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追问作文素材

2024-07-26

生命的追问作文素材(精选11篇)

生命的追问作文素材 篇1

读生命的追问有感作文

“障碍有时成为真正的屏障,成为一张无处不在的网,只有精神的解放,才能挣脱这张网,获得自由。”这是张海迪在《生命的追问》中说的话。短短几行字,却将她不向命运低头、追求美好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本书的作者是从八九岁起因患病而导致下半生都在轮椅的陪伴下度过的张海迪,内容都是她对生命的回忆,让我认识了这么一个面对困难从不低头,面对挫折从不放弃,笑着走过人生路上每一秒钟的她,让我明白了谁也无法拒抗衰老,谁也无法逃避死亡,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珍爱生命,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艰难,我们都不能自暴自弃,让生命更加灿烂辉煌。

面对残酷的现实,有人恐惧了,他们感叹人生的.短暂,便一昧享乐;有人无知地用荒唐的举动为人生画了个草草的句号;还有人却依然把握住了时间的尾羽,他们用汗水甚至生命去与时间竞赛,一直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感到心满意足,而不是碰到困难就知难而退,半途而废。就如张海迪所说,我们应该做与时间竞赛的人,在时间之剑射入黑洞之前,无论经历过多少痛苦,我都是幸运的,因为我曾飞翔在时间之中。

假如世界上每个人都像张海迪那样坚强,那么这儿将不会再存在世界末日,每个人只要还有一点力气,都会坚持着去寻找新的希望。而不是像一些脆弱的人那样,某个亲人离开了,某件事情失败了,就要闹到放弃生命,放弃一切那样严重。生命比任何东西都要珍贵,没有了生命就等于等于没有了一切,你的人生将不会再增添美好的色彩,而是从此变得死气沉沉。珍爱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到的,我们要珍惜这一份上天赐予的厚礼,是命运注定让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存活,探索更多的奥秘。

朋友们,让我们向张海迪学习,把握住时间的尾羽,把握生命。因为,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追问生命的神话 篇2

一般人看神话,要么就是把它看成哄小孩的故事,大人完全对它付诸笑谈;要么就是把神话里的事情全都当成历史现实深信不疑。常有知道我喜好神话的朋友问我相不相信鬼神是真的存在的,我会断然否定,因为我坚定的信仰着自然科学的道理。那朋友便大惑不解,既然我不相信鬼神的存在,那又为什么对神话如此着迷呢?我会反问他:“你会因为梵高画的《星空》不是真实的星空,就讨厌这幅画吗?”不会,这就对了因为我们都明白梵高画星空不是以写实主义的方式去复制现实的星空,而是以表现主义的笔法去描绘他心目中的星空。同样的,神话也不是单纯地讲诉历史现实的故事,而是讲诉人类心灵里的现实。人是一种具有高度思维能力和复杂心理活动的智慧动物,因而也被囚禁在智慧的主观性当中,不可能做到如实反映每一件事物。在对待艺术的态度上,我们更多是以美的原则而不是以现实的原则去要求它,这也是我们对待神话该有的态度。

那么提倡用审美的态度看待神话,是否从侧面暴露出神话就缺失了真实性呢?不是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神话恰恰比真实更加真实,它包含了双重现实性:一方面它反映了客观世界的现实,只不过这种现实被隐藏在幻想的面纱底下,需要把握住密匙才能破解神话的密码;另一方面神话包含着人类的心理现实,而且这种心理还不是个别人的所思所想,神话是集体的创造,它所反映的是集体共通的心理特征,因此,有人曾说:“梦境是个人的神话,神话是集体的梦境。”

对喜欢神话的人而言,必然对以下事实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寓于世界各民族、各时代的神话中共通的主题和相同的叙事模式。这些神话表达了人类祖先普遍相似的生存境遇和一致的终极关怀:人类为什么存在?以及人类该以怎样的方式存在?这两个问题说起来简单,但是人类已经持续追问了几千年了,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等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从事这种追问,从这点上来说它们执行着和神话类似的功能。

20世纪,美国著名的研究神话的学者约瑟夫·坎贝尔说过:“在任何时代,在所有人类居住的地方,神话无不繁荣兴旺。它们一直是人类身体与心智活动进化和发展的灵感所在。若说神话是一扇开启的秘密门扉,宇宙无穷无尽的能量经此注入到人类的文化,是不为过的。宗教、哲学、艺术、史前和历史人类的社会型态、科技的重大发现,以及扰动睡眠的梦境,都是从这基本的、魔术般的神话指环中发展而来的。”

神话大师坎贝尔

正因为神话反映的问题是如此根本,又是如此重要,所以有许多学者执着于破译神话的密码,希望从神话中窥探古人找到的答案。解读神话的方法莫衷一是,比如:弗洛伊德和荣格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将神话解读为人类集体的梦境;弗雷泽从女性生态立场出发,将神话解读为人与自然之母的共生共存;以及我国的神话大师袁珂先生从劳动者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出发,将神话解读为劳动人民对自然的改造和反抗封建统治者压迫的故事……这些大师的解读各有各的依据,各有各的创见。坎贝尔则从人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诠释了一部从男孩到男人的成长史。

