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硕士研究生(共9篇)
女硕士研究生 篇1
1 问题缘起
女硕士生是高学历人才,她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而女硕士生的择偶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校女硕士生基本处于22~26周岁,择偶问题是她们必须面对的一大人生问题。正确处理好择偶方面的问题,对于她们今后人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现实社会中在校女硕士生的择偶状况却并不乐观。有的女硕士生在2到3年的硕士生学习时间里,由于忙于实验或忙于论文写作,并没有把过多的时间用于考虑择偶。她们通常抱有顺其自然的态度,认为毕业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后,就可以遇到合适的配偶,这种心态会使她们错失一些时机,使择偶成为一件棘手的事情;有许多女硕士生则认为自己学历高,无形中提高了对未来配偶各方面的要求,这种错误的择偶价值取向,不利于她们顺利地找到属于她们的幸福,这些现象表明在校女硕士生在择偶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80名在校女硕士生作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50份,有效回收率为89%。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在通过网络、图书馆、资料室等途径,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女硕士生择偶价值取向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与科学分析利用。在此基础上,对280名在校女硕士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发放自制的《关于在校女硕士生择偶价值取向的调查问卷》,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软件spss16.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录入和频率统计、描述统计等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2.3 概念界定
(1)择偶观念:是主体在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挑选结婚对象的过程中所持有的价值判断和态度倾向。主要包括择偶动机、择偶标准、择偶方式和择偶范围四方面。因此,笔者将女硕士生的择偶观划分为择偶动机、择偶标准、择偶方式和择偶范围四大指标进行测量。
(2)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在选择和决策事物(包括人、事、物)价值时的一种倾向性。丁文认为,男女在选择配偶时,应充分重视双方价值取向的一致性。(1)
(3)择偶价值取向:择偶价值取向是人们在择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稳定倾向,是主体的价值取向在择偶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涉及择偶时遵循的价值标准有哪些,哪些择偶价值观对择偶起到导向及决定作用等问题。
3 资料分析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所调查的在校硕士生是基于年级、专业两个方面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250名在校女硕士生中研一72人,占29%;研二122人,占49%;研三56人,占22%。被调查对象的专业类别为理科的占总体的75%,文科的占总体的25%。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择偶动机与择偶目标
根据调查显示,51%的女硕士生最主要的择偶动机是“寻找人生伴侣,组建家庭”,18%的人选择了“追求真爱”,7%的人选择了“满足生理和心理需求”,2%的人选择了“迫于父母和社会的压力”,1%的人选择了“看到周围好多人都有对象了,随大流”,但也有21%的女硕士生把“自己年龄不小了,应该找对象了”作为最主要的择偶动机。
由此可见,女硕士生的择偶动机基本正确,但也有一小部分女硕士生的择偶动机存在偏差,她们只是迫于年龄的原因而去选择配偶,这必将影响她们整个择偶过程及结果。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的确有一部分女硕士生对自己的年龄有所担忧,不希望自己成为“剩女”。
据调查显示,48%的女硕士生择偶目标是“找一个彼此喜欢的人”,38%是为了“找一个适合结婚的对象”,9%的人选择“找一个爱自己的人”,3%的人“找一个有经济实力的人”,2%的人“找一个自己爱的人”。
从这一点上显示出,女硕士生在择偶中,对安全感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她们偏向于选择爱自己的人而较少的选择自己爱的人作为自己的人生配偶。
3.2.2 择偶标准
(1)结果表明,在对各项择偶标准的重视程度中,本问卷从17个方面来调查女硕士生对择偶标准的重视程度。女硕士生对各项择偶标准重视程度的众数情况如下:众数为非常重要的有:人品(212人)、忠贞(188人)、感情(162人)、健康状况(150人)、性格(140人)。众数为重要的择偶标准有:生活习惯(140人)、能力才干(130人)、思想观念(130人)、发展前途(124人)、兴趣爱好(110人)。众数为一般重要分别有:相貌(154人)、家庭背景(150人)、经济状况(住房条件等)(130人)、身高(126人)、年龄(120人)、学历(116人)、职业或专业(108人)。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女硕士生最看重对方的人品、忠贞与感情。对感情的重视度高也可以从“在择偶时,您更看重感情基础还是物质基础?”这道题中得到相同答案。研究显示,54%的女硕士生更看重感情基础,44%的人认为两者同等重要,只有2%的人认为物质基础更重要。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女硕士生,自然而然对情感的需求高。她们希望自己的配偶不仅能与之共同生活,在生活上互相帮助,更渴求对方了解自己,能在精神层面上进行交流与沟通,与自己达到某种共鸣。这点符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个等级,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的层次论同样也适合于婚姻。(2)
(2)调查结果显示,46%的女硕士生能接受对方的学历是博士及以上,64%能接受为硕士,65%能接受对方的学历是本科,只有2%的人能接受本科以下学历(由于此问题可多选,因此百分比之和大于100%)。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女硕士生追求学历上的“门当户对”,要求双方学历悬殊不能太大。
(3)“一个正在上学的人与一个已经工作的人,您会倾向于哪一个作为您择偶的对象?”54%的女硕士生选择已经工作的,33%选择无所谓,只有14%的人选择正在上学的。由此可见,女硕士生对安全感、稳定性的要求较高,择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4)调查结果显示,95%的女硕士生希望自己的对象是一个认为工作与家庭同等重要的人,3%的人希望其对象是重家庭轻工作的人,1%的人希望对方是重工作轻家庭的人。调查显示,女硕士生的家庭观念很强。
3.2.3 择偶方式
调查结果表明,65%的女硕士生会主动向自己喜欢的人表白;32%会给对方一些暗示,但不会表白;只有3%的人不会主动表白;同时调查的女硕士生中没有人选择“一定要等着对方向自己表白”。这说明,女硕士生不再一味被动接受属于自己的珍贵感情,她们已经勇于主动向自己心仪的人表达自己的感受,积极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
调查的女硕士生中,90%的女硕士生能接受“自己找”的择偶方式,74%的人能接受“父母、亲友、同学等介绍”,21%能接受“父母、亲友、同学等帮忙征婚”,7%能接受“自己征婚”。(此题为多选题,因此各数之和大于100%)。这个结果表明,对于择偶,女硕士生还是把择偶当作自己的私事来看待,她们不乐于选择“征婚”这种开放的现代择偶方式,更多地去选择通过自己和自己的人脉去寻找人生伴侣。
3.2.4 择偶范围
