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本科学习心得

2024-11-07

会计本科学习心得(通用10篇)

会计本科学习心得 篇1

学习会计已近一学期,在这半年的学习中,不仅对会计有了比较系统和科学的认识,并且学到实用的技巧去处理相关方面的问题。本学期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有关财务会计的知识,对会计的基础知识进行初步接触。主要围绕着分为五大部分,财务会计的方法和原则,会计报表,会计等式和账户,复式记账,以及账户调整和报表编制。通过对这些章节的学习,对会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改正了过往的一些错误认识,改变了对会计的态度。财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会计准则为依据,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带企业发生的能够用货币确认、计量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财务会计的内容包括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般会计事项,具体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财务会计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企业财务会计通过其反映职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内的各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其次,财务会计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成果、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再则,财务会计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接受了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就有责任按照其预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接受考核和评价。正是由于其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把会计学好,学透成为从事财经方面学习的人的不可逃避的任务。

有人会说会计是枯燥的,但是在我看来,会计是门数字的艺术,而这种感觉在编制三表时尤为强烈。从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用丁字形账户反映出来后,如果没有出差错的话,那最后那份平衡的报表则给人赏心悦目之感。一个个数字在笔下演绎一场美妙绝伦的舞蹈,她们流畅地完成每个动作,扮好了自己在队伍中的角色,各司其职,给观众呈现的则是井然有序而又不失美感的艺术。从中可以获得无法言喻的成就感和欢畅感,就像经过努力完成了一件精致的艺术品。看着自己一点点把原始数据梳理清,整理好,再分别记录成册,最后完成编制,如同看着手中的艺术品如何一点点塑形,烘制,定型,着色,抛光,最后摆在柜台上以供欣赏。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会计并没有那么枯燥无聊,不会梦到所有的数字都变活来追杀,尽管有时会被繁多的数字弄得头昏脑胀,但是只要真正热爱这门学科,去真诚地发现其中蕴含的美,那么这门课带来的不仅仅是学识的扩大,还有成长的喜悦。会计的学习特别需要细心和专注,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核算过程中出点小差错就会影响整个操作过程的进展和完美,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次在做资产负债表时,因为丁字型账户中有笔活动只有借方项目没有相应的贷方项目,结果在最后填写报表时没法配平,又不得不回到丁字型账户中去检查每个项目的变动和调整,而且还是检查好几次才查出来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事后算了一笔账,这个查漏就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但除去浪费时间不说,还影响了整个工作的进度,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划算。所以学习会计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还要考虑全面防止对一些问题的忽略。如果坚持下去,那么长此以往就会减少出差错的次数,养成一个严谨的好习惯。这样才会在学习工作上表现出色,受人赏识,才能够被人信任去做重要的项目。

尽管现在对会计还只是浅尝,但是会计也对日常生活有帮助。我学会如何把自己日常生活开支账户做的更好,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每个月的开支详情,还懂得该如何规划下个月的开支以使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我觉得这有利于我以后的理财,有利于我形成较好的花费习惯,也是一笔不错的收获。我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把会计只是学以致用的,而不是让其束之高阁,而且会计的真谛正是用其科学系统的理论来指导社会经济的运行,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会计本科学习心得 篇2

1. 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长期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落后的现象。教师重讲授轻引导, 重理论轻实践, 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阻碍了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2. 教学模式问题颇多。

首先, 教育目标无法考核。各高校往往明确表述为培养“高级会计人才”或“复合型人才”。事实上“高级会计人才”、“复合型人才”这些表述本来就是抽象概念, 难以准确界定[1]。其次, 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没有实践体验, 对课堂所学知识难以透彻理解。此外, 部分高校的实务课与理论课过于细分, 课程设置中往往不同步。如果在理论课和实训课间隔时间太长, 这就可能削弱实训课的效果。

3. 学习导向被“证书枷锁”束缚。

或者是出于将来得到更多就业面试机会, 或者是出于将来出国生活学习, 很多学生把课余大部分时间花在准备英语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及其他各种专业证书考试上, 而不是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 使本科专业教学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二、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方法

1. 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的起源。

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 由美国的神经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 (Me Master) 创立, 试图通过PBL来训练和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随后PBL在欧美和亚洲国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近年来, 在我国的一些医学类院校和会计等其他学科引入[2], 但大多数仍处于应用PBL教学模式的探索阶段。

2. PBL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与特点。

PBL的教学过程是将学生分组, 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学生需要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议题, 小组成员各自查阅资料获取相应知识, 然后相互交流并讨论如何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 发现还需要引入新的学习议题, 学生们就产生新的学习议题、再分头查找资料, 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 不断循环往复, 直到最终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 学生们还需要对前面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巩固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3]。

PBL是一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老师将学习任务及目标融入于现实的问题中, 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在现实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 这种方法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4]。

与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同, PBL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而不是讲授;二是以问题为主线。PBL将基本知识学习与现实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 通过小组的团体协作与自主学习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 并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PBL教学对会计本科专业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PBL的出现为解决现阶段会计专业本科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实习难、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尚需提高[5]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它所强调的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应用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6]。

虽然PBL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提高学习意愿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7]。但也在“问题”的提出、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学生成绩评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 PBL教学对提出“问题”的要求。

PBL教学围绕教师提出的实际“问题”展开, 所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合理的“问题”至少应有具备两方面特征:一是能激发学生就该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的兴趣;二是必须能引出相应学习内容。这些问题通常是由专门PBL教学小组设计、讨论、审核, 并且不断改进、淘汰而来。

2. PBL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PBL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教师的作用功能, 教师从“讲授者”转向了“引导者”。如何组织讨论、如何引导学生经常是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PBL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提出问题初期, 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是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和监督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次经过PBL的各个环节, 监督小组各成员活动, 并鼓励他们相互评论;在问题解决的最后阶段, 教师又变成活动的评价者, 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加以点评, 协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反馈。