《千面英雄》提供的则堪称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讲诉关于一个男孩跌入父母缺失的宿命中,受到神灵的召唤启程去寻找他的父母,在旅途中经历英雄的试炼,深入不为人知的秘境获取财宝,落入诱惑的圈套,获得智者的帮助,最后到返回社会,完成从男孩到男人的转变,其间众多角色登台演出,共同为我们谱写一出曲折离奇的冒险故事。

《千面英雄》这本书取材甚广,包含了神话、精神分析学、民俗学、文学和宗教等,但是在应用素材的时候作者做到了博而有序。列举案例时,坎贝尔不是耽于复述一个完整的神话,而是将同一主题下不同民族的神话巧妙的衔接在一起,让读者体验到人类精神文化的内在同源性。虽然坎贝尔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但他不会用大段大段冗长的理论和专业的学术名词来考验读者的耐性,而是将它们分解,夹在神话的叙事中,辅以散文式的笔调传达给读者。阅读坎贝尔的著作很少感受到专业门槛的阻碍,总是给人一种流畅的阅读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坎贝尔生平就没有那种学院派的刻板秉性,相反地在公共娱乐领域非常活跃。他曾经在公共电视节目上和当时的名记者比尔·莫耶斯围绕神话的内涵进行多次深刻的讨论,这些内容后来经整理成为同名著作《神话的力量》一书。此外,坎贝尔还为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三部曲中主角的“英雄冒险”提供了重要的创意来源。他的这些活动无疑促进了20世纪神话在美国大众文化领域中的广泛传播。

现代社会为什么需要神话?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基本消除战争,繁荣昌盛的时代。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同时正在面临一场遍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精神危机。不升学、不就业的人,做着零散工作度日的人,沉迷网络和毒瘾的人……这些人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不知道该在社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今天,在欧美的很多国家中,年轻人们放弃和平的生活,加入到恐怖组织当中。那些被恐怖组织招收过去的年轻人并非受到某种魔力的蛊惑,只是迫切想要逃出精神信仰缺失的现代社会。

这种信仰缺失的情形也体现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中。我们不能说今天的时代是一个没有神话的时代,事实恰恰相反,当代的大众传播媒体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制造大量“神话”。然而,这种“神话”是一种丧失了深度的神话它不是建立在对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刻分析上的神话,而是一种浮华若梦的安慰剂。这些量产的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神话”具有像毒品一样兴奋人、麻醉人的效果,它带给人的是短暂的精神刺激。可是这些“神话”的魔力退散以后又能留下什么呢?现实的问题没有解决,精神的困惑仍旧萦绕。它们唯一作用只是转移焦点,把我们对生命的追问简化成追逐便捷成功的幻想,令人们在迷醉中继续滑向危机深渊。

今天复兴一种有深度的神话成为当务之急。神话复兴并不意味着的原始神话的照单全收,我们必须意识到现代的生活条件和过去有着天壤之别。在过去个人被淹没在集体当中,神话中的英雄代表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的命运,是集体的人、抽象的人的命运。现代社会每个人获得了自我表达的权力,因此他不需要等待社会给他提供一种规训,而应该主动地构建自身的神话。诚如坎贝尔所言,现代的英雄不是等待社会来引导的个人,而是勇于听从自身召唤,去寻觅救赎我们整个命运之所在的英雄。我们每个人都要分担那极致的苦难,不是在部落伟大胜利的光明时刻,而是在个人绝望时背负起救赎的十字架。

《生命的追问》读书笔记 篇3

好句摘抄:

真正的文学不是编造故事,而是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不是为艺术而艺术地制造派别,而是自觉地肩负起文学世界的使命!——《为文学而战》

也许当我们太爱一个人的时候,反而就不知道怎么形容他了。——《父亲是我的大提琴》

如果我们心中有一颗星星,不仅要让它给自己带来光明,还要将它举起窗外,照亮黑夜,照亮他人。——《青春,你是一支难忘的歌》

即使被痛苦的磨盘碾碎躯壳,还会留下灵魂闪闪发光。——第三辑开头语。

活着就要创造,就要探索,即使肢体已经残疾,思想的火花也决不停止迸发!——《生命的追问》

面对生活,我这样想,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独自飞行》

我赞美痛苦,尽管它重压碾碎美的人生。我更赞美人,即使被痛苦的磨盘碾碎躯壳,还会留下灵魂闪闪发光。——《咖啡 沼泽 太阳》

读书感想:

《生命的追问》是张海迪对生命的回忆,也是对生命的诠释。这中最经典的话莫过于:“障碍有时成为真正的屏障,成为一张无处不在的网,只有精神的解放,才能挣脱这张网,获得自己。”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道出了千万人的心声。

虽然张海迪在8岁时患了重病,从那以后她只得在轮椅上度过自己的一生。可是,她从不甘于落后,她并不因为自己的残疾而向命运之神低头。因为她坚信:即使被痛苦的磨盘压碎躯壳,她也会将灵魂留下继续闪耀,她要捍卫自己的阳光。

她把握住自己所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付出的是比别人多的努力。即使这当中她受了那么多困苦,她都会笑对,因为她只想让自己的生命永远快乐,有价值。

