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总结(精选5篇)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总结 篇1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总结
在两年半的研究生就读期间,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积累与巩固。第一年,我参加了对各个部门法进行深度讲授与解析的课堂学习,毫无疑问,法学院的各个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无一例外都具备了为人师表、博闻强识、治学严谨的特征。在他们的悉心教诲和循循善诱的指导下,我对法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年,部门法的学习已经告一段落。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论文的创作与研究,从前期如火如荼的论文开题工作到后来论文正文部分的紧张备战,我的导师都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他不但教会了我如何选择一个恰当的论文题目,因为一个论文题目便可以决定论文研究的价值以及后期创作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努力。而且他还帮我掌握了论文写作的思路与方法,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如何慎重地选择参考文献。这些都对我以后的科研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除了专注于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我还在课余时间来到了法院和公司实习。这些实习经历让我明白了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细致谨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都是必须具备的重点要素。另外,我还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严重不足之处,那就是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我们都知道,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体现,但是如何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当中,便需要不但的尝试与磨合。除此之外,我还明白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个良好的团队合作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的问题而苦无良策时,我们的队友便可能给我们提供新的灵感;当我们因工作压力过大而紧张焦虑时,我们的队友便会鼓励我们调整心态,卸下包袱,重塑自信。
总之入学以来,感觉自身的变化很大,思维方式的扭转,人格素质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华。本人在研究生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三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本人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本人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总结 篇2
据报道, 新就业大学生平均月薪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2014年就业大学生的平均月薪只有2400元左右。受到就业形势的影响, 有相当一部分本科生从一入学就抱定了继续考研学习的目标, 但上了研究生之后, 便开始觉得未来很迷茫。有部分研究生在读研期间, 尚不能完全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及形成“自我同一性”, 而是处于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psychological moratorium) , 用研究生阶段的时间合法地延缓在社会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埃里克森的解释, “自我同一性”是指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时空中, 解决“自己是谁?”“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等对自我的主观感觉和意识。马西亚认为, 有两个因素影响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一个是“过去的危机”, 也就是理清各种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 顺利渡过对诸如社会角色、职业、理想、信念等茫然或迷惑不解的时期;另一个是“现在的自我投入”, 是指为认识自己、实现自我并达到某一目标而倾注全力。而是否能够顺利形成自我同一性, 探索自己的人生目标, 实现人生价值, 对于研究生个体心理发展以及在学期间的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态, 对于学校开展更为有效的思想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二、样本基本情况及研究方法
本调查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新入学的一年级硕士生作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757份调查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688份, 有效回收率为91%。其中男女比例约为1.65:1, 党员约占52%, 团员约占44%, 群众约占4%, 有宗教信仰的约占11%, 担任 (过) 学生干部的学生约占28.5%, 有过工作经历的学生约占18%。本研究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调查发现, 55.28%的同学攻读研究生的目的是继续深造, 33.99%的同学认为这样更好找工作, 3.14%的同学的目的在于转换专业, 3.30%的同学目标不明确, 属于随大流类型, 1.65%的同学是顺从父母期望, 2.64%选择其他。可以看出, 大多数同学攻读研究生都有着相对明确的目标, 但也有目标不明确就进入了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同学。从在学生活状态调查来看, 约76.97%的同学认为自己有目标且充满生气, 心情较为舒畅, 约23.03%的同学认为自己得过且过等文凭或心理压抑感觉无聊。进一步, 本研究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进行单因素Anova分析, 不同入学动机的同学在0.001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p值为0.000。如果我们将积极生活状态值设为1, 消极生活状态值设为2, 值越大表明生活状态越消极, 生活体验越差。从统计数据来看, 比起其他入学动机, 目的为“随大流”的同学, 在学生活状态更为消极, 更倾向于“心情压抑, 无聊, 得过且过等文凭”, 均值为1.67, 其次为“父母期望”, 均值为1.40, 有其他入学动机的同学, 更倾向于积极的生活状态, 继续深造、更好找工作、想换专业的均值分别为1.13、1.22、1.21。