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军英教师《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精选12篇)
高军英教师《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1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李春英
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例题,第27页习题。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像和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能认识这些物体的名称、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学生能在参与合作探索中理解这些物体的特征。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各种形体实物,有关建筑物的图片。
2.学具准备:各种物体的小物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玩具,想知道它是什么玩具吗?(想)那看看是什么玩具?(出示小汽车)
请小朋友看一看这辆小汽车是由哪些物体组成的? 学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要分别来认识这些形状的物体 出示课题:认识物体。
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 1.认识长方体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汽车的车厢(出示长方体)请小朋友把这种形状的物体拿出来先看一看,再摸一摸,把你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它长长的、方方的,有尖尖的角,有的面大,有的面小等。)师:你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长方体)板书(在下面贴正规的长方体图形)
2.认识正方体
师:接下来你想认识谁呢?请你上来把它请出来。(学生拿到哪个就讲哪个)
摸一摸,说一说你的感觉是什么?
生:它方方正正的,有尖尖的角,它的每个面都是方方的(一样的)。
师:对,咱们就叫它正方体。板书(在下面贴正规的正方体图形)3.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请认真观察这两个物体,比较一下,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当学生说完了以后要引导学生去摸一摸这两个物体,体验它们的区别。
练习:请你们在下面这些物体中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来(出示练习纸)
4.认识圆柱 师:我们来认识一下汽车的轮子(出示圆柱),请小朋友把这种形状的物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把你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一听。(4到5名)
生:有点圆,有点长,有点短,上下两端一样大,上面和下面都是圆等。
师:给这种形状的物体起个什么名字呢?(圆柱)板书(在下面贴正规的圆柱图形)你还能在汽车上找到其他的圆柱吗?
5.认识球
师:这个物体想认识大家,你们想认识它吗?(出示球)
请把这种形状的物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
生:它圆圆的,放在桌子上可以滚来滚去,摸起来滑滑的,像汤圆,可以弹起来等。(4到5名)
师: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球)板书(在下面贴正规的球图形)
三、巩固深化,运用新知 1.找一找(想想做做第1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得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首先我们来唱一首歌,名字叫做《找朋友》。
电脑出示动画,学生跟着一起唱。
师:小朋友,你知道到底是谁要请我们帮忙找朋友吗?请把数学书翻到第27页,看想想做做的第1题。这道题第一行是图形,第二行是画出来的实物,你能分别说出图形和实物的名称吗?魔方属于哪种形体?所以书上在魔方和正方体之间画线连起来,并称他们两个是好朋友。你能找到另外几个图形的好朋友吗? 学生独立完成,核对后师提问:小朋友,除了书上画的这四个物体,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好朋友吗?
2.数一数(想想做做第2题)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不错,现在老师这儿有一堆积木,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请小朋友们分别数一数每种形状各有几个,填在书上的()里。
谈话:小朋友,这道题目中,两个圆柱摆放的位置一样吗?可见我们在认识物体时,只要看物体的形状,不管它是横着放、竖着放,还是斜着放的。
四、总结评价,拓展知识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种物体?最后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欣赏一组图片。这些图里的建筑物和机器人都有我们学过的物体,到明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通过有趣的拼搭来完成你喜欢的作品好吗?
高军英教师《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的教学, 我认为有两点比较成功:
一是在教学过程中, 我努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与几何中的长方体模型的观察, 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和思辨论证的过程.《课程标准》中指出: “几何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模型的认识, 将自然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 教师可以将长方体内的点、线、面关系作为载体, 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 认识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 我坚持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模型 ( 课前发给学生的) 或手中的文具, 通过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情况来看, 学生很乐于在这种情境下去学习.
二是有效地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学生在对异面直线概念的认识上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课程标准》中指出: “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 ”因此, 在探究异面直线的定义时, 我利用几何画板设计了一个动画, 让学生观察静止时与运动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这一本质, 有助于本节难点的突破. 同时, 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有助于学生空间感的形成, 对后面教学异面直线的画法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 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或可以改进的地方, 下面我就重点反思一下这几个方面.