3. PBL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从知识的获取途径看,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以及自我反思来获得知识。这就对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不断反思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此外, 在小组活动中, 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小组讨论, 与小组其他成员相互沟通, 开展积极的良性互动。这对学生如何使自己成为愿意合作也善于合作的人提出了要求。

4. PBL教学对学生成绩评定的要求。

PBL教学考核中如何全面准确地体现学生资料搜集和吸收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每位小组成员的贡献率等, 都对有效实施PBL教学方法提出了新要求。

四、PBL教学在会计本科专业课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1. PBL教学的实施范围应区别对待。

PBL教学不宜在会计专业低年级专业基础课程中全面实施, 而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高年级会计专业课程中, 则可以考虑因材施教。特别是可以在高年级专门的会计实训和实验课中全面引入PBL教学法。当然针对某一门课程也可以考虑将传统教学和PBL教学混合实施, 一部分课时用于课堂讲授, 一部分课时用于PBL教学。比如, 在每次课即将结束时, 预告下次要讲的内容及让学生们思考的问题;下次上课前, 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是否真的预习及思考过上次课后留下的问题。

2. 任课教师培训不容忽视。

由于PBL对教师角色功能转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通过培训和教学观摩等方式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营造情境、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3. 强化学生实践环节。

由于PBL教学法是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所以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将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一方面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 通过在实验室的模拟教学增强学生对企业会计活动的直观感受。比如,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 (VBSE) 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通过在校园内搭建虚拟商业社会环境, 模拟企业中的真实场景, 使学生能够体验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6]。这为开展PBL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 尽可能增加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企业机会。在引入PBL教学法以后, 为了增加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的直观感受, 让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多进入企业, 多了解企业经济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笔者所在学校提出让大一学生来校报到之前, 先自行到企、事业单位等观摩并撰写书面心得体会, 在报到时一并提交班主任。

4. 考试形式多样化。

在PBL实践中, 教师应不断拓展新的课程考核方式。一是考核形式多样化, 不仅通过传统卷面考核和实验室上机操作外, 还可以通过提交平时小组讨论报告、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等形式进行考核。二是考核成绩内容应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期末考试, 每部分都要赋予权重。尤其是平时表现部分, 要突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与自主学习表现,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

摘要:在总结我国会计专业本科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引入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根据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模式的特点, 提出了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实施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模式的新要求, 并给出实施该种教学模式进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基于问题学习,会计专业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郭均英.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8) .

[2]王宛秋, 叶菲, 蒋妍, 等.PBL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专业本科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探索[J].商业会计, 2012, 11 (12) .

[3]王红军.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 2007, 30 (2) .

[4]Hansen, James D.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ccounting[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2006, 81 (4) .

[5]尚洪涛, 栾甫贵.会计学专业教学理念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育, 2010, (6) .

[6]Russell Calk, Pamela S.Carr.A Course Format for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ccoun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2011, 11 (2) .

[7]Stanley Trevor, Marsden Stephen.Problem-based learning:Does accounting education need it[J].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2012, 30 (3) .

会计本科学习心得 篇3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本科教育(普通本科)、教学始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基础工程,也是决定一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基本因素。在我国人才市场日趋成熟、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今天,强化教学改革,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本科生知识、素质与能力的最佳结合,并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满意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作为给各行各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管理人才的学科专业,会计本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会计教学改革首先要了解社会需求。如何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如何规划和设计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结构,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会计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对会计学本科教育的严峻挑战。

一、会计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毕业生的供需矛盾

世界经济一体化使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会计教学应该着眼于社会需求,立足于培养目标的需要。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人才市场的供需现状不容乐观,也反映出高等教育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会计研究领域和内容不断拓展(与管理、与技术、与计算机等相结合),对于会计学本科毕业生来讲,有着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会计学科的毕业生应该是不愁找到“饭碗”的。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受教育者的基数越来越大,其中本科生教育发展尤为迅速。据统计,200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80万,2005年很可能突破340万人。而早在1997年全国高校在校生共590万,读会计专业的达58万之多,每10名在校生就有一名在会计专业学习。从供给角度来看,会计学科本科毕业生的大量扩招好像是满足了社会需求,但是近年来会计人才市场上出现了奇怪的“两缺”现象——用人单位找不到所需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则找不到理想的岗位。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一)需方

需方讲究成本效益原则。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往往关注所需人才的自身价值和增值潜力的发挥,比如能否很快进入角色、胜任会计岗位(可以节约培训成本)、坚守岗位、维护单位利益(降低企事业的人才流失成本)等专业素质;是否具备诚实稳重的品质,能否具备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

(二)供方

在现有教育过程中没有从应有的高度审视和重视需方的要求。1.教育培养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2.有些学校建设和发展机制的定位不太明确,对市场需求研究不够,学校内部管理尚属“粗放型”;3.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维度和综合能力,学生所学知识与应用能力深度不够、广度不足,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重视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等等。

(三)本科生培养目标亟待明确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曾对会计教育目标的构建提出了三个与掌握专业知识相关的原则:一是与专业有关的知识掌握程度;二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三是从事专业工作的态度与方法。随着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会计发展的趋同化,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目标应该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职业道德、专业及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经过一两年的实践检验即能够成为会计师的专门人才。

要达到上述三方面的要求,高等教育体制、高校教育机制、高校教学管理机制、教学过程、内容、方法等宏观和微观(学校)方法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任务相当繁重。笔者立足于由表及里,仅就学校内部院系环节中教学过程的某些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谈些看法。