方差分析均值图如下页。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有目标比没目标的同学, 生活状态要更积极。即使是“父母期望”这种并非出自自己, 而是“外加”的目标, 也比没有目标的同学生活更积极。本文尝试使用加藤厚对自我同一性问题的研究对此现象进行解释:选择“继续深造”、“更好找工作”及“想换专业”目标的学生, 通常处于“同一性形成地位”, 即在过去的经历中, 已经经历了关于对自己将来发展的迷茫期, 渡过了“危机”, 清晰了目标, 并且现在也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因此处于更加积极的生活状态中。选择“父母期望”的同学, 通常处于“权威接纳地位”, 并没有很深刻地体验过对前进方向和价值观的迷茫期, 他们所进行的自我投入的方向和目标, 不是经过自己再三深思熟虑由自己亲自选择的, 大多是迎合或接纳父母或社会理念而得来的, 虽然不是自发的, 但仍然接纳了目标, 也有较高的投入和努力, 因此也有相对积极的生活体验, 而“随大流”的学生, 通常属于“同一性扩散地位”, 现在进行低水平的自我投入, 不管是否体验过迷茫期, 是否探索过前进的道路和价值观, 现在处于目标不清晰、未做出什么决定、无所向往的状态, 处于相对较为消极的生活状态。因此, 通过各种途径, 引导研究生探索自己的前进道路, 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对于改善“随大流”这种“同一性扩散”的研究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来说, 根据期望理论, 在学期间的研究生的科研学习、生活态度, 取决于他的期望值的大小 (目标效价) 以及通过自己努力得到这一期望值的概率高低 (期望几率) 。作为教育机构及教育者, 重要的使命在于帮助研究生设置合理、合适的目标, 尤其是帮助那些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同学设置目标, 并帮助他们达成目标, 在研究生达成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以确保研究生的个人目标与教育机构的教育目标相一致。教育机构及教育者要形成这样一种信念, 即有效的教育者应该能够帮助研究生明确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 并为研究生清理各项障碍, 使研究生达成目标的过程更为顺利。
四、讨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 从学校教育角度来看, 应该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教育, 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思想教育, 建构自己的价值观, 建构所向往和所选择的生活方式, 同时努力投入实现之。从理论上讲, 这符合接纳与承诺疗法的核心思想。本文认为, 帮助研究生建构价值观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渠道来实现, 一是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 在研究生阶段, 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导师, 导师在指导学术科研的同时, 要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地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且适合自身发展的价值观;二是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关心关爱学生,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模式;三是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一对一”的教育模式, 在探查学生内心需求, 帮助学生构建强大心理资源方面, 起着重要作用;四是提高思想教育等课程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通过引入丰富的案例和多种教学形式, 真正让研究生学有所得。
进一步来说, 鉴于研究生入学动机与在学状态有如此密切的关系, 为了使研究生入学之后有更好的状态, 应该从入学动机入手, 尽可能地从前端源头解决问题。根据中国考研网公布的统计数据, 2014年研究生计划招收人数为60.8万人, 如果按照调查得到的3.30%%的“随大流”比例, 那么就是约有2万的学生需要接受全面系统地指导, 根据调查结果, 还有3.14%, 按60.8万的研究生人数来算, 约1.9万想跨专业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专业也并不十分了解, 也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指导, 如果按照2014年报考人数172万来计算, 那么“随大流”和“转专业”的考生人数分别达到约5.7万和5.4万。因此, 在研究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阶段, 学校或相关教育机构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让考生了解尽可能多的信息。一种渠道是通过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的形式, 让志愿考研的研究生有选择性地到目标院校参加夏令营活动, 对目标院校有近距离接触和了解的机会。另一种渠道是建立更加系统和完善的教育信息网络共享平台, 一方面连接考生, 为志愿报考研究生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力求精确定位到推荐导师, 提供更开放、更公平的信息来源, 减少考研究生的盲目性, 另一方面连接各个高校各个专业中负责招生的老师、已经入学的在读研究生, 让这些有经验、有切身感受的人士为准备考研的学生提供一对一在线答疑, 为考研同学提供耐心细致的服务, 不仅仅就研究生考试本身进行解答, 还涵盖考取到校的学习模式、未来的发展路径及职业规划等方面, 进行全方位量体裁衣式的指导。
摘要: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工作, 探究研究生入学动机与在学状态的关系, 本研究针对全体2012级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硕士一年级研究生发放调查问卷, 共发放757份调查问卷, 收回688份有效问卷, 有效回收率为91%。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研究生入学动机与研究生在学状态显著相关, 可为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状况调查,入学动机,在学状态
参考文献
[1]2014年新就业大学生平均月薪2400元呈逐年下降走势[EB/OL].http://news.21cn.com/social/shixiang/a/2014/0907/11/28183685.shtml.
[2]张日昇.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0, 23 (4) :430-434.
[3]张婍, 王淑娟, 祝卓宏.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心理病理模型和治疗模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 26 (5) :377-381.