一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开展不够充分.《课程标准》中强调: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展示”这一学习模式, 课后反思时觉得自己关注的依然是自己的教, 并试图以自己的教去代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 这与《课程标准》是相违背的. 究其原因, 我觉得还是自己的角色扮演不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 比如说, 在讲解空间直线与直线位置关系时, 我是通过指定长方体模型中某几条棱所在的直线引导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然后用教具演示异面直线让学生观察并设问: 这两条直线平行吗? 相交吗? 之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异面直线的定义, 并要求学生指出定义中的关键词. 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及自己的课后思考, 觉得这样处理不利于知识的生成. 如果一开始我就让学生通过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或文具去找出或摆出两条直线可能存在的位置关系, 其中平行和相交学生容易处理. 如果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了两条直线存在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情况, 这时我再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去寻找、归纳这样的两条直线的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给这种新的位置关系下定义, 在定义的严谨性的探索过程中, 更好地体会定义的由来, 最后再通过动画演示和学生寻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加深对定义的理解, 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如果这样来处理, 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本节知识难点的突破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同时也会使得课堂更加充满生命活力, 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反馈结果的处理不够机智.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几十名活生生的学生在一起学习, 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 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教学预设之外的情况是难免的、必然的, 当意外情况出现时,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当因势利导, 以变应变, 调整预设, 机智地驾驭课堂, 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些地方把握不到位, 比如本节课在开始的导入环节中, 我让学生观察国家游泳馆和校园中的建筑物图片, 包括学校的图书馆、科技楼、教学楼, 然后我提问: 它们都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我预设是学生回答: 由点、线、面组成. 但是, 课堂上有的学生回答长方体, 有的学生回答球, 有的学生回答棱柱等等, 当时我就急了, 说: “从构成空间图形的基本元素来想, 它们可以看成是由点……”在我的提示下, 学生跟着我一起说出: 点、线、面. 听到学生终于说出我想说的了, 我很欣慰, 然后顺利地引入课题. 课后我想, 如果当时我就追寻着学生的思路, 说: “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 如果把这些建筑物的部分物体抽象成几何中的长方体、球、棱柱, 通过前面对简单几何体的认识的学习, 大家还能具体说一说这些几何体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吗?”这时学生可能会很自然地说出点、线、面, 然后再告诉学生空间图形是丰富的, 但是它们都可以看作是由点、线、面这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进而引入课题.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调动, 但我觉得要是这样引导学生说出点、线、面, 比直接提示学生说出来要自然, 学生不会感觉知识的生成太生硬, 同时, 这也是对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的一种实践与训练. 还有, 在教学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 我试图通过观察长方体模型和利用文具摆放引导学生归纳出异面直线的定义, 学生回答的答案是: 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异面直线.这与我的预设回答有差距, 当时我就问: “是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吗?”学生疑惑, 有的学生看书后回答是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我顺势就给出异面直线的定义: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异面直线, 并对“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做了强调. 课后回想, 这样不妥, 虽做强调但并没有回答为什么不能说成“不在同一个平面内”. 如果当时能利用长方体模型 ( 如下图) 举例说明: 观察可知, 直线a在平面α内, 直线b在平面β内, 它们可以说成是不在同一个平面内, 但是a∥b. 实际上, 它们又都在平面γ内. 所以, 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种说法不严谨, 它的含义是不在指定的某个平面内, 而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指的是对任何一个平面, 这两条直线都不可能在其中, 所以这种说法更严谨. 定义追求的就是严谨求实, 这是数学家应有的思维, 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态度. 如果这样做, 不仅能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 同时也有助于对学生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教育.
