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会计(精选11篇)
大学本科会计 篇1
一、创新学习原理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政策取向和现实要求。在教学实践中,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始终处于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以创新学习为引导的本科会计教学改革, 改变了我国高校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过程的主流教学模式, 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育效果, 对培养学生的终生职业能力和职业人格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一) 创新与创新学习过程
创新一般是指将新的构想在新产品或现有产品、服务和流程中付诸实施的过程。按照创新对事物变化的影响程度, 创新可以划分为渐进式创新与激进式创新, 前者是对现有实践的一种相对较小的变革, 后者则是现有实践的革命性变化。创新理论能够运用于学习实践。根据Beckman和Tennyson的观点, 在教育领域创新被认为是形成或提供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或教育效果的显著变化, 创新学习过程的关键是将新技术、新方法植入学习过程。在多数情况下, 创新学习过程意味着通过技术提升来改善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与获得有效率的结果。因此, 从教与学过程的效率及其效果看, 创新学习有渐进式创新学习与激进式创新学习两个有差异的区域。
Beckman和Barry提出了通用的创新学习过程模型来说明学习实践活动。根据其模型, 学习实践是参与者在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视图下活动, 并运用分析和综合进行知识的建构、重组、加工转换及其应用过程, 包括具体、抽象、分析与综合四个学习维度, 整个学习过程贯穿以下四个连续的阶段:观察、建构、任务和解决方案。观察是创新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 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新知识是什么及如何运用的机会, 并让学习者明白运用这些知识可以获得怎样的益处;第二阶段的建构, 是对观察阶段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建构和重新建构, 然后提出一个观察问题的新方式并得出待解决的问题;建构阶段之后, 创新学习过程导出一组综合性任务, 这为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说明书;在方案阶段, 创新学习者将选择最能适应任务需要的解决方案, 然后使方案进入试验方式。创新学习过程的四个维度及其四个连续阶段是一个动态过程, 一方面, 任何过程的运用需要参与者在每个阶段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 创新学习过程使学习者不断地接触新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整合到现有的学习实践, 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现有学习实践的改进方法。
(二) 创新学习的动力路径和能力发展
在创新学习的动态过程中, 教育技术结构与学习模式 (学习风格) 是最主要及最直接的推动力。学习模式是个体特殊的加工信息和寻找意义的方式, 它由教育环境、课程发展、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协作学习以及评估等要素构成。学习模式的任何变化均源于学习要素的调整、修改、变更及转换, 如教育环境的改变、课程开发和教学调整、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新途径、协作学习的改变以及评估方法的修正。学习模式的这些系列改进, 引发了各类知识及其相互联系的分化、快速调整, 并生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育效果, 推动着创新学习过程。教育技术结构反映了科技进步成果与教育结合的水平和比例。在学习实践中采纳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 包括网络、无线技术, 教学信息系统、数字多媒体及仿真技术等成为创新教育的重要成果, 有效支持了创新学习过程。在教育技术结构与学习模式的共同驱动下, 创新学习过程生成了渐进式创新学习与激进式创新学习两个不同区域。图1刻画了创新学习过程的动力路径, 横轴表示学习模式的改进, 纵轴表示教育技术结构的变化。曲线AB与坐标轴构成的内部面积是渐进式创新学习区, 它描述了学习模式的平稳改变与教育技术结构的低水平变化;曲线AB、CD与坐标轴构成的面积是激进式创新学习区, 反映了学习模式与教育技术的大幅度变化。随着学习模式的持续改进和教育技术的广泛采纳, 创新学习的动力路径向外延伸, 由渐进式创新学习转化为激进式创新学习, 学习者不断改进方法, 将新知识整合到现有的学习实践中, 教育效果显著提高。
另一方面, 学习者采纳新的教育技术、不断改进方法而对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的过程又是能力发展的过程。C.J.Maker et al.研究证实, 主动学习、学习者选择、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和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创新学习过程涵盖了支持学习者能力发展的多项要素:其一, 学习者、教育者确认新的学习实践要经过长期试验, 是学习者主动学习和选择的结果;其二, 影响创新学习决策的成功因素与风险是相互联系的, 学习者要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和探索;其三, 学习者获得的新知识又反过来进一步引导学习者变革学习模式和技术采纳, 促使它们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提出和解决新问题。
二、创新学习教学实践:卓越会计师实验班开展情况
在会计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上, 长沙理工大学从2010年开始在本科阶段设置了“卓越会计师实验班”。作为一种新型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会计师实验班集“课程改革、企业实践、双师指导”于一体, 推进了以学生创新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一) 推动创新学习的教学改革举措
(1) “班-组”互补的课堂教学, 突出学生个性。三十多年来的学习和认知理论表明, 学习模式或学习风格是对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学习方法, 它所描述的学生是根据他或她最适宜学习的教育条件来进行的, 每个学生的学习模式说明该学生怎样学习。学生偏好的学习模式是由遗传因素、个人经历以及社会环境因素所决定的。一方面, 学生的学习模式及其变革是个性化的, 与其个人的遗传智力、社会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是学生个体的延伸;另一方面, 学生采纳何种学习模式要与学校的教学要素 (尤其是教育技术) 以及社会文化、就业需求等因素相切合。卓越会计师实验班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突出学生个性化学习。在这里, 全班学生以4人为单位分为若干小组, 实行“双导师制”, 即由一名校内专业教师和一名企业导师专门指导;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主篇和辅篇两个部分, 前者以班为单位教学, 以保证课程基本内容的讲授, 后者由指导教师在小组内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职业规划提供辅助教学材料, 开展交互式教学, 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辅助教学材料, 使主课堂与辅课堂互相补充。如, “财务会计学”课程在主课堂讲授, 而有个别小组的辅课堂就学习“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
(2) “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 加强学生体验。体验教育的重要性是教育理论的共识。19世纪后期, 威廉·詹姆斯在《与师生们谈论心理学》中明确提出:“一个人通过自身的活动才能学得最好……有效学习不仅是全面的、跨学科的, 也是具体的”。理论教学的抽象和实践教学的具体是学生学习的两个视窗, 二者交替地作用于对方, 同时使对方更趋完善, 这正是教与学不断获得改进的内在机理。由于会计工作的特色, 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较多, 一般可分为非正式岗位与正式岗位实践两大类。卓越会计师实验班学生的非正式岗位实践教学采取了与企业联合的多层次教学:一是根据企业提供的业务资料, 分小组在校内实验室进行模拟, 由企业指导教师点评、修改;二是定期在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高级会计人员在班级进行实践指导, 提供案例分析, 强化教学的针对性;三是小组之间就业务模拟、案例分析进行内容和角色互换, 由学生互相点评, 探讨最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如, 在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中, 不同小组学生在融资方经理与项目财务经理之间进行角色变换, 通过激烈的谈判来揭示风险因素。
(3) 依托项目的研究性教学, 激发学生探索。以项目为依托的研究生教学, 其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创新学习过程, 通过对项目中问题的探究, 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和综合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主要是提供一种氛围来帮助学生参与、互动, 引导学生将新的知识或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寻求事实与知识之间的关系, 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通过探索来设定问题、找出获得关键信息的方法、解释问题并最后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卓越会计师实验班的研究性教学是以分层次的多样化项目为依托展开的:一是在小组层面有校、省、国家三级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 企业导师提供的小型会计信息揭示和财务决策辅助项目, 校内学术导师提供的国家、省部级课题辅助内容, 通过这些项目教学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二是在班级层面结合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对各个小组的项目进行交流、分析、讨论、修改, 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并独立地进行创新学习, 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创造。
(4) 依托基地的在岗教学,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人格。根据情境学习理论, 要想学生学会与工作有关的思想和技能并学会如何使用, 工作经历极为重要。“与那种由教师驱动、以书本为导向的抽象教学相比, 工作经历将会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投身于那种知识之中”。会计教育中岗位实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人格已得到大量的实证支持。Martin&Wilkerson的研究表明, 岗位实习增进了学生对会计知识、商业意识和竞争价值的积极理解并发展了与职业人员协作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了保证卓越会计师实验班学生的在岗教学, 学校、院系首先与电力、交通行业的工程项目企业、会计事务所等多家单位签订长期的联合培养协议, 提供一定的经费, 让每个学生有包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在内的至少3个实习岗位可供选择。其次, 作为一种正式岗位实践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企业导师, 时间不少于6个月;在实习的中期, 系部派校内导师到学生所在实习企业进行检查, 与企业导师商定论文选题、开题事宜。该环节增强了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时的职业判断力, 为塑造良好的职业人格打下了基础。
(二) 推进创新学习的教学改革成效
卓越会计师实验班近两年来的创新学习教学改革, 在本质上是学习模式与教育技术的大变革。一方面, 教学改革的每一项举措都需要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建构、任务和解决方案的连续过程重构学习的要素并对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另一方面, 无论是抽象的理论教学还是具体的模拟实验、在岗实习, 都需要教师、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尽可能地采纳新的教育技术, 如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新的材料、利用在线反馈系统进行问题交流等。因此, 卓越会计师班的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进入激进式创新学习区域, 其创新学习的足迹从渐进式创新学习区不断向激进式创新学习区扩散, 并不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与同专业的平行班级相比, 卓越会计师实验班的教改效果显著。截至2012年6月, 我校卓越会计师实验班学生获得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验项目20个, 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 省级项目4个, 校级项目15个, 学生覆盖面达到96%;而同期平行班仅获得2个校级项目。同时, 卓越会计班学生还组织代表队积极参加各类创业大赛、挑战杯赛、数学建模赛、企业经营沙盘大赛等, 有4支学生代表队获得奖励, 其中获国家级奖项1个、省级奖项3个。学生中11人获得各级各类奖项, 其中国家一等奖1人, 省级一等奖8人, 省级二等奖2人。这些成绩表明, 创新学习导向的教学改革推动了学生深度学习, 不断提升学习效果, 促进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三、创新学习教学完善建议
实施以学生创新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是我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导向。近两年实践已取得了明显效果, 但在不断推进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是“班-组”互补的课堂教学需要授课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精选辅助教学材料, 在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下授课教师面临两难选择。二是由于会计工作往往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 建立固定的在岗教学基地有不少困难, 有些企业即使与学校签订了协议, 也难以将学生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三是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 完善和推广以创新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 组建开放式的跨学科教学团队
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使商业环境越来越复杂, 打通会计学与经济、金融、统计、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之间的通道, 拓展会计学科的深度与广度是培养复合型卓越会计人才的关键。最近, 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推出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 (CGMA) 资格, 并界定授予对象为“拥有高超财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这种趋势下, 会计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必须跳出单学科的课程设计模式, 以学科生态为线索, 从跨学科的视野进行课程开发进而推动学生的创新学习。在“班-组”互补的课堂教学中, 可考虑组建开放式的跨学科教学团队:一是在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的同时, 动态吸收部分校外专家学者参与课堂教学;二是充实实践教师团队, 使理论和实践、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 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 增强教师参与实践的动力。