二、会计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细化学科课程建设,落实课程负责人制度

作为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之一的会计学,面对现代社会涵盖的网络、信息、知识经济的特点,会计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体现为: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课程考核制度科学、规范三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是围绕“课程”来展开的。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集中管理模式,中间环节连接松散,以致于学科建设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中有所体现,但大量的相关工作却被放在院系的教研室,执行程度松紧不同,执行效果较差。究其原因为职责不清、日常监控不严、事后控制和反馈根本没有,造成有章虚循或各行其是的现象。如:

1.教学过程的检查制度不便反映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程度。表现在对学生作业布置的数量较随意,期中考试或小测没有严格的规定,老师进行期中考试反而成了个例,考前还得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考后才意识到这种“过程性、阶段性检验”对自己总结学习的经验与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设计粗糙、教学内容滞后,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本应密切相连的“价值链”脱节。而这些若由学校教务部门管理则已显“鞭长莫及”。为尽快改变这种学科建设弱化的现象,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以会计学科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加大力度规范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与管理,建立了课程负责人制度——每门同头课程有一教师兼负日常教学的组织工作,并将其作为院系内部教师年终考核与奖惩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岗位责任是:组织、制订同头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计划;规定课程作业数量和评判标准;组织期中、期末考试的出题、阅卷工作,定期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向所在院系以书面形式通报结果。

(二)改革教学考核体系

任何制度要得到完美的体现,必须要经过目标的制定——落实——日常控制——考核评价——反馈这样的“历程”(环节),才能反映出制度的科学性。有规范的学科建设规划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科学严密的考核制度和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及贯彻执行的保证,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机构设置也很难真正发挥作用,会计学科建设也不例外。

1.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改革

教学松懈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学缺乏有效的考核体系,难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直接的监控与考核。通常教学考核都是软指标,难以反映真实问题。在缺乏有效考核的情况下,任何鼓励教学的措施都没有实质性的效果。目前,有些学校也在不断尝试“学生评教”、“同行评教”、“领导评教”,对教师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评价内容大部分都过于抽象,普遍设置了一些诸如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等内容,学生根本不知所云或知之甚少,更得不到许多任课教师的认同,评价结果参差不齐,缺乏客观性,因此许多院系只将其作为教学考核的参考,根本不纳入对教师的正式考核之中。而且,即便将其纳入考核体系,在缺乏有效考核制度支撑的情形下,教师对教学热情受到抑制反而会导致逆向选择——大多数教师为“讨好学生”处处谨慎,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主动创新精神。

要改变这种无效考核状态,就应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强化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规定一些硬性要求和指标,让考核科学化、程序化、度量化。(1)要求每门课程制定出一个统一、规范的课程提纲,必须包括课程讲授的具体要求,比如课程目标、课程教材、参考书目、阅读材料、预前知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课后答疑、课程作业、习题课时、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等。(2)要将这些内容利用校园网及时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上课之前就能够看到尽可能完整的课程教学提纲,对教学内容和安排有框架性的了解,这样既可以降低执行成本,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学生、院系及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3)在上述基础上,院系应设置公允的评估标准,使学生评教、同行评教,领导评教都有客观、可行的参考依据。

2.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方式的改革

会计学科虽然实践性很强,但其教学过程除了实验课以外,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偏多,加上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考核形式也都局限于文科普遍采用的期末理论考核,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时盲目做笔记、偏重记忆、硬背理论知识、死记账务处理,不易启发创造性思维,在学期最后一两星期只要奋起突击,也能得到及格或中等成绩,而考完后就基本忘光了,缺乏学习主动性。这种教学的产出效率极低,也直接导致高校的最终产品(毕业生)质量平平,高、精、尖产品难寻的尴尬局面。

理论和实践已经证实,全程式、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能够分散一次性考试的风险,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成绩,恰当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除了期末考试,还应添加一些辅助考核措施。学生的课程成绩应由期末考试及辅助考核成绩综合决定。这也是国外正规大学考核学生成绩的一些基本措施。比较可行的做法有:

(1)在每门课程的学习中加入期中考试,通过期中考试引导学生及时检验和总结时间、知识过半时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减轻期末的复习量和心理压力,杜绝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搞突击”、“碰大运”的心理。

(2)增加课堂小测验,教师可以不时地在日常上课时安排一两道题目进行小测验,一方面督促学生认真听讲,及时复习;另一方面可减少学生逃课的几率,并且也能够把握学生对前面课程学习的情况,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3)平时作业与课程论文。会计学作为一门文理相兼的学科,作业形式应该灵活多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应用能力。如对《会计理论专题》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论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活跃思路,开阔视野,提高其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也可为成功撰写学位论文打下基础。

(三)正确应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化

会计学科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手段多元化(讨论式、案例式、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但在教学管理、应用中还有些模糊观念。如认为多媒体教学比板书教学效果好,但实践反馈却并非如此。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千差万别,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教学方式和手段由教师选择,教学管理方面应侧重考核和评价指标的设计。

实践与实验教学作为会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必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它是学校“产品”价值得到市场认可的关键要素。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该环节是最薄弱的。

综合来看,其主要解决的措施有:

1.优化实践方式:实习基地与分散实习相结合

在上世纪80年代,学生实习的场所大部分是实习基地,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体制的变革,计划经济下硬性委派实习基地的做法已被快速弱化,会计学生的实习基地几乎丧失殆尽。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找实习单位,这种松散型实习模式的主动权表现在学生自己对实习的态度上。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公司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各种所有制企业对会计人才求贤若渴。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为会计学生铸造实习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与石家庄高邑县委联合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大二、大三暑假为实习时间)这一事例表明,社会需要学生到基层、厂矿锻炼,因为一方面,用人单位可从中挑选所需的人才,节省了人力资源投资;另一方面,学校也完成了“产品”的检验过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实习基地不可能容纳全部在校生,学生也可以自己找寻地方实习。这种基地与松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应是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报告应视同毕业论文的前奏来要求和评价。