三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细节的把握不够完美. 教学细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一种流露, 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 教学功力的一种表现, 把握住了细节, 便留住了一份精彩, 营造了一份美丽.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些细节仍然没有把握好, 比如在进行异面直线的概念辨析教学时, 我提问了一位男同学, 这名学生可能没有做好准备, 站起来显得很紧张, 我鼓励他不用紧张, 但他还是不能作出判断. 这时后面有一名同学高高举起了手, 我就让他回答了这一问题, 而且回答得非常好. 我很高兴地表扬了他, 并请他坐下, 但我却忽视了刚才那位紧张的同学, 让他一直在站着. 课后我的同事告诉我, 那名同学最后只好自己坐下了. 现在想想, 这样一个小疏忽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如果在请另一名同学回答问题之前, 我能对那名同学说一句: “没关系, 请坐下想一想, 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解决问题的!”如能这样做, 我就不会内疚了. 再者, 在引导学生说出空间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时, 学生说有平行、相交、垂直, 当学生说出垂直时, 我脱口就说: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 ”这种说法在空间中是不成立的. 而当时我就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 导致说法不严谨, 对学生也是一种误导, 这可以说是本节课中唯一的一个失误. 还有在板书设计的紧凑性、教学语言的精练度以及鼓励性语言的使用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细节把握不到位的地方, 这些都值得我进行深刻的反思, 力求做得更好一些.
“认识图形”教学纪实与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初步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图片,以及各种实物。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个盒子,是老师给你的礼物,你们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生:想。
师:你猜猜里面是什么?
生:我猜是糖果。
生:我猜是玩具。
…………
师: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看一看。(学生打开盒子观察。)
师:能不能把这些物体分分类呢?(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分类。)
二、动手操作,感知图形
(一)分一分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生:球分一类,长方形、正方形分一类,圆柱分一类。
生:方的和方的分一类,圆的和圆的分一类。
生:圆的分一类、方的分一类、圆柱一类。
生:我们把长方的放在一起,把正正方方的放在一起,把球放在一起,把圆的放在一起。(图略。)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分法吗?有什么不同想法吗?
生:我同意第四组的汇报,他们分得很细致。
生:我也同意第四组的分法,他把形状一样的放在一起。
师:这组同学把这些图形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同学一样,按形状来分吗?
师:请你们组的同学把每一种物体举起一个让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师:按照形状的不同,我们把这些物体分成4类。(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各类实物。)
(二)摸一摸
1.认识长方形。
师:请大家拿起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然后把它举起来,看谁举的高。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其实这些物体在数学王国里也有好听的名字。
师:(拿出一个长方体贴到黑板上。)你喜欢的物体是这样的,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生:长方形。
生:长方体。
师:它不叫长方形叫长方体。同学们说一遍。
生齐:长方体。(教师板书:长方体。)
师:你能在桌上找到长方体。(学生举起一个长方体。)
师:请你像老师一样仔细看一看,再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学生观察。)
师:谁能说一说感觉怎么样?
生:看起来长长的。
生:有一面是长方形。
生: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2.认识正方体。
师:再看一个,这是什么?(出示正方体贴在黑板上。)
生:正方体。(教师板书:正方体。)
师:跟老师说一遍——正方体。
生齐:正方体。
师:像刚才摸长方体一样仔细看一看是什么样?再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有点硬。
生:方方的。
生: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师:(手拿一个长方体。)摸一摸是不是平平的。
(再拿起正方体。)正方体正正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
师:老师觉得长方体和正方体长得差不多。你们能区分开它们吗?
师:请你举起一个长方体。(学生操作。)
师:再请你举起一个长方体。(学生操作。)
师:请你举起一个正方体。(学生操作。)
3.认识圆柱和球。
师:看看桌上,我们还有哪几个物体不认识?拿起一样你最喜欢的物体,像刚才一样认真看一看长的什么样,再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然后和同座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活动。)
师:谁愿意把你喜欢的物体介绍给同学听?
生:我喜欢圆柱体。
师:老师把你喜欢的圆柱体贴在黑板上。(教师出示圆柱体贴在黑板上。) 有什么感觉?
