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有效课堂评价的反思

2024-10-22

我对有效课堂评价的反思(精选9篇)

我对有效课堂评价的反思 篇1

我对有效课堂评价的运用和思考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获益匪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下自己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效课堂评价的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困惑。

我们都知道:“表扬是最廉价、最有效的奖品。”老师们也发现,积极的鼓励是肯定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进心、自尊心。在教学中,我们不失时机地运用“回答的很好”“考虑的周到”“问得好”等激励唤醒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氛围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可教学中一些过多的、笼统的表扬,就导致了评价缺乏真情实感。记得在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中,听课的教师对我说,在我的课上,听的最多的一句表扬是:“太好了!”,而且频频出现,这种评价虽然是表扬性的,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但对于学生的学习却帮助不大,因为他们不明白对在哪里,好在哪里。学生则无从获得真正的成就感、惊喜感。

如何使激励性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催化剂呢?我认为,1.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2.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恰当地选择评价的切入点。总之教师评价要源于对学生真诚的爱,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学生身上瞬间即逝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学生的时机,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发现知识。

在课堂上,我进行过“幸运大抽奖”,课前我首先准备好要提问的题目,然后编号,其中有一个空号,抽到空号就不需要回答问题,在课堂复习时用这个方法学生积极性很高;在课堂上,我还经常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竞赛,回答正确的小组会赢得一分,为了督促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在赛前做了规定:凡未参与小组活动的学生或回答错误的,将在小组总分中扣除相应的分值。小组的竞赛活动十分活跃,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我每给获胜组加上一分,得分组就发出欢呼声。活动结束时,获胜方激动不已,而失败方则垂头丧气,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再也打不起精神,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

在课上,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教学情景,学生在进行小组竞赛活动时,有时选择了一个平时基础不是很好,但今天积极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该学生却说错答案。按竞赛规则,这组就会失去得分的机会。该生在本组同学的抱怨声中尴尬地坐下了,此后,该生在本节课上再也不敢尝试回答问题了。

显然,评价挫伤了该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兴趣索然。小组竞赛是课堂活动进行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小组竞赛中,教师应考虑评价的方式、规则、时机及评价细节的处理。如:在实例1中激励暂时落后的小组在下个环节中继续努力。在实例2中该生回答不够准确的时候,可以请组内其他成员及时给予补充和纠正;亦或是对该生给予适时表扬和鼓励,如表扬该生积极举手,敢于尝试的勇气。

但这样的评价过程却具有一定实效性,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组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小组评价也促进了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协作精神,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和鼓励的作用,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此评价方法易缺乏准确性,不能把握好评价的尺度,抓住评价的最佳时机,容易挫伤部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常常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甚至是错误的答案、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学生只要得到恰如其分的认可,得到尊重,他们的动机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只要你的评价能够促进和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就会以加倍的努力去实现更高的目标。

在课堂评价中我也出现了困惑:一是表扬过多,而偏废了批评。现在对于一些课堂上捣乱或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我一般视而不见,不批评他们一般是考虑他们的自尊,这样会不会纵然他们?二是评价学生的方式单一,而忽视的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在课堂上一般是我们教师评价学生是好是坏,很少让学生自评或互评,因为我担心自评或互评时有的学生说话比较直或刻薄而伤害的其他同学的自尊心,或者影响的同学之间的友谊。

总之,成功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课堂评价还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

我对有效课堂评价的反思 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课堂反思与评价体系

在新课改下诞生的有效教学理念, 它的主旨是强调课堂行为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主导教, 学生被动听的过程, 而是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的发展, 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有效教学行为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反思和评价体系。其中高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系统是衡量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提高、学生是否真正得到发展与进步的一个最主要的指标,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现在已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越来越不能全面地评价和指导教学行为, 弊端开始暴露出来。因此, 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发展需要的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指标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目的, 自2011年1月开始我校5名课题组成员以地理学科为例开始研究探讨更好的高效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反复探讨, 笔者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好的完善的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现就个人在这两年参与研究中的感悟陈述如下:

通过两年来的课堂实践, 学生的信息反馈、教师之间的互相研究讨论, 笔者逐渐感受到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它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 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使教师多渠道获得信息,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也就是要建立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促进学生发展的反思评价体系。

一高中地理有效课堂反思与评价体系的方向导向

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过分强调了教育目标的最低层次——知识, 并且把90%的教学时间用于这一层次, 而很少把时间花在更高层次的学生智力提升活动上。现在研究的地理有效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从评价指导思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 围绕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着眼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时关注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进步与发展, 以及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的个体差异。

如在我们研究的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当中, 关注课堂气氛是否热烈、学生兴趣是否浓厚、求知欲是否旺盛、绝大部分的学生是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等方面评价参与状态;从师生关系是否民主平等和谐、学生是否畅所欲言、每一个问题是否都得到尊重与回应等方面评价交往状态;从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激发、是否能不断地提出问题、是否能积极地思考问题或分析问题、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是否有一定的深度或具有创造性等方面评价思维状态;从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成、学生的课堂口头答问和书面练习正确率是否高、好中差各层次学生自己所制定的目标或期待的成果是否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提高、通过课堂教学, 学生知识的掌握是否能前后融会贯通、每一次的课堂教学是否都达到了高效和现有条件下的最优化等方面评价达成状态。

通过这些方面的考虑与认知, 全方位地评价有效课堂教学使新的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的目的, 不仅仅是给一堂课下一个简单的结论, 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反馈、改进和提高的功能, 使教师能依据反思与评价表进行有效的反思, 从而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上的每一堂课, 得在哪里, 失又在何处, 进而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 不断改革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有效课堂的反思与评价体系, 更使学生在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促进学生综合地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有效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的基本作用

1. 反馈信息作用

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与评价, 提供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 以便师生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使教与学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评价的信息反馈功能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指导教学活动。通过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 用来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和课堂教学的实施, 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反思与评价体系以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学生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变“学会”为“会学”。

