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精选12篇)
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 篇1
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在通过课堂观察或师生交流作出正确判断和反馈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究方法、思考成效的适时总结。有效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对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进行及时调控,进而激发学习热情,增强教学实效。
一、评价要富有诚意,不可让激励性评价泛滥课堂
滥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是当今课堂存在的一个不好的现象。 不管学生是朗读,还是回答问题,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始终是那么几句话:“读得很有感情!”“回答得很好!”“你真聪明!”“你真棒!”“说得不错!”其实这样的评价语是含糊的、笼统的,失去了应有的诊断与导向功能。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表面上会沾沾自喜,其实心里也是“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自己对于读书或回答问题等学习任务的完成“好”在哪里,“棒”在何处。教师充满溢美色彩、一味叫好的评价,学生偶尔听了会感到兴奋,但时间一长,次数一多,学生就会近乎麻木,评价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与促进作用。
表扬缺乏诚意,也会让评价失去应有的价值。笔者在一次公开课课堂上听一位老师阐明自己的观点—“最喜欢说错的学生”, 借此来打消学生内心的顾虑。其本意是好的,但殊不知哪位老师不喜欢回答正确的学生而喜欢说错的学生?这话显然言不由衷,会给学生留下教师虚伪的感觉。而如果把这句话改成“说错了没有关系, 老师欣赏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但老师并不十分赞同你的观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呵护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态度,还明确指出了回答中存在的偏颇或错误,指明了努力方向。 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赏,是对学生真正地尊重,才能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富有亲和力,体现出对学生真心呵护。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的鼓励、夸奖都是真挚的、 恰如其分的,从不矫揉造作、言过其实。这种发自内心的褒奖打动着学生的心扉,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励,引领着学生乐此不疲地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
二、让评价充满情感因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如果评价缺少情感因素,就会伤害学生自尊心。有些教师的课堂评价没有发挥激励、引导功能不说,相反还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如一个学生书读得不好,老师说“看你读得结结巴巴的,简直就不是读书!”这样的评价带有讽刺意味,是揪着学生的“小辫”不放, 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这样的评价不但不能唤起学生的自信与热情, 反而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热情,影响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再如, “哪位同学再来读一遍,读得比 ××× 更好?”这样的评价显然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这种貌似“客观”实为“揭短”的评价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如果将这句话改为“请这位同学再来读一遍,读得比上次更好,可以吗?”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远离挫败感,又能使学生燃起挑战自我的激情。同样,生生之间的评价也不能忽视情感因素。教师不仅要让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充满情感因素,同时也要让生生之间评价语言充满情感因素,要使学生在生生互动评价中,相互接纳、相互鼓励,都能经常得到同伴的认可。
三、克服评价的模糊性,给学生指明努力方向
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与激励功能,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一定的效度,表现出很大的模糊性,只是停留在表面或形式上,没有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 课堂评价应有助于学生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而模糊性的评价则会将学生引入误区。比如,有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甚至学生回答错了也不给指出。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而是肯定、强化了学生思维上的偏差, 把学生引入了误区。殊不知,课堂教学中强调鼓励性原则并不排斥批评性评价。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教师错误地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多元解读”不是无条件的、无根据的、随意的解读。对学生“多元解读” 的引导与评价,需要教师懂得科学、了解事实,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要体现人文性,还要注重科学性。
教师的评价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要善于肯定学生的成绩,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笔者要求学生从白鹭、 桃花、流水、斜风细雨、鳜鱼肥等词语中选择一个进行口头描写, 并在小组内交流。针对学生的交流,笔者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你们说得真生动,能够抓住词中一个景物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你们的描绘中我看到了你们心中的江南美景。接下来,请用你们手中的生花妙笔,选择一行或者两行诗句,对其中的景物进行生动、细腻的描写。 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又给学生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四、发挥激励性评价的功能,指导学生深入探究
进行学习评价,教师要选准时机,方法要适当,语言要简明扼要,能够鼓励、指导学生深入探究。如笔者指导学生写一篇题为《妈妈,我想对您说》的作文,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口头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笔者在倾听学生的发言之后,用准确的、富有诗意的语言进行了评价:“言为心声,你能用感人的事例,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爱,我很佩服你的表达能力。”“……从你们生动、流畅的发言中,我感受到母爱的细腻与伟大,也看到了你们那一颗颗感恩的心。”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发言,又升华了学生与父母间的感情,而且还激发了生生交流的热情。笔者认为使用激励性评价,手段需讲求贴切,要紧扣课堂主线,切合教学情境。尤需注意的是,激励性评价不能厚此薄彼。学生是千姿百态、 富有个性的,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尤其是对于平时比较沉默、 内向或者成绩一般的学生,要把鼓励的阳光洒向他们的心田。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沟通师生情感和智慧的纽带。正确使用课堂评价,能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推动学生深入思维,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应追求有效的课堂评价,让评价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 篇2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我们教师每天每节课都在评价,可又有多少教师会思考自己的评价是否有效。教师经常热情洋溢地表扬、鼓励学生,或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评价,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究竟做得怎么样呢?
记得看过这样一堂语文课,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说话干净利索的年轻教师,用她那春风化雨般的教学语言,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但是她对班上一个学生的两次评价却成了这节课的瑕疵。在一个男孩很流利地朗读了一段课文之后,老师示意他坐下,随口说了一句:“你进步了!”当时孩子面无表情地坐下了,而老师并没有注意这些。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这名学生又获得了一次发言的机会,与其他同学相比,他的发言是最深刻的,我以为这次老师一定会为他喝彩,没想到老师又说了一句:“你又进步了!”听完这个老师的评价,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孩子一定是他们班的学困生!“你进步了”四个字就像是给这个孩子贴上了一个标签,在向大家表明,他以前不如现在好。这样的评价有价值吗?
