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术后t管的护理

2024-10-01

胆道术后t管的护理(共6篇)

胆道术后t管的护理 篇1

胆道术后T管引流的护理

摘要:

本文综述了胆道术后T管临床观察与有效护理.主要包括:病人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T管的管理、并发症的防治等。认为对患者护理时,要观察患者的具体病情以此来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这也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在实行完T 型引流术后的并发症,且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使患者病情的康复。

关键词:胆道术后; T管引流 ;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023-02

胆囊切除加总管探查T 型管引流术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术[1],且此类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若相关护理人员没有做好护理工作的话,就会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T 型管引流不通畅从而引起胆漏,还有可能导致患者的T 型管脱落,从而引起患者的胆汁性腹膜炎需让患者承受再一次的手术痛苦[2]。所以,T管的护理一直以来受到专家的重视,在病人的配合、管道的管理、并发症的防治、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现综述如下。心理护理

放置T管引流的患者由于病情较长,医疗费用多,医务人员缺少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大部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够了解,不了解T管的知识和担心T管脱落,使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3],所以,在置管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适时的心理疏导很重要。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在查房、治疗、护理时,术前、置管过程、拨管等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T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增强患者安全感和手术的 信任度,寻求患者亲属的情感支持和经济支持。还要讲解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其全面了解自己的疾病 同时,使患者认识到T管在解除梗阻、引流胆汁、控制感染等多方面 的重要性,以及不使 用T管或T管脱出(落)可能造成严重并发症的 不良后果,加强患者对疾病及T管知识的了解,从而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使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明显减轻,积极配合术后T管的护理。另外患者在拨管中因害怕疼痛或拔管后出现意外及对拔管缺乏常识,表现精神上非常紧张,在拔管时用力屏气使腹肌张力增高拔管时阻力增加。同时也会引起引流管口周围肌肉痉挛收缩,影响引流管的顺利拔出,如果强行拉出会造成胆管裂伤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因此对拨管的护理较为重视,医师在给患者拨管时,由责任护士站在患者的左侧双手握住患者双手,目光对视嘱患者随护士口令和护士一起吸气、呼气。此法转移了患者的注意力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无1例患者因紧张、恐惧而发生拔管困难。置管期间的观察和护理

