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024-06-12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精选4篇)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篇1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标 题:学在玩中,乐在学中

副标题:《湖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观摩》反思

校:韶山镇泰小学

名:谢 旭

间:2011年7月

学在玩中,乐在学中

在湖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十六位来自全省各地市区的小学数学教师精英,就“空间与图形”和“数学广角”这两大知识板块的教学,展开热烈角逐。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在教学中的种种困惑,谈一谈感悟最深的三点:

一、“玩中学,学中乐”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年级孩子年龄小,控制能力差,学习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但他们对与学习相关的游戏十分感兴趣。所以备课一定要备出一个“趣”字,要给学生呈现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孩子玩出快乐,玩出知识,使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

吉大师院附小的罗啸老师选中的就是小学数学第二册《找规律》。这部分内容活动性、探索性强,能培养学生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能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因此罗老师的教学设计以游戏的形式,巧妙地贯穿全课。

例1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情景图中的规律,从而认识规律。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罗老师在例1前特别增设了两个游戏。游戏一“猜拳”,让学生通过挑战获得胜利,从而明白电脑出拳有规律,掌握规律是制胜的法宝。游戏二 “猜糖”,学生从常胜将军到电脑败将,让学生明白次次猜错的原因在于糖果的排列没有任何规律,猜测毫无意义,这一正一反的两个小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有规律、无规律。在此基础上,进入游戏三寻找情景图中的规律就变得轻而易举。

游戏四让学生通过图画这种形式来表现规律,着重点拨理解、多

次重复出现关键词,让学生明白规律的内涵,即一种现象重复出现多次才有规律。

游戏五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罗老师从本单元7个例题中精选了3个并加以变化。练习的坡度由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到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再到数字的变化规律,层层推进。练习以游戏的形式,通过画一画,找一找,变一变,摆一摆,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感悟规律的多样性,找到规律,找到快乐。自然界的规律远不止这几种,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多发现几种规律,学生有能力挑战这样的学习任务。

游戏六在于通过寻找藏在孩子身边的规律,培养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发现和欣赏数学之美。

每一个游戏都为一个知识点设计。如游戏一与二对比感悟规律,游戏三发现规律,游戏四表现规律,游戏五寻找规律,每一个游戏呈现一个亮点,同时,罗老师不忘在孩子们玩乐时腾出思考问题、梳理思想的时间,一个游戏一个目标地训练孩子的观察、感知、表达、猜想、推理等数学能力,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孩子们因展示智慧而获得了快乐,学到了知识。

二、“知识、方法、思想”并重是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教学有三重境界:一是教知识,二是教方法,三是教思想。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比以往更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蕴合。株洲市的阳老师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成功。他教学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等量代换”的内容。“等量代换”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并

与生活互相促进,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怎样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去经历这种数学思想的感性积累?去获得一种数学方法的领悟?怎样才能让孩子们通过数学思考,灵活地运用“等量代换”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呢?这些都是困扰我的问题,而阳老师做了成功的尝试。他以“直观经历体验”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换”,从“物品代换”到“图形代换”到“符号数字的代换”,逐步让学生把握和理解“为什么换”和“怎样换”。从课堂上孩子们展现的思维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在这样一种“有经历、有体验”的数学活动中,能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能够较好地掌握“等量代换”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经历分层“代换”情境,能有效促进学生体会“等量代换”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阳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预设教学场景“欢乐谷”这一主体情境,通过三个场景“摩天轮”“水果超市”“动物乐园”,先渗透“等量”概念,再将物品和图形抽象成数学等式,变成数学语言,最后体会等量代换的实际价值,并运用等

量代换的思维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重组链式与变式的教材,能有效促进学生内化“等量代换”思想。

适当的教学高度和教学深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阳老师将书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重组,设置了一个让学生有序思考的链式探究和变式思考的过程,在练习中有两道题都是利用天平原理来进行交换的,只是一道题是天平平衡,另一道题是不平衡,放在一起处理,很顺畅,一气呵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发散学生思维,不满足于一解而提倡多解,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内化等量代换的思想。同时利用课堂现场生成的资源,设置一个兑换奖品的练习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感受到等量代换就在身边,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3、注重归纳与提炼的过程,能有效促进学生把握“等量代换”核心。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阳老师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用形象而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等量代换的方法,当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这一思想方法时,又及时地帮助学生总结等量代换的方法。方法的归纳,让学生在处理练习时更加得心应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4、把握生成与评价的时机,能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等量代换”方法。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如何让学生的思想能够在课堂上真实地展示,如何让学生的每一个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数学思维的一步步、螺旋式、逐层发热上升,直到问题的解决,就需要教师及时的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把握有利时机进行评价和引领,利用学生的问题来生成课堂上的思维的火花碰撞,“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追问和引导,直到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是搞好数学教学工作的根本。