2.实验教学体现学科特点和实践要求

学生快速地将所学与实践接轨是现代社会的要求,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发展。笔者认为,会计实验教学应先手工模拟,后电脑操作(如:ERP在会计中的应用),二者缺一不可,并以这种方式作为会计实验教学的初级阶段。会计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应为ERP的综合应用。

本科生远程教育学习心得 篇4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至理名言用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使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教育方面,计算机、网络扩展了教育的地域范围,远程教育使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的教育上了一个新台阶,逐步开始消除地区性的教育差距;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以建立校园计算机网络为信托,综合利用教育资源,用计算机辅助学习、辅助教学、辅助管理,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技术,建立全新的面向信息时代的新教育体系,人类的学习也从阶段学习逐渐转变为终身学习。

人们常说“学无止境”,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够满足个人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才能够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远程教育作为一种灵活和开放的教育方式,也由于个人的学习经历不同,是实现终身学习的最佳选择之一。以计算机网络和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创新,也有力地推动了教育革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促进了教育体系和结构、教育方法个手段的革新,而且引发了人们的教育思想喝观念的变革。这些创新和变革,最集中的体现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经过一学期的远程教育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觉得很多事情需要做,可是无从下手,最终导致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即使做了也是隔靴搔痒。问题的关键是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名家的引领。这次学习中各位教授、老师的讲课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或者给出了理论上的指导或者结合实际总结了自己在该领域的实践过程及策略,所有这些都给听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聆听他们的讲解,使我从心底里一次次

被折服,惊叹于他们精湛的教育理论,惊奇于他们眼界的开阔,惊讶于他们对问题的透彻剖析,更敬佩他们科学的求是态度。他们不但是教育理论的研究者,还是教育创新的实践者,更是研究成果的推广者。

回顾这这学期的学习经历,感慨颇多、受益匪浅。从开始的只觉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操作熟练;从初上网时的被动性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搜索资源、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的学识收获灿烂无比,.从事学习的每一个日子里,细听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更加贴近了课堂;品析专家教育理论,使我们直面自己教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学习中应该注意什么,大胆抛弃什么。我深感这一平台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沟通和联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学习环境。

学然后知不足。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只有选择学习,学习意味着进步,学习是一个人特别是教育者永恒的追求,放弃学习、放松学习必将落后于时代。实践性学习更能使人大彻大悟,走出去看一看会让人为外面的精彩而感动,会让人为自己的满足而羞愧,会让人豪情满怀昂扬奋进。

税务会计学习心得 篇5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税务会计这门课程。虽然才上了短短的8个课时,但对税务会计有了一定的了解。

刚开始拿到课本的时候,粗略的翻了翻。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不就是税法嘛?!后来在课堂上,老师跟我们说:“之前你们学习的税法,是税务会计的基础,但它比税法要难的多。这门课的挂科率也很高,很多人因为这门课要补考拿不到毕业证的。你们应认真对待。”心里真心捏了一把汗。说实话,之前的税法没学好。不禁感觉,学好这门课有一定难度的.果然,刚开始上课时就被绕着一头雾水,税务的种类五花八门,计税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学习了短短四个课时的税务会计的感受就是它离不开会计,因为要认真的分析做分录,它离不开税法,因为它的计算需要运用到税法的公式和知识。而我学习了税务会计的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每天的各项生活都与税务相联系。每个人都在不停的缴纳着各种祱。税务会计是进行税务的筹划,税金核算和缴纳申报。主要包括经营收入的确认、成本费用的计算、经营成果的确认、税额的计算、税款解缴、罚金缴纳和税务减免等业务的会计处理,主要是帮助企业核定应缴税款。经过8个学时的学习,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以课本为媒介。在教学的过程中生动形象的给我们讲解了每一道例题,并且更深入的分析了每一道题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这使我能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明白了以前比较模棱两可的一些问题,比如纳税人在采购、生产、销售环节的税务会计处理。

当然在学习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学校的过程中,缺乏了对书本的一种批判精神。我记得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提到了一个会计科目。其实是不存在这样的一个科目的,当时看的时候就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怀疑。但觉得课本上都是对的,所以就认为是对的。之后老师讲解出来了才恍然大悟。总的来说短短的几个课时的学习还是不错的,但也有不懂的时候,觉得老师讲解的太快了,语速有点快,所以一不留神就不知道老师刚刚说了什么话。知识点也没有记住。这就算给老师提的小小的要求吧!进度能不能慢点,语速也放慢点哈!

会计制度设计学习心得 篇6

我是一名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本科学生,在学习完《会计制度设计》这门课程后。说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我认为,开设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因为,会计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设计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会计的管理职能是通过执行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把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核算有机结合来实现的。在我国,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属于行政法规,对会计核算只是宏观的和指导性的规范,而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控制的需要,在《企业会计制度》中选择并设计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会计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觉得《会计制度设计》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我通过几个方面具体说一下学习这门课程的体会:

一、教材的特点

1.整体设计合理

我认为这本教材整体设计合理,前后顺序得当,第一章到第四章是基础会计制度设计;第五章到第十三章为具体会计制度设计;第十四章为电算化会计制度设计,从理论到实际,从总体到具体,从浅显到深入,与实际工作的流程也相近,所以,学起来说的非常顺畅和连贯。

2.理论知识丰富

这本教材理论知识丰富,讲解透彻,每一章都从本章节所涉及业务的内容及特点开始,然后是设计目标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最后是具体核算的设计,这样就让我学会了一套方法,在以后设计到具体情况时可以灵活运用。

