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24-07-07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通用9篇)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1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2年:

石门六中

杨敏

一、试卷基本情况

(一)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比如40题,试题立足于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视角,大视野”更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趋势。由此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

(二)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

2012年新课标历史卷考查明显以主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等,并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如材料分析40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整体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而第三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就考查知识的比例而言,对政治经济两大模块的考核要明显多于思想文化部分;对中国史的考核也明显多于对世界史。

(三)注重能力考查,体现高考导向 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检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26、27、34、45、48题。同时也能注重学生多元史观的养成,如材料分析题41题提供的“冲击——反应”模式材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养、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法运用的要求。高考命题对能力考核的重视可见一斑。

总体而言,今年文综卷历史部分的命题更能秉承新课标的理念,“史料”、“史观”统领整个试题,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鉴于高考命题的强势导向,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更具学科特点,专业性将更加明显。

二、2012年试卷基本结构及试题分析

在试卷结构方面,中国古代史的考查部分,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思想和古代文化的分布继续沿用了2011年的平衡结构,各考察两个题目,而且考察内容紧扣课本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也考查了书本中的重要内容且结合了热点知识。世界史依然选取了古代史具有代表性的希腊罗马的知识点和现代史中重要的战后经济格局。考题选用的材料比较简单,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负担。本次高考选择题部分难度中等,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与分析能力,每道题的答案均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得到,没有直接可作答的知识点问题。学生做题中需要仔细审题,全面思考。

本次大题保持新题型“四选一”选作部分和小论文评述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难度中等。两道必修题所考知识点跨度较大,需要考生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结合了近几年比较热的几种史观来进行考查,例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选做题较为容易,考生在材料中就可找出部分答案,所结合的知识点也都与重要知识点相关。整体而言非选择题部分入手不难,但得高分也不容易。

2013:

一、试卷结构分析

1、试卷结构

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试题命题范围涉及到高中新课标历史教材:必修一(政治文明发展史)、必修二(经济文明发展史)、必修三(科技和思想文化发展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试卷总分100分,阅读量为4104字;参考答案913字。题型:选择题共12小题,计48分。其中,原始文字材料型选择题3道,话题文字材料型选择题8道,地图材料型选择题1道。非选择题,共6题,计52分,其中必做题第40题25分,第41题12分,选做题为第45、46、47、48题15分,要求考生从四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题型、模块、题量、分值分布 选择题:

①必修一:第24、26、27、29、30、34题,共6道,24分。②必修二:第31、32、33、35题,共4道,16分。③必修三:第25、28题,共2道,8分。非选择题:

第40题涉及到中国古代与近代对海洋的利用。,共25分。第41题涉及到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区划,共12分。

第45题涉及【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需要运用必修一中清末“新政”与选修一中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结果等。共15分

第46题涉及【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考查近代中国报业的发展。共15分。

第47题涉及【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查朝鲜战争与海湾战争不同,共15分。

第48题涉及【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查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和必修三中的儒学复兴运动,共15分

二、命题意图与试题特点分析

试卷坚持以能力立意,根据教材主干知识,创设新情境,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和文科综合能力的考查。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与2012年湖南新课标文综历史试题相比,2013年湖南新课标文综历史试题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选择题部分,试卷较多利用话题材料来创设新情境,所引用原始材料少、材料都短小精练,材料的阅读量不大。如第25、26、28、30、33题。

2.选择题突出考查历史现象的背景、原因、目的。如第24、25、26、27、28、32、35题

3.注重史观考查及历史发展进程时序性的考查,如第29、34题 4.注意历史地图的考查,历史地图反映历史进程,能很好的考查考生从地图中获取历史隐形知识的能力。如第34、41题。5.不回避社会热点,将热点与考试隐形结合。关注社会时政热点,非选择题第40题就体现了这样的特点。此题突出海洋、海权问题。以中国古代与近代对海洋的利用,考查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很好的实现了社会热点与教材主干知识的结合。

6.注意历史比较能力的考查,如第31、35、41、45、46、47 7.第41题题型有变化,摈弃了前两年课标卷观点评价考查模式,但是沿用去年的图表分析,内容上考察中国古代的地方机构设置。一方面考察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一方面考察考生对于考点的把握和融汇贯通的能力,突出主干知识的同时体现高考的选拨性功能 2014:

一、试卷题型与知识分布

与去年试题相比,今年高考试卷题型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知识分布由去年的5道中国史题目和7道世界史题目改为8道中国史题目和4道世界史题目。

试卷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其中选择题占48分,非选择题占52分。

知识分布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部分的内容。其中12道选择题中,中国古代史4题16分、中国近代史3题12分、中国现代史1题4分、世界古代史1题4分、世界近代史1题4分、世界现代史2题8分。非选择题40题为中西科技文化比较学科内综合试题,25分;41题为新史观模式下考查中国近代史创新试题,12分;四道选做题选做一题,其中,45题考查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46题考查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47题考查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8题考查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二、试题特点

2014年的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基本上保持了相应的稳定性,体现出“重视基础,考查能力,关注热点,材料灵活”的特点。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结合,同时又侧重了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命题设计注重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和综合能力考查。

1、从考查内容上看

①依托主干知识,重视基础性

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遵循这一原则,试题所涉及的知识,都是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例如儒学的发展历程、宋明理学、清朝海禁政策、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小农经济、维新变法、“一五”计划、美国1787年宪法、苏联新经济政策、欧元、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抗日战争、清末新政等等,这些都是重大历史问题,为考生所熟知,试题用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②关注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点

试题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做到了学科特点和时代特点的有机结合,科学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例如41题考查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抗日战争”,既体现当下热点中日关系、明年抗战胜利70周年,也契合当下的教改问题——不仅改革教学形式,而且改革教学内容;45题考查魏晋时期的法律改革,体现当下热点民主法制建设;46题考查清末新政,体现当下热点政治体制改革;47题考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订及作用,体现当下热点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及核安全问题,凸显和平与安全这一时代主题。

2、从考查目标上看 ①强调能力

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查,但绝非单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试题以知识为载体,把考查重点放在系统掌握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放在看待过程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放在从不同思维角度和思维层面去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上。例如45题魏晋时期的法律改革是全新的历史信息,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即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中的所学,对历史事件作出综合的描述和正确的阐释,在探求推理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虽然魏晋时期的法律改革对考生是全新信息,但是,第一问考查法律改革的特点,考生必须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并结合在改革模块中所学的相关知识迁移,从而更好的组织好答案。第二问考查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在所给材料中可以找到答案,考生概括归纳即可。

