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评价活动的反思

2024-09-22

对评价活动的反思(通用12篇)

对评价活动的反思 篇1

对评价活动的反思

承传以往的习惯经验,老师们总是在活动的最后集中幼儿,自己充当主角地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诸如谁注意听,学到了什么本领(也就是当天的知识点);谁遵守纪律、大胆发言,小朋友们要向他学习或是结合活动内容对全体幼儿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等等。总而言之,评价环节存在于每一个活动的结束部分中,偶而还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冬去春来,随着幼教界各种新观念的传入,我们对评价活动有了新的看法。如:在评价活动中不再以老师为主角,而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因而,幼儿个人的、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师生间的评价方式不断地呈现,评价的方式多样化了。

然而,在一次的评价活动中,我困惑了:是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要有评价呢?那是一次领导下园随堂听课的活动的最后部分,幼儿探索了潜水艇为什么会升上来、沉下去后,分组设计未来的`潜水艇之后,我象往常一样集中了幼儿,准备让他们向大家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最后由我来加以小结、评价。为了能够更形象地加以介绍,幼儿将自己设计的成果都带了上来。幼儿坐下后,未开始这一环节,我就后悔了,因为幼儿还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他们热烈地讨论着自己的发明创造,根本没有静下来的意思,在我多次的组织纪律后,这一交流评价环节勉强地完成了,便也闹了个尴尬的场面。“我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来组织这一环节吗?”我不停地问自己,我尝试着换位思考,设想自己正全身心地投入活动,正为创作出的作品而欢呼雀跃或正创作思考时,会有心思去听别人说些什么吗?幼儿又何尝不是呢?他们沉浸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快乐中,他们多么需要此时有别人去和他们一起分享、多么盼望能与别人交流啊!可我们,却硬要把他们从这种快乐中隔离出来,让他们服从我闪的这一评价活动,回想到这儿,我不住地遣责自己,同时也为自己有这一顿悟而庆幸。从此,在不需要的情况下,我不再集中幼儿进行讲评,而是让他们尽情地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让他们共享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评价活动的反思 篇2

最近在园内开展了一次美术欣赏教学的选拔, 这个活动使我对美术欣赏过程中的评价意义有了新的真正认识。在这次活动中先是活动教案的选拔, 我设计的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线条写真集》被选上了。开始还是沾沾自喜, 以为自己对美术欣赏活动是掌握了。但是具体的实施之后, 我就发现是一节失败的活动。目标是没有达到的, 没有“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孩子在说看到《黑色线条》想说什么的时候, 思维没有打开。只是纠结于表现的色彩、形状等, 没有将孩子们的创作能力挖掘出来。我没有将美术欣赏中的过程评价充分有效地运用起来, 让孩子们在真正感受美之后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其中对于作品的联想和想象部分孩子们的表现不好,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大班大部分孩子都是能区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并有了一定的审美标准, 但带有明显的个体倾向, 他们对于《黑色线条》这幅画用自己的评价标准来评价, 只是简单说出画面的基本特征。因为过程中我没有很好的总结评价孩子的观点, 让部分孩子的想法受到周围其他孩子评价的影响。这正是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他们审美标准还是比较模糊, 正处于初步的、低级的萌发阶段, 活动过程中我需要运用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孩子们自主感受和表达美。

二、二次执教收获、有效的对话过程评价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检验+反思, 我想要有更好水平的提高就要好好地反思这节活动的问题。课后的反思中我想到这节活动没有成功的原因活动过程性的评价的不到位, 没有真正地运用好欣赏教学的意义。太在乎自己设计的三个环节“看”“听”“想”了, 让幼儿被画面的表面色彩和线条所约束, 没有发散幼儿的思维。欣赏教育将教育目的蕴于活动过程之中, 不仅重视幼儿获得知识的对与错, 多与少, 更关注幼儿的态度、情感、能力、责任心以及合作精神等个性品质的培养, 注重幼儿对过程的主体性体验, 注重活动过程本身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在人文环境上, 欣赏教学模式努力营造了一种为孩子们所接纳的、无威胁的、宽松的、愉悦的、开放的师幼关系。我没有真正地了解这些要求, 没有真正地完成这些要求。

对于欣赏活动来说, 孩子是从自己的心灵世界出发同艺术家、作品进行独特的对话活动的。这种对话活动是在欣赏者审美心理体验的进出上进行的, 这种审美心理体验超越了现实功利的单维情感, 与审美对象保持了适当的距离, 调动了多种审美心理功能共同活动, 将艺术家的情思意绪和审美创造在内心深处相互弥漫、交融, 然后将艺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变现出来。

检查已有、系统学习、认真反思, 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之后, 感觉过程性的评价的重要性, 借用其他班级的孩子再次执教这节美术欣赏活动。活动中我在过程评价时多反问。让幼儿多说, 因为孩子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没有过多的干涉幼儿的想法, 只是简单的对话评价。没有给他们拘束, 结果孩子们说得非常的好, 孩子们的想象力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对于康定斯基的《黑色线条》 (这是一幅由线条与色块融合在一起的抽象画, 画家用绚烂的喷发的暖色块作为底色, 短促四射的黑色线条散布其中, 营造出一种视觉上的爆炸与热烈的感觉) , 幼儿都能欣赏到艺术作品的线条美, 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感。

