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学生个案分析

2024-06-04

自闭症学生个案分析(精选7篇)

自闭症学生个案分析 篇1

请以班级中的自闭症儿童为个案,找出一名学生的5个生活事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功能性评估。

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

邢映梅

因我所教班级是聋生班级,班内没有自闭症学生,所以无法按要求完成上述描述。但在我的班中似乎有自闭症倾向的学生,他的一些表现似乎有些问题,不知是否符合此题的要求。

小霆是一个12岁的男孩子,在班内听力较好,进行简单对话交流没有问题。但是当他受到批评不高兴的时候,他会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有时情绪激动时会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有时在老师批评他后,他会去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有时还会有精神分裂的表现,说自己看到两个小人,一个是恶魔,一个是天使。恶魔叫他去做坏事,天使叫他做对的事,这两个小人就在他的头脑里打仗。

A(前事分析):

•(何时)在老师批评后。•(何地)学校

•(何人)自已、同学

•(怎样)受到老师批评,情绪变坏。

B(行为本身的描述):

• 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 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 • 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 精神分裂的表现。

C(行为的结果):

• 强制性安抚:要求其承认自己发脾气是不对的,要对自己做错的行为承认错误。(导致屈服于老师,但是自身的脾气可能更加厉害)

• 设计性安抚:分散注意力,带着参与各项活动。等其情绪平复时,再来谈心。

因为本学生并不是自闭症学生,只是在行为中略带过分的行径。所以在对该生的指导时还是以讲理为主。

1、告诉该生不管是因为什么,有自我伤害行为都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应尽量避免和改正。当伤害性行为出现时,即使后果没有特别严重,也要告诉他这样做是错误的。

2、对于该生的各种情绪,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以便用心加以体会。当该生能明白教师批评他是为了他好以后,他的愤怒就会大大地降低,从而放弃过激的破坏性行为。同时,这也可以发展他们的沟通能力,使师生感情更亲密。

3、搞清楚该生发生破坏性行为的原因。在他有所不适当的行为发生时,不要过分批评,应采取措施安抚他们的异常情绪。

4、对于该生在情绪激动时的破坏性行为所破坏的东西,凡是能恢复原状的,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要求该生和自己一起将它加以恢复和修补。如果不能恢复原状的,要带领他做好善后工作,让该生了解破坏的后果是什么。

自闭症学生个案分析 篇2

小涵, 男, 10岁, 重庆某特校二年级学生。出生时情况正常, 2岁多一次严重的发烧后表现出异常行为, 经诊断为自闭症。无家族遗传史, 孕期母亲情况正常。该儿童与人没有对视, 也不与其他儿童游戏玩耍;难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 有时口中喃喃自语, 但内容无法让人理解, 有时能模仿简单口语, 但不主动与人对话;对上课、学习没有兴趣, 偶尔能听从教师指令, 无法完成作业;经常在课堂上尖叫、大笑;惧怕人多的环境;偶尔也会突然大哭发泄情绪。据父母介绍, 该儿童从3岁多开始在私营机构接受训练, 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口语, 如妈妈、爸爸、再见等, 但发音仍然不够准确。

2行为功能评估的过程

2.1确定小涵需要干预的行为

基于对小涵课堂行为的观察发现其课堂干扰行为主要表现在:拍头并大哭, 大笑, 坐在座位上摇晃桌子和凳子, 擅自离座, 吮吸胳膊。并在2周的观察过程中对上述行为的表现次数做好记录。

2.2确定干扰性行为的发生情境和行为结果

此阶段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情境中可能引发和维持干扰行为的因素。在2周的观察时间内, 运用ABC行为观察法对个体行为发生的前奏事件、行为表现及行为结果进行了记录。并对行为分析。

2.3判断干扰性行为的功能

根据表2中所列出的ABC关系, 小涵的各种干扰性行为与当时情境中所发生的事件及行为结果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大头、大笑、晃动课桌会在教师阻止小涵某些先前行为时出现。这些先前行为通常被教师认为是问题行为, 因此教师在这些行为出现之后进行阻止, 如用语言命令或行动试图让其安静下来。但大多数情况下, 小涵的问题行为反而更加厉害。此时教师为了维护课堂秩序而不得不放弃对他的要求, 甚至用食物哄他安静。此种情境下, 小涵的行为功能是让教师停止劝阻。教师的离开恰恰满足了其行为目的, 起到了负强化的作用。而用食物让其安静更是对小涵问题行为的正强化。

上课离座的行为通常是在教师讲课或者课堂作业时间。由于小涵的能力有限, 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对所布置的作业任务也常无法完成, 故教师通常不叫其做作业。有时离座之后教师会将其拉回座位, 小涵能在座位上安静地坐一会儿;有时离座之后他会直接奔向操场。因此, 该行为的主要功能应是自我刺激和正强化。离座之后的行为不仅提高了小涵的神经兴奋水平, 同时在操场上奔跑为其寻求了刺激, 教师拉其回座位的反应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他的一种关注, 也是一种强化。

3课堂干扰行为的干预策略

3.1课堂教学的调整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 教师如何教学与小涵的干扰性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教师向小涵提出要求直接会引发小涵打头等行为。由于教师认为其无法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所以上课时只是要求他安静地坐在位置上。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一起朗读以及课堂作业等环节, 绝大多数的时间教师都不要求他参与, 这就导致小涵常常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 无事可做。因此, 我们觉得要改变小涵在课堂上的这类表现, 需要对各堂课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设计进行思考与调整。尽可能让他与其他同学一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如读生字、上讲台完成小任务等。教师可以适当给他安排些较简单的任务, 并对其努力的表现进行表扬, 偶尔可以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3.2对干扰性行为的处理

课堂教学措施的调整可以适当增加小涵有效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 减少干扰性行为的诱发因素。但是, 对于课堂干扰性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的小涵来说, 短时间内靠调整教学措施解决所有行为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 对于其干扰行为出现之后的态度与措施至关重要。

如当小涵出现打头的情况时, 教师口头阻止并采取身体制约, 即抓住小健的胳膊, 让其无法打头, 直到平静, 然后放开胳膊。若打头行为再次出现, 则重新束缚。若打头的原因为表达需求, 则在其安静之后, 要求用语言或者动作表达自己的需要。若能表达, 则对其行为给予表扬和奖励;若要求合理, 则进行满足。

若打头的目的是逃避作业任务, 除了有针对性地调整作业任务之外, 在小涵安静之后, 仍要求其继续完成任务, 并告知若完成, 可以获得山楂片。以插雪花片为例, 一开始他拒绝并将雪花片全部扔到地上, 同时打头, 教师抓住其双手之后告诉他必须完成该任务, 完成任务之后可得到山楂片。期间, 不管其如何哭闹, 教师只是多次平静地重复要求, 直至小涵完成该任务。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是一个漫长而且反复的过程, 教师和家长不要因其效果不显著而放弃干预, 这样不仅会影响干预成效, 可能还会产生新的问题行为出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对自闭症儿童给予更多的耐心和爱心。自闭症儿童的学习需要教师细心观察, 找到适合个别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方法和学习规律, 循序渐进地开展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行为治疗工作, 不可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陈晖.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的功能分析及干预策略[J].绥化学院学报, 2012.