调查结果表明,42%的女硕士生可以接受配偶的年龄比自己小,35%勉强可以接受,23%绝对不能接受。在询问到认为最合适的年龄差距为多少时,70%的女硕士生认为男大女小,男方比女方大3岁及以内的年龄差距最合适。可见,虽然也有不少女硕士生可以接受配偶的年龄比自己小,但绝大多数女硕士生依旧认为传统的“男高女低”婚姻模式是最为合适的。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在校女硕士生的择偶动机、择偶标准、择偶方式和择偶范围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女硕士生择偶价值取向的基本结论。
(1)在校女硕士生的择偶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具有现代性,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女硕士生认为非常重要的前3项择偶标准分别是人品、忠贞、感情。同时,认为“经济状况(住房条件)”“职业或专业”等一些择偶标准只是一般重要。可见,女硕士生对“精神”的要求高于“物质”的要求。对男性人品的好坏、对方的忠贞度以及双方的感情最为在意。对物质的要求并不苛刻。但在实际的择偶选择中,女硕士生对物质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一般重要”。问卷结果显示,将近60%的女硕士生不能接受“裸婚”。超过一半的女硕士生会倾向于选择“一个已经工作的”男性作为自己的配偶。她们追求的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女硕士生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结合,与男女不平等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择偶中,女硕士生对配偶的要求高于男硕士生对配偶的要求。她们希望婚姻能成为自己的一把保护伞。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逐渐趋向平等,女硕士生会越来越重视对感情等“精神”层面的追求。
(2)“门当户对”的择偶模式是在校女硕士生择偶价值取向的重要特点。调查中,46%的女硕士生比较同意“‘门当户对’很重要”这句话。调查结果显示,65%能接受对方的学历是本科,64%能接受为硕士,46%的女硕士生能接受对方的学历是博士及以上,只有2%的人能接受本科以下学历(由于此问题可多选,因此百分比之和大于100%)。同时,71%的女硕士生希望其对象总体条件比自己的好一点,14%希望与自己的条件一样。这说明女硕士生追求学历、总体条件等方面的“门当户对”。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在校女硕士生择偶价值取向的调查问卷进行择偶动机与择偶目标、择偶标准、择偶方式、择偶范围四个方面的资料分析,得出了以下两个结论:在校女硕士生的择偶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具有现代性,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门当户对”的择偶模式是在校女硕士生择偶价值取向的重要特点。
关键词:择偶观念,择偶价值取向,在校女硕士生
参考文献
[1]丁文.家庭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2]梁青岭.现代婚姻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女硕士研究生 篇2
“届大学毕业生男女签约差别分析报告”近日揭晓。因性别歧视导致女生就业难度远高于男生,甚至有些单位一见是女生就根本不给实习和录用机会。即便给了机会,她们以后在职场上的发展也大多会因性别而受到一定的限制。
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大学毕业女生的就业问题也是代表和委员关注的一项重要问题。由中国政法大学完成的“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状况的调查”显示,有54%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就业歧视。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侯欣一教授说,这里既有观念上的原因,更有制度上的原因。目前社会对于平等就业的观念还比较缺乏,现行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对平等就业权利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受到歧视伤害后的司法救助措施也没有建立起来。
侯教授的分析与麦可思2011届大学毕业生流向月度跟踪调查结果不谋而合。其中的男女生签约差别调查从12月至2月,结果发现,被调查的2011届大学和硕士毕业生中,女生的`平均签约月收入均低于男生。而且,学历层次越高,同学历层次的男女生平均签约月收入差距越大,本科女生的平均签约月收入(2243元)比本科男生(2573元)低330元,高职女生的平均签约月收入(1917元)比男生(2086元)低169元,女硕士(3623元)又比男硕士(4438元)低815元。
从签约用人单位的类型来看,本科女生和高职女生与民营企业签约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5%和65%.女硕士去政府机构或科研事业单位的比例比男硕士足足高了14个百分点,这可能与她们毕业时已接近婚育年龄且追求工作的稳定性有关。国有企业则是被调查的2011届男女毕业生签约比例差距最大的单位。本科女生、高职女生和女硕士与国企签约的比例,分别低于同学历层次男生比例的9%、9%和10%.
目前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都有关于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规定,但往往缺少程序上的保障和有效的实施机制。侯欣一教授表示,我国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设立一个专门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机构,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不同性别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
本报记者 王蔚
逼女留学,女硕士堕落回击母亲 篇3
一个留学国外的女硕士,怎么会走上卖淫路?一个令人骄傲的乖乖女,怎么会如此回击母亲?一切,从杨红逼女儿留洋“镀金”开始……
母亲强制女儿出国留学
今年25岁的罗倩出生在重庆一个工薪家庭,父亲罗大刚在一家国营工厂当技工,母亲杨红是医院的一名妇科护士。罗倩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学习刻苦,成绩一直拔尖。
要面子的杨红望女成凤的心情非常迫切。因为自己几次高考均落榜,最后只读了一个中专护士学校,参加工作后,杨红心里很不服气,暗暗发誓:自己没读过大学,将来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读好大学!生下女儿后,她便开始精心计划女儿的未来。
2009年8月,罗倩如愿收到重庆某重点大学外语系的录取通知书,兴奋得一晚上都没睡着,可杨红却显得心事重重。原来,杨红看到同事和同学的孩子们,成绩都比自己女儿差,长相也一般,却都从国外留学“镀金”回来。一个个年纪轻轻,有的在政府机关里很快被提拔为处长,有的在大学里当老师,有的在外资或合资公司做白领,开着高级轿车,住着宽大豪宅,年收入几十万甚至百万元。反观那些国内大学的毕业生,找工作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千辛万苦找到的工作月薪往往只有两三千元,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
杨红越想越心动,与其让女儿在国内读大学不如直接送她出国读书。相信凭着女儿的天资聪颖和努力发奋,一定能学成归来或留在国外,日子肯定比同龄人过得滋润,自己和丈夫也会跟着享福。
杨红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她下定了决心,砸锅卖铁也要送女儿出国。这个决定遭到了父女俩一致反对。一番争执之后,罗大刚最终被妻子说服了。丈夫的思想工作做通了,杨红开始做女儿的工作。罗倩任凭妈妈怎么游说,就是不松口。她不想离开重庆,也不想离开父母和朋友。可看到妈妈声泪俱下地恳求,甚至要下跪时,她违心答应了妈妈。
杨红卖掉房子,借遍亲朋好友,为女儿筹措留学费用。罗倩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经过努力,终于被美国弗罗里达州一所著名大学的经济系录取。杨红孤注一掷的举动成功了。
上飞机前,杨红故意阴沉着脸,反复唠叨:“倩倩,为了你留学,我们已经倾家荡产了!你要争气呀,一定要学好,把那些钱挣回来。我们等你学成归来!”