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来教,往往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师的自身因素在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这次活动中,有四位老师选择了同一教学内容:植树问题。这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渗透的是“化繁为简”“以小见大”的思想。四位老师都精心设计了教学,准备了课件,教学过程大同小异,都是通过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了新知识构建的全过程。可是大部分学生能够轻易地找到植树问题的规律却无法灵活地运用。只有一位老师,把情境导入的部分设计成了风车坪学校外拍到的两幅照片,照片上的泥泞小路是学生们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印象深刻。所以每个学生都很投入,因为他们确实想把这条路的绿化搞好。由于各小组的植树方式不一,于是很容易就出现了“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不栽”等多种情况。总结交

流时,老师不急着要结论,而是让各个不同意见得到充分发表。在举一反三后,学生很顺利地总结了规律。而在做练习时也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灵活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这名教师良好的个人素质。

此次观摩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数学新课程改革,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一堂堂精彩、生动、愉快的课堂使我受益匪浅。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篇2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学前幼儿,教育教学,途径

我国的幼儿教育受到传统经验与思想的束缚, 一直将游戏置于“配角”地位, 面对这种情况, 如何更好地应用游戏教学法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游戏形式、游戏要素与游戏精神, 使幼儿享受到快乐、自由、自主的教育是每位幼儿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在学前幼儿教育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游戏和教学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 具有各自的价值内涵, 对于幼儿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也各不相同。采用游戏教学法进行学前幼儿教育可以充分挖掘游戏和教学的教育价值, 并进行充分结合, 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幼儿教育的最佳效果。传统教学活动的典型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由教师发起, 注重幼儿的认知发展以及功利目标。教学活动也随之变成了教师向学前幼儿传授相关技能与知识的过程。这个传授的过程是教师依照教育大纲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一定方式组织的教学内容, 幼儿往往成为被动的接受方, 被填充各种不同内容。教学方式的强迫性也相对较强, 教师往往过于强调教学的纪律性。但游戏却具有相反的特征和意义, 游戏更为注重幼儿的体验过程, 幼儿具有十分充分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当我们将游戏教学法充分地应用到学前幼儿的教育活动中时, 能发现这种方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

二游戏教学法在学前幼儿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专门设计一些教学游戏

教学游戏应成为幼儿园游戏中的主要部分。教学游戏中隐含着教师的教学目标, 作用原理是利用幼儿爱好游戏的天性, 将游戏因素和教学因素进行充分结合, 使教学要求成功变成幼儿的活动要求, 幼儿便会在活动中产生游戏体验。教学游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幼儿产生以自主性、兴趣性和胜任感为主要内容的游戏体验。在设计教学游戏时, 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游戏因素, 使幼儿在原有的经验水平上获得进一步提升。

如教师可以设计类似于“蚂蚁搬家”的教学游戏, 教学目标是通过幼儿自我体验的过程增强学习效能, 并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根据这个教学目标, 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时可和幼儿一起建构出房子与蚂蚁窝, 将积木或其他玩具当成粮食, 和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进行爬的动作练习, 在此过程中鼓励幼儿积极聆听教学指令:“慢慢爬——快快爬——回到窝窝里——回到房子里——”通过这种方式, 帮助幼儿进行放松运动, 充分实现教学目标。

2. 教学的目标要尽量明确而具体

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 要尽量使目标显得明确而具体。如此一来, 实施时会更有针对性。如对于大班的幼儿, 教师设计了“我是交通小警察”的教学游戏, 对该游戏的教学目标, 教师描述为“帮助幼儿掌握交警指挥交通的系列动作”, 这一目标的陈述显得模糊而笼统, 实施起来可操作性较差, 不如直接改成“帮助幼儿学会敬礼动作、停止、变到、直行、左右转弯信号等”, 这样的目标明显更为清晰、明朗, 执行起来可操作性较强。另外, 很多情感、道德品质和能力类的教学目标并不容易描述为如上的可观察行为, 故教师可不必做出相应的刻板规定, 只要求幼儿全部参加即可, 通过长期的游戏实践, 幼儿必然会产生相应的领悟和体会。

3. 充分利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活动进行改善

教师应充分利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活动进行改善, 教师要根据实践过程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同时还要总结经验, 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此外, 游戏过程还会暴露一些其他问题, 如游戏乏味、单一, 幼儿争抢玩具等, 教师应积极完善, 从而改善教学活动。

三结束语

游戏教学法对学前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应用游戏教学法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还能帮助幼儿获得身心方面的充分发展。教师在教师实践中应积极探索游戏教学法的应用途径, 通过不断的实践提升教学水平, 并通过总结、归纳、综合和研究过程, 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 以便为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苏丽.游戏对幼儿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1 (12) :235

“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篇3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小学数学课堂;应用途径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时常常无法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不能很好地完成数学知识系统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教学法,将数学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游戏教学法的意义分析

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比较活泼好动,让其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数学知识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甚至会使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数学教学法,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游戏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小学生面前,将会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游戏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适应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达到教学目标。在开展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加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全面提高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教学法的途径