[2]方思颖.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10 (3) .

[3]武博雅.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干预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现代特殊教育, 2013 (7) .

自闭症学生个案分析 篇3

(一)个案基本情况

晨晨(化名),男,8岁(截止至2009年2月研究开始时),独生子女。他的母亲29岁生下他。他是母亲的第1胎,由产钳夹出。5个月会喃语,1岁会说有意义的单字,2岁会说2~3个字的语词,2岁半一次高烧后出现电报语,而后语言严重退化,只会发“啊”“咿”和“哦”等语音。有比较明显的刻板行为,总是将某些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不许他人移动。出生以来主要由母亲照顾。父亲工作繁忙,无暇对他照料和教育。

晨晨于2008年9月入读培智学校学前班,在校期间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坐不到1分钟就四处走动,跑离教室的行为频繁;无目光对视;偶尔发出简单重复的音节;有时会站在教室角落看着窗外或摆弄小球,玩小球的形式非常单一,总是不停地翻转或用手指敲击;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同学的言行不关注、无反应,游离在集体之外,不参与学习活动;听到马路上的汽车报站声表现出“侧耳倾听”的状态;喜欢触摸有纹路的东西,如网格带和塑料小篮子。

(二)诊断与评估

4岁时,母亲带其至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患有自闭症,韦氏智力测验测量结果为重度智力残疾。用《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测定为50分,属重度自闭症儿童。训练前,研究者利用《自闭症儿童发展及行为量表》中的模仿能力领域共计16个项目对其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为:模仿能力分数为4分,相对应的发展年龄为1岁3个月。

二、实施过程

训练时间安排为每周5节课,每次35分钟。训练形式是一对一训练,家长陪同参与训练全过程。训练分三个阶段:建立信任关系、训练先备技能和训练模仿能力。

(一)阶段一:建立信任关系(2009年3月)

晨晨第一次进入训练室,面对陌生的环境,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表现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状态,对研究者表现出回避和抗拒的行为。为了让他在训练室里建立起安全感,研究者尽量顺从他,在一旁静静地陪伴他。当他听到窗外的汽车报站声后发出“啊哦哦”的声音时,研究者也发出同样的声音,以模仿他来引起他的注意。

自闭症儿童与玩具建立关系比与人建立关系更快更容易。研究者在训练室放置了晨晨喜欢的玩具——沙槌、拨浪鼓、响板。他摇动玩具,玩具发出声音,这令他着迷。虽然他玩玩具的方式单一、刻板、重复,要么是摇一摇,要么是拍一拍,研究者都尽量给予支持和鼓励,不强迫他改变。与此同时,研究者也拿起同样的玩具模仿他的样子摇动或拍打。该阶段以个案自主活动为中心,他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研究者不干涉,只跟随他的行为引导,并模仿他的手势、身体动作以及发音等。需要说明的是,研究者只模仿其适当的行为,而自我刺激行为或攻击性行为不去模仿。

(二)阶段二:训练先备技能(2009年4月~5月)

待晨晨与研究者之间相互熟悉并建立起信任关系后,训练进入第二阶段——训练先备技能,如安坐、专注力、目光对视训练,这是后续训练的前提。

1.安坐训练

考虑到晨晨坐不到1分钟就四处走动、跑离教室的行为频繁,研究者在训练初期先带他到操场上跑几圈、滑滑梯或爬楼梯,待其身体疲累后带其至训练室进行安坐练习。训练方法有:(1)环境安置法。把训练桌椅沿墙角放置,让他坐在里面,研究者与他面对面坐着,避免他起身跑开。(2)使用视觉提示板。视觉提示板上贴有“上课、1、2、3、4、下课”的标签,1、2、3、4分别代表第1、2、3、4项任务。开始训练时只贴第1项任务单,当他无法安坐时,立刻让他撕下“1”,接着撕下“下课”,离开坐位。随着安坐时间的延长,可依次增加任务单的数量。(3)玩桌面游戏。考虑到他喜欢触摸有纹路的东西,研究者在训练桌上放置了干燥的大豆和大米,让他一边触摸一边玩。当他有良好表现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此训练持续3周,3周后他能在训练室安坐20分钟以上。

2.目光对视训练

本训练包括“看着我”和“呼叫反应”两部分训练内容。

“看着我”训练:研究者与他面对面坐着,手持他喜欢的小球,举到自己眼睛的前面,并呼唤他的名字,说:“看!”当他与研究者目光接触了1秒钟,研究者立刻把小球给他。“看着我”可分解成“看”—“看着”—“看着我”三个步骤来实施。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延长目光接触的时间至5秒钟。

“呼叫反应”训练:当他在桌面活动(摸大豆、大米)中玩耍时,研究者呼叫他的名字,当他做出反应、有目光接触、并能答应“哎”时,研究者再站在2米远的地方呼叫他,同时在集体活动中叫他的名字,当他有正确反应时立即予以奖励。

经过2周的训练,晨晨对研究者有了目光接触行为和呼叫应答反应。

3.专注力训练

晨晨注意力分散,无法专心注意眼前或周围的人、物及进行的活动。于是安排了2周的专注力训练,目的是提高他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训练在桌面活动中渗透,强调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如小猫钓鱼、串珠、套环、配对、抓肥皂泡泡、拼嵌板。经过2周的训练,晨晨能专注于手中的活动8—10分钟。

(三)阶段三:训练模仿能力(2009年6月~2010年5月)