2010年9月26日,罗倩背着如山般沉重的债务,飞向万里之遥的美国。她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很快,她发现这里的一切同国内差别太大,尤其是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和交流方式让她无法适应,以前作为佼佼者的她现在却显得那么平凡,她备感失落。课余时间,看到班上的同学三五成群去酒吧,去听音乐会,她没有钱,只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以前学习是一种兴趣,现在每当想到妈妈的话,她就担心回国找不到月薪上万元的工作,50多万元的债务还不起。
半年后,罗倩最担心的问题终于出现了,她身上仅剩下半个月的生活费。她几次打电话要钱,妈妈都告诉她:“家里也非常困难,没钱寄给你,你先自己想办法勤工俭学。”
罗倩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去找工作。可她只能做一些洗碗刷盘子的工作,薪水很低,根本付不起房租和生活费。她恐慌起来,只得去超市买了一箱方便面,天天吃泡面。一边艰辛打工一边刻苦学习,她迅速消瘦下来,可生活费依旧没有着落,每过一天,她的恐惧感就加重一天。
梦断他乡委身异国情人
2011年3月初,房东催交房租。罗倩看着方便面都快吃完了,绝望地跌坐在地上,失声痛哭。她拨通家中的电话,哭着要求退学回国。接电话的罗大刚叹了一口气,说:“家里欠着几十万的债,我和你妈的日子过得也很苦。你要是在美国实在待不下去,就回国吧。回来随便找个工作,也不会饿死的。”
谁知,杨红知道了女儿退学回国的念头后,立刻打来越洋电话,先是劈头盖脸地怒骂女儿吃不了苦,接着声泪俱下地哀求:“倩倩啊,爸妈这么苦也在硬撑着,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等你拿着外国文凭回来,为的就是你有大好前途……你这样半途而废,家里的债怎么还?我们的老脸往哪儿搁?你就是死也要死在美国,不准回来。不然,我打断你的腿,不认你这个女儿……”母亲的话断了罗倩的退路。
罗倩向几个留学生求助,均遭到拒绝。国外情况复杂,陷阱多,虽同为留学生,可谁也不敢随便出手帮人。此时,罗倩打工的薪水连吃饭都不够。她陷入无底的深渊,不得不作最坏的打算——如果被房东撵出去,就卷着铺盖睡地铁站。到了实在没钱读下去的时候,她打算就放弃学业,要求被遣送回国,到深圳打工,帮着把家里的债还完。但她再也不想回家了,不想再见到妈妈。
正在罗倩绝望的时候,学校安排他们去一家环保调查公司进行社会实践。罗倩被分配到一个名叫麦克尔的环保工程师手下。麦克尔是一名51岁的美国人,长得粗壮魁梧。9月底,罗倩跟着麦克尔爬山作业时,因身体极度虚弱,晕倒在山坡上,幸亏麦克尔眼疾手快,一把将她抓住,不然她就会滚下山崖摔得粉身碎骨。麦克尔立即将她送到医院。经医生诊断,她只是缺乏营养。注射了营养液后,罗倩慢慢苏过来。
走出医院,麦克尔将罗倩带到一家中国餐厅,给她点了一桌子中国菜。罗倩来到举目无亲的美国,第一次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对麦克尔充满了感激,复杂的泪水洒满了一桌子。在麦克尔关切的追问下,罗倩情不自禁地讲述了自己被父母逼着来美国留学,现在没钱已经走投无路的惨景。
第二天,麦克尔约罗倩到一个异常浪漫而富有情调的咖啡屋。听着动听的乐曲,品着浓香的咖啡,麦克尔说出了自己的目的。他将一张早已写好的协议递给罗倩,说:“你只要在这里签个字,你不但能顺利完成学业,2年后,你还可以得到8万美元。”协议里的内容,竟然是让罗倩做他的情人!罗倩连恋爱都没谈过,怎么可能答应这种无耻的条件。她怨恨这个乘人之危的家伙,看完这个耻辱的协议后,愤然离开了咖啡屋。
回到居住的小屋,罗倩哭得伤心欲绝,满腹委屈地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听到妈妈的声音,她再次说想要回国。杨红却坚决不同意,还说:“长途话费很贵,暂时的困难你自己想办法解决。”挂掉电话,罗倩心中对妈妈充满了怨恨,恨妈妈武断地将她送到国外落到这般境地,恨妈妈不让自己回国。她对漫长的留学生涯,充满了恐惧,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1个星期后,罗倩由于打工时总是心不在焉被辞退了。实习时,她几次出错,被麦克尔警告。那些天,她没有1分钱生活费,也没有住处,更没有谁关心和理会她。饿得头昏眼花、绝望无奈的罗倩躲在角落里痛哭流涕。这时,麦克尔找到她,递给她纸巾擦泪的同时,也递过来了香气诱人的披萨饼。饥肠辘辘的罗倩再也顾不得那么多,擦干眼泪,一把抓过披萨,大口吞嚼。吃饱喝足后,她颤抖着手在麦克尔那份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麦克尔给罗倩租下一套带草坪的、宽大的独立房子住下,给她买食品、香水和鲜花。得知她缺学费和零花钱,又每月一次地从8万美元“包养费”里陆续预先支付给她1000~2000美元。每次拿到钱,罗倩除自己留足学费和其他开支外,都会寄一部分给家里还债。
妈妈问她时,罗倩总是说自己在一家环保公司打工,老板看她能干给开的高薪。见妈妈对自己的说法竟然深信不疑,罗倩心寒不已:你知道这钱是怎么来的吗?知道了你还忍心用吗?
2012年春节,杨红和罗大刚努力还清了大部分债务,杨红觉得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几次打电话让罗倩回国看看。几年没见到女儿了,她很想念女儿。可是,罗倩冷酷地一口回绝:“我要完成学业,要挣钱,不回去!”
