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案(共11篇)
《乘加乘减》教案 篇1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掌握它的运算顺序。同时,一方面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前面所学习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缓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同一组乘法口诀中两句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6~9的乘法口诀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2、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例5 出示新内容: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能发现图上有什么变化? 1)呈现问题情境:
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同桌两个同学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思考与交流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再和同桌说说你怎么列式的,讨论讨论对不对,最后写在课堂练习本上。3)汇报交流。(在展台上展示出列的算式,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可写成3×4。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减掉。列式:3×4-1=11(个)4)引导观察算式。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减的,前面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乘法是新成员,我们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字吧,叫什么好呢? 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
5)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在3×4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小组讨论、回答:乘加乘减的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教师小结: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6)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看图列算式。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计算练习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小结:让学生在巩固计算练习中,沟通乘加乘减与乘法间的关系,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2)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 2.解决问题(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拓展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5题。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巩固计算练习中,沟通乘加乘减与乘法间的关系,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及推理的能力;在拓展练习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分享收获的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困惑,让学生带着思考下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篇2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播放翦云山风景图片。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是风景秀丽的翦云山,今天我们就去翦云山风景区玩一玩,看一看!
2.出示情境图,学生欣赏,然后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观察情境图,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啊?
生1:大汽车比小汽车少几辆?
生2: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二、积极探索,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
(1)师:根据图上哪些数学信息才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呢?
生答:9人一组,分了4组,还剩5人。
(2)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喜欢的图形先画一画,再列出算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3)汇报交流
生1:(分步计算):先求4组有多少人,算式是4×9=36(人),再求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36+5=41(人)
生2:(综合算式):先求4组有多少人,就是4×9,再求一共有多少人,就用4×9+5=23(人)
师:在这个算式中,你先算什么呢?(先算4×9=36)
师:为什么先算4×9呢?(因为要先算4组有多少人)
(4)让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中有哪些运算?
师:像这样的有乘有加的算式我们叫它乘加。师板书:乘加
(5)多媒体课件展示4×9+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师总结:当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在算加法。
2.解決第二个问题:大汽车比小汽车少几辆?
学生独立寻找信息,自主解决。
小结:当算式里有减法和乘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3.归纳小结
(1)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2)师:当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
(3)师总结: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升
四、全课总结,内化提升
同学们,今天你过得愉快吗?有收获吗?
数学乘加乘减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数学一年级下册P77―78;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的意义及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地运算;
2、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探索、合作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乘减的算理,并进行乘加乘减间的改写;
[教学准备]
主题图、桃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么你们通常都养些什么小动物呢?你能猜一猜小明最喜欢养什么小动物吗?(学生尽情的猜)
他究竟养的是什么小动物呢?让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 探索新知,弄清算理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1)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同你同桌说一说;
(2) 再指名说一说;
(3) 你能根据图中知道的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充分发表后小结为: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呢?
2、 指导列式,交流算理
(1) 要求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用算式怎样表示出来?
(2)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同桌交流;
(3) 指名汇报交流各种算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① 数数;
② 4+4+4+2=
③ 4×3+2=
④ 4×4-2=(这里可以追问是怎么想的?再多指名说说进一步理解乘减的.意义)
⑤ 引导学生给③、④式起名;(板书:乘加乘减)
(4) 这些算式你会算吗?请选择一道你喜欢的算出它的结果;
(5) 交流算理;
这里着重对乘加乘减要让学生多说说运算的顺序;
3、 整理强化,小结算法,数学教案-乘加乘减。
在计算乘加、乘减算式时,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三、 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小明为感谢你们特意给你们送上了水果。(投影出示书图)
①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② 评讲时让学生说说图意、算式及为什么这样列式?
③ 你能列出一道乘减算式吗?
④ 小组讨论再指名汇报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吃完了水果让我们一起去操场运动吧!瞧,一群小朋友正在运动呢!(投影出示书图)
① 看图你能猜出,哪边活动的小朋友多呢?