模仿能力训练分为五个层次:模仿玩玩具、模仿身体动作、模仿手部动作、模仿口型和模仿发声。训练以单元主题活动的形式推进,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第一层次:模仿玩玩具

单元活动一:敲一敲

时间:2009年6月上旬,共7次。

目标:注视并模仿拿木棒有规律地敲击桌子、小鼓、罐子等,独立模仿时正确率达80%以上。

主要活动:模仿拿木棒敲打桌子、小鼓和罐子。

提升活动:模仿拿木棒轮流敲打桌子和小鼓,轮流敲打罐子和小鼓,轮流敲打桌子、罐子和小鼓。

提示方法:当他不能模仿时,研究者轻扶他的手以协助他完成动作,然后慢慢放开手,让他独立完成。

nlc202309021449

单元活动二:摇一摇

时间:2009年6月中旬,共7次。

目标:注视并模仿有节奏地摇摇铃、摇沙槌、摇手摇鼓,独立模仿时正确率达80%以上。

主要活动:有节奏地摇摇铃、摇沙槌、摇手摇鼓。

提示方法:当他不能正确模仿时,研究者立即让他停止,并向其示范正确的摇动方法及动作。家长扶着他的手以协助他完成动作,然后让他独立完成。

2.第二层次:模仿身体动作

单元活动一:模仿大动作

时间:2009年6月下旬,共7次。

目标:注视并模仿踏脚、拍手、摸头、摸脸、挥手、点头、弯腰等身体动作,独立模仿时正确率达80%以上。

主要活动:模仿踏脚、拍手、摸头、摸脸、挥手、点头、弯腰等动作。

提升活动:把若干个单一的身体动作串联起来成为一节韵律操。跟着音乐节奏进行踏脚、拍手、摸头、摸脸、挥手、点头、弯腰等身体动作模仿练习。

提示方法:运用视觉提示,研究者和他一起面对镜子做动作。当他不能模仿时,家长在一旁协助他做出相同的动作,直至他能独立完成。

2009年7、8月为暑假,训练暂时告一段落。研究者将晨晨前期训练的内容及方法交代给家长,让家长协助孩子在假期里复习巩固。

单元活动二:利用物件模仿做动作

时间:2009年9月,共21次。

目标:注视并模仿洗脸、梳头、吃饭、喝水、刷牙、抹鼻等动作,独立模仿时正确率达80%以上。

主要活动:研究者拿起毛巾说“洗脸”,并示范洗脸的动作。然后把毛巾放到他手中,协助他用毛巾洗脸。随后把毛巾放在他面前,研究者做出洗脸的动作,并说“洗脸”。当他模仿洗脸动作时,立即奖励他。重复以上步骤,模仿用梳子梳头、用牙刷刷牙、用纸巾抹鼻、用汤匙舀食物、用杯子喝水等。

3.第三层次:模仿手部动作

单元活动一:用手摸一摸

时间:2009年10月,共15次。

目标:注视并模仿摸头发、摸鼻子、摸眼睛、摸耳朵、摸嘴巴,独立模仿时正确率达80%以上。

主要活动:模仿用手摸头发、摸鼻子、摸眼睛、摸耳朵、摸嘴巴。

提升活动:同时模仿2个动作,如一手摸鼻子一手摸耳朵。

提示方法:利用视觉提示,训练前让他先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模样。在模仿有困难时,面对镜子进行活动。研究者做示范,家长在一旁协助,牵着他的手进行。当模仿正确时,立即给予奖励。

单元活动二:交替完成两个连续的手部动作

时间:2009年11月上旬至中旬,共15次。

目标:按照以下程序完成两个连续的手部动作模仿:拼图—拍手表示高兴—拼图;拼图—伸手向老师要图卡—拼图;拼图—举手表示要图卡—拼图。独立操作时正确率达80%以上。

主要活动:给他1个拼图底版和1块图卡,让他拼图,当他拼完第一块再想拿第二块时,研究者立刻做出高兴的表情并拍手,同时鼓励他做出同样的动作才给图卡。当他不能模仿时,协助他拍手,然后把图卡给他。当他掌握以上步骤后进行类化练习,模仿伸手和举手等手部动作向研究者要图卡。

单元活动三:玩橡皮泥

时间:2009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共14次。

目标:注视并模仿把橡皮泥搓成条状、滚成小球、压成饼状、制作成脸谱。

主要活动:在他注视时,研究者示范将橡皮泥搓成条状。在搓橡皮泥时,对他说:“你也跟着做。”同时用另一只手协助他。当他开始模仿时,立即奖励他,并引导他把搓过的橡皮泥放入“完成篮”。当完成以上训练后,改变玩橡皮泥的方法,把橡皮泥滚成小球、压成饼状、制作成脸谱等。

单元活动四:堆叠积木

时间:2009年12月中旬至下旬,共15次。

目标:注视并模仿把积木叠高、排成火车、堆砌成房子等。

主要活动:研究者示范将积木叠高,在叠积木时对他说:“你也跟着做。”当完成以上训练后,可以将积木排成火车、堆砌成房子等。

4.第四层次:模仿口型

单元活动一:模仿唇部动作

时间:2010年1月上旬,共5次。

目标:模仿张开嘴唇、双唇紧合、先撅起嘴唇然后咧嘴笑等唇部动作。

主要活动:研究者示范先紧闭嘴巴,然后再张开,提示他跟着做。重复以上训练,逐渐减少协助至他开始主动模仿唇部动作或没有兴趣为止。

提示方法:利用视觉提示,研究者和他一同看着镜子做,必要时用手辅助。

单元活动二:模仿舌头动作

时间: 2010年1月中旬,共8次。

目标:模仿舌头的动作(向前伸出、向左、向右、向下伸),伸舌头舔棒棒糖。

主要活动:研究者示范将舌头向前伸出,提示他跟着做。以此类推,模仿舌头向左、向右、向下伸以及用舌头舔棒棒糖等。

提示方法:利用视觉提示,出示舌头动作图卡。

单元活动三:吹一吹、吸一吸

时间:2010年1月下旬,共7次。

目标:模仿吹羽毛、吹蜡烛、吹碎纸屑、吹乒乓球、吹肥皂泡、用吸管喝饮料。

主要活动:研究者将一根羽毛放在训练桌上,朝着羽毛用力吹气,同时协助他跟着做。当他能模仿吹羽毛时,再示范吹蜡烛、吹碎纸屑、吹乒乓球、吹肥皂泡等,让其模仿。当他跟着模仿时奖励喝饮料,在奖励过程中顺便进行模仿用吸管喝饮料的练习。