三、三次执教验证、增加过程多角度评价

孩子们回答问题之后的简单对话评价, 进行形式思考以后, 还要帮助他们总结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进一步加深体验, 同时这也是学习如何观察、如何比较等形式分析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 我的语言都应该是通俗易懂的、简明扼要的, 要让孩子们能理解。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以及从多次的执教之后了解更多过程性评价的意义, 我再次借班执教, 收到更多的有意义的效果。在过程性的评价中应该多元、多角度的评价。对孩子欣赏美术作品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 还可以采用互评等方式, 要充分肯定孩子们的进步和发展。

过程性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 因而我要用肯定的评价方式是多鼓励、多表扬而没有否定和批评。即使有也要用“如果怎么样就会更好”等语言来表达, 以创造的新颖性、独特性等方面来衡量孩子们的想象, 促进孩子们个性的发展。多重视学生动机的激发、兴趣的培养、情感的交流, 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多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使美术教育以美的力量激励孩子们去发现美、鉴赏美, 创造美。

多次的开展了这节活动, 我感觉成功了不少是因为孩子们的表现更好了。我将孩子们看到《黑色线条》说的话写下来, 我感觉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会欣赏美、创造美的人。

精彩的评价活动是教师全身心的投入, 在活动中是师幼的对话、碰撞、共鸣、教学相长。我感谢这节以失败开始以成功结束的美术欣赏活动, 它让我对于过程性评价有了更深入真正的认识:以幼儿为主体、有效的对话过程评价、增加过程多角度评价等等。我在今后的所有活动中一定要将过程性评价的精髓融入到各个活动之中, 让“评价之花”开满各个活动环节!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活动中的过程评价是整个美术学习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一次执教反思、影响性因素过程评价;二次执教收获、有效的对话过程评价;三次执教验证、增加过程多角度评价;让幼儿能够更多发挥出自己想要表达的美。

对评价活动的反思 篇3

【关 键 词】幼儿美术活动;教师;评价;评价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132-02

新《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在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果,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美术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做恰当而有效的评价,师幼会产生有效的互动,使教学活动处于一种鲜活的状态。但当前在美术活动中,很多教师的评价行为仍然存在着偏差,导致评价这一环节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一、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存在的问题

1. 评价忽视幼儿个性和情感的发展。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偏重幼儿作品的构图、造型、涂色等方面,往往从知识技能、画面效果这些显性因素来进行评价,以像与不像、好与不好为标准来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而对于幼儿的情感、态度、兴趣、注意力、个性的发展却不够重视,缺乏引导和肯定。这样的评价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幼儿在其他方面所表现出的闪光点,对孩子的绘画兴趣和积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2. 评价标准和方式单一,忽视个体差异。每个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能力,在美术活动中,每个对于绘画主题的理解不同,通过自己独特的想象和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但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很多教师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如强调画面是否丰富、比例是否恰当、涂色是否均匀、是否与范画相像。而且教师的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基本是语言评价,很少采用微笑、眼神、倾听和关注等非言语评价行为。这样的评价忽视了幼儿的多样性、差异性,违背了幼儿个性的丰富性、复杂性,也压抑了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不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幼儿的实际情况。[1]

3. 评价语言过于单一、笼统。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评价过于简单,对幼儿作品评价的语言往往比较单一、笼统,不够深入具体,缺少针对性。如,“画得不错”、“画得真棒”、“画得真漂亮”、“有进步”,这类评价语言缺乏具体的内容,幼儿听后并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了哪些进步。如果这是幼儿第一次听到老师这样的表扬和肯定,幼儿可能会十分高兴,如果一直重复着类似于“真棒”的评价,幼儿也会感到乏味无趣。这样的评价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4. 评价行为缺乏激励性。在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你怎么画得这么乱”,“你画得不好看”,“你画得这像什么呀?”当个别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符合幼儿思维特点的事物时,有的教师不顾幼儿的想法,采用否定性的评价说:“你怎么画了个绿太阳?你画的房子怎么是这样的?“你画的树叶怎么是蓝色的?类似这样的否定性评价,会挫伤幼儿绘画的自信心,削弱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5. 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很多教师偏重对幼儿美术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很重视在结束环节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注重对幼儿作品中涉及到的构图、造型、涂色等技能技巧的评价,却忽视了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持久的注意力等方面的评价和引导,而这些方面也是我们在美术活动中所追求的目标。同时,由于缺少对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引导,幼儿得不到及时的点拨,评价在激发幼儿兴趣、灵感,开阔幼儿思维、大胆创造和表现等方面的作用没有达成,使得评价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也无法真正实现。

二、改进策略

如何能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进行恰当合理的评价?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评价行为进行反思,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理念,逐步改进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注重幼儿的多元发展。《纲要》在幼儿发展评价方面指出:“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包括认知、语言、身体、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幼儿美术教育也在于此,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发展幼儿的美术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个性等。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具体说来,在对知识技能方面评价上应包括构思、造型、材料运用、表现、涂色等指标;在情感、态度评价上则应注重对幼儿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自信心、持久性等。所以,教师的评价行为应以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为出发点,不能只强调美术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应把幼儿的绘画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情感、个性发展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2. 评价体现多层次和多样性。每个幼儿基础和能力不同,发展水平不一,都有其独特性和个体差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又都有独特的智能,如果用同一“标尺”、用同一“标准”,显然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设计多层次的评价标准,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2]