作为教师,你是否真的了解学生的心,你是否知道学生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他们需要的不是这样廉价的鼓励,而是心灵的呵护;他们需要的不是这样简单的评价,而是精神的抚慰。我认为,教师的评价应当诚恳、饱含真情,通过丰富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挥。下面我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评价,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一、采用激励性评价,营造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
课堂上我常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能读好。”“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你真行!”“我看到了大家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这样的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
在一次朗读课文中,我们班的一个男同学起来读一段课文,读得很不好,漏字、添字不通顺。于是,我说:“你很有勇气,很高兴听到你的朗读,但有几个地方要注意一些就更好,(师指出错误)你愿意再读一边吗?”生又读一遍,错字、漏添字情况好多了。“你读的有进步了,声音要再响亮些,让每个人都听到就更好了。”孩子又很乐意地读了一遍。“读得好,响亮、流利,如果速度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语气,就更棒了”。孩子很好的又读了一遍,读得非常棒,“读的真好,掌声送给你!”我带头鼓掌,孩子开心地笑了。这样带有鼓励性、欣赏性的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关怀、关爱、理解、赏识的心态评价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苟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吝啬赞许与鼓励,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说得很有道理”、“对了,你很会看文章”、“见解独到”等;学生发言不对,说不到要害,说不清楚教师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但是,教师在对学生给予鼓励时还要注意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一个班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在教学中给他们的评价也是不同的。我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
二、融入真情,丰富评价语言
1、评价语言要丰富
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运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让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课文后来讲,我总是这样来评价学生:“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就这样形成了。
2、巧妙运用体态语言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当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极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地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能体现出教师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与学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振。
3、评价要有真情
现在不少评价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要有真情。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带着我们的一腔真情去唤起学生的真情,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我看见过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的一堂公开课,他在面对一个读书声音细小的学生时是这样评价的:“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试一试!”激励的话语如同甘露流进了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细细品味,不难体会出名师胸怀的宽广及对孩子的拳拳爱心。“你读得真好听!”一下子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被肯定的快乐,同时激起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在缺点的表面巧妙加上“糖衣”,在不挫伤学生的自尊的同时,让他们听着顺耳,易于接爱。“不信,你试一试”,更是激发起学生挑战自我的信心。
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当我的学生写出工整又美观的一页作业,我除了给他一个“优”,再写上一句“老师真喜欢看你的字呀!”当一个平日胆怯的孩子能上台发言,我除了给他一个灿烂的笑脸还摸摸他的头,说:“老师为你高兴!”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的实施策略 篇3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文本材料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这种变化必然会导致内涵的变化,内涵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解答的多元化;再者,解读文本的主体情况也不一致,对相同或不同事物的反映也会因主体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因此,课堂评价也必然呈现多元化。那么,我们教师如何操作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呢?笔者认为三个字:“准”,“时”,“情”。
一、“准”。就是准确。对学生的反应作出准确的判断。因为只有判断准确无误,才能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错在哪里,给他指出让其改正。一些教师自以为沐浴了新的理念“一切围绕学生”,对学生的错误答案一味肯定迁就,不敢说否定的话,学生在这种一路畅通的评价影响下必然会失去学习的方向。学习的效能必然会十分低下。以下是某四年级教师在课堂上评价的片段:
师:谁能用“曾经”一词造句?
生:在战场上曾经洒过许多热血。
师:(停顿了片刻)在战场上曾经洒过许多热血。嗯,多么悲壮,老师听了快要热血沸腾哪!想像真好。
以上这位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是为了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就没有明确否定,还从句子的情感上大加赞赏。我们从来就不否认错误对学习是有价值的。学生出现的错误是否要马上纠正,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有些错误对当前的学习无碍大局,与其当时纠正,不如以后随着认识的提高,让他们自己去纠正,所以这种错误就可以暂时不予纠正。但是对于上例中学生造的句子明显缺少主语,此时教师不予纠正,不加以引导、规范的话,对学生今后语言发展肯定是十分不利的。
二、“时”。就是及时。及时地评价学生的好坏。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着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及时赏识。作为教师,要做的事就是及时捕捉学生的“亮点”,适时表扬激励。备课时从培养学生的感知与能力、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等几方面入手,设计问题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对如何评价作一设想,为实际教学做好准备。以下是某四年级教师在教《诚实与信任》时的一个评价片段。
师:初读了《诚实与信任》一文,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撞坏反光镜?
生1:是因为天太黑了。
师:嗯,还有呢?
生2:是因为作者刚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
师(急切地):再想想看。
生3:是因为小红车超出了停车线二三十厘米。
师:对!你说得真好。
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是全方位的,评价也应是多元的。以上的教师仅小红车主人的角度作出单一的评价。其实发生碰撞是众多内因与外因相结合才产生的,生1与生2回答的都是导致碰撞的原因。白天可能就不会发生了,从惯性的角度讲从快车道驶向慢车道速度一下子也不会慢下来,也可以说是导致碰撞的一个原因。对于前两个学生的回答,教者没有从多方面去思考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从而错失了评价的良机。如果教师肯定其从自然环境变化的角度找到了正确答案,赞赏他的积极思考和勇于抒发己见的品质,必然会带动他全方面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评价时效性这个意义上讲,评价还担负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调控课堂教学和内容和形式。当然,学生对问题还没有作出完全地判断时,过早地、匆忙地评价也是不妥的,因为那样不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更全面,更理智地思考。
三、“情”。就是情感。评价应体现一种人文情怀。建构学说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知识是由主体参与并渗入了主体的个人感受和见解,一个人获得的知识和其他人获得的知识不可能一样。因此评价也应饱含评价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关注,以富有真切的情感的评价来促进被评价者知识、能力、情感的建构。
如一位学生写完《给爷爷捶背》一文在全班朗读后,一位老师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先写了自己小时候是爷爷一点一点地带大的,再具体写爷爷老了,患上了气管炎,还吃力地一天到晚忙里忙外辛苦地做事。自己看了心疼地为爷爷捶背,生动地再现了爷爷那高大形象。我真羡慕你有这样一位好爷爷,同时也为有你这样一个非常体贴爷爷的好学生而骄傲。”这样评价至少给学生提供了这么一种信息:老师已认识了你爷爷,也已发现了你是一个非常体贴家长的好孩子。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学生习作的成功之处,又拉近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距离,更坚定了被评价者抒真情写实感的信心,激发了被评价者对长辈的关爱。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间的互相关怀、互相协商、沟通,理解和让步。以上教师的评价充满这种人文关怀。
平时我在每节课快要结束前都留下这一问:“这一课你最满意的是什么,最不满意的又是什么?”学生学完课文后在放松自然的心境下大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谈自己的收获,有的述说自己心中的遗憾,有的评述教师的行为……我总是耐心地倾听,精心地疏导。到后来学生发展到不吐不快的程度。
课堂评价的内容呈现多元化,当然课堂评价的形式也是多元的,按评价主体分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按评价的外部表现分有语言评价、动作评价、神态评价等等。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不可能预测所有的教学情境,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情况及特殊情况。在实际课堂中,教师还要根据特定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更好的评价语言和评价形式。充满思考的课堂评价,就像一场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有效评价,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篇4