2012年4月,麦克尔的妻子发现了丈夫的不轨行为,与他进行了谈判。麦克尔经过权衡,决定还是回到妻子身边,他与罗倩的协议提前结束。麦克尔也没有为难罗倩,按照约定支付了剩余的4万多美元。
这段屈辱难堪的日子终于结束,因为有了这么大一笔钱,罗倩完全能够支付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了。她决定重新做人,好好把握自己,把握好未来。
女硕士自我毁灭回击母亲
罗倩努力学习,2013年6月拿到学士学位后,又考上本校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与此同时,她期待已久的爱情终于降临——她和来自成都、留学本校化学系研究生的英俊小伙冯凯一见钟情。在美丽的大学校园里,留下他们互相勉励、求学上进的身影,更留下他们牵手花前月下的美好爱情。
成绩一直优秀的罗倩对自己充满信心。她对未来作了美好规划:硕士毕业后和心爱的男友都留在美国,自己再考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就同男友在美国举办一场浪漫的婚礼。她要为冯凯生3个孩子……
然而这份真挚而浪漫的爱情,最后还是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罗倩最担心的事发生了。罗倩虽然与麦克尔分手几年了,但麦克尔一直没有忘记她。自从分开就没有再联系的麦克尔突然打电话给罗倩,希望继续同居。他的要求遭到罗倩断然拒绝。
2013年8月13日,麦克尔来找罗倩,看到她与帅气的冯凯如胶似漆,醋意大发,竟然将他和罗倩之间的过往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冯凯,还将他们签的协议展示给冯凯看。冯凯如遭晴天霹雳,突然间觉得自己受到莫大的欺骗和羞辱,愤然提出分手。
被恋人残酷抛弃,罗倩受到了巨大的打击。9月26日,痛苦不已的她写了一封简短的遗书,割腕自杀。幸好房东发现后及时将她送进医院急救,才将她救了回来,但她左手腕留下了永久性的伤疤。
这件事发生后,罗倩整个人彻底改变了:她觉得自己的幸福之所以被葬送,归根结底是母亲逼迫她在外漂泊所致。母亲逼她远走他乡,给她设计了一条靠她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实现的人生路。是母亲的虚荣害了她。恨意在罗倩的心中升腾,面对眼前的困境,她愤恨地想:在美国这个自由开放的国度里,自己何必要坚守节操?她要用自己漂亮的脸蛋和性感的身体去勾引男人,玩弄男人,报复母亲,报复所有虚假的男人,来抚平自己内心的创伤。
此时,远在重庆的杨红见女儿许久不打电话回来,就主动联系女儿。可每次说不了两句,罗倩就要挂电话,杨红便抢着叮嘱:“你一定要好好学啊,将来找到好工作妈妈也跟着沾光……”罗倩听了忍不住冷笑,心中愤愤地想:我谢谢你送我出国!让我吃尽苦头,也让我开了眼界。你就等着吧!
第一个进入罗倩视野的是来自广东的一个富豪的儿子,他们认识第四天就同居在一起。这个男孩很爱她,同居时,对她有求必应,1个月就给她2万元零花钱,这还不包括出入高级娱乐场所和买昂贵时装的钱。2014年1月16日,她不顾这个男孩跪在她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残酷地将他抛弃。那种复仇的快感,令她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不到1个星期,她又同一个爱慕她已久的英国男留学生同居。2014年11月初,罗倩先后搭上了一个印度男友和一个法国男友。这两个人是她的同学,两人也不介意同时拥有她,他们3人甚至可以融洽地相处,罗倩也从他俩那里得到不少金钱好处。11月中旬,这两个外国男孩想来中国旅游,罗倩欣然同意。于是,3人停学后,买了机票飞到中国,他们一起爬北京长城,游杭州西湖,看上海外滩。玩够了之后,罗倩又带着他俩来到重庆看山城夜景。他们一路携手游玩,谁知道,来到老家重庆,民警竟然在清查时将3人抓获在床,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令人没想到的是,被捕后罗倩交代,她和这两名男友一起回重庆,几次坐出租车路过家门,她只是从车窗淡漠地看看一晃而过的家,没有下车去看当初卖房筹集巨款送她留学、以她为傲的父母一眼。
2014年11月27日,罗倩因违反《治安处罚法》被拘留10天后获得自由。出拘留所那天,她仍然没有回家,没有见她的父母和任何亲人,而是悄悄离开了重庆。母亲提前得到消息,要去为她送行,可她请民警转告母亲,拒绝相见,拒绝母亲的安慰。她恨母亲,心中的阴霾一直没驱散。杨红没有见着女儿,非常痛苦失落,哭着给她打电话,可罗倩不接,连父亲给她打电话,她也不说话……
只看到出国留学的好处,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就倾尽所有将孩子送出国去的父母,的确需要反思。“等孩子回国就会找到好工作挣到大钱”的愿望到底是为了孩子的将来,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事实上,有多少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一个人出国留学?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国外究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杨红送女儿出国留学,罗倩并不情愿,她更愿意在自己熟悉的国内环境中读大学,杨红却不顾女儿反对,坚决将其送出国;罗倩在国外陷入困境时,杨红又没能及时了解并给予帮助,反而继续强迫她留在国外。母女之间日益对立,矛盾越发尖锐。杨红“逼女留学”,最终导致了罗倩在人生最脆弱的时候走上歧途,并以自己的毁灭来回击母亲。这种脱离实际、一味崇洋的教育心态,代价太大了。
女硕士研究生 篇4
1 医学女硕士研究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
1.1 学业压力
医学女硕士研究生生源主要为应届毕业生,但随着新时期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许多已经从事多年临床诊疗工作的医生也重返校园,继续深造。对于应届生来说,从本科到研究生只是“校门到校门”,而这两个阶段所学的知识和学习方式变化较大,有不少在原学校是佼佼者,但上研究生后,没能及时转变学习理念,依然被动学习,想再次名列前茅就不那么容易了,而且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作为实习医生,他们的临床经验显然是缺乏的,有时单独面对病人会不知所措,许多同学由此产生较大的失落感;而对于后一种生源,他们已经离开校园多年,再重新拾起书本,薄弱的基础加上家庭的琐事都会成为她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另外,由于医学学科的特殊性,英语、论文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了压在他们头上的三座大山:(1)最前沿的科学知识都来源于英文文献,硕士研究生完成毕业课题时更需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再加之由于研究生的扩招,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多数医疗单位在招聘新员工时提高门槛,将大学英语六级成绩作为应聘的敲门砖,因此大多数医学院校也将通过英语六级考试作为硕士研究生毕业申请学位的硬性过关指标;(2)对于医学院校而言,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几乎所有发表的科研论文实验操作部分都出自研究生之手,同时,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许多医学院校规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发表一篇核心期刊文章方能参加毕业答辩,而临床专业的研究生白天在在医院作为住院医生上班,晚上不仅要值夜班,还要到实验室做实验发文章,即使这样绷紧神经甚至连轴转地投入到繁重的学习和科研任务之中,也免不了遭受核心期刊数量有限而需要发表文章的人却很多的这种尴尬境地;(3)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只要从事临床诊疗工作,都需要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定,硕士研究生可以在三年级以在校生身份报名参加考试,但是一些三甲医院,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应聘时已经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这对于应届硕士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排遣,就容易导致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发生。
1.2 恋爱、婚姻与性