所以,教师要从多个标准、多个角度去评价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发现幼儿各自的长处,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从而让每个儿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美术活动的评价中,还要做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要考虑幼儿的不同个性,对不同的幼儿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用拍手、微笑、伸出大拇指、拍拍肩膀来肯定幼儿;也可用抚摸、拥抱、拉手来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对一些比较沉静、内向、胆小的幼儿,教师可用热情的语言加以赞赏,或用拍手、贴五角星加以肯定,以增强自信心;对那些性格外向、活泼、表现突出的幼儿,可用积极的语言适度赞扬或点头微笑。只有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采用灵活变化的评价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

nlc202309031944

3. 评价语言具体恰当。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具体性、针对性,要明确地指出孩子活动过程中或作品中值得表扬和肯定的地方。如,“这几朵花颜色涂得真漂亮!”“这幅画的线条非常流畅!”“你画得真细心”。这样的评价会让幼儿感到生动有趣,会增强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和继续作画的愿望。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恰当、具体的语言评价能对幼儿起到点拨和引导作用。如,有的孩子画面颜色单一,教师可以提醒他“颜色有点少,还可以用什么颜色搭配起来更漂亮,更合适?”引导孩子大胆表现,使画面色彩更丰富。如果教师的评价语言生动、具体,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 评价体现激励性。幼儿都喜欢教师表扬,表扬有助于幼儿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恰当的评价能保持和延续孩子的绘画激情,张扬他们的个性,开发潜能,呵护他们的智慧之花,让他们在快乐与成功的感受中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还因为这一兴趣和愉快体验,将推动他们今后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3]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对于孩子的作品,只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体现他们的创造力,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就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发现和体会幼儿美术作品的优点,努力从每个孩子的画中欣赏其独特之处,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和肯定,从而保护孩子创作的热情和绘画的兴趣,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树立自信心。教师不仅要赞扬绘画能力较强的幼儿,对于绘画能力弱一些的幼儿,那些画面简单的幼儿,教师也应鼓励与肯定。用肯定赞赏的语言为他们鼓劲,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激发幼儿大胆作画的欲望和热情。

5. 评价与教学融合,注重过程性。新的评价理念强调评价的过程性,教师对美术活动的评价应是伴随着教学活动过程而发生,也就是说评价与教学相融合,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这就要求对儿童美术发展的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4]所以,教师要树立新的评价观念,评价要从过去仅仅重视结果转变为更重视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教师要恰当地运用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末。通过评价重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情感和主动的态度,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增强自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克服困难、大胆表现的精神。教师通过对幼儿美术活动过程的关注和评价,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不断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红霞.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反思[J].早期教育,2008,(Z1).

[2]沐文扬.建构生态式教学评价,促进师幼可持续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8,(02).

[3]陆蕴芸.也谈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评价[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6).

[4]冯晓霞.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J].学前教育研究,2003,(09).

《幼儿园教学评价》活动学习反思 篇4

高静讲座的主要内容:

一、共同学习《纲要》教育评价内容

二、共同学习《纲要》组织与实施中的教学评价内容

三、教学评价理论知识概述

(一)概念辨析:评估、评价、教育评价、教学评价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功能

(三)教学评价的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

(四)教学评价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公正性原则。4.有效性原则。5.以学为本原则。6.多元化原则。7.教育性原则。

(五)教学评价的过程:

1、明确教学评价的问题。

2、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

3、确立教学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的范围,列出评价指标,制定评价的标准。

4、收集信息。

5、分析信息。

6、反馈信息。

7、调整与改进。

(六)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四、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与教学活动评价

(二)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呈现出下列一些新的基本趋势和特点

(四)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其基本内涵表现

五、共同学习有代表性的教学评价表

(一)理论专家提出的幼儿园教学评价表

(二)有专家引领并进行实验的幼儿园教学评价表

(三)园所进行实验的幼儿园教学评价表

(四)我市区的幼儿园教学评价表

六、共同学习专家文章: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反思性评价

崔洁老师的《梅花》活动课

崔洁老师心思细腻、心灵手巧,她的活动课有很多环节让人深有体会:请幼儿闻花香会提前在假花上喷上香水;请幼儿观察梅花后将梅花粘贴在衣袖上以免乱放;请幼儿做小魔术师点击鼠标开出朵朵梅花(课件美观、易操作);幼儿做好的梅花图教师准备好裱画的底版;作品完成了一起合个影留个纪念……

活动课结束后,全体教师针对活动进行了研讨活动,大家各抒己见,研讨氛围十分热烈。由于时间关系活动结束时大家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本次活动引我深思的有两个问题:

第一:深感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教学评价影响的重要。

新《纲要》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与挑战。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教师。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的素质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质上,而教师的专业素质集中体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上,这也正是当前教师培训过程中所强调的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的基本方向。通过这次深入学习幼儿园教学评价我深深感到教师对自己专业化的认识与自我提高的意愿对于幼教的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

第二:深感教育的不平等现象

当“教育的不平等、不公平”很早出现在耳边的时候,我没有太大的感触,只是想国家大、很多地方穷,应该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可是这次活动亲历在抚宁县榆关镇中心幼儿园的活动室,我深深体会了什么是教育的不平等。4月1日,还没到停止供暖日期的时候,这个幼儿园的活动室已经没有了暖气,冰冷透骨了。难道几天的供暖都做不到吗?这仅仅是“穷”的问题吗?