②重视对考生情感、世界观、价值观的考查

这一要求对中学历史教学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26题考查人性的认识,33题考查世界近代资本主义民主价值观“天赋人权”,40题考查中西科技文化比较,41题考查不同历史时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48题考查中国古代史上为官清廉的包青天,引导考生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与统一性,感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从中外历史发展中汲取积极进步的养分,树立正确的文明观、民族观、国家观,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③运用各种史观探讨历史

近现代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社会史观等不同史观,在近几年高考当中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体现,对中学历史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30题从上海与京津放映的中外影片比例入手,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体现社会史观;40题以宋应星和牛顿的科技成果入手,考查17、18世纪中西科技文化的比较,体现全球史观;41题以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抗日战争”入手,考查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历史事件(抗日战争)的认识,体现唯物史观。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史观对历史发展进程进行总体把握。

3、从考查形式上看

①灵活运用材料,创设新情景

试题不拘泥于主干教材知识的具体表述,而是突破教材,从新的角度和视角重新整合相关知识,灵活运用材料创建情景,搭建一个测试学生学科能力的平台,试题的选择和运用既有以前风格的继承,也体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材料阅读量适中、文字通俗易懂,减少了考生的阅读障碍,更有利于考生发挥。不追求材料的形式,注重对材料内涵的把握和利用。例如41题以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抗日战争”入手,考查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历史事件(抗日战争)的认识。抗日战争是考生非常熟悉的历史知识,但考查方式非常新颖,既有情理之中,又有情理之外,设计的很巧妙,考查考生的基本功底和学科素养。

②注重学科内综合

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阶段特征的掌握情况,引导考生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例如40题以宋应星和牛顿的科技成果入手,考查17、18世纪中西科技文化的比较,不仅是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综合,而且是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综合,考查考生对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总体把握。此外,每道材料题都不是针对某一知识点的考查,而是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及综合、比较、概括等基本能力,作出解答,并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历史食物的基本特征。

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命题趋势

1.以教材为知识背景的试题多,直接依据教材表述的试题少。或难或易的试题多,难度适中的试题少。

2.历史基础知识是实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仍将是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之一。

3.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科能力,其采用的新材料和营造的新情境将更具人文色彩,考古发现、馆藏文物、影视片断、报纸通讯报道、图表数据、人物言论摘录、电影戏剧、名著、图片漫画、票证、标语、口号、广告、路牌、印章、纪念章、纪念碑、餐具、服饰、谚语、儿歌、俚语、外来语、新词汇、网络语言、对联、建材、民俗、观念等鲜活素材,都将成为高考命题的载体。

4.将充分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时代主题,强调历史学科“学以致用”“资政教化”“以史为鉴”的社会功能。

5.将更具有开放性,把历史学科能力作为考查重点,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品质的考查。

6.将进一步体现学术性。新的史学研究范式和史学新成果会被大量引进高考命题。同时会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或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历史小论文,体现出较强的学术性。

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策略

以“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问题中心、主题鲜明、训练高效”为指导,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在重视使学生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树立“三新”,即关注新理念、新史观、新成果。既需要了解传统的阶级分析等观念,更需要了解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等新观念。拓展历史学的视野,引入概念史、阅读史、心态史等国际前沿的研究领域。

2.对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即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研究;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分析。从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

3.挖掘课程资源,补充背景材料。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方面,通过新材料,考查对史实的掌握情况,引导教学更多地关注时代性,提高历史洞察力,鼓励学生在历史中学会思考,同时,通过新材料传达对情感价值观的关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解释问题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突破思维的定势。这主要是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高考要求学生突破因教材的稳定性而形成的某些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角思路、观察思考问题和解析问题。

4.多研究新课标省份的高考典型题,从中了解命题的思路、方法、规律与趋势,了解这些题目是如何体现考核目标与要求的,从中学会举一反三,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适度更新观念;创设新颖情境,选择与考生的生活和现实紧密相关的材料,并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关注历史时空与阶段特征,引导考生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历史。

5.加强学科能力培养。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学科能力培养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即“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认识历史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6.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从社会现实中寻找题眼“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社会热点问题的隐性介入,从而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2

利用图像表达和分析物理问题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高考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识图(从图中获取信息)、用图(利用图像法解题)和作图(根据条件作图)。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题中,描点作图及利用图像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考题,常考常新,非常精彩!本文就近几年高考物理题中含有图像的试题,谈谈自己对高三物理复习的一些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近三年高考物理试题中图像试题统计

回顾近三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均为“723”结构,即7个选择题、2个实验大题和3个计算题,学生亲切地称其为“723”部队。这些试题材料中均有配图,利用图像直观呈现物理场景,我们可列出如下表格(表1)进行分析。

当然,在这些有图像的物理试题中,实验题的图线是考试的焦点。实验数据处理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利用图像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直观简洁,如图线斜率、截距能直接反映相应的物理规律。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题中的描点作图成为经典,常考常新,非常精彩!实验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答题过程中,要尊重每一组实验数据,踏踏实实地描绘图线。下表(表2)所列的是近三年高考物理实验题中涉及的图像试题。

二、物理试题中函数图像的应用

函数图像的应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用图像表述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过程;二是利用图像解析物理问题。

【例1】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煤块的加速度a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0,可在同一坐标中画出它们的v-t图像,如图1所示。传送带上黑色痕迹的长度就是图1中画有斜线部分的面积。具体解法如下:

煤块的速度从0增加到v0的整个过程中,煤块移动的位移大小s等于三角形的面积,而运动的时间为t,则有

传送带经时间t1速度等于v0,有

在运动时间t的过程中传送带的位移s0就是图像中梯形的面积,即

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的长度为

点评:物理图线能反映物理规律,在v-t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利用图线解题,直观简洁。

三、实验题中图像的应用

在电学实验中利用图像来表达和分析物理问题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实验数据处理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在高中阶段,其方法主要有公式法、列表法、图像法等,利用图像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时要特别注意几点:(1)物理图像与数学函数的对应关系,利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一些特点分析有关问题;(2)截距和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3)注意坐标原点和坐标平移。

【例2】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若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摆动,为了将人工记录振动次数改为自动记录振动次数,在摆球运动最低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与某一自动记录仪相连),如图2所示,该仪器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R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3所示,则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___。若保持悬点到小球顶点的绳长不变,改用直径是原小球直径2倍的另一小球进行实验,则该单摆的周期将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3中的Δt将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解析:此题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具有新时代的气息。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一般都是通过秒表,利用累积法进行计时的,而此题出现了与光敏电阻相链接的传感器。光敏电阻受到光照时,电阻变小,当单摆下摆时可将激光遮挡,这时光敏电阻增大,也就是图线中的凸起部分。单摆摆动1个周期遮光两次,所以周期为2t0;单摆周期与小球质量大小无关,但若改用直径为原小球直径2倍的小球,则摆长变大,周期变大;球变大,激光被挡的时间也变长,所以遮光时间Δt也变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2t0、变大、变大”。