2. 评价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深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 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考查, 更好、更公正地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成绩做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3. 指导作用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中的指标体系是根据素质教育的原则和要求以及确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成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的, 它规范了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行为, 促进教师由主向导的转变过程,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高效的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系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4. 激励作用

全面、科学、公正的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 可以检查教师之长补其之短, 激励教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 积极学习课外知识, 提升自身修养与素质, 扎实教学基本功,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高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在挖掘教师潜能的同时, 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因,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深入思考, 学会活学活用, 举一反三。

三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启示

1. 深刻体会到新课改的平等教学理念, 并将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理念不仅体现在创新上, 更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平等上, 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种平等观念, 不仅体现在课堂上, 也体现在课前和课后。教师如果具备这样的观念和态度, 才能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中为学生量身设计, 使得师生在教与学上和谐共处, 共同进步。如在地理课堂上曹老师在讲授大气的热力状况时, 课前教师准备了学案, 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在发言的时候学生不是很积极主动, 甚至有些学生趁机偷懒, 这时他并不是声色俱厉, 而是微笑着对学生说, “有些同学很活跃, 但是要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说出来, 也许你的观点就是对的”, 做到平等对话, 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2. 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拓宽教学思路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了优秀教师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学不仅仅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反思也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评价体系将反思放在了首位, 使得教学工作不再是一个人的事, 而是整个团队的事情。如进行地理教学工作, 集体备课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集全体地理教师的智慧结晶, 主要的流程是:主备人精心准备, 初显个性→全组教师共同交流, 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全组形成共同方案→个人面向班级, 再现个案→深化研究, 课堂展示→教后反思, 查漏补缺, 完善。这样循环集众人的智慧完善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质量。

3. 通过听评课进行教学反思

在听课和评课的同时, 换位思考——如果我讲授这些东西, 会如何处理这个内容?处理的程度会如何?别人在评价的过程中我是否想到了这些, 找到问题的所在?这样的反思与评价拓宽了自己的思考范围, 活跃了自己的思路。

试析我对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认识 篇3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作为一节好课的幕后策划者,其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习者身临其中,触景生情,因为它关系到学生是否集中精力听课以及本堂课能否顺利进行。

比如我在讲授“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在长方体模型和图形中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异面直线,接着提出“什么是异面直线”的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叙述,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得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我们把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教室或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最后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异面直线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也经历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还比如我在讲授“二分法”概念的教学中,设计了中央电视台幸运52栏目的电视节目“手机估价问题” ,具体是这样设计的:首先给定手机价格的大致范围500至1000元,接着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价。学生回答750元;我说高了,那么价格就会在500~750元;学生回答625元,我又说高了,那么价格就会在500~650元……经过这样几次折中并逐渐逼近的方法学生得到了手机的近似价格,顺水推舟,我说数学上把这种方法叫二分法,然后让学生尝试叙述,得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试想这样的问题情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在充满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好的问题情境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联系的“铺路石”,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因此,每节课的导语是组织好一堂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而我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这样势必影响学生及早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我认为“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其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尤显重要,它能打开学生求知的天窗。但是在数学课堂上问什么?如何问?我个人的看法是:

1.在关键处发问点拨。

也就是说问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维过程,换句话说是看学生思维背后的东西。切忌华而不实的提问,如“是不是”、“有没有”,听起来热闹,实际上学生并没怎么思维,达不到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

如函数概念的学习,我们的复习回顾一般有两种提问方式:一种是提问学生“我们学过的函数有哪些”,另一种是提问学生“生活中的函数有哪些?举例说明”。显然,第一种比较肤浅,学生不需怎么思维;要想回答第二种,学生得进行大量思维,考虑举的例子是否是函数,进而达到理解函数实质的目的。

2.提问还得注意以下几点:

(1)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

(2)问题的提出要简明、准确、循序渐进。

(3)问题要有启发性。

数学课堂提问还有许多具体的方式、方法,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探讨、运用。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运用变式训练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变式来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结论与条件对调等,揭示条件、目标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中方法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探索的思维能力。在解题教学的思维训练中,变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通过变式训练,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改变题目,通过解题后的反思,归纳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思维形成过程与方法的采用;通过改变条件,可以让学生对满足不同条件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通过改变结论等,可培养学生推理、探索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解题的变式分为解题方法的变式与题型的变式。解题方法的变式有时称为“一题多解”,在此以题型的变式为例举例说明。《椭圆和它的标准方程》的例3:“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从这个圆上任一点P向X轴作垂线段PP1,求线段PP1中点M的轨迹。”可将此题目变为:

变式1.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从这个圆上任一点P向Y轴作垂线段PP1,求线段PP1中点M的轨迹。

变式2.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从这个圆上任一点P向坐标轴作垂线段PP1,求线段PP1中点M的轨迹方程。

变式3.已知一个椭圆的方程,从这个椭圆上任一点P向x轴作垂线段PP1,求线段PP1中点M的轨迹。

变式4.已知一个椭圆的方程,从这个椭圆上任一点P向坐标轴作垂线段PP1,求线段PP1中点M的轨迹方程。

变式1是对例题的模仿,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利用中间变量法求轨迹的过程;变式2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利用中间变量法求轨迹的方法,并要进行分步讨论;四个变式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利用中间变量法求轨迹的方法。

通过变式训练,把看似枯燥的性质、定理通过层层解剖,把本质展现出来,把一个问题通过对结论进行联想、分析、探索,最终把隐含的有意义的结论一一推导了出来。通过改变条件,发现由不同条件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找出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也可以通过结论与条件的互换理解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命题真假的辨析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联想、敢于怀疑的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变式教学,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在曼妙的演變中体会数学的快乐,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效益。