对评价活动的反思 篇5

莱西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江东

内容提要:作为课程改革主要内容之一的教学质量评价的改革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剖析,可以发现许多误区的存在。本文在列举剖析误区的基础上,对于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阐释了四个方面的观点,以求评价者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尽快建立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从而真正发挥质量评价应有的导向与激励功能。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评价 导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必须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来构建评价的体系,应着重于“导”,坚定不移地引导广大教师把聪明才智、时间精力等,倾注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来,矢志不渝地引导全体语文教师和学生扔下“包袱”,轻装上阵,奋发进取,敢于创新。

坚持这一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剖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评价,仍然存在着许多误区,如以形式与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以“标准”答案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以书面测试作为评价的主要方式,忽视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语文学习的特点。这样的评价不仅失去了对于教学改革的导向与激励功能,甚至会异化为教学改革的障碍与阻力。因此,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走出教学质量评价中的误区刻不容缓。

如何走出这些误区,建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体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按照健康的轨道发展呢?

一、着眼基础,紧扣目标,从形式走向内容

形式应当为内容服务,也必须能够为内容服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必须服务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个内容。而有些地方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却认为,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定会良好。

这种注重形式忽视内容的评价标准,引来教师备课与课堂教学的畸形发展。如为了取得这种教学效果,某些语文公开课或示范课上,投影、录音、录像像走马灯似的闪过,有些课堂教学比赛成为超常规“武器”的大较量。学生看着精彩的录像,听着美妙的音乐,面对这些平常不容易享受到的现代化电教手段、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自然兴趣盎然,尽情享受了。而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也得到培养与提高了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上面的课堂教学缺少的正是这些最基本的积累与训练,也就无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评价,必须强调基础性——评价教师的教有没有着力打好基础;评价学生的学是否掌握了基本知识,形成了基本能力,具备了基本的语文素质。

这样的评价观念,自然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坚持《语文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在听、说、读、写、背、作等方面下功夫。如通过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认认真真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能力,积累大量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增加文化底蕴„„一句话,让学生学到真知识,掌握真本领,而不再做那些没有实际效果的冠冕堂皇的表面文章。

二、着眼整体,抓住重点,从结果走向过程

《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对教师的评价,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事实上,有些地方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考评,最看重的还是统考,最相信的还是分数。考试仍然是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手段,考试分数依旧是奖惩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依据。这种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观念,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发展,自然把教师和学生引向仅仅追求分数的狭隘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评价应从整体视角考查,切忌“一叶障目”,以局部代整体,以“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俊”。

当然,我们强调评价要着眼整体,全面考查,并不意味着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地查,而是要求在着眼整体的基础上,注意突出重点。

评价的重点应该是什么呢?教学质量是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教师教的质量是因,学生学的质量是果,即教学质量最终反映在学生身上,所以,应重点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作业书写、参加课外活动等的兴趣、习惯、态度、能力等。这种思路的评价,必然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着眼发展,面向全体,从“标准”走向创新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很小的,后天的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只要有适宜的教育,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然而,一味看重“标准”答案的评价,却成为制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瓶颈”。一次作文竞赛中,举办者出的题目是:“你最喜欢看哪部电视剧?电视剧里的哪一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她)做的哪件事最令你难忘?„„”一位参赛学生是这样开头的:“‘你是风儿,我是沙„„’每当听到《还珠格格》里的这首美妙动人的歌曲时,小燕子那机灵明亮的眼睛就浮现在我眼前,那活泼纯真的笑声就荡漾在我耳旁„„”文章的主体部分也写得较精彩,但在评价时,却只得了70分。原因是这位学生未能紧扣题目写,比如,要先点明自己最喜欢哪部电视剧,再说明哪一个人物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此重“标准”轻创新的评价,不仅遏制了教师工作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思维的灵活性、拓展性,更谈不上挖掘和激发教师、学生的潜能。

为此,教学评价一定要摆脱单一标准的束缚,允许教师和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创新,让教学质量评价的尺子多起来,思路活起来。如在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时,可以设置“教学特色”的观测指标,给具有创造性与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额外加分。这就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有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当教师沿用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学生时,就不仅能关注学生学习的质量水平,还能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提高,看到学生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即使是基础最差的学生,也应该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在这种评价标准下生成的教育才是适宜的教育,才会促使全体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四、着眼实践,突出特色,从“纸上”走向“躬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实践空间,要求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而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这一特点相悖的做法。

常常可以看到试卷中有这样一些题型:请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在下列句子中该读重音的词语下面标上小圆点;按要求默写课文„„显然,这些题目旨在检测学生的朗读能力、背诵情况。那么,这些题目能比较客观地测试出他们实际的朗读、背诵水平吗?答案是否定的。基础知识和某些基本技能,可以通过“纸上”——试卷来评价;而口语交际、朗读、背诵、学习习惯等实践活动的检测,则适宜“躬行”——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翻一翻、查一查„„教师有没有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有没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真正受益,必须通过实践来予以检验。

由此可见,评价语文教学质量,必须观察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外显行为和持久发挥作用的程度。如评价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可以运用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既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又关注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时间与数量。评价课外实践活动的质量,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来考查。如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办报比赛、辩论赛„„这样的评价既可以比较客观、公正地测试出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特长,收一举数得之效。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评价必须走出误区,要在“基础、整体、发展、实践”等理念的指导下,摒弃不必要的形式,抛弃不合理的内容,改变不恰当的方式,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从而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与激励功能。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对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的初步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1998年。

2、[美]布卢姆等著:《教育评价》,邱渊等译,华东师大出版社,1988年。

对评选班长活动的反思 篇6

为了实现幼小衔接,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自主能力,我们从这学期的期中之后开始了评选“班长”的活动。

班长所要具备的素质,显然是班级里比较高的。

一、有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还处在自律初始萌芽阶段的大班孩子来说,管理好自己其实是件挺不容易的事情。这种好的管理能力,既包括生活方面的自我管理,也包括学习游戏活动中的自我管理。我们需要的班长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够树立起自己的榜样作用和威信。要知道,孩子们都羡慕能当“班长”的人,他们可是时时在找同伴的.缺点哦。比如,孩子们常常会说“老师,班长也在讲话”。所以,你瞧,当班长不容易啊。