点评:本题应该从实验装置与实验图线中获取有效信息。挡光时间就是图3中的凸起部分,一个周期里摆球挡光两次,因此,可从图线中可直接得到单摆振动的周期。

【例3】某同学利用DIS、定值电阻R0、电阻箱R1等实验器材测量电池a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实验时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外电路的总电阻值R,用电压传感器测得路端电压U,并在计算机上显示出如图5所示1/U-1/R的关系图线a,重复上述实验方法,测量电池b的电动势和内阻,得到图5中的图线b。

(1)由图线a可知电池a的电动势Ea=___V,内阻ra=____Ω。

(2)若用同一个电阻R先后与电池a及电池b连接,则两电池的输出功率Pa______P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两电池的效率ηa_______η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例4】甲同学设计了如图6所示的电路,测电源电动势E及电阻R1和R2的阻值。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E(不计内阻),待测电阻R1,待测电阻R2,电压表V(量程为1.5V,内阻很大),电阻箱R(0~99.99Ω),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

(1)先测电阻R1的阻值。请将甲同学的操作补充完整:闭合S1,将S2切换到a,调节电阻箱,读出其示数r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1,保持电阻箱示数不变,将开关S2切换到b,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则电阻R1的表达式为R1=____。

利用函数图像解题电学实验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 列出物理公式

2. 演变函数关系

根据图线中纵坐标与横坐标的要求,演变函数关系,将原始的物理公式转化成相应物理量的函数关系.

3. 寻找对应关系

将演变后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与数学函数关系进行一一对比,寻找对应关系,利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一些特点分析有关问题。比如一次函数中的“点、线、面”,截距和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二次函数中的极值问题,有时还要注意坐标原点和坐标平移。

四、意义与体会

近三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3

1.2014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考查知识点

试题分值考查知识点

选择题第1题3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第2题3分唐朝市的设置

第3题3分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雕版印刷

第4题3分明朝“海禁”政策

第5题3分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6题3分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迁

第7题3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8题3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第9题3分新中国的外交

第10题3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11题3分新时期的中国教育(续表)

试题分值考查知识点

选择题

第12题3分罗马法

第13题3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第14题3分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

第15题3分新经济政策

第16题3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第17题3分近代科技成就

第18题3分近代世界文学

第19题3分当前世界政治格局

第20题3分经济全球化

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2题13分洋务运动

第23题13分工业革命

第24题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C10分探索历史的奥秘

D10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2. 2015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考查知识点

试题分值考查知识点

选择题第1题3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

第2题3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

第3题3分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赋的成就

第4题3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水利工程)

第5题3分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古代中国的商业

第6题3分太平天国运动

第7题3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续表)

试题分值考查知识点

选择题第8题3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9题3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10题3分抗日战争

第11题3分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第12题3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关系、“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第13题3分邓小平理论

第14题3分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第15题3分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所作的贡献、

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第16题3分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体制

第17题3分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美术流派

第18题3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第19题3分斯大林模式

第20题3分世界多极化趋势

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

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第22题13分甲午中日战争

第23题13分两次工业革命

第24题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C10分探索历史的奥秘

D10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3.2016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考查知识点

试题分值考查知识点

选择题第1题3分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

第2题3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史记》

第3题3分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经济和灌溉工具

第4题3分古代中国的政治·宋代科举制度

第5题3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李贽思想

第6题3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第7题3分晚清中国经济

第8题3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

第9题3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列强侵华·《马关条约》

第10题3分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第11题3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政策

第12题3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日内瓦会议

第13题3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50年代探索·“一五”计划

第14题3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第15题3分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

第16题3分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与发展·美国共和制

第17题3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

第18题3分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美术艺术

第19题3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

第20题3分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的联合

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古代中国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第22题13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

第23题13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冷战”

(续表)

试题分值考查知识点

非选择题

第24题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C10分探索历史的奥秘

D10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全国高考近三年语文作文 篇4

再见老师,谢谢三年的陪伴。人们说最好的时光就是我们在最美的年纪遇到了最好的您,其实是遇见您成了我们最美好的时光。

老师,谢谢!

收到立功同学的微信,眼前为之一亮。与其说老师成就了你们,莫若说是你们成就了老师。在校的学生都怯于当面言情,青山和立功离开学校后较他们感性,自然生出眷恋和不舍。读着立功发过来的话语,那个高瘦精干戴着大黑眼镜的小伙子嘿嘿地笑着犹在耳畔。还记得你辩论时的慷慨,还记得你临走时的告别……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5

据《东方早报》报道,从昨天开始到5月19日,上海第一次高考志愿填报启动。上海教育考试院昨天和今天组织全市35所高校和50余所外省市高校举行“上海市普通高校(本科)招生网上咨询”,不少考生直接在网上晒起了自己的志愿表,请专家看看合理不合理。

网名叫“菜皮”的考生问:“我一本填东华、上大、华东理工、上师大,分数太接近吗?”网名为“迷茫的学生”咨询:“我预估成绩会超过二本录取分数线15至20分,我准备依次填写商学院、电力、上应、二工大、杉达、贤达,是否合适?”

对此,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咨询专家表示,考生可参考志愿高校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与控制线的差距来进行定位,建议适当拉开落差,不要填报排位过于相近的高校。

特别要提醒的是,每年填报高考志愿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无法确定有多少考生填报哪所院校,他们的高考成绩如何,加上考试情况和招生计划等诸多因素,因此,前几年的分数线仅作参考。

考试院专家也提醒考生,填报志愿需要讲究技巧,上海实施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成绩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客观上增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选择范围,降低了高分落榜的风险,但是如果填报不当,考生仍然有被退档或志愿落空的风险。

招生专家也提醒焦虑的家长要学会减负,对考生家长来说,着急不能急在表面上,有的时候孩子压力未必那么大,反而是家长急死,所以家长不要随意打乱孩子的填报计划,可以给孩子出主意,但最后还是要听孩子的意见。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6

一、总体评析

2020全国高考Ⅱ卷文综历史试题(以下简称为“试卷”)凸显“稳”字当头,试卷结构、题型题量、考试难度均相对稳定。本次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服务选拔为导向,重点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全卷具备区分效果,突出历史学科在“五育并举”中的独特功能,既符合新时代中国高考改革的发展要求,又体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二、试卷结构