我对有效高效课堂思考 篇4

“在高效课堂探索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组织合作,争辩探究等环节,会让他们学到很多在‘传统’课堂上

学不到的东西,也是学生自己‘长肉’的过程,是真正实现自我成长、全面发展的过程。满堂灌的课堂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

领,重知识输灌。现在推行的高效课堂重学生自己拿食,自己吃饭,自己消化。过去容易有拔苗助长的高效,现在的课堂会对学

生的一生产生更积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学生也许不适应这个模式,教师也不适应这个模式,一旦大家都适应了,习惯

了,掌握了方法,运用灵活了,小组展示交流就会得心应手,就会名副其实地高效起来。学生还可以把课堂上掌握的东西延伸到

课外,灵活地运用。”

这是我从贾中华“高效课堂培训讲稿”中摘录出来的一段话,是一段关于高效课堂的现代新解。

余文森先生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讲了一个隐喻,有效性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块玉米地,第一个要比谁穿越得快;第二个要

比在穿越的过程当中掰玉米谁掰的多;第三个是比过程当中,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穿越过去看谁身上的伤口少。

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安全可看作

学习体验(苦乐)。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

由此我们对有效教学课堂可以这样理解:第一,课堂教学除了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还必须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

第二,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习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

高。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第三,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

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一堂课效果得出以下结沦:课堂教学效果应该视在规定的时间中,三维目标达成度的高低,达成度越

高效果就越好,反之就是低效的。

由此可见有效课堂教学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1、正确定位目标,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优化教学设计活用教学方法。

3、凸显学

我对妈妈的评价 篇5

我记得小时候每次我都会把作业做到很晚,那时你每次都会陪我入夜,只有等到我写完作业,您帮我检查正确,让我订正完毕时,您才肯入睡。知道现在都难以忘怀。所以,妈妈我给你打80分。

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的作业很早就写完了,就剩下一篇看图作文,因为刚开始写作文,我一看见脑袋就大了,不加思所得向妈妈求救,妈妈摸着我的脑袋说:“你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然后告诉我,妈妈再帮你修改。最后把它写下来好吗?”我想:那得多长时间,我还要看动画片呢?于是我就不耐烦的说:“不嘛,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写,行吗?”“不行”妈妈果断地说。然后指导着我,“画上画什么,你就写什么。”我听着妈妈的话,非常生气,就要不理不睬的。眼睛就像窗外看去,妈妈的脸一下子严肃起来,站起来出去了,我心里又急又气,今天即看不了动画片,也完不成作文。我就大声哭起来,心想妈妈听到我的哭声后就会心软,在进来给我辅导,可妈妈没屈服我的哭声。我想作文是哭不出来的,只好向妈妈道歉,妈妈阴沉的脸终于变得温和起来了,“不会可以教你,如果帮你写,那你永远也不会写作文。”我听了妈妈的话,点了点头,经过妈妈的教导,我发现作文也并不是那么难。所以我决定给您打满分。

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 篇6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既是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一项工作要素,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步骤,还是教师真心研究教学、真心谋求进步、真心对待学生的一面镜子,也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关注特别是积极引导与评价的必要环节。

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不在于写些什么,而在于想不想、想些什么,特别是想到何种程度。落实到教案上是为了对所想内容的强化与记忆以及对备下一课或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提醒。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反思呢?本人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个阶段。

一、教学前的反思,可以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

教学前的反思是一种有准备的反思,实际就是备课阶段进行反思,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与教训反思的基础上。

教学前的反思主要是提出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操作步骤是:

1、在教师个人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并归纳出一系列问题;

2、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总结经验等途径提出情境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备课。

3、通过学习、反思,将课例中的问题具体化;

4、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融入教案。

二、教学中的反思,可以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当学生不能按计划回答问题时,该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定式,而是一个变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立刻进行简短的反思,给生成的问题腾出空间;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见解,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要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才能有效调整教学行为,挖掘和拓展课堂资源,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教学后的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教学后的反思,可提高教师教学教研的水平,教师应该重视课后的总结、反思,哪怕是一个浅显的问题,也应该认真推敲;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只停留在能给出几种解法的层面上,而应该从规律上、本质上去找解法;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环节没有按计划施行?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人惊喜的“亮点”,这个“亮点”的产生原因是什么,教学设计方案是否还能优化。细节代表着经验,成长源于灵感。课堂中常常会因为一些偶发之间而产生灵感,教师应该通过反思,捕捉这些“火花”,日积月累,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恰当的课堂评价,有效的课堂教学 篇7

一、课堂中教师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评价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所得甚至与于他们的身心发展, 所以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评价语言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但是有不少老师认为, 课堂教学就是把备课的内容讲完, 学生考试能够过关, 就万事大吉了, 至于有什么样的语言, 怎样进行课堂评价, 那是次要的。其实学生内心非常敏感, 教师在课堂上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眼神, 一句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 都会触及到学生的心理, 都会在学生心里掀起一阵涟漪。

2.认识不清

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课堂评价语言, 认为课堂评价语言就是一味地拔高学生, 却忽视了评价的客观性, 缺乏实事求是。因此, 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表扬之声不绝于耳, “好”、“你真棒”、“表现太好了”等等。更有甚者, 教师为了增强效果故意以夸张的语言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无根据的拔高, 这样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产生虚伪感, 对自己受到的表扬产生不安感, 显然这种表扬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为学生认为老师的这种表扬不是真心的, 只是一种表演, 一种形式, 因为他们的评价语言对每个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

3.操作不当

有些教师在表杨一些学生时为了突出他们的表现往往会这样说:“某某同学是今天我们班表现最好的, 最优秀的”。教师此语一出, 暗示了其他学生, 你们今天表现不行, 这样的结果是扶起了一个, 却打到了一片, 无形中伤害了多少学生的自尊心, 将挫伤多少学生的积极性, 长此以往, 课堂上只有几个学生会积极配合, 大多数学生就会处于观望状态。最后, 课堂就会是一片沉寂。