(二) 构建学校、学生和实习基地三方共赢机制
大学教学是学生职业发展乃至人的终生发展的基础。会计实践表明, 会计业务更多地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为了从机制上确保岗位实习质量, 培养会计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学院与系部首先要结合不同行业的特征, 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提炼出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使学生在岗位实习中不仅上手快, 而且具有可持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自然会增强企业接受学生的意愿。其次, 明确学院、学生和实习基地三方的责任和义务, 学院和系部要对学生在企业的正式岗位实习纪律提出严格的要求, 而学生要树立“学本领”的指导思想, 积极参与企业导师的项目并与自己的论文联系起来, 通过项目研究的形式提出问题, 设计研究方案, 完成项目报告。企业导师和基地应针对学生的表现、能力进行岗位互换, 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和职业判断力。第三, 根据企业导师和基地接受学生的情况, 提供适当的报酬和资金支持, 有助于巩固学校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关系。
(三) 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以创新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目标是培养本科卓越人才, 而教学评价作为检验该教学改革效果的重要手段应在传统评价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在教师层面, 要以教学团队为依托把好质量关, 将辅助材料授课、项目研究、在线作业和问题反馈等列入校内教师授课内容并占有适当比重;企业导师的评价则依据学生实习的岗位数、时间、所完成的实习任务和研究报告进行定量考核。在学生层面, 要从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入手改进课程考核方式, 要改变目前主要以记忆为中心的笔试成绩评价体系, 提倡批判性思维, 扩大项目研究性学习、案例报告、财务与会计模拟实验、岗位实习及对外咨询报告等内容在考核中的权重并形成综合评价。通过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使教学评价机制成为驱动以创新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改革的基本导向。
参考文献
[1] (美) 弗雷斯特·W·帕克、埃里克·J·安科蒂尔、戈兰·哈斯:《当代课程规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 (美) 弗雷斯特·W·帕克、埃里克·J·安科蒂尔、戈兰·哈斯:《工作实践出真知:业本学习与教育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Martin, D.R., &Wilkerson, J.E.Jr..An examination of the impact of accounting internships on student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The Accounting Educators’Journal, 2006, 16.
[4]Beckman, S.L., &Barry, M.Innovation as a learning process:Embedding design thinking.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07.50 (1) .
大学本科会计 篇2
1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2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 Ch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3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rovo杨百翰大学CProvo
4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圣母大学
4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南加州大学
6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7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
8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印地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
9 New York University(NYU)纽约大学
10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CColumbus
11 University of Florida佛罗里达大学
11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华盛顿大学
13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密歇根州立大学
14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15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佐治亚大学
15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17 University of Virginia弗吉尼亚大学
18 Wake Forest University维克森林大学
1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20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
21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宾州州立大学CUniversity Park
22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22 Texas A&M University德州A&M大学CCollege Station
24 Bentley University
24 Cornell University康奈尔大学
本科会计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篇3
摘 要:本文从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会计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该模式将采用“以综合案例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并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的构建要点。
关键词:综合实验;互动;创新实践能力
会计是一门应用型经济管理学科,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为此,各高校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明确规定了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主要采用实验室模拟实验,内容包括基础会计学课程实验、财务会计课程实验、管理会计课程实验、财务管理课程实验、审计课程实验等。虽然实践教学的力度逐年加大,但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被动实验,缺乏主动性
现行的实验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布置实验,学生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实验,教师根据每位学生提交的实验结果进行评分。这种实验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实验过程依靠现成的资料及教师的讲解,缺少交流讨论,学生被所学的知识束缚,获取的信息量十分有限,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师“一人堂”,缺乏互动交流
会计专业实验应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而现行的实验教学往往学生参与不足,教师辅助过多。一方面,大多数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封闭,学生之间缺乏讨论交流;另一方面,教师“一人堂”现象严重,缺乏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多门专业课各自为政,不利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会计实验课主要在实验室模拟进行,内容包括基础会计学课程实验、财务会计课程实验、管理会计课程实验、财务管理课程实验、审计课程实验等。这些实验课程缺乏企业实战环境设计,知识过于书面化,没有体现会计专业课之间、会计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缺乏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实践科目的演练。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却不能接触现实经济问题,面对实际问题仍束手无策。尽管模拟训练中也运用了一些教学案例,但大都是单独一门专业课的实验案例,将财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等实验知识模块融合在一起的案例很少。这种会计实验模式虽然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管理决策能力的训练,当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当职业充满不确定性和需要判断的时候,缺乏解决较为复杂的实务问题的能力。
4.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多数教师对会计专业实验的考核基本上是根据学生的课上表现以及实验结果进行评分,但是往往实验结果占比过大,而对过程性考核不重视,不利于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5.缺乏高素质的实验教师
会计专业实验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目前,一般院校的教师学历都基本符合要求,但大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使得综合实验教学脱离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导致实验教学启发角度单一,点评不够深入、全面,从而影响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
本文针对会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转变育人理念,改革传统的实验模式,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综合实验模式,旨在以会计实验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营造出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空间,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互动式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
将案例驱动教学法应用于会计实验教学中,采用“以综合案例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为了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必须对现有的实验模式进行改革,力争实现以下突破:
1.以综合案例为主线,强调创新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科会计专业实验教学强调实验的综合性。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会计综合实验(以下简称互动式综合实验)以综合案例为主线,改变会计专业实验课程间互相分割的局面,体现学科交叉,强调“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将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税法等以往实验中彼此孤立、分割的知识模块融合在一起。综合案例来源于企业现实的经济活动,学生在综合案例实验系统中可以模拟企业筹资、投资、运营等经济活动,进行真实的角色扮演和管理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主动性
互动式综合实验以综合案例的形式进行实验,一改以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实验”的教学模式,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针对教师的预设问题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最终找出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则扮演着领航人的角色,把各专业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引入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实现多重互动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互动式综合实验中扮演某个角色(CPA审计师、CEO、CFO等),分析案例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针对内部控制、公司战略等存在的不足,提出对公司的改进建议;同时小组之间相互对案例的分析与决策做出反馈,互相回答提出的问题,并指出对方的不足,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互动);教师作为引导者,在学生热烈争论之后进行讲评,归纳总结相关的理论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与教师之间)。
三、以学生为中心互动式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
该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旨在以会计实验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将书本的知识用到实践中,用管理的思维去思考会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该实验模式的构建有以下主要环节。
1.综合案例采编
综合案例的采编可以由教师进行,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采编的综合案例要求具有典型性、及时性、客观性和综合性。
(1)典型性
案例只有给人以启迪和共鸣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典型性案例体现某一类现象的本质,透过案例表象揭示出背后所隐藏的客观规律。会计实验综合案例理应代表某一类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特点,以此作为同类业务或事项的代表,以利于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知识点的扎实把握与融会贯通。
(2)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综合案例在时效性方面是及时的。案例如果有了后续发展,则需要跟进;同类案例有了新的案例,则以新案例取代原有案例。
(3)客观性
客观性要求综合案例必须确有其事,不能主观臆断,必须源于实务、扎根现实,教师在开发会计教学综合案例过程中应忠实于企业实际。案例可以来源于上市公司的实际案例,教师的企业调研和实践经验,也可以来源于学生实习的经历,或者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调研等。
(4)综合性
综合性要求综合案例改变会计专业实验课程间互相分割的局面,体现学科交叉,强调“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将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管理学、税务、公司战略与风险等以往实验中彼此孤立、分割的知识模块融合在一起。
2.以学生为中心的多重互动