二、有良好的在集体前大胆表述的能力,声音要响亮

班长是老师的一个重要助手。在小学里,班长在老师不在班级的情况下负责管理班级。虽然,幼儿园大班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但是,班长是老师的一个重要帮手,要学习像老师一样管理班级的小朋友。特别是在早操、进餐、午睡等生活环节,都可以让班长来学习提活动的要求,并在过程中提醒、监督其他的孩子。班长说话,其他孩子能听,首先一点班长必须要有胆量在集体前很大方、很清楚地来提一些要求,并且要有一定的“班长范”。这种“范儿”体现在气质上就是一本正经而不是嘻嘻哈哈哈,有模有样。

三、班长要很“勤劳”

这种“勤劳”,体现在能够随时发现班级里存在的一些小问题,并且能够主动的加以处理,或者能够寻求老师、同伴来共同处理。比如,发现教室里的书包乱了,能去整理下;教室里的学习用品乱了,能够去整理下;午餐后,餐盘摆放挺乱的,能去整理下,等等等等。

这种主动性,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常常在老师的提醒下,班长倒是也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工作。如果,让这种习惯形成一种主动的行为,那班级的孩子显然是能够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人。

班长的“勤劳”源于一双需要去发现的眼睛,一双去付诸于行动的双手。

四、班长是孩子们的伙伴,而不是伙伴们的敌人。

常常要求班长在管理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些不符合常规的行为,这往往导致我们的班长更容易去发现同伴的缺点,而看不到表现的好的幼儿的方面。正如,曾经看到的一片文章中所谈到的一样,我们的班干部不该是班级里的“内奸”,不是只是为了向老师汇报某些人不好的行为。我觉得,班长在管理过程中,更应该去欣赏和表扬那些表现好的同伴。这是我们大班的孩子应该去学习的。

五、“两个班长”一起来

一周评选两个班长目的出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两个班长的相互学习、另一方面两个班长的工作量比起一个班长显然可以轻松一些,这适合初期班长工作的开展。再者,两个班长也能适当增加每个孩子都能来担当班长的机会。

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评价与反思 篇7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制度

一、会计准则的优点

我国会计准则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统一性。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循的统一规则, 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标准规范均由财政部制定, 其他部门或地方没有权利制定。 (2) 是效率较高。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拥有一套完整的会计管理方法, 通过“拿来主义”巧妙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3) 衔接性。在各种准则与制度之间能够做到相辅相成。 (4) 准则精简, 逻辑性强。 (5) 结合了我国的国情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 (6) 具有强烈的原则性。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实行的是“统一指导、分级管理”原则下的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

二、会计准则的不足之处

(一) 《准则》与《制度》《条例》等的关系不够分明

我国会计体系制度的起点都是《会计法》, 会计准则也是依据《会计法》而设立的会计规范, 而会计制度是在会计准则下具体制定的。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它们之间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各为所用。但是, 从目前的会计准则来看, 很难证实这一点, 因为现在的会计准则与制度基本是基于同一个层次之上, 很难体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 针对会计准则的探究不够充分

会计准则颁布后的多次修改与重新修订发布、早期财务变动表的废止及准则与制度中某些条例的不一致都证明了准则建设中的探究是不够充分的, 这些都是研究不足的结果。

虽然我国目前的会计法律准则已经取得了很可观的成果, 但对理论的研究有一些缺失, 基本准则在颁布后就差不多“丧失了功能”, 以及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不完善。准则与制度之间仍缺乏衔接, 在业务处理的不同方面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也是对国情的探究不透彻, 匆忙上马的结果。

(三)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缺陷

不管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 小企业都作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也在会计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正是这样一个群体, 也是会计处理最不规范的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小企业对我国的经济也起到推动、支撑的作用, 对我国的转型起着促进的作用。所以, 一套完全单独服务于小企业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也是不可或缺的。

(四) 会计准则的讲解不够充分, 讲解风格多样

通过阅读各种准则、制度、条例, 在进行比较和研究中发现, 一系列的准则并没有保持一致的讲解风格, 并且我国准则的讲解问题部分及说明还不太透彻, 尽管我国有着充分的制度、条例、准则等等。同时, 所有的准则中几乎都对立项经过、背景情况、官方态度及反馈意见有所缺失。

(五)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化的不统一

在符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 应尽量与国际流行的会计准则保持一致。而当国情不容许的条件下, 则以满足国情需要为前提。在现在的会计准则中, 还保留着部分我国过去的不太合理的会计惯例, 而从国际会计和发达国家来看, 要想适应将来的市场经济与进出口经济处理, 应与他们保持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我国会计准则中保留的某些中国特色的做法, 反应了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困难性。总之, 从未来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 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优化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议

(一) 对“中国特色”的处理方式给予合适的定位

在尽量不影响本国经济情况, 且会计人员能都完全理解准则的前提下, 抛弃不必要的“中国特色”会计处理方式, 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度与国际会计方法保持一致。

(二) 《准则》《制度》《条例》要能够协调一致

正确处理会计制度、法规、规章之间的规范关系, 各项规范保持一致或达到相辅相成可以做出高质量的会计工作。所以, 我国的各种规章制度及行政法规之间应该保持一致, 不能出现不能统一, 使企业难以决策的现象。