2010年2月放寒假,学校训练暂时中止,家长带孩子在家巩固身体动作、手部动作以及口部动作的模仿练习。

5.第五层次:模仿发声

单元活动一:模仿发单音

时间:2010年3月上旬,共8次。

nlc202309021449

目标:模仿发“爸”“妈”“嘟”“车”“饭”等单音。

主要活动:当他发出“哦”时,研究者立即模仿“哦”,观察他有没有再发出这个音,如果他再发出“哦”立即奖励他,并重复这个声音回应他。过几分钟,研究者再发出他曾发出的另一个声音“咿”,当他模仿时奖励他,并重复这个声音回应他。当他模仿了熟悉的声音后,可发出一个新的声音“爸”,鼓励他模仿。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妈”“嘟”“车”“饭”等单音的模仿。

单元活动二:配合动作发单音

时间:2010年3月中旬至下旬,共15次。

目标:模仿打哇哇、用手指按住唇边发“嘘”声、用手指轻弹脸颊发出短促的“卜”声、撅起嘴唇发“波”声。

主要活动:研究者一边用手拍自己张开的嘴巴,一边发出“啊”声。家长一边协助他模仿拍嘴动作,一边发“啊”声。逐渐减少协助,让他独立模仿动作并发声。其后依次模仿发“嘘”声、发“卜”声、发“波”声等。

单元活动三:模仿物件发出的声音

时间:2010年4月,共22次。

目标:模仿玩具汽车(嘟嘟)、电话(铃铃)、玩具钟(滴答)、响铃(叮叮)、火车行驶(轰隆)等声音。

主要活动:研究者拿起玩具汽车并发出“嘟嘟”的声音。将玩具汽车交给他,一边发出声音,一边用手接触他的嘴巴提示他发声。当他模仿时,给予奖励。完成后把玩具汽车放在他右边的“完成篮”里。重复以上步骤,模仿电话铃声、玩具钟声、响铃声、火车行驶的声音等。

单元活动四:模仿动物的叫声

时间:2010年5月,共20次。

目标:模仿猫、狗、牛、鸡、猪、羊、鸭子等动物叫声。

主要活动:研究者拿起玩具猫,以夸张的动作发出猫的叫声。把玩具猫交给他,鼓励他模仿猫的叫声。当他模仿时,给予奖励,并引导他将玩具猫放入“完成篮”里。重复以上步骤,逐渐减少协助直至完成其他动物叫声的模仿。

三、训练效果与分析

当2010年6月再次利用《自闭症儿童发展及行为量表》对晨晨进行了模仿能力评估时,其结果为:晨晨的模仿能力由训练前的4分提高到12分,相对应的发展年龄由1岁3个月上升至3岁。(1)在模仿玩玩具方面,晨晨能模仿拿木棒有规律地敲击桌面、小鼓、罐子,但在模仿轮流敲打桌面、小鼓和罐子上有一定困难;能模仿有节奏地摇摇铃、摇沙槌、摇手摇鼓。(2)模仿身体动作方面,能模仿踏脚、拍手、摸头、摸脸、挥手、点头、弯腰等身体动作,但将这些身体动作串联成音乐律动操进行模仿时,他无法独立完成;能模仿洗脸、抹鼻、吃饭、喝水、刷牙等动作,但模仿梳头有困难。(3)模仿手部动作方面,能模仿摸头发、摸鼻子、摸眼睛、摸耳朵、摸嘴巴,但在同时模仿两个手部动作时有较大困难;能模仿把橡皮泥搓成条状、滚成小球、压成饼状等。(4)模仿口型方面,能模仿张开双唇、双唇紧合等唇部动作,能模仿舌头向前、向左、向右、向下伸出、伸舌头舔棒棒糖等舌部动作;能模仿吹羽毛、吹蜡烛、吹碎纸屑、吹乒乓球、吹肥皂泡、用吸管喝饮料等。(5)在模仿发声方面,能模仿发“爸”“妈”“嘟”“车”“饭”等单音;能模仿打哇哇、发“嘘”声、“卜”声和 “波”声;能模仿玩具汽车、电话、玩具钟、响铃发出的声音,但模仿火车行驶声(轰隆)有困难;能模仿猫、狗、鸡、羊、鸭子等动物叫声,但模仿猪和牛的叫声有一定困难。

此外,在与晨晨母亲和任课教师交流中得知,晨晨有几点较为明显的进步:注意力得到较大改善,能专心注意眼前或周围的人、物及进行的活动5分钟,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能安坐20分钟以上;在与成人互动上有进步,能模仿用点头的方式和老师打招呼、用挥手的方式和老师再见;建立了生活常规,学校生活形成规律;兴趣范围得到扩展,训练前只喜欢拿着小球在手里翻转或用手指敲击,训练后开始喜欢吹肥皂泡泡、堆积木、串珠、拼图、听音乐、玩橡皮泥等活动;开始关注父母、老师以及同学的言行,喜欢父母和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能模仿拍手、拍头、拍腿、踢脚等熟悉的手势和动作,建立了身体概念;能跟着老师仿说字词和3~5个字的短语。

从以上评估和家长、任课教师访谈结果中可以看出,训练后晨晨模仿能力有一定提高,与此同时该训练也带动了其他能力的发展。这与全面了解个案基本情况,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地正确实施以及家长的密切配合紧密相关。但是评估结果也反映出个案模仿能力的发展仍存在一定问题,其实际发展年龄与生理年龄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个案在无意义的手势模仿、复杂的动作模仿以及婴幼儿社交游戏模仿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这可能与训练时间的有限以及个案的年龄、能力、生活经验等因素有关。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在后续训练中加强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并强调在自然情境中个案模仿能力的应用和泛化。

四、讨论与思考

(一)训练先备技能是模仿能力训练的基础

对于重度自闭症儿童,模仿训练是一项重要的课程。但在学习此课程之前,多数重度自闭症连最基本的安坐、目光对视、专注力等技能尚不具备,所以在训练之初应先训练以上能力,为后续训练打好基础。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训练的保障