试卷由12道选择题和5道非选择题组成,其中选修材料题三选一作答即可。

题型

题号

素材

考点

选择题

(4×12=48分)

24

秦汉角抵活动

中国古代文化史之体育运动

 

25

唐代敦煌壁画

中国古代文化史之绘画作品

 

26

宋代科举考试

中国古代政治史之选官制度

 

27

明代以银代工

中国古代经济史之官营手工业

 

28

外国在华投资图

中国近代经济史之民族资本主义

 

29

中共告全党党员书

中国近代政治史之国民革命

 

30

陕甘宁普选统计表

中国近代政治史之抗日战争

 

31

中央印发经济材料

中国现代经济史之改革开放

 

32

关注政体形式的言论

世界古代政治史之雅典民主

 

33

《论自由教育》的主张

世界近代思想史之文艺复兴

 

34

俾斯麦辞职事件

世界近代政治史之德国政治

 

35

美苏文化交流

世界现代国关史之冷战格局

非选择题

(必修材料题25分)

41

古今河流治理问题

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化史

非选择题

(必修创新题12分)

42

欧盟结构三大支柱

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

非选择题

(选修材料题15分)

45

王安石将兵法改革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46

二战前的反战和平运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7

竺可桢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三、试卷分析

聚焦立德树人,凸显五育并举

1.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

试卷重视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考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此外,注重牢筑考生爱国主义信念,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引导学生坚持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报效国家,立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第29题,选取中共告全体党员书中的重要片段,揭发__时期国民政府的反动行径,认清中国共产党肩负起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第30题,通过对陕甘宁边区民主普选的统计数据,显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结构,表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己任,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激发学生自发地实现将爱党和爱国相统一的情感升华。

2.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

试卷精选历史伟人或时代楷模的经典事例,启迪考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品德修养是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过程,从而努力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同时,通过历史上众多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乐观向上的集体或个人事迹的再现,激励考生争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时代先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新时代奋斗者。

第28题,通过1894—19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统计图的变化,考查学生对中国百年经济近代化的掌握情况,从而认识到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与爱国实业家的不懈努力,以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和坚强意志。

3.丰富知识阅历,增强综合素质

试卷注重引导学生丰富学识、增长见识、求真悟道、探究历史真谛。重视考查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有学科内部不同模块之间的综合,还有不同学科、不同能力和不同素养之间的综合。如,许多试题将历史素材与政治、地理、经济、文学、艺术、科学、道德修养、历史研究等融为一体,从多元角度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25题,引用敦煌莫高窟的唐代“五台山图”与梁思成夫妇发现佛光寺的事例,考查学生对历史研究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4.树立健康观念,崇尚劳动光荣

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以美育人,弘扬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试卷通过设置考查知识点,积极引导学生增强体魄、健全人格、磨练意志,提升审美品味和道德情操,使之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如,试卷中的第24题,选取秦汉时期角抵活动为切口,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发展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强健体魄的体育精神。

落实高考新政,关注终身发展

1.凸显服务选拔功能,彰显引导教学价值

历史学科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在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选取上着重考查适应考生终身发展和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必备知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人才,为高校选才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也向基础教育界和普通高中一线教学释放出强烈的导向信号。

第42题,以欧盟结构的三大支柱为切口,引导学生关注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重在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突出唯物史观运用,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历史学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试卷的“鲜明旗帜”,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师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强大思维工具,帮助考生树立崇高的人生信仰。通过科学设计试题内容与形式,着重考查考生对通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3题,通过西尔维乌斯的《论自由教育》的主张,考查学生对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理解,突出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重视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3.明确“四翼”考查标准,科学设计考试难度

根据国家需要的人才特征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考评价体系确定了“四翼”的考查标准,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基础性主要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综合性是指学生对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融会贯通。应用性是指运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去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学科的应用价值。创新性是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思维方法,发现新问题、得出新认识。试卷总体难度适中,符合考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情、考情。

第45题,以王安石变法为素材,考查学生对选修教材内容的理解,突出基础性。

第26题,通过宋太祖采用殿试方法的典故,考查科举制度相关的必备知识,突出应用性。

第41题,以清代和新中国的河流治理为切入口,考查中国史的古今联系,突出综合性。

第47题,以中国现代科学家竺可桢为素材,考查时代楷模的科学精神,突出创新性。

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其实拿我亲身体验来说,历史难学无非以下几点:

1、记忆困难,时间错综复杂,记了就忘,甚至有时候会怀疑是不是自己智力有问题……

2、历史事件之间难以形成联系,一些同学总是孤立的看问题。

3、考试时总是看不出来考考点,答非所问!

各位小可爱们你们是不是也有上面的问题呢?别怕,先看完这篇文章再说!我相信你一定收获满满!

其实以上问题都可以回归到两个东西上,一个是基础一个是体系!那么下面我就和大家说说当时我是怎么学的。

各位小伙伴记得拿出小本本来做好笔记哦~

1.基础预备——思维导图整理,脱离手写笔记的重、杂、乱。

一轮复习过后,也许你记好了满满一本笔记,整整齐齐,赏心悦目。

那二轮呢?

知识点基本上完全重复,只不过老师帮你梳理了各个专题,整体上分分类而已。

你还要完完整整地记一遍吗?

再一个,如果做题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小知识点,补进

总结大题:找到错误知识点?翻开课本/思维导图把涉及这个知识点的整节翻看一遍?在思维导图/书本标记出这个你错过的知识点?研究答案。

哪句话出自书本?那句话出自材料?句式是怎样的?常用那些动词?哪些名词?

分析这道题目属于什么类型的大题(原因,背景,特点....)然后记入总结本的题型词库中,例如,特点类大题答案常出现“__性”“__化”“__与__结合”....用这种短语格式效果比较好。

去嫌破坏排版,补还是不补呢?这样时间又都浪费在了无用的纠结上。

所以只有多刷题,多总结,打下牢固的基础,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做题方法才能真正的学好历史。

我自高二上学期就着手整理思维导图,起初是根据课本和《知识清单》,再后来有幸得到柳合青老师到四合一教程,不得不说的是,书真的很厚,一面满满的只有字。

有的同学可能凑热闹也买了,但是快高考了还是崭新的。

我当时在高二一年做完整本书的导图,高三后又根据模拟题高考题边修改边复习,高三月考是每个月都有的,月考前一字不差的系统性复习一遍,然后在平时做题中修改导图,突出了知识的重点。

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真的很值,基础打好了以后,一看题目就知道考的是什么,所以我才发现,有时候看不出考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础掌握的不到位!