② 是否猜对了呢?还是让我们算一算吧!
③ 学生独立完成算式,有困难同桌可以讨论交流;
④ 指名交流、汇报说说怎么想的?
⑤ 组织讨论: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吗?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这些小朋友在跳绳、拍球,那就让我们去打乒乓球吧!(投影出示书图)
① 这里的球拍够我们用吗?
② 学生看图列式计算;
③ 汇报交流,提倡不同的列式;
④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算的?
4、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出一些乘加乘减的情境并说说怎么列式、计算的。
5、在括号里填上“ +”或“―”。
3×2○3=9 2×2○2=6
4×4○4=12 1×4○4=0
6、、游戏----摘桃子。
运动后,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摘桃子。
游戏规则:学生上来从桃树上摘下自己最喜欢的桃子,桃子后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对了,桃就送给你。否则就得不到。
四、 总结评价
小朋友们,经过这一路的游戏、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把你的收获跟你小组内的合作伙伴们说一说,再在全班汇报。
五、 延伸发展
东东去商店买本子。本子每本3元钱,他带的钱最多买2本,请问东东他可能带了多少钱?
《乘加乘减》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计算乘加、乘减的题目,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要使用不同的 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 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 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会计算乘加、乘减,会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课件)观察思考:图中分别有几个几?乘法算式怎么列式?
二、学习新知 1.情境导入:周末曾老师去公园,看见游乐场里好多小朋友。(课件出示主题图)看,这是小朋友们特别爱坐的旋转木马,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分组乘坐木马的? 2.观察找信息:谁能把我们刚刚收集的信息再完整地说一说? 3.汇报交流
(4个旋转木马,每个木马上可坐3人、有3个木马坐满3人、有1个木马坐了2个人)4.画一画
你能用画一画的方法把你找到的数学信息用图画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操作)5.展示个别学生作品,集体交流 6.提出问题
大家通过画一画的方式,用喜欢的图形来表示观察到的信息,请善于思考的孩子想一想,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7.汇报整理:一共坐了多少人?(板书)8.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再小组交流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大家独立思考后,列式在你的课堂练习本上。
很多孩子已经通过自己的思考列出了算式,那就请大家结合自己刚画的图形和算式,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9.集体交流(板书算式)
小朋友们能结合自己的图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的是太棒了,今天我们学习研究的,像这样有乘法、有加法、有减法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1.玉米题
我们一起学习研究了乘加、乘减,接下来我们就来挑战一下,看看自己掌握的情况。(出示课件)
师引导归纳:在计算乘加乘减这样的题目时,都是先算减法。(板书)2.做一做① 3.课本P59第4题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篇5
柳林小学
胡娟
教学内容:乘加乘减例5及做一做的习题和练习十二的第3题。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的合理性。
3、正确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利用图片复习有关乘法意义的知识,课中运用联系紧密的情境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画一画、讲一讲,以及图文并茂的课件演示,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熟练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的乘法知识学得怎么样?现在来考考大家吧!
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小猴也有一道算式4+4+4+5请大家帮忙改写,它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指名说)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
2、看图列式。选其中一题问:为什么可以列乘法算式?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看大家这么聪明,老师想带你们去游乐园里玩一玩,想去吗?
1、你们瞧!这些小朋友们玩木马玩的可开心了,仔细观察:这幅图片跟刚才的图片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想好了跟同桌悄悄地说一说)
2、有一个木马上的人数跟其他的木马不一样,那怎样计算现在一共有多少人呢?(出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2、你会列式解决吗?想好的同学请举手,请同学们赶紧打开课堂练习本把你想得算式写出来,完成之后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列式的?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3、展示:
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说说他列的算式。其他同学认真听,同意的话就点点头,不同意的话可以举手向他提问,你们谁先来?(1)3+3+3+2=11(人)
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算式,有谁和他一样?对这个算式大家
有疑问吗?