可见, 课堂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的教育功能, 使学生语文学科能力和素养得到全面均衡地发展。
一、创设评价氛围, 让课堂活跃起来
1. 创设情境, 激发评价期待
在教学中, 教师要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教学技巧, 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 能激发学生形成一种评价期待。而所谓的“情境”指的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 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氛围。这样的情景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迅速, 有效地进入学习状态, 而且能唤发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一种激情和活力, 渴望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受到同学、教师的赏识。
如:在上《搭石》这课, 上课时, 我把课前准备好的砖头, 有序地铺在地上, 并在砖头上来回走了几趟, 我的举止很快就吸引了学生好奇的目光, 有的同学还小声地议论:“龚老师这是怎么啦?难不成今天玩什么游戏呀?”望着一双双疑惑的眼睛, 我觉得应该揭示课题了, 于是, 就在黑板上有力地写下“21.《搭石》”这几个字, 同学们见了这才恍然大悟, 趁着这个时机, 我忙提出一个问题:“说说刚才老师在干什么?”话音未落, 不少同学就举起手, 有的说:您刚才在铺搭石;还有的说:您刚才不仅铺了搭石, 而且还在搭石走了几回。听了孩子们的不同回答, 我赞扬道:“你们有一双慧眼, 真会观察, 还能用上‘搭石’来描述老师的行为, 看来, 你们对课文的预习比较深刻。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课文中, 作者家乡的人们为什么要搭石?通过搭石, 你了解到他们的哪些美好的心灵呢?课就这样在富有探究、期待的问题中渐入佳境。从孩子们那专注的神情中, 那声情并茂的朗朗读书声中, 分明让人感受到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对知识的向往。
2. 利用环境资源, 形成进取态度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在教室内外一块黑板, 一根粉笔, 一棵树, 一个花坛等—景—物。都是孩子们学习、游戏的好伙伴, 都是不可忽略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们能合理科学地利用, 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能促进他们形成一种强烈地进取态度。
记得那时是任三 (5) 班的语文课, 教室外有一棵碗口般大的枇杷树, 每到春夏之际, 就会结出累累果实。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它。一天, 上课铃声响过许久, 教室里仍未安静下来, 而这节课的任务是要求孩子们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看看孩子们那余兴未尽的神态, 我便把目光转向了窗外, 静静地望着那棵茂盛的枇杷树, 也许是我的神情感染了大家, 他们很快也把目光投向了窗外。此时, 我故作神秘地说:“你们听到了枇杷树爷爷在说些什么吗?”孩子们一听先是面面相觑, 接着就问道:“它哪儿有嘴巴?”听了他们的问话, 我知道孩子们的好奇心给激发出来了, 便趁热打铁地引导道:“有呀, 它的嘴就是叶呀, 枝呀, 躯干呀……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它们与人类有多大的区别?”接着孩子们不仅聚精会神地观察起来, 还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我又不失时机地赞扬道:“你们真会观察, 现在你们能把枇杷树爷爷说的话告诉老师吗?”孩子们一听, 个个跃跃欲试, 似有一吐为快的感觉, 我见了亲切地说道:“你们呀不但有一双慧眼, 而且是一个小作家, 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本子上吧。”他们立即提笔洋洋洒洒地写了起来, 看着这场景, 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们常为习作指导而伤脑筋, 如果大家都能充分利用这样的教学资源作为习作素材那真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呀, 再加上教师们有效的评价, 就能激发孩子们积极的进取心。那么习作就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快乐的源泉。
二、主体性的多元评价, 让课堂灵动起来
1. 鼓励自我评价, 树立自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加以赞赏。还要善于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孩子们的一次自我展示。一次自我满足, 一次自我创造, 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如:一位教师上的《月光曲》一课, 就是以自我评价的方式, 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 当她请了一位同学读了课文后, 便亲切地问道:“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那位学生腼腆地说道:“课文还算读得流利, 只是没把第八自然段的感情完全朗读出来。本来月亮刚升起时, 海面上比较平静。我却没把这种平缓的语气读出;当月亮越升越高时, 海面上波涛汹涌, 我读得又不够激昂。”说完那名学生沉思了片刻, 提出:“老师, 您能让我再读一遍这段话吗?”得到老师的允许后, 他又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 在反思中不断地完善自我, 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信心地树立, 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2. 关注生生互评, 构建和谐
当大多数学生有了自我评价的基础, 自然能对他人的学习行为发表自己独持的见解。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功能。大力倡导生生互评的学习方式, 在相互评价中既纠正了别人错误, 也提高了自己。同时, 还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
如:在上《鸟的天堂》这课, 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第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双引号, 而第二个又不加呢?问题一出, 董思琦同学就举手答道:“因为第一次未看见一只鸟。”她刚坐下, 邱崇婷同学就补充评价道:“我同意她的说法, 但更主要的是当时作者只看到那棵茂盛的大榕树。”话音刚落就赢得了一片掌声, 这时张炫之又补充评价道:“她们两位同学的回答都正确, 只是, 第二天清晨, 作者的确看到有许多鸟儿在那棵大榕树上幸福的生活, 是鸟儿快乐的家园。所以第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双引号, 而第二个就不要加了, 他的精彩评价, 同样获得了掌声。这样一个突显课文重难点的问题, 就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3. 倡导师生互评, 体现民主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地全面推进, 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语文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评价、激励等教育功能。尤其是师生互评的方式, 更会受到孩子们的推崇, 它既营造出浓浓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又能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三、多样的评价法, 让课堂丰富起来
1. 评价要及时, 有层次
对于表现进步的孩子, 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 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他们更深入, 更专注地学习。
而这种语言评价不但要及时, 而且还要有层次区别对待, 否则将会削弱评价的激励功能。《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个体差异, 促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因此, 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 多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不同需要, 倾听他们的心声, 多创设让他们展示的舞台, 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那怕是他们能读通一个句子, 写对一个字, 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赏识, 鼓励, 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关爱, 全面呵护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 又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常对他们提出具有较强探究性的问题, 以探讨式的评价, 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当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时, 便神采飞扬地赞赏道:“真了不起!你们都是未来的小科学家。”这种及时的评价语言, 不仅能发掘他们的潜能, 还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 评价要中肯, 有针对性
中肯的评价语言, 是对于那些表现出色的孩子的赞扬, 这样的评价语言, 对于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多些激励赏识, 少些批评指责”。
但也不能一味的无原则的包容错误是非颠倒, 黑白不清。这样的评价语很容易, 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迷失了努力的方向, 让他们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从而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智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因此, 我们要有针对性, 要有原则性, 对存在的问题, 要以委婉的语气以建议的形式提出, 让学生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如吴静同学, 你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你如果能将朗读的声音再响亮些, 那就更棒了!而对于学生的优点, 正确的要及时加以肯定, 加以赞赏。
这种课堂评价, 针对性强, 既有中肯的表扬, 又有婉转的批评, 两者两相结合, 它能鼓励优秀, 指出不足, 激励后进。
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 篇5
一、研究背景
评价是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相互作用共同建构的协调统一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思维状况、学习方法、情感熏陶等方面学习行为作出合理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但要真正把评价处理得恰到好处,如化雨春风浸润学生心田,开启学生智慧,则是一门只有在长期实践中才能形成的艺术!