3.联系实际紧密

这门课程在理论知识丰富的基础上,也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每一章节都介绍了具体内容和方法,并有许多实际工作中能用到的单据、表格非常实用,使我在学习后,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应用。

二、对我实际工作的帮助

我是一名注册会计师,主要从事审计工作。在对企业审计中,首先就要对其会计制度进行了解,对其内容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判断。在没学习这门课程前,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欠缺的,总是对企业具体会计制度的应用,对内部控制合理性的判断不够准确,但在系统地学习完这门课程后,我觉得对我帮助很大,使我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不同企业不同的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总能有清晰的判断,指出其不足和缺陷,使我的工作水平提高了,执业水平也上了一个档次。

三、不足之处

我觉得这门课程整体非常好:全面系统,突出重点,理论扎实,切合实际,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没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对具体实物的核算方法进行更新,比如说:

1.教材第218页倒数第2行“以非现金资产投资,其投资成本应当以所放弃,非现金资产的经评估确认的价值确定”,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规定:“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根据上述规定,教材219页第3行“(3)”所述内容也不成立;

2.教材第219页倒数第9行“如果投资成本与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产生差额时,应将其差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一股权投资差额”单独反映,并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计入投资收益。”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规定,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初始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3.教材第231页倒数第4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按评估确认的原价作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按评估确认的?值作为实收资本,差额作为累计折旧。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以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且不用累计折旧科目;

4.教材第276页倒数第8行“企业应当在”资本公积“总账账户下设置以下明细科目:(1)···(2)···(3)接受现金捐赠”,而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已不设置“接受现金捐赠”这一明细科目,接受的先进资产捐赠,在“资本公积”科目下单独设置“其他资本公积”明细科目核算。

会计本科学习心得 篇7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 特别是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社会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多, 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以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发布为标志, 我国会计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 并在国际会计舞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更是对我国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 离不开良好的会计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机制。而当前我国所培养的会计本科毕业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相对紧缺, 这与我国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有关。西部民族高校由于其所处地域、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的限制, 导致其会计人才的培养条件和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知名高校, 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也相对整体低于其他知名高校。为此, 根据西部民族高校的实际, 结合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需求, 构建适宜的、有特色的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寻求提高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 是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教育改革与完善的重要内容。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一) 问卷调查对象的选取

考虑到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修订,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也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因此, 在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上, 以湖北民族学院近五届会计本科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为样本, 即2006年至2010年毕业的会计本科学生所在的用人单位。

(二) 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所设计的14个问题共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方面的需求状况与能力要求;二是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的评价, 包括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状况以及与其能力要求的差异;三是用人单位对提高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三)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调查问卷主要是以电子文本形式发放, 发放时间为2011年10月10日, 并要求被调查者在2011年11月10日前将电子调查问卷发回到问卷所附的电子邮箱之中。回收调查问卷共92份, 经过筛选剔除无效的调查问卷18份, 有效问卷共74份。

用人单位的类型与性质不同, 其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方面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74家被调查用人单位其类型与性质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 被调查用人单位中企业单位 (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 占到83.78%, 非企业单位仅为16.22%, 这与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整体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 亦即相关调查研究对于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较强的指导性。

三、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一) 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最注重的内容

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 不同的岗位可能其注重的内容不同, 亦即其条件有所差异。通过调查可知, 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最注重应聘人员的方面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 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最看重的是实践经验即工作经历, 其所占比例为72.97%;其次为专业知识, 即招聘岗位与应聘者的知识背景是否相符, 其所占比例为45.95%;最后是专业技能, 即应聘者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操作技能, 其所占比例为35.14%。对于毕业生来说, 会计实践经验往往很缺乏, 但可以通过在校学习期间的仿真实验和顶岗实习或见习予以弥补, 这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二)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的侧重

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如果面对的是应届会计毕业生, 则其关于实践经验的要求往往很难满足, 但可能会有其他方面的侧重, 这种侧重对于会计本科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在调查中,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首先考虑的内容如表3所示。表3表明, 被调查用人单位初次使用会计本科毕业生时考虑个人实践经历的仅占24.32%, 不同于招聘一般会计人员时首要考虑的即为工作实践经验。此时, 综合素质成为用人单位初次使用毕业生时的首选, 其所占比例为54.05%;其次是岗位需求和个人能力, 即考察毕业生的个人能力能否胜任所招聘的岗位, 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7.84%和35.14%。因此, 在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中, 应当首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提高其综合能力, 在此基础上再注重其个性培养, 加强其专业技能的训练。

(三) 用人单位关于会计本科毕业生素质的要求

被调查用人单位使用毕业生时首先考虑的是其综合素质, 则其对这些素质的要求相应地成为提高会计人才素质的首要内容, 是用人单位在使用毕业生时除了专业技能以外综合素质的表现。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如表4所示。表4表明,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人才的素质要求首要是爱岗敬业, 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为89.19%;其次是团队精神和道德诚信, 所占比例分别为81.08%;再次是终身学习能力, 其所占比例为75.68%;最后是遵纪守法, 所占比例为64.86%。因此, 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应树立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锻炼和道德诚信品质的形成。

(四) 用人单位对初级会计人才应具备的技能要求

会计本科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后往往是从基层做起, 从初级做起, 而其能否从初级走向中级乃至高级, 顺利进行职务的晋升, 则取决于毕业生的个人发展能力。因此, 用人单位对初级会计人才应具备技能的要求, 是培养会计人才必须要考虑的, 其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 在初级会计人才应具备的技能方面, 用人单位首先要求其必须能进行日常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 其比例达到被调查用人单位的91.89%;其次是能掌握会计软件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分别为78.38%和70.27%;再次是能正确办理纳税申报等税务事项, 其比例为被调查用人单位的67.57%;最后是能胜任财务管理的一般工作, 如财务分析等, 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为54.05%。而对于纳税筹划和审计则要求较低, 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仅分别为29.73%和32.43%。因此, 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必须加强学生以下方面的技能, 即单位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财务软件的操作、办公软件的应用、纳税申报等税务事项的办理。