每每打开《生命的追问》这本书,我都会变得忘我。仿佛自己就是书中那活泼淘气,浪漫的小女孩儿。这是我的眼前总会出现一幕幕让人心动的画面: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儿在整洁的隔离教室里跑着,一个长发飘逸的少女坐在轮椅上如饥似渴的汲取着书中的甘泉。

时间永不停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他前进。时光之箭,匆匆射过,指向未来......面对残酷的现实,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真正努力,真正奋斗。那些一味只知感叹自古人生多磨难的人,何曾想过这世上的人千千万,若都这般感慨,又怎能成为主宰者。

生命的追问读后感 篇4

那个姐姐的家庭是四分五裂的,爸爸妈妈都离婚了。原本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都搞得冷冷清清的。所以她被领养到姑姑那儿生活,但终究不是亲生的,不是很疼爱。在她的生命里是没有爱的存在和意义。但她依然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老师眼里的文艺委员。在她小的时侯常常想过“自杀”的念头。最后好心的爸爸收留了她。在面临高考的时候,由于不及格而服药解脱了世间的所有问题。

忽然间,我觉得她的生命真的没有意义吗?不,不是的。主要是由于大姐姐接受不了这种刀割一样的困难,所以就上了天堂。人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要坚强起来,振作起来。

感悟生命的中考作文素材 篇5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轨迹,我们珍惜着,奔赴向生命中的每一场山海。时光飞逝而变,岁月成为流年,生命中的牵牵念念,静水流深,经流年,摇曳生花,芬芳着过往一去不返的年华。作为万千世界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自己宛如辽阔沙漠里的一粒沙尘,浩瀚星河里的一颗星,渺小且微弱,自然却是伟大且神奇,它规定了生命的入口只有只有一个,可出口却又成千上万个。

最近的疫情时期,是生命被塞进水深火热的痛苦与挣扎之中,一条条心电图连成直线,是生命的消逝来抵人类的罪过,却总有人站出来,留给我们坚毅决绝的背影,义无反顾朝着与我们逃跑相反的方向走去——是白衣天使组成的最美逆行者,他们在黑暗中与死神较量,试图从死神手中抢回更多的生命,那种处在绝望与希望的缝隙之中的坦然与坚定,伴着生命所有的爱逆着光透过缝隙,来到我们身边。这次疫情,太多医护人员,太多患者失去了生命,我们何德何能,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来守护我们的生命。这却让我不禁想起曾看过的令人泪目的新闻,正值青春美好年华的少女,从某高楼一跃而下,我不明白,是什么让她选择了却生命。这个年纪的她还没看过时间繁华,还未领略人生百态,还未欣赏烟火人间,太多太多我们所向往的,她都还没来得及……如果她去重症监护病房看看,多少人浑身插满管子,什么都不能自理,仅吊着一口气,努力的活,因为生命最客观的定义是存在;

如果她去火灾现场看看,多少人逆着光为了拯救别人的生命,奋不顾身无怨无悔,因为生命的价值是留下存在的印记;如果她去葬礼现场看看,多少人为生命的离去而撕心裂肺歇息底里,因为生命来之不易。如果她看过这些,是不是这个生命就不会离开了,生命很奇怪,亦或是自然很奇怪,它熊熊燃烧时,你不敢去直视它,会绕开走,偏偏当它熊熊焚烧,烟灰吐星火时,你才反而注意到它,才想着去追寻它的余晖。

“我们不吝啬生命,但有求于生命,热爱生命。”生命是脆弱的,但它却在颠沛流离中砥砺前行,在风吹雨打中无所畏惧,在饱经风霜后,笑容明亮,一如往昔。正因脆弱,所以要坚强。一颗流星划过天际,那是它穿过大气,历经炽热的摩擦,当它坠地之时,也便是生命终止,人们兴奋的向它诉说自己的愿望,人们知道转瞬即逝的珍贵,是否也能想到生命也是这般呢?时间匆匆,无所顾及的奔跑,跑完这个人的一遭,心安理得地又赶往下个人的一遭,无牵盼,无曾经,无轮回。

生命的追问作文素材 篇6

关键词:有效追问;广度思考;数学能力

提问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中心环节,更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学生的回答,往往缺乏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有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思维还会处于停滞状态。这时,就需教师善于运用“问”的艺术,尤其是运用“追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引导他们更有深度、更有广度地思考,不断推动思维的创新。因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师生这对具有差异生命个体的主体双方,在有效追问中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重视双方的生命意义将会使师生超越生命的有限,走向生命的无限。

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根究底地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它是教师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使学生弄懂弄通,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地问,直到学生能够理解透彻。但是,追问并不同于“满堂问”。“满堂问”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许多琐碎的问题,让学生跟着问题跑。学生没有自主读书的时间,到头来,书没读顺,对课文的理解仍是“一头雾水”。同时,我们也不能不顾学生实际,硬要学生达到他们不可能达到的高度。追问是以疑问激起学生正确而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有效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升学生的认知潜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追问对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透彻理解课文内容、养成深思熟虑的思考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初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特征

研究表明,目前,初中数学课堂的追问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①问题过于简单。问题极为浅显易懂,不用思考就能回答。虽然这样的问题能够回答的同学多,课堂气氛热烈,但没有实在的意义和效果,对学生思维的促进和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