(1)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①创造人人参与的条件。一是采用小班教学,30~40人一个班级,给予每个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二是在开设互动式综合实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并且已经接受过单项案例教学以及相关模拟实训,为参与互动式综合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几种观念。一是学生是主动参与者,不再是旁观者。比如学生接触实验案例之后,必须自主充当实验案例中的各种角色,设身处地地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二是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互动式综合实验注重分析和决策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得实验本身的标准答案。三是学会“思想共享”。现实的决策是团队之间在思想共享、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达成的,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做到思想共享,相互承认分歧,各自表达自己的意见。
(2)实现多重互动
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一是教师将案例或要求至少提前一个星期布置给学生,说明案例的基本要求,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以及如何查阅相关的资料、政策、法规等。二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进行互动。在学生展示、分析报告的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既定目标进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提出学生意想不到的思路与见解,开阔学生的视野;总结、提炼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体会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妙处;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
②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一是小组成员内部互动(分小组讨论)。先让学生自行分组,每组指定个人能力较强、办事认真的学生为组长,负责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与协调。然后,各小组根据教师布置的综合案例或者学生按要求自行编写的综合案例,在认真阅读、了解案例的背景资料后,查找相关参考资料。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和相互启发,集中小组内各成员的智慧,使观点更加全面,方法更加周详。每个小组对案例分析要有自己的预案,并制作成PPT,以便在课堂讨论时展示。二是小组之间互动。先由每一小组派出代表陈述其小组的观点。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质疑问难,在问答中不断吸收各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形成各种有效解决会计案例问题的方法。
3.科学合理的考核
会计专业互动式综合实验教学的考核主要分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两部分(按适当比例分配)。其中教师评分内容包括学生课堂表现、互动式交流和综合实验分析报告(按适当比例分配)。课堂表现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对学生课上表现情况进行记录,并体现在考核分中。互动式综合实验最终要求每位学生结合课堂讨论撰写综合实验分析报告。这一方面有助于缓解“搭便车”的现象,同时也给予了每位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另一方面有助于以加压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其后续撰写报告的顺利进行,往往会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讲解,积极参与小组之间的质疑讨论。综合实验分析报告要求做到:问题界定清晰,原因分析深刻,对策具体可行,说理充分,逻辑性强。小组成员之间互评即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打分,采用百分制,最终以平均分作为学生评分这部分的成绩。
4.完善案例库建设
综合案例是实施互动式综合实验教学的基础。目前很多高校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综合案例教学素材不充分,致使其推广运用受限。因此,必须加强综合案例资料库的建设,增加对综合案例资料库建设的投资,丰富综合案例资源。同时,要加快会计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加快高校会计资源的整合,使各高校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会计实验教学质量的最大提高。本文提出了基于“云计算”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构思。
基于云计算的会计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体系,如图1所示。
依托区域内各高校的会计实验教学资源,统一规划、建立区域性高校实验教学资源云服务中心。区域性教育云是区域内各高校的公共云,而各个区域性教育云将与国家教育云连接(国家教育云是依托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筹建的面向全国的教育服务平台)。区域性教育云以区域为单位,负责对本区域的资源进行接入管理与维护,负责接收国家“教育云”资源,并将国家教育云资源向校园云推送。高校通过统一接口连入区域性教育云服务中心,获取相关实验教学资源,并共享各自的特色资源。不同区域的高校则可以通过国家教育云相互连通并实现共享与交流。
整合区域内各高校所有会计专业的课程实验、综合实验及案例等资源,在SaaS应用层建立实验教学资源库系统及其索引目录,师生就可以方便地查阅相关综合案例及其他实验教学资源的详细信息,自主开展会计实验教学。
此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师资是一种稀缺资源,而共享实验教学师资是建立区域性高校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云服务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云计算的大容量、实时处理等特点,可以将区域内各高校的实验教学和科研领域的名师、专家等的案例分析、讲座通过视频采集和处理,存储到云服务器中,区域内各高校的师生通过点播就可以随时随地聆听“名师课堂”。
5.注重教师知识结构优化和能力提升
(1)优化教师的学习方式
学校应开拓讲座、论坛、培训、进修、访学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渠道,让教师认真学习。在学习内容上,除了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之外,还可以通过观摩教学、座谈、调研等方式,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够适应互动式综合实验教学的要求:使综合案例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接轨,多角度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并给予深刻、全面的评论。
(2)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从激励和考核制度上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取得国内或国外权威机构的职业认证;另一方面可在人事制度安排上采取较灵活的政策,聘请具有丰富实务经验并在业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级管理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四、结语
会计的职业背景决定了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突出特点。本文以会计实验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会计综合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采用“以综合案例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打破各专业各自为政的现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承智,谢涤宇,郑爱民.会计本科专业课程案例教学运用研究[J].企业研究,2014,4(8):178-179.
[2]袁明智.会计案例教学探讨[J].财会教育,2013,3(6):127-128.
[3]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25-36.
[4]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J].会计研究,2013(4):20-25.
[5]曹阳.AppleCloud云计算平台旳设计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作者简介:祝素月,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财经学院会计系教授。
大学本科会计 篇4
1 华商会计学院会计实验室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1 华商会计学院会计实验室建设现状
会计专业实验教学是教育部本科专业教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 也是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内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转成实际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 高校要根据会计学专业的特点设计和建设会计学专业实验和实训室, 才可以满足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会计学院 (以下简称“华商会计学院”) “会计实训中心”创建于2008年, 是校内最早一批实验实训室。该中心实验室建设初期投资不足50万元, 包括两间会计电算实验室和两间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 以及一间会计实验准备室。2009年至2013年间, 学院又陆续投资近300万元, 购置用友U8和金蝶EAS等教学和实训软件, 并扩建了实验室到17间。现在, 会计实训中心基本可以满足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和部分专业实习等需要, 成为校内最大、设备齐全的校内学生实验实习和实训基地。
1.2 会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般学校的实验室建设时都有不同规模和水平, 并且要努力更新完善。同时也存在一些共性的、普遍的问题亟待解决。
(1) 实验经费投入不足, 设备更新和会计软件升级有一定困难。教育部规定学院每年投入到实验教学的经费要达到一定水平, 经费可采取多渠道筹措。但现实情况是民办院校的实验经费大部分来自学生的学费, 国家投入相对较少, 而学院董事长出于办学成本的考虑, 不愿投入过多资金, 制约会计专业实险室建设。如华商会计学院会计实验室的电脑总数量500台, 其中2008年产的电脑占了一半, 其余是2010年生产的电脑。截止2014年12月, 华商会计学院学生总为8000人, 为第一大学院, 每学期的财务软件课程都不能合理安排在实验室中进行。由于现在财务软件功能不断加强, 电脑设备不能达到财务软件的要求, 运行速度很慢, 影响教学进度。
(2) 实验实训资料更新速度慢, 难于满足不断更新的会计准则和现实的财务要求。会计学的实验实训课程和专业实习资料很多是很多年前的教材和资料, 有些内容已经完全脱离了实际操作。虽然有些实验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把新会计准则和实际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编制一系列教学资料, 但大部分实验实训老师没有总结或总结后没有形成文字资料, 这样难以为继。
(3) 实验管理员资源配备不合理, 实验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实验管理员数量少, 部分上机操作课程中出现电脑问题, 实验教师不能当堂处理, 只能请实验管理员协助, 导致实验管理员解决问题时间过长。现阶段华商会计学院实验实训教师基本上以年轻教师为主, 几乎都是毕业之后就来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 并且基本没有在企业工作过的实际经验;即使一些教师也是“双师 (高校讲师+会计师) 型人才”, 也都是在教学期间考取的。这样直接导致实验教师不了解实际操作具体程序和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 完全照书本上的描述和认识指导实验, 同一问题在不同班级出现偏差也时有发生。
(4) 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大, 使用率不够高。因为管理制度的原因, 华商会计学院会计实验室都是在有课的时候开门, 没课的时候关门。学生在课堂上未完成的实验没有办法回到宿舍做, 也不能在无课的实验室做, 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都被课余时间冲淡, 学习效果不好。
2 加强会计实验室建设的建议
2.1 加大实验实训设备投资, 及时更新升级财务软件
由于实验室使用人数较多, 设备老化问题严重, 另外技术步和产品更新速度较快, 政府确定的电子设备折旧的最低年限已降至3年;同时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会计软件更新升级速成度很快, 有时一年之内就推出新版本, 要让学生及时适应。况且会计学专业有很多门课程都需要信化教学和操作, 包括审计等模拟实训课程, 而新升级高版本的软件对客户端、服务器等计算机设备要求更高。因此, 需要学院通过增加预算或者申请实验教学项目等方法渠道争取更多的实验室建设经费, 专门用于软硬件投资, 确保会计实验室的电脑等设备快速更新, 实验操作速度提高一倍, 会计软件运行更稳定。
2.2 加快实验资料更新
会计学专业的实习、实验资料主要购买的《实验指导书》, 其次是各种实验报告。实验和实习指导书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习操作的专业性资料, 应当及时随着国家财税法规制度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调整, 而且要确定内容的难易程度来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应该突出华商学院会计专业相关内容的重点, 选择有代表性的行业会计比如商业会计、金融会计、工业企业会计的经济业务编制;编写指导不能只由一个课程主讲编写, 而要成立会计基础实训、会计分岗实训、审计实训等课程组, 共同组成一个实验、实训和实习材料编写组, 按照程序编写。一般每当国家财税政策发生重大改变, 教学内容都要随之更改。
2.3 重视培养实验管理人员, 提高实验教师的实践素养
对实验管理人员进行会计专业实操的培养, 增加实验管理员的助教功能。加强对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 就要学院对老师的继续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加大, 鼓励实教师进入企业单位学习交流, 到会计专业的第一线岗位去学习写凭证、记账、出报表和查账等业务。同时, 华商会计学院可考虑聘请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 (税务) 师、企业的高级会计师等, 到学院为实验教师介绍实战经验;还可以通过培养和引进具有资深会计工作经历和“双师”人才担任实验指导教师, 提高实训实验效果, 促进各专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素养。
2.4 全天对学生开放, 提高利用率
华商会计学院人数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人数达8000人, 会计实验室是为华商会计学院学生建设, 就应该以最大的开放限度满足8000名学生的使用需求。实验室不要只是在实验课和实训课时开放使用, 应该把实验室打造成一个可供学生随时进驻学习和练习实践专业技能的开放性平台。建议学院购买专业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和全套的安保门禁系统, 升级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建议学院在实验室配备两名实验管理员之外多配备几名实验教学教师, 实行轮流值班的制度, 对进入专业课综合实习实训的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相关专业大学生全天开放。
总之, 会计实验室的建设是提高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和就业的充分保障, 民办本科高校不仅要在实验设备和财务会计软件投资及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上不加大力度, 保证每年都与时俱进, 还要尽量增加实验室开放的时段,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练习技能, 更要提高专业实验教师队伍的实践操作能力, 壮大实验教学师资力量, 确保实训实验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树锋.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教育 (理论版) , 2012, (4) :41-43.
