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的基石

2024-10-14

作文素材的基石(精选6篇)

作文素材的基石 篇1

关键词:作文教学,仿写,方法,问题

人类最初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写作也不例外。模仿作为作文学习的一个环节,就是以优秀作者的优秀作品为蓝本,按照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选择相近的题材或手法进行仿写,然后互相比较对照,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这样做可以把观察、感受生活和分析、鉴赏优秀作品在作文实践中更好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进行仿写的方法

1. 由此及彼,启迪构思。

清人刘熙载说;“古人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后人意在笔后,故至手忙脚乱。”由此可见,只有事先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根据主题需要选择材料,进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如果主题不明确,写作时往往无从下手,就谈不上能写出多么优秀的文章了。这方面的模仿训练,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应该把重点放在锻炼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上,从而灵活地组织材料、表现主题。在阅读题材相同或相近的范文时,比较其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的异同,可以起到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例如,《槐乡的孩子》一文的写作思路是:劳动的经过一感受——劳动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行文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表现出孩子们劳动的快乐。在教完此文后,可引导学生以《课外劳动》为题,按以上思路联系生活实际,写公益劳动、帮家长做家务等。

2. 比较异同,锤炼字、词、句。

字、词、句是构成文章的主要要素,准确、恰当地运用这些要素可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在学生拥有生活感悟的基础上,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因此,学生在阅读优秀文章的过程中,应认真体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然后在写作练习中结合所学知识尝试着进行模仿,以求表达的准确和独特。除此之外,把锤炼字、词、句能力和日常教学结合起来,是逐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3. 模仿选材。

一谈起学生的作文,许多教师都埋怨学生阅历少,积累的素材少,因而要让学生深入生活,开阔视野。其实不然,学生的生活圈子虽然不大,但从他们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就足以以小见大、以少见多了。因此,教师的任务不应是指责学生,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生活中的“闪光点”,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将其运用于作文练习之中。例如,《奇怪的大石头》一文记叙了李四光小时候看见大石头后提出疑问: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问老师、问爸爸都没有得到答案。于是,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后来回到家乡专门考察这块大石头,最后他终于弄明白了。此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表现出李四光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学完这篇文章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模仿此文写一篇类似题材的作文,运用他们平时积累的素材。在组织材料时,也模仿文章的结构形式,选取有关的典型事例,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自然而然学生便觉得有话可说了。

二、仿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端正学习态度,在模仿中创新。

模仿是一种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灵活运用,把模仿看成是获取“作文秘笈”的捷径而寻章摘句、依葫芦画瓢是错误的。模仿要从领会优秀作品的精神实质和技法着手,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能够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有分析、有鉴别地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实践中去,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 要做到有的放矢,取其精华。

任何一部作品除了受到作者独特的思想艺术个性的影响,还会受到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政治、思想和其他条件的影响。模仿前人的优秀作品旨在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因而学生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取其精华,使自己的学习和创造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小学生的鉴赏能力比较弱,优秀作品中存在的时代局限性方面的东西,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指导。

3. 立足现实生活。

学生除了要学习优秀作品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精华外,还要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内容。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现实中积累必要的素材,然后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作文素材的基石 篇2

有一次,我随他去杭州。上了车厢。车厢里人来人往,很拥挤,甚至很多人直接坐在地上睡觉。爸爸找了个地方站着后对我说:“在这等着,我去找座位。”我连忙拉住他,说:“算了,就站着吧!万一回来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该怎么办?”爸爸笑了笑说:“站在这就等于没有一点儿坐着的机会,凡事不去试一试怎能知道结果。路还比较远你怎么受的了?”我无奈地松开拉住爸爸的手。爸爸拍拍我说:“站这,别乱走,看着包。”“哦”。爸爸转身走了。我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叫道:“爸,小心点。”“哎”爸爸头也不回的说。时间悄悄地从我身边滑过,在漫长的等待后,爸爸终于回来了,顿时我从胸口中长长地舒了口气,爸爸说他找到座位了,让我跟他一起去。我激动极了,连忙拉紧老爸向那边走去,经过一节又一节车厢的折腾,终于抵达了那个座位。

时至今日,我仍然庆幸当初有爸爸,否则恐怕我就得一直站着了。从那以后,我便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安于现状永远只能停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这个道理也对我的学习起了很大的作用。

刚转来这个学校,我的学习成绩下降特快,连续两次考了个班级第25名,心里沮丧极了,心里想就这样混过去算了。可就从那次坐车的经历。我只要想起苍老的老爸,便心痛极了,于是便发起狠来要好好学,即使无法改变自己现有的状况,也要去尝试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正如一句话:“付出了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就不可能会有回报。”终于,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我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其实我知道,是爸爸。他给了我力量,同时在生活中,教给了我太多的道理。