2.1 胆汁的颜色、气味、性质和量可直接反应病情发展变化情况[4]。所以术后要准确记录。胆汁量在正常情况下,术后T管引流的胆汁一般应由少到多再从多到少,如术后1-2天引流量约为100-250ml/d,3-4天引流量约500ml/d,经手术解除梗阻、药物治疗胆总管炎症消退,括约肌松弛,胆总管下端通畅,T管引流量也逐渐减少至200ml/d左右,量过少可能因T管堵塞或肝功能衰竭,量过多可能因胆总管不够通畅所致。胆汁色泽正常为深绿色或棕色,较稠,但清而无渣。术后 1~2天胆汁显混浊的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清亮,显黄色。草绿色: 胆汁内的胆红素受细菌作用或受胃酸的氧化。白色: 胆囊颈管或肝胆管内由于长期梗阻,胆汁中胆色素及胆盐被吸收,由胆囊黏膜,胆管黏膜所分泌白胆汁所代替,这种白胆汁都在手术后几小时内引流出来。脓性、泥沙样浑浊说明胆管内炎症感染严重或泥沙样残余结石。红色: 胆管内有出血情况,主要由于胆管内发炎而引起小血管破裂。如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注意观察患者体温、脉搏、腹痛、大小便颜色及黄疸情况,及时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2.2 妥善固定 防止滑脱: 术后妥善固定“T”管是确保引流通畅及避免受压、扭曲、脱落的有效措施[5].传统的T管固定方法是在腹壁戳孔,“T”管从戳孔处穿出给予缝线捆绑,再在戳孔的腹壁处与皮肤穿连予以固定 2 ~ 3 针,术后腹部伤口予腹带包扎,用胶布固定T管于腹壁皮肤,将接无菌引流袋用别针或持钩固定床旁。有报道[6]导致T管滑脱的常见原因有术后T管缝合线撕脱导致固定不牢,T管角 度放置不当等。刘贤芬[7]采用改良腹带制作成T管固定带;孙建华[8] 自制蝶形胶布固定T管。廖永慧[9]引流管固定器行T管固定。以上的固定方法极大地避免了因T管固定不牢可致早期滑脱,提高患者的带管满意度,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具体体现在疼痛减轻,T管牵拉、扭转、脱出减少,患者可适当活动,易于保持个人清洁,伤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等方面极大地减轻患者的身心压力,减少了创伤与应急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2.3 保持引流通畅,防止T管梗阻:随时观察,避免牵拉扭曲;挤压T管时应将一手靠近腹侧管固定T管,另一手由T管近端向远端挤压,不可反向挤压,以免引起逆行感染,也不可贴近腹壁处挤压,以免造成T管脱出[10]。李水英等[11]采用改进方法:即挤压时一手用力压住远离腹腔段引流管10~15cm处(从腹腔管穿出腹部皮肤处开始向外计算),使引流管闭塞;另一手握成半拳状挤压靠近腹腔段引流管,即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及大鱼际肌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然后两手同时松开,由于重力作用腹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排出,反复操作。此操作产生的瞬间负压可达到0.001MPa。挤压时使挤压力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直径重叠,进行快速反复挤压时,可使气流和液体反复冲击引流管口,防止血凝块形成堵塞管口;也可能与挤压时气流对引流管口冲击作用,将血凝块或坏死脱落组织存留在腹腔中,以及在挤压时产生的极低负压(0.001MPa)和液体的重力作用只将液体引流出来。此方法既能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又不会增加患者疼痛感觉。效果较好。

[4] 陈水茹,高利云.用3M软纱布外科胶带固定引流管[J].护理研究,2005,19(10):1995。

[5] 李济乾.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临床医学,2008,28(9):50~51.[6] 刘贤芬.97例采用改良腹带固定T管前后的临床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2

[7] 孙建华.自制蝶形胶布固定引流管[J].护理学杂志,2011,12。

[8] 廖永慧,高敏,冯,等.用引流管固定器在T管固定中的效果分析[J].华西医学,2013,28(4)596。

[9] 吕红梅.浅谈胆道术后患者T管引流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09 2484 02

[10] 李水英,张梅,刘帆,等.腹腔引流管挤压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9年5月第24卷第10期(外科版)

[11] 吕红梅.浅谈胆道术后患者T管引流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0,09,2484

[12] 郑培秋.华支睾吸虫病术后胆汁分泌亢进21例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22):2292-2293

[13] 马桂丽.胆道术后患者“T”管引流的护理策略[J].中华综合志,2006(2)112-114

[14] 李佳历.56例胆总管切开引流术后T管的护理体会[J].中原医刊,2004年8月第31卷第15期

[15] 卢爱丽.胆总管探查术后 T 管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3年1 月第 6卷第 1期上

[16]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15

[17] 夏天.T型引流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l4例报告[J].腹部外科,2008.21(5):319

[18] 蒋??,鲁玲.胆总管探查术后留置T管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10卷第1期(上半月版)

[19] 朱佩钦,邓静.胆道术后提高T管引流的护理[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3):66-67.[20]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15

[21] 袁慧丽.道术后T型管抬高引流的护理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 2:197

[22] 刘俊,张维康,刘绍彬,等.常规拔除 T 管后胆漏 10 例报到并综合文献116 例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11): 745.[23] 林晓光.胆道手术T管引流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疗,2008,9(19):141

[24] 蒋??,鲁玲.胆总管探查术后留置T管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 10 1 58