训练中教师要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来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的欲望,积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营造一种友好的氛围。这对自闭症儿童与教师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友好、和谐的情感关系将起到积极作用,而这种情感关系又将促使自闭症儿童积极参与到训练之中,保证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训练应循序渐进

在制定训练方案时,应考虑到儿童身心发展顺序以及个案的基本情况。训练应分步进行,循序渐进地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由低难度到高难度的顺序。如在模仿动作训练中,应先模仿熟悉或易于观察的单一动作,再模仿陌生或较难观察的单一动作,然后模仿有次序、有节奏的连串动作。

(四)交互式教导技术和直接教导技术的综合运用

本训练综合运用了交互式教导技术和直接教导技术,主要表现在:在建立信任关系阶段运用了“跟随儿童的引导”“模仿儿童”等交互式教导技术;在模仿能力训练中运用了“提示”“强化”等直接教导技术。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对训练的有效开展起到了有利的推动作用。

辅读学校轻度自闭症儿童个案研究 篇4

【 摘要 】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法,通过观察记录、访谈记录、教育建议与结果资料分析探讨轻度自闭症儿童教育经验,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家长、特殊学校教师提供适当的建议。研究内容包括: 辅读学校自闭症儿童与其他特殊儿童之间的互动情况、轻度自闭症与教师互动情况以及特殊教育教师对轻度自闭症儿童教育的认识和需求。提出几条建议:个别化教育,专业人员训练以及家庭成员提供支持辅助。

【关键字】

轻度自闭症 个别教育 支持与训练

自闭症是一种发展性障碍,对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交流以及社会性相互作用都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坚持早发现、早治疗、早训练的原则,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训练方法进行教育与干预,使他们的障碍程度得以控制,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

一、研究目的和内容

(一)研究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闭症儿童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加,国际上大多数的专家会同意,自闭症的发生率保守的说大约为万分之五到万分之十左右。而以这个标准和我国的总人口数量来估计,我国今天至少有五十万到一百万左右的自闭症系列病患者,其中包括典型意义上或严重的和非典型意义上的或轻度的自闭症患者。

然而遗憾的是,我国自闭症的研究存在着研究范围局限、文献内容老旧、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许多自闭症儿童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期。作为一名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有责任为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奉献一份力量。因此,谨通过此文介绍我在辅导轻度自闭症儿童Wawey时,所积累的资料和经验,望与大家共同分享、探讨,希望能够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在对自闭症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矫正训练方面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

(1)分析自闭症儿童的心理与行为方面表现及特点(2)了解其在学校里适应情况和教育需要

(3)探讨对该类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矫正的可能性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资料分析法等方法,对一例自闭症个案进行研究。笔者每周去辅读学校一次(每次90分钟),对Wawey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并对任课教师进行访谈,最后根据所掌握理论对观察的现象和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

三、研究过程与分析

(四)认知方面

(1)感觉方面

在视觉方面,Wawey表现出许多与正常儿童不同的地方。他在看东西的时候,目光很游离,让人无法了解他是否在看;另外,他经常要去看远方“不存在”的事物:每次,Wawey都会拉着我去看远处的房子,并指着“东西”,嘴里不停的说着奇怪的话语。

Wawey的听觉系统没有问题,并且能很好的理解音乐的乐律。但是,他对声音常常是“听而不闻”,经常叫了他好几声,他也不理你。

(2)语言方面

经过老师两年来的训练,Wawey已经能够将字音发准。但是,他在语言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他的发音节奏还不稳定:忽快忽慢或者字间间隔较长;语调平板单一,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存在严重的语言重复现象,例如:老师问他:“今天星期几?” Wawey会跟着说:“今天星期几?”

(3)注意方面

他维持注意的能力很差,几乎不能听老师的话,经常要提醒他多次,才能注意一会儿。例如:语文老师上课,他基本上是在自娱自乐,不断地摇晃自己的身体,老师要叫他时,要叫几次他的名字,他才会极不情愿地将头转向老师。

(4)智力方面

据其班主任老师说,Wawey刚上学的时候,曾使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测试,但他不配合,因此没有测量结果。但是,现在他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如果给他施测,应能测出具体的智商。

Wawey机械记忆力较高,对已经学过的儿歌或生字几乎全部可以背诵下来,但是,调换顺序就不认得了。

(二)行为方面

(1)刻板行为

Wawey存在严重的刻板行为。例如: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他经常摇摆身体,甚至发出奇怪的声音,影响老师上课;上体育课时,喜欢边拉门,边说些奇怪的话;喜欢勾食指。(2)自伤行为

据其班主任老师介绍,Wawey曾经有过自残行为,他不停的用自己的头撞墙,当时把师很害怕。

(3)同一性行为

记得有一次上课,由于未能赶上公交车,因此较其他同学晚去了一会儿,这时,Wawey表现出极不高兴的样子,谁说话他也不理。后来,当我到教室时,Wawey马上就笑了,并和我打招呼。这次经历,我认为可以为其存在同一性行为提供佐证。

(三)情绪方面

(1)依恋

对父母有所依恋,每次家长来接他时,他都很高兴。如果问他“这是谁?”他会很认真的回答:“爸爸”或者“妈妈”。但是,从没有看到过他抱住或者搀扶着父母,也很少与父母有目光的接触,有着“形近神离”的感觉。

一次体育课上,他被篮球打在脸上,应该很痛的。这时正常的儿童常会寻求大人的安慰,扑在大人身上大声哭泣,可是Wawey既不哭也不闹,只是一直眨眼睛,我和他说话也不理睬,还努力躲着我。

(2)表情认知方面

一般儿童到两三岁就有了感情的意识。他们不仅能表达自己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能懂得他人特别是父母的许多感情。但是Wawey在这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困难,很少能能领会老师的面部表情。

四、支持与训练

(一)药物治疗

自闭症虽无报告药物特效治疗,但药物的辅助治疗是必要和令人鼓舞的,能改善一些患者的症状。Wawey曾有过服药后,语言能力提高的经历,家长可通过医生的帮助,为其提供适当的药物治疗。

(1)个别化教育

在自闭症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说是一对一的教育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其障碍特点,制定一套个别化的教育计划,并予以实施。