大学本科会计 篇5
基础会计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基础会计》是会计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财会类专业大厦的基石,是支撑后续专业课程的支柱。本课程主要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会计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但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比较强,而民办高校的学生尚未接触社会,对会计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往往会觉得乏味无趣,不易入门。同时,对于民办高校来说,不仅生源层次参差不齐,而且个别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有的甚至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因此,教学过程中如何激活课堂,创建有效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呢?现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我的尝试。
一、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明确学习会计的重要性
1.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
会计的教育或职业背景为业个人通往高层管理的地位奠定了极为有利的基础。有人对全球500强中首席执行官或总裁的教育背景或职业分布情况做了统计:其中来自于营销专业的占35.6%,会计29%,人力资源管理占19.6%,其他专业的占15.8%。由以上数字统计,我们不难看出,会计愈来愈成为人门所推崇的行业,会计师也愈来愈成为人门所羡慕的职业。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任何经济管理都离不开会计,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莫不如此。要胜任会计工作,必须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要做好经济管理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背景或拥有一定的会计知识。
所以,学好会计,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对于同学们将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同学们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学好会计,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造课堂活跃氛围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双边教学的过程。其课堂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那么,如何让会计课堂活起来,是提高会计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1.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善于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使老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二者有机的统一。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得更灵活,课堂气氛更生动。
2.贯穿启发式教学,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优势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领会知识,掌握概念,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良好。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活动声情并茂
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 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基础会计》专业性强,专业术语多,概念原理抽象枯燥,因此,对于新生来说学好这门课程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为此,教学中,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注重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对教材的重要章节,重点内容,特别对于重要的概念、原理、方法等重点知识,结合实际,努力讲深讲透,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便学生理解、消化吸收。
四、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个别学生之所以对会计望而生畏,除学科本身的特点外,学生缺乏实践,缺少感性认识,也是难寻入门之道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在教学中除实行启发式教学外,还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实务操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解和记忆相结合
《基础会计》专业性强,专业术语多,概念原理抽象枯燥,对于这些概念、原理如果不理解,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很难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此,要求学生学习《基础会计》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解和记忆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印象深,记得牢,否则生吞活剥,就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达不到掌握教材的目的。
资产是会计王国里面的六大家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之一,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共同构成了会计等式,成为会计的基础。作为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首先,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这也是资产的实质。说到资源,我们并不陌生,小学我们就学过,中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这里的人(人力资源)、地(土地)、物(物产)都是一种资源。以学院为例,我们学院的教学楼、办公楼,教室的桌椅板凳,还有教职员工……都是一种资源。那么这些资源是否都是企业的资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这个概念。
其次,资产必须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这句话强调资源形成的时间,是过去式,而不是将来时,是已经形成。也就是说,生米做成了熟饭,成为了事实。比如,计划中的经济业务是未来的交易,交易并没有发生,所以不确认为资产。
再次,资产必须为企业拥有或控制。拥有强调的是所有权,控制强调的是使用權。作为一项资源要成为企业的资产,要么你能够拥有,要么你能够控制,二者必居其一。比如,临时租入的一台设备,就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因为你不能控制它。
最后,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句话强调了持有这种资源的目的,将来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比如,腐烂变质的食品、已经报废的机器,就不能作为一项资产,因为它不能为企业带来经理利益。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会计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思路,创建有效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促进会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邱雪英.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
[2]张青玉.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09,(01).
中外本科会计教育比较 篇6
的就职安排以及工资安排, 根据学历的高低做出适当的梯度加以区别及鼓励。
(二) 学校从多方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提高教师质量, 完善教育体系。 (1) 加强队伍建设, 促进师资水平均衡发展。主要措施: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分配、引进新教师;加强教师学历进修;组建兼职教研员队伍; (2) 实施信息共享, 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均衡发展; (3) 贯彻保障机制, 促进经费投入均衡发展; (4) 落实招生政策, 促进学校生源均衡发展。
2、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 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 心理、生理方面都在不断走向成熟, 对事物的认识也更加理性化, 其个性也逐渐形成, 因此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 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教育问题, 不被世俗文化所影响, 做新世纪“四有青年”。
大部分厌学、退学的学生不是因为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而是认为“上大学不如回家卖皮毛”, 导致价值观畸形化。因此, 老师和家长应该更积极主动地引导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 通过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使他们获得新知识。当他们取得一定成绩时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我们与一些孩子谈话时, 问及他们将
□文/陈小君王帅
一、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现状
我国高校自开设本科会计专业以来, 经过学校、社会多方面的不断努力, 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 随着社会的发展, 本科会计教育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亟待解决。
1、高校对基础课程教学不够重视。
我国高校基础课程种类较多, 大多以“大班”或“灌输“等形式授课。在这种教学环境下, 学生容易降低学习要求, 并且学习的
来有什么打算时, 听到的却是“读完初中就不读了, 去皮草公司上班挣钱”, 或者“读大学浪费时间, 不如早点就业, 卖皮草很赚钱”。因此, 我们应该激发孩子的思维,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长远的学习目标, 明确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完成学业。
4、老师家长常沟通, 正确引导孩子。
孩子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 而且还需要家长的协助。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有助于老师更好的了解孩子在家的具体情况, 对症下药, 将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对孩子的教育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不支持孩子上学的家长, 老师应该多向其宣传知识的好处, 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 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1、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 从小对其灌输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家庭教育在人类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从出生起, 就开始接触家庭教育, 孩子最初的知识都是从家庭里学到的, 包括学走路、学说话, 等等。家长应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思想, 使其从小就从思想上重视学习, 避免厌学的情况出现。同时, 平时要多抽出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 督促其学好文化知识。家长也要以身作则, 平时多看书看报, 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2、对于孩子辍学就业进行约束, 减少辍学积极性不高, 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少。
2、教学模式老化, 教学方法单一。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 会计理论界普遍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 即学生被动学习, 上课抄笔记, 下课看笔记, 考试背笔记是大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着重于传授和吸收知识, 而忽视知识的应用, 更不能锻炼和开发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遇到新的会计环境很难适应。
就业青年人数。家庭教育独特的权威性暗示了孩子对父母的服从, 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同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因此, 家长必须以良好的道德品德和端正的行为举动去引导孩子。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 对他们的情况也非常了解, 所以孩子身上的变化, 如近期的情绪变化等等, 都会引起父母的注意。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 要及时了解愉况, 找到孩子厌学、弃学的原因, 并帮助孩子彻底解决问题, 使其重返课堂, 才有可能实现更长远的教育目标。
四、结语
经济与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希望大营镇能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结合当地实际,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总结经验, 创新思路, 强化举措, 不断推进经济与教育的均衡发展, 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数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导读[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8.
[2]王玉昆.教育经济学[J].华文出版社, 1998.
[3]靳希斌.教育经济学[J].人民教育出版社,
3、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欠缺。
目前,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一般开设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核心课程, 并辅以校内以及校外实习, 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然而, 由于学校某些方面的限制, 使学生校内实习质量不高。而校外实习, 多采取“自由实习”的方式, 很多学生弄虚作假, 使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4、学生评价目标与用人单位目标不关联。
目前, 学生评价体系过分强调全面发展, 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有较长时间的适应期, 独立完成工作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而用人单位为了节省人力资源的成本, 非常重视求职者的实践经验, 因此学生评价应以用人单位为导向。
除上述问题外, 还有先进的会计教育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部分高校专业设置过窄, 考核方式侧重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为此, 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 对我国现行本科会计教育进行改革。
二、国外本科会计教育现状
国外的会计教育主要针对注册会计师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 注册会计师教育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面临考验。因此, 要求会计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近些年, 各国会计教育都在变革,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课程设置多样化, 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结合紧密。英国会计专业课程特别注重对于会计基本知识的教学, 如经济、统计和法律等;大部分课程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并尽早让他们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电子表格及其他电脑使用技能。另外, 每当出现会计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 老师也都会及时把它们加入到授课内容里面, 避免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需要脱节。法国一些学者认为, 会计课程并不能只教借贷记账法, 财务会计的决策能力也非常重要, 学生具有竞争能力还需要增加其他课程的学习。
2、教学过程以学生参与为主, 教师授课为辅, 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英国和法国, 每门课每周上课一次三节。其中两节为讲授, 另外一节是辅导或研讨。会计课堂讲授一般分专题进行, 老师课堂上讲解的大约只有30%的课程内容。学生课下要花大量时间阅读、查资料和写论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模拟操作、文章研讨等方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
3、会计考试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在国外, 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 平时成绩由作业、小测验或演讲等形式组成, 占总成绩的30%~50%。每门课程通常都有1~2个综合作业, 提交形式有报告、论文、计划等。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70%, 多为闭卷, 一般是五选三或六选三, 有时会有一道必答题。试题多为综合性的主观题, 一般除会计分录外没有标准答案, 即使是会计核算也要求相关的分析和决策。
4、会计教学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英国、法国多数大学不仅电脑普及程度和网络化程度高, 而且能充分服务于会计教学。老师在讲课时基本没有板书, 多是借助网上辅助教学系统, 授课速度很快, 内容涉及面也很广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改革的启示
会计教育的国际比较是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的催化剂, 借鉴英国、法国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 可以拓宽我国会计教改思路, 不断推进本科会计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 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加强公共基础教育课, 拓宽管理基础教育课。第一, 适当加大基础课程的课时数, 包括数学、外语、计算机、文学、法学、哲学、逻辑学、研究方法论、经济学等课程;第二, 拓宽管理基础教育课, 增强应变能力, 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统计、证券投资及分析等;第三, 增设“会计学导论课”, 帮助学生做出是否进入会计职业界的选择, 增加学习热情。
2、引入灵活多样的会计教学方法。第一, 改革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第二, 除依靠“教材+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外, 应采用大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影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为学生提供一幅会计教学内容的立体图景;第三,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提高实践课课时比例, 强化模拟实习难度, 增加实习课的内容, 加强对实践课的管理等措施,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全面实行会计考试方法和内容改革。教学过程多增加一些案例讨论、小测验或演讲等形式, 增加平时成绩考核的分量和难度, 促进学生平时学习积累。另外, 考试内容由针对具体问题、独立知识点的考核向综合性、系统性问题的考核发展, 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实现自身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不仅要懂得会计理论知识, 还要从事会计实践工作。因此, 高校会计老师应该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兼职, 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参与企业活动。会计类的课程,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 讲起来才会有滋有味。对于一些实际应用强的课程, 还需聘请校外专家或者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培训。
5、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进一步提高现有基础设施使用效率。
目前, 各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应用校园网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但实践较好的学校为数不多。有的学校根本没有网络教学系统。即使有教学系统, 其功能也不够完善。另外, 学生没有足够动力应用网络。因此, 扩充网络资源, 拓展网络功能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刘永泽.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对策研究——基于改革开放30年来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变迁[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9.12.