[25] 俞莉红,汪满春.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引流管的院内护理及院外管理[J]当代护士2010年5月下旬刊(专科版):37

胆道术后t管的护理 篇2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12月, 我科共收治1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 其中男80例, 女68例, 年龄24~82岁, 其中胆石症102例, 急性重症胆囊炎6例, 胆总管结石36例, 胆管癌4例。

1.2 手术方法

于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术后, 在胆总管切开处放置T形引流管, 一端通向肝管, 另一端通向十二指肠, 由腹壁戳口穿出体外, 接引流袋。引流管一般于术后2~4周拔除。

1.3 结果

148例患者中141例均按期拔出引流管, 患者状态良好; 6例引流胆汁内有泥沙样结石的患者经冲洗后没有发生T管阻塞, 1例因引流胆汁持续为絮状物, 并有绿色沉淀物, 经T管造影后发现在胆管开口部有残余结石, 经胆道镜取石成功。所有患者2周开始T型管闭管, 平均拔管时间为25d。

2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观察和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心理反应,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术后放置T型引流管的重要性和目的, 消除思想顾虑, 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并请同种疾病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 解除疑虑使其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2.2 术后固定

防止滑脱, 避免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患者回病房后, 立即将T型管接无菌引流袋, 并用曲别针固定床旁, 引流管与引流袋衔接处要固定牢固, 防止脱落。

2.3 保持引流管通畅

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 站立或活动时引流袋不能高过胆管平面, 以避免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亦不可引流袋位置太低, 避免因胆汁引流过量影响消化吸收, 同时指导患者在床上活动时把引流管顺直, 避免因引流管扭曲、打折或受压而引流不畅。

2.4 术后T型管的观察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胆汁的量、颜色、性质有无改变, 有无鲜血或碎石等沉淀物, 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及腹痛情况、大小便颜色及黄疸消退情况。术后24h内正常引出深褐色或橙黄色清亮胆汁为300~800ml。如胆汁分泌多, 引流量过大, 及时报告医生, 补充液体, 以防发生电解质紊乱;如胆汁引流量过小, 应挤压引流管, 检查是否通畅, 并检查衔接处有无松脱, 密切观察腹部症状, 有无腹痛、腹胀、腹膜炎等症状, 以及时发现有无胆道梗阻发生;若引流出的胆汁内含有泥沙样的结石, 为了不引起T型管的阻塞, 可用0.9%氯化钠给予适当冲洗。本组有6例患者胆汁内含有泥沙样的结石, 为了不引起T型管的阻塞, 经用0.9%的氯化钠冲洗, 配合使用抗生素, 引流通畅后胆汁转清[1]。 引流袋原则上每24h更换1次。更换时连接紧密, 动作轻揉, 以防动作过大引起T型管移位。

2.5 T型管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2.5.1 T型管旁胆汁渗漏:

一般发生在术后5~7d, 如渗出少, 患者症状轻, 可行腹部B超;如无明显积液, 可通过换药观察, 不用特殊处理;如患者T型管旁渗出液多, 且患者有腹痛, 腹部B超腹腔有少量积液, 可在T型管旁置一塑料胃管沿T型管插入, 长度一般为T型管 (腹腔内) 长度的2/3, 这样渗出液会沿插入旁路流出, 起到充分引流作用。引流后随时观察患者腹部症状, 如出现腹膜炎、引流不畅, 应立即报告医生, 重行腹腔镜手术探查, 充分清洗胆囊床, 在右上、下腹各置一胶管引流, 一般1周时间引流管可拔除。

2.5.2 胆汁漏后皮肤的护理:

持续渗漏出的胆汁浸湿皮肤, 使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 本组患者有3例胆汁漏的发生。采用氧化锌油加以保护皮肤, 防止皮肤破溃, 及时给予换药, 防止发生引流口感染, 粘贴胶布的位置要交替更换, 以防发生局部过敏反应。必要时使引流口处暴露, 便于观察与护理, 床上铺无菌纱垫, 并用无菌纱布遮盖引流口处, 无菌纱垫、覆盖纱布要定时更换, 同时为了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机会, 病房减少人员流动,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尽量保持引流口清洁、干燥、无菌、让患者感到安全舒适。本组3例患者保护得当, 没有皮肤破溃、引流口感染等现象的发生。

2.6 闭管的观察

闭管时间为2周, 主要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 白细胞是否正常, 有无腹痛发作, 黄疸是否消退, 粪便颜色是否正常。如各项指征正常, 先间断闭管。第1天, 白天先闭2h, 晚上开放T型管;第2天白天闭管, 晚上放开;第3d以后, 可一直闭管。这期间, 密切观察患者全身症状, 有无腹痛、腹胀、发热、黄疸等症状,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 则开放T型管, 行T型管造影, 寻找原因, 是否有胆道狭窄、感染、残留结石等情况, 针对原因给予处置。

2.7 拔管的护理

T管拔出后继续观察病人食欲, 大便色泽和黄疸消退情况, 同时注意有无腹痛、发热等。

2.8 心理护理

患者经历了手术的创伤和漫长的T型管的带管过程, 身心疲惫, 此时应运用心理学的知识, 以饱满的热情、礼貌的话语, 耐心细致的解答、端庄的仪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体质较弱、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 要经常主动沟通, 耐心细致地了解病情, 解答问题, 满足生活上的需要, 加强生活上的照顾;而对于发生胆汁漏, 拔管困难或自身原因等延长拔管时间的患者, 护理工作应更加细致, 患者常表现对预后十分关心, 经常询问病情, 担心医生技术有问题而延误治疗, 对于这些患者应适当调整谈话的内容及语调, 亲切大方, 充满自信, 有问有答以增强患者痊愈的信心, 也可以向其介绍一些与之情况类似的患者, 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取得我们经过努力也无法达到的护理效果。患者出院后, 应与患者保持联系, 定时随访, 随时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 以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

3讨论

引流管的护理是外科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重视胆道术后患者T型引流管的护理是胆道手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工作中必须从整体化角度出发, 详细了解病情,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周密、细致的护理计划, 并逐步落实, 为患者提供细致周到的护理措施, 减轻患者痛苦, 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3], 促进患者顺利度过术后恢复阶段, 早日康复出院。

关键词:胆道手术,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塞君, 沈丽华.肝脏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1) :829.

[2]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 (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1.

胆道术后T管造影的技术探讨 篇3

关键词 T管 胆道造影 技术要求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94

胆道术后T管造影仍是目前临床上能够比较全面显示胆道系统、了解术后肝内外胆道变化情况,胆道有无结石、胆总管下端有无狭窄及通畅与否的一种简单、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并且是临床决定拔出T管的重要依据。本文收集38例术后T管造影的病例,就其造影方法、注意事项和X线征象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胆道术后T管造影患者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3~65岁,平均44岁,全部病例术后20天左右行T管胆道造影。

检查前准备:全部病例术前行碘过敏试验,无1例过敏;同时给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介绍T管造影的目的、方法及检查中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心理,配合好检查。对比剂76%复方泛影葡胺20ml,用生理盐水20ml配制成浓度38%备用。冬春季应将对比剂和生理盐水加热同体温。机器采用OPERA多功能数字化X线机。

造影方法:患者仰卧于X诊断床上,引流管口消毒,用注射器抽吸T管及胆道内胆汁,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抽出。用20ml注射器将38%泛影葡胺对比剂缓缓注入T管内,用量20~40ml;多体位透视观察并采集图像。造影结束后,再用注射器缓慢抽出胆管内对比剂,然后继续T管引流。