(2)训练方法

在对Wawey观察的过程中,曾经利用糖果为奖励,使得他完成了一些简单的动作,因此,我觉得在对Wawey进行训练时可采用以离散单元教法训练为主,多种方法配合使用的训练模式离散单元教法是训练者通过简明扼要的指令要求孩子完成相应的动作,当其做出正确反应时予以有效的反馈。但其存在着学得行为的普遍化、自然表现受条件影响等局限性,因此还应酌情选取一至两种辅助训练法。

(3)训练内容

训练内容集中在:目光接触能力、行为模仿能力、语言模仿能力,接受指令能力、表达句子和词组的能力、配对能力、以及理解和表达感情的能力等方面。

(4)有效利用亲子关系:

家长作为Wawey的主要照顾者,应该耐心地配合教师做好家庭中的陪练调教工作,使得Wawey认知、行为、情绪等方面的发展在家中得以强化,从而取得更加明显的进步。

(二)教育训练。

【参考文献 】

(1)黄伟合 《儿童自闭症及其他发展性障碍的行为干预》 2003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 2005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张福娟 江琴娣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2005年 上海教育出版社

学生个案分析 篇5

个案分析

研究对象:

刘伟轩同学,男,1998年9月出生,身高1.65左右,初一(1)班学生。家庭情况:

伟轩同学有两兄妹,他是老大,是家中唯一的男孩。父母对他们两人没有说特别偏爱哪一个,都是父母的“掌中宝”。

虽然父母都是经营小本生意,平时都很少在家亲自督促自己的孩子做作业或者其他,但家庭教育良好。兄妹两人的成绩和思想品德都良好,妹妹更是成绩优异,每次考试都排班级的第一名。性格分析:

在这实习的一个多月中,我发觉伟轩同学具有两面性的性格。在平时、在同学面前,他总是露出一副嘻嘻哈哈的样子,好像对什么事都无所谓,给人一种颓废的感觉,怎么看也不像是那种积极向上的同学。还记得有一次升旗,他给班主任留堂罚站了,他还是一副嘻嘻哈哈、无所谓的样子。但事后,当我看到他的作文时,我才知道为什么他被班主任罚站了,还是原来的样子。但具体的原因,也表现了他不成熟的一面,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但是,当我深入跟他交谈后,我会发觉他是一个乖巧、乐观、学习认真、有目标、有计划的人。平时,很爱运动,特别是打篮球。总体上,给人一种阳光男孩的感觉。语文学习的水平:

开始注意他,是从他的作文开始的。他的作文写得很特别,一般的初中生是不会这样写作文的。他写的作文特别有文采,而且是运用散文的形式写的,一开始,你还不相信,一个初中生会写出这样的作文来。但是,在后面的周记中,你会发觉他的作文虽然很散文式,但都很写实,都是平常他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事。

有句话好像是“看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就看一下他的写作水平如何”,但我发现这句话并不能应用在他身上。经过第一单元的大测验、平时的小测,我发觉伟轩同学的语文水平只能是排在班里的中等位置。通过改卷,我发觉他在阅读方面做得还不错,但是基础知识方面就有待改进。但是总体来说,伟轩同学在学习

个案分析

语文方面还是挺有天分的,只要稍加培养,日后应该会在语文这一大模块上有所发展。

对语文学习的态度:

总体来说,伟轩同学对语文学习的态度还不够积极。虽然在语文上很有天分,但是没有特意去培养。平时的语文作业都是把它当成一个任务完成,字体不够端正。

早读和晚修的时候,就经常要老师提醒督促。语文早读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不开口读书,经常要老师过去督促才开口读一读。晚修的时候,很多时候做完作业就坐在那里,书也不看。语文课的学习情况:

由于我们学校提倡的是“高效课堂”,所以就提倡我们在课堂上要以学生的回答、讲授为主,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在这么多次上课中,我发觉伟轩同学上课还是比较认真的,老师讲的重点基本上都会做好笔记,但有时也会分散注意力。在回答问题方面,也比较积极。但有时分神的时候,会连老师问什么问题都回答不出来。课外学习的情况:

经过交流,发现伟轩同学作文写得好,是因为他经常都会看一些散文式的小说,还有就是经常听歌,记起那些写得好的歌词,然后应用在写作文上。

但是,伟轩同学的英语成绩比较差,这是从小学就是这样的。而他自己也没有说因为英语很差,就特别在英语这一科努力。他抱着的是一种差就任由它差的态度,遇到不会的就不做了,也没有说问问其他同学。只是单纯的认为自己英语差,已经没有补救的办法。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要从根本上改正他的学习态度,这叫要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在学校,要以老师的教育为主,与他进行面谈:让他正视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成绩也会跟着进步。

其次,家庭方面,除了给他一定的自由外,应该还要以督促为主。因为他刚升上初一,思想还不成熟,正是思想形成期。这个时候,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时刻教育他在生活上、学习上、思想品德方面改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个案分析

再次,要培养他在语文和写作这方面的特长。作为老师,要注重培养写作特长的学生,平时,可以找他聊聊天,给他一些关于写作方面的信息和一些值得看的书籍,在写作上逐渐给予指导,让他在写作方面一步步成长。

最后,在他的薄弱科方面,要给予鼓励,让他对待自己的薄弱科的时候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帮他请一个补习老师,以便把落下的英语知识及时补上。结语:

学生厌学个案分析 篇6

石阡中学

杨瑞龙

一、基本情况

王某,男,现年17岁,高三学生。身高1.75米,体格健壮,喜好运动和绘画,假期参加过素描培训班。

无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父母从事米粉生意,晚上做米粉,半夜才睡觉,白天父亲卖米粉,母亲在家收拾家务,泡豆子,泡大米,推磨,家务繁忙。

父母对他寄予厚望,生活百依百顺,也经常过问学习。而该生学习一般,父母非常不满意,责备、批评、抱怨、训斥多,鼓励、帮助、辅导少。

特别是高二以来,该生上课分心,做小动作,作业拖拉,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下降,失去学习信心,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意志消沉。这段时间以来,该生坐立不安,课堂上心绪不宁,经常走神。晚上睡不好觉,产生了退学的念头。当发现孩子有厌学情绪时,父母虽然着急,也没有好的办法,只好放任自流。

二、个案分析

我认为该生症状属于心理失调,主要以厌学及情绪问题为主,认知观念错误,自我评价低,人际关系障碍,属于心理障碍的萌芽。如果任其发展,学生会长期处于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在:

该生学习不专心,注意力分散,缺乏学习自制力,缺乏有效地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情绪偏低,主要是消极情绪对学习活动的干扰。其次,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使该生有抵触情绪,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下降,自卑感严重。再加上自身因素,该生不善于与同伴交流,朋友不多,羞于求助老师和同学,面对父母的期望,他感到束手无策,失去信心,失去学习兴趣,结果造成学习成绩更加落后。

三、辅导策略

1.用认知疗法分析造成心理问题的根源,正确认识与父母的亲情关系、与师生的友情关系,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加强与父母、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

2.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兴趣。3.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四、辅导过程 1.矫正认知偏差

交谈中,王某说:“我知道他们很关心我,可是关心的话除了训斥、指责,就是唠叨我的短处,数落我的不是,烦透了。”我想心病还需心药医,要让他从错误的认知观念中醒悟过来,并非易事。所以我以一种非常理解的态度,耐心倾听他的谈话。我说:“老师十分理解你的感受。但是父母也有疏忽的时候,也有考虑不周的时候,在这一点上父母应该向你道歉。”“假如你是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着你的孩子,也非常痛爱他们,看到孩子的学习落后,你会怎么想呢?„„”他低着头不说话,但我感觉到他认同我的观点,我们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

2.增强学习信心

王某的学习态度差,学习情绪低,主要是自身的自卑心理造成的。因此,增强其自信心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首先,我告诉他我国历史名人发奋学习的故事:童第周上中学时,各科成绩不及格,学校令其退学,他却请求跟班试读。从此他起早摸黑学习,期末考试各科成绩70多分,其中几何还得了100分;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王某听后若有所思,我进一步启发他: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成功。

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掌握有效地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体验成功。针对他目前的学习水平,我帮助他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制定一星期和一天的学习日程安排,教他如何预习功课、上课如何认真听讲、课后如何及时复习、怎样独立完成作业、如何阅读、如何记忆、如何思考等等。

课堂上,我时时鼓励他回答问题,并及时表扬他所取得的点滴成绩。各任课教师,也时时关注该生的上课情况,采取作业中批改激励的方法,充分肯定他的每一点进步。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王某基本掌握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3营造良好心境

为了排除王某的自卑心理,减轻其心理压力,使他充分体验到大家对他的关心和温暖,我安排他负责班内的黑板报设计,负责班级日常事务工作,负责体育活动,并及时表扬鼓励他。久而久之,他开始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为班级服务:替别人擦擦黑板,帮老师拿些教具,自己还为任课教师准备毛巾和水杯,上课前,他总是给老师端上热水,递上擦手的毛巾,班里的其他同学在他的带动下,也共同营造出一个团结、热情、和谐的气氛,赢得了师生的好评。

通过一次次的服务活动,他体验到了老师的关爱,同学的鼓励和信任,他的心情也好了很多,性格也活泼开朗起来。

4改善亲子关系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鼓励与关爱,父母的责任是关爱、鼓励、支持、引导孩子,而这种鼓励、引导需要科学的方式和技巧。与其家长长谈中,我与他们谈了王某对家的感受,也谈了王某的自卑心理和他们平时责骂对王某的伤害,还与他们谈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渴望尊重,爱要面子。我诚恳地告诉其父母,王某已经在老师的帮助下改变了许多,进步明显,希望家长多爱护孩子,多表扬鼓励孩子,尽可能多陪陪孩子,多关心孩子。通过家访,得到了王某父母的积极配合,愿意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从此以后,父母每天督促学习,辅导王某的功课。

五、主要成效

自闭症儿童的识词教学个案及思考 篇7

关键词:自闭症;识字教学;配对;思考

一、个案基本情况

南南(化名),男,10岁,自闭症并伴有多动倾向,3岁左右开始接受个训,目前在就读于培智学校三年级,平时比较急躁,发脾气时有攻击性,特别喜欢吃东西(水果除外)。南南的能力主要表现为:理解方面较好,能听懂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名词、动词,能理解常用的指令,在视觉图片提示下,能理解基本规则;表达方面一般,有主动表达的意识,由于口齿不清,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只能说4-5个字的短句,表达的方式主要以动作上的拉、扯,表情中的哭、笑为主;社会交往方面较差,与同学间几乎没有主动交往,主要以自己玩耍为主(如玩玩具、玩水、爬高、看窗外的事物等);在集体课堂中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较差;行为方面较为多动,喜欢跑、旋转、摇晃、爬高等;在集体课中,常离开座位,甚至离开班级。

南南的任课教师和家长经过商讨认为:南南已具备识词的基本能力并且有识词的需求。所以本学期我为南南安排了识词的课程目标。

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考虑到南南平时喜欢吃奥利奥,所以将“奥利奥”这个词作为识词教学第一课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能在2~3个词卡中,找出“奥利奥”的词卡,看到“奥利奥”的词卡,能发出“奥利奥”的读音;课堂中,离开座位的次数能控制在3次及以内。

(三)教学形式

南南在一对一个训课中,教学效果更佳,所以我采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

(四)教学准备

奥利奥、火腿肠、咪咪、香蕉的词卡;奥利奥饼干照片、火腿肠照片、玩具的照片;强化物选择板;插板;奥利奥饼干,火腿肠,掰成小块的奥利奥(做强化物使用,尽量小块,防止学生吃得过饱过腻)。

三、教学过程

(一)建立关系

操作过程:我与南南先玩简单的游戏“我说你指”。我说五官名称,南南指五官。如果南南不知道,我采用相应的卡片进行视觉提示。

过程设计: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和教师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教师这样做,锻炼了学生目光注视和听指令的能力,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到下一环节。

(二)配对识词

1.感知实物

操作过程:我出示奥利奥饼干的实物,要求南南通过看、尝,来感知奥利奥。

过程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视觉、味觉(如果学习物品类的词汇,可让学生操作使用),与实物建立联系。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类似的经验,所以本环节中用来品尝的奥利奥饼干只需用一小块,时间安排上可以稍加紧凑。

2.照片与实物配对

操作过程:我出示奥利奥饼干照片和实物,要求南南观察,明白两者是一样的。然后,我演示配对(一样的放一起),南南观察学习。接下来,我指导南南进行配对练习。当南南能够独立完成配对,正确率达90%及以上时,我同时出示奥利奥和火腿肠的实物,要求南南用奥利奥照片配对。当南南能独立完成配对(正确率达90%以上)时,我认为南南已掌握。