二、提高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策略

正因为当前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中存在许多诸如此类的问题, 所以笔者认为如何进行恰当的课堂评价, 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 值得我们的教师去总结、去反思。

1.努力提升教师的语言素养

教师的语言素养是教师使用课堂评价的基础, 提升教师的语言素养是提高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教师的工作主要依靠语言的表述进行交流, 这是教师劳动的一种特殊方式, 一位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甚至比专业知识还重要。记得高中的化学老师曾是浙大的高材生, 解题水平无人能比, 但在课堂上讲话却结结巴巴, 有时甚至前言不搭后语, 每节课都让同学们听得昏昏欲睡, 一位同学形象的描述:“化学老师上课就像给我们唱催眠曲。”最后我们班的化学成绩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 教师若要使自己的课堂多一份精彩, 少一些缺憾, 就必须不断努力, 在课前结合教学内容认真思考与组织好课堂教学语言, 课后及时小结语言运用的成功与不足, 只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的修养, 并注意平时对语言的积累, 日久天长, 一定会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有研究者提出,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必须做到“八戒”1, 这“八戒”对我们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也是很有借鉴价值的, 一戒拖泥带水、拉里拉杂、与主题无关的废话;二戒颠三倒四、疙里疙瘩、文理不通的胡话;三戒满口术语、文白夹杂、故作高深的玄话;四戒滥用词藻、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巧话;五戒不懂装懂、或许大概、模棱两可的混话;六戒干巴枯燥、平淡无味、催人欲睡的梦话;七戒挖苦讥笑、趣味低级、不干不净的粗话;八戒陈词滥调、生搬硬套、八股味浓的套话。

2.在课堂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要提高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要做到认真设计教学方案, 充分熟悉教学内容, 了解学生状态, 对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充分估计和预料, 只有教师在设计教学时, 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才能有更多的心思去关注学生, 才能捕捉到学生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才能对学生的各种有创造性的回答做出及时而正确的反馈, 才能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

3.妥善用好课堂表扬和批评

在课堂评价语言中, 表扬和批评都是双刃剑, 教师要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用不当会适得其反。虽然目前的教育从带有惩戒色彩的传统教育过渡到以赏识为鲜明特征的新型教育, 但教师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学批评应该是正当的教学行为, 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但教师在实施教育批评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批评的目的在于修正。学生的发言出现偏差, 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的认识根本就是错误的, 一种是认识正确但表达不够准确。对前一种情况, 教师应该敏锐地觉察学生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帮助他们分析, 绝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指责。倘能亲切和蔼地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 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 换一个角度想想, 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就能够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思考, 调整思路, 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认识正确而表述不当的发言, 教师应该抓住其思维的闪光点, 引导他们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批评要委婉, 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就事论事, 对事不对人。表扬的措辞要有变化, 不同的表扬角度、不同的表扬对象都应该有不同的措辞。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与众不同的,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还可以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表扬是针对他的, 不是空泛敷衍的, 从而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评价的目的是要帮助、引导学生, 不要否定学生的情感、态度, 因为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要靠在活动中获得体验, 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它是一个主动的内化过程, 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和批评达成的。有的教师在学生发表学习成果后, 觉得不满意, 就对他们做出简单的判定:“你是没有认真做, 以后学习要认真。”这样的评价, 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感到紧张、焦虑、沮丧, 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地位和身份决定了教师是学生行为的评价之源。作为学生的一个“重要他人”,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评价行为中存在的负面问题, 不但会影响学生在校时的学业成绩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而且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 这种影响甚至会持续影响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 而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教师应树立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是否能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任务转移到学生的基础是否得到了提高,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 为学生量身打造促其发展的课堂评价语言, 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实现其自身价值, 让我们的教师都能用精彩的课堂评价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摘要: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存在诸多的问题, 从而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沉默寡言, 甚至造成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所以如何在课堂上采用恰当的课堂评价, 促进科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结合科学课堂教学实例, 从多个角度来阐述提高课堂评价的方法, 以实现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评价,教学语言,有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学课程标准 (7-9年级)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唐晓杰等编著:《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 广西教育出版社。

[3]雒林森:《新课程下的教师课堂评价》, 甘肃教育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反思 篇8

新兴中学 符谷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美术教育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育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天空,同时也对美术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让美术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但欣喜之余,对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回顾美术教学,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轻负高质,省时高效“有效”课堂教学呢?反思如下

一、有效课堂教学教学问题反思

问题一:美术课堂评价过于机械死板单一

长期以来对中学学生美术成绩的评价无外乎展示学生的习作,或给习作打分等,过于偏重知识、技法等认知内容的东西,我们姑且称之为概念化评价。还有一种就是全模糊论评价,即给学生的评价看不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此评价也影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忽略情感的培养,带有较强的指令性。如果我们采用的评价方法单一,手段陈旧,那么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将会受阻,同时也会使课堂教学公式化,美术教学呈现出僵硬、缺乏生气的局面 【案例】

我到某校听一堂初二美术《美术外国作品欣赏》课,教师在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一字一句都按教材中所描述的“达·芬奇用画笔表现了蒙娜丽莎惊人的容貌和内心的迷人魅力,那神秘的微笑像迷一般使人永远难忘„„”此教法先人为主地将固定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无论现代学生是否欣赏《蒙娜丽莎》的神秘,是否喜爱《蒙娜丽莎》的忧 伤,都得无条件地接受,都得认为这就是“美”。却有几位学生窃窃私语: “没有眉毛”、“一脸浮肿”„„课堂中的小议立即被教师严厉的眼光所制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受历史背景,欣赏者 个人阅历、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观。美术 教学怎能以教师或书中搬来的观点去统筹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呢?怎能不尊重学生个性,不 让学生参与评价呢?当然学生的个人审美观不一定全是健康的,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但审美标准 本身并不是统一的。