结 果

38例造影全部成功,造影过程中未出现过敏反应及明显腹部不适情况。26例显示正常,有异常X线征象12例,其中胆总管下段局限性狭窄2例,肝内结石5例,肝外结石2例,肝内胆管扩张2例,但未见有结石影,合并胰腺管显影2例,气泡伪影1例。

讨 论

胆道术后T管造影简单、易行、可重复,是术后了解肝内外胆管的一种简便方法。而造影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细节都是影响造影结果的重要因素,否则就会造成造影失败、漏诊、误诊,重者造成胆道感染、休克、急性胰腺炎等。所以要取得满意的造影结果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患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并置T管引流,已经经受了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创伤,并且王继英等研究认为[1],胆囊切除术后胆囊与奥迪氏括约肌协调作用被破坏,奥迪氏括约肌缺乏胆囊收缩反射性引起奥迪氏括约肌松弛的调节而经常处于收缩或痉挛状态;如果再加术前没有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致患者紧张,则更容易造成奥迪氏括约肌持续处于收缩或痉挛状态,造成胆总管下端对比剂不能通过。②造影前T管内及胆道内胆汁要抽出,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抽出,目的是防止胆汁与对比剂混合不均,以及黏稠胆汁的存在,以免引起误诊。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胆道,形成气泡伪影。③对比剂浓度、推注方法及细节处理:对比剂浓度与影像质量密切相关,浓度过高则易掩盖胆管内小结石影像,造成假阴性;浓度过低则结石不显像,也会出现假阴性[2]。采用浓度38%的对比剂可两者兼顾。对比剂在推注过程中应缓慢,压力不宜过大,防止造成患者上腹部胀痛,重者引起急性胰腺炎等。冬春季对比剂和生理盐水要加热同体温,既能减少低体温反应,又可减少造影过程中对比剂温度过低刺激奥迪氏括约肌引起相关不良反应[3]。④造影过程中图像采集:设备允许可全程录像;点片时要注意:当对比剂进入肝外胆管,而管腔尚未完全充盈时即点片。因为当胆管完全充盈时,其密度较高,管腔内小结石易被较高的对比剂遮盖,从而产生漏诊,只有当少量对比剂充盈时才可清楚地显示小结石影。⑤造影时要多体位转动,可头低足高位20°~25°,右前斜位,左前斜位,立位及俯卧位,以便更好地显示肝内各支胆管。⑥仔细分析各支胆管显影情况,最好由放射科医师和外科医师共同阅片。由于手术后扩张的胆管形态尚未恢复到正常,肝内钙化灶难以和结石相鉴别,存在一定假阳性[4],所以应当透视下动态分析各支胆管显影情况,进一步减少误诊和漏诊。

文献报道T管造影有9%的假阳性或假阴性发生率[5],所以有条件的医院在T管造影后可再行胆道镜进一步检查,其可以直接窥视肝内外胆管内有无结石、肿瘤、狭窄、炎症和出血等情况,并可同时进行治疗,从而可进一步降低T管造影中胆道残石的漏诊和误诊。

参考文献

1 王继英,张超,王旺河,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動力障碍的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1,7(7):400-402.

2 刘庚年,李讼年.腹部放射诊断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206-207.

3 黄应福,罗福文,等.如何减少T管造影后不良反应[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8(3):56.

4 龚连生,等.胆道术后残石诊断方法的可靠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0):1513.

胆道术后t管的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7例, 男27例, 女30例, 年龄14~82岁, 平均53岁。均为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其中“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48例”, “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9例”, 残余结石分布:双侧肝管26例, 左侧肝管14例, 右侧肝管13例, 单纯胆总管结石4例, 取石次数1-6次, 本组其取石74次, 平均1.3次。

1.2 方法

均在术后4周以后进行。拔除T管, 常规消毒铺巾, 经T管窦道插入纤维胆道镜 (Olympus CLE-10型) , 并通过灌注管道系统间断滴入生理盐水, 依次窥视肝内外胆管, 在直视下取石, 术后重放一横臂剪成小芽状的T管引流24~48 h。即可如造影仍有残石可反复经窦道取石, 两次间隔7 d以上。