生:圆柱体摸起来滑滑的,上下摸起来平平的。
师:谁来介绍你喜欢的物体?
生:我喜欢球。
师:它是什么样的?(教师拿球贴在黑板上。)它和我们玩的小球长得一样,所以就把它叫做球(板书课题:球。)(图略。)
师:刚才这个叫圆柱,把“体”去掉,读一遍“圆柱”。
生齐:圆柱。
师:还有一个没发现,老师把圆柱和球放在桌子上,轻轻一推,发现什么?
生:它们可以滚动。
师:球可以这样滚。(教师演示前后左右滚。)圆柱可以这样滚。(前后滚。)endprint
生:圆柱倒下才能滚,球怎么都能滚。
师:对了, 圆柱倒下才能滚,球怎么都能滚。
三、生活中的图形
师:看黑板,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些生活中的物体,如果他们跑到书上、纸上、报刊上,你们还认识它们吗?我们试试看。
师:(教师依次出示各种物体的图片)这是——
生:球。
生:长方体。
生:正方体。
生:圆柱。
…………
师:大家都是火眼金睛。
师:生活中认识了新朋友,可别忘了我们身边的老朋友。
(《找朋友》的音乐响起,老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
四、巩固练习
师:找到你们的朋友了吗?生活中的老朋友和认识的新朋友都能给我们带来快乐。那让我们再跟新朋友聊一聊。
师:你们还记得这些新朋友的样子吗?
生:记得。
1.猜谜游戏。
师:那么, 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找一找。老师来说儿歌,小朋友轻轻找这些物体把它举起来。
师: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是哪一个?
生:球。(学生举起球。)
师: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它是谁?
生:(学生举起正方体。)正方体。
师:上下平平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
生:(学生举起圆柱。)圆柱。
师: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常常随处见。
生:(学生举起长方体。)长方体。
师:在生活中,像这4种形状的物体还有很多很多。看一看我们教室,想一想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和我们今天认识图形一样。
生:我们教室里的灯管是圆柱体的。
生:我们教室里的粉笔盒是正方体的。
…………
2.蒙眼猜物。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愿不愿意呀?
生:愿意。
师:游戏的名字叫“蒙眼猜物”。这个游戏要3个同学一起玩,第一个蒙住一个小朋友的眼睛,旁边的另一个同学递给他一件物品,让他摸一摸,猜猜手里是什么图形。你猜是什么?(教师指导一组学生做游戏,其他学生观察游戏的方法和步骤。)
生:球。
师:大家看懂了吗?3个人一小组,游戏开始。
(学生游戏,老师巡视。)
师:刚才老师看大家玩得这么高兴,老师也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师:你猜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
(露出长方体中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那部分,让学生猜猜。)
生:我认为是正方体。
生: 我认为是长方体。
师:这一面可是正方形。
生:我认为是正方体,因为露出的这个面是正方形。
师:到底是什么图形呢?大家看。
生齐:长方体。
师:为什么有一个面都是正方形了,它反而是长方体呢?说说你的发现。
生:这个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面是长方形,所以它还是长方体。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说得也有理有据。像这样,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它是长方体,不是正方体,在我们生活中有些牙膏盒和药盒,就是这样的物体。(屏幕出示。)
3.数一数。
师:大家看——(出示多媒体)看这是什么?
生:一只小狗。
师:你们喜欢它吗?看一看它是有哪些物体组成的。
生:长方体。
生:正方体。
生:圆柱。
生:球。
师:那你来数一数,球有几个?
生:2个球。
师:数数长方体有几个?
生:4个。
师:正方体有几个?
生:1个。
师:圆柱体有几个?
生:4个。
师:小狗陪我们玩了这么长时间,已经很累了,想回家。请大家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把它送回家。
生:用圆柱和长方体搭个车,就可以把它送回家了。(教师演示。)
师:用两个圆柱,上面摆一个长方体就成了一辆车,小狗坐在小车上回家可轻松多了。
五、总结拓展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认识了哪几种立体图形?