问题二: 问题设置过多过难背离教材体系

有些教师一味地追求课堂的互动效果,不分问题难易,将目标、知识简化为一系列的问题,一改过去的“满堂灌”为“满堂问”,在课堂中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疑惑更多了。【案例】

一次开学到我区一所中学听课随机视导,年轻的美术教师在上《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一课,她力求将自己所掌握的相关历史知识和欣赏的基本要素设置成一连串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渊博,大跨度的将知识点以提问的方式连珠炮似的发问,殊不知初中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历史知识和艺术欣赏的能力不足,对教师的“好意”并不领情,学生问题回答不上来,教师显得尴尬,在这样的状态下,年轻的教师仍然坚持自己的发问,一会儿是宗教神话故事的提问,一会儿是希腊、罗马的历史设问,学生回答的辛劳,高密度的问题,过高估计了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实现不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效果不好。

问题三: 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华而不实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会失去了真正的意义,许多课的设计缺少实质性的合作,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价值,出现为了追求气氛而合作,讨论就没有意义,就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案例】

初中美术教科书中的手工制作教学中,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教师要依据教科书的基本要求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合作学习是其中选择的方式之一。《动物造型》是七年级“设计·应用”课。执教的教师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他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方块式的课桌排列的形式组成学习小组,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在课程的开始,对一个简单的几何形分解后重新组合的训练也要小组合作,实质上只要学生个体动手操作,完全可以完成的作业也要走一走小组合作的过场,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毫无意义。

问题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被淡化 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在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呢?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注意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此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注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的表现发挥,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注意对学习成果的适当评价,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些该讲授、指导的知识、技能,教者以为学生都能够掌握,成为袖手旁观的“观众”,学生在“精彩”“炫”“主体”,知识技能被淡化,教师作用被弱化,导致预期的目标和知识要求不能完全实现。【案例】

在一次视导听课上,教师上的《中国山水画》一课,教师的教学做了精心的设计,课前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策划的精致有序,整节课似乎是学生在表演。导入的情境设计,是由学生通过媒体的展示和讨论引出的;在新授课的环节中也是由学生主持人的形式提出问题的,学生的主体意识特强,不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新知识”一个接一个呈现,让听课的教师很惊讶,学生的水平很高。而上课的教师则旁听,教师知识讲解,范画演示都没有,就是学生表演。

问题五: 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轻视美术课本身的“双基”教学

谈到美术学科的教改,并不是脱离美术学科教学特点,对于传统的东西完全抛弃,重新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子,才叫教改,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过去的美术教学,过于强调知识和技法,而忽视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但假如我们在教学中不敢面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那学生的能力培养又从何谈起呢!美术学科的“双基”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体现的,必备的“双基”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缺乏“双基”的教学是不完整的美术教育,是实现不了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是形成各种能力的前提。【案例】

到一所学校检视导听课,美术教师正在上一节《静物写生》写生课,于是我感兴趣的走进了课堂听课,教师简单摆了一组静物水果和罐组成,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写生涉及到绘画透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关于如何取景构图,如何使用工具表现对象明暗调子等方面知识学生究竟掌握了没有,是教师有意回避“双基”,还是让学生自由发挥,“作业”。在看学生完成的作业,罐子的透视错误,歪歪倒倒,构图忽大忽小,是一幅幅低龄儿童的画,“双基”是美术教学的基础 不了解美术基础知识,不了解美术基本语言,不了解和初步习得美术技法,也就谈不到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各类课业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的发散也好,创作也好,都是以美术学科的“双基”作为基础的。

二、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探讨

有效教学策略即是教师自觉地对教学活动及其因素进行宏观与微观统一的计划、评价和调控,以追求最佳教学效率的计策和谋略,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美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强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轻负高质。教学方法过程的最优化,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1、重视导赏--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面对一幅画作,如何能迅速燃起学生的激情,是许多老师常遇到的困惑。在美术鉴赏作品中有很多美术作品画面没有生动的内容形式,或是静物、风景,或是花鸟山水,加之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因而作品展示出来,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教师如果千篇一律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显然他们是不太愿意听的。教师应从美术作品相关的“情节”入手,即介绍有关作品的趣闻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案例】

到五十中听课《外国美术作品欣赏》教师讲解欣赏后印象主义梵高的作品,教师用flash 制作的动画再配上优美的主题曲和震撼是的画面给学生强烈的视观感受,在介绍《向日葵》不急着说这幅画哪里哪里好,而是介绍了这幅画的相关材料:1987年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日本安田火空海上保险公司用4000万美元抢购了梵高的《向日葵》竞拍时间仅4分30秒。听了这段介绍,学生的所有注意力都转移到这幅画来了。所以说好的导赏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2、直观演示—突破难点,抓住教学成功的关键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示范使学生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绘画始终保持兴趣,而兴趣的保持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学生灵感迸发后如果教师不帮助他们很可能打击他们的创作积极性。走近孩子,俯下身子,个别示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师生的情感,加快了学生技能提高的步伐。学生从教师的示范中得到启发,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学生效率。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绘画方法。教学示范可使学生少出差错,从而掌握了正确的绘画技能技法。【案例】

印象最深的就是听中国国画《用彩墨画鱼》这一课,教师本身具备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教师不断地示范彩墨鱼的不同画法(勾线法、没骨法)、画面的构图(大小、疏密)、不同技巧的画法(弹指法、喷溅法)等,并将创作的形象组成一幅大型的水墨画。精炼笔墨一下子征服了学生包括听课教师的心,以说这样的课一定是能震撼学生心灵的,并且学生能够学到扎扎实实的美术技法,为今后的美术教学打下良好的绘画基础。