[2]陈晓芳, 翟长洪, 崔伟.中外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 2008.5.
会计本科实验教学初探 篇7
高等会计教育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反映本科教育特点、适应21世纪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以提高全面素质为基础, 培养具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具有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务理论基础以及相关学科的原理性知识, 具有较好地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通用型会计人才。鉴于此, 本科会计实验教学的发展应注重如下三个方面:
(一) 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科会计教育的目标, 是要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 包括会计核算能力、经济信息综合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 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学习会计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会计实践, 即解决会计实际问题, 会计的操作技能十分重要, 操作技能的培养主要靠实践。
(二) 会计实验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会计本科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体现全方位、多层次特征。首先, 会计课程实验应与会计综合实验相结合。其次, 会计核算实验应与会计管理实验相结合。会计模拟实验不仅要强调对学生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 还应培养主动参与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的能力;不仅注重会计的核算职能, 还应强调其监督职能。
会计本科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应体现多样性、真实性、典型性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会计教学模式的更新带来了机遇。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建设是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革新的第一步。在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的方法方面, 开展模拟操作的同时发挥案例分析的有效作用。
(三) 处理好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
会计教学有两大特点:一是相关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广博性;二是其自身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可操作性。良好的理论教育有助于实践教育的深化, 而切实的实践教育又有利于理论教育的提高。各层次会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侧重不一, 作为会计本科教育, 由于一方面要为会计实务界输送人才, 另一方面又要为今后更高层次的深造做准备, 这些特点决定了会计本科教育应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高度统一。
二、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就目前会计本科实验教学来看, 没能建立起有效的实验教学评估机制, 教学单位在课程设计方面也没有对实验教学提出具体要求, 会计本科实验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和高专会计实验教学差别不大, 多数会计教师对会计实验教学认识不够或不正确, 致使会计实验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没能真正发挥会计实验教学的作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教学模式单一;2.会计实验课程相对集中, 覆盖面不广;3.实验主要以单个核算模块为主, 注重对账务处理的步骤和各种单据的感性认识, 对企业经营的其他环节如采购、供应、生产、销售等基本不涉及, 使实验内容过于单一, 没有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角度进行设计;4.以事后核算为主, 注重核算的结果 (如各种账簿登记后的平衡) , 基本不考虑核算的前提, 实习资料是事先准备好的一个企业的业务数据, 学生只需对现有资料进行正确处理即可。
三、会计本科实验教学新模式的建立
(一) 会计本科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全方位、多层次
会计本科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课程实验是结合各门课程有关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的会计实践教学。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 增加学生对会计专业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同时也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是否扎实、是否能够融会贯通。课程实验由会计学原理课程实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实验、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实验、财务管理课程实验、电算化会计课程实验、审计学课程实验组成。综合性实验是在学生学习完有关专业课程以后, 毕业之前, 在校内会计实验室, 仿真模拟一个企业的财务科, 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的制定, 到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分析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会计实践。
(二) 会计本科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体现多样性、真实性、典型性
教学手段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吸纳知识所借助的媒体, 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会计本科实验教学手段主要包括会计模拟实验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及多媒体设备。会计课程技术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上岗操作, 而目前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各个单位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 让学生顶班操作。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校内仿真模拟实验室, 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外在条件, 实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结合。
(三) 会计本科实验教学质量保证措施的选择———体现务实性
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实验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态度。因此必须配备责任心强的、有理论功底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来担任实验指导教师。为此, 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组织部分青年教师定期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 回来后既可以从事理论教学, 又可以从事实验教学;二是引进或公开招聘一部分会计专业毕业在实际工作岗位担任会计工作, 具有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来担任会计实验教师;三是调动现有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在评定职称、确定工作量等方面与会计理论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改变实验教师比理论课教师“低一等”的状况, 使他们不断增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的质量还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完成实验资料的情况。为此, 首先, 应使学生明确实验教学的意义, 了解实践能力与就业的关系以及实验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其次, 建立实验教学约束制度, 确定课程实验评价在课程教学成绩中的权重, 并将系统性实验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 实验情况将直接影响毕业、学位的授予、奖学金的评定;再次, 实行学生个体性自我监控及相互监控, 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中的积极作用。
摘要:本文从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的趋势出发, 分析了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对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的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会计,实验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杨运星.略论会计本科课程的设置[J].商场现代化, 2004, (15)
[2]祝焰, 叶天放.会计本科专业教育模式探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 (05)
会计本科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篇8
关键词: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在全球经济国际化背景下, 会计国际化的核心是运用国际上通用的先进的会计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 促使各国会计事务处理的协调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现实中, 人们获取先进的会计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接受大学会计教育, 为了促进大学会计教育符合会计国际化及社会需求, 大学的会计教学体系亟需从方方面面发生根本性变革。
一、我国现行会计本科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 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存在缺陷
(1) 缺乏明确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夫学识经验及才能, 在会计师团无一项可缺, 然根本上究不若道德之重要。会计师之为职业, 实为工商企业保障信用而设, 苟有不道德行为, 而自丧其信用测此职业, 即失其根本存在之理由, 殊背国家期望之厚意, 可不慎哉。”在会计教育目标中, 有必要提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 来指导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体现职业道德教育对会计人才培养的优先性和重要性。
(2) 忽视了会计职业界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时代, 用人单位普遍要求选用具有一定经验的会计人员, 希望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 能立即进入角色, 独挡一面。但在会计教育目标中, 并没有反映出职业界对学生在会计专业技能方面的较高要求。
(3) 目标定位过高, 不合实际。学生在大学四年本科教育中所学的会计知识是有限的, 毕业后只能说是基本能胜任会计实务工作, 还不能适应会计教学、研究工作的要求, 也没有具备成为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能力, 这需要学生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尽合理
(1) 专业课内容重复较多。在各门专业课程建设中过多强调单科内容的完整性, 而忽视整体专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如基础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在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目标、会计要素方面,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决策方法、存货管理等方面,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成本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 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在产品成本计算与管理等方面, 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
(2) 专业课与基础课比重失调。我国目前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中, 过分强调政治理论课和专业化程度, 不注重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专业基础课内容也很局限, 对相关专业课程如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前沿问题、税法、统计学或计量经济学、专业外语等缺乏必要的重视。
(3) 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遗漏。第一, 缺少新兴会计分支学科的课程或专题性质的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管理的加强, 对一些新生事物的细化会计研究, 已经形成了许多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 如人力资源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环境会计、养老金会计等。而我们目前的会计教育中, 大部分院校都没有设立相关选修课程或专题性质的课程。第二, 缺少国际会计准则、国际经济法、国际会计信息披露等涉外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第三, 案例教学、角色模拟、实验室教学等实践性课程有待加强。第四, 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类课程的建设。会计行业是一个对职业道德要求严格的行业, 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的披露、经济契约的签订与执行以及有关财务管理、资金结算、劳动工资、对外投资等方面都面临着法律、职业道德规范的考验。目前我国高校往往偏重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 而忽视了对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的教育。第五, 缺乏资料查询与信息检索方面的课程。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从大量信息中及时发现有用信息并进行有效处理的能力, 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选修课程中很少开设信息检索技术、数据开采工具和知识发现技术等课程。
3. 教学方法单一
从教学方法来看, 各高校普遍以单一的“填鸭式”的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讨论和研究缺乏深度。近几年来一些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比如由单向讲授转向双向讲授, 在案例模拟教学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努力, 但这些尝试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 虽然课堂气氛活跃很多, 但从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角度来看是不是真的有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怎样创造更多、更有效的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 并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会计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
1. 明确不同培养阶段教学目标, 系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美国会计学会的会计教育委员会明确指出:会计教育的目标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 而在于培养他们为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其终身学习。有研究表明, “通才+专才”是大多数学生公认的最佳会计教育目标。
(1) 强调以培养能力为主。会计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 甚至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传授学生如何学习会计, 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 如何利用获取的知识来合理配置资源及动手分析和决策, 提升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技能,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 现代会计教育已进入素质教育的新阶段,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强调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应成为各高校今后会计教学改革的方向。有鉴于此,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培养面向新经济环境具有坚实会计专业理论和广博相关知识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应成为高校会计教学的基本目标。