生: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师:其实,在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其他形状的图形,大家看这是三菱柱,这是六棱柱,这是圆锥,这是三棱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的物体,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颗探索数学奥秘的心灵,那么就一定能掌握更多的本领。老师给大家留一项作业,在生活中也找到这些物体画出来给老师,好吗?
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中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习有关几何的知识,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建立几何直观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除了着重体现“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这一课标的要求,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的亮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充满童趣的学习氛围。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走进学校的大门,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伊始,我通过“猜一猜”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对探索知识的好奇心,让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在复习巩固部分,我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蒙眼猜物”游戏既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配合以及互相沟通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情况。
2.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的平台。
在这节课上,学生的参与面很广,通过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使学生在不断观察、说理、思辨、修正自己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地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设计易混的图形,提高学生的辨认能力。
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尤其是当一个正方形的面朝向学生时,学生易认为这是正方体,虽然也会有学生会认为是长方体,但到底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这就须要引导学生依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去判断到底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在“蒙眼猜物”结束的时候,我把这个难题很自然地抛给了学生,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学生在不断思辨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能力及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能力,更加进一步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不足: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4
这堂课有以下几点优点:
一、教学层次较清晰:主要通过分类、命名、举例等活动初步感知图形特点,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等活动观察体验,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最后返回到生活中去,感知不同形状物体的应用。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事物,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以学生活动为主,自主探索图形特征,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形状的特点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的观察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不足的地方:
一、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够精准,评价性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
二、对学生活动时,课堂纪律不能很好的管理,有个别学生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去做,只是自己独自在研究物体。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 篇5
1、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引入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平面图形。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又先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并摸一摸、画一画这些立体图形的的面,让学生经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体会“面”在“体”上,教学反思《《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
2、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第二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各个物体的面。在上面的环节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通过合作操作,在玩中学、学中玩,乐此不疲,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
3、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并且在小组里面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学生兴致很浓,个个都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篇6
1、同学们通过昨晚观看《认识图形》微视频,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2、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屏幕,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学生答。
二、学习新课。
1、找图形,认识面在体上。
师:桌子上有好多物体,你能从上面找到这些图形吗?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找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可能的回答: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演示立体图形上的平面图形。
2、师:你们能想办法把它们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单独留在纸上吗?请小组讨论一下有什么办法。
分小组在彩纸上印一印或描一描,再用剪刀把图形剪下来,每种图形可以多剪几个(可以剪出不同的颜色、不同大小的)。学生分组动手做出这几种图形。
3、再次认识图形。
师:每个小组都剪了这么多图形,你们能把这些图形分一下类吗?
每个小组里交流一下,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选一个小组在投影上展示,其它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提出问题进行引导;
这个图形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这个图形为什么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
圆形为什么这么特殊?
通过学生的回答,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并不要求学生说出诸如“对边相等”、“对边平形”等语言,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理解去分就可以了。
三、拼摆图形
接下来我们就用自己手中的图形做出一幅漂亮的图画吧。
同学们可以拼出主题图中的牧童和牛,也可以自己想象着拼摆出图画,展示的时候要具体说一说什么图案分别是用什么图形拼摆成的。
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对于比较好的作品掌声鼓励。
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教学纪实与反思 篇7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2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正式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开始。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立体图形,本单元的编排层次同认识立体图形的编排大致相同。
1.以动手操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无论是平面图形的引入,还是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教材都设计了大量操作的活动,以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在“认识图形”中,教材通过“从立体图形中得到平面图形”的操作活动,既引入了平面图形的学习,又使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在引入学习的几个平面图形以后,教材设计了一些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图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应用意识。例如,寻找交通标志中认识的图形,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型、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1.在摸、找、描、说、拼等活动中,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知道“面由体得”,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等能力,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发展想象力、创造性、和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精灵。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礼物,一起去看看吧。”
(学生随着几种物体的出现说出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2.师:小朋友们快看看,在你的课桌上就有我带来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摸摸它的表面,你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可以说面是光滑的,面是平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立体图形的各个面。)
二、引导探究,理解“面从体出”
1.师:请小朋友拿出长方体,看一看,长方体有几个这样的平平的面呢?