而历史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发散思维,发散发散再发散。?

对于历史选择题,很多考题都是给出一个时间点,然后叙述一堆你没听过的事,然后就让你开始选择了,是不是很崩溃。。。

那么此刻你就要进行时间点的发散了,此刻处于什么时代?阶段特征是什么?前、后各发生了什么标志性事件?然后再发散到经济、政治、文化这些事件……

而当你这些都能想周全了,那正确答案自然也就出来了。

前提就是你必须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自己的一个知识体系,你才能发散到各个方面。

这也就是做思维导图的意义所在了。

2.疯狂刷题——培养应试的大脑。

把刷题渗入到日计划周计划中,要有节奏感。高二以及一轮——专题化训练,熟练知识点的考法和切入点。

刷题实际上就是在以另一种形式深化思维导图和知识体系的记忆。

二轮及三轮——套卷练习,培养答试卷的整体感,一气呵成。

套卷采用限时训练,一套历史试卷45分钟结束。二三轮刷卷追求的不是“走火入魔”,而是节奏感和均衡感。

每天至少一张的量,这样就减少了负重感,千万不要一时兴起“我要三天把这册试卷刷完!” 你刷不完的,刷也是带有负重感的。

但是拒绝这种大跃进式刷题不代表否认刷题量的重要性,一天一至两套历史卷,半年也有三百张了,积累和坚持很重要!

3.总结优化——拒绝对刷过的题目“冷处理”。

刷过的题目和试卷,改正答案,抄一下正确答案然后束之高阁,就等于没刷一样,尤其注意对优质模拟题和高考真题,必须进行细致的研究。

建议准备一本b5笔记本,两种颜色的笔。?

总结选择题:找到错误知识点?翻开课本/思维导图把涉及这个知识点的整节翻看一遍?在思维导图/书本上标记出这个你错过的知识点?,然后分析为什么选择正确答案?切入口在哪??

然后一句话总结本道题:可以是一句提醒自己的话,比如做题时忽视了时间,那就记“__事件的时间为__”。如果是有新的知识点,你未曾学过的,那就补入思维导图,并抄入总结本。?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7

⒈近三年各省市理综高考遗传题考查情况分析

全国卷(Ⅰ):

2010年T33 (12分)南瓜性状遗传(两对基因控制)9:3:3:1的变形(自由组合定律)。

全国卷(Ⅱ):

2010年T4 (6分)致死效应和自由交配(分离定律);T33 (11分)系谱图分析(分离定律);

2011年T34 (10分)秃顶与非秃顶的常染色体遗传,涉及性别影响性状(分离定律);

2012年T34 (12分)果蝇体色、翅形遗传(自由组合定律)。

新课标卷(湖南卷):

2010年T32 (13分)9:3:3:1的变形及画遗传图解(自由组合定律);

2011年T32 (8分)4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判断;

2012年T31 (10分)结合基因突变考查分离定律。

北京卷:

2010年T4 (6分)自由组合的几率计算;

2011年T30 (16分)果蝇眼色遗传,考查2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连锁,涉及减数分裂;

2012年T30 (16分)小鼠体毛性状遗传,涉及基因与性状、基因与密码子的关系、及遗传定律的判断。

天津卷:

2010年T6 (6分)食指长短的遗传,涉及性状受性别的影响(自由组合定律);

2011年T6 (6分)系谱图分析涉及基因诊断(分离定律定律);

2012年T6 (6分)果蝇眼色、翅形遗传,涉及伴性遗传和减数分裂(自由组合定律)。

浙江卷:

2010年T30 (18分)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和遗传图解的书写,涉及转基因技术;

2011年T32 (18分)系谱图分析,要求画遗传图解(自由组合定律);

2012年T32 (18分)玉米性状遗传,涉及变异与育种、画遗传图解(自由组组合定律)。

福建卷:

2010年T27 (15分)以蟠桃生物育种为题材考查遗传规律,根据后代判断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011年T5 (6分)火鸡的性别决定,涉及致死效应;T27 (12分)甘蓝的叶色遗传(9:3:3:1的变形)(自由组合定律);

2012年T27 (12分)果蝇翅形遗传、用遗传图解形式判断基因的位置、涉及纯合致死(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四川卷:

2010年T31 (18分)果蝇性状遗传,涉及伴性遗传、致死效应及随机交配中基因频率的计算;2011年T31-Ⅱ(14分)由小麦育种考查自由组合定律,涉及染色体变异和减数分裂;

2012年T31-Ⅱ(14分)果蝇眼色由2 对(常、X染)基因控制,涉及隐性纯合致性反转的雄性不育(自由组合定律)。

重庆卷:

2010年T30 (16分)绵羊性状遗传(自由组合定律);

2011年T31 (16分)拟南芥种皮和叶片性状的遗传,涉及基因工程育种(自由组合定律);

2012年T31-(1) (6分)青蒿两对性状的遗传(自由组合定律)。

安徽卷:

2010年T4 (6分)南瓜性状的遗传,涉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自由组合定律);

T31-Ⅰ(15分)棉花性状遗传,涉及基因突变和育种,画遗传图解(自由组合定律);

2011年T31-Ⅱ(12分)家蚕的体色和茧色遗传,涉及伴性遗传和画遗传图解(自由组合定律);

2012年T4 (6分)植物抗性遗传、一对等位基因、涉及随机交配、隐性致死(分离定律定律);

T31 (18)系谱图分析涉及性染色体异常分析。

山东卷:

2010年T27 (18分)通过果蝇性状遗传判断基因的位置,涉及致死现象及实验设计;

2011年T27 (18分)荠菜果实形状遗传,涉及基因型判断的实验设计(自由组合定律);

2012年T6 (4分)系谱图分析(自由组合定律);

T27 (14分)以果蝇染色体数目异常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果蝇性状的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自由组合定律)

2. 命题情况分析

综合分析近三年各地高考试题的考查情况,高考命题在本章节有如下规律:

(1)从知识点上来看:

单独考查分离定律的试题比分较少,大多是通过两对性状的遗传来综合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涉及多对基因控制性状的题型极少见,仅在2011年湖南卷T32出现四对等位基因控制性状的情况。大多数试题综合程度大,涉及变异、育种、基因工程等内容。

(2)从命题思路上来看:

试题重在定律本身的理解与应用,单纯的概念等小知识点涉及的比例在减少。自由组合定律中的一些特殊比例考查程度加深,多从非常规角度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如9:3:3:1的变形,致死效应导致的比例改变,如2010年全国卷ⅠT33、湖南卷T32等。

(3)从命题形式上来看:

主要是非选择题形式出现,而且多以一个具体实例为媒介,把遗传定律内容和相关的实验设计能力、作图能力一并来考查,如2011年山东T27。另外,试题以选择题形式在某些省市理综卷中也时有出现,如2010年全国卷ⅡT4、北京卷T4、安徽卷T4、2011年福建卷T5、2012年安徽卷T4、山东卷T6。

(4)从分值分布来看:

占分少的有6分,如天津卷2010-2012年一直只有一个6分的选择题,占分多的有20多分,如10年安徽卷占21分,山东、浙江卷一直占18分,而湖南卷近三年的分值是13分、8分、10分不等。

(5)从试题难度来看:

试题绝大多数综合程度大、材料新颖、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导致试题难度偏大。以湖南卷为例,2010年T32难度系数是0.26, 2011年T32难度系数是0.27, 2012年T31难度系数是0.58,与前两年相比,难度下降幅度大。

3. 遗传专题复习备考策略

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复习本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熟悉考纲考情、制订具体的复习方案。

高考对遗传规律的考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学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概率的判定与计算

(3) 遗传病系谱中遗传病类型的判定、发病率的计算

(4) 运用分离定律基本原理解决自由组合定律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

(5) 应用遗传基本定律分析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生物的遗传问题

(2)重视教材、夯实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遗传定律本身的发现过程,因为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研究过程,在体验过程中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学会怎样去作出假设、如何去推理、如何去验证,从而明确定律的实质。

在充分理解遗传定律的内容的基础上,把定律本身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时注意非正常比例与正常比例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也是对定律本身的一种理解。

(3)加强学法指导,提升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用分离规律结合乘法原则和加法原则去解决复杂问题,如涉及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杂交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求算、遗传病发病概率的求算等。

(4)熟悉题型,明确解法

遗传基本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高考不作要求。本部分知识考查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生物性状显、隐性关系的判断

(2)基因型的确定与表现型概率的计算

(3)分离定律中的特殊情况;多等位现象(如ABO血型);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表现型受环境或性别的影响;致死效应,包括合子致死(显性纯合致死、隐性致死)和配子致死

(4)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比例;9:3:3:1的变形(基因的相互作用);致死效应引起的比例变化(包括显性致死、隐性致死);基因的累加效应,如皮肤颜色的遗传(1:4:6:4:1)。

(5)遗传方式的判断。包括常染色体的显隐性、伴X的显隐性、伴Y遗传、伴XY同源区段遗传的判断方法。

近三年江苏物理高考题错解的启示 篇8

关键词:错题集;高考试卷;物理高考题

中图分类号:G632.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6-008-02

一、前言

综观近三年江苏物理高考试卷,基础题、中档题占主体,让考生难以动笔的题目极少。即使是最后的第14题和第15题,每题都首先设置1~2个小题,作为铺陈,引导考生进入题境。应该说,这是一份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的质量较高的试卷。针对农村中学学生特点,笔者将2008年物理高考第8、10题与2009年物理高考第6、10题扣出来当场让学生做,很简单的螺旋测微器与游标卡尺的读数,常见的交流电问题竟然难倒了超过60%的学生。纠其原因,曾经的错误没有让学生吸取足够的教训。在江苏省规定了一切年级一切学生的在校时间之后,能否利用较短时间使学生的能力有更多的发展,即减时不减效,成为众多物理教师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笔者提出的解决方法:组织学生整理错题集。并且笔者在所带的高三学生中有部分整理错题集,并取得一定的进步,数据及相关阐述如下:

检验步骤:

(1)提出假设

H0:μ1-μ2 =0 H1:μ1-μ2 ≠0

(2)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

两组物理高三期中考试分数,可以假定是从两个正态总体随机抽出的独立样本, 经方差齐性检验两个总体方差相等,两个样本容量都小于30.其样本平均数之差

与相应总体平均数之差的离差统计量呈t分布,故应当采用t检验.计算如下:

= 2.115

(3)确定检验形式及统计决断

根据自由度df=n1+n2-2=16+28-2=42,查t值表P(1),t(42)0.01=2.432,t(42)0.025=2.021,

由于实际计算出t=2.115,则根据表检验统计决断规则,在0.025显著水平上拒绝H0而接受H1。其结论为:整理错题集与未整理错题集在掌握知识点方便有极其显著性差异。

表1高三9班期中考试物理成绩及其平方

有错题集组无错题集组X12X22

X1X2

171 69 4988 4727

272 68 5166 4556

371 72 5077 5166

467 65 4472 4225

565 79 4225 6202

669 72 4813 5166

792 39 8441 1550

884 77 7014 5910

964 73 4064 5347

1064 70 4064 4900

1179 64 6202 4064

1280 87 6400 7547

1381 54 6602 2889

1471 55 4988 3025

1579 52 6300 2691

1666 72 4307 5166

1759 3452

1854 2957

1962 3829

2081 6602

2163 3985

2254 2957

2376 5719

2446 2082

2559 3452

2663 3906

2761 3752

2864 4064

总和1173=∑X11808=∑X287122=∑X12119885=∑X22

下面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认识,与大家共商。

二、近两年物理高考题错解对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的启示

1.成功的案例

马拉松长跑中,一直领跑者固然令人钦佩,但那些后来居上、冲刺时刻脱颖而出者,更加让人惊奇与喝彩!今年的高考中也涌现出一批“黑马”,他们的成功秘笈何在?原来:“错题集”是他们复习的“杀手锏”。2008年广州总分状元冉婧自称把功夫都放在了查漏补缺上。冉婧的数学老师黄涛曾带着“错题集”向家长和记者展示,一本数学错题集有两三厘米厚,而且色彩斑斓。“黑色字迹是题目,蓝色是解题流程,红色是解释,特别要提醒注意的地方就用绿色。”

2.错题集整理什么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每个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做错题。把做错的题集中在一起,就会有全新的发现。那么是不是将所有做错的物理题都集中起来呢,不可能,若每错必登,无疑给有错题的学生增加了负担,对他们来说思想上有抵触,时间上难安排。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性的加以整理,对其中典型的问题特别加以重视。即我们要求学生整理的应该是学生整理后能够掌握并得以提高能力的中档及中档以下题型,避免盲目整理,即浪费时间。

3.错题集如何整理

怎样才能建立一个能发挥最大效用的错题集呢?建立错题本,必须注意以下内容:

(1)分门别类地把平时练习或模拟考试中做错的题进行整理、分析、归类。例如:力学归力学,热学归热学。目录上标明。“力学:1---10页”“热学:11---20页”,这样有利于知识点的连贯性。