(2)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20世纪80年代, 美国的会计教育机构呼吁未来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能力。如今, “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未来成功的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重要条件”, 这一观点已达成共识。因此, 教会和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使学生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目前, 以Richard Paul为核心的研究小组所设计的“三因素”——批判思维模式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批判思维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特征: (1) 批判思维以清楚、正确、关联和逻辑标准为基础, 并可以形成准确的判断。 (2) 标准可以连续运用到“自我纠正”过程中, 并有利于学生在动态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3) 学生利用自我评价标准, 可以自觉提高思想行为, 并能意识到一个人的学习过程的基本方法与学习本质的基本方法是不可分的。由此可以看出, 批判性思维教学法所要达到的目的, 就是学习者对所学问题或所遇到的事实清楚地进行主体判断, 并由此形成一种清晰稳定的思维模式, 而这恰恰是未来会计教育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2. 科学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1) 进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注重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平衡即应该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课程。通过通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文化、懂得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具备文学与艺术欣赏能力、树立良好的道德理念、掌握量化推理技能、具备社会分析能力。会计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不应当仅局限于财会、审计知识, 还应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法律、金融等学科的综合知识以及人文、自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突出特色教育。将“强能力、高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增大实训课程和实践性强的课程的比重。实践教学体系通常包括三大环节, 即认知环节、课程实践环节及综合实践环节,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认知环节增强学生对有关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课程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认识, 形成初步的职业技能。综合实践环节通常和毕业实习结合在一起, 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完善专业知识体系。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现代会计业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 这一特征又要求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不能仅限于本专业, 会计人员比较理想的知识结构应是以博促专, 以专取博, 专与博相结合。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好比一座金字塔, 塔尖部分是专业学科知识, 塔的中间部分是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 塔的下半部是运用专业知识所需要的其他知识, 如数学、外语、逻辑学、心理学等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文化知识。
(4) 整合课程内容。整合课程内容是指课程设置的名目不变, 但相关课程的目标、教学与操作内容、学习的手段等课程要素之间要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课程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同一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相关学科和知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个学科应包含另一个学科的内容、学科本身的整合、学科内容的借用等。整合课程内容在同一教育层次和不同教育层次上都存在, 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以及成本会计等课程就存在着教材内容的重复或教学实践环节的交叉、遗漏现象, 从而需要整合。
(5) 调整课程体系的构成。合并、压缩必修课程, 克服专业课程间的内容重复现象, 如《中级会计学分和《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和《管理会计学》。拓展会计相关学科教学, 如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管理学以及应用数学。同时, 为了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还应增设诸如人力资源会计、网络会计等新兴选修课程。以及国外会计制度法规和国际会计发展趋势会计专业知识国内会计制度改革动态等前沿性的专题讲座, 使学生选择课程的空间大大增加, 以适应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6) 强化诚信教育。通过设置相关法律课程如《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税法》等, 以及传授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对会计道德产生结构性影响。通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将其思想精髓深入到学生的心中, 使他们认识到忽视会计职业道德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而重视会计职业道德能够产生巨大的荣誉感和自尊感, 帮助他们形成内在的自觉需要, 并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自觉自愿地遵守和履行这些道德要求和规范, 并能够承担起其道德行为选择的结果, 达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理性的自觉, 情感的自足, 意志的自愿”的目标, 使会计高等教育成为“塑造会计行业未来典范的摇篮”、“造就会计道德楷模的圣殿”。
3. 全面改进会计教学方法
经济环境的变革对未来的会计人才提出了知识和能力的新需求, 那么如何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教师的考验就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教学方法应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学和体验”为主。
(1) 推进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课程论文、小组作业、实验和实践、案例教学等新教学组织形式,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及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讲课过程中多提几个“为什么”, 启发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得出新见解和大胆质疑。可就授课内容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布置写作小论文。教师可给出参考资料, 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 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针对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理论和实务问题, 让学生查找有关文献资料, 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在其中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导和总结。具体形式可以通过小组作业和课堂演讲。对一些专业课进行模拟实验, 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时, 可以设计多种可能的结果, 以期与经济生活的复杂多变性相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
(2) 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 通过老师和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互动和反馈, 鼓励学生及时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并不断进行演练和实践。
在大学会计专业教育中,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角, 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能动性, 这要求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指导、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 老师要主动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具体教学方案, 如在老师讲授会计某一专题问题前, 事先要了解和阅读许多与某一专题相关的文献, 并把文献列表发到网上, 要求学生提前阅读, 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陈述、讨论, 并利用文献提出问题, 解释、证明或深化某一专题问题的讲解。
(3) 作为教学活动的输出反馈过程,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与自我评价。由学生分析学习过程、总结其学习体会, 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分类和串联, 记录了解并掌握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技巧, 以及对自己改进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有何启发与帮助。学生通过总结与自我评价, 能在较低的督促下获取较高质量的思维成果, 它是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参考文献
[1]邹 敏:谈有效实施高校会计教学活动——会计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6
[2]孟 焰 李 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会计研究, 2007, 3
[3]底萌妍:对本科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的探讨.商场现代化, 2007, 6
[4]胡世强:高等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本科教学改革初探.成都大学学报, 2009, 1
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篇9
一、本科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的本科会计培养方案, 实践教学部分比较薄弱
现代会计培养的教学模式传入我国多年, 但现在仍旧以黑板、粉笔、课本教学为主, 多媒体教学也只是随着科技的进步, 将板书内容搬到了屏幕上, 实质上并没有取得突破。 会计专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多是依靠重复的背诵记忆以及题海战术来应付考试, 极少有机会接触真正的会计业务, 因此也无法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平均来看, 高校会计本科的学分安排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 从几所高校的本科会计教学培养方案来看, 多数学校只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核心课、毕业论文 (设计) 、综合拓展环节作出了明确的学分要求, 实践环节学分仅占10%, 其中还包括了思修、体育等课程的实践, 与会计实践教学有关的一般只涉及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 占实践环节学分的15%, 校内实践教学所占比例极低。
在理论基础课程中, 公共基础课程的安排占了近一半的比例, 多数会计专业的本科生可能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 用两年的时间“突击”完成了本专业的相关知识。 以某211 高等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为例, 大一、大二的课程安排多为通识基础教育课程 (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体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 , 四年本科中公共必修课有20 科, 总共约1300 个课内学时, 而专业教育核心必修课 (如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等) 只有10个科, 约为350 个课内学时, 并且多安排在大学第三学年, 其他为专业强化、拓展、延伸选修课程, 由学生自由选择。
(二) 教材缺少实践内容, 不符合经济现状的要求
时下的会计专业教材多侧重于工业制造业企业的业务核算,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虽仍为经济贡献的主体, 但第三产业才是潜力巨大的新生力量, 但多数教材在此方面仍是空白。 以基础会计为例, 有时教材的变动也只是将例题的时间进行更新, 或者根据新出台的会计法规进行文字上的修正, 而在会计业务上并没有实际的突破, 仅为制造业的供、产、销, 而现在应用较多的银行、房地产、保险、互联网电子商务、证券投资等企业的基本业务并没有提及。特别是商品流通业, 作为人民生活必需的产业, 已经转向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 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会计信息决策分析、网上结算管理制度将占主要部分, 网上征税、监管企业在网上的避税甚至逃税行为也对会计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材内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教师只能根据教学需要, 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的会计知识进行简单拓展, 无法带领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 在模拟实践教学过程中, 也缺乏配套的仿真实训教材配合指导, 模拟会计实训系统的软件也很少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操作流程教材。
(三) 实习实践渠道较少
从校外的实习来看, 多数高校都会将大学第四年的下学期留给本科生, 学生自由地寻找实习就业机会, 多数依托父母、亲戚朋友、同学的关系介绍实习单位, 或者通过招聘网、求职网等网络找工作平台, 向应聘单位投递简历, 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机性和无组织性;而之前没有实习经验的学生在这一阶段常常不具备择业优势, 会计单位不愿意录用, 有的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寻找实习的过程中, 大大缩短了真正的实习时间;在找到实习岗位后, 企业也可能因为担心工作效率与商业机密问题, 极少让会计实习生参与真正的会计工作, 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从校内的实践来看, 高校的会计实验室与实习基地数量有限, 而学生数量较多, 平均到每个本科生参与的时间与空间也非常少。 硬件方面模拟实验室的场地、环境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 不够真实, 软件方面, 市场上开发的模拟会计操作系统多停留在制造业层次, 模拟的业务内容需要拓展。 加上实践课程占量化考核比例较低, 许多学生也不重视实践教学的课程, 敷衍了事。
(四) 会计毕业生的素养达不到市场需求的标准
在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模式下走出的大学生, 实践操作与综合能力水平欠佳。 据统计, 近年来会计专业毕业生数量“稳居”毕业生人数最多的本科专业前十, 会计本科毕业生可达数十万人, 全国开设会计学专业的大学高达457 所, 每年都有大批学子报考会计专业, 报考人数之多也导致了庞大的会计毕业生群体。 据调查, 多数会计专业毕业生在银行结算、纳税申报业务等方面训练不足。 在工作机会较多的大、中城市, 报账型会计人员已经趋于饱和, 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技术导向的基础上也更加注重管理导向。 会计本科生在校时虽已接触过财务、税务、审计、风险控制等知识, 但通常只停留在理论层面, 这部分理论知识也只是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师课堂教授而略懂皮毛, 不能深入掌握, 更不必提将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高校会计教学观念的固化
本科对会计专业学生能力的考察多数局限于管理学、应用经济学和会计学理论上的内容, 应试教育让教师与学生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而会计作为一项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是无法脱离实践而进行的。 在教学计划中, 学生的实践课时安排与学分考核都占了很小的比例, 将教学的重心放在理论传授, 而认为实践操作在学生就业后再进行的观点已不适应当今会计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 经费不足制约了实践软硬件的改善
本科高校多为事业单位, 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资金需要政府的拨款, 在申请改良教学平台的款项时有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市场上一套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软件, 大概就需要数十万甚至百万元, 会计学科所需掌握的知识范畴较广, 国际结算、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财务管理都需要涉及, 还需要在模拟实验室配备电脑等设备。 资金短缺让本科院校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会计实训实验室建设, 后期实验设备的维护、维修, 模拟实训软件的更新、升级, 实验室负责人、实践指导教师的培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这让许多高校望而却步, 不愿在实践教学上投入大量的精力。
(三) 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多数高校的教师是博士毕业上岗, “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 缺少在社会上工作的实践经验, 因而在教学时, 无法将实际会计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向学生描述;同时教师忙于授课及科研项目, 也难以抽出时间在社会上任职, 理论型的教师成为高校本科教师团队的主体。 会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缺少与实践结合的趣味性, 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举个例子, 在基础会计中的填制凭证课程中, 许多教师只是在多媒体上展示了一张已经填制完成的会计凭证, 由于自身也缺少实践经验, 并不能详细地为学生讲解填制步骤, 学生掌握的只是靠机械记忆的“概念图片”, 却不知道具体的填制过程。 缺少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的“想象式”教学, 是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 因此也无法培养学生在会计实务中的操作能力。
三、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 从高职会计院校的培养模式中借鉴