生:6个。
师:这些平平的面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你能想办法将这些平平的面表示出来,让大家看一看吗?好的,拿起长方体,自己动手、动脑试一试。
(学生各自独立操作,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请个别学生汇报。)
生1:可以把长方体拿起来,用眼睛看,就可以看到这个面了。
师:你是用“看一看”的方法表示给大家看的,对吗?
(板书:看一看。)
生2:也可以用手轻轻地摸一摸长方体的这个面。
师:你是用“摸一摸”的方法表示给大家看的,对吗?
(板书:摸一摸。)
生3:我把长方体的一个面贴在胶泥上轻轻一按,大家看,这就是长方体的一个面了。
生补充:也可以沾上颜料,印在纸上。
师:你的办法真不错,你是用“印一印”的好办法表示给大家看的,对吗?
(板书:印一印。)
2.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的方法都很好,老师也想说一种办法,好吗?一起仔细看看,(师拿长方体)我将长方体的一个平平的面靠紧黑板,用粉笔贴着长方体描一圈,就把长方体的一个面表示出来了。我用的是“描一描”的好办法。
(板书:描一描。)
师:我们可以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这样的图形。
(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
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图形长什么样儿。
生:长长的、方方的。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叫作长方形。
(板书:长方形。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3.师小结:刚才大家一起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出了长方体的一个面。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就叫作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4.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平平的长方形和这个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指个别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平面图形平平的,它是长方体的一个面。
6.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你的课桌上除了长方体还有其他哪些物体呢?你能从刚才那么多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找到其他不同的平面图形吗?
(教师随机拿着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
师:试一试吧!可以自己找,也可以和同桌小朋友合作进行。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生汇报,边汇报边板书。)
生1:我用了老师教的“描一描”的方法,在这个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了一个平平的平面图形,它叫正方形。
师:不错,我们可以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这样的图形。
(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
师:像这样的平面图形就叫作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生2:我用印一印的方法,在圆柱体的这个平平的面上找到了一个圆。
师:你真能干,我们可以从圆柱体的一个面上找到这样的图形。(从圆柱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
师:像这样的平面图形就叫作圆。(板书:圆。)
师:圆柱还能印出什么图形?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
生3:用圆柱还可以印出长方形。
师:你真棒,你能演示给大家看看吗?
学生演示:
把圆柱侧面印上印泥,在纸上滚动了一下,就出现了一个长方形。
生4:老师,看我的,我还可以印出正方形,像这样滚得差不多了就不滚了。
师: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问题?
师:你真能干,我们可以从圆柱体的一个面上找到这样的图形。(从圆柱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
师:像这样的平面图形就叫作圆。(板书:圆。)
生3:我也是用描一描的方法在这个棱角的一个面上找到了三角形。
师:你的发现真不错,我们可以从三棱柱的一个面上找到这样的图形。
(从三棱柱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三角形纸片,贴在黑板上。)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叫作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生1:三棱柱可以印出什么图形?
生2:三棱柱可以印出三角形。
生3:三棱柱可以印出长方形。
生4:老师,我有一个新的发现,用三棱柱还可以印出正方形。
师:你真了不起,比老师还聪明,一个物体怎么能印出这么多图形呢?能上台演示给大家看看吗?也请同学们跟着做一做。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对,我们不仅可以在长方体的一个平平的面上找到一个长方形,还可以在正方体的一个平平的面上找到一个正方形,在圆柱体的一个平平的面上找到一个圆,在三棱柱的一个平平的面上找到一个三角形。
7.活动:用“体”描“形”。
小精灵: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下面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说说你们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
(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让学生评价结果。
8.活动:实践运用。
(出示课本第5页第1题的图。)
师: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5页第1题的图形涂色。)
9.师:它们都是我们今天才认识的平面图形,请小朋友们和这4个新朋友打打招呼,记一记它们4个长什么样,给你的同桌说一说,比一比。
三、联系生活,深入理解,体会“面在体上”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的小朋友们!