婚恋情感问题是医学女硕士研究生一个非常敏感又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诱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1]。与本科女生相比,硕士女生婚恋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恋爱与婚姻的统一,她们不光追求,更希望能够走进婚姻的殿堂。按正常入学年龄计算,不管是本科毕业后直接读研还是工作以后再考研的,医学女硕士的年龄一般都在22-28岁之间,她们的生理发育已经成熟,这正是谈婚论嫁的黄金时期,她们需要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但由于自身仍处于求学阶段,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个人婚恋问题相对突出,产生困扰:(1)如前所述,医学女硕士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她们不得不把自己绝大部分精力用于学习和科研,活动范围一般就在实验室或者医院,活动空间相对狭小,尤其应届生从未出过校园,与社会接触不多,交往范围窄,而医学硕士的性别比例是明显的“阴盛阳衰”,导致女生与适合婚恋的对象结识的可能性就更小。(2)读研之后,很多女生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认为自己学历高,条件好,自我期望值也变高,她们事事处处给自己制定高标准、严要求,当然找对象也不例外,总希望找到各方面都优秀的男士,但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当同龄人都恋爱结婚甚至生子,家里父母善意地关心催促时,作为大龄“剩女”,面临迷茫和空白的情感局面,找不到真正的归宿,没有情感寄托和倾诉对象,部分同学常常出现孤独寂寞感和自卑感,有的甚至产生性压抑或想入非非,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3)对于已婚的女研究生,如果就读学校不在本地,还必须承受至少三年的两地分居生活,尤其有孩子的学生,其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让他们不得不面对事业与家庭的矛盾,她们不愿放弃任何一方,希望事业与家庭双丰收,却又懂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这使得她们常常困惑不安,甚至无所适从[2]。
1.3 经济压力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研究生每年要缴纳几千甚至上万的学费。而繁重的科研任务及临床轮转使她们很难有时间去兼职,仅仅依靠每个月的几百元津贴,以及父母不时的接济才能勉强维持生活。曾经的高中、大学同学多数已就业,生活稳定并有了可观的收入,与他们相比,研究生实在是囊中羞涩。至于那些已成家的研究生,还需要承担家庭的重担和子女的教育费用,强烈的对比会给研究生群体带来无形的经济压力。而对于女性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她们这个花样年华,十分注重外在装扮,渴望通过外表的改变来得到别人的肯定。为了满足这种愿望,有些学生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如通过美色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在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她们往往表现出自卑,在与同学相处时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为自闭症、抑郁症,对自己的能力和前途完全失去信心[3]。
1.4 就业压力
女生选择读研的动机绝大部分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是现实社会的状况却未能如她们所愿,究其原因:(1)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所接收到的教育都是提倡男女平等的,但是现代社会客观上仍然存在着性别歧视。很多医院在招聘时虽然写着男女平等,择优录取,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男生,更有甚者,找各种理由拒绝女生。这使得女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不利的境地。(2)逐年的扩招使得研究生的“精英教育”模式变成了“大众教育”模式,一个硕导要带几个甚至十几个硕士,学生得不到导师有效的指导,培养质量难免会打折扣。医学生的成长需要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应该多见识病例,多参与实践,而很多硕士研究生为了完成毕业课题几乎整日待在实验室,临床实习几乎被忽略。缺乏导师有效的指导和临床实习的经历造成医学硕士学业水平下降,这也迫使研究生就业形势从“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3)医学女硕士由于自我期望值较高,都希望进入三级医院工作,收入高,地位高,但许多三级医院逐步只招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只能进入二级医院工作。(4)婚恋家庭的制约使得女硕士们就业时必须要考虑尽量避免两地分居,要考虑对象或者配偶的工作以及房子等问题,这又给就业设置了障碍。这些原因导致从一进校开始,有些女生就在忧虑自己的前途,越临近毕业,这种焦虑的情绪越严重,长期的担心和焦虑必然损害她们的身心健康。
2 解决医学女硕士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综上所述,医学女硕士的心理问题是多方面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她们将在各医疗单位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应多方面共同努力,切实为医学女硕士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有效地支持与帮助。
2.1 国家应切实解决医学女硕士的实际困难
面对医学女硕士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变她们的就业状况,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1)积极完善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系统,及时为其提供有效全面的信息服务。建立针对医学生的就业市场,使其能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并展现自己的平台。(2)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医学女硕士公平就业的机会。严厉打击某些医疗单位规定女硕士几年内不能结婚生小孩等霸王条款,使女生能够放下包袱,轻松学习,与男生公平竞争。(3)通过政策性支持,如给安家费等,鼓励医学女硕士到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就业,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到当地,促进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针对经济拮据的医学硕士研究生,国家应该鼓励银行积极参与到助学贷款中,以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并健全相应的法规制度来监督贷款的发放。高校应采取多方措施,改善他们的学习、生活条件,如设立奖学金、助学金,设立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岗位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安心学习。
2.2 医学女硕士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
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源于没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因此医学女硕士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非常重要。(1)加强自我的心理教育。调整心态、直面压力。要认识到压力及其后续反应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和体验的正常现象,也是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需要医学女硕士摆正心态,以积极的良好的心理面对压力,并准备随时调适自己的心理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学过心理学的医学生来说,遇到心理问题时要学会用科学的方式加以解决,不能讳疾忌医。(2)培养正确的归因。面对失败时,要客观地分析原因,要总结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争取下次获得成功。(3)确立合适的目标。客观的定位自己的能力,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能好高骛远,应脚踏实地。(4)寻求积极有效的社会支持。在心理学上,社会支持就是指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积极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人们寻找和重建曾经失落的自信心,并使之成为应对各种困难的有效手段和内在动力。通俗的说,每个人都有自己越不过去的“坎”,当无法解决自己的症结时,要主动地寻求外部力量的帮助和支持,如可以向同学或老师倾诉,一旦心理的郁结解开,就能重新发现自我,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质[4,5]。
医学女硕士研究生作为国家储备的医疗高级人才,虽然掌握较丰富的医学知识,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各级各部门应充分重视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研究工作,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帮助和指导他们学会自我的有效调节,使他们更加全面并充分地发展自己,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郭秀兰,吴东藩.女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1):040-041.
[2]肖玺.女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调适[J].社会心理科学,2003,18(3):68-71.