②提问选择居多。用“是不是”“能不能”“对不对”作提问形式,没有思考价值,其实,这还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思想,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理解和见解。尽管,学生在回答问题,但他们的思维是停滞不前的。他们自我思考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这样的提问还不如让学生与课本进行积极的对话,形成对课本的自我追问。

③问题内容模糊。提问的内容不具体、方向不明确、范围不清楚,让学生听了以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耽误了课堂时间。

④问题难度过大。由于教师提出来的问题难度过大,要求过高,甚至提出一些很偏、很难的问题,似乎在有意刁难学生,以显示教师水平。

鉴于这些现象,我们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应该具备这样的特征:

①激发思考激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增强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力,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使学生学会该如何学习,不仅要为当前的学习,而且要为今后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能力上,从模仿、依赖到独立思考、创新突破。

②引发数学思考。数学思考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衡量一个人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数学教学本质是教会学生思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他们可能把具体的数学知识忘记了,但数学思考问题的方法将不会消失。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是增强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③生发数学体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学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突出教者的主体意识,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外部条件的调控,忽略学生内心世界的开发,把学生变成接收的“容器”,使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机械模仿和记忆的思维定势中,严重地削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研究具体教学事件中,我们认为,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技能,最终形成数学能力,并且注意开发学生内心的数学世界,激发学生的数学激情,形成必备的数学体验。

④促发课堂生成。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命活动的展现。教师在有效追问的观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就不只是传授知识、发展技能,教师要对学生的反应保持敏感,建构起我们为之向往的生命课堂。

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时机选择

研究表明,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部分,有效追问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知识交叉处追问

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知识交叉的情况,此时各知识点会互相重叠、覆盖,使学生无法理清脉络、线索,陷入迷茫中,所以教师把“设问之矛”投向这里,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通过学生的思辨进行概括、归纳和比较,以点带面,积极建构。

初中数学有一章是《平行四边形》,其中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这几块的定义、判定、性质相互交叉,学生容易认识偏差。在上单元复习课时,就需要教师在这里有效追问,这时有些教师会提问“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有哪些?”,然后依次再问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情况,可是这样的问题学生虽然可以一一作答,但是四个问题的关系是互相平行的,不能帮助学生对它们进行横向比较。所以,交叉处的设问不妨提出一个“大问题”——“这四种图形各增加或者减少一个什么条件会成为另外一个图形?”,这个问题的解答就需要学生全面回顾各个图形的知识,并重点去理清它们之间的交融关系,使学生的思维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开展,使复习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在回答矛盾时追问

当教学内容表面看来有冲突、矛盾时,或者学生在回答时有冲突、有争议时,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困难之处,还是知识展开、培养能力的契机,此时此刻应该及时提供进一步的有效设问,以问来代替教师的单方面评析,使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纠正成为问题解决主旋律。在《圆》这章,课堂练习时有一个判断题“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必垂直于弦”,开始学生几乎异口同声说“什么意思啊?”,都认为题目的语句有冲突,是个错误的题目。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感觉冲突、矛盾时,就是设问切入的良机,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就首先设问“那么我们就把括号里的四个字——不是直径拿掉,再来判断这个命题是否正确吧”,马上学生之间又有了冲突,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是正确的,极少数学生认为是个假命题。教师就应该接着设问“那么那些判断为错误的同学认为那个括号是否多余呢?为什么?”。当教师以设问作为抓手,及时切入,能有效化解学生的认知冲突,变矛盾为和谐。

3.在思维发散点追问

数学教学中十分强调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当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发散性时,就是教师以“问”导引,培养能力的良机。如果教师包办代替,把开放的思路分门别类,一一介绍,那么学生其实是在规定航道上航行,虽然不会越雷池半步,但想象力、创造力其实是被扼杀了。

4.在学生无疑时追问

有些概念、定理貌似无疑问,其实有重、难点隐含在里面,教师要及时发现,有效解决。例如在“圆”的教学中,圆的切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学生、教师很重视,对于它的定义和判定学生感觉还是比较清楚、没有疑问的。但是如果设问“如果要说明那是圆的一条切线,你到底有哪些方法,你能把这些方法总结一下吗?”,这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意外,不能全面总结说明的方法。通过仔细思考,学生最后总结了关于切线的三种说明方法:交点的个数、d与r的数量关系,半径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无疑时设疑,能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反思和归纳,使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

5.在课堂结尾处追问

一节课的结束,一般意味着一次探究的暂时结尾,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设问的结束。但是教师如果在结尾处设疑,提出本节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或者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后续性问题,或者提出与下节课学习相关的前瞻性的问题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以富有探究性的设问继续支持学生的学习。比如在上到《勾股定理》一节时,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课本中图形来证明定理,还可以在下课前再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课后思考,甚至可以请学生自己设计图形来证明定理;在上到《相似三角形性质》时,课后可以问问学生“你能利用所学的相似性质,去测量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吗?”等等,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教师抛出的问题只要能引导学习的课后再延续,有时并不是一定要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如果他回去能思考了,有疑惑了,有答案了,那么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以几个有意义的小问题结束一节课,应该是教学中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初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技巧选择