[4]全国各高校2014年研究生计划招生人数[EB/OL].http://www.chinakaoyan.com/info/article/id/37496.shtml.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总结 篇3
关键词 体育学 硕士研究生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体育类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阵地。从1999年开始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度扩招,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和扩招带来的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体育类研究生的学习也出现问题,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二、体育类硕士研究生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动机不明确问题
体育类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整个学习质量。多数体育研究生在规避了本科就业高峰后仍然信心不足,研究生就业压力增加,学生在考研动机和学习动机存在认识误区。调查结果表明,33% 的硕士研究生存在着学习倦怠现象,62.6%处于不确定的中间状态。这一组数据表明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已经较严重。从目前体育研究生的考研动机基于增加就业筹码,学习动机不明确,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情况。
(二)学习品质问题
在科研方面,学术不端与失范现象在研究生中日趋盛行,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从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论文撰写来看,存在诸如论文质量不高,论文复制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都反映研究生学习品德生活化取向明显。
(三)自我认知问题
部分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不能正确评价自我。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能力的过高估计。一些研究生把未来设计得很完美,而现实社会又会妨碍“理想自我”的实现,这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据调查分析,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健康水平要低于全国成人水平。民族传统体育学心理健康程度最高,运动人体科学较低。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因对自己没有很好的自我认知,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影响学习质量提高。
(四)角色定位问题
就业定位教师的体育研究生,对安排的研究任务能保质保量完成,并能提出一些创新点。就业定位于仕途和商途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目的是期望在商途、仕途上有一个更高的起点。不管处于对自己什么样的定位,硕士学位都很重要,是否有真正的学术训练并不在乎。多数高校只注重对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而高校对于体育学科研究生的要求是以教学训练为主,势必造成与社会需求无法顺利接轨。这些问题反映学生对自己定位不明确。
(五)知识学习、专业技能问题
在研究学习过程中,不仅具备学术能力,还要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更要提高综合能力和丰富知识。然而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只有在本科受到专业训练,技战术水平不高,导师比较重视理论的培养,轻视技术学习,致使本专业的学生技术水平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标准。体育学硕士知识的匮乏和综合能力不足,致使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
三、体育类研究生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明确挑战程度
体育研究生在入学前相关的学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目标清晰。在学习时间,阅读书籍,写作方面有定量或定性的要求,注重过程,重视效果,明确自己在学业上的困难与难度,找寻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二)积极合作学习
建立学术团队或者课题小组,定时定期进行小组的讨论与交流,分享在学习上的观点与问题,集中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相关的学术训练与技能训练。在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条件下,在校的研究生要转变观念,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进行学习和研究。
(三)加强师生互动
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体育硕士研究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但是导师在学術研究有着更多丰富的经验,导师应该与体育研究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氛围。
(四)丰富学习经验
提供更多教育实习机会,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系,进一步开拓跨学科及跨学校的学习活动,确保教育质量,提高整体素质。
(五)校园环境支持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机制,完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与奖励制度,在与体育研究生相关的硬件资源与软件设施进行完善。例如课程资源、需要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场地与器材等等。
四、结语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体育研究生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个人,自己对学习上精力的和投入,对各个方面的资源的充分利用,很好的处理学习和生活上各种关系,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的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在将来的事业上能够有所作为,在未来的生活更能幸福美满。
参考文献:
[1] 赵蒙成,刘婷,母小勇.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1 (5):77-80.
[2] 李海明.对研究生学术不端与失范行为的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0(2).