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游戏内容

在开展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游戏设计,制订一套完整的游戏计划,编写好教案,进行周密的安排,才能够保证游戏教学法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设计的游戏内容必须贴合教学主题。例如,在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为了锻炼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游戏:“每个学生轮流数数,从一开始,每数到三的倍数或者某位是三的数,都必须拍一下手,不能把数念出来。”采用分组计分制度,失误少的组别将获得奖励。该游戏符合了教学主题,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游戏的过程中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对学生进行分组,开展游戏教学法,增强互动交流

在进行游戏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分组,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不同,有的学生性格活泼,有的学生比较文静。为了保障每个组的实力都相对平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特别进行分组,让学习能力强、性格开放的学生带领学习能力稍差、性格内向的学生一起参与游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

在分组完成后,教师便可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在学生游戏时,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学生游戏时维持学生的纪律,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要让学生遗忘了游戏的本质,使学生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通过游戏法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也要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将学生课余时间玩的游戏加以改造,把小学数学知识融合其中,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以小组之间互相提问、回答的形式来开展游戏教学,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为了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采取教师问、学生抢答的游戏模式。例如,为了深化学生对“几何图形面积公式”的学习,教师可以将几何面积公式融合到教学游戏中。教师使用题词板,轮流向学生展示提词板上的图形或者公式,让学生进行抢答,并以小组的形式记录分数,深化几何图形面积公式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以后在计算的过程中,使用几何图形面积公式时,脑海中会直接出现图形与公式的联系,形成联想记忆,达到教学目标。

3.注重评价与总结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在学生完成教学游戏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开展评价与总结工作。学生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表现好的地方,例如学生积极思考,起到了带头作用等,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表现不好的地方,例如学生不合群、违反规则等,教师要给予批评和惩罚,使其他学生引以为戒。

同样的,对教学游戏的总结工作也十分重要,是游戏教学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学生完成教学游戏之后,对于游戏中融合的数学知识,教师要重新总结深化。通过总结工作帮助还未完全体会数学知识的学生进行再次学习,帮助已经理解了教学知识的学生重新巩固知识,进而达到教学目标。通过游戏教学法的开展和教师的评价总结工作,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不断完善自身,提高实践能力;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评价和总结重新巩固知识,吸取别的学生的优点,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游戏教学模式能够迎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可以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法时应当注意游戏的设计环节,学生的分组工作和评价总结工作,使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兰永宗.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6):98-99.

[2]冉静林.游戏课堂、课堂游戏: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2):158.

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作文 篇4

当前,学生作文套话、假话、大话成风,习作能力普遍低下。学生普遍不喜欢写作文,教师普遍不喜欢教作文。

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者,现在的阅读教材,是以“人文”或“内容”主题来编排,不是以语文能力为主线来编排,这样框架下的作文教材,势必无法进行系统的写作教学。

二者,我们的作文教学内容,过分追求意义、价值,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写着和自己的关系不大或者不感兴趣的题材。比如,三年级孩子,写的是《熟悉的人》《课余生活》《传统文化》„„这些无趣的题材,只能逼着孩子们挖空心思去胡编乱造。

„„

出路在哪里?

一是,对教材中的作文内容进行二度开发──关于这点,我有一个《教材作文二度开发》的讲座,此处不展开。

二是,对写作系统大胆的重构,开发富有班级特色的写作新计划。这么些年来,我在无意识地做着写作内容重构的事。后来读到了温儒敏教授的一段话,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多年苦苦寻找的写作计划重构的学理依据吗?

教学中,不一定照搬教材的作文教学体系,最好能依托自己的经验,并面对你们的学生,从实际出发,选择某一种体系作为基本框架,加以调整,形成自己的写作计划。

一、绘本读写计划:利用绘本,大量读写,起步习作(三年级上下册)

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文学样式,这些年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不少中低年级老师自觉地用绘本进行读写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新教育马玲等老师开发的“读──写──绘”课程,就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

当然,大部分教师还没有用绘本进行写的训练。有人忧心忡忡地担忧,将绘本开发为写作课程,有过度消费绘本的嫌疑,有人质疑把绘本用来作为作文写作的依托是非常危险的。我不想做过多的解释,我用我的实践来回应,看看在充分读的基础上,适当的开发绘本写的功能,会不会伤害学生的阅读兴趣。

【案例】《逃家小兔》

《逃家小兔》这故事非常好玩!它就像语言游戏一样,妈妈说一句小兔子说一句,小兔子的顽皮、妈妈的爱心都藏在对话中。绘本播放完毕,教师创设情境:兔妈妈和小兔子的对话仿佛做游戏一样好玩,我们能不能学着来做游戏,一个小朋友当妈妈,一个小朋友当小兔子,我们来变一变语言魔术,看看哪一组同学做得最好!【学生习作】:

“如果你变成树,我就变成泥土,躲在你的脚下,让你看不到我。”

“如果你变成泥土,我就变成蚯蚓,给你松土,让你能自由地呼吸。”