[3]禹玉兰,郑希付.扩招时期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育,2005(3):99-10.
[4]黄钧裕.医学女研究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7):1093-1094.
女硕士重振龙江老字号 篇5
壮我“骨气”
女硕士放弃美国绿卡回冰城重振“龙江老字号”
28岁的陈禹萌经历了两次人生“拐点”。两年前,她婉拒了世界顶级医学泰斗的挽留,放弃定居美国的机会回国从医;一年前,她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一年后又一次“放弃”,这次她回到家乡哈尔滨,为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整骨黑龙江流派重振“骨气”。
老字号面临失传女硕士回国扛旗
作为一名“80后”,如果不继承“陈氏整骨”,陈禹萌可能将走上一条发展前途更好的医学之路。
陈禹萌毕业于哈医科大学,专业是临床学。对于临床诊断、病理分析、解剖学,她比父辈要谙熟。同时,她从小在家中就是小帮手,耳濡目染后小小年纪就会自如运用陈氏中医整骨八法,她的针灸整骨水平更是创造性地超越前辈,我省许多老中医自叹不如。正是陈禹萌这中西医结合的一手“绝活”,让她到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留学时受到世界著名医学教授萨姆先生的.青睐。为了留住陈禹萌,萨姆教授给陈禹萌申办了绿卡,并着手给她开一个诊所。
此时,陈禹萌得知祖传的“陈氏整骨”被评为“龙江老字号”,国家、省、市政府十分重视中医整骨黑龙江流派,卫生部领导还到诊所视察。父亲陈新国已年近60岁,如果陈禹萌留在美国发展,这个“龙江老字号”将面临失传的危险,中国骨病一大流派可能就此消亡。陈禹萌毅然回国后,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了一年,随后回到哈尔滨。直到现在,萨姆教授还常给陈禹萌打电话,“游说”她到美国发展,都被陈禹萌婉拒。
老医术救死扶伤老医德牢记心间
在先锋路上,有一家不起眼的小诊所,回国后的陈禹萌每天在此接诊。“每天患者太多,老患者来了又带来新患者,一天也休息不上。”陈禹萌说。
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骨性关节炎、滑膜炎是骨科病里的疑难杂症,重体力劳动者患病相对多一些。如果用西医外科诊治方法,病情严重的患者必须手术。在来找陈禹萌的患者中,很多都去了许多医院、花了几万元也没治好,几乎所有患者都是被抬着或者扶着来到诊所的。陈禹萌几针下去后,不仅不用再手术,症状当天就会缓解,半个月后基本可恢复身体功能。
陈禹萌说,这些患者有一个共同点―――缺钱。对于家庭贫困、远道而来、吃住困难的患者及孤寡老人,陈禹萌免收医药费,有时还赠路费。“虽然是小诊所,但救死扶伤是父辈们传下来的传统,和老医术一样,老医德我同样不能丢”。
中医整骨黑龙江流派
在中华民族灿烂宝贵的遗产中,有一朵瑰丽的奇葩―――中医学。整骨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整骨学四大流派中,黑龙江流派的后人就在哈尔滨,他们就是陈禹萌和她的父亲陈新国。
《百年老道外》记载,“陈氏整骨”第一代传人在河北省行医,人称“神手治骨伤”。1935年,第三代传人陈占元迁移到哈。1947年,时任哈尔滨市政府第一任市长刘成栋为陈占元颁发了哈尔滨第2号营业执照。,“陈氏整骨”跻身“龙江老字号”,成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28岁的陈禹萌是“陈乐整骨”的第七代传人。
女硕士为囚犯治“心病” 篇6
叶子因一次偶然机会,发现绘画在一名女刑释人员身上产生了“神奇”效应——让一度自我封闭的她重新敞开心扉面对他人与社会。從此,叶子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去监狱!用“美术疗法”帮助那些已然对人生绝望的服刑人员驱散心理阴影,重塑生活信心!
2012年7月,北京市某监狱同意让她去为服刑人员做“美术治疗”。在这之前,监狱方面曾针对服刑人员们的心理问题开展过心理咨询,但效果不佳,叶子的“美术疗法”让他们耳目一新,决定试试。
为防止意外,监狱对叶子格外“呵护”,她上课时,辅助上课的有6个人:两个狱警,4个定点哨。叶子的美术疗法方案,意在使参加者用审美的方式去观察和表达,通过审美课程中整体心理因素的参与,从而领悟生活中有意味的事,获得个体内在的审美愉快,提升其正向的自我概念,乃至积极的生命态度。服刑人员在“一画一世界”里吸取着尊重与自由畅想的力量。
女硕士研究生 篇7
在上海徐汇区丽景花园附近的一条街上, 一个叫做“HAPPY DOG”店的大门打开了, 迎面撞见的是三只憨态可掬的小狗, 摆造型似地趴在工作台上, 它们是努比、妮可和丽萨, 此时正望着它们的主人——露出灿烂笑容的老板赵菁菁。
赵菁菁出生于合肥市一个商人家庭, 她从小就喜欢狗狗, 把这种极通人性的动物当做最好的朋友。7岁时, 赵菁菁得过一阵皮肤病, 去医院一查才知道, 原来是经常抱狗引起的, 这“免不了被父母一顿打”, 然而, “皮肉之苦”没有阻挡她爱狗的热情, “后来每次就让狗狗穿上妈妈的衣服再去抱。”多少年后回想起来, 她不禁莞尔一笑。
在法国留学期间, 赵菁菁曾找到一份护理宠物的工作, 每小时100法郎。凯瑞太太是位演员, 她养了一只名叫迪尔的纯种尼斯犬。凯瑞太太心情好的时候, 会让菁菁带上爱犬到专业美容店为它做造型, 然后参加上流社会的聚会。在那里, 富婆们展示着珠宝服饰, 男人们议论着金融投资, 孩子们在保姆的带领下比赛法语拼写和电脑技能。当然宠物们也不会寂寞, 它们和孩子们一样, 由“狗保姆”们看护着, 表演一些马戏团小丑的节目, 如钻火圈、搭积木、字母认读、障碍赛等等。这些技巧, 都是从宠物技能培训所学来的。那里的学费比贵族小学还贵, 每周一次两小时的课程, 收费高达500美元。
在宠物美容店赵菁菁看到, 给狗狗设计造型看似简单, 其实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首先得给狗狗梳毛、掏耳朵、剪趾甲, 再清洗、擦试、吹干, 最后一项才是最关键的, 要运用美学知识为体形各异、性格不同的宠物设计造型, 以体现每只狗狗独特的气质。赵菁菁对这门手艺非常感兴趣。有时她把狗狗放在一边洗澡, 自己跑到造型师旁边, 看他们怎么用剪刀, 怎么设计造型等。“我经常在一家店里待上好几个小时不走, 人家居然不赶我。”她笑着说, 经过一年的偷艺学习, 她基本上掌握了宠物造型师的基本技巧。
后来, 赵菁菁为了提高技艺, 还专门到一家宠物形象顾问学校学习, 学费很贵, 一个月的费用相当于人民币1.5万元。“学习时, 就是给一只只不同的狗洗澡做造型, 老师在上面教。”赵菁菁说, 最初学习的是一些基本护理知识, 而更多的造型是法国导师手把手教, 然后自己去练习、揣摩, 才能真正掌握。3个月后, 赵菁菁通过考核取得了造型师证。
2009年赵菁菁取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 本来可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留在巴黎, 可是, 她却出人意料地回国创业, 因为她发现了一个很不错的商机。
当时, 给宠物做造型这个行业, 在国内仅仅是萌芽阶段。“举个例子, 当时内地的宠物洗耳水只有不多的几个国产牌子。”赵菁菁说, 她在巴黎发现, 世界各地的宠物洗耳水至少有100多种, 可以针对不同狗种的不同肤质对症下药。
于是赵菁菁萌生了差异化经营的想法。“我想在上海搞一个中高端的宠物造型店, 别人没有的东西我有, 别人有的我要更好。”赵菁菁说, 就是在这个理念的驱使下, 在徐家汇区一位亲戚的帮助下, 她就开了这家名为“HAPPY DOG”的门店。好玩的是, 见女儿这个堂堂留法硕士要做“伺弄狗”的营生, 赵菁菁的妈妈还曾大骂她“不务正业”呢!