听说读写是构建作文大厦的基石 篇3

一.培养说的兴趣, 增强练笔的欲望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有成就人才的起点, 人对某一方面有兴趣, 就会在这方面下功夫, 时间一长, 这方面的能力就容易得到提高。所以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针对这一特点,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我有意识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 搭建“说”的舞台, 拟订“说”的计划, 激励“说”的实践, 使学生愿说、想说, 慢慢养成说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中, 焕发“说”的热情, 形成“说”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后, 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焦点访谈”。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 等到在课堂表演时, “小记者”们一个个胸有成竹。活动的开展, 既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 也锻炼了他们善思的品质, 更挖掘出了诸多的非智力因素。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每次把“说”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 或“现场直播”, 或即兴评论, 或记录活动场面, 这便成了作文。此时, 学生也就会有成就感, 也会从中体会到作文也并非高不可攀。久而久之, 写的次数多了, 练笔的欲望也就会逐渐增强, 长此以往就会有话可说, 非得一吐为快, 非说不可。

二.广设听的形式, 加大练笔频率

“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其实, 听是一个不断地吸收、分析、理解外界事物、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以记忆、推理、判断、综合、概括、想象等能力为基础, 如果这些能力欠缺, 就要广设听的形式。如让学生收听“作文之音”节目, 即让学生每天中午安排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 展播优秀作文, 要求学生听后做作文摘要, 写听后感等。再如让一个学生讲故事, 其余的学生认真听, 用心记,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重新表态。诸如此类, 经过长期的训练, 学生定能从“听”中获取营养, 知识面得以拓宽, 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写作的频率加大了, 写作的基本功就会逐渐增强, 作文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这样学生就爱写作文了。

三.扩大总计范围, 增添练笔素材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离不开一定的总计量。常言道:记得旧句子, 便成新文章。怎样才能使学生广泛涉取优秀作品呢?关键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阅读品质包括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等内容, 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自然也就会去博览群书。诸如文学作品, 科普科幻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读物, 都可以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阅读范围宽了, 练笔的素材也就多了, 训练的次数多了, 所记的东西消化吸收后就会变成自身的营养。也只有像蜜蜂一样广采博吸, 才能丰富文章的语汇、生动文章的表述、灵活写作的思路, 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来。

四.翻新写的花样, 提高练笔的质量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作文的要求, 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周写两篇摘记, 一篇仿写或读后感。为了使学生练笔收到实效, 我对学生的作品采取多种方式改评。如学生互改、教师精批细改、抽样改、集体评改等, 并对学生的文章施以“绿色”评语, 学生见之, 其乐融融, 都为自己的进步而兴奋, 写作的积极性也真正调动起来了, 他们不仅愿写, 而且想写。三年下来, 累计积累达五万字左右。通过量的积累必然会达到质的飞跃。同时, 我还要求学生不断翻新写的花样, 做到有要求, 但不苛求。学生可以随心所欲, 不受题材、体裁的限制, 特别是仿写, 只要不是照抄原文即可。只在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 用真切的境、至纯的情, 直面社会, 拥抱生活, 开启学生写作的智慧之门, 他们就会登堂入室, 渐进佳境。

成功的基石作文 篇4

曾经,在一个农家里,生活着一只猪和一匹马。每晚,猪总是舒服的躺在草垛上睡觉,而马却总是站着睡,终于有一天,猪忍不住问马说:“你每天这样睡难道不累么?”马说:“我的责任是战斗,即使是睡觉时,我也要履行自己的责任。”最终,马成为一匹赫赫有名的战马,而猪却只在那个农家度过自己的一生。

马最终能成功,是因为他心中有责任感,他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所以才能成为一匹有名的战马,才能取得成功!

动物都这样有责任心,何况人呢?

在沈阳一所中学的课堂上,老师问大家自己的理想,大家各自发表了意见,最后,一个名叫周恩来的孩子站起来说:“我的理想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后来,周恩来真的成为了国家总理,领导炎黄子孙来振兴中华!

周恩来从小就把崛起中华的重任担在自己肩上,他有了这份责任心,才能在成年之后真的取得了成功。如果他没立下这样伟大的志向,没有把振兴中华视为己任,那他怎么可能会成功?怎么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可见,责任心使人成功。

唐代有房玄龄、杜如晦;宋代有包拯、岳飞;明代有郑和、郑成功……他们全都是有责任心的人,责任心使他们成功,责任心使他们名垂千古!