四、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的评价

(一)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专业技能的评价

表6反映了会计本科毕业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居于什么等次, 能否适应相应岗位的要求。从表6可以看出, 54.06%的被调查用人单位认为会计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比较符合其工作岗位的要求, 并且62.16%的被调查用人单位认为具有了一定的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素质的评价

毕业生的素质状况反映了其综合职业能力, 可以从总体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方面予以表现, 其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 在评价等级里满意比例等于或超过“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是毕业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团结协作精神、诚信度、工作适应能力,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分别为54.05%、48.65%、62.16%和48.65%, 说明会计本科毕业生这些方面的素质较高。在用人单位评价为“不满意”的首先是开拓创新精神,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为13.51%;次之为奉献精神其比例为8.11%;最后为心理素质、专业知识及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均为5.41%。

(三)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不足方面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不足方面的评价, 反映了在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时需要重点强化或改进之处。

(1) 会计本科毕业生表现最好和最差的方面。会计本科毕业生表现最好的方面反映了其最强的职业能力内容, 而表现最差的方面则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完善需要重点考虑的职业能力内容。根据用人单位的评价, 会计本科毕业生表现最好和最差的方面统计结果如表8所示。表8表明, 在用人单位看来会计本科毕业生表现最好的是敬业精神, 其比例占到被调查用人单位总数的62.16%;其次是知识结构, 比例为43.24%;再次为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其比例分别为37.84%和32.43%;最后是独立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 其比例均为21.62%。会计本科毕业生表现最差的方面, 首先是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分别为56.76%和48.65%;其次是实际操作, 其比例为37.84%;再次是组织协调和外语能力, 其比例均为29.73%;最后是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 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均为18.92%。可见, 从用人单位所评价的会计本科毕业生表现最好和最差的方面的排序来看, 会计本科毕业生敬业精神很强, 有较好的知识结构和团队合作能力, 但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很欠缺, 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组织协调能力有待加强。

(2) 会计本科毕业生工作中有待改进的方面。会计本科毕业生在工作中有待改进的方面如表9所示。由表9可以看出, 会计本科毕业生在工作中有待改进的方面首先是创新能力,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为56.76%;其次是业务能力和社交能力, 其比例分别为32.43%和29.73%;最后是综合素质, 比例为24.32%。

五、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完善

(一)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生职业能力提高的建议

用人单位对于会计本科生需要提高的职业能力, 其统计结果如表10所示。由表10可以看出, 根据用人单位对于会计本科需要提高的职业能力的统计, 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完善中, 首先需要加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 其比例占到被调查用人单位的70.27%;其次是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训练, 其比例分别为54.05%和51.35%;再次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其比例分别为48.65%和37.84%;最后是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 其比例为27.03%。另外,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加强人生观、职业道德、劳动态度方面的培养也占到被调查用人单位的一定比例 (18.92%) 。

(二)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生知识结构改善的建议

对于会计本科生知识结构改善, 用人单位认为应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结果如表11所示。在表11中, 用人单位认为会计本科生知识结构的改善, 首先是要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比例占到被调查用人单位的70.27%;其次是加强管理能力的训练, 其比例为59.46%;再次是加强协作能力的训练和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其比例均为35.14%;最后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其比例为24.32%。因此, 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 专业实践能力的加强是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方面,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提高包括组织协调、财务管理等在内的管理能力。

(三)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专业实践的建议

会计实践主要涉及专业实习和专业实践课程。对于专业实习, 全部被调查用人单位认为学生到企业实习很重要, 而且校内的模拟实习或实训不能替代企业实习。对于专业实践课程, 被调查用人单位认为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如表12所示。表12表明, 会计本科最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是企业会计模拟实训和税务会计实训,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均为75.68%;其次是会计电算化实训, 其比例为54.05%;最后是会计单证填制实训, 其比例为37.84%。

六、结论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然而西部民族高校要提高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并在全国众多高校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不断地探索并建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其必然的选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内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是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理性选择。如何建立起提升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机制, 则是急待解决与完善的现实问题。

会计职业能力包括的内容众多, 这些也构成了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具体表现。灵活地学习和应用专业知识, 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是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之所在, 也是会计本科人才培养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交际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是会计专业技能之外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是会计本科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展潜力的重要基础。可将这些职业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职业能力, 即大多数专业、大多数职业都应具有的职业能力, 包括语言能力 (含外语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团队合作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 这一层次的能力可通过高校设置的通识课程与第二课堂来培养与提高;第二层次为专业基础能力, 即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 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 主要通过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相关专业实践课程予以实现;第三层次为专业深化与拓展能力, 即职业发展的潜在能力, 包括专业创新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主要通过开设相关专业方向课程予以实现, 不同西部民族高校可根据其实际有选择性地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模块, 如中小企业会计模块、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模块、税务会计模块等, 这也能从不同方面体现不同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参考文献

[1]石本仁:《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 《会计研究》2000年第9期。[1]石本仁:《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 《会计研究》2000年第9期。

[2]孙铮、王志伟:《加入WTO后中国会计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会计研究》2002年第6期。[2]孙铮、王志伟:《加入WTO后中国会计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会计研究》2002年第6期。

[3]相子国:《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8年第1期。[3]相子国:《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8年第1期。

[4]陈玉荣:《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 《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7年第6期。[4]陈玉荣:《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 《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7年第6期。

[5]许家林、高文进、孙贤林:《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形成基础:职业要求标准的变迁与影响》,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期。[5]许家林、高文进、孙贤林:《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形成基础:职业要求标准的变迁与影响》,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期。