(三) 定期进行会计准则的研讨

高质量的会计作业是会计行业的一件大事, 是不可忽视的严肃问题。因此, 需要有目的、有目标、有组织的开展课题研究, 对各种准则进行深入的探究, 做到逐渐完善现行的会计准则, 才能确保我国高质量的会计成果。

四、结语

对小班美术活动的实践反思 篇8

关键词:小班美术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探索、发现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31-01

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又哭又闹,他们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吗?怎样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游戏时进行美术活动,还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呢?……我接过以前的美术教案后,一直在思考。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美术活动也是一种游戏。我面对的是一批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该怎样入手呢?选择哪些内容比较合适呢?在我教小班美术的这几学年里,我一边实践,一边不断反思,究竟怎样才算“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

一、充分的准备是美术教学的有效保障

1、进行有关知识准备,提高美术方面的能力

为了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小班幼儿在我满满的一桶水里取到一杯水,我利用节假日学习了《儿童绘画成功施教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早期教育》(美术版)等有关书籍,特别仔细阅读了小班美术教学的有关内容,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认识。通过学习,我在小班的这一年美术教学中底气十足。如:在小班开展第一次绘画活动《颜色妙妙妙》时,孩子刚入园不久,哭闹声还此起彼伏。我利用幼儿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的特点,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盒油画棒,我问幼儿:“你知道这是什么吗?”通过提问引出这是“奇妙的小画笔”,并告诉幼儿:老师用它想画什么就能画出什么。我边讲边顺手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上的画纸上画着,我一连画了几样物品,活动室里不知什么时候没有了哭声,一个个宝宝睁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画……通过这次绘画活动,我发现幼儿很喜欢画画,有的喜欢边画边讲,有的则相反。

2、慎重选择教学内容

阅读完以前的小班美术教案,我发现这些教案确实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但我觉得内容的选择上有点偏,很多活动都是围绕“色”开展的,有的涂色,有的用色,有的玩色……这些活动对于处在涂鸦期、象征期的孩子来说能激发和保持兴趣吗?能很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吗?我又该换掉哪些内容呢?从阅读过的书籍中,我很快找到了了答案:爱涂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孩子们常常会在美术活动中表达内心的心情和对美术的感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孩子所喜欢的”……有了理论支持,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我显得理直气壮了许多,我决定选择各种类型的美术形式穿插安排:绘画、涂色、手工、泥工、拓印、手指点画、喷刷画等,其中绘画的次数比其他形式安排得略多。通过这一学年的实践,我发现我没有错,我班的孩子美术兴趣越来越高,动手能力越来越强,做到了“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

3、反复推敲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指引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是最后要达到的要求,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效的依据,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活动目标必须制定得明晰合理,并具有整体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我选择小班美术教学内容前,学习了有关书籍,并考虑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小班孩子,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符合我班现状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精心开展是美术教学成功的关键

1、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的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通过游戏来展现其潜在的精神。

2、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为了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见识,我常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中外名家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表现手法和含义,使他们在获得艺术“营养”的同时,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

3、技能的传授有必要

小班孩子虽然有绘画兴趣和热情,可是他们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少,他们如果再缺少绘画技能的话,就会无从下手。事实就是这样的,在我没有传授绘画技能前,给幼儿发绘画纸和笔,多数幼儿只会乱涂乱画,也有幼儿坐着一动不动,还有幼儿就是喊:“老师,宝宝不会画!”……因此,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必不可少。一旦幼儿掌握了绘画技能,他们就会忙得不亦乐乎。

4、活动评价以鼓励为主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应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除了对美术作品本身进行评价,还要关注幼儿活动时的态度、兴趣、习惯等。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受其认知发展水平限制,往往有想画好的强烈愿望,他们画好了,不管什么都喜欢喊我看,并讲给我听,我总是宽容地对待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心平气和地倾听。最后,不忘鼓励孩子一番,真诚地告诉他,作品里有什么地方不错,委婉地讲给他听,如果这幅作品……,那就更好了。评价不是最终目的,让孩子发展才是硬道理。

对评价活动的反思 篇9

娑罗巷幼儿园

刘闵珂

本次活动在设计思路上我考虑到小班幼儿生活既是学习、学习既是生活的特点,选择了他们感兴趣、又有困惑的内容:《认识白天、黑夜》来开展活动。在设计活动形式时,我力求在避免数学活动枯燥化的前提下,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主体,以模仿动作——实物对应——生活场景——音乐感受等环节让幼儿从生活中多方面来理解白天、黑夜的时间概念。

“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是我们组织活动时常讲的一句话,我在每一个环节中力求充分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把活动的时间、思维的时间、交流的时间充分还给孩子。在第一个导入环节中使用了从幼儿平时生活中熟悉的模仿动作,既放松了幼儿的情绪,又让幼儿感知了活动的内容。在图画感知白天、黑夜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联想,将平时的生活经验导入到课堂中来,在分实物和分卡片的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自由活动、交流的空间,引导幼儿在这个氛围中争论、探究。虽然小班幼儿这方面的能力还不是太足够并没有出现什么精辟的论点,但孩子独具个性的发言还是让我欣慰。他们说出了物品的使用时间,讲出了自己卡片中人物活动的内容,并且知道他们都应该放在哪一个时间里。幼儿在一个轻松的游戏氛围中达到了教学预设目标。