作文教学的奠基石——低年级训练 篇5

一、利用课堂时间说话训练,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品质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接触的人比较少, 遇到的事也比较单一, 生活经验匮乏。再加上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训练, 只是跟着大人学说话, 因此, 说话会没有中心,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往往还词不达意, 用词不当, 表达不明确, 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作为语文教师, 要利用课堂教学, 进行说话训练,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 利用好低年级儿童口语表达高于书面表达

学生表达用语不是死记硬背的, 多数是通过模仿学来的, 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 他们有很强的模仿心理需求, 其中特别是表达自己心意的词语的选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和蔼可亲地做优美的示范, 让低年级孩子在观察示范后再根据自己的意思进行表达。

(二) 通过教材, 创造说话情境, 搭设说话舞台

低年级的语文课本, 语言生动, 图文结合, 为学生练习说话提供了条件。另外教材中的“口语交际”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说话素材, 成为了口语交际的主渠道。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1. 边识字边进行说话训练。

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既要牢固掌握生字的读音, 又要能够灵活运用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读准字音外, 还要进行说词比赛。这样学生会兴致很高涨。再掌握字音的同时, 又了解了字义, 丰富了词汇。在教学词的同时, 还要学生练习连词成句, 用词造句等。这样既增强了字音, 巩固了字义, 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课文进行说话训练。

低年级的课文, 多以寓言、童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为主。这就为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开阔了广大的空间。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 为学生创设语境,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给故事加上不同的结尾, 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诗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显得枯燥无味, 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 变成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这样, 既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诗歌, 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3. 课文插图也能成为学生说话训练的阵地。

七八岁的孩子感性说话能力较强。课本中的插图也就成了学生感兴趣的焦点, 而且低年级的课文又是图文并茂,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 在引导学生看图的同时, 又要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图画, 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就避免了学生不知从何说起, 不知说什么的缺点, 教师慢慢引导学生说话要有条理, 并能运用学过的词汇把语言说得生动、具体。日积月累, 说话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说是写的基础, 低年级学生要以句为主要训练目的, 由于入学前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说话训练, 学生中存在着说方言、口语, 说话胆小, 声小扭捏等问题。为了发展和推动儿童已有的生活语言, 还要是儿童自由的, 随意的口语向规范的语言过渡, 因此在说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养成说话声音响亮, 仪态大方, 语言规范, 讲普通话, 无不良口语的习惯, 避免说口语、方言, 在训练过程中, 多给学生放录音, 让学生感受普通话, 学习普通话, 练习普通话, 从而纠正学生的不良发音,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在学生说的过程中, 教师除了积极引导, 鼓励优秀, 制止不良说话品质外, 还要给学生树立榜样, 规范语言。教师的口语更要严密规范, 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说话品质的养成, 必须不厌其烦, 循循善诱, 面向全体, 以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说话品质。

二、从句向段的过渡

在抓学生良好说话品质的同时, 还要着手提高学生说话、写话的质和量。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 在读书中学习作者的语言组织方式, 写作方法, 使说话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另外, 教师在学生说话训练的时候, 多采用提问的方式, 加强学生说的训练, 要求学生把句子说具体, 生动。同时, 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动笔, 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写完整通顺的句子, 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内容进行一日一句的写话训练。练写“10句”。即“看”、“听”、“说”、“想”、“感”和“是”、“有”、“被”、“把”、“句”。例:我看见一只小鸟落在草坪上。 (“看”句) 李奶奶听到一阵敲门声。 (“听”句) 李奶奶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说”句) 他想:我的笔哪儿去了? (“想”句) 我感到很高兴。 (“感”句) 我在山坡上放牛。 (“在”句) 你是我的好朋友。 (“是”句) 雨伞被哥哥拿走了。 (“被”句) 妈妈把我的书包补好了。 (“把”句) 爷爷家门前有一棵大树。 (“有”句) 以上10句的练写, 指导方法为:先认识, 后仿写, 再以生活为内容创写新句。训练时务必从简单到复杂, 一句一句地练习到位。通过一段时间练写“10句”, 优等生便可以逐步进行“连句”训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 可继续强化练句, 到二年级可进入“连句”的训练比如: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人、事, 学生说妈妈很漂亮, 老师就会问:“妈妈哪漂亮呀?怎么漂亮呀?”从而引导学生把内容说具体。其次, 结合课文的学习向学生传授说话的方式和技巧, 利用课文中的模式和写作方法的讲解, 练习学生说整段的话, 以此向学生渗透写作方法, 形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逐步转变, 一点一滴积累写作技能, 为以后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就地取材, 创设多种话题