二、研究目标
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去学习。语文课堂上评价意见的交流活跃,不仅能改变原来语文课堂上的沉闷气氛,激活整个课堂教学,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研究内容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以“人的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目标,理所当然地追求“人的发展”。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
2、艺术性原则
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态度、不同心理、不同个性、比较恰当地进行具体评价。也就是说要注意评价的艺术,即在运用具体化语言的同时,要善于用自身的姿态、丰富的表情、优雅的动作来辅助评价,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多元化原则
课堂教学不但是认知过程,而是涉及到知、情、意、行的完整的心理过程。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应从只关注认知的结果,到关注学习活动的完整过程。
4、激励性原则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判、指导,更应该是激励、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他们的行为、态度、兴趣易受外界的影响,来自外界、特别是来自老师的激励性语言对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是巨大的。
5、开放性原则
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力求最大限度地逼近教师教学的真实状态,课堂教学的普遍性要求,又要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
(二)评价方式的优化
1、教师点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其解决问题的态度,表述的方式、表达的效果等方面作出即时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及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
2、师生互动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专利,要敢于个善于让学生发表对自己、对同伴、对老师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因为小学生更在乎得到肯定评价,所以从学生的角度作出的课堂评价,有时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体验到的成功感会更强。为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可进行自评、互评等多向沟通。课堂上师生互动、师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能产生始料未及的体验个思维火花的碰撞。
3、学生互评
同一题目,同一个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解答方法也不同。开展学生互评,不同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不断地对学生原有的认识进行补充、调整,使学生原有知识明朗化、条理化,思路更开阔,求异创新的欲望更强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教学实际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4、学生自评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教育功能是体现学生在学习生活的重要标志。我认为抓好自我评价,首先应教育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全面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潜能,天生我材必要用的观念。不仅要看到自己的弱点,更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单纯的式所容易造成的对立情绪,奠定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而提高评价效果。
(三)教师评价方法的优化
1、即时评价
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教师和学生就是通过这对话和交流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和学生的平等对话进行引导评价。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往往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作出的立即反应,从而帮助他们调整、控制后继学习行为,我们把它称为教师课堂即时评价。
2、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衍生与深化,它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发展性评价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发展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因此,我们说发展性评价是立足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统一,最终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健康发展。
3、多元性评价
课堂的多元性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针对课堂学生的发言,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关注师评的同时,还要重视生生之间、生师之间的评价等,在磋商与对话中消除分歧,最终形成以一元为主导的多元评价格局。二是评价角度的多元性。评价要注重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建构,不仅要关心智育方面的发展,评价知识的学习(问题的对错等)、方法的获得(技巧性等)。教师帮助学生丰富评价信息,整合现象的评价和实质的评价,让学生更客观地认识问题、认识自我,接纳和认同正确的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以及和谐的发展。评价还要关注情商方面的发掘,可以针对学生发言的创新精神、心理素质、态度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及素养。三是评价方法的多元性。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多用语言评价式,其实方法可以灵活些、多些。
4、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体现于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它注重在评价中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它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和互动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效益,达到促进发展与改进的目的。
(四)评价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但在具体操作中出现了一种偏向,就是对学生一味表扬。其实,激励不等于表扬,表扬只是激励的一种方式,恰当的批评也是激励。我们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提升语言素养和学科素养。
语言素养是老师在课堂评价的基础,也是提高评价语言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教师和农民一样,是“舌耕”。学科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我们不是不缺乏好的教学设计,而是无法实施,主要是我们教师学科素养不高。学习学科知识,学习学科知识内在的联系,学习学科教学法知识,不断丰富学科学习和教学实践,日积月累,才能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将学科素养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课堂评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你身上的学科味道。
2、注重精彩的预设,关注美丽的生成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充分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状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预设。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很有道理,“一个创造性地工作的教师所做的课时计划,就是课堂应当发生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最大的预见。”认真设计提问,尽量减少问题数量,努力提高问题质量。只有注重预设,关注生成,课堂才会越来越精彩!
3、学会安静,注意倾听
周林老师说:“教师一定要学会安静”。只有教师学会了安静,才会注意去倾听。有时,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评价。评价是师生互动,评价是一种平等对话,只有听清了学生的表述,老师才可能有恰当的评价。现实课堂中,许多老师的话太多,活动量太大,激情四射,成为舞台明星,“像花蝴蝶一样穿梭于学生之间”,不注意学生的观点,生拉硬套,按自己的一厢情愿进行着程序化的教学,错过了许多最好的教育时机。
4、丰富和创新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
“千篇一律”的评价语对天真烂漫学生来说犹如嚼蜡。评价语应不拘形式,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
5、培育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评价
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谁也不喜欢课堂死水般的枯燥,学生向往的是师生和谐共处、充满情趣的美好的境界。学生不仅在希望在课堂中学习,还希望在能课堂中享受。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幽默。机智是幽默的前提。教师要善于捕捉一闪而过的快乐,更要善于将快乐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各年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现状。
2、观察法:对各年级老师进行课堂观察。
3、案例分析法:通过大量课堂教学案例对教师进行跟踪调查,并不断总结反思。
4、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步骤与实施计划
时间:2014年9月----2014年12月
第一阶段:2014年9月,确定课题,撰写课题方案。第二阶段:2014年9月——201年11月,调查分析,了解我校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行为现状。
第三阶段:2014年12月探索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等,接受中期研究评估。
第四阶段:2015年1月总结成果。
1、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篇6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
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
一、评价主体倡导多元化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传统的课堂评价,教师几乎成了唯一的评价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及其学习状况的裁判员或者“法官”,教师评价的结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以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促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生成。
1.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
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校正、提高的过程。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为学生以后踏入社会,根据社会生活行为准则校正自身行为奠定基础。课堂上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要手段。有位老师在上《雨霖铃》公开课时,请了一位男同学起来朗读,这位男生读得有点结巴,老师让他自我评价一下,他对自己前面的朗读也不甚满意,愿意再读一遍,他的第二遍读得明显比第一遍好。自我评价成了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2.引导学生互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除了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称赞外,更希望得到自身所在群体的认可,提高自身的群体地位和群体影响力。学生互评包括同桌互评、小组评价和全班同学评价。苏州园区三中的一位老师引导学生鉴赏王维的《山居即事》后四句诗的表达技巧时,让一个同学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答案:“诗的后四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新生的翠竹,盛开的红莲,渡头上炊烟袅袅,采菱之人归来,表达作者对恬淡安逸宁静淡泊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然后让其他同学对照标准答案,对此回答进行评价,模仿阅卷老师,酌情打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起到了教师评价所起不到的作用。
3.加强教师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对学生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并经常予以赞美,能引导学生主动思索,积极学习,师生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和谐的气氛,建立起积极的、亲近的、平等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如教师经常鼓励学生:“你说得太好了”“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读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好吗”“你很会思考”“你很会活学活用”“你找对了答题区域”这些评价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感到一种满足,产生学习内驱力。