与本科会计教育相比,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由于突出专业性较强, 培养目标明确, 以直接就业为导向, 在教学模式上与本科教育有较大的区别。 据统计, 多数高职会计院校规定实践教学比重占总学分、学时的一半以上, 在课程安排上, 参与实践操作的职业能力课占40%左右, 学校与多家企业实行校企合作, 安排的校外实习期间在一年以上, 倡导工学结合的“上班式学习”, 校内进行约80 学时的会计岗位综合实训, 结课时进行考核, 教师与专兼职教师的数量大致相等, 并且有近半的兼职教师来自于企业一线的会计职员, 熟悉会计实务工作。 这些对于高校本科的会计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本科会计教育应当转变理念, 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 合理配置课时, 同时将模拟实训系统作为成绩考核内容, 来综合考察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能力, 引起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考试的方式也可由单一的笔试形式转变为笔试、口试、操作三种形式并举,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知识应用水平。 高校本科在录用会计专业教师时, 也应当更加注重应聘者的实习、工作经历, 鼓励现任的会计教师走出校园参与企业会计业务, 在学生数量较多、合作企业较少的情况下, 可实行教师参与“校企合作”计划, 从而以教师为媒介, 将工作中的体会与经验传授给学生。 此外, 高校也可聘用一定数量的企业高级会计人员作为实践指导教师, 定期为学生开办讲座, 参与学生模拟实训课堂。
(二) 从国外本科会计教学中吸取精华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现代会计教学起步较早, 美国倡导“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 提倡 “ 教师为辅、 学生为主” 的授课方法, 学生结成小组进行会计文章、案例的讨论, 在实验操作中进行工作角色扮演, 小组模拟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等部门, 并由组员在其中任职, 综合提高学生的能力, 同时会计学专业教师负责将企业的实务经验引入课堂, 指导学生的学;英国的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教师在知识讲解中只发挥30%的作用, 其余都由学生自主探究, 采取“三明治”式的实践教学,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再用实践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学生有一到两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习, 如“1+2+1”教育计划, 就是学生中学毕业后, 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一年, 之后再回到学校进行两年的理论学习, 最后一年再回到企业, 理论与实践穿插实行。 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学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资源条件出发, 学习国外先进的会计教学经验, 作出革新。 本科在会计实践的教学安排上应当增加课时, 改善教学方法, 打破教师“单向授课”的固式思维, 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 提高学生参与会计实践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在资金不足无法改良模拟实践的硬件软件系统的情况下, 进行分组的模拟企业角色扮演不失为一个锻炼学生的好方法, 配合教师的监督, 定期进行角色的互换。 试点推行本科实习时间的改革, 尝试安排在大学第三学年, “先做后学”, 让学生带着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回到学校, 寻求解决方法, 从而更高效地完成第四年的学业。
(三)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多手段开展会计实践教学
目前有很多高校都在摸索新的会计教学模式, 例如“把企业搬进校园” 的实训理念, 让学生在真实企业业务、数据的模拟环境中进行任务演练, 通过实训, 使受训者循序渐进地感知、认知财会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及职责要求;使学生的会计核算技能最大限度地达到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 案例教学也是一种会计实践教学的良好方式。 案例的实质是具有时代特色的特殊教材, 会计案例通过生动地描述企业需要处理的会计业务, 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对枯燥会计理论照本宣科,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中, 引入上市公司的会计案例进行分析, 用真实的数据进行会计核算, 探究解决企业中真实遇到的会计问题, 将教学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相结合,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案例教学引入了小组讨论, 还可以让学生配合案例进行角色扮演, 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的同时开展实践教学, 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 高校还可以通过会计虚拟仿真实验课开展实践教学, 学生通过仿真教学软件充当企业的会计人员角色, 着手处理企业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类账簿及会计报表, 每个学生拥有独立的账号, 课上课下都可登录进行会计仿真虚拟实践训练, 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登录课时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 举办会计案例大赛、会计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 不再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考察, 在比赛中激励学生探究会计实践操作, 树立自信心, 以赛促学, 学赛结合。
(四) 政府应加大对本科会计教学的重视
我国本科高校多数作为事业单位, 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扶。 政府协助高校进行实践基地的建设, 应简化模拟实训实验室改良经费的申请手续, 对于财会实训教学平台等教学软件进行税收优惠, 从而降低其价格, 减轻高校的经费负担;同时鼓励企业加入“实习生培育”计划, 让企业为会计实习生提供更多的实地操作机会。 以加拿大为例, 联邦政府连同教师个人、学校共同建设会计教学实践基地, 并资助会计专业课程, 实现政府与学校合作, 这都是值得我国政府参考借鉴的。 教育部也应当增加公派教师出国学习的机会, 让教师与国际接轨, 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
综合看来, 我国本科的会计实践教学仍旧存在不足, 本科高校应结合自身的情况, 学习会计高职院校与国外院校在会计实践教学上的精华, 积极对教学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 实现课内、课外、校外实践并行, 培养满足时代经济发展需求的会计专业本科生。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 企事业单位对于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多数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 会计知识的储备仅停留于理论层次, 缺少实践操作能力, 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 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从现实来看, 高校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仍旧存在实践教学缺位、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不健全、实践教学结果不理想等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成为必然。
关键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会计专业,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唐晓萍.创新实践教学对高校会计专业素质教育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0 (24) :167-169.
[2]张向钦.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当代经济, 2015 (28) :122-124.
[3]周谦.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 2010 (5) :515.
[4]刘磊.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12) :167-168.
[5]蒋希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33) :189-191.
[6]廖银花.试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财税, 2014 (7) :21.
[7]郑秀芳, 徐恩耀.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北方经贸, 2008 (7) :195-196.
[8]李芸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3 (4) :88-89.
[9]蒋瑞红.国外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31 (5) :119-120.
大学本科会计 篇10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新会计准则不仅理念先进、体系完整,而且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但是,能否真正实现会计的国际趋同,还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体系的正确理解与执行。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在落实和执行过程中碰到一定的障碍,使得会计实务难以达到较高的国际化水平,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要想真正把我国的会计工作提高到国际水平,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迫在眉睫。这一艰巨任务落到了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主体——高等学校会计本科教育身上。
一、本科会计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
一直以来,在教学方法上,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普遍采用“满堂灌”,教师习惯,学生适应,但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存在“重准则实务介绍,轻理论比较分析,重实例面面罗列,轻理论总结概括”的倾向;在教学组织上,主要依赖课堂讲解而忽视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考核环节上,课堂提问、作业及考试内容、考试方法等也往往偏重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单向、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在本科教学中司空见惯,就是在研究生教学中也不鲜见。一方面是生机勃勃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进步与发展,一方面却是会计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传统与少变,这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发散型、创造型思维,阻碍了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走上社会无所适从的严重后果,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极不相适应。
教学手段的落后,使我国的会计教学效率低、效果差,基本上是一种手工作坊式的育人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固然有限,但受到我国当前综合国力的影响,一时也难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有价值的利用,却是本科会计教育理论研究值得深思的地方。
2会计实践环节严重缺乏
高校的实践体系应该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很重的份量,学生要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只有通过实践这个环节。虽然各个学校都安排了将近一个學期的实习时间,各个学校也都建有学生实习基地,但是由于学生就业压力等诸多原因,很多单位没有能力接受大学生前来实践,即使接受了也不放心让大学生独立完成。现在的实践,不少高校都让学生自行联系实践单位,学校会提要求,并会适时做点辅导,学生实践结束后提交实践报告即可,有些学生根本就不去认真地进行实践,面对学校考核会临时东拼西凑完成任务。校方即使知情,最后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了事。
二、本科会计教学方法改革思考
1案例教学法
会计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会计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死学为活学的一种会计教学法。在采用这种方法时,首先一定要精选案例。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案例必须以会计实践活动为主体,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针对性,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案例必须与会计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所选案例中应融入适度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或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达到能有效地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目的。为取得好的案例,教师应深入社会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再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案例。也可选用其他学校已设计好的案例,但不能随意主观臆造完全脱离实际的教学案例。案例的设计应随课程的进度由易而难,循序渐进,既不要过于简单,也不要过于复杂。案例的设计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一个单纯的制造加工企业为例,也可以集团公司为例。总之,案例的选材应是灵活多样的。
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怎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较复杂的案例应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余查资料,互相研究,以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课堂上,教师应给予正确引导,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是活跃的,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以提高。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应督促学生做好充分的案例分析准备,指导他们查阅一系列必要的参考资料,为课堂案例分析写出发言提纲。在课堂讨论中,让学生充当主角,各抒己见,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教师在旁起些指导性作用。最后在广泛讨论之后,让学生独立写出案例分析和评价报告,要求学生不要照搬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要掌握在复杂多变的会计实践环境中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
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问题导向学习旨在指导学习者构建起宽度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保持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从而形成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成为有效的合作者;培养学生对自身能力和他人工作成果的评价能力;培养学习的内部动机,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作为团体成员与其他伙伴协作的能力,提高口头汇报和参与讨论的能力以及文献检索与写作的能力等等。总之,问题导向学习是基于现实世界的、问题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教学法
问题导向学习思想在会计教学中随处可见,比如,常用的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其教学过程无一不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这为问题导向学习在本科会计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尝试把会计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学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更为新颖和有效的方法,从而提高整个会计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可以尝试在系统整合思想的指导下,以全面达成会计课程的目标为宗旨,以问题导向学习流程为主线,将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要素有机整合在一起,在问题导向应用模式的指引下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首先由教师围绕某个主题,通过展示案例、介绍背景或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型促使学生采用相应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在我国高校的会计教学中,基本上是一种封闭的脱离实际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为了教学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教学是通过观察和参与现实或模拟的实践工作,以锻炼和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通过课堂教学和书本学习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只是为会计人员提供了进行会计工作的思维,而如何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则需要会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积累经验。同时,会计又是一门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会计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程序和具体方法只有通过实际动手锻炼才能逐渐熟练并掌握。这些都客观上要求在会计教育中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5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建设研究 篇11
一、相关概念
1.团队。
学术界对“团队”有不同的定义,共同的观点认为:团队是由不同的人员通过共同协作形成的一个高效的群体。我们认为团队是由一部分人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能够合理利用共同体内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每个成员所认可的共同目标。团队不同于群体:群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而简单结合在一起;团队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组合。团队有六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团队要有共同明确的目标;二是团队中的成员要通力合作;三是团队中的成员要适当分工;四是团队中的成员要有共同的价值观,能够形成凝聚力;五是团队中的成员之间要有有效的沟通;六是团队要有有力的领导。