说话训练要坚持不懈, 要渗透到教学、生活的各个环节, 达到自主, 自然。比如学生刚入学, 就要求学生已介绍自己的方式锻炼说话。上了一节学生喜欢的课, 就让学生讲一讲, 学生穿了一件新衣服, 也让学生谈谈心情或感受;还借助课文插图, 学生喜欢的图画, 动画片, 喜欢的文章等进行讨论, 叙说……简单地说, 说话训练不要流于形态, 要随时随地发现话题, 展开话题, 多发现, 拓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反手让他们会说, 日积月累, 学生会累积大量的作文素材。由于这些素材源于生活, 学生作文时肯定有话可说, 作文兴趣肯定高涨, 写出的文章才会更加生动具体。童年是美好的。童年生活充满了欢乐, 充满了好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快乐生活, 因此教师要多留心, 善于观察孩子的生活, 从他们的生活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建立话题, 从而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1.嬉戏中的素材。

“玩”是人的天性, 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学生能从玩中获得智慧, 形成自己独有的个性, 提高自我能力。通过观察你会发现嬉戏中的孩子更加天真可爱, 同学们玩耍的内容更是层出不穷。提起“玩”, 学生们个个津津乐道。教师要抓住这大好时机, 通过讨论课间同学们都在玩什么?你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你对同学们玩的那种游戏有看法?你又学会了什么新玩法等各种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 并对学生的表达方式, 叙述顺序等及时纠正和指导, 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 感觉说话课就和玩一样, 对说话的兴趣也就会更加浓厚, 日积月累, 说话能力会逐步提高。

2.活动课中的素材。

低年级学生以识字为主, 阅读为辅。阅读量较少, 相对来说说话材料相对也少。因此, 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比如读书比赛, 讲故事比赛等, 以此来丰富课堂。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提高了说话能力。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大自然, 观察其妙的自然现象, 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 既扩大了学生视野, 也巩固了知识。还积累了大量的说话素材。这样在上说话课时, 学生由于眼界越来越宽, 思维就会更加活跃, 知识的运用也会更加灵活, 说话课也会上得越来越精彩。

3.生活中的素材。

创作源于生活, 那么学生的说话素材也要从生活中进行挖掘。因此, 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 多和他们进行广泛的交流, 把说话课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说话的训练。

四、大胆让学生把要说的话写出来

说好了并不代表学生就能写好, 由说到写, 也有一个能力的转变过程。因此, 在训练学生说的同时, 要鼓励他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从学习完了汉语拼音, 就让学生利用拼音拐棍的作用, 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刚开始, 学生肯定存在很大困难, 教师必须用激励的方式, 鼓励学生去写。教师不必嫌他们写得不好, 更不要怕麻烦, 学生只要写出来了, 就要予以肯定, 并当面进行指导, 逐步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 养成写作的习惯。随着识字量的增加, 学生写的会更加轻松自如。内容也会逐步生动具体, 写作技巧的运用会更加巧妙, 写作能力明显提高。

由于平时加强了低年级说写的训练, 并逐步向学生渗透了写作常识和技能, 加上学生的亲身实践, 细水长流, 积少成多, 是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到了中年级作文时, 学生就会得心应手, 写的文章就会生动具体, 使写作文不再是让老师和学生头疼的事, 学生会把写作文当成一件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能够轻松作文, 让我们从学生一入学就系统地加强说写训练吧!为将来学生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奠定稳健的基石。

摘要:小学低年级作文训练应利用课堂时间说话训练,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品质, 从句向段的过渡, 就地取材, 创设多种话题。

让写话练习成为作文教学的奠基石 篇6

1.低年级小学生生活阅历浅, 见识事物少, 使得他们觉得无物可写。

2.因为低年级小学生识字量有限, 大量会讲的字词不会写, 不会用, 会写的字又不能完全满足完整表达的需要, 尤其是思维发展的滞后, 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书面表达的发展。

3.在这个写作的起点阶段, 许多教师一味地提高要求, 没有积累优美的词语, 没有经过系统的句子训练, 就苛求学生每个词用得准确无误, 并且句子要通顺、完整, 具体生动, 写事情要富有意义, 标点要完全到位。这种要求大大超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学生自然便会产生一种畏难情绪, 对其以后学习写作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二、让写话练习为小学作文教学打下基础的策略

(一) 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逐步引导, 让学生自愿说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低年级学生写话的兴趣, 要让他们学会“写自己想说的话”, 培养学生轻松写话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最直接的动力, 学生对写话产生了兴趣, 那么成功了一半。因此, 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爱上写话。

