日出,你可以不必像这个季节的极地太阳一样勤勉。()
(2)在南极的夏季,所谓半夜,只是习惯的说法,其实天始终是亮的。()
(3)不论是夏季,还是冬季,极地的太阳都很勤勉。()
5.本文语言优美,用“——”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B.1.遥望 忙碌 整日 匆忙
2.(1)×(2)√(3)√
3.罗伯特一脚踩空,高大的身躯打了个趔趄,随即向万丈深渊滑去,周围是陡峭的山石,没有手可以抓的地方。
4.短短的一瞬,玛丽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下意识地,她一口咬住了丈夫的上衣。
5.面对危难时,玛丽不顾一切救罗伯特所流露出的爱。
C.1.(1)抬着头殷切地期望。
(2)事先感觉。
2.示例:夏季,他勤勉得几乎不睡觉,回到寝宫匆匆打一个瞌睡,就急急忙忙赶来上朝。生动地写出了夏季极地的太阳很勤勉,出现的时间长。
3.夏季,他勤勉得几乎不睡觉……把文武百官撂在无尽的黑暗之中。
4.(1)×
(2)√
(3)×
【《盼雪》课外阅读及答案】推荐阅读:
课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07-28
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训练题及答案08-29
王勃传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07-29
雪课外阅读有答案05-22
女娲补天课外阅读答案06-16
出师表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带答案)07-03
四《我要做个好孩子》课外阅读试题答案07-10
三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及简介07-05
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08-27
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