另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仅仅是语言交流显然是不够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会在孩子的心目中激起浪花。因此,最后一个环节音乐游戏时,教师和孩子的情感在肢体语言、表情语言中得到升华,教师和孩子在一片自由想象的空间里,一起大胆地表达出对白天、黑夜的理解。舒缓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做出了安静睡眠、安静看书的动作,跳跃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做出了跳绳、梳头、上幼儿园等动作。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在教具设计上,我们遵循科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化繁为简,物尽所用。两块白天、黑夜的背景图贯穿始终,既是感知的直观教具,又是标记性教具,还是陈列操作教具,一物多用的同时,保持了概念的统一。最具争议性的一项教具是地面两个圈的使用,我们经历了使用——放弃——再使用的过程,对它的认识也经历了:使用(仅仅是为了游戏的划分范围)——放弃(自由游戏就应该还给幼儿自由)——使用(数学活动就应该在潜移默化中给与幼儿学习数学的严密性教育)。两个圈的使用既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中两个集合的概念,还避免了小班幼儿游戏中个别幼儿游离于游戏之外的现象。

数学活动的严密性还体现在教学概念揭示上,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对白天、黑夜的概念的描述进行了推敲,从视觉、人们的活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在揭示方式上也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不仅使用了白天和黑夜两块背景图,还使用了太阳、月亮两个明显特征作标记,帮助幼儿进行理解。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幼儿概念比较清晰。

对评价活动的反思 篇10

人口的剧烈增长和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为此,探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规律,实现对人类活动方向和速率的有效调控,维持区域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地关系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综述和讨论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类型、途径和作用尺度;强调进行区域生态建设,发挥人类活动的能动作用在我国条件下的重要性;列举和评述了人类活动强度评价指标和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临界调控指标与调控原则,为正面评估和规范人类活动提供研究思路.

作 者:魏建兵 肖笃宁 解伏菊 WEI Jianbing XIAO Duning XIE Fuju  作者单位:魏建兵,解伏菊,WEI Jianbing,XIE Fuju(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肖笃宁,XIAO Duning(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

刊 名:地理科学进展  ISTIC PKU英文刊名:PROGRESS IN GEOGRAPHY 年,卷(期):2006 25(2) 分类号:X144 关键词:人类活动   资源环境   生态影响   区域生态建设  

★ 原则论情义论文

★ 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

★ 论人类观念系统的基本特征

★ 论现代启蒙批判的合理性

★ 论现代可持续茶园生产

★ 论信用证欺诈及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概述 论文

★ 论干部公开选拔制度与党管干部原则

★ 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 人类本能的压抑与张扬--论禁忌的生成及作用

对评价活动的反思 篇11

【关键词】学生活动;评价;教学实践

一、案例类型:有关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活动形式:课前收集资料、制作专题卡片、课堂讨论

三、活动案例设计

1.学习的内容及出现的时间

(1)学习内容:《元素》。

(2)学习内容出现时间:人教版教科书上册第五单元 课题1。

2.典型课堂评价活动方法

评价是学生认知目标的最高水平,让学生参与评教活动,学生既能变换角度审视自已的学习,又能在实践中确立并提高自己的评价意识、评价精神与评价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

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可使学生随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即使产生了不成功感,也会使学生及时检查并调节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操作方式,继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对学生课堂活动的评价是教学手段的具体内容,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环节。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就是依据课堂教学目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提出情报,做出评判。它是和反馈、矫正等过程密切相关的,它贯穿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运行过程的始终。

3.对《元素》学习的评价过程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元素的标签,再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等资源,对相关的元素进行进一步了解,并制作成资料卡片。

(2)通过展示资料成果,进行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同学们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3)每一小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本组活动的总结汇报。

4.设计评价尺度

(1)制定方法:教师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以学生间交流互评为基础。

(2)评价尺度。

5.评价过程的注意事项

对于初三学生而言,进行与《元素》相关的生活素材的收集并不困难,但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等资源,对相关的元素进行进一步了解,对于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对于采集资料的认识与分析往往出现许多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并且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评价量规对具体调查内容的指导意义。

四、真实的学生作业及评分

一号作业:黄璐

作业内容:查找元素:钠、钙、锌、钾。

调查内容:元素分类、原子序数、用途和功能。

收集标签来源:复合维生素包装、肯德基餐盒

作业摘录:钾,元素分类为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9。它能够维护人体酸碱平衡,参与能量代谢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作业评价:95分。该生注能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与元素相关的标签,并查阅课本及相关资料,对部分元素进行进一步学习。相关分析和结论能够紧扣课本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初步形成正确的意识和观念,反馈出较高的自学能力。

二号作业:赵陶宇

作业内容:查找元素:锌、锶、硒、钾、碘、钙、镁、钠。

调查内容:元素分类、原子序数。

收集标签来源:矿物质水标签、玉米胚芽油包装、薯片包装袋。

作业摘录:锌,元素分类为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30;镁,元素分类为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2;锶,元素分类为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38。

作业评价:93分。该生能对身边的食品标签进行调查研究,并且能够围绕课本内容收集具体详尽的资料。涉及元素种类丰富,若能对各种元素的功能做出调查则更好。

三号作业:张传堃

作业内容:查找元素:钙、钠、碳、磷。

调查内容:元素分类、原子序数、用途和功能。

收集标签来源:钙片标签、方便面包装袋。

作业摘录:钙是第20号元素,元素符号是Ca,原子序数为30。钙被称为生命元素,99%的钙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如果缺钙会引发多种疾病,例如:儿童容易出现佝偻症;老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作业评价:97分。该生认真收集生活中相关的元素标签,并将与元素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涉及内容非常丰富丰富,令人欣赏。若书写能更工整则更好。