“如果你变成树,我就变成蜜蜂,让你抓不到我。”

“如果你变成蜜蜂,我就变成蜂窝,采完蜂蜜你还是会回到我的怀抱里。”

“如果你变成小鸟,我就变成夜空,让你看不见我。”

“如果你变成夜空,我就变成星星,跟你在一起,照亮你。”

你看,这不是一种创造吗?儿童的语言比绘本作者的语言更有诗意、更鲜活。绘本读写课程的目标,就是利用绘本,大量读写,起步习作。

绘本写作的主要方式有:

1.编故事:1)借助多幅图写故事──先呈现PPT,留下最精彩的3-5幅图,看着图来写故事。2)借助单幅图编故事──引导学生思前想后,根据里边的一些有意思的画面,编故事;

2.仿写; 3.改写;

4.续写:如《小猪变形记》,让学生思考:小猪还会遇到谁?它怎么变怎么说? 5.扩写;

6.绘本导写:如《大卫不可以》,看着绘本中大卫的顽皮样儿,你会想起你曾经的顽皮往事吗?你来写一写《顽皮的故事》。

绘本作文课程,需要收集大量的绘本PPT。然后按照能力点和主题,将绘本归类处理,集体备课,攻关研究。

二、童话读写计划:阅读童话,编写童话,爱上写作(四上)

小学阶段,能不能搞创作?我以为完全可以?为什么小学生作文,一定是“习作”?小学生,完全可以写文学类的作品。很多人往往借口“小学生作文不是为了培养作家,把文学性写作排斥在小学生作文的领域之外。我认为,只要引导得法,孩子们是完全可以创作的──只是,孩子们的创作,我们不要提太高的要求。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童话单元,这一单元有写童话的习作训练,我们参照台湾李玉贵老师的课程,开发了为期一个月的童话读写计划:阅读童话,编写童话,爱上写作。【操作流程】童话阅读与写作系统课程

前期,让儿童用两星期的时间寻找一本自己最喜欢的童话书,认真阅读,准备一个3分钟左右的童话故事片段,在小组内分享。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一)听故事与整理故事元素(1节)

1.小组说故事。(选择三四分钟能讲完的故事片段)2.教师示范摘记故事元素(角色──地点──情节)3.学生摘记“角色──地点──情节”。目的:渗透故事元素的意义。

(二)限定故事元素(1节)

创设情境:这节课,我们进行童话故事大变脸,黑板上呈现五个角色、五个地点、五个事件,请小组商量,对这些元素进行重组。教师可以适度追问选择这个的理由。

角色:离家出走的十岁男孩 地点:秘密丛林 事件:收到一封信

我们在教写作的时候,经常会让孩子们写一件有意义的事,而我个人认为有意思就是儿童写作的最大的意义,只有让他们感到有意思,他们才会乐此不疲地写作,一旦我们过分强调有意义的话,儿童写作就没有意思了。

上面的这个小组选择的这三个元素,就非常有意思。他们写起来,就非常带劲。

(三)草拟大纲(1节)

1.草拟大纲(用画情节梯的方式,列出故事的提纲); 2.自言自语(把提纲具象化); 3.配对讨论(虚拟的真实);

(四)迷你课程──来自学生说故事与故事架构的观察(1节)

“丛林” “亚马孙原始森林”“美国某个洲原始森林” “中苏交界的原始森林” “灌木丛” 教师追问:到底是哪个地方的丛林?不同地点发生的故事是不一样的,老师要学会追问。

(五)文稿确定及组内发表(1节)预留三个星期的速度差

章节名称、人物简介、图文配置、扉页、封面页、封底、版权页、内容与编排„„

让学生以写微型书的方式来完成这次童话习作,这是一种阅读与写作的统整,他是从读到的东西当中去学习写作。

(六)新书发表(3节)

【发表准备】作者精选细读(选择最精彩的细节,3-5分钟时间能读完并能讲出来。)

分享构思与创作历程、自己最喜欢与得意的部分。

(甚至可以分享原先设计的思路是怎样的,现在变成怎样。)听众:专心听、参与聊书、提问。

个人认为,儿童学写作从老师那儿和从伙伴那儿学到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伙伴的经验更有价值。

【组内发表】

老师准备:每一组有一个谱架。(利用谱架,便于讲。读和讲是不同的概念)。学生发表:同一个时间每组有一位作家发表作品。

【组间轮读】巡回读者阅读全班所有同学的作品。

个人认为,作文的生命力在于交流,一旦作文失去了交流的机会,作文的生命力基本上是没有了。

七、全班小书展示与阅读(2节)1.教师准备:

每个读者有五种颜色贴纸(黄、白、红、蓝、绿)各四张共20张。每组书放在透明展示架上,供读者翻阅回味。2.同伴激赏:

阅读后,每个读者根据以下向度提供同伴下面回读:

原创性:以黄色贴纸代表。故事内容:以白色贴纸代表。图文搭配:以红色贴纸代表。版面设计:以蓝色贴纸代表。个人爱好:以绿色贴纸代表。

3.回应限定: 提醒学生:

一定要提供左右两个邻座同学,各两张贴纸。

一定要提供组内每一同学一个欣赏的贴纸。

八、喜欢你就要亲口告诉你(1节)

1.把名字写在贴纸上2.亲口告诉作者优点3.作者把优点回馈贴在预留页4.写日志,作为后记

这样一个系统的课程经历11课时,在整个过程中将读和写真正贯通起来。同时,这是一种体现弹性的写作,更可贵的是伙伴间能够合作与讨论。此外,这种写作,是一个渐渐生长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

三、观察写作计划:观察生活,描写生活,提升观察力(四下)【列举案例】四上第二单元观察作文

人教版原作文要求:仔细回忆,你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己定。还可以写观察日记。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作文教材,这是一个大概的范畴、大概的要求,至于观察日记与其他作文有什么不同?没有。我们参照日本的教科书开发了一个观察作文。

观察作文

我们周围有很多虫.仔细观察这些虫可以发现十分奇怪有趣的事。

找—种我们周围的虫,用放大镜、尺等工具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把观察的事写成文章。作记录:

作观察记录时要注意以下的事项: 观察的日期、星期、天气、气温;

虫的身体特征(形状、颜色、大小、构造等); 虫的行动方式、叫声、叫的方法、食物等; 你认为有趣的事、奇怪的事。

这个观察要求,缩小了观察范围,告诉儿童用什么工具去观察,然后告诉儿童做观察日记要注意以下事项。这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写作的一个细致的指导方法。“观察的日期、星期、天气、气温”这是科学性精神的渗透,虫的身体特征(形状、颜色、大小、构造等)是静态的观察;“虫的行动方式、叫声、叫的方法、食物”等是动态的观察;“你认为有趣的事、奇怪的事”这是细节观察。方法就渗透在提示当中,这就是一种微学案,孩子们可以照着写,老师们可以照着上。现在我们一线老师很需要的一种作文微学案。

查阅资料:

如有疑问,自己查一下有关的辞典、百科全书之类的书。

写文章:

根据记录,写小结文章,注意不要遗漏了重要的事;

把图、表等放到文章里面去,要写得别人容易懂;

把书中写到的和观察到的与自己所想到的作比较:

要写的每项内容前要加小标题。

【学生习作】: 1.某学生的笔记

西瓜虫

9月18日

(四)晴23℃

·抓到的地方──院子的石头底下。

·一抓到,马上就会变成回滚滚的。

·身体的颜色──灰黑的。

·感觉──有点像塑料。

·脚──一节左右各一只,全部 14只脚。

·从书中查阅到:

分类名称是甲壳类等足目;

不是昆虫,和蟹是一类的。

西瓜虫观察记

调查日期: 9月 18日(周四)23℃

抓到的场所:院子的石头下,潮湿的地方。

身体的特征:身体是一节节的,用手指稍一碰,就缩成像西瓜般的。我想,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叫它西瓜虫的吧。

查了生物图册后知道,分类名称是甲壳类等足目,和蟹是一类的。

身体的颜色是灰黑的,有光泽,有点像塑料。身体长1.2cm。

用放大镜观察,脚在较大的节上左右各一只,全部14只。

西瓜虫的活动方式:爬起来还特别快。放进盒子里后,马上爬到角上,然后就沿着边上转着圈爬。过一会就停在角上,一动不动。

我想它是要藏起来吧,就在盒子里放了一块石头,于是它就沿着石头转了一圈后,钻到石头底下去了。

书上写着,西瓜虫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还真是这样的。

观察读写计划可以开发出一系列的课程,肖像观察、衣着观察、神态动作观察、花鸟虫鱼观察、风雨雷电观察等等。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忘阅读跟上。比如,结合风雨雷电、日月星辰观察,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读普里什文的《大自然的日历》,这本书把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写得非常地棒。普里什文还有一本非常棒的书《林中水滴》,文字非常非常美!另外推荐维·比安基的《森林报》,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去记录森林的变化,也非常棒!

这就是观察写作计划,把读与写整合起来,观察生活,描写生活,提升观察力。

四、阅读写作计划:阅读群书,探究写作,提升创造力(五上)

常常有老师和家长问,阅读和写作有什么关系?且常常举出例子说,孩子读了大量的书,但是写作并不见得好。我想,这样的家长,太心急,总是希望今天阅读1000本书,明天就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写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等待。

我的观点,博览群书不一定马上能写得出好文章,但一个善于阅读,且广泛阅读的人,他的作文内容,必定较不阅读或者少阅读的人更加丰富,作文境界,必定较不阅读或者少阅读的人更为高妙。如果把写作比作一只飞翔的鸟,广博的阅读者,拥有有力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读书甚少者,翅膀乏力,鸟儿只会飞得很低很近。

温儒敏教授也曾经说过,“提升写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扩大阅读面,加上适当的思维训练和文字训练。多读比多写更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多读能不断增加信息量,改变知识结构,拓展视野,丰富想象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下笔时思维就更加活跃,而且,阅读可以获取大量写作素材,词汇量大增,形成语感。”

我的做法是,让孩子们在问题情境中,带着任务去探索阅读,然后,把阅读和写作整合起来。

【案例】《小学生世界遗产》

我们曾经带领五年级学生编了一本《小学生世界遗产》的书,操作过程如下: 1.课前调查:最想了解哪些世界遗产?