会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8

一、要学习好财务会计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财务会计学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每一笔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方法的选择都离不开基本理论的指导。为此,要求我们首先要熟悉基本会计准则,正确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并在每一会计业务处理时遵循一般原则的要求。

(2)财务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所谓核心要点,就是相关知识的相同点和区别点。在财务会计学中,财产物资的报废业务、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有关业务的核算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内容,均可通过找出核心要点的方法,精炼其繁杂的内容。

(3)通常可利用账务处理程序图,使复杂的问题变得

掘单、直观、明了。如在学习委托加工物资、包装物出租出借、低值易耗品的报废、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短期借款以及长期借款等内容时,利用账务处理程序图的方法进行描述,即可清晰地勾勒出其核算程序。

二、对财务会计的理论学习体会

在学习《基础会计》时,主要学习了会计的基本原理。如资金平衡原理: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会计科目和会计帐户的设置以及复式记账法,等等。

财务会计的学习就是在以上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总论的学习,我们知道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以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形式满足有关方面的决策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需要有专门的会计规范。

(一)关于货币资金中现金与银行存款管理的认识

会计本科学习心得 篇9

考中级会计职称的感悟

报考中级的初衷是因为想做会计主管。在学习中级的过程中自已的心态也发生了几次的变化:

第一阶段:信誓旦旦想辞职在家半年以全部的精力学习中级。争取三科一次考过。

第二阶段:由于单位工作忙,一时没机会交接工作。辞职的事情一直没有机会向提出来。业余时间全都用来学习中级。

第三阶段:由于单位有大的项目贷款,全心的投入项目中,把中级复习一度搁置,复习进度缓慢。

第四阶段:项目遇到难点,想起看书,短时间把财务管理用的着的相关知识点学习明白,并运用到实际,项目做好,并得到领导的赞赏。

第五阶段:年底决算,短时间学习会计报表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实际。

现在全职在家学习中级的想法以经彻底没有了。我认为学习知识,运用是关键,理论联系实际很重要。我也认为工作和考试也不是生活的全部,亲情友情爱情业余生活也很重要。对中级考试新的一层的认识:

1、人生能有几回搏,中级考试算一次。

2、考试成绩并不像想像的那样重要,学到的知识比成绩重要。知识运用到实际上才能产生生产力。才能有价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中级职称证书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到的理论知识,知识只有转化成自已的能力时才是重要的。

4、和亲人,爱人,朋友享受生活才是最终的目的。考试、工作是为了实现自自的价值,拥有资本更好的去享受生活。

人生最终的目的就是去享受生活。所以中级考试的过程也要非常的享受它,享受身边的人对你的关爱。比如让你的家人知道你在努力,家人会体贴的让你少做家务。让你的同事知道你在努力,同事会由衷的承认你的努力并且督促你的学习。让你的朋友知道你在努力,朋友会原谅总是缺少你的聚会并挂念着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已去享受那种征服知识的成就感。

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探讨 篇10

当今世界, 和平和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我国的经济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化的经济活动中我国的身影出现地越来越频繁, 这时候, 高端的会计人才就显得尤为关键, 而如何培养这些高适应性的人才也是各国都在探讨和尝试的一个问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我国模仿美国会计教育体系, 并结合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和需要建立起一套一直沿用至今的会计教育体系。传统的会计教育培训过程过于狭隘, 学生们进入社会后, 远远不能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商业环境, 会计的基础岗位处于一种供过于求的状态。如今改革开放在不断地深化, 会计教育界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分布的现状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国内本科会计教育研究

(一) 本科会计教育目标定位

上个世纪70年代, 我国高等学校恢复了会计专业, 而后, 在1979年国家修订了会计专业教学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国会计教育界对教育目标进行积极的反思, 一场关于“专门型人才”和“通用型人才”的争论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而当我国加入W T O之后, 经济进一步融入到世界大经济圈之中, 我国与国外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

刘永泽、孙光国指出, 为了达到明确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 可以根据高校学生的毕业流向问题和具体的实际情况, 把他们划分成两类。一类是选择继续念书;而对于打算直接参加工作的同学而言, 高校可以将他们培养成应用型人才。这里我们有一个物理学上的所谓的“理想条件假设”, 这个观点就可能比较类似于这个假设。但是首先就暴露出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未必所有的本科毕业生都能明确自己未来发展的定位, “因材施教”也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二) 本科会计教师队伍素质

会计教师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没有达到相关部门的要求。我国的高校涉及到会计类学科的教师大多数是来自非师范类的学校, 这就导致了实际的教学方法不够规范。高学历教师的流失可能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对于现在的这种时代背景来说。我国高校教师的业务素质不高, 现在有些高校的教师虽然达到博士化, 但基本阅历不高, 相关学科知识薄弱不能与实际进行有效的联系, 而那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们可能不符合现代教学的需要。

穆大常在谈到当前这种现象时也指出:各大高校的教师里中老年的教师人数所占比例较小, 有威望的教师工作重心不在教学上。高校里大部分为30到4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 有威望的中老年教师依然不多。还有就是大家都很关注的薪水问题, 教师待遇普遍偏低而社会上相应的会计职业待遇则比较高。这样就导致了高学历人员不愿意从事教育行业的问题, 很大一部分骨干教师最终放弃教育事业转而走上从商的道路。

(三) 国外本科教育经验研究

金爽对中美会计教育概况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认为中美存在显著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培养目标;第二, 课程设置;第三, 教学方法;第四, 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第五, 教师;第六, 考评方式。文章中指出:一些会计职业团体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重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关于会计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经验总结会定期发布;高校会根据新时代下会计的变化而调整教学内容。