(2)3×3+2=11(人)
11这个得数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3×3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加2呢?有谁听明白了?好,你来复述一遍吧!再请几位同学说清图意。
为什么先算3×3呢?(因为要先求3个同样的木马上有多少人)(3)2+3×3=11(人)
11这个得数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3×3在后面为什么也先算3×3呢?
(4)3×4-1=11(人)
11这个得数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3×4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减1呢?有谁听明白了?好,你来复述一遍吧!再请几位同学说清图意。
4、课件展示: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的做法。
5、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综合算式,里面都有什么运算?(乘法)
像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们数学上叫做乘加。像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算式,我们数学上叫做乘减。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加乘减(板书课题:乘加乘减)。
6、通过刚才的理解和学习,我们知道在乘加算式里,不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7、在乘减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乘法)
也就是说,在乘加乘减算式里,我们都要先算?(先算乘法)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接下来有没有信心表现的更棒呢?
三、巩固拓展
1、同学们看,游乐园里有一处小朋友们都爱玩的游戏——智慧转盘。
要想通过智慧转盘,必须先读出算式,再说出计算过程。祝贺你们顺利通过了智慧转盘。
2、俗话说,“阳春三月赏花,金秋十月品桃”。下面我们就去精挑细选,看看哪些桃子最甜,哪些桃子生病了。
看来,如果把运算顺序弄错了,结果就完全错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牢记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那就是,在乘加乘减中,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我们都要先算?
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挑选出了香甜的桃子。
3、桃子喜获丰收。看,老爷爷都摘了好几盘了。
现在就请你帮老爷爷算一算,他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课件)谁能列出综合算式?
集体交流:①3×4+1=13(个)同意吗? ②还有其他方法吗?(同桌快速商量商量。)
3×5-2=13(个):你的方法很棒,能谈谈你是怎么想的吗? 课件演示:意思是说,假如这里还有两个桃子,那就是5个3了,但实际上这里有没有?所以还要再把这2个减去,就是3×5-2=13。
同学们真棒,竟然想到了乘加、乘减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来,像老师一样伸出大拇指,大声告诉自己:“我真棒!”
4、同学们,到游乐场玩,桃木工艺品是游客们最喜欢的纪念品了。看,桃木工艺品展厅里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老师在购买纪念品时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快点去帮帮我吧。
①注意:首先要读清要求,弄清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再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比一比哪边同学完成得最快、最好? ②集体交流:我们一起来看老师遇到的问题,谁来读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老师把你的答案记下来:2×8+10=26元:请你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
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了数学问题,你高兴吗?
那你们想不想也选点纪念品回家呢?请你根据这些信息再编一道乘加或乘减的数学问题并解答?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完成。
四、总结课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它是怎样计算的?
其实,在这个展厅里,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智慧的大脑去解决问题,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3+3+3+2=11(人)
3×3+2=11(人)
2+3×3=11(人)
3×4-1=11(人)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篇6
小数乘法、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前面就掌握了,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沟通两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知道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小数中同样运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先把例题改成整数连乘的应用题,唤起学生对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回忆,在此基础上百例题中的整数改成小数,让学生感觉到这两个题的情境和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列式方法和运算顺序也应一样,从而得出“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学生掌较好。由于前面知识的掌握有点欠缺,对题率并不高.又一次证明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乘加乘减应用题 篇7
刘江修
《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起始课。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学会解答此类的简单问题。
1、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切
《乘加乘减应用题》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整节课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3、用生活经验作为数学问题的参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领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生活经验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对一些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1、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的会做就行,重要的是理解,明白思考的过程。很多小朋友会做,但是不知道怎么做出来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很重要,这一点在课堂上做的不是很到位。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8
荣成市成山镇中心完小 胡馨馨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是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由于学生长时间习惯了从左往右运算的顺序依次计算,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导致运算顺序的错误,因此在教学时从分步列式出发,让学生弄清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为什么先算乘法,再一步步引导学生接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学生推向认知发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探究,注重体验。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本课选择学生喜爱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有学习价值的材料作为学习资源,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选择适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教学混合运算,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因此,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后算加减,而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答得出运算顺序。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一个主要过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本课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经历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时勇于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加课堂的学习活动。
四、获取新知后,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在授完新课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决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则去解决其他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当然我在执教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言有点单调。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的不是很到位,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有待提高。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课前同学们陪同小明参观了采摘节,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情境图:一共有60只篮子。我们来了18家,每家分3只篮子。这辆大巴共有48人。后面还有两辆中巴车,每辆车有26人。)
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点击出示)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
(课件点击出示:还剩几只篮子?三辆车一共乘坐多少人?)