3、提问设疑—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材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找问题、解决问题。课程内容问题化,实际上是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学生主动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鉴赏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鉴赏方法。【案例】

在市美术评优课上我区美术教师上《春天的畅想》教师巧设问题,这么美的春天,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唱歌、写文章、画画、跳舞、歌曲《小燕子》《春天在那里》《春之歌》《春天来了》《春天的故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数说着,这样借助大自然赋予春的气息,调动学生内心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联想,通过不同的角度感受与表现春天,体验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赏识激励—激发想象、促进个性发展。

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激励,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自身的潜能;善于运用成功激励,从而使学生体味成功,在胜利的喜悦中萌生指向学习新目标的动机,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常情况下,还可采用以期望、目标、关心等手段激励学生。【案例】

在听一节美术评优课《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画,有的同学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教师对学生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尝试用各种表现形式将最能表现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每个同学都是最棒的。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5、合作互动—优势互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在美术教学中合理运用师生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美术,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充分激活美术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积极创设师生间的互动,以达成对教学目标的落实。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案例】

在一节听课中教师《最后的晚餐》讲述了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从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画面表现的人物繁多,神态各异。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画面人物的表情动态呢?教师灵机一动走到讲台中央学着耶稣的样子把双手一摊,然后对着下面的同学说:“谁来演耶稣的十二个门徒?”在教师的鼓励下,有七个男生和五个女生分别走到了我的两边饰演了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他们把画面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都表演得唯妙唯肖,特别是饰演犹大的那位男生,把犹大惊恐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赢得满堂的喝彩,将课堂推向了高潮。这种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的过程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教学理念和目标。

总之,美术课绝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美术教育改革还任重道远,为了下一代,为了社会的进步和需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会为之不懈的去努力,去探索,传统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颖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代替。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篇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新乐市教育局教研中心 周素辉#TRS_AUTOADD_1291957125102 {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91957125102 P {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91957125102 TD {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91957125102 DIV {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91957125102 LI {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 /**---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DIV.MyFav_1291862010201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TEXT-ALIGN: justify;MARGIN: 0cm 0cm 0pt;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SIZE: 10.5pt}DIV.MyFav_1291862010201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TEXT-ALIGN: justify;MARGIN: 0cm 0cm 0pt;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SIZE: 10.5pt}DIV.MyFav_1291862010201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TEXT-ALIGN: justify;MARGIN: 0cm 0cm 0pt;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SIZE: 10.5pt}DIV.MyFav_1291862010201 H1{PAGE-BREAK-AFTER: avoi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TEXT-ALIGN: justify;LINE-HEIGHT: 240%;MARGIN: 17pt 0cm 16.5pt;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SIZE: 22pt}DIV.MyFav_1291862010201 H2{PAGE-BREAK-AFTER: avoi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TEXT-ALIGN: justify;LINE-HEIGHT: 173%;MARGIN: 13pt 0cm;FONT-FAMILY: Arial;FONT-SIZE: 16pt}DIV.MyFav_1291862010201 H3{PAGE-BREAK-AFTER: avoi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TEXT-ALIGN: justify;LINE-HEIGHT: 173%;MARGIN: 13pt 0cm;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SIZE: 16pt}DIV.MyFav_1291862010201 P.MsoFooter{MARGIN: 0cm 0cm 0pt;LAYOUT-GRID-MODE: char;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SIZE: 9pt}DIV.MyFav_1291862010201 LI.MsoFooter{MARGIN: 0cm 0cm 0pt;LAYOUT-GRID-MODE: char;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SIZE: 9pt}DIV.MyFav_1291862010201 DIV.MsoFooter{MARGIN: 0cm 0cm 0pt;LAYOUT-GRID-MODE: char;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SIZE: 9pt}DIV.MyFav_1291862010201 P.MsoDat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TEXT-ALIGN: justify;MARGIN: 0cm 0cm 0pt 5pt;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SIZE: 10.5pt}DIV.MyFav_1291862010201 LI.MsoDat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TEXT-ALIGN: justify;MARGIN: 0cm 0cm 0pt 5pt;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SIZE: 10.5pt}DIV.MyFav_1291862010201 DIV.MsoDat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TEXT-ALIGN: justify;MARGIN: 0cm 0cm 0pt 5pt;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SIZE: 10.5pt}DIV.MyFav_1291862010201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市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从新课程教学理念到教学创新实践,还是从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到课堂教学效果的管理评价,都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整体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面对成绩的取得,我们也应该清醒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体现新课改成果的主渠道,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就是过多地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最基础的工具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没有正视语文是非下苦功夫才能学好的这一客观规律,缺乏必要的语文实践体验,使语文教学流于空疏,导致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之二:在学科整合的大旗下,进行了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导致语文学科“红杏出墙”,“不务正业”,“为他人作嫁”,语文课上成了音乐课、品德课。之三:课堂上用大量的师生对话讨论代替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静不下心来潜心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有浮躁之气。之四:语文实践的形式单一,朗读感悟有余,积累运用不够,夸夸其谈,学生不写字,教师不板书。之五:在教学中出现方式、方法过多,为合作而合作,有哗众取宠之嫌,实际效果不佳的现象。

我们发现问题,并不是打击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而是针对新课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我认为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准确定位,客观地评价,需要我们认真地反思。那么应该如何评价,怎样反思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迸发出新的火花,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办成让人民放心、社会满意的小学语文教育呢?我想根据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和动态生成课堂特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课堂教学实施的评价和课堂教学反思的评价。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

新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更应该注重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只有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提升,生成能更好地达到预设目标,两者相辅相成。所以评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评价,也就是对教师预设能力的评价。

1.教学目标设计的评价。

预设什么,怎样预设,首先得弄明白为什么而预设,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既能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又能为评价提供依据。

语文教学目标一定要有语文学科的独特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立足“字、词、句、篇”,提升“读、写、听、说”能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另外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可操作性强。