二、评价手段注重多样化
语文教学评价不能把考试当作唯一的评价方法,而要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更为科学、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
1.准确得体的口语、体态语相结合评价
语评价是课堂上最常用最经济的评价方式,课堂上的评价一方面是对某位学生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全体同学所提出的要求。如果单纯用“好”“棒”之类的词语来描述,学生并不知好在何处,棒在哪里。所以,教师的评价应告诉学生回答好在什么地方,或声音十分响亮,或语句很通顺,或词语运用得恰当,或准确把握题意或课外知识丰富等,这样清楚明白的评价既可以指导学生相互学习,又可以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
课堂上教师的鼓励语言、礼貌动作、亲切微笑都是对学生的一种最基本的评价手段。在学生因为紧张站起来后一言不发时,教师要耐心等待,并给予热情鼓励:“别急,慢慢讲”或者“刚才还没有想好,是吗?”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给学生一些善意的提示。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一般应双目注视学生,流露出柔和热诚的目光,让学生感到你注意着他,他是全班的中心,从教师的目光中让学生感受到热情、赞许、鼓舞和喜欢。这样的语言和行动上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2.时刻观察学生,评定学生,做好跟踪记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教学中,教师应从观念、情感上接纳智力、兴趣、心理各异的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用正确的评价方法来激发学习热情。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依靠课堂45分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侧面体现自己语文知识、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和态度情感,所以,教师应对学生课堂上的各项表现进行观察,并制订课堂表现观察表。学生的课堂表现大致从听讲、提问回答、朗读表达、思维有创造性等方面去评价;每方面可分积极、一般、不积极等三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写出课堂表现评语,每周或每月评价总结一次,并将结果放入其语文学习档案。这会使学生听课更认真,思考问题更积极。教师通过观察表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作出积极反馈。
三、评价内容坚持全面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存在重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掌握程度方面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的倾向;而能力方面又常常只重读写能力的考察,而置听说能力于不顾。这种评价内容上的狭隘和片面,对语文教学活动有着消极的导向作用,并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对和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等的考察。用一句话说,就是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
有些语文老师尝试利用成长记录袋对学生发展状况进行了“成长记录”,过程性地展现了学生成长历程,如满意的作业、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的记录、提出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反思、最得意的诗文、最喜欢的一本书、朗读比赛的录音磁带、在各类语文比赛活动中获得的荣誉等记录,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等。
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 篇7
一、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 让学生有成就感
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不断叩问文本, 品味语言, 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 由此产生情感共鸣。在叩问文本、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语感, 在情感陶冶的过程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中, 教师通过斟字酌句的语言推敲, 引导学生在读中品析句意, 在读中品味句情, 在一次次的朗读中, 学生渐渐感悟到了母亲对儿子的一片良苦用心, 在一次次的感悟中, 学生也渐渐读明白了母爱。这种以读促悟、以悟导读的过程中, 教师的评价就像一根神奇的魔棒, 指挥着学生的有效感悟。比如:关于读法的评价:“考一考你的同桌, 这句该怎么读?”“××用心体会了母亲的心思, 再把自己放在母亲的位置上来读, 读得不错。”“××和同桌用两种不同方式读, 对比效果, 你们真聪明!”指导性的评价:“你的阅读更像是父亲, 而不是母亲, 你再试一试。”“你把儿子和母亲的角色把握得很好, 再融进一些深情好吗?”鼓励性的评价:“这些句子不太好读, 用心是可以读好的, 你再练一练。”“你的阅读比刚才到位多了!”“听了你的朗读, 真是享受!”“我的眼泪就要被你勾引出来了!”
这些教学评价使得整节课充满了灵动之气、感人之声, 这些评价语言也不仅只是语言了, 它更是一种不可小视的课堂资源、课程资源, 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资源。
这些资源的利用充分而恰当,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味到了进步、成功、自信, 进而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评价能促使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学习,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融洽师生关系, 实现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教材资源, 让学生在评价中激励自己学以致用
教材没有任何可以浪费的空间, 任何一处插图、练习的设计, 都是有意为之, 都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语文知识的, 因此, 教师让学生对手中的课本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活读书, 灵活运用知识才是教师教学最为关键的。
《西门豹》案例:
师:西门豹是谁?
生:西门豹是古时候的一个地方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预习”提示中的第一句话便告诉了我们。
师:你真聪明!从“预习”提示中获取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是一个好方法, 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 用好课文前的“预习”提示语。不过, 这个回答很不明确, 我们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来更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投影出示课文第一句话:“战国时候, 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 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师:谁再来说一说西门豹是谁?要说得明确一些。
生:西门豹是战国时候邺的地方官。
师:当时, 邺属于哪个国家?
生:魏国。
师:文中哪个词告诉了我们邺属于魏国?
生:“魏王”这个词告诉了我们邺属于魏国。
师:谁再来说一说西门豹是谁?要求说得再明确些。
生:西门豹是战国时候魏国邺的地方官。
这个案例中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渗透了学法指导, 教师要求学生先读后说, 紧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回答好问题, 这样的教学, 可操作性强, 学生学得实在, “授人以鱼, 莫若授人以渔”, 教师不只是告诉学生“西门豹”是谁, 还教给学生充分利用预提示语获取课文相关背景资料这一学习方法。
利用好教材资源, 优化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 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努力使课堂教学评价能促进学生发展, 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 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评价语的使用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和人格,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 能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激励自己学以致用, 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摘要:利用好教材资源, 优化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 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努力使课堂教学评价能促进学生发展, 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 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评价语的使用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和人格,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 能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激励自己学以致用, 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 篇8
一、评价真诚, 讲究艺术
《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评价应以真诚、激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真诚的评价向学生传递的是真实的信息, 对事实加以肯定, 对精神给以唤醒, 对行动给以鼓舞, 这样才会让学生信服, 体现对学生真正的尊重, 而不是让他们盲目的骄傲。
例如在教学《小草与大树》一课时, 当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夏洛蒂·勃朗特是怎样在写作的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她懂得坚持, 没有向困难低头, 她有一种‘滴水穿石’、坚持不懈的意志, 所以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有时老师会说:“好!你说得没错。”可如果这样说:“你讲得非常详细, 也肯动脑筋, 说得这么有根有据, 你是她的高徒吧?”也许会更好。
二、评价真实, 形式多样
新课程实施以来, 教师在注重激励学生的同时, 也随之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简单重复学生的回答, 评价语言单一, 多余而又无效。如果把课堂评价运用的精妙, 往往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真实的课堂评价是对事实加以肯定, 是对学生的尊重。
(一) 激励性评价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多从正面激励学生, 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因而, 巧妙把握激励性评价的尺度是关键。
案例:在课堂上, 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学生回答错问题而引起哄堂大笑的情况。这样往往会让说错的学生觉得不好意思, 甚至无地自容。我是这样处理的:等全班安静后, 我对这位同学说:“我很佩服你的勇气。如果能换一种说法, 相信你一定能正确地表达出来, 还想再试试吗?”本来他还是低着头满脸通红的, 听了我的话, 他又把正确答案说了一遍。我立即给予表扬:“我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显然, 在给予学生否定性评价之后, 我给了其再次尝试的机会, 这样不但有效地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 针对性评价
评价还要具有针对性, 要具体, 让人感觉这个评价很适合该学生, 而不是放到谁的身上都适用。要想表扬, 角度总会有, 全在于老师的用心。比如对尖子生, 我们要多给予启迪;对中等生, 我们要给予诚挚地欣赏;对学困生, 我们要热切地激励。再比如发言的积极程度、发言的思维质量、发言的语言组织、发言内容的创新、发言的声音情况、发言时的仪态举止等等。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用爱心、信心和耐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才能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真情评价, 相得益彰
教师真情的评价, 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期待, 并且充满热情地去学习,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还能使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 一) 多一点幽默与风趣
教师评价语言应不拘一格, 不能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 因课而异。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 最好能广泛搜集, 加强积累, 使评价语言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 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 最好能让学生学而不厌, 听而不倦, 用自己内在的魅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使教学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我想, 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笑看风云的健康心态, 对学生的影响一定会是终身的, 遇上这样的老师, 学生是何等的幸运!