2 结果

本组57例其行纤维胆道镜取石74次, 平均1.3次, 平均取石时间60 min, 52例取净结石, 取净率 (治愈率) 92% (57/52) , 术后1月结合B超或CT证实。术后并发症:发热 (体温37.5℃~38.5℃) 5例 (9%) , 窦道穿孔0例 (00%) , 胆道出血1例 (1.7%) , 所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均保守治愈, 失访者3例。

3 讨论

3.1 纤维胆道镜取石适应证及治疗时机

①适用于所有胆道结石术后留置T管引流者, 取石治疗多于术后4~6周以后开始, 但对近期有严重心肺疾患或胆道内感染明显者慎用;②对老年人或体质较差, 伴有糖尿病, 低蛋白血症, 胆总管直径小于1.0 cm者, 可适延长开始取石治疗时间。

3.2 术中体会

直径>1 cm的结石, 取石网套住较为容易, 但取出较为困难, 不可用暴力硬拉, 以免胆道及窦道撕裂, 可先将胆道镜退出窦道, 用扩宫器由小号至大号逐渐扩张窦道, 再拉出取石网, 通常能将结石拉出。若结石太大, 取石网套不上, 可用活检镜将结石咬碎, 再套取。对于肝内一些较大嵌顿性结石, 实在不能套取切勿强行, 可采用活检钳凿孔, 使胆汁进入袭孔内浸泡结石, 使之软化裂开松动, 3周后再取石。对肝内胆管广泛性残石者, 不强求一次取净, 可多处钳碎, 置管冲洗, 套取, 配合中药排石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也常能成功排净结石。

Ⅲ级以上胆管结石, 由于开口小, 一般纤维胆道镜难以进入。此时可将胆道镜置其开口处, 插入细塑料管加压注水冲击, 再插入网篮反复进退捞取, 亦易成功。肝内胆管残石合并胆管狭窄、常为膜状狭窄, 可采用活检钳反复咬取及用取石网反复进出拖拉, 使狭窄段裂开, 继续向前推进胆道镜通过狭窄段取石, 往往能成功取出结石, 并纠正胆管狭窄[3]。

3.3 T放置体会

如术中放置T管过细或位置不当而导致窦道过细过长或与胆总管形成狭小的锐角, 都会给取石带来困难。作者多选用24号T管, 使长臂与胆总管垂直, 距腹壁最近处引出, 使之尽量成为“粗、直、短”窦道[4], 有利于术后取石成功。

拔除T管前保留皮肤固定线, 仅剪断与T管相连的部份线, 因此, 需再次留置T管时仅用弯钳经固定线下另拉过一缝线, 固定T管, 不需麻醉缝线。

如窦道较小, 可先用扩宫器顺次扩张后, 用18号或20号T管, 使横臂剪成锐形小芽状, 用直钳夹住, 扩张的窦道放置到胆总管内, 比直接剪除横臂仅剪侧孔留管效果更好。

3.4 并发症的处理

本组发热5例37.5℃~38.5℃, 经持续开放T管引流24~48 h, 体温自行消退, 一般不需用抗生素。本组无窦道穿孔患者, 但建议凡近期内有长时间应用激素的患者, 最好延长经T管窦道取石时间, 待窦道纤维包裹较牢固再取石, 时间以术后6周以上为佳。如出现该并发症可放置一导尿管引流, 加用抗生素, 一周后拔管。胆道出血1例, 出血量均少于200 ml, 估计与拉石过程刮伤胆管壁有关, 无需特殊处理。腹泻8例, 均发生有胆道镜术后6 h内, 可能与过多生理盐水入肠腔有关。超过2500 ml生理盐水时, 易致腹泻, 无需特殊处理。

参考文献

[1]夏这芳, 王敬三, 宇才贤.肝内胆管结石.中华外科杂志, 1983, 12:330-331.