2.教学内容设计的评价。

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中介。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怎样教”服务于“教什么”。一堂课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内容,那么无论其教学方法怎样设计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课;一堂课如果没有一定的容量的教学内容,那也将会是一堂空洞的课。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一般应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的刺激程度,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

教学内容确定后,更重要是还要从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出发,创造性地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立足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适当拓展教材,使教学内容更丰厚,更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有利于学生发展。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有水平选用教材,并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进行适当地舍取、重组或调整,使教材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一定不要生硬地照搬教学参考用书。教师要在重视学科知识学习和学科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语文生命性、人文性的感悟和表达。教学内容要开放,注意有限的课堂与无限的生活的沟通,处理好文本知识与课外拓展的关系。

3.教学过程设计的评价。

预设教学过程,首先,教师先与文本对话。让自己的经历、经验与情感与文本作者的经历、经验和情感有机融合。其次,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起点,站在学生年龄、心理的角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体验与情感基础。最后,教学过程的预设要留下拓展的空间。如今的课堂是复杂的,是动态的,是有偶发性的。因此预设方案时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适当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回味反思的时间。在内容的教学设计上可以是板块式的,这样才会开放、有弹性。每位教师只要“功在课前”,才能“成在课中”。

二、课堂教学实施的评价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灵活的互动策略能激发学生生成精彩资源,这些生成性资源又会促使教师生成出新的教学过程或更高一层次的教学目标及适合当时情境的教学方法。在动态生成的课堂里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者、生成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认为把对教师行为的评价和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一级指标。

1.对教师行为的评价

教师在课前有没有对学生的“期待视界”进行拓宽,是否从学生实际认知起点出发;教学过程中有没有顾及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全员互动;能否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有效地生生互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否平等,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语言是否丰富;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对课中生成的各种资源能否机智地进行重组和利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如何;对课程开发程度合不合理;多媒体的利用情况;是否注重课内外结合等等,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都应该做出合理地评价。

(1)互动策略。

课堂因教师、学生的生成而精彩,而只有互动才会有生成。所以教师要采取各种手段促进学生与老师互动,与文本互动,与同学互动,与环境互动。上课时,我们发现出现最多的互动形式是老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互动,而最缺乏的是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用通过评价方式或抛绣球或装糊涂等策略来促进生生互动,比如:“刚才这位同学说什么,老师没听明白,谁来重复一遍。”“谁听明白他刚才说的话了?”“听了他说的,你有什么想法?”等,想办法把老师的角色隐去,来突显学生的主体性。

互动策略,在一般情况下就是通过教师语言起作用的。民主平等的教师语言是开展和谐教学的保证。上课教师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有亲和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宽容学生的错误理解,但决不能让学生带着错误走出课堂。

教师的提问是促进互动的常见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主要的问题是呆、浅、直、碎、陈、死。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动态生成课堂中提问的策略有“趣问”、“巧问”、“曲问”、“精问”、“新问”和“活问”等六种。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揭示课题可采用启发性提问;初读课文时可采用疏导性提问;深钻课文时可采用探究性提问;单元总结时可采用比较性提问;品尝精华时可采用鉴赏性提问;复习巩固时可采用归类性提问等。

教师的即时评价是促进互动的有效策略。

课堂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是常见的评价,学生非常在意同伴的评价,更注重教师的评价。丰富有趣的评价语言,能激励学生学习欲望,能指引学生学习方向,能诊断学生学习行为,能改进学生学习行为,比如: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师生情感的升华等。所以我们要增强课前预设评价语言的意识,预设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比如:丰富的口头语言评价、体态语评价、实物评价、“名人名言”式评价、及时性与延迟性相结合的评价、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的评价。课堂评价语言除了丰富还要有情趣。教师在设计评价语言时最好能置身于文本的多种情境,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把评价有机地渗透于学习内容,使它们浑然一体,使之少几分理性与机械,多几分感性与灵动。

(2)过程生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环境等诸因素的多元互动,相互之间会产生火花,迸发思维的灵光,学生互动中会生成预想不到的资源,老师对学生生成的这些资源要及时处理和重组,以成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内容,这就是过程的生成。

教学目标的生成。

预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学生的学情发生变化时,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份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课堂的教学质量标准并不是看预设的目标是否达成,而更多的取决于学生上课时的精彩生成和教师在具体情况中的即时处理能力。

教学过程的生成。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过程可以预设,但课堂教学如果一味按照固定的教学过程前进,不考虑学生的学情、课堂环境的变化,那么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课堂中,随着师生互动生成的不断推进,教师应根据学情的变化随机调整教学过程,增减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的生成。

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途径。平时,我们要求教学方法不能单一,要多样化;教学方法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要适应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尽量做到“以学定法”。在教学过程当中,根据学情的变化,教师要活用教法。

2.对学生行为的评价。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学生是参与课堂教学的主体,又是学习的客体。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处于受教育的群体中,构成了多个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行为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行评价,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进行即时或历时评价。学生行为可以直接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所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行为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下列几项指标进行展开:

(1)参与状态。

什么是参与?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由此可见,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

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态,我们认为必须正视以下几个问题:

──被动式参与

问与答支起的被动。在判定课堂上积极参与的情况时,我们的脑中往往会浮现那些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而这种“答问”的形式,在教学的课堂上很容易被部分教师误认为是学生参与状态的唯一形式,他们为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主动性频频发问,试图制造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闹情景。反过来,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积极的思考方式,就只有问与答了吗?