谁不想把自己心爱的狗狗打扮得漂漂亮亮?原以为像给影视明星做形象设计那样给宠物造型, 会受到人们的疯狂热捧, 可是, 2010年4月“HAPPY DOG”开张后, 却颇出乎赵菁菁的意料。尽管事先她也让人派发了一些广告宣传单, 却很少有人光顾, 生意完全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上海的房租高得惊人, 再加上员工工资、水电费等, 每月下来就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开支。赵菁菁急得寝食难安, 怎样才能打开这几乎令人窒息的尴尬局面呢?
当时, 赵菁菁自己也养了3只狗:努比、妮可和丽萨。这些聪明活泼的小家伙, 常常和她一起玩, 常常逗得她忍俊不禁。最有趣的是, 赵菁菁不只自己爱美, 也很喜欢打扮它们。有这样一位年轻时尚的主人, 狗狗出门时的造型新奇百出。她带着它们到公园等处散步时, 很快就引来路人瞩目, 还不断有狗主人前来询问, 它们是在哪里做的造型?
原本出于无心之举的赵菁菁这才渐渐意识到, 让努比、妮可们做模特, 才是最形象的“活广告”。于是, 她不仅经常让店员牵着狗狗在店面附近转悠。她还在网上开设的“宠物时尚”小天地, 把它们的图片贴上去, 很多网友特别喜欢。
就这样, 3个月后, 店里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因为国内的宠物以狗居多, 赵菁菁的做造型对象也以狗为主。很多进店时其貌不扬的狗儿们经过她的打扮之后, 都神奇变身, 让狗的主人惊喜不已。
由于赵菁菁的设计时尚创新, 也由于她打理最多的是贵宾犬、比熊犬、雪纳瑞以及约克夏等, 所以很快帮她获得了口碑, 建立了大量稳定的顾客, 常有人花几个小时开车带着狗狗来让她给做法系造型。
赵菁菁说, 任何看上去轻松的工作, 要想做好都不会那样简单。宠物造型师并不是一些业外人想象的, 只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就会打理好宠物的外形。每次为狗狗造型, 赵菁菁首先要对小狗做全身健康检查, 观察它的牙结石、毛发及身体健康情况, 还要为照顾不合格的主人纠正错误行为。
如果狗狗生病, 洗澡会加重病情, 她会建议客户暂时不给狗狗做造型。此外, 狗狗到了陌生环境会紧张, 这时候, 作为宠物造型师要学会和它们“沟通”, 比如叫它们的名字, 或者摸摸狗狗的脑袋和腹部。“通过与小家伙们的接触, 了解它们的情绪, 与狗狗产生情感互动, 让其消除紧张感。以使它们能够顺利配合接下来的清洁及造型工作。”一只狗狗每次做造型要很长时间, 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交流技巧, 造型师根本无法完美交工。
赵菁菁说, 做这行相当于狗狗的“形象顾问”, 按照法国宠物协会制定的操作方式有一套标准流程, 一般来说, 给宠物做全套服务要一个半小时左右。不过, 如果遇到有“个性”的狗狗, 那就要考验宠物造型师的耐心和技艺了。有一次, 赵菁菁给一只好动的贵宾犬做美容, 剪刀一碰到狗毛, 它就跳起来。无奈之下, 她连哄带骗, 花了3个多小时才修剪完, 她的腰都累酸了。
赵菁菁有6名助手, 但她还是经常忙的连饭也来不及吃, “我很享受把狗狗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过程。”最好玩的是, 一次赵菁菁正要给贵宾犬“口味虾”做美容, 狗主王女士悄悄告诉她, 今天是它大喜的日子——要同一只叫“白粒丸”的贵宾小美女配种。经过一番美容后的“口味虾”漂亮极了, 明黄色的大耳朵, 头顶被染成金黄色, 像戴了一顶金黄色的小帽子, 格外惹人爱。一切准备就绪, 赵菁菁在助手的帮助下, 送两条狗进“洞房”。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 矮小的“口味虾”却怎么也爬不上高大健硕的新娘的背, 她只好让助手把它抱走。而站在一旁的王女士, 看到眼前的一幕早已笑弯了腰。
从入行以来, 赵菁菁一直都在通过看西方时尚宠物杂志和碟片来提高造型技巧, 沙发旁边, 放着一沓关于宠物美容的书籍, 瞧得出早已被翻阅多次。“因为剪刀很锋利, 很怕伤到狗狗, 就用自己的手挡着, 伤到自己的手指是常事儿。”赵菁菁觉得, 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 一切都是值得的。她指着一张“努比”的照片说, “这个身上有两个‘球’的造型, 光剪就花了6个小时, 目前大街上很少能看到这样的宠物造型。”
赵菁菁养的那几条狗, 更成了她造型技术的“试验品”。每次试验完, 她都会给它们拍照留念, 还会带着它们去跟朋友们交流。
赵菁菁甚至就拿自己的头发做实验。“你看, 染后的颜色非常自然, 而且也不伤头发, 比人用的材料还好呢。”赵菁菁用手撩了撩自己的头发说。经常是人用了没问题, 她才敢用在宠物身上。
让赵菁菁感到惬意的是, 在工作中她结识了很多高层次的人士。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孙小姐也是海归, 因为给狗狗来做造型, 同赵菁菁一见如故。孙小姐在商界和娱乐圈里有一群爱狗的朋友, 闲暇时, 大家经常相约带着自己的宠物聚会。聚会上, 她的狗狗总是非常显眼, 总有人向她打听是谁帮助打理的?自然孙小姐会向朋友介绍“HAPPY DOG”, 后来, 很多明星大腕和企业家等都成了赵菁菁的客户和好友, 其中就包括周立波、姚明家人。