研究表明,有效追问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类型。

1.追溯根源

要求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握事物的实质性特点、规律性内容、深层次意蕴。其提问的基本格式是“是什么?”如“其实是什么?“”其言外之意是什么?”。例如,在上《整式的加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归纳去括号法则,问:“什么是去括号法则?”学生能归纳出: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再进一步追问:“括号前如果有数字因数,那怎么办呢?”如:2(2a+b),学生讨论,解决了再问“:去括号法则的实质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去括号法则的依据是分配律:a(b+c)=ab+ac。”这样由浅入深,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2.探究原因

当学生已理解某些事实和规律后,教师紧接着追问一个“为什么?”,激发学生探究其原因,把思维引向深入。例如,在上《合并同类项》时,为了要引入合并同类项法则,教师列举了:①2+3=?小学的问题,学生一眼就能算出,答案是5。②2A+3A=?学生也能根据已有知识答出是5A,③2ab+3ab=?学生根据上面的规律答出是5ab。这时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其中的规律,马上紧接追问一个“为什么?”这时学生就会去思考探究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把思维引向了深处。

3.创设疑题

面对学生不够准确、完整的回答,教师表示自己的疑问甚至运用归谬法提醒他们原来的理解不够正确,还需作深入的思考。教师可这样提问:“难道是这样吗?那么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例如:在上整式这一节课,课中有些知识需要去认真理解,如:对单项式的定义理解时,学生易产生错误的理解。问:a/2是不是单项式呢?学生不易理解,看成1/2×a,学生根据定义能好好理解。又问:2/a是不是单项式呢?学生有些糊涂,有的懂,有的不懂。这是追问:难道定义是这样吗?那么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1/2×a呢?定义是这样说的吗?产生疑问后,学生就会作进一步的思考,进一步对单项式的概念作出明确的判断。

4.迁移知识

通过追问,促使学生知识、方法和能力的迁移。或利用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利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或运用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常见问法有“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理解吗?”“你能用这种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吗?”例如:在上《整式的加减》的时候,要用到去括号法则,其实去括号是分配律一种应用,当讲清这层关系时,老师可以问:我们哪里还学过分配律啊?学生会回答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和小学的分配律。最后的回答反映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5.逆向追问

当学生回答准确时,教师运用逆向式追问提问,如“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你是怎么分析和概括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等等,让他们回顾和展现思维过程,从而达到进一步消化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和巩固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教师通过逆向式追问,促使学生复述其思维过程,以便对其思维过程进行检索:首先,根据学生解决问题时所想到的线索的多寡和答案的丰富程度,确定其思路的宽窄;其次,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反应速度、灵活应变情况和思考程度,确定其思维是否灵活、深刻;第三,根据学生所表述的思考过程的完整性和条理性等方面,确定其思路是否清晰;第四,从学生表述中,确定其在哪些方面存在思维障碍。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更应该运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寻找错误根源。例如在教-6÷(12+3)时,学生想当然认为-6÷(12+3)=-6÷(12)+(-6)÷3=10,这里学生应用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解题,显然是错误的。教师便可据此对症下药,进行分析指导。

6.反刍引领

当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但还有学生迷惑不解时,教师就追问已作出正确回答的学生:“请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你能给同学介绍你的方法吗?”这样,既让他们回顾和巩固了思维过程,又给另外同学进行了示范,而这种示范能收到教师讲解收不到的效果。例如一学生在课堂上使用一种计算面积的好方法,教师发现后就希望全体同学都会用,就及时追问:“为什么你这样摆就可以知道它的面积了?”把个别同学正确的思考方法与大家分享,应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总之,追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说课堂提问是事先预设居多的话,那么“追问”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预设的,要根据课堂中学生的生成而生成。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追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追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追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课堂。

【参考文献】

[1] 吴少堂.例说课堂教学中“追问”的几种方式[J].中学数学月刊,2007 (3).

[2] 李忠衡.数学课堂中的追问艺术[J].教学与管理,2008(10).

[3] 丁锦宏.走近教育大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以珍惜生命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篇7

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六百万犹太人被德国法西斯屠杀。当盟军解放集中营时,见到堆积如山的尸体,惨状令人发指,身经百战的士兵也忍不住哭泣起来。可是他们还看到劫后余生的人,这些人骨瘦如柴,有的已经不能行走,只能在地上爬行,他们颤抖地举起手来向盟军致意。

士兵问:“你们怎么活下来的?”

他们说:“我们犹太人有一句谚语:几时有生命,几时就有希望。”

士兵深受感动。举起右手,向这些饱受苦难的人们行军礼致敬。

生命是宝贵的,谁开得起玩笑?生命又是残忍的。想不到,多年以后,台湾女作家三毛,竟在医院房里,用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个生命匆匆逝去,在很风光和精力旺盛地展开着自己人生的时候遽然消失,好像是留给后人一种思索,又好像无从把握生命的重量。这是无法承受也得承受的现实。

看着身边的亲人,邻居,以及陌生人一个个的离去,不禁感叹生命的脆弱与世事的`无常。

生命如花作文素材 篇8

大地上,大自然用神奇的双手点化出百花争艳;举世间,人们用温馨的情感绽放出心灵的点点香瓣。在爱的浇灌下,肥沃的心田上,朵朵花儿正烂漫。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曲悠久回味的《朋友》,正象我们诉说那友谊的真谛。人难免会受挫,会受伤,而朋友,正是那些与你携手共度风雨,走过泥泞道路的人。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朋友,总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送来温暖的鼓励与问候。友谊如同那淡淡飘香的栀子花,白得无暇而纯洁,在我们心中,暗自萦绕。