当学生们一起为一段感人的文字,而满怀情感地诵读,情到深处不禁潸然泪下,你能说他们没有参与吗?当一个学生站起来描述他想象的画面,而其它同学听得津津有味时,你能说他们没有在积极思考吗?……

学生们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参与形式是丰富多样的,问与答充盈着整个课堂,学生本身就被置于一个被动求解的空间。不要用你经营的被动式问题支架了整个教学课堂,何不试着从学生自身出发,找寻学生参与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

──程序式参与

教师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学目标、任务、重难点、教学设计,一切在课前都做了充分而有规律的准备,这样有助于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参与课堂。教师为了让课堂尽在掌握中,他们在这份完美的教案上伤透脑筋。

这种治学的风范很值得学习,但要掌握度,要认识到物极必反。对于这份教案能灵活的把握才是关键。部分教师头脑中储存着这份完备的教学程序,他们走进了课堂,得到了发挥的空间,他们对照着每一个设计过程,不断地复制粘贴,学生参与执行程序就是合格的,可是一旦学生不执行程序,没按程序来,作为教师就会出现乱码,甚至出现死机状态。学生这种程序式的被动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停滞式参与

课堂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状态,教师的着眼点就会很容易的放在课堂这个有限的时间里,他们会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积极思索着去调动学生进行参与,而学生走出课堂的时间范围里,很少被教师重视,或是这种课堂上展开的课外延伸多是留于形式,课外拓展的结果并不被重视,一些教师将学生的这种参与停滞在了课堂,形成了停滞式参与。只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指导、设计,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复习、看书、搜索、综合性活动实践等将学生的参与扩展到课堂之外。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更有效的进行,而且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课堂里,学生参与的机会总是建立在问题已经解决,或已得出某个结论的基础上,用以证明对于这个问题已掌握,老师也只给学生获得的知识给予肯定或评价,而没有对学生如何获得这个知识的过程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学生的这种参与是在教学结论已达成的基础之上,只停留在对于结果的肯定与应用,并未参与到产生这种结果的过程中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参与仍是停滞式的参与。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换句话说,在学生参与提问、讨论、组织练习等活动的展开时,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判断教学效果。教师更重要的教育任务不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教会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真实过程中,不再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摩教师所示范的解题或死记硬背教师提供的答案。所以,给学生们发现认识的自由空间这才是调动学生参与性的重点。

因此,评价学生的参与度,不光是评价参与时间和参与人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参与的质量要素和层次标准。

(2)生成状态

“资源生成”是“过程生成”的必要条件,且取决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但不完全局限某一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评价学生行为自然离不开对学生资源生成状态的探讨。

学生进入教学的初始状态,是教学能否对学生发展起真实、有效作用的基础性资源,也是课堂上师生交互作用的起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通过教学后学生呈现的变化状态,则是评价性资源和下一个教学流程的基础性资源。

一堂课是否精彩?是否成功?不是看教师的素质怎样?而是看学生在这节课中发展了多少。学生在这堂语文课中语言积累了多少?朗读水平有没有提高?语言形式有没有解读与运用等等。课堂是因学生生成而精彩的,课堂也因学生发展而成功。所以我们要利用各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充分参与,积极互动,有效生成,深化拓展。

三、课堂教学反思的评价

新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和促进。一节课上完了,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老师必须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1.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就是教师对本堂课中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策略的总结、教学艺术的记录等作反思,对自己、对学生,也包括教学内容和相关课堂环节进行再思考。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更有效的实践性的自我学习。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可以从思所得、思所失、思所疑、思所难、思所创等方面进行反思。

2.重建方案。

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在自我评价中认识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可以在评价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认识得失;也可以在他人评价中认识课堂教学的商讨之处。然后结合自己的思考对教学方案进行重新建构,以提高自己的教材把握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这样,我们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我们知道毛毛虫结茧自缚是为了化蛹成蝶,翩翩起舞,美丽的蝴蝶装点着自然的美丽,是它经受一定痛苦后的轻松与喜悦。同样,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会不负众望,根植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沃土,真心实意为学生,凝心聚力求发展。

小学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这一基础的重要性,把我们民族文化的“根”留住,从汉语拼音的一点一滴做起,从汉字书写的一笔一画做起,从“字、词、句、篇”的知识积累到“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做起。正如语文教育家崔峦先生所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关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生活习惯,树立大语文观,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打好生命的底色。

附:

河北省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估标准

评估项目

评估等级标准

评估方式A

B

C教学设计

教材研究深透,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三维);明确教材编写意图,能充分利用教材和校内、外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案,并做好充分的教学预设;对教学重点的突破方式要设计详细,尤其是学生活动方式,教学资源的展示要有充分预设,对所用例题、习题要精选。演示实验开出率达100%,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

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目标;能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并做好教学预设;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分组学科实验开出率达到85%以上。

基本理解教材,能确定教学目标,但课程资源选用和教学设计不尽合理;实验开出率低。

设计文本教师对话教学技术

以技术为教学服务为宗旨,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继承简便、实用的传统教学手段。

能合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简便、实用的传统教学手段。

能采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但有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课堂观察教师对话教学方式

符合课堂教学民主化、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要求,教学方式的选择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努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究。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空间。

以单纯的讲授为主或教学方式不利于教学目标实现。

课堂观察教师对话学习环境

教师平等对待学生、态度亲切,能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能够展示出知识本身的魅力,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能够适时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和谐。

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能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课堂气氛活跃。

学习环境创造不够,不能形成学习活动及师生互动的和谐氛围。

课堂观察教师对话课堂调控

能根据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对课堂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做到放得开,收得拢;并能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及时修正教学预设。能发现、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师生相长。能妥善处理、巧妙利用课堂突发事件。

能根据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并对课堂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做到放得开,收得拢。

按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对课堂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失控或教师“主宰”课堂。

课堂观察教师对话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及时准确,能通过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引导、调控教学活动;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能采用多样化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能通过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引导、调控教学活动;能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把教学过程评价只作为课程管理的手段。

课堂观察教师对话教学效果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形成并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活动对个人及社会的相关问题开成正确的认识。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基本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不理想,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缺乏关注。

上一篇:作废总结下一篇:电焊工健康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