[3] 魏俊明,蒋健,李鸿禄.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 (19):22-24.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总结 篇4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著的规定》的通知
北医(2014)部研字123号
各院(部):
为了加强研究生科研素养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更加客观的评价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经2014年6月25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充分讨论,对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著做了规定。现将此规定下发,请遵照执行。
北 京 大 学 医 学 部
2014年7月8日 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著的规定
为了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更加客观的评价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经2014年6月25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简称医学部学位会)五届一次会议讨论后修订,对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著规定如下。
一、医学科学(理学)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要求有1篇论著在国内统计源期刊*发表或提交正式接受函。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科学技术史》、《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要求有1篇论著在国内统计源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表或提交正式接受函。
二、医学科学(理学)学位博士研究生
1.应有1篇SCI收录的论著发表,(以最新的SCI-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为准)或提交正式接受函。
2.无 SCI收录论著发表或正式接受函者
(1)由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同意并阐述理由,按程序审查后可以组织答辩。通过答辩的研究生还需到所在学院(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简称学位分会)报告其主要创新点和发现,经学位分会审查,确认优秀者,学位分会做出书面报告阐明建议授予学位的理由,并将其学位问题提交到医学部学位会进一步讨论、审核。
(2)对于本人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因申请专利而不能发表论著者,其学位问题可提交至各院(部)学位分会讨论,确认优秀者,学位分会做出书面报告阐明建议授予学位的理由,并将其学位问题提交到医学部学位会讨论、审核(附专利申请有关材料)。
3.《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科学技术史》、《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要求有2篇论著在国内统计源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表或提交正式接受函。
三、发表论著单位署名发表论著的第一作者必须为研究生,并且是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1.医学部本部及附属医院第一作者、责任作者单位必须是北京大学 + 院(部)名称。
2.教学医院的研究生导师,其研究生为论著第一作者,研究生及责任作者单位署名应遵循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有关的教学医院名称表述(见附件)。
3.医学部与外校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第一作者单位必须是北京大学 + 院(部)名称。医学部导师作为责任作者(联合),单位署名要求有北京大学医学部字样。
四、以并列第一作者发表的论著应遵循以下规定
1.导师必须对并列第一作者(研究生)的论著加以解释,详细阐明并列第一作者(研究生)在文章中的作用和工作量。
2.院(部)学位分会审查并列第一作者(研究生)的实验记录及发表的论著,做出书面报告,阐明并列第一作者在论著中的作用和工作量,提出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的理由。
3.将导师说明、学位分会书面报告等上报医学部学位办,提交医学部学位会审核。
五、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应填写《研究生发表论著登记表》;导师对提交发表的论著的全文复印件或论著正式接受函认真审核并签署意见。
六、各院(部)研究生工作主管部门应对研究生发表论著情况进行认真审核,并将有关材料报送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位办公室核准。
七、凡未能达到以上要求的研究生,可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可以申请毕业;但该生的学位问题不提交到医学部学位会讨论,待该生达到以上要求后,学位分会方可将该生的学位问题提交到医学部学位会讨论。
八、具有研究生毕业水平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其论著发表及相关要求按照上述规定(第七条除外)执行,未达到上述要求者,不接受答辩申请。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其他相关规定如与本规定相悖,以本规定为准。本规定解释权归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注:
* 以最新版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为准。# 以最新版的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准。附件: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Peking University Shougang Hospital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Peking University Fourth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 Peking University Fifth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 Peking University Ninth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
Peking University Aerospace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
Peking University China-Japan Friendship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 Peking University Ditan Teaching Hospital 北京大学民航临床医学院
Peking University Civil Aviation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北京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教学医院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Peking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北京大学解放军306医院教学医院
The 306th Hospital of PLA-Peking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北京大学解放军302医院教学医院
302 Military Hospital of China-Peking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北京大学北京回龙观医院教学医院
Peking University Huilongguan Teaching Hospital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Shenzhen-Peking University-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cal Center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总结 篇5
院字[2012] 7号
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规定(2012版)
为了与国际化办学要求相适应,加强和规范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参照研究生院相关文件,经院学位委员会讨论决定,对我院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作如下规定。
一.对博士生的要求
1.每位博士生在其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在核心及核心以上期刊或者国际会议上发表至少三篇论文(期刊论文二篇以上、会议论文一篇以上)。其中:至少一篇论文要用英文在国际SCI源刊物上发表或录用、至少一篇论文为国际会议论文。
2.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必须是上海交大。
3.论文篇数的计算办法: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计算为1篇,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计算为0.5篇(第一作者必须是导师),第三作者及以后不予计算。
二.对硕士生的要求
1.每位硕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在核心期刊等重要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或录用至少一篇论文,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发表两篇论文。
2.发表学术论文必须以上海交大名义发表。
四、对达不到发表论文要求的博士生、硕士生的处理办法
1.对达不到发表论文要求的博士生,将无法进入正式答辩。
2.对达不到发表论文要求的硕士生,可以先答辩、毕业离校,但院学位委员会将不予审批其学位申请。该生如能在离校一年内补发所要求的学术论文,院学位委员会将再审批其学位申请,合格后,发给学位证书。
本规定自2012年入学博士生开始执行。解释权归院学位评定委员会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总结】推荐阅读:
硕士研究生考核个人总结08-01
硕士期间科研工作总结10-20
研究生硕士11-20
硕士研究生教育06-20
硕士研究生教学07-03
女硕士研究生07-07
体育硕士研究生08-08
硕士研究生招生08-30
护理硕士研究生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