(二) 多一点倾听与欣赏
在课堂上, 我们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讲, 反过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作为老师要学会倾听他们独到的见解, 让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即使偏离了之前的预想也不要去打断, 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回到原来的问题上, 用欣赏的眼光聆听并加以点拨, 这样在和谐的气氛中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
总之, 教师在课堂上应随时准备一双慧眼, 敏锐地捕捉并牢牢把握每一个适当的教学契机, 善用、巧用、活用课堂评价语, 及时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让评价成为课堂的引路人, 语文课堂就会因此而美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畅所欲言, 让评价在语文课堂上伴随学生快乐成长吧!
摘要:当堂点评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评价, 能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行为和健康的学习心理。在课堂中,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的高超的评价艺术可以优化教学过程, 激活整个语文课堂。
关键词:当堂点评,积极主动,评价艺术,激活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 2010 (3) .
[2]曹建军, 姚培培.师生沟通从位差效应中走出来[J].北京教育, 2002 (5) .
[3]刘杰.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4) .
提高语文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微探 篇9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演示、表现、作业等作出的评价性语言。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不只在于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否恰当, 更在于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充满教育机智的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有效的教师评价语言不是只停留于表层的走过场, 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衔接, 而是在整体深刻理解文本和学生实际后焕发的自然而然的创设和生成。它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思考是否有效, 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 受到熏陶感染。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靠近清泉, 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评价, 生命就会舞蹈。”作为教师, 应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评价语言的魅力来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 从而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
一、课堂评价众生相
1.“像雾像雨又像风”
即教师的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课堂上我们会经常使用“好”“不错”“真棒”等评价语来评价学生, 其实这种评价语带有很大的模糊性, 学生难以具体了解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 又“棒”在何处, 在一定程度上不清楚自己的思维优势的可延续性, 评价也失去了意义。
2.“评价虽多全是空”
学生无法从这类评价语言中获得启迪, 从而进一步打开思路。空洞的表扬不仅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便应付的学习态度。重复雷同的评价用久了, 学生听了就会味同嚼蜡、耳根生茧, 还会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机械、程序化, 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单调乏味灰蒙蒙”
这是指评价的语言过于单调。在课堂上的评价只有简单的“对的”“请坐”“正确”“不对”, 甚至机械地重复学生的答案, 这样贫乏和单一的教学语言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厌倦。
4.“本应有情却无情”
在某些课堂上, 老师面对学生有创意性的提问或回答, 要不无言以对, 要不答非所问, 缺乏老师应有的教学机智、应变语言, 这样会使学生对老师的印象大打折扣, 从而影响他们对该学科的学习热情。还有些教师下结论较轻率, 有时学生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就立刻加以否定, 武断的评价扼杀了学生独特的理解和张扬的个性。
二、有效评价促发展
课堂教学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态势, 用智慧的评价挖掘学生的潜力, 用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用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地发展。我想, 课堂评价只有受到爱的支持和智慧的滋补, 才会成为教育这门艺术中绚丽的花朵, 使课堂更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 课堂评价语宜准确简洁, 忌模糊笼统
准确性是评价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 教师的评价语言就没有生命力, 无论用词多么考究, 语句多么华美, 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 评价语务必恰如其分。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既不能一味简单赞扬, 也不能草率地去批评, 要让学生知道好, 好在哪里;错, 错在何处。
评价语要因人而异。一是赞誉鞭策优秀生, 二要肯定激励中等生, 三是宽容鼓舞学困生。特别是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时, 反馈中哪怕只有那么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 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这好比一棵断树, 只要还有一根树脉未断, 它就有生存并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 关键在于是否用百倍的爱心去呵护它。
评价语还要因境而异。如在同一情景下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内容, 教师可以说“你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很了不起”“老师发现你的思维敏捷”“你富有想象力”“你的回答让我们知道你的知识面很广”等, 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长处并激励他进步, 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学习借鉴, 达到了学生发展的目的。
教师的评价语还要注意:语言要简洁明了, 不冗长, 不含糊, 对于刻意要强调的某个方面, 更要讲得清清楚楚。如“你回答得很正确, 思路也清晰, 若声音再响亮一点, 就更好了”。
2. 课堂评价语宜具体丰富, 忌空洞呆板
语言单调, 评价语贫乏, 是当今课堂教学评价语存在的一大问题。语文教师评价语更应该是丰富的、多彩的。有些老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的评价语就非常丰富、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你读出了人物的个性, 真不错!”“你读得声情并茂, 大家都被你的朗读折服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 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如果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 就能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 课堂内也总是洋溢着勃勃生机。
此外, 具体丰富的课堂评价语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于自己的关注和重视, 获得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正确导向, 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升;还可以让孩子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 进入更加积极的思维状态, 产生出奇思妙想, 这也正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3. 课堂评价语宜机智幽默, 忌单调乏味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 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 教师不理解儿童, 儿童也不理解教师。”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会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师的幽默会拉近师生的距离, 缓解尴尬的气氛, 课堂中的幽默则令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所以每当学生有较佳的表现时, 教师不能仅以一句“不错”“你讲对了”来评价学生的回答。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进行课堂评价时, 风趣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中, 是这样指导学生读好“有气没力”一词的: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
生: (声音洪亮地) “完了, 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你没完, 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 (说完, 于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 学生大笑。)
生: (小声地) “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 (学生鼓掌) 这就是“有气没力”。
于老师用自己充满幽默的评价语非常巧妙地把指导朗读和理解词语结合起来, 收到了整体效果。可见, 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在令人发笑的同时, 给人启发, 令人难以忘怀, 这就是所谓的“笑中有得”吧。再者, 这样的评价语也有利于调节紧张、沉闷的课堂气氛, 促使心灵之间和谐沟通,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在课堂上, 教师机智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 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 从而使课堂生花, 为教学增色。
4. 课堂评价语宜饱含激励, 忌武断指责