[2]王或恩.肝内胆石症.中华外科杂志, 1983, 21:332-334.

[3]房淑彬, 刘中金.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残石264例体会.实用外科志, 1993, 13:108.

包虫病术后置管的护理体会 篇5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包虫病123例。其中细粒棘球蚴120例, 泡状棘球蚴3例。男72例, 女51例;年龄7~82岁;柯族72例, 汉族30例, 维族20例, 哈萨克族1例。肝脏包虫102例, 脾包虫5例, 腹腔包虫6例, 肺包虫8例, 子宫包虫1例, 肾包虫1例。单发包虫97例, 多子囊包虫26例。行包虫内囊摘除术89例, 服药治疗30例;拒绝治疗4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给患者讲解术前应注意的事项及做术前准备的必要性;为患者做好术前的解释工作以使患者减轻紧张情绪;按要求做好术前的各项检查及术前工作并解释其目的;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详细解释, 说明手术的重要性、疾病的转归, 以消除其顾虑, 积极配合手术。

2.2 术后置管的观察及护理

具体有: (1) 患者从手术室返回病区时, 护士让患者平卧, 将引流管放置妥当, 严防引流管脱出或敷料被拉扯等情况发生。 (2) 将患者安排在1~2人间, 减少探视, 病室空气每日消毒1次, 保持床单位清洁。 (3) 对患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定时观察体温、血压、脉搏的变化至病情稳定为止, 对于体温不超过38℃的患者无须特殊治疗, 在术后1~2d可逐渐恢复正常;对于体温持续不退或在术后3d出现发热应及时检查伤口有无感染或引流管出现引流不畅等现象。 (4) 引流管情况观察:术后要密切观察引流管切口处有无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有无扭曲受压的现象并交代患者引流管不能倒提, 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时, 妥善固定引流袋, 防止引流管脱出, 引流袋放置时不能高于引流切口, 如放置不当可使袋中的引流液反流而引起感染。 (5) 密切观察患者引流管通畅情况及24h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与浑浊度。 (6) 引流管固定要牢固, 防止脱出, 引流管对病员的康复非常重要, 一旦脱出须再次行使手术放置, 如发生引流管脱落而使引流液渗入腹腔可引起腹膜炎[2]。 (7) 各种操作必须在无菌技术下进行, 衔接的各管和引流袋每日更换。置引流管的伤口应每日更换敷料。

2.3 饮食

包虫患者手术后, 食欲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因而消化系统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术后应指导患者进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避免进酸、冷及奶类食物, 限定进食量。

2.4 做好出院指导

向带管出院患者交代需定期到院复查并定期更换引流袋的重要性, 向患者清楚地说明术后服用阿苯达唑脂质体口服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嘱患者合理饮食及安排休息, 尽量少接触犬。

3 讨论

包虫病是流行于农牧区, 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地方病, 最主要的终宿主是犬, 中间宿主为羊、牛、马, 人也可以成为它的中间宿主[2]。包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 虫卵随粪便排出, 常粘在狗、羊的毛上, 当人吃了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 即被感染。治疗:包虫在5cm以上行手术, 手术后置残腔引流管时间为1周~3个月。因而, 妥善固定好引流管, 保持管道通畅, 并观察引流物的性质及量, 防止并发症是整个护理过程的重要环节, 合理指导术后饮食, 并做好出院指导。

参考文献

[1]彭新宇, 张示杰, 牛建华, 等.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30例报告[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6, 17 (9) :529-530.