四号作业:朱伟男

作业内容:查找元素:锌、钠、磷、钾。

调查内容:元素分类、原子序数、相关知识小贴士。

收集标签来源:多种营养添加剂包装。

作业摘录:锌,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0位,相对原子质量位65.41。谷物和肉类中富含锌。如果缺锌容易导致食欲不振、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等问题。因此锌对人体非常重要。

作业评价:96分。该生能够对收集到的元素信息进行深入调查,制作的知识小贴士内容详细。资料卡片排版美观。

化学学习评价强调在过程中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在过程中发展化学能力及其情感、态度,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它始終把学生与教师的活动看成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通过化学学习评价,帮助学生改发展个性、开启智慧,提升兴趣。化学学习评价的整体性、系统性、多维性和评价策略的灵活性,无疑会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兴宝.初中有效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数理化学习,2013(02)

[2]胡巢生.构建初中化学元素观的基本视角及教学价值[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12)

对评价活动的反思 篇12

(2010年湖南卷28)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 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

(2) 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

(3) 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 可与实验中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

(4) 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 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 (答两种) ;

(5) 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 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 收集产生的气体, 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1) 请完成此实验设计, 其中:V1=_____, V6=____, V9=___; (2) 反应一段时间后, 实验A中的金属呈_色, 实验E中的金属呈_色;

(2) 反应一段时间后, 实验A中的金属呈_色, 实验E中的金属呈_色;

(3) 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溶液时, 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溶液超过一定量时, 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

解析: (1) 在稀硫酸中加硫酸铜和锌, 溶液中的阳离子是Cu2+和H+, 由于氧化性Cu2+>H+, 还原性Zn>H2>Cu, 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Zn+CuSO4=ZnSO4+Cu Zn+H2SO4=ZnSO4+H2↑。

(2) 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显然是锌置换出铜后, 铜沉积在锌表面, 由于两种金属的电极电势Cu>Zn, 这样就形成了无数微小的 (-) Zn/H2SO4/Cu (+) 的原电池, 从而加快了H2的生成速率。

(3) 要与CuSO4所起作用相似, 这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进行类比推理。也就是说, 同样能和Zn、H2SO4溶液形成微电池。由金属活动性顺序K>Na>Mg>Zn>Ag, 知Zn只能和Ag2SO4反应生成Ag, 从而构成 (-) Zn/H2SO4/Ag (+) 的原电池。然而Ag2SO4微溶于水, 能否真正起到和CuSO4同样的效果, 还需进一步实证。而大多数银盐是难溶于水的, AgNO3虽然易溶于水, 由于溶液中存在H+, 会形成HNO3, 而与Zn反应不生产H2, 故命题者在这里只好无可奈何地选择了Ag2SO4。

(4)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主要有: (1) 升高温度; (2) 增大浓度; (3) 使用催化剂; (4) 形成原电池; (5) 增大接触面积等。从试题考虑应首选升高温度和增大锌粒的比表面积。浓度越大, H2SO4的氧化性越强, 会和Zn反应生成SO2和H2O, 故只能适当增大浓度。

(5) 本问主要是结合高中化学知识, 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必须控制H2SO4浓度的改变而引起产生氢气速率的变化。要研究改变CuSO4的质量, 故必须做对比实验, 且通过加H2O来改变H2SO4的浓度。

(1) 从表分析可知, H2SO4的体积恒为30m L, 而V (Cu SO4) +V (H2O) =20m L, V1=30, V6=10, V9=17.5。

(2) A中未加CuSO4溶液金属颜色应为Zn的颜色, 故A中金属呈灰黑色。实验E中加入了10mL饱和CuSO4溶液, 析出了较多量的Cu沉积在Zn上, E中金属的颜色为暗红色。

(3) 由题分析可知, 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 肯定是Cu析出太多, 会将Zn覆盖, 从而减少了锌和H2SO4的接触面积。

二、评价与反思

本题是以教材内容为情境, 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作要求, 综合考查中学化学诸多核心知识。命题特色是综合教材最基础的知识, 平常中出新意, 新意中蕴涵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一道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好题。通过对此题的深入研究, 对照中学化学教学现状, 促使我们反思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启示如下:

1. 化学基础知识仍然是新课程教学的主旋律

本题以初中化学教材中Zn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为背景命题, 这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最基础, 也是同学们最熟悉的知识点。紧接着两处考查金属颜色, 两处写化学方程式, 一处填写物质, 然后从浓度、温度、表面积等角度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高考题中如此高密度地呈现和考查教材中最简单、最基础的核心知识, 对于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意义甚大。2010年是湖南省首次进行新课程高考, 考前, 师生们都担心化学高考不知怎么考, 老师不会教, 学生不知如何学, 担心新高考会有很大的变化, 心中无底。该题告诉我们, 不管高考怎么变, 核心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永不变。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始终是第一位的。它启示我们:以新教材为本, 落实基础, 仍然是新课程教学的主旋律。

2. 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综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化学命题的特点是体现“学科内综合”, 即多个知识点放在一个题目中考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 主要有实验室制H2, Zn和H2SO4、CuSO4、Ag2SO4反应, 原电池, 金属单质的颜色, 浓度、温度、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氧化还原反应等, 把初中、必修1、选修4等多本教材知识综合在一起。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拓展和整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要将中学化学教材知识点前后联系, 融会贯通。特别是在高三复习中要打破教材的编写体现和知识呈现的时空界限, 把知识进行剪辑、重组和整合。提高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3. 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目标

上一篇:圣诞节的资料:圣诞老人的由来下一篇:主持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