莎士比亚说过:“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小学生都渴望这样的“阳光”, 当他们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 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 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 采用激励性的评语, 尽量从正面引导。”因此,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以鼓励为主,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表现, 要及时、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尽可能少使用否定性评价语,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觉得老师对自己充满希望。
评价语的激励可以是多方面的, 当学生回答不尽如人意时,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闪亮点中给予鼓励诱导:“你真勇敢, 今天能在这么多老师面前发言。”“你的看法有道理。”当学生的回答十分出色时, 教师可充满激情地这样评价:“你的发言真精彩, 请你把这句话大声地向同学们再说一遍。”
“语言不是蜜, 但是可以黏东西。”有效的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是将文本、学生和教师拉近, 使三者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的润滑剂。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课堂评价语的价值, 不断锤炼教学用语, 研究语言艺术, 用语言弹奏出美妙动人的乐曲。这样才能在学生头脑里回响激荡,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 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教师通过充满希冀的眼神、鼓励的微笑或拍拍学生的肩膀等动作, 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 都能传达对学生的一份关爱, 表达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信任, 给学生一些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 更能产生师生之间的心与心的互动, 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5. 课堂评价语要巧妙独特, 忌机械应对
一篇课文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量, 在教学过程中又充满着各种变化、发展, 始料不及的情况对许多教师来说都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 灵活运用教学机智, 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 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 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 快速反应, 巧妙应对。这样, 我们的课堂才会折射出智慧的灵光, 才会充满生机, 活力无限。
作为学生, 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教师就要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鼓励、纠正学生的回答, 注意情绪导向, 做到引而不发。
在《望庐山瀑布》一课中, 一位学生站起来吟唱。由于紧张和不熟练, 他的音调走调了。此时同学们有的窃窃私语, 有的暗暗发笑。我对此视而不见, 故意问一位笑得最欢的学生:“你在笑什么?”他回答道:“他走调了!”“没有啊!”我故作惊讶, “你不知道, 走调是情感丰富的表现吗?”学生们听此一说, 纷纷鼓掌向那位学生表示祝贺。再看刚才那位吟唱的学生, 原本低垂的脑袋终于抬了起来, 脸上洋溢着笑容。
课堂教学瞬息万变, 教师唯有随时准备一双慧眼, 敏锐地捕捉并牢牢把握每一个适当的教学契机, 善用、巧用、活用课堂评价语, 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课堂上才会百花齐放。
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 篇10
一、评价语的针对性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传递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果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耐心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真诚地关注学生,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学生身上转瞬即逝的“闪光 点”,及时把握 有效信息 ,让渗透于每 个教学环 节的评价 语充满生命 力 , 会给我们 带来未曾 预约的精彩。
学生在初读二年级上册的《小狮子》这篇课文时, 一位同学忽然停下来,疑惑地说 :“老师, 老师 , 课文里有 错别字! ”“哦? 哪儿错了? 能告诉大家吗? ”(学生敢质疑文本 , 我并没有专断地大声训斥,而是真诚地询问。)“你看,这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 她对小狮子说……,小狮子是动物,应该用‘它’而不是‘她’呀 ! ”我不禁恍然大 悟 ,刚想好好 地解释,忽然想到何不以此引导学生的探究意识。“嗯,你的观察很仔细,你的怀疑也很有道理。我们继续往下找,课文还有相同的错误吗? ”(顺势表扬,顺势而导。 )听说可以给“至高无上”的课文找错误 ,学生更来劲了 ,马上找出 指代小狮子的“他”。我顺势问道:“文中的狮子和他的妈妈和动物园的狮子一样吗? ”(有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症结。 ) “不一样。”“哪些方面不一样? ”“这里的狮子妈妈会说话,会生气,会教育儿子。课文中的小狮子也会说话, 还会偷懒,会改正错误。”“对了,他就像学校里的小朋友一样,家里的妈妈一样。是啊,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把狮子和狮子妈妈当作人来写。这是童话的拟人手法,你能读书时又细心又敢于质疑, 真棒! ”(充分肯定学生的读书小窍门 , 让学生能延续好习惯,保护他们的童真。 )
老师要有非常强的听辨能力, 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教育的过程是教育 者与受教 育者相互 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 ,关注学生的 语文实践 ,及时捕捉信息,作出恰当的反馈与回应。这些评价语要做到因人而异, 具有针对性,一定要言为心声,情真意切。在课堂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肯定、激励和赞赏。
二、评价语的引领性
在流动的课堂中,在转瞬即逝的对话中,老师要凭借 着敏锐的 智慧、丰厚的底蕴,得心应手地引领学生在语言中行走。虽寥寥数语,但恰到好处的评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到了定向、激励、调控等作用。
鸟语花香 的清晨 ,学生朗读 着《两件宝》。可班上的一名男生却紧锁双眉,手托着下巴做沉思状。朗读全文后,我轻轻问:“你为什么事烦恼呢? ”那男生用疑惑的双 眼望着我不 解地问 :“我觉得,‘人有两件宝’这句话不对。眼睛、耳朵、嘴巴、双腿也是重要的宝贝,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宝啊! ”他连珠炮般一气说完,爽直率真,掷地有声。其他同学也议论纷纷,发表类似的想法。学生说得不错,每个人身上的任何器官都是不可缺少的宝贝。我用赞赏的语气说:“陶行知爷爷认为双手和大脑是两件宝没错,但你能质疑经典,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真了不起。”男生幸福满足地笑了,同学们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是教师更大的责任。
三、评价语的鼓励性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走进课堂,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和老师的对话中,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收获一种优良的习惯,培植一种奋进的精神。
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 读课文 , 要求读书 的小手如林 ,平时腼腆的 女孩巧艺 (化名 ,下同 )引起了我的关注。“你想读吗? ”巧艺摇摇头,小声说道:“我不想读。”我微笑着说:“哦,没关系,我和你一起来读,我也当一回女同学。”我就和这个同学一起读起来,我的声音 越来越弱 ,巧艺的声音却越来越大。 全班学生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在大家的掌声中,巧艺读完了这一段课文。“不简单,如果再流畅些就更好了。还想读好吗? ”巧艺自信地点点头。第二次读得比第一次流畅多了,只可惜读错一个字,我们全班给予热烈的掌声。 我给予纠 正后又让 她读了一遍 ,这一遍读得 流利有感 情 ,大家又一次热烈鼓掌。 我微笑着问巧艺:“现在,你敢不敢读书了? ”小巧艺自信地说:“敢 ! ”
自信在这里萌芽,奋进在这里彰显,在老师的关注下,原本不敢读书的孩子说出了“敢”这样溢满自信的话语。是什么力量 让她在如 此短的时 间里有了 这么大的转变? 是老师的评价艺术,是其他学生那充满期待与信任的爱! 此时,评价已不是单纯的语言,它化为了潺潺的溪流 ,在学生的 心头轻抚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驻留。
有效评价,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篇11
一、多角度评价,“白日依山尽”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发挥教学评价的促进作用,积极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多角度和多方位地点评学生。新颖的、科学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比如,作业态度的评价,家庭作业的“每日一默”,一般只要默写十个词语就行了,如果觉得自己掌握得不太好,肯下功夫多默就可以加分;阅读兴趣的评价,每天正常的阅读时间为20分钟,如果你爱上读书,增加阅读量就可以加星,如果还能积累摘抄佳词妙句,或是写上几句阅读感受,那就更棒了;订正效率的评价,默写错了,如还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订正得又快又好,还能算对!……这样,多角度评价学生,使学困生也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又能扬长避短,用勤奋弥补自己的不足,有利于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更新评价,“黄河入海流”
曾经接触过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里面就指出: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学习就会更加的积极。事实的确如此,一个人只要对学习有兴趣还愁学不好吗?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往往会怀着能被老师尊重和认可的强烈欲望,教师积极的教学评价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激励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克服困难、勇于突破。教师还应对学生做情感化的教学评价,以情动情,使学生的心灵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自主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好的激励词。例如:当学生在学业上遭受了挫折时,教师就可以鼓舞他,下次再努力;学生在某些事上由于不敢做决定时,教师就可以说,别气馁,尽力去做;学生考出优异的成绩时,教师就可以衷心地称赞一句,好样的;学生在生活上屡遭困境时,教师可以安慰说,别失望,事情最后有办法解决的。