亲情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脉脉温情,用宝石的无比坚毅,期待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亲情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缓缓流动的河,这条河,正是这条亲情之河,才造就了人生美丽的情感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世界上最广阔的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这天空更要宽广,深沉的,便是这条潺潺流动的亲情之河。亲人对我们的爱,如同炙热的火红玫瑰,温暖着心扉。让爱的馨香温柔的萦绕在心头。

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也可曾有一个陌路之人,在明媚晨光之中,向你投来善意的微笑?或许面孔不曾相识,却让我们的心靠得更近。善待身边每一个人,洒出一缕阳光,收获整片光明,送出一簇浪花,却可以得到整个海洋。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如同早春的迎春花,让沁入心脾的清香在晨曦中荡开点点芬芳的涟漪,跳跃着明黄的生意,为人们带来美好的春天。

生命的追问作文素材 篇9

高三(3)班 陈生韬

指导教师 刘爱华

热带雨林中有种珍贵植物沉香,有位年轻人跋山涉水找到了它,可是愚昧的他急于获得利益,为了满足自己对财富的渴求之心,他竟将这一稀有的植物烧成木炭,拿到集市上贩卖。后来,当知道这被他随心所欲烧成木炭的树木只需切下一小块磨成粉磨,价值便超过了一车的木炭,他无不扼腕叹息。

想必最是痛心疾首的该是这株无辜的沉香木吧,它原本可以被有经验的药农摘下,制成药材,不仅价值连城,而且可以济世于人,发挥其毕生的最大价值。然而如今的沉香木变成了一堆黑乎乎的木炭,便失去了它生命的真谛所在。沉香木的命运被糊涂的年轻人草率决定,那我们的命运呢?我想,谁也不甘愿做一棵被烧成木炭的沉香,我们的生命掌握于自己的双手,由我们自己“指点江山”。因此,我们应把握有限的生命,矢志不渝地求索,实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言:“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对于生命的意义,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诠释与理解。于伽利略而言,生命的意义是马不停蹄地实验,探求一个个近在咫尺的真理;于王昭君而言,生命的意义是远走边疆,使大汉与匈奴和和睦睦风调雨顺;于三毛而言,生命的意义是享受撒哈拉沙漠干涩的风,加纳利群岛冰凉的雨,潇潇洒洒地流浪于滚滚红尘之中;在毛泽东的心中,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为解放中国,开创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懈奋斗。这些平凡的人应创造了生命的价值,实现了人生的意义而脱颖而出,无不令人致敬。

反观现世,我们有多少年轻人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将自己活脱脱地由“沉香”烧成“木炭”。那些在光怪陆离的夜店里纵情自我的红男绿女,那些在幽暗的网吧里萎靡不振的少年,那些在红街巷尾徘徊不定浓妆艳抹的女郎,那些怀揣着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传销组织里任人宰割任人支配的青年……有太多太多令人痛心的事例,它们鲜活而又扎眼地流淌于我们的周遭。然而我们需要面对更加惨不忍睹的事实——这些年轻人,这些丧失斗志,失去理想,人生观与价值观早已扭曲了的年轻人们,日后便是社会的建造者和祖国的接班人,试问仅以这样一帮人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能承担得起兴国安邦的重任吗?

面对这样触目惊心的现存事实,我们需要反思。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其中饱含了多少哲人留给我们的教诲与经验,蕴含着多少关于人生与志向的肺腑之言,值得我们细细地汲取和体味。年轻人们,勿忘了王勃“穷且意坚,不坠青云之志”那铿锵有力的呐喊;勿忘了诸葛亮“志当存高远”那永垂不朽的警示;勿忘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是司马迁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

高考作文素材:感恩,生命 篇10

2017高考作文素材:感恩,生命

在我国南方沿海城乡,由于祖祖辈辈久居海外历经磨难,有朝一日重归祖先故里,真的是有种叶落归根之感。有的下车就在乡土上久跪不起,有的眼含热泪连连长叩头,有的俯下身子亲吻土地,还有的打开先人当年带走的泥土,仔细地抛入故乡的河流,大概是取意水流千遭也要回源头的想法。

至于那些事业有成的人,想为社会做些善事好事,尽管在哪里都可以做,但是首先想到的还是故乡。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在九十高龄回到母校南开大学,几乎是天天都在忘我工作和奔波,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给祖国建一座世界一流的数学研究中心,实现他的“数学大国”的梦想。正是因为他的故乡情怀感染了人们,所以他逝世后才有那么多人感念他,愿意为实现他的理想而继续奋斗。

乡根就是这样牢固,乡情就是这样神奇,别看它看不到摸不着,却能左右一个人的行为,同时还会感染别的人,因为它植在每个人的心中。你挖不走人的心吧,那也一定撼不动乡根。只要我们的心脏还在跳动,乡根就永远扎在心底。