(2)分清错误的原因:概念模糊类、粗心大意类、顾此失彼类、图型类、技巧类、新概念类、数学思想类等等,并将各题注明属于某一章某一节,这样分类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还简化了“错题集”。

(3)把做错的原题连同解法一起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不要抄写,节约时间),并,并在下面留有一块空白以备订正。如果此题有多种解题思路,可以在旁边用另一色笔把几种解法的简要思路写上。

4.错题集如何使用

(1)定期阅读。要经常在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时,浏览错题甚至对错题再做一遍,这样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成绩稳步提高。

(2)相互交流。首先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行家”的评价和赞许具有权威性,所以就更会令人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这种满足带来的是极佳的状态,强烈的自信和向上的力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敬佩的“行家”的。教师应努力加强自己的实力,设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自己“行家”的形象;其次是同学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

(3)教师定期批阅。“凡办事,要看得到,抓得起。” 批阅错题集不仅是教师在指导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更重要的是物理课堂错题集的批阅还承载着有效的作用。错题集是农村中学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映,比如:教师批阅时写下一点儿评语,或表扬、或告诫、或激励、或画一个笑脸、或画一个哭脸等等,能给学生些启发与带动作用。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错题集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错题集的批阅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一种有效渠道,若淡化这一过程,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因此,错题集的批阅技巧还能在无形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找到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批阅错题集时要注重艺术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总结

“错题本” 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办法,是减轻学习负担的作业。通过“错题本”的使用,可以提高思路质量,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及概念点,可以极大地改善粗心的现象,可以迅速地提高学习成绩;善待错误,你很快将会欣喜地发现,错误会变得越来越少,你也很快会从烦琐的错题整理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信心。

参考文献

[1] 赵晶.大洋网-信息时报专题[EB/OL].

[2] 邢忆群.从2005高考题的错解引发对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5,8.

[3] 程慧琴.教育与人的发展[D].教育硕士考前辅导资料汇编,2006,6.

[4] 课堂内外杂志社."错题集"是他们复习的"杀手锏"[J].决胜高三---2004高考复习黄金法则,2004,9.

[5] 李贵先.错题档案—学生重要的成长记录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4,6.

[6] 郭向东.错题集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应用[J].中学生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4.

[7] 宋少卫.错题集如何建立更有效[J].青年文摘,2007,10.

[8] 张绍平.错题也是教育资源[J].物理教学探讨.2008,19.

[9] 王孝玲.抽样分布及总体平均数的推断[J].教育统计学,2006,1.

教育资讯

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部分高校将出现存亡危机。4月28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锐减面临严峻生存挑战。一方面,由于生源减少,部分高校面临着招生困难甚至生存危机;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未来10年将进一步提升,高校生源仍有很大潜力。

高校到底是否应该未雨绸缪、是否应有忧患意识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因为,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十多年规模扩张之后,已经到了必须切实提升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时候了。高考生源下降,高校面临生死存亡,对高校本身而言,是危机中的机遇;对我国整个教育改革而言,也是一个难得机遇。

第一,生源危机是推进教育公平的良机;第二,生源危机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良机;第三,生源危机也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好时机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9

(福建武夷山 武夷学院 张燕斌)

根据省委组织部近期下发的《关于开展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调研的方案》要求,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党总支于2015年9月19-20日在学院学生党员、积极分子、普通学生代表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发出去60份,收回60份,收回率100%。结合开座谈会、个别访谈、查阅档案资料等获得的情况,现总结分析如下:

一、近三年来我院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总体情况

近三年来我院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稳步推进,状态良好。我总支现有学生党员47人,其中,正式党员25人,预备党员22人,占在校生数的4%。具体到年级:2012级学生党员29名,占12级学生总人数的11%;2013级学生党员11名,占13级学生总人数的3.5%;2015级土木工程(3+2)班学生党员7名(其中入学前3名学生已经被发展为预备党员)。

二、当前我院大学生入党动机表现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问卷发放情况看,主要集中在大

二、大三学生中,其比例分别占到问卷发放数的27%和38%,这与党员发展的规律是一致的,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主要集中在大

二、大三学生中。从问卷发放对象任职情况看,主要是班干部和普通学生代表,其比例分别是28%和38%。可见,我院普通学生具有积极入党的愿望与要求。当问及“您的政治面貌”的问题时,33.3%的同学选择了中共(预备)党员,33.3%的同学选择了入党积极分子,表明此次调研工作严格按照校党委组织部的指导(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学生代表各占三分之一)加以落实。现结合调查问卷所获情况,对我院大学生入党动机进行分析。

(一)当前我院大学生总体入党动机端正,部分大学生入党愿望不强 在回答“若您现在还不是党员,是否打算申请入党”的问题时,选择最多的两项是“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暂时没有入党的愿望”,分别占到调研总人数的72%、17%,表明我院大多数学生入党态度积极,但也应注意到相当一部分同学入党愿望不强烈。当问及“您对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基本路线和党员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是否了解”时,选择最多的两项分别是“比较了解”、“知道一点”,分别占调研总人数的50%和37%,表明我院党总支虽然对大学生进行过党课培训和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也自学了一部分党的理论知识,但对党的认识和了解方面尚需加强。

在问及“您觉得大学入党难么”的问题时,72%的同学选择了“比较难”、20%的同学选择了“一般”,表明我院党总支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既做到了严把入党质量关,同时,又给学生以希望,鼓励先进。在问及“您是否知道入党的条件”时,32%的同学选择了“知道”、55%的同学选择了“知道一些”,表明我院辅导员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方面宣传到位,帮助学生明确了入党努力的方向。在回答“您认为大学生入党的主要动机是”的问题时,选项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是一种政治信仰,有共产主义信念”、“入党是自己的梦想,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入党有利于个人今后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占到调研总人数的55%、57%、33.3%,表明我院大学生入党动机端正、纯洁。

当问及“您参加过什么样的入党前教育”时,选择数最多的两项是“阅读党报党刊”、“上党课”,分别占到调研总数的60%和72%,表明,上党课是我院党总支对学生进行入党前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回答“您认为您在校期间入党难的原因是”的问题时,选择数排名前两项的是“自身条件达不到”和“不感兴趣”,分别占到调研总数的62%和18%,表明我院大多数大学生对入党难问题的认识正确,但仍有一部分同学对入党不感兴趣。

在回答“您会在什么样的前提条件下申请入党”的问题时,38%的同学选择了“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兼顾个人利益”、58%的同学选择了“自己条件符合的前提下申请入党”,表明我院大学生申请入党的动机和态度较为端正。在回答“您对周围积极入党的同学的看法是”的问题时,70%的同学选择了“入党是光荣的,是一种积极要求进步的表现”,30%的同学选择了“可以给自己学习、就业、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环境”,表明我院大学生认可积极入党行为,对入党的认识正确。