最有趣的是, 为展示宠物美容后的惊人之美, 赵菁菁还和朋友一起组建了一支“宠物模特队”, 并定期组织表演:着唐装的雪橇犬与披婚纱的苏格兰牧羊犬情意绵绵, 穿旗袍的贵宾犬顾盼生辉, 戴厨师帽的比熊犬憨态可掬, 着迷彩服的巴哥犬英姿飒爽⋯⋯狗模特妙趣横生的表演往往博得全场一阵阵掌声和笑声。
由于生意非常红火, 到2014年初, 赵菁菁每月的纯利润已超过6万元, 堪称“金领”。周立波对宠物造型师这个时尚职业非常感兴趣, 他曾问赵菁菁, “什么样的人适合干这行?”赵菁菁笑言, 对于真心喜欢小宠物的人来说, 宠物造型师是一项真的能够娱乐身心的工作;而对于没有那么热爱小宠物只纯粹把这当作一项谋生手段来对待的人, 她真的不建议他们选这一行, 因为那对于他们和宠物而言, 每一次造型都是耐心的艰苦修行。这位笑星听了, 不禁频频点头。
给宠物化妆做造型, 使这位女海归的生活充满乐趣。“也许因为天天与活泼可爱的狗狗待在一起, 现在我的性格也非常阳光开朗了!”赵菁菁同网友聊天时如此说。
女硕士研究生 篇8
赛音曾多年在日本接受农业培训。如今学成归来, 她看中了怀柔的山水气候, 在梨园庄村租了50多栋大棚, 种植无公害时令蔬菜。让人感觉新奇的是, 和传统大棚种蔬菜不一样, 这里种植蔬菜的方法有点像“养花”。一个长方形的模具里整齐地放置了数十个正方形小格子, 里面装满了碳化后的稻壳。“这是用来培育种子的一期苗土, 是用稻壳经过碳化后制成的, 这样可以减少种子的发病率。等到种子发芽后, 我们就改用由菌棒、木屑、杂草等通过专业设备分解后制成的二期苗土。”赛音介绍说。
不仅如此, 这里种菜对土壤的要求更是苛刻。赛音说:“要想种出好菜, 土壤是关键。种植蔬菜前, 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都要用土壤检测设备对土质进行检测。各项指标和数据达到要求后才开始种植。”
更让人称奇的是, 赛音园子里种植的不同种类的蔬菜, 使用什么肥料、用多少肥料都是电脑说了算。赛音从国外引进了一整套蔬菜种植的软件, 针对不同品种蔬菜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软件中都有一个明确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如果达不到或是超出软件给出的数值, 她就结合软件中的数据, 给土壤中加入或减少相应的元素含量。赛音说, 她用的都是有机肥料, 绝对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
返乡创业,女硕士“生态”致富 篇9
为了让养鸡场走向良性的发展道路,郁倩文给每个人进行了明确分工,有人负责生产,有人负责疾病控制,有人负责送货,有人负责客服。虽然他们不常见面,但配合得很默契。他们给养鸡场取名“诚品农场”,意即凭良心经营,以诚心赢得顾客。他们从不给鸡喂合成饲料,而是在山下开了一片荒地,种上玉米和黄豆,让蛋鸡吃上天然的食物。同时,他们通过在山坡放养的方式,以保证鸡蛋特有的口感。在管理上,他们遵从蛋鸡的生产规律,从不利用科技手段强制它们产蛋。
很快,蛋鸡产蛋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郁倩文在喜悦的同时有着隐隐的担忧,因为他们的销售渠道还没打开。为了搞好销售,郁倩文和团队只能用上门推销的笨办法,到济南一些小区挨家挨户敲门推销。他们每次给人送上名片时都不忘诚恳地留下一句:“如果满意,请再联系我们。”
网络时代,郁倩文没有忽略网络营销这块阵地。他们的事业刚起步,创业资金有限,大部分资金用在生产上,因此没有能力开实体店或进超市销售。经过探索,郁倩文计划发展网络营销。为了做好网络营销,郁倩文建立了“诚品农场”网站,把农场的照片、资料传到网上,并通过论坛、微博、豆瓣网、微信、QQ群传播,大打原生态牌。她又开了淘宝网店进行营销,通过口碑相传发展VIP会员。会员们购买他们的鸡蛋,会提前在网站或淘宝网店预定,而他们总会用最快捷的方式将最新鲜的鸡蛋配送到会员们手里。靠着优质而过硬的原生态产品和用心的服务,他们赢得了顾客的欢迎。通过会员们的口口相传,他们的消费群一日比一日发展壮大。
通过这种农村养鸡、城市发展会员的“私人订制”模式,终于打开了诚品农场的销售渠道。既然打开了网络销售局面,那么线下销售也得紧紧跟上。为了开发线下销售,郁倩文长住济南,负责在市区内配送鸡蛋。目前,济南顾客最多,山东东营、河北石家庄、上海也有不少人下订单购买。每天早晨6时,郁倩文一起床就先看会员订单,逐个包装,再联系快递发货,到下午5时左右到物流中心接货,一直忙到晚上10时左右。
如今,郁倩文的养鸡场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从单纯的养殖,发展到养殖和种植相结合的生态立体种植,再到产品的深加工。几年时间,诚品农场面积从200亩扩大到了500亩,除了散养山鸡,还种了花生、玉米、小麦、黄豆。除了鸡蛋,诚品农场增加了土法压榨花生油、石磨全麦面粉、冷鲜鸡等天然产品。山上散养的鸡群发展到五千余只,每天能产一千多只蛋。农场如今有固定会员六千多人,有了这些会员,他们的产品基本不愁销路。