二、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1、探究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我们先通过自主学习和观看视频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还剩几只篮子?”,:
(先在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找学生板书不同的解决方法): ①这个题目的数量关系是: ②分步算式是: 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③综合算式是: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板书的同学讲解做法: ①可以从问题入手或者从条件入手,得到的数量关系是总只数-已分的只数=还剩的只数。
②分步算式是: 18×3=54(只)60-54=6(只);先求的已分的只数,再求还剩几只篮子
③综合算式是:60-18×3,先求已分的只数,再求还剩的只数。师:说得真好,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掌声送给他们!
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不管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它们的解题思路 相同:都是用总只数减已分的只数,都是先求已分的只数,再求还剩的只数。
学生展示算法:我们来看这两名同学的算法,认真倾听,看想法是否和你的一样。
①我先算18×3=54,再用60-54=6,因为18×3是已分的只数,要先求已分的只数,所以先算18×3.②我先算60-18=42,再用42×3=126.【你能说一下60-18是求的什么吗?学生说不出来,再叫下面的同学进行讨论来表达】
师:看样子,我们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计算的,要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先求什么在计算时就先算什么。综合算式为了能看清运算过程,我们写成脱式计算的形式
(2)、观看微视频,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生:横式的后面不写结果和单位。等于号写在横式的左边。(3)小结: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这个式子中有什么运算?【乘法和减法】这样的式子我们叫做乘减算式,在乘减算是中我们要先算是什么运算?【乘法】再算【减法】 现在你会用脱式来计算了吗?
三、合作探究: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我们顺利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怎么求3辆车一共乘坐多少人?【指生说做题思路】 在了综合算式,用脱式计算解答。(2)汇报展示 26×2+48=100(人),先算26×2,这是求的两辆中巴车的人数,再加48就是总人数了。
还可以列48+26×2=100(人),也是先算26×2,这是先求两辆中巴车的人数,再用48加就是总人数了。
师:为什么26×2在后面也要先算26×2?(小组解答:因为不管26×2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都表示求的两辆中巴车的人数,根据数量关系我们知道要先求两辆中巴车的人数,所以我们都要先算26×2。
(3)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顺序?
小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综合算式,里面又包含了什么运算?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它比加减法高级,称高级运算。
四、总结概括:在含有乘法,加(减)法的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现在我要考考你看谁是火眼金睛!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乘加乘减》教案 篇10
年级:二年级 学科:数学
授课人 班级 时间
课 题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的合理性。
2、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
学 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方法 谈话法 演示法、迁移类推法
手段 画一画、讲一讲、课件演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手段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一共有多少人? 左边比右边多几棵?
4×9+5 5+4×9 3×4-7
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组织教学
以谈话的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我们的家乡夏津的美丽图片)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我们夏津的美丽景色。夏津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是我们家乡旅游的亮丽风景线。今天大家就跟随我去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游玩一下吧!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一共有多少人?”
(课件出示情境图)
假如现在你是一名老师,要想带领同学们进入风景区,你应该知道什么?(板书:一共有多少人?)