胆道术后t管的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室食管贲门癌术后住院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体质量减轻, 并有部分患者出现吞咽困难, 术前或术后通过病理确诊为食管癌。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 女18例, 年龄59~74岁, 平均年龄 (62.5±8.2) 岁;对照组男28例, 女17例, 年龄61~72岁, 平均年龄 (61.9±7.5)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方法:

术前或术中将营养管和胃管一并插入胃内, 将插入的胃管拔出同时把消毒营养管和消毒胃管一起带出鼻腔外, 系一“糖球”于营养管头端, 然后送入十二指肠将部以下。营养液滴注时, 患者取半坐卧位, 并一直维持胃肠减压。营养液加温后经输血器向十二指肠营养管内缓慢滴入, 营养液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 以接近患者体温37~40℃为宜。每次营养液输注完成给予温开水20~30 m L冲洗管道用来维持营养管的通畅及清洁。温水冲管后营养管封管, 防止营养液或消化液流出。

1.2.2 对照组方法:

术后经锁骨下静脉留置管输入8.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750 m L, 1000 m L 20%脂肪乳注射液, 另还输入包括葡糖糖、维生素及电解质等。

1.3 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营养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则短语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食管贲门癌患者, 术后及时给予肠内营养具有促进胃肠生理功能, 促进胃肠蠕动维持肠黏膜的屏障功能, 保证患者术后营养的需要, 是术后患者身体及治疗成功的关键[3]。据学者研究发现, 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肠功能大多处于正常状态, 所以选择肠内营养方式比肠外营养具体显著的优势[4]。在营养管使用过程中, 加强护理措施是保证营养供给的关键, 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方面的护理, 术前对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肠内营养的优点, 普及肠内营养的相关知识, 强调医患配合的重要性, 充分了解患者对十二指肠营养管的适应情况及心理变化, 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并鼓励患者, 增强其自信心;营养管的护理:营养管要有效固定, 并保持通畅。术后用胶布固定营养管, 胶布要及时更换, 避免胶布失去黏性固定不牢营养管使其滑脱, 每次滴注营养液完毕后, 用温水冲洗管腔, 并每间隔几小时冲洗1次, 输注不同营养液时也应冲洗, 避免营养管堵塞。患者在夜间睡眠时保持床头抬高30°~40°, 避免营养管内营养液逆流阻塞管腔。如果营养管堵塞, 先用温开水冲洗, 温水冲洗不成功则可以利用碳酸氢钠或尿激酶冲洗, 如果还未冲开管腔则再次置入营养管。患者口腔护理:营养管留置时, 不仅仅要对管腔进行护理冲洗, 对患者的口腔也应加强护理, 术后禁食期间, 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鼻腔, 鼻腔护理要特别重视, 防止长期置管引起鼻腔内黏膜干燥、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并发症护理:腹痛、腹胀时, 可以调整营养液的种类, 选择适宜的营养液, 或者采用家属自制流质食物滴入, 控制滴注速度, 不易过快, 并热敷腹部, 腹泻严重时可以给予止泻药经营养管注入来止泻, 腹痛、腹胀严重不能控制者禁止营养液滴注;恶心、呕吐护理:一般情况下仅需要调整滴注速度及减少每次输注量即可改善症状, 必要时可给予促进胃动力药物进行缓解。电解质紊乱护理:严格执行医嘱, 合理安排补液的顺序, 保证营养液补量充足, 严格观察患者营养状况, 可以通过出入量记录来观察。

总之, 十二指肠营养管提供的肠内营养是一种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的营养补充方式, 相比肠外营养更具有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采用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 选取我科室食管贲门癌术后住院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5例, 观察组给予十二指肠营养管肠内营养, 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则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十二指肠营养管提供的肠内营养是一种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的营养补充方式, 相比肠外营养更具有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十二指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护理

参考文献

[1]朱金金.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6) :891-893.

[2]李卡, 肖雪玲, 刘爽, 等.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评估[J].中国普外基础及临床杂志, 2013, 2 (20) :174-177.

[3]王骏扬, 邹永波, 张明成, 等.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 3013, 3 (17) :524-526.

上一篇:如何在学生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微型党课教案下一篇:牛角挂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