低年级的孩子就像一群淘气的小蜜蜂, 天真无邪, 教师要做养蜂人, 为他们指引正确的学习方法, 才能酿造出属于自己蜜。小学低年级的课堂生动活泼, 教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走近学生, 与学生互动,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要想会写话, 必须会说话。翻开一二年级的课本, 那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使人浮想联翩, 不仅使学生享受美, 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在进行拼音教学时, 学生看着图从说一个词到说一个短语, 最后会说一两句完整的话, 孩子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轻松、开放、民主的课堂, 仿佛为学生打开了思维之门, 给了他们良好的写作源泉。

2. 有的放矢, 先说后写。

到了二年级, 学生的写话训练明显增多。这时要注意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 设计他们喜欢的话题。学生尝试说话, 倾听说话, 表演说话, 玩中说话, 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大胆选择写话的内容。比如,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时, 我让学生表演后相互交流, 最后让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学生各抒己见, 有的简单写出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 有的写出了自己对小青蛙的评价, 有的写自己是小青蛙会怎么说。简单的一个问题却让学生练习了缩写、读后感, 这给了学生一个良好的起点。此外, 我还针对学生喜欢画画的兴趣, 让他们介绍班级小画展上的画, 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给伙伴们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在学生积极参与写话的活动中, 教师鼓励他们写真话, 抒真情, 让他们在“由说到写, 说些结合”的过程中表达真实的童趣。

3. 玩中促写,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 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除了自己做游戏之外, 学校也经常组织活动, 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话素材。如男同学喜欢玩溜溜球,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把溜溜球的外形写出来, 比比谁的溜溜球最吸引人, 也可以让学生把溜溜球的玩法写出来, 最后还要把玩溜溜球获胜后的喜悦心情写出来。女同学喜欢玩牛皮筋, 教师就指导她们把玩牛皮筋的经过写出来。这些互动是学生亲身经历的, 他们既熟悉又感兴趣, 所以他们喜欢写, 也愿意写。

(二) 挖掘教材资源, 授人以渔, 教给学生写话方法

教材是学生练习写话的一块沃土, 它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低年级学生写话时会遇到很多障碍, 如识字量少, 书写速度慢等等。因此, 教师引导学生写话时要根据教材特点, 挖掘教材资源, 根据学生的实际, 使用适当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流畅地写下来。

1. 挖掘教材资源, 引导学生练习写话。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 教师开始可以让学生用仿写的形式练习写话。如, 学习课文《假如》后,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假如你也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你想画什么呢?”有了教材的范例, 学生就容易写, 写话的内容生动丰富, 而且充满了自己真实的感情。

2. 解课文内容, 写自己真实感受。

每学完一篇课文后, 可以引导学生用几句话写写自己的体会, 训练写话。比如, 学完了《小枣树和小柳树》之后, 我对学生说:“孩子们, 你们是喜欢美丽的小柳树, 还是光秃秃的小枣树呢?把你喜欢的理由写下来。”有的学生这样写:“我喜欢小柳树, 它很美, 知错能改。”有的学生写:“我喜欢小枣树, 它虽然长得不好看却给人们带来了好吃的枣子, 它为人们做贡献。”有的学生写:“小枣树为别人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小枣树知错能改也很棒!”通过这样的练习, 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了写话水平, 感悟更深。

(三) 拓展生活空间, 培养观察能力, 让学生有话可写

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宝库。因此, 我鼓励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到生活中去体验, 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学生生活在集体中, 时时刻刻都在与不同的人和事接触。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 关注身边的事, 也是培养学生写话能力的重要途径。这样做既学会了描写, 又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四) 趣味评价, 体验写话的快乐

重视写话后的交流和展示, 让写话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功感, 持续激发学生的写话热情。

1. 情感符号批改, 分享学生的心情。

当发现学生的写话是经过认真观察得来的, 我会画上大拇指, 表示学生很能干;当看到学生写的话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会画上一只小鸟, 表示他们的想象力像鸟儿一样展翅翱翔;当学生写到自己获得了成功, 得到了帮助, 我会画上一张笑脸, 让他们知道老师也为他们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学生每每看到这些符号, 积极性大增, 写得也特别认真仔细, 写话水平提高很快。

2. 提高学生兴趣, 创建智慧园。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 当我发现写得新颖的段落就读给全班同学听, 并贴到智慧园里。学生都是有上进心的, 他们创作的兴趣更浓了。这样的班级互动既提供了大家互相交流的机会, 又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我还鼓励学生把自己写的内容带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听, 让他们共享写话的快乐。这样的过程和体验是极其宝贵的, 伴随着这种自我欣赏的乐趣, 学生写作的动力才会形成并得到保持。

三、结束语

上一篇:压疮护理研究新进展下一篇:大学本科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