过程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奥利奥照片和实物之间的联系。教师刚开始只需出示1组实物与照片,要求学生配对。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才可增加1个区辨物。如教师不确定学生是否理解,可适当增加区辨物的数量或变换区辨物的内容,如教师确定学生已掌握照片与实物的关系,可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3.词卡与照片配对

操作过程:我出示一包奥利奥饼干,从包装袋上找到“奥利奥”这个词,然后出示“奥利奥”词卡,要求南南观察,让他知道两者是一样的。我演示词卡“奥利奥”和奥利奥饼干照片配对,指导学生用词卡和照片配对,当南南能独立完成一组配对时,我增加区辨物,即同时出示奥利奥和火腿肠的照片,指导学生辨别照片,进行配对。在这一过程中,我将变换奥利奥和火腿肠照片的位置。

过程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这个词的意义,知道这个词指的是什么。这一过程中,区辨物的位置需要变化,是为了防止学生惯性选择某一位置的物品。区辨物的数量或区辨内容的变换,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学生真的明白词意了,才算通过本环节。如果学生在照片配对产生问题时,教师可考虑降低难度,将照片换成实物,让学生先进行词卡与实物配对,再慢慢过渡到词卡与照片的配对。

4.找词

操作过程:我出示“奥利奥”的词卡,发指令:“拿奥利奥。”南南执行。如果南南已经掌握,可增加难度,同时出示“奥利奥”和“咪咪”两张词卡,当南南每次都找到“奥利奥”,我可以再增加难度,同时出示“奥利奥”和“火腿肠”两张词卡,甚至同时出现三张词卡,请南南拿,如果正确率达到90%以上,证明南南已认识“奥利奥”这个词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随时调整词卡的位置。

过程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能认识这个词语形态。其实在词卡与照片配对的过程中,学生在每个回合里都接触到了词语“奥利奥”,对词语形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找词,让学生从词语形态上将“奥利奥”与其他的词语区分开,在自己脑子里形成一个视觉词“奥利奥”。操作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出示的字卡(大小、字体等)要一致,防止学生通过利用其他的信息来区辨词语。

5.命名

操作过程:我出示几张词卡,请南南把“奥利奥”词卡给我。在南南给的同时,我指着奥利奥的词卡,读“奥利奥”,要求南南跟读“奥利奥”。渐渐地,我读“奥利奥”的行为开始退缩,让南南看着词卡自主发音。endprint

过程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在教学生命名,帮助学生建立读音与词之间的联系。如果学生没有口语表达能力的,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

(三)泛化迁移

1.强化物选择

强化物选择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当学生完成某个活动(如插板,画画等)时,教师奖励学生,可以请学生自行选择强化物,在强化的内容中加入新学的词汇“奥利奥”和学生讨厌的“香蕉”,让学生选择。学生选了什么,教师就给他什么。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巩固教学成果,同时也可作为一种评价方式。

2.字体泛化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发现自闭症的学生比较刻板,有些词语稍加变化,学生就可能不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将”奥利奥”这个词进行变化,给学生提供常用的几种字体,比如手写体,包装袋上的字体等,请学生区辨,通过词语泛化,巩固教学效果。

3.生活迁移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些关于“奥利奥”的内容。比如,让学生把奥利奥拿过来;把“奥利奥”写在购物清单上,要求学生在超市中寻找等,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四、教学结果与评价

(一)教师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情绪稳定,中途只离开座位一次,识别词语“奥利奥”的正确率已达到90%。在巩固环节中,学生能通过强化物选择板,正确使用词语进行选择,达到本节课的预期目标。

(二)家长评价

在家中,家长指着词卡上的“奥利奥”,问学生是什么,学生能说出“奥利奥”,家长认为学生已经认识“奥利奥”这个词语。

进过两个月的教学,学生能识别“奥利奥”“米饭”“苹果”等8个词语,正确率达到90%。在日常活动中,学生也能通过选择词卡的方式,向家长、教师表达他所想的内容。

五、分析与思考

(一)利用优势,设计教学

自闭症儿童的能力发展是不平衡的,通常表现为某一方面能力特别强(优势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优势能力,来设计教学,促使学生的薄弱项目得到发展。这样做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增强学习动机。我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南南在配对练习中表现非常优秀,所以把配对能力认定为他的优势能力。在本节课中,我根据南南的优势能力设计教学,以图片为载体,采用配对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实际,选择内容

刚开始进行识词教学时,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教师可从三方面进行考虑。第一,字数不宜过多(一般为1-3个字)的名词(名词具有实际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第二,可选择与学生兴趣爱好相关的词,这类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第三,可选择与自身生活联系紧密的词。这类词,学生通常已有丰富的经验,降低了学习难度。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根据该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可选其中一方面的词,也可选同时包括两个方面甚至是三个方面的词,在此基础上慢慢扩展,延伸到其他词语。

(三)多种策略,综合运用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各种策略,综合运用,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本节课,学生第一次和文字接触,所以我选用强化程度较高的“奥利奥”作为强化物,同时采用高频强化,做到只要学生反应正确,都给予强化。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由于是新授内容,相对较难,所以我采用多种辅助方式,如动作辅助、语言辅助、方位辅助等帮助学生提升信心。由于学生视觉优势比较明显,所以我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使用视觉提示卡、沟通板,帮助学生理解。由于学生缺乏等待能力,常离开座位,所以我准确把握课堂节奏,保证紧凑且流畅,调整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每个环节都有事可做。

(四)及时调整,循序渐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一举一动,根据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进程。如教学目标的调整,进度快慢的调整等。当然教师要也及时调整自身的情绪状态,整个教学中,要做到不急不躁,循序渐进。

(五)知识迁移,家校配合

由于自闭症儿童的泛化迁移能力相对较弱,很多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都无法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作为教师就要考虑到与学生关系比较紧密的几个迁移过程。此时,我们可以与家长配相互合,教师在课堂中教授的知识,家长在生活情境中,帮学生进行泛化迁移。这样他们就能达到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针对自闭症的识词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作为特殊教育教师,我们需要分析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多种方法和策略,设计教学方案,逐步实施,探索出一条适合最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识字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张琴,昝飞.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训练的特征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7).

上一篇:相互批评发言提纲下一篇:校园保安队队长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