(电脑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上哪些数学信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想一想,画一画,列出算式。(师巡视指导)
现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自己的做法,小组长把小组的几种做法汇总起来。
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是怎样做的。(你给大家讲一讲是怎么想的? 4×9求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求的是4组的人数)
为什么再加5呢?(引导学生说出说出:因为还剩下5人)
这个同学讲得真好,掌声送给他,谁再来说一说。
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同学做的。(找一位列综合算式的)请你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在这个算式里先求的什么?也就是要先算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先求4组的人数,也就是先算4乘9)
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吗?(课件展示)老师是用1个圆形表示1个人,9人一组就画9个圆形,一共画4组,还剩5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得先算4组有多少人。(课件圈出4行圆形)列成算式就是4×9=36(人)再用36加上剩下的5人,就是总人数。把这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就是4×9+5或者是5+4×9。在这个综合算式中,我们要先求4组有多少人,也就是先算4×9=36(人),再加5就是41人。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它们包含哪种运算?
像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们数学上叫做乘加。(板书:乘加)根据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乘加算式里,要先算什么?
2、解决“左边比右边多几棵大树?”
同学们表现得真棒,接下来有没有信心表现得更棒呢?(课件出示古桑葚大树)在森林公园里,象这样的大树有很多。你在图中发现了哪些关于大树的数学信息?(
观察得真仔细!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教师板书:右边的桃树比左边多几棵?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直接列出算式。
请你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
也就是说,我们得先算出右边有几棵桃树,再减去左边的7棵,就是右边比左边多5棵。
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中又含有哪两种运算呢?
这样的算式我们叫它乘减。(板书:乘减)
在乘减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呢?3、对比总结
在乘加和乘减算式里,我们都要先算什么?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四、达标练习,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检测题:粗心马大哈
2课件出示当堂检测题:聪明小博士
你能看图写出一道乘加算式、一道乘减算式吗?
3.课件出示“情景图”
(情境图:这是森林公园的一角,这里不仅有美丽的水果,而且空气清新,景色优美。看,把燕子和小鹿都引来了。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好吗?)
规则: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提的问题最多,并解答出来,哪个小组就是优胜小组。
4、当堂练习4:小小设计家
刚才同学们提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会设计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画图画的方法,设计一道乘加乘减的题目。
五、总结知识 谈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数学问题,用聪明的大脑去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认真欣赏家乡美丽的风景。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1、 需要多少辆车?
2、 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 9人一组,分了4组,还剩5人。
学生齐读:9人一组,分了4组,还剩5人。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先自主探索,再小组内合作交流。
1、学生自己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列出算式。
2、学生小组内交流,组长汇总学生的几种做法。
3、学生汇报,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先求4组的人数,也就是先算4乘9。
学生观察算式,回答问题。
1、 乘法和加法
2、 乘加算式
3、 在乘加算式里,要先算乘法
学生观察后说出:左边有7棵大树,右边有3行大树,每行有4棵。
学生提问题.
1、 左边和右边一共多少棵?
2、右边的桃树比左边多几棵?
学生自己列算式,一学生板演算式,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4求的是右边有多少棵大树,再减去7就是右边比左边多的。
学生回答:
1、 乘法和减法。
2、 在乘减算式里,应该先算乘法。
学生齐读: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
师生共同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自己解答,组长互相统计结果。
同桌互相欣赏,互相检查。
学生谈收获
达标检测课内练习
1、 粗心马大哈
2、 聪明小博士
3、 看情景图提数学问题
4、 小小设计家
课外练习
《乘加乘减》教案 篇11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板书设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教案】推荐阅读:
教案比赛教案07-28
生活教案教案08-24
劝学公开教案教案05-14
初中物理教案教案05-20
辩论教案两课时教案10-22
语文教案-《林海》教案05-09
好汉查理课时教案教案06-05
小马过河教案中班教案06-14
初中物理全套教案教案07-03
拥抱美好未来教案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