凭借《灵与肉》、《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享誉文坛的著名作家张贤亮在重返南京母校时曾写下过这样一句话:“感谢母校,给了我一个艰难的起点。”苦难磨砺了他,也造就了他,演化成珍贵的人生财富,这,也正是张贤亮旺盛生命活力的源泉。

精彩生命

造物主创造了生命,使得世间有了活力。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绽放了绚丽夺目的光彩。生命自产生起就是为了精彩而存在。

塞内卡说过:“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生命只有焕发光彩,方不辱没生命的意义。

历史长河中,无数英烈为了使生命变得精彩而做出了生与死的抉择。屈原为了使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投入了泪罗江中;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血洒咸阳殿;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千古绝唱而流芳百世的文天祥,为了生命的精彩躺倒在蒙古人的大刀之下;“一腔碧血勤珍重”的`鉴湖女使秋瑾为了生命的精彩,命丧清狗之刀下。无数的英雄儿女,不甘平凡,舍生取义,使生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生命需要精彩,精彩燃烧出生命的辉煌。

巴斯德说:“生命在最危险的环境中,方是真正的生命”。小草生长在瓦砾之中,才显出它生命的精彩;苍松矗立于绝壁之上,才显出它生命的精彩;骆驼奔走于沙漠之中,才显出它生命的精彩。只有精彩的生命才能在宇宙之中永生不灭。

生命有意义才会精彩,精彩的生命才会有意义。

凡高的一生融入了向日葵,把艺术的精华留给了人类,他的生命是精彩的;贝多芬的一生奉献给了音乐,用生命之曲唤醒人类,他的生命也是精彩的;马克思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他的生命也是精彩的;孔繁森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兰考人民,他的生命同样是精彩的……巴金说过:“寒冷寂寞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生命如果没有意义,那么尽早就结束它”。

小草把绿色献给春天,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清泉,把它的甘醇流淌入干渴者的心田,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红日,把它的温暖传递到严寒的隆冬,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

花开不是为了凋谢,而是为了结果,结果也不是为了终结,而是为了更生。生命亦是如此!

让生命精彩起来!

彼岸花

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记住了,

我站在海角天涯。听见土壤萌芽

等待着彼岸花……

也许每一个人终其一生守护着生命的花开,也许那是凡高笔下那热烈奔放的向日葵,也许那是照亮夜空一瞬的明亮的烟花……但是花儿总是在生命的彼岸!时刻等待着我们的到来,等待着花开,等待着……

所以,我们称之为彼岸花。

卡夫卡曾经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设计了四种结局:或隐于石中,或被遗忘,或……但是有一种结局他没有设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来火种,大地上盛开出彼岸花。当它被神鹰啄食肝脏的时候我想他的心是快乐的,生命是圆满的,因为他们听得见花开的声音!

我想,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为了花开的那一刻。但是,我们的生命并不能够像曾罗米修斯那样充满传奇,用浓墨重彩的描绘,让彼岸花开满人间大地,人的生命还带着灵魂,灵魂需要出口,所以注定了不能够圆满。所以,我们在跨越生命的高度时,让灵魂飞翔,去听花开的声音……

在面对着初升的朝阳, 群飞的小鸟,浩翰无限的大海,我们感叹生命的美好,造物主的恩德。

在搀扶着已是夕阳暮年的老人,抱着初生纯净的婴孩, 在父母膝下承欢时,我也感叹人类的亲情的弥足珍贵。

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相濡以沫,携手走完人生历程的恩爱伴侣面前, 我们感叹着爱情的圣洁和坚贞……

我们的灵魂有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时,生命便悄悄地萌芽。花儿开在了我们的眼里,我们便把它深深地镌刻在心中,徐徐地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紧紧地扣着心弦,我们一回头:爱的天使站在树枝上,看着我们心中的彼岸花盛开着……

因为花开,所以幸福,因为幸福,所以生命有价值。为了生命,我们寻找爱,寻找人类美好的情感,等待花开的声音……

中考作文素材讲解之和平生命 篇11

【主题阐释】

和平: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蔓延不断,据统计,从地球上出现文明以来的5000多年历史中,人类先后发生了15000多次战争,有几十亿人在战争中丧生,在这5000多年中,人类只有3是生活在和平环境中回首战争,满眼是残忍,是恐怖,是充满血腥味的画面。所以,渴盼和平,珍爱和平,享受和平,成了当今世人的共同心声。让我们一起把和平鸽从心中放飞,让我们一起在和平的阳光下,自由成长,享受生命的快乐。

生命:

每一个生命都是美好的,它会像花儿一样,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把自己的最美奉献给这个世界。每一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生命与生命之间虽然各有差异,但从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大家都一样重要,一样美丽。每一个生命都是珍贵的,它只有一次,不能复制,不可重来,一旦失去,生命之灯就会永远熄灭。每一个生命都有可能成为永恒,只要这个生命有足够的自信、勇敢、坚强,乐于奉献,给世界留下宝贵的财富,那么就会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事实素材】

1.枪口下的微笑

汤姆是部队里的神枪手,被派往伊拉克。来到伊拉克的第一天,教官就对他一再强调:要警惕那些伊拉克人,他们都有可能是XX,所以,一旦发现他们有异样,不管他们是老人还是小孩,你就得立马向他们开枪!