2.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
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是会计专业本科的全体教师所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能够合理利用团队内每一位专业教师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养和教育会计专业本科学生,实现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二、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的构成
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的构成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形式,二是内在精神。
1.外在形式方面。我们能够从一个团队的构成形式上直接看到这个团队是如何构成的,具体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1)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教师的人数构成。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有一个指标,即学校的生师比。学校的生师比要有一个合格标准,详见下表。
(摘自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
由上表可知,在财经院校生师比的合格标准是18∶1,也就是说每18名学生就要有一名教师,这是最基本的标准。对于该指标,从学校整体的角度来说是合理的,但是就某一专业来说,这个指标就有不合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学生人数比较少的专业,更显得不合理。例如,某财经院校的某个专业每年招收36名学生,在第一年招生的时候,只有一个班(36人),按照生师比18来计算,有两名教师就算合格;大学本科连续招收四年,共四个年级,只要有8名教师就算合格,但这样是否能很好地达到教学要求呢?实践告诉我们这显然是不能的。那么,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的人数到底应该如何确定以及其受哪些因素影响呢?我们认为,教师团队的人数受教育成本与教学质量的影响。由于受教育成本的影响,教师人数过多必然引起教育成本的增加,也会对教师团队作用的发挥产生不利的影响;人数过少又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考虑教师人数时,应该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力求成本最低。因此,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最少需要多少教师。这个数额受会计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影响。一般来说,在一个专业只有一个班的前提下,一名教师在一个学期内最多讲授2门课程,一年最多讲授4门课程,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效果,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和科研工作。我们对几所财经院校的会计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数量进行了调查,会计专业本科课程一般在40到50门之间,因此这样一个教师团队人数最少应该为10人。
(2)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教师的年龄构成。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既要保证教师人数的相对稳定,还要保证人员具有流动性,老教师要陆续退出,新教师要不断加入。为此,要保证教师年龄构成的合理性,在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既要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要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对于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教师的年龄构成问题,我们认为每个年龄阶段的人数最好基本相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师团队的稳定。至于每个年龄阶段的跨度具体应为多少,则受教师人数、教师的工作年限和教师团队的稳定性三个方面的影响。例如,假设每位教师都能工作30年,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需要10名教师,为保证该团队的稳定性,最好是以3年(30÷10)作为一个年龄阶段,也就是这10名教师的年龄最好都相差3岁,形成一个等差数列,这样随着老教师的退休、新教师的加入,该团队中教师的总人数没有变化,实现了教师团队的动态稳定。
(3)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教师的知识构成。在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里,每位教师的知识是整个团队作用发挥的基础,因此每位教师的知识应该是“全”与“专”的结合。“全”是全面,即教师要对会计专业的全部课程要有全面的了解,要知道其所讲授的课程在这个专业中处于什么地位,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什么联系;“专”是教师对所教的课程要专,也就是其对所讲授的一门或两门课程要非常熟悉,最好做到不看资料也能流利地讲出来。
例如,作为《基础会计》的任课教师来说,他要熟悉《基础会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要清楚哪些知识应在《基础会计》里讲授,哪些知识应在其他课程里讲授。在《基础会计》教材中的“企业生产过程的核算”这部分内容,涉及增值税的会计处理问题,而什么是增值税、如何计算增值税等则是《税法》、《税务会计》等课程中的内容。因此,在讲授《基础会计》涉及增值税问题的时候,只要给学生做简单的解释就行了,但要告诉学生这些问题应在《税法》、《税务会计》等课程里进行深入学习,这样给学生留有疑问,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也会有促进作用。
(4)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教师的学缘构成。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教师的学缘构成就是这个团队的教师是由什么专业的人员构成的,教师的学缘构成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影响。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会计学方向的学生侧重于熟练掌握企业会计的决策、管理技能,成为能够担负重任的高素质会计管理人才。按照这个目标,会计专业的学生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就要保证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教师的学缘构成的合理性。
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教师的专业应该以经济管理类为主,还要涉及其他学科,做到各个学科的综合,形成一个合理的学缘构成。例如,讲授《经济法》的教师最好是法律专业毕业的,并且有过实践经验。如果是专门研究经济法律问题的律师,则其既有一定的理论,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样其在讲授该课程的时候就能有的放矢,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目前我们对一些财经院校会计专业任课教师的调查显示,会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多数是会计专业毕业的,涉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很少,这些教师对会计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全面,但对其所讲授的课程研究得不够深入,能做到“全”而不能做到“专”。因此,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教师的学缘要广,应该由不同专业的人员构成。
(5)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教师的学历、学位构成。教师的学历是指教师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是教师最高层次的一段学习经历;教师的学位是教师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教师的学历、学位能够体现教师的学习经历、知识结构,反映教师的学术水平。一般来说,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在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上要比获得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的教师高。为此,在不考虑成本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认为会计专业本科教师的学历、学位越高越好,一般情况下要达到一个最低要求,这个最低要求应该是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所提出的合格指标(见上页表)。由该表可知,在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里,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得低于30%,这是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教师的学历、学位构成的最低标准。
(6)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教师的职称构成。教师的职称是教师的专业技术、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等级称号。一般来说,教师的职称越高,其专业技术与学识水平就越高,工作能力就越强。在大学里,教师的职称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等级。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教师的职称构成应该达到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所提出的合格指标(见上页表)。由该表可知,在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包括教授和副教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得低于30%。在达到合格标准的情况下,教师的职称构成应该合理,最好每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基本一样,以保证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的动态稳定。
(7)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教师的研究方向构成。教师的研究方向对学生的学习有重大影响。作为会计专业的本科生来说,他们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考研,二是进入社会从事相关的工作,但多数还是选择后者。教师的研究方向也有两个选择,一是从事理论研究,二是从事实践问题研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事理论研究的比较多,而从事实践问题研究的比较少。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师至少是研究生学历,其在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除了在本科学习阶段有过模拟实习以外,一般都没有具体的实践经验。
我们通过对部分财经院校会计专业任课教师的调查发现:《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的任课教师尽管都取得了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甚至取得了会计中级职称,但他们大多没有到企业从事过具体的会计工作;《审计》课程的任课教师尽管有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但也没有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过审计工作。教师按照书本来授课,内容枯燥无味,这样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会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学生在学校里学得很好,考得很好,结果到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学的与用的有很大的差异,难以适应工作。这样造成的结果是用人单位对我们的学生有意见,对我们的教育有看法。
因此,教师团队中既要有从事理论研究的教师,也要有从事实践问题研究的教师。从事实践问题研究的教师,应该在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过相关工作,并对相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事理论研究的教师,应该研究该学科相关理论的变化,给学生介绍相关的先进理论,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为学生进一步的深造打下基础。这样,学生在向这个团队中的教师学习的时候,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学到了从事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
2.内在精神方面。
内在精神是一个团队能够凝聚在一起发挥作用的核心。它具有目标导向功能,团队中的教师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它具有凝聚功能,引导团队中的教师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它具有激励功能,激励团队中的教师自觉地要求进步;它具有控制功能,控制团队中的教师的个体行为。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要有明确、具体的共同目标,这个目标为团队中的教师导航。团队中的教师知道他们的任务,能够明确他们努力的方向,为团队的发展提供动力,没有目标这个团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2)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的全体教师要在适当分工的基础上通力合作。分工要有利于教师个人知识的提高,合作是教师之间的协作,通过合作要实现“1+1>2”的效应。
(3)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的教师要有共同的价值观,能够形成凝聚力。
(4)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的教师之间要有有效的沟通。
(5)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要有有力的领导。
三、构建高效的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的建议
如何构建高效的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根据上面对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构成的研究,我们认为要构建高效的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构建形式上合理的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
由上文可知,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的外在形式包括教师的人数、年龄、知识、学缘、学历和学位、职称、研究方向七个方面,对这七个方面的构建主要受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个人的影响。
(1)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要制定政策以发挥引导作用。首先,学校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的作用,这是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构建的关键环节。学校管理者只有深刻认识到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的作用,才会主动去熟悉团队构成的相关问题。其次,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促进该团队的形成,这些政策包括人力资源政策、教师职称评定政策、奖金福利政策等。通过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在人员引进的时候就要考虑教师的人数、年龄、学缘、学历和学位等问题,使其满足团队构成的要求;改革教师职称评定政策,使得教师在进行研究时注重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利用奖金福利政策,促使教师更新个人知识,以达到团队对教师个人知识的要求。
(2)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第一是要学习相关理论,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做到“全”;第二是要深入研究所讲授的专业课程,要做到“专”;第三是要主动将所讲授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即教师应该主动走出学校,深入到社会去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再用实践指导理论。
构建一个在形式上合理的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这个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注重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内在精神的培养。
团队的内在精神是团队构建的核心,一个在形式上合理的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团队的目标,还要注重团队内在精神的培养。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明确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的共同目标。这个目标可以由全体成员共同制定,也可以由部分人员制定,但目标的制定首先要符合教育部的相关规定,还要为团队全体成员所熟知。
(2)要对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中的全体教师进行适当的分工。这个分工就是安排某个教师讲授哪门或哪几门课程,在安排时要考虑该教师的个人兴趣。
(3)要促进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内教师之间充分沟通和协调。团队内教师之间由于价值观、性格、处世方法等的差异可能会产生各种冲突,导致教师之间的关系陷入紧张局面,甚至出现相互敌视等影响团队凝聚力的情形。为此,引导教师调整心态和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把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的团队。
(4)在团队里选拔优秀的领导者,最好由团队成员共同推荐。
会计专业本科教师团队内在精神的培养,这个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在团队发展中逐渐有意识地培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杨文士等.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大学本科会计】推荐阅读:
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大学本科有哪些专业09-07
大学本科教学07-15
民办本科大学06-09
大学语文本科09-22
本科毕业大学工作06-10
雪城大学本科申请条件10-19
南澳大学本科申请条件10-20
大学物理本科教学05-12
普渡大学本科申请条件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