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3.数一数。
师: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四、当个小小设计师
(多媒体出示学校的体育室,导入 “小小设计师”。)
师:小朋友真聪明!看,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未来的体育运动室。
这么漂亮的运动室用了哪些图形来设计呢?
生:屋顶是三角形的。
生:屋子的门是长方形的。
生:屋子的窗是正方形的。
生:太阳是圆形的。
生:树的叶子是三角形的。
生:草地是长方形的。
师:你想用这些漂亮的平面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吗?小组合作进行吧。并且说说你们拼的是什么,都用了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随着音乐分组合作拼图,然后指小组展示并汇报。)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拼出了这么漂亮的图画,你们都成了小小的发明家和设计师了。
小精灵: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
师: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师:小朋友都记住这些图形的形状了吗?
五、联系生活,触类旁通
小精灵: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以后,小精灵希望小朋友们以后仔细地观察,将你看到的告诉爸爸妈妈,好吗?小朋友再见!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看一看
摸一摸 长方形 三角形
印一印
描一描 正方形 圆
反思:
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有效?
本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引发了我对“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深入思考。由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所以我认为学生知识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在第一次的尝试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我制作了教学课件。教学的时候,我只是单纯让学生看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图像和动画去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对图形的特点理解起来有点吃力,课堂效果也不是很好。课下我就一直在反思,认识图形应当是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为什么这堂课的课堂气氛却这么沉闷呢?后来我意识到图形的认识属于几何知识,学生如果能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前提下去理解知识,确定会直观形象的多,这也可能是我给高年级的学生讲课习惯了那种只是讲授的方法,没有真正了解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让学生活动中去体验图形的特色是解决本课教学难点的有力手段。于是我进行了第二次设计,我刻意在课堂中安排了许多对认识图形有帮助的摸、找、描、说、拼、印等教学活动,目的是为了辅助学生感受图形的特点及图形间的关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印一印,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试一试,刚开始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但慢慢地,在我的引导和示范下学生认为有趣多了。这些活动过程既认识了新图形,又对已经认识的图形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还了解了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发展。这堂课下来,我认为认识图形是一种载体,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并不一定让学生很生硬地去记住某个特色或规律,空间观念的发展是探究中的一种有价值的获得,而且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所带给他们的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思考方面的提高,动手能力的协调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心理体验对以后发展的作用。
通过这次教学,我对低年级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参与热情高、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才能好,这才是我们想要的课堂。今后的教学我还会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更多让学生满意的课堂。
我的课堂能带给学生什么?
1.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面对可爱的物体小精灵、有趣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棱角学具时所流露出的是满心的愉悦,对数学充满了兴趣。
2.能力的培养,思维的训练
①通过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在几个活动中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了解了这几个平面图形的特点,能够正确辨认。
②在我提出了“你能想办法将这些平平的面表示出来让大家看一看吗”的问题后,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分别想到了用“看一看”“摸一摸”的办法。这些可贵的思维亮点充分表明了他们进行数学思考的成果。
在学生自己或合作在其他物体的面上寻找其他的平面图形时,他们用刚才那几种办法很快就找到了图形,极易地体会到了“面从体出”。而且,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体会到了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3自主学习意识的渗透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篇8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已经见过这些立体图形,因此本节课就是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景中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表象,认识特点,形成概念,再从表象的概念支持下寻找实物,运用实践,让孩子在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摆一摆这样的实践中学数学,让孩子们既感到兴趣盎然,在生活中学数学,又让孩子们经历了数学的思维过程,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其次,良好的课堂常规、倾听习惯是良好的教学效率的保障,孩子都能在课堂中静下心来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学生发言时其他孩子能认真倾听,这一点很有进步。这堂课下来觉得自己思路清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因此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模糊了孩子们的认知进程。原因主要是备课还不够充分,所以以后课前一定要充分备课,先看教材、教参和作业本,再弄好教案和课件等教具,然后再将教案定稿,再看课件默想教学预设,这样上课定会思路更清晰,语言更简洁,应变更灵活,当然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9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借助直观的感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北师大版的教材在认识图形这一部分内容的编排上采用的是“先体后形”的策略,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有先整体后具体的特点,因此我们团队在进行备课时也是力求从学生的视野来设计这节课。比如在流程的安排上,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对物体的外部观察和感知对一些物体进行分类,然后再具体观察每一类物体的形状并找寻特点;由于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有非常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我们也是力图从生活入手,借助生活实际并应用于生活实际。