当问及“在大学期间,您对入党抱着什么样的态度”时,75%的同学选择了“觉得很有必要,希望入党”,18%的同学选择了“觉得无所谓,入不入党对自己影响不大”,表明我院部分大学生在入党问题上认识模糊。在回答“您认为周围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总体发挥得怎么样”的问题时,选择数最多的两项是“基本发挥了模范作用”、“和普通同学没多大差别”,占比持平,均为35%,表明,我院部分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不够,自身要求不严,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尚需加强。

当问及“您认为当前大学生思想上存在哪些不足”时,选择数排名前三的三项是“缺乏大局和全局意识”、“追逐个人名利,注重个人发展”、“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政策水平较差”,分别占调研总人数的57%、58%、40%,表明我院大学生对当前大学生思想上存在不足的认识持积极、乐观态度,认为当前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不足并非政治倾向问题。在回答“您觉得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是否端正”的问题时,33.3%的学生选择了“端正”,63.3%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表明我院大学生在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方面寄予了希望。

在回答“您对带有功利性的入党动机的看法是”的问题时,38.3%的同学选择了“很不好,应该杜绝”,33.3%的同学选择了“非常理解,我也同样”,表明我院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是“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兼顾个人利益”。当问及“您认为入党前后的大学生党员有无变化”时,选择数最多的两项是“很好的起到带头模范作用”、“有优越感,看不起别人”,分别占调研总数的63.3%和41.7%,表明我院党总支发展的学生党员总体质量可靠,但对部分党员的思想教育应加强。

在回答“您觉得开展入党前教育以帮助大家了解中国共产党,端正入党动机是否有必要”的问题时,72%的同学选择了“很有必要”,表明,了解中国共产党是端正入党动机的首要条件,加强开展入党前教育尤其重要。当问及“您平时注重从哪些渠道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时,选择数最多的两项是“手机、电视、网络”和“学校教育”,分别占调研总数的56.6%和68.3%,表明当前我院大学生的党性修养主要靠自学和学校教育,通过开展活动修养党性有待加强。

在问及“您认为大学应开展哪些入党前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党”时,选择数排名前三的有“开设党课”、“开展党的知识竞赛”、“开展与党有关的文体活动”,分别占调研总数的78.3%、61.6%和63.3%,表明党课教育仍然是学生入党前了解党的主要方式。此外,知识竞赛、文体活动也广受大家的欢迎。当问及“您认为目前大学发展党员应侧重申请人的哪些素质”时,68.3%的同学选择了“社会、学校、班级工作做得出色”、60%的同学选择了“学习成绩优异”、83.3%的同学选择了“思想进步,入党动机纯正”,表明我院大学生对党员素质的认识较为正确。在问及“您认为应当如何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时,选择数排名前三的选项有“加强党的政治理论知识和根本宗旨的教育学习和宣传”、“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树立党员先锋模范形象”、“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核,净化学生入党动机”,分别占调研总人数的56.7%、78.3%和66.7%,表明我院大学生较为重视党员的思想教育及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当前我院部分大学生入党愿望不强的原因分析

1、对党的认识模糊

部分大学生对党的理论、历史了解较少,对党的认识较为模糊,受道听途说的影响,戴着有色眼镜、片面看待党,入党动机或愿望不够强烈。部分大学生受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对集体利益漠不关心,从个人利益角度考虑入党问题,认为对自己切身利益无较大帮助时,入党愿望就不强烈。此外,党组织在大学生中宣传、教育党的理论知识,力度不够、效果不彰,也是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党认识模糊的重要原因。

2、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大学生入党以后,党总支忽略了对党员的继续教育、培养与管理,导致个别大学生党员放松了自己的党性修养,对自己要求不严,在学生中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反而比普通同学在学习努力程度、纪律要求方面更为松散,破坏了党员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导致入党吸引力下降。

3、社会腐败现象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精神文明(思想)建设方面有些弱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部分党员同志经不住金钱、美色的诱惑,在糖衣炮弹面前,缴械投降,贪污、受贿、行贿,作风腐败,破坏了党员形象。随着党员数量的增长、队伍的扩大,战斗力、荣誉感下降,党的吸引力受到影响。

三、端正我院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经验做法和意见建议

针对我院大学生的入党问题,我们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同时,对存在的不足,也进行了反思。具体是:

(一)经验做法

1、提高党课教育质量和水平

党课教育既是大学生了解党、认识党的主要渠道,也是大学生加入党组织的第一道关口。认真、严格把好党课教育质量关,提高党课教育的水平,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够形成对党清晰、明了的认识,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够端正入党动机,加强党性(思想)修养,关系到大学生党员今后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非党员同学,积极要求进步。因此,合理规划和安排党课内容,选择党的理论知识扎实,党课经验丰富的党员上党课,不断、努力提高党课教育质量和水平,在大学生党员发展中至关重要。

2、指导学生党支部学习党的理论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理论支撑的行动是盲目的,不科学的,没有根基的。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在党建过程中要指导支部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只有学到丰富、深刻的党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党的了解、信任,才能够坚定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实现人类解放奋斗终生。党的理论学习是党组织生活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把党员组织起来,共同、不断加强学习,党员才有归宿感,才会认同党的领导。

3、通过开展活动加强党性修养

党性修养光靠理论学习、说教是不够的,也要通过开展活动,予以巩固、加强。单纯的理论学习、说教,时间长了,难免显得枯燥、乏味,对党员吸引力下降。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既有利于党员同志身心健康发展,又有利于党的团结、和睦。丰富的文化生活、活动内容,愉悦的精神生活,既是党组织肌体健康、有序运行的保障,同时,对其他非党员同学,也是一种吸引。

(二)意见建议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任何一项改革的执行、推动,都需要顶层设计和重视。只有领导重视,加强指导,协调组织保障,对下宏观指导、把握方向,从上到下,进行设计和规划,促进实施,才有可能。单从自下而上的改革,往往困难重重,不幸夭折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上下统一思想,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是党组织建设的有力保障。

2、上下一心,集思广益

任何一项事业的完成,都非个人单打独斗,要靠团队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共同想出好的策划。因此,上下一心,充分调动或发挥大学生党员的聪明才智和智慧,做出对学生有吸引力、有益的活动策划,放手让学生自我组织活动,更能锻炼他们的能力。具体到通过开展活动加强党性修养,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3、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上一篇:弘扬勤俭节约传统美德下一篇:甲鱼汤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