第二天,汤姆出去执行任务,走累了,正坐在一处断墙上准备抽支烟,突然,他发现有个人影在前面一闪,汤姆大叫一声:谁,站住!那人影果然站住了,原来是个十岁左右的小孩。看着这个稚气的小孩,汤姆不禁对他微笑起来。那孩子也天真地笑了。

正当汤姆放松警惕的刹那间,那孩子却突然飞一样地向他跑过来,汤姆一下子想起教官的话来,大惊,连忙举枪射击,但没有射中。他又连射两发,却都打在那个孩子的前面一切都已经晚了,那个孩子已经跑到了断墙下面,刹那间,一声巨响,两个人同时淹没在硝烟中

汤姆躺在了医院里,好在他没有丢掉性命,只是腿受伤了,但还是被遣送回国去了。当汤姆见到他的母亲后,这才痛哭着说出实情:妈妈,不是我打不中,而是我实在无法向一个才十岁的孩子开枪啊!

但是,他们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那个孩子根本不是XX,炸弹是别人早就安装在断墙下面的,那个孩子跑过去是想拿走它,而这个小孩所做的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汤姆对他那友好的一笑。

2.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

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设立这一特殊节日,不仅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更是为了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理论素材】

1.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2.恶德不和、战争、悲惨;美德和平、幸福、和谐。雪莱

3.鲜血甘露用来灌溉土地会有好收成。《雨果戏剧集》

4.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巴金

5.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6.生命只要充分利用便会长久。塞内加

【实战演练】

杨善洲的60年,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的生命因无私奉献而闪光;80后女教师张丽莉,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冲上前去救下学生,自己却倒在车轮之下,她的生命因勇敢而闪光;90后女孩孟佩杰四千多个日子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她的生命因坚守孝道而闪光

其实,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在很多人道德焦虑的今天,总有一些人用自己人性中平凡而美好的品质,让生命闪光,给人感动,也给人更多前进的动力。

请以生命,因而闪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横线上可以填入善良感恩坚守勤奋宽容等词语。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少于600字。

(四川广安中考作文题)

【技法点拨】

素材一讲述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战争故事,美国士兵和小男孩的`善良,既折射出了人性之光,更折射出了战争的残酷,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可用于战争、和平、人性、善良、误会等主题的作文。

素材二是一则时事新闻,报道了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消息。可用在拒绝战争、珍爱和平、铭记历史、爱国等主题的作文中。

【作文展示】

生命因善良而闪光

这是一个让人非常伤心的故事:

汤姆是美军某部队里的神枪手,被派往伊拉克战场。教官强调说:这个地方非常不安全,要警惕那些伊拉克人,他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XX,一旦发现异常,不管是谁,你都得立马开枪,不能有任何犹豫。

汤姆出去执行任务时发现了一段断墙,于是就去歇息。突然,他发现有个人影在前面一闪,原来是个十岁左右的小孩,眨着大眼睛看汤姆。正当汤姆放松警惕的刹那间,那孩子却突然飞一样地向他跑过来,汤姆一下子想起教官的话来,连忙举枪射击,但连开三枪都没有打中,那个孩子这时已经跑到了断墙下面,刹那间一声巨响,两个人同时倒在硝烟中

为什么一个神枪手,竟然三枪都没打中一个小孩?当汤姆见到他的母亲后,这才痛哭着说出实情,原来,他不是打不中,而是实在无法向一个十岁的孩子开枪啊!但是,人们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那个孩子根本不是XX,炸弹是别人早就安装在断墙下面的,那个孩子跑过去只是想拿走它,救汤姆

读完这个故事,我早已泪流满面,汤姆的善良折射出了可爱的人性之光,就在他暗下决心让枪口偏离小男孩的那一刻,他的心灵变得无比纯真,无比美丽,他的生命因此而变得更有意义。相信他面对一定是最善意的微笑,一种良心的解脱会让他一辈子获得安宁。

而那个小男孩,同样因为善良而令人动容,他虽然因自己的善良而意外丧生,但这种发自内心的纯真和友善,同样让他的生命熠熠生辉,闪耀出别样的美丽。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泪水中,记住这个可怜的小男孩,记住他的善良。

战争是可恶的,假如没有战争,汤姆又怎么可能会受伤,那个可爱的小孩又怎么可能会无辜地死去?有人说,人类的历史不只是一部灿烂的文明史,还是一部充满杀戮的战争史,这一点也不夸张。回望人类征程,到处杀声震天;翻开历史书籍,哪一页不滴着殷红的血迹?假如人类没有这可恶的战争,那么,会有多少生命能幸福地生活到老;会有多少伤残士兵,不在痛苦中挣扎中度过余生?假如没有战争,会有多少家庭,不因失去亲人而陷入悲恸的境地;会有多少恋人,不因失去另一半而以泪洗面?

好在战争中的人们,还没有都失去良知,还有人心存善意,还有汤姆和小男孩这样的人给我们以希望和安慰,否则,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希望吗?

善良是这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无论战争,还是和平,善良都是我们最需要的。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心怀善意,让自己的生命因此而闪耀光芒,那样的话,世界就会多一分温馨,少一分残忍;多一分感动,少一分憎恨。

点评:

上一篇:语文报纸下一篇:个人简历的正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