整节课基本顺利实施了我们团队对这节课的想法,并大胆的组织低年级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虽然有诸多问题,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讲已属不易,并且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归纳能力也做出一些尝试和努力,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在教学的最后,通过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的使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但是,在整节课的调控组织方面,我们还都需要继续学习和努力;在学生交流合作中,也有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其中,我们将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使学生适应并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是一个难点,由于长方体的的形状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困难,我们设计的作业拓展性不够,但是如果对长方体的内容进行过多的探讨就会涉及许多平面图形的问题,因此这一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10
(一)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
(一)》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丰富的学具和教具,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拼一拼、连一连”等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中,亲自触摸、观察、制作等操作和实验活动,并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图形特征,让学生有路可走,有序可循,一步步循序渐进,以更好地落实知识,渗透学习态度。通过几次试讲和修改,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几点较为成功:
一、教学层次较清晰:主要通过分类、命名、举例等活动初步感知图形特点,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等活动观察体验,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最后返回到生活中去,感知不同形状物体的应用。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事物,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以学生活动为主,自主探索图形特征,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形状的特点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的观察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是,整节课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够精准,评价性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
二、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比如:学生说黑板上田字格是正方体时,教师没有及时纠正这个是正方形,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
三、对学生活动时,课堂纪律不能很好的管理,有个别学生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去做,只是自己独自在研究物体。
高军英教师《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11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这一课时,主要教学目标是会认会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上这趟课之前,虽然我是做了一些准备,但是上完后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
上课之前我收集了很多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具体实物,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请学生上台来把这些物体分类,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这个环节中,有学生在分类过程中把一个长方体分到了圆柱体里,并且很多同学赞同他的分法。当时我就直接否定了,事后,我反思认为这个地方不应该直接否定,因为对分类来说,只要自己觉得整齐都是没有对错的,只有更好。所以这个地方我应该这样说“好,我们把分类结果先放在这里,等上完这节课,我们再分分看,还是不是这样分。”这样,就起到了一个前后呼应的效果,第一个环节与后面巩固练习的环节紧紧相扣,会使教学效果更上一个台阶。
高军英教师《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12
本单元在学生上学期的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为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目标是使学生直观认识几种常见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能够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概念。这一课时我我先带了一些礼品盒,让大家说一说什么物体的面是什么图形,应道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再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左面,文具盒的面,书面有什么感觉,体会面的手感。接着出示本课立体图,问他们有什么好办法能把这些积木的面画下来,学生操作实物,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画的面,并标注上各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通过分一分,认识各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进行小组进行分类活动,并说明分类理由。小组内利用尺子、绳子、剪刀等工具,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着三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汇报相同点:三种图形都有四条边,都有四个角。不同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上下两边、左右两边相等;正方形四边都相等。这节课整体上的非常有条理,就是活动太多,时间没有控制好,最后的巩固练习都没时间来做了。
【高军英教师《认识图形》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 边高军10-18
班主任工作培训心得体会高军09-05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 江西教师网11-14
教师教学个人反思08-13
期末教师教学反思09-04
新手教师教学反思09-23
英贝尔幼儿园教师考核细则06-18
历史教师的教学反思07-08
教师应加强教学反思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