王来武、郝淑君和周竹梅在比较中国与加拿大的本科会计教育问题时提到我国会计教育存在如下的问题:第一, 本科课程设置与实际操作贴合度不高, 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第二, 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脱节;第三, 学生的动手能力差, 同时创新思维也比较差;第四, 学生实务能力较差, 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教材与实际有脱节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 一般在大一时期安排会计学原理、管理学等基础课程, 然后接着在大二开始慢慢加入专业课程的学习, 紧接着开始学习各种专业性很强的课程, 如《高级财务会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等。这样的课程安排, 容易导致教材内容之间的重复, 与此同时, 教材中的案例也显得比较陈旧, 与实际工作脱节比较严重。举个简单的例子, “企业采购原材料, 但是是用转账支票支付”这笔业务, 我们通常用的课本在介绍时整个操作过程的重点基本在于如何对这笔业务进行记账, 但忽视了该笔业务处理过程前涉及的相关原始单据的填制。

(二) 会计实习流于形式, 学生动手能力差

实习本应该在大学课程的学习中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重, 然而我国的高校通常把实习放置在最后一个学期。学校安排实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 熟悉各种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让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有更强的竞争力。但是这些理论付诸于行动的时候总是力不从心的, 首先, 大部分高校在最后一学期才开始安排实习, 而这时毕业班的同学都在忙于到处找工作, 根本无暇顾及学校安排的实习任务, 大多数人完全不把实习放在心上。其次, 就业率的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面对这样一个来自社会各界的巨大的压力, 对学生的不重视实习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第三,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 接收学生的带薪实习不是很情愿, 又不想录用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样即使有很多积极想要取得实习岗位的学生, 也没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满足他们。

(三) 培养目标模糊不清, 培养内容陈旧单一

一直以来一个问题始终无法的得到合适的答案———大学会计教育究竟是培养研究型还是应用型的人才?由于高校在近些年一直在扩招, 使得这些年来的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现在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上一层的教育逐渐往下一层靠拢, 如研究生层次的会计教育慢慢朝大学本科靠拢, 本科的则往专科靠拢。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十分模糊,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 像出纳、材料收发等的基础工作不想去做, 而工作挑战难度比较大的岗位他们又无法胜任。教师钻研会计知识的积极性无法真正被调动, 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也不是很大。

四、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 培养目标

1. 培养终身教育的理念。

据有关数据统计, 一个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获得的知识仅有不超过百分之十的比例, 而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获得的。高校的职责就是向社会不断地输出各种专业性能极强的人才, 而大学生涯总共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年时光, 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终身教育理论使得高校教学一直在追求学科综合和完整性, 我们的学生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就必须学会很快地适应这种快节奏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必须增加实务操作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 鼓励本科学生尽早参加企业实习。

2. 教学与考试要理性对待。

各高校应该分配更多的资源支持并鼓励教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化及时修改教授聘任、评估及奖酬制度。高校在坚持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同时, 不能使得学生盲目地为了考证而去考证。建议国家应该严格执行年龄的限制, 对报考者的年龄和资质一定要认真审核。“学生为主, 老师为辅”是美国高校在教学上一直所倡导的, 老师经常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完成课程, 如分小组讨论等。就以小组讨论为例, 老师先给学生分组, 告知学生下节课要上的内容纲要, 并要求学生们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 老师一直会根据课堂进度引导学生来进行思考, 学生们则会根据老师的指引以个人或者是小组的形式来表述自己的想法, 老师们更重视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逻辑。我们是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但需要掌握合理的方式与方法。

3. 调整现行的本科会计课程体系。

我国高校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 内容重复较多, 课程与课程间没有建立起联系, 这样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每门专业课都是独立的版块。其实不然, 比如税法和审计, 都是有相互交叉的环节, 因为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这些都是在一个会计主体中出现的。国内这样的一种课程设置, 往往会导致课程与课程之间重叠的内容增多, 无形之中给予了学生压力, 无法真正理解与体会课程的知识结构。在课程的安排上, 我国会计本科课程的安排普遍存在着专业课程太多、重视制度准则的讲解的现象, 致使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对工作的适应性较差。我国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进行调整, 总体上课程的调整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公共基础课的比例;提高与会计学关联度相对较高的课程的比例;提高对时政经济课程的比例;增加案例分析与实务操作在课程中的比重;增加对会计最新制度的讲解比例。

(二) 培养方法

1. 根据市场需求确立会计教育的目标。

我国会计教育界一直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关于会计教育的具体目标、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美国会计教育界根据实际发展需要来参与到具体问题的处理中。而在我国, 会计职业团体的影响力似乎没有那么大, 因此, 会计教育的目标基本上是由教育界单方面制定的。综上所述, 应该鼓励会计职业界积极参与会计教育的研究, 让会计教育相关规定的制定过程更加的透明化;高校方面也要经常搜集会计人才的需求信息, 提供给学生最新的相关信息。

2.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课程体系。

国外好多学校早期的目标就是通过会计专业考试。例如英国, 他们课程设置就是与注会直接挂钩。为了有利于我国高校本科毕业生毕业质量的提高, 也为了有助于解决学生们的就业问题。笔者建议我国的部分高校完全可以借鉴他们的办学经验, 简单来说就是直接将中国的注会融入到日常的课程中去。比如说审计会计财务管理之类的, 直接用注会的辅导资料来当作教科书。目前我国推行的“工学结合”与英国的做法很类似, 这种方式简单的说就是让会计专业的学生们在校期间直接到公司或者企业财会部门实习工作, 有关业务方面的知识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直接向企业或所在公司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咨询, 一步一步地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的一种转变。

3. 重视会计入门教育。

上一篇:博州图书馆档案分类体系标准及要求下一篇:戒掉完美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