2.出示样章:模仿样章书写。

我们的样章是这样的:

第一板块:世遗名片。

用名片的方式,不超过200字介绍遗产的地理位置、价值等。这是一种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用几句话就把相关事物讲清楚。

第二板块:走进世遗。

一家人寻访世遗实地考察的方式,用写故事的方式来写,里边有四个主人公:乐乐信息技术的高手、妈妈摄影师、爸爸地质考察工作者、爷爷博物学家,一家人边走边拍边对话,把相关世界遗产的内容通过照片、通过对话来呈现出来。作者乐乐是一个写作高手,每篇文章篇幅在1000字左右。

第三板块:刨根问底。

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度研究,通过列表、画图等方式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个课程也是根据教科书开发而来,书上有一个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我们把导游词变成编一本书,并且搞了一个首发式。它的意义在于儿童在大量的阅读中,用故事的方式呈现世界遗产的知识。这是一种统整的写作,孩子们把网上搜索到的、图当中的、历史遗迹中的统整到一篇文章当中。这样的习作,涉及很多门类的学科,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探究写作。这样的作文,需要一定时间去完成。

这样的写作课程,目的在于就是阅读群书,探究写作,提升创作力。

【列举案例】:孩子们自编的读写周报《书海苗韵》

用报纸的方式呈现阅读成果是读写打通的做法,读报纸本身是一种阅读,读后感可以促进儿童阅读。当然,我要特别提醒一点:当你的孩子还没有养成阅读兴趣的时候,少让他们写读后感。读后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促进孩子阅读,用不好是一种美丽的阅读伤害,它会伤害孩子的阅读积极性,要鼓励孩子兴致勃勃地阅读,少让孩子烦杂地做阅读以外的事情。

【列举案例】:《跟着名家写作文》

2011年,在钱理群老师的带领下,一批有志于教材建设的朋友们,一起编写了10本《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把最典范的白话文,以孩子们可以接受的方式,介绍给儿童。

这套书怎么用?杭州刘发建老师开发了“作家阅读周”课程。每学期定两个作家,引导孩子们用一周时间,读一个作家的作品。十本书穿插到3-6年级来阅读。

我们的作文教学,习惯于让孩子一次又一次让学生写,但是往往进步并不明显,关键在于孩子们语言和写法内存不足。内存要从优秀作家的作品中汲取。一旦儿童有了语言的积淀,写文章就会很轻松。

阅读并模仿一个作家作品一周,他的文字风格就会慢慢地渗透到儿童的写作中。

五、书信写作计划:伙伴通信,生态写作,提升沟通力(五下)

应用文在小学作文教学占有一定的份额。但是,我们的教学其实是跟真实应用脱钩的,孩子们没有真正把这种应用文应用到生活当中去。不妨来看一个案例,我是怎么把一系列的应用文的读写和我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的。

【列举案例】: 书信往来

五下第一单元习作训练,是给远方手拉手朋友写信。我们班与天台平桥小学五(6)班结对,进行为期一年的书信往来。

我和对方老师约法三章:不留电话、QQ,不许寄照片,不透露性别。这样做,是为了保持神秘感。孩子们的通信,教师基本上不干涉。

后来,发现一些孩子在彼此介绍自己近期的读书收获,于是,我就趁势引导。有段时间,我发现学生迷恋曹文轩的《草房子》,我就把这些书信进行“群信阅读”,这就是一种读和写的结合。写信成为他们分享快乐的载体、途径和需要,这时候的书信往来,就是基于内心的诉求,这样,儿童就会自觉地去书写。

通信坚持了大半年,孩子嚷嚷着去见笔友。最后,在家委会的组织下,必友们终于见面了。活动丰富多彩:欢迎仪式、表演节目、互赠礼物、共进午餐、餐后种植、同上一节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活动方案、欢迎仪式讲话稿、课本剧剧本、邀请家长的函、和老师签订协议等都由学生一一完成。

这些,不正是鲜活的应用文吗?这一切,都是在系列真实的交际场景中进行的,孩子们不觉得这是在写应用文不,却完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应用文教学。应用,是应用文教学的最大价值。

六、网络写作计划:借助博客,网络写作,提升思辩力(六上)

这是网络时代,人人拥有话筒。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成为声音的制造者、信息的发布者。我们的语文教学千万不要排斥网络,而是要借助网络改进我们的读写,让网络成为我们有力的臂膀。