三、及时有效评价,“欲穷千里目”
评价具有激励、导向等功能。课堂上,运用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在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判断,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及时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曾教过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不理想,连课后布置的预习作业都不会独立完成。出于无奈,给他请了个小老师。突然有一天早自习,他拿了语文书到我这儿批改读书作业,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主动拿来改。当时,我又是惊喜又是激动,赶忙帮他改了,然后立刻表扬他:“你能够主动拿来老师批改,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希望今后能继续努力!”很明显,我看见他的脸上笑了,这是他很少有的自信的笑。从那以后他经常拿来我改,每次改完我也不忘做出及时评价,过了一个星期他竟然能主动到小老师那儿读课文读词语,过了两个星期他竟然会主动预习,上课也会举手读词语了。之后每天放学布置他任务,让他回家每天听写。在一次抽测中,原本看拼音写词语只能对一两个,这次竟出乎意料的全对了。由此可见,及时有效的评价对学困生的帮助是极大的。
四、关注学生平时表现,“更上一层楼”
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教师尽可能多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下来,激情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真诚赞美。我从孩子们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对每一期作文都采用这种方法批改,在孩子们的作文本上写满激励的评价语。现在孩子们读五年级了,比起当初他们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了,孩子们对于写作也不再惧怕了,甚至对每一单元的作文课有了一点点的小期待。有时候,我一个单元的作文落下了,课堂上没交流过,见到我孩子们不禁问:“老师这个单元的作文什么时候写啊?我们都已经想好写什么了。”听到孩子们这样说,我的内心是无比高兴的。
日常生活中的关注不仅仅是写作教学当中,生活中、学习中,比比皆可。当你发现一个平时写字字迹特别潦草的同学,突然有一天他的作业交上来写得清清楚楚、端端正正,你要表扬他;当一个平日里没有礼貌、不文明,屡教不改的同学,不经意间你发现他弯腰捡起了地上的垃圾,你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那么这个同学之后肯定会变得文明有礼貌。点点滴滴,只要你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关注孩子们的平时表现,及时评价,那么,孩子们的进步会越来越大。
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 篇12
一、评价应真诚、学会赏识, 才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也更加需要赏识。因为赏识可以让你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从而形成对学生未来发展更好的期待。只有教师源于对每个学生的爱, 对待学生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 才能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 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被人尊重的喜悦, 感受到被爱被关注的幸福。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使其他学生懂得赏识自己、欣赏别人, 并由此得到启发。课堂教学中只有发自肺腑的表扬、鼓励才能触动学生的心, 才能够唤起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才能够起到激励的目的。因此, 课堂教学中我们多采取赞赏、激励性的评价, 这也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激发学生学习的上进心和主动性。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顾及到学生的情感体验,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 在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真诚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引导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殷切希望。因为高年级的学生更懂事, 更知道老师对他们评价的目的。正如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因为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如果此时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积极地引导、激励, 那么他们将发挥巨大的潜能, 否则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厌学甚至影响一生。所以高年级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时更要注重用激励的语言去引导学生, 及时送上自己充满真诚激励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成吉思汗和鹰》这篇课文中,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把成吉思汗焦渴难忍的情况下鹰四次打翻水杯, 成吉思汗每次情感都发生了变化表现出来, 我利用情境创设想象体验法带学生走进课文,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感悟, 深入的体会到了鹰四次扑掉水杯一次一比一次急, 一次比一次猛烈, 成吉思汗则一次比一次生气, 把自己当做成吉思汗和鹰全身心地感受, 学生准确体会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了情感。我对学生的朗读及时给予评价如:“太棒了, 你这一嚷, 让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成吉思汗真生气了。”“你这一读, 让我感觉出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真好, 从你们读书的表情中, 让我看到了一个懊悔不已的成吉思汗。你们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 放声读出了自己的体会。”这样的评价指导中有评价, 评价中有指导, 真诚富有激励性。
二、评价要创新多变, 应注意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 课堂教学中单一重复的评价会使他们感到厌倦。因为课堂上单调的评价语言容易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反, 那些富有诗意、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则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求知的欲望, 更能促使学生在妙语连珠的评价中受到熏陶感染, 同时领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感悟祖国语言的浩瀚美妙, 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满足学生这一需求, 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们平时应广泛收集, 加强积累, 使评价用语不断更换, 常用常新, 课堂上使用起来信手沾来, 机智善变, 时时给学生于不同时空、不同情景、不同对象、不同表现的评价语, 让学生听而不厌。同时, 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评价时也可以将评价语和体态语结合起来, 如:爱抚地摸头, 由衷地鼓掌以及会心的微笑, 再加上真诚的赞扬和鼓励, 这不但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肯定, 而且燃起了学生的期待和希望,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评价的高效作用。
三、评价要准确、简洁, 应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
课堂教学评价是主体对客体行为方式等所做出的判断。课堂上教师准确、简洁的课堂评价语言, 不仅能强化知识的落实, 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准确、简洁。课堂教学中应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或是存在的缺点, 避免模棱两可的评价。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 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 让学生在评价中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到自己, 也让其他同学找到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这样准确简洁的评价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四、教师要善于倾听, 评价要有耐心, 富有机智和幽默感, 才能形成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凝神静听、认真细心地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 还要有耐心, 尤其是那些不善于发言、性格内向的学生。课堂教学时充满爱心、智慧的评价就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课堂上那些恰如其分的表扬、那些机智的充满关怀、善意的批评以及满怀希望的鼓励, 都可以帮助学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教师的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品位, 而且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的效果。因为幽默是教师思维的火花, 是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结晶, 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课堂教学中那些诙谐幽默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恰到好处地推动教学过程,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还能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知识。
【有效的语文课堂评价】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案例分析陈嘉慧12-24
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07-18
语文课堂的有效对话09-28
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12-12
走向有效的语文课堂01-12
追求有效的语文课堂01-23
语文课堂的有效性09-05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01-15
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教学08-20
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