(一)从“舸二楞”、“猫猫含”的作文故事说起

【列举案例】“舸二愣”的作文故事

班里有个孩子,网名“舸二楞”,最怕写命题作文。考试时,一旦遇上全命题作文,他就完了。六上期中考试,题目是“一件让人感动的事”,“舸二愣”枯坐了40分钟,卷子一片空白,最后干脆在位置上抽泣。后来,我让他把刚才的经历写成文字,孩子立马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学生习作】

……

此时此刻,我巴不得铃声一响,立马交卷子,万事大吉。

可是,时间似乎故意跟我作对,走得那么慢,煎熬啊,痛苦!这时候,张老师过来了,冷冷地看了我一眼。看我有什么用呢?不会写就是不会写。

又过了一会儿,张老师又来了,这一回是狠狠地瞪了我一眼。瞪我有什么用呢?不会写还是不会写。完了,死定了。悲剧要重演了(因为他五年级的时候曾经有一次作文交白卷的经历)。历史啊,你怎么那么惊人的相似呢?

后来张老师把我叫出了走廊,告诉我,就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好了,灵感有了。于是,就写下了上述的文章。请老师高抬贵手。(节选自《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就是这孩子,在博客中,写下《亚马孙河探险记系列》,共计18000多字,他的文章,情节曲折,想象独特,细节饱满,不乏灵感。

【列举案例】:“猫猫含”的作文故事

班里还有个孩子,网名“猫猫含”,在新浪开博客才几个月,就疯狂地爱上了写作。从《屋顶上的南瓜猫》《风吹过的地方》《精灵之国》等系列小说、散文,到读书随笔系列,随手写来,活泼风趣,清新爽目。记得有一次,她的好友周周生日,我在班级博客中,为其写了一首小诗,“猫猫含”当天晚上,就在博客上跟了一篇妙不可言的文章──

【学生习作】:

落入凡尘的菩萨(节选)

文/林大菩萨

咱们班的周周,乃是“四大菩萨”之一(老师们常常戏言上课从来不举手的孩子为“菩萨”)。这回,终于落入凡尘了。

……

四大菩萨的代表,自然就是──周周同学。好歹我被叫起来,磨叽磨叽说一个字,咱的周周同学打死也不说(打活除外)。如果真的想说,也是等到同学们都回答不出来了,来回答个一两句。周周菩萨温柔可人,非常腼腆,丹唇未起笑先闻,看得其他三个菩萨羡慕死。为此,有无数老师乞求咱周周菩萨落入凡尘──上课发个言,说个话。

好嘛,不打不成器。张老师这一“打”,给周周菩萨一个精神支柱,顺着这个支柱跑凡尘去了。

且说周周菩萨来到凡尘,哇撒,立刻就活泼了。每到恩人──张老师──说要读课文,咱周周菩萨以惊人的速度“刷”地一下举起了几千年都没亮出来的“大手”。其他三个菩萨看得都怕了──周周菩萨举手,百年也见不着啊!“不举不知道,一举吓一跳”。从此,周周菩萨就在凡间成名了。要回答了,找她;要朗读了,找她;要做榜样了,找她……这可让咱周周幸福死了,为此她恩人──张老师──还特地为她写了一首诗,恭祝她成为凡间圣女。

10月31日,周周蜕变成功的日子!周周菩萨已经从一个慈悲菩萨化作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圣女,令其他三个菩萨张口结舌!想不到,咱的领头人,第一个落入凡尘!

为落入凡尘的周周,干杯!

奇怪的是,猫猫含的命题作文、考试作文,却和其他同学一般无二,干瘪生硬,甚至老气横秋,灵气全无。和她的博客作文放在一起,你绝对不会相信这些文章出自同一个孩子之手。

同样的孩子,为何在不同的写作环境下,文字风格会截然不同?有一天,“猫猫含”为我解开了这个秘密──“限制”和“随意”。在猫猫含的观念中,命题作文,是为老师而写的,老师的限制太多,便放不开手脚。而“随意”,按猫猫含的解读就是“随心所欲”,“放开手脚”──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其实是孩子们向我们发出的“渴望解放”的呐喊。博客写作,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自由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从“舸二愣”、“猫猫含”喜欢写博文进而作文水平大幅提升的事实,我敏感地意识到,一个广阔的自由作文舞台,正呈现在我和孩子们面前。于是,我不断地转帖、朗读这两个博客写作“先行者”的优秀博文。不到一个月,“星星之火”迅速“燎原”,班上掀起了博客写作的热潮。全班36个孩子,先后开了28个博客;一年时间,人均自由写作达45篇,最多的,达130篇之多。整个班级呈现了你追我赶的博客写作热潮──而五年级时,这个班级的孩子,绝大多数,并不喜欢写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二)博客作文的经营之道

博客写作,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更需智慧地经营。回顾我班的博客作文经营之路,我以为,如下三点是极为重要的。

一是树立典型。博客写作原是极少数学生个体的自发行为,如何把个体的自发行为,转化为群体的自觉行为,需要老师积极引导。我的做法是,通过树立典型,让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二是煽风点火。有了博客,如果不用心经营,一些缺乏毅力的孩子,也许会中途放弃,直至不了了之。因此,适时的“煽风点火”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何煽风点火?首先是“博友互访”;其次,“家长粉丝团”;第三,教师“神秘留言”。

第三步,持续互动。博客作文的最大功能,是其即时互动。因此,在博客作文的经营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互动功能,使之成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大平台。

(三)博客写作的价值追问

读着孩子们博客上自由舞蹈的文字精灵,细细地回味着我和孩子们所创造的小小奇迹,我不断地追问:博客写作,究竟有什么魔力,让这么多孩子空前地热爱写作?

首先,博客写作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儿童。

博客写作,创造了一种“为自己写作”的宽松氛围,让孩子以“玩”的心态对待作文,让他们充分享受作文带给自己的快感。在无拘无束的表达中,在互读、互评中,孩子们体验到作文就是游戏,作文就像呼吸一样自在。在游戏的心境中,孩子们回归了“随意”写作的状态;人在放松的状态下,越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因此,博文中的文字,就比课堂里上的写作,有味得多。

博客写作,给我们以积极的启示:唯有解放儿童,才能激发儿童潜能;而解放的要义,就是减少限制,回归自由。

第二,博客写作让儿童发自内心地爱上写作。

2011年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儿童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使命是让每一个孩子热爱写作,享受写作。

但在长期的习作教学中,老师不是以让孩子喜欢写作作为最大的价值追求,过多的“意义”,过多的“规范”,让作文变得面目可憎,以至于孩子们逐渐丧失了表达的自信与乐趣。潘新和教授也曾说过“在写作之途,想写就好”。“想写”是“乐于表达”的前提。而乐于表达的前提,就是让他们体验表达的乐趣。表达的乐趣如何去激发?靠老师、同伴以及潜在的读者真诚的欣赏!舍此,别无他途。网络空间的互动优势,为孩子们体验表达乐趣,提供了最好的契机。孩子们可以在博客上自由自在地分享、回应,不断提升写作水平。

英国国家文教信托基金会他们调查了3000个英国小学生后发现,24%的孩子拥有自己的个人博客,有73%的孩子通过网络即时通讯软件在网上与朋友聊天。调查发现,61%拥有博客的儿童以及56%加入社交网站的儿童,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好”或“很好”,没有在网上“开博”的儿童,则只有47%有同感。另外,经常上网的小学生,平常对于传统文体也写得更多,比如他们写小说、写信、记日记,还涂鸦小诗或填歌词等。

由此可见,博客写作,让每一个写作者找回了表达的自信。

第三,博客写作让儿童见证言语的生长。

构思、起草、发布、修改、回应,经营博客的过程,颇像种树。在不断的浇水、施肥中,儿童体验着农人劳作的艰辛与甜蜜。今天浏览昨天的博客,昨天浏览前天的博客,就会发,我的写作水平,在一天天提高。博文越发越多,就好比自己种植的大树越来越多,渐渐地成为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看着成片的森林受到他人的关注与欣赏,“种树”者,必会自我沉醉。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自我沉醉”,更能激活动机与潜能,并且让热情持续不衰呢?

第四,博客写作让“原生态作文”的成为一种可能。

博客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随心所欲”“放开手脚”──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博客,就是他们言说的自由乐园,说着他们这个年龄应该说的话,说着他们的小秘密,说着他们的小故事,说着他们自己认为有意思的话。博客写作,让“原生态作文”成为一种可能。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我的大力提倡博客作文,班里好多孩子,已经将博客写作当作爱好。在他们看来,作文,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展示才华的平台。有不少孩子的习作,便是编辑直接从博客上发现,进而变成“铅字”得以发表的。有的孩子,因之拥有了“粉丝”群体。这,更是孩子们乐于习作的动力源泉。

当然,博客写作,只是习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能取代常态的习作教学。只有当我们同时经营好纸质写作和网络写作,我们的孩子,才有可能真正让文字自由舞蹈。

七、毕业写作计划:盘点生活,尝试写书,提升统整力(六下)

到了六年级,我们鼓励孩子尝试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盘点,学写“微自传”。我们组织学生 阅读《世界名人传记丛书》,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去仿写一本。

【列举案例】:用写“微自传”方式,统整写作。

一位同学的写作计划:

1.序言:最满意的一篇作文;

2.留影:我眼中的老师、同学(漫画+文章)

3.计划:毕业复习计划、“六一”联欢会方案策划;

4.致身边的人:给同桌的一封;给老师、校长、父母的信和建议书;毕业赠言;致未来的初中校长、同桌;

5.小学之最(最尴尬的一幕、最想骂人的时刻、最纠结的一天、最荒唐的一件事、最想从头再来

上一篇:优秀退伍军人下一篇:家居终端卖场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